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_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复习课件1]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PPT课件19 岳麓版高中历史
•
10、发现者,尤其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发现者,需要勇气才能无视他人的冷漠和怀疑,才能坚持自己发现的意志,并把研究继续下去。
•
11、我的本质不是我的意志的结果,相反,我的意志是我的本质的结果,因为我先有存在,后有意志,存在可以没有意志,但是没有存在就没有意志。
•
12、公共的利益,人类的福利,可以使可憎的工作变为可贵,只有开明人士才能知道克服困难所需要的热忱。
但是由于农民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义和团的组 织具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其口号具有盲目排外 的弱点;没有把外来文明与帝国主义侵略区别开来, 其斗争结果不能促使中国走向进步,只能更加落后。 这与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方向是背道而驰的。
八国联军司令西摩尔 八国联军在天津大沽口登陆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主要内容 《辛丑条约》(1901年) 危害
C
义和团的口号是什么?你如何评价?
进步性
鲜明地反映出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挽 救民族危亡的强烈要求和愿望,具有爱国 性质,反映了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已成为主要矛盾。
局
“扶清”表明义和团对清政府认识不清. 对于动 员和吸引部分官军参加义和团运动有一定的积
限 极作用,却放松了农民群众对清政府的警惕。
1894.11
旅顺
黄海海战 1894.9.17 .2
威海卫
1894.7.25 丰岛
二、战争的经过
仓促应战
丰岛海战
日本发动侵略战争 中日双方正式宣战
清
左宝贵牺牲,
第一阶段 平壤战役
叶志超弃城逃跑 邓世昌等牺牲,
政 希望停战 黄海战役 双方损失相当。
旅顺、大连失陷,
山东宁阳一中历史组 王洪波
•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上课用 必修一第14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 政治上:二鸦后的以华治华变为甲午战后瓜分中
国,再变为八国侵华西后方的列以强华始治终华不能;灭亡中国的
• 军事上:军事侵略变为原武因装是控:制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
2、列强侵华实质:
斗争精神。
西方国家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征服世界、改 造世界的过程,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3、近代西方列强侵华的影响:
(1)对西方而言:既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提供了原料产地、商品销售市场、资本输出场 所,也影响了列强间的相互关系,各国在侵华 过程中既勾结又相互争夺。
②直接原因:民族危机的加深激起中国人民的反 抗——义和团运动。列强为镇压义 和团运动,巩固扩大侵华权益。
2、时间、参加国:1900年夏,英、俄、德、 法、 美、日、意、奥八国
3、经过(1900年—1901年)
(1)天津——北京 廊坊附近受挫,逃
回天津。 (2)大沽口——天 津
天津陷落。 (3)天津——北京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课程标准: (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2)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 (3)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材料一:“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讲,日本是我们最 近的邻邦。一衣带水这个词几乎成了我们形容日本时 必不可少的词汇。然而,在地球上现有的国家中,日 本却是离我们最远的一个国家。”
日本倾尽国力打赢这场战争,而堂堂大清帝国却败的一塌糊涂, 这场战争可以说是中日两国历史的分水岭,那么,这场战争对日 本、中国、甚至远东格局各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4、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1)对中国:
一方面:领土主权大量丧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阻,民族危 机加重,国际地位下降。
另一方面:促使中华民族新觉醒,救亡运动高涨,客观上推动了 中国的近代化。 经济:小农经济进一步瓦解,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政治: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开始制度革新:维新派发动 维新变法,主张君主立宪制;革命派主张民主共和;实业派实业 救国。农民阶级掀起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清政府:预备立 宪、清末新政。 思想:促进了新思想的传播(资产阶级思想) 社会生活:城市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14.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1)消极:民族危机 (半殖民地大大加深) 赔二亿——加重负担,控制经济 割三地——破坏主权,刺激瓜分 开四口——侵略势力,深入内地 允设厂——加深掠夺,阻碍民资
2.结果:1895《马关条约》 3.影响: (1)消极:民族危机(半殖民地大大加深) 赔二亿——加重负担,控制经济 割三地——破坏主权,刺激瓜分 开四口——侵略势力,深入内地 允设厂——加深掠夺,阻碍民资 清政府:军事改革 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 维新派:戊戌变法 资 革命派:辛亥革命
3. 一位外国观察家评述近代中国某一时期时说: “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 低落到只是保持了独立主权国家的极少的属 性的地步”。近代中国低落到此种“地步” 应该是在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北京条约》签订后 C.《马关条约》签订后 D.《辛丑条约》签订后
4. 甲午中是战争爆发前夕,英国正式照会日本, 提出:“上海是英国在华利益的中心,因此当 日后中日两国开战后,希望日本同意不在该港 及附近作战。”这表明 • A、英国为同德国竞争,诱使日本加入协约国 • B、英国纵容日本侵华,但不得损害英国利益 • C、英国企图独霸中国,竭力排斥日本的势力 • D、英国保持局外中立,以维护远东的秩序
5.(2009青岛模拟)在某个条约的签字仪式 上,一个自称“中国通”的帝国主义分子 写了一上联:“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 上。”其他帝国主义分子听后连声叫绝, 并发出阵阵狂笑。一个中方官员站起来, 义正辞严,对了一个下联:“魑魑魍魍, 四小鬼鬼鬼犯边。”请问该条约是 • A.《辛丑条约》 • B.《南京条约》 • C.《天津条约》 • D.《北京条约》
一、甲午战争(1894-1895)
日本一些史学家说:“1894年那场中 日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性的因素引起 的。”你对这一观点有何评价?
《随堂优化训练》2012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件 岳麓版必修1 新课标
1.从《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反映出列强侵华的趋势 是( ) A.从经济侵略到政治侵略 B.从开口通商到割占土地 C.从单独侵华到共同侵华 D.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 解析: 列强侵华在经济方面的趋势:从《南京条约》开口 通商,协定关税,体现了商品输出为主,到《马关条约》允许 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体现了资本输出为主。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乙未以后”,清政府编练新军, 维新运动等爱国救亡运动相继兴起。这些事件都发生在 1895 年 《马关条约》签订之后,故“乙未”应是 1895 年。 答案:B
2.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一场战争后签订的条约发出这样 的感慨:“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 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 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一条约 是( ) A.《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B.《天津条约》 D.《辛丑条约》
2.从赔款看:《马关条约》规定给日本的赔款为白银 2 亿 两,加上 3 000 万两白银的“赎辽费”,这样数额的赔款是空前 的。清政府为支付巨额赔款,大借外债,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 国的财政和经济。 3.从开放的通商口岸看:《马关条约》新开的通商口岸, 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最远到达西南。 4.《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这是 前所未有的,它加剧了帝国主义向中国的资本输出,严重阻碍 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5.《马关条约》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1.(2011 年广东佛山高一质检)下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 中使用的一幅地图。据此判断,他的研究课题是( A.鸦片战争 C.义和团运动 B.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答案:B )
第14课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第14课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标要求】甲午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中国军民单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现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知识梳理】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1895年)1.原因:(1)国际:资本主义的发展__________阶段,它们对外要分割世界。
日本以后,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不断膨胀,逐步形成了侵略朝鲜、夺取中国的东北和台湾、占领中国,进而征服世界的(2)国内:清政府政治腐败,各种矛盾尖锐。
(3)导火线:2.经过:(主要战役及民族英雄)(1894-1895年)(1)爆发标志:1894年丰岛海战(2)主要战役:平壤战役——左宝贵;黄海大战——邓世昌北洋舰队损失惨重,但主力尚存辽东战役——聂士成;旅顺大屠杀威海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3、结果:1895年,中国惨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①赔两亿:②割三地:③开口岸:④允设厂:4、影响:①赔款增加②割地增多③口岸深入④设厂新增总之,最严重;新阶段:帝国主义,;大大加深了中国程度,严重。
为挽救统治危机,清王朝开始进行,中国各阶层展开了的斗争。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二、八国联军侵华(1900)1.原因:⑴国际: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主要原因⑵国内:清政府更加腐败,加深,直接原因。
义和团原名义和拳,怀着朴素的爱国激情,反对的侵略,1898年提出的口号,2.概况⑴爆发:⑵过程:八国联军:进军路线从天津向北京进犯,攻陷,实行分区占领义和团:阻击,主要战役:、。
清政府:。
慈禧西逃途中发布“剿匪谕旨”,命清军“铲除义和团”。
3、结果及影响:签订1)《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①赔款: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共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②设“使馆界”: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③驻兵: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④镇压反帝斗争: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永不叙用”;⑤改外交机构: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二.经过:
(1)1894年日军在朝鲜半岛海面袭击清军 船只,挑起战争。 (2)在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等爱国将士英勇 作战,为国捐躯。北洋水师虽损失惨重, 但也沉重打击了日军。 (3)清政府坚持片面求和方针,终至战败。 (4)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再次显示出不 畏强暴、坚决御侮的斗争精神。
三.结果:清朝战败,签订了继 《南京条约》以后危害最为严重 的《马关条约》:
天津望海楼大 教堂为法国天主教 传教士设立。由于 该教堂吸收恶棍入 教,拐骗幼童,强 占民地,激起民愤, 于1870年酿成群众 捣毁教堂,打死洋 教士的“天津教 案”。
天津望海楼大教堂
反洋教斗争宣传画(流传于19世纪末中国民间)
扶清灭洋的主要含义:扶保中国, 不单维护清朝。
• 揭帖:先拆电线杆,后拆火车道,杀尽外 国人,再与大清闹。
• ①割让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和辽 东半岛给日本; • ②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 •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新的商埠; • ④允许日本在华设厂; • ①《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后危 害最深的不平等条约。不仅破坏了中国的 领土主权,同时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 心,使中华民族陷入了极其严重的危机,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
材料一: 山东人民受外来教会 势力的压迫和清政府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的卖国行为。 材料二: 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 效,民冤不伸。……羽翼洋人。 …… 肆虐同群。
外国资本主义的侵 材料三: 略造成下层人民破 挑铁路,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 产、生活更加贫困。 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 烧铁道,拔电杆,海中去翻火轮船。
• 启示:甲午战争的失败说明单纯学习西方 技术的道路走不通,从此开始了学习西方 政治制度的尝试。
第四单元 第14课
第四单元第14课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学习目标]课程标准重点难点1.列举1894~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2.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1.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马关条约》与《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重点)2.分析义和团运动的口号和斗争史实,认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难点)一、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1.原因(1)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了军国主义的对外扩张政策。
(2)日本国内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政局不稳。
2.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
[图解历史]中日甲午战争的背景[概念阐释]资本输出:是资本主义国家为获得高额利润,用过剩资本向其他国家投资或贷款。
列强在19世纪70年代以前就开始了早期的资本输出。
19世纪晚期后,西方侵华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主要形式有投资设厂、修筑铁路等,使中国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与八国联军侵华1.义和团运动(1)兴起:19世纪末,在反洋教斗争的推动下,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兴起。
(2)口号:“扶清灭洋”。
(3)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因无力镇压,转而采用“抚而用之”的策略。
(4)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义和团运动失败了。
(5)意义:义和团运动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运动。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1)原因: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维护列强在华利益。
(2)借口:以“救护驻华使馆,助中国剿匪”为名,组成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的率领下进犯中国。
(3)结果:清朝战败,签订《辛丑条约》。
①主要内容: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关税、盐税作抵押;在北京设使馆区,允许外国驻兵保护;准许各国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战略要地;惩办“首祸诸臣”等。
②危害:《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标要求】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得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 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2.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 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 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一.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年)1、背景:(1)根源:明治维新及逐渐形成的“大陆政策”(朝鲜、东北、台湾、中国、世界)(2)1890年日本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政局不稳,通过侵略战争转移国内危机;(3)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4)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要求政治上瓜分世界,经济上资本输出。
2、过程:(1)1894年7月,丰岛海战,日本挑起战争。
(2)1894年9月,黄海海战。
(3)战场:由海外到海内,由海战到陆战。
3、结果:1895年,清政府被迫接受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内容影响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国际关系“三国干涉还辽”拉开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
中国半殖半封建社会进一步加深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巨额战争赔款使中国财政不堪重负,不得不举借外债开放重庆等地为新的通商口岸;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腹地允许日本在华设厂外国资本的挤压,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为挽救统治危机,清王朝首先进行了军事改革,开始编练新军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开展各种形式的救亡图存斗争。
如公车上书、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二.义和团运动(1898年—1901年)1、原因:(1)根本原因:民族危机加重。
(2)直接原因:19世纪末,人民群众反洋教斗争发展2、概况:(1)口号:“扶清灭洋”(2)性质:反帝爱国运动(3)清政府态度:镇压——利用(扶而用之)——镇压(4)主要活动:先地方——后北京(5) 抗击八国联军侵华地点:廊坊——大沽3.启示:由于农民阶级局限性、时代局限,不能不提不出科学的纲领、统一组织和领导,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思想和落后的宗教信仰,所有最终失败。
第14课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第14课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本节课标】甲午战争的发动者和起止时间、《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危害、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义和团反帝运动和中国军民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自主学习,知识梳理】——课前案【自主学习要求】1、结合学案的内容,自主学习课文基础知识部分,并自主构建本课知识体系。
2、小组内相互检查基础知识,找出错误并改正。
一: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①根本原因:明治维新后,蓄谋已久②客观原因:两次鸦片战争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③日本为转嫁经济危机④直接原因(导火线):2、概况:起止时间,爆发于海战,决战于海战3、结果:清政府战败,年被迫签订条约——《》①内容:割地:赔款: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华设厂:体现侵华特征:②甲午中日战争影响:A中华民族陷入极其深重的危机:a.马关条约危害: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巨额战争赔款列强侵略势力外国资本的挤压,b.日本的胜利极大刺激了西方列强B.列强矛盾加深: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C.挽救:知识界和各阶层救亡图存的斗争:a.清政府:b.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充分体现了台湾军民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c.资产阶级:d.农民阶级:4、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①根本原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②战争初期清政府采取了避战求和的政策③清政府装备落后二、义和团运动:1、原因:①根本原因:民族危机加深(民族矛盾)②直接原因:教会势力猖獗2、口号:“扶清灭洋”;性质:反帝爱国运动4、清政府对义和团态度的转变:镇压——利用——剿灭5、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①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②6、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①主观方面:②客观方面:三、八国联军侵华:1、目的和借口:①根本目的:帝国主义瓜分中国,要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②直接目的: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③借口:2、过程:3、结果和影响:清政府战败,年被迫签订《》①内容:a、b、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习题 岳麓版必修1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在近代曾被列强侵占。
强迫清政府割让台湾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解析: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强迫清政府割让台湾。
答案:C2.20世纪初,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得出了“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的结论,与这一结论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禁烟运动B.义和团运动C.太平天国运动D.维新变法运动解析:禁烟运动发生在1839年,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1851—1864年,维新变法运动发生在1898年,义和团运动对八国联军侵华进行了顽强阻击,故本题选B。
答案:B3.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1877年清政府在英国设立使馆;1901年,依据《辛丑条约》,清政府设立外务部。
这反映了清朝( )A.重获国家之独立B.与列强和平相处C.外交迈向近代化D.对世界全面开放解析: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独立之言,故A项错误;列强对中国不可能和平相处,故B项错误;材料中“总理衙门,英国设立使馆,设立外务部”体现晚清政府外交逐渐走向近代化,故C项正确;对世界全面开放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故D项错误。
答案:C4.下列史实反映了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化的进程,20世纪初期出现的是( )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遭到破坏B.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上游C.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D.外国人可以在中国内地传教解析:抓住关键词“20世纪初期”,A发生于1842年《南京条约》后,B发生于1895年《马关条约》后,C发生于1901年《辛丑条约》后,D发生于1856年《天津条约》后。
答案:C5.英国历史学家马士认为,《辛丑条约》订立后的中国“低落到只是保持了主权国家的极少的属性的地步”。
其核心依据应是( )A.严禁中国人民反帝活动B.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C.列强驻军京津地区D.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炮台解析: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说明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符合材料“低落到只是保持了主权国家的极少的属性的地步”,故A项正确;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列强驻军京津地区、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炮台只能反映列强获取权益,不能体现题干中的核心依据,故B、C、D项错误。
14课 从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1、《资政新篇》和《天朝田亩制度》在经济 主张上有何不同?如何评价《资政新篇》? 2、简述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3、与古代农民运动相比,太平天国有哪 些新特点?
从 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列举186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 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 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侵华: 抗争: 1894、甲午中日战争 1900、八国联军侵华 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1898义和团运动
一、中日甲午战争 1.背景: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 日本国内开始改革,被称为 “明治维新”。日本从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制 定了侵略朝鲜,中国进而征服世界的对外扩张政策。 材料二 1890年,日本国内经济危机的爆发使它加 快了战争的步伐 材料三 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朝鲜请求 清政府出兵援助,日本也乘机派兵进入朝鲜。 结合材料一、二、三归纳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 有哪些?
B.赔二亿 C.通四口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便利了列强 通过贷款进一步控制中国经济。 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进一步掠夺了中国的原料和廉价劳动 D.允办厂 力,外国资本的挤压阻碍着中国民族 资本主义的发展。 由此,是继《南京条约》之后危害最为严重的不 平等条约,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1、原因: 根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 中国,民族矛盾激化。 直因:中国人民与外国 教会势力矛盾激化。 2、口号:扶清灭洋 3、清政府的态度: 镇压——招抚——铲除 4、作用: 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 英勇斗争精神,沉重打击 了中外反动势力,推动了 清政府的改革运动。
材料1: “最恨和约,祸国 官府在教案中袒护外国人。 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 中原。” 材料2:挑铁道,把线砍, 旋再毁坏大轮船。……一概鬼 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件岳麓版必修1
(3)中日甲午战争中,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列强 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发展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帝国 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中,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中国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反馈训练 课时自测
[基础巩固]
【答案】 ①清政府的腐朽,是甲午战败的主要原因,慈禧太 后削减军费开支,大搞万寿庆典,不惜挪用海军军费。
②清政府不认真备战,奉行“避战自保”政策,外交上寄希望 于欧洲列强的调停。
【史论总结】 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惨败的原因 1.主观方面 (1)清政府极端腐朽,社会制度落后。 (2)战前,清政府不作认真准备,战争爆发后极力奉行“避战 自保”的方针,贻误战机,如平壤之战、威海卫之战等。 (3)慈禧太后在国家危难之秋,大搞万寿庆典,不惜挪用军 费,置国家、民族利益于不顾。 2.客观方面 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实力略强;中国相对落后。综观 中国的社会状况,与日本相比不仅在军事、经济和科技上落后, 还在于政治制度上的腐败。
问题 据材料,说明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
【答案】 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大陆政策”,把征朝侵 华作为对外侵略的首要目标;发动侵华战争成为日本的既定国 策。
2.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材料一 在战争危险日益迫近的紧要关头,清政府以财政紧张 为由,削减军费预算;而甲午年是慈禧太后六旬万寿庆典,先是修 三海,共花费白银 600 万两,其中挪用海军经费 437 万两,后又修 建颐和园,耗资 1 000 万两,挪用海军军费 750 万两。 材料二 清政府自始即采取求欧洲列强干涉,速行终止中日战 争之政策,李鸿章屡求各国代表援助,且电讯其驻欧洲各国之使臣, 使直接哀求各驻在国之政府。 问题 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甲午战争中中 国战败的必然性。
第14课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腹地 《马关条约》后,中国的 允设厂 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外国资本的挤压,严重阻碍了中国 (资本输出)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开四口
近 代 中 国 开 放 的 通 商 口 岸
鸦片战争 后开放的通商 口岸
第二次鸦片 战争后开放的通 商口岸
中日甲午 战争后开放的 通商口岸
文字中反映的事实
日本侵略者在 旅顺对手无寸铁 的平民进行了四 天四夜惨无人道 的大屠杀
大屠杀的目睹者英国人阿伦的《旅顺落难记》 日军进城后,满路都是被杀者的尸体, 竟辨不清路来。在一个池塘边,站满了日 军,赶着一群老百姓,往池塘里跳。只见 水里有断头的、腰斩的、穿胸的、破腹的, 搅作一团。
• 为什么说现在的日本既是离我们最近
又是离我们最远的国家?
• 为什么说“日本帝国主义是近代午战争 到八国联军侵华
背景资料:甲午战争前中日两国改革比较
日本
改革名称 明治维新
中国
洋务运动
背
景
在西方列强入侵、沦为殖民地的危 险加剧,为摆脱困境而实施的变革 。
明治天皇:以 饿肚皮的精神, 一天只吃一餐 饭,鼓动着他 的臣民为战舰 捐出口袋里的 最后一个铜板。
清政府: 甲午战后,列强掀
进行军事改革 起瓜分中国的高潮。中 华民族陷入极其深重的 资产阶级--危机。 维新派:戊戌变法 作为有责任心的中 革命派: 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 暴力推翻清政府 我们该怎么办呢?
小人物,大智慧 守小又求大 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征
武士像 相扑手 相扑运动 巨人运动
材料一:“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讲,日本是我们最 近的邻邦。……然而,在地球上现有的国家中, 日本却是离我们最远的一个国家。” ——央视主持人水均益
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中法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又相继发动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使帝国主义亡华野心始终不能得逞。
面对民族生存危局,各阶层民众纷纷行动起来,寻求彻底摆脱苦难的答案。
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不断膨胀,逐渐形成了侵略朝鲜、夺取中国的东北和台湾、占领全中国,进而征服全世界的对外扩张政策。
明治天皇在、《御笔信》中狂傲地宣称“日本乃万国之本”,扬言要“开拓万里之波涛”,“布国威于四方”。
1890年,日本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政局不稳;福泽谕吉力主“进行东洋政略,使国内人心转而外”。
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日本借机大举派兵入朝。
朝鲜政府慌忙向清政府求援。
1894年7月,日军悍然在朝鲜半岛海域丰岛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
9月,中日海军在黄海展开决战。
海军提督丁汝昌身负重伤,仍坐镇“定远”舰,用重炮击伤日军旗舰“松岛”号。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战舰中炮、弹药用尽的情况下,下令全速撞击日“吉野”舰,壮烈殉国。
1895年,清政府被迫接受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开放重庆等地为新的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华设厂。
后来,在列强的干涉下,日本才同意中国追加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交还中国的辽东半岛。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之后危害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从此,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腹地。
外国资本的挤压,严重阻碍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巨额战争赔款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不得不举借外债。
甲午战争后中国国势艰危,民生凋敝,中华民族陷人极其深重的危机。
日本的“胜利”极大地刺激了西方列强。
俄国为在中国东北扩张势力,纠合德国、法国“干涉还辽”,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
此后数年,列强竞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洋务运动一定程度 上增强了军事实力
一、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年) 1、背景: (1)世界形势:自 由资本主义向垄断 资本主义过渡.
在1890年时,北洋海军二 千吨位以上的战舰有七艘,共 二万七千多吨;而日本海军二 千吨位以上的战舰仅有五艘, 共一万七千多吨。然而,1894 年,日本悍然发动对大清帝国 的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哪一年爆 发?经过如何?
平壤战役
弃城逃走
丰岛海战 不宣而战
黄海海战
避战自保
辽东战役
威海卫战役
签订《马关条约》
起止时间 主要战役
丰岛战役 1894.7 —— 1895.4
战役的结果或影响
标志战争爆发 日军占领平壤,战火烧到 中国境内 互有得失,日本取得黄海 制海权 日军占领大连、旅顺等地
一、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年) 1、背景:
(1)世界形势:自 由资本主义向垄断 资本主义过渡。 (2)日本:出台 “大陆政策”,侵 华野心蓄谋已久。 亚 洲
“日本乃万国 世界 之本”,“开 拓万里之波 涛” ,“布国 中 满威于四方”。 朝 台 日本 国 蒙 —明治天皇 鲜 湾 《御笔信》
进 步 性
局 限 性
具有爱国性质,鲜明地反映出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 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要求和愿望,反映了帝国主义和中 华民族的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扩大了义和团反帝爱国 运动的群众基础
“扶清”使义和团在斗争中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不能 识破其阴谋诡计,以至上当受骗。 “灭洋”又表现出笼统的排外主义
应该怎样评价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 争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粉碎了帝 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 朝的改革运动。 但是,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义和团的组 织具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其口号具有盲目仇 外的弱点;其斗争结果不能促使中国走向进步, 只能更加落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设问
日本为什么要发动甲午中日战争?
(1)解决日本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
(根本原因) 侵华野心由来已久
(2)1890年经济危机 (3)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导火线)
满蒙 中国
台湾 朝鲜 日本
亚洲至全世界
大陆政策
黄海战役
平壤战役
辽东战役
威海战役
丰岛海战
材料一: “海军备款三千万,仅购数艘,而西太 后即命提款,营构颐和园。问海军衙门所管何职, 则颐和园之工程也。” 材料二:黄海大战后,清军主力尚存。1895年,日 军进犯北洋海军基地威海卫。丁汝昌主动请求歼敌, 李鸿章下令:“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 材料三:清军的枪炮大都购自英德美法等国,有的 炮弹没有炸药,只有沙土,根本不能使用。
1901年9月7日奕劻与李鸿章同
十一国代表签订《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
内 容 影 响
①赔款4.5亿
人民更加贫困;
列强侵华大本营; 完全控制清府 便于镇压反帝; 清府成为工具; 便于清政府能按侵略 者意旨实行卖国的外 交政策。(完全半殖 民地化)
②划使馆界
③拆炮驻兵 ④严禁反帝 ⑤设外务部 ⑥修订商约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 八国联军侵华
材料一:“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讲,日本是我们最 近的邻邦。……然而,在地球上现有的国家中,日本 却是离我们最远的一个国家。”
——央视主持人水均益
材料二:“日本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最凶恶、最野 蛮的敌人。”
——江泽民
材料三:“日本是中国的闹钟,时刻让中国惊醒”
——《读者》
• (2012年重庆文综历史,16)法国政 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 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 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 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 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 地方进行军事占领。”该条文的核心 内容最终写入了 • A.《黄埔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半 殖 民 地 半 封 建 社 会 完 全 形 成
概述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项目 第一次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中日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 程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 半封建社会 使中国社会半殖民 半封建的程度加深 使中国社会半殖民 半封建的程度大大加深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 半封建的社会
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允设厂——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
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廉价 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劳动力,外国资本的挤压阻碍 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甲午战争后,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屠龙大会
人人有份
甲午战争的失败对国内外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客观上刺激了中华民 族的真正觉醒 清政府: 进行军事改革
澎湖列岛给日本
巨额赔款使清政府财政不堪重 赔二亿——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负,不得不大举外债,便利了 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 《马关条约》后,中国的 命脉。 领土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 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开四口——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
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
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进步性
义、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要求和愿 望,具有爱国性质,反映了帝国主 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已成为主要矛 盾,扩大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 群众基础
“扶清”在一定程度上麻痹了农民群 众对清统治者施展阴谋手段的警惕性。 局限性
“灭洋”又表现出笼统的排外主义
一、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二、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 (2013年高考全国Ⅱ卷29题)1877年,清 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 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 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 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 •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 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 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 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 (2011·四川文综·16)1898年8月, 清廷颁布上谕:“现当海禁洞开,强邻 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觊觎,惟有 广开口岸之一法。”清廷的意图不包括 • A.收回通商口岸 B.发展民族经济 • C.维护国家主权 D.挽救国家危亡
• (2012年海南卷历史,14)1870年前后, 湖南、江西、江苏、湖北、直隶等地教案 频发。民间传言,“或称教堂拐骗人口, 或称教堂挖眼剖心,或称教堂诱污妇女”。 此类传言盛行的主要原因在于 • A.清政府允许传教士在华传教 B.民众与外国势力的矛盾加剧 • C.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较低 D.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依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甲午战争中 国战败的原因。
内 因
政治:清朝制度落后政治腐败 (根本原因) 军事:清政府避战求和政策、消极防御、
武器装备落后、军纪散漫等
思想:民族意识、民族认同感弱
外 因
①制度先进
②日本蓄谋已久
课堂设问
《马关条约》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更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 割三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
列强纷纷在中国土地上 划分势力范围,中国面 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
维新派: 戊戌变法 革命派: 决心用暴力推 翻清政府 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
课堂设 问
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时间和概况:
(1)起 因 民族矛盾的尖锐和反洋教斗争的发 展 (2)过程: 1898—1900,山东、直 隶
“扶清灭洋”
如何评价“扶清灭洋”的口 号 鲜明地反映出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
• (2011·重庆文综·17)重庆海关税务司 报告中记载的大足县余栋臣起义布告称: “我大清臣民皆忠孝之人,谁敢信奉夷狄 之教。今洋人诈称通商传教„„自道光以 来„„焚我皇宫,灭我属国,既占上海, 又割台湾,强迫开埠胶州,竟欲瓜分中 国。”这次起义应该发生在( ) • A.1851年 B.1895年 C.1898年 D.1906年
1.义和团运动的爆发
2.八国联军的侵华
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6月) 根本原因: 为了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 原因:
直接原因: 镇压义和团运动 (借口救护驻华使馆, 并助中国剿匪)
慈禧太后
光绪帝
一、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二、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义和团运动的爆发
2.八国联军的侵华
3.《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