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

合集下载

2021年浙江省公考《申论》题(C类)及参考答案

2021年浙江省公考《申论》题(C类)及参考答案

2021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申论》题(C类)温馨提示:2021年浙江申论ABC卷材料相同,只有作答第二题有所不同。

一、注意事项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

考试时限为150分钟。

2.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上填涂。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方可开始答题。

5.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

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二、给定材料材料1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一代又一代矢志报国的科学家前赴后继、接续奋斗的结果。

从李四光、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一大批老一辈科学家,到陈景润、黄大年、南仁东等一大批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杰出科学家,都是爱国科学家的典范。

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

——2020年9月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材料22020年9月,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在省委党校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强调,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必须结合新阶段新形势,认真思考和回答10大新课题,其中一项是: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后,如何依靠创新驱动、技术进步、高素质人才激发强大内生动力。

试论基础研究及其原始性创新

试论基础研究及其原始性创新

试论基础研究及其原始性创新在当今全球创新竞争中,原始性创新已成为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

而基础研究作为原始性创新的基石,更是引起了广泛。

本文将探讨基础研究及其原始性创新的重要性和意义,以期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供参考。

原始性创新是指通过研究发现或发明前所未有的新知识,从而产生具有原创性和新颖性的成果。

这种创新对于企业、国家乃至整个社会都具有重大意义。

原始性创新有助于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国家竞争力。

它能够为社会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和机遇,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原始性创新还有助于拓宽人类视野,增进对自然界和人类自身的认识。

基础研究在推动原始性创新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基础研究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通过开展基础研究,能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为原始性创新提供人才保障。

基础研究有助于积累科学知识,为原始性创新提供理论支撑。

基础研究通过探索未知领域,为原始性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基础研究中的创新思维是实现原始性创新的关键。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勇于质疑,不断挑战已有的理论和观念。

其次是善于发现问题,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提出独到见解。

再次是勇于尝试,不断探索新的实验方法和手段,拓展研究领域。

最后是包容失败,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的研究。

基础研究在原始性创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科技进步、拓宽人类视野的重要途径。

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基础研究:一是加大投入,提高基础研究的经费比例;二是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三是鼓励科研人员勇于挑战已有的理论和观念,不断探索新的科研方向;四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汲取国际先进经验,拓宽科研视野。

基础研究作为原始性创新的源泉,对于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基础研究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以不断提升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我国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进入什么国家行列

我国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进入什么国家行列

我国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进入什么国家行列
我国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进入什么国家行列
近年来,我国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正迅速步入全球一流国家行列。

伴随着国家科技创新领域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跃居世界第二位,与世界一流国家在各领域投入上形成有力对比。

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我国投入大量财力物力开展大规模的研究计划,在中国科学家领导下探索未知层面,打破传统学科结构,形成新兴分子、分子与宏观尺度尤其是新分子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大规模试验条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同时,我国原始创新方面也有显著进步。

中国科学家发表的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在被引频次中占到越来越大的比重,其科技前沿性和技术含量也大大提高。

以抗病毒药物、心脏病治疗药物等新药、以及现代生物技术、微电子技术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在新兴行业取得了显著成就,这些成就正在助力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

此外,我国也为世界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国际创新合作中,我国积极主动介入,在疫苗、医疗器械、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等新兴技术领域投入大量科研财力物力,为世界科研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以上就是我国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进入世界一流国家行列的概况。

我们有理由期待我国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向世界一流水平迈进,以推动国家发展。

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

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

浙江省人民政府文件浙政发〔2008〕46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的通知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现将《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各级政府履行职责、推动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工作抓手。

各地、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建立健全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机制、目标分解和责任落实机制、进度报告和监督检查机制,确保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的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二○○八年七月二十一日(此件公开发布)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2008—2012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省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科技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显现,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初步形成,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自主创新路子。

但我省自主创新能力仍然不强,存在着高层次创新人才不足,科技物质基础条件薄弱,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核心战略,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新一届政府要组织实施“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并把“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作为第一项计划。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党代会和省人代会精神,加快提升我省自主创新能力,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一)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要求,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为目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集聚创新资源,激活创新要素,转化创新成果,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注重提高原始创新能力,突出增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进一步探索具有浙江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制造大省向创造大省跨越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加强基础研究 推进原始创新

加强基础研究 推进原始创新

总高度 50m 。每套支撑设备包括 2根工字钢和 2 0 m 个抱箍,其中工字钢重 24t 2 . , 个抱箍重 08t 套 . ,l 支撑设备共重 32t . ;纵向分配梁与支架法相同: 个 4 工人 1 d即可安装 1 个支架 ;节省 了大量投资 ,缩短 了施工 周期 。2种施 工方 法材料 及工 期对 比见表 l 。

刚∥浅谈桥墩盖梁施工的几种支撑体系
( ) 筑盖梁 混凝 土 时 ,由于 抱箍 受 力 后产 生 变 7浇
更不用说了。后经研究决定采用抱箍法。考虑模板 、 支架及临时荷 载,施工时每套抱箍 的总负荷 G约为 10 t 0 ,于是 n=N m( . 3×G+1 u 00 )=N m( . 3X10 u 0 0 0
+1 )=N m( )= 。实 用 中每排 螺栓 个数 为 4,抱箍 u 4 4
形 ,螺栓的拉力值会发生变化。因此 ,在浇筑盖梁混 凝土的全过程应反复对螺栓进行复拧 ,即每浇筑一层 混凝 土均 应对螺 栓复拧 一次 。 () 8 抱箍法的优点是 :①抱箍法是将临时荷载及 盖梁 自重直接传给墩柱 ;②抱箍的安装高度可随墩柱
梁施工共 采 用 4套 底 模 2套 侧 模 ,共 需 4套 支 撑 设

全部盖梁支撑万 能杆件 ( 租赁 )
5 2t
O O
84m . 3

4 5 6
设备所有钢材( 中工字钢租赁) 其
基础硬化混凝 土 分 配 梁 方 木 盖梁支撑设 备投入 的资金
1. 2 8t
4 3 Om
1. 64m
4 1万元 27万元 . .
备。最初拟定 的方 案为满 堂支架 ,平均每个支架 高 87 1 1、长 1. 44m,支架宽 48m,经计算得知 ,如用 . 万能杆 件 ,每套支架 需杆 件约 1 ,横 向分配 梁需 方 3t 木约 2m , 向分配梁需方木为 2 1 纵 . m ;支架基底

中国的原始创新为什么不行

中国的原始创新为什么不行

中国的创新中国的原始创新为什么不行我国的国家创新能力居发展中国家前列,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

从形式上来看,我国的创新体系框架与大部分国家基本相同。

与创新型国家相比,我国创新体系的主要差别表现在运行机制、管理体制和市场环境等方面。

我国科技原始创新缺失的现状原始创新,是指前所未有的重大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原理性主导技术等创新成果。

原始性创新是最根本的创新,是一个民族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的重要体现我国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在许多方面都有所反映,如: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零现象、核心技术依赖度大、国内重大科技奖项中的空缺现象、科技论文质量不高、发明专利数量少、缺乏世界级的科技领军人物等等。

中国的经济实力与日俱增,但创新能力却在下降。

汽车产业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我们最早的汽车厂是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一直生产解放汽车。

改革开放,对外合资了,理应更好,然而却相反,我们生产的所有的产品,必须是他们提供的图纸,要改一个螺丝钉,要通过总部批准。

在WTO之前,中国就有强制性技术转让要求,外资来,就必须要把技术转让给我们,在规定时间内要培养中国的零部件生产体系。

我们得到什么?得到了钱,也能得到技术。

宝马、奔驰、奥迪,我们都能制造出来。

我们失去了什么呢?一个螺丝钉,按照知识产权保护协议和合资协议,我们都不能够自主地研发、设计、创新、销售。

我们失去了自主创新的能力,失去成为跨国公司竞争对手的前景。

北京有中国最好的大学、最好的科学院,但是北京没有原始创新型企业。

浙江有中国最发达的民企,但没有创新型企业。

在浙江,一个成功的民企在行业内做到世界老大,这个时候,就有人忽悠他去做房地产,忽悠他玩资本。

玩着玩着,就脱离了主业,泯然众人矣。

这就是过去30年,中国模式的最大弊端。

所以说,现在提原始创新,提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就是要与这种旧模式告别,创造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与其说只有大企业才能做原始创新,不如说,只有具备原始创新能力的企业,才能成为大企业全世界几乎所有实业性的大企业,都是依靠原始创新发展起来的,而且是领域性的原始创新。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实验室体系建设方案》的通知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实验室体系建设方案》的通知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实验室体系建设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公布日期】2020.04.30•【字号】浙科发基〔2020〕21号•【施行日期】2020.04.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其他规定正文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实验室体系建设方案》的通知浙科发基〔2020〕21号各市、县(市、区)科技局,各有关高校、科研院所,省级有关单位: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19〕23号),加快构建我省实验室体系,不断加强基础科学研究,我厅研究制定了《浙江省实验室体系建设方案》,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抓好贯彻落实。

浙江省实验室体系建设方案实验室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孕育重大原始创新、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科技力量,对解决国家和我省重大战略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19〕23号),加强基础科学研究,补齐科技创新短板,探索构建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体制机制,现就构建我省实验室体系,提出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国家战略和浙江需求为导向,以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目标,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坚持前瞻引领,突出原创导向,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布局,加快构建实验室发展体系,为高质量发展和“两个高水平”建设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加快提升我省在国家科技创新中的战略地位。

二、发展目标到2022年,重点围绕“互联网+”、生命健康两大世界科技创新高地建设和新材料等重点发展领域,基本形成由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省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等共同组成的特色优势明显的实验室体系,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整体水平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支撑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的源头供给能力显著增强。

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的关系

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的关系

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的关系一、引言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是科学技术发展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它们既有相互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的关系。

二、原始创新的概念和特点原始创新是指在科技发展中,通过引入全新的思想、理念和方法,创造出全新的科技成果的过程。

原始创新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新颖性:原始创新要求具备全新的思维方式和独特的观念,能够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提出创新的理念和方法。

2.颠覆性:原始创新往往会对传统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方法进行颠覆和重构,从而实现科技的跨越式发展。

3.风险性:由于原始创新是在未知领域进行的,所以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创新者需要具备较强的勇气和冒险精神,才能在不确定性中获得突破。

三、基础研究的概念和特点基础研究是指为了扩展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规律的认识,从事纯粹的科学探索和理论研究的过程。

基础研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探索性:基础研究是为了探索未知领域而进行的,强调对科学问题的深入研究和理论探索。

2.理论性:基础研究重视构建和发展科学理论,探索事物背后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3.长期性:基础研究的成果往往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不会立即转化为实际应用,但对于推动科技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四、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的关系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在科技发展中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它们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相互补充:原始创新需要基础研究的支撑和积累,而基础研究则需要原始创新的引领和推动。

只有通过基础研究的积累,才能为原始创新提供充分的理论基础和科学支持。

2.相互启迪: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在探索新的科学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相互启迪。

原始创新的实践经验和技术需求可以为基础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和问题意识,而基础研究的理论成果和科学方法则可以为原始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论。

3.相互推动: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相互推动科技进步。

基础研究的成果可以为原始创新提供新的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而原始创新的实践应用可以为基础研究提供新的问题和实验验证。

地方高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情况分析与对策建议——以浙大城市学院为例

地方高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情况分析与对策建议——以浙大城市学院为例

2023年11月第26卷第21期中国管理信息化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Nov.,2023Vol.26,No.21地方高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情况分析与对策建议——以浙大城市学院为例梁金华,李淑娟,王一洋,车 璐(浙大城市学院,杭州 310015)[摘 要]本文对浙大城市学院2018—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与资助情况进行分析,通过梳理,总结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构建“学校主导、院系主体、教师主角”的多层次科研协同体系,为其提出完善科学基金管理服务的对策建议,以进一步提高科学基金管理服务水平。

[关键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情况;对策建议;协同体系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3.21.054[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3)21-0191-040 引 言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1]。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原创,鼓励自由探索[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下简称“科学基金”)资助基础研究、科学探索、源头创新和人才类项目,拥有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和严格、客观、公正的评审程序[3],是促进高校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培养,提升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其获批资助情况是衡量高校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

本文对浙大城市学院2018—2022年科学基金的申报与资助情况进行了梳理、总结,分析当前的薄弱环节和仍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完善科学基金管理服务的对策建议,探索构建“学校主导、院系主体、教师主角”的多层次科研协同体系,以进一步提高科学基金管理服务水平,增强学校整体科研实力[4]。

1 学校科学基金申报与资助情况1.1 申报与资助总体情况浙大城市学院2018—2022年科学基金申报与资助情况总体上保持稳定(如表1所示),五年共申报科学基金382项,获资助47项,资助直接经费总额1729万元,平均资助率12.30%。

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增强原始性创新能力的意见

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增强原始性创新能力的意见

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增强原始性创新能力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日期】2002.06.13•【文号】国科发基字[2002]180号•【施行日期】2002.06.1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增强原始性创新能力的意见(2002年6月13日国科发基字[2002]180号)江泽民同志指出:“原始性创新孕育着科学技术质的变化和发展,是一个民族对人类文明进步做出贡献的重要体现,也是当今世界科技竞争的制高点”。

进入新的世纪,国际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前沿研究领域的原始性创新能力,已成为决定国家间科技乃至经济竞争成败的一个重要基础条件。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空前机遇和挑战,面临着国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繁重任务,必须把增强原始性创新能力作为新时期科技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增强我国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前沿研究的原始性创新能力,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增强原始性创新能力的指导思想随着世界范围内高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日新月异,产业竞争加速由生产阶段前移到研究开发阶段。

原始性创新作为科技创新的主要源泉,不仅带来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而且带来新兴产业的崛起和经济结构的变革,带来重大发展和超越的机会。

增强原始性创新能力的指导思想是:鼓励冒险,宽容失败,勇于创新,敢为人先,营造有利于原始性创新的文化环境;鼓励学术民主,倡导创新文化,保障不同学术观点的公开发表和充分讨论;倡导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风尚;建立国家科技管理部门间的沟通协调机制,强化国家战略部署和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打破各自为政,防止政出多门,合理配置国家资源;充分调动、利用部门和地方的科研力量与资源优势,共同推动增强原始性创新能力的工作。

浙江省实验室管理办法(2021年)

浙江省实验室管理办法(2021年)

浙江省实验室管理办法(2021年)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19〕23号)、《浙江省实验室体系建设方案》(浙科发基〔2020〕21号)等文件精神,规范浙江省实验室(以下简称省实验室)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省实验室是依托高校、科研院所、行业龙头企业等建设的新型研发机构。

省实验室应具备“研究成果全国领先、拥有国际化高水平创新团队”标准、坚持“应用研究倒逼基础研究、基础研究引领应用研究”的原则,开展应用导向的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引领性原创成果突破,支撑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省实验室原则上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行人财物相对独立的管理机制和目标导向、协同攻关、开放共享的运行机制,具备运行机制灵活化、研发活动自主化、创新要素集成化的特征。

第三条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遵循省市联动、多方协同、科学评估、动态调整的原则,按照“怎么有效、怎么顺畅、怎么务实,就怎么做”和《浙江省实验室建设工作指引》明确的建设条件与要求,加强对省实验室的全过程管理,构建符合科研规律、激发科研活力的科学管理体制。

第四条省科技厅会同省级有关部门、设区市政府等加强省实验室运行的服务、指导和监督,协调落实支持政策,解决重大问题,并会同省财政厅开展绩效评价考核。

省实验室所在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联动支持省实验室建设与发展,做好经费投入、政策配套、条件保障等工作。

第五条实验室依托单位履行省实验室建设、管理的主体责任,在汇聚顶尖人才、科研条件建设、承接战略任务高质量、科研经费支持等方面给予重点保障,推进省实验室建设发展。

第二章运行管理第六条省实验室实行责任期管理制度。

省实验室建设方案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定后,由省科技厅印发,并与依托单位、省实验室签订建设责任书,责任期一般为5年,作为评价考核的重要依据。

省实验室建设满2年的,可根据科研进展和实验室建设实际,对建设方案进行调整,报省科技厅审核同意后实施。

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2023年版本)

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2023年版本)

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2023年版本)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成果转化第三章企业科技创新第四章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第五章科学技术人员第六章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开放共享第七章区域科技创新第八章科技创新生态第九章监督管理第十章法律责任第十一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全面促进科学技术进步,提高科技自立自强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科学技术进步以及相关服务和管理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坚持中国共产党对科学技术事业的全面领导。

科学技术进步工作应当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坚持科技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发展的战略支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科教兴省战略、人才强省战略,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建设科技创新高地和创新策源地。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科学技术进步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将科学技术进步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制定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统筹本地区重大科技发展布局和资源配置,健全科技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完善协调推进机制和考核评价体系,保障科学技术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第五条省科学技术主管部门负责全省科学技术进步工作的宏观管理、统筹协调、服务保障和监督实施。

设区的市和县(市、区)科学技术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科学技术进步工作。

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科学技术进步工作。

科学技术协会协助科学技术主管部门做好科学技术进步相关工作。

第六条省科学技术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省有关部门依托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统筹建设全省统一的科学技术数字化应用系统,推动科学技术工作数据归集、共享与分析研判,实行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科技成果管理与转化、监督检查、考核评价等全链条业务协同、系统集成,提升科技治理能力。

我国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进入什么国家行列

我国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进入什么国家行列

我国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进入什么国家行列
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进入新型国家行列。

创新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基础前沿领域取得重大原创成果,国际首次在实验室实现人工合成淀粉;战略高技术取得新进展,“天问一号”开启火星之旅,“羲和号”实现太阳探测零的突破,神舟十三号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

“海斗一号”全海深潜水器打破多项世界纪录等,立足新阶段,启航新征程,“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持续推进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事业加快发展,创新体系更加健全,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创新为构建新发展格局。

新时代呼唤新发展,新发展孕育新动能。

科技自立自强是促进发展大局的根本支撑,是主动识变应变、因时因势而动的战略选择。

环顾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

同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走出适合国情的创新路子,特别是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奋进新的伟大征程,既要看到当前我国在科技领域实现了诸多突破,但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短板依然突出,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

为此,要深刻认识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长期性、艰巨性,坚持不懈走自主创新之路,保持自主创新的战略定力,不断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切实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创新型国家提供战略支撑。

国内原始创新问题研究综述

国内原始创新问题研究综述

国内原始创新问题研究综述1. 引言1.1 国内原始创新问题研究综述国内原始创新问题研究综述是指对国内原始创新相关问题进行系统性研究和总结。

原始创新是指在现有技术基础上进行突破性创新,创造出全新的科技成果或商业模式。

国内原始创新领域的研究旨在推动国内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

在过去的几年中,国内原始创新问题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研究方法不够多样化和创新,研究资源不足,研究成果转化率低等。

有必要对国内原始创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解决这些挑战和问题,推动国内原始创新事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从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现状、研究重点和研究趋势等方面展开对国内原始创新问题的综述,旨在为国内原始创新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原始创新理论和实践的深入发展。

2. 正文2.1 研究背景不足、提示等。

感谢配合。

国内原始创新问题研究是当前科技创新领域的热点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原始创新已经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核心战略之一。

在国内原始创新研究领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挑战。

我国在原始创新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还存在着一定的空白。

国内原始创新研究在方法论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国内原始创新的研究现状在国际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

研究国内原始创新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国内原始创新问题,能够更好地推动我国科技创新的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高我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地位。

本综述旨在对国内原始创新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总结,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2.2 研究方法国内原始创新问题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实证研究方法和理论研究方法两种。

实证研究方法是通过收集大量的实际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研究,从而得出结论。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原始创新问题的现状和特点,为解决问题提供依据。

而理论研究方法则是通过文献资料搜集和理论分析,提出新观点和理论,推动领域的发展。

基础研究的内涵、特征与提升路径

基础研究的内涵、特征与提升路径

基础研究的内涵、特征与提升路径作者:孙烈来源:《人民论坛》2024年第04期【关键词】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科技制高点青年人才【中图分类号】G31 【文献标识码】A回顾科学革命与工业革命的创新成就,似乎不难理解基础研究的重要意义。

科学革命的标志性成果,如日心说、牛顿力学、原子论,以及后来的进化论、相对论与量子力学、DNA双螺旋模型等,都是纯研究的新知识结晶;而工业革命的典型成就,如瓦特蒸汽机、西门子电机、贝塞麦炼钢炉,以及狂犬疫苗、电报机、青霉素药、晶体管器件、电子计算机等,都需要以新知识为发展基础。

简言之,人类的科技进步离不开基础研究的贡献。

不过,在不少人看来,基础研究本身侧重理论和方法的纯研究,并不必然指向实际应用。

因此,上述工业革命的例子,经常被看作是应用取向的研究。

其实,基础研究可以没有应用指向,但往往是应用指向的基础,纯研究产出的重要的理论、观念和方法,常常是解决应用层面关键核心技术的前提,进而导致新产品或新工艺的开发。

①因此,世界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OECD)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等机构通常将研发活动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验开发三个大类。

这一逻辑用因果链可以表示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实用开发。

新知识的源头,主要在基础研究。

然而,基础研究的社会价值并不容易判断。

在基础领域求知的重要性,是经过长期实践才形成的社会共识。

即便在当今欧美国家,该如何对待基础和应用的研究,也并非毫无争议②。

究其原因,一方面,当科学作为一种社会建制时,基础研究的社会功能、资源占用等因素,需在社会发展中切实考量才可能达成共识性的判断;另一方面,学科交叉与跨国合作越来越普遍,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互动也愈加复杂,追求目标与资源投入等都需要不断调整,以利于创新发展。

不妨比较两个历史性的决策。

其一发生在中国。

1956年,中国政府制定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明确了当时科技发展的轻重缓急。

在规划初稿确定的任务中,最为紧要的是原子弹、导弹、计算机、半导体、无线电电子学、自动化等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的应用发展任务,而基础研究被严重弱化。

(参考文献)原始性创新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原始性创新研究综述

$# 原始性创新文化氛围的形成
良好适宜的文化氛围 对 原 始 性 创 新 具有巨 大 促 进 作用。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白春礼院士指出, 原始性创新 的产生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创新土壤, 应克服科研活动中 的不 利 因 素 , 努力营造和培育创新思想产生的环境和土 壤。由于原始性创新成果往往与已有成果不那么相近, 因 此 原 始 性 创 新 更 需 要 容 错 的 、大 胆 思 维 的 文 化 氛 围 。 自然科学的重大理论突破, 需要善于发现已有理论与实 际的矛盾, 需要勇于挑战传统理论的自信与勇气; 事实 上, 重大理论的创建和形成, 往往经历长时间的争论以 至非难, 在得到反复验证后才被承认。 基于此, 国家科技部 徐 冠 华 部 长 提 出 了 对 原 始 创 新 勇于创新, 敢为人先。只有敢于打 氛 围 的 四点 要 求 : ( ") 破陈规、 标新立异, 才能获得不为旁人所知的真知灼见。 反 之, 因循守旧、 墨守陈规都与创新无缘, 更不可能达到 追求真理, 宽容失败。( 鼓励竞 理想的 科 学 境 界 。 ( $) %) 争, 崇尚合作。 在科学发展中, 竞争与合作是矛盾的统一 体。 没有竞争, 科学发展就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原动力; 同 样, 没有合作, 科学发展又会走入机械和僵化的末路。 唯 有形成竞争中的合作与合作中的竞争, 才能保持强大的 热爱科学, 淡泊名利。只有把科学内化 生机与活力。( &) 为精神的一部分, 才能有产生科学思想的热情和灵感。
’"()* 根据细胞学说提出的细胞潜在全能性学说。他的这
一大胆预言引起了一些后来人继续试验的兴趣,之后在 全球范围内兴起了植物组培研究热。高度概括型这一创 新理论则是从一般观念上认为互不相干的事物间发现了 共性, 并加以归纳总结。 这类创新性理论虽对一般人来说 不好理解,但对专家来说却比前两个理论提出时易被接 受。 所以遭到的非议和否定就少得多。 并能很快在这一理 论指导下对各种具体理论进行广范而深入的研究,使这 一理论得以快速发展和完善。典型的例子如达尔文从植 物和动物的发展共性中提炼出的进化论。 实践上也有根据一些已有成果来论述创新源的研 究。诺贝尔奖获奖成果一般可以认为是原始性创新成 果, 通过对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案例分析综合, 路甬祥院 士提出了原始创新的五个主要来源: 第一, 原始性重大 发 现 多 来 源 于 敏 锐 的 观 察 和 独 具 创 意 的 实 验 。 如 +,-. 年伦琴射线的发现。第二, 新的科学仪器和装置的发明, 往往可以打开一扇新的科学之门。如电子显微镜和隧道 扫 描 显 微 镜 的 发 明 为 /0 世 纪 材 料 科 学 和 生 命 科 学 研 究 微观结构提供了新的工具。第三, 良好的科学基础和前 沿性、 交叉性的研究也可能引发重大的科学发现, 偶然 中孕育必然。如宇宙背景辐射是在用新型卫星的天线接 收系统进行测量时发现的。第四, 数学与计算机工具创 造性 的 应 用 , 也可能带来自然科学、 工程技术、 经济与管 理科学方法与理论的突破。如海森伯用矩阵方法写成的 矩阵力学和薛定谔用代数方法写出的量子力学理论。第 五, 对已有知识的科学整理与发掘, 也可能有新的重大 发现与理论创新。如元素周期表便是门捷列夫在前人对 大量化学元素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

原始创新的本质特点

原始创新的本质特点

原始创新〔Original Innovations〕本质特点原始创新则是指独立开发一种全新技术并实现商业化的过程。

是指前所未有的重大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原理性主导技术等创新成果。

原始性创新意味着在研究开发方面,特别是在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领域取得独有的发现或发明。

原始性创新是最根本的创新,是最能表达智慧的创新,是一个民族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奉献的重要表达。

也有观点认为,原始创新是指“元创新”(meta-innovation),即是一种观念上的根本性创新,由元创新将会带出其它科技创新;也有人打比方,认为原始创新就像是一只“老母鸡”,由它下出许多蛋,孵出大量小鸡来。

这只“老母鸡”便是原始创新,它所生出的小鸡都是“衍生创新”。

在原始创新、跟随创新和集成创新三种技术创新模式中,原始创新处于重要的核心地位。

影响因素与一般的科技创新不同,原始性创新具有其独特内涵的影响因素,我们将之分为内外两类因素。

内在因素有原始积累、核心人物、团队协作、原创技巧、科研兴趣,外在因素包括创新氛围、激励机制(包括经费支持、合理的立项审查和成果评价体系、待遇等政策体系及相应制度)等。

原始积累基础研究是创新的过程,更是历史的积累过程,正如科学学原创始人贝尔纳所认为的,是一种累积的知识传统。

基础研究强调科学积累,即一种“链” 的概念,因为基础研究正是在这种“链”状的渐进积累基础上的一种飞跃,一种变革。

然而必须强调的是积累是原创的前提,但积累并不必然产生原创。

科学积累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国家科学能力基础的积累。

由国家现有的科学人才、研究经费、图书情报、仪器设备等有形因素和科学体制、科研管理、科研环境等无形因素综合形成,对一个国家的科学创新能力起着基本的制约作用,表达了社会的整体科学能力⋯。

(2)基础研究人才的积累。

指合理的数量及结构基础研究人才“链”状积累。

因为科学范式的转换和变革往往不能由一个或几个杰出的科学家去实现,而必须依靠一代人或几代人的努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能力提升五年行动计划二○○八年五月为进一步强化基础研究对科技进步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快提高原始创新能力,根据《中共浙江省委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扎实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决定》和《浙江省科技强省建设和“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基础研究是科技进步的先导,是自主创新的源泉”的要求,围绕“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遵循科学发展规律,重视科学家探索精神,突出科学长远价值,稳定支持,超前布局,滚动发展,为科技强省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二)奋斗目标争取到2012年,我省获国家科技奖励数、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数、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和我省科学家主持的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数居全国前列,国家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学科和重中之重学科、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的总体规模和创新能力进入国内先进行列,若干个学科居国内领先地位,基础研究经费占全省R&D比重达到2%以上,为科技创新提供扎实的基础研究成果和能力支撑。

(三)基本原则坚持服务政府目标与鼓励自由探索相结合。

按照“宏观引导、自主申报、同行评议、平等竞争、择优资助”的原则,加强基础研究顶层设计,提高基础研究与国家重大科学计划、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衔接水平,强化优势学科,努力使更多的基础研究项目称为我省重大科技计划的先导。

同时,鼓励科学家自由探索,支持“小人物”、“非共识”项目。

坚持基础研究与人才培养相结合。

把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层次科技人才作为基础研究的主要任务之一,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科技人员积极申报省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通过项目研究培养人才、锻炼人才、激励人才、强化人才,为科技强省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坚持基础研究与重点学科建设相结合。

鼓励支持国家级、省级重点学科承担省自然科学基金杰青团队项目和重点、重大项目,鼓励支持国家级、省级重点学科积极申报国家973计划、国家科学计划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争取获得更多国家重点科学研究项目资助。

坚持增强原始创新能力与体制机制创新相结合。

强化收入分配激励,鼓励和支持科研人员潜心研究。

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团结协作、淡泊名利的团队精神。

倡导学术自由和民主,努力营造尊重个性、平等竞争、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环境。

二、主要任务(一)加强数理化等基础科学研究,提高科技创新的理论指导和能力支持水平重点研究以工程和金融应用为目标的核心数学、凝聚态物理、核聚变工程理论、有机合成方法学、以人机系统界面优化为目标的工程心理学、以油气勘探和矿产资源探测为目标的“复杂构造带建模”理论,以及复杂化、大型化、微小化、精确化工程力学理论等我省具有应用背景和较强优势的基础科学。

力争经过5年的努力,我省基础科学研究的总体水平进入全国前列,在核心数学等若干领域居全国领先地位,促进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

(二)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提升原创性科技成果的针对性和应用前景重点研究典型持久性有毒物质控制和废弃物资源化处理,能源、水资源、土地资源高效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环境响应机制,公共卫生与重要疾病防止,药物资源学和药物创新,农业重要生物灾害发生机理及控制,农产品全程安全生产与调控,农业关键生物基因挖掘与功能确定,绿色、精密和微电子制造,信息处理、网络与通信,纳米技术和功能材料制备,绿色化工等基础理论、技术和方法。

力争经过5年的努力,使我省50%以上的应用基础研究成果成为国家、省重大重点科技计划的先导,国家重大科学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和重点项目的先导,上述领域的总体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居全国前列。

(三)加强竞争前技术研究,力争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基础研究成果重点研究硅单晶与高性能有机硅功能材料、纳米材料、高性能电流变液智能材料、碳纤维材料、新型高温二氧化碳吸附材料、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纺织新材料等的设计、制备、性能和效应技术基础,纳电子学中器件与电路应用基础、低维和强关联电子系统结构特性,以及现代纺织装备系统动力学与控制、45纳米光刻机浸液控制单元、重载高频和超高频电液激振技术基础。

重点研究智能高效宽带线性射频功率放大技术、无线多媒体传感网络关键技术、三网融合的信息网络体系结构、网络负载调节和用户角色转换匹配机制、无源互调测试标准、自然交互情感虚拟人技术、数字虚拟三维仿真、多机器人协调控制、基于脑电/肌电的仿生假肢控制和基于环境本体的需求工程等网络、通信和软件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

重点研究手性环氧氯丙烷、苯并吡喃类化合物、Barbier类型反应、多相多组分溶胶-凝胶、无机涂层常温制备等绿色合成技术基础,工业生物技术基础,造纸工艺过程优化、复杂生产过程建模、控制与优化等生产过程理论,以及高效太阳能电池、低品位生物质燃料提升转化、氢能利用和节能减排综合利用技术基础。

重点研究优质稻米遗传多样性与新香味基因克隆、植物对重金属元素富集作用的分子生理机制、水稻miRNA技术应用、蜘蛛丝转基因家蚕品种资源基础、甜高粱茎杆含量相关分子标记开发与应用、经济树种MAS早期鉴定技术等农业生物技术基础理论和方法,特色植物色素的活性组分精制、结构鉴定与生物功能技术基础,木质材料表面粉末涂饰固化形成机理。

重点研究新型分子靶标发掘及绿色农药分子设计、松材线虫病防治、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的鉴定和合成、新贝尼登虫致病分子机制、斜纹夜蛾中候选嗅觉相关蛋白表达及功能鉴定、稻飞虱预警预报数字模式、具有新农药创制前景的生物活性物质等农业重大病虫害防治技术基础,以及食品功效评价、营养特征和全程安全生产与调控机理等安全与标准化生产技术基础。

重点研究有机污染物催化降解、重金属污染物质含量在线检测、典型持久性有毒物质污染的控制和修复、废水处理与回用、微污染水治理、汽车尾气扩散及其对城市街区热岛效应、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等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基础,以及典型港湾地貌演化机制与趋势预测、海水化学资源利用、外来生物扩散危害机制与控制、滨海盐碱地生态修复等生态环境保护及控制理论与技术基础。

重点研究癌症的发生发展机理、代谢和心脑血管疾病相关机理、典型环境激素的生态效应与健康风险、感染性疾病与神经精神疾病防治等重大健康问题的基础理论和方法,植物MIPs制备及其特性、基因载体及免疫佐剂机理、微囊技术等生物医药理论与技术基础,以及药品安全的手征性、药材种质资源遗传分析、方药配伍机理等新药创制技术基础。

重点研究小鼠近视动物模型、蚊microRNAs的鉴定和功能、宫内缺氧缺血后胎兔脑损伤模型、斑马鱼大肠癌模型、小鼠幽门螺杆菌感染防治、啮齿类实验动物质量、微卫星DNA分子标记技术对实验动物的影响、肿瘤干细胞的分选及靶向治疗、无菌实验动物免疫机制等实验医学理论与关键技术基础。

力争经过5年的努力,在上述各领域组织实施一批重大、重点基础研究项目,取得一批高水平原创性研究成果,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竞争前核心技术,若干领域核心发明专利拥有量、国际论文被引用数居国内领先水平,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扎实支持。

(四)加强人才培养,努力为科技创新造就一支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队伍人才是科学之本。

培养一支梯次明确、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高素质创新人才队伍是基础研究工作的重要任务。

通过省自然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支持科学家自由探索,着力培养青年科技人员的科研能力、创新思维、学术跟踪能力和科研组织协调能力;通过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团队项目,培养造就一大批优秀青年科学家,吸引一大批优秀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使更多的我省青年科学家成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通过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重大项目,提高创新水平,强化创新能力,突出创新成果,使更多的我省科学家成为国家重大科学计划的首席科学家;通过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弘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力争经过5年的努力,使我省科学家主持的国家科学计划项目数居全国前列,科学家规模和总体研究水平居全国前列,形成一支符合“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战略要求,满足科技强省建设要求的基础研究队伍。

(五)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增强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能力通过优化结构,培育优势,在省(市)属本科院校中增列20个重中之重学科建设和10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

到2012年,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达到15个,二级重点学科达到60个,省级重点学科250个,重中之重学科40个,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1个,形成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力争使若干重中之重学科、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的总体研究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推动高校高层次人才培养,更好地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

充分发挥浙江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作用,支持浙江大学和中国美院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支持浙江工业大学等若干省属高校按照国家“211工程”目标建设,跻身全国高校先进行列,支持中国水稻所、国家海洋二所和省农科院、省医科院等科研院所发展成国内外一流的科研院所。

三、保障措施一是营造有利于原始创新的法律政策环境。

适时研究制定《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管理条例》,指导全省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

进一步落实知识产权战略,全面推行和完善知识产权参与股权和收益分配政策。

支持科学家开发申请拥有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等原创性科研成果。

支持科学家积极参与国际科学计划和国际学术交流。

支持科学家在国际核心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不断提高国际论文被引用数。

二是进一步加大财政基础科学研究投入。

基础研究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必须通过政府财政投入,加大资助力度,提高研究能力和水平。

省自然科学基金在2008年5000万元的基数上,每年增加1000万元以上,到2012年达1亿元以上,基本达到先进省市水平,以后每年按照全省科技经费增长的幅度,同步增长。

每年争取国家基础研究经费3亿元以上,逐年递增。

到2012年,全省基础研究经费占R&D的比重达到2%以上。

进一步加大对重中之重学科、重点学科的支持力度。

三是加强领导。

进一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基础研究是科技进步的先导,是自主创新的源泉”的讲话精神,坚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并重,切实加强政府对基础研究工作的领导。

根据科技部地方基础研究力量是国家原始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要求,从我省实际情况出发,调整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单位类别为监督管理类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管理,纳入行政管理范畴,行使政府相关职能,管理协调全省基础研究工作。

四是优化科研资源。

继续引进大院名校,凝聚优质科技资源;加强学术交流,提高研究水平;鼓励联合承担国家973等重大基础研究项目。

加强高校与高校,科研院所与科研院所,高校与科研院所之间联系和合作,加强省内与省外,国内与国外的合作,整合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绩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