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中的流行病学调查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
流行病学中的流行病学调查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流行病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在人群中分布和传播规律的学科。
在流行病学中,流行病学调查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探究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机制,以及制定相应的预防与控制策略。
而当面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流行病学调查的作用尤为重要,可以迅速了解疫情,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应对。
在流行病学调查中,首先需要确定调查的目的和研究对象。
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目的一般是迅速了解疫情,确定病原体和传播途径,以及评估疫情对人群健康的威胁程度。
研究对象可以是受感染的病例、病原体携带者、接触者或其他相关人群。
接下来是数据收集与分析。
在流行病学调查中,数据收集主要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观察、检验样本等。
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问卷调查可以收集受访者的基本信息、发病情况、接触史等;实地观察可以了解疫情的传播途径和风险因素;检验样本可以通过实验室检测来确认病原体。
数据分析则通过统计学方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群体比较等,以获得疫情的特点和趋势。
另外,流行病学调查中还需要进行疫情的监测和报告。
监测可以追踪疾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情况,及时掌握疫情的动态。
报告可以将调查结果及时公布,向社会传递疫情信息,提醒人们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及时的监测和报告对于遏制疫情的扩散非常关键。
流行病学调查不仅仅局限于疫情的描述和控制,还可以通过模型建立和预测来提供科学的依据。
流行病学模型可以对疫情的传播过程进行模拟,从而预测疫情的发展趋势和可能的防控效果,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此外,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还可以为疫苗研发、药物治疗等提供参考,推动疾病预防和控制的发展。
流行病学调查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对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例如,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流行病学调查可以帮助确定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如传播途径、传播速度等,为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我们可以了解到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因此可以提出戴口罩、勤洗手等预防措施。
第12讲 突发事件流行病学知识
特大台风
1896年6月,今上海市的 宝山、嘉定、崇明、吴淞及川 沙等地,遭特大台风海潮袭击, 被淹死亡者达10万之多。
特大水灾
1931年,长江中下游的鄂、 湘、豫、赣、皖、苏、浙7省205 个县遭受水灾,受灾人口2800万 人,淹没良田5000多万 亩,直接 死于水灾的有14.5万人。
唐山大地震 • 1976年7月28日,唐山市7.8 级大地震,市内房屋全部倒 塌,死亡24.2万人,需救治 伤员达70.8万人,其中重伤 16万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4月20日,中国政府采取果断措施,赢得国内外一 致好评。 • 4月25日,吴仪副部长兼任卫生部部长,国家防治 “非典”指挥部成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防 治“非典”取得进展。 • 5月23日,WHO宣布解除广东和香港“旅行警告”。 • 6月24日,WHO宣布解除北京“旅行警告”,并摘 掉北京SARS疫区帽子,至此中国大陆无SARS疫区。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特征 (2)
涉及多个方面 :危害的复杂性 。 传播的广泛性 :如洪灾后的传染病等。 突发事件频繁产生 :频发性 。 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的问题相当普遍 : 食品主导性 。 • 处理的综合性:协调性 • 界定具有时空性:相对性 • • •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
• 自然灾害:海洋、气象、地质、森林、宇 宙、农业等; • 人为事故:由人类的敌对、恶意、疏忽、 失误和无知造成的人为事故(accident)。 • 疾病暴发(outbreak):以传染病为主。 • 分类有时不明,还可按发生的规模、时间、 地点等进行分类。
• 4、深入调查 • 调查事发地区的发病率、死亡率、受伤率 及居民的营养状况; • 调查卫生及其他公共设施的损害情况; • 设立长期的流调项目,调查事件的远期效 应; • 对人为事故,要调查原因,追究责任;对 自然灾害要分析成灾机制,为将来的预测 和预防提供依据;
流行病学在预防医学中的应用
流行病学在预防医学中的应用流行病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发生和传播的科学。
它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揭示疾病的流行规律,为预防医学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指导。
本文将探讨流行病学在预防医学中的应用,并通过实例进行详细阐述。
一、疫病筛查与监测流行病学通过对人群中的疫病进行筛查与监测,帮助预防医学及时掌握疫情动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例如,在突发传染性疾病爆发时,流行病学家会利用各类调查问卷、实验室数据和样本分析等方法,对疾病的传播范围、传播途径以及感染率等指标进行全面监测。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医学专家制定科学合理的措施,控制疾病的传播,保护公众的健康。
二、疫苗接种建议与规划预防医学中的疫苗接种是遏制传染病的重要手段。
流行病学研究为疫苗接种提供了数据支持。
通过对疾病的流行程度、高风险群体、传播途径等进行分析,流行病学家可以确定哪些疾病需要疫苗接种,哪些群体应该优先接种,并制定相应的接种规划。
例如,针对孕妇、新生儿和老人等易感人群,流行病学家会推荐他们接种流感疫苗,以降低流感的传播风险,减少疾病的发生率。
三、健康教育与干预措施流行病学的数据分析可以帮助预防医学制定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例如,在某地发现食品中存在致病菌的情况下,流行病学家会通过数据分析确定受影响的人群、食品来源和传播途径,进而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措施,提醒公众在食品选择和处理上注意卫生,减少疾病的风险。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流行病学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当某地发生自然灾害或化学物质泄露事故时,流行病学家可以借助流行病学的调查和分析方法,迅速判断各种突发事件对人群健康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救援和防疫措施。
这些措施有助于减少人员伤亡,保护公众的身体健康。
总结起来,流行病学在预防医学中的应用广泛而重要。
通过研究疾病的流行规律和传播机制,流行病学可以为疾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为预防医学的发展奠定基础。
流行病学调查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用
流行病学调查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用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如传染病暴发、自然灾害或其他大规模危机,经常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危害。
针对这些突发事件,流行病学调查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
通过对疾病传播的监测和分析,流行病学调查能够提供关键的信息,用于制定应对策略、防控措施和紧急响应计划。
本文将探讨流行病学调查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作用与意义。
一、流行病学调查的基本原理及方法1. 流行病学调查的基本原理流行病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在人群中分布、发生及其控制的学科。
其核心原理是通过收集和分析大规模数据来揭示疾病的传播规律和风险因素,从而为制定公共卫生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 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流行病学调查主要依赖于调查问卷、统计学分析、环境监测、样本采集等一系列科学方法,从而获取与疾病相关的信息。
调查问卷常用于获取个体的基本资料、症状、病史等信息;统计学分析可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建立,发现疾病传播的规律;环境监测则是对疫区或疾病爆发场所进行采样和检测,以发现潜在的疾病源。
二、1. 快速定位和评估疫情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流行病学调查能够迅速定位疾病传播的来源和规模。
通过对疫情的调查,可以确定病例的分布情况、疾病的暴发时间和地点,从而帮助相关机构制定有效的干预方案。
此外,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还可以对风险人群和高风险区域进行评估和划分,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隔离和防控措施。
2. 揭示疾病传播途径疾病的传播途径对于制定干预策略至关重要。
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对病例的追踪和联系人的调查,可以揭示病原体的来源和传播途径。
例如,在突发的食物中毒事件中,通过分析病例的饮食史和与食物供应商的联系,可以确定有关食品的污染原因,从而及时召回有风险的产品,并采取相应的食品安全措施。
3. 辅助制定防控策略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调查还可以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辅助制定防控策略。
通过对病例的人口学特征、疾病的临床特点、潜在的风险因素等进行分析,可以了解疫情的演变趋势和危险性,从而有效地制定隔离、检疫、治疗和预防措施。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流行病疾病暴发调查方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流行病疾病暴发调查方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研究的起点,也是处理好某一具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决定着后继工作的成败。
不同性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研究方法不同,调查的方式、内容和侧重点也均存在差异关键词:公共卫生现场流行病疾病暴发调查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研究的起点,也是处理好某一具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决定着后继工作的成败。
不同性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研究方法不同,调查的方式、内容和侧重点也均存在差异。
(一)疾病暴发调查的处理技术和方法疾病暴发通常起初原因不明且发展迅速,欲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需要获得及时、真实和足够的信息。
全面、深入的暴发调查是整个工作的关键。
暴发调查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研究的基本形式之一,其一般程序如下:1.确定暴发的存在疾病暴发的信息最初可能来自基层医疗单位、流行病学监测点、防疫机构常规和紧急报告;或来源于实验室、药房、兽医站;还有可能首先被教师、居委会主任等人员发现。
防疫工作者接到暴发信息后,必须仔细核查信息的真实性,排除疫情被人为地夸大或缩小。
此时可从3个方面入手:(1)尽快从多个渠道收集信息,将不同来源的信息进行比较。
(2)及时向发病单位的领导、医生和卫生员等详细了解有关情况。
(3)派遣经验丰富的公共卫生医师进行快速的现场访问,根据临床特征,结合实验室检查判断暴发信息确凿性。
如果经确认暴发信息不真实,应立即向公众澄清事实,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一旦认定暴发属实,接下来就要初步分析暴发的总体形势,分析疾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分析暴发影响的范围、发病人数、受暴发威胁的人数。
根据对形势的初步推断,紧急做好暴发控制准备和组织工作。
2.准备和组织虽然暴发发展迅速、涉及人数多、时间紧迫,但周密的准备和组织将使现场工作事半功倍,组织现场调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区域的确定和划分首先是明确调查的范围,将调查范围划分成多个区域,并确定重点调查区,每区安排一个合适的调查队。
公共卫生和流行病学之间的关系
公共卫生和流行病学之间的关系
公共卫生和流行病学是密切相关的学科领域,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
公共卫生是一门关注社会群体健康问题的学科,它致力于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延长寿命。
公共卫生的目标是改善整个社会群体的健康状况,通过广泛的健康促进措施和疾病预防措施来实现这一目标。
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在人群中传播和影响的科学。
流行病学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疾病数据,研究疾病的传播方式、风险因素和影响因素,以及疾病的控制和预防策略。
流行病学的主要关注点是研究疾病的发生率、传播途径和整个社会群体对疾病的暴露和易感性。
公共卫生和流行病学密切合作,共同努力解决健康问题。
公共卫生借助流行病学的方法和技术,可以提供关于疾病流行趋势、风险因素和公共卫生干预措施的科学证据。
流行病学则可以从宏观的角度研究社会群体的疾病情况,为公共卫生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和指导。
总之,公共卫生和流行病学紧密合作,相互促进,共同努力改善社会群体的健康状况。
公共卫生和流行病学之间的关系
公共卫生和流行病学之间的关系
公共卫生和流行病学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公共卫生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旨在保护和改善整个人口的健康。
流行病学是公共卫生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人群中疾病的发生、传播、控制和预防。
流行病学主要关注疾病的分布模式、影响因素和控制方法。
通过研究疾病的发生率、死亡率、传播途径和风险因素,流行病学可以帮助公共卫生部门及社会决策者制定有效的健康政策和控制措施。
公共卫生与流行病学的合作可以提供疾病监测、预防和控制的基础。
流行病学研究的数据和结果为公共卫生实践提供了依据。
公共卫生部门通过收集和分析流行病学数据,可以及时掌握疾病的传播趋势和风险,从而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保护人群的健康。
此外,公共卫生与流行病学的合作也促进了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的开展。
流行病学研究可以揭示出特定人群中的疾病风险因素,通过公共卫生的宣传和教育,可以提高公众对卫生保健的认识和行为意识,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
总结而言,公共卫生和流行病学紧密联系,互相依赖,共同致力于保护人群健康、预防疾病和提高整体健康水平。
流行病学调查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用
流行病学调查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繁发生,让公众陷入惶恐和疑惑之中,而流行病学调查正是我们及时控制突发疫情的重要工具之一。
本文将通过深入探讨流行病学调查的定义、特点、步骤以及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用等方面,详细阐述流行病学调查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一、流行病学调查的定义和特点流行病学调查是指对人群中出现的疾病和伤害的发生、分布、传播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研究的科学方法。
流行病学调查通常以病例为单位,采用循证医学原理,收集和分析大量医学资料和生物统计数据,以确定发病率、死亡率、传染性等指标,从而揭示某种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和传播途径,有助于制定疾病预防和控制政策。
流行病学调查的特点主要包括:广泛性、系统性、实证性、强调时空因素、分析因果关系、综合应用多种方法等。
二、流行病学调查步骤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研究问题,制定研究设计和方案;2.确定样本,收集病例和对照;3.进行病历数据及现场勘查;4.对收集的医学资料和生物统计数据进行分析;5.提出结论和制定政策措施。
三、流行病学调查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用流行病学调查具有及时发布信息、确定疫情分布、确定疫情来源、控制疫情传播等作用,是保障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流行病学调查尤其重要。
下面以新冠肺炎为例,具体阐述其应用。
1.确定疫情分布流行病学调查是确定疫情分布的关键手段。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人们往往对疫情信息一无所知,没有清晰的分布图。
流行病学调查通过数据分析、患者排查、现场勘查等方法建立起疾病流行的时空分布模型,可以帮助政府及时了解疫情爆发范围、传染性和危害程度,从而制定针对性和有效的控制措施。
2.确定疫情来源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需要尽快确定疫情来源以制定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可以明确患者曾经去过的场所、接触过的人、食用的食物等,并进行相关病原学实验,快速确定病源,从而将疫情控制在早期范围之内。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试题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试题
1、中国的国家应急体系建设可以概括为:“一案三制”建设
2、不是2007年通过的法规是:
《“十一五”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
3、()是我国应急机制建设的新起点:
2003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
2007年8月30日通过并于2007年11月1日
5、应急体系建设就是针对(),具体规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和突发事件的预防与预警机制、处置程序、应急保障措施以及事后恢复与重建措施等:以上都对
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准备和组织不包括:物质筹备
7、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属于:Ⅱ级
8、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定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包括:以上都不对
9、共同来源的疾病,()即为爆发终止:污染源得到有效控制,病例不再增多
10、2005年()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深圳男科医院人体4S健康管理。
一起小学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
一起小学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饶裕莲1,袁㊀梅1,黄㊀鹏2,3(1.南昌市湾里管理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综合股,南昌330004;2.南昌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循征医学中心,南昌330006;3.江西省预防医学重点实验室,南昌330006)摘要:目的㊀探讨南昌市湾里区某小学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传播因素,为制定学校水痘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㊀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和传播因素.结果㊀全校共有学生2115人,教职工96人,发病38例均为学生,总罹患率为1.72%(38/2211);突破性病例出现发热症状比例与未接种疫苗发热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病例涉及5个年级12个班,不同年级的学生罹患率为0.03%~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854,P<0.001);男㊁女学生罹患率分别为1.77%(20/1130)和1.83%(18/9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0,P=0.921).结论㊀及时发现并隔离传染源是控制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建议学校配备专职校医严格落实晨㊁午检及因病缺课监测工作.关键词:水痘;暴发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图分类号:R473.6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9G8194(2023)01-0102-04D O I:10.13764/j.c n k i.l c s y.2023.01.029E p i d e m i o l o g i c a l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o fV a r i c e l l aP u b l i cH e a l t hE m e r g e n c y i naP r i m a r y S c h o o lR A OY uGl i a n1,Y U A N M e i1,H U A N GP e n g2,3(1.G e n e r a lS e c t o r,W a n l iD i s t r i c tC e n t e r f o rD i s e a s eC o n t r o l a n dP r e v e n t i o no f N a n c h a n g, N a n c h a n g330004,C h i n a;2.C e n t e r f o rE v i d e n c eGB a s e d M e d c e i n e,S c h o o l o f P u b l i cH e a l t h, N a n c h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N a n c h a n g330006,C h i n a;3.J i a n g x iP r o v i n c i a l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P r e v e n t i v eM e d i c i n e,N a n c h a n g330006,C h i n a)A B S T R A C T:O b j e c t i v e㊀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e p i d e m i o l o g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t r a n s m i s s i o nf a cGt o r s o f v a r i c e l l a p u b l i c h e a l t h e m e r g e n c y i n a p r i m a r y s c h o o l i n W a n l i d i s t r i c t o fN a n c h a n g,a n d t o p r o v i d e ab a s i s f o r d e v e l o p i n g v a r i c e l l a p r e v e n t i o n a n d c o n t r o lm e a s u r e s i n s c h o o l s.M e t h o d s㊀F i e l d e p i d e m i o l o g i c a l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w a s c o n d u c t e d t o c o l l e c t t h ed a t a,a n dd e s c r i p t i v e e p i d e m i o l o g y w a s u s e d t o a n a l y z e t h e e p i d e m i o l o g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t r a n s m i s s i o n f a c t o r s.R e s u l t s㊀T h e r ew e r e 2115s t u d e n t s a n d96f a c u l t y m e m b e r s i n t h e s c h o o l,w i t h38c a s e s o f i l l n e s s(1.72%)a m o n g t h e s e s t u d e n t s.T h e r e w a sn os i g n i f i c a n td i f f e r e n c e i nt h e p r o p o r t i o no fs t u d e n t sw i t hf e v e rb e t w e e n b r e a k t h r o u g hc a s e s a n du n v a c c i n a t e d i n d i v i d u a l s(P=1.000).T h e c a s e s i n v o l v e d12c l a s s e s f r o m5g r a d e s,a n d t h em o r b i d i t y r a t e sw e r e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d i f f e r e n t b e t w e e n g r a d e s(r a n g e0.03%G1.23%,χ2=97.854,P<0.001).N os i g n i f i c a n td i f f e r e n c e i n t h em o r b i d i t y r a t ew a s f o u n db e t w e e n m a l e s (1.77%,20/1130)a n d f e m a l e s(1.83%,18/985)(χ2=0.010,P=0.921).C o n c l u s i o n㊀T i m e l y d eGt e c t i o na n d i s o l a t i o no f i n f e c t i o n s o u r c e s a r e t h e k e y t o c o n t r o l v a r i c e l l a p u b l i c h e a l t he m e r g e n c y.I t i s r e c o mm e n d e d t h a t s c h o o l s e m p l o y f u l lGt i m e s c h o o l d o c t o r s t o s t r i c t l y i m p l e m e n tm o r n i n g a n d收稿日期:2022G07G15作者简介:饶裕莲(1985-),女,硕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疾病控制与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通信作者:黄鹏,副教授,EGm a i l:h u a n g p e n g n c u@163.c o m.a f t e r n o o ne x a m i n a t i o n s a n dm o n i t o r i n g o f ab s e nc ed ue t o i l l n e s s.K E Y W O R D S:v a r i c e l l a;e p i d e m i c o u t b r e a k;p u b l i c h e a l t he m e r g e n c y㊀㊀水痘是由水痘G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是同时出现的全身性丘疹㊁水疱及结痂[1].水痘G带状疱疹病毒主要经呼吸道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亦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用具传播,具有传染性强㊁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可在短时间内于人群聚集的区域内引起疫情暴发[2].人群对水痘普遍易感,易感儿童接触传染源后,发病率达90%[1].2019年10月26日,南昌市湾里区某小学发生一起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经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置,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为总结疫情处置经验,给学校水痘疫情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㊀对象与方法1.1㊀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南昌市湾里区某小学2019年10月4日 11月23日发生的所有水痘临床诊断病例.1.2㊀相关定义1)水痘临床诊断病例:依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为发热㊁典型皮疹(斑丘疹㊁疱疹㊁结痂同时出现)呈向心性分布,符合«传染病学»第8版[1]中水痘的诊断标准,并由医院或乡镇卫生院的临床医生诊断为水痘的病例.突破性水痘病例为符合临床诊断病例且皮疹症状出现前42d接种过水痘疫苗的病例[3].2)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依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4]规定,1周内同所学校㊁幼儿园等集体单位内发生10例及以上水痘病例的即判定为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3㊀调查内容对符合定义的病例采用统一调查表进行个案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㊁临床表现㊁实验室检查结果㊁流行病学接触史和水痘疫苗接种史.1.4㊀调查方法1)病例搜索,通过对学校学生㊁老师㊁家长㊁辖区医疗机构接诊医生进行访谈,学校因病缺课调查,分班级排查皮疹或发热患者以及医院调查等方式开展病例主动搜索.事发学校启动应急监测,指定专人每日将晨㊁午检发现的可疑水痘病例和因病缺课者信息报送至湾里区教科体局及疾控中心.2)资料收集,由湾里区疾控中心流行病学调查人员使用统一调查表,通过电话访问的方式进行水痘个案调查.通过患者家长提供的儿童预防接种证获得患者水痘疫苗接种史,并通过江西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核对.1.5㊀统计学方法采用E x c e l2007软件整理数据资料,使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研究病例流行病学特征.采用S P S S2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描述,组间比较使用P e a r s o n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检验水准α=0.05.2㊀结果2.1㊀基本情况事发学校为公办小学,占地面积32160m2,建筑面积12574m2.有教学楼3栋,分别是凤集楼(四㊁五㊁六年级,共13个班)㊁才思楼(四年级,共3个班),教学楼(一㊁二㊁三年级,共22个班),实验室2个,食堂(教师专用)1个.该校设立了1间校医室,但未配置专职校医,由学校主课老师兼任,晨㊁午检工作开展情况不理想.学校校外环境良好,室内通风较好.全校共有教职工96人,共有学生2115人,设6个年级38个班,全部为走读生,采取步行㊁私家车㊁电动车的方式往返家校.2.2㊀疫情概况2019年10月22日9时,接湾里区教科体局报告称某小学发现多起疑似水痘病例.经现场调查核实,截至10月26日19时共确诊12例水痘病例.依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4],此次疫情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随即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系统中进行了网络直报.本次疫情末例病例确诊时间为11月23日,经过最长潜伏期(21d)至12月15日无新发病例报告,疫情处置结束.疫情累计报告病例38例,患者均为学生,全校师生总罹患率为1.72%(38/2211),无重症或死亡病例.2.3㊀发病特征所有病例均出现疱疹或斑丘疹(100%,38/38),发热者(ȡ37.5ħ)占39.47%(15/38),突破性水痘病例占63.16%(24/38).突破性水痘病例中发热者占比37.50%(9/24),未接种疫苗病例中发热者占比42.86%(6/14),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000).见表1.表1㊀2019年南昌市湾里区某小学水痘疫情病例发病特征n =38发病特征n%病例出现疱疹或斑丘疹38100.00病例出现发热者(ȡ37.5ħ)1539.47突破性水痘病例2463.16㊀接种2剂次水痘疫苗410.53㊀接种1剂次水痘疫苗2052.63未接种水痘疫苗病例1436.84病例水痘疫苗免疫情况2463.16㊀免疫小于5年416.67㊀免疫5~6年416.67㊀免疫7年以上1666.662.4㊀流行病学特征1)首发病例:男,8岁,三年级7班,未接种水痘疫苗,于10月4日发病.10月4日患者躯干㊁四肢等部位出现较多斑丘疹,当日前往私人诊所就诊,医生嘱咐家长待患者疱疹全部结痂后送其返校上课,但未按要求进行传染病网络直报.10月8日,该病例疱疹未全部结痂便返回学校上课.因该校晨检工作不到位,直至当日上午班主任上课时才发现该生面部水痘,随后通知家长将其带回家隔离治疗.2)时间分布:疫情发生时段为2019年10月4日至11月23日,共持续51d ,期间共出现2个发病高峰,分别是10月21 24日(19例)和11月7 8日(6例),两峰之间间隔为13~17d .见图1.10月4日10月6日10月8日10月10日10月12日10月14日10月16日10月18日10月20日10月22日10月24日10月26日10月28日10月30日11月1日11月3日11月5日11月7日11月9日11月11日11月13日11月15日11月17日11月19日11月21日11月23日11月25日11月27日11月29日12月1日12月3日12月5日12月7日12月9日12月11日12月13日12月15日11331113256611176543210病例数11图1㊀2019年南昌市湾里区某小学水痘病例发病时间分布㊀㊀3)人群分布:38例病例均为学生,教职工未有病例报告,总体罹患率为1.72%(38/2211),学生罹患率为1.80%(38/2115).病例发病年龄6~10岁,主要集中在8岁,其中男生20例,女生18例,男女比例为1.11 1,男㊁女生罹患率分别为1.77%(20/1130)和1.83%(18/985),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0,P =0.921).4)空间分布:病例分布于5个年级12个班,主要分布于首发病例所在的三年级,三年级病例构成比78.95%(30/38),其中首发病例所在的三年级7班占总发病人数的52.63%(20/38).全部病例学生罹患率为1.80%,不同年级学生罹患率为0.00%~1.2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854,P <0.001).见表2.表2㊀2019年南昌市湾里区某小学水痘疫情分年级病例分布情况年级发病班级数/n班级总数/n发病学生数/n学生总数/n罹患率/%病例构成比/%一年级3743251.2310.53二年级1813980.252.63三年级57303847.8178.95四年级1623750.535.26五年级1513190.032.63六年级0503140.000.00合计12383821151.80100.002.5㊀传播因素本次疫情的传播因素主要为报告滞后和隔离措施不及时.10月22日9时湾里区疾控中心接到疫情消息时,该校已出现水痘病例9例(10月4日1例,10月19 21日8例),其中未及时隔离病例8例,全部集中在首发病例所在的三年级7班,原因是首发病例未及时隔离造成了班级内传播.10月22日疾控中心介入调查,并于10月23日下午开始对三年级7班实施停课措施至11月11日,于是自10月26日起该班级未出现新发病例.而第2个发病高峰是由于续发的8个病例未及时隔离造成了校内各年级间的传播.见图2.10月19日10月20日10月21日10月22日10月23日10月24日10月25日10月26日10月27日10月28日10月29日10月30日10月31日11月1日11月2日11月3日11月4日11月5日11月6日11月7日11月8日11月9日11月10日11月11日11月12日11月13日11月14日11月15日11月16日11月17日11月18日11月19日11月20日11月21日11月22日11月23日7654321发病人数一(1)班一(4)班一(6)班二(7)班三(1)班三(3)班三(5)班三(6)班三(7)班四(1)班五(5)班疾控中心介入调查图2㊀2019年南昌市湾里某小学未及时隔离病例发病时间分布2.6㊀控制措施1)开展督导工作,提高辖区内医疗机构对水痘的诊断水平和病例报告及时性.2)核实病例,并开展病例主动搜索,要求所有新发病例隔离治疗至皮疹结痂脱落后持医院开具的痊愈证明返校.3)对发病人数多的三年级7班提出了停课建议,该班级于10月23日下午开始停课,11月11日复课.4)指导学校开展晨午检及因病缺课监测,严格落实病例居家隔离措施,同时指导学校开展环境消毒及水痘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工作.5)开展水痘疫苗应急接种,建议易感学生自愿自费接种水痘疫苗.接种的原则如下:无2剂水痘疫苗免疫史;接触水痘病人3~5d 内;有1剂水痘疫苗接种史的建议加强接种1剂,2剂次间隔时间ȡ3个月.3㊀讨论㊀㊀本次疫情发生于2019年10月,正是水痘的高发期,疫情扩散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共持续51d,出现2个流行高峰,波及5个年级.总罹患率1.77%,低于类似调查[5G7]的研究结果.不同年级间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首发病例所在的三年级最为严重,三年级学生罹患率7.81%(病例构成比78.95%),与陈翔等[8]的结论类似.究其原因可能有:1)确诊首发病例的私人诊所虽嘱咐其家长待患者疱疹全部结痂后再返校,但未按要求进行传染病网络直报,造成疾控中心未第一时间掌握该患者信息;2)患者家长对水痘危害认识不足,首发病例家长没有遵医嘱严格落实居家隔离措施,甚至在患者疱疹还未痊愈时就送其返校;3)该校未配备专职校医,晨㊁午检工作落实不足,导致未及时发现首发病例的症状,造成班级内传播,而该班续发的8例病例亦未及时隔离,最终导致学校内各年级间的传播;4)该校规模比较大,学校人员密度大,每个班级的学生数量多(三年级每班54~55人),课桌摆放拥挤.首例病例疱疹未全部结痂即复课,而学校未及时对环境进行消毒处理.加之学生卫生习惯较差,无勤洗手习惯,同年级学生课间活动密切接触,导致该年级发病人数较多.本次调查显示,男女生罹患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与国内文献[7,9G10]报告的情况类似.此外,有研究[11]提示,水痘疫苗接种后随着接种年限的延长,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水平均逐渐下降,至接种3年后抗体水平维持低值.本次调查发现,突破性病例中发热患者的比例与未接种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可能原因是突破性病例的水痘疫苗接种时间间隔较长(超5年的占83.33%),许小康等[12]也有类似发现.基于此次疫情情况,笔者对未来学校水痘预防工作提出的建议如下:1)学校应按学生人数比例配(下转第138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步骤(精)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步骤(精)欧剑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复杂多样,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应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遵循本文所述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步骤,才能够收集到较为完整的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提出特异的操纵措施。
但并不是在每一次现场调查中这些步骤都务必具备,而且开展现场调查的实际步骤也能够不完全按照文中所提及的顺序进行,这些步骤能够同时进行,也能够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1.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包含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之前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所进行的工作。
在事件发生之前,应准备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调查预案,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应成立现场调查组赴现场调查。
现场调查组应由相应的专业人员构成,通常应该包含流行病学、实验室与临床医学等专业人员,必要时还应增加其他卫生专业与管理人员。
现场调查组应有负责人,组织协调整个调查组在现场的调查工作,调查构成员应明确各自的职责。
现场调查组在奔赴现场前应准备必需的资料与物品,通常能够包含:有关调查表(有的时候需要在现场根据初步调查结果现场设计调查表用于调查)与调查器材、现场预防操纵器材、采样设备与相应的采样试剂、现场联系资料(联系人及联系电话)、电脑、照相机与个人防护用品等,适合的交通工具关于现场调查也必不可少。
2.核实诊断调查组到现场后,通常先到收治患者的医疗机构熟悉情况,收集病人的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地址、职业与发病日期,对流行做出简单描述。
同时,收集病人的症状、体征与实验室资料。
在调查时,假如疾病是经水或者食物传播的,则要询问接触的频率、时间及性质。
假如疾病自然史是未知的或者不能做出适当的定义,则应询问有关疾病传播与危险因子等问题。
根据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与流行病学资料相互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做出推断。
核实诊断能够通过检查病例、查阅病史及核实实验室检验结果进行。
核实诊断应包含相应信息的收集,特别是疾病的特征,从而为明确流行自然史提供线索。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步骤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步骤在我们的生活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如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等。
这些事件不仅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还可能对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事件,迅速查明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就显得尤为重要。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第一步是做好准备工作。
这包括组织专业的调查队伍,成员通常涵盖流行病学专家、临床医生、实验室检测人员、卫生监督人员等。
同时,要准备好必要的调查工具和设备,如调查问卷、采样工具、防护用品等。
在出发前,还需要收集和了解事件的相关背景信息,比如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的人群范围、初步的症状和体征等,为后续的调查提供基础。
到达现场后,要迅速开展现场核实与确认工作。
通过与相关人员的交流,如患者、医务人员、目击者等,进一步了解事件的详细情况,包括发病的时间、人数、症状、严重程度等。
同时,对事件发生的现场进行初步观察,查看环境状况、卫生设施、食品加工和储存情况等,判断事件的性质和可能的原因。
接下来是建立病例定义。
病例定义是确定哪些人属于病例,哪些人不属于病例的标准。
它应该具有特异性和敏感性,既要能够准确地识别出真正的病例,又不能遗漏可能的病例。
病例定义通常包括临床症状、发病时间、暴露史等要素。
然后是开展病例搜索。
这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如医疗机构的病历记录、社区调查、学校和单位的报告等。
要确保搜索全面,不遗漏任何可能的病例。
在收集到病例信息后,需要进行个案调查。
详细了解每个病例的基本情况、发病经过、症状、体征、诊疗情况、接触史等。
这不仅有助于了解每个病例的特点,还可以为寻找病例之间的关联提供线索。
人群和环境调查也是关键的环节。
要了解事件发生地区的人口构成、生活习惯、卫生状况、环境因素等。
对于传染病疫情,还需要了解人群的免疫接种情况。
对于食物中毒事件,要调查食品的来源、加工、储存和销售情况。
实验室检测在调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及案例分析
调查步骤
44
调查了解当地基本情况
经了解该乡距该县城区82公里,全乡人口8162 人,辖11个行政村,是该县最偏僻的乡镇之一, 经济落后,交通不便。
该乡中学和中心小学两校共有学生801名(其 中住宿生618人),教师58人。中学有3个年 级12个班,中心小学有6个年级10个班,两校 相邻,共用食堂,教室通风条件良好,住宿条 件拥挤,学生宿舍通风和卫生状况一般。
28
优点
①、比病例对照研究能更直接、更有力地判断 病因假设和确定疾病的危险因素。
②、可以计算发病率、死亡率、相对危险度。
29
缺点
①、比较适用于研究某暴露因素作用后短期内 出现反应的情况,而对罕见疾病、潜伏期很长 的疾病以及慢性疾病较不适用。
②、需要的样本量较大,观察的时间较长,费 时、费力。 ③、在一项研究中一般只能研究一种因素与 疾病的关系。
7
前往调查前需要了解
了解本次事件概况:
✓ “首例”病例或“首诊”医生 ✓ 已经开展调查情况(方法、结果) ✓ 已撰写的调查报告,上报反馈情况 ✓ 采取的初步措施及效果
了解调查中已或可能出现的敏感问题
8
2.核实诊断
n 目的 n 在于排除 –误诊 –实验室检测错误
n方法 –访视病例 –查阅医疗记录 –核实实验室检测结果
37
8.实施控制措施
去除暴露源 减少与暴露因素的接触 防止进一步暴露 保护危险人群
终止暴发或流行
38
9.完善现场调查
补充调查
进一步研究方案 提高病例鉴别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提高分子、分母的质量 复访
39
10.书面报告
书面报告
记录调查情况、结果及建议
种类
初步报告、进程报告和总结报告
流行病学与公共卫生研究
流行病学与公共卫生研究一、流行病学的概念与作用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流行及其发病机理的学科,对防控疾病有着重要的作用。
流行病学通过分析大量病例,找出发病率高的人群和地区,确定疾病的传播方式、病原体及其宿主,同时根据病原体特性,制定预防措施。
二、流行病学学科体系流行病学的分支较多,其中基本的流行病学分为描述性流行病学和分析性流行病学。
描述性流行病学是对整个人群的调查和观察,分析综合各方数据,得到病症的流行水平和变化趋势。
分析性流行病学是研究各种可能的发病因素,如营养、生活方式、环境等,得到各种发病因素的结论。
三、公共卫生研究的重点公共卫生的研究对象包括传染病、非传染病、外伤、环境因素等,其研究的重点在于控制疾病的传播和预防措施的制定。
公共卫生研究有助于制定公共卫生政策,并简化大规模公共健康干预项目的管理。
公共卫生研究还有助于促进医疗系统的发展与优化,缩小医疗资源差距,以及开展全面的防控工作。
四、流行病学与公共卫生研究的应用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研究的应用十分广泛,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流行病学的方法,对各种疾病进行调查分析,快速确定疫情发生的因素并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同时,根据公共卫生研究的结果,政府可以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特点,制定疾病预防与控制计划,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此外,大规模的研究数据还有助于疾病的医学研究和创新药物的开发。
综上所述,流行病学与公共卫生研究是防控疾病,提高社会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
随着疾病谱的多样化,人们对于公共卫生以及流行病学研究越加关注,发展也越来越广泛。
因此,相关机构应密切关注公共卫生研究,在现有的基础上持续创新。
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公共卫生保障水平,让人们享受到更好的健康水平和良好的生活环境。
应急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一)
应急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一)应急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流行病学调查是预防和控制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如何进行应急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迅速掌握疫情的传播情况,是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环节。
一、现场勘察应急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首要任务是进行现场勘察。
这项工作需要现场人员尽可能深入地了解病例的分类、来源、传播途径和流行趋势等信息,以便快速判断疫情的性质和蔓延程度,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二、开展病例调查对于疫情爆发的现场,一般都需要开展病例调查。
这项工作需要病例调查员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活动轨迹和接触过的人员等信息,并及时记录下来。
这样有助于查找病例之间的关联性,并准确判断病情蔓延的规律。
三、采样和检测针对疑似病例及其周围人员,应急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人员需要进行样本采集和检测。
样本制备和检测过程需要遵循一定的规程,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导致样本污染或检测数据失真。
四、分析和评估应急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人员需要对收集到的疫情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
通过各种统计手段和病毒学方法,计算疫情的传播速率、感染人数和致死率等指标,分析疫情的蔓延趋势和危害程度,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措施提供依据。
五、公众宣传和教育应急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完成后,也要及时开展相关宣传和教育。
这项工作需要向公众普及有关疾病预防和控制的知识,并介绍应急措施,加强公众意识,有助于提高疾病的防范能力,减少疫情的损害。
综上所述,应急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措施。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现场人员优先考虑公众健康和安全,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便捷地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公众健康,保障社会稳定。
流行病学名词解释
1、流行病学(epidermiology)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探索疾病病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类实验(半试验、准实验):一个完整的现场研究应具备实验性研究的4个基本特点,既设立对照、随机分配、人为干预、前瞻追踪。
如果实验研究缺少其中一个或几个特征,则成为类实验3、发病率(incidence rate):一定时间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公式: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发生某病的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k。
4、罹患率(attack rate):与发病率同样是测量新发病例的频率指标,公式:观察期间某病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k。
5、患病率(prevalence rate):在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所占的比例。
公式:特定时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同期观察人口数×k。
6、续发率(secondary attack rate):指在某些传染病最短潜伏期到最长潜伏期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
7、死亡率(motality rate):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8、散发(sporadic):散发某病在某地区人群中呈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病例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或零星出现,病例之间无明显联系。
用于描述较大范围(如区、县以上)。
9、流行(epidemic):某地区、某病在某时间的发病率显着超过历年的散发发病率水平。
10、暴发(out-break)。
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的人群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许多临床症状相似的病人。
11、大流行(pandemic):某病蔓延迅速,波及面广,发病率远远超过流行的水平。
12、短期波动(rapid fluctuation):又称时点流行。
指短时间内突然发生许多临床症状相似的病人,应用上常用于较大数量的人群和较大范围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1)重大传染病疫情 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内出现大量病人或死亡 病例,涉及范围广,发病率远超过常年发 病率水平的情况。
19
(2)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短时间内、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同时或相 继出现多例有共同临床表现,且病例不断 增加、范围不断扩大,又暂时不能明确原 因的疾病。
20
(3)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 指由于食品污染和职业危害的造成的人数众 多或伤亡较重的中毒事件。
41
(3)建立并检验病因假设 建立假设: • 致病因子 • 传染来源、传播方式和危险因素 • 暴发原因 检验假设: • 病例对照研究与回顾性队列研究 • 现场干预 • 实验室检测
42
6.确认暴发终止
(1)人与人直接传播的疾病 :病原携带者全部治愈, 经过一个最长潜伏期后,没有新病例发生 (2)共同来源的疾病:污染源得到有效控制,病例不 再增多 (3)节肢动物传播的疾病:经过昆虫媒介外潜伏期和 人类潜伏期总和后,无病例发生
3.现场调查 • 个案调查 与病例发现 • 环境调查 • 标本采集
4.控制措施 • 救治病人 • 保护易感人群 • 紧急措施 • 不断完善 7.总结报告
28
6.确认暴发终止
1.暴发的初步核实
(1)疫情汇报:向报告人详细了解事件经过 (2)核查信息真实性:多渠道获得信息 (3)初步判断:传染性?传播方式?规模?
学习目标
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暴发调查 的步骤 熟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 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应急准备
2
一、概述 二、暴发调查 三、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反应机制
3
一、概述
9.11事件
4
美国炭疽袭击事件(2001.9.18-2001.10.9)
5
SARS事件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 376 号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已经2003年5 月7日国务院第7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 公布之日起施行。 总 理 温家宝 二○○三年五月九日
33
• 病例发现: 接触者追踪 社区调查 临时监测系统
34
• 个案调查:
• 一般项目:年龄、职业、民族、住址等; • 临床项目:发病日期、症状与体征、化验结 果、治疗、转归等; • 流行病学接触史:饮食史、接触史、疫苗接 种史、病后活动情况、隔离情况等 • 病原学检测结果
35
(3)环境调查 • 人口、风俗、工作、生活、卫生习惯 • 环境状况如环境卫生、饮用水状况 • 动物死亡情况 • 鼠药/农药使用情况
32
霍乱的病例定义
疑似病例:霍乱流行期间的疫区,有明确接触史(如 同餐、同住等)并发生呕吐腹泻,而无其他原因可 查者。 临床病例:霍乱流行期间的疫区,凡有霍乱典型症 状,粪便培养阴性,但无其他原因可查者。 确诊病例:有腹泻症状,粪便培养O1群或O139群 霍乱弧菌阳性;或双份血清抗体效价测定,血凝 试验呈4倍以上或杀弧菌抗体呈8倍以上增长者
39
5.资料分析
(1)描述疾病过程 各种症状、体征频率,感染谱,病死率等
40
(2)描述三间分布 • 时间分布:流行曲线 • 地区分布:绘制标点地图或地区分布图 • 人群分布:年龄、性别、职业及某些特殊 暴露等
15 10 5 0 7.3 7.4 7.5 7.6 7.7 7.8 7.9 7.10 7.11 7.12
??
突发事件(emergency events):突然发生, 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 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 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10
(一)自然灾害
包括气象灾害、水旱灾害、地震灾害、海洋 灾害、森林灾害、生物灾害等
11
直接造成人员伤亡
1.卫生需求评估 • 目的:预计人财物力;继发灾害 • 背景信息:人口;基础设施及重要机构的分 布;气候、环境、疾病特征 • 事件信息:受灾人数;基础设施破坏情况;物 资储备等
48
2.应急处理 • 救治病员 • 公共卫生管理:环境、饮 食、监测 • 稳定群众情绪 • 恢复和重建工作
49
小结
1.概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暴发调查的步骤
• • • • 潜伏期 暴发期 处理期 恢复期
应急准备 应急预案 应急处理 物资储备 善后工作 救治病员 机构建设 重建工作 原因调查 教育培训 躯体康复 公共卫生管理 预警机制 心理疾患 信息发布 ……
24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根据危害程度、涉及范围、事件性质,突发 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 级,分别需采取不同级别的应急反应。 • • • • 特别重大 重大 较大 一般 ——国务院 ——省部 ——市(地)政府 ——县(区/县市)
29
2.准备和组织
(1)人力:人员的选择 (2)物资:卫生设备(防护/消毒/采样/医疗 /药物等)、生活用品、交通/通讯工具、 调查工具、计算机、现金等 (3)协调:实验室、医院、行政部门等
30
3.现场调查
(1)了解情况 • 事件过程及进展 • 核实诊断 • 工作计划
31
(2)个案调查与病例发现 • 病例定义:流行病学+临床+实验室 疑似病例:已知病例的主要临床特征,宽松 临床病例:疾病的特异性临床表现 确诊病例:实验室证据支持
36
(4)标本采集、运输 • 患者 • 宿主动物和传播媒介 • 食物、水 • 环境
37
现场工作人员在调查、采样及处置现场 的过程要注意个人防护!
4.控制措施
控制暴发是现场调查的最终目的,即使病因尚未明 确,也要根据事件的起因、发展及特征采取控制 措施。 • 救治病人 • 保护易感人群 • 媒体沟通 • 紧急措施 • 不断完善控制措施
12
引发公共卫生问题 • 基础设施破坏:供水、垃圾处理、卫生 • 生态环境破坏:野生动物、媒介昆虫 • 人群聚集迁移:居住密度、免疫力、外来 人员 传染病流行
13
14
15
(二) 事故灾难
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 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 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16
(三)社会安全事件
7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 六十九 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已由中华人 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 十九次会议于2007年8月30日通过,现予公布, 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胡锦涛 20共卫生 事件?
25
三、暴发调查
疾病暴发:指某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 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
26
暴发调查的目的
1.查明原因 • 疾病病因:生物性/化学性? • 暴发原因:传播方式?来源? 2.控制暴发
27
暴发调查步骤
1.初步核实 2.准备和组织 •人员安排 • 物资准备 • 协调
5.资料分析 • 疾病过程 • 三间分布 • 病因假设
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 发事件等。
2008年拉萨3.14事件
2013年新疆4.23事件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概念: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 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 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及 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21
(4)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 • • • •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 恐怖袭击事件 动物疫情 发生传染病菌株、毒株丢失或泄漏 其他
22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
• • • • • 突发性:难以预见 群体性:影响人群范围广 危害严重 处置的复杂性:多部门协作 表现多样
23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期
4.控制措施 • 救治病人 • 保护易感人群 • 紧急措施 • 不断完善 7.总结报告
45
6.确认暴发终止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机制
(一)应急准备 (二)自然灾害后的应急处理
46
(一)应急准备 • 应急预案 • 教育培训 • 物资储备 • 信息和预警系统 • 机构建设
47
(二)自然灾害后的卫生处置
50
43
7.总结报告
• • • • • 背景及历史资料 事件经过 调查方法 原因、措施及效果 经验等
44
暴发调查步骤
1.初步核实 2.准备和组织 •人员安排 • 物资准备 • 协调
5.资料分析 • 疾病过程 • 三间分布 • 病因假设
3.现场调查 • 个案调查 与病例发现 • 环境调查 • 标本采集
2004.12.26,印度洋地震海啸,29万人死亡 2005. 10.8,克什米尔地区地震,7.3万人死亡 2008.5.7,缅甸纳吉斯热带风暴,13.8万人死亡 2008.5.2,汶川特大地震,8.7万人死亡 2010.1.12,海地大地震,21.5万人死亡 2010.4.14,青海玉树地震,2698人死亡 2011.3.11,日本地震海啸,1.9万人死亡 2013.4.20,四川雅安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