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叙事中的目标追求——以《西游记》和《堂吉诃德》为个案
在矛盾境遇变化中塑造人物——说说《西游记》《堂吉诃德》的游走情节
入 游 走 情 节 , 是 将其 置入 境 遇 的考 验 , 且 是 逆 境效 应 , 矛 盾 冲 突 中或 加 强 、 丰 富 、 改 变 , 换 一 次 游 就 而 在 或 或 每
走境遇, 即换 一 次 考验 , 可使 次要 人 物 得 到 生 动 表现 , 造 出生 动 的 形 象群 。 并 塑
— —
A o C mme to h a d rn o l rma eMa tr a dDo i o e n n teW n eigPlt nPi i g se n nQux d i g
W U o g— a D n yn
( olg fLi r t r , e igNo ma n vri B i n 0 8 5 C ia C l e t a u e B i n r l i es y, e i g 1 0 7 , h n ) e o e j U t j
一
了游走 文学 中人物 性 格特 征 、 神 特质 显 现和 展开 精 的方式 。诚如 亨利 ・ 詹姆斯 所言 :人物难 道不是 为 “ 了限定事 件而存 在 的吗?而 事件难 道不就是 为 了提 示 人物而 存在 的 吗? 在叙 事 文学 中 , 节 和人 物是 ” 情 分 不开 的 , 人物性 格 逻 辑 和精 神 特质 固然 规 定 着情
Vo . 3 No 6 13 .
NO . 2 O V O1
在矛 盾 境遇 变化 中塑造 人 物
— —
说 说《 游记 》 堂 吉诃 德 》 游走 情 节 西 《 的
吴 冬 艳
( 京 师 范 大学 文学 院 , 京 1 0 7 ) 北 北 0 8 5
摘
要 :游走 ” 情 节是 小说 展 开 情 节 的 重 要 方 式 之 一 , 以“ 走 ” 节 作 为 主体 的 小 说 文 本 中 , 人 物 纳 “ 式 在 游 情 把
真实与虚幻:用《堂吉诃德》思考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
真实与虚幻:用《堂吉诃德》思考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1. 引言1.1 概述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是哲学领域中两种重要的思想流派,它们分别探讨着人们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关系的认知和追求。
然而,在现实世界中,很少有机会能够将理想完全付诸实践,常常因为面临各种困境和限制而不得不牺牲一部分理想。
本文将以《堂吉诃德》这本经典小说为案例,探讨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在故事中的表达和冲突。
1.2 文章结构本文首先对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概念进行了阐述,明确了它们各自的定义与特点。
接下来, 通过对《堂吉诃德》这本小说的解读,揭示了作品中所展示的理想主义行为和思想,并深入剖析了这些行为背后所带来的影响力。
同时,文章还将侧重于研究小说中虚幻元素与现实主义之间的关系,并对虚幻与现实之间的冲突进行探讨。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堂吉诃德》的分析,探讨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间的关系,并从中获得对现实和理想的更深层次的思考。
通过此次研究,我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现实世界中理想与现实相互碰撞所引发的冲突,并从堂吉诃德对于我们思考现实和理想的启示中受益。
在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中,这样的思考可为我们找到坚定信念和正确抉择提供珍贵指引。
2. 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概念2.1 理想主义的定义与特点理想主义是一种基于追求理想目标和价值观的哲学思潮。
它强调人们应该通过为自己设定高尚的目标和行为准则来塑造个人和社会,并相信通过不懈努力,这些理想可以实现。
理想主义的核心信念包括对真、善、美等抽象概念的崇高追求,以及对人类进步和改变可能性的乐观信心。
理想主义的特点之一是对道德价值观的重视。
它强调个体应具备高尚品质和优良道德,并应努力将这些价值观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此外,理想主义还鼓励人们超越物质利益,寻求更深层次的精神满足。
2.2 现实主义的定义与特点现实主义是一种基于实际情况、事实和经验而进行考虑和行动的哲学思潮。
它强调对客观世界和现实状况进行准确观察,并倡导在决策和行动中注重实用性和可行性。
读书心得——《哈姆雷特》、《堂吉诃德》与《西游记》中的“故事套故事”
读书心得——《哈姆雷特》、《堂吉诃德》与《西游记》中的“故事套故事”一、当共源关系不存在时五十多年前,法国比较文学家艾田蒲(Étiemble)表明,作为文体的小说,有必要辨明其跨文化性质的形式和结构层面特点,这一文体“永恒的传奇特性”超越了“历史秩序的事实联系”。
艾田蒲确切指出了(西班牙作家和文学学者)克劳迪奥·纪廉(Claudio Guillén)后来所认定的“比较研究的中心需求”:即“兼顾文明间无共源关联的东、西方书写的诗学理论研究”。
余国藩(Anthony C. Yu)先生不久之后即认同纪廉,表示这一课题“亟待更确切的方法论”。
鉴于上述考虑,我将在本文讨论几部无共源关联的文本的框架下所包含的一个基本问题,即文学本身,或者甚至将问题推进至更基础的层面,讲故事的艺术本身,无论其赖以发展的文明或群体怎样,是否在其本性中有某种难以抑制的企图,企图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复制讲故事这一叙事行为?在为艺术和虚构推出一种认知演化的“自然主义的描述”时,新西兰俄国文学研究者和文学史家布莱恩·鲍伊德(Bryan Boyd)主张:“我们已经演化到之所以参与进艺术和讲故事中,是缘于它们给了我们人类生存的优势。
”例如,“使精神适于开放式的学习和创造,……增进了我们的社会认知和超越了此时此地的思想,……通过无比激烈的艺术模式的影响,强有力吸引我们的注意力,令我们的精神一再投入,从而改变突触强度”。
*如果这些均属实,人类自我理解的提升难道不是很自然吗?依鲍伊德所言,这是故事讲述的另一个主要功能,*即通过反省式的展示所讲故事自身的叙事活动而追求文学表达,也即是说,通过叙述的不仅是故事中的故事,这故事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容纳它的更大故事的模仿或概述。
我希望通过三部关键文学经典的考察来讨论这个问题,一部是中国的,另两部是欧洲的,它们产生的年代均可追溯至前后二十年间。
第一部是百回本《西游记》,1592年出版。
浅析《堂吉诃德》与《西游记》中的英雄主义与自由主义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浅析《堂吉诃德》与《西游记》中的英雄主义与自由主义杨梅 安徽外国语学院摘 要:堂吉诃德和孙悟空的形象在中国和西班牙同样经典,是每一个读者从孩提时代就会了解和崇拜的英雄,他们英勇无畏、百折不挠,虽处在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却都是为了自由、正义和荣誉而战,以其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情怀,不断激励读者战胜自我、改变世界。
关键词:英雄主义;自由;正义;现实作者简介:杨梅(1990.8-),女,汉族,山东潍坊人,安徽外国语学院西方语言学院西班牙语教师,研究方向:西班牙语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5-133-01人类文明的进程总是具有某些相似性。
十六世纪下半叶,西班牙作为西方文明的中心之一,在经历了发现新大陆、收复格拉纳达和首部西班牙语语法字典的出版后,正处在政治、经济、文化的巅峰繁荣时期,迈入文学上的“黄金世纪”,涌现出诸多的优秀文学作品,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塞万提斯的“反骑士”小说《堂吉诃德》。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亚洲,中国作为东方文明的中心之一,处在明朝末年的封建社会巅峰及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政治稳定,城市商业得到发展,市民阶级文化需求加大,是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繁荣时期,出现了以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英雄传奇小说《水浒传》、神魔小说《西游记》和世情小说《金瓶梅》为代表的明代“四大奇书”。
《西游记》和《堂吉诃德》均是中国和西班牙的读者自童年就熟悉的探险旅行故事,唐僧师徒四人的形象与堂吉诃德加桑丘的形象在中西两国同样经典,前者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从西天取得大乘真经造福大唐子民,师徒几人最终成佛,后者虽然是对骑士小说的讽刺,但堂吉诃德与桑丘在多次探险旅途中所表现出的英勇无畏的精神,正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的典范。
两部小说都刻画了理想主义的英雄:美猴王孙悟空和游侠骑士堂吉诃德。
美猴王最初在花果山上的生活是“腾云驾雾,遨游四海,行乐千山。
名著导读堂吉诃德优秀教案 名著导读堂吉诃德教学反思
名著导读堂吉诃德优秀教案名著导读堂吉诃德教学反思标题:名著导读《堂吉诃德》优秀教案一、教学背景及目标分析教学背景:本教案适用于高中语文教学,主要内容为名著导读《堂吉诃德》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的课前阅读和教师的导读,使学生对《堂吉诃德》这一著名作品有初步的了解。
2.通过分析小说的结构、人物形象、主题等要素,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讨论、交流以及辩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基本的文学分析能力,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要素。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小说中反映的人性、社会等主题。
教学难点:1.理解小说中的讽刺与幽默手法,培养学生对文学形式的敏感和理解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个人思辨,表达自己对于小说中人物行为、人性等的看法与判断。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阅读《堂吉诃德》,整理好教学材料,准备导读PPT、名著摘要、人物形象分析等。
2.学生准备:课前阅读名著《堂吉诃德》。
四、教学过程设计【Step 1】导入环节(10分钟)教师通过对《堂吉诃德》的简要介绍,引发学生对名著的兴趣,并激活他们的背景知识。
教师可以使用PPT展示相关的图片和名言,引导学生与名著建立情感联系。
【Step 2】名著导读(30分钟)教师根据教材的要求,对《堂吉诃德》进行导读。
可以围绕作者简介、故事梗概、人物形象等方面展开讲解,同时为学生提供一份名著摘要,方便学生加深对小说的理解。
【Step 3】小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他们认为最能代表《堂吉诃德》的片段或情节进行讨论。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展开辩论,并指导学生从文学角度解读。
【Step 4】名著分析(30分钟)教师针对《堂吉诃德》的结构、人物形象、主题等要素进行讲解和分析,提供相关的引导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并指导学生记录下自己的思考结果。
【Step 5】展示分享(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展示与分享,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和思考。
《堂》与《西》相似点
孙悟空的喜剧性:幽默感
• 咒骂观音:该她一世无夫 • 讥笑如来:妖精的外甥 • 嘲笑同伴:“我这去,但凭三寸不烂之舌,莫说是猪八戒 ,就是‘猪九戒’,也有本事教他跟着我走”
• 猪八戒:本身就是喜剧角色。(猪八戒背媳妇)
堂吉诃德:含泪微笑的故事
• • • • • • 悲剧性: 把已成“昨日黄花”的骑士道精神强加在格格不入的现实世界里。 不可思议的行为: 他把风车当作巨人恶魔,用长矛刺杀;他把两大羊群当作两支混战的 军队,却被牧羊人用石块砸得遍体鳞伤; 精神闪光点: 他为了自己的理想,毫不退缩,一往直前;他匡扶正义,嫉恶如仇, 寻求自由生活;他对被奴役人民饱含同情,对封建统治强权积极反抗 ;他放走囚犯,支持少女寻求自由生活,摆脱封建束缚,对款待他的 公爵的豪华城堡毫不留恋,反而认为那是一座监狱,深刻的体现了高 尚的人文主义思想。 参考书:赵芳,《试论《堂吉诃德》中人物形象的人文主义精神》。 桑丘:堂吉诃德的第一读者。
《西游记》:
• • • • • • 齐天大圣传、取经的因缘与取经的人、八十一难。 阻力设置: 第一大类:自然界的艰难险阻。如热气蒸人的火焰山 第二大类:人世间的种种阻难,包括身世、人心、收徒 第三大类:各色各样的妖精。如:蜈蚣精,蜘蛛精等。 第四大类:天上神仙有意在试探、考验唐僧师徒的禅心、 定力、德行。 如: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 • 第五大类:唐僧和孙悟空师徒在杀生、辨别妖精等方面产 生矛盾。如:三打白骨精。 • 第六大类:脱胎成仙的必由之难。 如:九九数完魔灭尽三三行满道归根
小结:
• 人物形象突出,个性鲜明 • 次要人物可以随着主要人物不断出场 • 主要人物串联全文,随机人物之间的关系不紧密, • 情节之间的联系不强。(如武林外传)
2、情节:以游走情节为主,通过阻力设置推动发展
《堂吉诃德》中的冒险精神与理想主义
堂吉诃德中的冒险精神与理想主义《堂吉诃德》是西班牙著名作家米格尔·德·塞万提斯创作的一部小说,被认为是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探讨《堂吉诃德》中所体现的冒险精神与理想主义。
1. 冒险精神在《堂吉诃德》中的体现冒险精神是指勇于追求未知、挑战困难并承担风险的态度和行动。
在小说中,主人公堂吉诃德展现了强烈的冒险精神。
1.1 探索未知世界堂吉诃德渴望超越日常生活的平凡,并希望成为一位真正的骑士。
他把骑士塑造成了一个梦幻般、浪漫主义式的形象,相信以骑士为楷模可以开启一段充满冒险与荣誉的旅程。
这种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使得他不断踏上冒险之路。
1.2 迎接挑战与面对危险无论是面对巨风、狭窄的桥梁还是可怕的巨人,堂吉诃德从不胆怯。
他坚定地相信自己身为骑士的义务就是保护弱者、承担困难和恶劣环境下的任务。
即使这些挑战对他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但他依然愿意去尝试。
1.3 审视现实与追求幻想堂吉诃德对现实世界充满了失望,因为现实并不符合他心中理想化的骑士形象。
然而,他并没有陷入消极情绪中。
相反,他选择了逃离现实,并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幻想世界,在那里能够体验到真正的冒险精神。
2. 理想主义在《堂吉诃德》中的影响理想主义是指追求非常态高尚目标并富有信仰与热情的思维和行动方式。
小说中,堂吉诃德身上也体现着强烈的理想主义精神。
2.1 追求高尚的道德标准堂吉诃德一直向往成为一个真正的骑士,他以君子之道来要求自己,追求高度高尚的道德品质。
不论是对待他人还是对待自己,他坚信只有通过保持纯洁、正直和勇敢的品质才能实现理想。
2.2 打破常规和创造性思维堂吉诃德并非一个守旧的思维者,相反,他以自由、个性和反叛为核心价值观。
他将传统、社会规范视作束缚,并积极地用创造性思维去打破这些常规。
这种理想主义精神使得他能够超越现实世界中的困境。
2.3 对未来希望与改变的追逐堂吉诃德始终梦想着改变自己和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希望通过成为一位骑士来追逐自己内心深处对于正义与公平的渴望。
《堂吉诃德》的荒诞与哲学:从疯狂中寻找智慧
《堂吉诃德》的荒诞与哲学:从疯狂中寻找智慧【第一章】《堂吉诃德》的荒诞与哲学《堂吉诃德》是西班牙文学家塞万提斯所著的小说,也是世界文学史上一部备受赞誉的作品。
它独特的风格和主题使其成为了荒诞文学的代表之一。
本文将探讨《堂吉诃德》中所呈现的荒诞与哲学,并从中探寻智慧的价值。
【第二章】荒诞与现实感《堂吉诃德》的故事发生在16世纪末的西班牙,主人公堂吉诃德被他过于沉浸在骑士小说中的幻想所支配,从而误入了疯狂的行为和荒唐的冒险。
他将自己视为骑士,并相信自己的使命是追求正义与真理。
然而,堂吉诃德的行为在现实中却显得荒谬可笑,他不断与风车、羊群等危险的事物战斗,却始终没有实现他理想中的骑士形象。
尽管堂吉诃德的幻想与现实产生了巨大的冲突,但正是这种荒诞感让读者反思现实世界中的一些常规和价值观。
塞万提斯通过荒诞手法,着重揭示人们的虚构与自欺,进而使得读者思考自身的行为是否也存在类似的荒谬。
【第三章】荒诞与人性的反思塞万提斯刻画了一个荒诞可笑的世界,其中每个角色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荒谬或幼稚。
尽管堂吉诃德是主角,但他所追求的远非现实可及,这让人不禁思考人性的局限与理想主义的虚妄。
堂吉诃德的忠诚和正义之心,以及他对于荣誉和真理的执着,展示出人类内心深处对高尚和美好的追求。
然而,正是这种追求使得堂吉诃德变得疯狂,使他的行为成为笑柄。
在这个过程中,塞万提斯向读者传达了深刻的人性思考: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以及人类对于超越现实的美好愿景的追求。
【第四章】荒诞与意义的追寻尽管《堂吉诃德》展现了荒诞与荒谬,但同时它也是一部富有哲学内涵的作品。
堂吉诃德的病态幻想并非毫无意义,而是在探寻生命的意义与宇宙的秩序。
他通过自己的疯狂,试图超越世俗的束缚,寻找属于自己的意义和真理。
这一荒诞的追求让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目的。
在我们追求事物的过程中,是否也存在类似的荒唐之处?《堂吉诃德》给予了我们独特的视角,让我们反思现实世界中的追求,以及在寻找意义时,是否也需要一定程度的荒诞与疯狂。
《堂吉诃德》中对理想追求的讽刺与反思
《堂吉诃德》中对理想追求的讽刺与反思1. 引言1.1 概述在文学史上,《堂吉诃德》被誉为西班牙文学的经典之作,也是世界文学中一部具有深刻思考和讽刺意味的小说。
本文将探讨《堂吉诃德》这部作品中对理想追求的讽刺与反思,分析主人公堂吉诃德在追求理想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行为,以及他面对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等因素时的反应。
通过对这些内容进行深入剖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塞万提斯对理想主义及现实主义关系的独特见解。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章节:引言、对理想追求的讽刺、反思理想追求的局限性、堂吉诃德形象的复杂性和反思意义以及结论。
引言部分将介绍文章主要内容并概述分析框架,其余章节将依次深入剖析这一题目下不同维度的讨论点。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解读《堂吉诃德》中对理想追求的讽刺与反思,探讨作者在作品中所传达的思想和观点。
我们将通过分析堂吉诃德的理想主义幻觉、荒诞行为与宗教信仰等方面,来揭示理想追求的局限性,并进一步探讨堂吉诃德形象的复杂性以及对现实世界个体和社会角色的批判意义。
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希望激发读者对自身理想的思考,并培养人们对现实与理想的审慎态度。
以上是文章“1. 引言”部分的内容,根据大纲提供了概述、文章结构以及目的。
2. 对理想追求的讽刺:2.1 理想主义的幻觉:在《堂吉诃德》中,作者米格尔·德·塞万提斯通过对主角堂吉诃德的描写,对理想主义进行了讽刺。
堂吉诃德是一个勇敢、正直、追求理想的骑士形象,他沉迷于伟大事业的幻想之中。
然而,在现实世界中,他的行为却变得荒谬可笑。
他以自己为英雄,却战胜不了那些蠢货巨人和消极魔法师;他试图冒险拯救被压迫者,却只导致了更多的灾难和痛苦。
2.2 堂吉诃德的荒诞行为:堂吉诃德认为自己是一个真正的骑士,看到平凡事物时会产生错觉并将其美化成自己心目中的意义所在。
他将风车误认为是邪恶的巨人,奔向它们发动进攻。
这种荒谬行为展示了理想主义者过度夸张和扭曲现实世界的倾向。
堂吉诃德幻想与理想的疯狂追逐
堂吉诃德幻想与理想的疯狂追逐在文学的浩瀚星空中,《堂吉诃德》无疑是一颗璀璨而独特的明珠。
这部作品中,堂吉诃德那对幻想与理想的疯狂追逐,既令人捧腹大笑,又引人深思。
堂吉诃德,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村绅士,年逾五十却沉浸在骑士小说的世界中无法自拔。
他被那些虚构的英勇事迹和浪漫传奇所迷惑,内心燃起了一股熊熊的热情,决定踏上成为真正骑士的征程。
他眼中的世界,不再是平凡而枯燥的现实,而是充满了魔法、巨人与恶龙的奇幻之地。
他的幻想,是那么的不切实际。
他把破旧的乡村客栈当作威严的城堡,把粗俗的村妇视为高贵的公主,把羊群当成敌军的阵列。
他骑着那匹瘦弱的老马“驽骍难得”,手持生锈的长矛,自以为是地冲向他所认定的“邪恶”。
这种幻想,在旁人眼中是荒诞可笑的,是脱离现实的痴人说梦。
然而,若我们深入探究,会发现堂吉诃德的行为并非仅仅是无意义的幻想。
在他看似疯狂的举动背后,隐藏着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他所向往的骑士精神,代表着正义、勇敢、忠诚和爱情。
他渴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去捍卫正义,保护弱小,为世间带来公平与美好。
这种对理想的追求,尽管方式错误,但其初心却是无比真诚和令人敬佩的。
堂吉诃德的疯狂追逐,让他不断地遭遇挫折和失败。
他被人嘲笑、戏弄、殴打,但他从未放弃。
每一次的跌倒,都没能磨灭他心中的火焰,反而让他更加坚定地站起身来,继续前行。
他的坚持,让人不禁反思: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因为害怕失败和嘲笑,而早早地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在这个物欲横流、功利至上的社会中,人们往往过于注重实际利益,而忽略了内心的精神追求。
堂吉诃德的故事,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的怯懦和妥协。
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理想是值得为之奋斗的,哪怕这一路充满了艰辛与困苦。
同时,堂吉诃德的疯狂追逐也让我们看到了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
他试图用骑士小说中的那一套规则和理念来应对现实世界,结果自然是四处碰壁。
这提醒着我们,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我们不能完全脱离现实,而是要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用理性和智慧去引导我们的行动。
《堂吉诃德》:对幻想与现实的挑战
《堂吉诃德》:对幻想与现实的挑战1. 引言1.1 概述在文学史上,《堂吉诃德》被誉为西班牙文学的经典之作,它以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深刻的哲理思考,探讨了幻想与现实之间的挑战关系。
本篇长文将对《堂吉诃德》中幻想与现实的对抗进行分析,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冲突与平衡。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进行探讨。
第一章节将重点讨论《堂吉诃德》对幻想与现实的挑战,分别从两种角度进行阐述。
第二章节将重点关注隐喻与象征在小说中的运用,以及主人公在幻想世界中探索的过程。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总结文章的观点,并强调《堂吉诃德》对幻想与现实关系的深刻揭示和思考启发作用。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堂吉诃德》中幻想与现实之间关系的研究,引起读者对人类内心中两种不同状态之间微妙平衡的思考。
这也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性的复杂性,并对现实世界中种种幻想进行深入思考。
2. 正文在《堂吉诃德》这部小说中,作家塞万提斯将幻想和现实之间的挑战作为主题贯穿始终。
通过描绘主人公堂吉诃德的冒险经历,塞万提斯展示了他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并通过幻想来寻找生活的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堂吉诃德》中幻想与现实之间的对比、冲突以及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的平衡点。
堂吉诃德是一个骑士形象,受到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思想影响,他执着于追求改善世界和为弱者发声。
然而,在他的冒险旅程中,他遭遇了无数挫折和失败。
尽管如此,堂吉诃德并没有放弃他的理想,反而更加坚定地相信自己的幻想世界能够超越现实的局限。
然而,《堂吉诃德》同时也表达出对幻想世界观念不切实际性质的警示。
作者通过描绘堂吉诃德经历的荒唐情节,暗示了他那不切实际和愚蠢的行为。
塞万提斯通过堂吉诃德错误思维模式的描写,试图警告读者对于幻想世界追求的过度。
然而,在《堂吉诃德》中,幻想与现实之间并非完全对立。
尽管堂吉诃德常常在现实面前失败,但在他的冒险故事中,我们也能看到现实主义思想和社会讽刺的影子。
作家通过使用隐喻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对封建制度和社会弊病的批判。
整本书阅读指导—以《堂吉诃德》为例 汉语言文学专业
整本书阅读指导—以《堂吉诃德》为例摘要:较于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整本书阅读可以大大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其在人文情境下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在构建高效语文课堂中效果显著。
文章作者主要以《堂吉诃德》为例,进一步尝试和探索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结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全面践行到实处。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指导;堂吉诃德;语文教学;无论是在平时的阅读中,还是在课堂教学中,或者是在对于各个科目的学习中,对于一本书或者一部小说整本书的阅读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然而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许多读者并未真正的进行整本书的阅读,他们觉得没必要浪费时间去展开整本书阅读也没时间、没精力去进行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的阅读深深地影响着其阅读的意义与效果,尤其对于初高阶段的大学生来说,掌握了整本书阅读的知识技巧与应用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教师也应该有针对性、有目标地引导和鼓励学生、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于整本书阅读的兴趣和能力在开展语文课程教学活动中,对于老师而言,除了提升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外,一个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将一部分精力放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上面,在制定语文课程教案时,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变化来适时的调整教学策略。
所以,本人认为,在阅读中外名著时,老师要站在学生的心理角度来理解书中人物,考虑到这一年龄段的学生的身心特征。
在组织课后阅读交流活动时,运用的方式应该丰富多彩,营造一个更贴近书中场景的情景,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这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是有促进作用的。
一、语文学科教学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在我国经济、政治社会快速进步的今天,我们对于人才的培养理想观念以及方法都有所改变,对于人才要求以及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素质也有所提高。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当前,我国的初高中语文教学方法运用越来越多样化,这也导致了课堂教学环境与以往有很大不同。
语文阅读课堂在教学中整本书的阅读工作是重中之重,是主要方法,整本书阅读有几点好处:一,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二,启迪学生的思维;三,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得学生在掌握基础的语文理论知识基础上还需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自己的价值观和思想道德素质,为学生后续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做好铺垫。
骑士与圣僧:《堂吉诃德》《西游记》叙事艺术比较
作者: 刘爱琳[1];徐伟[1]
作者机构: [1]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出版物刊名: 江苏社会科学
页码: 195-201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6期
主题词:�堂吉诃德》;《西游记》;桑丘;孙悟空;叙事艺术
摘要:�堂吉诃德》《西游记》是西方“骑士”和东方“圣僧”的形象书写。
它们在各自由来有之的“骑士文学”和“西天取经”的历史规定下,不约而同地采用了“主仆”“师徒”的人物组合、游历型的叙事结构,以及以谐写庄的反讽范式,消解了小说文本的宗教宏大特性,实现了由宗教世界向世俗世界的转向,助推了可资探究的世界文学的轴心时刻。
两种文学传统两种叙事视角--以《西游记》和《堂吉诃德》为例
两种文学传统两种叙事视角--以《西游记》和《堂吉诃德》为
例
褚蓓娟
【期刊名称】《台州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1(023)005
【摘要】从叙事学角度来看,<西游记>与<堂吉诃德>有很强的可比性.二者均采用"以幻为真"的叙事范型,均以游历为主线来连缀多个故事.二者的差异是:<堂吉诃德>运用了多角度转换的叙述方式;<西游记>则带有说书人口叙性特征,叙述方式局限于全知式.二者的差异与中西诗学的思维方式有很大关系.
【总页数】5页(P29-33)
【作者】褚蓓娟
【作者单位】芜湖师专,中文系,安徽,芜湖,2410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0-03
【相关文献】
1.两种文学传统关系新探——《作家文学与民间文学》简介 [J], 海文;
2.作为文学史教材编纂的文学史书写——以两种古代文学史教材为例 [J], 刘晶
3.从传统到现代:两种不同的隐逸及它们的文学表现形式 [J], 高传华;许海丽
4.传统与现代: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两种不同形式的隐逸 [J], 高传华;许海丽;于倩
5.从汉语传统中两种"文学"观念看第三次"重写文学史"的趋势 [J], 张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魔幻浪漫主义的长篇游走叙事——《西游记》的艺术首创
作者: 王向峰[1]
作者机构: [1]辽宁大学中文系,辽宁沈阳110036
出版物刊名: 社会科学
页码: 173-177页
主题词: 《西游记》;魔幻浪漫主义;游走叙事;神话思维
摘要:采用神话学和社会历史分析的方法,对《西游记》的游走模式、神话思维、意象创造和魔幻系列的审美表现特点进行研究,提出了一个关于《西游记》研究从未涉及的问题——“魔幻浪漫主义的游走叙事”的命题。
游走叙事是以取经人物的追求为情节动因,心性目标实现在寻找的中途,社会理想目标实现在终点,但过程中的妖魔阻难是叙事中心,也是塑造人物的重点所在。
以自觉的神话思维的意象形象方式创造的小说,体现为变形思维,假定的因果律,交感巫术的致用,超凡能力的想象建构,实现的理想境界,带有与现实历史同构的寓言性质。
亦幻亦真的游走叙事——漫论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
亦幻亦真的游走叙事——漫论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王向峰
【期刊名称】《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2(040)002
【摘要】塞万提斯的小说《堂吉诃德》是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的标志性作品.小说以一个没落的乡绅堂吉诃德和邻居桑丘的充侠游走,嘲笑了以昨天的思维做今天的事和用今天的头脑做明天的事的诸多错讹.在叙述方法上,如黑格尔所首评的以不变的主角在游走中随境遇之变而结构情节;在风格上庄谐互渗,虚实相生,亦幻亦真,展现了如海涅所综括的“堂吉诃德主义”中理想与现实的种种矛盾,成为世界文学中公认的杰作.
【总页数】7页(P7-13)
【作者】王向峰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4
【相关文献】
1.亦幻亦真的亚特兰蒂斯 [J], 杨坚
2.亦幻亦真的亚特兰蒂斯 [J], 杨坚
3.亦幻亦真的虚拟现实技术 [J], 王霜奉
4.亦幻亦真的肌肉疼痛 [J], 赖迪生
5.亦幻亦真的《红楼梦》 [J], 沈熠晗;吴云香(指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游记》与《堂吉诃德》人物形象异同比较
高等教育成人考试函授教育毕业论文《西游记》与《堂吉诃德》人物形象异同比较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 2010级中文(3)班姓名秦泰帮学号 ***********指导老师联系电话 138********完稿时间 2010年7月10日2010 级毕业论文审阅登记表姓名秦泰帮班级中文本科三班论文标题浅谈小学生汉字教学第一稿修改意见指导教师电话第二稿修改意见指导教师电话青海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函授教育部制《西游记》与《堂吉诃德》人物形象异同比较摘 要:孙悟空与堂吉诃德,猪八戒与桑丘这两组人物其实代表了两种观念的对立统一,但两部作品却呈现出了截然相反的结局。
本文试图通过对两部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比较,在结合作品创作背景的基础之上,进而解析形成这种差异的深层次的原因。
层次的原因。
关键词:人物形象人物形象 异同异同 文化差异文化差异文化差异 比较比较当我们打开中国文学史和外国文学史时,《西游记》和《堂吉诃德》这两部中外名著格外引人注目,它们像璀璨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放射着光辉。
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放射着光辉。
《西游记》《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与猪八戒性格完全相反,中的孙悟空与猪八戒性格完全相反,中的孙悟空与猪八戒性格完全相反,而又是天而又是天造地设的最佳搭档。
造地设的最佳搭档。
一个身材瘦小,一个身材瘦小,一个身材瘦小,一个体态粗胖;一个体态粗胖;一个体态粗胖;一个怀抱一个怀抱理想,一个沉于世俗;一个爱战劲敌,一个好扫小妖;一个机敏诙谐,一个质朴憨厚;一个伶牙利齿,一个笨嘴笨舌…… 同样,同样,《堂吉诃德》中的堂吉诃德与桑丘,一个高而瘦,一个矮而胖;一个矮而胖;一个追求理想,一个追求理想,一个追求理想,一个讲究实际;一个讲究实际;一个讲究实际;一个是可笑的理一个是可笑的理想主义者,一个又是可笑的实用主义者……但令人惊奇的是,孙悟空与堂吉诃德,猪八戒与桑丘竟有许多相似之处。
许多相似之处。
一、悲剧性的英雄——孙悟空与堂吉诃德孙悟空的生命旅程有着深刻的文化象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 的 目标 , 而追 求 目标 的游 走途 中充满 悲 壮 色彩 ,
同时也 蕴含 着喜 剧感 , 使文 本呈 现 出 “ 悲剧 中的喜 剧性 , 喜剧 中 的悲剧 性 ” 种独 特 的审美 感 受 。 同 这
是 指 比可见 的 目标 更 高一 个层 次 , 要 是价值 、 主 理
想 、 念等 精神 层 面 , 信 这个 目标 的实 现 与否 只有 游
德 》 写实 主 义亦 庄亦 谐 的游 走叙 事 , 某种 意 义 是 从
叙事 结 构 :直 接对 应 现实 生存 的表层 结 构 和隐 含 “
人生 哲 理 与诗 意概 括 、寄 寓着 追 寻母 题 的深层 结
构, 而前 者叙 人 叙事 , 现 追 寻 的具 体 历程 和作 品 表 中纷 繁 的人 事 与社 会生 活 画 面 ,后 者 透过 作 品 中 的整 体 艺术形 象 和叙 事话 语 的能指 语 义 ,传达 出
致舆 论为基 础来 对世界 作 出任何解 释 。 [] ”4堂吉
诃德 认 为 当 时世 道 日下 、 风恶 劣 , 以 “ 上 最 世 所 世 迫切 需要 的是 游侠骑 士 ” 维护 公平 正 义 , 吉诃 来 堂
不 过他 觉得 到 手 的那笔 钱 作为 酬劳 ,已经 绰绰 有
余, 尽管 给人兜在毯子里抛弄 , 了治伤油呕吐 , 喝
《 游记 》 西 出现 于 1 纪 , 中国最 早 的游 走性 叙 6世 是 事 的长篇小 说 , 后多 有采用 者 。 7世纪 西班 牙小 其 1 说家塞 万提 斯创作 的《 唐吉诃 德》 具代 表性 。”1 最 [] 《 游 记 》是 魔 幻 浪 漫 主义 的游 走 叙 事 ,堂 吉 诃 西 《
走 的人才 能知 晓衡 量的 标准 。 1 “ . 堂吉 诃德 是一 个永 远前 进 的形象 ”3, []堂 吉诃 德 追求 的 目标 是 救世 —— 用 已经 被历 史 所 淘
时, 游走与归宿之间的悖论 , 已成为对生命 内涵理
解 的一种普 遍 意识 。
收稿 日期 :0 0 1- 6 2 1— 1 0
第 3 9卷
第 l 期
辽 宁大 学学 报( 学社会 科 学版 ) 哲
Junlo i nn n e ( o ra f La ig U i  ̄ o v s a d Scd S o cs n oi c n e)
Vo . 9 N0.1 13
21 年 1 01 月
的 “ 剧 中的喜 层 性 , 剧 中的 悲 剧性 ”的 独 特 审 美感 受。 悲 q 喜
关键词 : 游走情节 ; 目标追求 ; 悲剧 ; 喜剧
中图 分 类 号 : 274 3 164 I 0 .1 0 .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2 3 9 ( 0 1O 一 0 3 0 10 — 2 12 1 ) l0 5 — 6
体的文本 中.人 物在漫 长游走 中的 目标 追求和 无休止地 游走 与渴 望归宿 的 目标期待 对于丰 富深化文本的 内涵
具有 重要意义。本文从“ 游走” 节的角度还原分析《 情 西游记》 堂吉诃德》认 为《 和《 , 西游记 》 是魔幻浪 漫主 义的游
走叙事 ,堂吉诃德 》 《 是写 实主义 亦庄 亦谐的游走叙事 ; 明晰 两个文本 的救 赎与救世 的 目标追求 , 以及 由此产 生
堂吉诃 德 代表 了 自我 的理想 化 ,代 表 了对 怀
疑 内心 经 验 的拒 绝 , 表 “ 代 以个 人 的 意 志 , 象 和 想 欲望 为基础 ,而不 是 !” 而且 “ 他把 一个 个角 落都搜 遍 ; 又检看 了鞍
垫 的四角 ,把 每一 条缝 都 拆 开 ,每 一撮 羊 毛都 理 过 ,生 怕 忙 中有 错 。他 找 到 的艾斯 古 多有 一百 多 个, 引起他 好大 的 贪心 呀 !他并 没有 再 找 到什 么 ,
”2这反 上说 ,西游记》 堂吉诃德》 《 和《 可以看作 中西方叙 文 本所 隐含 的 内在哲理 和 主题倾 向。 [] 映在 游 走 中人 物 的追 求 上 , 就可 以分 为 “ ” “ ” 实 与 虚 两 事 小说 “ 游走 ” 情节 在兴起 阶段 并峙 而立 的双 峰 。 本 文 的关注 点在 于 , 过对 《 游记 》 《 通 西 和 堂吉 大类 。“ 是指可见的 目标追求 , 实” 像猪八戒 、 桑丘 等 所 追 求 的 是 “ 食 男 女 , 之 大 欲 ” 还有 财 富 、 饮 人 , 诃德》 两个文本的还原分析 , 明晰《 西游记》 的救赎 身 是 “ 和《 堂吉诃德》 的救世 , 构成 了两个文本主人公游 地 位 、 份等 实 在 目标 , 可 以物化 衡 量 的 ; 虚 ”
“ 游走 式 ” 节展 开模 式 是古 今 中外 长 篇小 说 情
一
在长 期发 展 演变 中形 成 的一 种展 开 情节 的时 空方
式 , 游走式 , “ 西方 称之 为 ‘ 浪汉 式 ’ 流 小说 , 国 的 中
、
救 世 与救 赎 的 目标追 求
以“ 游走 ” 节 为 主体 的文 本通 常 具有 双 重 的 情
作者简介 : 吴冬艳 , , 女 辽宁沈阳人 ,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 辽宁 日报 产经新 闻部副主任 , 主任编辑。 究方向 : 研 中 西比较诗学。
辽宁 大学学报 ( 哲学 社会 科学版 ) 汰 的骑 士道来 拯救世 界 。
2 1 正 01
喜形 于色地 说 :谢 天 啊 !这遭 奇遇 给 我们 发 了利 “
Jn 2 1 a . 0l
游走叙事中的 目标追求
— —
以《 西游记》 堂吉诃德》 和《 为个案
吴冬 艳
( 北京 师 范 大 学 文 学 院 , 京 10 7 ) 北 0 8 5
摘
要 :游走式” “ 情节是长篇 小说在发展 演变 中形成 的展开情节的重要 方式之一。在 以“ 游走” 情节作 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