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牛中国营销策略从本土化再到国际化

合集下载

红牛中国营销策略从本土化再到国际化

红牛中国营销策略从本土化再到国际化

一、红牛中国营销策略:从本土化再到国际化11年前,风靡全球的红牛饮料来到中国,在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首次亮相,一句“红牛来到中国”广告语,从此中国饮料市场上多了一个类别叫做“能量饮料”,金色红牛迅速在中国刮起畅销旋风。

11年后,中国饮料市场上诸侯割据,群雄纷争,但先入为主的红牛饮料不但没有在竞争中萎缩市场,更在2006年7月在湖北建设起第三个生产基地,持续呈现业绩提升的趋势,以骄人的业绩一直占据功能性饮料首席位置,并成为能量饮料的代名词,堪称营销经典。

研究红牛中国的营销策略,为正在争夺运动类型饮料市场的品牌提供策略思考,具有非一般意义。

本土化策略,迅速崛起中国市场红牛来到中国前期,面临的是一个完全空白的市场。

对于目前许多营销人士的观点而言,那是一个彻底的“蓝海”,当时的中国市场,饮料并非非常多,知名的外来饮料有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运动类型饮料有健力宝,几大饮料公司营销能力都非常强,各自占据大范围的市场。

红牛饮料要想从这些品牌的包围中迅速崛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做为一个风靡全球的品牌,红牛中国的风格非常明显,以本土化的策略进入中国市场,从其前期的推广方向可以看出其本土化策略的诸多痕迹。

这和其最初进入欧洲市场有很多相通之处。

红牛欧洲最初的市场切入点是奥地利,在品牌发展中,公司叙述红牛的品牌上尽力降低其东方色彩,使许多传播认为红牛来自奥地利。

这些叙述固化在各种宣传文字中,成为品牌文化的底色。

因为欧洲的、创新的、神秘的,才符合欧洲主流消费者的心理标准。

这正是红牛了解地区市场消费心理的强大之处。

红牛中国前期拓展中国市场,主要通过广泛的品牌暗示、大力的媒介推广、强大的终端建设进行组合,这样的组合不仅具有鲜明的中国品牌营销痕迹,在当时是符合中国消费者实际的。

当时的中国的营销市场,广泛地采用媒介空中拉动和终端地面推动的营销模式,红牛也是这般。

自红牛1995年春节联欢晚会之后的广告上首次出现,以一句“红牛来到中国”告知所有中国消费者,随后红牛便持续占据中央电视台的广告位置里,从“汽车要加油,我要喝红牛”到“渴了喝红牛,累了困了更要喝红牛”,大量黄金时间广告的空中拉动,配合以地面终端建设,红牛在很短的时间里建立起全国的代理经销制度,在各地迅速拓展市场,占领中国的大部分城市。

红牛的营销策略 -回复

红牛的营销策略 -回复

红牛的营销策略-回复红牛,作为一种知名的功能饮料品牌,拥有独特而成功的营销策略。

从1990年推出以来,红牛不仅成为了全球销量最大的功能饮料,而且也建立了强大的品牌认知度和忠诚度。

本文将深入探讨红牛的营销策略,并逐步回答“红牛的营销策略”。

1. 引入能量饮料概念:红牛推出之初,能量饮料还未在市场上普及。

红牛率先引入并打造了能量饮料这一全新的产品概念,为其产品树立了独特的市场定位。

通过强调产品的功能性和提供超额能量,红牛成功地在这个市场创造了需求。

2. 以口碑营销为核心:红牛走过传统广告的捷径,选择以口碑营销为核心,依靠消费者的推荐和故事来传播品牌。

红牛在全球范围内举办各种活动,如邀请极限运动员参与赛事和挑战,激发年轻人追求激情和个人壮举的精神。

这些故事和活动通过社交媒体和传统媒体广泛传播,增加了品牌曝光度,并建立起与目标消费者的情感联系。

3.与极限运动的联合营销:红牛与极限运动和极限运动员之间的合作,不仅使品牌与激情和冒险紧密联系在一起,还将其与给予人们无穷动力和克服挑战的精神价值连接起来。

红牛通过赞助和举办极限运动比赛,如红牛空中其他,红牛喷气背包大赛等,吸引了众多目标受众的注意。

这种合作也将品牌前置,在受众心目中建立起了红牛与成功、勇气和创新的联系。

4.产品体验和口感:红牛产品的独特配方和口感也是其成功的关键之一。

红牛采用了独特的配方,包括咖啡因、复合维生素和氨基酸等成分。

这些成分提供了迅速恢复人体精力和增加注意力的效果。

此外,红牛在产品包装和味道上也进行了差异化设计,使其成为具有识别度的产品,并让消费者享受到独特的口感体验。

5.体验营销:除了赞助极限运动赛事,红牛还通过举办和参与各种活动来提供切身的体验营销。

例如,红牛音乐巡演和红牛旗舰店的举办,为目标受众提供了与品牌互动和体验的机会。

借助这些活动,红牛进一步巩固了其激情、活力和创新的品牌形象,并与目标受众建立了情感连接与共同体感。

6.全球市场战略:红牛采取了全球市场战略,通过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市场开拓和推广,使品牌赢得了全球消费者的认可。

红牛营销策划书

红牛营销策划书

红牛营销策划书篇一:红牛市场定位策划方案“红牛”市场定位策划方案何为功能性饮料,对此世界各国尚无统一的、公认的定义。

在我国将功能食品与保健食品视为统一概念,并以统一法规进行管理。

因而从法规角度看,功能性饮料应是保健食品的一个品种。

这类产品进入市场前,须进行严格的功能与安全性评价并经过我国政府主管部门(原为卫生部,现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获得批准证书才能上市。

目前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受理27项保健功能,生产企业等申报单位须将产品送到国家认可的检测机构,对产品的安全性、功效性、稳定性等项目进行检测,认可后并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才能在产品的说明书和标识上予以功能标示。

该产品才称之保健食品,如是饮料,才能称之功能性饮料。

目前,市场上的功能性饮料主要为两大类:补充型的有:如在市场上颇受欢迎的维生素水饮料“脉动”、“宝矿力水特”、“维体”等,其作用是有针对性地补充人体运动时丢失的营养。

功能型的有:红牛、怡冠、力保健、力丽等,它们是通过在饮料中添加维生素、矿物质等各种功能因子,使之具有某种功能,以满足特定人群的保健需要。

1966年,成为全球最早的功能饮料品牌之一。

20XX年全球销售额达到17亿美元,被誉为全球最有实力的功能饮料品牌。

在中国,红牛是家喻户晓且富有品牌独特魅力的成功的海外品牌。

“累了困了喝红牛”。

红牛能够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并成为世界功能饮料市场的领军品牌,与红牛的全球营销策略是分不开的。

红牛品牌的成功依靠五大策略:品牌定位聚焦能量与活力,积极进行产品推广,长期坚持运动营销,锁定年轻顾客长期进行培养,广泛开展终端推广的“暗营销”。

红牛品牌正在益发增强其活力、力量与能量,并将继续强劲地发展!中国红牛公司在全国各地建立了20多个分公司,10多个代表处和30多个办事处。

秉承国际化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重在培养消费观念,以"功能饮料市场先入者"的地位和优势,红牛饮料快速进入市场、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积极进取、诚信开拓的饮料集团公司。

红牛中国发展史:从定位到定位的成功

红牛中国发展史:从定位到定位的成功

困了累了怎么办?——“困了累了喝红牛”,大多数人脑海里估计会出现这么一句话,是的,这就是红牛的广告语,可以说,这句大家耳熟能详的广告语已经深入人心,红牛,从1995年进入中国到现在,为何依然如此之红?它成功的关键在哪里呢?纵观红牛在中国的发展史,大致可总结为:从定位到定位的成功。

在2004年之前,中国的功能饮料市场尚属匮乏期,红牛提出功能性饮料的概念,可谓一枝独秀,凭借其功能饮料的定位获得成功;2004年之后,各类功能饮料品牌竞相进入市场,呈竞争状态,红牛进行品牌定位升级,依然傲然挺立。

因此,红牛的成功,是定位到定位的成功。

精准定位,让品牌发声红牛功能性饮料源自泰国,1995年,正式进入中国,开拓中国市场。

2004年之前的中国饮料市场具有功能诉求的饮料品牌屈指可数,且竞争威胁较小,本土品牌“健力宝”虽打运动饮料的产品概念,但到2004年已经处于衰退期,对红牛的威胁性越来越小;外来日本品牌“力保健”宣扬“健康功能营养饮品”,因其较高的定价及与红牛相比较少的包装容量,使得对红牛的威胁性也较小。

另外在替代品威胁方面,有竞争力的替代品是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但因红牛的产品诉求为“提神醒脑,补充体力”,其目标受众群体为汽车司机、夜场娱乐人士、经常熬夜的工作人员、青少年运动爱好者等等,使之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有显著区别,因此两者的威胁可以化解。

这样看来,从红牛开始开拓中国市场到2004年之前,红牛是一家独大的局势,在这样的环境下,靠着精准的定位及良好的营销策略,也就成就了红牛的辉煌成就。

但是,虽然时势造就英雄,却也不能忽略了英雄的自身努力,红牛最初在缺少竞争品牌状况下的成功,最主要的还是在他的品牌定位方面的营销策略起了推动的作用。

首先,红牛明确提出了其功能性饮料的定位,将之与有竞争力度的品牌进行区隔;其次红牛进入中国市场后入乡随俗,进行本土化营销,这从它的品牌标志设计上可以很好地体现出来:两头相抵的红牛中间一个太阳,红牛给人以充满能量与力量、斗志昂扬、活力四射的感觉,太阳同样有阳光向上之感,另外在颜色设计上选择红与黄相结合,红、黄色调是中国传统色彩的主色调,十分符合中国人吉祥如意的彩头。

红牛营销案例分析报告

红牛营销案例分析报告

红牛营销案例分析报告0前言研究红牛的营销案例,不仅是因为红牛是功能饮料中的市场领跑者,更重要的是它是继健力宝衰落后功能饮料市场的培养者,但在2003年非典引爆功能饮料消费高速发展后,很多本土和外来功能饮料品牌相继出现在消费者面前,当市场由蓝海转向红海后,红牛的销量直线下降。

我们小组研究红牛的营销案例主要的目的是分析一个历史较长的知名品牌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

1 摘要本报告主要是以红牛进入中国后的发展为主线,研究它在竞争较少的情况下如何取得辉煌的成就(1996—2004年),在竞争较为激烈的情况下市场份额为什么被不断瓜分(2004—2007前半年),然后分析红牛在2007年后半年提出的营销战略转移,最后我们针对红牛仍存在的不足提出建议。

2 介绍篇2.1公司简介红牛功能饮料源于泰国,至今已有40年之行销历史,凭着卓著的品质和功能,产品行销全球140个国家和地区,凭借着强劲的实力和信誉,“红牛”创造了非凡的业绩,功能饮料销售规模位居世前列,2007年在全球销量超过40亿罐。

2.2红牛在中国的发展史1995年12月,进入中国,成立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开拓中国市场。

1998年,中国红牛公司将总部从深圳迁到北京,增资注册,成为北京市著名的现代化饮料企业;2001年12月,中国红牛被中国食品协会评为“1981-2001年中国食品工业十大杰出外商(港澳台)投资企业”;同期,红牛入选亚洲20大著名品牌,成为亚洲第三大食品饮料的领军品牌。

2.3产品定位与目标市场定位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在国内生产和销售红牛维生素功饮料产品系列,包括金罐装(250毫升)、牛磺酸强化型(250毫升)和浓郁型(180毫升)三种,并均获批为保健食品。

红牛产品定位为功能饮料,是功能饮料中的特殊用途饮料。

红牛的目标群体是汽车司机、夜场娱乐人士、经常熬夜的工作人员、青少年运动爱好者等。

3 “蓝海”中的红牛3.1行业竞争分析在1996年开始开拓中国市场后直到2004年我国的功能饮料市场一直是竞争较少,可以称之为“蓝海”,下面就利用波特五力模型来对这段时间内我国的功能饮料市场进行分析,对于该行业五力中现有竞争者、替代品威胁两力的研究价值比较大,我们主要就从这三方面着手研究:“现有竞争者分析”:在这段时期,本土品牌“健力宝”已经开始衰退,对红牛的威胁越来越小,另外还有来自日本的“力保健”但其定价较高且包装容量与红牛相比较小,对红牛的威胁就比较小。

红牛品牌营销案例

红牛品牌营销案例

红牛公司营销案例整理一、红牛品牌简介红牛——全球著名的能量饮料品牌红牛(Red Bull),1966年诞生于泰国,最初名称为名为Krating Daeng,1986年由奥地利商人将红牛引入欧洲后开始正式使用英文品牌“Red Bull”,由于它的产品是以补充能量为主的,因此创立了能量饮料这个品类。

红牛长期在品牌推广上进行经营,通过赞助极限运动、汽车运动和飞行运动等建立了品牌声誉和影响。

在各国的推广也颇为成功,目前已经行销14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红牛主要发展历程1、诞生于泰国20世纪70年代,红牛(Red Bull)饮料创始人许书标的工厂研制出一款内含水、糖、咖啡因、纤维醇和维生素B等成分的“滋补性饮料”,取名为“红牛”。

2、成长于奥地利1986年,奥地利大亨迪特里希·马特施茨在奥地利设立了红牛股份有限公司(Red Bull GmbH),并改良红牛饮品的配方加入了碳酸,获得空前的回响。

之后,凭着优良的品质和良好的信誉,红牛饮料畅销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稳居全球功能饮料行业领先地位。

3、1995年来到中国1995年12月,“红牛”来到中国,成立了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1998年,中国红牛公司将总部从深圳迁到北京。

中国红牛公司在全国各地建立了20多个分公司、10多个代表处和30多个办事处。

三、中国红牛主要营销轨迹1、本土化策略,功能性诉求,迅速崛起中国市场红牛中国前期拓展中国市场,从产品命名,包装,品牌阐述,到营销方式,都紧紧围绕本土化策略展开。

自红牛1995年春节联欢晚会之后的广告上首次出现,以一句“红牛来到中国”告知所有中国消费者,随后红牛便持续占据中央电视台的广告位置里,从“汽车要加油,我要喝红牛”到“渴了喝红牛,累了困了更要喝红牛”,大量黄金时间广告的空中拉动,配合以地面终端建设,红牛在很短的时间里建立起全国的代理经销制度,在各地迅速拓展市场,占领中国的大部分城市。

2、国际化策略,培养消费需求,持续做大市场红牛国际在全球已经40多年历史,其风靡全球的营销魅力不在于广告推广,而是一直在为红牛寻找目标消费群。

红牛的营销策略 -回复

红牛的营销策略 -回复

红牛的营销策略-回复红牛的营销策略是如何打造出一瓶能量饮料的传奇?从产品定位到市场推广,红牛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能量饮料品牌之一。

红牛的营销策略可以概括为创新、冲击和挑战,这使其成为了营销界的典范之一。

一、产品定位红牛能量饮料最初的目标受众是需要提供快速能量且能够增加专注力的人群,比如学生、体力劳动者和运动员等。

红牛刻意将自己定位为一种“能量饮料”,而非传统的软饮料或碳酸饮料,这使得红牛在市场上独树一帜。

此外,红牛还注重与运动和活动的结合。

它成为了体育赛事、音乐节和极限运动等活动的赞助商,并在活动现场提供给参与者免费的红牛能量饮料。

这种与活动的结合不仅增加了产品的曝光度,还能让潜在消费者亲身体验产品的效果。

二、品牌营销红牛以强烈的品牌个性和独特的视觉形象而著名。

其对于“挑战自我”的探求,体现在了红牛为品牌设计的各种广告中。

红牛广告力求突破常规,通过一系列极限的运动和冒险场景,鼓励人们去尝试不同、敢于冒险,从而实现个人的突破。

同时,红牛还通过创意的广告策略来吸引潜在消费者的注意力。

经典的红牛动画广告以独特的风格、卡通形象和幽默搞笑的情节吸引了广告观众,并成功地将品牌形象传达给消费者。

三、口碑营销红牛非常重视口碑营销。

通过与顶级运动员、极限运动者和艺术家等合作伙伴的合作与赞助,红牛在各类运动与娱乐领域树立了强大的声誉。

这些合作不仅使红牛能够与目标受众建立更紧密的联系,还提供了更多与目标市场接触的机会。

另外,红牛在社交媒体和在线平台上也非常活跃。

通过与大量自由契约合作的极限运动者和有影响力的个人达成合作伙伴关系,红牛能够将其品牌形象传播到网络社区中,引起潜在消费者的关注和互动,并提高品牌意识。

四、新品研发红牛不仅仅是一种能量饮料品牌,也是一个持续创新的企业。

他们不断研发新产品,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和市场挑战。

例如,为了延伸产品线,红牛推出了红牛糖果、红牛汽车、红牛手机应用等周边产品。

缔造红牛上海的黄金十年!

缔造红牛上海的黄金十年!

缔造红牛上海的黄金十年!来源:快消品网作为黑马大赛的创业能量合作伙伴,在风起云涌的饮料行业,红牛中国得到了许多个“第一”。

它开创了功能饮料的先河,在保持占有率第一的同时形成了业内多品牌竞争格局。

这个全球化的国际品牌牢牢的扎根于消费者的心坎,它极致的体育营销运作模式也成为了业内津津乐道的经典案例。

都说好的品牌离不开好的经理人。

十年在漫漫人生中不长也不短,却足够培养一种消费习惯,一个品牌精神和一群热爱它的忠实消费者。

2003至2013年是李嘉维先生作为上海红牛维他命饮料公司的总经理十年,也是创造和见证了红牛品牌在上海飞速成长的十年。

近日,记者专访了李总,回顾红牛在上海发展的黄金十年路。

本文来源于快消品网,i黑马分享本文,让我们一起去了解红牛的辉煌十年。

年均增长50%的奥秘其实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全球,红牛品牌的历史就是一场不断寻找目标消费者,并针对他们进行精准独特营销的历史。

李总带领上海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从最初2003年的395万年销售额,到2013年的3个亿。

十年75倍的增长与年均超过50%的增幅,让其他饮料品牌望尘莫及。

李总告诉记者,十年功绩主要源于在六个方面:“第一,品牌属性的转变”1996 年,一句“困了累了喝红牛”的广告语让所有中国消费者知道了红牛饮料,并持续占据中央电视台黄金段的广告位置。

红牛品牌在初期定位还只是一种更多在“关键时刻”饮用的饮料,注重消费者对其功能性的诉求,缺乏情感沟通。

在上海,巨额的电视广告费用与之产出销售的差距越发明显。

这种品牌定位和广告方式在头几年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成为红牛自身需要突破的瓶颈。

李总感叹,在如今纷繁复杂的媒介环境里想要把自己的个性凸显出来,比10年前要困难得多。

营销是发展的,消费者需求也是变化的,任何一个品牌都不能一成不变的面对不断发展的消费者。

上海是个国际化大都市,红牛必须通过情感诉求角度转型。

于是“困了累了喝红牛”的广告语开始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中国营销策略:红牛从本土化再到国际化(一)演示教学

中国营销策略:红牛从本土化再到国际化(一)演示教学

中国营销策略:红牛从本土化再到国际化(一)11年前,风靡全球的红牛饮料来到中国,在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首次亮相,一句“红牛来到中国”广告语,从此中国饮料市场上多了一个类别叫做“能量饮料”,金色红牛迅速在中国刮起畅销旋风。

11年后,中国饮料市场上诸侯割据,群雄纷争,但先入为主的红牛饮料不但没有在竞争中萎缩市场,更在2006年7月在湖北建设起第三个生产基地,持续呈现业绩提升的趋势,以骄人的业绩一直占据功能性饮料首席位置,并成为能量饮料的代名词,堪称营销经典。

研究红牛中国的营销策略,为正在争夺运动类型饮料市场的品牌营销策略提供策略思考,具有非一般意义。

本土化中国营销策略,迅速崛起中国营销策略市场红牛来到中国前期,面临的是一个完全空白的市场。

对于目前许多营销人士的观点而言,那是一个彻底的“蓝海”,当时的中国营销策略市场,饮料并非非常多,知名的外来饮料有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运动类型饮料有健力宝,几大饮料公司营销能力都非常强,各自占据大范围的市场。

红牛饮料要想从这些品牌营销策略的包围中迅速崛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做为一个风靡全球的品牌营销策略,红牛中国的风格非常明显,以本土化的策略进入中国营销策略市场,从其前期的推广方向可以看出其本土化策略的诸多痕迹。

这和其最初进入欧洲市场有很多相通之处。

红牛欧洲最初的市场切入点是奥地利,在品牌营销策略发展中,公司叙述红牛的品牌营销策略上尽力降低其东方色彩,使许多传播认为红牛来自奥地利。

这些叙述固化在各种宣传文字中,成为品牌营销策略文化的底色。

因为欧洲的、创新的、神秘的,才符合欧洲主流消费者的心理标准。

这正是红牛了解地区市场消费心理的强大之处。

红牛中国前期拓展中国营销策略市场,主要通过广泛的品牌营销策略暗示、大力的媒介推广、强大的终端建设进行组合,这样的组合不仅具有鲜明的中国品牌营销策略营销痕迹,在当时是符合中国消费者实际的。

当时的中国的营销市场,广泛地采用媒介空中拉动和终端地面推动的营销模式,红牛也是这般。

红牛中国市场营销综合分析

红牛中国市场营销综合分析

红牛中国市场营销综合分析作者:韩玖威庄光宾来源:《大众科学·上旬》2019年第02期一、公司简介红牛功能饮料源于泰国,至今已有40年之行销历史,凭着卓著的品质和功能,产品行销全球140个国家和地区,凭借着强劲的实力和信誉,“红牛”创造了非凡的业绩,功能饮料销售规模位居前列,2007年在全球销量超过40亿。

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在国内生产和销售红牛维生素功饮料产品系列,包括金罐装(250毫升)、牛磺酸强化型(250毫升)和浓郁型(180毫升)三种,并均获批为保健食品。

红牛产品定位为功能饮料,是功能饮料中的特殊用途饮料。

红牛的目标群体是汽车司机、夜场娱乐人士、经常熬夜的工作人员、青少年运动爱好者等。

二、“蓝海”中的红牛(一)行业竞争分析在1996年开始开拓中国市场后直到2004年我国的功能饮料市场一直是竞争较少,可以称之为“蓝海”,下面就利用波特五力模型来对这段时间内我国的功能饮料市场进行分析,对于该行业五力中现有竞争者、替代品威胁两力的研究价值比较大,我们主要就从这三方面着手研究“现有竞争者分析”:在这段时期,本土品牌“健力宝”已经开始衰退,对红牛的威胁越来越小,另外还有来自日本的“力保健”但其定价较高且包装容量与红牛相比较小,对红牛的威胁就比较小。

“替代品威胁”:这段时期,主要有竞争力的替代品是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但红牛的产品诉求特殊—“提神醒脑,补充体力”这也使其目标群体比较明确,两乐的威胁由此可以化解。

总而言之,当时的行业环境对红牛来说是很有力的,在这样的环境下,它也取得辉煌的成就,自1996年开拓市场以来一直是功能饮料的销量冠军,其市场份额最高达到了70%。

(二)营销策略的分析红牛的成就一方面是由于市场环境的有利形势,但主要还是其在营销策略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下面我们就红牛值得借鉴的营销策略进行研究,包括产品策略和促销策略:本土化营销。

红牛的产品策略是采用本土化营销,在进入中国后一直宣传虽来自泰国但其配方是由中国人研制的,这就很好地将红牛带有了中国痕迹;另外就其品牌标志来说,两头牛撞出太阳,红字当头,符合国人吉祥如意的彩头。

红牛的市场营销策略

红牛的市场营销策略

红牛的市场营销策略十多年来,红牛在市场营销方面一直采用高举高打的品牌运作手法,坚持高端价格、坚持持续广告拉动,持续赞助各类活动,深入人心,目前红牛以独特的品牌印象在中国消费者心中牢牢占据着高档饮料第一品牌的地位。

一、红牛品牌简介红牛是中国最成功的饮料品牌之一,十几年来一直独占能量饮料的头把交椅一直无人能撼动,截止20XX年,销售额已经达到了120亿元,占据了中国能量饮料的大部分份额。

然而许多人并不知道,在中国卖了十几年的金罐红牛的红牛维他命饮料公司并不是红牛品牌的拥有者;而且畅销全球几十个国家的红牛能量饮料和中国红牛也不是同一种产品;红牛的全球品牌归属权目前属于在红牛创始人许书标的儿子所掌握的泰国红牛手中,目前泰国红牛已经被奥地利红牛控股,而奥地利红牛正是红牛能量饮料走向国际市场的真正推动者,红牛品牌在全世界范围内所推广的以“极限运动”为核心的品牌塑造工程就是奥地利红牛在执行,在国外销售的红牛并不是国内的金罐产品,而是另一种以蓝色为主色调的的产品。

二、红牛中国式的市场营销策略红牛品牌在大陆的市场营销运作也堪称业内经典,红牛从一开头就坚守能量饮料的定位,主打“提神醒脑”的功效诉求,不断主打“我的能量、我的幻想”“渴了喝红牛,困了、累了更要喝红牛”等品牌口号,牢牢抓住了驾驶员、办公人士与企业老板等长时间工作劳动的人群,建立了稳固的利基市场,成为劳作过度人群的必备饮料,在生活节奏超常的现代社会,主打加班醒脑提神的饮料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红牛不仅聚焦于提神醒脑等特别市场和特别人群,在X省沿海地区,红牛已经成为高档饮料的代名词,在宴席、夜场等场合被大量饮用。

白酒配红牛的消费习惯让X省市场占据了红牛全国销量的半壁江山,在一些南方沿Y市,红牛成为酒吧夜场的必备饮料。

近几年来,红牛在体育营销方面下了许多功夫,分别赞助了中国羽毛球队,中国沙排队、X市333车队等等一系列体育活动,渐渐将红牛泛化为一个布满能量的青春活力的品牌。

红牛营销案例分析

红牛营销案例分析

红牛营销案例分析报告1前言研究红牛的营销案例,不仅是因为红牛是功能饮料中的市场领跑者,更重要的是它是继健力宝衰落后功能饮料市场的培养者,但在2003年非典引爆功能饮料消费高速发展后,很多本土和外来功能饮料品牌相继出现在消费者面前,当市场由蓝海转向红海后,红牛的销量直线下降。

研究红牛的营销案例主要的目的是分析一个历史较长的知名品牌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

2 企业概况2.1公司简介红牛功能饮料源于泰国,至今已有40年之行销历史,凭着卓著的品质和功能,产品行销全球140个国家和地区,凭借着强劲的实力和信誉,“红牛”创造了非凡的业绩,功能饮料销售规模位居世前列,2007年在全球销量超过40亿罐。

2.2产品定位与目标市场定位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在国内生产和销售红牛维生素功饮料产品系列,包括金罐装(250毫升)、牛磺酸强化型(250毫升)和浓郁型(180毫升)三种,并均获批为保健食品。

红牛产品定位为功能饮料,是功能饮料中的特殊用途饮料。

红牛的目标群体是汽车司机、夜场娱乐人士、经常熬夜的工作人员、青少年运动爱好者等。

3 市场分析红牛在中国的发展大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以下分别进行分析。

第一阶段(1996-2004)3.1第一阶段行业竞争分析在1996年开始开拓中国市场后直到2004年我国的功能饮料市场一直是竞争较少,可以称之为“蓝海”,下面就利用波特五力模型来对这段时间内我国的功能饮料市场进行分析,对于该行业五力中现有竞争者、替代品威胁两力的研究价值比较大,我们主要就从这三方面着手研究:“现有竞争者分析”:在这段时期,本土品牌“健力宝”已经开始衰退,对红牛的威胁越来越小,另外还有来自日本的“力保健”但其定价较高且包装容量与红牛相比较小,对红牛的威胁就比较小。

“替代品威胁”:这段时期,主要有竞争力的替代品是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但红牛的产品诉求特殊—“提神醒脑,补充体力”这也使其目标群体比较明确,两乐的威胁由此可以化解。

红牛营销案例分析报告

红牛营销案例分析报告

红牛营销案例分析报告营销策略的分析红牛的成就一方面是由于市场环境的有利形势,但主要还是其在营销策略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下面我们就红牛值得借鉴的营销策略进行研究,包括产品策略和促销策略:本土化营销。

红牛的产品策略是采用本土化营销,在进入中国后一直宣传虽来自泰国但其配方是由中国人研制的,这就很好地将红牛带有了中国痕迹;另外就其品牌标志来说,两头牛撞出太阳,红字当头,符合国人吉祥如意的彩头。

行业竞争分析2003非典引爆功能饮料市场后,很多本土的国际的饮料品牌于2003、04年相继进入市场,使功能饮料市场演变为“红海”,在蓝海中我们主要是从“现有竞争者”、“替代品威胁”、两方面分析,在红海中还要对购买者进行分析:“购买者”: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需求向多元化发展,而红牛自96年上市后口味,包装等产品属性都没有改变。

红牛的觉醒红牛高层领导在认识到自己开始不断受到对手的侵略时,开始了营销战略上的大转移,提出了三大战略,大媒体、大渠道、大终端。

大媒体策略推动大渠道路的发展,然后达到大终端的形成。

在这里我们只强调大媒体和大渠道两大战略。

大媒体即实行全方面的有效的广告媒体投放系统,所有的宣传都建立在有效传播的前提上,把握通路建设的“制空权”。

没有大媒体支持,就没有大通路的发展。

因此在新的市场条件下,非常有必要实行媒体先行,积极取得大媒体的支持,并将产品重心往下移,贴近市场需求。

过去的“红牛”一直只是在告诉消费者,“红牛”饮料有什么作用,诸如解乏、解困等,同时还强调功能饮料与碳酸饮料的区别等,而并没能很准确地将“红牛”饮料的品质内涵及其所代表的生活方式传递给消费者。

这正是“红牛”进军中国多年却只能雄踞一方而没能在全国范围打响的直接原因。

为此,红牛必须要化解这一瓶颈的核心要素———“传播”,从而为其注入一种新的概念,推介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一种代表前卫、时尚和富于挑战的高品位国际化生活,而这些又正是与“红牛”的企业精神和发展理念相吻合的。

红牛中国营销策略从本土化再到国际化

红牛中国营销策略从本土化再到国际化
红牛品牌发展
红牛品牌自20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市场以来,逐步在中国市 场上扩张,并逐渐成为全球领先的能量饮料品牌之一。
红牛营销策略的目的和重要性
红牛营销策略目的
红牛营销策略旨在将品牌传递给目标消费者,提高品牌知名度和认可度,进 而促进销售和增加市场份额。
红牛营销策略的重要性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营销策略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红牛 也不例外。红牛营销策略的成功实施能够有效地提高品牌价值和市场占有率 。
营销渠道本土化
红牛在中国的营销渠道本土化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例如,与当地知名企业合作,利用其 销售网络推广红牛产品;在互联网上与当地热门平台合作,进行线上营销;利用社交媒体 和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形式进行品牌宣传和推广等。
红牛中国营销策略本土化的成果和影响
提高品牌知名度和接受 度
通过本土化的营销策略,红牛成功地在中国 市场提高了品牌知名度和接受度,成为功能 性饮料的领导品牌之一。
促进销售增长
通过本土化的营销策略,红牛在中国的销售 额不断增长,成为功能性饮料市场的重要一 员。
提升品牌形象
增强消费者忠诚度和信 任感
通过与中国文化和本土元素的结合,红牛成 功地提升了品牌形象,成为具有中国特色和 文化的品牌之一。
通过本土化的营销策略,红牛成功地增强了 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和信任感,成为消费 者信赖的品牌之一。
《红牛中国营销策略从本土 化再到国际化》
目录
• 红牛品牌及营销概述 • 红牛中国营销策略的本土化 • 红牛中国营销策略的国际化 • 红牛中国营销策略从本土化到国际化的启示 • 红牛中国营销策略案例分析
01
红牛品牌及营销概述
红牛品牌背景与历程
红牛品牌起源

红牛营销策略分析

红牛营销策略分析

红牛饮料营销策略分析学号 130650235姓名任长玉学院新闻出版学院专业数字出版班级 13级数版1班红牛饮料营销策略分析摘要:红牛(RedBull)作为全球最早推出且最成功的功能饮料品牌之一。

其近半个多世纪的营销策略值得研究、分析和借鉴。

本文围绕红牛品牌所做的营销策略特别是为适应中国市场之后所做的营销策略进行细致分析。

并结合实际,提出营销建议。

关键词:红牛营销策略市场营销一、企业背景资料20世纪70年代,红牛(Red Bull)饮料创始人许书标的工厂研制出一款内含水、糖、咖啡因、-纤维醇和维生素B等成分的“滋补性饮料”,取名为“红牛”。

1966年,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诞生于泰国,迄今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史。

凭着优秀的品质和卓越的声誉,红牛功能饮料已畅销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稳居全球功能饮料行业领先地位。

1995年12月,红牛以全球战略眼光和对中国市场发展的信心来到中国,成立了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大力开拓国内市场。

“补充体力、精力十足”、“渴了喝红牛,困了、累了更要喝红牛”等广告语开始广为传诵,红牛品牌也为广大消费者所喜爱,为社会公众所熟知。

,2001年12月,中国红牛被中国食品协会评为"1981-2001年中国食品工业十大杰出外商(港澳台)投资企业",得到了中国政府部门和广大消费者的认可。

二、战略规划与营销环境分析红牛作为风靡世界的功能饮料,尤以欧美为最。

其采用了差异化的营销策略,红牛在不同的国家,以不同的版本出现。

在红牛饮料的发源地泰国,红牛是一种不含碳酸,成分较为浓缩的一般提神用机能性饮料,常见到的是150毫升玻璃瓶的包装。

在欧美地区,红牛是一种含碳酸的软性饮料,除了标准的250毫升铝罐装版本外,在2003年于美国地区率先推出无糖的低热量版本。

加拿大版本的红牛,为了能通过该国的食品安全审查,是完全不含咖啡因、牛磺酸等提神剂,成份只有包括纯粹的糖分与维生素B群而已。

红牛饮料营销案例分析调查报告

红牛饮料营销案例分析调查报告

红牛饮料营销案例分析调查报告红牛饮料营销案例分析调查报告营销是一门学问,大学期间就开设了市场营销学,而且很多大学毕业生,毕业之后从事的工作大部分都跟营销有关。

这里的营销和销售不是一个概念,营销是更为系统的学科。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1篇红牛饮料营销案例分析报告,希望能帮到有需求的人。

前言研究红牛的营销案例,不仅是因为红牛是功能饮料中的市场领跑者,更重要的是它是继健力宝衰落后功能饮料市场的培养者,但在2003年非典引爆功能饮料消费高速发展后,很多本土和外来功能饮料品牌相继出现在消费者面前,当市场由蓝海转向红海后,红牛的销量直线下降。

我们小组研究红牛的营销案例主要的目的是分析一个历史较长的知名品牌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

1 摘要本报告主要是以红牛进入中国后的发展为主线,研究它在竞争较少的情况下如何取得辉煌的成就(19962004年),在竞争较为激烈的情况下市场份额为什么被不断瓜分(20042007前半年),然后分析红牛在2007年后半年提出的营销战略转移,最后我们针对红牛仍存在的不足提出建议。

2 介绍篇2.1公司简介红牛功能饮料源于泰国,至今已有40年之行销历史,凭着卓著的品质和功能,产品行销全球140个国家和地区,凭借着强劲的实力和信誉,“红牛”创造了非凡的业绩,功能饮料销售规模位居世前列,2007年在全球销量超过40亿罐。

2.2红牛在中国的发展史1995年12月,进入中国,成立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开拓中国市场。

1998年,中国红牛公司将总部从深圳迁到北京,增资注册,成为北京市著名的现代化饮料企业;2001年12月,中国红牛被中国食品协会评为“1981-2001年中国食品工业十大杰出外商(港澳台)投资企业”;同期,红牛入选亚洲20大著名品牌,成为亚洲第三大食品饮料的领军品牌。

2.3产品定位与目标市场定位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在国内生产和销售红牛维生素功饮料产品系列,包括金罐装(250毫升)、牛磺酸强化型(250毫升)和浓郁型(180毫升)三种,并均获批为保健食品。

论文——浅谈红牛在中国的营销策略与消费者调查分析

论文——浅谈红牛在中国的营销策略与消费者调查分析

浅谈红牛在中国的营销策略与消费者调查分析引言中国消费者对“红牛”这个品牌的饮料并不陌生,通体金色的外包装以及中间赫然鲜红的两头牛的标志,曾让很多消费者把“红牛”误认为是中国的饮料品牌。

其实,“红牛”这个品牌来自于泰国,而且在各国的推广颇为成功,已经行销140多个国家。

“红牛”进入中国的时间很早,10多年前就已经在中国市场上出现。

凭借强劲的实力和适宜的营销策略,“红牛”在中国市场的规模越来越大。

本文就希望能通过对消费者的调查来分析“红牛”在中国的营销策略,解读“红牛”在中国成功的秘诀。

一、“红牛”简介(一)“红牛”的创立及发展红牛(RedBull)是全球第一款,也是最成功的一款能量饮料①品牌之一。

1966年,泰国商人许书标(原籍海南文昌)在曼谷创立了红牛这个品牌,最初命名为“Krating Daeng”,在1986年由奥地利商人引入欧洲后才正式开始使用英文名“RedBull”。

红牛产品主要是以补充能量为主,首开能量饮料的先河,可谓是能量饮料这个饮料品种中的鼻祖。

红牛公司的总部与生产线设址于奥地利的湖滨福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红牛已经在奥地利、泰国、中国及越南等地生产,产品行销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

红牛饮料在全球各地的配方不尽相同。

例如,在欧洲,红牛饮料含有多种营养素和咖啡因,属于碳酸软性饮料的一种。

因此,常被当作提神、健身的饮料来饮用。

但是在亚洲销售的红牛则不属于传统的提神饮料。

在以泰国为主的亚洲国家销售的红牛饮料不含气,泰国红牛甚至还有生产红牛咖啡饮料。

红牛作为第一款能量饮料,非常注意在品牌上的推广和经营,红牛常常通过赞助一些极限运动、汽车运动等来扩大品牌的影响力。

红牛凭借其强劲的实力和卓越的营销策略,在全球创在了功能性饮料的非凡业绩。

在2006年,红牛在全球的销量达到了40亿罐,成为世界销量第一的功能饮料。

2007年,在红牛公司公布的2007年年度财务报告中指出,红牛2007年全球销售额达到创纪录的44①何谓能量饮料,指的是通过饮料中的营养素调节人体大脑和身体功能,帮助人体延长高效脑力及体力活动的持续时间的饮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红牛中国营销策略:从本土化再到国际化11 年前,风靡全球的红牛饮料来到中国,在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首次亮相,一句“红牛来到中国”广告语,从此中国饮料市场上多了一个类别叫做“能量饮料”,金色红牛迅速在中国刮起畅销旋风。

11 年后,中国饮料市场上诸侯割据,群雄纷争,但先入为主的红牛饮料不但没有在竞争中萎缩市场,更在2006年7 月在湖北建设起第三个生产基地,持续呈现业绩提升的趋势,以骄人的业绩一直占据功能性饮料首席位置,并成为能量饮料的代名词,堪称营销经典。

研究红牛中国的营销策略,为正在争夺运动类型饮料市场的品牌提供策略思考,具有非一般意义。

本土化策略,迅速崛起中国市场红牛来到中国前期,面临的是一个完全空白的市场。

对于目前许多营销人士的观点而言,那是一个彻底的“蓝海”,当时的中国市场,饮料并非非常多,知名的外来饮料有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运动类型饮料有健力宝,几大饮料公司营销能力都非常强,各自占据大范围的市场。

红牛饮料要想从这些品牌的包围中迅速崛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做为一个风靡全球的品牌,红牛中国的风格非常明显,以本土化的策略进入中国市场,从其前期的推广方向可以看出其本土化策略的诸多痕迹。

这和其最初进入欧洲市场有很多相通之处。

红牛欧洲最初的市场切入点是奥地利,在品牌发展中,公司叙述红牛的品牌上尽力降低其东方色彩,使许多传播认为红牛来自奥地利。

这些叙述固化在各种宣传文字中,成为品牌文化的底色。

因为欧洲的、创新的、神秘的,才符合欧洲主流消费者的心理标准。

这正是红牛了解地区市场消费心理的强大之处。

红牛中国前期拓展中国市场,主要通过广泛的品牌暗示、大力的媒介推广、强大的终端建设进行组合,这样的组合不仅具有鲜明的中国品牌营销痕迹,在当时是符合中国消费者实际的。

当时的中国的营销市场,广泛地采用媒介空中拉动和终端地面推动的营销模式,红牛也是这般。

自红牛1995 年春节联欢晚会之后的广告上首次出现,以一句“红牛来到中国”告知所有中国消费者,随后红牛便持续占据中央电视台的广告位置里,从“汽车要加油,我要喝红牛”到“渴了喝红牛,累了困了更要喝红牛”,大量黄金时间广告的空中拉动,配合以地面终端建设,红牛在很短的时间里建立起全国的代理经销制度,在各地迅速拓展市场,占领中国的大部分城市。

于是红牛在短短的一两年里,汽车司机、夜场娱乐人士、经常熬夜的工作人员、青少年运动爱好者,都成为红牛的忠实消费群体。

红牛一举成为中国功能性饮料第一品牌,在中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于是后来就出现了大量模仿甚至假冒红牛的饮料,比如:蓝狮、金牛、红金牛、金红牛等等。

红牛在品牌暗示上,更通过两个方面强化其本土化策略,一是宣称红牛虽然来自泰国,但却是华人创造的配方,在市场进入初期大力宣传这个概念,很有利地让品牌带有中国痕迹,并且和可口可乐之类的洋品牌有明显的差异;二是红牛的品牌名称完全地中国化,其英文名称只是作为辅助使用,而两只红牛撞出一个太阳的醒目标识更是强化了这一点。

红牛,红字当头,牛劲十足,适合中国人吉祥如意的彩头,在中国的某些城市,红牛刚进入市场,礼品套装就销售得非常红火,几至脱销。

除此外,红牛总部最初设在深圳,而后移到北京,并将生产基地也建设在中国,更表明了红牛要在中国大力发展的决心,这些都是红牛本土化策略中的成功之处。

以本土化的策略和符合中国消费行情的模式迅速进入市场,赢得消费者的认同,红牛中国前期营销策略为其成为中国第一功能饮料品牌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际化策略,持续做大消费市场营销是发展的,消费者需求也是变化的,任何一个品牌都不能以同样的模式面对不断在发展的消费者。

可口可乐不会这么做,百事可乐不会这么做,作为第一功能饮料品牌的红牛也不会这么做。

2000 年以来,中国市场已经发生巨大变化,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引发的不仅仅是饮料市场竞争的加剧,当初的“蓝海”市场因为过多的竞争者加入几近“红海”。

众多新兴的品牌争先进入运动饮料市场和功能饮料市场,但这些品牌多还是停留在概念营销的路子上,仿效红牛进入中国市场前期强调的“功能饮料”概念,将其品牌和红牛等同起来,他们的意图很明显,希望自己可以成为红牛之后的第二品牌、第三品牌。

而此刻的红牛中国,却适应中国消费者逐渐与国际市场同步的潮流,以国际化的营销模式对红牛进行脱胎换骨的演变,从引领行业的角色逐渐转型到引领消费者的角色,培养消费者的需求,寻求目标消费群并牢牢地将他们凝聚在带有红牛烙印的生活方式中。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过程并非是突然的转变,而是核心的加强。

在本土化策略过程中,红牛就已经在做这项工作,但是因为处于市场占有期,所以并非特别明显。

而在新阶段,核心战略的转移便促进红牛中国更加显得国际化,营销模式上更加与红牛国际相接近。

红牛国际在全球已经40 多年历史,其风靡全球的营销魅力不在于广告推广,而是一直在为红牛寻找目标消费群。

在全球,红牛从迪斯科舞厅风靡到滑雪和帆板爱好者身上,又通过赞助飞行运动、赛车运动、自行车赛让红牛和运动紧密的结合,红牛赞助各类型的新奇而有趣的红牛主题派对,让乐衷于速度、快乐、狂欢、自由展示的消费群深层领会红牛精神。

红牛中国自2000 年开始,便逐渐加强寻求目标消费者的路线。

2000 年起,红牛连续多次赞助中国青少年三人篮球赛(TBBA),在校园中培养起一批红牛拥护者,如今第一代参赛者已经成为具有巨大消费能力的青年精英群体。

2003年,红牛正式成为NBA中国战略合作伙伴,此后多年红牛携手NBA在中国为广大球迷带来“全明星票选活动”并奖励参与者中的幸运者,赴美国亲身感受NBA魔力,NBA运动正是一项国际化运动,红牛把中国的消费者带到国际运动舞台,也使国际化的运动更加贴近中国2004年,F1大奖赛首度在中国举行,在过去的十年里,红牛国际赞助过车队和车手遍布各主要国家。

2004年11月,红牛国际收购美洲虎车队,以红牛车队的名义参加2005 赛季。

在中国范围内,红牛中国大力推广F1 赛车运动,赞助香港著名车手马修参加保时捷亚洲挑战赛,赞助明星车手马英健等行动都表明了红牛在这项运动上的无比的热情,而在未来日子里,红牛品牌还将研究建立中国红牛车队,或签约优秀车手。

2005年开始,红牛与NBA大篷车活动紧密合作,走遍中国很多城市,2006年,NBA大篷车活动于4月29日启程,开始历时7个月、行程15000多公里、全国17个城市的篮球嘉年华之旅。

作为NBA大篷车官方合作伙伴,红牛的冠名活动“红牛能量大灌篮”是NBA大篷车中激动人心的活动之一,代表着原汁原味的NBA 文化,为普通篮球迷搭建起了实现飞人梦想的舞台。

这一行动进一步表现出速度、快乐、狂欢、自由展示的红牛精神。

这些赞助运动项目,让红牛中国的营销模式和红牛国际走得更接近,红牛在中国也逐渐以国际品牌的形象出现,体现出国际化营销的精髓。

红牛中国近年来的国际化策略,表现的不仅仅是形式上和国际的接近,重要的还是其核心精神,让红牛理念和目标消费者更接近,根据笔者对红牛的研究也发现,红牛正在加大力量建设各地的红牛能量俱乐部,已经充分体现出红牛积极拉拢目标消费群的策略。

这种策略正是迈向国际化营销模式的关键点,不去争夺市场,而是做大市场。

以本土化策略拓展市场,发展成为国内功能饮料第一品牌,再跟随消费者市场的变化,培养消费者需求,不以争夺市场为目标,而以做大市场为方向,红牛与消费者之间更加亲密接触的国际化营销策略,正在帮助红牛实现第二次飞翔,如红牛欧洲的广告语一般“RedBull Gives You Wings ”——“红牛让你飞起来”,坚实地做好消费者培育,红牛一定可以飞得更高。

二、蒙牛为什么可以?1999 年,蒙牛在一无资金,二无市场,三无工厂“三无” 的状况下诞生,开始了驰骋中国乳业的征程。

当初谁也无法预知它后来的发展。

然儿,短短几年时间,蒙牛却用自己的表现改写了中国乳业的格局,改变了中国乳业进程。

2003 年蒙牛销售额达到40.7 亿,从成立之初的1116 位排名升到中国乳业的第二位,其中液态奶销量跃至全国首位。

创造了在其成立之初的一千多天平均每天超越一个同行的奇迹,创造了蒙牛速度。

建立了牛奶生产“全球样板工厂”,拥有国家首批“国际奶牛示范牧场”;2006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大企业集团首届竞争力5 00强名单蒙牛位居行业首位,成为中国最具竞争力的牛奶品牌;蒙牛连续几年入选香港消费者最喜爱的“香港超市十大名牌”,成为香港超市唯一获奖的大陆名牌。

蒙牛的发展过程是个奇迹的过程,成为中国企业发展史上的一面旗帜当有的企业为了保住市场分额,为了实现赢亏平行而苦苦挣扎时,蒙牛却威风八面,实现了快速成长。

当蒙牛所占有资源、可支配资源极少的情况下却实现对强大竞争对手伊利的赶超,实现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神话。

我们不禁要问蒙牛为什么可以?研究蒙牛的人很多,有的认为是神州五号让蒙牛一飞冲天,有的认为是超级女声让蒙牛唱响大江南北,有的认为是中国乳都- 呼和浩特让蒙牛得天独厚。

这些只能成就蒙牛一时,不能成就蒙牛一世。

我们需要了解的是蒙牛成功的根本性原因,所以我们应该透过这些表面的海流来了解推动这些海流的潜在、深层作用力,应该透过技术层面从企业思维、文化、战略的高度来研究蒙牛。

一、善于借势,善于整合资源。

蒙牛成立之初,根据呼和浩特人均牛奶拥有量全国第一、牛奶增速全国第一的状况,提出了“建设我们共同的品牌——中国乳都? 呼和浩特”的倡议。

从2000年9 月起,蒙牛投资100多万元,投放了300 多幅灯箱广告,广告正面主题为《为内蒙古喝彩》,下书:“千里草原腾起伊利集团、兴发集团、蒙牛乳业;塞外明珠辉照宁城集团、仕奇集团;河套峥嵘蒙古王;高原独秀鄂尔多斯我们为内蒙古喝彩,让内蒙古腾飞。

”背面的主题为《我们共同的品牌———中国乳都?呼和浩特》。

巧借内蒙古地缘之势,巧借伊利乳业老大之势,使其一出生就获的人们的关注。

2003 年10 月,中国神州五号载人航天飞存成功着陆,中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具有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在这举国欢庆的日子里,蒙牛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举起你的右手,为中国航天喝彩。

蒙牛成为航天员专用牛奶。

蒙牛借神州五号之势,大大提升的品牌知名度和品牌美誉度。

借势关键在于发现和挖掘与产品、产品价值、品牌价值相关联的事件,并且要很好的把握时机。

因为这些势可能稍纵即逝,对这些势的把握是否及时将直接影响最终的势能。

要善于借势也要善于造势。

势即势能,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一种资源。

善于借势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善于整合资源的一种表现形式。

蒙牛有句口号叫:“资源的98%是整合”。

牛根生先生曾说过,“用创新的方法,来整合全球的资源”。

资源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

蒙牛是资源整合的提倡者,更是践行者。

蒙牛对智力资源的整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