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浅析高校预算执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高校预算执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承担了重要的教育和科研任务。
高校的预算执行情况直接关系到师生的学习和科研条件,甚至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和科技实力。
近年来,高校预算执行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科研创新等方面的发展。
本文将从高校预算执行存在的问题入手,深入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对高校预算执行情况有所改善。
一、高校预算执行存在的问题1. 预算使用不规范高校预算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不规范的现象。
一些部门、学院等单位在预算执行中不按规定执行,财务不透明、不规范,使得预算花费的效益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2. 预算资金浪费现象严重在一些高校中,部分预算资金被不当使用或者浪费。
例如大量的会议费用、差旅费用,以及购置耗材、设备等,使得高校的预算执行效率大打折扣。
3. 预算执行缺乏有效监督目前高校对预算执行的监督机制并不完善,存在着缺乏有效监督的现象。
一些预算执行过程中容易产生漏洞,而且管理部门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力度不够,导致一些不规范的现象得以存在。
4. 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腐败现象一些高校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腐败现象,例如财务人员滥用职权、挪用公款等现象时有发生。
这种腐败行为不仅损害了高校财产利益,而且也严重败坏了高校的声誉。
2. 管理水平不高一些高校管理水平不够高,对财务管理与监督能力有限,容易使得预算执行出现问题。
3. 人员素质不高一些高校的预算执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一些财务人员对于预算执行存在管理漏洞,容易滋生腐败问题。
4. 对预算使用的合理性缺乏认识部分高校对于预算使用的合理性缺少认识,对于如何更好地利用预算资金开展教学、科研等工作的认识不够,导致预算执行出现问题。
1. 完善预算制度高校应当完善预算执行的制度,加强对规章制度的建设,提高对于预算执行的规范性。
加强对于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各环节的规定,明确预算使用的权限和范围,提高对预算使用的监管力度。
2. 提高管理水平高校应当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管理工作,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高校绩效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高校绩效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高校绩效预算管理是指通过对高校绩效进行评估、规划和控制,使得高校绩效指标得以实现和提高的一种管理方式。
现实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了高校绩效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
下面将就高校绩效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对策进行分析。
一、问题分析1. 高校绩效评估指标不够科学合理。
目前,很多高校在进行绩效评估时,过多侧重于学术成果和科研经费,而忽视了教学质量、人才培养和学生满意度等重要指标。
这样的评估方法导致了高校在提高学术水平的对其他指标的关注不足,影响高校整体发展。
2. 高校绩效预算管理缺乏科学的预测方法。
目前,很多高校的绩效预算管理仍然停留在基于过去经验的预测模式上,没有引入更科学的预测方法。
这样的做法往往导致预算不准确,无法满足高校实际需求。
3. 高校绩效预算管理缺乏信息化支持。
目前,很多高校的绩效预算管理仍然依赖于人工操作和纸质文件传递,缺乏信息化的支持。
这样的管理方式效率低下,容易出现信息传递错误和数据丢失等问题,影响高校绩效预算管理的准确性和效果。
二、解决对策1. 科学合理制定绩效评估指标。
高校可以借鉴相关指标评估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综合考虑学术成果、科研经费、教学质量、人才培养和学生满意度等多个维度,确保指标的全面性和公正性。
2. 引入科学的预测方法。
高校可以引入预测模型,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对过去的绩效数据进行挖掘,预测未来的绩效发展趋势。
还可以参考其他高校的实践经验,寻找适合本校的预测方法,并随时调整和更新。
3. 推行信息化支持。
高校可以建立绩效预算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化的支持。
通过该系统,可以进行绩效数据的录入、分析、汇总和报告,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还可以建立良好的数据传递和共享机制,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准确性。
4. 加强绩效预算管理的人员培训和素质提升。
高校应加强对绩效预算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
通过开展绩效预算管理经验交流和研讨会等活动,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增强绩效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一、背景介绍在企业管理中,预算绩效管理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工具,通过制定和执行预算目标,评估和监控绩效,帮助企业实现组织目标。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预算绩效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其有效性和效率。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问题分析1. 缺乏目标导向预算绩效管理在制定预算目标时,往往缺乏明确的目标导向,导致目标设置模糊、不具体。
缺乏目标导向会影响预算的有效性,也使得绩效评估缺乏依据。
2. 预算与实际执行脱节预算制定之后,很多企业难以将预算与实际执行相结合。
实际执行中的变化和调整往往不能及时反映到预算中,导致预算与实际情况脱节。
3. 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估指标预算绩效管理需要有有效的绩效评估指标作为衡量标准,但目前很多企业在选择指标时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无法准确评估绩效。
4. 绩效奖励与激励机制不完善很多企业在绩效奖励与激励机制上存在问题,激励力度不足,不能有效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影响了绩效管理的效果。
三、解决措施1. 设定明确的目标导向在制定预算目标时,需要明确具体、可量化的目标导向,以确保预算目标的有效性。
目标设置应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相一致,同时可以考虑采用SMART原则(Specific、Measurable、Attainable、Relevant、Time-bound)来确保目标的合理性。
2. 加强预算和实际执行的衔接为了确保预算与实际执行的衔接,企业应建立灵活、动态的预算管理机制。
制定预算时要考虑实际情况的变化和调整,及时对预算进行修正和更新。
此外,企业还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实时监控和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及时作出调整。
3. 选择科学客观的绩效评估指标在选择绩效评估指标时,企业应通过科学的方法选择合适的指标。
可以采用基于统计数据的指标,也可以利用管理者的主观评价进行综合评估。
关键是要确保指标客观、公正、可衡量,能够全面反映绩效水平。
4. 完善绩效奖励与激励机制企业应建立健全的绩效奖励与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预算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预算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国家发展的需要,预算绩效考核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已经在各级政府机构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预算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指标设置不合理当前,许多地方政府在制定绩效考核指标时,往往只关注某个局部目标的完成情况,而忽视了整体目标与社会公众利益之间的关系。
这导致一些相关指标被人为地夸大或错误解读。
2.数据可靠性差由于行政部门数据收集方法不同、数据处理能力较差以及内外系统信息互联程度低等原因造成数据采集精度不高、真实性参差不齐。
这导致了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虚假性和片面性。
3.激励约束机制缺乏在现实工作环境中,员工晋升和薪酬奖励主要取决于达到既定的绩效指标。
然而,在制定激励约束机制时,往往忽视了对绩效考核指标的公正性和合理性的考虑,这使得预算绩效考核的激励约束作用降低。
二、对策建议1.优化指标设置针对当前指标设置不合理的问题,在确定绩效考核指标时,应该更加注重与整体目标相契合,并结合社会公众利益。
同时,要避免单纯追求过高的数据完成率,采取客观科学的方式确立指标权重。
2.提升数据可靠性为增强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数据收集和处理环节中,需要统一数据收集方法和规范数据录入流程。
此外,进一步推动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在各部门之间共享相关信息。
3.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在构建激励约束机制时,应侧重于平衡各项绩效指标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可以引入多层次的绩效评价标准体系,将个人业绩以及团队协作能力进行并行评估,并为员工提供晋升途径和薪酬奖励等具体激励手段。
4.加强培训与交流为了提升预算绩效考核的操作水平和有效性,有必要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与交流。
可以通过组织相关研讨会、交流班等形式,分享成功案例和经验教训,并引入专业培训机构进行实战模拟演练。
5.增强公众参与应鼓励广大市民对预算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并在一定程度上将其参与度纳入到绩效考核体系中。
高校校内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校内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高校是培养人才、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基地,而预算管理作为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校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的预算管理中,我们也难以避免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就高校校内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问题分析(一)预算编制不科学合理在一些高校中,预算编制存在着很多不科学合理的地方。
一些高校在编制预算时,对于各项支出的规划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导致资金分配过于单一,对于资源的配置不够合理。
(二)预算执行不到位一些高校的预算执行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部分高校在预算执行中,存在着浪费现象,可能是由于对预算的控制不够严格,导致部分经费被滥用,对于高校的财务状况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三)监督管理不到位高校的预算管理中也存在着监督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一些高校的预算管理部门对于预算的监督管理力度不够,导致一些问题在执行过程中得不到及时的纠正,严重影响了高校的运行。
二、对策建议(一)优化预算编制针对预算编制不合理的问题,高校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于预算编制的规范和指导,确保各项支出的规划科学合理。
要建立健全相关的预算审核和审批机制,确保各项预算符合高校的发展需求和实际情况。
(二)强化预算执行监督对于预算执行不到位的问题,高校管理部门应该强化对于预算执行的监督力度,确保预算得到严格执行。
要建立严格的预算执行制度,加强对各项支出的核对和管理,杜绝经费的浪费和滥用。
(三)加强监督管理针对监督管理不到位的问题,高校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于预算管理的监督管理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
要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部门,加强对预算管理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确保高校的预算管理工作得到有效的推进。
三、结语高校校内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需要高校管理部门和相关人员共同努力,才能够有效解决。
只有通过加强对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管理工作的规范和指导,才能够确保高校的预算管理工作得到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有效执行。
高校绩效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高校绩效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摘要】高校绩效预算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本文从高校绩效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问题分析、解决对策建议着手,提出加强信息化建设和加强绩效评估机制的解决对策。
通过对现行管理模式的分析和评估,本文得出加强信息化建设和绩效评估机制的建议,并对未来的展望进行了深入思考。
高校绩效预算管理的完善对于高校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能够引起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关键词】高校绩效预算管理、问题、分析、解决对策、信息化建设、绩效评估机制、总结、反思、展望未来。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校绩效预算管理是高校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高校资源利用效率,优化教学和科研等方面的表现。
绩效预算管理可以帮助高校更好地实现自身目标和使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推动科研成果的产出,提高教职工的积极性和效率。
在实际操作中,高校绩效预算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高校对绩效的定义和评价标准不统一,导致绩效测评的结果不够客观和公正;在绩效预算分配过程中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导致资源分配不足以有效支持高校的发展目标;信息化建设不够完善也是制约高校绩效预算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深入分析高校绩效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加强信息化建设和绩效评估机制,可以进一步提升高校的绩效预算管理水平,促进高校持续健康发展。
如上所述,本文将重点探讨高校绩效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为高校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1.2 问题提出高校绩效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是影响高校财务管理和绩效评估的关键因素。
随着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和管理要求日益提高,传统的预算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高校的需求。
现阶段,高校绩效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预算编制不科学、资金运用效率低、绩效评估不准确等方面。
这些问题导致了高校财务资源的浪费和绩效评估的失真,影响了高校的发展和竞争力。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高校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发展现状与对策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的预算管理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对于高校来说,预算绩效管理不仅是为了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更重要的是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科学配置。
当前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着不少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对策加以解决。
1.问题意识不强当前,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着问题意识不强的情况。
一些高校对于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管理思想滞后,管理方式陈旧,不能很好地适应当下高校管理的需要。
2.指标体系不完善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指标体系存在着不完善的情况。
有的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只注重了经济指标,对于社会、环境、科技等方面的绩效指标关注不足,导致管理绩效评价的不全面。
3.评价方式单一现有高校预算绩效管理评价方式单一,主要采用定量评价方法,而忽视了质量评价和绩效实质性的研究,难以全面地评价高校的绩效情况。
4.管理体系不健全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管理体系相对不健全。
管理者对于预算绩效管理的认识不足、管理手段滞后、管理方法单一,难以为高校的长期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对策建议1.加强意识形态建设高校预算绩效管理需要加强问题意识的建设。
高校管理者要树立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使其深刻认识到预算绩效管理对于高校的长远发展的意义。
也需要引导全体教职员工树立正确的绩效管理理念,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问题意识。
3.多元评价方法高校预算绩效管理需要采用多元评价方法。
不仅要注重定量评价,还需要重视质量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法,使评价结果更加真实、全面,为高校的管理提供更有力的指导。
4.健全管理体系高校预算绩效管理需要健全管理体系。
高校管理者要深入研究预算绩效管理,更新管理思想,改进管理方法,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
5.加强政策引导政府应加强对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政策引导,推动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深入发展。
政府可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支持力度,为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预算执行及绩效管理中存在问题、原因及改进措施
预算执行及绩效管理中存在问题、
原因及改进措施
一、预算执行及绩效管理中存在问题
1、多部门之间监督不力:虽然在预算制定、实施和评估过程中,各部门负责人之间有很强的协作性,但是他们之间的监督能力不强,导致大部分的预算支出无法得到有效的监管和约束。
2、数据采集不充分: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数据采集不足,导致准确的决策难以得到,无法及时发现和处理预算执行中的风险。
3、政府政策不透明:预算执行过程中,政府的政策不透明,让企业和民众无法理解政府的意图,也使预算的执行受到影响。
4、绩效管理模式不完善:预算执行及绩效管理中,绩效管理模式不完善,导致具体的业务活动无法得到有效的监督和考核,也无法准确地评估工作的效果。
二、原因
1、政策制定不合理:政府在制定预算政策时,缺乏针对特定领域的研究,政策制定不合理,导致预算执行及绩效管理存在难以克服的问题。
2、监督措施不力:尽管有很多监督措施,但是监督措施不力,政府机构的管理层的审核能力不足,无法及时发现和处理预算执行中的问题。
3、技术支持不足:预算执行及绩效管理中,技术支持不足,无法更好的实施和管理预算,也无法更好的评估绩效情况。
三、改进措施
1、优化政策制定:政府在制定政策时,要多方面考虑,加强对特定领域的研究,完善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以避免政策的不合理性,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2、加强监督措施:政府要加强对各部门的监督,加大对各部门的考核力度,增强各部门的责任心,保证预算的有效执行。
3、完善技术支持:政府要加强对技术支持的投入,利用信息化技术更好地实施和管理预算,加强对绩效的监测和评估,以保证预算的有效性。
预算绩效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预算绩效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一、预算绩效存在的问题1.1 预算目标难以量化在制定预算时,往往需要设定明确的目标和指标来衡量绩效。
然而,由于各个部门、项目和业务线之间的复杂性和差异性,很难将这些目标定量化,使得绩效评估变得困难。
1.2 绩效评估缺乏客观性在执行预算时,绩效评估通常依赖于主管或上级领导的主观判断。
这种主观评估容易受到个人偏好、政治因素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评估结果失去客观性。
1.3 预算目标与实际情况不匹配在编制预算时,有时会出现过于理想化的预期目标,并且忽视现实情况中的不确定性因素。
这样一来,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发生许多意外状况,导致预算无法达到既定目标。
1.4 预算划分不合理很多企业或组织在进行预算划分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各个部门之间协调配合的需求。
结果就是,在某些重点部门得到过多预算资源的同时,其他部门可能面临着紧缺的情况,从而影响整体绩效的提升。
1.5 绩效指标单一化在绩效评估中,很多企业或组织只关注某一个或少数几个指标来衡量绩效。
这种单一化的绩效指标容易造成盲目追求短期结果和局部优势,忽视了整体业务发展和长远利益。
二、对策2.1 量化目标设定与细分在制定预算时,应该更加注重量化目标的设定和具体细分。
通过明确可衡量的目标和指标,并将其具体落实到各个部门、项目和业务线中,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更方便地进行评估和调控。
2.2 引入客观评估工具为了降低主观评估带来的偏见和错误,应该引入客观评估工具。
例如建立完善的数据收集系统、使用科学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等手段,使得绩效评估更加客观准确。
2.3 灵活性与适应性考虑在制定预算时,需要充分考虑到现实情况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和变化情况。
可以采取灵活的预算编制方式,包括动态预算、滚动预算等方法,使得预算能够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2.4 合理协调资源分配在预算划分时,需要充分考虑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需求。
通过综合考虑各个部门的业务规模、重要性和潜力等因素,合理分配资源,使得整体绩效提升幅度更大。
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是高校经费管理的重要环节,能够有效提升高校资源配置效率和绩效实现水平。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应对。
一、预算编制不科学高校往往存在对于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的状况。
首先,预算编制目标不明确,缺乏清晰的定量目标和绩效指标,预算资源难以有效配置;其次,预算费用定额分配缺乏基于任务需求的分配原则,致使经费分配不合理;最后,预算编制依赖的数据质量差,缺乏数据分析和汇总的科学方法,导致预算编制过程缺乏可操作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校应明确预算编制的目标,制定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强化数据的质量控制,注重科学模型的构建,严格按照绩效目标进行预算编制。
二、绩效评价指标不完善高校经常存在绩效评价指标不完善的问题,绩效评价缺乏科学性和可比性。
常常出现和高校发展和课程设置相关的核心指标缺乏、评价指标不够客观和科学、评价制度和方法不规范等问题。
为了建立科学、系统、全面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注重建立以目标导向、数据驱动、科学主张为核心的指标体系,加强与高校实际发展的结合,加大对于评价制度和方法的规范化和科学性的建设。
三、缺乏有效的动力机制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缺乏有效的动力机制的现状。
缺乏对预算绩效的有效激励和监督机制,教职工的预算意识和绩效意识不够强烈,往往出现经费浪费的状况。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校应建立优惠措施激励机制,加大对预算绩效的监督力度,减少监管漏洞和资金浪费的现状,加大预算绩效宣传力度,提高教职工的预算与绩效意识。
综上所述,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存在许多问题,如预算编制不科学,绩效评价指标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动力机制等。
高校应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制定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构建科学、系统、全面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有效的动力机制等,来提升高校资源配置效率和绩效实现水平。
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发展方向、资源配置和绩效评价。
在实际操作中,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如预算编制不合理、绩效评价标准不科学、资源使用效率低下等。
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预算编制不合理在高校预算编制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预算编制过于僵化,缺乏灵活性;预算编制过程中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预算分配不合理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高校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配置,影响了高校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达成。
二、绩效评价标准不科学高校绩效评价标准往往存在主观性、片面性和不科学性等问题。
绩效评价标准不科学会导致高校在资源配置和绩效评价方面出现偏差,影响了高校对绩效的科学评价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资源使用效率低下高校资源使用效率低下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高校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的绩效评价标准和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了资源的低效使用,浪费了高校的资金和人力资源。
这不仅影响了学校的发展,还损害了学生的权益。
应对措施:一、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机制高校应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机制,充分考虑高校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弹性。
高校还应加强和改进预算编制过程中的信息沟通和协调机制,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二、优化绩效评价标准高校应优化绩效评价标准,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充分考虑高校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确保绩效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高校还应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的绩效评价经验,不断完善和优化本校的绩效评价标准。
三、加强资源使用效率管理高校应加强资源使用效率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资源使用效率评价机制,充分发挥绩效评价的监督作用,确保资源的高效使用。
高校还应加强对资源使用效率的监督和考核,建立健全的资源使用效率考核机制,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四、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建设高校应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预算绩效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
高校绩效工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
高校绩效工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一、问题分析高校绩效工资管理在我国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成熟的制度体系,存在诸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绩效评价标准不明确目前高校绩效工资评定标准多为定量指标,较少考虑教学、科研及其他综合任务的质量,影响了教师绩效工资的公平性和客观性,造成了一些教师过分追求数量指标,而忽视了教学和科研质量。
2. 绩效奖金分配不公平由于高校绩效工资分配主要以定量指标作为依据,教师的科研成果、教学效果等其他因素往往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导致了绩效奖金的分配不公平。
3. 建立评价机制不完善目前高校绩效工资的评价机制较为简单,导致了评价结果缺乏说服力和公信力,很难真正反映出教师的实际工作业绩。
4. 缺乏监督机制高校绩效工资管理缺乏独立的监督机构,容易出现评价结果被篡改、人为干预等问题,导致了绩效工资的不公正分配。
5. 缺乏激励机制目前高校绩效工资管理中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难以得到充分激发,影响了高校教学科研的发展。
二、改革对策为解决高校绩效工资管理存在的问题,需要从评价标准、分配机制、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
具体可从以下几点着手:1. 完善绩效评价标准应该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评价标准体系,综合考虑教学、科研、学术服务和社会服务等多方面因素,明确绩效的质量和数量指标,保证评价标准的公平、公正和客观。
2. 设立多元绩效奖金绩效奖金应该由学校按照一定比例,基于教师的基本工资和各项绩效指标来设立,并根据教师在不同领域的贡献进行综合考量分配。
采用多元化绩效奖金分配方式,更好地体现教师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的贡献。
3. 建立健全评价机制应当建立健全的高校绩效评价机制,对评价结果进行公开透明,并建立学术委员会、专家评审组等机构,对绩效评价结果进行审核,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5. 建立激励机制为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应建立多样化的激励机制,包括但不限于奖励、晋升、职称晋级、学术交流基金等,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活力,提升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
预算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预算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建议绪论预算绩效评价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在公共部门和私营企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旨在通过对组织财务状况和经营表现进行评估,提供有关资源分配和绩效改进的信息。
然而,目前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了预算绩效评价的有效实施。
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改善预算绩效评价系统。
问题一:缺乏明确的目标与指标体系一级段落:当前,在制定和实施预算绩效评价时,往往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指标体系。
许多组织没有清晰地定义他们所追求的目标和结果,也没有建立适当的衡量指标。
二级段落:这样导致了两个主要问题。
首先,缺乏明确的目标使得评估变得模糊不清,无法准确衡量组织是否达到了所期望的结果。
其次,缺乏合适且可操作的指标会降低评估过程中收集到的信息质量。
建议一:制定明确而可衡量性强的目标与指标体系一级段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组织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制定明确而可衡量性强的目标与指标体系。
这包括明确确定组织的战略目标和预期结果,并将其转化为具体、可操作且可衡量的指标。
二级段落:此外,与相关利益攸关方进行广泛的讨论和协商也是非常重要的。
倾听他们对于目标和指标设定的意见可以提高评估过程中的公信力和透明度。
问题二:数据质量不足一级段落:预算绩效评价需要大量数据来支持分析和判断。
然而,在现实中,由于缺乏完整、准确和及时更新的数据,无法进行有效的绩效评估。
二级段落:数据质量不足会导致评估过程中产生误差,从而影响到所得出的结论和建议的可靠性。
建议二:加强数据收集与管理一级段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组织应该加强数据收集与管理工作。
首先,建立有效的数据收集机制,确保获取到准确、完整且可靠的数据。
其次,采用信息技术工具优化数据管理过程,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效率。
最后,加强数据质量监控,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问题三: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不匹配一级段落:预算绩效评价应该与组织的激励机制相互配合。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很少有组织能够将预算绩效评价与员工激励机制有效结合起来。
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经费的不断增加,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高校的经费使用效率,还可能影响到高校的整体发展。
有必要对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 绩效指标设置不合理在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中,绩效指标的设置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到高校经费的使用效率和科研成果的产出。
在实际操作中,很多高校存在着绩效指标设置不合理的问题,一些指标可能过于片面,不符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导致高校在绩效管理中无法有效评估和激励教师和科研人员。
2. 绩效评估机制不完善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中的绩效评估机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评估标准不明确、评估过程不公平、评估结果不公正等方面。
这些问题容易导致高校师生的积极性受到打击,甚至影响到高校的整体发展。
3. 高校内部管控机制不健全在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中,内部管控机制的完善是保障经费使用的重要条件。
一些高校内部管控机制不健全,存在着财务管理混乱、经费使用不规范等问题,这不仅影响到高校的预算绩效管理,还可能导致一些不良行为的出现。
4. 绩效奖励机制不合理绩效奖励机制是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到高校师生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在实际操作中,一些高校的绩效奖励机制存在不合理的情况,一些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劳动成果无法得到合理的回报,导致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
高校在预算绩效管理中,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绩效指标,既要符合高校的发展规划,又要能够激励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要注重指标的科学性和全面性,避免出现过于片面的情况。
高校应当完善绩效评估机制,明确评估标准和评估程序,确保评估过程的公平公正。
要注重评估结果的公开透明,让广大师生能够了解到自己的绩效评估情况,增强参与感和认同感。
高校在预算绩效管理中,要加强内部管控机制的健全,加强对财务管理的监督和管理,推行经费使用的规范化管理,杜绝一切违规行为的发生。
高校绩效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高校绩效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1. 定义不明确:绩效预算的定义理解不够明确,导致预算目标和标准难以制定。
2. 目标不明确:高校绩效预算管理目标缺乏明确、具体的方向和目标,导致资源使
用效率低下。
3. 数据不全:绩效预算所需的数据和信息不全面,难以进行合理的绩效评估和预测。
4. 缺乏合理的绩效指标体系:高校绩效预算管理缺乏科学、全面、合理的绩效指标
体系,难以进行准确的预算制定和绩效评估。
5. 岗位职责不清:高校部门之间的分工、职责、职权不清晰,导致绩效评估和预算
制定不够科学。
解决对策:
1. 增加对绩效预算的培训和宣传:高校应该加强对绩效预算相关知识的培训和宣传,引导全体员工正确理解绩效预算的意义和范围。
2. 确定明确的目标和标准:高校应该明确绩效预算的目标和标准,制定合理、可行
的绩效目标,使绩效预算有明确和明确的方向。
3. 加强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高校应该加强对数据和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不断完善
绩效评估和预测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资源,提高数据质量和可靠性。
5. 建立明晰的部门职责和岗位职责:高校应该加强对各部门和岗位职责的分析和定义,建立明晰的部门职责和岗位职责,使员工的工作范围和职能明确,促进绩效评估和预
算制定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建议预算绩效管理是一种组织内部对财务预算进行评估和管理的方法,它旨在确保企业的预算目标与实际绩效相符。
然而,就像任何管理工具一样,预算绩效管理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预算绩效管理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预算制定问题1. 缺乏参与:在制定预算时,往往只有高级管理层参与,缺乏基层员工的参与。
这导致预算制定过程中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思考,无法全面考虑不同层级的需求。
建议:应促进多元化参与,鼓励员工提出建议和意见。
通过制定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参与程度。
2. 短期导向:预算制定往往以短期目标为导向,忽视了长期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
这导致企业在追求短期利润的忽略了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建议:应该将预算制定与企业的长期战略规划相结合,确保预算目标与企业整体发展目标一致。
二、预算执行问题1. 缺乏激励机制:由于缺乏明确的激励机制,员工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可能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他们可能没有足够的动力去超额完成预算目标。
建议:应设立奖励制度,激励员工积极参与预算执行。
通过奖金、晋升等方式,提高员工的执行动力。
2. 偏离实际情况:有时,企业的实际情况与预算目标不符。
由于刚性的预算目标,企业可能无法及时调整预算,导致预算执行失败。
建议:应建立灵活的预算系统,允许在执行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应加强信息沟通和共享,确保预算目标与实际情况相符。
三、绩效评估问题1. 重视短期绩效:经常只关注短期绩效指标,忽视了非财务绩效和长期绩效的评估。
这可能导致企业忽视了一些重要的方面,如员工满意度、客户忠诚度等。
建议:应建立多维度的绩效评估体系,同时考虑财务绩效和非财务绩效。
通过定期跟踪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2. 缺乏反馈机制:在绩效评估过程中,缺乏及时的反馈和改进机制。
这使得绩效评估只是形式化的过程,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建议:应建立定期的绩效回顾机制,对绩效评估结果进行全面分析和总结。
应及时向员工反馈评估结果,并制定改进计划。
浅析高校预算执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高校预算执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快速发展,高校预算执行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高校预算执行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综合性的管理问题,涉及到资源配置、管理效率、诚信意识和制度建设等方面。
本文将浅析高校预算执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能的对策。
一、高校预算执行存在的问题1. 预算编制不科学有些高校在预算编制时存在着不科学的现象,一味追求规模而忽略了质量和效益。
在预算编制中,往往只注重支出,而忽略了收入,导致财务状况不稳定。
2. 预算执行不规范一些高校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着不规范的现象,包括挪用资金、超支、滞留资金等。
这些现象不仅浪费了国家财政资金,也严重损害了高校的管理形象和信誉。
3. 经费使用效率低下一些高校在经费使用上存在着效率低下的问题,包括设备更新不及时、人员配置不合理、管理不规范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资源浪费和办学管理水平的下降。
4. 缺乏监督机制由于高校的特殊性,一些高校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无效的监督机制容易导致预算执行不规范和管理混乱。
二、对策1. 加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高校在预算编制时应该注重科学性,即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要注重质量和效益,并且要充分考虑收入和支出的平衡。
高校要合理制定预算目标和计划,以保证预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 加强预算执行管理高校在预算执行管理中应加强规范性,确保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杜绝挪用资金、超支和滞留资金的现象。
要建立健全的预算执行和监督机制,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的跟踪和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3. 提高经费使用效率高校要努力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包括设备更新、人员配置、管理规范等方面。
在设备更新方面,要加强设备维护和更新,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在人员配置方面,要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在管理规范方面,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规范经费使用。
4. 健全监督机制高校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包括内部监督机制和外部监督机制。
在内部监督方面,要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的内部监督,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外部监督方面,要引入第三方机构对高校的预算执行进行审计和监督,确保高校预算执行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高校绩效工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
高校绩效工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高等教育是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校教师是高等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
绩效工资管理是对高校教师工资进行个性化、差异化的分配,激励教师积极性,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种重要方式。
高校绩效工资管理也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进行改革。
接下来,本文将对高校绩效工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进行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1. 缺乏公平性目前高校绩效工资管理中存在一些不公平现象,部分教师因为人际关系或其他原因得到了较高的绩效工资,而一些教学科研能力较弱的教师却得到了不应有的高额奖励,导致了工资分配上的不公平。
2. 标准不统一高校绩效工资管理的标准体系并不完善,有的高校仅以学生教学评价或科研成果来评定绩效工资,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导致了绩效工资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使得教师们对绩效工资的评定抱有疑虑。
3. 缺乏激励机制一些高校绩效工资管理没有很好地发挥激励作用。
由于教师在发挥个人才能和能力不同,并且工作环境和资源配置有差异,对于教师来说,只有在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和工作环境下,才能产生更具创造性和积极性,而目前绩效工资管理并没有很好地发挥这方面作用。
二、改革对策1.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高校应建立相对完善的绩效工资评价体系,既要兼顾教学工作的评价,也要包括科研成果、社会服务等多方面的考核内容,形成科学严谨的评价标准,确保教师的工资分配更加公平和合理。
2. 完善激励机制高校应该及时修改和完善绩效工资激励机制,健全激励标准和途径,建立一套既能够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又能够确保绩效工资的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
3. 强化监管措施高校应建立严格的绩效工资管理监管机制,确保绩效工资管理工作公正透明、合理合规。
加强绩效工资管理工作的督查力度,对那些存在问题的绩效工资管理工作进行整改和追责。
4. 加强教师培训高校应加强对教师的绩效工资管理培训,提高教师对绩效工资管理政策的理解和执行能力,使教师们明确绩效工资管理的政策内容和原则,加强对绩效工资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度。
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绪论预算绩效管理是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旨在通过明确目标、合理分配资源并衡量绩效,实现组织战略目标和优化决策。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预算绩效管理常常面临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探讨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一、预算制定不科学1.1 缺乏详尽的信息部分企业在制定预算时缺乏详尽的信息支持,导致无法准确预测市场变化、竞争对手动态等因素,进而影响了制定合理的预算指标。
1.2 目标设定不具体明确有些组织在制定预算时没有设定明确的目标指标或目标过于模糊,导致整个计划缺乏可执行性和评估性。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组织应加强对市场信息和竞争动态的收集与分析。
同时,在制定预算时要设立清晰明确的目标,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规划,以确保预算可执行性和评估性。
二、资源配置不合理2.1 资源分配偏差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有些企业会偏向某些部门或项目,导致资源未能得到合理分配。
这可能是由于管理层关注度过度集中、信息不对称等原因所致。
2.2 预算使用效率低下一些企业在资源配置上缺乏科学性和灵活性,导致资源浪费现象普遍存在。
同时,也没有建立明确的绩效指标来评估预算执行情况。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组织应建立更加开放和透明的决策机制,确保资源配置的公正与公平。
此外,需要制定明确的绩效指标并建立有效监控体系,以提高预算使用效率并及时调整资源分配。
三、绩效评估不充分3.1 指标选择不全面有些组织在绩效评估时容易忽视非财务指标或者只依赖财务数据进行衡量,在一定程度上狭隘了对绩效的认知。
3.2 绩效评价方式不科学目前一些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绩效评价方式,如年度考核等,无法全面反映个人和团队在长期内的工作表现,限制了绩效管理的有效性。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组织应在绩效评估中综合考虑多个指标,包括财务和非财务指标,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科学选择适当的评价方式。
同时,要建立长期有效的反馈机制和激励体系,鼓励员工持续提高工作表现。
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对于高校财务运作的规范和提高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操作中,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一些应对措施。
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存在预算编制与执行不匹配的问题。
有的高校在编制预算时,考虑到各项具体事务,但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如筹款困难、人员变动等)导致预算执行跟不上预期,造成资源的浪费。
针对这一问题,高校应加强预算编制和执行的衔接。
在编制预算时,要充分调研、广泛听取意见,确保预算编制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在实施过程中,要建立严格的绩效评估制度,通过对预算执行的检查和考核,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督导不力的问题。
一些高校在预算绩效管理中缺乏有效的督导与监控,导致执行过程中出现问题或者行为不当。
这不仅会造成预算的浪费,还会降低高校的整体运营效益。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高校应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和督导。
可以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比如每个部门设置专人进行督导,定期召开会议进行汇报和交流,与各个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及时解决问题。
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统筹协调不足的问题。
有的高校在预算分配和执行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和沟通,导致资源的分配不均衡,影响了整个高校的运行效率和质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高校应加强预算的统筹协调工作。
可以通过定期召开预算分配会议、制定详细的预算执行计划以及设置相应的联络机构,实现各部门之间的有效协作和信息共享,使各项预算资源能够得到合理分配和利用。
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存在信息不透明的问题。
一些高校在预算管理中缺乏对内外部相关信息的及时公开和共享,造成了资源的不合理流动和利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高校应加强信息公开和共享。
可以通过制定各项规章制度,设立相应的信息发布渠道,定期发布预算执行情况和成果,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的信息透明度,加强对内外部的交流与合作。
加强对预算流动和利用情况的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作者:李志情董玲来源:《会计之友》2016年第08期【摘要】新预算法于2015年1月1日起实施,第一次在公共财政预算收支中以法律形式融入了绩效管理。
高校预算属于公共财政预算,因此高校应积极引入预算绩效管理方法。
文章针对目前我国高校存在的预算编制与高校发展目标脱节、预算控制机制薄弱、激励机制缺失等问题,在高校预算管理的全过程中融入绩效管理,建立起以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并提出了预算绩效管理在高校运用的建议,以期改善高校预算管理现状。
【关键词】高校预算;绩效管理;资金使用效益;结果导向中图分类号:F8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6)08-0089-032003年,基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要求,财政部积极开展相关的试点活动,通过制定相应制度和办法对绩效评价工作进行规范。
但此时的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立足事后,与预算编制脱节,执行中缺少监控,没有将评价结果运用起来。
2011年,财政部在《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逐步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这标志着预算绩效管理理念的正式确立[1]。
2012年9月出台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规划(2012—2015)》明确提出了绩效目标逐步覆盖、评价范围明显扩大、结果应用实质突破、支撑体系基本建立的目标,进一步推进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实施,在相关政策方面进一步完善。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于2015年1月1日正式实施,强调了绩效在预算管理中的重要性,并第一次在公共财政预算收支中以法律形式融入了绩效管理。
高校作为基层预算单位,财政拨款为其主要经费来源,新预算法的实施必然会对高校预算产生影响。
高校预算属于公共财政预算,因此高校积极引入预算绩效管理十分必要。
一、预算绩效管理的特点区别于传统预算管理方法,预算绩效管理是将绩效理念融入传统预算管理流程中,包括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实现绩效管理和预算管理的融合。
预算绩效管理是一个动态连贯的系统,由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跟踪管理、绩效评价实施管理、绩效评价结果反馈与应用管理组成。
同时,它也是一种动态的管理方法,在过程中不断提升绩效,侧重于对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以此来指导下一年度的预算工作。
预算绩效管理有以下特点:(一)以结果为导向预算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用战略计划引导资金配置,并对其进行控制。
预算的编制要以支出目标为依据,强调对结果负责,关注预算支出的有效性,要求预算单位承担相应的责任。
预算绩效管理强调以结果为导向,不仅仅关注支出是否完成,更应关注支出所带来的相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就是这个项目是否有效。
预算绩效管理创新了预算管理的模式,强调“以结果为导向”[2]。
(二)对预算全过程进行管理不同于传统预算管理只强调事前、事中,忽视事后的管理方式,预算绩效管理是事前、事中和事后相结合对预算全过程进行的监督管理[3]。
预算绩效管理的基本流程包括事前的绩效目标管理、事中的预算控制管理、事后对预算结果的绩效评价考核,以及对预算评价结果的运用。
以绩效为核心使预算绩效管理形成一个闭环,每一个环节是下一个环节的续接,实现全过程管理。
预算绩效管理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
(三)评价指标可量化与传统预算管理方法显著的不同之处在于,预算执行的结果引导着预算绩效管理全过程。
预算管理过程中重要一步就是对绩效目标进行分解,并用以衡量和评价目标完成情况。
预算绩效管理的关键就是建立起一套能反映资金使用效益和资金使用最终成果方面的指标体系,对绩效目标进行量化,并制定出相应的评价标准和计量方法。
预算绩效管理以结果为导向,因此在设计评价指标时,不仅涉及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完成情况相关指标,还需要考虑预算支出的有效性,包括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等。
预算绩效评价是对投入、产出、结果的综合全面的评价,评价的基本原则包括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
在评价方法方面,许多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引用或借鉴了平衡计分卡和关键指标设置等方法,将总体目标分解为子目标[4]。
单位的绩效目标通过这些具体的绩效评价指标细化,并层层分解下去,落实到预算执行的各环节和各员工。
随时将评价结果与预期指标进行比较,并作出相应的分析来驱动绩效,有利于强化预算对支出活动的监控效力。
设定资金支出的绩效目标,并建立起预算绩效评价体系,这是重要的一环,贯穿预算管理的全流程,有利于预算管理从“注重资金投入”转变为“注重支出效果”。
二、高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当前高校正在逐步推进预算体制改革,由传统预算管理模式向预算绩效管理模式转变,但是,高校在预算管理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预算编制与高校发展目标脱节当前,我国的高校预算只是财务收支预算,目的局限在保证高校一年内的正常收支运行,表现为简单的资金流量控制,没有对一年内不同时段的资金需求量和供给量进行合理预测。
未联系长远发展目标编制的高校预算,使高校的资金供给计划与学校发展计划严重脱节,财务部门只能被动付款。
高校编制预算时,本年度的预算数是根据上一年度的实际数加预计的增加数来确定,对资金使用标准的确定没有考虑高校当年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导致预算与实际资金需求情况存在较大差异,预算编制方法不合理。
另外,高校目前的预算编制较为死板,预算数确定之后不允许改变,缺乏弹性,各个部门没有自主权,相应的激励措施薄弱。
认为预算编制是财务部门的职责,其余职能部门和教职员工基本没有参与,抱着“给多少钱办多少事”的想法,导致各部门对学校发展目标和定位认识不足,不利于高校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预算控制机制薄弱我国高校的管理长期存在这样的现象,主要精力投放在预算编制上,而对预算执行效果的考核略显不足,缺乏有效的预算控制机制。
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各部门不注重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只负责把钱花完,支出盲目。
大部分高校存在这样的情况,在预算编制前财务部门和各部门争项目、争经费,却不重视对项目过程的管理,缺乏对经费使用情况的绩效考核,对于“钱如何用”没有适当的控制机制,导致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低下。
(三)预算管理缺乏绩效理念,激励约束机制缺失高校不以盈利为目的,同时也没有核算教育成本的需求,属于非营利组织。
长期以来高校缺乏绩效理念,对预算投入责任和支出绩效没有足够的重视,高校预算管理中缺少绩效评价。
少数高校即使进行了绩效考核,也只局限在预算完成情况的绩效评价,对于预算执行的效果没有考虑,使经费紧张与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并存,导致预算管理流于形式。
在预算绩效管理中,强调对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这就要求高校根据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建立起预算激励约束机制,通过激励或约束相应的预算执行主体来提升预算绩效。
明确的激励制度可以使个体目标与高校预算战略目标紧密结合,使人们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完成高校预算指标。
笔者认为,实行预算绩效管理有利于解决我国高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改善高校内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我国高校实行预算绩效管理的建议目前,大多数高校还维持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只有少数高校开始了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如北京市教委在经过探索和试点之后,于2013年颁布了《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所属预算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办法》,首次在制度层面为北京市属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实施提供了规范指导[5]。
但国家层面专门针对高校的预算绩效管理办法尚未出台,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还没有统一,在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方面,高校作为预算主体还处于被动状态,在高校实行预算绩效管理还有一定的难度。
本文对我国高校实行预算绩效管理提出以下建议:(一)设置合理的绩效目标2012年颁布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也对预算管理重新进行了界定,将预算管理定义“事业单位预算是指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中的“任务”改为“目标”,并提到计划之前[6]。
高校预算管理应从简单地按照高校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预算,改变为从高校发展战略目标出发,根据高校战略目标来编制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将高校预算管理与发展战略目标紧密联系,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中心,对资金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多角度的监督和控制,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相关统计数据表明,地方纳入绩效目标管理的项目涉及的资金由2013年的1.34万亿元,增长为2014年的3.01万亿元,增长幅度达125%。
绩效目标的设置是预算绩效管理的起点,其重要性显而易见。
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核心,其实行的意义在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高校的资金使用效益体现在人才的培养、科研成果的创造以及带来的相关社会效益等方面。
绩效目标的设置应从以上方面进行考虑,在预算编制环节就设置绩效目标,重视绩效目标管理,将绩效目标与预算编制相融合,并逐步从事后评价向事前管理转变,这样才能发挥绩效目标的导向作用。
同时,高校的绩效总目标应该通过分解,具体化为部门目标,并使各部门目标之间相互协调,有利于实现高校的发展目标。
(二)对全过程进行监控在预算绩效运行的监控方面,合肥市于2012年要求预算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对项目绩效情况进行自查,同时财政和主管部门展开事中评定。
海南省则设计了“项目支出绩效监督分析表”,指出了16个绩效监督的关键点,并要求预算单位在每个季度末进行自查,对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及时监控。
高校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也应重视预算执行过程中的事中评定,并定期对项目进行监督检查,根据绩效目标对实际进度进行合理监控。
(三)进行绩效考评,建立激励约束机制1.设计科学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高校顺利开展预算绩效管理的关键在于设计科学、系统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国内外学者在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方面做了诸多研究,在指标选择、权重设计、评价标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却都不尽完善,没有形成统一的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这就导致高校在预算绩效的指标选取方面存在一定障碍,不利于高校实行预算绩效管理。
因此,建议由教育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带头,请相关专家合力协商,制定出台一套科学、全面的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使高校预算评价有据可依,用以支持高校实行预算绩效管理。
2.强化评价结果的运用,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对高校各部门绩效评价的结果进行评比,反馈回高校管理层,并指导安排下一年度预算工作,建立反馈机制。
评价结果优秀的部门可以将结余结转到下一年度,或者给该部门下一年度安排适当充裕的预算;相反的,对评价结果差的部门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并对其资源配置适度减少。
这样可以有效抑制年底突击花钱的现象,促使高校整体预算管理优化,提高资金配置效率。
(四)完善相关配套措施1.设置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预算绩效管理是一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管理方法,涉及学校全局,专业性较强,因此,应当成立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以保证预算绩效管理战略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