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略论高考文综历史题应然状态与实然表达间的矛盾与解决之道素材
从高考试题浅谈历史材料题的解题方法和规范
从高考试题浅谈历史材料题的解题方法和规范从高考试题浅谈历史材料题的解题方法和规范2007年以来的历史高考题,都是新材料、新情境试题。
其中历史材料题解题基本步骤和方法有何规律?我以"近年各地高考文综卷"非选择题一部分示例:一、从设问角度在认真审题和分析题目的基础上。
我们既要注意在平时答题当中的一些答题套路和"公式",也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形成正确的作答思路。
1.题目有明确的答题角度限定。
中国古代强调"家齐而后国治",这种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这类问题因为题目要求做了明确的答题角度限定,因此我们只能从题目的限定角度"经济"和"思想"两个角度回答问题。
2.题目没有明确的答题角度限定。
如08山东高考T27第二小问:"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
"题目要求在分析原因是没有明确的答题角度的限定,只是要求"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对于这类题目,"根据时代背景"、"根据当时社会情况"等分析,我们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明确题目要求中的时代背景大概的实践范围,二是根据时间范围联系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习俗、政府政策等角度思考。
注意:历史学科基本的要素为时间,因此大家无论在回答任何题目时都要在时间上做一个准确的判断。
3.根据题目的"求答中心语"形成答题思路: 原因类(背景、条件):主观—客观;必要性—可能性;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 影响类(评价):积极—消极;直接——深远等;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的影响; 作用类:由近及远,直接—间接——深远等。
变化类(趋势):由??到??;越来越??等启示类(注:学生容易将其与概括类和说明类的题混淆)[题型特点]启示,按中文意思是指"启发指点,使有所认识"。
【高考】高考历史答题失分究因和应对策略
【关键字】高考【引用】高考历史答题失分究因及应对策略高考结束之后,一部分学生在刚考完或估分的时候都信心十足,大有舍我其谁的气概。
但在拿到参考答案或在高考成绩公布之后,却发现自己预计的答案和得分与实际相差悬殊。
以下笔者对此现象进行分析,希望对准备参加高考的莘莘学子能够有所启迪。
1.根底知识不牢。
俗话说:“根底不牢,地动山摇”。
学生对历史根底知识掌握不牢固,表现为时间概念、空间概念、历史概念、历史特征等识记不清、理解不透的现象。
根底知识掌握不牢固,在解题的时候就会捉襟见肘,丢东拉西,失误频频。
如:[例1](2008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第16题)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不禁止地主、富农、国民党员参选议员”。
这说明陕甘宁边区A.实行民主选举制度B.接受国民政府直接领导C.实现了国共两党党内合作D.组建了多党联合政府解析:这道题错答率较高,究其原因是对根底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
其实,只要运用排除法就能够轻松地推断出答案来。
题中A项符合材料所述并符合史实,是正确的表述。
B 项主要错在“直接领导”上,因为在第二次国共合作中,中共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与国民政府进行的是党外合作。
据此可知,c项“党内合作”的表述也是错误的。
D项是中共和民主党派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主观愿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均未能够真正实现多党联合执政。
有部分学生说在解这道题的时候首鼠两端,难辨正误,这实际上反映出了学生根底知识掌握不扎实的突出问题。
对策:(1)要有积极的学习心态。
学习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实践表明,学生学习行为越积极、越投入,学习的效率就会越高,对学过的知识记忆得就越牢固,从而提高其学习成绩。
因此,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就要有比较好的心态,培养自己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2)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
历史学科涉及的时间多、事件多、概念多、人物多,学生要牢固掌握所学知识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准确记忆知识。
那么,学生适时编辑口诀、顺口溜、歌谣等,读起来朗朗上口,会便于记忆,又容易把有关知识串联起来,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
试论例说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审题技巧及答题规范训练
HR Planning System Integration and Upgrading Research ofA Suzhou Institution例说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审题技巧及答题规范训练漳州市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林晓杰纵观近年来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高考历史试题,在坚持“能力立意”的指导思想下,突出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可以这么理解:在新课程改革前的高考中,主要强调的是知识的识记、能力的考查;在新课程改革后的高考中,则更加着重考查学习的过程、探究问题的方法。
而高考所要考查的各种能力最终要通过学生在答题过程中以文字的形式反映在试卷上。
越是能力测试型的题目,对学生的审题要求、文字表达能力要求就越高,需要学生依据学过的知识、概念、学科方法,通过知识的迁移、综合与升华,用恰当的历史学科专业术语准确地加以阐述、分析、比较和评价。
从刚结束的省质检历史试题的评阅结果来看,学生在答卷中暴露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基础知识没有把握或把握不牢,对基本概念、结论理解不深、不透,缺乏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
②审题能力差,阅读、理解和分析材料的能力薄弱。
不会分析试题的构想成分,未能紧扣题目关键词,准确把握题意,严格按设题要求作答,出现所答非所问和草草答题现象。
③答题缺乏规范,表述不当。
不善于使用学科语言回答问题,作答缺乏层次性、条理性和内在的逻辑性,无纲无目,段落不分,答题详略不当,没有序号化等。
不少考生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有的是任意发挥,信马由缰,造成喧宾夺主;有的是史论脱节,滥用观点或史实堆砌。
这些问题实际上也是长期以来我市考生知识、尤其是能力上存在的共性问题或薄弱环节,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随着高三历史学科复习进程的推移,在第二、三轮的综合与专题复习中,除了继续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理清历史纵横联系、提升学科能力培养外,加强解题方法指导、答题规范训练,显然是考前最后阶段提高学习效率和出成绩的又一个重要途径。
高考文综历史中材料解析题应试策略和技巧
高考文综历史中材料解析题应试策略和技巧
文综考试以来,材料解析题体现出三个特点,一是图表数据越来越普遍,涵盖内容越来越广泛丰富,这反映信息社会的特点与要求。
二是材料与填空、选择、问答各种题型融合。
三是材料的内容可以是跨学科的综合。
解答材料解析题必须注意一个前提、两个原则、两个充分、三个步骤。
☆一个前提,读懂、弄通和透彻理解材料,尤其是图表与数据,必须明确其中主要概念,说明的主要问题,而后弄清楚图标与数据是怎样展示概念、说明问题的。
☆两个原则,一是立足材料,二是联系课本。
首先是立足材料,材料所展示问题的角度不一定与课本完全相同,比如某一个历史人物,课本可能主要叙述他积极性的一面,而材料可能展示他局限性的一面,联系课本是必要的,应该把材料所反映的内容与课本所学的相关知识挂上钩,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观点进行评论和解析。
☆两个充分,一是充分获取有效信息,二是充分利用有效信息。
所谓有效是指回答问题、解析材料利用的信息,这是答好材料题的关键。
有用的信息没有被发现,就不能很好地完成问题的要求而影响得分。
因此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去解答问题,同样是得分的保证。
☆三个步骤,第一步是读懂材料,这是前提。
第二步是充分提取有效信息并加工整理,这是关键。
第三步是利用有效信息去说明论证、解答问题,这是目的。
☆近年来,材料发展的趋势是所给材料越来越简明,或一图一表,或一两段文字,或几个图,文字一般都没有障碍,但信息丰富而隐蔽,只要认真阅读思考,掌握解题要领,做好材料解析题并不难。
广东文综高考历史试题的解读与应对
(2)准确记忆时间、理解历史概念
(2011广东高考第21题)有学者认为:‚19
世纪70年代的新欧洲……可以看作是唯物 辩证法所指的历史上阶级斗争的新阶段。‛ 该观点依据的史实是( )
A.第一次工业革命 C.《共产党宣言》发表 B.俄国十月革命 D.巴黎公社革命
(2)准确记忆时间、理解历史概念
(2012广东高考第19题)18世纪末19世纪
39. 材料一:在中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 ‚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中国古代本有 ‚科学‛一词。如宋人文集中有‚处科学之兴,世 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 之句。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 人将‚science‛音译为‚格致‛。19世纪中叶后, ‚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 大量使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 将‚science‛译为‚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民 国初,学界还将science音译为‚赛因斯‛,意在 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 ——据《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 思考:划‚ ‛部分
(2012广东高考第22题) 有学者说:‚苏联制
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 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 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 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 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说,戴高乐总统应该时刻准备亮出持有的大量 美元这张外交王牌,通过向美国购个政治问题,也是 一个经济问题‛。这反映了( ) ①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②不结盟运动的发 展 ③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挑战 ④法国抵制 马歇尔计划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袁腾飞历史高考解题思路和复习建议ppt课件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第7页
答好非选择题必备条件
• 1.对学过历史知识要记住 • 2.真正理解和搞懂历史知识和主要
历史概念 • 3.有较强迁移利用历史知识处理问
题意识
第8页
文科综合试题中,历史试题 解题思绪
• 解题关键在审题。审题必须做好以下三 点:
• 1.认真阅读试题和试题中各类材料,对不 同材料进行比较分析。
• 2.对试题中问题进行时空定位。 • 3.分析、分解试题搞清楚试题结构。
第9页
复习提议
• 1.紧扣教学大纲或考试阐明进行复习。 • 2.理清知识纵向和横向联系,建立知识迁移网
络(最好是自己建立,在建立过程中培养能力)。 • 3.加强阅读\提炼\归纳\概括能力培养(文字资料
\图表\地图\图片)。 • 4.提早加强解题能力训练。 • 5.找一些系统考察专项能力练习进行训练。
历史高考解题思绪和 、史、论
第2页
选择题应试技巧
• 主线原因往经济上找 • 不破不立,影响一定要找“立” • 不选明显错误 • 所选项不能被其它三项解释或包
括 • 举一反N • 程度型选择题逐步出局
第3页
近年文科综合考试历史学科 非选择题命题特点
• 1.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逐步合一 • 2.一题多问,学科内综合为主 • 3.文科试卷中跨学科综合题,每个小问
题,分属不同学科 • 4.试题每个小问题和每个知识点分值较
大 • 5.每题标准答案字数约在200字~400字
之间,每个小问题答案不超出几十字
第4页
材料题类型
• 1.假材料,实际是问答题 •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除在材料中,还要结合教材 • (1)设问必需依据教材 • (2)答案必需依据教材 • 3.依据材料回答 • (1)一句话一个采分点 • (2)若干句一个采分点,顺序颠倒
全国卷高考文综历史学科主观题答题技巧与规范
全国卷高考文综历史学科主观题答题技巧与规范高考历史学科的主观题考察的是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也注重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下面是一些关于如何回答历史学科主观题的技巧和规范:1. 仔细审题:在做历史学科主观题之前,先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中的关键词和要求。
明确题目要求是什么,题目中的关键词是什么,是解释、分析还是比较?只有明确了题目要求,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思考和回答。
2. 找出问题的核心:在回答历史学科主观题时,要从问题中找出核心内容。
问题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是要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是要比较不同历史事件的异同,还是要对某一历史事件进行评价?找出问题的核心,有利于回答问题时有条不紊地展开。
3. 深入思考和分析:回答历史学科主观题时,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不仅要描述事实,还要分析原因和影响,探索事件背后的深层次问题。
要进行思考和分析的方法有很多,可以运用因果关系、对比分析、类比推理等。
4. 举例和引用:在回答历史学科主观题时,可以适当举例和引用史料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举例和引用可以使论述更加具体和有说服力,但是要注意选取合适的例子和史料,避免无关的引用。
5. 逻辑清晰、条理分明:回答历史学科主观题时,要保持思路清晰、条理分明。
要注意问题之间的关系,合理安排论述的顺序和层次,使整个回答构建合理的逻辑结构。
6. 语言准确、简练明了:回答历史学科主观题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简练明了。
用词要恰当,语句要通顺,表达要精确。
不要出现错别字、语法错误和用词不当等问题。
7. 结论明确、得出自己的见解:在回答历史学科主观题时,要注意给出明确的结论,并得出自己的见解。
结论要准确、简洁,并且有说服力。
同时也可以适当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但要注意客观与客观的分界。
8. 检查和修改:在回答历史学科主观题之后,要仔细检查和修改,确保回答的内容准确无误。
检查时可以重点关注语言的准确性、逻辑的连贯性、结论的明确性以及是否符合题目要求等方面。
高考文综历史论述题解答应对策略
高考文综历史论述题解答应对策略高考文综历史论述题解答应对策略文综卷第41题题目要求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问题是评价材料观点。
一般还都在问题后面注明:要求围绕材料中某一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针对此要求,本人认为解决好此题,应注意以下三步骤:(一)提炼观点。
学生应该通过阅读试卷提供的材料,弄清材料讲解的是古今中外哪一历史事件,围绕这一事件存在着几种评价观点。
关键是学生要知道这些观点不存在对错的区别,只是站立的立场或角度不同,运用不同的史料得出不同的观点而已。
(二)评价观点。
此步骤要求学生从材料的观点中找出其中之一种观点进行评价,亮明自己的立场。
老师切记不要在此处要求学生运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必面面俱到。
否则,学生就容易陷入两难的境地,观点不明确。
要知道历史学界向来存在学术争鸣,各持一家之言。
(三)充分论证。
学生在论证自己的观点时,要充分调动自己的历史专业知识,可以从正反两方面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的正当合理性。
切记论证要充分。
一般学生的困难就在于此,缺乏充分的史料,感觉无话可说。
以下本人将结合具体的试题,展示一下对此题的做题心得,望多多交流指教。
高考文综历史论述题解答应对策略专题训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一)材料一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提出:“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翻地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真正的友谊的援助只能向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去找”。
在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中间“中立”是不可能的,中国必须站在以苏联为首和平民主阵营一边。
明确宣布一边倒,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幻想。
这一外交方针对新中国建设起了重大作用。
(二)材料二“要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实施不仅使新中国在经济援助、外交等方面倚重苏联,并且政治体制的某些方面也照搬前苏联经验,产生了许多弊端,走了许多弯路。
同时也加剧了中美关系的冻结程度,限制了中国外交的纵深发展。
请选择材料中的一个或两个观点进行评述。
高考历史大题答题方法与技巧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高考历史大题答题方法与技巧想要了解高考历史大题答题方法和技巧有哪些的小伙伴,赶紧来瞧瞧吧!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考历史大题答题方法与技巧”,本文仅供参考,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资讯!高考历史大题答题方法与技巧高考历史大题答题方法1、如何分析变法或改革成败的原因基本方法:一是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或变法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和趋势。
二看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是否正确,是否得以有效贯彻。
三看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
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2、内隐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方法基本方法:解答此类内隐式比较问答题,关键是根据题意,比较对象做具体分析,自己设法确定比较项。
如果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比较,比较项一般从背景、原因、过程、特点、结果、影响和性质等方面确定。
如果是历史人物,比较项一般从所处时代、所处阶级、主要功绩、局限性、历史地位、影响评价等方面确定。
3、比项的确定方法:基本方法属于历史人物概念的可分为国籍、时代、称谓、主要活动、评价等要素。
属于历史事件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空间、主体、经过、意义等要素。
属于历史现象概念的历史在诸因素与历史事件的诸因素基本相同,但要把经过改为主要内容或主要表现。
属于历史制度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制定者、主要内容、评价等因素。
属于历史革命的知识可分解为革命任务、组织与领导、斗争纲领、主力、方式、性质结果等因素。
属于历史革命结果及影响的知识结构有包括进步性、局限性等4、分析、评价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原因的解题思路基本方法: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生产力因素,包括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天文历法的进步,劳动力的投入等;二是生产关系因素,包括新的生产方式的确立,土地政策的调整,农民起义对地主阶级的打击;三是上层建筑的因素,包括中央集权制度,重农抑商政策的保护与鼓励,宗教、文化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等;四是看对外关系与民族关系是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五是看社会环境因素,国家是否统一与安定;六是地理条件的因素等。
全国卷高考文综历史学科主观题答题技巧与规范
全国卷高考文综历史学科主观题答题技巧与规范在高考文综历史学科的主观题中,考生需要根据文献资料和历史事件等来回答问题,答题技巧和规范非常重要。
下面是一些答题技巧和规范,供考生参考:1.仔细审题:在回答历史学科的主观题时,要仔细阅读并理解题目要求,明确问题的中心和要点。
有时,问题可能包含多个方面,考生应从多个角度回答问题,全面展示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2.合理组织答案结构:答题时应合理组织答案的结构,采用逻辑清晰、条理分明的方式回答。
可以采用“总—分—总”的方式,即先给出总体的回答,再分别给出各个方面的详细解释,最后再进行总结和概括。
3.用文字描述事实或观点时,要准确、清晰、简明扼要。
使用平实、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避免使用难懂的词汇或复杂的句子结构。
应注意语法和表达的准确性,尽量避免出现语法错误或表达不清晰的问题。
4.引用史料或历史事件时,要注意引用的准确性和适当性。
引用史料时,要准确标注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年份等信息。
要确保引用的史料或历史事件与问题相关,并能够支持自己的观点。
5.注意答题的时态和语气。
在回答历史学科的问题时,应使用客观、中立的语气,避免出现主观性强、情绪化的表述。
在叙述历史事件时,要使用正确的时态,不要混淆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事件。
6.回答问题时,要注重分析和解释。
除了描述事实和事件,还应分析和解释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通过逻辑思维和历史知识的运用,分析历史事件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
7.注意长度和字数。
在答题时,要注意字数的控制。
不要过于冗长,也不要过于简短,要符合题目要求的字数范围。
可以适当增加必要的细节和解释,但不要拖延答案的长度。
在高考文综历史学科的主观题答题过程中,考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思考和分析能力,运用逻辑思维和历史知识来回答问题。
要遵循答题的规范和要求,确保答案的准确性和清晰性。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总结,提高答题的技巧和能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全国卷高考文综历史学科主观题答题技巧与规范
全国卷高考文综历史学科主观题答题技巧与规范高考历史学科的主观题答题是考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历史学科主观题答题技巧与规范的掌握,可以提高答题效果,帮助考生取得更好的成绩。
下面将就全国卷高考历史学科主观题答题技巧与规范进行详细介绍。
一、答题技巧1. 认真审题:在答题之前,一定要认真审题,了解题目的要求、范围和考点。
要仔细阅读题目中的命题要求,确保自己理解没有偏差。
只有对题目准确理解,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答题。
2. 思维清晰:在答题时,要保持思维清晰,逻辑严谨。
可以先将自己的思路和观点整理出来,然后再进行答题。
不要急于表达,要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并且要符合逻辑。
3. 举例说理:在历史学科的主观题答题中,举例说理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举例可以更好地展示自己的观点,让答案更具有说服力。
但是要注意,举例要恰到好处,不宜过多,避免答非所问。
4. 突出重点:在答题时,要对重点问题进行突出,不要偏离主题,保持答案的紧密性。
要注意答题的深度和广度,对于关键问题要有深入的论述,对于整体问题要有广泛的了解。
5. 严谨求证:在答题时要严谨求证,不可轻信一家之言。
可以参考多种资料和观点,比较分析,尽量得出自己的结论。
在答题中,要对历史事件、人物、观点等进行准确的引用,做到言之有据。
二、答题规范1. 规范书写:在答题时要注意书写规范,字体工整,不要出现模糊不清、涂改的现象,以免影响阅卷老师的判卷。
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使得答案更易阅读。
2. 适当发挥:在答题中适当发挥,增加答案的亮点,但要保持答题的规范性。
不可离题太远,不可胡乱发挥,否则会影响答案的整体性和准确性。
3. 客观公正:在答题中要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不要表达个人情感和偏见。
历史学科要求考生客观地分析问题,不能主观臆断,更不能带有个人色彩。
4. 约定规范:在答题时要遵守纳入规范,如时间、字数等。
要根据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段,做到有始有终,不要答非所问,也不要留有遗漏。
全国卷高考文综历史学科主观题答题技巧与规范
全国卷高考文综历史学科主观题答题技巧与规范高考文综历史学科主观题是考生检验对历史知识掌握程度和分析、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下面将结合历史学科主观题的答题技巧和规范进行详细介绍。
一、答题技巧1. 仔细审题,抓住要点在考试过程中,考生应该仔细审题,抓住题目的要点,明确题目要求考生从哪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答。
有的题目会要求考生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这时考生要把握住各个角度,不要漏掉任何一个要点。
2. 理清思路,逻辑清晰在解答历史学科主观题时,考生要先理清自己的思路,确定解题的逻辑结构。
可以先在草稿纸上简单列出各个要点,然后再逐步展开,构建清晰的论证结构,保证答案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3. 提炼关键信息,避免罗列在解答时要尽量提炼出关键信息,不要罗列无关重要的历史事件或人物。
可以针对题目要求提炼出关键内容,避免答非所问,保证答案言之有据。
4. 合理运用历史知识和素材在解答历史学科主观题时,考生要合理运用自己掌握的历史知识和素材,可以结合具体的历史事件、人物、地理环境等进行论证和解释,使得答案更具说服力。
5. 注意论证和举例在解答历史学科主观题时,注意论证和举例是很重要的。
可以针对题目要求进行论证,运用具体的历史事件、文献资料等进行举例,以增强答案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二、答题规范1. 适当使用历史术语和专业名词在解答历史学科主观题时,考生应该适当使用历史术语和专业名词,使得答案更加规范和准确。
但要注意不要过度使用,要保证考官能够理解,不要使用错误的历史术语和专业名词。
2. 确保书写工整,逻辑清晰在答题时,考生要保证书写工整,逻辑清晰,避免错别字和语句不通。
可以先在草稿纸上构建好答题结构,然后再进入正式答题,保证答案的条理清晰,不会给考官造成阅卷困难。
3. 严格按照要求答题在答题时,要严格按照要求答题,不要擅自脱离题目范围进行答题,保持答案的准确性和针对性。
如果题目要求分析某个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就要围绕这个要点进行答题,不要答非所问。
全国卷高考文综历史学科主观题答题技巧与规范
全国卷高考文综历史学科主观题答题技巧与规范历史学科是高考文综科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们备考的重点之一。
历史学科的主观题在高考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答题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里,我们将针对全国卷高考历史学科的主观题答题技巧与规范进行一些讨论,希望能够给广大考生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一、审题准确,抓住重点历史学科的主观题通常涉及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因此对于考生来说,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审题准确,抓住重点。
在阅读题目时,要认真仔细地阅读每一个问题,分析清楚问题的要求,理清逻辑关系,确保每一道题目都完全明白。
要重点关注题目中的关键词,比如“解释”、“评价”、“分析”、“比较”等,根据这些关键词明确自己的答题思路,避免答非所问。
二、构建框架,合理安排在开始答题之前,要先构建出自己的答题框架,合理安排好每一个问题的答题思路。
可以采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阐述观点-举例论证”这样的答题结构,使得答案的逻辑性更加清晰,条理更为清晰。
对于复杂的问题,也可以采用“多角度分析-多层次阐述”的方式,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言之有据,举一反三在答题过程中,要时刻记得“言之有据”这个原则,即要用事实、论据、历史资料等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不能空谈理论。
对于一些具体的历史事件、人物等,也可以适当举例加以说明,这样可以更好地说明自己的观点,使得答案更具有说服力。
四、条理清晰,语言准确在书写答案的过程中,尽量做到行文条理清晰,语言简练准确。
可以采用“首先-其次-最后”这样的排比结构,使得答案的逻辑关系更加清晰明了。
也要尽量避免语言模糊、表述不清晰的情况,做到表述准确,语意通顺,力求让阅卷老师第一时间能够理解自己表达的意思。
五、参照标准,虚心接受评价在答题结束之后,要对自己的答案进行检查,看是否符合答题要求,是否条理清晰,语言准确。
可以参照历年高考的标准答案,虚心接受自己的不足之处,做到有所触类旁通,不断提高自己的答题水平。
全国卷高考文综历史学科主观题答题技巧与规范
全国卷高考文综历史学科主观题答题技巧与规范高考历史学科是全国卷文综科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生们普遍认为比较难以应对的科目之一。
历史学科需要考生掌握大量的历史知识,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对于历史学科的主观题,考生需要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和规范,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水平,取得优异的成绩。
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关于全国卷高考文综历史学科主观题答题技巧与规范。
一、认真审题,明确要求在高考历史学科主观题答题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目的要求。
历史学科的题目往往较为复杂,需要考生仔细分析,了解题目所要求的答题内容和要点。
有些题目会要求考生进行比较分析,有些题目则要求考生进行论述和说明。
只有明确了题目的要求,考生才能有针对性地展开答题,避免答非所问,提高答题效率。
二、注重知识的体系化和串联历史学科是一个金字塔结构的学科,知识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联系和串联。
在答题时,考生要注重知识的体系化和串联,不能孤立地论述某一个历史事件或人物,而应该把所学的历史知识进行有机组合,形成完整的历史体系。
当遇到历史学科的主观题时,考生可以先在脑海中构建一个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然后再根据题目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展开。
三、善于发挥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历史学科的主观题要求考生具备较强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要求考生能够在解答问题时不断地进行历史思维的发挥和历史事件的分析。
在答题时,考生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论证观点、分析因果关系等方式,来展现自己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要注意在答题中避免片面性和主观性,要以客观的态度进行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
四、用例子和细节来丰富论述在历史学科的答题中,用例子和细节来丰富论述是非常重要的。
历史学科考察的不仅仅是考生掌握的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考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和把握。
在答题时,考生可以通过引用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例子和细节,来丰富自己的论述,使得答案更加生动和具体。
也可以通过例子和细节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和论证,增加答题的说服力。
全国卷高考文综历史学科主观题答题技巧与规范
全国卷高考文综历史学科主观题答题技巧与规范历史学科是高考综合性较强的科目之一,高考历史主观题涉及阅读、词语解释、论述题等多种题型。
正确解答历史主观题需要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和规范,下面就来介绍一些历史主观题的答题技巧和规范。
一、阅读题历史学科的阅读题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考生具备较为扎实的历史常识和阅读能力。
解答阅读题的方法有以下几点:1.仔细审题,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阅读题设计难度从易到难,因此考生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应该保持头脑清晰,阅读并理解题目要求,逐渐递进,逐步解决问题。
如果考生一开始就陷入困难的部分,很容易耗费过度的时间和精力,导致后续更难的问题无法正常回答。
2. 较为困难或不确定的部分可以稍后解答如果一个阅读题中有部分内容较为困难,或者答案待确定,学生可以在解答易题之后再回来解决这一问题。
这样,可以让学生先赚取答案和分数,再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较难的问题上,达到更好的解题效果。
二、解释题1.讲清定义和具体意义解释题的核心在于对历史概念或者某些重要词语的解释。
在解答这类问题时,应该注意阅读题目材料中所给出的上下文,并根据上下文中的信息推断词义或者概念含义。
在解释时,还应该注重全面性,将定义和具体意义讲述清楚。
2.注意防范因猜测而误解查阅资料时,有时会根据某些自己的理解来推断某些历史事件的真相。
但如果猜测是否准确,可能会因为自己的主观性而误解历史事实。
因此,解答解释题的时候,需要在所阐述的定义和意义上严格的遵循一定的规范。
三、论述题1.核心和论点论述题通常将要求考生对某个历史事件或问题表述自己的见解。
解答此类问题需要理解论点和论证的核心思想,并围绕这些问题来陈述自己的见解。
一个合理的论述应该在切入主题后,阐明观点并提出支持分论点,然后分步论证,最后得出定论。
2.备好充分的资料并善于解读解答论述题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对某些事件或问题的充分了解和总结。
因此,在考试前,学生必须花费一定的时间去备考或复习相应的知识,同时具备分析和解读能力,以将所学知识和分析统一到答案中。
全国卷高考文综历史学科主观题答题技巧与规范
全国卷高考文综历史学科主观题答题技巧与规范高考文综历史学科主观题是考察考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也是考察考生综合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对于历史学科主观题的答题,考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答题技巧和规范,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并取得理想的成绩。
一、答题技巧1. 理清题意,抓住重点。
在答题之前,考生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理清题意,抓住重点。
了解问题的要求和呈现方向,明确答题思路和重点内容。
只有理解了题目的要求,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答题,避免答非所问。
2. 选取恰当的史料。
答题时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和自己的知识储备,选取恰当的史料进行论述。
史料的选取要符合题意,能够支撑自己的论点,提供有力的论据。
选取的史料数量要适当,不宜太多,避免答非所问,也不宜太少,影响论证的完整性和说服力。
3. 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分析。
答题时要充分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进行分析和论证,要有条不紊地展开思路,将历史知识与题目要求相结合,进行逻辑分析和推理。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找出其中的因果关系和影响,深入挖掘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和意义。
4. 提出自己的见解。
在分析和论证的过程中,考生应该提出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思考。
要清晰明了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合理解释和论证,避免简单罗列史实,缺乏深刻的思考和见解。
5. 突出历史思维。
在进行历史学科主观题答题时,要突出历史思维,注重历史事件的context和background,从宏观的历史视角出发,关注历史事件的整体和背景,避免片面和狭隘的观点。
二、答题规范1. 切题。
在答题时,要保持答题的清晰和直接,切忌跑题和偏离主题,抓住题目的要点,不要偏离题意,避免答非所问。
在书写中要做到精炼、明确、清晰。
2. 结构完整。
答题时要注意结构的完整性,包括引言、主体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要简明扼要地阐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主体部分要展开深入的分析和论证,结论部分要概括全文的主要观点和论据,准确总结和归纳。
全国卷高考文综历史学科主观题答题技巧与规范
全国卷高考文综历史学科主观题答题技巧与规范历史是非常重要的文科科目,在高考中历史学科主观题的得分占比较大,因此在备考过程中,考生需要掌握一些答题技巧和规范,从而提高答题效率和得分率。
一、答题技巧1. 把握题目要求历史学科主观题中,题目要求往往有许多细节要求,考生在答题时需要准确地理解并把握题目所要求的内容,并以此为基础构思答案。
要注意细节的把握,有些题目要求考生分析时态、背景、细节等方面的问题,并根据要求结合历史事件条理清晰地展开答题。
2. 分析历史事件的本质历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很多历史事件的背后都有复杂的内外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
考生在回答历史问题时,需要从历史事件本质出发,结合历史事件相关的诸多因素进行客观、准确的分析。
3. 动用历史知识历史学科主观题的答题涉及到大量的历史知识,一些常见的历史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需要考生掌握。
准确的历史知识对答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考生在答题时要动用历史知识点,将各个历史知识点联系起来,并结合题目迅速分析问题。
二、答题规范1. 注意文采在高考历史答题中,不仅考查考生的历史知识,也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因此答题时,考生需要考虑文章的文采,让文章简明扼要、言辞清新,这样才能让阅卷人感受到答案的条理性和逻辑性,更有效地表现出考生的思考能力。
2. 笔迹清晰高考历史答题需要考生进行手写作答,这就需要考生注意笔迹清晰,避免出现字迹潦草、横竖字不分、字迹模糊等问题,以免影响阅卷人的评分标准,最终影响高考成绩。
3. 不抄袭,不遗漏历史学科主观题在答题时需要考生自己动笔,切勿抄袭别人的答案,同时要避免遗漏重要的内容,从而使得答案具备完整性和鲜明性。
4. 戒除草率在答题时,考生要远离草率,草率会让思考不充分,应当在答题前有充分的准备和思考,并在答题时认真仔细地阅读题目和材料,例如对文本进行仔细的解读,认真分析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等,只有这样才能增加答题的正确性,让答案更加完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略论高考文综历史题应然状态与实然表达间的矛盾与解决之道
2012年高考早已尘埃落定,背负着巨大的冲击,一线教师捱过了夏的躁动,迎来了秋的冷静。
在这桂
花飘香的季节,面对新高三的复习,对2012全国新课标卷文综历史题进行理性梳理成为再度启程必不可少
的步骤。
一、问题的提出
2012年高考已经过去了将近四个月,全国新课标卷文综历史题带给一线教师的冲击依然萦绕在心头。
“约2/3平时在各类大考小考中历史选择题正确率在80%以上甚至100%的考生,在2012年高考历史选择题考试中,得分率只有60-70%;另1/3的考生历史选择题得分率与平时大约持平。
而约1/2平时历史选择题得分率在50-70%的考生,在2012年历史高考中,历史选择题的得分率在70%-90%之间,成绩斐然。
”[1]某老牌名校的历史教师们在做完本卷后,选择题平均错到五个题。
在该校政治老师、地理老师的庆贺胜利时,
历史老师们面面相觑……历史高考怎么了?为什么优等生今年无法获得与其真实水平相近的优等成绩呢?
如果说此前这种疑问只是一种对评价的疑虑的话,目前面对着新的高三学生,今年高考复习该走向何方就
已经成为摆在面前必须回答的问题了。
二、关于2012年高考文综历史选择题的分析
高考是服务于高校选拔人才的考试,必须要具备一定的难度,以保证实现对区分度的要求,这是明摆
的事实。
以能力立意,重在考查考生适应高校学习的潜力,是高考的应然要求。
作为一项测量,高考首先
要满足心理测量的要求,达到规定的效度与信度。
但是当我们以这样的应然标准去衡量2012年高考文综历史选择题时,却惊讶地发现,选择题的难度并不仅仅是由逻辑推理的难度构成的。
请看以下例证:
例证一:
全国新课标文综历史卷24.
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
这表明当时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利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解析】
A.题干中“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豪族被迁”这些信息提示考生,汉武帝
对豪强大族采取的是打击、限制措施。
假如A选项正确,汉武帝则应对其采取巩固、维护政策,两相比较,
结论为不选A。
B.基于A选项的思考可知,题干中并未提及“政治权利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因此不选。
D.本选项要求考生在审题时要理清核心概念。
题干中“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监察地方”都是政治手段,而非选项之中所说的“经济手段”,因此不选。
C.题干中指明列为刺史监察内容的是“田宅逾制”,考生可以从中获得“田宅逾制”是指豪强地主占有
的土地超过了国家规定的限额,属于土地兼并的结果。
汉武帝对豪强地主的打击,表明了中央对土地兼并
现象的态度,因此本题答案只能是C。
本题很难但却是一道非常棒的题目。
指导语“这表明”清晰地限定了推理的已知条件。
学生可以按照
题目所给的条件按照正常的逻辑路径锁定唯一的答案。
例证二:
全国新课标文综历史卷27.
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
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答案】D项正确。
本题的指导语“在此”指明,题目所要提取的信息就在上面的材料中,但是根据所给的从原始语境中
被剥离出来的材料来看,学生从材料中只能获得“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
业而同道。
”这一核心句,进而推断出答案为C。
本题中要想得到D,则只能将题目与所学知识联系,由王阳明的心学主张而推论得出。
研究以上两个例证,作为指导语24题的“这表明”与27题的“在此”在功能上是等价的,都是将
题目的已知条件限定在题目所给的材料之中。
但是对于解答的结果来说,单靠材料,27题无法导出正确答案,而24题却刚好能锁定正确答案。
在探究中有教师推测,“凡是考试题肯定都要联系所学知识”。
(严格说来,这种要求所对应的指导语应该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当我们按这条规则进行推论时,发现
如此27题的确能获得正确答案,但24题却有问题。
就所学知识而论,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
施历来都是重点内容,因此学生极有可能误选D。
虽然就题本身而论其不合理之处是明显的,但是考虑到“考试题并不提供锁定选项的唯一依据”这一新规则,D并非完全不可解释。
依据这样的规则,推出的的结果与
前面的正好相反,即27题对、24题错。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本卷中由于等价指导语指向性的不确定,导致考生在对这两个题作答时感到
无所是从、“犹如猜谜”。
例证三:
新课标文综历史卷33.
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形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
这反映了
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答案】A项正确。
题目中“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下海潮”三组文字确实能给
人以经商已成为时代潮流的感觉,但经仔细分析,以当时中国约13亿人口的总量来比较,12万人不到总人口的万分之一,1000万人也只占全国人口的1/130,以不及百分之一人口的行为来表征“社会共识”,从理论上很难以理服人。
后经与教师们探讨,大家根据“辞去公职”、“未辞职”所包含的信息,猜测A中的“社会”应当是特指城市有公职者所组成的“社会”。
且不说这种关于“社会”的定义是否能被今天正常的
认识所接受,单从统计学的角度来说,由于缺乏该“社会”总体的数值,依据所给条件得出“市场经济改
革确实已成为只包含城市在职者所构成的社会中的大多数人的认识”这样的结论,从科学的角度上来说是
不可靠的。
综上所述,由于历史试题无法避免用自然语言作指导语,由此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一定的歧义,这在历
史试题中在所难免。
但是对于具有强烈指向性的高利害评价——高考来说,这样的不确定性却是致命的。
因为它不仅使一线的师生无所适从,更重要的是它削弱着历史学科的严肃性,影响着历史学科作为一门科
学的地位。
三、解决之道
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制约,高考题难出是不争的事实。
每套高考题题都是专家们心血的结晶。
作为一线
教师我们充分尊重专家们的工作。
然而,为着历史学科的尊严,也为着能让历史学科真正发挥出其应有的
育人功能,我们期待着历史高考能形成一套明晰的问题指导语。
也就是说,历史高考题的难度应体现在逻
辑思维的力度上,而不应该反映在考生对指导语的猜测押宝上。
有人说,指导语明晰了难度就无法确保。
确切说来这是多虑。
数学作为严格定义的学科,数学学科没有因为对加号、等号等一系列运算符号的明晰
定义而无法提升难度。
深想一下,假如数学学科由于运算符号的不确定性而使考生无法得出正确的答案,
以测量而论,我们测量到的到底是什么呢?是运算能力?还是猜谜能力呢?
因此作为测量,高考历史对指导语进行规范,降低无关变量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提升题目对考生逻辑
推理能力的测查力度。
这是一线教师由衷的期盼!难度可以加大,但一定要难的有道理。
[1] 动机·行为·效果——关于2012年高考历史选择题考生感受的调查反思匡志林《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2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