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诗歌景物描写类命题角度与答题思路_主讲人:邵先浩
诗歌鉴赏之景物分析题型答题技巧
诗歌鉴赏之景物分析题型答题技巧古诗词鉴赏之景物分析景物分析题型就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题型,它主要从景物描写的特点、景物描写的角度,景物描写的作用等方面考查,不同的问法其相应的答题方向就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考生在面对具体问法时作出准确的答题方向,下面就该题型不同的考查角度作相应的解题分析。
一、分析景物描写的特点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唐【许浑】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注】1、潼关: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境内,位于陕西、山西、河南三省要冲;2、太华:华山。
在今陕西省华阴县。
3、中条:山名,一名雷首山,在今山西永济县东南。
问:这首诗勾勒了一副秋日旅行图,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景物描写的特点。
问题解析:景物描写特点的提问往往有(1)给出对应景物描写的句子,要求赏析其表现手法;(2)分析景物描写的艺术手法(技巧)(3)就是怎样描写目标景物的等提问变体,综合以上一问三变体,答题的方向就是一致的。
答题步骤:首先要回答出题人给出的问题,即给出准确的景物描写特点,然后找出对应的诗句加以阐述理由(翻译),一般而言,有多少特点可以体现出来就答多少,原则就是主要特点不漏过,次要特点不放过。
本题答案解析:1、远近结合(由远及近)诗人先从近处着笔,写枫叶在秋风中的沙沙作响与长亭夜宿独自饮酒的场景,再描绘四周远景:华山的残云—中条的疏雨—远山的树色—激荡的河水声;2、化静为动(以动衬静)这里的红叶沙沙作响、河水激荡就是动景,显示出一派生机与活力,同时也反衬出了环境的空幽,宁静。
注意:分析景物描写的特点与分析描写的景物特点答题方向就是完全不一样的,前者侧重分析景物描写的技巧手法,而后者侧重赏析对应诗句中所描写的景物本身的特点!例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相应问题。
菊【唐】李商隐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就是怯残阳。
巧解高考诗歌景物描写技巧和作用题
• 1、交待时间、季节及天气情况等
景 • 2、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物 • 3、营造氛围,烘托心境。
描
• 4、借景抒情:乐景衬乐情,哀景衬哀情,乐景衬哀情。
写 • 5、衬托人物品质或性格
的 • 6、先言他物,领起下文。(比兴)
作 • 7、前后照应,结构完整。
用
• 8、铺垫过渡,引出感情。 • 9、以景结情,委婉含蓄,意味无穷。
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
全联视听结合,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 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 生活的闲适;“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 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叶声轻 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形象 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
写景作用高考真题示例
• (2014新课标卷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 ~9题
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 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真题和答案
题目: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 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 答案: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 所见,而是出于想象,是虚写。从标题可 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 ;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 凭听闻所得。
• 派:河的支流。长江从庐江、浔阳开始分作九支。盘:盘踞。 ⑵横溃 :泛滥。豁:打开。中国:中南地区。
• ⑶崔嵬:山峦高耸的样子,这里活用作波涛的汹涌,浪头巨大。比喻六 朝动荡的政局。迅湍:飞奔而下的激流。 ⑷六帝:即六朝,指以金陵 为都的六个朝代的君主,吴、东晋、宋、齐、梁、陈。
• ⑸三吴:史称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这两句合起来 是说自从六朝之后,长江以东的吴地就日渐分裂,远不如从前那么兴盛 了。 ⑹我君:指当朝皇帝唐玄宗。混:混合,统一。区宇:全国的范 围。
诗歌鉴赏第二节古诗鉴赏答题方法及技巧点拨
诗歌鉴赏第二节古诗鉴赏答题方法及技巧点拨诗歌鉴赏第二节古诗鉴赏答题方法及技巧点拨教学园地04-01 0918:诗歌鉴赏第二节古诗鉴赏答题方法及技巧点拨纵观历届高考诗歌鉴赏题,大体上可以归纳出六种问答模式:一、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就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故凡属景情关系都属于这类题型。
3、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注意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绘时一定要忠实于原诗,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规范的表达为两个双音节形容词。
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第三步:分析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伤感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伤感。
4、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杜甫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魅力的初春景象(季节特点的总结,之后加上冒号):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光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营造了一种明净绚丽的春景;(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步骤三)5、练习巩固题义公禅房孟浩然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依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注:义公是一位高僧,此诗写其禅房周围环境。
问:义公禅房周围环境有怎样的特点?写这样的环境有何作用?答:禅房空林环绕,秀峰迎门,幽谷临阶。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篇章结构类题型答题技巧和思路解析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篇章结构类题型答题技巧和思路解析篇章结构类提问常见用语①“结构特点”、“线索”、“思路”、“结构作用”;②“开篇特点”、“脉络”、“几个阶段(时期)”;③“结合全诗”、“在整首诗中”。
答题思考方向1.感情脉络喜、怒、哀、乐等情感的变化历程。
2.写作思路时间、空间(远近高低)、地点、景物先后、虚实等逻辑思路。
答题常用术语1.诗题:点明内容、主题等。
2.首句:总领(全诗)、引领、奠定基调、开门见山等。
3.中间诗句:过渡、铺垫、蓄势、承上启下等。
4.尾句:呼应、总结、卒章显志等。
答题基本格式①确定结构思路;②结合诗句解说;③表达效果(情感、主旨)。
(一)考查角度1.对诗歌整体结构的考查古诗词通常的结构形式是先写景叙事,后议论抒情,写景叙事为议论抒情作铺垫,而观点态度、思想感情也一定在写景叙事的基础上阐发。
当然也有先情后景的。
下笔即写情,类似开门见山。
从具体的形式看,各有不同:有时间空间结构的。
也有前后文形成转折的;有前后照应的,也有层层深入的。
着眼于对诗歌整体结构的考查,往往注重对诗歌的构思特点、构思脉络、结构层次等的分析。
设问方式(1)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试作简要分析。
(2)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
(3)分析这首诗歌的构思脉络。
(4)这首诗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分析思路构思脉络就是行文思路或结构。
其规律是:起——承——转——合;或者简单地说:景(事)--情(思)。
具体地说,“起”,就是起句写眼前所见之景,或者心中所思之事,作者找到某种契合点引起所咏之辞;“承”,就是承接起句的契合点,对所要描写或叙述的对象进行具体刻画,而这个刻画往往是与下文有着紧密联系的;“转”,就是在上文似乎一般刻画的层面的基础上,转向与作者思想情感紧密关联的、或与上文构成波澜的、或触发作者思想情感的具体触发点,对这个触发点进行描述,从而为下文所表达或抒发的思想情感作准备;“合”,就是作者在上文写景或叙事的基础上,所表达或抒发的合理合情的思想情感。
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和方法
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和方法语文诗歌如诗如画,但是它也是我们得分上的拦路虎。
为了更好的拿到该得的分数。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和方法”,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和方法一、答题基本方略1.把握标题,参照内容,明确类别、中心。
2.捕捉意象,形成画面,初步理解形象特点。
3.审读题干,明确要求,准确定位(考查对象:内容、方法、语言;局部、整体)。
二、基本考查内容及对应答题点(一)表现手法(抒情言志描写的手段、技巧、艺术手法、怎样表达感情活怎样描写的)1.抒情言志的方法: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事(折柳、登高、凭栏、用典)抒情、托物言志、象征、衬托、烘托、抑扬、对比昭应、虚实结合、从对方落笔、比兴;卒章显志。
2.描写(写景)方法——比兴、渲染、衬托、动静、对比、拟人、夸张、正侧、虚实。
(二)内容方面:设问方向: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画面、景物、思想、情怀)答题过程:描摹图景(切忌翻译原句)——把握景物特点(有景、萧瑟、凄凉、孤独、生机盎然等)——依景辨情,把握思想感情(注意情景一致或相对)(三)语言方面:设问内容:语言特色、语言风格、语言艺术答题方向: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
(四)综合设问:1.就某个词、某个句子进行鉴赏;某个词的作用或为什么用这个词;某个句子好在哪里;答题方向:内容——这个词或者句子所描绘的画面(或者所抒发的情感、阐述的道理);表达效果——往往是景物描写对情感表达所起的作用;如果运用了特定的表现技巧,如比兴、拟人化、衬托等,要写出所用的方法。
即:用了什么方法,写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
2.诗眼(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或字);诗骨(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帅作用的句子)逐句分析每句诗的内容,分析其怎样围绕“诗眼”、“诗骨”展开。
诗歌鉴赏答题思路
的需要,将一些意象按照生活的逻辑, 的需要,将一些意象按照生活的逻辑,有机地组合在诗 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 中,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中“鸡声
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写了“鸡声”、“茅店”、“月”、“人 “鸡声” 茅店” 板桥” 六个意象,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 迹”、“板桥”、“霜”六个意象 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是意象俱足的佳句。 12、曲笔 是写文章时故意离开本题而不直书其事的写法。 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 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不知亡国恨(典 商女不知亡国恨( 就是曲笔, 故)”就是曲笔,因为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她们唱什么是 由听者的趣味而定的,可见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 “不知亡国恨” 封建贵族、 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诗作最后两句于婉曲轻丽的风调之中, 封建贵族 官僚、豪绅。 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和无限的感慨,表达了封建知识分 子对国事怀抱隐优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以声色歌舞、纸醉金 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
笔细描的手法,从色彩入笔状物。鹅洁白的羽毛浮于 绿水之上,红掌拨动,绿水泛波,红、白、绿三色对 比有寒有暖,鲜明而协调,在蓝天、白云之下,在绿 草如茵的碧水、清澈见底的池塘边,“白毛”与“绿 水”比美,“红掌”与“清波”争胜,画面绚丽,表 现了浓浓的童趣和生活气息。
”
11、意象组合 类似于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蒙太奇是电影导演 、
9、虚实结合
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 上片 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 实写;下片 虚写, 不别的心情,是实写 下片 实写 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 虚写 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地写 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 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实写是指对事物进行直接的正面的叙述和描写,虚写是 指侧面交代或烘托性的叙述和描写。虚实结合,可以使作 品的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并使作品增加容量。 如唐朝诗人陈陶的《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 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三、 可怜无定河边骨,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四句“ 四句“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 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 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一个 “可怜”,一个“犹是”,包含着多么深沉的感慨,凝聚 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诗歌鉴赏答题思路
诗歌鉴赏答题思路鉴赏古诗无需引经据典,无需拿试卷以外的作品进行比较,只需鉴赏评价作品本身的特点。
注意积累古诗词的背景知识,这方面主要包括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感情﹑艺术风格等,还要注意诗歌提示性的信息,如题目﹑背景提示﹑注释等。
鉴赏口诀:1.从题目认识对象,2.从字面读出感觉,3。
从注释破解难点,4。
从作者了解背景,5。
从原作找到根据,6.从题干得到启示,7.从首联找到特点,8.从尾句参透主旨,9.从景物把握情感,10.从意境洞察心胸。
一.鉴赏范围词语:(一)题材方面的:古诗大致上有五大题材:写景抒情诗(如王维《山居秋暝》、杜甫《登高》、《登岳阳楼》);咏物言志(情)诗(如李商隐《锦瑟》、杜甫《春夜喜雨》、贺知章《咏柳》);怀古咏史诗(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杜甫《蜀相》、刘禹锡《石头城》);即事感怀诗(如李煜《虞美人》、柳永《雨霖铃》、李清照《一剪梅》、姜夔《扬州慢》;边塞征战诗(如王昌龄《出塞》、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有时还可说“ 山水田园诗”。
(二)评价思想内容方面的:抒发……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如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迹造就……的情致(三)运用答题格式:1.对抒情形象的分析回答:身份+性格+思想。
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分析:这首词描写了一位思妇,即一位内心充满“离恨”与“相思”的女性。
她“眼底”充满了“离恨”,明知视线已被青山遮断,心上人是看不到的,但仍要情不由己地、一次又一次地倚靠着楼上的阑干(栏干)远望,足见其情之痴绝。
2.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回答: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题菊花(唐)黄巢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诗歌鉴赏出题角度及答题规范
“诗歌鉴赏”出题角度及答题规范出题角度:特定形象(意象)解读、诗歌意境鉴赏、情感主旨提炼、表达技巧分析、语言文字推敲一、特定形象解读类角度1:人物形象【基本格式】确定形象中心词(身份)——基本特点(经历、性格等)——形象意义例1: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有时还要结合诗句分析)例2(2010 福建卷)访隐者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苔,半坞寒云抱泉石。
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答: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
角度2:事物形象————找寻物的特点,物与人的契合点(多用象征和托物言志)【基本格式】说明形象的具体特征+揭示形象内涵(即作者借这一形象所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志向、阐明的道理等,或是这一形象的象征意义)例1(2008安徽卷)小孤山[宋] 谢枋得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问: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小孤山是长江之中地势险要的军事要地(要点一:进一步说明这一形象),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猛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要点二:揭示这一形象的象征意义和时代内涵)。
二、诗歌意境鉴赏类【基本格式】描绘了什么样的客观形象图景+图景的特点+作者在其中交融了什么样的感情【格式阐释】1.一定要结合诗中的意象,在忠实于原诗的前提下,展开联想与想像,描绘成图景画面,语言力求优美。
2.在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时,注意准确地把准景物的特点和情调,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即可。
如:自然清新、清旷冲淡、雄浑壮阔、苍凉萧瑟等等。
诗歌鉴赏答题指引
诗歌鉴赏答题指引1、诗歌鉴赏顺序1先读诗歌题目圈出题眼,把握本诗重点。
23再读注解寻找诗歌内容的线索。
4通读全诗通读时要特别注意圈出意象、意象修饰语、情感语悲喜空自等。
要发挥想象,逐字解说诗句,理解诗的大意。
最后两句一般是运用议论、抒情,是诗的主旨和意境所在。
结合诗题、描述、议论、抒情推断这首写什么内容。
注意格律诗起、承、转、合结构。
2、答题模板考点答题格式要求或注意1形象人物形象: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类:形象概说(形象+身份)→结合诗句展开分析→总结形象意义(思想、情感)。
或者先分析诗句,再概括形象特点。
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特点类:形象特点概说→结合诗句分析。
2炼字第一步:释含义。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第二步:描景象。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句中描述诗(词)句所呈现的景象。
第三步:析作用。
结合表达技巧阐述该字的表达效果,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有的题目不需要解释词语,有的没有运用表现手法,可以不写。
3诗句鉴赏一般句第一步:释句子。
解释该句在诗(词)中的含意。
第二步:析手法。
具体分析该句运用的表现手法。
第三步:析作用。
指出该句对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考查作用还要考虑结构上的作用写景句4意境5情感手法可答,但勿要喧宾夺主6手法7语言特点3、诗歌意境用语类别意境术语意象1豪放(写3个以上)高山、大水(写3个以上)天空荒野2婉约(1个)酒边花下、盛装美人(写2个以上)田园山水、芳草佳树(写2个以上)寒风细雨、破败凋零4、题材类别(1)咏史怀古诗——历览古今通得失,观景知人论兴衰题材特征内容情感常用技法内涵登临古地、凭吊古迹、追念往事,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所感内容借怀古叹今,叹个人命运的坎坷标志标题中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古迹”“古人名”等情感对接相关篇目:《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赤壁》(杜牧)、《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2)咏物言志诗——绘尽天下万物态,寄寓世间感慨情题材特征内容情感常用技法内涵内容单纯咏物、托物言志(寓意)、托物喻理、托物讽世标志从对象上来看,咏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物,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行刻画,或者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蕴、精神进行吟咏。
高中诗歌鉴赏答题思路和破题技巧
高中诗歌鉴赏答题思路和破题技巧【第一步】准确解读文本:在了解“诗家语”多省略、多倒装特点的基础上,抓关键点:(1)上看:看诗歌题目,圈出题眼(某一词语),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
再看作者,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
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2)下看:看注解提示,了解诗歌的背景,寻找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线索。
(3)中看:看全诗主体,每句圈出一两个词作为句眼,特别注意诗歌中的表现情感的形容词和副词(如:孤独自寂)。
后部分一般运用议论、抒情手法,是诗的主旨。
(即我们平时讲的五读:读题目、读作者、读内容、读注释、读命题。
)【第二步】明了答案构成要点(即给分点)。
小口径问题什么答什么,大口径问题一般要包括三个要点:(1)采用的写作手法:常见写作手法(技巧)见后面所附四大类13小类。
(2)手法揭示的内容: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写出了意象(人,物,景)的什么特点,或抒发(突出了)什么思想感情(哲理)。
(3)所起的作用:此种写法在内容或形式上起到的作用。
(内容方面的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
形式方面的作用:前后照应,虚实结合,先总后分,一问一答)(注意:不同类型题目的三个要点的侧重点不一样,问什么则什么是回答的重点;且三个要点的顺序要根据具体题目的类型有机组合。
一般情况下,我们要写明白:此诗写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
)【第三步】诗歌鉴赏简答题:根据题目类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答题方法。
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物)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⒈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表达技巧”角度设问题的解题思路:
1、点明手法
2、具体描摹图景及特点 3、明确手法效果
4、点明景情关系,表达诗人情感
例3
雨后池上
刘攽(bān)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意境类”解题思路: ⑴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抓住诗中的 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语言 力求优美) ⑵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意境特点。(如孤寂冷 清、萧瑟凄凉、恬静优美、华美壮丽、清新 自然等。) ⑶把握意象具体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9、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请结 合全诗作简要分析。(5分)
尾联写今宵美景即使无人共赏,诗人也会独自尽 兴卧看天明,表达作者雨过天晴的喜悦以及卧看 星河的兴致勃勃。(2分) 诗人描绘了微妙多变的大自然,乍晴的天空,漂 泊的白云,争喧的鹊噪,仅剩余威的残雷,无不 传达着雨后初晴的惊喜,尾联从眼前的情景推想 微凉的雨后夜晚,天空那深邃的夜空那灿烂的星 河也分外清明澄澈,也来报答雨后的新晴(3)
8 颔联为什么选取“语鹊”和“残雷” 来写雨晴呢?这一联又是如何写景的?
⑵①拟人:鹊能有衣并能语和雷残负气是拟人手法的运 用,使画面更富生气。 ②视听结合:写“语鹊”犹湿是绘形,“语鹊”的欢快 叫声和“残雷”的低沉是绘声,绘形绘声,使画面更加 生动丰富。 ③远近结合:“墙头语鹊”是近景,“楼外残雷”是远 景,远近结合,描绘了一幅和谐富有生机的雨后图。 ④对比:用清脆的语鹊与低沉的残雷对比,突出了喜鹊 迫不及待的报晴之心,抒发了雨后初晴喜悦的心情。
学习目标
1. 了解诗歌景物描写类的命题角度 2. 掌握诗歌景物描写题各题型的解题思路, 学会准确组织语言表述答案
例1、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 。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3、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通过不同感官来写景
视觉、听觉、嗅觉、 味觉、 感(触)觉
课堂小结:
景物描写类鉴赏题的一般解题思路: 1、描摹景物、点明景物特点
2、点明手法及其效果
3、点明景情关系,表达诗人情感
雨晴
陈与义
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 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平。 尽取微凉供稳睡,急搜奇句报新晴。 今宵绝胜谁与共?卧看天河尽意明。
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
[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1)请从“景” 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 分)
情景关系: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触景生情、乐景衬哀情、乐景写乐情等
例题4参考答案: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 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 山水图。请从写景的顺序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一)写景的顺序:
空间角度(远近、高低等) 时间角度(昼夜、四季等)
参考答案:
1、由远及近:一二句写万里长江宛如平铺着的一 条白色绸带,淮山点点愈加青翠,是远景;三四 句写几片江帆疾飞如箭,千尺山泉直泻如电,是 近景。 2、由地面到天空:由前四句关于长江、淮山、江 帆、山泉等地面景物的描写转到后三句的晚云、 新月、塞鸿等天空景物的描写。 诗人通过观察角度的不断变化,极富层次地呈现 给我们这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诗人融情于 景,表达了对浔阳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8.颔联为什么选取“语鹊”和“残雷”来写 雨晴呢?这一联又是如何写景的?(6分)
8 颔联为什么选取“语鹊”和“残雷”来 写雨晴呢?这一联又是如何写景的?
⑴颔联描写了急雨初晴时“语鹊”“犹 湿”的羽毛和欢快的叫声来传达迫不及 待的报情之心,写“残雷”的“气未 平”,雷不甘心立即销声匿迹,来表达 雨晴的欣喜。(2分)
景物描写的常用手法:
主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等 主要表达技巧: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声色结合、 视听结合、点面结合、白描细描、 对比衬托、色彩渲染等
参考答案:
一、二两句写雨后池面平静如同轻轻拂拭 的明 镜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表现了荷花池塘 雨后幽美的静态。 三、四两句描写忽然一阵风起,万千杨柳枝条袅 娜飘动,抖落一身水珠,洒向池中荷叶,传来嗒 嗒万点声,表现了雨后池上的清新活泼动态之美。 整首诗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 了一幅富于动静变化之美的雨后池塘春景图。诗 人融情于景,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对眼前景物的喜 爱之情。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 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 山水图。请从写景的顺序的角度对这首回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 。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诗歌鉴赏
诗歌景物描写类命题角度与答题思路
常见问法:
①诗歌的××联是如何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②诗歌的第×句写了什么景物,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其描写特点如何? ③这首诗歌写景主要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一幅怎 样的图景?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④请从表现手法角度分析这首诗如何写×种景的。 ⑤本诗写景很有特色,请从手法上加以分析。 ⑥诗歌的写景角度是怎样的(或怎样变化的) ⑦请简要分析本诗景物描写的特点。
例题3参考答案:
1、雨后池面平静如同轻轻拂拭的明镜倒映 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忽然一阵风起, 万千杨柳枝条袅娜飘动,抖落一身水珠, 洒向池中荷叶,传来嗒嗒万点声。 2、诗人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幽美活泼、清新 自然的风景图。 3、诗人寓情于景表达了雨后静观自然的悠 然自得的心态,以及对眼前景物的喜爱。
例题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从“写景顺序”角度设问题的解题思路:
1、点明写景顺序 2、具体描绘图景及景物特点
3、明确从不同顺序写景的效果
4、点明景情关系,表达诗人情感
例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后池上 刘攽(bān)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 赏析。
巩固练习1、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写出了夕阳西下,粉嫩的新竹破土而出,红艳的 莲花飘落在莲叶上清新可爱,渡口升起炊烟,人 们采菱而归的景象,整个画面清新自然、生机勃 勃,充满生活气息。 作者融情于景, 表现出此刻悠然、闲适、恬淡的心情,以及对眼 前景物的喜爱之情。
颔联前一句写了“残” 雪和失群的“孤 雁”,给人以悲凉、孤寂之感; 后一句写“新月”升起带动潮水涌起,实 际是写“新月”引发自己“思乡之潮” 。 诗人融情于景。寄寓了自己的羁旅之苦、 思乡之感。
从“景” 与“情”关系的角度设问题的解题思路:
1、具体描摹了怎样的景及景物特点
2、点明情和景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