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案例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审计案例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审计案例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审计案例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公司是一家生产和销售电子产品的制造商,拥有多家分支机构和代理商。

该公司每年都会进行财务审计,旨在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然而,在最近一次审计过程中,审计师发现了一些异常现象,引发了对公司财务舞弊的怀疑。

二、案例分析1.财务数据不一致:审计师发现公司的财务数据在不同的记录中存在不一致的情况。

例如,销售记录与收入记录不匹配,支出记录与库存记录不符等。

这些不一致的数据可能是财务部门故意隐藏或篡改数据的结果。

2.内部控制缺失:审计师还发现公司的内部控制存在缺失。

例如,采购和支付程序没有严格执行,导致可能存在的虚假采购和非法支付。

此外,财务部门对账目的核查和审批程序不足,也为财务舞弊提供了机会。

3.风险管理不当:公司没有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没有对潜在的财务舞弊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和控制。

对于重要的财务流程和金融决策,也没有进行相应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容易导致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

4.员工名义财务:财务舞弊往往涉及员工的名义财务。

例如,一些员工可能在财务记录中新增了一个不存在的供应商,并将支付的款项转入自己的账户。

审计师还发现了一些与员工业绩奖金有关的不正常财务记录,显示了员工个人财务利益和公司之间存在的冲突。

5.虚构销售和收入:审计师怀疑公司可能存在虚构销售和收入的行为。

例如,公司可能与一些代理商合谋,虚构销售和出货,增加公司的销售额和应收账款。

这种虚构销售和收入可以使公司的业绩看起来良好,吸引投资者和借贷机构的关注。

三、案例分析结果1.财务舞弊手段多样:通过对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财务舞弊行为的手段非常多样化,包括数据篡改、虚假采购、非法支付、名义财务等。

这些手段往往有一定的技术含量,需要相当水平的人员才能实施。

2.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该案例也凸显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在防范财务舞弊方面的重要性。

完善的内部控制措施可以有效监督和控制财务活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避免财务数据被篡改和滥用。

国内审计失败案例

国内审计失败案例

对投资者的影响
投资决策失误
由于审计失败导致财务报表失真,投资者可能会 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
利益受损
投资者的利益因审计失败而受到损害,可能面临 经济损失。
信心受挫
投资者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整个审计行业的信任度 会降低,影响其未来的投资选择。
对市场信用的影响
降低市场透明度
审计失败导致财务报表失真,降低了市场的透明度,不利于市场 健康发展。
益造成较大损害。
案例具有典型问题
03
案例应暴露出审计过程中的典型问题,如审计程序不当、审计
意见不公允等。
案例背景介绍
背景一
某上市公司在财务报表中虚增收入和利润,导致投资者利益受损。事后发现,审计机构在 审计过程中未能发现这一问题,存在严重的审计程序不当和审计意见不公允的问题。
背景二
某大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未能及时发现下属子公司的高管贪污、挪用公款等问题,导 致国有资产流失。这一案例暴露出内部审计机构在监督和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
投资者信心下降
市场信用受到影响,投资者对市场的信任度降低,可能会减少投 资或持币观望。
监管压力加大
为了恢复市场信用,监管机构可能会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和市场 的监管力度,增加其运营成本。
05
防范审计失败的措施与 建议
加强会计师事务所及审计人员的独立性
保持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独立性
确保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工作时不受任何外界压力和利益干扰,保 持客观、公正的态度。
审计程序执行不到位
审计程序是保证审计质量的重要手段 ,如果审计程序执行不到位,可能导 致审计失败。
例如,某会计师事务所在对某公司进 行审计时,未能严格执行必要的审计 程序,导致其未能发现公司存在的重 大舞弊行为。

雅百特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雅百特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雅百特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雅百特公司是一家知名的跨国科技公司,主要经营电子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

然而,最近该公司卷入了一起财务舞弊案件。

本文将对该案例进行详细分析,包括案件概述、舞弊手段、影响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

二、案件概述雅百特公司财务舞弊案件涉及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不当行为,旨在误导投资者和监管机构,使公司的财务状况看起来比实际情况更好。

该案件的曝光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对雅百特公司的声誉和股价造成了严重影响。

三、舞弊手段1. 虚增收入:公司高层通过虚构销售和服务合同,将不存在的收入计入财务报表,以提高公司的营收和利润水平。

2. 虚构支出:为了掩盖虚增收入的行为,公司高层还虚构了一系列支出,包括采购费用、研发费用等,以抵消虚增的收入。

3. 虚假会计记录:公司高层指使会计人员篡改财务记录,包括虚构销售凭证、修改账目等,以掩盖财务舞弊的痕迹。

4. 虚构资产价值:为了提高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和净资产的价值,公司高层将无效的资产计入财务报表,以增加公司的净资产和财务健康度。

四、影响1. 财务风险:财务舞弊行为导致公司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受到质疑,投资者和股东可能失去对公司的信任,从而增加公司的财务风险。

2. 法律风险:财务舞弊行为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公司高层和参与舞弊的员工可能面临刑事和民事责任的追究。

3. 市场信任度下降:财务舞弊案件对公司声誉的打击将导致市场对公司的信任度下降,可能导致股价下跌、投资者撤资等后果。

五、应对措施1. 深入调查:公司应立即成立专门的调查小组,对财务舞弊案进行深入调查,查明事实真相,确保案件得到妥善处理。

2. 合规改进:公司应加强内部控制和合规管理,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和审计机制,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 透明度提升:公司应加强对外披露,提高信息透明度,及时向投资者和监管机构披露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

4. 加强监管: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加大对财务舞弊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市场的公平和透明。

雅百特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雅百特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雅百特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介绍雅百特公司是一家知名的跨国企业,主要经营电子产品创造和销售业务。

然而,最近该公司被曝出存在财务舞弊案件,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该案例进行详细分析,揭示财务舞弊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二、案件概述雅百特公司财务舞弊案件始于2022年,当时有员工举报称公司存在虚假销售、账目造假等行为。

经过调查,发现该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与销售团队合谋,通过夸大销售业绩、虚构收入等手段,虚增公司财务数据,达到欺骗投资者、获得更多融资的目的。

三、案件原因分析1. 财务目标过于追求短期利润:雅百特公司管理层过分追求短期业绩,为了满足投资者的期望和获得更多融资,不惜采取不正当手段来虚增公司利润。

2. 内部控制不健全: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存在漏洞,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审计机制,导致管理层和销售团队能够轻易地控制财务数据。

3. 绩效考核机制不合理:公司的绩效考核机制过于侧重销售业绩,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绩效评估,使得管理层和销售团队为了达到高额销售目标而不择手段。

四、案件影响分析1. 投资者信任受损:雅百特公司财务舞弊案件公开后,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受到严重打击,股价大幅下跌,市值大幅缩水。

2. 市场竞争力下降:财务舞弊案件的暴光使得雅百特公司的声誉受损,客户对公司产品的信任降低,市场份额逐渐被竞争对手夺取。

3. 内部管理混乱:公司内部管理体系受到严重冲击,员工士气低落,团队合作受到影响,公司整体运营效率下降。

五、应对措施1. 严格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建立有效的审计机制,对公司财务数据进行定期检查和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2. 加强监督和问责机制:建立健全的监督和问责机制,对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和销售团队进行定期的监督和考核,确保他们的行为符合法律和道德规范。

3. 提升员工意识:加强员工的道德教育和职业道德培训,提高员工对财务舞弊的认识和警惕性,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自律性。

雅百特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雅百特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雅百特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雅百特公司是一家知名的跨国企业,主要经营电子产品制造和销售业务。

然而,最近公司的财务舞弊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雅百特公司财务舞弊案例进行详细分析,以揭示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二、案例分析1. 财务舞弊的发现在一次内部审计中,雅百特公司的财务部门发现了一些异常账目和不符合会计准则的操作。

进一步调查发现,公司的财务报表存在虚增收入、减少成本和隐藏负债等问题。

2. 财务舞弊手段雅百特公司的财务舞弊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虚增收入:通过虚构销售订单、收取未实际发生的款项等方式,虚增公司的销售收入。

(2) 减少成本:将一部分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转移至其他账户,以降低公司的成本支出。

(3) 隐藏负债:通过延迟支付供应商款项、虚构应收账款等手段,隐藏公司的实际负债情况。

3. 财务舞弊的原因财务舞弊的发生通常是由于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

在雅百特公司的案例中,主要原因包括:(1) 内部控制不严格: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漏洞,未能有效防范和发现财务舞弊行为。

(2) 绩效压力: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为了实现业绩目标,对财务数据进行操纵,以获得更好的绩效评价和奖励。

(3) 缺乏监督和审计:公司在财务审计和监督方面存在不足,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财务舞弊问题。

4. 财务舞弊的影响雅百特公司财务舞弊对公司和相关利益相关方产生了严重影响:(1) 公司形象受损:财务舞弊的曝光使雅百特公司的声誉受到严重损害,客户和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度降低。

(2) 经济损失:财务舞弊导致公司财务数据失真,影响了公司的经营决策和资金运作,进而导致经济损失。

(3) 法律风险:财务舞弊行为涉及虚假陈述和违反会计准则等法律问题,公司可能面临法律诉讼和罚款等风险。

三、应对措施为了解决雅百特公司财务舞弊问题,以下是一些建议的应对措施:1. 加强内部控制:公司应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流程和审计机制,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康得新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康得新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康得新财务舞弊案例分析背景介绍:康得新是一家中国大型制药公司,主要从事化学药品的研发和生产。

然而,2016年初,康得新爆发了一起财务舞弊案件,该案件揭露出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在财务报表中存在大量虚假数据,为股价操纵提供了便利,导致公司严重亏损和投资者巨大损失。

这起案件震惊了整个中国金融界,也引起了对于公司金融监管和内部控制体系的深思。

一、财务舞弊手法在康得新财务舞弊案中,公司高层管理人员采取了一系列手段操纵财务数据,使其看起来更健康。

主要手法包括:1. 虚报销售额:通过虚构销售订单、推迟报告退货和拖延应收账款的结算,使得销售额呈现出高于实际情况的假象。

2. 虚假收入确认:将尚未发生的收入提前确认,使得公司财务报表中体现出更高的收入水平。

3. 虚构资产和业绩:通过虚增库存、夸大资产价值和粉饰业绩等手段,使得公司看起来更有价值,从而推高股价。

4. 虚假投资项目:通过虚构投资项目来转移公司资金,并在财务报表中合理化这些资金的流动。

二、案件暴露和影响康得新财务舞弊案是由一家匿名机构通过公开信的形式揭露的。

该机构指出了康得新财务数据的异常和不一致之处,并要求监管部门进行调查。

该公开信一经发布,立即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质疑。

此后,康得新股价暴跌,市值蒸发数百亿元。

公开信的披露也导致投资者的疑虑和恐慌情绪,不少投资者纷纷出售股票,造成了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

康得新财务舞弊案的暴露不仅对公司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引发了对于中国金融市场监管的质疑。

许多人认为,康得新之所以能够长期进行财务舞弊,与监管部门的监管缺失有关。

监管部门早在事发前数年就接到了投资者的举报信,但对此并未采取实质性的行动。

因此,康得新案的暴露也透露出监管机构在审计和核查方面的不足,监管体系亟待完善和加强。

三、案件启示康得新财务舞弊案给我们提供了一些重要的启示,其中包括: 1. 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公司应加强内部控制的建设,确保财务报表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公司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与审计失败研究——基于康美药业案例研究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与审计失败研究——基于康美药业案例研究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与审计失败研究——基于康美药业案例研究引言:财务舞弊是指上市公司通过虚增收入、减少费用或资产负债表项目等手段,以误导投资者、影响公司经营状况,从而获取非法利益的行为。

审计作为一种对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真实性和合规性进行验证的手段,是保护投资者和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环节。

然而,康美药业的财务舞弊案例揭示了审计机构的失败,使得投资者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一、康美药业案例康美药业是一家位于中国的上市公司,在2018年曝出了财务舞弊的丑闻。

根据此前披露的财务报表,康美药业在2016年和2017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65亿元和249亿元。

然而,后来经审计发现,公司存在多项财务舞弊行为,其实际主营业务收入远远低于公布的数字。

二、财务舞弊的手段财务舞弊的手段多种多样,康美药业案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虚增收入:康美药业通过假冒交易、虚构销售等手段,提高主营业务收入的公布数字。

2.减少费用:公司虚构了大量的费用支出,以减少利润,掩盖财务问题。

3.资产负债表调整:通过虚增资产或减少负债,改变公司资产负债情况的真实性。

三、审计失败的原因审计机构在康美药业案例中的失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原因:1.审计程序不当:审计机构对康美药业的审计程序存在一定的瑕疵,未能充分发现财务舞弊行为。

例如,未对资产负债表项目进行详细审计,导致资产负债信息的真实性得不到有效验证。

2.内部控制不力:康美药业内部控制系统存在严重的问题,未能有效防范财务舞弊行为。

审计机构未能充分考虑内部控制的风险,也未对风险进行充分评估。

3.合规意识淡薄:审计机构未能对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充分的合规性审查,未能准确评估公司是否符合会计准则和法规的要求。

四、财务舞弊与审计失败的影响康美药业的财务舞弊和审计失败对多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1.投资者利益受损:由于康美药业的虚假财务报告,投资者遭受了巨大损失,市场信心受到极大的冲击。

2.市场秩序受损:康美药业的案例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影响了其他上市公司的声誉,投资者对股市的信心也大幅下降。

雅百特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雅百特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雅百特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雅百特公司是一家知名的跨国企业,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的研发、创造和销售。

然而,最近公司卷入了一起财务舞弊案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对该案例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案件的背景、舞弊手段、影响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

二、案件背景雅百特公司成立于20XX年,拥有庞大的全球市场份额。

然而,在20XX年初,公司的财务部门发现了一些异常情况,经过深入调查,发现了一起财务舞弊案件。

该案件涉及到公司的财务报表、资金流转和内部控制等方面。

三、舞弊手段1. 虚构销售收入:为了夸大公司的业绩,财务人员虚构了大量的销售收入。

他们通过虚构销售定单、伪造销售合同和收款凭证等手段,使公司的销售额看起来更高。

2. 虚增利润:为了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财务人员还虚增了公司的利润。

他们通过虚构的销售收入和减少费用支出等方式,使公司的利润表呈现出良好的态势。

3. 虚报资产价值:为了掩盖公司的实际财务状况,财务人员虚报了公司的资产价值。

他们通过夸大资产价值、虚构资产增值等手段,使公司的资产看起来更加庞大。

四、影响1. 经济影响:财务舞弊导致公司的财务状况被严重扭曲,投资者和股东的利益受到了伤害。

公司的股价大幅下跌,市值缩水,投资者的投资损失惨重。

2. 市场影响:财务舞弊案件对雅百特公司的声誉造成为了严重的打击。

投资者和消费者对公司的信任度下降,市场份额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3. 法律影响:财务舞弊涉及到违法行为,相关负责人可能面临刑事责任和经济赔偿责任。

公司也可能面临罚款和其他法律制裁。

五、应对措施1. 加强内部控制:公司应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

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和监督,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和风险意识。

2. 强化审计监督:公司应委托独立的第三方机构进行财务审计,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同时,加强对审计机构的监督,提高审计质量和独立性。

3. 完善投资者保护机制:公司应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和交流,及时披露公司的财务信息和经营情况。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以索菱股份为例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以索菱股份为例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以索菱股份为例索菱股份(以下简称“索菱”)是一家在中国A股市场上市的汽车配件制造商。

然而,近年来,索菱卷入了一系列财务舞弊的案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以索菱股份为例,分析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并探讨背后的原因和教训。

一、案例背景索菱股份成立于2005年,业务涵盖了汽车轴承、离合器、传动系统等汽车配件制造。

在上市前,公司外部声誉良好,投资者对其前景充满期待。

然而,在2016年,索菱被曝出存在大规模的财务舞弊行为。

二、财务舞弊行为据调查,索菱的财务舞弊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虚增收入:索菱通过与关联方进行虚假交易等手段,虚增了一定期间内的营业收入。

这导致公司财务数据的失真,使得投资者对公司的真实状况产生了误判。

2. 资产负债表造假:索菱在财务报表中虚构和隐瞒了大量的资产和负债项目,从而掩盖了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

他们通过虚报资产、虚减负债等手段,使得公司资产看起来更加庞大,而负债看起来更小,给投资者提供了误导。

3. 利润管理:索菱通过调整会计政策、虚增费用等手段来操纵利润数字。

这些做法使得公司的净利润看起来更高,增加了投资者对公司的投资信心,但实际上并未反映真实的经营状况。

以上行为都违反了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准则,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打击了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那么,为什么索菱会出现财务舞弊行为呢?三、原因分析1. 利益驱动:财务舞弊行为通常是由公司高管为了获取私利而进行的。

索菱的高管可能因为个人利益驱动,通过虚增财务数据来提高公司的市值,获取更高的报酬。

2. 监管不力: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往往与监管不力密切相关。

索菱在财务舞弊期间,相关监管机构并未及时发现问题,也未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导致财务舞弊得以持续进行。

3. 内部控制薄弱:索菱在财务舞弊期间,公司内部的风险管控机制明显不足。

缺乏有效的内部审计、内部监督和风险防控机制使得财务舞弊行为得以长期发生。

四、教训和反思1. 强化监管责任:监管机构需要加大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加强对财务报表的审查和核实,及时发现和防范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

达尔曼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达尔曼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达尔曼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达尔曼公司是一家全球知名的跨国公司,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由于其在市场上的影响力和规模,公司的财务运作备受关注。

然而,在最近的一次内部审计中,发现了一系列涉及财务舞弊的问题,这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调查。

二、案例概述1. 舞弊手段达尔曼公司的财务舞弊主要涉及虚增销售收入、隐瞒负债和资产减值等方面。

公司高层人员通过虚构销售定单和合同,将本应计入下一会计期间的销售收入提前确认,以提高公司的业绩表现。

同时,他们还隐瞒了一些负债和资产减值的信息,使公司的财务状况看起来更加健康。

2. 舞弊动机达尔曼公司的高层人员为了追求个人利益和公司的业绩表现,采取了这些财务舞弊手段。

他们希翼通过虚增销售收入来提高公司的市值和股价,从而获取更高的薪酬和奖金。

此外,他们还希翼通过掩盖负债和资产减值的信息,维持公司的声誉和信誉。

3. 舞弊过程在达尔曼公司的内部审计中,发现了一些异常的财务数据。

进一步调查后发现,高层人员通过与供应商和客户勾结,虚构了大量的销售定单和合同。

他们通过伪造销售凭证和收款凭证,将这些虚构的销售收入计入公司的财务报表中。

同时,他们还将一些负债和资产减值的信息隐瞒起来,使公司的财务状况看起来更加健康。

三、案例影响1. 公司财务状况恶化由于虚增销售收入和隐瞒负债和资产减值的信息,达尔曼公司的财务状况实际上比财务报表中显示的要差。

这导致公司的财务指标失真,给投资者和股东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2. 公司声誉受损达尔曼公司作为一家全球知名的跨国公司,其声誉向来是其最重要的资产之一。

然而,财务舞弊案件的暴光使公司的声誉受到了严重的伤害。

投资者和客户对公司的信任度下降,可能导致公司在市场上的地位受到挑战。

3. 法律风险增加财务舞弊属于违法行为,涉及到伪造财务报表、虚增收入等罪名。

一旦这些行为被发现,公司高层人员将面临法律追责。

此外,公司还可能面临监管机构的处罚和诉讼风险。

四、案例启示1. 强化内部控制达尔曼公司的财务舞弊案例表明,强化内部控制是防范财务舞弊的重要手段。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以及启示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以及启示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调研报告自从会计信息作为公司经济讯号的媒介以来,财务舞弊就如影随形,会计史上从来不缺乏重大的财务舞弊案件,这也是促使了会计界对财务舞弊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成为催生和完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的动力。

我国的资本市场从无到有,到飞速发展,虽然在信息披露、会计规范体系、公司治理结构以及证券监管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的现状仍然不容乐观,一些公司尚会利用各种舞弊手段粉饰会计信息,降低了会计信息质量,甚至影响到资本市场的正常健康发展。

一、案例:黄山旅游2005年4月20日发布公告称:2002年,本公司为避免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对利润的影响,委托黄山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从银行贷款3,700万元并汇入黄山市万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和黄山市远卓投资管理公司账户,由两公司购买本公司拥有的黄山市体育馆及股份大道广告经营权,本公司又将收到的转让款归还黄山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从而构成不当资产交易;2002年本公司投入4,400万元用于证券投资,截至2004年3月全部股票处置后,实际亏损18,522,716.76元。

本公司2002年、2003年未如实核算和反映该证券投资及损益情况。

黄山旅游2004年报显示,2002年净利润调整前是5,649万元,调整后是2,793万元;2003年净利润调整前是-6,121万元,调整后是-4, 147万元。

很明显,该公司2002年有故意隐瞒亏损之嫌,包括故意少计广告权损失3,700万元和少计股票投资损失2,073万元,这个差错不管是从金额或性质看都是非常严重的。

实际上,黄山旅游可能还存在其他资产安全问题。

2002年末,该公司货币资金余额26,135万元,其中定期存款21,089万元;2003年末货币资金余额18,906万元,其中定期存款2,283万元;2004年末货币资金余额是30,104万元,其中定期存款是13,333万元;2005年半年报期末货币资金余额是32,940万元,其中定期存款是11,293万元,历年来定期存款都没有作质押之用;而与此同时,2005年半年报还挂着“其它应付款”10,673万元,这些欠款多为欠关联方,为何关联方不向黄山旅游索取欠款,还是黄山旅游有意隐瞒利润?黄山旅游为何2 002、2003年都多计生活服务费540万元,是不是为了冲抵大股东3, 700万元的损失,还是基于其他原因?二、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分析1、道德品质财务舞弊行为不仅仅是经济现象,其背后是深层的道德伦理的扭曲。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无报表但案例很多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无报表但案例很多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无报表但案例很多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无报表但案例很多二、托付理财(一)常见的舞弊手段或陷阱利用银行贷款或募股资金进行托付理财业务,为隐瞒托付理财造成的窟窿,用支付股权转让款、购置不动产、受让非专利技术以及定期存单质押的方式填补,资金一进一出,不留痕迹地掩饰了托付理财资金的亏损。

(二)具体案例案例一:金花股份2000年年报披露,将公司临时闲置的资金24,400万元托付西安金业投资有限公司进行投资治理,协议约定年收益率为6%,现在公司账面货币资金还有5,871万元,其它他应收款显示大股东现在已占用资金3,5 35万元;2001年年报披露,该(托付理财)合同已到期,本金24,400万元,收益1,464万元已全部收回,现在账面货币资金有11,430万元,报表附注称有8,000万元是3个月定期存款(2001.12.30-2002.03.30),其它应收款显示大股东现在还占用资金3,292万元。

金花股份在最新的公告中如此讲明巨额资金被占用的来龙去脉:2001年12月28日,经公司临时股东大会批准收购金花投资持有的金花国际大酒店有限公司(下称“酒店公司”)97.14%的股权议案,支付股权转让金1 6,979万元,上述股权转让协议差不多履行完毕。

2002年2月6日,经公司第二届董事会十一次会议决议,公司借款给酒店公司28,000万元,全部用于金花大酒店开业前的装修和设备、设施购置。

2002年10月,按照有关方面建议,公司与金花投资协商,解除上述股权转让协议,金花投资归还股权转让款及酒店借款。

鉴于金花投资已将股权转让款用作其他项目投资,因此只能通过增加银行借款的方式归还上述款项。

2002年12月23日,金花投资归还了酒店公司借款28,000万元。

2002年12月至2004年5月期间,金花投资分期归还了股权转让款16,979万元。

自2004年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后,银行信贷政策发生调整,贷款规模大幅度压缩,经与借款银行协商,将金花投资部分贷款到期后,以公司名义再转贷,共计31,700万元。

格林柯尔-科龙-财务舞弊案件

格林柯尔-科龙-财务舞弊案件

格林柯尔-科龙-财务舞弊案件格林柯尔财务舞弊案例分析及启示一、格林柯尔案例简介(一)格林柯尔引发科龙危机格林柯尔从2005年8月1日起停牌,于2007年5月18日退市,顾雏军资产从此灰飞烟灭。

顾雏军从注册成立顺德格林柯尔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瞄准了科龙。

他先是利用从科龙电器划拨的1.87亿元资金,采取反复对倒、反复划账的方式注册顺德格林柯尔,并使其从表面上符合《公司法》的相关出资规定。

打造好了顺德格林柯尔这一购并平台后,科龙电器的梦魇从此开始。

2001年10月31日,科龙电器在香港发布公告:公司大股东容声集团与顺德格林柯尔(顾雏军的私人公司)订立买卖协议,后者将以5.6亿元的总代价获得科龙电器20.64%的股权。

一个月后的临时股东大会上,顾雏军等8人被正式委任成为董事。

新一届的董事会中共9名董事,其中5名执行董事全部来自于格林柯尔。

中国最优秀的家电生产巨头科龙电器已经在顾雏军的掌控之中了,而此时顾雏军仅支付了1.5亿元,20%的股权也只是质押还没有过户!2002年4月仃日,科龙电器公告:原单一大股东容声集团向格林柯尔出售2.05亿股科龙电器股票(占已发行股本的业。

1985~1988年在天津大学热能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1988年9月发明格林柯尔制冷剂。

1989年,在英国,顾雏军创办了顾氏热能技术有限公司,1995年12月,回国发展,投资5,000万美元在天津建成亚洲最大非氟制冷剂生产基地。

2000年7月,以北京、深圳、海南和湖北4家工程公司为主体,格林柯尔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成立并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发行2.5亿股,筹集资金5.45亿港元。

以发行价计算顾雏军持有上市公司股权的市值折合人民币17.3亿元,加上他的非上市资产,其总身价应当在20亿元以上。

从1989年只身赴海外到1995年回国创业,再到2000年成功上市,顾雏军11年挣了20多个亿。

从格林柯尔科技的公开的财务报表看出,1998年该公司收入仅11万元,利润为负800万元,而2000年年报统计的收入则达到3.64亿元,3年里增长了3300倍。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一、引言1.1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背景及意义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长期以来都是资本市场的一个毒瘤。

这不仅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损害了投资者利益,更对上市公司的声誉和可持续发展造成巨大影响。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上市公司数量持续增加,财务舞弊现象也日益引起广泛关注。

研究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背景、原因、手段及防范措施,对于加强公司治理、提高监管效率、保护投资者权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安排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近年来发生的典型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旨在揭示财务舞弊的常见手段、原因及其危害。

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具体结构安排如下:引言部分阐述研究背景及意义;第二部分介绍财务舞弊的概念与分类;第三部分分析三个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第四部分探讨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原因;第五部分提出防范与治理财务舞弊的措施;结论部分总结全文并指出研究局限与展望。

二、财务舞弊概念与分类2.1 财务舞弊的定义与特点财务舞弊是指企业在财务报告过程中,通过不正当手段改变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误导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真实财务状况的判断。

其核心特点是隐蔽性、违法性和误导性。

隐蔽性体现在舞弊行为不易被发现;违法性指的是舞弊行为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误导性则是指财务舞弊可能导致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经营状况产生错误判断。

2.2 财务舞弊的分类及表现财务舞弊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虚假记载:包括虚构收入、隐瞒费用、夸大资产和利润等,以美化企业财务状况。

2.误导性陈述:通过误导性的财务报告、注释和附注,使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财务状况产生误解。

3.未披露事项:故意隐瞒对企业财务状况有重大影响的信息,如重大诉讼、对外担保等。

4.关联交易舞弊:通过关联方之间的不正当交易,实现利益输送和财务状况的操纵。

这些舞弊行为在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中可能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收入、利润和资产等指标异常增长,与行业平均水平或企业历史数据相差较大。

审计案例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审计案例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审计案例-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一、现金(一) 常见的舞弊手段或陷阱1.虚假现金陷阱(1) 隐瞒巨额的银行贷款;(2) 高现金与高负债并存。

“双高公司”坐拥大量现金并且资本开支不大,派息极低或者根本不派,但资产负债率却居高不下。

2.受限现金陷阱(1)隐瞒定期存单质押事实;(2)隐瞒保证金等货币资金受限事实;(3)隐瞒外埠存款的真实用途。

3.现金流水陷阱(1) 通过“倒贷”方式掩盖大股东占用资金或帮助关联方偿还贷款1) 大股东平时占用资金,期末通过倒贷方式偿还(即大股东贷款偿还上市公司欠款,上市公司过账之后立即替大股东偿还贷款),这样期末报表不体现大股东占用余额;2) 关联方无力偿还期末到期贷款,由上市公司通过倒贷方式垫付,之后由各关联方及时偿还,这样期末报表不体现借款余额。

(2) 通过“封闭贷款”制造上市公司虚假现金流或隐瞒大股东占用资金1) 通过银行提供回购业务,即由A公司开出银行承兑汇票,该汇票经过质押贷出款项在银行内部封闭运行,款项的流程为A—B,B—C,C—D,D—A,并由A将汇票贴现归还贷款,同时支付贴现利息;2) 上市公司向A、B公司分别开具银行本票,A、B公司再将本票直接背书给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大股东用此款归还资金被占用的上市公司。

(3) 通过制造现金流避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虚增利润总额上市公司委托关联方A贷款,A再将款项汇给与上市公司形式上无关联关系的B,由B购买上市公司已存在减值的资产,待上市公司收妥款项后再归还关联方A。

这样上市公司既达到避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目的,虚增利润,又回避了关联交易。

4.募集资金使用陷阱将募股资金转移至账外买卖股票,为隐瞒事情真相,伪造或变造银行对账单。

(二) 具体案例案例一:金花股份(600080)2005年10月14日公告,近期,公司在应上交所要求进行自查的过程中,发现存在控股股东金花投资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占用公司资金问题,合计60,200万元。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以索菱股份为例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以索菱股份为例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以索菱股份为例近年来,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事件频频发生,给投资者和市场带来严峻影响,其中以索菱股份的案例备受关注。

本文将以索菱股份为例,分析其财务舞弊的原因、影响以及监管措施,以期提示人们对于上市公司财务问题的关注和警惕。

索菱股份是一家从事婴幼儿护理用品生产的上市公司,曾被誉为行业标杆企业。

然而,在2016年底,该公司突然爆发财务舞弊风波。

事后调查发现,索菱股份的高管团队通过虚增销售额、夸大利润和资产减值等做法,掩盖了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

起首,财务舞弊的根本原因在于高管团队的利益驱动。

索菱股份上市后,公司高管团队获得的巨额股权激励规划引发了强烈的利益诱惑,他们为了达到激励规划要求的业绩目标,不惜以舞弊手段来虚增公司利润和资产,追求短期的高业绩,以得到高额嘉奖。

这种以利益为驱动的行为导致了道德风险和道义缺失。

其次,公司内部控制机制的薄弱也是财务舞弊的重要原因之一。

索菱股份在财务报告的审计和核算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内部控制漏洞和监督不严问题,给高管团队提供了可乘之机。

公司监事会职责不落实、审计委员会疏于职守、内部控制制度存在漏洞等原因,导致高管团队得以实施财务舞弊行为而长期未被发现。

财务舞弊对公司和投资者产生了严峻的影响。

起首,财务舞弊破坏了公司的信誉和形象,导致市值大幅缩水,投资者的利益遭受损失。

其次,财务舞弊会严峻影响公司的进步和业务运营。

索菱股份在曝光财务舞弊后,遭遇了巨额诉讼和惩罚,企业形象和市场地位大幅下滑,一度面临破产风险。

此外,财务舞弊也对整个市场造成了恶劣影响,引发了广泛的舆论和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财务可信度的怀疑,严峻损害了市场的稳定性和良性进步。

为了防范和遏制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监管部门实行了一系列措施。

起首,加强财务监管力度,提升审核水平,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进行更加严格的审查和核实。

其次,完善公司治理制度,加强对上市公司高管团队的约束和监督,防止利益驱动导致的财务舞弊行为。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治理对策案例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治理对策案例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治理对策案例
一、案例简介
某上市公司公司于2019年发生财务舞弊事件。

经审计发现,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在2018年度报表中进行了虚假预算,以及虚报收入和利润情况。

这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二、原因分析
1. 公司治理结构存在问题。

公司董事会监督不力,执行董事权力过大。

2. 风险控制机制不完善。

内控环境和程序存在漏洞,无法有效防止和发现舞弊行为。

3. 个人因素。

部分管理人员为了完成不现实的业绩目标,选择舞弊以改善财务报表。

三、治理对策
1. 优化公司治理结构。

实行独立董事制度,增加非执行董事的比例。

2. 建立完整的风险控制体系。

健全内部审计和稽核机制,防范重大风险。

3. 改进激励与约束机制。

完善报酬与考核机制,给予舞弊行为明确处罚。

4. 加强信息披露工作。

增进透明度,保障投资者知情权。

5. 加强员工道德教育。

引导员工养成正直自律的工作态度。

以上对策通过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有效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维护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美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美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美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1. 背景介绍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拥有众多上市公司。

然而,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监管的加强,财务舞弊案件也逐渐增多。

财务舞弊是指企业在报告财务状况时,通过操纵财务数据、虚假记账等手段,故意误导投资者和监管机构,以获取不当的利益。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美国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案例,探讨其原因和影响。

2. Enron案例Enron是美国一家能源公司,曾一度被誉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气公司。

然而,2001年Enron爆发了一起巨大的财务舞弊案件,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震动。

2.1 案件经过Enron的财务舞弊主要涉及虚假记账、非法关联交易等。

公司高层利用特殊目的实体(SPV)来隐藏巨额债务,通过虚构收入和资产来夸大公司的财务状况。

此外,Enron还与一些关联公司进行非法的交易,通过关联交易来转移损失和违规行为。

2.2 影响分析Enron案件的爆发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了严重的冲击。

作为当时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之一,Enron的破产不仅导致投资者巨大的损失,还引发了对全球金融监管体系的质疑和改革。

此外,案件还对美国的企业治理和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了相关法律和监管的改变。

3. WorldCom案例WorldCom是美国一家电信公司,也曾经是全球最大的电信运营商之一。

2002年,WorldCom因为财务舞弊案而申请破产保护,成为当时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案件。

3.1 案件经过WorldCom的财务舞弊案主要涉及虚假记账和资产膨胀。

公司高层通过虚构收入和资产,夸大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

此外,公司还通过操纵借贷、转移资金等手段来掩盖财务问题,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转。

3.2 影响分析WorldCom案件的曝光震惊了投资者和监管机构,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了重大冲击。

投资者遭受巨大损失,信任危机加剧,导致市场不稳定。

此外,案件还揭示了企业内部控制和审计监管的不足,促使了对企业治理和监管的改革。

雅百特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雅百特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雅百特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介绍雅百特公司是一家知名的跨国企业,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然而,最近该公司被曝出财务舞弊案例,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雅百特公司财务舞弊案例进行详细分析,包括案发原因、影响范围以及相关的法律责任等方面。

二、案发原因分析1. 高层管理层的失职雅百特公司的高层管理层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失职现象。

他们没有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导致了财务管理的漏洞和风险的扩大。

2. 财务人员的不诚信行为财务人员在执行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不诚信行为。

他们通过虚构交易、伪造财务报表等手段,掩盖了公司实际的财务状况,误导了公司的投资者和监管机构。

3. 监管机构的监管不力监管机构在对雅百特公司的财务管理进行监管时存在疏漏和不力的问题。

他们没有及时发现和制止财务舞弊行为,导致了案件的发生和进一步的扩大。

三、案件影响范围分析1. 公司经营状况受损雅百特公司财务舞弊案件的曝光对公司的经营状况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度下降,导致股价暴跌,公司市值大幅缩水。

2. 员工信心受挫财务舞弊案件的发生使得雅百特公司的员工信心受到了打击。

他们对公司的未来发展产生了怀疑,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下降,对公司的忠诚度也受到了影响。

3. 投资者利益受损雅百特公司的投资者在财务舞弊案件中遭受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他们的投资变得毫无价值,面临着巨额的投资损失。

四、法律责任分析1. 公司法律责任雅百特公司作为法人实体,应对财务舞弊案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公司应该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调查,对财务舞弊行为进行全面的整改,并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

2. 高层管理层责任公司高层管理层在财务舞弊案件中存在失职行为,应对此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他们可能面临罚款、停职、甚至刑事责任的追究。

3. 财务人员责任财务人员在财务舞弊案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们应对自己的不诚信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他们可能面临解雇、罚款、刑事责任等处罚。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计案例-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一、现金(一) 常见的舞弊手段或陷阱1.虚假现金陷阱(1) 隐瞒巨额的银行贷款;(2) 高现金与高负债并存。

“双高公司”坐拥大量现金并且资本开支不大,派息极低或者根本不派,但资产负债率却居高不下。

2.受限现金陷阱(1)隐瞒定期存单质押事实;(2)隐瞒保证金等货币资金受限事实;(3)隐瞒外埠存款的真实用途。

3.现金流水陷阱(1) 通过“倒贷”方式掩盖大股东占用资金或帮助关联方偿还贷款1) 大股东平时占用资金,期末通过倒贷方式偿还(即大股东贷款偿还上市公司欠款,上市公司过账之后立即替大股东偿还贷款),这样期末报表不体现大股东占用余额;2) 关联方无力偿还期末到期贷款,由上市公司通过倒贷方式垫付,之后由各关联方及时偿还,这样期末报表不体现借款余额。

(2) 通过“封闭贷款”制造上市公司虚假现金流或隐瞒大股东占用资金1) 通过银行提供回购业务,即由A公司开出银行承兑汇票,该汇票经过质押贷出款项在银行内部封闭运行,款项的流程为A—B,B—C,C—D,D—A,并由A将汇票贴现归还贷款,同时支付贴现利息;2) 上市公司向A、B公司分别开具银行本票,A、B公司再将本票直接背书给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大股东用此款归还资金被占用的上市公司。

(3) 通过制造现金流避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虚增利润总额上市公司委托关联方A贷款,A再将款项汇给与上市公司形式上无关联关系的B,由B购买上市公司已存在减值的资产,待上市公司收妥款项后再归还关联方A。

这样上市公司既达到避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目的,虚增利润,又回避了关联交易。

4.募集资金使用陷阱将募股资金转移至账外买卖股票,为隐瞒事情真相,伪造或变造银行对账单。

(二) 具体案例案例一:金花股份(600080)2005年10月14日公告,近期,公司在应上交所要求进行自查的过程中,发现存在控股股东金花投资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占用公司资金问题,合计60,200万元。

公告称,公司自2004年11月起,将28,500万元以存单质押的方式为金花投资及其关联公司提供全额银行承兑保证。

该项业务已于2005年6月到期,金花投资及其关联公司未能如期归还,公司存款28,500万元已被银行扣除。

案例二:审计署发布的2004年度16家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业务质量检查结果中有一家公司被认定为虚增存款:2003年,天一科技(000908)为掩盖其利用募股资金和银行贷款亿元,转移账外买卖股票的事实,与其当地的开户银行相互串通,通过伪造银行存款对账单方式,多计存款亿元,少计贷款7,100万元,造成资产、负债均不实。

该公司2004年年报对该事项作了调账。

公司称:8月至10月份经国家审计署、证监会等部委审计调查发现公司上市以来存在财务状况披露不实的问题,公司经过严格自查,对历史遗留的问题及按照财务准则和有关政策的要求,将公司存在的包袱全部释放,对2003年以前财务进行追溯调整,2003年度调亏52,770,元,2004年亏损65,079,元。

天一科技因两连亏带上*ST,此外在受深交所谴责的致歉公告中还称:存在账外事项未及时履行相应的审批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其中包括截至2004年12月30日止,公司第一大股东占用公司资金余额为亿元,截至2004年底,公司累计用账外资金投资股票金额为3,411万元等事项。

这家公司假账迹象其实非常明显,就是2003年末现金余额奇高,2003年末公司总资产只有亿元,但现金却有亿元。

案例三:2005年7月29日,金城股份(000820)发布公告称:2002年12月31日,集团公司占用本公司资金累计余额43,480万元。

2003年度、2004年度和2005年1至5月份,本公司分别向集团公司提供资金6,389万元、5,744万元和1,980万元,其中提供非经营性资金5,688万元、3,290元和1,091万元。

至2005年5月31日,集团公司占用本公司资金累计余额57,593万元(包含原经营性占用部分)。

本公司实际向集团公司提供非经营性资金10,069万元。

2003年、2004年和2005年1至5月份“倒贷”资金发生额合计分别为亿元、亿元和亿元。

每年年末,集团公司均通过“倒贷”方式偿还占用资金,因此,本公司定期报告中未体现集团公司占用资金余额。

2005年8月16日,金城股份发布2005年半年报,半年报的货币资金余额由期初的49,615万元降到1,744万元,附注称:本期期末余额减少主要原因是金城造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将2004年末通过“倒贷”方式偿还股份公司的资金还原所致。

而2005年第一季报披露还有51,082万元,想不到巨额的货币资金其实只是时点数,是“集团公司均通过‘倒贷’方式偿还占用资金”,也就是集团公司贷款偿还上市公司欠款,上市公司过账之后立即替母公司偿还贷款,这其中贷款资金怀疑是在银行封闭运行,金城股份涉嫌虚构巨额的银行存款。

金城股份2004年底资产总额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70%,却有近5亿元的银行存款,这种违背常识的背后被证实存在巨额的财务窟窿。

案例四:2005年3月25日,西安达尔曼(600788)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被终止上市,达尔曼是沪深两市首只因未能在规定期限内披露定期报告而被交易所实施终止上市的股票,老板许宗林携巨款举家出走爆出达尔曼巨额财务窟窿。

该公司除了2003年度爆出亏损外,连两连亏都没经历就退市了。

事后,证监会指控达尔曼实施了重大财务造假及虚假陈述,包括2002年、2003年年报共计虚构销售收入40,万元,虚增利润15,万元,2003年年报虚增在建工程21,万元以及重大信息未披露或未及时披露,主要包括巨额对外担保及诉讼事项。

证监会同时对审计师提出两项指控:一是指控审计师未能揭示亿元大额定期存单质押情况,理由是中国人民银行《单位定期存单质押贷款管理规定》第二条规定,“单位定期存单只能为质押贷款的目的而开立和使用”。

而相关审计人员在对亿元定期存单审计时,未进一步实施必要审计程序,以揭示达尔曼以亿元定期存单质押为其他单位贷款提供担保的重大事项。

二是指控未能识别亿元虚假钻石毛坯,理由是2002年12月,达尔曼从其关联单位西安达福工贸有限公司一次购入亿元虚假钻石毛坯,数额巨大且未取得购货发票。

审计师在对达尔曼该存货的审计过程中,虽然实施了存货盘点等相关的审计程序,但却未能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

案例五:莫高股份(600543):2004年上市,首募3亿元现金,2004年现金流量表显示经营性现金净流出17,976万元,而该公司2004年主营收入只有26,877万元;2005年上半年经营性现金净流入16,159万元,货币资金余额高达31,038万元,而其总资产也只有83,608万元。

在货币资金备注中称:15,000万元是半年期定期存款。

既是半年期定期存款,为何不列入“其它货币资金”,并将其从“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中剔除?更关键的是,在尚有亿贷款还没有偿还的情况下,为何要存定期?当然,公司会争辩这是募集资金,要专款专用,可是为什么2004年会出现近亿元的经营性现金净流出呢,难道就没有占用募集资金?当然,更关键是这笔资金除了存定期外,难道没有受其他限制,如质押等?案例六:西安民生(000564):该公司2005半年报披露货币资金还有亿元,而据2004年报披露,该公司货币资金余额是亿元,但附注称:截至2004年12月31日,本公司在第一大股东海航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下属子公司海航集团财务公司存有银行定期存款,金额为人民币1亿5千万元。

本交易为关联交易。

这其中曾有过重大关联交易风波:2004年8月14日,该公司披露的2004年半年报显示,公司在上半年将亿元存入海航集团财务公司,该事项并未按要求进行披露,目前公司董事会已经要求海航集团财务公司按期归还存款,但事实上海航并没有在年底之前归还这笔存款,2005年上半年货币资金已没有附注且关联交易也没有描述该笔存款,这说明海航已归还这笔贷款,可是现在换了花样,2005年4月,经西安民生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决定与北京科航投资有限公司签订《北京科航大厦联建协议》,共同投资联建北京科航大厦项目,该项目西安民生预计投资38,760万元,截至2005年6月30日,已支付项目投资款5,000万元人民币。

2004年亿元关联交易披露时,媒体以“西安民生的一则公告揭开海航资金链的冰山一角”,并提出三问:一问:资金紧张的海航集团2003年为什么拿出亿元西进收购没有再融资资格的西安民生?二问:西安民生为何把亿元巨资存入海航集团财务公司?三问:西安民生对如此重大的关联交易为什么既没有经过董事会审议,也没有按时披露?其实我们再加一个事实,2004年西安民生转让民航大酒店,获得股权转让款亿元。

海航花了亿元买下西安民生却获得了亿元的存款,现在西安民生又要为科航大厦投资38,760万元。

案例七:2005年6月下旬的一天,在牡丹江市看守所里,ST圣方(000620)的前任董事长杜焰生向记者讲述了大股东西安圣方通过银行提供的回购业务(即通过资金封闭运行制造假资金流,又称倒单位),将大额的大股东占用款像变戏法一样变没的经过:据杜焰生和相关人员介绍:2003年6月,时任ST圣方董事长的唐李找到当时出任公司财务总监的杜焰生说,现在监管部门对大股东占款查得很紧,必须要削减大股东西安圣方的欠款。

当时,西安圣方欠上市公司近亿元的往来款。

于是,ST圣方实际控制人刘晓卫和唐李、杜焰生等经过研究,决定将西安圣方对ST圣方的欠款转给西安圣方的参股公司长岭圣方。

于是,2003年6月20日,杜焰生带着ST圣方、西安圣方和长岭圣方有关开立银行账户所需的手续,找到了两个月前认识的、曾表示可为公司提供回购业务的沈阳某银行客户部G经理。

G经理为上述三家企业开户后,以西安圣方名义从某银行贷款8,300万元,同时开具了两张支票:一张是西安圣方付给ST圣方8,300万元,另一张是ST圣方付给长岭圣方8,300万元。

8,300万元在某银行封闭运行,从而造成大股东西安圣方偿还ST圣方欠款8,300万元、长岭圣方欠ST圣方8,300万元的假象。

此笔贷款期限为3个月,牡丹江石油化工厂(以下简称“炼油厂”)为此支付了40多万元利息。

2003年11月,被唐李任命为ST圣方目前唯一资产的炼油厂厂长的赵春江,为掩盖其挪用炼油厂1,600万元的事实,找到了杜焰生。

随后,杜焰生、赵春江等人带着炼油厂、振达石化产品经销部、特种润滑油等公司有关开立银行账户的手续,再次来到沈阳找到G 经理,G经理又为上述四家企业在某银行开立了银行账户。

此后,赵春江以承兑汇票质押的形式(期限3个月)取得贷款,从炼油厂汇入某银行炼油厂账户1,600万元。

在某银行,此款先是从炼油厂账户转到振达石化经销部账户,又从振达石化经销部账户转到新东方宾馆账户,再从新东方宾馆账户转到特种润滑油公司账户,最后从特种润滑油账户以代付信达资产公司欠款的名义转回炼油厂账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