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上三单元《答谢中书书》课文详解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课文原文及赏析

八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课文原文及赏析

八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课文原文及赏析《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课文原文及赏析课文原文:《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赏析:《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是两篇优美的写景短文。

前者以描绘山川之美为主,后者则以月夜庭院为背景,表达了作者的情感与思考。

《答谢中书书》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壮美的自然画卷。

作者通过对高峰、清流、石壁、青林、翠竹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无尽魅力。

而晓雾、猿鸟、夕日、沉鳞等细节的点缀,更使得这幅画卷生动起来,仿佛让人置身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呼吸。

文章最后赞叹此景为“欲界之仙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崇敬之情。

《记承天寺夜游》则是一篇充满哲思的短文。

作者通过描述月夜下的庭院,表达了人生无常,应珍惜当下的思考。

文中的“积水空明”、“藻、荇交横”等景象,给人以宁静而深远的感觉。

而结尾的“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更是让人深思:生活中的美好并不缺乏,只是我们常常忙于琐事,缺乏欣赏的心境。

总的来说,这两篇短文都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答谢中书书.陶弘景》PPT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答谢中书书.陶弘景》PPT课件

作者简介
1.乱:此起彼伏。 2.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 3.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竞相跳跃。 4.实:确实,的确。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 界、无色界。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仙都,仙人生 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5.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是南朝文学家。 6 . 复 : 又 。 与 ( y ù) : 参 与 , 这 里 有 欣 赏 领 略 之 意 。 奇 : 指 山 水 之 奇 异 。
清晨的雾即将消散,猿猴和鸟儿此起彼伏地鸣叫;
夕 日 欲 颓,沉 鳞 竞 跃。
傍晚太阳快要落山,潜游水中的鱼竞相跳出水面。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实在是尘世中的仙境。自从谢灵运以来,不再有能够欣赏它的奇异的人了。
课文赏析
康乐: 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18岁时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谢灵运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个大批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第一个以山水作 为诗歌主要描写对象的诗人。他的诗歌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山 水诗歌的形成。因此赢得了中国山水诗派开山鼻祖的称号。
叁 课文赏析
课文赏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答谢中书书
答:答复 谢中书:谢徵,作者的朋友。中书,是谢徵的官职。 书:信 谢中书即谢征,字元度,曾作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结合得十分完美。
课文赏析
朗读课文,正音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 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文《答谢中书书》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文《答谢中书书》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答谢中书书体裁:文言文题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作者:名字:陶弘景年代:南北朝描述:陶弘景,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

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

作品有《本草经集注》、《集金丹黄白方》、《二牛图》等。

翻译:原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原文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译文: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原文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译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原文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译文: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原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答谢中书书》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同时也是陶弘景先生写给朋友的一封书信,也是作者俊赏山林、心灵净化之后所作。

文题中的“答”是“回复”“写给”的意思。

“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

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谢中书与陶弘景都卒于南朝梁武帝大同二年(536年)。

谢徵任中书舍人的后限是梁普通七年(526年),任中书郎在梁中大通四年(532年),都在陶弘景七十岁之后。

因此这篇文章当为陶弘景晚年的作品。

赏析二:思想内容《答谢中书书》是作者寄给谢徵谈山水之美的一封信笺。

表示对友人的问候和安慰,虽然没有表现出多么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是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触,创作了具有相当高的美学价值的文学精品,至今仍然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0课《答谢中书书》文本解读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0课《答谢中书书》文本解读

《答谢中书书》文本解读1.时代背景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因为各种矛盾非常尖锐,政局极度动荡,因此,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旨图从自然美中去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和解脱,因而他们常在书信中描述山水,来表明自己的所好,并从而作为对友人的问候和安慰,这类作品虽然没有表现出多么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是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触,创作了具有相当高的美学价值的文学精品,至今仍然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

2.文题诠释《答谢中书书》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同时也是陶弘景先生写给朋友的一封书信。

文题中的“答”是“回复”“写给”的意思。

“谢中书”,即谢征,字元度,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

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3.主旨文章通过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象,表达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作者从欣赏景物中发现无穷的乐趣。

同时能与谢灵运这样的林泉高士有志向道同之处,生发出无比的自豪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喜爱之情以及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4.内容解读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流露出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

接着写高山、流云、溪流、石壁、青林、翠竹等景物,“实欲界之仙都”,表露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字里行间,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全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5.结构分析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句,总起句,以感慨发端。

第二部分,从“高峰人云”到“沉鳞竞跃”,写景。

第三部分,最后两句话,感慨自然之美景。

6.写作特色结构巧妙,杂而不乱,结合有序。

起首之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虽然平和却很自然,且立意高远;接着的“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至“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不足五十个字,却涉及到了山川草木,飞禽走兽。

部编版语文八上《答谢中书书 》注释译文赏析

部编版语文八上《答谢中书书 》注释译文赏析

部编版语文八上《答谢中书书》注释译文赏析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作者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

有《陶隐居集》。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赏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葱翠。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注释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四十六。

《答谢中书书》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同时也是陶弘景写给朋友的一封书信。

文题中的“答”是“回复”“写给”的意思。

谢中书,即谢征(500-536),字玄度,南朝梁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舍人。

“书”即书信。

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山川:山河。

之:的。

共谈:共同谈赏的。

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林:青葱的树林。

翠竹:翠绿的竹子。

四时:四季。

俱:都。

歇:消散。

乱:此起彼伏。

夕日欲颓:夕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

实:确实,的确。

欲界之仙都:人间仙境。

欲界,没有摆脱世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这里指人间。

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385-433),他承袭祖父谢玄(343-388)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复:又。

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奇:指山水之奇异。

文言现象一词多义与参与,这里指欣赏,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和,念无与为乐者。

与“中”合用为官职名,谢答中书书。

部编版语文八上答谢中书书 注释译文赏析

部编版语文八上答谢中书书 注释译文赏析

部编版语文八上答谢中书书注释译文赏析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

有《陶隐居集》。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赏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葱翠。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注释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四十六。

《答谢中书书》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同时也是陶弘景写给朋友的一封书信。

文题中的“答”是“回复”“写给”的意思。

谢中书,即谢征(500-536),字玄度,南朝梁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舍人。

“书”即书信。

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山川:山河。

之:的。

共谈:共同谈赏的。

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林:青葱的树林。

翠竹:翠绿的竹子。

四时:四季。

俱:都。

歇:消散。

乱:此起彼伏。

夕日欲颓:夕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

实:确实,的确。

欲界之仙都:人间仙境。

欲界,没有摆脱世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这里指人间。

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385-433),他承袭祖父谢玄(343-388)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复:又。

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奇:指山水之奇异。

文言现象一词多义与参与,这里指欣赏,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和,念无与为乐者。

书与“中”合用为官职名,谢答中书书。

《答谢中书书》知识讲解(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答谢中书书》知识讲解(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答谢中书书》知识讲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他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浑浊的人世“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批阅为务”。

后隐居茅山(又叫“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之‘山中宰相’”。

著有《陶隐居集》。

《答谢中书书》写于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陶弘景就是因为看透了混浊的人世,而隐居茅山。

这些文人在他们的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所好,并将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此文正是如此。

知识积累重点实词1.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

交辉,交相辉映。

2.晓:早晨。

3.歇:消散。

4.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5.四时:四季。

6.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竞,竞相。

7.欲界之仙都:人间天堂。

欲界,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

仙都,神仙生活于其中的美好世界。

8.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9.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念,考虑,想到。

10.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当时也贬官在黄州。

11.相与:共同、一起。

12.中庭:院里。

13.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14.藻.(zǎo)、荇.(xìng):均为水生植物。

15.寝.(qǐn)重点虚词1.盖:无实在意义,可译为“原来是”。

(盖.竹柏影也)2.耳:罢了。

(如吾两人者耳.)3.者:代词,……的人。

(念无与为乐者)4.于:介词,在。

(相与步于中庭)5.何:表疑问,哪。

(何夜无月?)6.也:表肯定的语气。

(盖竹柏影也)古今异义1.时古义:季节。

(四时.具备)今义:时间。

2.歇古义:消散。

《答谢中书书》原文翻译及赏析

《答谢中书书》原文翻译及赏析

《答谢中书书》原文翻译及赏析《答谢中书书》是浅易文言文,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答谢中书书》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

作品原文《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被选入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7课《短文两篇》、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6课《答谢中书书》)本文节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中华书局1958年版〕卷四十六。

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

曾任中枢鸿胪(掌管朝廷机密文件)。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现江苏南京)人。

有《陶隐居集》。

译文译文一: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译文二:山、水美丽的景色,自古以来人们都在谈论。

山,高耸入云;水,清澈见底。

两岸石壁直立,五颜六色,交相辉映。

绿树翠竹,一年四季都有。

早晨,雾将散未散时,灵猿丽鸟啼鸣;夕阳西下,潜游在水中的鱼儿欢快地跳出水面,这实在是人间仙境。

但从谢灵运后,就没人能欣赏到这般美丽的景色中了。

译文三:山河的壮美,自古以来是人们共同谈赏的。

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河流澄澈见底,两岸的悬崖峭壁,在阳光下各种光彩交相辉映。

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青竹,一年四季常青葱翠。

每天早晨,薄雾将要消散,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潜游在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短文两篇(与谢中书书、陶弘景)》课文重要知识讲解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短文两篇(与谢中书书、陶弘景)》课文重要知识讲解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短文两篇》课文重要知识讲解《答谢中书书》一、作者简介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现在江苏南京)人。

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是著名的医学家、文学家。

二、故事背景《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给谢徵的一封回信。

写于南北朝,这个时期,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遁迹山林,从自然美景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陶弘景就是因看透了黑暗的人世,而隐居句曲山(今江苏茅山)。

这些文人在他们的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此文正是如此。

三、课文翻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天堂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四、问题归纳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句话有什么作用?本题运用开头句(段)作用分析法。

首句总领全文,奠定了写景抒情的基调。

2.作者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景物摹写的?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

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

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3.“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描写了高山、白云、流水三种景物,突出了山之高,水之净;分别从仰观、俯察两种视角来写。

4.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其画面,并说说这几句描写取得怎样的表达效果?猿鸟的呜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意思对即可)。

这几句描写,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5.“晓雾将歇……沉鳞竞跃”一句有什么妙处?“晓雾将歇……沉鳞竞跃”一句通过描写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答谢中书书.陶弘景》PPT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答谢中书书.陶弘景》PPT课件

作者简介
1.乱:此起彼伏。 2.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 3.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竞相跳跃。 4.实:确实,的确。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 界、无色界。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仙都,仙人生 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5.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是南朝文学家。 6 . 复 : 又 。 与 ( y ù) : 参 与 , 这 里 有 欣 赏 领 略 之 意 。 奇 : 指 山 水 之 奇 异 。
貳 字词解析
字词解析
1.答:回复。谢中书:即谢微(一说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鸿胪(掌 朝廷机密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 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2.山川:山河。之:的。 3.共谈:共同谈赏的。 4.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5.青林:青葱的树林。翠竹:翠绿的竹子。 6.四时:四季。俱:都。 7.歇:消。
课文赏析
朗读课文,正音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 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课文赏析
解释重点词语
交辉:交相辉映 四时:四季 歇:消散 颓:坠落 沉鳞:潜游水中的鱼 与 : ( y ù) 欣 赏
课文赏析
写作思路: 高峰入云 (仰视)
山古 川来 之共 美谈
清流见底 (俯视) 实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平视)

2020初中语文八上《答谢中书书》原文翻译及习题

2020初中语文八上《答谢中书书》原文翻译及习题

周亚夫军细柳(作者:司马迁)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刀,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日:“天子且至。

”军门都尉日:“将军令日,‘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日:“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日:“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日:“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译文: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入侵边境。

于是朝廷任命宗正刘礼担倒等军,驻军在霸上;任命祝兹侯徐厉担倒等军,驻军在棘门;任命河内郡太守周亚夫担任将军,驻军在细柳;用来防备匈奴侵略。

皇上汉文帝亲自慰问军队。

到霸上和棘门的军营,车马径直奔驰进入军营,将军和他手下的军官都骑着马迎接和送别。

不久前往细柳的军营,军中士兵和军官们都披着铠甲,拿着锐利的武器,张开弓弩,弓弦拉足。

皇帝的先遣卫队到了,不能进入军营。

先遣官说:“皇上马上就要到了。

”守卫营门的军官说:“将军有令,‘军营中只听将军的命令,不听天子的诏命。

’”过了不久,皇帝到了,还是不能进去。

于是皇帝就派使者拿着天子的符节告速将军:“我想进入军营慰劳部队。

”周亚夫才下令打开营门。

营门的卫兵对随从天子的车马说:“将军有规定,军营中车马不能奔驰。

”于是天子就控制马缰,缓缓而行。

到了军营中,将军周亚夫拿着兵器向汉文帝拱手行礼说:“穿着铠甲的将士不能下拜,请让我用军中的礼节拜见。

”天子被感动了,脸色严肃地俯身,手扶车前的横木,派人告诉周亚夫:“皇帝慰劳将军。

《答谢中书书》原文译文及注释

《答谢中书书》原文译文及注释

《答谢中书书》原文译文及注释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原文译文及注释《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和自己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是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能够相比肩。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答谢中书书》原文译文及注释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答谢中书书》原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译文及注释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注释(1)答:回复。

(2)谢中书:即谢微(一说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

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3)山川:山河。

(4)之:的。

(5)共谈:共同谈赏的。

(6)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7)青林:青葱的树林。

(8)翠竹:翠绿的竹子。

(9)四时:四季。

(10)俱:都。

(11)歇:消。

(12)乱:此起彼伏。

(13)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14)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竞跃,竞相跳跃。

(15)实:确实,的确。

(16)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

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

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17)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答谢中书书的文言文翻译及赏析

答谢中书书的文言文翻译及赏析

答谢中书书的文言文翻译及赏析导语:《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关于答谢中书书的文言文翻译及赏析。

欢迎阅读!答谢中书书南北朝: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夕日一作:阳)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注释:1.答:回复。

谢中书:即谢微(一说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

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2.山川:山河。

之:的。

3.共谈:共同谈赏的。

4.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5.青林:青葱的树林。

翠竹:翠绿的'竹子。

6.四时:四季。

俱:都。

7.歇:消。

8.乱:此起彼伏。

9.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10.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竞跃,竞相跳跃。

11.实:确实,的确。

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

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无色的意思。

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

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12.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答谢中书书》译文及注释

《答谢中书书》译文及注释

《答谢中书书》译文及注释(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应急预案、规章制度、条据文书、心得体会、文案大全、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opywriting guid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guid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答谢中书书》译文及注释《答谢中书书》译文及注释《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八年级语文上册6.27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赏析素材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6.27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赏析素材新人教版

《答谢中书书》赏析陶弘景一度出仕南齐,但不交外物,心如明镜,特爱松风,闻响欣然,顾惜光景,老而弥笃。

《南史》本传称他“遇物便了,言无烦舛”.此文只有68字,语言淡泊,境界宁静,与作者个性有共通处。

谢中书即谢徵,其任中书郎时,弘景已70有余。

文一开头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下面即举他所隐居的山川之美,意思是,此处也堪称一绝,山水竹石之处,还有早晨的猿鸟,傍晚的游鱼,程颢所谓“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文末的谢康乐为刘宋谢灵运,他也爱好山水,写了不少山水诗,后来被杀,末句可能有悼念之意。

文中写的确是江南风物,然而这样的山林泉壑,又是江南所常见的。

为什么他能把自然界中常人还不曾体验到的美感,以数十字摄取到笔底呢?这里也有作者自己的“境界"。

审美的趣味固然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也应该变化,但长期的由历史凝聚、熏陶的审美习惯,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为我们脚所踏的还是几千年来祖先践踏过的泥土。

当然,这里还有两个条件:一是这些审美习惯必须是健康的干净的,不能离开“善”的要求,二是读者自身也必须有素养。

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答谢中书书.陶弘景》PPT模板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答谢中书书.陶弘景》PPT模板

貳 字词解析
字词解析
1.答:回复。谢中书:即谢微(一说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鸿胪(掌 朝廷机密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 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2.山川:山河。之:的。 3.共谈:共同谈赏的。 4.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5.青林:青葱的树林。翠竹:翠绿的竹子。 6.四时:四季。俱:都。 7.歇:消。
答谢中书书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第貳部分 字词解析
第壹部分 作者简介
第叁部分 课文赏析
第肆部分 课文总结
壹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 、梁时期思想家、医学家。他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混浊的 人世,后隐居茅山。梁武帝遇有国家大事,常去山中征询他的意见时 人称为“山中宰相”。 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 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叁 课文赏析
பைடு நூலகம் 课文赏析
答谢中书书
答:答复 谢中书:谢徵,作者的朋友。中书,是谢徵的官职。 书:信 谢中书即谢征,字元度,曾作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结合得十分完美。
课文赏析
写作思路: 高峰入云 (仰视)
山古 川来 之共 美谈
清流见底 (俯视) 实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平视)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八上《答谢中书书》原文翻译及习题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八上《答谢中书书》原文翻译及习题

文言文答题技巧1.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6个虚词的用法。

一般为古汉语的特殊用法为:一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因此对课文中的这类词要特别重视,必须理解掌握《篇目点击》中收入的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的用法,特别是初中教材中出现的义项。

2.在句子翻译中要有敏感的“特殊句式”意识。

如省略句,注意把省略的主语宾语加上;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

在翻译时要落实关键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翻译句子的语气句式必须与原句保持一致。

3.在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上,遇见不会的词或者一下没想起的词大可不必紧张,联系上下文,结合故事(文章)的情节,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词带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记翻译不可脱离文章。

如果选文下有注释,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的提示作用。

4.在课内语段阅读上要注重选文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如果在自己复习掌控的范围内,当然可以凭记忆答题;若自己复习不到位或记忆不清,则要仔细阅读选文收集处理信息,然后作出合理而简要的表述。

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上,要注意文章蕴含的道理体悟或文章中人物性格特征的归纳提炼。

2文意理解题型(1)阅读文言选段,把握主要内容。

先通读全文,明确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作者的看法;接着排除不需要翻译的人名、地名、官名等,分析其关系,以便能更准确地理解。

(2)分析题目要求,锁定答题区域。

就题目要求来反复阅读相关文字,找准答题的切入点,依次思考答案;同时还要注意文段的出处和注释,依次寻找突破口。

(3)一一对应,仔细分辨。

在找准信息点后,将选文与信息点一一对应,认真弄清原文内涵,琢磨内容要点,分析文章哪一句可以涉及题干的内容。

(4)抓住重点,准确翻译。

在分析信息点时,要注意准确翻译,当然并不是完全都翻译过来,此时需抓住重点,即对文意理解容易产生分歧的地方要仔细阅读。

(5)联系全文,整体分析。

站在全文的高度综合理解文意,整体分析,不可以偏概全。

(6)表述正确,文字简练。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0课《答谢中书书》别解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0课《答谢中书书》别解

从“古来共谈”到“独与其奇”——《答谢中书书》别解历来都认为,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最主要的特点是描写“山川之美”,语言清丽而简洁。

但我以为这不是关键,关键在于它既写出了“古来共谈”的“山川之美”,又写出了“独与其奇”的特别感受,使短短一篇写景小品文具有了特别的内涵。

先看作者是如何描写这“古今共谈”的“山川之美”的?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区区四十字,写尽山川的盎然生意。

有俯仰生姿的视角:仰望山峰高耸入云,俯视河流清澈见底,平视石壁五彩辉映,林青竹翠。

俯仰之间,自然景物不再是单一的平面,而是立体呈现出了空间感。

有冷暖色调的映衬:高峰和清流,极高与极深,都透着寒意;石壁的五色,其中既有石壁的本色,又使人联想到石壁反射着太阳的光芒,青黄黑白赤,人间五种正色,顿生暖融融之感。

竹林的青翠,本是冷色调,又因是四季常青,就透着一股生机的热情。

晓雾的清寒即将散去,升起猿鸟的热闹;夕阳的温暖将要落下,激起潜游的寒鱼。

冷与暖,交错呈现,周而复始,循环往复,这就增强了景物的层次性与丰富性。

有动静得宜的配合:高峰、清流、石壁本是静景,着一“入”一“见”一“交辉”,便赋予了景物以主观能动性。

(笔者认为此处的“见”读音为“xiàn”,取“主动呈现”之意。

)“晓雾将歇”“夕日欲颓”,大自然的晨昏交替之时,最是苍茫静穆;“猿鸟乱鸣”“沉鳞竞跃”,这些隐藏在山林河流深处的小动物自由地舒展着性灵。

山川之静谧给了最微小的动物以活动的安全感,而小动物的热闹活动更显山川之静谧。

这与“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宏大的广角刚刚展开,却偏偏紧跟着两幅生动细节的聚焦。

视角的收放,静中藏动,以动衬静,相得益彰。

有参差未至的和谐:值得注意的是作者选取的时间节点:“晓雾将歇”“夕日欲颓”。

不可忽视这一“将”一“欲”。

如果换成“晓雾已歇”“夕日未颓”,画面是否会更加清爽呢?不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语文八上三单元《答谢中书书》课文详解
一、作家作品
1.作者简介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梁时思想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

2.背景链接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如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就属于此类。

这类作品虽没有表现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力,创作了具有相当美学价值的精品,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

3.文体知识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二、字词积累
1.读准字音。

歇(xiē)颓(tuí)沉鳞(lín)能与其奇者(yù)
2.理解词语。

(1)五色交辉(交相辉映)
(2)四时俱备(四季)
(3)晓雾将歇(消散)
(4)夕日欲颓(坠落)
(5)沉鳞竞跃(指水中潜游的鱼)
(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3.古今异义
(1)晓雾将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
(2)夕日欲颓(古义:坠落;今义:精神萎靡)
4.一词多义
(1)欲
夕日欲颓(将要)
实是欲界之仙都(欲望)
(2)自
自康乐以来(从)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5.词类活用
夕日欲颓(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坠落。


三、重点句子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

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四、整体感知
1.朗读节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文章思路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

(2)中间的写景部分,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视“清流见底”,接着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分“晓”与“夕”两层来写。

(3)结尾以感叹总括前文。

人教版语文八上三单元《答谢中书书》课文详解
五、深层探究
1.作者分别从哪些角度对景物进行描写?
多种视角相结合。

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视“清流见底”,接着平视“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人教版语文八上三单元《答谢中书书》课文详解
2.作者笔下的景色很美,美在哪里?
其一:山水相映之美。

山的峻峭,水的明丽。

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

其二:色彩配合之美。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

其三:晨昏变化之美。

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

其四:动静相衬之美。

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

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史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

人教版语文八上三单元《答谢中书书》课文详解
人教版语文八上三单元《答谢中书书》课文详解
人教版语文八上三单元《答谢中书书》课文详解
人教版语文八上三单元《答谢中书书》课文详解
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字里行间,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六、语言赏析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乱”字用的好不好?为什么?文中类似的词语还有什么?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起伏的群山和青林翠竹中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猿鸟乱鸣,渲染了山林中万物清晨醒来的欢欣热闹,为幽静秀美的山川增添了勃勃生机。

“乱”把猿鸟的动作、声音和活动的状态准确的表现出来。

类似的词语还有“交”“将”“欲”“竞”等。

七、探究写法
1.描写细致。

王国维云:“一切景语皆情语。

”本文写景,没有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长伴林泉的志趣。

文字明朗,毫不雕琢。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这三句是写静景,写得形色俱备,精彩纷呈。

作者先以“入云”表示山之高峻与雄伟,以“见底”表示水之清澈与透明,一仰一俯,视野开阔,山水尽收眼底。

接着移步换景,由清流而写两边的景物。

可写之景物必定多不胜数,但作者抓住其色彩给人以具体的视感:五彩缤纷的石壁,郁郁葱葱的树林,碧绿青翠的竹园。

一年四季,景物之茂盛,色彩之斑斓,足以让人大饱眼福。

以此突出江南景物特点。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作者描写自然景物时,扣住最能表现景色特征的时间——早、晚来描绘。

在旭日东升、晨雾将散的一片寂静
里,山林中呈现一片猿鸟争鸣的欢腾景象。

“乱”字写出了猿鸟争鸣的喧闹景象,使整个山林充满着勃勃生机。

夕阳将要落山时分,余晖照映着水面,层层粼波之中,不断有鱼儿从水中争相跃起。

“竞”字写出鱼儿争先恐后跃出水面的场景。

一早一晚,一空中一水面,一鸣一跃,构成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立体流动画面。

2.抒写奇美。

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中展现了多种“美”。

一是山水相映之美。

山的峻峭,水的明丽。

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

二是色彩配合之美。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

三是晨昏变化之美。

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

四是动静相衬之美。

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

八、文章主旨
《答谢中书书》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并通过借古证今,强调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观点,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高雅之士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九、全文图解
总引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答仰视——高峰入云
谢四季景俯瞰——清澈见底
中写景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
书日变景晓雾将歇
书夕日欲颓
抒怀欲界之仙都;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十、改写散文
山川景色的奇美,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有高雅情怀的人才会品味出山川之美,我现在将人生的感受说给你听,真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啊!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清澈见底的溪流明净清新,山水相伴相映真是神采奕然,情味盎然啊!峰高水清,明媚悠然。

水的动势给山增添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相映成趣,美不胜收!两岸石岩壁立千仞,五色争辉,众彩纷呈。

青翠的竹林与五色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如同五彩锦缎上缀以碧玉翡翠,真是一幅美轮美奂的奇妙画卷啊!
晨雾的美更是让人窒息。

白雾先是缭绕不绝,像是柔曼的轻纱,亲吻着天空,垂询着大地。

继而如絮如带,再而是似烟似缕最后不见雾纱,只见晨曦,猿猴,鸟
儿的鸣叫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傍晚,夕阳的余晖铺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宛如一条金丝带,闪烁着点点金光,在水面上不停地跳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也争相跳出水面,仿佛在欣赏这奇丽景色。

这简直是人间仙境啊,自南朝谢灵运以来,就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妙景色了,能够把我的感受讲给您听,真是美哉乐哉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