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文言文归纳

合集下载

初二文言文必背知识点总结

初二文言文必背知识点总结

初二文言文必背知识点总结《左传》1. 顺天行道,乱天犯道。

《孟子》1. 民无信不立。

《荀子》1. 人莫不争,争则存。

《庄子》1. 古之人,人居室,言未尝群,行未尝勇。

《论语》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 君子成人之美。

3.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孙子兵法》1.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韩非子》1.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大学》1.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中庸》1. 中庸之道,在天下人。

《孙子兵法》1.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三国演义》1. 顺时而动,谓之轻,违时而动,谓之重。

1. 人不知而不愠,不闻而不怒,不见而不忧,不说而不怨。

《水浒传》1.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西游记》1.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2. 三界无地,二十四番佛。

《儿女英雄传》1.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红楼梦》1. 一夜乍听春去后,几番新雨梦依稀。

《骆驼祥子》1. 人因梦想而伟大。

《海底两万里》1. 世上只有一种真正的乐趣,就是为了认识事物而认识它们。

《浮士德》1. 搞一门业务,重要的不是年年有收获,而是一年比一年的收获多。

《古事记》1. 最险要的不是高山,而是不敢攀登。

《异闻录》1. 人要不自由,宁死也不随便受人摆布。

《安妮日记》1. 生命就像骑自行车,必须保持平衡才能朝前走。

《摆脱吸血鬼》1. 一个勇敢者,一个能活抱希望的人,将会好像一颗星星,永远在漆黑的黑夜中站立发光。

1. 难于革命中的这个时刻来说,我们不应该保留和回避一件无用的东西,包括感情。

《皮囊》1. 世界本和而生,各自依天,各自有贵贱,但到底也没有不平的。

八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八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一一、词语:1)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谪:封建官员降职或远调2)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越:到了。

明年:第二年。

具:通“俱”,全,皆。

3)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乃:于是。

制:规模。

4)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于:在;其:它的。

5)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

予:我;以:来。

6) 予观夫巴陵胜状夫:那。

胜状:胜景。

7) 衔远山,吞长江衔:衔接。

8) 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涯:边。

晖:日光。

9)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大观:雄伟景象。

10) 前人之述备矣述:描述。

备:详尽11)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极:尽。

12) 迁客骚人迁客:降职远调的人;骚人:诗人。

13) 淫雨霏霏淫雨:连绵的雨。

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14) 连月不开开:放晴。

15) 薄暮冥冥;去国怀乡薄:迫近。

去:离开。

国:京城。

16) 春和景明;沙鸥翔集景:日光。

集:鸟停息在树上。

17) 岸芷汀兰;此乐何极芷:香草的一种;汀:小洲。

极:穷尽。

18) 宠辱偕忘宠:荣耀。

偕:一起。

19) 把酒临风把:持。

临:面对20)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探求。

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21) 或异两者之为或:或许。

为:指两种心情。

22) 庙堂:在朝廷上做官。

江湖:不在朝廷上做官。

23)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在……之前。

后:在……之后24) 微斯人,吾谁与归微:没有;斯:这。

归:归依。

25) 若夫:像那。

至若:至于。

嗟乎:唉。

26) 不以物喜以:因为。

心旷神怡怡:愉快。

二、句子翻译:1)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

3)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被降职外调的官员和不得志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4)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译文1:《秦庭燎原》
秦朝东击赵国,烽烟四起。

一时间,天下大乱。

在这混乱中,
有一个叫陈胜的人勇敢地站了出来,带领农民起义。

他打败了秦军,进军都城咸阳,宣布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然而,因为内部的分裂和
外部的围剿,陈胜的起义最终失败了。

译文2:《董卓的野心》
东汉末年,董卓是个野心勃勃的宦官,他唆使汉少帝杀害了大
将军何进,掌握了朝政大权。

董卓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迁都洛阳,加强了自身的兵力。

他极度残暴,任意妄为,引发了各地民众的不满。

最终,义军联合起来推翻了董卓的统治。

译文3:《刘备的演说》
东汉末年,刘备是一个仁德之人,他希望能够平定天下,建立
安宁的社会。

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与诸葛亮一起努力,先后组建
了蜀国和蜀汉政权。

在一次重要的演说中,刘备表达了他对民众的
关怀和对社会正义的追求。

他的演说得到了人们的广泛支持,为他
的事业奠定了基础。

译文4:《文学修养》
在古代,文学修养是一个人受教育程度和艺术修养的重要标志。

通过学习文学,人们可以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的素养。

文学作品也
是人们思想和感情的表达。

因此,我们应当注重文学修养,多读经
典的文学作品,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提升自己的修养。

初中八年级文言文大全必背

初中八年级文言文大全必背

初中八年级文言文大全必背一、古文观止1.《大风歌》——《楚辞》“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烟惨惨,雨濛濛,黄鹤楼,烟笼波。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滕王阁序》——王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论语》大全学而:“三光者,以追先王之迹;五常者,以立圣人之道。

”4.《庄子》大全逍遥游:“且夫天地之无不持也,万物之无不载也,而不顺之者,唯人乎!”5.《红楼梦》大全“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6.《三国演义》大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二、唐诗宋词1.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3.苏轼《赤壁赋》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泡汤,三杯酒,十年生死两茫茫。

4.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5.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三、文言文1.《孟子·公孙丑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2.《论语·里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3.《红楼梦·第五十回》从来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4.《资治通鉴·唐纪五十七》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5.《庄子·天下篇》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6.《庄子·齐物论》大块朵颐,俯仰无愧于心。

以上就是初中八年级文言文大全必背的一些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及注释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及注释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及注释1.《三峡》[北魏]郦[lì]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diézhàng],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XXX[xī]月。

至于XXX[xiāng]陵,沿溯[sù]阻绝。

或XXX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XXX]风,不以疾也。

XXX之时,则素湍[XXX]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或巚)yǎn多生怪柏bǎi,悬泉瀑布,飞漱shù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XXX,常有高猿长啸,属[zhǔ]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XXX三声泪沾裳[shang]。

”1.阙:同“缺”,空隙、缺口。

2.自非:如果不是。

3.亭午:正午。

4.夜分:半夜。

5.XXX[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6.襄[xiāng]陵:水漫上山陵。

沿溯阻绝: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8.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9.不以疾:没有这么快。

10.XXX[tuān]:激起白色浪花的激流。

湍,急流。

11.回清:回旋的清波。

12.绝(巘或巚)yǎn:极高的山峰。

13.XXX:飞速地往下冲荡。

14.清荣峻茂:XXX,山高草盛。

荣,茂盛。

15.良:甚,很。

16.XXX:天刚放晴。

17.霜旦:下霜的早晨。

18.肃:肃杀,凄寒。

19.属[zhǔ]引:接连不断。

属,链接。

引,延长。

20.凄异:凄惨悲凉。

21.响:回声。

22.哀转:声音凄凉悠扬。

译文:在三峡七百里傍边,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一点没有中断的地方。

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的时候,是看不见太阳和月亮的。

到了炎天水涨,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分,顺流而下,逆流而上的船都被阻绝了。

偶然天子的命令要急速转达,这时白天从白帝城出发,晚上到了江陵。

中央距离了一千二百里,纵然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船速度快。

初二文言文大全

初二文言文大全

初二文言文大全1. 初二文言文1、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2、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dú)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3、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4、核舟记*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初二(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大全_古诗大全

初二(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大全_古诗大全

初二(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大全_古诗大全初二(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共计10篇,分别如下:《桃花源记》作者是宋朝文学家陶渊明。

其古诗全文如下:【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桃花源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翻译】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

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

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

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

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

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

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

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初二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本文言文古诗词知识梳理

初二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本文言文古诗词知识梳理

初二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本文言文古诗词知识梳理一、文言文梳理(一)桃花源记【魏晋】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文学常识1.《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

《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言,有“田园诗人”之称,他也是田园派的鼻祖。

2.记,古代常用的一种文体。

可记人和事,可记山川名胜,可记器物.建筑等。

写法上大多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二)重点词语实词【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明亮的样子。

【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阡陌:田间小路。

【未果】没有实现。

【无论魏晋】不要说,(更)不必说。

“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里的“无论”。

【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

扶,延.顺着。

向,从前的,旧的。

【寻病终】随即,不久。

通假字便要还家。

(通“邀”,邀请。

)古今异义(1)芳草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食物味道好。

)(2)豁然开朗(古义:地方开阔,光线充足。

八年级文言文

八年级文言文

八年级文言文
八年级文言文一般指的是八年级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以下是部分八年级文言文及其赏析:
1. 《桃花源记》
- 作者:陶渊明
- 赏析:本文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2. 《小石潭记》
- 作者:柳宗元
- 赏析:作者用移步换景、特写、变焦等手法,有形、有声、有色地刻画出小石潭的动态美,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含蓄地抒发了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之情。

3. 《核舟记》
- 作者:魏学洢
- 赏析:本文使用从中间到两头,先整体后局部,从正面到背面的空间顺序和总-分-总的叙述顺序介绍了“核舟”的形象,表现了
作者对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美和对民间艺术的赞扬。

4. 《北冥有鱼》
- 作者:庄子
- 赏析:本文通过丰富的想象,借用寓言故事,表现了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5. 《虽有嘉肴》
- 作者:戴圣
- 赏析: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八年级全册文言文知识归纳

八年级全册文言文知识归纳

八年级全册文言文知识归纳八年级全册文言文知识归纳(一)通假字:通假读音字义例句出处要——邀yāo邀请便要还家《桃花源记》具——俱jù详尽具答之《桃花源记》有——又yòu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八分有奇《核舟记》诎——屈qū弯曲诎右臂支船《核舟记》衡——横横着的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甫——父fǔ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简——拣jiǎn挑选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与——举jǔ选拔选贤与能《大道之行也》矜——鳏guān老而无妻的人矜、寡、孤、独《大道之行也》曾——层céng重叠荡胸生曾云《望岳》阙——缺中断略无阙处《三峡》通假的类型:(1)音近通假;(2)形近通假(二)词类活用:类型例句出处解释意动用法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对……感到诧异名词作状语复前行、听妇前致词《桃花源记》往前、上前形容词作动词欲穷其林《桃花源记》穷尽,走到头名词作动词有仙则名《陋室铭》有名气名词作动词有龙则灵《陋室铭》有灵性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使……杂乱使动用法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使……劳累名词作动词不蔓不枝《爱莲说》长枝蔓、长枝节名词作状语箬蓬覆之《核舟记》用箬蓬名词作状语石青糁之《核舟记》用石青名词作动词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戴着高帽、长满胡须名词作动词居右者椎髻仰面《核舟记》梳着椎型发髻名词作形容词其色墨黑的意动用法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大道之行也》以……为亲人、以……为子女形容词作名词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大道之行也》老年人、中年人、幼童形容词作名词造化钟神秀《望岳》神奇、秀丽的景色意动用法一览众山小《望岳》认为……小使动用法恨别鸟惊心《春望》使……受惊形容词作名词虽乘奔御风《三峡》飞奔的马形容词作名词空谷传响《三峡》回声形容词作动词夕日欲颓《答谢中书书》坠落名词作动词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散步名词作状语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观潮》用银、用玉形容词作动词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观潮》穷尽名词作动词皆披发文身《观潮》画着文彩形容词作动词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变白名词作动词客此《湖心亭看雪》客居名词作状语拄杖无时夜叩门《游山西村》在夜里词类活用的类型: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考点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考点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考点想要学好语文文言文需要做哪些准备呢?接下来是为大家带来的(八班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考点,供大家参考。

八班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考点(一)一.重点字词解释: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 沿着)2.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 落花)( 繁多的样子)3.渔人甚异之。

( 非常)(以之为异)4.复前行,欲穷其林。

( 穷尽)5.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 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6.便舍船,从口入。

( 放下)7.初极狭,才通人。

(非常)( 仅)8.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整齐的样子)(类)9.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 全,都)10.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都)1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竟然)( 哪里)12.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 全,详细)( 邀请)13.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 都)1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妻子和儿女)( 同乡的人)1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竟然)( 更不用说)1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 详细地说出)( 感叹惊讶)17.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请)18.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对..说)(值得)( 桃源之外)19.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已经)(沿着)(从前的、旧的)( 做标志)20.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到了)(到)21.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立即)(派遣)(标志)(于是,就)22.闻之,欣然规往。

( 兴奋的样子。

)(计划。

)23.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 实现)(不久)(渡口)二.翻译(句子):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

2.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打渔的人非常惊诧,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文言文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文言文知识点

《三峡》一、文章原文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二、文学常识1.《水经注》介绍《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全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由于当时南北分裂,此书记北方河流,综合运用了文献资料与作者实地考察的成果;涉及南方江河,则博采他人记述,精心选择,细致加工,融汇成文。

2.作者介绍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字善长,范阳涿县人。

三、文章主旨作者沿着江水奔腾的方向,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知识点汇总1.重点实词【一词多义】绝:①沿溯阻绝:阻断。

②绝巘多生怪柏:极 (高) 、非常 (高) 。

③哀转久绝:消失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词类活用】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晴初霜旦:名词用作动词,降霜。

【通假字】略无阙处:同“缺” ,空隙、缺口。

【古今异义】(1) 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或者)(2) 良多趣味 (古义:甚,很今义:良好)2.书下注释自:于,这里是“在”的意思。

略无:完全没有。

阙:同“缺” ,空隙、缺口。

自非:如果不是。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曦月:日月。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襄陵:水漫上山陵。

襄,冲上、漫上。

陵,山陵。

沿溯阻绝: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江陵:古城名,在今湖北荆州。

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不以疾:没有那么快。

素湍: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

湍,急流。

回清:回旋的清波。

初二语文八年级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初二语文八年级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初二语文八年级文言文知识点整理当你真正想完成一件事时,根本不会在意别人是否看到。

备考漫漫长路.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语文八年级文言文知识点整理,希望大家喜欢!初二语文八年级文言文知识点整理一一、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解说1.《晏子使楚》选自《晏子春秋杂下》。

《晏子春秋》是后人搜集齐国大夫晏婴的言行编辑而成。

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

这则故事通过晏子出使楚国,挫败楚王诬齐人为盗的故事,表现了晏子的机智善辩和对祖国的热爱。

2.《人琴俱亡》选自《世说新语伤逝》,作者刘义庆,彭城人,南朝宋文学家。

这则故事写了王子猷对弟弟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表现了他对弟弟深厚的情谊。

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有望梅止渴、口若悬河、一往情深、别无长物、新亭对泣等。

3.《小石潭记》选自《全唐文》,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人,著名文学家,世称“柳河东”,“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柳河东集》。

本文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的幽美和静谧,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的孤凄之情。

4.《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

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本文把作者的思想感情与美妙的月色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宁静清滢、离尘脱俗的美好意境,表达了作者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5.《治水必躬亲》选自《履园丛话水学》,作者钱泳,清代江苏金匮人。

工诗,善书画,著有《履园丛话》、《履园谭诗》等。

本文论述躬亲是治水的必要条件,强调亲自登山涉水察看水情的重要性,通过正反对比深刻地指出治水利和义的关系。

二、通假字1.荡胸生曾云 (曾通层)2.缚者曷为者也 (曷通何,什么)3.人非所与熙也 (熙通嬉,开玩笑)三、一词多义1.坐①口技人坐屏障中 (坐在)②满坐寂然 (通“座”,座位)③何坐?曰:坐盗。

(犯罪)2.都①何以都不闻消息 (总,竟)②都不哭 (全、都)3.乐①心乐之 (以…为乐)②似与游者相乐 (逗乐)4.清①水尤清冽 (清澈)②以其境过清 (凄清)5.曰①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说)②曰恕己,曰奉壹《小石潭记》 (叫做)6.从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自、由)②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跟从,跟随)7.闻①闻水声《小石潭记》 (听说)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听到的)8.道①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正确的方法)②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说)③伐竹取道《小石潭记》 (道路)9.见①明灭可见《小石潭记》 (看见)②才美不外见《马说》 (通“现”,显现)10.许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上下、左右,表估计)②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 (处所)11.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大约)②明灭可见《小石潭记》 (可以)12.居①不可久居《小石潭记》 (停留)②居庙堂之高而忧其民《岳阳楼记》 (处在)四、古今异义1.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初二(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大全_古诗大全

初二(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大全_古诗大全

初二(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大全_古诗大全初二(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共计8篇,分别如下:文言文《与朱元思书》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翻译】风停了,烟雾都消散尽净,高爽晴空一尘不染,与青青的远山融为一色。

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浮移动,随心所欲地任船所致观赏景物。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oRG独一无二的美景。

富春江水都呈青绿色,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

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

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

像老鹰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

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五柳先生传》出自古文观止。

其诗文如下:【原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资料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资料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资料一《桃花源记》文学常识本文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

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

《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

我们还学过他的《归园田居》。

【一般词语】[缘]沿着,顺着。

[夹岸]两岸。

夹,在两旁。

[数]几。

[芳]香花。

[落英]落花。

英,花。

[缤纷]繁多的样子。

[复]再。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才]仅。

[平旷]平坦开阔。

[俨然]整齐的样子。

[属]类。

[阡陌]田间小路。

[悉、咸]全,都。

[黄发]指老人。

[垂髫]指小孩。

[怡然]形容喜悦。

[乃]竟然。

[具]详细。

[问讯]打听消息。

[云]说。

[叹惋]感叹惋惜。

[延]邀请。

[语(yù)]告诉。

[扶]沿,顺着。

[向]从前,旧的。

[及]到。

[诣]到。

[遣]派。

[欣然]高兴的样子。

[规]计划。

[果]实现。

【一词多义】[中]①年间。

(晋太元中)②中间。

(中无杂树)[志]①标记。

(寻向所志)②做标记。

(处处志之)[为]①(w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wai)对,向。

(不足为外人道也)[寻]①寻找。

(寻向所志)②随即,不久。

(寻病终)[闻]①听说。

(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情。

(具言所闻)[舍]①(hě)舍弃,放下。

(便舍船)②(ha)房舍。

(屋舍俨然)[作]①劳作。

(其中往来种作)②做。

(设酒杀鸡作食)【古今异义】[鲜美]古:鲜艳美丽。

今:食物味道好。

[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

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

[交通]古:交错相通。

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

[妻子]古:妻子儿女。

今: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

[如此]古:像这样。

今:这样。

[不足]古:不值得。

今:不充足;不满。

【词类活用】[异]感到诧异。

[穷]尽,有走完或穷究根源之意。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

[注释] ①范氏:晋国正卿范宣子的女儿范祁。 ②叔向:晋国大夫。③系援:结交攀附。④董祁: 范祁嫁给董叔后便称董祁。⑤范献子:范祁的哥 哥。⑥纺:吊、悬。 [文言知识] 倒置句文言中有好几种倒置旬式。上文“不 吾敬”是其中之一。“不吾敬”要按“不敬吾” 理解,意为不尊重我。这是一个否定句,有否定 词“不”表示(其他否定词如“未”、“莫”、 “毋”等),另外它的宾语是代词“吾”(其他代 词如“我”、“尔”、“之”等),因为有这两个 前提,所以构成动宾倒置的句式。又如“勿之 忘”,即“勿忘之”;“未之有”,即“未有
【译文】 接触了实际然后才知道真相,实地做了然后 才晓得困难,哪有不实践就能够知道的呢? 翻阅五岳的地图,以为了解山了,实际不如 打柴的人上山走一趟;谈论大海的广阔,以 为懂得海了,实际不如做买卖的人在海上望 一眼;讲说各种珍品的食谱,以为知道美味 了,实际不如厨师尝一口。
【参考答案】 1.①哪②翻阅 2.泰山、华山、恒山、衡山、嵩山 3.①走了之后才知道艰难;②通晓 各种佳肴的菜谱,还不如厨师的尝 一口。 4.实践第一。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无以_________②对__________③ 为__________ 2.翻译:①齐桓公患之 ②禁之奈何? ③非名之则利之也 3.比较上文的两个“夫”:①“夫凡人之有为 也”中的“夫”,应理解为_____________;② “罪夫当丧者”中的“夫”,应理解为 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齐国人为什么好厚葬?请用原文中的 句子回答。
【参考答案】 1.①往后的某一天②抓起来 2.①范氏是富贵人家,何不放弃 (这门亲事)! ②你为什么不替我(这门亲事)! ③(你)想要的都得到了,又为什 么要我替你求情呢?
4.王昭君出汉宫

八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词及文言文

八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词及文言文

八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词及文言文1.古诗词1.《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4.《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5.《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6.《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7.《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8.《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9.《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0.《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11.《浣溪沙》(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2.《采桑子》(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

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

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全册文言文知识归纳(一)通假字:
通假的类型:(1)音近通假;(2)形近通假
(二)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的类型: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三)一词多义:
(四)古今异义
古今异义的类型:词义缩小、词义扩大、词义转移、色彩变化、词义消失。

(五)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4)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5)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6)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7)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2、倒装句:
(1)孔子云:何陋之有?(宾语前置)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宾语前置)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定语后置)
(4)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定语后置)
(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定语后置)
(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定语后置)
(7)吴儿善泅者数百。

(定语后置)
(8)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状语后置)
(9)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状语后置)
(10)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状语后置)
(11)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状语后置)
(12)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状语后置)
文言句式的类型:判断句、被动句、否定句、倒装句(主谓倒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省略句。

一、解题: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二、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

洛阳(今属河南省)人。

有《刘宾客集》,这篇铭文是他在和州刺史任上写的。

课前练兵
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陋( ) 铭( ) 德馨( )
鸿儒( ) 案牍( )
调素琴( )
②读出节奏。

(四字句的节奏一般是二二,五字句的节奏多为二一二,上下句节奏一致,韵脚要读出延长音。

)
诵读欣赏
欣赏朗诵,在文中划出节奏。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苔痕上街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我也来读读:
要求:①读准字音、停顿。

三、结合注释理解文意
四、讨论、交流以下问题:
1、文中哪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本文分为几层?如何划分?
答: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1---3句):点明全文主旨。

第二层(4---7句):写陋室环境和主人的生活情景。

第三层(8---9句):总结全文,说明陋室不陋。

3、作者身居陋室,为什么会觉得“陋室不陋”?你觉得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一种生活情趣?答:作者身居陋室,但是陋室因主人的“德馨”而布满香气,也就不感到它简陋发、了。

作者并用自然环境的优美、往来人物的不俗、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等来烘托室不陋。

追求的是一种保持高尚节操、安贫乐道的生作者活情趣。

追求的是一种保持高尚节操、安贫乐道的生作者活情趣。

4、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作者的这种情操和志趣?(各抒己见)
练一练
1、比较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
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
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是吾剑之所从坠( )
之孔子云:“何陋之有”( )食之而不能尽其材()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2、翻译句子。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___________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_____________
陋室铭
刘禹锡
山、水(比兴)陋室( 类比)诸葛庐子云亭何陋之有
名、灵德馨环境交往情趣不陋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理解作者爱莲的理由。

2.品读课文,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3.比较思考,理解衬托的写法。

( 1017-1073)字茂叔,宋代著名理学家。

谥号元公,世称濂溪先生。

一种文体,侧重议论,可通过叙事、写人、咏物来论说道理。

诵读
1)听录音并轻声跟读
2)标划生字词并注音
3)自由诵读并注意语气和停顿
思考
一:作者爱莲的理由是什么?(原句)
二:这些句子赋予莲花怎样的品格?
三:为什么要写菊和牡丹?
莲花之美君子之品
1.环境洁身自好
2.体态正直端正
3.香味芳名远播
4.姿态仪态端庄
5.风度不可轻侮
隐居避世(鲜)正衬洁身自好(独)
追名逐利(众)反衬
达标反馈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一点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对于牡丹的爱好,当然人很多了。

拓展迁移
假如学习环境不好,该何去何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