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研究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本文首先介绍了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其次从学生兴趣、课堂、学生的学习三个角度分析了思想品德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最后从相对稳定的小组、动态的合作分工、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要灵活、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和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和奖励机制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从而让课堂教学中真正有效、高效。
标签:思想品德;教学;小组合作一、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为一个学习小组的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因素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主体进行的,以教学动态因素为目的,是一种目标导向的活动。
二、思想品德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实现优势互补,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利于建立探索性的个性化主体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而且具有其独特的魅力。
(1)小组合作学习更能够引起学生们的兴趣。
利用课外时间,通过小组社会调查实践、搜集、整理身边法律故事、道德故事、社会环境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而进行合作与交流,将枯燥的课本知识转化为身边的活生生的事例,加强了学生的记忆。
(2)小组合作学习更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
在大部分学生心目中思想品德课是缺乏生机的课堂,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既能密切师生的关系,让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气氛,又能为高质量思想品德课的实现渲染好气氛,进而使学生以积极的学习心态、饱满的学习热情走进课堂。
(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增加学生对思想品德的体验和感悟。
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来学习,使得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在合作中探索、发现和发展。
三、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一)相对稳定的小组教师应多方位地了解其他学科分组情况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搭配小组人员,实现组内成员优势互补,互相促进。
思想品德课优化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策略研究的开题报告
思想品德课优化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策略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思想品德教育逐渐受到重视。
作为中小学校全体师生的必修课程,思想品德课不仅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塑造学生优秀人格、推进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但是,传统思想品德课程的传授方式单一,在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方面效果不佳。
因此,优化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迫切需要全体教师进一步研究深化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模式和评价策略。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优化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和评价策略,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具体目的如下:1. 探究合作学习模式在思想品德课程中的运用方式。
2. 设计有效的合作学习任务,并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行为进行评价。
3. 探究基于评价结果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差异化反馈及相应的教学改进策略。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一) 研究内容1. 思想品德课合作学习模式的设计与构建。
2. 合作学习任务的设计与实施,并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行为进行评价。
3. 个性化差异化反馈对比教学成效及改进策略的探究。
(二) 研究方法1. 文献调研法:对国内外优秀的思想品德教学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和分析。
2. 问卷调查法: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情况和需求。
3. 实验研究法:设计相应的课程实验,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探究合作学习模式和评价策略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四、研究意义1. 对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模式和评价策略进行优化,有助于提升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尤其是在合作意识、沟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提高。
2. 本研究对于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促进教育改革都具有重要意义。
3. 为后续相关教育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五、预期成果1. 提出适合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合作学习模式,并设计有效的教学实验方案。
2. 开发合适的合作学习任务和评价工具,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3. 提出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个性化教育策略,全面优化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策略。
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是教师、学生、教材、课程资源等多种因素的整合,教学是师生运用教材、课程资源等载体而进行的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相互切磋、一种合作共建,只有这种课堂教学,才能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性化的具有科学性的教学。
在这种教学理念的引导下,通过几年探索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自感受益匪浅,启迪颇多。
一、课堂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方式的小组类型学生合作学习的小组类型有很多,概括来说可分为大组和小组两类。
具体的操作由教师根据具体的班的人数、实际的座位布局、具体的学情等进行确定。
如下表: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各项指标对合作学习小组最好进行一定的训练,使其成为一个有队名、有口号、有分工、有约定、有合作、有组织的团队,而不是一个松散的组织。
1合作学习小组各成员角色的一般分工。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关键的问题是小组的分工和约定。
小组分工只有具体化,约定明确,小组才能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
小组成员角色的一般分工有组长(主持人)、观察监督员、记录员、发言人等。
组长的主要职责是负责主持、管理全组的工作,召集本组成员迅速各就各位形成学习小组。
观察监督员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检查、督促各成员迅速进入角色开展交流、研讨活动,活动中如有边缘人、开思想小差的进行及时纠正。
记录员的主要职责是负责记录小组活动所需的数据、结果等。
发言人的主要职责是把小组合作探究的结果在班上呈现出来,供全班同学评判、分享等。
角色分工这实际是给了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是他们学会做人,锻炼融入社会能力的好机会,所以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充分地利用好。
2合作学习小组的约定。
小组合作学习有明确的约定,教师才能自如地驾驭整个课堂,做到散而不乱,形散而神聚,小组合作探究的效率才能显现出来,最终达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学习效果。
一般来说约定有形体的约定、手势的约定、语言的约定、物理特征的约定等。
如手势的约定:“明白”用拇指向上表示;“不明白”用拇指向下表示;“准备就绪”大家说“OK”表示;“正确”用两只手指形成“V”型表示;“错误”用两只手指形成“×”型表示……约定落实了,学生才有事可做,无事可做的要有人管,做到既有自律又有他律。
小组合作学习在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在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研究【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团队精神、提高学生学习政治兴趣,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本文重点介绍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操作。
【关键词】理论依据小组合作学习具体做法价值操作原则可能存在的问题一、心理学理论依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是学习的基本动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则是培养其学习动机的重要前提,教师教学的对象——学生,他们有着好动、好奇、好胜、喜异、爱新等心理特征。
对此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
他认为: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同时又是发展变化的,但每个人都有获得优势的需要。
并且通过满足人们的优势需要来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具有更稳定、更持久的力量。
可见,学习合作小组成员按档次比例优化组合,开放设疑,质疑、释疑等参与活动的空间等。
均能及时,准确地把握并满足自己在不同时候的优势需要。
二、小组合作学习新课程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教材中也设计了许多“说一说”、“议一议”,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开展讨论,各抒己见,既能锻炼学生的胆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纠正学生的思想偏差,使学生的认识得到提高,思想得到升华。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活动,能给学生更多的发言机会,同学与同学在一起,亲近,思想放松,放得开,敢想敢说,同学间能大胆交流,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取长补短,集思广义,能有效的把握问题的关键的好方法。
交流能让学生施展才华,学有所用;交流能提升知识,提炼语言,提高表达能力;交流是心与心的交融,是心灵的沟通,是情感的流露,是个性的张扬;交流是潜能的开发,是智慧的结晶。
小组交流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和表达能力,又可加强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更能培养同学的团队精神。
(1)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做法:第一阶段,组织准备阶段。
由老师协调组成小组,四人或六人一组,学生自荐或推荐组长。
小组合作学习在思想品德课堂中的运用
辽 宁省 盘 锦 市大 洼 县榆 树 中学 黄海 波的课 题。 “ 自主合作学 习”是我通过外地学习 、 交 流、再实践探 索 ,初 步形 成的一种教学模式 ,尚不成熟。但它充分 体现了所有高效课堂 教学 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点环节 —— “ 小 组合作学 习”。在 思想 品 德课 的教学 中 ,这一环 节教 学的实效 性应该成 为我今 后教学 的焦
作学 习的方式 是有 难度 的 ,他们会 觉得头绪 杂乱 。由无序变 为有 序 ,需 要教师 直接参 与到各 小组 中当示范 ,教师可每 次参加一 个 组 ,全程参与 ,包括展示成果 ,这样让学生有章可循 ,学会合作 。 总之 ,教师要放手但不放任 ,相信学生但不失控 ,要做好顾 问 ,参 谋与合作者的角色。 2 、要 长期培养学生 的合作 学习能力 与 品质 。思想 品德 这门学 科是- -1 ' 3集知识性 、可读性 、科 学性、社 会性 于一 体的有丰富内容 的学科 ,只有 用现实材 料结 合实际才能取 得 良好 的教学效果。参 与 作 为一种 能力 , 合 作作 为一 种品质,需要 耐心的培 养,长期 的训 练 才能形成 , 任何一 种急 功近利的做法 都不 利于实现 合作 学习。合作 学 习需要 学生具备 良好 的心 理、品质 、习惯等 。首先是认真倾听 , 认真倾听 不仅 能培养听辩能 力,也是 现代 人的一种 涵养 ,不懂得倾 听 ,合作 就如缘木求鱼 。那 么,平 时我们 在课堂 中就要对学 生培 养 认真倾听 的习惯 。教育专家 魏书生在 一堂课 中就多 次表扬善 于倾 听 的 同学 ,这是多么好的一项举措 啊!其次 ,要培养学生 自 信但不 自 负的心理 。不 自信就不敢发表见解 ,就只能盲从 ;自负就不善于 吸 取别人的意见 ,这样既不利 于提高也 不利 于健康成 长。另外 ,还要 鼓励学生勤思维 、求创新 。在讨论 中,学生根据活动的进展 。对原 来的想法加以完善 ,见解 日趋成熟 ,思想 不断汇聚 ,智慧不断碰撞 闪烁创新 的火花 ,那是合作学习的灵魂。 3 、学习小组 的组合 与各成 员的分工。我们课 堂的小组合作 学 习是合作 最常见 ,也是最基 本的组织形式 之一 ,又可分 自由组合 小 组 和按座 位组 合的小组 。我们可根据学习 内容对这两种小组进行选 择 ,比如 学习较严 谨 、深刻的内容选择固定组合的小组为好 ,有 利 于学生快 速进 入状 态,而对 一些 表演的内容可让学生 自由组合,给 他们一定的选 择空 间,可以释放他们的灵性 。 合作学习 的基本要素之一是要有 自 觉 的主体意识 ,每个成员都 要各 司其 责,各尽其力 。小 组内应该 有一 定的分工 , 每一位学生都 要被指定 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 组织者 :引导小组活动 , 确保指定作业都 能按时完成。 激励者 :激励所有小组 成员参与活动 ,确保没 有垄 断讨论也没
思想品德课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探究
小学思想品德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一)、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小学思想品德小组合作教学学习中的教师有效介入研究:何时介入、怎样介入、介入效果;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学生有效活动研究。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的首席作用体现在教师既是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又是引领者、参与者。
发挥教师首席作用时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没有独立学习做基础的合作学习是华而不实的。
通过独立思考,学生会对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再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到新的境界。
老师要舍得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阅读文本,思考问题、合作学习。
课堂上,给充裕的时间去让学生沉下来阅读,沉下心来思考,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体验和理解,产生创造性思维与真挚的情感体验,使阅读教学真正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如何做好课堂教学,让学生融入课堂,快乐地学习新知识”是小学思想品德教师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来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之下学会合作、学会交流,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的能力。
重点: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方法与策略。
难点:小组合作建设,自主学习培养。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小组合作学习在西方国家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据资料显示,仅在美国,合作学习的方法与策略目前就不下百种,这其中还不包括每一种方法的变式。
上世纪初期,美国的一些学者就开始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研究并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杜威所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就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由柏克赫斯特实施的道尔顿计划的三个原则其中之一就是是小组合作。
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学者在小组合作学习领域的研究已非常普遍。
我国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始于上世纪八十年末、九十年代初,如山东省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重点课题《合作教学研究与实践》,浙大教育系的《合作学习小组教学实验》、上海市的《分组教学的构想和实践》等众多有关合作学习的课题,出现一些具有建设意义的理论成果。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之 前 , 教师要 构建 结构合 理 的合作小 组。对此 , 教 师要 注意以下几个 方面 : 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 ; 二是要 根据学生 学习基础 、 学 习能力 及个 性 特 点进 行 分 组 ; 三 是 小 组 成 员 之 间 或 小 组 之 间 要 能 够 实 现 角 色互 换 。这 种结构合理的合作 小组 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 的个人才能 , 促进学 生间 的优 势互 补、 相互促进 , 还能给每个学 生提供均等的参与机会 , 提高其学 习能力 。 3 . 小 组合 作 学 习的 过程 要 有秩 序 。 教 师 在课 堂 上 开 展 小组 合作 学 习 要 明 确 小 组 之 间 和 小 组 成 员 之 间 的 分 工 , 使 每个 学 生都 承担 一 定 的 职 责 , 以培 养 学 生 良好 的 合 作 学 习 习 惯 。此 外 , 教 师 还要 给学 生 营造 一 个 宽 松 、 和 谐 的合 作 学 习氛 围 , 提 供 充 足 的合 作 学 习 时 间 。
下面 , 我就结合 自己在教学 巾的探索 和尝试 , 提 出几点策略 。
1 . 开展 小 组 合 作 学 习要 选择 适 当的 时 机 。
小 组 合 作 学 习 是 众 多 课 堂 教 学 方 式 中 的一 种 , 在思 想品德课 堂上 , 教 师 要 结合教学任务 、 学 生 的学 习 状 态 及 教 学 内容 , 在 适 当 的 时 机 组 织 学 生 开 展 合 作
③评价缺乏有效性 。在小组合作学习 中, 教师对学生 的评 价往 往注重学 生个人
的学 习 成 果 , 而 忽 略合 作 学 习 的 集 体 成 果 和 学 生 学 习 的 过 程 与 方 法 , 更 不要说 对学生学习态度 、 学 习 习惯 、 参与意识 、 学 习 能 力 的评 价 了 , 这样一 来 , 评 价 环 节 也 就 失 去 了应 有 的 作 用 。 二、 引导 学 生进 行 小 组 合作 学 习 的 策 略 针对思想品德课堂 中小组合作学 习的现状 , 如何 正确引导 学生进行 小组合 作学习 , 增强其实效性 , 是每位思想品德教师需 要认真对 待和探究 的课题 之一 。
初中思想品德课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析5页word
初中思想品德课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析目前,全国各地的学校都在积极探索或实施关于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是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应用最多的学习方式。
它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他们的交流和表达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
它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他们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本人就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操作方法等方面的一些体会。
一、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新的活跃的思想和社会思潮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冲击着传统的单一的教育教学内容体系,仅有传统的教育教学内容是不够的,学校教育教学的内容必须随着新世纪对德育任务提出的更高的要求进行不断地调整、充实和拓展。
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能否培养出既有扎实知识,又有超强的动手能力,既有独立工作能力,又善于与人合作,同时具有团队精神、合作精神的新世纪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衡量我们教育教学工作成绩的标准之一。
为此,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所谓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别学习来说的,它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一种学习策略。
在合作学习中,只有获得小组的成功,才能谈个人的成功。
这种将“你输我赢”的个人竞争转化为“同输同赢”的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利于学生心态的开放和交往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单一学习方式。
那么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和重视竞争会与我们一直提倡的团队精神相矛盾吗?不会,相反,强调竞争教育也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一种有效手段,因为任何层面单一的教育形式都是不完善的,一种健全的竞争教育模式不应只包括学生个体与个体间的竞争,更应包括群体和群体之间的竞争,还可以更好地利用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效率。
思想品德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认识
思想品德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认识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其中,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合作带来共赢。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已成为新时代人们对人才的重要要求。
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我在思想品德课堂上非常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式训练。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在小组合作学习方面受益匪浅,启迪颇多。
我就结合自己的探索和思考,谈一点浅显的看法。
1. 小组合作学习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应用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它可以进一步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果1.1小组合作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不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学经》中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小组合作学习正是这一思想的具体体现。
这种学习方式并非简单意义上的把学生结合在一起学习,而是以小组为基本形式,它必须具备互相关注、互相关照、充分利用资源、学会倾听、亲合力等五个基本要素。
这种学习方式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表达与交流,消除了个别学习带来的孤独感,扫除了胆怯的心理障碍,使每个学生都能排除干扰,大胆发表个人见解。
学习优秀的学生、养成了敢于质疑的习惯;性格内向的孩子不再附和别人的意见、随大流了,而是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
再者,小组内的同学开始时不一定能友好相处,因为他们在性格、能力、家庭背景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由于采取小组活动的方式,每个小组同学在活动中都会自觉的产生一种集体荣誉感、集体凝聚力。
组与组之间无形中就产生了一种特殊的交流方式——竞争。
在每次活动的汇报环节中,各组之间竞争得十分激烈,一丝不苟地介绍自己的活动情况,侧耳倾听别人的经验教训。
在竞争中接受别人的建议,启迪自己,同时也为他人出主意。
学生的个体活动都是代表小组,这就使小组内的同学产生了荣辱与共的感觉,促进了个体之间的合作。
1.2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小组学习参与面广,使得学生人人都是学习者,人人都有讨论的权利,每个人都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之中,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
浅议思想品德课小组合作学习
浅议思想品德课小组合作学习泰安第十四中学丁兆泉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它对于改变学生单纯的接受式学习方式,树立并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建立和弘扬团队精神意义重大。
初中思想品德课小组合作学习,笔者经过尝试认为:要让小组合作学习成功进行,发挥其应有功能,应做好以下工作:一、优化小组构成、责权明确教师给合作学习小组之间构筑一个竞争的“平台”,让每一个小组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这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进行至关重要。
因此,教师对合作学习小组的构成,要优化,要合理安排,科学配置。
分组前,教师应对全班学生的性别、个性、气质、成绩、品质、特长等一系列问题逐一摸底,然后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
每小组人数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少,不利于形成组内热烈竞争气氛:人数太多,宜杂乱无章,不利于效率的提高及意见的统—。
麻雀再小,没有五脏,就无法进行生命的各种活动,一个小组仅管几个人,也是如此。
因此,组员定好后,应该合理分工,明确责权,如小组内设几个角色,每个角色如何安排,如何活动等等。
就拿我所教的九年级一班来说吧,这个班共有54人。
我把优、中、差生按2:3:1的比例进行组合,将全班分成9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同学们都取了十分好听的名字,什么“蓝精灵”、“超人组合”、“小神龙”等等。
各组设主持人、中心发言人、书记员各一名,其余为组员。
主持人全权负责本小组的活动情况按照教师要求召集小组成员,安排活动步骤,带领大家完成学习任务。
中心发言人则代表本组进行发言,阐述本组观点,表达本组见解,即汇报本组学习结果。
书记员则把组内的讨论学习结果进行整理记录。
小组主持人、中心发言人、书记员实行定期轮流制度,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出头露面,尝试各种角色,体验成功和责任,提高各方面能力。
二、精选小组合作学习问题每次活动,教师应当给学生明确合作学习任务,避免讨论的随意性、盲目性。
要根据教学实际,精选那些有价值的,容易产生争议的,个人难以完成的内容。
思想品德课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思想品德课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从上学期开始,我们南冶中学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结合思想品德课的课程特点,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做了一系列尝试,现将课堂教学的体会总结如下:一、小组合作的原则1、优化组合。
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依据学生的性别、个性、学习能力、兴趣特长等,四人为一小组。
每五、六周改变一次编组,轮换组长,给每个学生创造相同的机会。
2、分工合作。
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参与率,组内成员在一个组里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
3、团结互助,成员之间只有建立相互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才能以诚相待、荣辱与共,让学生懂得自己与小组同学是浮沉与共、休戚相关的,自己的成功有赖于整个小组获得成功,若小组失败了,自己也就失败了。
4、正确有效。
对不同特点的学生,合作学习的实施不应千篇一律,必须实施多样化的合作学习策略,以适应不同的学习情境。
二、小组合作的策略合作学习旨在集体探究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通过小组或团队内部的讨论,互相启发,达到优势互补,共同解疑。
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条件,该模式的教学实施策略也应有所区别。
但一般情况大致如下:1提前给学生提供预习学案,让学生课后把预习学案通过自学完成。
上课后教师让学生通过每两个组员对照课本检查答案,教师适时点拨、评价。
2、创设情境,合作互动。
出师学习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围绕目标进行。
根据需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接下来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问题生成单“与小组同学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再形成”小组问题生成单“,由其他小组同学帮助解决,老师只是起到点拨引导的作用。
3、引导归纳,全班交流。
小组或团队内部进行合作学习之后,教师让每个小组或团队的报告员代表本组或本团队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
教师了解每个小组或团队中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情况;对于每个小组或团队提出的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或团队介绍解决办法,进行小组之间或团队之间的交流。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互助性的学习。
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合作学习已经被广大的教师广泛运用,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这种教学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从而打破传统的“说教式”、“灌输式”、“死记硬背式”的应试教学模式和讲框框、划杠杠、背条条、考点点的授课方式,改变学生“厌学”、教师“无奈”的沉闷局面,大大提高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1 生生合作,体验学习带来的快乐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主要是学生记忆观点、原理和结论,因此,教学的主要形式是教师讲解、提问,学生倾听、做笔记、回答和练习,而合作学习往往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材料、观察图表,并通过思考分析、互相交流等活动来完成学习任务。
活动的观点不仅指向掌握知识,而且指向掌握知识的方向,指向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
当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完成学习任务时,那种创造成功的喜悦是不言而喻的。
如在上《孝敬父母》一课时,我把事先准备好的两个分别重达3公斤的沙袋拿出来,让学生体验母亲十月怀胎的辛苦。
在同学们的大笑中两个男同学站出来表示愿意尝试。
我把沙袋分别绑在两个同学的肚子上,然后请他们绕着课桌在教室内走三圈,两位同学明显地感到吃力,在同学们的哄堂大笑中他们又站在了讲台旁,然后我又再请这两位同学弯下腰系鞋带,可是怎么努力也弯不下腰,最后我让他们说说感受。
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受,从而获得情感上的认同,认识上的提高,这比教师喋喋不休地说母亲如何伟大效果好得多,这样不仅使学生获得了新的知识,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体验到学习带来无比的快乐。
2 差异互补,提高学生自信心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受大教学班、课时、课堂45分钟等因素的制约,课堂教学提供给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参与机会是有限的,而小组合作学习可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有利的学习条件:为学困生创造发问机会,在优生帮助下达到求知的目的;优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也使自己学到的知识条理化,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中等生如鱼得水,在他人的启发下释疑,从而达到一种“人人求发言,人人求展示,人人求收获”的境界。
思想品德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认识
思想品德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认识【导言】自教育部颁布《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以来,思想品德课程的发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思想品德课程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等。
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思想品德课堂中应用得较广泛。
本文从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理论出发,以大量实际案例加以分析,阐明了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中的一些核心理念,以期对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提供一些有建设性的指导。
【正文】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理论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能够引导学生共同学习和合作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间互相促进、互相监督和互相学习,从而共同达成学习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发现和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主导学习,老师则充分发挥引导和辅助作用。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一)竞争协作法竞争协作法是一种形成和谐、建立信任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
在这种教学形式中,小组内的学生存在相互竞争的关系,但是要求在这种竞争中能够互相协作。
这种教学方法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协作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合作交流法合作交流法是一种通过沟通交流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
在这种教学方法中,学生们会存在倾听和表达的过程,从而促进小组内成员的共同思考和深入交流。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能够一起合作构思,制定计划,并有机会纠正任何错误的观念或行为。
(三)协同学习法协同学习法是一种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旨在让每个成员都能通过协作和探究获得知识和信息。
协同学习法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以及一种主动的创造意识。
在这种方法中,每一个学生都将成为全组合作学习的主导者。
(四)自主载入法自主载入法是一种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游戏化教学方法,它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能力。
在这种教学方法中,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利用游戏方式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和乐趣。
利用学习小组提高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效果
利用学习小组提高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效果学习小组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和交流的方式,利用学习小组可以提高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效果。
通过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主动参与课堂,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学习效果。
下面将从学习小组的形成与管理、学习小组的运作和学习小组的评价等方面介绍如何利用学习小组提高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学习小组的形成与管理1. 学习小组的形成: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可以采取自主组建、教师分组或者是学生互选等方式形成学习小组。
同时要注意保证小组的多样性,即使得小组成员之间互补,相互之间的特长和潜力可以得到充分发挥。
2. 学习小组的管理:学习小组可以由教师进行管理,也可以让学生自行管理。
不管是教师管理还是学生自行管理,都应该建立一种和谐、积极的学习氛围。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管理的指导和技巧,帮助学生解决小组合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二、学习小组的运作1. 学习小组的分工合作:在学习小组中,每个成员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进行分工合作。
可以通过分工合作让学生互相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可以设置小组的组长、协调员、记录员等角色,让学生有机会锻炼领导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2. 学习小组的讨论与分享:学习小组可以进行讨论和分享,让学生在小组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通过讨论和分享,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提高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可以设置每个小组固定的讨论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准备和发言机会。
1. 学习小组的自评互评:学习小组中的成员可以进行自评和互评,评价自己和其他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和表现。
通过自评互评,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提高。
2. 学习小组的评价与反思:教师可以对学习小组进行评价,并给出相应的反馈和建议。
可以从小组的组织管理、分工合作、讨论和分享等方面对学习小组进行评价。
也要让学生对学习小组进行反思和评价,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并积极改进。
四、学习小组的优化与改进1. 充分利用学习小组的资源:学习小组可以充分利用各个成员的特长和潜力,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小组合作学习在中学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在中学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近年来,学校以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教学思想政治(品德)课已经出现在不少中学里,可以说已经兴起了一股学习、交流的新浪潮,为了深入调研分析小组合作学习在中学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笔者深入调研,取得了以下结论。
首先,小组合作学习在中学思想政治(品德)教学中的运用是有益的。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在语言、理论、洞察力等方面的个性优势,发现和搞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通过充分的交流、讨论,不断解决教师在激发学生思考力和提高学习效果上的瓶颈。
其次,小组合作学习在中学思想政治(品德)教学中的运用,有助于建立学生间的相互信任,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技能和能力。
学生可以利用组间活动的形式,实现知识的、能力的共享和培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构建良好的良好的学习环境,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消除学习障碍的作用。
做小组合作学习还有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和责任心。
与独立完成任务相比,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可以互帮互助,彼此分担任务,培养责任心,增强了自信心,也能教会学生如何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最后,小组合作学习在中学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经验表明,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可以多用学生中培养自主性观点,及时指正,控制班级气氛,及时调整内容和方式,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及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课堂调整和设计,使得课堂更生动,更有针对性,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在中学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具有大量的优势,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责任心,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等等。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策略分析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策略分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基本法律意识和道德素养的重要学科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品质。
本文将从教师角度出发,分析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策略。
一、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分享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分享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重要策略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小组讨论、展示作品和分享观点等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表达机会,鼓励他们畅所欲言,共同探讨问题,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二、合理分组,激发学生学习激情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合理分组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等方面进行分组,让学生在同龄人的小组中进行合作学习。
合理分组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激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和共同进步。
三、设立小组目标,引导学生共同努力设立小组目标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有效策略。
教师可以在小组学习中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引导学生共同努力,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实现个人的学习目标和小组的学习目标。
通过设立小组目标,可以有效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责任意识。
四、指导学生学会分享和倾听分享和倾听是小组合作学习中需要培养的重要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活动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师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的品质。
五、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促进小组合作学习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重要保障。
教师可以通过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有效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研究
摘要:为进一步推进“345”优质高效课堂的深化研究,切实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我们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策略的研究》,制定了小组捆绑评价标准,对小组的合作学习过程进行评价,通过实践检验,这种评价体系对调动学生合作学习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关键词:高效课堂评价主体多元科学合理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673-9795(2012)08(c)-0038-01随着潍坊市“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小组合作学习逐渐走进课堂教学。
为进一步推进“345”优质高效课堂的深化研究,切实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我们以问卷调查、座谈的形式,对我校的自主互助合作学习状况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和了解。
调查发现:小组学习作为自主互助课堂的学习形式已被普遍采用,但其实效性却不容乐观。
在小组学习中仅有10%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经常发表自己的观点;有40.5%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
过程中偶而发表自己的观点;有49.5%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
中不发表自己的观点。
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大于“内容”,只有少数的所谓“精英”发言,大多数学生保持沉默,在等结论中度过合作的时间。
对小组合作学习,有18.9%的同学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这就是所谓的班级中的“精英”部分;有21.1%的同学表示有时感兴
趣;60%的同学表示没有兴趣,只是随大流,显然,小组合作学习缺乏有效的动力。
“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着只重形式、追求表面热闹、不求实效的问题。
为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我们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策略的研究》,制定了小组捆绑评价标准,对小组的合作学习过程进行评价,通过实践检验,这种评价体系对调动学生合作学习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1 科学分组,搭建小组学习评价平台
进行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激发小组学习的积极性,科学合理的分组是关键。
我们在组建小组时,遵循了“差异组合、男女搭配、自由组合”的原则。
首先,选出8~9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组长,按优、中、差三部分组成,组长和学生实现双向选择,初步组成6人的学习小组,然后,教师在对学生全面了解和衡量的基础上,考虑到学生学习的习惯、学习的能力、学习基础、学习成绩及性别、性格等特点,将班级学生按认知水平、个性差异等调整每个小组的人员组成(小组人数不变),每个小组两列对桌排列,并根据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具体表现按从好到差的顺序编成1~6号,设一名小组长,小组内进行责任分工,小组内的角色可根据需要,在隔一段时间后进行部分角色换位,给每位学生创造机会,促进各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提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
2“4+1”评价,促进学生科学持续发展
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发现原有的评价体系不能满足新的
形势,为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教育功能,使之更好地提高小组学习的有效性,结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我市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原则,我们初步建立了“4+1”评价模式,其评价结果以等级a、b、c、d出现。
“4”就是“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1”就是“捆绑评价”,每项评价均用等级表示,其中等级“a”均记4分,“b”记3分,“c”记2分,“d”记1分。
在总评中自评、互评各占10%,小组评占20%,师评为30%,捆绑评价占30%。
小组可利用固定的反馈课对某一节课或一阶段的课堂学习进行总评,计算结果并反馈给学生,并存入档案,这就是一节课或一阶段内的综合评价。
这种新的课堂学习评价模式也越来越受学生欢迎,它使学生感受到爱意,让他们享受成功,能使班上更多的学生在同一时间内直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实效。
3 主体多元,评价公正科学合理
学校设计了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量表,根据需要可以节、天、周、月为单位在晨会课或评价课上进行评价。
每次评价结束后,及时把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同时,各项量表都进行记录并存档,作为期中和期末综合评价的一部分。
自我评价主要针对学生自身学习活动、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基本能力、独立性和创造精神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学生进行自我评
价后,自评结果要在小组内公布,接受组员监督。
这种自我评价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同伴评价(是指组内同质的两人互相评价,即1号和2号互评,3号和4号互评,5号和6号互评)是让每个同学对组内其他成员的基础知识掌握、合作态度、质量、是否有自己独特的想法等作出评价。
同伴的坦诚评价犹如润滑剂一般,能使学生在与同伴的磨合中,不断反省自己,提高自己,发展自己,这对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是十分有意义的。
小组评价是小组根据组员在各学科课堂中的表现,发表对其它组员的意见,经大家评议后,分学科评定组员。
它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
其目的是在同学之间形成良好的心理环境,营造团结合作、互相勉励、共同提高的氛围。
教师定期对学生个体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状况进行合理的评价,关注学生合作状况,关注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并将评价结果在质量检测反馈课上反馈给学生,达到激励学生、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提高小组学习成效的目的。
4 多维评价,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准确性
在以上“4+1”评价中,学生、小组、教师要灵活运用评价量表,以完成当堂、当周、当月、当学期的评价量表。
各教师要将所有资料
保存起来,可按组、班级、学科进行存档。
等积累到一定程度,再把评价按需要进行统计归类,一般半学期汇总统计一次。
每项评价完成后,教师要把统计的结果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及时把握自己的发展状态,看到自己的进步、潜能、长处及不足。
教师也要针对学生的优势和不足给予学生激励或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促进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提高。
当学生对评价的结果不满意时,可申请重评,在“协商”的基础上得出共同认可的评价结论。
在学期未,将多维评价(自评、互评、教师评、小组评价)和期中学业检测(或期未学业检测)各以一定比例相加,作为学生个人的期中或期未的学业水平综合评价。
多维评价作为评价体系主体,占总评价的50%。
它将以前一次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的巨大压力分解到平时,加强了评价的全面性、科学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