九上语文优质课:10 岳阳楼记 (3)

合集下载

2019年秋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0 岳阳楼记 (共44张PPT)

2019年秋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0  岳阳楼记 (共44张PPT)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 ,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 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 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 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 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 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 ,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 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 ,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 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 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 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 ,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 ,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 ,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 而悲者矣。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 远则忧其君。
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 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为国君忧虑。
(2)微斯人,吾谁与归?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C ) A.“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寥寥几笔就描绘出洞庭湖壮阔缥缈的景象。 B.“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表达了作者对滕子 京虽遭贬谪却做出了显著政绩的充分肯定。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表明古仁人 已无悲喜之情,心中唯有天下。 D.文中第③段所描绘的阴冷萧然之景,与第④ 段所描绘的晴朗明丽之景形成鲜明对比。
应,心里好生不然。他若是有心收留我们,只就 早上使议定了座位,杜迁、宋万这两个自是粗鲁 的人,待客之事如何省得。只有林冲那人,原是 京师禁军教头,大郡的人,说事晓得,今不得已 坐了第四位早同林冲看王伦答应兄长模样,他自 便有些顾的之心,只是不得已,小生略放言,教 他本自相火并。”晁盖道:“全仗先生妙策良谋, 可以容身。”自夜七人安歇了。

(名师整理)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0课《岳阳楼记》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名师整理)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0课《岳阳楼记》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记叙)(包括导引新课、依标导
人不堪其忧,仲淹不改其乐也。

(副宰相)谪守邓州。

勤政爱民,有政声,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仲淹少年时为什么发愤苦读?
“广”,
”,是关键词,
楼记
情感态度价值观:
负和思想情怀。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中的虚
“则有……者矣”是一长定语句。

“者”指代“览物之情”。

以第
虑谗言,惧怕讥讽,满眼凄凉,感伤到极点而悲痛的心情了。

”“……就会产
象。

洋洋,众多或盛大貌,这里形容喜的样子。

朗读时“喜”字后要稍
浓厚的感情色彩。

以第
(不具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
迁客骚人的悲喜观呢?请欣赏文章最后一部分。

和用法。


以及由景而生的。

不同的“情”。

作为一篇“
的本意却不在写景抒情,而在于由此引出一番振聋发聩的讨论来
学生讨论、归结: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因个人遭遇或外物的触化而发生变
个人遭遇也没有关系。

系。

他们的悲喜是和民
生疾苦和国家命运相关的。

是作者所认为的“古仁人之心”。

提示:作者以天下为己任,常说“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的机会,提出这种理想化的人物来,正是为了“假托古人,自写怀抱”,表明
步领会本文“景”“情”“理”
忧。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0.岳阳楼记(优质课件)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0.岳阳楼记(优质课件)

天下之乐而乐”更是传唱不衰,《岳阳楼记》成为写景状物抒发真情
表达作者志向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名篇,学习它描写了 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志向的。
1. 疏通文意,掌握文中常见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 (重点) 2. 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4. 观:予观夫巴陵胜状
看,动词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以俟 夫观人风者得焉景象,源自词考察,动词5. 国:去国怀乡
死国可乎
国都,名词
国家,名词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国防,名词
6. 或:而或长烟一空 或以为亡 或异二者之为 7. 一:一碧万顷 而或长烟一空 8. 和:春和景明 政通人和
有时,副词 有人,代词 或许,副词 一片,数量词 完全,副词 和煦,形容词 和乐,形容词
描写
导思1.作者所写的两 种天气下的洞 庭湖景 各有什么特点?作者 写景的 用意是什么?
议论
导思3.本文在表达 方式上融合 了记叙、 描写、抒情和议论。 在文中找出议论句, 用自己的 话说一说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政治抱负。
滕子京与范仲淹同榜考中进士,两人的友谊也是从这时候开始的。
滕子京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庆历四年被贬, 谪守岳州(今湖南),第二年范仲淹被贬,谪守邓州(今河南)。滕 子京心里有些愤慨,范仲淹非常担心他惹出祸来,想找机会劝他。恰 好赶上他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作记。范仲淹身在河南,望着滕子京 送来的《洞庭晚秋图》,借题发挥,写出自己所推崇的为人处世的态 度,勉励滕子京学习古代有修养的人,不计较个人眼前的得失,要做
10 岳阳楼记
同学们,我国的很多名胜古迹,都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 比如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 很多美文妙句。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 色”令人神往之至;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 鹉洲”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课件·岳阳楼记3 (共43张PPT)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课件·岳阳楼记3 (共43张PPT)
17
结尾一段使用的表达方式是: • 议论
这段文字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 1. 抒发政治抱负, 2. 点明全文主旨。
上页 返回 下页
18
抒发自己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的语句(本 文主题句)是: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与规箴之意的句 子是: 微斯人,吾谁与归?
上页
返回
下页
8
第三次先学后教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自学指导一: 快速的浏览课文思考: 1、文章围绕“记”来写的是哪一节?这一 节在全文有什么作用? 2、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思考其作用。
9
1、第一节围绕“记”,交代了重修岳阳楼 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谪”写出 了滕子京政治上的失意,“通”和“兴” 又突出了滕子京政绩斐然。
学习目标
1、正确议讲课文第五段; 2、理清文章思路。 3、学习记事、写景、议论、抒情紧密结合 的写法和骈散结合、精炼的语言;
第一次先学后教:
(翻译第五段)
自学指导: 朗读第五段,结合大屏幕尝试翻译 3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译讲。
(译讲方法:先读原句,再翻译重点字词,最后翻译整句话)
2
注释啊 : !
为…… 忧虑 探求
12
指出第三、四段写“迁客骚人” 心情的句子。
3.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 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4.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 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这些迁客骚人因什么而或悲或喜? • 因物(景物)、因己。
上页 返回 下页
13
自学指导二: 精读研讨第5段,探讨“迁客骚人”和“古 仁人”各自悲喜观及其形成的原因。 1、“迁客骚人”的悲喜是否只因为天气 的阴晴变化。 2、作者为什么要写“古仁人”的悲喜观。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1课《岳阳楼记》课件(3)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1课《岳阳楼记》课件(3)

https://www.yppptX/
第二部分 感知骈文魅力
文体知识
骈文是魏晋以来产生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骈文是与散文相对 而言的。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句式两两相 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被称为骈体。在声韵上,则讲究平仄, 韵律和谐;修辞上重视藻饰和用典。由于骈文重视情势技能,故内 容的表达往往受到束缚,但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 唐以后。骈文的情势日趋完善,出现了通篇四、六句式的骈文,所 以宋代一般又称骈文为四六文。直至清末,骈文仍十分流行。
连续不断的雨
放晴
隐藏光辉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
隐没形体 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
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桅杆倒下,船桨断折
昏昏
译文:如果遇上连续不断的雨纷纭而下,连着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 吼,浊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在阴云中,商 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断折,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 猿在哀啼。(此时)登上岳阳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故乡,担 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的感觉,满眼是凄凉冷落的样子,感慨 悲伤到极点啊。
范仲淹一反前人作记习惯,将骈句引入散文,实现了骈散相 融。请同学们对照下列两句话,结合文体特征、朗诵效果谈谈
你更喜欢哪一句话的表达。
(1)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 (2)衔远山,吞长江。
从骈文和散文的角度来说,两句话都是不错的表达。但从诵读效果 来看,第(1)句更为舒缓,第(2)句节奏更明快,“衔”“吞”炼字 精当,更有气势,更能体现出洞庭湖“波撼岳阳城”的壮观景象。
岳阳楼记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岳阳楼记》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岳阳楼记》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滕⼦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

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做官。

滕⼦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本《洞庭晚秋图》。

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忧,后天下之乐⽽乐”的政治抱负。

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任,树⽴崇⾼的理想,要有宽阔的胸怀。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课⽂ 宋代: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以记之。

(具通:俱)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湖。

衔远⼭,吞长江,浩浩汤汤,横⽆际涯;朝晖⼣阴,⽓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观也,前⼈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异乎? 若夫霪⾬霏霏,连⽉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星隐曜,⼭岳潜形;商旅不⾏,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萧然,感极⽽悲者矣。

(隐曜⼀作:隐耀;霪⾬通:*⾬) ⾄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或长烟⼀空,皓⽉千⾥,浮光跃⾦,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之⼼,或异⼆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悲;居庙堂之⾼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乐耶?其必⽈:“先天下之忧⽽忧,后天下之乐⽽乐”乎。

噫!微斯⼈,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五⽇。

教案 教学⽬的 1.朗读、背诵全⽂。

2.学习⽂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起的写法。

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4.学习和积累⽂⾔词汇。

重点难点 1.重点: (1)朗读和背诵全⽂。

(2)学习和积累⽂⾔词汇。

2.难点: (1)学习⽂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起的写法。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0.《岳阳楼记》 (共44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0.《岳阳楼记》 (共44张PPT)

则,这是他有远大政治抱负的表现。
他的忧君思想固然带有时代和阶级
的局限性,但他那忧国忧民,以天下为
己任的政治抱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
的思想,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德,
在今天仍然具有借鉴和教育意义。
第一部分(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 作记缘由。 第二部分(第2~4段):描写岳阳楼周围的景 色,引出“迁客骚人”登楼“览物”而产生 的两种不同感受。(全文的主体)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第2段):写洞庭湖的景色并提出 “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问 题。 第二层(第3~4段):写“迁客骚人”的 “览物之情”因景而异。 第三部分(第5段):借对“古仁人之心”的 探求,抒发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这 是全文的核心)
本文结构:
1 、作记缘由。 (记叙)
2、概述岳阳楼的风光,引出迁客骚人观赏 景物时的不同心情。(描写、记叙) 3、4具体描写景物,抒发情感。 阴天景——悲情 迁客骚人 晴天景——喜情
(描写) (抒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议论) 5 、与古仁人比较: 点明主旨: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讨论本文写作特色:
读第三段和第四段文字,思考问题:
1、作者在3、4段中描绘了哪两幅洞庭风
光图?
洞庭秋色图
洞庭春光图 2、两种不同景象使“览物”的 “迁客骚人”的心情有何不同?为 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洞庭秋色图
淫雨 阴风 浊浪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感极而
悲者”
洞庭春光图
景 波澜 锦鳞 芷兰 皓月 渔歌
“其
喜洋洋者”
掌握正确的朗读骈句的方法,凡四字句皆两字 一顿,其余按意义划分,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稍 长的停顿.如: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岳阳楼记说课稿优质课

岳阳楼记说课稿优质课

岳阳楼记说课稿优质课岳阳楼记说课稿优质课《岳阳楼记》是一篇为重修岳阳楼写的记。

由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守滕子京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所作,此文本在教学中有一定的难点,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岳阳楼记》的教学设计两篇,供大家参考。

《岳阳楼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掌握一些文言词、句的意思。

2. 结合全文内容提炼出全文的中心,理解古代仁人志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并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

3. 自主判断本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并通过小组合作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

4.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品味本文对仗工整、音律协和的语言。

5. 通过妙点赏析,品味本文写景之妙和材料处理的精当。

教材分析:重点难点:1. 分析古代仁人志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并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2. 品味语言的音律协和之美。

3. 通过妙点赏析,理解本文写景之妙和材料处理的精当。

本文是范仲淹的传世名篇。

它是一篇文言形式的散文,先叙事后写景,由景入情,因情而生发议论,环环相扣,层层蓄势,表达了作者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襟,这是本文立意的深邃和人生境界的高远之处,理当成为重点。

文章句式长短错落有致,大量使用骈句,语言凝练,形象而富有音乐美;写景方法精妙奇绝。

这是本文语言和写法别具一格之处,也列为重点。

本文被安排在苏教版语文9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五篇。

从编排的角度和疏通意思的要求看,这样安排既是对已学过的写景散文(如《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三峡》)的小结,又是对即将要学习的《醉翁亭记》的引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它又具有独特的个性魅力,这是它脍炙人口的原因之一,因而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能突出本文的个性特点。

教学设想:努力构架立体式的课堂。

从对文本的解读上,着眼于全篇,按音读、译读、理读、析读、有感情地朗读、诵读的顺序展开,从不同的层面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为深入分析文章的妙点作铺垫,并在读、析、写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从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着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收获,又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原则,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从课堂教学流程的设计上,采用冰糖葫芦式,力求做到板块之间的连接自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岳阳楼记》课件(共118张PPT)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岳阳楼记》课件(共118张PPT)
中 国 四 大 名 楼
岳阳楼
黄鹤楼
鹳雀鹊
滕王阁
*你知道这些楼分布在我国哪四个省?
山 西
鹳雀楼
湖北 湖南 江 西
黄鹤楼
滕王阁
岳阳楼
岳阳楼
范仲淹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学会辨认 古今异义的字; 2、准确翻译文中重点及难点文言句 子; 3、感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之乐而乐”。 难点:理解作者写景抒情的意图
游泳:游来游去
而或:
有时
第三、四两段既写景又抒情,从阴晴两种不同的天气引 出人们的不同的感受,表现出迁客骚人因物而悲或喜的 心情。
朗读课文第五段,并根据课文注释翻译。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 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 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之乐/而乐” 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军中一范 先忧后乐
西贼破胆 心系天下
岳阳楼
齐读下列字词:
zhé
谪守
怒号
tīng
há o
隐曜
hà o
jiē
yà o qiá ng
樯倾楫摧

岸芷
xié
zhǐ
汀兰
波澜
lá n
皓月
嗟夫
薄暮冥冥
忧谗畏讥
chá n
mí ng
偕忘 属zhǔ
朗读课文第一段,并根据课文注释翻译。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 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在洞庭湖上。 它包含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 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早晴晚阴变化,景 象千变万化。这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 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既然这样, 那么这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 水,被贬的政客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 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 不同呢?

1、(课件)九上文言文《岳阳楼记》

1、(课件)九上文言文《岳阳楼记》
白云千载空悠悠。 “崔灏的《黄鹤楼》 • 山西的鹳鹊楼: • 王之涣的《登鹳鹊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
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黄鹤楼——湖北武汉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
滕王阁——江西南昌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岳阳楼——湖南岳阳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宠辱 偕忘, 把酒临风,
荣耀
一起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偶尔或许大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万里,照在 湖面上闪着金色,月影映入水底,像沉潜的玉璧。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这样的乐趣(真是)无穷无尽!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
(此刻)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爽快,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
作文以记之。
同“嘱”,嘱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增它旧有的规模,把咐唐代名家和
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第二段需要补充的词语意思 夫(fú): 胜: 衔: 际涯: 气象: 景象
大观: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胜景,好景色
fēi qiáng j í zhǐ 霏 樯楫 芷
shān 浩浩g汤汤 xié 偕忘
háo 怒号 bǎ 把酒
zhé yín 谪守 淫雨
míng 冥冥
tīng 汀兰
二要读得顺畅
请给以下四个句子划分停顿:
阴风 怒号,浊浪 排空 刻 唐贤今人诗赋 于其上 予观夫 巴陵胜状。
朗读节奏的方法:(骈散结合)
1、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 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 。 2、其余散句按意义划分,不 要读破句。

九年级语文上册10岳阳楼记课件(共31张幻灯片)

九年级语文上册10岳阳楼记课件(共31张幻灯片)
3.文章有几处写到岳阳楼的风景?在文中把它们找出 来。第二段中那句话引出下文的抒情?
记叙 一、交代修楼背景,说明作记缘由
二 描画岳阳楼大观,转写迁客骚人览物之情


抒 情
阴暗风景 ………悲 景“异”
明媚春光情似“异”
情“同”以 以已 物悲 喜
三、探求古 议论 仁人之心
“或异二者 之为”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1.概括第一段内容?
重修岳阳楼的缘由。
2.表明作者写作缘由是什么? 属予作文以记之
3. 滕子京的政绩: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4.滕子京被“谪守巴陵郡”为什么还能做到“ 重修岳阳楼”呢?他哪方面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可联系学习与生活)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
,我 观看 那 美景
连接 吞吐
至若春和景明,波涛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
至于、又如 日光 起,动
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 青青. 而或
翱翔 栖止 浮沉 小洲 香气浓郁 颜色青绿 然而 有时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
全 消散
月影 圆形的玉
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
无穷,哪有穷尽
5.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 “悲”和“喜”?这样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 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 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6.“二者之为”具体指哪两种心情? 7.哪些句子体现了作者阔大情怀? 哪句话体现了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
背景材料
• 宋仁宗天圣三年(1025年),范仲淹上书朝廷,主张改革政 治。两年后,范仲淹在应天府(河南商丘)掌教书院时,又 有《上相府书》,提出同样的建议,但未被采用。庆历年间 ,宋仁宗迫于形势,责成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提出改革的意 见。 1043年,范仲淹上奏疏,指出当时的情况是内忧外困, 不能不加以改革,并提出十项改革主张,包括整理吏治、培 养人才、发展生产、加强武备等四个方面内容,而以整理吏 治为中心,以裁减冗官、选拔“贤能”为整理吏治的手段。他 认为有了“贤能”的官吏,就能够搞好政治,使百姓“各获安 宁,不召祸乱”,缓和社会矛盾。 同年,仁宗颁布了几道诏令,推行了范仲淹等人的主张 ,即所谓“庆历新政”。但变法主张触犯了一部分官僚地主的 利益,范仲淹等人被迫离职,变法失败。

九年级语文上册(北师大版)课件:5岳阳楼记3

九年级语文上册(北师大版)课件:5岳阳楼记3
岳阳楼
范仲淹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学会辨认 古今异义的字; 2、准确翻译文中重点及难点文言句 子; 3、感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之乐而乐”。 难点:理解作者写景抒情的意图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在文学方 面也相当有成就。《宋史》记:范仲淹 二岁而孤,家贫无依,而少有大志,发 愤苦读,惫甚,辄以凉水沃面;食不给, 啖粥而读,人不堪其忧,仲淹不堪其乐 也。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以力主革除弊政,被谗受贬,庆历五年 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勤爱民,有政声, 常自诵:“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下之乐而乐。”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
感叹
胜景
连接
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吞吐
水波浩荡的样子
广阔
边际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
日光
阴天
就是
雄伟景象
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
记述 详细 了 然而,那么 通向
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
直到
谪迁的人 诗人
聚会
之情,得无异乎? 可能,大概
消散 皎洁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
波动 闪耀
月影

互相唱和
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
无穷无尽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光荣 屈辱
持,执
当着
代前面, 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 一碧万顷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 跃金,静影沉璧,
心理
为什么
因为
身处
堂之活动高,呢?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

语文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教学设计(精选5篇)

语文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教学设计(精选5篇)

语文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教学设计(5篇)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计划、写方案、写教案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能力,下面是我整理的《语文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教学设计(5篇)》,快快拿去用吧!语文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疏通文句,并尝试背诵课文。

2、识记文言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3、能找出过渡性的词句,体会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重点】1、朗读、背诵。

2、体会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多媒体出示词句练习:1、解释词义:⑴乃重修岳阳楼⑵属予作文以记之⑶予观夫巴陵胜状⑷此则后阳楼之大观也⑸前人之述备矣⑹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⑺若夫霪雨霏霏⑻薄暮冥冥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⑽至若春和景明⑾而或长烟一空⑿宠辱偕忘⒀或异二者之为⒁是进亦忧,退亦忧2、翻译: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⑶微斯人,吾谁与归?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二、精心导入1、以赏析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导入课文。

2、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三、解难答疑1、学生集体朗读课文。

2、请学生说说预习感受。

3、学生质疑,小组讨论后,教师点拨明确。

4、学生自由朗读刚才自己有疑难的语句,进一步疏通句意。

四、研读分析本文做到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的高度融合,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1、请同学们找出对应的语段或语句。

2、第一节的“谪守”与第二节的哪个词对应?他们被“谪”后的心情会怎样?明确:“谪守”与“迁客”对应。

3、第二节中有一个过渡句,自然地引出下文对“迁客”之“情”的描写,请找出来,读一读。

明确:过渡句“览物之情,得无异乎?”4、“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有“异”,那么究竟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会有不同呢?明确:“物”“异”而“情”“异”:阴冷险恶──悲;春光明媚──喜。

部编版语文九上第十课《岳阳楼记》PPT)PPT课文课件

部编版语文九上第十课《岳阳楼记》PPT)PPT课文课件
(虽然)如此,那么 谪迁的人,指降职 诗人 远调的人
虽然如此,(此地)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达潇水、湘水, 被降职远调的人和诗人,大多在这里相会,
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他们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 会有所不同吧?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
放晴 像那阴雨连绵,(有时)接连几个月 也不放晴,
品读课文 理解思想内容
作记缘由 应滕子京所求 1
境遇: 被降职远调 背景: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原因: 重修岳阳楼
开头即切入正题,为下文作好铺垫。
总写胜景
2
气势宏大
衔远山,吞长江,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气水变 势波化 宏壮万 大阔千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观景览物,自然过渡。
览物生情 3、4

情以
迁 天气恶劣 客 满目萧然
去国怀乡 忧谗畏讥
骚 人 ,
情随景生 情景交融
览 物 之
两相对照
天气晴朗 心旷神怡
物 喜 以 物 悲
情 举杯畅饮 宠辱偕忘
所叹所思 5
1、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是什么? 它与迁客骚人的心境有什么不同?
2、 古仁人之心跟什么有关系? 3、他们有无快乐的时候呢? 4、 作者引古仁人之心有何用意?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
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 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
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人的诗赋刻在它的上面。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同“嘱”,嘱咐 (他)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疏通课文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
胜景,好景色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0 岳阳楼记》共三课时【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0 岳阳楼记》共三课时【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0 岳阳楼记》共三课时【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朗读、背诵全文;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的结合在一起的写法;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蕴涵的思想感情;结合注解和工具书,熟练地疏通课文;查阅资料,了解范仲淹的生平、思想,了解《岳阳楼记》的创作背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1.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理解并积累文言词汇,正确翻译全文,把握文章主题。

2. 感受作者宽广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培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思想品德。

难点:学习本文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以及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是哪三个呢?有哪些文人墨客在这些地方留下了诗词歌赋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指的是: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

王勃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得形象生动,令人神往;崔颢的《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感人肺腑,让岳阳楼名震天下。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让岳阳楼名震天下的写景状物抒情的名篇《岳阳楼记》。

二、展示,走进文本1. 走近作者请学生展示搜集整理的作者资料。

作者简介:范仲淹(989—1052), 字希文, 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谥号文正。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夜或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粥不充,日昃始食。

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

《岳阳楼记》(教学课件)- 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 上册

《岳阳楼记》(教学课件)- 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 上册
4.第2段从哪几个角度写洞庭湖景象的?分别突出了它怎样的特点? 答案: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来写洞庭湖的。空间上突出洞庭湖的壮阔;时间上突出洞庭湖早晚景色多变。 5.作者写了迁客骚人怎样的览物之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目的:把迁客骚人的以物喜、以己悲的情感与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对比,表达古仁人(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
10.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叹。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 答案: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11.文章第五段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什么?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议论抒情 作用:点明主旨,表达作者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zhǐ)汀(tīng)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jiē)夫(fú)!予(yú)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zāi)?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chǔ)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y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处江湖之远:处在僻远的江湖间,意思是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下文“退”,即指“处江湖之远”。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先,在……之前。后,在……之后。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微,(如果)没有。谁与归,就是“与谁归”。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0课《岳阳楼记》课件(共94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0课《岳阳楼记》课件(共94张PPT)
前人之述备矣。 前人对这些景象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既然这样,那么 北面
到,至
然则 北通巫峡,南极 潇
大多
潇水 湘水 降职远调的人
诗人

湘,迁客 骚人,多 会 于
聚会
这里 观赏 景物
得无…乎:推测语气, 可能…吧
此,览 物之情,得无异乎?
巫峡: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之一 诗句:“巴东三峡巫峡长”;“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唐·元稹)
山东烟台蓬莱阁
另外两大名楼:
山西省永济市鹳雀楼
洞庭湖风光
洞庭湖风光
洞庭湖风光
自读课文
给下列汉字注音: 谪守 zhé 朝晖zhāo 骚人 sāo 霪雨yín 霏霏fēi 薄暮bó 冥冥míng 嗟 jiē 岸芷汀兰zhǐ tīng 樯倾楫摧 qiáng jí 潜形qián 皓月hào 日星隐曜 yào 宠辱偕忘 xié 浩浩汤汤 shāng 噫 yī
百废具兴。 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旧有的规模,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把唐代和当今贤人名士的诗赋刻在上面,
属予作文以记之。 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第一部分(1):
记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
思考:
1.范仲淹为什么要写这一篇文章?
❖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 (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
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 家)批评指责。
❖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 满眼萧条的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啊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
和暖
日光 明媚
动,起
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

部编九上语文《岳阳楼记》课堂笔记

部编九上语文《岳阳楼记》课堂笔记

第10课《岳阳楼记》一、作者简介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

苏州吴县人。

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

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

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

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

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

皇佑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

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

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二、写作背景这篇文章写于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

范仲淹生活在北宋王朝内忧外患的年代,对内阶级矛盾日益突出,对外契丹和西夏虎视眈眈。

为了巩固政权,改善这一处境,以范仲淹为首的政治集团开始进行改革,后人称之为“庆历新政”。

但改革触犯了封建大地主阶级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

而皇帝改革的决心也不坚定,在以太后为首的保守官僚集团的压迫下,改革以失败告终。

“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又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范仲淹贬放河南邓州,这篇文章便是写于邓州,而非写于岳阳楼。

三、字词一词多义明:(1)(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越明年(2)(明媚) 至若春和景明以:(1) (来)属予作文以记之(2)(因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夫:(1)(那) 予观夫巴陵胜状(2)(表句尾感叹) 嗟夫观:(1)(看)予观夫巴陵胜状(2)(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极:(1)(直到)北通巫峡,南极潇湘(2)(穷尽,尽头)此乐何极(3)(表示程度深)感极而悲者矣或:(1)(或许)或异二者之为(2)(有时) 而或长烟一空空:(1)(天空) 浊浪排空(2)(消散) 长烟一空通:(1) (顺利) 政通人和(2)(通向) 北通巫峡和:(1)(和乐) 政通人和(2)(和煦) 春和景明一:(1)一片:一碧万顷(2)全:长烟一空(3)全部:在洞庭一湖则:(1)那么:然则何时而乐耶(2)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3)就: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 内涵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
8.“进”指什么?“退”指什么?
“进”指“居庙堂之高”,在朝廷上做官;“退”指“处江湖之远”,不在朝廷上做官。
文章第三、四两段,写景一暗一明,对比鲜明。如从天气状况看,一边是淫雨霏霏、阴风怒号,一边是春和景明;写迁客骚人的反应,一悲一喜:悲则“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喜则“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这些对比描写正好反衬出了下文“古仁人”的旷达胸襟,突显了文章的主旨。从句式上看,本文多用骈句、排比句,对仗工整,节奏明快;间或穿插散句,又使文章摇曳多姿。
3.第三段画面描写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极力渲染“悲”的气氛,因己而悲。
4.第四段的画面描写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
5.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通常考查题型有:
1.找出表达作者某种情感的句子;
2.试分析语段中蕴含着人物怎样的情感。
此类题的答题技巧是:
1.在疏通文意、反复阅读的基础上,找出语段的中心句或关键句。
2.根据语境,体会关键句丰富的内涵,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从探究作者的写作目的入手,再联系相关的背景资料,结合作品主旨,体会语段中蕴含的人物情感。
新课展开:
【朗读课文,读通读顺】 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如: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全文共六段,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
第二部分(2~4):描写岳阳楼周源自的景色,引出“迁客骚人”登楼“览物”而产生的两种不同感受。(这部分)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2):写洞庭湖的景色并提出“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问题。
第二层(3、4):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
在语气语调的处理上:第一段,用叙述性的平和的语调朗读;第二段,要把景象广阔浩渺、变化万千的气势读出来;第三段,画面阴冷,感情悲伤,朗读时语调要低沉,速度要缓慢,要读出压抑感;第四段,画面晴朗,感情喜悦,朗读时语调要轻快,停顿宜稍短,要读出喜悦感;第五段,要把理性思考的韵味读出来。
【通读课文,理清思路】
【方法活用,片段作文】
方法指导:
如何分析文言文语段中蕴含的情感
文言文往往在字里行间渗透着强烈而真切的感情,以此来打动读者,更好地表现主旨。如《岳阳楼记》一文中,写“春和景明、波澜不惊”的美好明丽春色,突出了迁客骚人“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喜洋洋的心情。分析文段中蕴含的人物情感,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之一,主要考查对作品的理解感悟能力。
作者胸有全局,布局统一,他把文章的重心放在说理言志上,因而写巴陵胜状只以几笔带过,惜墨如金。用“前人之述备矣”一句加以总括,文辞不过于铺张,枝蔓不旁逸斜出。对于登楼者的所见所感,虽纵情铺叙,泼墨如注,实用贬抑之笔,目的是为了反衬下文的“古仁人之心”,抑此而扬彼。详略得当,而中心突出。
2.对比反衬,骈散结合。
【合作讨论,古为今用】
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在当今时代,这一思想观点有着怎样的借鉴和教育意义?
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仕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意义。
第三部分(5):借对“古仁人之心”的探求,抒发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全文的核心)
第四部分(6):点明作“记”的时间。
【精读课文,文本探究】
1.第一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说明了什么?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旷达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2.第二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用“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
9.“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 10.本文采用了记叙、写景、抒情和议论等表达方式,说说文章是怎样将这几种表达方式结合在一起的?
文章先简略叙述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之事,然后由事入景,写在岳阳楼上所见自然景色,触景而生情,用“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过渡,接着写“迁客骚人”所触之景不同情亦不同,一悲一喜。这里的景写得很出色,但不是为写景而写景,而是为了写“迁客骚人”的“情”,“情”“景”交融。最后由情化理,进入议论,否定“迁客骚人”的“以物喜”“以己悲”的情感,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响彻云霄的口号。
【诵读课文,把握主旨】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通过对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描写,以及对“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分析,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示了对好友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
写作方法运用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1.剪裁得体,突出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