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常规检查注意事项及放射辐射剂量
放射科操作规程
放射科操作规程放射科操作规程是指放射科工作人员在医疗放射检查过程中,为了保障患者和自身安全,遵循一系列规范和程序进行操作的指导文件。
具体内容如下:一、准备工作1.1 确认医嘱:在进行任何放射检查之前,必须核对医嘱内容,并与医生沟通确认检查类型、部位、目的等是否明确。
1.2 备足检查所需设备和药剂:根据医嘱,检查前需检查放射线设备的工作是否正常,并备足所需的药剂、消毒液、防护用品等。
1.3 与患者沟通和准备:将检查目的、方法、可能感受到的不适等事项向患者解释清楚,并做好患者准备工作,如引导患者脱掉必要的衣物、戴上防护用品等。
一、操作步骤2.1 安全和防护:确保放射源和辐射设备的安全性能良好,对患者和放射工作者进行适当的辐射防护措施。
并保证操作空间的良好通风及辐射警示标识的醒目。
2.2 患者定位:根据具体检查要求,将患者放置在适当的位置,并确保患者舒适。
2.3 调试设备:合理调整放射线设备的参数,确保光电系统和感光底片的性能符合要求。
2.4 曝光:根据检查类型和要求,准确测量曝光剂量,并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最小化放射线剂量。
2.5 影像处理:对产生的图像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影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并及时进行恰当的处理和保存。
2.6 患者护理:检查过程中,放射科工作人员应维持与患者的良好沟通,协助患者完成检查,并严格遵循消毒、无菌等相关操作标准。
二、操作注意事项3.1 根据放射线设备和药剂说明书正确选择和使用设备和药剂。
3.2 检查前仔细核对患者身份,确保检查对象正确。
3.3 检查时应尽量减少辐射剂量,根据患者情况调整曝光剂量。
3.4 操作期间需对患者进行不间断观察,如有任何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检查并咨询医生。
3.5 检查结束后,操作人员必须妥善保管和传送影像资料,并做好消毒和清理工作。
三、安全措施4.1 操作人员应持有相关操作证书,并且定期参加相关培训,以保持专业技术。
4.2 操作人员必须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如铅衣、头罩、手套等。
放射科工作中的常见问题解答
放射科工作中的常见问题解答放射科作为医学领域的重要部门,担负着检查、诊断和治疗方面的重要任务。
在日常工作中,放射科常常面临一些常见问题和困惑。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旨在提供给放射科医生和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1、如何保证患者的辐射安全?放射科工作涉及辐射,因此患者的辐射安全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点注意事项:- 确保设备正常运转,准确测量剂量并遵循安全操作规程。
- 选择合适的检查手段,减少剂量暴露,尽量使用低剂量辐射。
- 使用合适的防护设备,如围裙、颈套和手套等。
- 对孕妇和儿童等特殊群体应采取额外的辐射防护措施。
-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其性能及时有效。
2、如何提高影像质量?影像质量直接影响诊断结果,以下是一些提高影像质量的常见方法:- 选择适当的成像参数,如曝光时间和光圈大小,以获得清晰的影像。
- 严格遵循标准操作流程,确保成像位置准确。
- 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指导其正确的呼吸方式或体位。
- 不同成像方式在不同疾病诊断上有所侧重,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成像方式。
3、如何处理医患沟通问题?医患沟通对于放射科工作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处理沟通问题的建议:-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尊重其隐私和权益,倾听他们的需求和疑虑。
- 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向患者解释检查目的和过程,回答他们的问题。
- 在进行详细的诊断解释时,以患者为中心,耐心倾听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建议。
- 在涉及辐射和安全问题时,详细解释可能的风险和防护措施,消除患者的担忧。
4、如何处理拍摄难度大的患者?拍摄难度大的患者可能会增加工作的复杂性,以下是一些建议:- 建立良好的沟通,了解患者的特殊情况和需求。
- 对于容易紧张或焦虑的患者,提供额外的关注和支持,尽量减轻他们的压力和不适。
- 若需要,与其他医务人员合作,在拍摄时提供额外的帮助和支持。
- 根据患者的需要,调整拍摄方式和条件,控制拍摄时间和剂量。
5、如何应对突发情况和紧急事件?放射科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和紧急事件,以下是一些建议:- 基于日常的培训和准备,熟悉和掌握紧急情况的处理程序和应急设备。
放射科安全与辐射防护知识
放射科安全与辐射防护知识放射科是医院中重要的科室之一,负责进行放射诊断和治疗。
虽然放射技术在医学领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放射科也伴随着一定的辐射安全风险。
本文将介绍放射科的安全注意事项以及辐射防护知识。
一、放射科的安全注意事项1. 设备检查与维护:放射设备的正常运行对病人安全至关重要。
因此,放射科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设备的检查和维护,并确保设备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
2. 辐射剂量控制:在放射检查和治疗中,必须控制病人接受的辐射剂量,以尽量减少对其健康的影响。
通过合理的设备选择、调节和合适的防护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剂量。
3. 辐射事故应急准备:尽管在放射科工作中会采取各种措施来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但一旦发生辐射事故,及时的应急准备和有效的措施将最大程度地减轻事故造成的影响。
因此,放射科工作人员应接受相应的培训,熟知应急预案和逃生路线。
4. 个人辐射防护:放射科工作人员长期接触辐射,需要采取有效的个人辐射防护措施,如正确佩戴防护服、手套、护目镜等。
此外,定期进行辐射监测,并注意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和更新。
二、辐射防护知识1. 辐射的分类:辐射主要分为离子辐射和非离子辐射。
离子辐射包括α粒子、β粒子和γ射线,它们具有能量较高、穿透力强的特点。
非离子辐射包括紫外线和微波等。
2. 辐射防护原则:辐射防护的原则是尽可能降低接受辐射的剂量。
可以通过时间、距离和屏蔽等措施来实现。
3. 防护装备的使用:在与辐射源接触时,人们应该正确佩戴防护装备,如铅衣、防护眼镜、手套等。
这些装备可以有效降低辐射对身体的影响。
4. 辐射防护在医学中的应用:辐射在医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如放射诊断和放射治疗。
在放射诊断中,医生会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设备和方法,并注意控制病人接受的辐射剂量。
而在放射治疗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关注辐射对周围组织的影响。
总结:放射科安全与辐射防护知识对保障医院工作人员和病人的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科学的设备管理和维护、合理的剂量控制、应急准备和个人防护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辐射风险。
放射科人员健康及个人剂量管理制度范文(二篇)
放射科人员健康及个人剂量管理制度范文一、引言放射科人员在工作中常常接触到放射性物质或者设备,因此他们需要遵守特定的健康和个人剂量管理制度。
这些制度的目的是确保他们的健康和安全,同时也保护公众和环境的安全。
本文旨在介绍放射科人员健康及个人剂量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
二、职责和义务1. 了解并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包括国家放射安全管理规定和职业健康安全法等。
2. 接受相关的培训和教育,了解放射性物质的特性、操作规程和个人防护措施。
3. 遵守放射性物质的安全操作规程,包括正确佩戴防护装备,使用适当的辐射检测仪器。
4. 对可能影响个人剂量的活动进行预测、评估和控制,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辐射暴露。
5. 及时报告和记录个人剂量,并按照规定的周期接受辐射检查和评估。
6. 配合和支持相关部门进行安全检查和监督,积极参与各种应急演练活动。
三、辐射防护措施1.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放射科人员在接触放射性物质或设备时应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防护手套、防护眼镜等,确保身体各部位免受辐射。
2. 遵守操作规程:在进行放射性物质的操作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操作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3. 使用辐射监测仪器:放射科人员应随时佩戴辐射监测仪器,及时监测辐射水平,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采取相应措施。
4. 个人防护措施:放射科人员应注意保持个人卫生,定期洗手、清洁工作服和防护装备,避免辐射物质残留在身体表面。
四、个人剂量管理1. 个人剂量监测:放射科人员应定期接受个人剂量的监测,包括整体剂量和局部剂量的测量,确保个人剂量在安全范围内。
2. 辐射危害评估:对可能存在的辐射危害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降低辐射暴露。
3. 个人剂量记录:放射科人员应及时记录个人剂量信息,并保存至少5年以上,以备日后查询和分析。
4. 剂量限制和优化:根据国家标准和法规,设定个人剂量的限制,同时不断优化工作流程和措施,降低辐射暴露风险。
五、应急预案和演练1. 应急预案制定:放射科人员应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各种应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和责任人,在发生事故或突发情况时能够迅速响应和处理。
放射科放射工作场所及个人剂量监测制度
放射科放射工作场所及个人剂量监测制度放射科工作场所及个人剂量监测制度、CT工作场所的放射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必须按规定佩戴好个人剂量监测计。
、个人剂量监测计必须佩戴在工作衣左胸口,如穿铅防护服时可佩戴在左衣领上。
三、CT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当量每年不大于20MSV四、个人剂量监测计必须按照实际接受剂量,不得随意放在CT机房内。
五、CT工作人员下班,不得将戴有剂量监测计的工作服放在CT机房内。
六、个人剂量检测按委托检测部门的要求定期(90 天/ 次)进行个人剂量计的检测。
七、定期委托有资质的技术服务机构对放射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一年一次)。
八、发现工作人员有超剂量照射时,应及时配合有关部门查明原因,及时整改。
九、放射科工作人员工作调动时,应将个人剂量档案资料转入所调入单位的放射防护部门,并向有关部门备案。
放射科安全防护与质量保证制度为加强放射诊疗工作的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障放射诊疗工作人员、患者和公众的健康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特制订放射科放射安全防护与质量保证制度、科主任负责放射诊疗工作的质量保证和安全防护。
其主要职责是:(一)组织制定并落实科室放射诊疗和放射防护管理制度; (二)定期组织对放射诊疗工作场所、设备和人员进行放射防护检测、监测和检查(三)组织本科室放射诊疗工作人员接受专业技术、放射防护知识及有关规定的培训和健康检查;(四)制定本科放射事件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五)记录本科室发生的放射事件并及时报告院主管科室和院领导。
二、科室的放射诊疗设备和检测仪表,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科室新安装、维修或更换重要部件后的设备,应当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检测机构对其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启用; (二)定期进行稳定性检测、校正和维护保养,由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检测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状态检测; (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检验或者校准用于放射防护和质量控制的检测仪表(四)科室的放射诊疗设备及其相关设备的技术指标和安全、防护性能,应当符合有关标准与要求。
放射科辐射监测要求
放射科辐射监测要求这份文档旨在为放射科辐射监测提供具体要求和指导。
以下内容将介绍辐射监测的目的、执行要求以及监测结果的报告等方面。
目的放射科辐射监测的目的是确保辐射设备和辐射源的安全使用,保护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并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执行要求1. 辐射设备和辐射源的登记管理所有放射科使用的辐射设备和辐射源,应进行准确登记和管理。
包括设备和源的型号、规格、来源等信息。
相关信息应存档并定期更新,确保设备和源的追踪和管理有序进行。
2. 辐射剂量监测对参与放射操作的医护人员,应进行辐射剂量监测。
监测应覆盖全部操作岗位,并且应定期进行。
监测结果应及时记录和保存,用于评估工作人员的辐射暴露情况,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3. 辐射防护措施放射科应建立辐射防护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防护设施、个人防护装备和操作规程等。
所有工作人员都应接受相关培训,并按规定进行防护措施的使用和操作,以减少辐射暴露的风险。
4. 辐射安全培训和教育放射科应定期组织辐射安全培训和教育活动。
培训内容包括辐射知识、操作规程、紧急处理等方面,旨在提高工作人员的辐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5. 辐射监测结果的报告辐射监测结果应定期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按要求进行报告。
报告内容应包括辐射剂量监测结果、设备和源的管理情况、辐射防护措施的执行情况等。
报告应及时提交相关部门,并可作为改进监测和管理工作的参考。
总结放射科辐射监测是保障辐射设备和辐射源安全使用的重要环节。
遵循以上执行要求,能够有效管理和控制辐射暴露的风险,确保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健康与安全。
放射科人员健康及个人剂量管理制度
放射科应建立个人剂 量监测档案,记录监 测数据和管理情况。
不定期考核制度
放射科主任应不定期对科室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和健康管理 情况进行考核。
考核结果应与奖惩制度挂钩,对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奖励, 对表现不佳的员工进行约谈和整改。
奖惩制度与责任追究制度
放射科应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对个人剂量监 测和健康管理情况良好的员工给予相应的奖励 和表彰。
当发现个人剂量超标时,应立即采取 措施降低剂量,如改变操作方式、增 加防护措施等。
对超标人员进行跟踪观察和定期复查 ,确保其健康状况得到及时发现和处 理。
对超标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找出原 因并采取改进措施,防止类似情况再 次发生。
对个人剂量监测数据进行定期总结和 分析,为放射科的安全管理和辐射防 护提供参考依据。
包括外照射和内照射的监测。
和解决个人剂量超标的问题。
个人剂量监测方法
采用专业的个人剂量监测设备,如剂量计、剂量报警仪等,对放射科人 员的个人剂量进行实时监测。
建立个人剂量档案,对每位放射科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数据进行记录和 管理。
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个人剂量超标处理办法
放射科人员健康管理
定期体检制度
放射科工作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健康检查,包括体格检查、常规化验检查、影 像学检查等,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对于新入职的放射科工作人员,应在开始从事放射工作前进行全面的健康检查。
如有特殊情况,如接触高剂量辐射或从事特殊岗位工作,应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检查 。
健康档案建立
放射科人员健康及个人剂量 管理制度
2023-11-08
目录
• 引言 • 放射科人员健康管理 • 个人剂量监测与管理 • 安全防护与培训 • 监督与考核 • 参考文献
做放射检查前需要注意些什么
做放射检查前需要注意些什么作者:张建军来源:《健康人生》2016年第11期张建军主任医师,浙江医院放射科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磁共振技术學组委员。
擅长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影像诊断及放射介入治疗等。
到医院体检或看病就诊,常常需要做X光检查。
为了使患者在检查中受到最小的射线影响,同时又保证我们的检查结果更加准确有效,在此为您归纳放射科常见的X线、CT、磁共振(MR)检查中的注意事项。
在这三大项中,有辐射的检查是X线及CT检查,且辐射剂量CT检查大于X线检查,无辐射的是MR检查。
X线检查的注意事项:1.忌短时间内反复接收X线检查:X线对人体的损害具有累积性,如几天内多次做X检查,累积的损害会较大。
有人认为普通胸透几天内总的曝光时间不应超过12分钟,胃肠检查不应超过1~10分钟。
虽然目前很多医院的透视机都带有影像增强系统,曝光量大大减少,但仍需减少检查次数,尤其在短时间内。
2.忌婴、幼、儿童滥用X线检查:婴、幼、儿童对X线较敏感,应尽可能避免、减少X 线检查,避免随患病大人一起进入X线检查室。
3.孕妇慎做X线检查:胎儿对X线非常敏感,尤其在妊娠早、中期的胎儿,接收X线照射后有可能引起或诱发畸形。
孕妇的X线检查应限制在妊娠后期。
必须做骨盆测量或胎儿照片时,曝光次数不得超过2~3次,以减小对胎儿的不良影响。
4.做X线检查时应尽量遮盖非检查部位:特别是婴、幼、儿童,最好仅将被检部位暴露,其余部分均用铅橡皮遮盖。
5.已婚未孕女青年,月经前半月慎做X线检查(主要是腹部):因为月经前14天左右为排卵期,如夫妻有性生活,卵细胞就有可能受精,而受精卵对X线是非常敏感的。
所以,宜在月经后10~14天内做腹部X线检查。
6.忌患者亲友滞留在X线检查室:病人在做透视、照片及各种造影时,其家属及亲友不宜随意进入检查室陪伴;如果病人需要搀扶时,可向工作人员要求穿戴铅裙和铅手套,以减少不必要的照射。
CT检查的注意事项:1. 妊娠妇女及备孕的患者请不要进行CT检查。
放射科检查注意事项
放射科检查注意事项1.准备工作:在进行放射科检查之前,患者应与医生或放射技师详细沟通,了解检查的目的、过程和风险。
同时,患者也需要告知医生是否有任何可能影响检查结果的因素,比如妊娠、对造影剂过敏等。
2.避免重复检查:3.孕妇和儿童的特殊情况:妊娠期的妇女需要特别注意放射科检查的选择和时间安排。
在妊娠期间应尽量避免进行高辐射剂量的检查,如CT检查。
如果需要进行这类检查,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充分评估风险和收益。
对于儿童,由于他们的身体较小,辐射对他们的损害更大,同样需要严格控制辐射剂量。
4.造影剂的使用:在一些放射科检查中,需要使用造影剂来提高图像对比度。
造影剂通常是通过静脉注射或口服形式给予的。
然而,一些人可能对造影剂过敏,因此事前需要告知医生有关药物过敏史。
此外,部分患者如孕妇、肾功能不全患者等可能对造影剂有特殊限制使用。
5.辐射暴露:放射科检查使用X射线、CT等辐射形式来生成影像,患者会接受一定的辐射暴露。
对于大多数放射科检查来说,辐射剂量在合理范围内不会对健康造成显著影响。
然而,如果需要进行多次检查或进行高剂量辐射检查,患者应事先与医生进行充分讨论,了解辐射暴露所带来的风险,并根据需要决定是否进行检查。
6.护理措施:患者在接受放射科检查时,应按照医生或放射技师的指引做好相关护理措施。
这可能包括脱掉金属饰品、穿上医疗服装或盖上铅罩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保护患者的安全和隐私。
7.检查后的注意事项:一些放射科检查可能需要注射针剂,或者使用麻醉剂。
在检查后,患者需要注意观察是否有不良反应出现,如过敏反应、头晕、恶心等。
如果出现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
总之,放射科检查对于许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
然而,患者在进行这类检查时需关注安全和风险,与医生进行充分沟通,并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
同时,应妥善保存和管理检查结果,以便日后需要时使用。
放射科放射工作场所及个人剂量监测制度
放射科放射工作场所及个人剂量监测制度放射科工作场所及个人剂量监测制度一、CT工作场所的放射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必须按规定佩戴好个人剂量监测计。
二、个人剂量监测计必须佩戴在工作衣左胸口,如穿铅防护服时可佩戴在左衣领上。
三、CT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当量每年不大于20MSV。
四、个人剂量监测计必须按照实际接受剂量,不得随意放在CT机房内。
五、CT工作人员下班,不得将戴有剂量监测计的工作服放在CT机房内。
六、个人剂量检测按委托检测部门的要求定期(90天/次)进行个人剂量计的检测。
七、定期委托有资质的技术服务机构对放射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一年一次)。
八、发现工作人员有超剂量照射时,应及时配合有关部门查明原因,及时整改。
九、放射科工作人员工作调动时,应将个人剂量档案资料转入所调入单位的放射防护部门,并向有关部门备案。
放射科安全防护与质量包管制度为加强放射诊疗工作的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障放射诊疗工作人员、患者和公众的健康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特制订放射科放射安全防护与质量保证制度:一、科主任负责放射诊疗工作的质量保证和安全防护。
其主要职责是:(一)组织制定并落实科室放射诊疗和放射防护管理制度;(二)定期组织对放射诊疗工作场所、设备和人员进行放射防护检测、监测和检查;(三)组织本科室放射诊疗工作人员接受专业技术、放射防护知识及有关规定的培训和健康检查;(四)制定本科放射事件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五)记录本科室发生的放射事件并及时报告院主管科室和院领导。
二、科室的放射诊疗设备和检测仪表,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一)科室新安装、维修或更换重要部件后的设备,应当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检测机构对其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启用;(二)定期进行稳定性检测、校正和维护保养,由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检测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状态检测;(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检验或者校准用于放射防护和质量控制的检测仪表;(四)科室的放射诊疗设备及其相关设备的技术目标和安全、防护性能,应当符合有关标准与请求。
放射科操作规程
放射科操作规程一、引言放射科操作规程是为了确保放射科工作的安全性、准确性和高效性而制定的。
本规程适用于放射科的所有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技术人员和护士等。
通过遵守本规程,可以保护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安全措施1.个人防护(1)所有放射科工作人员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眼镜、防护手套和防护围裙等。
(2)在进行放射性物质操作时,必须佩戴防护口罩和防护衣。
(3)工作人员应定期接受辐射防护培训,了解辐射防护知识,并严格遵守相关规定。
2.设备维护(1)放射科设备必须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在使用放射性物质时,必须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设备的损坏和辐射泄漏。
三、操作流程1.患者准备(1)在进行放射检查前,必须向患者解释检查的目的和过程,并取得患者的同意。
(2)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检查要求,选择合适的放射检查方法,并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
2.设备操作(1)在进行放射检查前,必须按照设备操作规程进行设备开机和校准。
(2)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检查要求,调整设备参数,确保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平衡。
(3)在进行放射检查时,必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并及时处理设备故障。
3.辐射防护(1)在进行放射检查时,必须严格遵守辐射防护措施,包括使用防护屏、限制辐射区域和减少辐射剂量等。
(2)在使用放射性物质时,必须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辐射泄漏和污染。
四、质量控制1.图像质量(1)在进行放射检查时,必须保证图像质量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2)定期进行设备校准和质量控制,确保图像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2.辐射剂量(1)在进行放射检查时,必须控制辐射剂量的大小,以保护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
(2)定期进行辐射剂量监测和评估,确保辐射剂量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
五、事故处理1.设备故障(1)在设备故障发生时,必须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并采取紧急措施进行处理。
(2)对设备故障进行记录和分析,以避免类似故障再次发生。
放射科辐射安全规范
放射科辐射安全规范在医疗领域,放射科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工作。
通过使用不同类型的放射线进行诊断和治疗,放射科医生和技师能够提供精准的医疗服务。
然而,由于放射线的特殊性质,必须遵守严格的辐射安全规范以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健康。
本文将介绍一些放射科辐射安全规范,以确保医疗工作人员能够正确地处理辐射设备和源。
1.辐射设备的正确使用放射科工作人员必须熟悉和遵守所有与辐射设备相关的安全规定。
他们必须准确地操作设备,首先应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以最大程度地降低辐射泄露风险。
在操作设备时,应严格按照安全程序进行操作,包括正确地调整和瞄准辐射源,避免过量暴露。
2.辐射源的正确使用和储存放射科工作人员必须对辐射源的储存和使用有清晰的了解,并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操作。
辐射源的正确储存非常重要,应将其放置在专门设计的防护设备中,以避免辐射泄露。
在使用辐射源时,必须遵循正确的操作程序,例如正确地穿戴防护设备,远离源头等。
3.保护措施的应用放射科医生和技师在工作中必须正确地应用保护措施,以减少辐射暴露。
这包括使用辐射防护服、眼镜和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以及使用辐射屏蔽材料保护患者周围的人群。
此外,还应定期对辐射设备和防护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其工作正常。
4.放射剂量的监测和记录为了控制辐射暴露水平,对医务人员和患者进行辐射剂量的监测和记录非常重要。
放射科工作人员应定期接受个人剂量监测,以确保辐射水平在安全范围内。
同时,也应记录患者的辐射剂量,以便在必要时进行参考和评估。
5.应急情况处理在放射科工作中,可能会发生各种应急情况,例如辐射泄露或事故。
在这种情况下,放射科医生和技师必须知道如何应对并迅速采取适当的应急措施。
他们应熟悉紧急停机按钮的位置和使用方法,并知道如何与其他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
6.培训和教育为了保证放射科医生和技师能够正确地操作辐射设备和源,他们必须接受相关的培训和教育。
这包括了解辐射的基本原理、辐射安全规范以及应急情况处理等。
放射科CT检查操作常规
放射科CT检查操作常规一、CT检查前准备1、了解病情扫描前应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携带的有关影像学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供扫描时定为定位及诊断是参考。
2、做解释工作对患者耐心做好扫描前说明解释工作,以消除其顾虑和紧张情绪。
3、胃肠道准备腹部、盆腔、腰骶部检查者,扫描前一周,不做胃肠道钡剂造影,不服含金属药物,如钡剂等。
扫描前两日少吃多渣食物。
腹部检查前四小时禁饮食,扫描前口服对比剂,使胃肠道充盈。
盆腔检查前晚口服甘露醇等泻剂清洁肠道,若行清洁灌肠更佳;扫描前2 小时口服对比剂充盈肠道。
4、制动根据不同检查部位的需要,确保检查部位的固定,是避免漏扫及减少运动伪影的有效措施。
另外,胸腹部检查前应做好呼吸训练,使患者能根据语音提示配合平静呼吸或吸气、屏气;腹部检查前口服或肌注654-2注射液20mg以减少胃肠道蠕动;喉部扫描时嘱咐患者不要做吞咽动作;眼部扫描时嘱咐患者两眼球向前凝视或闭眼不动;儿童或不合作的患者可口服催眠剂10﹪水合氯醛5ml/kg(不超过10ml)以制动。
5、除去金属物品摆位时去除扫描范围内患者穿戴及携带金属物品,如钥匙、手机、发卡、耳环、项链、金属拉链、义齿、带金属扣的皮带、硬币、带金属纽扣等,以防伪影产生。
6、增强扫描及造影检查准备行增强扫描就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检查前4小时禁食、水,以防发生过敏反应时发生呕吐或呛咳将胃容物误吸入肺;检查前应询问有无过敏史,并做碘过敏试验,试验阴性者请患者或家属在碘对比剂检查说明书上签名。
少数低渗型非离子型对比剂过敏反应发生率极低,不需要做过敏反应,但应在增强或造影过程中严密监控,以防意外。
7、注意监护危重患者检查时,需要临床科室的医护人员陪同并监护。
8、防尘患者更衣、换鞋或穿着鞋套进入扫描室,以防灰尘带入机房,进入机器内部。
9、注意患者家属防护患者家属非特殊情况下不要滞留在扫描室内,以避免辐射线损伤。
二、CT检查步骤1、患者的接待与登记仔细审查CT检查申请单是否填写完整,检查部位明确和符合要求,并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和本部门的工作流程合理安排患者的检查时间。
放射(DR)检查准备及注意事项是什么?
放射 (DR)检查准备及注意事项是什么?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放射(DR)检查已经临床逐渐普及,其应用价值已经获得临床诸多学者的认可,放射性检测泛指能够产生一定的电离辐射或电磁辐射等带有放射性的机器,对人体进行健康检测,但由于放射性危害巨大,一般情况下需要借助专门仪器方可感知放射性反应。
但患者对于放射(DR)检查准备及注意事项是什么?,并不了解,鉴于此,本文现对“放射(DR)检查准备及注意事项是什么?”进行细致描述,详情内容如下:一、放射科检查放射科是医院最为重要的检查科室,而在医院建设中,放射科是集检查、诊断及治疗为一体,放射科是医院重要的辅助检查科室,放射科是一个集检查、诊断、治疗于一体的科室,现阶段临床多种疾病均依靠放射科设备检查进行诊断和辅助诊断,能够为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放射科的使用仪器包括临普通X线拍片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DSA)、计算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DR)、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机X线摄影系统(CR)、核磁共振(MRI)、等[1]。
1.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R)Direct Digital Radiography(DDR)是直接数字X线摄影,泛指在具体图像处理的功能的计算机的控制下,采用一维或二维的X线探测器直接把X线影像信息转化为数字信号的技术。
运用平板探测器的影像直接转换技术的数字放射摄影是当前医学科技的发展趋势,能够有效提升医疗诊断质量,增强医务人员工作效率,其安全性较高。
具有以下优点,分别是:①病人受到辐射剂量更小;②具有更高的动态范围、量子检出效能。
③能覆盖出更大的对比度,图像显像清晰;④图像分辨率力提高,速度更快,工作效率更高[2]。
1.放射(DR)检查准备放射(DR)检查准备包括:(1)需做透视、照像的患者,需持有临床医师开出的X线检查申请单直接到收费处交费,取得证明后方可进行检测。
(2)为了检测及诊断不出现误诊、漏诊的现象,需在检查前,将可能会影响诊断的带有金属的服饰及首饰(耳环、项链、手表等)脱下,在检查过程中,需全力配合医师,并将其详情病情及病史告知医师。
放射检查应注意的基本事项
到医院体检或看病就诊,常常需要做X光检查。
为了使患者在检查中受到最小的射线影响,同时又保证我们的检查结果更加准确有效,在此为您归纳放射科常见的X线、CT、磁共振(MR)检查中的注意事项。
在这三大项中,有辐射的检查是X线及CT检查,且辐射剂量CT 检查大于X线检查,无辐射的是MR检查。
X线检查的注意事项:①注意不要在短时间内反反复复的通过X线技术进行检查:X线对于人类机体的损伤是逐渐累积的,比如:在几天内多次反复做X线检查,损伤程度会不断累积,会给患者机体造成严重损伤。
有的临床学者认为普通胸透几天内的曝光时间需要在12分钟以下,胃肠检查的持续时间不应该超出10分钟。
虽然目前有较多的医院配备的透视机上都会配备影像增强系统,可以明显减少曝光量,但仍然需要对检查次数进行控制,特别是短时间内,更要控制X线检查的总次数。
②婴幼儿禁用X线进行检查:婴幼儿等年龄较小的患儿对于X线十分敏感,应该尽可能地避免通过X线进行检查,也要避免和患病家长一起进入X线室进行检查。
③孕妇禁用X线检查:胎儿对于X线十分敏感,特别是对于妊娠早期以及妊娠中期的胎儿来说,被X线照射以后,有一定的概率引发畸形。
孕妇的X线检查应该限制在妊娠后期,如果必须要测量骨盆或者拍摄胎儿照片的时候,曝光次数需要低于3次,防止过度影响胎儿。
④X线检查过程中需要尽可能的将非检查区域进行遮挡,尤其是对于婴幼儿以及孕妇人群来说,只需暴露被检查部位,其他部位均需要由铅皮进行遮挡。
⑤已婚未孕的女性人群在月经前半个月尽可能的不通过X线进行检查,尤其是腹部X线检查,因为在月经前半个月属于排卵期,如果夫妻在此期间发生性生活,卵细胞受精率较高,受精卵对于X 线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故对此类女性人群来说,最应该在月经后10-14内做腹部X线检查。
⑥患者的亲友禁止滞留在X线检查室中:患者在做透视、造影检查时,患者家属不可以随意进入检查室进行陪伴,如果患者需要他人搀扶,可以由工作人员穿戴防护服帮助患者,避免工作人员受到X线不必要的照射。
放射科辐射监测方案
放射科辐射监测方案一、引言二、目的1.确保患者在放射诊疗过程中受到的辐射剂量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
2.确保医务人员在放射科工作的过程中受到的辐射剂量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
3.确保环境中的辐射水平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
三、监测内容1.患者辐射剂量监测:通过患者辐射剂量计实时监测,记录患者在放射诊疗过程中的辐射剂量,包括入院前、放射检查过程中和出院时的辐射剂量。
2.医务人员辐射剂量监测:通过佩戴个人剂量计(如TLD、OSL等)定期监测医务人员在放射工作中的辐射剂量。
对于辐射剂量超过国家和地方标准的个体,应当进行个案分析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环境辐射监测:定期检测放射科内部和周围环境的辐射水平,包括放射源、地面、墙壁、空气和废液等辐射水平,以确保环境辐射不超过国家和地方标准。
四、监测方法1.患者辐射剂量监测:患者在放射科就诊时,应佩戴个人剂量计进行实时辐射剂量监测。
监测设备应定期校准,并保证准确可靠。
2.医务人员辐射剂量监测:所有从事放射工作的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等,应佩戴个人剂量计。
监测设备应定期校准,并保证准确可靠。
个人剂量计的佩戴位置和佩戴时间应按照标准规定进行。
3.环境辐射监测:使用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的辐射监测仪器,对放射科内部和周围环境的辐射水平进行定期监测。
监测频率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的要求。
五、监测频率1.患者辐射剂量监测:对于每一位进行放射诊疗的患者,应当记录其辐射剂量。
对于高剂量放射检查,如CT、介入手术等,应立即记录辐射剂量。
2.医务人员辐射剂量监测:所有从事放射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每月佩戴个人剂量计,并在月底进行读取和记录。
3.环境辐射监测:对放射科内部和周围环境的辐射水平,应进行定期监测。
监测频率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的要求。
六、监测数据管理1.监测数据应准确、完整地进行记录和存档,包括患者辐射剂量、医务人员辐射剂量和环境辐射等数据。
2.对于异常辐射剂量的个案,应当进行个案分析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放射科人员健康及个人剂量管理制度(二篇)
放射科人员健康及个人剂量管理制度一、背景放射科人员在工作中长时间接触放射线,必须遵守严格的健康及个人剂量管理制度,以确保其个人健康和安全,并减少潜在的辐射风险。
本文将详细介绍放射科人员健康及个人剂量管理制度。
二、健康管理1. 定期体检:放射科人员应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以评估其在放射线工作环境中的健康状况。
体检项目应包括全面的身体检查、血液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等。
2. 健康指导:放射科人员应接受相关健康指导,包括个人卫生习惯、饮食健康、锻炼等方面的建议,以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
3. 健康教育培训:放射科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健康教育培训,包括辐射防护知识、辐射剂量监测和控制方法等方面的培训,以提高其辐射防护意识和技能。
三、个人剂量管理1. 个人剂量监测:每位放射科人员应佩戴个人剂量计进行辐射剂量监测。
个人剂量计应定期校准并记录使用情况,以确保准确监测个人辐射剂量。
2. 剂量限值:放射科人员的个人剂量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放射线防护的相关法规和标准。
个人剂量超过限值的情况应及时报告和处理。
3. 剂量控制措施:放射科人员应积极采取各种控制措施,以减少辐射剂量,如合理调整工作站位置和姿势,使用适当的防护设备和工具等。
4. 防护措施:放射科人员应严格遵守辐射防护措施,包括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定期检查和更换防护设备等,以减少辐射暴露。
5. 剂量监测记录:放射科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记录应详细记录和保存,包括个人剂量计读数和使用时间等信息,以备查验和追溯。
四、管理措施与责任1. 责任方:医院放射科应设立辐射防护管理岗位并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包括辐射防护管理人员、医院管理层和放射科人员本身。
2. 监督检查:医院放射科应定期进行辐射防护监督检查,检查内容包括个人剂量监测记录、个人防护设备使用情况和防护设备的检查和维护等。
3. 违规处理:对于违反健康及个人剂量管理制度的放射科人员,应及时进行违规处理,包括警告、处罚和教育等。
放射科检查操作规程
放射科基本技术操作常规放射检查DR、CT患者须知1、放射检查是临床应用普遍的常规检查,可应用于人体各部位,是对疾病进行诊断的重要方法;放射检查由医师根据患者病情需要提出检查申请,经放射科审核无误,按规定计费后进行检查;2、如过去在我院进行过放射检查,再次检查时请提供检查号码,尽可能提供以往老片或其它影像资料,以利病情的对比观察;3、检查按医疗规程进行,应满足临床诊疗需要,重视对患者的防护并保护患者的隐私;放射检查有放射性,我院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机房、设备及医务人员均符合国家规定,在我院进行的放射检查能保证患者所受照射在国家允许的安全范围内;有放射线的场所均有明显通用的放射线警示标志,患者应在有防护的区域候诊,禁止在机房内候诊;X线可能对胎儿产生不利的影响,非特殊必要孕妇禁忌放射检查,对育龄妇女及婴幼儿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不必要的曝光;4、检查完毕,检查医生告知患者出报告时间,急诊30-60分钟,普通下一个正常工作时段到窗口签收检查报告及取DR或CT片,然后到相应临床科室就诊;5、我院引进的世界先进设备西门子CT,中科美伦DR;诊断质量及检查范围明显提高和扩大,工作流程简化,扫描速度快,射线量低,影像清晰,对比度高,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放射检查服务;检查室工作制度一、保持摄片室整洁卫生,室内温度控制为25°、湿度控制在35%~55%之间,机器、器械和用具处于工作和使用状态;二、机器设备由专人负责,严格交接班制度;机器发生故障,机器使用者及时向技术组长和维修人员报告,并向维修人员详细说明故障的现象,共同分析故障的原因,并详细记录三、严格管理、提高机器的使用效益,建立机器使用登记制度;四、仔细阅读申请单,根据接诊临床及本科医师要求,选择最佳的投照方法和投照体位,必要时与当班医师联系,共同研究确定检查方法;五、热情接待患者,耐心解释检查方法和注意事项;更衣或去除金属或X线不透明装饰物,并详细地回答患者的询问;六、工作应认真仔细,摄影要做到三查四对;1、查申请单一对人员资料姓名、病历号、X线号;二对检查目的检查部位、位置和方法;2、查患者,去除影像干扰因素、向患者交代配合要点及体位标准等;3、查机器4、对光圈靶片距离、照射范围、中心线5、对控制台器官程序、焦点等;七、摄影操作时,应注意周围有无障碍物及诸附件有无固定;对老幼、重症及残疾患者应给予特别照顾;摆位要轻柔和迅速,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危重患者或怀疑脊椎骨折的患者应有临床医生陪同,协助移动患者和摆位,以免患者因摄影操作而加重病情,发生意外;婴幼儿应有家长照顾;八、摄影完毕,帮助患者下离检查台,填好各种记录,告知患者何时就诊看结果;九、摄影室内严禁吸烟,会客聊天;下班前检查机器、电源、电器、门窗,确保安全;放射检查设备操作规程一、设备使用前,应观察设备运动范围内有无障碍物及其它异常情况;二、按下配电柞启动电钮,观察电源是否正常电压正常方可开机;三、按下设备启动电钮,观察设备各仪表指数是否正常四、工作中发现异常情况异常响声、异味、电弧光应立即按下紧急按钮和闭关电源,即时向有关人员汇报,并保护现场;使用设备时应严格按设备操作说明书执行;五、工作完毕后,应将设备回位,关闭电源;六、保持设备外部清洁,及时清除台面床面污渍;七、设备的各种技术文件,未经许可,不许私自带出或外借;X线机操作规程X线工作者必须熟练掌握业务技术和射线防护知识,配合有关临床医生做好X线检查的临床判断,注意掌握其适用范围,正确、合理地使用X线诊断;除了临床必需的透视检查外,应尽量采用摄影检查,以减少受检者和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X线工作者在透视前必须做好充分的相应准备,在不影响诊断的原则下,应尽可能采用“高电压、低电流、厚过滤”和小照射野进行工作;用X线进行各类特殊检查时,要特别注意控制照射条件和重复照射,对受检者和工作人员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摄影时,X线工作者必须根据使用的不同管电压更换附加过滤板;摄影时,X线工作者应严格按所需的投照部位调节照射野,使有用线束限制在临床实际需要的范围内,并对受检者的非投照部位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摄影时,X线工作者必须在屏蔽室等防护设施内进行曝光,除正在接受检查的受检者外,其他人员不应留在机房内;进行X线检查时,对受检者的性腺部位要特别注意防护;孕妇一般不宜做X 线检查,以减小对胎儿的照射;在X光检查中,当受检者需要携扶时,对携扶者也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数字化放射摄影DR技术操作规程一、DR的使用原则1了解机器的性能、规格、特点和各部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熟悉机器的使用限度及其使用规格表;2操作人员必须认真研读操作手册,并且经过相关培训,严禁非本科操作人员操作机器;操作须按操作手册进行,以保证机器使用安全;3机房保持恒温恒湿状态,温度22℃±2℃,湿度30%~60%;检查空调、除湿机工作状态,每天开机前倒空除湿机水箱,雨季禁止开启机房窗户;4每日上午开机前用酒精纱布擦拭床台面板及把手,下班关机后用拧干的湿毛巾擦拭机器及工作台;开机后检查各系统是否正常运行,检查硬盘空间并删除多余文件,将已处理病人资料及时存盘、刻录;5若遇机器发生故障,书面记录错误代码,供工程师查对;并即时报告科室领导,或者拨打维修电话,在维修工程师指导下关闭或重启机器;6每天与主管医师沟通,删除已核对无误的文件并签字确认,以保证机器能正常运行;在未得到主管医生认可前,不得删除任何文件;7未经科室同意,不得删除或修改任何现用程序,参数;严禁在DR操作系统内运行与工作无关的软件;8下班时按正常关机程序关闭各系统;检查机器状况,如有问题及时报告维修人员及科室领导,并且做好记录;检查空调及除湿机,勤倒除湿机积水箱,保证机房恒温恒湿状态;检查门窗应完全关闭;填写交班记录:设备状态、异常情况、环境温湿度、维修时间及内容;二、DR的一般操作步骤1开机:检查并确保没有物体阻碍机架移动才能开机;开机后应用程序在显示器上显示出来之前,不得进行任何操作;2检查并确保球管中心与探测器中心重合,二者处于同步跟踪状态,球管与探测器间距为115cm;倾斜球管后,重新核对球管与床台中心是否对齐,否则将影响图像质量3认真阅读申请单,扫描患者申请单,选择相应器官程序,球管功率应设定于80%,检查电离室工作野、滤线栅、铜滤过等工作状态4摆位时再次核对病人姓名、摄片部位,“自动跟踪”确立,电离室工作野准确后方可进行曝光;5为保证摄片方位准确,上肢摄片,患者位于靠近门侧的旁检查床边,摄片部位与检查床纵轴垂直;头颅、脊柱、下肢摄片,患者均取足朝观察窗方向卧位或坐位,摄片部位与检查床纵轴平行;6认真观察“预览图像”质量,准确将“左”、“右”标记置于统一规定部位的空白处,需要时可对图像进行剪辑、修改放大因子或调整窗宽、窗位,必要时重新曝光并及时删除不合格图像;7将选定图像传送至诊断工作站,观察状态栏中发送图标,若出现发送错误图标,点击该图标,删除“网络作业状态对话框”内不具有“激活,接收,”或者“假脱机”状态的对列;8进入拍片程序后注意检查传送张数、胶片规格、分格形式,以避免错误打印胶片;必须采用1:1模式打印胶片;9关机:关闭系统时要使系统处于待机状态,若遇停电,应及时与电工房联系,恢复供电后及时启动电源,重新使系统处于待机状态,以免损伤探测器透视操作规程1、进入机房需观察设备周围有无障碍物及异常情况,调节检查机房适当温度;2、打开总电源墙上控制板红灯亮,观察电压值是否在正常范围内:380V +10%3、打开控制台电源后绿灯亮,调节电源至220V;4、依次打开电视及扬声系统电源;5、进行受检者检查:①所有受检者均需更换拖鞋,一般受检者从透视控制室进入检查机房,仅担架受检者或特殊情况可以从透视室门直接进入检查机房;②调节适当千伏及毫安,按一定顺序、原则及要求进行透视检查;注意X线防护及受检者检查过程中的安全;③检查完毕由透视控制室离开并取透视诊断结果;6、工作中如果检查间隔时间较长,请关闭控制台电源,但电视系统不关;7、下班时:机器回位,按顺序关闭所有电源,认真统计工作量,写交班记录;CT操作规程CT是现今科技含量高、技术先进、附属设备多、操作使用复杂、应用范围广的高科技诊疗设备,为确保机器正常运转,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既可延长使用寿命,又能较准确的为临床和病人做出诊断,各类各级人员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及岗位职责,完成好各岗位工作;1、使用机器必须严格按开关机程序操作,不能有误;2、爱护机器,操作使用时严格按计算机程序执行;3、保证机器使用安全,若发生意外,应立即切断电源;4、随时检查设备使用情况,若有故障立即向主任报告,避免扩大故障;5、各岗位应检查附属配件使用情况,并如数交接班;6、随时观察各机房空调温度变化,各机房温度必须保持24度,扫描间温度应确保病人不受凉;7、正确使用微电系统电视监控、广播、收录像、红外监控、各监视器及通讯,确保使用安全,按时开关机;8、严格遵守微电系统操作常规,充分应用该系统更好的为病人服务,达到一流服务水平;9、认真严肃完成各岗位职责,工作时不许谈论与工作无关的事;10、机器使用中若有不明白之处,应求教上级主管人员,不能盲目操作,以致损坏设备;11、保持所有设备的完好,提高使用效率,做好所有机器设备的清洁卫生,定时消毒,造就良好的工作环境;12、各岗位密切分工,协调合作,共同完成诊疗工作;13、严格交接班制度,值班者交接班时,必须履行自己的职责,并为下一班人创造好工作环境和条件,若未履行好,下一班可不以交接;14、工作完成时必须做好交接登统记录和运行状态记录,便于督促检查;激光相机操作规程一、激光相机电源与主机相连,因此激光相机的电源应保持常开状态;二、开机后,激光相机需要预热,待提示后方可进行照相;三、必须在本机所规定的正常状态下,激光照相机才能与DR、CR、CT、MRI、DSA等主机通讯;四、在激光相机工作过程中,禁止按动任何开关和控制键;五、必须在暗盒“打开”或“关闭”显示信号熄灭状态时,才能取出或放回供片盒;注意轻拿轻放片盒或收片盒;六、按照供片盒的容量规定装入激光胶片,不得多装;七、注意正确装载激光片;八、操作人员每日将激光相机的运行状态记录在操作日志上,如有故障应及时报告维修人员,以便尽快修复;CT检查操作常规一、CT检查前准备1、了解病情扫描前应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携带的有关影像学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供扫描时定为定位及诊断是参考;2、做解释工作对患者耐心做好扫描前说明解释工作,以消除其顾虑和紧张情绪;3、胃肠道准备腹部、盆腔、腰骶部检查者,扫描前一周,不做胃肠道钡剂造影,不服含金属药物,如钡剂等;扫描前两日少吃多渣食物;腹部检查前四小时禁饮食,扫描前口服对比剂,使胃肠道充盈;盆腔检查前晚口服甘露醇等泻剂清洁肠道,若行清洁灌肠更佳;扫描前2 小时口服对比剂充盈肠道;4、制动根据不同检查部位的需要,确保检查部位的固定,是避免漏扫及减少运动伪影的有效措施;另外,胸腹部检查前应做好呼吸训练,使患者能根据语音提示配合平静呼吸或吸气、屏气;腹部检查前口服或肌注654-2注射液20mg 以减少胃肠道蠕动;喉部扫描时嘱咐患者不要做吞咽动作;眼部扫描时嘱咐患者两眼球向前凝视或闭眼不动;儿童或不合作的患者可口服催眠剂10﹪水合氯醛5ml/kg不超过10ml以制动;5、除去金属物品摆位时去除扫描范围内患者穿戴及携带金属物品,如钥匙、手机、发卡、耳环、项链、金属拉链、义齿、带金属扣的皮带、硬币、带金属纽扣等,以防伪影产生;6、增强扫描及造影检查准备行增强扫描就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检查前4小时禁食、水,以防发生过敏反应时发生呕吐或呛咳将胃容物误吸入肺;检查前应询问有无过敏史,并做碘过敏试验,试验阴性者请患者或家属在碘对比剂检查说明书上签名;少数低渗型非离子型对比剂过敏反应发生率极低,不需要做过敏反应,但应在增强或造影过程中严密监控,以防意外;7、注意监护危重患者检查时,需要临床科室的医护人员陪同并监护;8、防尘患者更衣、换鞋或穿着鞋套进入扫描室,以防灰尘带入机房,进入机器内部;9、注意患者家属防护患者家属非特殊情况下不要滞留在扫描室内,以避免辐射线损伤;二、CT检查步骤1、患者的接待与登记仔细审查CT检查申请单是否填写完整,检查部位明确和符合要求,并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和本部门的工作流程合理安排患者的检查时间;给患者做好解释和说明工作以更好做好配合,通知患者做好检查前准备;有专门人员进行检查项目的登记和归档;2、输入患者的一般资料与扫描相关信息将患者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CT号等资料输入CT机;选择扫描方向和患者的体位;3、患者体位的处置根据检查的要求确定是仰卧还是俯卧,头先进还是足先进;根据检查的需要采用适当的辅助装置,固定检查部位;按不同检查部位调整检查床至适合位置,开启定位指示灯,将患者送入扫描孔内;4、扫描前定位定位就是确定扫描的范围,通常先进行定位扫描,即球管与探测器位置不变,曝光过程中,检查床载患者匀速移动,扫描图像类似高千伏摄影平片;在该定位图像上制定扫描计划,确定扫描范围、层厚、层距等;3、扫描选择扫描条件,设计扫描程序,按下曝光按钮;在整个扫描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每次扫描的图像,必要时调整扫描的范围或作补充扫描,如肺内发现小病灶,最好加扫小病灶定位的高分辨力CT;4、照相和存储在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及图像打印及储存;三、CT检查注意事项1、CT检查必须注意放射性的防护,要正确、合理地应用CT检查,避免不必要的曝光;对幼龄妇女及婴幼儿更应严格掌握适应症,特殊必要,孕妇禁忌CT检查;CT机及机房本身结构需达到防护标准,以减少被检查、工作人员和与CT机房相邻地区人员的X线辐射剂量;重视个人防护,减少被检者、工作人员的受造剂量;2、应认真了解病史、其他检查结果及既往影像检查资料,借与指导本次检查,以免检查范围或什么方式设置不当;3、增强扫描使用的碘对比剂量较大,注射速度快,有引起不良反应,甚至过敏反应的可能,碘过敏试验阳性者禁忌增强扫描;过敏体质的患者可选用非离子型对比剂以减少不良反应,使用过程中严密观察,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影及时处理、抢救,否则可能危及生命;为避免迟发型过敏反应的发生,检查后应让患者留CT室观察30分钟后在离开;CT室应常备必须地急救药品、器械,以备抢救之用;注意药品有效期,定时添补更新;4、危重患者,过多搬动有生命危险者临床应先控制病情,可待病情较为稳定后再作CT检查;对危重患者的搬动及检查影迅速、轻柔,检查以满足诊断需要为标准,不宜苛求标准延误抢救时间;静脉肾盂造影常规摄片操作常规一、适应症:①尿路结石、结核、囊肿、肿瘤、慢性炎症和先天性畸形;②原因不明的血尿和脓尿;③尿路损伤;④腹膜后肿瘤的鉴别诊断;⑤肾性高血压的筛选检查;⑥了解腹膜后包块与泌尿系的关系;二、禁忌症: ①碘过敏及甲状腺功能亢进者;②严重的肾功能不良者;③急性尿路感染;④严重的心血管疾患及肝功能不良;三、造影前的准备:①造影前2天不吃易产气和多渣食物,禁服钡剂、碘剂、含钙或重金属药物;②造影前日晚服泻药,口服泡服中药番泻叶5~10g;③造影前12小时禁食及控制饮水;④造影前先行腹部透视,如发现肠腔内产物较多,应做清洁灌肠,促使肠内粪便或气体排出;⑤摄取全尿路平片以备与造影片对照诊断;⑥做碘过敏试验,并向患者介绍检查过程以取得患者的合作;四、造影技术:被检者仰卧在摄影床上,检查床向头侧倾斜20度~30度,经肘静脉注射非离子型造影剂40~60ml,当注入对比剂1~2ml后减慢速度,观察2~3分钟,如被检者无不良反应即将对比剂在2~3分钟注完,必要时可缩短注药时间;注药中若有反应,立即停止注药;如反应轻微,待症状缓解后仍可继续造影;注药完后3~5min、7 min、10~15 min及30 min各摄肾区一张;最后水平位或半立位拍片,掌握好曝光时机,可获得泌尿系全通路的影像,注意不得漏掉膀胱;若30分钟肾盂显影淡或不显影,膀胱内又无对比剂,延长至1~2小时重摄肾区片;五、摄影技术:注射后常规摄取肾区前后位片,观察肾盂肾盏内对比剂充盈情况,摄片时取仰卧位;若正位片上的肾盏为杯口状重叠或平片结石被肾盂内对比剂遮蔽时,可加照斜位或侧位便于鉴别诊断;解除腹压后的全尿路片摄片方法同腹部平片;疑有肾下垂者可在摄全尿路片时采取站立位;逆行尿路造影常规摄片操作常规一、造影技术:当泌尿科医师完成导管插入后,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脊柱对准台面中线,摄腹部平片或透视观察导管位置,一般导管头端位于肾盂和输尿管交界处为宜;然后向双侧导管内同时等速注入对比剂;一般每侧注入5-10ml,可多次重复注射;注药后立即摄肾区片,根据显影情况决定是否再次注药摄影或摄取其他体位片;照片显示满足诊断要求后,拔出导管,结束检查;若欲观察输尿管情况,应将导管缓慢抽至输尿管下端,注入少量对比剂后摄腹部片;二、摄影技术:常规摄取腹部仰卧位前后片,必要时加摄侧位、斜位、头高位和头低位;“T”形管胆道造影一、造影前准备:清除肠道粪便及气体;左碘过敏试验;备用造影用具及药品等;二、造影技术:“T”形管造影多在术后1-2周内进行;造影时被检者仰卧在检查台上,引流管口部消毒,抽吸管内胆汁,降低管内压,用生理盐水冲洗胆管,将加温的对比剂76%泛影葡胺10ml缓慢注入“T”形管内,透视观察肝管及胆总管充盈情况,如果肝管尤其是左侧肝管充盈不良,应采取头低30度,右侧抬高或左侧卧位,加注对比剂10ml,至全部肝管及胆总管充盈满意后,即进行摄片;观察肝胆管显影是否良好,若有充盈不良之处,可调整体位,予以补注,重新摄片;三、摄影技术:取仰卧位,左侧抬高20°-30°角,避免胆总管同脊柱重叠,必要时加照斜位可清楚显示肝管各支形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T扫描的“剂量指导水平”
• 为了保证放射实践的规范化,避免CT检查中患者接受不 必要的剂量,降低CT检查的辐射风险度,实现辐射防护 的最优化,一些国家或地区的专业机构在调查各种类型诊 断检查和各种型号CT设备的基础上制定出CT扫描的剂量 指导水平,经审管部门审批认可,在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 的临床应用中执行。我国推荐CT检查的剂量指导水平只 有头50MGy、腰椎35MGy及腹部25MGy 三个部位。
• 2、钡灌肠:检查前一天晚上需口服泻药,检查当 天清晨需清洁灌肠2次,将肠道排泄干净。
• 3、检查当日请穿着无任何金属拉链、钮扣、饰品 的全棉运动衣或睡衣前往放射科,女性受检者请 勿穿戴任何有金属物的内衣(如胸罩)。
4.放射辐射剂量对人体的影响
• 电离辐射在受照人群中产生的辐射效应为两种基 • 本类型的生物效应: • 1.确定性效应:辐射大量杀死细胞,所需辐射剂量 • 很大(>1Gy) • 特点:存在实际剂量阈值,效应严重程度随剂量 • 增加而加大 • 2.随机性效应:由辐射引起基因突变而导致癌症和 • 遗传性效应发生 • 特点:与电离辐射之间存在线性无阈的剂量响应 • 关系 •
• 5、盆腔检查者请适当憋尿(留置导尿者在 检查前夹闭尿管2小时),待膀胱适当充盈 后进行检查。
• 6.CT增强扫描:
• (1)、检查前务必除去检查部位金属物品 ;
• (2)、CT增强检查者必须提供近2周肾功 检查化验结果单,以进行检查前肾功能评估
• (3)、长期服用二甲双胍、白介素II类药物 者应在停药3天后进行CT增强检查,检查后 至少48小时且肾功能恢复正常或恢复到基线 水平后才能再次使用此类药物。
• 通常一次CT检查,受检者体表剂量达不到 引起确定性效应损伤所需的剂量,但当受检 者短期内接受多次医疗照射时,确定性效应 发生的可能性则不可被忽略。
• 随机性效应 • 随机性效应的特点:线性无阈,没有阈剂量 • 效应发生概率随剂量增加而增加,效应严重
程度与剂量无关 • 辐射致癌存在一定潜伏期(2-20年不等)
须镇静后方可检查; • 8.外伤流血、流液的患者需经过门诊包扎后检查,以免损
坏机器及检查中产生伪影; • 9.夜间急症病人需在医生陪同下做检查。
2.CT常规检查注意事项
• 1.检查前务必除去检查部位金属物品,例如: 头颅、五官、颈部检查中的发夹、耳环 (气管切开患者换上塑料套管、清理呼吸 道);胸部检查中的项链、胸罩、领带夹、 金属饰物、上衣口袋中的金属物品;腹部 检查中的皮带、手机、钥匙、打火机等。
• 7.禁忌症
• (1)、孕期妇女严禁进入检查室。
• (2)、甲亢、过敏性哮喘、含碘类食物过 敏及严重全身感染者禁忌做CT增强检查。
• (3)、过敏体质(包括对药物、食品、花 粉、油漆等过敏)不宜做CT增强检查。
• 8、使用碘对比剂CT增强检查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 (1)、轻度不良反应:咳嗽、喷嚏、一过性胸闷、结膜炎、 鼻炎、恶心、全身发热、荨麻疹、瘙痒、血管神经性水肿 等。
• 医疗电离辐射照射正当化:任何医疗放射实践对 受检者来说应是利大于弊,尽量避免不必要照射。
• 辐射防护最优化:放射实践应严格遵循ALARA原 则,在满足临床诊断需求的前提下,使受照剂量 保持在合理的尽可能低的水平
• 个人剂量限值原则:ICRP认为,个人剂量限值原 则仅适用于职业照射,不适用于医疗照射,也就 是说,CT受检者不适用剂量限值原则。
• 放射影像设备和检查方法 的临床准入与监管法的临 床准入与监管
• 具体受检者
• CT检查实施
• 政府职能部门行业监管机 构把关成像方法研究、临 床应用评价的重要指标
• 临床医师:了解CT检查适 应证及潜在辐射危害,确 保CT应用的合理性,防止 滥用
• 影像医师:根据受检者的 临床指征及解剖、生理、 病理特点,确定诊断所需 的影像质量级别及CT检查 方案
• Einstein, A. J. 2007年在“Circulation”公布的数据显示 100000人接受单次100-mGy剂量的全器官辐射,预期生存 期内癌症发生风险与受照射者性别、年龄的关系癌症发生风 险与性别、受照射年龄的关系
结论:
• ICRP102报告指出,对应于特定的医疗电离辐射, 儿童期接受照射而产生的致癌风险是20-50岁成年 人的3至4倍,而女孩的致癌风险近乎是男孩的2 倍,因此放射实践中需要重视对高风险人群的防 护
• 目前推荐的CT检查剂量指导水平明显滞后于当前的CT技 术进展和临床应用现状,需要重新评估和修正。
• 该指导水平包括不同部位CT扫描中所受剂量的参考剂量 水平,指标为易测量的剂量指标。如实际工作中具体数值 持续地超出该水平,则需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纠正措施。
CT辐射防护的原则
• ICRP提出的辐射防护原则包括放射实践正当化、 辐射防护最优化和个人剂量限制。
• 2.儿童、不配合检查者、神志不清者、危重 患者需请家属陪伴进行检查,并有相关科 室医护人员陪同。
• 3.胸部检查须对病人进行呼吸训练,尽可能 在深吸气憋气状态下操作,以提高检查质量;
• 4、腹部检查者1周内不服含金属的药物,10 日内不做胃肠钡剂检查(若已做钡剂检查, 需先行腹部透视,确定无钡剂残留后才能检 查);检查前须禁食4~6h(上午检查者禁 早餐、下午检查者禁午餐),饮水500~ 800ml。
1.DR常规检查注意事项
• 1.放射检查是一项特殊检查,须提前预约,医生开单,交 费后到指定地点做检查;
• 2.接受照射的范围内不可有外物,如:纽扣、膏药、手表、 项链及金属物件;
• 3.年幼、高龄患者需家属或导检陪护; • 4.怀孕及备孕妇女事先告知工作人员; • 5.需提前告知患者摄影时请勿乱动,以免影响影像质量; • 6.特殊体位检查时须短暂闭气,请听医嘱,密切配合; • 7.对不合作的患者、婴幼儿、颤动或意识丧失意识狂躁者
• 一线操作人员需要加强辐射防护意识,掌握 相关技术参数对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 合理优化扫描参数,在保证影像诊断质量的 前提下合理降低辐射剂量
谢谢!
对患者的医疗照射正当性原则的判断
• 1.目前,CT检查的辐射剂量管理滞后于CT 检查技术的发展,迫切需要在临床实际工 作中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确保医疗 电离辐射照射正当化和辐射防护最优化原 则的贯彻实施
• 2.需特别关注特殊群体(孕妇、婴幼儿、青 少年、青年妇女、CT筛查群体及需要重复 检查的患者)的辐射危害。
• (2)、中度不良反应:严重呕吐、明显的荨麻疹、面部水 肿、咳嗽、呼吸困难、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等。
• (3)、重度不良反应:喉头水肿、惊厥、震颤、抽搐、意 识丧失、心跳骤停、呼吸抑制或骤停、休克等,甚至死亡 或其它不可预测的不良反应。
• (4)、迟发性不良反应:注射碘对比剂1小时至1周内也可 能出现各种迟发性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头痛、骨骼 肌肉疼痛、发热等。
5-7
• 骨盆
3-4
• 腹部+骨盆 8-14
• 冠脉CTA 5-15
• 非CT检查有效剂量(mSv) • 头部摄影 <0.1 • 牙片摄影 <0.1 • 胸部摄影 0.01-0.02 • 乳腺摄影 0.3-0.6 • 腰椎摄影 0.5-1.5 • 钡灌肠 3-6
癌症发生风险与性别、受照射年龄
的关系
• 确定性效应
• 介入治疗中患者的皮肤剂量有可能会超过皮 肤放射性损伤的剂量阈值。
• 通常一次CT检查,受检者体表剂量达不到 引起确定性效应损伤所需的剂量,但当受检 者短期内接受多次医疗照射时,确定性效应 发生的可能性则不可被忽略。
• 确定性效应
• 介入治疗中患者的皮肤剂量有可能会超过皮 肤放射性损伤的剂量阈值。
• (5)、使用高压注射器时,注射速率快,注射部位可能出 现碘对比剂渗出,造成皮下组织肿胀、疼痛、麻木感,甚 至溃烂、坏死、局部血管破裂的潜在危险。
• (6)、其它意外情况。
3.数字胃肠检查注意事项
• 1、所有胃肠道透视(食道、上消化道、全消化道、 钡灌肠):检查前一天清淡饮食,检查当日早晨 须空腹,禁食禁水。
放射科常规检查注意事项 及放射辐射剂量
放射科 徐武
主要内容:
• 1.常规检查注意事项; • 2.CT特殊检查注意事项; • 3.数字胃肠检查注意事项; • 4.放射辐射剂量对人体的影响。
常规放射检查仪器
• 胃肠∕普通透视; • 数字化拍片(DR); • CT平扫、CT增强; • 磁共振(MRI)平扫、磁共振(MRI)增强;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正当性
• 影像技师:辐射防护最优 化原则的贯彻
小结
• DR、CT成像中,影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是相 互依赖的有机体,如何寻找二者的平衡点需 要在实践中探索;
• 在诸多影响因素中,低剂量扫描模式是最有 效降低受检者辐射剂量的措施,应大力推广 普及,实际工作中根据受检者情况优先选用
• 一次标准胸片的辐射剂量约为0.010.02mSv,相当于自然状态下10天±的天然 辐射
• 按照FDA观点,一个有效剂量0.02mSv的标 准正位胸部X线片,100万人一生中会有一 人因一次这样的检查而患癌症
放射影像学检查的辐射剂量比较
• CT检查有效剂量(mSv)
• 头部
1-2
• 胸部
5-7
• 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