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下册《第五单元 小蝌蚪的成长》说课稿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小蝌蚪的成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小蝌蚪的成长》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小蝌蚪的成长过程,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小蝌蚪的成长为主线,贯穿了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教材中设计了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对于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数学问题,能够尝试自主解决。
但部分学生在解决较复杂问题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小蝌蚪的成长过程,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如加减法、比较大小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周围事物的情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小蝌蚪的成长过程,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小蝌蚪成长故事卡片、实物操作等,直观展示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讲述小蝌蚪的成长故事,引发学生对小蝌蚪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如小蝌蚪的数量变化、大小比较等,让学生在观察和思考中,自然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
3.实践操作: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模拟小蝌蚪的成长过程,让学生亲自操作,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下册 第五单元《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教案
突破
让学生在自主解决教材习题的过程中深化对三位数加减法的理解,在探讨交流的过程中解决问题。
难点
正确理解题意并运用三位数加减法解决问题。
难点
突破
让学生在仔细读题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提高提取题目信息的能力,从而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法
练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在不断的回忆中复习本单元所学知识,在多种形式的练习中巩固学过的知识。
2.小组内交流解题思路。
3.自主填写答案。
4.想一想,为什么每个同学所填写的答案不是相同的呢?
巩固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练习,我们进一步复习巩固了用线段图示法、竖式法等方法计算三位数加减法;运用估算的方法,比较算式的大小;还学习了用三位数加减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相信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
课题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加与减复习教案
目标
1.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熟练地进行三位数加减法的运算和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能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重点
系统性地回顾、巩固本单元所学的三位数加减法的相关内容。
板书
练习五-加与减
三位数加减法:线段图示法、竖式法等。运用估算比较算式大小。
三位数加减法的实际运用。
反思
教学中,教师认真引导学生整理学习内容,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去解决问题。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本单元学生已经学会了验算,虽然多花了点时间,但提高了学生计算的正确率。通过练习巩固了学生前段时间所学习的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发展了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等能力。但在练习中教师发现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较欠缺。因此教师需要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第五单元 第二节【第六课时】算得对吗(验算1)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第五单元第二节【第六课时】算得对吗(验算1)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理解验算的概念,知道验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运用。
2.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内容1. 验算的概念和方法。
2. 验算在实际计算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验算的概念和方法,以及如何运用验算进行计算。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验算的重要性,并能在实际计算中正确运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计算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引入:讲解验算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验算的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验算的方法,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
3. 练习:让学生进行实际的计算练习,并使用验算方法检查答案。
4. 讨论: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通过验算解决这些问题。
5. 总结:总结验算的概念和方法,并强调其在实际计算中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验算的概念。
2. 验算的方法。
3. 验算在实际计算中的应用。
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 选择一道题目,进行计算并使用验算方法检查答案。
课后反思1. 学生是否能够理解验算的概念和方法。
2. 学生是否能够在实际计算中正确运用验算。
3. 对教学过程和方法的改进建议。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整个教学活动的步骤和策略,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理解和掌握验算的方法。
以下是对这个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详细说明1. 引入在引入阶段,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讲解验算的概念。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加法问题,如“7 5 = 12”,然后询问学生:“我们如何确定这个答案是正确的?”通过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并理解验算的初步概念,即通过另一种方法或步骤来检查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2. 讲解在讲解阶段,教师需要详细讲解验算的方法。
这里可以介绍两种主要的验算方法:逆运算和同行验算。
二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第五单元《算的对吗》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特别是借位与进位的概念和运用。
-重难点:学生在进行两位数加减运算时,容易在借位和进位上出现错误,需要通过反复练习和讲解,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这一运算技巧。
2.能够准确、快速地进行两位数加减法计算,并具有较高的计算正确率。
-重难点:提高计算速度的同时保证计算正确率,培养学生细心、耐心的计算习惯。
-学生将在合作中互相启发,发现不同的解题思路。
-学生将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加减法运算规则的能力。
-学生将学会从问题中提取信息,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
-学生将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的应用能力。
3.反思与评价:通过自我检查和同伴评价,提高计算正确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能够核对计算器的结果,判断计算是否正确。
3.能够运用两位数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生能够将两位数的加减法应用于购买物品、计算长度等生活场景中。
-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进行简单的数值比较和推理。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将通过以下方法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1.探索与实践: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探索两位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对学生学习进度的了解,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个两位数加减法的应用题,并自己解决。
-鼓励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3.小组合作,完成一份关于两位数加减法运算的技巧总结。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共同探讨运算规律,提高学习效率。
4.尝试进行心算和口算练习,记录自己的进步。
2.学生练习: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练习题,巩固两位数加减法的运算技巧。
二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下册 第五单元《5.2回收废电池》教学设计 教案
122+149=271(节)
答:(1)班和(2)班一共回收 199 节废电池。 相同数位对齐,先从个位算起。
课后反思
答:(1)班和(3)班一共回收 271 节电池。 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第4页共4页
2、探索估算方法 T: 同学们提出问题的能力都很强,你能估一估,哪两个班回收
的废电池数加在一起可以获奖呢?请你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S 独立思考,并交流汇报。 S1:我把 122 估成 120,77 估成 80,120+80=200,所以 1 班和 2
班加在一起可以得到奖励。 S2:我把 122 估成 120,149 估成 150,120+150=270,所以 1 班
所以 122+149=271. T: 你能发现竖式和拨计数器的方法之间的相同点吗? S: 他们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T: 上道题我们也用了列竖式的方法,比较这两个竖式,它们有 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呢? S:相同点:都是加法运算;列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计算时 都从个位加起。不同点:第一道题是不进位加法,第二道题的个位相 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是进位加法。 T:谁来说一说我们在计算三位数的竖式计算时,要注意哪些内 容? S: 1.相同数位要对齐;2.从个位加起;3.有进位的一定要加上 的 1. T:那孩子们思考一下从百位算起简便吗? S:不简便,如果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从百位算还要再算一遍十 位。 T: 是的,为了让我们计算更简便,我们一定要注意从个位算起。 所以现在知道口算也要从个位算起的原因了吗? S:知道了。
书 46 页 1-4 题。
T: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第3页共4页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三、练习 巩固
四、结课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加与减:5.5 小蝌蚪的成长》教学设计
小蝌蚪的成长教学目的: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三位数减法中的“退位”方法。
教学准备:教具:ppt、小黑板。
学具:计数器。
教学过程:一、课件导入。
你知道在100只蝌蚪中,一般只有20只左右会变成青蛙。
出示课本挂图二、探究新知1.解决“东池塘有多少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指名汇报,教师板书412-89=323(只)答:看算式,试着估算出得数的范围。
指名说说估算的过程。
412-80=332、332-9=3232.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解决“西池塘有多少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
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指名汇报,教师板书514-126=看算式,试着估算出得数的范围。
指名说说估算的过程。
有同学会说:514-100=414、414-20=394、394-6=388所以514-126=388教师强调:不够减,向前一位借1.3.出示p53题目:5 26 4 8 2- 4 1 -1 7 81 1 6 3 1 4指名说说这样做对吗?如果有错误,错在哪里?学生小组讨论,汇报。
三、扩展新知完成p54页“试一试”共同解决“没吹好的还有多少个?”学生独自完成,让同学上黑板板书。
300-76=224 提问:十位是0怎么办?强调:笔算减法时,尤其是计算被减数末尾连续有几个0的退位减法,个位不够减,十位是0,要从不为0的数位上退位,0退1后看作9减。
四、巩固提高完成p54~55页“练一练”1~8题。
五、总结课堂。
5.6《算得对吗》(教学课件)二年级 数学下册 北师大版
买一套科普丛书和 一套中外童话。
256元?对吗?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 么数学信息?
探索新知
要想知道256元对不对,我们先来算算 应付多少元吧!应该怎么列式?
把一套科普丛书的价格和一 套中外童话的价格加起来。
138 + 118
售货员阿姨算的对不对呢? 大家帮忙检验一下吧!
探索新知
138+118= 256(元)
探索新知
300-256= 44(元)
.. 300 -2 5 6
44
怎样验算?
探索新知
300-256= 44(元)
.. 300
-2 5 6 44
验算:
.. 300
- 44 256
用被减数减去差,看结 果是否还等可以于怎减样数验;算?
探索新知
300-256= 44(元)
.. 300
-2 5 6 44
达标练习
1.利用验算的方法,判断下面的计算正确吗?
456+234=680
错误
600-34=556
错误
680-456=224
556+34=590
达标练习
2.一辆车上午行驶了245千米,下午行驶了355千米,一共行驶了多少千
米?(计算并验算)
245+355=600(千米)
245 + 31 51 5
600
中填上合适的数,并验算。
●● 9 04
-4 4
28 76
4 69
+ 31 3 1 4 803
476+428=904,对的。
803-469=334,对的。
达标练习
5. 一瓶饮料,喝了一半后连瓶共重 295 克,瓶重 40 克,这瓶 饮料连瓶共重多少克?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表格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课本P43~P61单元教学目标:1.借助对直观模型的操作活动,能进行整十数、整百数加减法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经历与他人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道理并掌握计算方法。
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2.结合具体情境,能提出一些可用三位数加减法解决的问题,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体会加減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结合现实情境体会验算的必要性和认真计算习惯的重要性,能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
教学重点:1、重视通过多种形式解释多位数计算的道理,强调算法的多样化和计算经验的积累。
2、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突破退位减法的难度并体会转化的思想。
3、注重培养学生认真的计算态度并逐步形成验算习惯。
教学难点:11.理解三位数计算的道理,能正确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并验算。
2.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计数器教学时数:11课时教学课时安排2345678个位有9个珠子,所以答案是199。
师:回答得非常好。
这是我们之前学习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比较麻烦,怎么直接笔算出来呢,让我们学习如何进行三位数的竖式计算。
老师说明竖式计算的要点:①相同数位对齐;②相同数位的数相加。
师:这个问题我们解决了,让我们进一步看第二个问题。
师:(1)班和(3)班一共回收了多少废电池呢?这个怎么列式呢?生:122+149。
师:再用刚才逐步计算和计数器的方法试试吧。
学生思考并讨论。
(指名学生回答)生1:122先加100,得到222,再加上40,得到262,最后加上9,得到271。
生2:先在计数器上摆出122,再在百位放1个珠子,十位放4个珠子,个位放9个珠子,所以最后答案是271。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同样地,我们也来学习如何进行竖式计算。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五单元测量
⼩学数学(北师⼤版)⼆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五单元测量第五单元测量单元教学⽬标:1、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操作能⼒。
2、通过测量活动,实际感受1分⽶、1毫⽶、1千⽶有多长,并知道千⽶、⽶、分⽶、厘⽶、毫⽶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3、能估计⼀些物体的长度,进⼀步发展估测意识。
4、结合⽣活实际,经历⽤不同⽅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统⼀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5、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厘⽶的含义,知道分⽶,毫⽶,会进⾏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选择长度单位。
6、能估计⼀些物体的长度,并进⾏测量。
教学重点:1、实际感受1分⽶和1毫⽶的长度,学习⽶、分⽶、厘⽶和毫⽶之间的关系。
2、建⽴1千⽶的长度概念,掌握千⽶和⽶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1、正确的实际测量与换算2、千⽶概念的建⽴教学时间:6课时第⼀课时铅笔有多长(分⽶、毫⽶)教学⽬标: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和1毫⽶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操作能⼒。
2、通过实际测量,学习⽶、分⽶、厘⽶和毫⽶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估”“量⼀量”等活动,发展学⽣的估测能⼒。
教学重点:实际感受1分⽶和1毫⽶的长度,学习⽶、分⽶、厘⽶和毫⽶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的实际测量与换算教具:投影;直尺;铅笔等学具教学活动设计:活动⼀:认识分⽶1、每⼈⼀根10厘⽶长的铅笔,估计⼀次,这根铅笔有多长?2、测量这根铅笔的长度到底有多长?3、汇报测量结果,找差距。
4、⽤⼿⽐⼀⽐10厘⽶有多长。
讲:10厘⽶就是1分⽶。
分⽶是⽐厘⽶⼤⼀些的长度单位,可以⽤字母dm来表⽰。
1dm=10cm5、量⼀量教室⾥那些物体的长度是1分⽶。
汇报6、⼩组讨论:⽶、分⽶、厘⽶之间的关系。
汇报板书:1m=10dm活动⼆:认识毫⽶1、量⼀量你⾃⼰的铅笔,看正好是整厘⽶吗?2、讲:⽐厘⽶还⼩的单位是毫⽶(mm),毫⽶和厘⽶有什么关系,请你观察直尺上的刻度,3、汇报⼩结:1cm=1mm4、⽤直尺量出学具(橡⽪、课本、练习本)的长度(单位:厘⽶毫⽶)活动三:练习1、完成P41(2)2、先量⼀量再填空:( )分⽶()毫⽶3、⼝答2⽶=()厘⽶;5厘⽶=()毫⽶;20毫⽶=()厘⽶;3分⽶=()厘⽶;150毫⽶=()厘⽶;10⽶=()分⽶=()厘⽶课桌⾼8();⼀分硬币的厚度是1();⼀本字典厚8();⼀根粉笔长13();⼩明⼀步的距离约是56();⼩芳的⾝⾼132();楼房⾼20()4、填适当的计量单位5()>5()>5()70()<3()实践作业:⽤长20毫⽶的⼤头针去测量数学课本的长,量了10次,还剩10毫⽶,数学课本长多少毫⽶?板书设计:第⼆课时1千⽶有多长教学⽬标:1、通过“⾛⼀⾛”、“估⼀估”、“想⼀想”等活动,体验1千⽶有多长,初步建⽴千⽶的空间表象。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学
目
标
1.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掌握整十,整百数的加减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初步发展估算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
学
重
难
点
1.掌握整十,整百数的加减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进行教学时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基础,要充分利用主题图的情境,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鼓励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根据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进而掌握加与减的计算方法,同时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
学
情
分
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0 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万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学生已经有了口算的基础,对笔算的计算方法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教引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知识的正迁移作用,学生只要牢牢把握住满十向前一位进1,借1当十的道理即可。
2.在教学过程中探索计算方法,提供多样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
学
设
想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本单元主要的学习方法。开展学生 培养 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出算法,在计数器上拨珠子等活动,学生先 独立思考,借助计数器探索计算等方法学习本单元内容,再进行交流,从而得出计算的方法。做到书本让学生学习、问题让学生、反 提出、规律让学生发现、疑难让学生研讨、评价让学生参与。
课
时
安
排
8课时。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5单元 全单元说课稿+教案+课时练+学案
第5单元加与减例1 学校体育室买来足球和篮球共150个,已知足球比篮球多50个。
买来篮球多少个?【详解】可以借助线段图进行分析。
从线段图可以发现:如果足球减少50个就和篮球同样多,足球和篮球的总数也就减少50个,剩下150-50=100(个)了,这时足球和篮球个数相等,再把100平均分成2份,一份的个数就是篮球的个数。
【答案】150-50=100(个)100=50+50答:买来篮球50个。
例2 两个数的和是430,如果把较大一个数的最后一位数字去掉,它就与另一个数相同,则这两个数中较大的一个数是多少?【详解】假设较大数是abc,那么较小数就是ab,根据题意可以列出竖式:观察发现:因为b和c是两个不同的数,所以它们都不是0,和就是10,即:c+b=10,这样b+a=13-1=12,a+1=4,所以a=3,那么b=9,c=1。
这两个数就是391和39。
【答案】这两个数中较大的一个数是391。
例3 小虎在计算一道减法算式,把减数十位上的数字5看成了8,结果得到的差是432,正确的差是多少?十位上是5表示5个【答案】432+(80-50)=432+30=462答:正确的差是462。
例4 三年级组织了书法小组和美术小组,规定每人至少参加一个小组。
全班45人中,参加书法小组的有29人,参加美术小组的有25人。
全班两个兴趣小组都参加的有多少人?【详解】根据题意,可以运用图示法来分析。
图中重叠部分表示两个兴趣小组都参加的人数,如果把两个兴趣小组的人数相加,就是29+27=56(人),比全班人数多56-45=11(人),多出的11人就是参加两个兴趣小组的人数。
【答案】29+27-45十位上是8表示8个把5看成了8,表示减数增加了30 差就减少了30。
432加上30就是正确的差。
=56-45=11(人)答:全班两个兴趣小组都参加的有11人。
第五单元总结智慧小锦囊加与减三位数加法的笔算和验算589+146=735589+11416735验算:146+51819735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前一位进1。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加与减教案
主备教师尤佳协备教师单元课题第 5 单元课题:加与减设计项目设计内容教材简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就是在学生已经掌握百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并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单元目标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进一步体会加减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数的加减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发展估算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1、数十、数百数的口算。
2、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难点:1、三位数连续进位加。
2、三位数连续退位减。
课时安排11课时教学准备钱票100元,计数器,口算卡片若干,课件。
教学内容买电器课型新授课时目标知识技能:探索并掌握整百、整十数的加减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培养学生探索、交流、合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掌握整百、整十数的加减的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ppt。
教学时数1课时节次第 1 节教学过程教师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个性思考部分一、新课引入1、谁能告诉大家,您家都有哪些电器?课件显示:二、新课学习(一)买一台洗衣机与1台电视机一共花多少元?1、师:现在谁能告诉大家,图上都有哪些数学信息?说出四种电器的价格。
齐读问题,并列出算式。
独立思考。
小组内交流算法。
2、师:您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3、瞧来小朋友们提的问题可真不少,张老师想买一台洗衣机与一台电视机,共花多少钱呢?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500+800=1300(元)4、您们就是怎样算出1300元的?(二)买一台洗衣机比1台电视机少花多少元?1、老师还想知道一台电视机比一台洗衣机贵多少钱?您们能解决不?试一试。
《分米的认识》教案15篇
《分米的认识》教案15篇《分米的认识》教案1教材与学生学习起点分析:本课《分米和毫米》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量的第一课时。
全单元内容分二部分编排,先教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再教学千米的认识。
在此之前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认识了米,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知道了它们之间的关系,1米=100厘米,头脑中也建立了1米,1厘米有多长的表象。
学生对测量的方法已经掌握,有一定的用直尺测量的能力。
对毫米和分米虽没有正式的接触,但在生活中对毫米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由于生活中学生缺乏测量物体长度的经验,又很少用到分米、毫米这两个长度单位,所以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表象较难建立。
教学目标:1、在观察、猜想、验证等实践活动中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的进率。
2、借助硬币厚度、吸管感受1毫米、1分米的长度,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运用已有长度单位的模型表象,合理估计实际物体的相关长度。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大胆猜想积极验证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通过体验活动,形成1分米和1毫米的感性认识,正确建立表象。
教学难点:掌握各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换算。
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灵活应用合适单位估计并测量物品的长度。
五、教学准备:学生(尺子、硬币或游戏卡、一根10厘米长的吸管、6厘米3毫米的牙签、两人一根米尺);教师(课件、米尺、实物等)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一)复习旧知1、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认识了哪两个长度单位?2、关于米和厘米你还记得哪些相关的知识?(二)导入新课并质疑估一估,再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教室黑板的长是4()。
一支铅笔的长是18()。
一张光碟的厚度是()。
引导学生思考:仔细观察这张光碟,它的厚度有没有1厘米呢?那聪明的小朋友一定在想有没有比厘米更小一点的长度单位呢?对,有一个比厘米更小一点的长度单位,那就是毫米(板书),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这个新的长度单位(引出毫米的认识。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教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数字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理解两位数的组成及大小比较。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数字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难点:理解两位数的组成及大小比较。
三、教学准备•教材:教科书、练习册。
•教具:数字卡片、小白板、计算器等。
•环境准备:保证教室清静整洁,确保学生的学习环境安静。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加法运算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进行加法运算示范。
2.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加法练习。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加法运算的规律。
第二课时:减法运算1.教师通过例题引导学生掌握减法运算方法。
2.学生在小组内完成减法练习,互相帮助、讨论。
3.教师展示减法运算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兴趣。
第三课时:两位数的大小比较1.教师介绍两位数的组成方法,并进行示范。
2.学生完成两位数大小比较的练习,加深理解。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第四课时:综合练习1.教师出示综合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解答问题,展示解题思路。
3.教师进行点评,总结本单元学习内容。
五、课后作业1.完成教科书上的相关习题。
2.复习本单元学习内容,对比加法和减法运算。
3.思考两位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写出自己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学生的参与度、表现等。
2.作业完成情况: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3.总结评价: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激励和改进建议。
七、教学反思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尽可能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最大化。
以上为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希望学生们在本课程中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对数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提高数学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分析及教学建议
五加与减单元学习目标1.借助对直观模型的操作活动,能进行整十数、整百数加减法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经历与他人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道理并掌握计算方法。
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2.结合具体情境,能提出一些可用三位数加减法解决的问题,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体会加减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结合现实情境体会验算的必要校和认真计算习惯的重要性,能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
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本套教科书关于整数加减法运算的学习分为四个层次,采取了螺旋上升的编排方式,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个阶段是10以内数的加减法,内容安排在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重点是学习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
这个阶段学生第一次接触加减法运算,重点是理解加减法的运算意义和计算的道理。
第二个阶段是20以内数的加减法,内容分布在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和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重点是学习进位加和退位减。
教科书除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于运算意义的理解,还特别注重利用画图、操作、直观模型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满十进1”和“借1当十”的计算道理。
第三个阶段是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内容分布在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和第六单元。
在进一步加强对运算意义和计算道理理解的基础上,教科书一方面强调引导学生关注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减,用多种直观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进退位的道理及计算过程中的有序性;另一方面更加关注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第四个阶段是三位数加减法,内容分布在本册(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和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重点关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强调相同数位对齐,并注重计算过程中的有序性;第二,强调结合现实情境,让学生体会认真计算习惯的重要校和验算的必要性。
单元学习内容分析组织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思路如下。
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通过多种形式解释多位数计算的道理,强调算法的多样化和计算经验的积累本单元教科书安排了借助口算、直观模型、竖式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北师大 小学 数学 二年级 下册 教案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学习目标:1、给定学生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的所在方向。
2、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3、借助现实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学习重点:给定学生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的所在方向。
学习难点: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学习方法:讨论法、练习法。
学习手段:挂图、录音带。
学习课时:3课时第一节东南西北内容:书第58、59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能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2、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学生能根据生活经验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4、学生能在实践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能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能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我们先来活动活动筋骨热热身,一起来!向前迈两步,向后退三步。
向左弯弯腰,向右踢踢腿。
双手向上拍拍拍,双手向下拍拍拍。
小朋友们做得真带劲儿!你们留心刚才的活动用到哪些方位词了吗?那你们猜猜,今天我们可能学习哪方面的知识?二、玩中学1、找一找。
(1)你们知道太阳从哪个方向升起吗?(2)学校的东边在哪儿?东边有什么呀?(3)教师小结:大家找到了学校的东边,而且观察得非常认真,真棒!我们还经常提起哪些方向?这节课我们就来辨认东、南、西、北。
回忆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找到东的?2、说一说。
观察学校四周,你能找到西、南、北吗?这三个方向都有什么呢?和小伙伴找一找,说一说。
3、指一指。
你们真能干,找到了东、南、西、北,现在我们一起来指一指四个方向。
转一下身,再指指看,你发现了什么?然后,学生随意转身,面向各个方向指指说说。
4、画一画。
学生认真观察学校,把操场上四个方向的主要景物记录下来,并标明方向。
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5、再找一找。
(1)回到课室,你能找出教室里各个方向吗?你是怎么找到的?说说你的方法。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重点关注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会100以内数的 加减法,本单元将进一步学习三位数加减法, 重点关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强调 相同数位对齐,并注重计算过程中的有序性; 第二,强调结合现实情境,让学生体会验算 的必要性和认真计算习惯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借助对直观模型的操作活动,能进行整十数、整百数的口算及三 位数加减法的计算,经历与他人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三位数 加减法的计算道理并掌握计算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估算在生 活中的作用,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能提出一些可用三位数加减法解决的问题,发展 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体会加减法计算与 实际生活的联系。
3、结合现实情境体会验算的必要性和认真计算习惯的重要性,能 对教师结果进行正确的验算。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借助直观模型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数加 减法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并 能正确地进行计算;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估算的作用并 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教学难点:能运用三位数加减知识解决生 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北师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加与减
单元内容
本单元内容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整十、 整百数的加减法口算;第二部分是三位数的加 法;第三部分是三位数的减法。学生已经掌握 了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也就是说学生基 本掌握了竖式计算的方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百以内数加减法的基 础上设计的,目的是启发学生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 方法,并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本单元内容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口算;第二部分是三位数 的加法;第三部分是三位数的减法。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 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也就是说学生基本掌握了竖式计算的方法。 本单元的教学是对以前学过的知识的延伸,因此培养学生的迁 移类推能力很重要,这样就能很好地解决类似的数学问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加与减》|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加与减》| 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知道加法和减法的概念,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2.能够使用加法和减法计算两位数以内的数字,并灵活应用到生活中3.理解和应用加法和减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二、教学重难点1.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及其运算方法2.口算技巧的训练,包括数字逆运算、进位、借位等3.加法和减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教学内容1.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及其运算方法2.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减法的使用场景3.生活中加减法的应用4.加法、减法口算题的练习四、教学过程1. 加法减法的概念及运算方法(15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前几天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口头描述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2.通过幼儿园手指游戏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意义。
3.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阐述本节课中将学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
2.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及减法的使用场景(20分钟)1.运用教材中的案例,由学生合作完成:–案例1:4+3=?和3+4=?–案例2:(6+3)+5=6+(3+5)2.引导学生讨论和总结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和应用。
3.通过案例让学生理解减法的使用场景,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时候可以使用减法。
3. 生活中加减法的应用(15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哪些场景需要使用加法或减法。
2.举例说明各种场景,如:购物清单、换零钱、家庭账单等。
3.让学生自由发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如何解决加减问题。
4. 加法、减法口算题的练习(20分钟)1.教师发放练习册,让学生逐个完成作业。
2.在练习题目上运用数字游戏,增加趣味性。
3.引导学生思考口算解题的技巧,例如:–逆运算法:连加、连减、拆法、进位法–借位法:逆运算法的基础上进行拓展练习五、教学评价1.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随时通过提问和讨论来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
2.教师可组织小组讨论、学生演讲等形式,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和技能。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新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二、新课学习
四、课堂小结
师:你今天有什么收获吗?
(1)出示图表。
同学们,童星小学从本学期起开展了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的环保教育活动。
这是该校二年级各班在开展活动以来回收废电池的情况。
二、探索新知
四、小结课堂。
十年的变化
二、玩中学
二、探究新知
1.解决:“东池塘有多少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
①共同解决“没吹好的还有多少个?”
请学生同桌讨论,然后举手回答。
二、巩固提高
三、总结课堂
二、探索新知
1.共同解决“应付多少元?售货阿姨算得对不对?”(1)指名列式:118+138=256
1.错在哪里?算一算,说一说。
请学生独立判断,举手回答,集体分析。
2.说一说,减少计算错误有什么好方法?
①验算可以减少错误。
②不要忘记进位和退位。
四、小结课堂
说说学到了什么。
算得对吗
板书设计
练习四(第1课时)总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二、新课学习
四、课堂小结
师:你今天有什么收获吗?
(1)出示图表。
同学们,童星小学从本学期起开展了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的环保教育活动。
这是该校二年级各班在开展活动以来回收废电池的情况。
二、探索新知
四、小结课堂。
十年的变化
二、玩中学
二、探究新知
1.解决:“东池塘有多少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
①共同解决“没吹好的还有多少个?”
请学生同桌讨论,然后举手回答。
二、巩固提高
三、总结课堂
二、探索新知
1.共同解决“应付多少元?售货阿姨算得对不对?”(1)指名列式:118+138=256
1.错在哪里?算一算,说一说。
请学生独立判断,举手回答,集体分析。
2.说一说,减少计算错误有什么好方法?
①验算可以减少错误。
②不要忘记进位和退位。
四、小结课堂
说说学到了什么。
算得对吗
板书设计
练习四(第1课时)总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