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低年级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低年级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事业不断深入与发展,终身学习这一理论提出,为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创造了条件。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为学生学习可持续发展创造空间,也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在良好学习习惯的引导下实现终身学习的最终目标。本文对低年级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展开讨论,并为低年级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提出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字:小学生低年级学习习惯培养

所谓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主体在较长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相当稳定的学习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记得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简单地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可见习惯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人受益终生。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教育者若能给予恰当引导和帮助,他们的行为能力就会迅速发展起来,并产生长久的影响,乃至影响其一生。因此学习习惯的培养从小学低年级开始,是必要的,更是必须的。

一、培养小学生认真准备的习惯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后,就要教导他知道自己已是一名小学生了,主要的任务是学习,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就要课前做好一些准备。比如上课铃声响起,迅速走进教室坐好;下课后,把下节课的书本提前准备出来。但是现在的小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自理能力很差,有的学生甚至连饭都要喂。曾经我班的一个孩子因为没带作业,他竟理直气壮的告诉是我让我爷爷放书包了,但他没有给我放。放学后还埋怨爷爷为什么没把作业放进书包。这种情况还不止出现过这一次。我会教育孩子,你们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自己做,每天晚上提前准备好第二天要用的书本、削好的铅笔等学习用品。通过训练,学生逐渐能独立准备好所需的学习用品,学生在一次次的激励竞争中慢慢养成了课前准备这一良好的习惯。

二、培养小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

听讲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上

课还是做作业,都要求孩子专注,集中精力完成一件事情,再去做另一件事。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对什么事情都好奇,对周围的事物都怀着好奇的心,易受外界干扰,自控能力较差。因此,要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让学生们能安安静静地听老师讲课,注意力集中到老师的言行上。但是要想吸引学生认真听讲,光说是不够的,教师必须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性与直观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

1、设计游戏环节

爱游戏是人的天性,特别是小学生,因为小学生天性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心理特点,游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游戏进入课堂,让学生在游戏中动手、动脑、动口、开心地合作,激发了学习热情,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锻炼他们的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

例如:我在教学《比多少》时,设计“抢凳子”这一游戏来导入所学知识:4名学生围着3张椅子绕圈,其他学生拍桌子,声音停下来后,学生奋力抢属于自己的椅子,看谁反应快。通过这个游戏,学生直观地建立了数的概念,了解到“3比4少1,4比3多1”。既复习了以前有关1-5的认识,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2、巧用多媒体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日益普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现代教育中的一种有效手段。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利用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刺激学生的感官,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等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具体、形象,为了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教学中应当巧用多媒体,可为小学生增设疑问和悬念,激发小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创设出利于他们开发智力,求知探索的心理环境。

例如:在学习《找规律》一课时,我设计了“喜洋洋超市”开业的情景。超市门口挂满了灯笼、彩旗,还摆放着许多美丽的鲜花。让小朋友自己去发现规律,很快孩子们就发现灯笼是按照一盏红色,一盏绿色,一盏蓝色,一组一组重复排列的规律。同样也发现了彩旗和鲜花也是一组一组重复排列的。然后教师引导:事物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它就有了规律。

三、培养小学生积极发言的习惯

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大胆发言既可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低年级学生语言发展的水平还比较低,常常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因而不太会说、不太敢说。因此我在课上尽量创造更多让学生发言的机会,注意学生表达的准确性与严谨性。只要孩子能够举起小手,我就会表扬,并且每节课我都力争让每一个举手的孩子都有站起来发言的机会,不管他讲得怎样,都给予适当表扬,并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多采用讨论、合作、交流、探究等方式进行,让大部分学生在同时间内都有说的机会,让学生始终处于一个“平等”的状态,使那些胆小、不爱说、不会说的学生也有说的机会。同时,在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时,教师要用鼓励的目光、信任的微笑和赞许的语言激发学生交际的兴趣,激励学生进取。

比如我在教刚入学的学生时,我会用一问一答这种比较浅显的方式入手,“操场上有几个小朋友?”“树上有几只小鸟?”“小朋友折了多少只纸鹤?”……调动学生说的积极性,让学生敢于发言。然后我会逐步提高表达要求:“你还知道什么?”“你是怎样想的”“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并要求学生说清楚,说完整,声音响亮,久而久之,学生与老师之间障碍不在。

四、培养小学生动手操作的习惯

动手操作是儿童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儿童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直接经验,在“做中想,想中学”。我深信:只有学生确有“感受”,才能真正“理解”。为了让低年级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抽象的知识,我安排了“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数一数”等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而且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刻,更加牢固。例如:教学《十几减9》时,充分利用学具小棒,引导学生完成一下操作。

在教学“15-9=?“时,先出示”卖气球的“动态”画面:有15个气球,先卖掉9个。学生根据情节演示提出问题:”还剩下几个气球?“学生列出算式15-9,然后问“怎样计算15-9=?能拿出小棒摆一摆吗?”此时学生纷纷拿出小棒摆了起来。通过让学生独立地操作学具,再组织学生交流,使他们在互动与交流中受到启发,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交流汇报的积极性也很高,有的说:“我从15根里先拿走5根,剩10根再拿走4根,最后剩下6根,所以15-9=6。”有的说:“我先摆1捆(即10根)和5根棒,先拿走1捆,卖了9个就只拿9根的,多拿了1根,再放回1根加原来的5根就是6根。”另一个学生说“15小棒分成1捆和5根,要从5根里拿9根不够拿,还要从1捆里拿再拿4根出来,就是10-4=6。”在这个充满探索和自主体验的动手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