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2019-2020年高考语文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 第一节 小说阅读

合集下载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测试 文言文阅读 专题十三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测试 文言文阅读 专题十三 第三节 句式与活用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测试文言文阅读专题十三第三节句式与活用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后人哀之而不鉴之B.常以身翼蔽沛公C.头发上指 D.有泉侧出解析: A项的“鉴”,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鉴”;B项的“翼”,名词作状语,“像鸟的翅膀一样”;C项的“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D 项的“侧”,名词作状语,“从旁边”。

答案: A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朝歌夜弦B.前辟四窗C.沛公欲王关中D.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解析:C项的“王”,名词用为动词,“称王”。

A项的“朝”“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B项的“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D 项的“箕畚”,名词作状语,“用箕畚”。

答案: C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B.后世必为子孙忧C.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D.秋毫不敢有所近解析:D项的“近”,形容词作动词,“接近、接触”。

A项的“卑”,形容词作名词,“卑贱的人”;B项的“忧”,形容词作名词,“忧虑的事”;C项的“善”,形容词作名词,“善行”。

答案: D4.下列加点的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B.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C.多可喜,亦多可悲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解析:D项的第一个“老”“幼”,形容词作动词,“尊敬”“爱护”。

A项的“幽暗昏惑”,形容词作名词,“幽深昏暗使人迷乱的地方”;B项的“素”,即“白”,形容词作名词,“白绢”;C项的“多”,形容词作名词,“许多事”。

答案: D5.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尊贤而重士B.无贵无贱,无长无少C.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解析:B项的“贵”“贱”,形容词作名词,“地位高的人”“地位低的人”。

A项的“重”,形容词作动词,“敬重、看重”;C项的“尽”,形容词作动词,“取尽”;D项的“谬”,形容词作动词,“弄错”。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测试试卷(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测试试卷(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测试试卷(含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共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被审美的汁液浸泡、又为理想的光环所笼罩着的山水,它是作者幻化出的。

在当代中国,无论东西南北,都能找到“桃花源”。

不同的“桃花源”,出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

但每一个“桃花源”里似乎都有陶渊明的影子,真可谓“一处桃源一陶翁”。

A.钟灵毓秀按图索骥映射 B.海市蜃楼按图索骥折射C.海市蜃楼顺藤摸瓜折射 D.钟灵毓秀顺藤摸瓜映射【答案】 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

【解析】第一处,“海市蜃楼”比喻虚幻的事物,用在此处恰当;“钟灵毓秀”指聚集天地灵气的美好自然环境产生的优秀人物。

第二处,“顺藤摸瓜”比喻沿着发现的线索追根究底;“按图索骥”比喻按照死规矩机械、呆板地做事,也泛指按照线索寻找目标,这里取“按图索骥”的第二个义项。

第三处,“折射”比喻把事物的表象或实质间接反映出来;“映射”是“照射”的意思,根据语境,应选“折射”。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要想通过取得更高的成就来获得幸福往往难以如愿,因为人们总是和自己身份相当的人进行比较来决定自己是否幸福。

B.香港旅游业内人士预计,即将来临的复活节假期,赴日旅行团将比往年减少一倍,约有30至40团,估计复活节档期的营业额会比去年同期减少3至4成。

C.随着智能手机技术升级换代的加速推进及市场竞争环境的急剧变化,手机市场龙头老大的位置也在快速易主,尤其是在中国市场更难寻找永远的王者。

D.这种发光中性笔由书写装置和发光装置组成,采用上圆盘型灯座和下圆盘型灯座的结构,大幅度提高了照明的范围和光线的强度。

【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辨析与修改语病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

【解析】A项成分残缺,在“和”后面应该加个“与”;C项汉语中不可以用“减少一倍”这样的说法,只能用分数或百分数表达;D项搭配不当,“范围”不能说“提高”。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__能力训练含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__能力训练含解析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复习纲要【考情探究】课标解读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备考策略考点内容断句综合考查对实词、虚词、句意的理解句读、语法运用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知识,准确理解句意,正确断句平时多积累实词的含义,注意借助虚词来断句,同时要多关注句子的结构,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古代文化常识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官职科举、姓名称谓、天文地理、历法纪年、风俗礼仪、饮食器用、音乐文娱凭借积累、根据语境理解句中词语的传统文化内涵识记课本中的古代文化知识,按时间的先后等顺序梳理积累课外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文意概括和分析筛选并归纳信息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120个实词、18个虚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1.选择题,在审读题干和仔细比对选项与原文上下功夫。

注重总结规律,形成方法。

2.简答题要做到要点全,语言简。

翻译句子将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20个实词、18个虚词、词类活用及文言句式运用相关文言知识,理解文句,并能准确、通顺地翻译成现代汉语复习备考时要把三大得分点——关键实词、关键虚词、特殊句式作为重点,强化“得分点”意识。

【真题探秘】(2020新高考Ⅰ,10—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19分) 左光斗,字遗直,桐城人。

万历三十五年进士。

除中书舍人。

选授御史,巡视中城。

捕治吏部豪恶吏,获假印七十余,假官一百余人,辇下..震悚。

出理屯田,因条上三因十四议,诏悉允行。

水利大兴,北人始知艺稻。

邹元标尝曰:“三十年前,都人不知稻草何物,今所在皆稻,种水田利也。

”阉人刘朝称东宫..令旨,索戚畹废庄。

光斗不启封还之,曰:“尺土皆殿下..有,今日安敢私受。

”阉人愤而去。

杨涟劾魏忠贤,光斗与其谋,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赃私,忠贤暨其党咸怒。

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忠贤诇知,先二日假会推事与涟俱削籍。

群小恨不已,复构文言狱,入光斗名,遣使往逮。

2019年高考语文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 第二节 散文阅读

2019年高考语文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 第二节 散文阅读

第二节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痴心石三毛①许多年前,当我还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年时,看见街上有人因为要盖房子而挖树,很心疼那棵树的死亡,就站在路边呆呆地看。

树太大了,不好整棵的运走,于是工地的人拿出了锯子,把树分解。

就在那个时候,我鼓足勇气,很不好意思地问,可不可以把那个剩下的树根送给我。

那个人笑着看了我一眼,说:“只要你拿得动,就拿去好了。

”我说我拿不动,可是拖得动。

②父母看见当时发育不良的我拖回来那么一个大树根,不但没有嘲笑和责备,反而帮忙清洗、晒干,然后将它搬到我的睡房中去。

③以后的很多年,我捡过许多奇奇怪怪的东西回家。

父母并不嫌烦,反而特别看重那批不值钱但是对我有意义的东西。

我和父母,其实很少一同欣赏同样的事情。

他们有他们的天地,我,埋首在中国书籍里。

④我的父母并不明白也不欣赏我的那些怪癖,可是他们包涵..。

我也不想父母能够了解我对于“美”这种主观事物的看法,只要他们不干涉,我就心安。

⑤有一次,我答应了跟父母和小弟全家去海边。

结果前一天晚上又去看书,看到天亮才睡去,全家人次日早晨等着我起床一直等到十一点,母亲不得已叫醒我,又怕我不跟去会失望,又怕叫醒了我要丧失睡眠。

总之,她很为难,半醒了,我只挥一下手,说:“不去。

”醒来发现父亲留了条子,叮咛我一个人也得吃饭。

⑥中午起床,奔回不远处自己的小房子去打扫落花残叶,弄到下午五点多钟才再回父母家中去。

妈妈迎了上来,责我怎么不吃中饭,我问爸爸在哪里,妈妈说:“嗳,在阳台水池里替你洗东西呢。

”我拉开纱门跑出去喊爸爸,他应了一声,也不回头。

用一个刷子在刷什么,刷得好用力。

过了一会儿,爸爸又在厨房里找毛巾,说要擦干什么,他要我去客厅等着。

⑦一会儿,爸爸出来了,妈妈出来了,两老手中捧着两块石头。

⑧爸爸说:“你看,我给你拣的这一块,上面不但有纹路,石头顶上还有一抹淡红,你觉得怎么样?”妈妈说:“我挑挑拣拣,才得了一个石球,你看它有多圆!”我注视着这两块石头,眼前立即看见年迈的父母弯着腰、佝着背,在海边的大风里辛苦翻石头的画面。

高考语文真题体验:专题十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高考语文真题体验:专题十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专题十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第1讲把握小说情节(标*的为本考点题)[2017·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天嚣赵长天风,像浪一样,梗着头向钢架房冲撞。

钢架房,便发疟疾般地一阵阵战栗、摇晃,像是随时都要散架。

渴!难忍难挨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简单、十分原始。

欲望,分解成最简单的元素:水!只要有一杯水,哪怕半杯,不,一口也好哇!空气失去了气体的性质,像液体,厚重而凝滞。

粉尘,被风化成的极细极小的砂粒,从昏天黑地的旷野钻入小屋,在人的五脏六腑间自由遨游。

它无情地和人体争夺着仅有的一点水分。

他躺着,喉头有梗阻感,他怀疑粉尘已经在食道结成硬块,会不会引起别的疾病,比如矽肺?但他懒得想下去。

疾病的威胁,似乎已退得十分遥远。

他闭上眼,调整头部姿势,让左耳朵不受任何阻碍,他左耳听力比右耳强。

风声,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

他仍然充满希望地倾听。

基地首长一定牵挂着这支小试验队,但无能为力。

远隔一百公里,运水车不能出动,直升机无法起飞,在狂虐的大自然面前,人暂时还只能居于屈从的地位。

他不想再费劲去听了。

目前最明智的,也许就是进入半昏迷状态,减少消耗,最大限度地保存体力。

于是,这间屋子,便沉入无生命状态……忽然,处于混沌状态的他,像被雷电击中,浑身一震。

一种声音!他转过头,他相信左耳的听觉,没错,滤去风声、沙声、钢架呻吟声、铁皮震颤声,还有一种虽然微弱,却执着,并带节奏的敲击声。

“有人敲门!”他喊起来。

遭雷击了,都遭雷击了,一个个全从床上跳起,跌跌撞撞,竟全扑到门口。

真真切切,有人敲门。

谁?当然不可能是运水车,运水车会揿喇叭。

微弱的敲门声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不是来救他们的天神,而是需要他们援救的弱者。

人的生命力,也许是最尖端的科研项目,远比上天的导弹玄秘。

如果破门而入的是一队救援大军,屋里这几个人准兴奋得瘫倒在地。

而此刻,个个都像喝足了人参汤。

“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出去!”“门别开得太大!”“找根棍子撑住!”每个人都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摆好了下死力的姿势。

2019年高考语文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 第一节 小说阅读

2019年高考语文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 第一节 小说阅读

第一节小说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隔壁的父亲周海亮给父亲开门时,我正接着电话。

电话是朋友打来的,约我中午小酌。

我从父亲手里接过一个很大的纸箱,耳朵旁还夹着手机叽里呱啦地回着话。

父亲寻一双最旧的拖鞋换上。

问我,要出去?我说朋友约我吃午饭,不过不着急。

打开纸箱,里面塞满烙得金黄的发面烧饼。

这才想起,又到了七月七。

我们这里有个风俗:七月七,烙花吃。

花,即发面烧饼。

以前在老家,每逢这一天,心灵手巧的母亲都会烙出满锅金灿灿香喷喷的烧饼。

我搬进城里住以后,母亲便会将烙烧饼的时间提前几天,然后打发父亲将烧饼送到城里。

老家距城里不过两小时车程,但是,我似乎总也没有回家的时间。

和父亲喝了一会儿茶,手机再次响起。

我跟父亲说,要不一起去吧?父亲一脸惊慌,说,那怎么行?我一个乡下人,怎好跟你文化圈的朋友吃饭?我说,那有什么?正好把你介绍给他们。

父亲一听,更慌了,说,不去不去,那样不仅我会拘束,你的朋友们也会拘束。

我说,难道你来一趟,连顿饭也不吃?父亲说,没事没事,回乡下吃,赶趟儿。

我说,干脆这样,我下厨,咱俩在家里做点吃的算了,我这就打电话跟他们说。

父亲急忙阻拦我,说,做人得讲诚信,答应人家的事情,失约多不礼貌。

你去吃饭,我正好回乡下——乡下好多事呢。

我说,你如果不去,我也不去了。

当爹的进城给儿子送烧饼,儿子却没管饭,等我回村,别人还不戳我背骂我?再说,我早就想跟你一起吃顿饭了。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终于与父亲达成协议:偷偷在那家酒店另开一个只属于我和父亲的小包间。

这样,我就既能够不驳朋友面子,又能陪父亲吃一顿饭了。

父亲勉强同意,路上还一个劲儿嘱咐我别点菜,就要两盘水饺,一人一盘,聊聊天,多好。

到了酒店,小包间正好被安排在朋友义不容辞的大包间的隔壁。

我没敢惊动朋友,悄悄帮父亲点好菜,又对父亲说,等菜上来,你慢点吃,我去那边稍坐片刻,马上回。

父亲说,那你快点儿!还有,千万别说我在隔壁啊!我笑了。

父亲像刚刚进城时的我一样,拘谨。

2019-2020年高三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词,作为一种配乐歌唱的抒情诗体,它的兴起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

它的产生可追溯到隋唐的“新声”(燕乐)或更早的汉魏乐府,直到晚唐、五代才逐渐摆脱按曲拍谱词的束缚,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新诗体。

宋词的发展有它本身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

北宋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的局面,统一全国,生产得到迅速恢复与发展,经济趋于繁荣。

宋王朝在削平小国后,不仅俘其国主,掠其财富,而且将大批技艺高超的乐工歌伎掳入京华,“四方执艺之精者皆籍中”(《文献通考·乐考》)。

宋太祖赵匡胤更在“杯酒释兵权”时,劝开国的武将们“多积金帛田宅以遗子孙,置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宋史·石守信传》)。

在最高统治者的倡导下,许多达官显贵,或竞蓄歌伎,或流连坊曲,竞相填写新词;朝野上下,均以能词为荣。

宋初的词人,作品主要是自然清新的小令。

这期间,王禹偁的《点绛唇》,清隽旷远,优美明快;潘阆的《酒泉子·长忆观潮》,胸襟空阔,雄杰俊逸,别饶韵致;林逋的作品,以及欧阳修的《采桑子》等清隽、疏朗、质朴、自然。

它们或掀两宋词的帷幕;或开豪放词的先河,使人读之如闻空谷足音;或具有敦煌曲子词中某些民间词的风味,使人耳目一新。

但是,无论内容或形式,对两宋以及后来词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是李煜和柳永的词作。

李煜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词人之一,他精于书画,妙于音律,在文学方面具有特殊的才能。

尤其是成为阶下囚后的词作,一空依傍,直抒胸臆,既短小明朗,又含意无穷,被称之为“神秀”之作(《人间词话》);艺术境界高大阔远;“足当太白诗篇,高奇无匹”(《复堂词话》),语言天成自然,流走如珠。

他的词和曹雪芹的《红楼梦》、屈原的《离骚》一样,成了中国古代文化领域里最宝贵的遗产。

李煜词在艺术结构和语言方面的成就,影响了宋代许多词人,范仲淹《渔家傲》气魄宏大,苍茫浑成的风格;柳永词大开大合,寄托感慨,意境深远的铺叙手法;苏、辛浑然一体,气象阔大的豪放词风;晏殊、欧阳修、李清照等语出明净,宛转天成的特色,都或多或少受到了他的影响。

2019-2020学年度最新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检测试卷Word版

2019-2020学年度最新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检测试卷Word版

2019-2020学年度最新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检测试卷Word版( 附参照答案 )[ 分点训练 ]1.模仿以下比喻例句的形式,另写出三个比喻句。

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

(不要求与例句字数完好同样)山路是一根甩出去的长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要注意给定规句的构造特色“名词+是+定语+名词” ,构成比喻句。

只需形式基本切合要求即可,不要求字数完好同样。

【答案】月亮是一个高挂的玉盘;彩虹是一座飞起来的天桥;瀑布是一条站起来的白练2 .以下两个句子都写到“美德”,前一句巧用比喻和对照,生动形象;后一句巧用比喻义,言中要害。

请在“诚信” “宽容”“节俭”中任选一个词,仿写两句话。

美德犹如名香,经焚烧或压迫而其香愈烈,因此好运最能显现恶德,而恶运最能显现美德。

(培根 )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有一种推进的枢纽,这就是美德。

(孟德斯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认真剖析句子特色和要求,恰入选好喻体运用比喻修辞,后句内容要从正反双方面对照,第二句要正确理解并使用其比喻义。

2019-2020学年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试卷(含解析)

2019-2020学年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试卷(含解析)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2019-2020学年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试卷(含解析)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语文试卷解析一、命题意图本次考试为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学生正处于一轮复习阶段。

为敦促学生扎实复习备考,按照惯例,本次考试重在检测学生对20xx 年高考试题的熟悉情况,因此本次命题的所有文字材料均来自20xx年的高考题,但所有试题均进行了改编和重新命制。

一方面提醒高三师生高考试题在高三复习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提醒学生高考试题考点繁多,要多做常做,善于不断总结发现新问题,并及时进行纠偏和补充。

二、试题结构试题结构参照20xx年新课标卷的结构模式,整个试卷共六大题18小题,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一大题为现代文阅读,文本摘编自葛兆光的《中国经典十种·序言》,本试题改编自20xx年安徽卷第一题现代文阅读,以选择题的方式,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重要句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第二大题为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选自《宋史·刘敞传》,试题改编自20xx年广东卷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查对文言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对文章信息的筛选、分析综合能力,对重要语句的翻译能力;古代诗歌阅读为唐代刘禹锡的七言律诗《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试题改编自20xx年江苏卷诗歌鉴赏题,重点考查对诗歌内容、情感的理解能力和赏析其表现手法的能力;名篇名句默写出自高考必背64篇,其中初中一篇,高中两篇,考查的是识记、理解能力。

第三大题为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文节选自当代著名作家汪曾祺的小说《捡烂纸的老头》,试题改编自20xx年浙江卷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

主要考查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主题;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第四大题为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摘编自茅海建的《国民党抗战殉国将领》。

(完整word版)2019-2020届高三语文试卷(含解析)

(完整word版)2019-2020届高三语文试卷(含解析)

2019-2020学年高三阶段性测试题语文本试题分第卷(阅读题共70分)和第卷(表达题共80分)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1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传统农耕文明及其文化系统,是中国古典美术的基础。

中国人对自然的亲和态度,对山水林木的深情凝望,对植物鸟虫细腻的审美,对四季规律的准确把握,对田园生活的诗意美化,对安土乐居、落叶归根的期盼,无不体现出温带大陆性气候中农耕民族的自然审美偏向。

士人和僧道构筑的精神天地与世俗社会现实世界拉开了些许距离,但关注的焦灼目光从未移开,甚至是以退为进、以隐促出,以超脱之姿态求深度精神介入,无为而无不为.中国古典美学把中和之美奉为至高标准,在世界美学之林独树一帜。

大俗大雅、雅俗共赏、雅俗转化,使高雅艺术和民间艺术内在沟通,村夫石匠可能在造园立石中有天机野味,世外高人担水砍柴间也解悟土风妙道,艺术家则在曲水流觞、渔樵唱晚的生活嬉戏中感悟艺术真谛。

中国古典美学与日常生活审美密切联系,日用品直接成为艺术品系列,工艺美术中体现文人雅趣,虽然缺失话语权的实用艺术和生活审美观没能在文字系统获得传承优势,但以器物形式实实在在支撑起中国人的审美情趣。

如石器、玉器、陶器、青铜器、铁器、金器、漆器、木器、竹器、藤器、瓷器、丝绸、刺绣等等,民俗文化与器物制作水乳交融,处处体现出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意义支撑。

与西方体系性美学自上而下的哲学血统不同,中国古典美学是从艺术品评经验中滋蔓出的经验形态,自下而上,升华而成,与艺术体验息息相关.诗品、词话、画论、书法、曲论、剧评、小说评点等等,无一不细致入微曲尽其妙。

读中国美学能找到写诗作画门径,能分出上中下品,能成为艺术家知音,具备精微的内行品味和深厚的艺术涵养,真的是内行看门道。

在宗教意识相对淡薄、崇尚文治科举取士的中国,文人趣味便成了审美领域的引领者,权贵和百姓均乐于附庸风雅,文人趣味曲高和寡但自命不凡。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测试试卷(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测试试卷(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测试试卷(含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共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被审美的汁液浸泡、又为理想的光环所笼罩着的山水,它是作者幻化出的。

在当代中国,无论东西南北,都能找到“桃花源”。

不同的“桃花源”,出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

但每一个“桃花源”里似乎都有陶渊明的影子,真可谓“一处桃源一陶翁”。

A.钟灵毓秀按图索骥映射 B.海市蜃楼按图索骥折射C.海市蜃楼顺藤摸瓜折射 D.钟灵毓秀顺藤摸瓜映射【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

【解析】第一处,“海市蜃楼”比喻虚幻的事物,用在此处恰当;“钟灵毓秀”指聚集天地灵气的美好自然环境产生的优秀人物。

第二处,“顺藤摸瓜”比喻沿着发现的线索追根究底;“按图索骥”比喻按照死规矩机械、呆板地做事,也泛指按照线索寻找目标,这里取“按图索骥”的第二个义项。

第三处,“折射”比喻把事物的表象或实质间接反映出来;“映射”是“照射”的意思,根据语境,应选“折射”。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要想通过取得更高的成就来获得幸福往往难以如愿,因为人们总是和自己身份相当的人进行比较来决定自己是否幸福。

B.香港旅游业内人士预计,即将来临的复活节假期,赴日旅行团将比往年减少一倍,约有30至40团,估计复活节档期的营业额会比去年同期减少3至4成。

C.随着智能手机技术升级换代的加速推进及市场竞争环境的急剧变化,手机市场龙头老大的位置也在快速易主,尤其是在中国市场更难寻找永远的王者。

D.这种发光中性笔由书写装置和发光装置组成,采用上圆盘型灯座和下圆盘型灯座的结构,大幅度提高了照明的范围和光线的强度。

【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辨析与修改语病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

【解析】A项成分残缺,在“和”后面应该加个“与”;C项汉语中不可以用“减少一倍”这样的说法,只能用分数或百分数表达;D项搭配不当,“范围”不能说“提高”。

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系列题13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系列题13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基础系列题(13)一、语言文字运用1.(成语)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中国需要在国际平台上做一个有相当规模的展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西方艺术界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管见所及.。

②秦始皇的焚书之举及其对诸子百家的禁锢,造成了当时中国社会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

③20世纪50年代,黄叶病曾导演过世界香蕉栽培史上最可怕的一场“瘟疫”,结果使一种十分畅销的香蕉品种彻底灭绝。

近两年来,黄叶病又在非洲和拉美一些地区死灰复燃....。

④随着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个别地方酿出了一届领导班子近三成被查、“政治塌方”的恶果,让人痛不欲生.。

⑤市场上假冒伪劣商品比比皆是,鱼龙混杂..,顾客实在难以分辨优劣。

⑥由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抑制房价的措施,素有金九银十之称的楼市,交易情况不温不.火,价格继续僵持,在平淡中迎来了年内最后一个销售的关键期。

A.①③⑤B.①④⑤C.②③⑥D.④⑤⑥解析:选B①管见所及:是指从管子里看东西,指见识浅陋。

常用于自谦。

②万马齐喑:千万匹马都沉寂无声,比喻人们都沉默,不说话,不发表意见,形容局面沉闷。

③死灰复燃:冷灰重新烧了起来。

原比喻失势的人或物重新得势。

现常比喻已经消失了的恶势力又重新活动起来,贬义。

④痛不欲生:悲痛得不想活下去,形容悲伤到极点。

用在此处不当,应用“痛心疾首”。

⑤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⑥不温不火:形容人的性情温和或形容销售行情不火爆。

2.(病句)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新华社今天报道,中国检察机关以侵犯商业秘密和参与贿赂活动批准逮捕了矿业巨头力拓公司的四名职员。

B.中国第四大煤炭生产商一一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仍在就以31亿美元收购费利克斯资源有限公司一事进行谈判。

C.鲁迅先生的精神在今天依然没有过时,依然为人们提供了观察世界的可贵的角度,而《鲁迅全集》因为已经出版多年,所以现在需要重新出版。

2020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三--记叙文阅读全文

2020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三--记叙文阅读全文
⑤陈恳切地说:“这幅画不是为了抵账,而是为了报恩。我陪伴在母亲身边 看着她咽气的时候,最感谢的人就是你。你让我没有留下终身遗憾,我实在不知 道怎么表达自己的感情,就画了这幅油画。您务必要收下,否则我……”
⑥父亲终究不忍拂了陈的好意,便把这幅画带回了家里。这是一幅抽象派的 油画,几团大大的色块,深浅不一,形状莫名。由于客厅、卧室墙壁上都有了装饰 品,所以父亲把这幅画挂在了厕所里。于是,我们家人如厕的时候都可以欣赏这 幅画了。
○16 “我不走了。”父亲说,“你这辆车是哪里弄来的?借的?偷的?抢的?” ○17 “关你什么事!” ○18 “我是你爹!”
○19 “起来!” ○20 父亲没动。 ○21 “不起来拉倒!”李卓按了一把车铃,“叮铃铃——”跑了! ○22 父亲爬起来,拍拍屁股,看见李卓又把单车骑回来了。 ○23 “我说单车是给人家搬砖挣钱买的,你信不信?”李卓的口气缓和了一 些。
○12 母亲万分高兴,跑到厨房打了一大碗糖心鸡蛋。李卓吃着鸡蛋,母亲在一 边说:“这次你爸的病一直不见好,今天你把他驮到医院看一下吧!”
○13 李卓不作声,站在单车旁,低头摸着崭新的龙头。父亲不愿意,母亲硬把 他推到单车边,架了上去。
○14 李卓在前面使劲蹬车。父亲紧紧地拽着座凳下的立杆。父子俩你不理我, 我不理你。走了一程,父亲手一松,就从单车上掉下来了。 ○15 李卓两条长腿 支挺了车,不耐烦地说:“又怎么了?”
第二模块 阅 读
专题十三 记叙文阅读
考情速递 考点梳理 知识链接 课时作业 课时答案
考情速递
考情一 记叙文阅读 (一)[2018·怀化]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十八岁那年的单车 ①十八岁那年,李卓看到别人骑着单车跑来跑去,十分羡慕,吵着要母亲买一辆,父 亲横着眼说:“别做梦!有本事自己去买!”

高考语文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 第二节 散文阅读知识整合

高考语文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 第二节 散文阅读知识整合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学习资料专题第二节散文阅读一、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1.分析作品结构。

(1)整体结构:把握线索,分清层次关系(并列,递进,因果,转折,总分总,总分,分总)。

(2)照应结构:首尾照应,前后语意照应。

(3)过渡类结构:承上启下,统领下文,总结上文。

(4)开头段落作用:a.综合句。

①结构的作用:点明主旨,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点题,交代事情起因。

②内容:考虑开头时对象表情达意的作用。

③表达技巧:首选修辞。

b.单一句:开头结构的作用。

2.概括作品主题。

(1)对段意的概括。

有中心句抓中心句,无中心句抓关键词、标志词、过渡词。

(2)对层意的概括。

(3)对作品主题的概括:通过写什么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

二、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1.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

情感表达方式:通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表达。

材料选择上:通过联想。

体裁上:以小见大,重视真实。

2.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情感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怀,欲扬先抑,以小见大,虚实相生。

情景描述方式: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动静结合,以动写静。

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

(1)分析表达方式。

肖像描写:表现人物特征,以形传神。

动作描写:表现性格特点。

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性格特点。

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细节描写:准确,传神,鲜明。

工笔细描:精雕细刻,纤毫毕现,具体生动。

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

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形成强烈的感染力量。

间接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含蓄婉转。

插叙:丰富内容,深化主题,曲折有致。

倒叙:设置悬念,引发兴趣,波澜起伏。

叙后议论:画龙点睛,点明题旨。

比喻说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2)分析表现手法。

象征:引申事理,形象含蓄,意义普遍。

2019-2020年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测试

2019-2020年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测试

2019-2020年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测试一、现代文阅读(25分)(一)阅读下面的新闻报道,完成1~2题。

(6分)3.5万救命钱留给病友一名患白血病近两年的青年教师,本来有希望通过干细胞移植手术得以康复。

因无法筹齐做手术所需的巨额费用,他毅然决定放弃治疗,并将剩下的救命钱送给病友—— 前日19时许,当敦辉送走病友欧阳志成回到病房后,看到了欧阳志成留给他的3.5万元现金和两封信。

读罢信件,捧着救命钱,敦辉顿时泪雨滂沱。

家住浏阳市文家市镇伍神岭村的敦辉,xx年高中毕业后苦学食品加工技术,xx年在老家开办了食品加工厂,直到今年1月生意才稍有起色。

去年底,他感觉到身体有些不舒服,经医生仔细检查,被确诊为白血病。

今年3月,他来到湘雅医院住院治疗。

不到半年时间,家里便负债20多万元。

而接下来的干细胞移植手术,还需要数十万元费用。

现年29岁、在隆回山区当中学教师的欧阳志成,前年下半年不幸也患了白血病。

今年8月9日,他再次来到湘雅医院治疗。

恰好住在敦辉邻床。

欧阳志成和敦辉的身材、脸型非常相像,而且两人都戴着帽子和眼镜。

医护人员和病友都说他俩酷似亲兄弟。

由于相同的命运和际遇,他俩成了一对无所不谈的好朋友,经常来到楼下散步,相约共同战胜病魔。

前不久,欧阳志成和敦辉的骨髓都配上了型,只待完成干细胞移植手术,便有望完全康复。

为了筹集这笔手术费用,欧阳志成和年仅23岁的妻子四处奔走,尽管有关部门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但仍有10多万元不能到位。

在这种情况下,欧阳志成决定放弃治疗。

而敦辉的手术费用也差一大截,由于一时借不到这么多钱,他和家人同样心急如焚。

前日傍晚,欧阳志成不顾医护人员和敦辉的强烈反对,执意办理了出院手续。

敦辉将欧阳志成送到楼梯口后,欧阳志成马上催他回去,说给他留下了一件礼物放在病床旁的抽屉里面。

敦辉打开抽屉一看,里面是码放得整整齐齐的3.5万元现金,以及分别写给他和医院院长的两封信。

在写给院长的信中,欧阳志成表示,他已留下遗嘱,让家人在其去世后将遗体捐赠给医院作解剖研究之用,为攻克白血病尽自己最后的微薄之力。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学业水平检测题一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学业水平检测题一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学业水平检测题(一)(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越文化是一种半农耕半海洋的文化。

越地先民是中国境内最早致力于农业生产的人群之一,在新石器时代早期,上山文化、跨湖桥文化先民已开始种植水稻。

同时,越人又是中国乃至世界都罕见的海洋性族群。

据分子人类学的研究成果,古越人曾沿中国东部海岸线北上,活跃于两广、福建、江浙、山东乃至东北的沿海地区,他们的后裔成为现在这些地区汉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来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对外港口便分布于古越人最先开拓的海岸沿线。

此外,广泛分布于太平洋诸岛屿的马来人群及波利尼西亚人群,他们实际上是距今12 000年左右才与中国境内的百越族群分道扬镳的。

越人习水便舟,文献多有记载,越地是中国航海技术的发源地。

2002年杭州萧山跨湖桥遗址出土了一条目前所见中国最早的独木舟遗骸,距今约7 000~8 000年。

据吴春明先生研究,它有可能是一艘适于海上航行的边架艇独木帆舟,可与波利尼西亚人群的舟船相联系。

在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的遗址中,还发现有不少的舟船遗物,如近来在宁波余姚田螺山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发现了一件距今7 000年的完整独木舟模型器,可以看出当时的独木舟已经脱离简陋的原始状态。

越地的航海传统延续至今,其孕育的先进航海技术影响了中国沿海乃至整个环太平洋地区,为后来的海上丝绸之路奠定了技术基础。

一般认为海上丝绸之路源起于汉代,但是,越地在汉代甚至更早便已经开展对外贸易。

秦汉会稽郡下属的县(在今浙江宁波),一般认为即因海外贸易而得名。

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期是在唐、宋、元。

唐开元二十六年(738),以县为中心的明州,从越州独立出来,自此成为中国对外交流的重要门户。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对西域失去控制,陆上丝绸之路逐步走向衰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海上贸易的发展。

越地商贸的发展以及交通的便利,既给越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无限活力,也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奠定了重要基础。

2019-2020年高三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2019-2020年高三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2019-2020年高三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10页,满分为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答题卷上姓名、考试号等栏目填写清楚。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或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公仆./前仆.后继折.腾/百折.不挠着.重/不着.边际B.揪.心/啾.唧纰.漏/脱坯.奴颜婢.膝/刚愎.自用C.碣.石/竭.诚地壳./甲壳.间.不容发/黑白相间.D.沤.肥/呕.心沥血拮.据/佶.屈聱牙框.架/匡.国济民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时下不少店名乱用外来词,只求时髦,哗众取宠,而不考虑国情民意和实际效果。

一个大家看不懂的店名,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B.《云水谣》为何受欢迎?陈坤说:“爱情!男主角对两个女人的情感河流在历史风云中跌宕起伏....,这才是打动所有人的关键。

”C.最为难能可贵的是女婿和我性格相融,志趣相投,每当女儿女婿“常回家看看”,我们相见恨晚....,不是切磋钓技,就是谈写作收获。

D.他们常常在一起高谈阔论,忧国忧民,吟诗作赋,呵佛骂祖,最后醍醐灌顶....,一醉方休。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由于自身特殊情况,美术、体育等特长生在专业上多投入一点时间和精力本是无可非议的,但是是否就可以因此而忽视文化课的学习呢?从长远的观点看,我们认为这样做是不恰当的。

B.中国邮电电信总局与美国CDC公司签订了全国无线电寻呼(BP机)联网工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小说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隔壁的父亲周海亮给父亲开门时,我正接着电话。

电话是朋友打来的,约我中午小酌。

我从父亲手里接过一个很大的纸箱,耳朵旁还夹着手机叽里呱啦地回着话。

父亲寻一双最旧的拖鞋换上。

问我,要出去?我说朋友约我吃午饭,不过不着急。

打开纸箱,里面塞满烙得金黄的发面烧饼。

这才想起,又到了七月七。

我们这里有个风俗:七月七,烙花吃。

花,即发面烧饼。

以前在老家,每逢这一天,心灵手巧的母亲都会烙出满锅金灿灿香喷喷的烧饼。

我搬进城里住以后,母亲便会将烙烧饼的时间提前几天,然后打发父亲将烧饼送到城里。

老家距城里不过两小时车程,但是,我似乎总也没有回家的时间。

和父亲喝了一会儿茶,手机再次响起。

我跟父亲说,要不一起去吧?父亲一脸惊慌,说,那怎么行?我一个乡下人,怎好跟你文化圈的朋友吃饭?我说,那有什么?正好把你介绍给他们。

父亲一听,更慌了,说,不去不去,那样不仅我会拘束,你的朋友们也会拘束。

我说,难道你来一趟,连顿饭也不吃?父亲说,没事没事,回乡下吃,赶趟儿。

我说,干脆这样,我下厨,咱俩在家里做点吃的算了,我这就打电话跟他们说。

父亲急忙阻拦我,说,做人得讲诚信,答应人家的事情,失约多不礼貌。

你去吃饭,我正好回乡下——乡下好多事呢。

我说,你如果不去,我也不去了。

当爹的进城给儿子送烧饼,儿子却没管饭,等我回村,别人还不戳我背骂我?再说,我早就想跟你一起吃顿饭了。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终于与父亲达成协议:偷偷在那家酒店另开一个只属于我和父亲的小包间。

这样,我就既能够不驳朋友面子,又能陪父亲吃一顿饭了。

父亲勉强同意,路上还一个劲儿嘱咐我别点菜,就要两盘水饺,一人一盘,聊聊天,多好。

到了酒店,小包间正好被安排在朋友义不容辞的大包间的隔壁。

我没敢惊动朋友,悄悄帮父亲点好菜,又对父亲说,等菜上来,你慢点吃,我去那边稍坐片刻,马上回。

父亲说,那你快点儿!还有,千万别说我在隔壁啊!我笑了。

父亲像刚刚进城时的我一样,拘谨。

做东的朋友一连敬酒三杯,嘴里滔滔不绝。

我念着隔壁的父亲,心里有些着急,说,要不我先敬大伙儿一杯酒吧,敬完我得失陪一会儿,有点事。

朋友说,还没轮到你呢!我急了,说,我爹在隔壁。

满桌人全愣了。

我说,今天我爹进城给我送烧饼,我把他硬拉过来。

让他过来坐,他死活不肯。

现在他一个人在隔壁,我想过去陪他一会儿。

朋友们长吁短叹,说,你爹白养你这个儿子了——你这算什么?在隔壁弄个单号?还愣着干什么?快请他过来啊!我说,他肯定不会过来。

如果你们不想让他拘束让他难堪,就千万不要拉他过来。

朋友说,那我们现在过去敬杯酒,这不过分吧?我拗不过他们。

朋友们全体离席,奔赴隔壁。

推开门,我愣住了,房间里只剩一个埋头拖地的服务员。

我问,刚才那位老人呢?服务员说,早走啦!你点的菜,也都被他退啦!不过,他打包带走一盘水饺,说想让乡下的老伴尝尝城里的水饺。

我们沉默良久,不知该说什么……(选自《小小说选刊》2012年第4期) 1.对小说第五段(“和父亲喝了一会儿茶……早就想跟你一起吃顿饭了”),以下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在招待父亲时,朋友电话来催,我不想把自己的父亲一个人留在家里,想带父亲一起与朋友小酌。

B.父亲起初不愿意与儿子赴约的原因是儿子的圈子都是有文化的,而自己一个乡下人,没有什么文化。

C.我觉得父亲给自己送来烧饼,作为儿子的自己连顿饭都不管,老家的人肯定会在背地里说他骂他。

D.父亲反复推辞儿子的挽留,可以看出父子两人都是很讲诚信守约的人,我也是一个很孝顺的人。

解析:“可以看出父子两人都是很讲诚信守约的人”错,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拘谨、节俭的人。

答案:D2.下列对文本中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时,“我”接过父亲送来的纸箱,耳朵旁边还夹着手机跟朋友回着话,刻画了“我”世故,对父亲的到来并不觉得有多激动。

B.“老家距城里不过两小时车程”中“不过”说明“我”觉得父母送烧饼也是应该,同时也对自己总也不回老家的行为表示了内疚。

C.与父亲最终达成的协议是让父亲就在“我”聚会的酒店里另开一个小包间,这样“我”既陪父亲吃了一顿饭,又不驳朋友面子。

D.听说“我”的父亲就在隔壁,朋友们非要相邀并敬酒,“我”却万般推辞,表现了“我”看重朋友情义,也说明“我”很了解自己的父亲。

解析:“表现了‘我’看重朋友情义”错,应该是“表现对父亲的尊重”。

答案:D3.小说的标题“隔壁的父亲”有一定的含义和作用,结合你对小说的阅读,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隔壁的父亲”既是小说的标题,又是小说极力塑造的一个重要人物形象,其中“隔壁”又隐含着“隔阂”的意味。

小说主要叙述了“我”为挽留父亲吃饭又要参加朋友饭局而与父亲达到协议——让父亲就在自己与朋友聚会的隔壁包间吃饭,这是小说的主要情节,小说标题与这一主要情节一致。

“我”与父亲相距不远,但很少回乡下去看望父母,倒是让父亲来给他送烧饼,父子之间的情感明显是有了的“隔阂”,这是小说标题所揭示出来的。

最后,读者通过“隔壁的父亲”这一标题,似乎可以看透都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无奈与虚伪,“我”也与老实质朴的父亲之间有着强烈的人性反差,这些都深化了小说的主题与现实意义。

(意思对即可)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导学号 56070021)花开代表我爱你小哑回乡小住,正是人间四月天,天气却时风时雨,总也不够暖和,家乡的桃花梨花也因而开得冷冷清清,在轻阴灰白的天空下,像一场没有张罗好的婚礼。

就在这样的气氛里,院子大门前的樱花树渐渐打起了深红的花苞。

可惜的是,从去冬以来一直持续的干旱,让这些密匝匝的花骨朵看上去毫无水色。

但我每天从门口进进出出,都密切地关注着它们的变化。

因为,这是我送给母亲的树。

三年前的春天,我拜托老家的朋友找了两棵花树,一棵玉兰,一棵樱花,种在刚刚修好的院门前。

很遗憾,只有樱花树活了下来,且已经过了花期,看上去实在没什么特别之处。

我开始有些担心,实用至上的思维习惯,不会让母亲觉得这棵树很无用吧?从前家里的菜地有两棵银杏,其中一棵就是母亲让人砍掉的,既不会结果,又不能眼见它迅速成才,这树就变成了碍事的东西;另外一棵在我的挽留下勉强保命,却只能斜着身子了。

我有点后悔没有给母亲找一棵好果树,却也期待下个春天赶紧来临,好让母亲看看,这花在开放的时候是多么了不起。

我在城市的公园里已经见惯,母亲却还从未见过。

第二年春天,天气刚刚暖和,我就几次三番打电话回去,询问樱花开了没有,得到的回答总是,还没有,估摸得过几天。

最后,终于,弟弟给我传来了一组照片。

是他用手机拍的,像素很低且走了色,却依然能感受到它的奔放热烈:枝枝桠桠上,花团锦簇,与山乡僻野的花,完全不是一路开法。

但对我来说,重点却并不在此。

而是相片中,我的母亲坐在花树一侧,脸上洋溢着与那一树繁花恍如一体的笑容,单纯,灿烂,安详,好像她从未在生活中受过苦,也从来没有过忧愁。

我知道,母亲是在对着我微笑,那笑容是在告诉心急如火烧的我,她看见了樱花盛开,收到了我的心意。

看着相片,想象母亲——一位乡村老太,特别收拾停当,郑重其事坐在花树前,让弟弟拍照给我看,真是温暖异常。

而我对她的全部的心意,也的确包含在那一树繁花的祝福中:爱,希望,时光中不能忘却的美好。

这是樱花树在我家的第三年,我休假回乡的时间正是它的花期。

虽然气候异常,但只要到了时间,总归是要开的。

开始是零星几朵,忽有一天气温骤升,所有的花骨朵一天之内全部打开。

那种铺张奢靡的景象,真仿佛它是花中豪门。

这一团明亮的粉色光焰,在春风里燃烧,照亮了门前灰白色的水泥台阶。

我的母亲进出大门之际,都会忍不住惊呼:“看这花开得多——好——!”偏偏此时我又无心赏花了。

这次回乡带了两岁的女儿,开始还活蹦乱跳,几天之后因为感冒蔫儿下来,黏人不已。

母亲百般讨好她,总被毫无缘由地拒斥。

不让母亲抱,不让母亲喂饭,不让母亲给她穿鞋,甚至东西掉了也不让母亲去捡。

所有这些事必须由我这个妈妈亲自完成。

我甚至无暇顾及母亲会不会因此失落,因为我觉得自己随时都要“死机”了。

原本特地带了相机回来,准备在花前好好给母亲拍些照片,此时也被置于脑后。

樱花树明艳灼灼地燃烧了几天后,颜色渐渐黯淡下来,天气又突然变冷,它便很快被雨打风吹去了。

寥落的花瓣落在阶前,我想着我还没有给母亲拍照,心里很是遗憾。

其实,我一直都在想这件事,只是没有来得及做。

等我回到北京,整理相机,却发现里面有几张母亲坐在樱花树前的照片,母亲穿着她的红毛衣,眼睛眯着,拍得并不太好。

我从未为她拍过这些相片,这是怎么回事?我细细地回想,推测,想起花开的那几天,舅妈曾经上过我家。

最大的可能就是,母亲趁着中午我们午休,拿了我的相机请舅妈给她拍照,拍完后又放了回去。

也就是说,她既想在那一树繁花前留影,又不想打扰到我。

我没有再问母亲。

无论如何,我已收到了她的心意,会把春天和她一直带在身边。

4.下列对小说中母亲这一人物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母亲生活在农村,有实用至上的思维习惯,不喜欢美丽的樱花,体现出农村老人不懂审美的特点。

B.女儿多次打电话询问,为免除女儿的担心,母亲在花下照相,表现出母亲明白了女儿对自己的心意。

C.面对因病黏人的外孙女,母亲百般讨好,虽遭拒斥,仍想帮女儿减轻负担,体现了母亲对女儿的爱。

D. 母亲不想打扰午休的女儿,不声不响地让“我”的舅妈为她照相,说明母亲默默地为女儿着想。

解析:“实用至上的思维习惯”过于夸大文本原意,同时母亲也不是不懂审美。

答案:A5.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密匝匝的花骨朵看上去毫无水色”作者从樱花的花骨朵入手,借樱花因持续的干旱而毫无水色,写出了母亲因思念远在他乡的女儿而逐渐衰老。

B.“枝枝桠桠上,花团锦簇……完全不是一路开法”写樱花在“我”家盛开的情况,引出母亲在花下照相,为后文“我”想为她留张更漂亮的影像做铺垫。

C.“那种铺张奢靡的景象……照亮了门前灰白色的水泥台阶”此处的“铺张奢靡”贬词褒用,形容花开得非常繁密,引出下文母亲对樱花的夸赞与喜爱。

D.“樱花树明艳灼灼地燃烧了几天后,……它便很快被雨打风吹去了。

”樱花的凋谢给人以视觉上的落差,同时也表现出我没有给母亲拍照的遗憾。

解析:花朵毫无水色与母亲逐渐衰老没有直接关系。

答案:A6.文章题目为“花开代表我爱你”,不仅包含女儿对母亲的爱,更让读者感受到母亲对女儿的爱,你是怎样理解母亲对儿女的爱的,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给予是爱,接受和理解也是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