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巴黎学案2
《留学巴黎》清中课件
胜利是我们的果实,困难是我 们的对手,失败则是我们的引导者。 我们要随时随地的锻炼自己的意志。 不要被它吓倒。要勇于面对困难, 战胜困难。困难无处不在,我们要 有面对困难毫不畏惧的高尚品格。 相信自己,相信成功。切记,成功 源于艰苦奋斗!
留学巴黎
冼星海
冼星海(1905年—— 1945年),伟大的人民音乐 家、作曲家,自幼酷爱音乐。 1930年赴法国学习,先后师 从丹第、杜卡斯等著名作曲 家。后考入巴黎音乐学院主 攻作曲和指挥,在此期间曾 创作颇受好评的《风》、 《游子吟》等作品。1935年 回国,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 动。创作真实反映了本世纪 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拯救民 族危亡进行抗日斗争的生活。 创作有《游击军》、《在太 行山上》、《黄河大合唱》 等数百首。
可嘉,值得学习。
1、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 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 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3、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4、没有一种不通过蔑视、忍受和奋斗就可以征 服的命运。 5、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 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6、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 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1、诵读课文,查阅工具书,掌握生字 词的含义。 2、课文以时间为顺星海只身到法国留学,在学
习生活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样克 服的? 2、冼星海取得了哪些成就?
• 先后从师奥别多菲尔先生、路爱日.加隆先生、 丹地教授、里昂古特先生、卑先生;做各种各样 的下役;千方百计练琴;因摔到而被开除;对人 以德报怨;得到一些流浪汉的帮助;到咖啡馆、 大餐馆中去拉奏讨钱;被一个有钱的中国留学生 羞辱;得到教师的帮助;观看法国国庆游行;创 作《风》;考入巴黎音乐学院的高级做曲班等。
北师大语文课件《留学巴黎》
3.结合你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从冼星海的 留学经历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作者追寻艺术的道路充满了荆棘,可是 他最终还是顺利走过来了,有所成就, 所以,在我们的成长经历中,碰到一些 困难是很正常的,只要我们能勇敢面对, 就一定能克服这些困难,最终学有所成。
18
拓展延伸
刻苦求学的故事 凿壁偷光 囊萤映雪 韦编三绝 悬梁刺股 牛角挂书 闻鸡起舞 铁杵磨针
2
冼星海说
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 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
3
目标引领
1、阅读课文,了解这位音乐 大师求学的艰苦历程。
2、学习作者不惧困难、坚 毅拼搏的精神。
3、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操。
4
1、请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预 冼星海 xiǎn 奢望 shē 西崽 zăi
琐屑 suǒ xiè
中华民族的解放胜利,就是要每一个国民贡献 他纯洁的爱国之心。
15
2.全文几乎都是直白的叙述,也没有什么明显的章 法技巧,是否也能吸引你?为什么?
能吸引。这种直白的叙述,更能凸显内容 的重要,让读者从中感悟冼星海艰苦的求 学生涯,坚毅求学的精神和强烈爱国的精 神。
16
本文吸引人、打动人的主要原因在于“动人的力量 来自生活本身”。其一,大音乐家曾如此穷困、饥 饿、劳累,受尽屈辱,着实震撼读者。其二,身陷 贫贱,不失大志;忍辱负重,执著追求;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其三,动人之处还在于遇上了一批好人, 包括……这也成为激励作者不懈努力的力量源泉, 动人所在。总之,因为事件本身动人,所以直白的 叙述照样具有震撼人的效果,而且更能表现作者对 此的自信以及突出内容本身的重要性。
14
冼星海的话
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钱能买的。我的音 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大众,为挽救民 族危机服务。
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留学巴黎》第2课时学案
留学巴黎(第二课时)主备人:马丽峰责任人:张军海审核:刘忠新课型:新授课时:2.2 2014年月日一、认知学习目标1.体会本文有详有略、详略得当的叙述方式。
2.理解作者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了解艺术创作与人生苦难、社会苦难之间的关系。
3.有感情地朗读精彩语段。
二、预习成果展示1.阅读下面的立志名言,请你再写一句。
①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②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
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③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2.你班正在举行以“走进艺术殿堂”为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阅读下列资料,按要求完成有关准备。
材料一文学艺术形象。
艺术作品:《西游记》艺术形象:孙悟空艺术形象特点:渴望自由,崇尚正义,不畏强权,不怕困难,勇于斗争。
材料二学会欣赏艺术。
在上海举办的一些高雅音乐会上,往往会听到一些观众不合时宜的鼓掌和喝彩。
这些声音,破坏了音乐的意境,大煞风景。
(1)请你仿照材料一,从你所读过的文学艺术作品选一个形象填空。
(《西游记》除外)艺术作品:艺术形象:艺术形象特点:(2)在班上的讨论会上,你会对材料二中鼓掌的那些人说什么?(3)假如出一期主题板报,请你至少设置其中小栏目,并写出栏目简介。
栏目名称:栏目简介:三、课堂学习研讨1.同学们说说,作者对创作《风》的描写,和前文的平白直叙有什么区别?你们觉得这样的描写和抒情好不好?为什么?2.讨论“愤怒出诗人”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很早就有“愤怒出诗人”这样的说法。
非但是诗,其他的艺术形式也是一样。
大家结合冼星海创作《风》的经历,思考他之所以能创作出这么杰出的作品,与他当时身处的环境有什么关系吗?3.作者学成之后,义无反顾地回国了。
面对巴黎那么多帮助过他的人的挽留,他为什么不留下来呢?四、当堂训练检测我很不愿意把我是个工读生的底细告诉我的工友们,连对老板也保密。
同事对我很不好,有些人还忌刻我,在我要去上课的那天故意多找杂事给我做,还打骂我,因此我常打架。
留学巴黎导学案
《留学巴黎》导学案(一课时)制作人:杨卿莲审核人:李养灿语文备课组一、文体知识归纳:1、《留学巴黎》的体裁是什么?作者是以什么顺序为线索来写的?文学四大体裁: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散文: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一种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文学样式,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
特点:形散而神不散根据散文的内容和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类:(1)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
(2)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
(3)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
(4)哲理散文线索:⑴以事物的形象为线索,如巴金的《灯》;⑵以感情的发展为线索,如杨朔的《荔枝蜜》;⑶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如刘白羽的《长江三日》;⑷以空间顺序为线索,如朱自清的《绿》;⑸以人物活动为线索,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6)以事理为线索,二、《留学巴黎》的重点:概括叙述与具体叙述相结合的叙述方式。
把概括的叙述具体化在写作当中,很多学生感到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
东拼西凑起来的文章,干干巴巴,空洞无物,读来让人味同嚼蜡。
究其原因,大概主要是对生活观察不够,缺乏足够的积累。
同时,缺少必要的手段,也是文章空洞无物的重要原因。
那么怎样让文章充实起来呢?把概括的叙述具体化,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叙述有概括和具体之分,两种手法各有其功用。
该概括时要概括,该具体时要具体。
但是,如果一味的使用概括叙述,就会造成文章的干瘪空洞。
例如,有的同学写母亲时,就给母亲戴了一大堆高帽:母亲特别勤劳,每天起早睡晚,忙这忙那。
母亲生活也十分俭朴,虽然眼下生活条件好多了,但母亲从不乱花一分钱……这样写,虽然也能表现出母亲的某些特点,但是,这好象是在给母亲下定义,母亲的形象是公式化的,给人的印象也是不具体的。
这时如果把概括的叙述具体化(即用具体的事件代替概括的叙述),文章就会充实起来,人物的形象也会鲜活起来。
例如,一位同学在《心中,那朵无暇的云》中写老师给他的印象时,这样写到:“老师脾气特好,待我们就象大姐姐一般。
3.留学巴黎
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请积累3句关于立志的名言。
四、当堂检测
结合你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从冼星海的留学经历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后离开到延安去。1939年他写出了著名的《黄河大合唱》。
名言和寄语:
1、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3、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4、没有一种不通过蔑视、忍受和奋斗就可以征服的命运。
5、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6、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1、请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奢望西崽琐屑
迷惘穷拙
2、请指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衣寇楚楚()走头无路()
3、结合文意解释下列词语:
琐屑:
迷惘:
忌刻:
流离失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合作探究,品析语句
1.同学们说说,作者对创作《风》的描写,和前文的平白直叙有什么区别?为什么?
2、讨论“愤怒出诗人”
3、作者学成之后,义无反顾地回国了。面对峰一中2017——2018学年九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编号:
课题:《留学巴黎》主备授课教师:审核签名:
导语:
同学们,每当《黄河大合唱》奏响的时候,我们的心里都汹涌澎湃,激动异常,仿佛从乐曲中看见了不屈不挠的中华民族,冒着纷飞的炮火,勇往直前。这首歌的作曲,就是本文的作者冼星海。
冼星海(1905-1945)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原籍番禺,1905年5月出生于澳门。其父是船工,在冼氏未诞生时已经过世,自幼就与母相依为命,靠外祖父生活。1911年,时年六岁,其外祖父逝世,生活无靠,母子俩遂流落到马来亚。14岁那年,随母到新加坡,开始接触音乐,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才华。1926年,到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主修理论与小提琴,同时任该图书馆助理员,以维持生计。1929年他到法国深造,半工半读。1930年2月他到巴黎先后跟奥别多菲尔·加隆学小提琴和音乐理论。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院作曲班,随印象派作曲家杜卡学习。1935年回到中国。先后为影片《夜半歌声》,《青年进行曲》和《壮志凌云》、话剧《日出》,《雷雨》,《太平天国》配乐。1937年7月7日抗日全面爆发,他参加了由洪深领导的上海救亡演剧二队到苏州等地宣传抗日,
留学巴黎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留学巴黎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留学巴黎》教案(一)课堂教学要求:【教材分析】《留学巴黎》主要记叙了冼星海在法国巴黎留学期间刻苦学习的动人事迹。
冼星海以惊人的毅力勤奋学习,克服生活的困苦和精神上的屈辱,最终学成归来,报效祖国,说明了人生的苦难往往孕育着成功的道理。
【教学目标】1.体会本文有详有略、详略得当的叙述方式。
2.理解作者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了解艺术创作与人生苦难、社会苦难之间的关系。
3.有感情地朗读精彩语段。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记叙特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身陷贫贱却不移大志的决心。
3 留学巴黎(第1课时)【教学建议】1.激情导入。
教师播放《黄河大合唱》录音带(片段),激情介绍:同学们,每当《黄河大合唱》奏响的时候,我们的心里都汹涌澎湃,激动异常,仿佛从乐曲中看见了不屈不挠的中华民族,冒着纷飞的炮火,勇往直前。
这首歌的作曲,就是本文的作者冼星海。
2.作者简介。
借助多媒体展示作者资料及图片。
3.检测预习字词。
可用多媒体投影。
4.整体感知课文。
要求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即要求学生在读懂全文的基础上,从整体上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只有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体会文章的主旨,领会人物的精神。
要求学生总结本课的记叙和抒情有什么样的特色。
主要引导学生注意到本课以记叙为主,较少描写和抒情的特点。
5.叙述段落的分析。
重点分析第三自然段与第二自然段。
引导学生通过两段相比较,同样是叙述留学巴黎的事情,总结在叙述特点上的差异。
3 留学巴黎(第2课时)1.导入示例。
上节课,我们和冼星海一起回忆了他在巴黎求学时的艰苦历程。
作者没有浓墨重彩于他所受的磨难,但是一旦回忆到他引以自豪的艺术创作的时候,作者就不再惜墨如金了。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中关于冼星海创作《风》的情节。
2.关于《风》的创作过程的分析。
(1)引导学生说说,作者对创作《风》的描写,和前文的平白直叙的区别。
(详细的描写,感人的抒情。
九年级语文上册留学巴黎教案北师大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3)学会如何描述一个人物的外貌和性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描述手法,学会如何刻画人物形象。
(3)通过讨论和写作,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对文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对留学生活的正确认识,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 课文人物的描述手法和性格特点。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2. 如何运用适当的描述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情况。
(2)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让学生跟读并理解其含义。
(2)分析课文人物的描述手法和性格特点,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刻画人物。
3. 课堂练习(1)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描述手法,刻画一个熟悉的人物形象。
4.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解答。
5. 课堂小结(2)提醒学生课后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加强语音语调的训练。
(2)要求学生模仿课文中的描述手法,写一篇关于自己或他人的作文。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课堂氛围等。
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课后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加强语音语调的训练。
2. 要求学生模仿课文中的描述手法,写一篇关于自己或他人的作文。
3. 要求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提前了解相关背景知识。
《留学巴黎》PPT课件 (共15张PPT)
目标引领
1、阅读课文,了解这位音 乐大师求学的艰苦历程。 2、学习作者不惧困难、坚 毅拼搏的精神。 3、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操。
2019/1/16 3
预 习 展 示
1、请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奢望 shē 西崽 zăi 琐屑 xiè 迷惘 wăng 穷拙 zhuō 2、请指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衣寇楚楚 (冠) 走头无路 (投) 3、结合文意解释下列词语: 琐屑:琐碎。 迷惘: 由于分辨不清而不知怎么办。 忌刻:嫉妒刻薄。 流离失所: 流转离散,无处安身。
冼星海
2019/1/161Fra bibliotek2019/1/16
冼星海(1905年--1945年) 伟大的人民音乐家、作曲 家,自幼酷爱音乐。1930年 赴法国学习,先后师从丹第、 杜卡斯等著名作曲家。后考 入巴黎音乐学院主攻作曲和 指挥,在此期间曾创作颇受 好评的《风》、《游子吟》 等作品。1935年回国,积极 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创作真 实反映了本世纪三四十年代 中国人民拯救民族危亡进行 抗日斗争的生活。创作有 《游击军》、《在太行山 上》、《黄河大合唱》等数 2 百首。
2019/1/16 13
目标检测
《助学》
P22
5—7题
反馈评价
自评、互评、总评
2019/1/16 14
胜利是我们的果实,困难是我们的 对手,失败则是我们的引导者。我们要 随时随地的锻炼自己的意志。不要被它 吓倒。要勇于面对困难,战胜困难。困 难无处不在,我们要有面对困难毫不畏 惧的高尚品格。相信自己,相信成功。 切记,成功源于艰苦奋斗!
2019/1/16 11
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完成“自主学习”的难 点部分,存疑待解。
精讲点拨
2019/1/16
初中语文初三语文上册《留学巴黎》教案、教学设计
2.教学过程:
(1)导入:以鲁迅先生的留学经历为背景,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把握文章的基本信息,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3)课堂讨论:针对文章的重点、难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希望大家能够从鲁迅先生的留学经历中,感受到他的爱国情怀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发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课后拓展: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素养。
“课后,请同学们继续阅读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深入了解他的文学成就和贡献,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
(3)情感态度评价: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感受到鲁迅先导入新课
1.引入背景:以鲁迅先生的留学经历为切入点,通过展示巴黎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20世纪初中国留学生的生活背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同学们,你们知道20世纪初,我国一批优秀的知识分子为什么会选择去巴黎留学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留学巴黎》将为我们讲述鲁迅先生在巴黎的留学经历。”
1.学生对文章主题思想的把握:由于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对文章深层次的主题思想可能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引导和启发。
2.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针对学生对鲁迅先生留学经历的好奇心,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在课堂讨论环节,教师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文章的主题思想、篇章结构、描写手法等方面进行讨论。
《留学巴黎》教学设计
《留学巴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体会人生的苦难往往孕育着艺术的成功这个道理。
2. 学习作者不惧困难,坚毅拼搏的精神。
3. 使学生懂得为什幺要刻苦学习和指导学生如何刻苦学习。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播放歌曲《黄河大合唱》。
提问:你们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你听了这首歌曲有什幺感受?
小结:今天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仍然感到热血沸腾,激情澎湃。
当初,就是这首《黄河大合唱》,不只激励了多少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和日本鬼子做殊死的斗争。
提问:你们知道这首歌曲是谁创作的吗?。
山东省滕州市至善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3《留学巴黎》教案 北师大版
留学巴黎课前预习:1、自主阅读,积累掌握生字词。
,2、疏通文意,收集有关作者情况。
相关课程标准: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
3、学习作者刻苦求学的精神。
评价任务:1.朗读课文,概括内容,初步感知。
2.再次阅读课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问题。
3.细致探究,探讨文章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初识冼星海多媒体出示一组材料:材料一:冼星海:伟大的人民音乐家、作曲家。
原籍广东番禹,生于澳门一个贫苦的船工的家庭。
由于他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所作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材料二:冼星海热爱音乐,他20岁左右才开始学拉小提琴,被同事戏谑地称为“宰鸡能手”,面对鄙夷,他咬牙坚持,从未动摇学习音乐的决心。
冼星海热爱祖国和人民。
为祖国谱曲成为天赋的使命。
1938年,在全延安没有一架钢琴的情况下,冼星海完成了《黄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军民进行曲》等一生中主要的音乐及文学作品。
材料三:他创作的《黄河大合唱》今天听来仍然让人感到热血沸腾、激情澎湃。
当初不知激励了多少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和日本鬼子做殊死斗争。
教师引言:看完这组材料,请同学们说说你对冼星海的初步印象。
提示:请用“从这组材料中,我知道冼星海”是什么人或怎么样说一句话指3——4名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从这组材料中,我们知道了冼星海是一个伟大的音乐家,他热爱音乐,热爱祖国和人民,他头上有着美丽的光环:人民音乐家。
为了追求音乐之梦,他曾到巴黎留学,听到这里,我想同学们肯定都对冼星海羡慕至极,能出国留学,那表示他一定有足够的才华,有足够的财力去接受进一步的深造。
可事实是不是这样呢?就让我们从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再识冼星海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一)速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并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1、指两名学生到黑板上书写本课的生字词。
北师大版初中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留学巴黎 》
留学巴黎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自由阅读课文,把握这位音乐大师求学的艰苦历程。
2.学习作者坚毅的精神。
3.理解作者爱国的情操。
一、介绍冼星海冼星海(1905年--1 945年)广东番禺人,中国著名的电影作曲家,音乐家。
有"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是中国电影音乐创业史上的先驱者。
1930年赴法国学习,在此期间曾创作颇受好评的《风》、《游子吟》等作品。
1935年回国,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先后创作了影片《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保卫卢沟桥》中的主题歌以及《黄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歌剧《军民进行曲》等。
创作真实反映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而进行抗日斗争的生活。
和今天的音乐人一样,冼星海热爱生活,拥有浪漫的情怀。
冼星海有四个女朋友!在法国留学的时候,一个法国姑娘爱上了他,钱韵玲是他的真心爱人,接受他的呵护,亡命苏俄时,一位俄罗斯少妇又伸以援手,成为他最值得信赖的人,还有一位姑娘,是“云深不知处”。
爱生活,爱朋友,爱妻子,接受真爱也付出真爱,正因为具有多愁善感的情思,正是因为具备健康、高尚的情感,命运才能打造出冼星海这样一位杰出的音乐大师。
冼星海热爱音乐,他20岁左右才开始学拉小提琴,被同事们戏谑地称为“宰鸡能手”,面对鄙夷,他咬牙坚持,从来没有动摇学习音乐的决心。
冼星海热爱国家和人民,他经常坦率地告诫朋友和亲人:“不要时常挂怀着自己的幸福,因为我们的幸福是以解放民族,解放人类为目的。
”为祖国谱曲就此成为天赋的使命。
1938年,在全延安没有一架钢琴的情况下,冼星海完成了《黄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军民进行曲》等一生中主要的音乐及文学作品。
二、介绍巴黎,巴黎是艺术之都,它美丽、神奇,它是建筑艺术的代表,它是古城保护的楷模,它是文化环境的典范,它是生态文明的样板。
巴黎人文雅,他们几乎像呼吸空气一样呼吸着艺术气。
巴黎拥有50个剧场,200个电影院,15个音乐厅。
《留学巴黎》阅读答案
《留学巴黎》阅读答案《留学巴黎》阅读答案我那时是个工人,我参加了“国际工会”。
工会里常放映些关于祖国的新闻片。
我从上面看到了祖国的大水灾;看到了流离失所、饥饿死亡的同胞;看到了黄包车(人力车)和其他劳苦工人的生活;看到了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后党派分裂。
这一切更加深了我的眷念、隐忧、焦虑。
我把我对于祖国的这些感触用音乐写下来,像我把生活中的痛楚用音乐写下来一样。
我渐渐把脱离内容的技巧(这是“学院派”艺术至上的特点),用来诉说内心的痛苦,诉说祖国的被压迫。
初到法国的时候,还有艺术家的所谓“慎重”,一个作品要花上一年的工夫,像小提琴及钢琴合奏的《索拿大》,我就花了八个月。
但以后,我觉得不能这样了。
我写自以为比较成功的作品《风》的时候,正是被生活逼得走投无路的时候。
我住在一间七层楼上的破小房子里,门窗都坏了,巴黎的天气本来就比中国南方冷,冬夜又刮大风,我没有棉被,觉也睡不成,只得点灯写作,哪知风猛烈吹进来,煤油灯(我安不起电灯)灭了又灭。
我伤心极了,我打着战,风穿过门窗,猛烈嘶吼,我的心也跟着猛烈撼动。
一切人生的苦、辣、辛、酸、不幸,都汹涌起来。
我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于是借风述怀,写成了这个作品。
以后,我又把对祖国的思念写成《游子吟》《中国古诗》和其他的作品。
我想不到《风》那么受人欢迎。
我的先生们很称赞它,旧俄(现在已统称苏联)的音乐家,也是现在世界有名的'音乐家普罗坷菲叶夫也很爱它。
我的作品,包括上面说过的《索拿大》终于能在巴黎公开演奏并且播出了。
16、“初到法国的时候,还有艺术家的所谓‘慎重’,一个作品要花上一年的工夫,像小提琴及钢琴合奏的《索拿大》,我就花了八个月。
但以后,我觉得不能这样了”为什么?(2分)17、作者为何借《游子吟》来表达对祖国的思念?(2分)18、仿照画横线的文段,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某种经历。
(4分)参考答案:16. 生活的艰难和国家的危难已经不容许他平静地去创作。
17.《游子吟》是表达对母亲的思念和对母爱深深敬意的名作,作者借此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思想情怀。
九年级语文《留学巴黎》
《留学巴黎》一、走近作者冼(xiǎn)星海(1905-1945),现代作曲家。
祖籍某某番禺,生于澳门一个贫苦的海员家庭。
1918年起先后在岭南大学预科、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某某国立音乐学院及法国巴黎音乐学院学习音乐,留法期间创作了《风》、《游子吟》等十多首作品。
1935年回国参加抗日救亡音乐活动,创作了大量战斗性的群众歌曲,如《只怕不抵抗》、《游击军歌》、《到敌人后方去》等。
1938年到某某,1939年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期间他又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等作品。
1940年去苏联学习、工作,1945年病逝于莫斯科,这期间写有交响曲《民族解放》、《神圣之战》,管弦乐组曲《满江红》,管弦乐《中国猜想曲》,以及小提琴曲《郭治尔——比戴》等,此外还写了音乐论文35篇,如《论中国音乐的民族形式》、《聂耳——中国新兴音乐的创造者》。
由于他为发展我国革命音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而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二、正音、解词、析句1、字词①冼(xiǎn)星海②奢(shē)望:过分的愿望。
③西崽(zǎi):旧时指洋行、西式餐馆等行业所雇用的男仆。
④琐屑(xiè):细小的事情。
⑤揩(kǎi):擦、抹。
⑥过朝挨夕(āi):熬日子。
⑦迷惘(wǎng):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⑧穷拙(zhuō):又穷又笨。
⑨衣冠楚楚(guān)(chǔ):形容穿戴整齐、漂亮。
2、句子①纠错:课文第一自然段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奢望把我的音乐技巧学得很高超,成为‘国际的'的音乐家。
”应去掉“音乐家”前面的“的”。
此句才能读通,否则不通顺。
②正音:凑巧得(dé,得到)马思聪兄的帮忙。
③释义:我又跟“国民学派”士苛蓝港·多隆姆学校(唱歌学校——巴黎最有名的音乐院之一……)学校的作曲教授丹地学作曲。
括号里的话是对前句的补充说明,在说明中又使用破折号进行注释说明。
这种双层解释、双重说明的句子应引起同学们的注意,以免被搅糊涂。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3留学巴黎》word教案 (3)
课题:留学巴黎留学巴黎(2课时)课前预习:了解作者的相关常识,扫清字词障碍。
完成《语文助学》预习积累部分。
相关课程标准:“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把握这位音乐大师求学的艰苦历程。
2、学习作者坚毅的精神。
3、理解作者爱国的情操。
评价任务:1、采用朗读的方法,概括故事情节。
2、再次阅读课文,了解冼星海求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析对比手法的运用,感悟人物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同学们了解的音乐家有哪些?(学生自由交流)今天我们一同走近我国的另一位音乐家,了解一下他的求学历程。
下面请共同欣赏《留学巴黎》。
二、自学检测:1、《留学巴黎》的作者是,他与共同完成了黄河大河唱八大乐章。
有的称号。
2、根据拼音写汉字:注意这些词语的解释。
shē望,()西zǎi()琐xiè()廿,niàn()Jiǎo()幸迷wǎng() qí()视 xuàn ()晕三、自主探究:1、作者是以什么顺序为线索来写的?在文中找到表示时间的词语。
(时间。
学生在文中标出,小组交流)2、冼星海只身到法国留学,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了那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生活贫困,条件恶劣,身体劳累。
不怕吃苦,忍辱负重;克服困难,忙里偷闲;顽强努力。
)3、作者叙述了在巴黎的哪些事?这些事件中,哪一件最让你感动,为什么?(拜多位名师,做各种下役,千方百计练琴,因摔倒而被开除,得到一些流浪汉帮助,到餐馆拉琴,被中国留学生羞辱,创作《风》。
学生选择最感动的一件事,谈原因。
)四、合作交流:1、冼星海取得了哪些成就?(创作《索拿大》、《风》、《游子吟》、《中国古诗》和其他的作品。
考巴黎音乐院的高级作曲班。
)2、作者学成之后,义无反顾地回国了。
初中语文(北师大版)九年级-3留学巴黎_教学设计_教案_3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 通过读课文,了解冼星海求学的艰难历程。
2. 感受作者在艰辛环境中执著的追求,领会艺术与人生苦难的关系。
3. 与《背影》比较,体会本文记叙的特点。
2.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读课文,理清本文主要事件。
2. 抓住文中令人感动的叙述,体会作者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力量。
3. 理解作者的创作与其艰难处境的关系。
4. 回顾《背影》片段,看看两文在写人叙事上的不同,从而理解本文在叙述上的特点。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一、情境构建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
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
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
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
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
惟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办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
”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
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早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林清玄《心田上的百合花开》)(悬崖上的小百合孤独的生长,忍受着嘲笑,深深地扎根,努力地吸收水分,努力地开花,让自己的芳香弥漫整个山谷,它实现了一株花的梦想。
这一切源于它有一份追求,更源于它内心的一份坚守,坚守自己的信念,坚持生长,坚持让生命绽放。
今天,我们来走近一个人,他如同一株有梦想的百合,远赴异国他乡,在生活极端艰难之中,做着孤独的奋斗,直至梦想成真。
大家一起说出他的名字--)介绍冼星海。
二、展示学习目标1. 通过读课文,了解冼星海求学的艰难历程。
2. 感受作者在艰辛环境中执著的追求,领会艺术与人生苦难的关系。
3. 与《背影》比较,体会本文记叙的特点。
三、问题探究,交流提高。
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思考并探究,小组内合作。
问题设置:1. 课文展现了作者留学巴黎的哪些经历?2. 在冼星海的叙述中,哪些地方感动了你?这让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冼星海?3. 文中哪些材料可以说明艺术与人生苦难的关系?生交流探究成果:1. 留学经历:(1)为艺术而留学巴黎;(2)在巴黎的艰辛生活;(3)创作《风》并考入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4)从作曲班毕业,学成回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作业:
5.作者对创作《风》的描写,和前文的平白直叙有什么区别?
6.你们觉得这样的描写和抒情好不好?为什么?
知识网络
语言平实,感人至深。
艺术来源于生活。
【当堂训练】
1.结合你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从冼星海的留学经历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2.讲述自己积累的刻苦求学的故事。
3.请写一句关于立志的名言。
名言和寄语:
6、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教师寄语:
胜利是我们的果实,困难是我们的对手,失败则是我们的引导者。我们要随时随地的锻炼自己的意志。不要被它吓倒。要勇于面对困难,战胜困难。困难无处不在,我们要有面对困难毫不畏惧的高尚品格。相信自己,相信成功。切记,成功源于艰苦奋斗!
我的收获:
2.第三自然段与第二自然段相比较,同样是叙述留学巴黎的事情,在叙述特点上有什么区别呢?
(该题意在引导学生明确叙述方式有详略之分。)
3.这样具体的叙述,是不是在记流水帐?它能让你感动吗?为什么?
4.通过第二和第三自然段的比较,我们看到作者对于他在巴黎艰苦求学的回忆,有的是一笔带过,有的虽然也很简单,但还是较具体的叙述了一次事件。这两种记叙方式,前一种概括,后一种较具体。同学们还能在课文中找出几处这两类的记叙吗?
第五单元
课题:《留学巴黎》(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体会本文有详有略、详略得当的叙述方式。
2、理解作者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了解艺术创作与人生苦难、社会苦难之间的关系。
3、有感情的朗读精彩语段。
【预习】
教材助读
<一>《黄河大合唱》八大乐章
词:光未然
曲:冼星海
1.《黄河船夫曲》2.《黄河颂》3.《黄河之水天上来》4.《黄水谣》5.《河边对口曲》6.《黄河怨》7.《保卫黄河》8.《怒吼吧,黄河》
1、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3、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4、没有一种不通过蔑视、忍受和奋斗就可以征服的命运。
5、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Βιβλιοθήκη 你获得成功的经验。预习自测
1.检查字词:
(1)、请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奢望()西崽()琐屑( )
迷惘( )穷拙( )
(2)、请指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衣寇楚楚()走头无路()
(3)、结合文意解释下列词语:
琐屑:
迷惘:
忌刻:
流离失所:
2.如何评价冼星海?
我的疑问:
【探究】
质疑探究
1.作者一到巴黎,就遇到了两位肯帮助他的老师--奥别多菲尔先生和路爱日?加隆先生。但提到他们的时候,作者用平白的直叙一笔带过。照常理而言,这二人于作者有恩,为什么从文中看不出抒情的语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