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科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合集下载

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骨伤科终结)

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骨伤科终结)
签字
急性腰扭伤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急性腰扭伤的门诊患者。
一、急性腰扭伤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腰扭伤(ICD-10编码:S33.5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5)》(ZY/T001.9-94)。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门诊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 出院日期: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 ≤14天 实际住院日:天
时间
年月日
(第1~3天)
年月日
(第4~7天)
年月日
(第8~14天)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上级医师查房
□制定诊疗方案
□完成住院志、首次病程、上级医师查房等医疗文书
□完成必要理化检查并评估病情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跟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骨断筋伤,气滞血瘀证
瘀血未尽,筋骨未愈证
肝肾不足,气血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跟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跟骨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跟骨侧位、轴位X线片
□手法复位
□撬拨复位固定
□夹板或石膏固定
□中药内服
□中药外敷
□上级医师查房
□中药内服
□中药外敷
□观察进针点、患肢远端感觉运动情况等并作出相应处理
□调整固定
□跟骨侧位、轴位X线片

骨伤科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骨伤科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第3腰椎横突具有较其余4个腰椎的横突长的特点。

同时,第3腰椎横突的后伸弯度又最大,第3腰椎又处于腰部生理前突之中心。

因此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腰部俯仰旋转等动作,将使附丽于第3腰椎横突的筋膜及肌肉,受到较大的应力,易于发生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也是引起急性或慢性腰痛或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

【诊断】1发病年龄以中壮年为多,男多于女,急性病人多有外伤史,自诉腰部疼痛较重,一侧或双侧痛,动作或行走时腰痛明显,严重者腰部活动受限,俯仰或侧弯困难,休息时痛轻或不痛。

检查脊柱外形正常,少数可有轻度侧弯,痛侧腰肌较强直,第3腰椎棘突旁4~6cm处可触及横突,有明显触痛,少数可触及条索状或结节样改变。

2 .慢性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患者,常感腰部酸痛,时轻时重,阴湿寒冷可加重症状,自觉不能端提重物,长时间弯腰后感难于直立,与一般腰肌劳损之主要区别点在于第3腰椎横突有明显的触痛,或触及条索状改变。

少数病员有臀部及大腿后侧疼痛感,但无明显压痛点。

3 .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可并发于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引起的坐骨神经痛患者,此类病人没有腰痛的主诉,仅有臀腿痛的症状,但触压腰3横突时有明显的疼痛,个别病员甚至有臀腿痛加重反应。

因此,对已明确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常规检查腰3横突压痛点。

检查此种隐性的腰3横突综合征,要适当加强指压力量,拇指触及腰3横突时,在横突尖端稍作上下滑动,如激惹出较重的疼痛,说明有隐在的腰3横突综合征。

【治疗】一、推拿疗法病员取俯卧位,术者立于患侧,在痛点周围按摩2分钟,使局部肌肉松弛,然后用双拇指相叠或并列按于第3腰椎横突尖端,并在横突上下弹拨,弹拨时胀痛较重,弹拨10次后改按法,约1分钟,继作按摩。

然后重复作一次弹拨、按压、按摩。

重症每日1次,轻症隔日1次。

二、针灸疗法体针同慢性腰背痛。

水针泼尼松龙注射液0∙5m1,1%普鲁卡因4m1,注射至局部痛点,可用5号细长针头,于横突外侧ICm处,向体中线呈45。

手法和中药导入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手法和中药导入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手法和中药导入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作者:张艳林李金学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10年第09期[关键词] 腰三横突综合征; 手法; 中药离子导入[中图分类号] R68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9-125-01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临床上造成腰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常因腰部的急性扭挫伤或慢性劳损造成局部肌筋膜增厚粘连,并刺激压迫腰神经后外侧支而发病,主要表现为腰痛、臀部酸痛以及大腿内侧疼痛。

多见于青壮年体力劳动或长期久坐工作者,可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作者应用手法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3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36例均为2007年7月~2008年6月我院理疗科的病人,其中男16例,女20例。

年龄22~67岁。

其中单侧28例,双侧8例,单侧以右侧多见。

有急性扭挫伤病史者17例,受凉史者9例。

病程7d~5年不等。

病例按照单双号随机选入治疗组或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0例,采用手法和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对照组16例,仅采用手法治疗。

1.2 临床表现腰部一侧或双侧酸痛,或腰臀部弥漫性疼痛。

腰部侧屈和旋转活动时疼痛明显。

骶棘肌外侧缘第三腰椎横突尖端有触压痛和局限性肌紧张,可触及条索状或结节状物,尤以晨起或长时间坐位后疼痛明显。

部分患者可出现向膝部的放射痛,还有部分患者出现无其他原因的小腹部或腹股沟的疼痛。

1.3 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

1.4 治疗方法1.4.1 手法治疗使用双拇指对第三腰椎横突进行弹拨和捏拿,并在局部施以滚揉等治疗,使局部条索状硬结变软或消散,解除局部粘连,缓解肌肉痉挛,然后用腰部斜板法,使杠杆剪力的支点放在第三腰椎处,听到弹响声表示手法成功。

手法治疗每周3次。

1.4.2 中药离子导入治疗使用GZ-IIID型骨质增生药物电泳治疗仪(石家庄市华行医疗器械厂制造)进行治疗。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有突然弯腰扭伤、长期慢性劳损或腰部受凉史。

(2)多见于从事体力劳动的青壮年。

(3)一侧或双侧慢性腰痛,晨起或弯腰疼痛加重,久坐直起困难,有时可向下肢放射至膝部。

(4)第三腰椎横突处压痛明显,并可触及条索状硬结。

(二)证候诊断1.血瘀气滞证:腰痛如刺,痛处固定,拒按,腰肌板硬,转摇不能,动则痛甚。

舌质暗红,脉弦紧。

2.风寒阻络证:腰部冷痛,转侧俯仰不利,腰肌硬实,遇寒痛增,得温痛缓。

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紧。

3.湿热痹阻证:腰部疼痛,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阴雨天痛增,活动后痛减,恶热口渴。

小便短赤。

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4.肝肾亏虚证:腰痛日久,酸软无力,遇劳更甚,卧则减轻,腰肌萎软,喜按喜揉。

偏阳虚者面色无华,手足不温,舌质淡,脉沉细;偏阴虚者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质红少苔,脉弦细数。

二、治疗方案(一)推拿治疗1.治则:舒筋通络,松解粘连,活血止痛。

2.取穴:肾俞、志室、阿是穴、委中、五枢、维道、冲门穴等。

3.手法:按法、扌衮法、揉法、点拨法、腰椎整复法及腰部被动活动。

4.操作步骤:(1)扌衮揉放松腰脊法:患者俯卧位,先用按法、揉法或扌衮法在患处周围及腰部疼痛部位施术,手法施力由轻到重。

对急性发作,不能忍受按压者可直接施用点按、点拨法。

(2)点拨穴位通经法:用拇指在肾俞、志室、委中等穴施用点按、点拨法,以疏通经脉,达到止痛之目的。

(3)腰部点拨解痉法:用拇指在腰部软组织痉挛处施以点按、点拨法,可在第三腰椎横突端部及阿是穴处进行点拨,以缓解肌肉痉挛、松解粘连。

(4)屈髋屈膝牵拉法:患者仰卧位,用双手扶住膝部做屈膝屈髋被动活动3~5次。

(5)髂前点拨理筋法:患者仰卧位,用四指并排点拨髂前、腹股沟处的髂腰肌,点按五枢、维道穴及冲门穴。

(二)针灸治疗选用第三腰椎横突端或横突下,深度为6~8cm,行提插捻转手法1~2分钟,然后向一个方向大幅度捻转至滞针为度,再以电针治疗仪作电疗刺激,配穴人中(平补平泻),命门(补),委中(双、泻、放血),太溪(双补)等,主穴配穴均每10分钟行手法1次,并留针40分钟,每天1次,7天为一疗程。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二)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二)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二)
一、诊断依据
1.有腰扭伤史或长期从事弯腰活动的职业史。

2.主要表现为腰部中段单侧或双侧疼痛,有时亦可牵涉到臀部和下肢,
弯腰后症状加重,休息后多自行缓解。

3.在第三腰椎横突尖部单侧或双侧有敏感的压痛点,屈躯试验阳性。

4.腰部X线片常显示第三腰椎横突过长或肥大,腰痛较久者,可以附近软组织内发现不规则的钙化阴影。

一、治疗处方
1.阿是穴。

2.后溪。

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在腰部触摸到压痛明显的第三腰椎横突部,以此为
阿是穴,常规标记、消毒后,进行蜂疗。

伴有臀上皮神经分布区压痛者,就同
时以部位为阿是穴蜂疗。

局部取阿是穴治疗的同时,可配合双侧后溪穴蜂疗。

每周治疗2次,5周为1疗程。

三、注意事项
1.进行蜂疗时,应先触摸准穴位,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疗效。

2.治疗期间,嘱患者适当做腰部活动,防止再度粘连。

3.腰部医疗练功对巩固治疗效果有帮助。

四、临床报道
笔者用上述方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1 8例。

治疗5周后,治愈14例,好转4例,总有效率100%。

手法配合中药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手法配合中药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中医正 骨 2 0 1 4年 1月第 2 6卷 第 1期
( 总0 6 3 ) ・ 6 3・
手 法 配合 中药 治疗 第 三腰 椎 横 突 综合 征
袁普卫 , 康 武林 , 寇拉娣 , 李徇 , 杨威。 , 刘德玉 ( 1 . 陕西 中医学院附属 医院 , 陕西 成阳 7 1 2 0 8 3 ; 2 . 陕西 中医学院 , 陕西 西安
3 2例 ) , 双侧 1 7例 。病 程 1周 至 2年 , 中 位数 3个 月 。 治 疗 2周后 采 用 J O A评 分 改善 率评 价 疗 效 。 治 疗 结 束后 3个 月进 行 随 访 ,
观察 复发 情况。结果 : 治疗 2周后 , 控制 6 8例 、 显效 1 4例 、 有效 2例 、 无效 2例 。治疗结束后 3个月, 6 8例病 情控 制的病例 中有 1 1 例 复发 , 经再 次手 法治疗后症状缓解 。结论: 手法配合 口服 中药治疗第三腰椎横 突综合征 , 操作简单, 效果明显 , 值得临床推 广应用。
关 键词 第三 腰椎 横突 综合 征
肌 肉骨骼 手 法 中药疗 法 有 限公 司 生产 ) , 每片 0 . 4 g , 每次 5片 , 每 日 3次 , 连 续 服用 2周 。
第 三腰 椎 横 突综 合 征 是 以第 三 腰 椎 横 突 部 疼 痛 为 主要 特征 的腰 部疾 病 , 又 称 第 三 腰 椎 横 突 周 围炎 、
2 方

患 者取 俯 卧位 , 术 者 站 于患 者 一侧 ,
4 讨

2 . 1 手 法治 疗
第 三腰椎 横 突较 长 , 周 围附着 腰 大肌 、 腰 方肌 、 骶 棘肌、 腹 横肌 、 腹 内斜 肌 、 腹外斜肌 , 是 腰 部 活 动 的枢 纽, 受 损 后局部 血 液循环 障碍 导致 肌 肉挛缩 或组 织 黏 连, 引起腰 部疼 痛或 运动 功 能障碍 。倪 朝 民 等 通 过 研 究 发现 , 第三 腰 椎 横 突 末 端 承 受 的拉 应 力最 大 , 损 伤 是 导致第 三 腰 椎 横 突综 合 征 的 主要 原 因 。疼痛 症 状 较 轻 的第 三 腰 椎 横 突综 合 征 患者 , 可采 用小 针 刀 、 超 声脉 冲 电导 等 方 法 治 疗 J , 虽然疗效显著 , 但 费 用 较 高 。手 法治 疗第 三腰 椎横 突综 合 征 , 具有 操 作简 单、 效果 明显 、 费 用低廉 等优 点 , 能 够改 善局 部 血 液循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诊疗方法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诊疗方法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诊疗方法作者:赵英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08年第17期一般资料症状腰部两侧疼痛较多,疼痛程度、性质不一,晨起、劳累、弯腰时加重,久坐直起困难,活动后略减轻。

疼痛多呈持续性。

部分患者主诉疼痛向同侧棘突旁,甚至臀部及下肢放射,重者不能仰卧、翻身,走路困难,但咳嗽、打喷嚏等对疼痛无影响。

少数患者有间歇性跛行。

体征①慢性腰痛时,腰部活动不受限,急性腰痛时,则腰部活动明显受限,两侧腰肌保护性痉挛。

②L3横突顶端可有局限性压痛,部分病人可引起同侧下肢反射痛,反射痛范围多不过膝。

③在压痛点可触及1~2 cm的较硬纤维性结节(体胖者不明显)。

在臀中肌后缘与臀大肌前缘交接处可触及隆起的条索状物,并有明显触压痛,此条索状物为紧张痉挛的臀中肌。

④直腿抬高试验可为阳性,但加强试验为阴性。

⑤股内收肌紧张症状在部分患者十分明显,这是由于股内收肌是由L2~4发出的闭孔神经所支配,当L1~3发出的脊神经后支遭受刺激时,能反射性地引起股内收肌紧张性痉挛。

X线检查一般无异常改变,有时可见LL3横突较长或左右不对称,或横突尖部略有密度增高区。

西医治疗减少弯腰活动,可外敷消肿止痛药物,一般不主张按摩。

慢性期可采用物理、针灸等疗法,一般保守治疗有一定效果。

镇痛药物治疗奈丁美酮是非甾体抗炎药,属于非酸性药物前体。

口服后迅速吸收并代谢。

由于该药分子中无酸碱极性基团,对胃肠黏膜无直接刺激,不破坏胃黏膜的保护机制,药物原形不抑制胃部前列腺素合成,对胃肠刺激较小。

双氯灭痛镇痛、消炎和解热作用均很强,_吸收及排泄也较快,临床用其治疗多种疼痛及癌痛,还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

妊娠前3个月禁用,肝肾功能障碍及有溃疡病史者慎用。

奈普生是非甾体抗炎药,吸收快、完全,用于治疗中度疼痛、痛风及各种关节炎。

对不耐受阿司匹林、消炎痛者用奈普生可获得较好疗效。

此药与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有交叉过敏性,偶见胃肠道出血,因此,消化道溃疡患者禁用。

中医骨伤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中医骨伤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中医骨伤科常见病诊疗指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修订)(草案)1 范围本指南规定了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诊断、辨证和治疗。

本指南适用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本指南适合中医骨伤科、中西医结合骨科、中医科、推拿科、康复科、针灸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2 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third lumbar transverse process syndrome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1]是由于第三腰椎横突因其解剖特点以致其所受的应力较大,加上部分患者第三腰椎横突过长或两侧不对称等解剖上的变异,所致的第三腰椎横突周围组织的损伤,造成慢性腰痛,出现以第三腰椎横突处明显压痛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亦称第三腰椎横突滑囊炎或第三腰椎横突周围炎。

因其可影响邻近的神经纤维,故常伴有下肢疼痛沿大腿后侧向下放射。

本病多见于青壮年,尤以体力劳动者常见。

3 诊断3.1 诊断要点3.1.1病史[1-2]有腰部扭伤史,腰部长期慢性劳损或腰部受凉史。

3.1.2 临床表现[2-5]一侧慢性腰痛,晨起或弯腰疼痛加重,久坐直起困难,有时可沿臀部、大腿后侧向下放射,但不超过膝部。

酸痛部位广泛,但不能指出具体的疼痛点,腰部容易疲劳。

单一姿势难以持久维持,劳动后腰部症状明显加重。

部分患者出现股前区弥漫疼痛、内收肌群紧张、腹痛等症状。

查体:慢性期无明显体征;急性发作时,腰部肌张力增高,运动功能受限,第三腰椎横突的顶端有压痛,呈结节状或条索感。

3.1.3 影像检查[2,6]X线摄片无特殊发现。

CT及MR检查可做鉴别诊断的参考依据,或可见第三腰椎横突过长或肥大,椎旁局部软组织肿胀。

3.2鉴别诊断[4,7-9]3.2.1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鉴别:①压痛点不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压痛点主要在棘旁1~2cm,典型的还有同侧下肢放射痛;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压痛在第三腰椎横突处明显。

②腿痛的性质不同: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表现为相应的呈根性分布的腿痛,超过膝关节;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腿痛一般不超过膝关节。

中西医结合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中西医结合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骨伤科病症之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 病 因 病 机 】 (一)外伤:腰椎具有生理性前凸,第 外伤:腰椎具有生理性前凸, 三腰椎位于其前凸顶点的中间位置, 三腰椎位于其前凸顶点的中间位置,为 5个腰椎的活动中心,是腰椎前屈、后 个腰椎的活动中心, 个腰椎的活动中心 是腰椎前屈、 伸及左右旋转活动的枢纽, 伸及左右旋转活动的枢纽,第三腰椎横 突较其他腰椎横突长, 突较其他腰椎横突长,所以此处承受拉 ,横突 的 、 及 所受 拉 , 此处 受 伤的
骨伤科病症之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 病 因 病 机 】
(二)劳损:由于腰三横突过长,抵触 劳损:由于腰三横突过长, 腰背筋膜后叶在长期弯腰劳动中, 腰背筋膜后叶在长期弯腰劳动中,肌筋膜 产生慢性牵拉性损伤,造成多处小肌疝。 产生慢性牵拉性损伤,造成多处小肌疝。 或因急性损伤后, 或因急性损伤后,未能及时治疗或治疗不 当,或因反复多次损伤致横突周围发生水 渗出,产生纤维变性, 肿、渗出,产生纤维变性,或形成疤痕粘 ,筋膜 ,肌 变,致 变, 过肌筋膜 , , 水 肿变 出 腰三横突周围 、 后 及 。
骨伤科病症之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 检 查 】 (一)局部压痛:患侧腰三机工突处 局部压痛: 有局限性压痛, 有局限性压痛,有时可触及一纤维性 硬结, 硬结,常可引起同侧臀部及下肢后外 侧反射痛。 侧反射痛。 局部肿胀: (二)局部肿胀:早期横突尖端部肥 肿胀。 , 肿胀。 性, (三) 可 性, 性。 性。
骨伤科病症之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 诊 断 与 鉴 别 诊 断 】 本病根据症状和体征, 本病根据症状和体征,尤其是根据 腰三横突尖端处的压痛点, 腰三横突尖端处的压痛点,即可作出诊 腰椎X线片检查除腰三横突肥大 线片检查除腰三横突肥大, 断。腰椎 线片检查除腰三横突肥大, 有时左右不对称现象外,余无特殊。本 有时左右不对称现象外,余无特殊。 病应与慢性腰肌劳损、 病应与慢性腰肌劳损、梨状肌综合征及 腰椎 突出症 慢性腰肌劳损 压痛 , 外, 有压痛。 除腰 外,腰 有时 有压痛。 腰三横突综合征 。

实战中医讲堂:腰三横突综合症

实战中医讲堂:腰三横突综合症

实战中医讲堂:腰三横突综合症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指的是附着于第三腰椎横突的软组织损伤所引起的病理变化所导致的腰臀部疼痛,第三腰椎位于腰部生理前凸的顶点,这种疾病也是常见的腰痛病之一。

腰三横突相比于其它腰椎横突它最长、最宽、最厚,软组织附着范围更加广泛,所承受的牵扯力量更大,是承受力学传递的重要部位。

腰三横突综合症一般多发于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群,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大多数伴有轻重不等的腰部外伤史。

本病的主要症状为腰部的疼痛,但是因人而异,有的只是持续性的钝痛,还有的是剧烈的疼痛,不过大多数是一种牵扯痛,酸痛的比例较少。

这种疼痛和腰肌劳损类似,久坐、久站或者早上起床后加重。

极少数症状严重的可以出现沿着大腿向下的放射性疼痛,但是不会因为腹压增高而加重。

一般腰三横突引起的疼痛以一侧为主,长时间保持一个体位后直腰比较困难,轻微活动下会减轻,但是剧烈活动后会加重,检查时要和腰肌劳损区分清楚。

腰三横突综合症的检查:1 腰三横突尖处有明显的压痛点。

2 第三腰椎处有明显的结节,按压的时候可有同侧的下肢放射性疼痛,但是这种放射痛不超过膝关节。

3 x线检查腰椎生理曲度变直,第三腰椎横突明显过长过大,左右不对称或者向后倾斜。

4 直腿抬高试验有的可呈现阳性反应,但是加强实验为阴性。

【腰三横突综合症的治疗】1 特效一针疗法取穴:患者俯卧位,腹部垫一个枕头。

在患侧腰二腰三棘突旁大约二到三厘米处找到压痛点,略用力深按会有触摸到骨头的感觉,此处就是腰三横突尖部,然后用医用记号笔做体表定位。

操作方法:常规消毒,然后用三寸毫针直刺,深度大约4—7厘米左右(胖瘦不通略有差异),到达横突尖部,沿着横突尖端上部以及尖端有间隔的连续针刺3—5次,然后再沿着横突尖部下缘针刺2次,这个时候需要注意的是针刺不可过快,针下有落空感即可出针。

最后在针眼部位拔火罐,留罐十分钟即操作完成。

三天一次,三次一疗程。

说明:这种操作方法和针刀疗法有相同之处,效果很是不错,但是需要有一定的解刨学基础,针感比较强,针具粗一点的更好用。

最新 骨伤科中医诊疗方案

最新 骨伤科中医诊疗方案

骨伤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目录跟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01)腰椎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09)急性腰扭伤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8)孟氏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24)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32)胫腓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43)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50)踝关节扭伤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57)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63)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74)股骨颈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84)髌骨软化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93)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06)跟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5)》(ZY/T001994)。

(1)有明确外伤史。

(2)好发于青壮年,多由高处坠下致伤。

(3)跟部肿胀,疼痛剧烈,压痛和冲击痛敏锐,明显皮下瘀斑,骨折严重者可呈现足底扁平,增宽或外翻畸形。

(4)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骨折诊断及分类。

X线片表现:跟骨侧位及轴位片对了解骨折移位,分型至关重要。

其中侧位片对识别骨折线,关节面塌陷及骨片旋转程度有一定帮助;轴位片能清晰显示距下关节面的载距突解剖形态及内外侧壁骨折移位情况,以及跟骨结节、跟骨体部内外翻移位情况。

(5)常规检查是否有合并症:颅底骨折、脊柱骨折。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症状与体征:典型的跟骨骨折临床表现包括后跟痛、肿胀、瘀血、跟骨横径增宽、跟部外翻畸形、足底扁平,应注意有无颅底骨折或脊柱骨折。

(2)辅助检查:正确诊断与分类则有赖于X线,或辅以CT 检查,了解骨折移位、塌陷方向及程度。

(二)骨折分类及证候诊断1.骨折分类(1)不波及跟距关节面的骨折:结节部纵行骨折或呈“鸭嘴样”骨折,骨折片可向后上方移位,甚至有翻转移位,但不触及跟距关节面。

骨伤科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骨伤科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试行)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门诊患者。

一、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ICD-10编码:M54.563)。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临床常见证候:气滞血瘀证风寒阻络证湿热痹阻证肝肾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患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腰椎正侧位X线片。

(2)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腰椎核磁或CT等。

(八)治疗方法1.推拿治疗。

2.针灸治疗。

3.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气滞血瘀证:活血化瘀,舒筋理气。

(2)风寒阻络证:祛风散寒,通络止痛。

(3)湿热痹阻证:清热化湿,宣通经络。

(4)肝肾亏虚证:补益肝肾、强筋壮骨。

4.运动疗法。

5.针刀、封闭治疗。

6.其它疗法。

7.护理调摄。

(九)完成路径标准1.腰背部疼痛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

2.日常生活能力基本恢复。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治疗过程中病情进一步加重,出现病情反复,需要延长门诊时间,门诊费用增加者,退出本路径。

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中医治疗

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中医治疗
内蒙古 中 医药
第 3腰椎横突综合征 的中医治疗
张 合 征 的重点 在 于缓 解局部 软 组织肿 胀 、 松 解 粘连 、 调 节椎 体 应 力平衡 , 进 而缓 解疼 痛 、 改善 功 能。 而 药物 、
手 法、 针刀、 针 灸等 方法 对该病 的 治疗各 有 不 同侧重 。故在 临床 上 采 用综合 疗法 可获得 更好 的疗效 。 关键词 : 第3 腰椎 横 突综合 征 ; 中药 ; 手法; 针刀; 针灸; 治疗 中图分 类号 : R 2 7 4 . 9 文献标 识码 : B 文章 编号 : 1 0 0 6 — 0 9 7 9 ( 2 0 1 4 ) 1 4 — 0 0 2 6 — 0 2
能缓 解患 者痛 苦 。 本 文拟 从 以下几 个方 面探 讨第 3 腰 椎横 突综 合 导 , 调整气 血 和脏腑 功能 , 可 以调 和阴 阳 、 扶 正 祛邪 、 疏 通 经络 、 清 征 中医 治疗 。 热与 温寒 。 通过针 灸治疗 可松解 局部粘 连 , 解 除局部神 经血 管和肌 肉的压 迫症状 , 改善局 部血液循 环 。侯雪 莲1 ” 嗵 过使用 毫针针 刺 肾 l 发病 机制 气海俞 、 志室 、 腰眼 、 阿是、 殷门、 委中、 飞扬 等穴位 治疗第 3 腰椎 第 3腰 椎位 于 5 个 腰椎 中心 , 受 力较 其 他腰 椎 大 , 而腰 椎 又 俞 、 承受 着 身体 大部 分重量 ,并 且第 3 腰椎 还 是人 体 活动 的枢 纽 , 其 横突 综合 征 1 1 0 例, 痊愈 7 5 例, 显效 1 5例 , 好转 1 7 例, 无 显 著变 上 的 韧带 、 肌 肉、 筋膜 等 受 力 也 较 大 , 同等 情 况 下更 容 易 受 到 损 化 3 例, 总有 效率 9 7 . 7 %。侯 宽超 f t 用 齐刺加 温针 灸治 疗第 三腰 伤。 依据损 伤 的时 间长 短 , 可 分 为急性 损伤 与慢 性损 伤 , 急性 损伤 椎横 突综合 征 7 1 例, 痊愈 6 7 例, 占9 4 - 3 7 %; 好转 4例 , 占5 . 6 3 %。 者, 一 般 多有 肿胀 、 皮下瘀血等, 及 时 正 确处 理 , 可 阻止 病 情 的迁 3 . 5综合治疗 : 综合治疗即以上两种以上疗法配合使用, 或以一种 延 不愈 , 减 少慢性 损 伤。 因受损 处 的轻重 可 分为 轻 、 重两 型 , 轻者 疗 法为 主其 他疗 法为 辅进 行治 疗 。 综 合治 疗 的特点 在 于具有 协 同 横 突 与肌 肉 附着 处撕 裂 、 出血 轻 , 可逐 渐 吸 收 , 重者 出血 、 血 肿较 性 和互补 性 。 大, 可 发展 至 肌 肉 紧张 和肌 痉 挛 , 进 而刺 激 或压 迫 脊 神经 后 支 的 席 智杰 ㈣ 等 采 用局 部封 闭 、 手 法松 解及 中药 内服 综合 治 疗 本 外侧支; 同时 由于肌 紧张 、 肌 痉挛 致使 筋 肉内营 养 神经 的血 管受 病 3 8 例, 总有效 率 9 2 . 1 %。朱宏 伟f 采 用针 刀 配 合手 法 治疗 腰 3 到挤压 , 血 液减 少导 致相应 的神 经水 肿 、 机化 变粗 , 进 而 引起 臀上 横 突综 合 征 2 3 0 例, 痊愈 2 2 2例 。李 晓辉 【 5 1 采用 多 针 聚刺 配 合 拔 皮 神经 疼痛 。 罐 治疗 第 三腰椎 横 突综合 征 5 0 例, 痊愈 4 5例 , 显效 5例 , 总有 效 2 诊 断标 准 率 1 0 0 %。此外 针刺 、 拔罐 、 推拿、 艾灸、 针 刀 等方 法相 互 结合 以及 ① 有 突然 弯 腰扭 伤 史 、 长 期慢 性 劳损 或 腰 部受 凉史 , 多 见 于 中医治 疗方 法结 合局 部封 闭 均起 到 了较 好疗 效 。 从 事体 力 劳 动 的青壮 年 ; ② 一 侧慢 性 腰 痛 , 晨起 或 弯腰 时疼 痛加 4 讨 论 重, 久 坐后 直立 困难 , 有 时可 向下肢 放射 至 膝部 ; ③第 3 腰椎 横 突 综 上 所述 , 在 本 病 的治 疗 上 依据 其 病 因病 机 、 临 床表 现 及 病 处 压 痛 明显 , 并可 触 及 条索 状硬 结 ; ④ 腰椎 正 侧位 片可 见第 3腰 程的 长短采 取 相应措 施 , 标本兼 治 , 进行 综 合治 疗 , 多 可取 得满 意 椎 横 突处 过长或 不 对称 ; ⑤腰 部及 臀部 疼痛 , 劳 累后 加重 , 有 时 可 的疗 效 。但 各种 方法 究竟 哪种 效果 更好 , 亦 或是 哪 些结 合 方式 对 扩散 到臀部 、 大 腿及 内收 肌处 , 少数 患 者疼 痛 累及小 腿 的外 侧 , 但 患者 更有 益 , 远 期疗 效更 稳定 尚需 进 一步研 究 。 已有 的研 究在 临 并 不 因腹压 增 高而 疼痛 加重{ 3 1 。 床疗效 评定 上客 观性 程度 较低 , 部 分文 献对 治疗 结 果缺 乏 统计 学 3 治 疗 分析 , 未作 对照 观察 , 使得 已有 的 结论 可信度 较低 。 因此对 第 3 腰 3 . 1中药 治疗 : 从 致 病机 制 看 , 血 液瘀 滞 、 经 络不 畅是 致病 的主要 椎 横 突综合 征 的治疗 仍需 进一 步对 照 、观察 进 而 总结 出最 安 全 、 因素 。 中药治疗 主要 是 活血 化瘀 、 温经 通络 。 可分 为 中药 内服与 外 经济 、 有效 的治疗 方 法 。 用法 。其 中热熨 、 熏 蒸可 以缓解 腰背 筋 膜痉 挛 , 改善 组织 微 循 环 , 参考 文献

脊柱病症推拿治疗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 认识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脊柱病症推拿治疗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 认识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传统康复技术 推拿技术
认识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壹 概述

贰 解剖生理
叁 病因病机
肆 临床表现
一、概述
腰三横突综合征是指第三腰椎横突上附 着的肌肉、肌腱、韧带、筋膜等软组织 的急慢性损伤,导致横突处充血水肿、 粘连、变性及增厚等,刺激腰脊神经而 引起腰臀部疼痛的综合征候群。
一、概述
以一侧发病较多,也可两侧同时发病
腰部突然前屈或侧屈时,因外力牵拉 作用,使附着于第3腰椎横突上的肌肉, 筋膜超过其承受能力而致损伤,严重 时可并发第3腰椎横突撕脱性骨折。
三、病因病机
2. 慢性劳损
长期从事弯腰工作者,因动作不协调,腰背 部肌肉收缩而使肥大的第3腰椎横突周围的 软组织被牵拉,附于横突上的深筋膜被撕裂 而造成损伤;或因急性损伤后,未能及时治 疗或治疗不当,或因反复多次损伤所致。
四、临床表现
1、腰臀部疼痛
2、第三腰椎横突尖端 局部压痛
3、内收肌痉挛
四、临床表现
4.向腹部、大腿内侧放射痛
一、概述
本病多见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男 性发生率高于女性,本病属于中医 “腰痛病”范畴。
二、解剖生理
1. 第三腰椎横突
第三腰椎位于腰椎生理前凸的顶点, 五个腰椎横突中第三腰椎横突最长, 其横突端为参与脊柱活动的大小不 等的肌肉和筋膜附着处。
二、解剖生理
1. 第三腰椎横突
当腰部活动时,第三腰椎横突所承 受的应力和牵拉力最大,其损伤的 机会也会更多,是导致腰三横突综 合征的主要原因。
二、解剖生理
2. 腰脊神经
腰部脊神经出腰椎椎间孔后, 分为前支和后支。前支粗大构 成腰 腰脊神经
腰2脊神经后外侧支在腰3横突顶 端后方穿过肌肉及深筋膜,容易 受第三腰椎横突摩擦和紧张的筋 膜刺激、卡住而产生疼痛。

脊柱病症推拿治疗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脊柱病症推拿治疗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标准
1.气滞血瘀:腰痛如刺,痛 处固定,拒按,腰肌板硬, 转摇不能,动则痛甚。舌暗 红,脉弦紧。
一、诊断标准
2.风寒阻络:腰部冷痛,转侧 俯仰不利,腰肌硬实,遇寒痛 增,得温痛缓。舌质淡,苔白 滑,脉沉紧。
一、诊断标准
3.肝肾亏虚:腰痛日久,酸软无 力,遇劳更甚,卧则减轻,腰肌 萎软,喜按喜揉。偏阳虚者面色 无华,手足不温,舌质淡,脉沉 细;偏阴虚者面色潮红,手足心 热,舌质红,脉弦细数。
三、案例分析
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腰肋部疼痛,初期为间断发作,平卧位 及坐立时间长时均可出现,站立活动后略减轻,但时间长后症状亦可 加重。疼痛性质为酸胀痛,有时向臀部及大腿后外侧放射。口服非甾 体抗炎药有效,但停药后症状复现。曾接受针灸推拿以及物理治疗, 随后症状减轻。近3个月由于劳累,症状加重,左侧腰肋部疼痛持续存 在,影响休息和睡眠。为明确诊断及治疗来就诊。
一、诊断标准
4、特殊检查
部分患者直腿抬高试验可为阳性, 但加强试验为阴性。
一、诊断标准
X线检查:
一般无异常发现,少数可见 L3横突肥大,横突明显过长, 或不对称等。
二、鉴别诊断
1、慢性腰肌劳损 腰痛部位及压痛范围广泛,除腰 部外,腰骶部或臀部有时也有压 痛。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压痛部 位局限于横突部位。
一、诊断标准
1、压痛
一侧或两侧第三腰椎横突顶端有 明显压痛,可触及囊性样假性滑 囊,有波动感,随压力方向改变 而滑动。
一、诊断标准
2、肌痉挛
腰部肌肉僵硬呈板状,患侧腰部 局限性肌紧张或肌痉挛。按压时 可引起向同侧臀部、股外侧放散 痛,但痛不过膝。
一、诊断标准
3、腰椎关节活动度受限
多数患者表现为腰部僵滞不灵活, 有腰部下坠感;急性发作时腰部 活动功能可明显受限,表现为转 侧不利、合征 沿坐骨神经分布区域出现下肢的放射 性痛、麻,但无腰痛及活动功能障碍, 压痛点局限在臀部梨状肌体表投影区, 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
董源庆
【期刊名称】《中国民间疗法》
【年(卷),期】2009(017)002
【摘要】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腰痛或腰臀部疼痛疾患。

笔者自2001年以来共治疗该病病人218例,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2001年以来共治疗病人218例,其中男149例,女69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68岁,平均45岁。

治疗方法1.小针刀治疗。

患者取俯卧位,在患侧腰三横突尖部用1%龙胆紫作标记,然后在局部做常规消毒。

术者戴消毒手套,铺无菌洞巾。

按针刀四步进针法要求,刀口线与人体纵轴平行刺入,当刀口接触骨面时,探至横突尖内侧先行纵行切割,
【总页数】1页(P24)
【作者】董源庆
【作者单位】山东省章丘市中医院,250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腰三横突综合征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J], 吕凤立;高莹;杨建
2.腰三横突综合征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J], 吕凤立;高莹;杨建;
3.中医综合外治法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132例的报告 [J], 李淑文
4.两种不同综合疗法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的疗效比较 [J], 陈泽文
5.综合疗法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36例 [J], 吴承钧;骆峪潇;方崇斌;姚晓冬;姚光校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外治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概况

中医外治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概况

中医外治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概况
王宋鑫;王晓南
【期刊名称】《中医外治杂志》
【年(卷),期】2008(017)003
【摘要】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又称腰三横突周围炎或腰三横突滑膜炎,属中医“痹证”范畴,是临床引起腰腿痛的常见病因之一。

本病好发生于从事体力劳动的青壮年,多有轻重不等的腰部外伤史。

它是以第三腰椎横突部固定压痛点为特征的慢性腰痛,晨起或弯腰时疼痛加重,向对侧弯腰时有牵掣感,并可在臀中肌的后缘及臀大肌的前缘相互交接处触及增粗的条索状物,疼痛可放射到臀、
【总页数】4页(P58-61)
【作者】王宋鑫;王晓南
【作者单位】湖北中医学院,湖北,武汉,430065;湖北中医学院,湖北,武汉,430065【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1.5+7
【相关文献】
1.中医贴敷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J], 融恺;吕发明
2.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中医治疗新进展 [J], 姜敬师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村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专栏(131)手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技术 [J], 孙树椿
4.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中医治疗进展 [J], 吴志强;郁金岗
5.中频电针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血瘀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临床研究 [J], 刘牧;耿萍;廖辉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56例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56例

---------------------------------------------------------------最新资料推荐------------------------------------------------------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56例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第 3 腰椎横突综合征 56例【关键词】第3 腰椎横突综合征;中医疗法;中药外敷;推拿 2006 年 2 月-2008 年 2 月, 笔者对 56 例第 3 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 收到较好疗效, 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56例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中, 男性38例, 女性18例;年龄20~77 岁;病程最短 3d, 最长 5 年;单侧发病 44 例, 双侧发病 12 例。

全部病例有外伤史或慢性劳损病史;均有腰部或腰臀部弥漫性疼痛, 疼痛可牵掣患侧下肢, 但不超过膝关节;在第 3 腰椎横突尖端处压痛, 有时可触及肌痉挛结节及压痛; X 线检查示第 3 腰椎横突过长、肥大或左右不对称。

全部病例均无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脊柱结核等, 均自愿接受治疗方案。

2 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均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

①内服方药:桑寄生 15~20g,牛膝 10~20g, 续断 10~20g, 骨碎补 10~20g, 枸杞子 10~20g, 菟丝子10~20g, 山药15~20g, 当归 10~15g, 川芎10~20g, 全蝎6~10g, 甘草 3~6g。

随证加减:挟瘀者腰痛如刺, 痛有定处, 舌质紫黯或有瘀斑, 脉涩, 酌加1 / 5土鳖虫、红花、泽兰、没药;兼风寒者腰痛而沉, 牵引颈背,苔薄白, 脉紧, 酌加羌活、独活、细辛、桂枝;湿盛者腰臀酸重, 苔腻,去当归, 加苍术、薏苡仁;若腰臀冷痛重着, 遇寒加重, 苔白腻, 脉沉细或沉缓, 为寒湿之征, 酌加干姜、茯苓、细辛、附片;若腰臀重滞而热,口干, 尿黄, 舌质红, 苔黄腻, 脉濡数, 为湿热征象, 可加黄柏、土茯苓、萆薢;偏阳虚者面色白, 手足不温, 少腹拘痛, 舌淡, 脉沉, 加肉桂、附片;阴虚有热者心烦失眠, 面色潮红, 手足心热, 舌红, 脉细数, 加生地黄、知母、牡丹皮、地骨皮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有突然弯腰扭伤、长期慢性劳损或腰部受凉史。

(2)多见于从事体力劳动的青壮年。

(3)一侧或双侧慢性腰痛,晨起或弯腰疼痛加重,久坐直起困难,有时可向下肢放射至膝部。

(4)第三腰椎横突处压痛明显,并可触及条索状硬结。

(二)证候诊断
1.血瘀气滞证:腰痛如刺,痛处固定,拒按,腰肌板硬,转摇不能,动则痛甚。

舌质暗红,脉弦紧。

2.风寒阻络证:腰部冷痛,转侧俯仰不利,腰肌硬实,遇寒痛增,得温痛缓。

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紧。

3.湿热痹阻证:腰部疼痛,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阴雨天痛增,活动后痛减,恶热口渴。

小便短赤。

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4.肝肾亏虚证:腰痛日久,酸软无力,遇劳更甚,卧则减轻,腰肌萎软,喜按喜揉。

偏阳虚者面色无华,手足不温,舌质淡,脉沉细;偏阴虚者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质红少苔,脉弦细数。

二、治疗方案
(一)推拿治疗
1.治则:舒筋通络,松解粘连,活血止痛。

2.取穴:肾俞、志室、阿是穴、委中、五枢、维道、冲门穴等。

3.手法:按法、扌衮法、揉法、点拨法、腰椎整复法及腰部被动活动。

4.操作步骤:
(1)扌衮揉放松腰脊法:患者俯卧位,先用按法、揉法或扌衮法在患处周围及腰部疼痛部位施术,手法施力由轻到重。

对急性发作,不能忍受按压者可直接施用点按、点拨法。

(2)点拨穴位通经法:用拇指在肾俞、志室、委中等穴施用点按、点拨法,以疏通经脉,达到止痛之目的。

(3)腰部点拨解痉法:用拇指在腰部软组织痉挛处施以点按、点拨法,可
在第三腰椎横突端部及阿是穴处进行点拨,以缓解肌肉痉挛、松解粘连。

(4)屈髋屈膝牵拉法:患者仰卧位,用双手扶住膝部做屈膝屈髋被动活动3~5次。

(5)髂前点拨理筋法:患者仰卧位,用四指并排点拨髂前、腹股沟处的髂腰肌,点按五枢、维道穴及冲门穴。

(二)针灸治疗
选用第三腰椎横突端或横突下,深度为6~8cm,行提插捻转手法1~2分钟,然后向一个方向大幅度捻转至滞针为度,再以电针治疗仪作电疗刺激,配穴人中(平补平泻),命门(补),委中(双、泻、放血),太溪(双补)等,主穴配穴均每10分钟行手法1次,并留针40分钟,每天1次,7天为一疗程。

(三)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血瘀气滞证
治法:活血化瘀,舒筋理气。

推荐方药:活血祛痛汤加减。

丹参赤芍、当归、川芎、茯苓、肉桂、元胡、香附、地龙、川断、狗脊、桑寄生、黄芪、甘草等。

中成药:活血化瘀类。

2.风寒阻络证
治法:祛风散寒,通络止痛
推荐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

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桂心、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地黄等。

中成药:祛风散寒类。

3.湿热痹阻证
治法:清热化湿,宣通经络。

推荐方药:四妙丸加减。

苍术、黄柏、川牛膝、薏苡仁等。

中成药:清热化湿类
4.肝肾亏虚证
治法:补益肝肾,强筋壮骨。

推荐方药:六味地黄丸或金匮肾气丸加减。

熟地、山茱萸、肉苁蓉、巴戟天、山药、泽泻、炙甘草、大枣等。

中成药:补益肝肾类。

(四)运动疗法
1.“五点式”、“三点式”:仰卧位把头部、双肘及双足跟作为支撑点,使劲向上挺腰抬臀,腰背肌功能加强后可改用头部及双足跟三点作为支撑的三点式锻炼方法。

锻炼应循序渐进,逐渐增加,避免疲劳。

2.“飞燕式”:患者俯卧,头转向一侧。

动作:①两腿交替向后做过伸动作②两腿同时做过伸动作③两腿不动,上身躯体向后背伸④上身与两腿同时背伸⑤还原,每个动作重复10~20次。

(五)封闭、针刀治疗
1.封闭
根据病证辨证选穴和经络触诊检查出阳性反应的穴位进行注射。

也可寻找准确的压痛点后,进行痛点注射。

常用的封闭部位有阿是穴、腰椎夹脊穴等。

常用的药物有丹参注射液、当归注射液、以及利多卡因、泼尼松等。

每次选1—2穴,休息一周后1次,1~2次为1疗程。

2.针刀
患者取俯卧位,腹部垫高枕暴露腰背部皮肤。

定点:平腰3棘、4棘突间隙,旁开约四横指,即在骶棘肌外侧缘,重按时压痛明显,并可触及一硬结,即为腰三横突尖部,用龙胆紫定点标记。

操作:定点局部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取3号针刀,刀口线与人体纵轴线平行,针体与人体矢状面成45度角向内缓缓刺入,刀口接触的骨面即为腰三横突背面,将刀口渐移至横突尖部,在横突尖部上缘、外缘、下缘行半圆形切开(注意刀口不离骨面),再在横突背面行横行剥离,觉针下松动即出针,按压针孔片刻,敷创口贴。

休息一周后进行下一次治疗,1~2次为1疗程。

(六)其他疗法
可采用敷贴、熏蒸、红外线照射、中药离子导入、电脑中频、电磁疗法等。

(七)护理调摄
1.疼痛较剧烈患者应绝对卧硬板床休息1周,减轻腰部负担,避免久坐,避免过度劳累,尽量避免弯腰提重物。

2.受凉是腰三横突综合征的重要诱因,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3.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注意持之以恒。

4.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生活要有规律,发病期间多卧床休息,注意保暖,保持心情愉快。

5.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决心。

本病病程长,恢复慢,患者应保持愉快的心情,用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对待疾病。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治疗前后症状积分下降百分率计算公式:[(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临床控制:减少大于或等于90%;
显效:大于或等于70%,小于90%;
有效:大于或等于30%,小于70%;
无效:减少小于30%。

(二)评价方法
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

VAS调查采用一条长10cm的直线,两端分别表示“无痛”和“无法忍受的剧烈疼痛”,被测试者根据自身疼痛情况,在该直线上做相应标记,距“无痛”端的距离即表示疼痛的强度。

基本的方法是使用一条长约10cm的游动标尺,一面标有10个刻度,两端分别“0”分端和“10”分端,“0”分表示无痛,“10”分代表难以忍受的最剧烈的疼痛,临床使用时将有刻度的一面背向患者,让患者在直尺上标出能代表自己疼痛程度的相应位置,医师根据患者标出的位置为其评出分数,临床评定以“0~2”分为“优”,“3~5”分为“良”,“6~8”为“可”,大于“8”分为“差”。

临床治疗前后使用同样的方法即可较为客观的做出评分,并对疼痛治疗的效果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