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整理79065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大全

一、非金属单质 ( F 2, Cl 2 ,O 2,S,N 2 ,P,C,Si ,H )1、氧化性:F +H===2HF (阴暗处爆炸 )2 2F +Xe(过量 )==XeF222F 2( 过量 )+Xe==XeF 42+–)(XeF 4 是强氧化剂,能将 Mn 氧化为 MnO 4 nF +2M===2MFn(M 表示大部分金属 )2 2F +2HO===4HF+O( 水是还原剂 )222F 2+2NaOH===2NaF+OF+H 2O F 2+2NaCl===2NaF+ClF +2NaBr===2NaF+Br2F 2+2NaI===2NaF+IF 2( 过量 )+I 2===2IF 7属于类卤素: ClF+HO==HF+HClO )F +Cl( 等体积 )===2ClF (ClF2223F 2( 过量 )+Cl 2===2ClF 3 (ClF 3 +3H 2O==3HF+HClO) Cl 2+H 2 2HCl ( 将 H 2 在 Cl 2 点燃;混合点燃、加热、光照发生爆炸 )3Cl 2+2P 2PCl3Cl2 +PCl PCl5 Cl+2Na 2NaCl3ClCl322+2Fe 2FeCl3+Cu CuCl22Cl 2+2FeCl 2===2FeCl 3 (在水溶液中: Cl2+3+2+2Fe ===2Fe +3Cl ) Cl 2+2NaBr===2NaCl+Br Cl 2 +2Br =2Cl +Br 2 Cl 2+2KI===2KCl+I 2 Cl 2+2I =2Cl +I 2 3Cl 2( 过量 )+2KI+3H 2O===6HCl+KIO 33Cl 2+I – + – +IO 3 –5Cl +3H 2O=6H+6Cl2+I +6HO===2HIO+10HCl2235Cl 2+I 2+6H 2O=10Cl–+IO 3 –+12H + 2+S 2–=2Cl – +S ↓Cl 2+Na 2S===2NaCl+S ↓ Cl2 2水溶液中: Cl22+–+S ↓Cl +HS===2HCl+S ↓ (+HS=2H+2ClCl +SO+2HO===HSO+2HCl2224+2–+2Cl –Cl 2+SO 2+2HO=4H+SO 42+H 2O 2=2H ++Cl – +O 2Cl 2+H 2 O 2===2HCl+OCl2O+3Fe FeOO2 +K===KO342S+H 2 H 2S 2S+C CS 2 S+Zn ZnS S+Fe FeS ( 既能由单质制取,又能由离子制取 ))S+2Cu CuS ( 只能由单质制取,不能由离子制取23S+2Al Al 2S 3 ( 只能由单质制取,不能由离子制取 ) N 2+3H 2 2NH 3 N 2 +3Mg Mg 3N 2 N 2+3Ca Ca 3N 2N+3Ba Ba NN2 +6Na 2NaNN+6K 2K N2 3 2 N323N+6Rb 2RbN+2Al 2AlN232P 4+6H 2 4PH 3 P+3Na Na 3P 2P+3Zn Zn 3P 2H 2+2Li 2LiH2、还原性 S+O 2 SO 2 S+H 2SO 4( 浓) 3SO 2↑ +2HOS+6HNO 3(浓 ) H 2 SO 4+6NO 2↑ +2HO+S+4H+6==6NO 2↑ +2HO+3S+4HNO( 稀) 3SO 2 +4NO ↑ +2HO+3S+4H+4 3SO 2+4NO ↑+2HON 2+O 2 2NO4P+5O 2 P 4 O 10( 常写成 P 2 O 5)2P+3X 2PX 3(X 表示 F 2,Cl 2,Br 2) PX 3+X 2 PX 5 P 4+20HNO 3( 浓 ) 4H 3PO 4+20NO ↑+4H 2OC+2F CF 4C+2Cl2 CCl 4C+O( 足量 ) CO22C+O( 少量 ) 2CO2C+CO 22CO C+H 2 O CO+H 2( 生成水煤气 ) 2C+SiO Si+2CO( 制得粗硅 )Si( 粗 )+2Cl2SiCl4 (SiCl+2H===Si( 纯)+4HCl)4Si( 粉 )+O 2 SiO 2 Si+C SiC( 金刚砂 ) Si+2NaOH+HO==Na 2SiO 3+2H ↑ (Si+2OH +H 2 O= +2H ↑) 3、歧化反应2+H 2O H ++Cl –+HClO )Cl 2+H 2 O==HCl+HClO (加碱或光照促进歧化: (Cl Cl 2+2NaOH==NaCl+NaClO+H(Cl–––2 +2OH=Cl +ClO +H 2O)2 2 2 +2HO (Cl 2 – – – 2 Cl +2Ca(OH)==CaCl+Ca(ClO)+2OH=Cl+ClO +HO)3Cl+6KOH(浓) 5KCl+KClO+3HO(3Cl––+ClO–232+6OH 5Cl+3HO)2323S+6NaOH 2NaS+Na 2SO 3+3H 2O(3S+6OH–2S 2–2–+3H 2O)+SO 34P+3KOH(浓)+3H 2O==PH 3↑ +3KH 2PO 2 (4P+3OH – +3H 2O==PH 3↑ +3H 2PO 2–) 11P+15CuSO 4+24HO==5Cu 3P+6H 3PO 4+15H 2SO 4 3C+CaO CaC 2+CO ↑ 3C+SiO 2 SiC+2CO ↑二.金属单质 ( Na,Mg,Al,Fe,Cu )的还原性2Na+H 2NaH 4Na+O 2==2NaO 2Na 2O+O 2 2Na 2O 22Na+O Na O2Na+S==Na 2S (爆炸)2 22Na+2HO==2NaOH+H ↑2Na+2H 2 + ― 2O=2Na+2OH+H ↑2Na+2NH 3==2NaNH+H 2↑ 2Na+2NH 3=2Na ++2NH ― +H 2 ↑ 4Na+TiCl 4 4NaCl+Ti Mg+Cl 2 MgCl 2 Mg+Br 2 MgBr 2 2Mg+O2MgO Mg+S MgS 2Cu+S Cu 2S (Cu 2S 只能由单质制备 ) Mg+2HO Mg(OH)2+H 2↑ 2Mg+TiCl 4 Ti+2MgCl 2 Mg+2RbCl MgCl 2+2Rb 2Mg+CO2MgO+C 2Mg+SiO 2 2MgO+Si Mg+H 2S==MgS+H 2 +2+Mg+HSO==MgSO+H ↑(Mg+2H=Mg +H ↑ )244 222Al+3Cl 2 2AlCl 34Al+3O 2===2Al 2 O 3 ( 常温生成致密氧化膜而钝化,在氧气中燃烧 ) 4Al(Hg)+3O 2+2xHO===2(Al 2O 3 .xH 2O)+4Hg (铝汞齐)4Al+3MnO2Al O +3Mn2Al+Cr2 O Al O+2Cr ( 铝热反应 )2Al+Fe2 2 32Al+3FeO323O Al O+2FeAl O+3Fe2 32 3232Al+6HCl===2AlCl 3+3H 2↑2Al+6H+=2Al 3++3H 2↑242 4 32+3+22Al+3H SO===Al (SO ) +3H ↑ 2Al+6H =2Al +3H ↑2Al+6H SO( 浓)===Al (SO ) +3SO+6HO (Al,Fe在冷 , 浓的 HSO,HNO 中钝化 )242 43 2 2 24 3Al+4HNO 3( 稀)===Al(NO 3) 3+NO ↑ +2HO Al+4H ++NO 3–=Al 3++NO ↑+2HO 2Al+2NaOH+2HO===2NaAlO+3H 2↑ 2Al+2OH – +2HO=2AlO – +3H 2↑2Fe+3Br ===2FeBr 3Fe+2O Fe O2Fe+O22FeO (炼钢过程 )233 4Fe+I 2 FeI 2Fe+S FeS (FeS 既能由单质制备,又能由离子制备 )3Fe+4HO(g) Fe O+4H ↑23 4 2Fe+2HCl===FeCl+H 2↑Fe+2H+2+=Fe +H 2↑Fe+CuCl 2===FeCl 2+Cu Fe+Cu 2+=Fe 2++Cu ↓Fe+SnCl 4===FeCl 2+SnCl 2( 铁在酸性环境下 , 不能把四氯化锡完全还原为单质锡Fe+SnCl 2==FeCl 2 +Sn ↓ Fe+Sn 2+=Fe 2++Sn ↓三.非金属氢化物(HF,HCl,H 2O,H 2S,NH 3) 金属氢化物 (NaH)1、还原性 :4HCl( 浓)+MnO 2 MnCl 2+Cl 2↑ +2HO4H ++2Cl – +MnO 2Mn 2++Cl 2↑ +2HO 4HCl( 浓)+PbO PbCl 2+Cl ↑ +2HO22+–2+↑ +2HO4H+2Cl +PbO Pb+Cl224HCl(g)+O 2 2Cl 2 +2HO16HCl+2KMnO 4===2KCl+2MnCl+5Cl 2↑ +8H 2O16 H+- – 2+↑+8HO+10Cl+2MnO =2Mn +5Cl2426HCl+KClO 3==KCl+3Cl 2 ↑+3H 2O+––=3Cl 2↑+3H 2O6H+5Cl +ClO 3 14HCl+K 2Cr 2O 7===2KCl+2CrCl 3 +3Cl 2↑ +7H 2O+ – 2– 3+14H+6Cl +Cr 2O 7 =2Cr +5Cl 2 ↑+7H 2O2H 2O+2F===4HF+O 22HCl+F=2HF+Cl (F 2 气与 HCl 、HBr 、HI 、H 2S 、NH 3 气体不能共存 ) 2HBr+Cl 2=2HCl+Br 2 (Cl 2 气与 HBr 、HI 、 H 2 S 、 NH 3 气体不能共存 ) 2H 2S+3O 2( 足量 ) 2SO 2+2HO 2H 2S+O 2( 少量 ) 2S ↓+2HO 2H 2S+SO 2===3S ↓ +2HO H 2S+H 2SO 4( 浓)===S ↓+SO 2↑+2HO3H 2S+2HNO 3(稀)===3S ↓+2NO ↑+4H 2O+ –3H 2S+2H+2NO 3 =3S ↓+2NO ↑+4H 2O5H 2S+2KMnO 4+3H 2SO 4===2MnSO 4+K 2SO 4+5S ↓+8H 2O –+2+5H 2S+2MnO 4+6H=2Mn +5S ↓+8H 2O3H 2S+K 2Cr 2O 7+4H 2SO 4===Cr 2(SO 4 ) 3+K 2SO 4+3S ↓+7H 2O2– + 3+3H 2S+Cr 2O 7 +8H===2Cr +3S ↓+7H 2 O+H 2 S+4Na 2O 2+2HO=8Na+ +2NH 3+3CuO 3Cu+N 2+3H 2O2NH 3+3Cl 2 ===N 2+6HCl 8NH 3 +3Cl 2 ===N 2+6NH 4Cl NH 3+NaNO 2+HCl==NaCl+N 2↑+2HONH 3+NO 2–+H +=N 2↑ +2HO4NH 3+3O 2( 纯氧 ) 2N 2+6H 2O 4NH 3 +5O 2 4NO+6H 2O 4NH 3+6NO===5N 2+6H 2O ( 用氨清除 NO)NaH+H 2O===NaOH+H 2↑(生氢剂 )+–NaH+H 2O=Na+OH+H 2↑4NaH+TiCl 4 Ti+4NaCl+2H 2 ↑ CaH 2+2HO=Ca(OH)2↓+2H ↑ 2、酸性 :4HF+SiO 2===SiF 4 +2HO (可测定矿样或钢样中 S iO 2 的含量,玻璃雕刻)4HF+Si===SiF 4+2H ↑S+Fe===FeS ↓ +H ↑2HF+CaCl===CaF+2HClH222H 2S+CuCl 2 ===CuS ↓+2HCl ( 弱酸制强酸的典型反应 )2++H 2 S+Cu =CuS ↓+2H H 2S+2AgNO 3===Ag 2S ↓ +2HNO 3+ +H S+2Ag=Ag S ↓+2H22H 2S+HgCl 2 ===HgS ↓+2HCl2++H 2 S+Hg =HgS ↓+2HHS+Pb(NO) ===PbS ↓+2HNO( 铅试纸检验空气中 HS)23 2322+ +H 2 S+Pb =PbS ↓+2HH 2S+2Ag===AgS+H 2↑ ( 银器在空气中变黑的原因 )2NH( 液 )+2Na==2NaNH+H ↑ (NaNH +HO===NaOH+NH ↑)32 2 2 33、NH 的碱性:3NH 3+HX===NH 4 (X :F 、Cl 、Br 、 I 、 S)3+H +=NH 4+NH 3+HNO 3===NH 4NO 3 NH 32 4 4 2 4NH 3+ 4+ 2NH+HSO===(NH) SO+H=NHNH 3+NaCl+H 2O+CO 2===NaHCO 3+NH 4Cl (侯德榜制碱:用于工业制备小苏打,苏打)NH 3+H 2 S==NH 4HS NH+ - 3+H 2S=NH 4 +HS 4、不稳定性: 2HFH 2 +F 2 2HCl H 2+Cl 2 2H 2O2H+O 2 2H 2O 2===2HO+O 2 H 2S H 2+S 2NH 3 N 2+3H 22 22HI H +I四.非金属氧化物 ( SO 3、SO 2、N 2O 、 NO 、N 2O 3、NO 2、N 2O 4、N 2O 5、 CO 、CO 2、SiO 2、P 2O 3、 P 2O 5 、Cl 2O 、Cl 2O 3、Cl 2O 5、Cl 2O 7、ClO 2) 1、低价态的还原性: (SO 2、CO 、NO)2SO+O 2+2HO===2HSO 4(这是 SO 2 在大气中缓慢发生的环境化学反应) 2SO+O 2 2SO 3 SO 2 +NO 2===SO 3+NOSO 2+Cl 2+2HO===H 2SO 4+2HClCl+ 2– +2Cl–2+SO 2+2HO=4H+SO 4 SO+Br +2HO===HSO+2HBrBr+ 2 –+2Br–2+SO+2HO=4H+SO222424SO 2+I 2 +2HO===H 2SO 4+2HI I+2 –+2I –2+SO 2+2HO=4H+SO 4 2NO+O===2NONO+NO 2+2NaOH===2NaNO (用于制硝酸工业中吸收尾气中的 NO 和 NO 2)– –NO+NO 2+2OH=2NO2CO+O2COCO+CuO Cu+CO223CO+Fe 2O 3 2Fe+3CO CO+H 2O CO 2+H 2 2、氧化性:SO 2+2HS===3S+2HO SO 3+2KI K 2SO 3+I 2NO 2+2KI+H 2O===NO+I 2+2KOH (不能用淀粉 KI 溶液鉴别溴蒸气和 NO 2)4NO 2+H 2S===4NO+SO 3+H 2 O2NO+Cu 4CuO+N 2 N 2O+Zn ZnO+N 2CO 2+2Mg 2MgO+C (CO 2不能用于扑灭由Mg,Ca,Ba,Na,K 等燃烧的火灾 )SiO +2H Si+2H OSiO+2Mg 2MgO+Si2223、与水的作用 :SO 2+H 2 O===H 2SO 3+2 – SO+HO===HSOSO+HO=2H+SO32243 243NO+HO===2HNO+NO (NO 不是硝酸的酸酐 )2232N 2O 5+H 2O===2HNO 3N+–2O 5 +H 2O=2H+2NO 3P 2O 5+H 2O(冷水 )===2HPO 3(P O5极易吸水 , 可作气体干燥剂 )P O+3HO(热水 )===2H PO2 523 4 2P 2O 5+3H 2SO 4( 浓)===2H 3PO 4+3SO CO 2+H 2 O===H 2CO 3Cl O+HO==2HClO22Cl 2O 7+H 2O==2HClO 4+–Cl 2O 7+H 2O=2H+2ClO 4 4、与碱性物质的作用 :SO 2+2NH 3+H 2O===(NH 4) 2SO 3SO 2+(NH 4) 2SO 3+H 2O===2NH 4HSO 32NH 4HSO 3+H 2SO 4===(NH 4) 2SO 4+2HO+2SO ↑( 硫酸工业尾气处理 )SO 2+Ca(OH)2===CaSO 3↓+H 2 O ( 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 SO 2和 CO 2. 可用品红鉴别 ) SO 3+MgO===MgSO 4SO 3+Ca(OH)2===CaSO 4↓+H 2 O CO 2+NH 3+H 2O===NH 4HCO 3 (NH) CO(NH ) CO+2HO CO+2NH( 过量 )+H O===(NH) CO4 2 3 2 4 2 3 2 3 2 2CO 2+2NH 3 (NH 2) 2 CO+H 2O ( 工业制取尿素 )CO 2+2NaOH(过量 )==Na 2 CO 3+H 2O 2OH - +CO 2=CO 32–+H 2 O2 3 OH -2 3 – CO( 过量 )+NaOH==NaHCO+CO=HCO2 23 2 Ca 2+ 2 3 2CO+Ca(OH)( 过量 )==CaCO+HO+2 +CO=CaCO ↓ +HO2CO( 过量 )+Ca(OH)2==Ca(HCO 3) 2 OH ― –+CO 2=HCO 3CO 2+CaCO 3+H 2O==Ca(HCO 3)2CO2+ –2+CaCO 3+H 2O=Ca+2HCO 3CO( 不足 )+2NaAlO +3HO===2Al(OH)↓+NaCO222323CO 2+3H 2O+AlO 2– =Al(OH)3↓+CO 32–CO 2( 足)+NaAlO 2 +2HO===Al(OH)3↓+NaHCO 3 ––CO 2+2HO+AlO 2 =Al(OH)3↓+HCO 3CO 2+C 6 H 5ONa+H 2O===C 6H 5 OH ↓+NaHCO 3― –CO 2+C 6H 5O +H 2O=C 6H 5OH ↓+HCO 3SiO 2+CaO CaSiO 3 ( 炼钢造渣 )SiO 2+2NaOH===NaSiO 3+H 2O(常温下强碱缓慢腐蚀玻璃 ) SiO 2+Na 2CO 3 Na 2 SiO 3+CO 2 ( 制取玻璃 ) SiO 2+CaCO 3CaSiO 3+CO 2 ( 制取玻璃 ) 2NO+2NaOH==NaNO+NaNO 3+H 2O―–―2NO+2OH=NO 3 +NO 2 +H 2ONO+NO 2+2NaOH==2NaNO+H 2O ( 制取硝酸工业尾气吸收 )― –NO+NO 2+2OH=2NO 3 +H 2 O五.金属氧化物1、低价态的还原性 :6FeO+O2===2Fe3O4FeO+4HNO===Fe(NO) +NO+2HO3332+―3+FeO+4H+NO3=Fe +NO2↑+2HO2、氧化性 :Na2O2+2Na 2NaO(此反应用于制备 Na2 O)MgO, Al 2O3几乎没有氧化性,很难被还原为Mg, Al. 一般通过电解制 Mg和 Al.Fe2O3+3H2 2Fe+3H2O(制还原铁粉 )Cu+HOFe O+4H 3Fe+4H O CuO+H3422222Fe3O4 +16HI==6FeI2+8H2O+2I2+―2+2Fe3O4+16H+4I=6Fe +8H2O+2I2Fe O+Fe 3FeO ( 炼钢过程中加入废钢作氧化剂 )23FeO+C Fe+CO 高(温炼钢调节 C 含量 )2FeO+Si 2Fe+SiO2 ( 高温炼钢调节 Si 含量 )3、与水的作用 :Na2O+H2O==2NaOH+–Na2O+H2O=2Na+2OH2NaO2 +2HO===4NaOH+O2↑+–2NaO2+2HO=4Na+4OH+O2↑( 此反应分两步 :Na2O2+2HO===2NaOH+H;2H2O2===2HO+O2 H 2O2的制备可利用类似的反应 :BaO2+H2SO4( 稀 )===BaSO4+H2O2)MgO+H2O===Mg(OH)2缓慢反应 )4、与酸性物质的作用 :Na2O+SO3==Na2SO4 Na 2O+CO2==Na2CO3 MgO+SO 3===MgSO4Na2O+2HCl==2NaCl+HO++Na2O+2H=2Na+H2O2NaO2 +2CO==2NaCO3+O2↑Na2O2+H2SO4( 冷, 稀)===Na2SO4+H2O2MgO+H2SO4===MgSO4+H2O+2+MgO+2H=Mg +H2OAl 2O3+3H2SO4===Al2(SO4 ) 3+3H2OAl 2O3+6H+=2Al3++3H2OAl 2O3+2NaOH===2NaAlO+H2 O (Al2O3 两性氧化物)――Al 2O3+2OH=2AlO2+H2OFeO+2HCl===FeCl+H2O+2+FeO+2H=Fe +H2OFe2O3+6HCl===2FeCl3+3H2OFe- 2O3+6H+=2Fe3++3H2OFe3O4+8HCl===FeCl2+2FeCl3+4H2OFe- 3O4+8H+=2Fe3++Fe2++4H2O六.含氧酸1、氧化性 :4HClO 3+3H 2S===3H 2SO 4+4HCl–+2–+Cl –ClO 3 +3H 2S=6H+SO 4 HClO 3+HI===HIO 3 +HCl––––ClO 3 +I =IO 3 +Cl3HClO+HI===HIO+3HCl- – + –3HClO+I =IO 3 +3H+ClHClO+H 2SO 3===H 2SO 4+HCl+2––HClO+H 2SO 3=3H+SO 4 +ClHClO+H 2O 2 ===HCl+H 2O+O 2↑+ –+HO+O ↑HClO+HO=H+Cl2 2 2 2( 氧化性 :HClO>HClO 2>HClO 3>HClO 4, 但浓 , 热的 HClO 4 氧化性很强 ) 2H 2SO 4( 浓 )+C CO 2↑+2SO ↑+2HO2HSO( 浓 )+S 3SO ↑ +2HO242H 2SO 4+Fe(Al) 室温下钝化 6H 2SO 4( 浓)+2Fe Fe 2(SO 4) 3+3SO 2↑+6H 2 O2H 2SO 4( 浓 )+Cu CuSO 4+SO 2↑+2HO( 不能用浓硫酸与 NaBr 制取 HBr)HSO( 浓)+2HBr===SO ↑ +Br2 +2HO2 4( 不能用浓硫酸与 NaI 制取 HI)HSO( 浓)+2HI===SO ↑+I2 +2HO24H 2SO 4( 稀)+Fe===FeSO 4+H 2↑+ 2+2H+Fe=Fe +H 2↑HSO+2HS===3S ↓+3HO2 324HNO 3( 浓)+C CO 2 ↑+4NO 2↑+2HO6HNO 3( 浓)+S H 2 SO 4+6NO 2↑ +2HO5HNO( 浓)+P HPO+5NO ↑ +HO3 3 42 25HNO 3( 稀)+3P+2HO 3H 3PO 4+5NO ↑+-+3P+2HO 3HPO 4+5NO ↑5H+5NO 36HNO( 浓足 )+Fe===Fe(NO) 3+3NO ↑+3HO332 233 223+2+4HNO( 浓)+Fe( 足 )===Fe(NO) +NO ↑+2HO(先得 Fe , 在 Fe 过量时再生成 Fe 的盐 )4HNO 3( 稀足 )+Fe===Fe(NO 3) 3+NO ↑+2HO+ - 3+4H+NO 3 +Fe=Fe +NO ↑ +2HO30HNO+8Fe===8Fe(NO 3) 3+3N 2O ↑+15H 2O+–3+30 H +6NO 3 +8Fe=8Fe +3N 2O ↑+15H 2O36HNO+10Fe===10Fe(NO 3) 3+3N 2↑ +18H 2O +–3+36H+6NO 3 +10Fe=8Fe +3N 2↑ +18H 2O30HNO+8Fe===8Fe(NO 3) 3+3NH 4NO 3+9H 2O+ – 3+ +30 H +3NO +8Fe=8Fe +3NH 4 +9H 2O4Zn+10HNO 3(稀)==4Zn(NO 3 ) 2+N 2O ↑+5H 2 O + – 2+4Zn+10H+2NO 3 =4Zn +N 2O ↑+5H 2O4Zn+10HNO 3(稀)==4Zn(NO 3 ) 2+NH 4NO 3+3H 2O + – 2+ +4Zn+10H+NO 3 =4Zn +NH 4 +5H 2 O2、还原性 :H 2SO 3+X 2+H 2O===H 2SO 4+2HX (X 表示 Cl 2,Br 2,I 2)+2-–H SO+X +HO=4H+SO +X2 3 2242H 2SO 3+O 2==2HSO 4+2-H 2SO 3+H 2O 2===H 2SO 4+H 2O+ 2 –H 2 SO 3+H 2O 2=2H+SO 4 +H 2O5H 2SO 3+2KMnO 4===2MnSO 4+K 2SO 4+2HSO 4+3H 2O –2++2–5H 2SO 3+2MnO 4 =2Mn +4H+3SO 4 +3H 2OH 2SO 3+2FeCl 3+H 2 O===H 2SO 4+2FeCl 2+2HCl3++2+2–H 2 SO 3+2Fe +H 2O=4H+2Fe +SO 43、酸性 :H 2SO 4( 浓)+CaF 2 CaSO 4+2HF ↑ (不挥发性酸制取挥发性酸 )HSO( 浓)+NaCl NaHSO+HCl ↑(不挥发性酸制取挥发性酸 )244H 2SO 4( 浓)+2NaCl Na 2SO 4+2HCl ↑ ( 不挥发性酸制取挥发性酸 )H 2SO 4( 浓)+NaNO 3 NaHSO 4+HNO 3↑(不挥发性酸制取挥发性酸 )3HSO( 浓 )+Ca (PO )23CaSO+2HPO ( 强酸制弱酸酸 )2434 4342H 2SO 4( 浓 )+Ca 3(PO 4 ) 2 2CaSO 4+Ca(H 2PO 4) 2 ( 工业制磷肥 ) 3HNO+Ag 3 PO 4==H 3 PO 4+3AgNO+ 3434+3H+AgPO=HPO+3Ag2HNO 3+CaCO 3==Ca(NO 3) 2 +H 2O+CO 2↑2H ++CaCO 3=Ca 2++H 2O+CO 2↑(用 HNO 3和浓 H 2SO 4不能制备 H 2S ,HI , HBr , SO 2 等还原性气体) 4H 3PO 4+Ca 3(PO 4) 2 3Ca(H 2PO 4) 2 (重钙)H 3PO 4( 浓)+NaBr NaH 2PO 4+HBr ↑ ( 不挥发性酸制取挥发性酸 , 磷酸是非氧化性 酸 )H 3PO 4(浓) +NaI NaH 2PO 4+HI ↑ 4、不稳定性:2HClO 2HCl+O ↑ ( 保存在棕色瓶中 )4HNO 34NO 2↑+O 2↑+2HO ( 保存在棕色瓶中 ) H 2SO 3 H 2O+SO 2↑ ( 在加热或酸性条件下分解 ) H 2CO 3 H 2O+CO 2↑ ( 在加热或酸性条件下分解 ) H 4SiO 4 H 2SiO 3 +H 2O H 2SiO 3 SiO 2↓+H 2OH 2S 2O 3 H 2O+S ↓+SO 2↑ ( 在加热或酸性条件下分解 )七.碱1、低价态的还原性:4Fe(OH)2+O 2+2HO===4Fe(OH)3 2、与酸性物质的作用:2NaOH+SO( 少量 )==Na 2 SO 3+H 2O–2 –+HOOH +SO=SO232NaOH+SO 2(足)==NaHSO 3-–OH+SO 2( 足)=HSO 32NaOH+SiO==Na 2SiO 3+H 2O-2–OH+SiO 2=SiO 3 +H 2 O2NaOH+AlO 3==2NaAlO+H 2O-–2OH+Al 2O 3=2AlO 2 +H 2O2KOH+Cl==KCl+KClO+H2O–––Cl 2+2OH=Cl +ClO +H2ONaOH+HCl==NaCl+H2H++OH =H2ONaOH+H2S(足)==NaHS+H2O––OH +H2S=HS+H2O2NaOH+HS( 少量 )==Na2 S+2HO–2–2OH+H2S=S +2HO3NaOH+AlCl==Al(OH)3↓+3NaCl–3+3OH+Al =Al(OH)3↓NaOH+Al(OH)3==NaAlO2+2HO(AlCl3和Al(OH)3哪个酸性强?)––Ca(OH)2+2NH4Cl 2CaCl 2+2NH3↑+2HO ( 实验室制 NH3)NaOH+NHCl NaCl+NH ↑+HO432Mg(OH)2+2NH4Cl==MgCl2+2NH3·H2O (Al(OH)3+NH4Cl不溶解)Ba(OH)2+H2SO4==BaSO4↓+2HO+–2+ 2 –=BaSO↓2H O2H+2OH+Ba +SO4423、不稳定性 :Mg(OH)2 MgO+H2O2Al(OH) 3 Al 2O3 +3H2O2Fe(OH)3 Fe 2 O3+3H2 O Cu(OH) 2 CuO+H2O2AgOH==Ag 2 O+H2O 八.盐1、氧化性: ( 在水溶液中 )322Fe3+2+2FeCl +Fe==3FeCl+Fe=3Fe2FeCl3+Cu===2FeCl+CuCl2 ( 用于雕刻铜线路版 )3+2+2+2Fe +Cu=2Fe +Cu 2FeCl3+Zn(少量 )===2FeCl2+ZnCl22Fe3+2+2++Zn=2Fe +Zn322Fe3+-2+FeCl +Ag===FeCl+AgCl↓+Cl+2Ag=2Fe +2AgCl↓Fe (SO ) +2Ag===FeSO+AgSO↓ ( 较难反应 ) Fe(NO )+Ag不反应243424332FeCl3+H2 S===2FeCl+2HCl+S↓ 2Fe3++H2S=2Fe2++2H++S↓2FeCl3+2KI===2FeCl2+2KCl+I 22Fe3++2I - =2Fe2++I 2FeCl +Mg===Fe+MgCl Fe2+2++Mg=Fe+Mg22NaNO2+NH4Cl==NaCl+N2↑ +2HO ( 实验室制氮气 ) NH 4++NO2-=N2↑+2HO 2、还原性:2FeCl2+3Cl2===2FeCl3 ( 在水溶液中不需加热 )2+3+-3Na2S+8HNO3(稀)===6NaNO3+2NO↑+3S+4H2O2-+-3S +8H+2NO3=2NO↑+3S+4H2O3Na2SO3+2HNO3(稀 )===3Na2 SO4+2NO↑+H2O2-+-2-3SO +2H+2NO3=3SO4 +2NO↑ +H2ONa2SO3+S Na2S2O3Na2S+Cl2==2NaCl+S↓( 在水溶液中 ) S2- +Cl2 =2Cl- +S↓3、与碱性物质的作用:Ca(OH)2+CuSO4==Cu(OH)2↓+CaSO4↓ ( 波尔多液 )MgCl 2+2NH 3· H 2O===Mg(OH)2↓ +2NH 4ClMg 2++2NH 3·H 2O=Mg(OH)2↓+2NH 4+ AlCl 3+3NH · H 2O===Al(OH)3↓ +3NH 4ClAl 3++3NH ·H 2O=Al(OH)2↓ +3NH 4+FeCl 3+3NH · H 2O===Fe(OH)3↓ +3NH 4ClFe 3++3NH ·H 2O=Fe(OH)3↓+3NH 4+CuSO+2NH · HO(不足 )==Cu(OH) ↓+(NH) SO43 2242 4Cu2+++2NH ·H O=Cu(OH)↓+2NH3 22 4Cu(OH)2+4NH 3·H 2O=Cu(NH 3) 4(OH)2 +4H 2OCu(OH)2+4NH 3·H 2O=[Cu(NH 3) 4 2+-] +2OH+4H 2O 铜氨溶液CuSO+4NH · HO(足)==Cu(NH)SO+4HO总方程式4323 442Cu 2++4NH 3·H 2O=[Cu(NH 3) 4] 2++4H 2O 铜氨溶液AgNO 3+NH 3·H 2O==AgOH ↓ +NH 4NO 3 2AgOH=Ag 2O(灰黑色 )+H 2OAg 2 3 2 3 2 ] + -2 银氨溶液O+4NH · HO=2[Ag(NH)+2OH+3HOAgNO 3+2NH 3· H 2O==Ag(NH 3) 2NO 3+2HOAg ++2NH 3·H 2 O=[Ag(NH 3) 2] ++2HO 总方程式ZnSO+2NH · HO(不足 )==Zn(OH) ↓+(NH) SO43 224242++Zn +2NH ·HO=Zn(OH)↓ +2NH3 22 4Zn(OH)2+4NH 3·H 2O=Zn(NH 3) 4(OH)2 +4H 2O ZnSO 4+4NH 3· H 2O(足)==Zn(NH 3 ) 4SO 4+4H 2 OZn 2+323 4 ]2+2总方程式 +4NH ·H O=[Zn(NH) +4HO 4、与酸性物质的作用:强酸制弱酸,或不挥发性酸制挥发性酸Na 3PO 4+2HCl===NaHPO 4+2NaCl PO 3- + -4 +2H=H 2 PO 4NaHPO+HCl===NaHPO+NaClHPO2-+ -4+H=HPO242424NaH 2PO 4+HCl===H 3PO 4+NaClH-+2PO 4 +H=H 3 PO 4Na 2CO 3+HCl===NaHCO 3+NaCl CO 2-+ -3 +H=HCO 3-+NaHCO 3+HCl===NaCl+H 2O+CO 2↑ HCO 3 +H=CO 2↑+H 2O3Na 2CO 3+2AlCl 3+3H 2 O==2Al(OH)3↓+3CO 2↑+6NaCl ( 物质之间的双水解反应 )2-3+3Na 2CO 3+2FeCl 3+3H 2 O===2Fe(OH)3↓ +3CO 2+6NaCl ( 物质之间的双水解反应 )2-3+3NaHCO+AlCl 3===Al(OH)3↓ +3CO 2↑(物质之间的双水解反应 )-3+3HCO+Al =2Al(OH) 3↓+3CO 2↑(物质之间的双水解反应 )3NaHCO+FeCl ===Fe(OH)↓ +3CO ↑332-3+3HCO+Fe =2Fe(OH)3↓+3CO 2↑3Na 2S+Al 2 (SO 4) 3 +6H 2O===2Al(OH)3 ↓+3H 2S ↑(物质之间的双水解反应 )2-+2Al3+3S+3HO=2Al(OH)↓ +3HS ↑3NaAlO+AlCl232(3 +6HO==4Al(OH) ↓ +3NaCl 物质之间的双水解反22 3应 ) -3+3AlO2+Al +6H 2O=4Al(OH)3↓-3+3AlO 2 +Fe +6H 2O=3Al(OH)3 ↓+Fe(OH)3↓-+AlO2+NH 4 +2HO=Al(OH)3↓+NH 3· H 2ONaCO+HO+CO===2NaHCO232 232--CO 3 +H 2O+CO 2=2HCO 3 Na 2CO 3+H 2O+2SO==2NaHSO 3+CO 2↑ (1:2)32-23-2CO+HO+2SO=2HSO+CO ↑中的 SO 不能用 Na CO 洗气 )2NaCO( 足)+H O+SO==NaSO+2NaHCO(CO3222 3322232CO2-2--(2:1)3+H 2 O+SO 2=SO 3 +2HCO 3NaCO+SO==NaSO+CO(1:1)2322322-2-CO +SO=SO +CO32 32NaHCO 3+SO 2===NaHSO 3+CO 2 (CO 2 中的 SO 2 可能用 NaHCO 3洗气 )--2HCO 3 +SO 2=2HSO 3+CO 22NaHCO+SO==NaSO+2CO+HO32 23 2-2-+2CO+H 2O2HCO 3+SO 2=SO 3Na 2SiO 3+2HCl===HSiO 3 ↓+NaCl 或 Na 2SiO 3+2HCl+HO===H 4SiO 4↓+2NaClSiO 32- +2H +=H 2 SiO 3↓ 或 SiO 32- +2H ++H 2O=H 4SiO 4↓Na 2SiO 3+CO 2+2HO===H 2SiO 3 ↓+Na 2CO 3SiO 32- 2-+CO 2+2HO=H 4SiO 4 ↓+CO 35、盐与盐复分解反应Na 2SO 4+BaCl 2==BaSO 4↓ +2NaCl(沉淀不溶于盐酸、硝酸 )2- 2+SO 3 +Ba =BaSO 4↓Na 2SO 3+BaCl 2==BaSO 3↓ +2NaCl ( 沉淀溶于盐酸 , 在硝酸中生成新的沉淀 , 沉淀不消失 )SO 32- +Ba 2+=BaSO 3↓Na 2CO 3+BaCl 2==BaCO 3↓ +2NaCl(沉淀溶于盐酸、沉淀消失 )CO 32- +Ba 2+=BaCO 3↓Na 2CO 3+CaCl 2==CaCO 3↓ +2NaCl (NaHCO 3 不反应 )CO 32- +Ca 2+=CaCO 3↓33 +-=AgCl ↓AgNO+NaCl==AgCl ↓ +NaNO Ag+Cl3 3 + - =AgBr ↓ AgNO+NaBr==AgBr ↓ +NaNOAg+BrAgNO 3+KI==AgCl ↓+KNO 3 Ag++I - =AgI ↓+ 3- =Ag 3PO 4↓3AgNO+Na 3PO 4==Ag 3 PO 4↓ +3NaNO3Ag +PO 4 CuSO+NaS==CuS ↓+NaSOCu2+2-=CuS ↓+S422 4FeCl 3+3KSCN==Fe(SCN)+3KCl3+-( 血红色,用于3+Fe +3SCN=Fe(SCN)3 Fe 的特性检验 )6、不稳定性 :Na 2S 2O 3+H 2 SO 4===Na 2SO 4+S ↓+SO 2↑ +H 2O 2-+S 2 O 3 +2H=S ↓+SO 2↑ +H 2ONH 4Cl NH 3 ↑+HCl ↑ NH 4I NH 3↑+HI ↑ 2HI H 2+I 2 NH 4I NH 3↑+H 2↑+I 2 ↑NH 4HCO 3NH 3↑+H 2 O+CO 2↑ 2KNO 32KNO+O 2↑2Cu(NO 3) 3 2CuO+4NO ↑+O 2↑2AgNO 32Ag+2NO ↑+O 2↑ ( 保存在棕色瓶中 )5NH 4NO 3 4N 2↑+2HNO 3+9H 2O10NH4NO3 8N2↑+4NO2↑ +O2↑ +20HO↑ ( 硝酸铵爆炸反应 )2KMnO4K 2 MnO4+MnO2+O2↑2KClO3 2KCl+3O2↑2NaHCO3Na2CO3+H2O+CO2↑Ca(HCO3) 2 CaCO3+H2 O+CO2↑CaCO3CaO+CO2↑MgCO 3 MgO+CO2↑九、电离方程式1、酸的电离 (H2SO4、HNO3、 HCl、HBr、HI 、H3PO4、HF、H2SO3、CH3COOH、H2CO3、H2S、HNO2、C6H5 OH、HCN、 HClO)+2-+2-HSO==2H+SO或: HSO+2HO==2HO+SO2442434+-+-( 以下雷同 )HNO3==H+NO3或: HNO3+H2O==H3O+NO3+HCl==H+Cl+HBr==H+BrHI==H++I+++H3PO4 H +H2PO H 2PO H+HPO HPO H +POHF H++F++HSO H +HSO HSO H +SO23CH3COOH ++CH3COOH2CO3 H++H ++H2S H++H+++C+-苯酚不是酸,显酸性 )HNO2H +NO6H5OH H+C6H5O (+HCN H+CN+HClO H+ClO+H2O H +OH+2H2O H3O+OH2、碱的电离 (NaOH、KOH、Ba(OH)2、 Mg(OH)2、 Al(OH)3、NH3·H2O)++Ba(OH)2+NaOH==Na+OH KOH==K +OH 2 ==Ba +2OHMg(OH)2Mg2++2OHAl(OH) 3Al 3++3OH酸式电离: Al(OH) 3 H++ +H2ONH3·H2O +2OH2+Ca(OH)2==Ca +2OH Ca(OH)2 Ca2++2OH (( 澄清石灰水 )石灰悬浊液 )3、盐的电离 (NaCl 、Na2SO4、 NaHSO4、 Na2SO3、NaHSO3、MgSO4、CaSO4、 Al 2(SO4) 3、CuSO4、 AlCl 3、AgNO3、CH3COONa、NH4NO3、FeCl3、Na2CO3、 NaHCO3、 Na2S、NaHS、NaH2PO4、 Na2HPO4、Na3PO4、KI 、NaBr、NaClO、 AgCl、CaCO3)+NaCl==Na+Cl+Na2SO4==2Na+++NaHSO4==H+Na++Na2SO3==2Na++-++2-)NaHSO==Na+HSO (错误书写: NaHSO==Na+H+SO33342+MgSO4==Mg +Al 2(SO4) 3==2Al3++32+CuSO4==Cu +AlCl 3==Al 3++3Cl AgNO 3==Ag ++NO 3+CH 3COONa==CH 3COO +Na+-NH 4NO 3==NH 4 +NO 3 FeCl 3==Fe 3++3Cl+Na 2CO 3==2Na+3+3++NaHCO==Na+( 错误书写: NaHCO==Na+H+ )+Na 2S==2Na++ ( +NaHS==Na+HS错误书写: NaHS==Na+H+ ) +NaH 2PO 4==Na+H 2 PO++ +NaHPO==2Na+HPO (错误书写: Na HPO==2Na+H+PO )2 424+Na 3PO 4==3Na+PO+― + ―+― KI==K +I NaBr==Na+Br NaClO==Na+ClO AgCl Ag ++ ( 难溶、微溶物质在水中发生微弱电离 )2+ 2+CaCO 3Ca + ( 错误书写: CaCO 3==Ca +CO )2+2+CaSO 4Ca +SO (错误书写: CaSO 4==Ca +SO ) 3、熔融电离+ MgCl 2+NaCl Na + 2 Mg +2+ 2― 3+ 2―Na 2O 2Na +OAl 2O 3 2Al +3O十、水解反应1、单水解 --- 可逆水解++NH 4Cl+H 2O NH 3·H 2O+HCl NH 4 +H 2O H +NH 3·H 2O3 23 Fe 3+23+FeCl +3HO Fe(OH) +3HCl+3HO Fe(OH) +3HAlCl 3+3H 2 O Al(OH) 3+3HCl Al3++3H 2O Al(OH) 3 +3H +CuSO 4+2HO Cu(OH)2+H 2 SO 4 ( 金属活动顺序表中 2+Mg 以后的阳离子均水解 )NaHCO+HO HCO+NaOH (NaHSO 不水解, NaHSO 电离大于水解 )3 2 2 343NaCO+HO NaHCO+NaOH2--–CO+HO HCO+OH2323323NaHCO 3+H 2 O H 2CO 3+NaOH(第一步远远大于第二步,二步不能叠加 )2--–Na 2SO 3+H 2O NaHSO 3+NaOH SO 3+H 2O HSO 3 +OH)NaHSO+HO HSO+NaOH(第一步远远大于第二步,二步不能叠加3 2 2 3HSONa 2S+H 2O NaHS+NaOH- -3+H 2O H 2SO 3+OHS 2--–+H 2O HS+OH NaHS+H 2O H 2S+NaOH(第一步远远大于第二步,二步不能叠加 )HS--+H 2O H 2S+OH Na 3PO 4+H 2O Na 2HPO 4+NaOH 3-2- – PO 4 +H 2O HPO 4 +OHNaHPO+HO NaHPO+NaOH2-- –HPO+HO HPO +OH2 4 2 2 44 2 24 NaHPO+HO H PO+NaOH-–H PO +HO H PO+OH242342 4 234CH 3COONa+H 2- –CH 3COOH+NaOH CH 3COO+H 2O CH 3COOH+OHC 6H 5ONa+H 2O C 6H 5OH+NaOH-–C 6H 5O+H 2O C 6H 5OH+OH2、双水解CH 3COONH 4+H 2O CH 3COOH+NH 3·H 2O NH 4F+H 2O HF+NH 3·H 2OAl 2S 3+6H 2O==Al(OH)3↓ +H 2S ↑ ( 隔绝空气,密封保存 )Mg 3N 2+6H 2O==Mg(OH)2↓ +NH 3↑( 隔绝空气,密封保存 ) Na 3P+3H 2O==3NaOH+PH ↑( 隔绝空气,密封保存 )Zn 3P 2+6H 2O==Zn(OH)2↓ +PH 3↑(Zn 3 P 2 一种老鼠药, PH 3 剧毒神经毒剂 ) CaC 2+2HO==Ca(OH)3↓+C 2H 2↑( 隔绝空气,密封保存 )C 2H 5ONa+H 2O==C 2H 5OH+NaOH十一、电解及电极方程式1、电解质溶液在惰性电极条件下,或阴极是较活泼金属电极,阳极是惰性电极条件下的电解2NaCl+2HO 2NaOH+H ↑+Cl 2↑(-)2H-+-O+2e-==H ↑+2OH或 2H +2e ==H ↑2 2 2(+)2Cl--2e-==Cl 2↑2Cl --+2HO 2OH+H 2↑ +Cl 2↑ CuCl 2 Cu+Cl 2 ↑(-)Cu 2++2e-==Cu ↓(+)2Cl - -2e-==Cl 2↑Cu 2++2Cl - Cu ↓ +Cl 2↑2CuSO+2HO 2Cu ↓+O ↑ +2HSO42 4(-)2Cu 2+ + 4e-==2Cu ↓(+)2H 2O - 4e-==O + 或: - +-2↑+4H 4OH -4e-==O 2↑+2HO 4H 2O 4H+4OH2Cu 2+ 2 ++2HO 2Cu ↓+O ↑+4H 2H 2O 2H 2↑+O 2↑(-) 4H ++4e-==2H ↑ (+)4OH - -4e-==O 2 ↑ +2HO+ -中性电解 4H 2O 4H +4OH2H 2O H 2 ↑+O 2↑ 酸性水解:(-) 4H ++4e - ==2H ↑(+)2H 2O-4e - ==O 2↑+4H + 4OH - -4e-==O 2↑+2HO 2H 2O H 2 ↑+O 2↑ 碱性水解: -+-(-) 4H2O+4e-==2H ↑+4OH 或: 4H+4e ==2H ↑ (+)4OH - -4e-==O 2↑ +2HO2H 2 2 2O H ↑+O ↑2、电镀:镀件作阴极,被镀金属作阳极,被镀金属的含氧酸盐作电解质溶液镀铜: CuSO 4电镀液镀件 (-) Cu 2++2e - ==Cu ↓ - 2+纯铜 (+) Cu – 2e ==Cu镀锌: ZnSO 4电镀液2+-镀件 (-) Zn +2e ==Zn ↓镀银: AgNO 3电镀液镀件 (-) Ag ++e - ==Ag ↓-+纯银 (+) Ag – e ==Ag镀镍: NiSO 电镀液4镀件 (-) Ni 2++2e - ==Ni ↓ 纯镍 (+) Ni – 2e - ==Ni 2+3、熔融状态下的电解:2NaCl( 熔融 ) 2Na+Cl ↑2(-)2Na++2e-==2Na(+)2Cl--4e-==Cl ↑2+-2Na +2Cl ( 熔融 ) 2Na+Cl 2↑ 2Al 2O 3 ( 熔融 ) 4Al+2O 2↑(-)4Al2- 3++12e –==4Al(+)6O-12e-==3O ↑24Al 3+2-+6O 4Al+3O 2↑ NaHF 2( 熔融 ) H 2 ↑+F 2↑(-)2H + – 2+2e ==H ↑(+)2F - -2e-==F 2↑ 2HF H 2↑+F 2↑十二、原电池反应 X —Y(电解质溶液 )或 X// 电解质溶液 //Y(1) 不可逆电池苏打电池: Zn — Cu(H 2SO 4)- 2+Zn极(-) Zn – 2e ==Zn ( 氧化反应 )+-Cu 极(+) 2H +2e ==H 2↑ ( 还原反应 )+2+离子方程式 Zn+2H ==H 2↑ +Zn铁碳电池: Fe — C(H 2CO 3)- 2+Fe极(-) Fe –2e ==Fe ( 氧化反应 )+-C 极 (+) 2H +2e ==H 2↑ ( 还原反应 )+2+离子方程式 Fe+2H ==H 2 ↑+Fe ( 析氢腐蚀 )Fe 极(-) 2Fe –4e - ==2Fe 2+ ( 氧化反应 )-C 极 (+) O 2+2HO+4e==4 ( 还原反应 )化学方程式 2Fe+O 2+2HO==2Fe(OH) ( 吸氧腐蚀 )4Fe(OH)2+O 2+2HO==4Fe(OH)32Fe(OH)3==Fe 2O 3 ·nH 2O+(3-n)H 2O ( 铁锈的生成过程 )铝镍电池: Al — Ni(NaCl 溶液、 O 2)Al极(-) 4Al –12e - ==4Al 3+ (氧化反应 )Ni 极(+)3O-( 还原反应 )2+6HO+12e==122( 海洋灯标电池 )化学方程式4Al+3O+6HO==4Al(OH)223干电池: Zn —MnO 2(NH 4 Cl 糊状物 ) NH 4Cl+H 2O==NH 3·H 2O+HClZn 极(-) Zn – 2e - ==Zn 2+ (氧化反应 ) Cu 极(+) 2MnO 2 + - 2 3 2+2H+2e ==MnO+HO ( 还原反应 )化学方程式 Zn+2NH Cl+2MnO=ZnCl +MnO+2NH ↑422 3 3(2) 可逆电池铅蓄电池: Pb — PbO 2( 浓硫酸 ) 放电Pb极 (-) Pb+HSO –-+(氧化反应 )22e ==PbSO+2H44PbO 2 极 (+)PbO 2+H 2SO 4+2H ++2e - ==PbSO 4+2HO ( 还原反应 )化学方程式 Pb+PbO 2+2HSO 4==2PbSO 4+2HOPb — PbO( 浓硫酸 ) 充电2Pb极 (-) PbSO+ -(还原反应 )4+2H –2e == Pb+HSO24-+PbO 2 极 (+)PbSO 4 +2HO+2e==PbO 2+H 2SO 4+2H ( 氧化反应 )化学方程式2PbSO4+2HO==Pb+PbO+2HSO24 锂电池: Li —LiMnO( 固体介质 )2(-) Li–e - ==Li + (氧化反应 ) (+) MnO 2+Li ++e - ==LiMnO 2+H 2 O ( 还原反应 ) 化学方程式 Li+MnO- 2==LiMnO 2 银锌电池: Zn — Ag 2O(NaOH)Zn极 (-) Zn+2OH – - 2(氧化反应 )– 2e ==ZnO+HOCu 极 (+) Ag 2O+H 2O+2e -==2Ag+2 ( 还原反应 )化学方程式 Zn+Ag 2O ==ZnO+2Ag(3) 高能燃料电池:H 2— O 2 (NaOH)Pt极(-) 2H 2+4 –4e - ==4H 2O(氧化反应 )-( 还原反应 )Pt 极 (+) O 2+2HO+4e==4化学方程式 2H 2+O 2==2HO CH 4—O 2(NaOH) -Pt 极(-) CH 4 2 氧化反应 )+10 –8e == +7H O (Pt 极 (+) 2O 2+4H 2O+8e -==8 ( 还原反应 ) 化学方程式 CH 4+2O+2NaOH==NaCO 3+3H 2O十三、热化学方程式C(s)+1/2O 2(g)==CO(g) △H=-393.5kJ/mol C(s)+O 2(g)==CO 2 (g) △H=-110.5kJ/mol CO(g)+1/2O 2(g)==CO 2(g) △ H=-283.0kJ/mol H 2(g)+1/2O 2(g)==H 2O(g) △H=-241.8kJ/mol H 2(g)+1/2O 2(g)==H 2O(l) △H=-285.8kJ/mol 2H 2(g)+O 2 (g)==2H 2O(g) △ H=-483.6kJ/mol 2H 2(g)+O 2 (g)==2H 2O(l) △ H=-571.6kJ/molCH 4(g)+2O 2(g)==CO 2(g)+2H 2O(l) △ H=-890.3kJ/molCH (l)+12.5O2(g)==8CO(g)+9H2 O(l) △H=- 5518kJ/mol8 182△H=- 2800kJ/molCH O(s)+6O (g)==6CO (g)+6H2O(l)612 62 2N 2H 4(g)+O 2(g)==N 2(g)+2H 2O(g) △ H=-534kJ/molS(s)+O 2(g)==SO 2 (g)△H=-297kJ/mol FeS(s)+11/4O2(g)==1/2Fe2O(s)+2SO (g) △H=-853kJ/mol232SO(s)+1/2O2(g)==SO (g)△H=- 98.3kJ/mol23SO 3(g)+H 2 O(l)==H 2SO 4(l) △ H=-130.8kJ/molH(g)+Cl2(g)==2HCl(g)△H=- 184.6kJ/mol2C(s)+H 2O(g)==H 2 (g)+CO 2(g) △H=+131.5kJ/mol3H 2(g)+N 2 (g)==2NH 3(g) △ H=-92.2kJ/mol 2O(g)+N 2 (g)==2NO 2(g) △ H=+68kJ/molCu(s)+1/2O (g)==CuO(s)△H=- 157kJ/mol2CaCO(s)+==CaO(s)+CO (g) △H=+1777kJ/mol32·C(石墨) + O 22(g) △H = -393.51kJ mol -1(g) === CO -1 2 2 (g) △H = -395.41kJ · mol C(金刚石 ) + O (g) === COC(石墨 ) ===C( 金刚石 ) △ H = +1.9kJ -1·mol NaOH(aq)+HCl(aq)=NaCl(aq)+H 2O(l) △ H=-57.3kJ/mol KOH(aq)+HNO 3(aq)=NaNO 3(aq)+H 2O(l) △ H=-57.3kJ/molNaOH(aq)+1/2HSO(aq)=1/2NaSO(aq)+H 2 O(l) △ H=- 57.3kJ/mol424。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组成。
- 分类: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2. 原子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云组成。
- 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电子围绕核运动。
3. 元素周期表- 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
- 元素周期表分为7个周期和18个族。
4. 化学键- 离子键:正负离子间的静电吸引力。
- 共价键:两个或多个原子共享电子对形成的键。
- 金属键:金属原子间的电子共享。
5.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原子重新排列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 反应物和生成物,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过程。
6. 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 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和分子的结构。
-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和定量关系。
7. 摩尔概念-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1摩尔等于6.022×10^23个粒子。
8. 溶液-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匀混合物。
- 浓度可以用质量百分比、体积百分比、摩尔浓度表示。
9. 酸碱理论- 布朗斯特-劳里酸碱理论:酸是质子供体,碱是质子受体。
- pH值表示溶液的酸碱性,pH=-log[H+]。
10.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是失去电子的过程,还原是获得电子的过程。
- 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
二、无机化学1. 元素及其化合物- 主族元素:如碱金属、卤素等。
- 过渡金属:如铁、铜、镍等。
- 非金属元素:如氢、氧、氮等。
2. 酸碱盐- 酸:氢离子(H+)的供体。
- 碱:氢离子的受体。
- 盐:由酸和碱中和反应生成的化合物。
3. 配位化学- 配体与中心金属离子通过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 配位数、配位多面体、配位平衡。
4.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自发和非自发。
- 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在电场作用下进行。
5. 无机化学反应类型- 置换反应、合成反应、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三、有机化学1.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烃:只含碳和氢的化合物。
最全必备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最全必备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原子结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围绕核心旋转的电子构成了原子的外部层次。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的增加对元素进行分类,元素周期表中的横排称为周期,纵列称为族。
2.化学键与化合价-原子间发生相互作用的力被称为化学键,常见的化学键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化合价是元素与其他元素进行化合反应时的价值,可通过化合物的式子推断。
3.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是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的过程,可通过化学方程式表示。
-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式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和摩尔比。
4.酸碱与中和反应-酸是能产生H+离子的物质,碱是能产生OH-离子的物质。
-酸碱反应中,H+和OH-离子结合生成H2O称为中和反应。
5.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氧化还原反应涉及电子的转移和氧化数的变化。
6.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是指正反应和逆反应同时进行,达到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量。
7.离子反应和沉淀反应-离子反应指在溶液中以离子形式进行的反应。
-沉淀反应是指在溶液中由于两种离子的结合而生成固体沉淀的反应。
8.锌、铁、铝等金属的活泼性与它们的电位-活泼性是指金属与非金属发生化学反应的能力。
活泼性大的金属容易失去电子。
-电位是指一种化学物质在溶液中的还原性或氧化性,可通过电位差来计算。
9.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能够导电的物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非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不能导电的物质,如水和糖。
10.氮、氢、氧、碳的化学性质-氮气是稳定的,但可以通过一些反应制备氨、氮氧化物和硝酸等化合物。
-氢气是高度可燃的,可通过一些反应制备氨、氯化氢酸和硫酸等化合物。
-氧气是强氧化剂,可参与许多氧化反应。
-碳具有4个价电子,可形成多种化合物,如二氧化碳、甲烷和乙烯等。
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点归纳

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点归纳
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原子结构:原子核的组成、质子、中子和电子的性质与分布
-元素周期表: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周期表的组织结构、主要分组的性质和特点
2.化学键与化合物
-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形成与特点
-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和金属化合物的命名与性质
3.物质的组成与化学计量
-分子式与物质的组成:分子式的确定与含义、计算分子式中元素的相对质量和相对比例
-化学计量: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计算、化学方程式的平衡计算
4.化学反应与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类型(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沉淀反应等)、参与反应的物质量的计算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的概念、化学平衡的表达式、平衡常数与平衡常数的计算
5.气体状态与溶液
-理想气体状态: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状态的性质与计算
-溶液:溶解度、浓度的计算与表示、溶解热与溶解焓的关系
6.酸碱与氧化还原反应
-酸碱反应:酸碱的定义与性质、常见酸碱的命名与溶液浓度的计算-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与特征、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过程与离子电子方程式的平衡计算
7.化学能量与化学动力学
-化学能量:化学能的释放与吸收、热量的传递与计算、化学反应焓变计算
-化学动力学:反应速率、速率常数与速率方程、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
8.电化学
-电解质溶液:电解质的性质与分类、溶液中电离度的计算
-电池与电解池:电池中的正负极、标准电极电位与伏安定律
此外,高中化学还包括实验操作技能、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知识和实验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基础知识点是学习高中化学的基础,为深入学习和理解高级化学概念与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高中化学知识点整理

高中化学知识点整理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
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化学是必修课程之一,学生需要掌握各种重要的化学知识点。
下面将对高中化学知识点进行整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这门学科。
一、物质的分类1. 纯净物和混合物2. 元素和化合物3. 无机物和有机物二、原子结构1. 原子的结构和性质2. 元素周期表3. 元素的周期性规律三、化学键1. 离子键和共价键2. 构成物质的最小颗粒——分子3. 共价键的性质和特点四、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2.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3. 化学平衡的概念和原理五、溶解性1. 溶解与溶液的基本概念2. 溶解度和不溶物质3. 溶解过程中的热效应六、酸碱中和1. 酸、碱的性质和定义2. 酸碱中和反应3. pH值和酸碱指示剂七、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特点2. 氧化剂和还原剂3. 电化学反应和电解质八、烃类化合物1. 烃的分类和结构2. 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 石油和石油加工九、功能群及其化合物1. 羟基、羧基、醛基、酮基等功能群2. 功能群的化学性质和反应3. 有机合成和有机反应的应用十、高分子化合物1. 高分子聚合的特点和方法2. 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和分类3. 塑料、橡胶等高分子制品总结:高中化学知识点整理主要包括物质的分类、原子结构、化学键、化学反应、溶解性、酸碱中和、氧化还原反应、烃类化合物、功能群及其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等内容。
通过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为将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对待化学学科,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提高自己的化学素养。
高中化学知识点大全高考化学基础知识

意比与水互溶(苯酚熔点为 43℃,70℃时苯酚为液态)。利用物质在不同温度或不同溶剂中溶解性的差异,
可以分离混合物或进行物质的提纯。
在上述物质溶解过程中,溶质与溶剂的化学组成没有发生变化,利用简单的物理方法可以把溶质与溶
剂分离开。还有一种完全不同意义的溶解。例如,石灰石溶于盐酸,铁溶于稀硫酸,氢氧化银溶于氨水等。
将金属氧化成高价的为非金属性强的单质,氧化成低价的为 非金属性弱的单质 电解时,在阳极先产生的为非金属性弱的单质
14. 氧化性 物质(单质或化合物)在化学反应中得到(吸引)电子的能力称为物质的氧化性。非金属单质、金属 元
素高价态的化合物、某些含氧酸及其盐一般有较强的氧化性。 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强弱与元素的非金属性十分相似,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单质的氧化性也越强。氟
6. 核素
核素是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寿命足以被观察的一类原子。
(1) 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同位素。
(2) 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
而
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是相同的。
7. 原子团
原子团是指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应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应。原子团有几下几种类型: 根(如 SO42-、OHˉ、CH3COOˉ等)、官能团(有机物分子中能反映物质特殊性质的原子团,如—OH、
是指元素的原子在反应中得到(吸收)电子的能力。元素的原子在反应中越容易得到电子。元素的非
金属性越强,该元素的单质越容易与 H2 化合,生成的氢化物越稳定,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含氧酸)的
酸性越强(氧元素、氟元素除外)。
已知氟元素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它与氢气在黑暗中就能发生剧烈的爆炸反应,氟化氢是最稳定的 氢
(完整版)最新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点汇总(全)-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汇总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点汇总(全)一、物理性质1、有色气体:F2(淡黄绿色)、Cl2(黄绿色)、Br2(g)(红棕色)、I2(g)(紫红色)、NO2(红棕色)、O3(淡蓝色),其余均为无色气体。
其它物质的颜色见会考手册的颜色表。
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F、HCl、HBr、HI、NH3、SO2、NO2、F2、Cl2、Br2(g);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
3、熔沸点、状态:①同族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减小,同族非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增大。
②同族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熔沸点从上到下增大,含氢键的NH3、H2O、HF反常。
③常温下呈气态的有机物:碳原子数小于等于4的烃、一氯甲烷、甲醛。
④熔沸点比较规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不一定。
⑤原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共价键,离子晶体熔化只破坏离子键,分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
⑥常温下呈液态的单质有Br2、Hg;呈气态的单质有H2、O2、O3、N2、F2、Cl2;常温呈液态的无机化合物主要有H2O、H2O2、硫酸、硝酸。
⑦同类有机物一般碳原子数越大,熔沸点越高,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同分异构体之间:正>异>新,邻>间>对。
⑧比较熔沸点注意常温下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如:白磷>二硫化碳>干冰。
⑨易升华的物质:碘的单质、干冰,还有红磷也能升华(隔绝空气情况下),但冷却后变成白磷,氯化铝也可;三氯化铁在100度左右即可升华。
⑩易液化的气体:NH3、Cl2 ,NH3可用作致冷剂。
4、溶解性①常见气体溶解性由大到小:NH3、HCl、SO2、H2S、Cl2、CO2。
极易溶于水在空气中易形成白雾的气体,能做喷泉实验的气体:NH3、HF、HCl、HBr、HI;能溶于水的气体:CO2、SO2、Cl2、Br2(g)、H2S、NO2。
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尾气吸收时要用防倒吸装置。
②溶于水的有机物:低级醇、醛、酸、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氨基酸。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下面是高中化学的知识点总结,涵盖了各个方面的内容。
1. 原子结构
- 元素、原子、分子的概念
- 电子结构:电子云模型、能级概念、电子排布规则
2. 化学键
- 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的概念
- 杂化轨道和化学键的形成
- 分子轨道理论
3. 物质的量和化学反应
- 摩尔概念和摩尔质量
- 化学方程式、平衡常数和速率常数
- 反应速率和速率方程
4. 酸碱和盐
- 酸碱理论:Arrhenius理论、Brønsted-Lowry理论- 中和反应和盐的生成
- 强酸强碱的性质
5. 氧化还原反应
- 氧化还原的概念和电子转移
- 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判别
- 电化学和电池的原理
6. 化学平衡
- 平衡的定义和特征
- 平衡常数和Le Chatelier原理
- 溶液的酸碱平衡和氧化还原平衡
7. 溶液和溶解性
- 溶液的组成和分类
- 溶解度和溶解过程
- 饱和溶液和溶解度曲线
8. 化学反应速率
- 反应速率的实验测定
-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 反应速率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9. 高能化合物
- 化学能和反应热
- 燃烧反应和燃烧热
- 异常热效应和热力学定律
这些是高中化学的核心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
高中2024化学的基础知识点归纳

高中2024化学的基础知识点归纳一、化学基本概念物质的组成:原子、分子、离子的概念及其关系。
化学键: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的形成及特点。
二、化学计量摩尔概念:摩尔的定义、摩尔质量及其应用。
气体定律:波义耳定律、查理定律、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组合。
三、化学反应反应类型: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反应等。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和平衡计算。
四、化学能与能量转换能量守恒:能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热化学: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反应热的计算。
五、化学平衡动态平衡:可逆反应的特点,平衡常数的概念。
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系统对外部条件变化的响应。
六、溶液化学溶解度:溶解度的概念,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浓度表示:摩尔浓度、质量摩尔浓度、ppm等。
七、酸碱理论酸碱定义:阿伦尼乌斯理论、布朗斯特-劳里理论。
pH计算:酸度和碱度的测量,pH值的计算。
八、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数:氧化数的概念及其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应用。
电池原理:伏打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九、有机化学基础有机分子结构:碳原子的杂化轨道,有机分子的命名规则。
有机反应类型: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消去反应、重排反应等。
十、化学实验技术实验安全:实验室安全规则,紧急情况处理。
基本操作:溶液配制、滴定操作、仪器使用等。
十一、元素化合物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重要化合物:常见金属和非金属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
十二、化学与生活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化学在医药、材料、环境科学等领域的作用。
结语学习建议:鼓励学生通过实验和实际问题来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未来展望:化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对未来科技进步的重要性。
高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高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整理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 元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具有相同的原子序数。
- 分子: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稳定粒子。
- 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的原子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净物质。
2.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由单一种类的分子或原子组成。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各组成部分保持其原有性质。
3. 化学反应-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 反应物与生成物:化学反应中消耗的物质称为反应物,生成的物质称为生成物。
- 守恒定律:质量守恒、电荷守恒、能量守恒等。
4. 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 化学式:表示物质组成的符号表达式。
-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5. 摩尔概念- 摩尔:物质的量单位,1摩尔物质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6.022×10^23)个基本单位。
- 浓度: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与溶液体积的比值。
二、无机化学1. 元素周期表- 周期:元素周期表中的水平排列,表示电子层数。
- 主族元素:周期表中的第1-2和第13-18族元素。
- 过渡元素:周期表中的第3-12族元素。
2. 酸碱理论- 布朗斯特-劳里酸碱理论:酸是质子(H+)的供体,碱是质子的受体。
- 水的离子积:常温下水的离子积Kw = [H+][OH-] = 1×10^-14。
3.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
-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 氧化剂与还原剂:使其他物质氧化的物质是还原剂,使其他物质还原的物质是氧化剂。
4. 配位化学- 配体:能与中心离子或原子形成配位键的分子或离子。
- 配位键:一种特殊的共价键,由配体的孤对电子与中心原子的空轨道形成。
三、有机化学1. 有机化合物- 烃:仅由碳和氢原子组成的化合物。
- 官能团:决定有机化合物化学性质的原子团。
2. 有机反应- 取代反应:一个原子或基团被另一个原子或基团取代。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1、空气的成分: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与杂质占0.03%2、主要的空气污染物:NO2、CO、SO2、H2S、NO等物质3、其它常见气体的化学式:NH3(氨气)、CO(一氧化碳)、CO2(二氧化碳)、CH4(甲烷)、SO2(二氧化硫)、SO3(三氧化硫)、NO(一氧化氮)、NO2(二氧化氮)、H2S(硫化氢)、HCl(氯化氢)4、常见的酸根或离子:SO42-(硫酸根)、NO3-(硝酸根)、CO32-(碳酸根)、ClO3-(氯酸)、MnO4-(高锰酸根)、MnO42-(锰酸根)、PO43-(磷酸根)、Cl-(氯离子)、HCO3-(碳酸氢根)、HSO4-(硫酸氢根)、HPO42-(磷酸氢根)、H2PO4-(磷酸二氢根)、OH-(氢氧根)、HS-(硫氢根)、S2-(硫离子)、NH4+(铵根或铵离子)、K+(钾离子)、Ca2+(钙离子)、Na+(钠离子)、Mg2+(镁离子)、Al3+(铝离子)、Zn2+(锌离子)、Fe2+(亚铁离子)、Fe3+(铁离子)、Cu2+(铜离子)、Ag+(银离子)、Ba2+(钡离子)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与上面离子的电荷数相对应:课本P80一价钾钠氢和银,二价钙镁钡和锌;一二铜汞二三铁,三价铝来四价硅。
(氧-2,氯化物中的氯为-1,氟-1,溴为-1)(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5、化学式和化合价:(1)化学式的意义: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③量的意义: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b.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2)单质化学式的读写①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的:a.金属单质。
如:钾K铜Cu银Ag等;b.固态非金属。
如:碳C硫S磷P等c.稀有气体。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汇总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汇总高中化学是一门涵盖广泛的科学学科,它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规律以及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
下面是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的概述。
1.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两类。
纯物质又可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而混合物又可以分为均相混合物和非均相混合物。
2.化学计量化学计量是研究物质的化学量之间的关系,其中最基本的是摩尔和摩尔质量。
摩尔指的是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指的是一个物质的摩尔质量与其质量的比值。
摩尔质量可以用来计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化学计量比。
3.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一个表格,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原子性质排列。
元素周期表的主要特征是周期性和周期分类。
4.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共价键是共享电子对形成的键,离子键是电荷吸引作用形成的键,金属键是金属中自由电子的共享形成的键。
5.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其中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有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6.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转移电子的反应。
其中,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7.物态变化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可以存在三种物态:固体、液体和气体。
物态变化是物质由一种物态转变为另一种物态的过程,包括升华、凝固、显热、融化、沸腾、沉淀等过程。
8.溶液和溶剂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混合而成的,其中溶质是指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是指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9.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在适当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10.化学能量和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涉及能量的转化,其中研究的主要概念有焓变、活化能、速率常数、速率方程等。
11.电化学电化学研究物质的电学性质和化学变化之间的关系,其中包括电解和电池两个重要概念。
12.有机化学有机化学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合成方法。
其中重要的概念有烃、醇、醛、酮、羧酸、酯等。
高中化学不仅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其他科学学科的基础。
通过学习化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日后深入学习化学和相关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化学基本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基本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定义1. 物质的组成:- 元素:不可分割的基本物质单位。
- 分子: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稳定组合。
- 原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 离子: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原子或分子。
2.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由单一类型粒子组成的物质。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粒子混合而成的物质。
- 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的原子以固定比例结合形成的纯净物。
- 单质:由同种元素的原子组成的纯净物。
3. 化学反应:- 化学变化:物质之间发生的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 氧化还原反应:涉及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
- 酸碱反应:酸与碱相互作用生成水和盐的反应。
二、化学计量学1. 摩尔概念:- 摩尔(mol):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1摩尔物质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6.022 x 10^23)个粒子。
2. 质量与摩尔质量:- 质量:物质的重量,单位为克(g)。
- 摩尔质量:1摩尔物质的质量,单位为克/摩尔(g/mol)。
3. 气体定律:- 波义耳定律:在恒定温度下,气体的体积与其压力成反比。
- 查理定律:在恒定压力下,气体的体积与其温度成正比。
- 盖-吕萨克定律:在恒定体积下,气体的压力与其温度成正比。
三、元素周期表与化学性质1. 元素周期表:- 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所有已知元素的表格。
- 主族元素:周期表中A族和B族的元素。
- 过渡金属:周期表中位于主族元素和稀有气体之间的元素。
- 稀有气体:周期表最右侧的元素,化学性质非常稳定。
2. 元素的化学性质:- 金属与非金属:金属通常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延展性,非金属则通常不导电。
- 电负性:表示原子吸引电子对的能力,范围从0(稀有气体)到4(氟)。
- 离子键与共价键:离子键是通过电荷吸引形成的化学键,共价键是通过电子对共享形成的化学键。
四、溶液与化学平衡1. 溶液:- 溶质与溶剂:溶质是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溶剂是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高中化学全部知识点

高中化学全部知识点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及其与能量的关系。
作为高中学科之一,化学涉及的知识点广泛且深奥。
本文将系统地介绍高中化学的全部知识点,帮助读者全面理解这门学科。
一、化学基础知识1. 原子结构: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
2. 元素周期表:元素按照其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具有周期性规律性。
3. 化合价:元素与氢原子化合的化合价称为原子的化合价,用来描述原子与其他原子结合的方式。
二、化学反应1.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的反应关系。
2. 反应类型: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
3. 化学平衡: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
三、溶液和物质的分类1. 溶液的概念: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质混合物。
2. 酸碱中和反应: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中和生成盐类和水。
3. 物质的分类:包括元素、化合物、混合物和合金等不同类型的物质。
四、气体的性质和化学1. 气体的性质:气态物质具有容易膨胀、扩散和可压缩性等特点。
2. 气体的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描述气体在一定条件下的状态。
3. 气体的制备和性质:包括氧气、氢气、氮气等多种气体的制备方法和性质。
五、热化学1. 热力学基本概念:包括热容、热量、热化学平衡等基本概念。
2. 热化学方程式:描述化学反应伴随的热变化过程。
3. 热力学定律: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等基本定律。
六、电化学1. 电解质溶液:电解液中会发生电解现象,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2. 电化学反应:包括电化学池、电极反应等。
3. 电化学应用:包括电解水、电镀等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有机化学1. 有机物的基本概念:有机物由碳和氢元素组成,包括烃类、醇类、醛类、羧酸类等。
2. 有机化学反应:包括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等。
3.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依据IUPAC命名法进行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高中必备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必备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是一门必修课程。
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了解和掌握重要的知识点对于提高学习成绩至关重要。
本文将总结高中必备的化学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
一、化学基础知识1. 原子结构: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质子和中子集中在原子核中,电子绕核运动。
2. 元素周期表:介绍了元素的周期性和性质,以及包括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原子序数等的元素信息。
3. 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是最常见的化学键,它们描述了原子间电子的转移或共享。
4. 化学方程式:用反应物和生成物表示化学反应,反应物在化学方程式的左边,生成物在右边。
二、酸碱中和反应1. 酸和碱:酸具有酸性物质的特性,如酸液呈酸性、会腐蚀金属等;碱具有碱性物质的特性,如碱液呈碱性、能与酸反应产生盐和水等。
2. 中和反应:酸与碱反应会产生水和盐,这个过程称为酸碱中和反应。
三、原子与化合物1. 原子的化合方式:原子通过共价键或离子键结合形成化合物。
2. 化合物的命名原则:无机化合物通过改写式和叠字式命名;有机化合物通过添加前缀和后缀来命名。
3. 化合物的化学式:化学式代表了一个化合物中元素的种类和数量关系。
四、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2. 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通过氧化态的变化来判断某个物质是否发生了氧化反应。
3. 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剂能使其他物质发生氧化反应,自身被还原;还原剂能使其他物质发生还原反应,自身被氧化。
五、化学反应速率1. 反应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消失量或产物的生成量。
2.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温度、浓度、物质表面积、催化剂等均会影响反应速率。
3. 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的关系: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密切相关,反应机理描述了反应发生的步骤和中间物质的生成。
六、化学平衡1. 化学平衡定律: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将获得平衡,平衡常数K描述了反应物浓度的变化。
(完整版)最新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点汇总(全)-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汇总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点汇总(全)一、物理性质1、有色气体:F2(淡黄绿色)、Cl2(黄绿色)、Br2(g)(红棕色)、I2(g)(紫红色)、NO2(红棕色)、O3(淡蓝色),其余均为无色气体。
其它物质的颜色见会考手册的颜色表。
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F、HCl、HBr、HI、NH3、SO2、NO2、F2、Cl2、Br2(g);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
3、熔沸点、状态:①同族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减小,同族非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增大。
②同族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熔沸点从上到下增大,含氢键的NH3、H2O、HF反常。
③常温下呈气态的有机物:碳原子数小于等于4的烃、一氯甲烷、甲醛。
④熔沸点比较规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不一定。
⑤原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共价键,离子晶体熔化只破坏离子键,分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
⑥常温下呈液态的单质有Br2、Hg;呈气态的单质有H2、O2、O3、N2、F2、Cl2;常温呈液态的无机化合物主要有H2O、H2O2、硫酸、硝酸。
⑦同类有机物一般碳原子数越大,熔沸点越高,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同分异构体之间:正>异>新,邻>间>对。
⑧比较熔沸点注意常温下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如:白磷>二硫化碳>干冰。
⑨易升华的物质:碘的单质、干冰,还有红磷也能升华(隔绝空气情况下),但冷却后变成白磷,氯化铝也可;三氯化铁在100度左右即可升华。
⑩易液化的气体:NH3、Cl2 ,NH3可用作致冷剂。
4、溶解性①常见气体溶解性由大到小:NH3、HCl、SO2、H2S、Cl2、CO2。
极易溶于水在空气中易形成白雾的气体,能做喷泉实验的气体:NH3、HF、HCl、HBr、HI;能溶于水的气体:CO2、SO2、Cl2、Br2(g)、H2S、NO2。
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尾气吸收时要用防倒吸装置。
②溶于水的有机物:低级醇、醛、酸、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氨基酸。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总结

高三复习总纲.一、复习关键----掌握25条必要知识点121.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法罗定律及推论)2.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及应用3.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4.电解质溶液(溶液浓度、、中和滴定及PH计算、胶体的知识)5.“位—构—性”(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判断原理及应用、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6.化学键与晶体及其特点7.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8.等效平衡思想的应用9.弱电解质电离平衡(溶液中微粒间的关系(物料平衡和电荷守恒)盐类的水解、弱电解离子浓度与大小比较)10.11.离子的鉴定、共存与转化12.、热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热计算13.原电池与电解池原理及应用14.典型元素常见单质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质及相互转化关系15.官能团、官能团的确定、同分异构和同系物16.有机反应类型17.有机合成推断18.有机新信息题有机聚合体19.阴阳离子的鉴别与鉴定20.物质的除杂、净化、分离和鉴定21.实验仪器使用与连接和基本操作22.实验设计与评价23.混合物的计算24.化学史、环境保护、能源25.信息和新情景题的模仿思想3、复习备考的小专题40个1.化学实验仪器及其使用2.化学实验装置与基本操作3.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4.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5.常用的加热方法与操作6.实验设计和实验评价7.有机物燃烧的规律8.有机反应与判断9.有机代表物的相互衍变10.有机物的鉴别11.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物质的小结12.分解产物为两种或三种的物质13.碳酸与碳酸的盐的相互转化14.铝三角15.铁三角16.中学里可以和水反应的物质17.中学中的图像小结18.离子反应与离子方程式19.氧化还原反应20.无机反应小结21.阿伏加德罗常数22.阿伏加德罗定律 23.原子结构24.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25.化学键、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 26.化学反应速率27.化学平衡的应用(化学平衡、溶解平衡、电离平衡) 28.盐类的水解 29.原电池 30.电解池31.几个定量实验32.离子共存、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33.溶液的酸碱性与pH 计算 34.多步反应变一步计算35.溶解度、溶液的浓度及相关计算 36.混合物的计算37.化学计算中的巧妙方法小结 38.无机化工 39.有机合成 40.能源与环保二、第一轮基础理论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与偏移) 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还原性 化合价升高 弱氧化性 ↑ ↑还原剂 氧化反应 氧化产物 氧化剂 还原反应 还原产物↓ 氧化性 化合价降低 弱还原性氧化还原反应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最新最全高中化学知识总结

精品文档
剂和有机反应的介质。很多反应在水溶液中进行和水作溶剂,都是利用了水的化学稳定性。
19.混合物
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 1)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一般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 2)常见特殊名称的混合物:氨水、氯水、王水、天然水、硬水、软水、盐酸、浓硫酸、福尔马林、水玻
璃;爆鸣气、水煤气、天然气、焦炉气、高炉煤气、石油气、裂解气、空气;合金;过磷酸钙、漂白粉、黑火
24.盐
+
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 ( 或 NH4 ) 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盐的分类: ①正盐: 如:(NH4) 2SO4、Na2SO4… ②酸式盐: 如 NaHCO3、NaH2PO4、Na2HPO4…③碱式盐: Cu2(OH) 2CO3…
④复盐: KAl(SO4) 2·12H2O…
25.氧化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 1)氧化物的分类方法按组成分:
6欢第迎。下载6 页 共 77 页
精品文档
金属氧化物: Na2O、 Al 2O3、 Fe3O4… 非金属氧化物: NO2、 CO、 SO2、 CO2…
( 2)按性质分: 不成盐氧化物: CO、NO
成盐氧化物:酸性氧化物: CO2、SO2…
碱性氧化物: Na2O2、 CuO… 两性氧化物: Al 2O3、 ZnO
药、铝热剂、水泥、铁触媒、玻璃;煤、石油;石油、石油的各种馏分。
【注意】由同素异形体组成的物质为混合物如红磷和白磷。由同位素原子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如
H2O 与 D2O
混合为纯净物。
20.单质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如
O2、Cl 2、N2、 Ar、金刚石、铁 (Fe) 等。 HD、 16O、18O也属于单质,单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整理Ⅰ、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一、阿伏加德罗定律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即“三同”定“一同”。
2.推论(1)同温同压下,V1/V2=n1/n2 同温同压下,M1/M2=ρ1/ρ2注意:①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不反应的混合气体。
②使用气态方程PV=nRT有助于理解上述推论。
3、阿伏加德罗常这类题的解法:①状况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1.01×105Pa、25℃时等。
②物质状态: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等。
③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希有气体He、Ne等为单原子组成和胶体粒子,Cl2、N2、O2、H2为双原子分子等。
晶体结构: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二、离子共存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
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
如Ba2+、Ca2+、Mg2+、Ag+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存;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Fe2+与S2-、Ca2+与PO43-、Ag+与I-不能大量共存。
(3)有弱电解质生成。
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2-、CN-、C17H35COO-、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3-、HPO42-、HS-、H2PO4-、HSO3-不能与OH-大量共存;NH4+与OH-不能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
如AlO2-、S2-、CO32-、C6H5O-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3+、Al3+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
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
如3AlO2-+Al3++6H2O=4Al(OH)3↓等。
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
如S2-、HS-、SO32-、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
(2)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如MnO4-、Cr2O7-、NO3-、ClO-与S2-、HS-、SO32-、HSO3-、I-、Fe2+等不能大量共存;SO32-和S2-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由于发生2S2-+SO32-+6H+=3S↓+3H2O反应不能共在。
H+与S2O32-不能大量共存。
3.能水解的阳离子跟能水解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双水解)。
例:Al3+和HCO3-、CO32-、HS-、S2-、AlO2-、ClO-等;Fe3+与CO32-、HCO3-、AlO2-、ClO-等不能大量共存。
4.溶液中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Fe2+、Fe3+与SCN-不能大量共存;Fe3+ 与不能大量共存。
5、审题时应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
①酸性溶液(H+)、碱性溶液(OH-)、能在加入铝粉后放出可燃气体的溶液、由水电离出的H+或OH-=1×10-10mol/L的溶液等。
②有色离子MnO4-,Fe3+,Fe2+,Cu2+,Fe(SCN)2+。
③MnO4-,NO3-等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
④S2O32-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2O32-+2H+=S↓+SO2↑+H2O⑤注意题目要求“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
6、审题时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溶液的酸性对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如:Fe2+与NO3-能共存,但在强酸性条件下(即Fe2+、NO3-、H+相遇)不能共存;MnO4-与Cl-在强酸性条件下也不能共存;S2-与SO32-在钠、钾盐时可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不能共存。
(2)酸式盐的含氢弱酸根离子不能与强碱(OH-)、强酸(H+)共存。
如HCO3-+OH-=CO32-+H2O(HCO3-遇碱时进一步电离);HCO3-+H+=CO2↑+H2O三、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1)根据元素的化合价物质中元素具有最高价,该元素只有氧化性;物质中元素具有最低价,该元素只有还原性;物质中元素具有中间价,该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对于同一种元素,价态越高,其氧化性就越强;价态越低,其还原性就越强。
(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则其对应的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就越弱;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则其对应的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就越弱。
(3)根据反应的难易程度注意:①氧化还原性的强弱只与该原子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而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
得电子能力越强,其氧化性就越强;失电子能力越强,其还原性就越强。
②同一元素相邻价态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四、比较金属性强弱的依据金属性:金属气态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性质;金属活动性:水溶液中,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性质。
注:金属性与金属活动性并非同一概念,两者有时表现为不一致, 1、同周期中,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减弱; 同主族中,由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增强;2、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的强弱;碱性愈强,其元素的金属性也愈强;3、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极少数例外);4、常温下与酸反应煌剧烈程度;5、常温下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6、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7、高温下与金属氧化物间的置换反应。
五、比较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1、同周期中,从左到右,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增强; 同主族中,由上到下,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减弱;2、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酸性愈强,其元素的非金属性也愈强;3、依据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稳定性愈强,非金属性愈强;4、与氢气化合的条件;5、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6、其他,例:2Cu +S Δ===Cu 2S Cu +Cl 2点燃===CuCl 2 所以,Cl 的非金属性强于S 。
六、“10电子”、“18电子”的微粒小结 (一)“10电子”的微粒:一核10电子的Ne N3−、O2−、F−、Na+、Mg2+、Al3+二核10电子的HF OH−、三核10电子的H2O NH2−四核10电子的NH3H3O+(水合氢离子)五核10电子的CH4NH4+(二)“18电子”的微粒分子离子一核18电子的Ar K+、Ca2+、Cl‾、S2−二核18电子的F2、HCl HS−三核18电子的H2S四核18电子的PH3、H2O2五核18电子的SiH4、CH3F六核18电子的N2H4、CH3OH注:其它诸如C2H6、N2H5+、N2H62+等亦为18电子的微粒。
七、微粒半径的比较:1、判断的依据电子层数:相同条件下,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
核电荷数:相同条件下,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条件下,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2、具体规律:、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稀有气体除外)如:Na>Mg>Al>Si>P>S>Cl.、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
如:Li<Na<K<Rb<Cs、同主族元素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
如:F--<Cl--<Br--<I--④、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
如:F->Na+>Mg2+>Al3+⑤、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微粒半径,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小。
如Fe>Fe2+>Fe3+八、物质溶沸点的比较(1)不同类晶体:一般情况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2)同种类型晶体:构成晶体质点间的作用大,则熔沸点高,反之则小。
①离子晶体:离子所带的电荷数越高,离子半径越小,则其熔沸点就越高。
②分子晶体:对于同类分子晶体,式量越大,则熔沸点越高。
HF、H2O、NH3等物质分子间存在氢键。
③原子晶体:键长越小、键能越大,则熔沸点越高。
(3)常温常压下状态①熔点:固态物质>液态物质②沸点:液态物质>气态物质九、分子间作用力及分子极性定义: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范德瓦尔斯力):影响因素:大小与相对分子质量有关。
作用:对物质的熔点、沸点等有影响。
①、定义:分子之间的一种比较强的相互作用。
分子间相互作用②、形成条件:第二周期的吸引电子能力强的N、O、F与H之间(NH3、H2O)③、对物质性质的影响:使物质熔沸点升高。
④、氢键的形成及表示方式:F-—H···F-—H···F-—H···←代表氢键。
氢键O OH H H HOH H⑤、说明:氢键是一种分子间静电作用;它比化学键弱得多,但比分子间作用力稍强;是一种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
定义:从整个分子看,分子里电荷分布是对称的(正负电荷中心能重合)的分子。
非极性分子 双原子分子:只含非极性键的双原子分子如:O 2、H 2、Cl 2等。
举例: 只含非极性键的多原子分子如:O 3、P 4等分子极性 多原子分子: 含极性键的多原子分子若几何结构对称则为非极性分子如:CO 2、CS 2(直线型)、CH 4、CCl 4(正四面体型)极性分子: 定义:从整个分子看,分子里电荷分布是不对称的(正负电荷中心不能重合)的。
举例 双原子分子:含极性键的双原子分子如:HCl 、NO 、CO 等多原子分子: 含极性键的多原子分子若几何结构不对称则为极性分子如:NH 3(三角锥型)、H 2O (折线型或V 型)、H 2O 2十、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定义: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符号:△H单位:一般采用KJ·mol -1 测量:可用量热计测量研究对象:一定压强下在敞开容器中发生的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反应热: 表示方法:放热反应△H<0,用“-”表示;吸热反应△H>0,用“+”表示。
燃烧热:在101KPa 下,1mol 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定义: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反应生成1molH 2O 时的反应热。
中和热:强酸和强碱反应的中和热:H +(aq)+OH -(aq)=H 2O(l); △H=-57.3KJ·mol -弱酸弱碱电离要消耗能量,中和热 |△H|<57.3KJ·mol -1原理:断键吸热,成键放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