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经典阅读在构建民族文化核心竞争力中的作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 民族要生存 , 首先要保证族 内成员物质上 的满 足 , 而 , 出 足 够 和 分 配 公 平 是 基 本 前 因 产 提 。 中国一直以来是农耕为主的国家 , 了在恶劣 为
一
的自然 条件 下 生存 , 必须 付 出艰 苦 卓绝 的努力 。 “ 天行健 , 君子 自强不息” 的人生态度 自中华民族形 成时已经 发端 , 此后 “ 民生在 勤” “ 志者 , 、有 事竟
困、 国家难 以治理 正是 由于 统治 者多欲 引起 的 , 指 他
1 中华 人文经典 中的思想在 历史 上 的重要 贡献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 经书典籍充满智 慧、 丰富多彩。根植于其中的中华 民族精神对本民 族的生存发展乃至世界 的进步都曾起过重要作用 , 产 生 的影 响广泛 而深 刻 。
不 均 , 患 贫 而 患 不 安 。 盖 均 无 贫 , 无 寡 , 无 不 和 安 倾 ” 皆 阐述 了公 平 的重 要性 , 些 思 想对 后 人 的影 , 这
关系着中华 民族文化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发展 问
题。
响很大, 夯实了中华民族绵绵不绝的生存根基 。 12 引领 了中华 民族 的发展 . 春秋 战 国时期 社 会 动 荡 不安 , 子认 为 百 姓 贫 老
东 方 阅 读 书 院
山东 图书馆 学刊 2 1 0 1年第 6期
・
阅读 论坛 ・
人文经典 阅读在 构建 民族文化 核 心 竞争 力 中 的作 用
陈渊斐
( 大连 图书馆 , 辽宁大连 民族竞争力 的 是 基础。经典是人类优秀精神 的载体 , 在社会生活 的 各个层面给人以启迪。深刻认识经典阅读 的作用 , 对 民族精神的形成 , 尤其是对 中华 民族的竞争力构 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 、 中国图书馆学会副 理事长王余光教授在《 阅读 , 与经典同行》 的文章中 曾经总结指出 :我们常说的‘ “ 经典 ’是指那些具有 , 重要影响的、 经久不衰的著作 , 其内容或被大众普遍 接受 , 或在 某 专业 领域 具 有 典 范 性 与 权 威 性 ” “ , 经
2 经 典是 人类优 秀精神 的载 体 梭 罗说 : 经 典 作 品是 什 么? 它 是 人 类 思 想 的 “ 最崇高的记录。一般来说 , ” 经典直接关注和思考人
汉经济呈现出空前繁荣 的景象 , 社会安定 , 中华 民 使 族得到繁衍生息 的机会 ,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 的“ 文 景之 治 ” 。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 儒家文化 自汉武帝 以来 被历 代历 朝 奉 为 圭 臬 。梁 启 超 先 生 曾说 : 中 国 民 “ 族之所以存在 , 因为中国文化存在 , 中国文化 , 而 离 不了儒家 。 - 儒家文化本身就是从上古典籍 中整 ”2 理发展而来 的。“ 德载物 ” “ 厚 、 民之所 欲, 天必 从 之” 要求统治者“ 为政 以德 ” “ ; 天下 为公” 教化人们 以国家 为本 、 社会为先 ; 天下之本 在 国, “ 国之本在
成” “ 、 强本而节 用 , 则天不 能贫” “ 及 大禹治 水” 、 “ 愚公移山” “ 、 精卫填海” 等典故 , 世世代代激励和 培养 了中华儿女勤劳勇敢、 苦奋斗 、 艰 不畏艰险、 勇 于开拓、 坚忍不拔 的精神 , 支撑了古代经济的长期发 展 。为了建立灌溉系统、 防止洪涝灾害 , 需要集体协
法》 体现在军事方面, , 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是最富哲 理性 、 最有 深远影 响 的兵书 , 国西 点军 校甚 至 以此 美
为必修课 。其完备 的思想 体系和战略战术原则 及辩证法思想 , 至今仍广为应用。 当我们羡慕西:科学的发达时 , 疗 西方也开始关 注东方文化 , 因为它的价值在 当今社会 已经越来越 突 显出来 。
陈渊斐 : 人文经典 阅读在构建 民族文化核心竞争力中的作 用
丽多彩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 , 中华 民族在 使 世界历史上 曾长期保持领先地位。 1 3 维护 了 中华 民族 的统 一 .
在 历史 上 , 民族 统一 起 着 巨 大作 用 的首 先是 对
属颠扑 不破 , 有其 运用 价值。 - 还 是《 子兵 仍 ”4 孙
典 ” 有 影 响 力 、 间性 和 广泛 性 三 重 特 性 , 具 时 因此 , 经典 阅读是 所有 阅 读 中最 有 品 质 的一 种 阅 读行 为 , 作, 经典 中对 “ ” 礼 的尊重 、 “ 的推 崇 , 对 和” 以及 由此
演化出的一整套调整个人 和集体关 系的准则和方 式, 长期熏陶出民族性格 中对秩序的重视 , 有效地协 调 了人们 的行 动 。与此 相对应 的是 分配 上 的公 平概 念 ,礼记》 《 中记载“ 人不独亲其亲 , 故 不独子其子 , 使老有所终 , 壮有所用 , 幼有所长 , 矜寡 、 孤独 、 废疾 者皆有所养” 《 ; 吕氏春秋》 治天下也 , “ 必先公 , 公则 天下平矣”及 《 , 论语》 闻有 国有家者, “ 不患寡 而患
1 1 确保 了中华 民族 的 生存 .
出“ 民之饥 , 以其上食税之多 , 以饥。民之难治 , 是 以其上之有为 , 以难治” 因此提出“ 是 , 清静无为” 的 学说。“ 清静无为” 思想被汉文帝和汉 景帝所接受 ,
无为 而无不 为 的超 功利 意 识 恰恰 取 得 了大 功利 , 西
.
家, 家之本在 身” 注重 家庭为 根和个人 道德修 养。 孔子和孟子主张通过个人修养 , 实现对社会规则 的
自 觉认同, 从而达到天下大治 , 修身齐家治 国平 即“ 天下” 。儒学经典作为 主流文化 , 深刻影响了 中国 传统政治文化结构 , 这种模式绵延几千年 , 创造出绚
1 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