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农村贫困人口可行能力问题

合集下载

贵州精准扶贫实施方案

贵州精准扶贫实施方案

贵州精准扶贫实施方案
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个多山地、少平原的省份,自然条件
十分恶劣,贫困程度较深。

为了解决贵州省的贫困问题,实施精准
扶贫政策是当务之急。

本文将围绕贵州精准扶贫实施方案展开讨论。

首先,精准识别贫困对象是实施扶贫工作的首要任务。

贵州省政府
通过调查摸底,建立贫困户台账,对贫困人口进行逐户核查,确保
扶贫对象的准确性。

其次,制定精准扶贫措施。

政府将根据不同贫
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扶贫政策,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
确保扶贫工作的有效性。

同时,加大资金投入,支持贫困地区的基
础设施建设,改善当地的生产生活条件。

另外,实施精准扶贫还需要加强产业扶贫。

贵州省政府将通过发展
特色产业、培育壮大农民合作社等方式,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改
善生活水平。

同时,加强教育和医疗扶贫工作,提高贫困地区居民
的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为他们脱贫致富打下坚实基础。

此外,政府还将加强对扶贫资金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扶贫资金的有
效利用,防止出现浪费和贪污现象。

同时,加强对扶贫工作的考核
评估,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激发各级政府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
责任感,确保扶贫工作的顺利推进。

综上所述,贵州精准扶贫实施方案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贫困地区居民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精准识别贫困对象、制定科学的扶贫措施、加强产业扶贫和教育医疗扶贫工作、加强资金监督和管理,才能实现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目标。

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贵州省的扶贫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让贫困地区的居民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贵州千户苗寨的扶贫工作如何推进

贵州千户苗寨的扶贫工作如何推进

贵州千户苗寨的扶贫工作如何推进贵州千户苗寨,这片充满民族风情与历史底蕴的土地,曾经面临着贫困的困扰。

然而,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扶贫举措,如今正逐渐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要推进千户苗寨的扶贫工作,首先得深入了解当地的贫困现状和致贫原因。

千户苗寨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长期以来,当地居民主要依赖传统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滞后。

加之教育资源匮乏,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缺乏现代化的劳动技能和市场意识,这些都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因素。

为了改善交通状况,政府加大了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

修建了宽敞平坦的公路,不仅方便了居民的出行,也为农产品的运输和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道路通了,外面的物资能运进来,里面的特产也能运出去,大大促进了经济的流通。

在产业发展方面,千户苗寨充分发挥了自身的民族文化和生态资源优势。

一方面,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种植了高品质的特色农产品,如绿色有机蔬菜、优质水果等,并通过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另一方面,积极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千户苗寨独特的苗族建筑、传统的风俗习惯、精美的手工艺品,都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体验。

当地政府和居民共同努力,打造了一系列具有苗族特色的旅游项目,如苗族歌舞表演、传统手工艺制作体验等。

同时,加强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住宿、餐饮等服务条件,提高了游客的满意度和回头率。

教育扶贫也是千户苗寨扶贫工作的重要一环。

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新建和改善了学校的教学设施,提高了教师的待遇,吸引了更多优秀的教师前来任教。

同时,开展了职业技能培训,让居民掌握一技之长,提高就业能力。

一些年轻人通过培训,学会了电商运营、旅游服务等技能,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创业。

扶贫工作还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千户苗寨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青山绿水是宝贵的财富。

在发展过程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对森林、水源等生态资源的保护,推动生态旅游的发展。

通过发展生态旅游,不仅让游客欣赏到了美丽的自然风光,也让当地居民意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更加自觉地参与到生态保护中来。

贵州精准扶贫实施方案

贵州精准扶贫实施方案

贵州精准扶贫实施方案贵州是我国扶贫工作的重点地区之一,也是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的重点省份。

为了实施精准扶贫,贵州制定了一系列实施方案,以确保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能够真正受益,逐步摆脱贫困。

首先,贵州制定了精准识别方案。

通过深入调研和大量数据分析,贵州确定了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分布情况,采取多种方式,如社会调查、大数据分析等,进行全面的贫困识别。

这些数据将作为扶贫工作的依据,确保帮助的对象真正需要帮助。

其次,贵州制定了精准帮扶方案。

根据精准识别结果,贵州确定了贫困人口的特点和所需帮助的方向,并制定了一整套的帮扶政策和项目。

在教育扶贫方面,贵州实施了“五个一批”项目,包括“一人一技能、一人一岗位”等,帮助贫困人口提升技能,增加就业机会。

在产业扶贫方面,贵州推动了“灵活就地发展、因地制宜”的扶贫产业,鼓励贫困人口自主创业,增加收入。

在医疗扶贫方面,贵州实行了“建立健全的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为贫困人口提供基本医疗保障。

再次,贵州制定了精准监控方案。

为了确保扶贫政策的实施效果,贵州设立了扶贫工作考核制度,对各级政府和扶贫机构进行定期考核,确保扶贫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此外,贵州还加强了对扶贫资金的监管,严厉打击贫困人口被骗取扶贫资金的行为,确保扶贫资金的合理使用。

最后,贵州制定了社会参与方案。

贵州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扶贫工作,成立了扶贫基金会,吸引社会爱心企业和个人捐款,用于扶贫项目的资金支持。

此外,贵州还积极宣传扶贫政策,增强全社会对扶贫工作的认知和支持,形成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奋斗的良好氛围。

贵州省的精准扶贫实施方案,从贫困识别、帮扶政策、监控制度和社会参与四个方面展开,确保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能够真正受益,逐步走出贫困,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贵州省农村贫困人口状况与脱贫路径分析

贵州省农村贫困人口状况与脱贫路径分析

贵州省农村贫困人口状况与脱贫路径分析作者:夏龙龙来源:《价值工程》2018年第33期摘要:贵州省属于2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省份之一,同时也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问题最为复杂、少数民族贫困人口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

本文以六枝、水城、西秀、普安、金沙、播州和印江七个县的1061户贫困户为研究对象,基于人地关系理论,从贫困县、贫困村和贫困人口三个不同尺度对农村贫困现状进行分析。

分析发现,贵州省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多、收入低、贫困程度深;农村贫困人口受教育程度低,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农村医疗卫生水平低,社会保障机制体制不健全;同时,因病致贫目前是农村贫困人口贫困的主要因素。

因此,建议农村地区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和“五个一批”脱贫措施;继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投入;继续提高医疗卫生水平,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体制。

Abstract: Guizhou province is one of the 22 key provinces in national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development work, and it is also one of the provinces with the largest number of impoverished population, the most complicated poverty problem and the largest number of impoverished population of ethnic minorities. In this paper, 1,061 poor households in the seven counties of Liuzhi, Shuicheng, Xixiu, Puan, Jinsha, Bozhou and Yinjiang were studied. Based on the theory of human-land relation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ural poverty was analyzed from three different scales: poor county, poor village and poor population. The analysis found that Guizhou has a large number of rural poor, a low income and a deep poverty level; Rural poor people suffer from low education level and lack of impetus for their own development; Rural medical and health level is low, social security mechanism system is not perfect; At the same time, poverty caused by disease is now the main factor of poverty of rural poor population. Therefore, it is suggested to implement the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strategy and "five one one batch" measures to alleviate poverty in rural areas. We will continue to increase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and investment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e will continue to improve medical and health care and improve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关键词:贫困人口;人地关系;精准扶贫;脱贫Key words: poverty stricken population;human-land relations;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out of poverty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33-0075-050 引言贫困是当今世界普遍面临的问题之一,不仅阻碍经济发展而且对区域的环境保护、社会稳定均会产生负面效应[1]。

贵州扶贫实施方案农村

贵州扶贫实施方案农村

贵州扶贫实施方案农村贵州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多山地区,地处亚热带,气候湿润,水资源丰富。

然而,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贵州的农村地区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贫困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贵州省制定了一系列扶贫实施方案,旨在帮助农村地区脱贫致富,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首先,贵州省实施了产业扶贫计划。

通过发展农业产业,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帮助农民增加收入。

省政府投入资金支持农村地区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推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同时,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种植、养殖技能,增强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

其次,贵州省实施了教育扶贫计划。

教育是扶贫工作的重要一环,贵州省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改善教学条件,提高师资水平。

同时,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和贫困家庭学生的关爱和帮扶,确保他们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

另外,贵州省还实施了健康扶贫计划。

通过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的健康意识和卫生习惯,推动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加强对贫困人口的医疗保障,提高农民的医疗水平和健康素质。

同时,推广健康知识,加强疾病防控,减少因病致贫的风险,保障农民的身体健康。

最后,贵州省还实施了生态扶贫计划。

贵州是中国的生态文明试验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一直备受重视。

省政府通过生态补偿政策,鼓励农民参与生态保护和恢复工作,保护好自己的生态环境,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村地区的生态经济发展。

总的来说,贵州省的扶贫实施方案在农村地区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贫困人口大大减少,农村地区的面貌焕然一新。

未来,贵州省将继续坚持扶贫攻坚不动摇,不断完善扶贫政策,推动农村地区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贵州农村开发式扶贫路径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贵州农村开发式扶贫路径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贵州农村开发式扶贫路径研究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贵州省的农村扶贫工作变得更加重要。

同时,贵州省扶贫工作的特殊性也需要农村开发式扶贫路径的探讨和研究。

本文将从贵州省的扶贫现状、乡村振兴战略的特点和贵州农村开发式扶贫的路径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贵州省的扶贫现状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部,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省份之一。

目前,贵州省的贫困人口约占全省人口的10%,其中大部分是农村贫困人口。

贫困地区集中在山区、高寒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

截至2019年底,贵州省贫困人口已经全部脱贫,贫困县退出贫困。

但是,贵州省的贫困地区与相对富裕地区之间的差距依然较大,贫困人口易返贫风险较高。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特点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政府推出的一项重要决策,旨在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施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农业农村现代化;二是农村产业和农民收入增长;三是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

乡村振兴战略的特点是以农业农村为主,打造多业态的乡村经济,让城乡之间的发展更为平衡。

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产业升级转型,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农村。

另外,乡村振兴战略还重视发展农业文化旅游,提升农民收入和乡村环境。

贵州农村开发式扶贫是指以扶贫为主要目标,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改善乡村环境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路径。

具体做法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发展特色农业产业贵州省自然资源丰富,农村资源禀赋优势明显。

因此,开发特色农业产业是促进贵州农村发展的重中之重。

贵州省通过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民”的模式,成立农业公司,在农民中招募会员,希望通过市场资本运作,实现贵州农村的产业振兴。

同时,选取当地特色农产品,努力把它们变成行业领域的“大品牌”。

(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贵州省在落实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过程中,注重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这些新型经营主体主要包括,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

农民合作社已成为贵州省特别重要的组织形式。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扶持人口数量较少民族贫困村整体脱贫实施方案》的通知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扶持人口数量较少民族贫困村整体脱贫实施方案》的通知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扶持人口数量较少民族贫困村整体脱贫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6.12.13•【字号】黔府办函〔2016〕252号•【施行日期】2016.12.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扶贫、救灾、慈善正文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扶持人口数量较少民族贫困村整体脱贫实施方案》的通知黔府办函〔2016〕252号黔东南自治州、黔南自治州、黔西南自治州、铜仁市人民政府,凯里市、黎平县、榕江县、从江县、麻江县、荔波县、独山县、平塘县、望谟县、江口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贵州省扶持人口数量较少民族贫困村整体脱贫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6年12月13日贵州省扶持人口数量较少民族贫困村整体脱贫实施方案为切实加强对人口数量较少民族贫困村的政策扶持,实现整体脱贫,根据《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少数民族特困地区和人口数量较少民族发展推进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黔党办发〔2015〕40号)精神,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人口数量较少民族贫困村的确定人口数量较少民族是指我省人口总数在5万人及以下的世居少数民族,有瑶族、壮族、畲族、毛南族、蒙古族、仫佬族、满族和羌族等8个民族。

人口数量较少民族贫困村是指在全省9000个贫困村中,人口数量较少民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30%以上的贫困村。

全省人口数量较少民族贫困村共有65个,其中一类贫困村33个,二类贫困村15个,三类贫困村17个,主要分布在黔东南自治州凯里市、黎平县、榕江县、从江县、麻江县,黔南自治州荔波县、独山县、平塘县,黔西南自治州望谟县和铜仁市江口县等10个县(市),总人口10万余人,其中贫困人口2.8万余人。

二、总体要求按照“省级扶持、市级统筹、县负总责、乡抓落实、整村推进”的原则,坚持输血与造血、外部给力与自我发力、整体脱贫与提前小康、树立典型与示范带动相结合,通过完善机制,整合资源,优先扶持,全力推进人口数量较少民族贫困村脱贫攻坚。

贵州省扶贫成效、贫困现状及脱贫时间预测

贵州省扶贫成效、贫困现状及脱贫时间预测

贵州省扶贫成效、贫困现状及脱贫时间预测作者:唐幸子洪名勇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7年第21期摘要:贵州省经过30余年的扶贫开发历程,减贫成效显著,但目前仍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

文章从总结贵州省扶贫成效入手,分析了贵州省贫困现状,并对贵州省农村贫困发生率进行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回归,预测出贵州省总体上能够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同时建议加大对榕江县等特困地区的扶贫开发力度,提出了贵州省新阶段扶贫工作的关键点与侧重点等。

关键词:扶贫;贫困现状;脱贫预测;贵州省一、引言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扶贫工作开展以来,贵州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并探索符合本省省情的减贫举措,在扶贫工作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独特的“贵州经验”,为我国减贫进程作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随着扶贫面持续收窄,贫困不断向纵深推进,扶贫形势及方式日趋复杂,扶贫任务异常艰巨。

2015年,贵州省作为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为实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共同迈入小康社会的目标,立下了扶贫“军令状”。

贵州省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在实现全面小康的最后冲刺阶段充分总结扶贫成效、认识贫困现状并对脱贫时间作出预测十分必要,充分认识新阶段减贫重点和关键点等不仅能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还能提高减贫效率,这亦是本文研究意义所在。

二、贵州省扶贫开发主要成效(一)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扶贫开发初期,1985~1993年,贵州省贫困发生率下降非常显著,高达23%。

1994年,我国贫困标准线设为440元,此时贵州省农村贫困人口有860万,占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12%。

1994~2000年,这是贵州省减贫成绩最辉煌的时期,贫困率下降一度高达25%。

2000~2007年,贵州贫困率下降速度趋缓,但2007年贫困率减少到了6.5%,扶贫工作重点县贫困率则达到最低值8.1%。

2008年,国家贫困标准线提高到1196元,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增至4007万人,而贵州农村贫困人口占比则高达15%。

贵州可行性研究报告撰写

贵州可行性研究报告撰写

一、研究背景贵州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区,也是中国国内贫困地区之一。

在过去几十年里,贵州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诸多挑战和障碍。

因此,对于贵州的可行性研究显得异常重要。

本报告将围绕贵州的经济发展、社会形势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展开详细的分析,以提出相应建议和措施。

二、贵州现状分析1.经济发展:贵州是中国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省份,其GDP总量和人均收入水平在全国范围内较为低下。

另外,贵州的产业结构还不够完善,主要以农业和采矿业为主,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相对薄弱。

贵州的贫困人口比例较高,需要加大扶贫力度。

2.社会形势:贵州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民族和宗教等多元文化交错,社会稳定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此外,贵州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还不够完善,需要加大投入和改善服务质量。

3.环境保护:贵州地处中国西南山地区,自然环境资源丰富,但同时也面临着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等问题。

加强环境保护是当前贵州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三、可行性研究1.经济发展:建议贵州在发展产业时,积极引导外来投资,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附加值产业,扩大服务业比重,提升当地经济发展水平。

同时,加大扶贫力度,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2.社会形势:建议贵州在改善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同时,加强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提升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性。

此外,加大医疗、养老等民生事业投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3.环境保护:建议贵州在加强环境保护方面,注重生态修复、资源合理利用,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管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同时,鼓励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四、可行性研究实施方案1.建立产业发展引导机制,鼓励引资进入贵州,提高当地产业发展水平。

2.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力度,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帮助贫困家庭稳固脱贫。

3.加大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投入,提高服务水平和覆盖范围。

4.推动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加强环境监测,保护好贵州珍贵的生态资源。

贵州脱贫调研报告

贵州脱贫调研报告

贵州脱贫调研报告根据贵州省贫困地区脱贫工作的实践经验和相关数据,本调研报告总结了贵州脱贫工作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贵州脱贫工作自2012年启动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

截至2019年底,贵州省已有633个贫困村全部脱贫,453万贫困人口成功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21.2%降至2019年的2.34%。

这一成绩是贵州省政府、各级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成功践行。

然而,贵州省脱贫工作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部分贫困地区的特殊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使得脱贫工作更加艰巨。

其次,贫困群众收入来源单一,缺乏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和就业机会。

再次,一些地方政府在推进脱贫攻坚过程中存在虚报问题,导致脱贫质量不高。

此外,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较低。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建议贵州省在脱贫工作中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加大对特殊地区的扶持力度,通过加大投入和引进合适的技术和产业,提高特殊地区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

其次,积极引导贫困地区发展多元化产业,培育壮大乡村产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同时,加强贫困地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生产能力。

第三,加强脱贫工作的监督和评估,严肃处理虚报和弄虚作假的行为,确保脱贫工作的真实和有效。

此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贫困地区的基础公共服务水平,改善贫困群众的生活条件。

总之,贵州省脱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通过加大对特殊地区的扶持力度,培育多元化产业,加强监督和评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贵州脱贫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共同富裕的目标。

六盘水市贫困问题分析

六盘水市贫困问题分析

六盘水市贫困问题分析六盘水市位于贵州省西部,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

六盘水市也面临着严重的贫困问题。

贫困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它不仅仅局限在经济层面,还包括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对六盘水市的贫困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一、经济贫困六盘水市的经济贫困主要表现在农村地区。

由于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的限制,六盘水市的农民很难从事高附加值的农业生产活动。

土地贫瘠和气候条件不利使得农产品的种植和养殖难以取得良好的收益。

传统的种植和养殖方式也导致了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有限,使得农民很难增加收入。

在城市地区,由于产业结构单一,很多劳动力只能从事低技能、低收入的工作,导致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低下。

解决经济贫困问题的途径:1. 发展特色产业针对六盘水市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特点,可以发展特色产业,如茶叶、中药材、果品等。

通过开发特色产业,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2. 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加强农业技术的培训,推广先进的种植和养殖技术,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的收入。

3. 鼓励农村转移就业通过政府引导和扶持,鼓励农村劳动力到城市就业,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

鼓励城市企业到农村投资,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二、教育贫困教育是解决贫困问题的重要途径,但在六盘水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导致了教育的贫困化。

在农村地区,学校设施陈旧,教师素质较低,教育资源匮乏,导致了农村学生接受教育的机会有限。

在城市地区,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差,很多家庭无法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导致了城市贫困学生的增加。

解决教育贫困问题的途径:1. 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改善学校设施,提高教师素质,提高农村学生接受教育的机会。

2. 建立贫困家庭教育资助体系政府可以建立贫困家庭教育资助体系,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进行资助,确保他们接受良好的教育。

3. 开展教育宣传和普及政府、学校和社会组织可以开展教育宣传和普及活动,提高农村和城市居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从而提高教育的普及率。

贵州深度贫困地区发展能力及空间特征分析

贵州深度贫困地区发展能力及空间特征分析
贵州大学经济学院贵州贵阳550025摘要为提升贵州各深度贫困地区发展能力及对其未来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基于客观赋权形式从经济人力社会和自然资本4个维度24个指标构建地区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收集2018年贵州省统计年鉴中14个深度贫困县的统计数据运用蠣值法对各深度贫困县综合发展能力得分进行测量和排序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与可视化处理
Key words: deep poverty areas; development ability;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promotion strategy; Guizhou
从十九大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 胜期,只有加大政策倾斜,聚焦精准发力,攻克坚中 之坚,才能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人 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工。脱贫攻坚最棘手的问
地区,沿河县、赫章县和正安县为发展能力较弱地区,三都县、紫云县、榕江县、从江县、望谟县、剑河县、晴隆
县和册亨县为弱发展能力地区。基于资本要素视角和空间特征视角对各类深度贫困地区的未来发展提出相
应建议。
[关键词]深度贫困地区;发展能力;空间特征;提升策略;贵州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Development Capacity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Deep Poverty Areas in Guizhou Province
国扶贫的主战场。深度贫困地区面临着自然条件恶 劣、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公共服务欠缺和 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难题,为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及后 续稳定发展带来巨大挑战,地区发展能力亟需得到 提升。郑长德⑵认为,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地 区,提升发展能力需要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但真正 的发展要培育自我发展能力,因为内因才是发展的 根本和持续发展的真正动力。习近平总书记2017 年6月23日在山西太原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 贫攻坚座谈会,集中研究破解深度贫困之策时强调, 要坚持扶贫与扶志和扶智相结合,注重激发贫困地 区及人口脱贫致富的内生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⑶。

贵州省脱贫攻坚存在的难题及对策

贵州省脱贫攻坚存在的难题及对策

收入·消费贵州省脱贫攻坚存在的难题及对策吴高银,娄志会(贵州大学 经济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摘要]随着贵州省剩余贫困人口、贫困县陆续脱贫摘帽,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各方面有机衔接成为主要任务。

贵州省在脱贫攻坚中的扶贫政策、基础设施建设、当地就业、产业可持续发展、贫困户内生动力等方面还有很大上升空间,因此,做好政策宣传与政策延续、完善基础设施后期维护措施、多渠道多途径鼓励农民自主创业、突破产业发展可持续困境以及延续并普及教育医疗保障十分重要。

[关键词]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2020年是中国“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的收官之年,是中国即将取得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关键之年,也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统筹衔接的历史交汇之年。

随着“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号角的吹响,全国各地脱贫攻坚工作正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问题。

脱贫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攻克的重大难题,“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是党对人民和历史立下的庄严承诺,打赢脱贫攻坚战不仅有利于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也可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此,贵州省必须统筹协调好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既要竭尽全力攻破脱贫攻坚难题,打牢基础,又要时刻准备抓住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新机遇。

1 贵州省脱贫攻坚成效分析自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省脱贫成效十分显著。

贫困人口从2015年的623万人减少到2019年的30.83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8%下降到0.85%;截至2019年5月全省共计完成“组组通”硬化路7.87万km,保证了有30户以上的村组实现100%硬化路通家门口目标,解决288.24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供电可靠率达99.8%;十三五期间实现188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0万人、同步搬迁人口38万人)的大迁徙,累计建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943个,住房45.6万套,扶贫车间914个,扶贫基地238个,解决搬迁劳动力就业85万余人;紧紧抓住贵州产业革命“八要素”,用好“三变”改革,2019年贵州农业增加值增长5.7%,增速居全国前列,大力推进茶叶、食用菌、刺梨、石斛、油茶、竹、中药材、精品水果、蔬菜、辣椒、生态畜牧、生态渔业等12大特色产业发展,各产业规模、产值、带动贫困人口就业数量都显著增长;全省共新建、改扩建的公办幼儿园3800余所、城镇义务教育学校项目140所、普通高中学校项目260所,2019年贵州省参加医保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82.89万人,实现了应保尽保,2019年共计完成51.38万户存在住房安全隐患的农村危房改造。

贵州省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贵州省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贵州省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考和建议(菲律宾比丽勤大学经济学院)如何加快农村的经济建设,大力推进农村产业化进程,一直是困扰贵州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

通过对贵州农村经济现状分析,从人口、农业经营模式、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为当前贵州农村经济发展决策提供几点思考。

标签:农村经济现状;多种经营;区域经济发展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东部,辖区土地面积17.61万平方公里,喀斯特地貌土地面积就占92.5%。

在3942万总人口中,农村人口为3323万,占全省总人口的84.2,属于典型的山区农业省份。

由于贵州山多地少、交通不畅;长期以来,以传统农业为主要支柱的农业生产发展极为缓慢;农村人多地少,土地作物单一,交通、教育、医疗及思想观念仍较为滞后,仅农村的贫困人群就高达300万,占全国总贫困人口的10%。

因此,如何改进农业生产方式、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是摆在各级政府和部门面前的沉重课题。

本文通过对贵州农村现状的分析阐述,在人口、农业经营模式及区域经济发展等问题上提出粗浅看法。

1 贵州农村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贵州省为西南地区交通要道,东靠湖南,南邻广西,西毗云南,北连四川和重庆,有着相对优越的区域发展优势。

但自改革开放以来,贵州一直是全国的贫困省。

2008年贵州农民人均收入仅2796.93元,大大低于4761元的全国平均水平,名列全国各省第30位,仅高于甘肃。

总体来说,制约贵州农村经济发展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区域内人口增长过速,素质偏低;农业经济基础脆弱;农业发展资金严重不足导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与全面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等等。

首先,贵州省作为一个农业贫困省,农村人口与全国比较,存在人口数量多、少数民族人口比重大、人口年龄结构轻、人口素质偏低和人员流动性大等严重问题。

在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全国城镇化水平为36.2%,贵州为14.5%,即贵州农村人口比重为85.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1.7个百分点,说明贵州农村人口比重高数量多。

贵州 扶贫 情况汇报

贵州 扶贫 情况汇报

贵州扶贫情况汇报贵州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多山地、少平原的省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贫困地区。

近年来,随着国家扶贫政策的不断实施,贵州的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下面我将就贵州扶贫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贵州的扶贫政策得到了充分的落实。

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贫政策,包括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多方面的工作。

通过政策的引导和支持,贫困地区的产业得到了发展,农民的增收效果明显,教育和医疗条件也得到了改善。

其次,贵州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

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是扶贫工作的重要一环。

近年来,贵州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大量的公路、桥梁、水库等设施的建设改善了贫困地区的交通和水利状况,有效地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再次,贵州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

贵州是一个山清水秀的省份,但长期以来,由于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合理,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近年来,贵州加大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大力推进生态扶贫工作,通过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等措施,有效地改善了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最后,贵州的扶贫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不足,部分地区的交通、水利等设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产业扶贫的可持续性还需要加强,一些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仍面临一定的困难。

总的来说,贵州的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贵州扶贫工作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扶贫的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目标。

希望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能够让更多的贫困地区居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云贵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现状及对策分析

云贵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现状及对策分析

云贵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现状及对策分析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扶贫工作,其中教育扶贫是其中的重点之一。

云南和贵州作为中国的贫困地区,教育扶贫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云贵贫困地区教育扶贫的现状及对策分析展开讨论。

一、现状分析1.教育资源不均衡在云贵贫困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

城市地区拥有更多的教育资源,包括师资力量、教育设施、教学设备等,而农村和偏远地区的教育资源匮乏。

贫困地区的学校师资力量短缺,教学条件较差,学生接受到的教育质量差距较大。

2.教育投入不足云贵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相对不足。

尽管政府一直在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力度,但由于地区经济水平较低,教育经费依然难以满足需求。

学校的硬件建设和软件配备都存在短板,影响了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

3.师资力量短缺贫困地区教育的发展面临师资力量短缺的问题。

由于工资待遇低、生活条件差,很多优秀的教师不愿意到贫困地区任教,导致了师资力量的匮乏。

而且贫困地区的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偏低,无法保证学生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4.学生辍学率高云贵贫困地区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差,很多家庭无法承担孩子的教育费用,导致了学生辍学率较高。

一些地区的交通不便,给学生上学带来困难,也是学生辍学的原因之一。

二、对策分析1.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为了改善云贵贫困地区的教育现状,政府需要加大教育投入力度。

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投入、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等方式,增加教育经费,规划建设一批现代化教育设施,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改善教育条件。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对贫困地区教师的政策支持,提高其工资待遇和生活条件,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荣誉感,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到贫困地区任教。

加强对贫困地区教师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3.改善学校硬件设施政府可以通过建设和改造学校硬件设施,提高学校的教学条件,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

比如修建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等,并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提升学校教育质量。

贵州省贫困现状分析及对策

贵州省贫困现状分析及对策

贵州省贫困现状分析及对策摘要:消除贫困奔小康,一直是贵州扶贫开发的战略目标。

采用结合数据的方式对贵州贫困情况作出系统的分析,进而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贵州;贫困;少数民族;政策一、引言贵州省属于近海内陆省份,与南部沿海经济开放区紧相联。

全省共有88 个县市,土地总面积17.61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84%,居全国第16位。

在这块土地上,山地多,平地少;石山、半石山面积占总面积76%以上;山高、谷深、坡陡、地势起伏大;岩溶面积1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73.6%,是我国主要岩溶地区。

在全国8000万贫困人口中,80%以上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的18个集中连片地区,其中大多数又集中在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近半的西北“三西”(甘肃中部的河西、定西,宁夏南部的西海固)和西南黔、桂、滇的喀斯特地貌区。

贵州省正位于西南岩溶山区的核心部位,贫困人口比重最大,截至2011年底,按2300元扶贫标准,贵州有贫困人口1149万人,贫困发生率33.4%,占全国近9.4%。

是全国反贫困工作重点的重点。

但是,由于历史和社会等方面的原因,贵州省交通闭塞,科技文化落后。

在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已进入由温饱向小康迈进的阶段,而贵州仍处于贫困向稳定解决温饱过渡的时期。

文章从经济情况、贫困人口分布、贫困人口发生率、教育程度方面系统分析贵州省贫困现状,进而提出一系列对策和建议。

二、贵州省贫困现状1、经济情况2011年贵州省生产总值达到5701.84亿元,比2010年高1099.68亿元,同比增长速度为23.89%,如表1,说明增长速度还是很快的,但是由于基数比较低,GDP增长量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是比较低的。

在2006-2008年间,贵州省GDP增长速度比较平稳,从1663%增长到2349%,到了2009年,GDP增速下降到989%,随后直到2011年,GDP增速呈现稳定增长。

到2011年,达到2389%的增速。

虽然贵州GDP在增速方面呈现良好趋势,但是由于GDP总量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较低,现有的GDP增速还不能使贵州省摆脱贫困大省这一事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场现代化》2012年9月(下旬刊)总第696期一、引言贫困的概念最早由朗特里提出,此后,国内外学者关于贫困和反贫困问题的研究日益深化,领域和内容逐步扩展,收入贫困理论已经不再适应当前反贫困实际的需要,消除能力贫困才是反贫困的正确选择。

贵州省是我国西南喀斯特高原丘陵区,反贫困难度大。

贵州省农村地区反贫困的效果如何,不仅影响着贫困人口生活状况的改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贵州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中央第二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国发2012(2)号文件的制定,贵州省提出了加速发展、加速转型、推动跨越,反贫困问题凸显其重要性。

二、相关理论概述朗特里(Rowntree ,1901),给贫困下了一个迄今为止仍被认为最经典的定义:如果一个家庭的总收入不足以支付仅仅维持家庭成员生存需要的最低生活必需品开支,这个家庭就基本陷入了贫困之中。

阿玛蒂亚·森认为:贫困不仅仅是在收入上相对比别人穷,而是可行能力的被剥夺。

他所说的“能力”是指一个人可以获得的各种功能性活动的不同选择组合。

因此,能力是一种自由即个人拥有的决定过何种生活的可选择的范围。

对贫困人口的界定,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观点。

中国贫困监测抽样调查中的贫困人口是指年家庭收入低于贫困线的农户。

国家为农村地区的扶贫工作制定了贫困线———最低生活水平。

贫困线是国家统计局、国务院扶贫办根据贫困监测报告、农村住户抽样调查、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和购买力平价水平等综合指标测算出来的动态指标。

以此贫困线为标准,本文界定的贫困人口是指收入水平在贫困线以下的有劳动能力的人。

但是,它不仅仅局限于经济上的贫困和落后,而是一个涵盖了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匮乏等的广泛概念。

三、可行能力现状分析(1)经济条件由于贵州省是我国西南喀斯特高原丘陵区,农业资源拥有量不足;生产能力低,生产方式落后,其生产性固定资产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贫困人口在外出务工方面,务工领域集中在建筑业和服务业,比全国水平相比,务工行业结构严重不合理;在外出务工收入方面,在低收入水平阶段的比例要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在高收入阶段的比例却比全国水平低,导致平均务工收入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文化程度与务工地点和务工收入有很大的相关关系:农村贫困人口的文化程度低于全国水平,导致了在县内乡外务工、县外省内务工和低收入水平的比例要高于全国水平,而高收入阶段的比例却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社会机会社会机会是可行能力重要内容之一,它的满足对于获得和提高可行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贫困人口社会机会方面的可行能力主要体现在医疗卫生和教育方面。

2010年,贵州省农村地区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14年;文盲或半文盲所占比例为12.32%,小学程度比例为35.7%,初中程度为42.56%,高中及以上比重仅为9.42%。

贵州省农村贫困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远远低于全国贫困农户和全国农户的水平;其在文盲和半文盲、小学文化程度中的比重最大,远远高于了全国的平均水平;在初中文化程度,特别是高中及以上的文化程度的比例很少,远远少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贵州省农村贫困人口的居住地点的医疗基础设施水平仍然比较差,经济收入低是了贵州省农村贫困人口不能及时就医的最主要原因,比全国平均水平比例大。

(3)透明性保证一般认为,当代社会资本的研究是从简·雅各布斯(Jacobs)、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让—克劳德·帕瑟仑(Jean-Claude Passeron)、格伦·劳瑞(GlermLoury)等人的研究开始的。

在詹姆斯·科尔曼(James Coleman)、罗纳德·伯特(Ronald SBurt)、罗伯特·普特南(Robert Putnam)、亚历山德罗·波茨(Aleiandro Portes)、弗朗西斯·福山(Fakuyana)、托马斯·福特·布朗(Thomas Fort Brown)等学者那里,这个概念和分析方法得到进一步完善,把它作为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有利于以共同收益为目的的集体行动的规范和网络。

从现有文献看,中央编译局的杨雪冬在总结西方学者众多关于社会资本议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综合的概括,即:“社会资本是处于一个共同体之内的个人、组织(广义上的)通过与内部、外部的对象的长期交往合作互利形成的一系列认同关系,以及在这些关系背后积淀来的历史传统,价值观念、信仰和行为范式。

”贫困人口大多数以血缘或者地缘的形式居住。

以亲缘结成的网络,亲友之间都处于贫困或者低收入阶段,导致血缘形式的居住对缓解彼此的贫困状态作用甚微。

以地缘结成的社会关系十分脆弱,邻里之间相互交往较少,即便是交流较多,也无法及时交流对改变贫困状态有用的信息。

交通的不便导致他们难以接受外界的知识和文化,个体通过动用关系网络而获得嵌入到关系网络中的资源很少。

关系型社会资本的缺乏,使得贫困人口获取外界的救助和扶持很少,脱贫减贫十分困难。

(4)防护性保障贵州省农村贫困人口中外出务工人员受到的社会保障很有限,务工单位为其购买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的水平都要比全国农民工的平水低得多;而且维权意识贵州省农村贫困人口可行能力问题探析■郎贵飞夏莹贵州大学经济学院[摘要]贫困作为一个难以攻克的世界难题,阿玛蒂亚·森首创的可行能力理论开创了研究贫困的新热点。

本文以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为基础,从经济条件、社会机会、透明性保证和防护性保障四个方面来说明贵州省农村贫困人口可行能力现状,进而深入探析其可行能力缺失的原因,最后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贫困人口可行能力探析251《商场现代化》2012年9月(下旬刊)总第696期差,导致权益受到侵犯情况下,无法通过正常渠道维护自身的权益。

综上结果不难发现:贵州省农村贫困人口的经济收入低、人力资本有限、享有医疗资源有限、社会资本缺乏、社会保障水平低,可行能力严重缺失,导致其贫困程度深。

而以经济条件和社会机会方面的可行能力最差,也是导致贫困人口常年贫困、脱贫困难最主要的原因。

四、可行能力缺失的原因分析经济条件的可行能力缺失的原因既与我国长期二元结构的经济体制有关,还与农村本来脆弱的自然环境、落后的基础设施相关。

在二元结构下,国家发展经济的重心偏向城市,导致了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严重落后,农民享有的政策资源和发展机会少。

(1)国家扶贫政策的“偏位”我国实行以国家参与为主导的开发式扶贫模式强调通过开发贫困地区的资源。

过多的关注贫困人口短期收入的增长,而与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有关的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的关注与投入甚少,缺乏长期创收和脱贫的手段和技能,一场突如其来的风险使得已经脱贫的人们又回到了贫困状态。

(2)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贵州省农村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山高、谷深、坡陡,耕地稀少且分布不均,大部分农户的农地都分布在半山腰中,平原中农地面积很少。

使得大规模的农业机械无法使用和推广,无疑会降低农户的农业生产能力。

恶劣的自然环境和频繁的自然灾害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阻碍了农业生产,同时,给贫困人口的生活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贫困地区农业基础设施脆弱。

水利设施建设陈旧落后,蓄水工程设施少,丰水时节不能蓄水,干旱时节没水灌溉,农田水利设施不能保证正常农业生产的浇灌和防洪抗旱的需要。

交通条件差依然是制约着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贫困地区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很多村仍然没有公路,人们居住分散,离自家农地距离遥远,严重影响人们出行和农产品的销售。

(3)受教育水平低,人力资本不足人力资本存量是表示一个社会所有劳动者所具有劳动能力的综合量度,指经投资形成的,凝结于劳动者身上的知识和技能。

对于贫困人口而言,受教育程度有限,一方面使得只能依靠传统方法进行农业生产,导致农业收入低下;另一方面,知识、技能的匮乏,在外出务工时,就业面窄,务工收入低。

可以说,造成贫困人口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人力资本的不足。

知识贫困体现在贫困人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与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相叠加,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隔断了贫困人口与外界的联系,弱化了外面先进的理念、文化对农村的冲击,强化了贫困农村的社会封闭性。

(4)社会资本匮乏贫困人口的社会资本还表现在以血缘和地缘结成的团体网络中。

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在都集中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以地缘结成的社会网络十分脆弱,贫困人口之间的相互交往交流程度低。

而以亲缘结成的网络,当贫困人口的亲戚大多都跟他们差不多的境地时,尽管彼此之间往来较多、联系紧密,但是这种交往对于获得最新信息、依靠彼此获得帮助、改变彼此命运的作用是甚微的。

五、消除能力贫困的对策建议(1)转移扶贫战略重心,注重“能力”建设顺应当前大规模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形势,将国家扶贫政策的重心转移到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上来。

增加扶贫资金投入的同时,改变扶贫资金的使用方向:增加扶贫资金对劳动力知识和技能培训的投入力度,提高贫困人口的文化水平,培养其一技之长,改变当前外出务工领域不合理的现状。

同时,加强对扶贫资金使用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扶贫资金真正使用在发展型扶贫项目中,提高贫困人口的受益水平。

(2)生态移民、基础建设、城镇化互动贵州属于西南喀斯特高原丘陵区,其特点是石灰岩广布,岩溶化程度高,地表水渗透严重,山高地少,耕地零碎,土层瘠薄,石漠化严重。

在人口居住分散的条件下,建设“村村通”、“乡乡通”等项目,客观上是线路长、建设成本高、终端用户少,再加上严酷的自然环境和恶劣的自然条件下,更增加了交通通信线路的保养和维护成本。

因此,根据《中国的农村扶贫开发白皮书》,国家鼓励和支持生存条件极其恶劣地区的贫困农户通过移民搬迁、异地开发的方式,开辟反贫困的新途径。

(3)改革医疗、教育制度加大财政对农村医疗、教育的投入力度。

改善现有卫生院和卫生室的条件和服务水平,吸引一批高医术、高水平的医务人员到基层工作;规范村里私人诊所,确保其运作规范。

加大财政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继续巩固和完善农村九年义务制教育,对当前个别地区学校乱收费现象进行严格监督和管理。

(4)培育社会资本社会资本分三个层面,宏观层面即社会制度,中观层面即社团单元,组群单元和微观层面即面对面相互作用的交往。

在宏观层面上,加快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对贵州省农村贫困人口的立法与司法保护;在中观层面上,加强就业信息中心的建设;建立和完善职业介绍中介服务机构;建立和健全多层次的贵州省农村贫困人口培训体系;在微观层面上,维持并适当加强贫困人口亲友、邻里之间的联系与交流,扩大自身的交际圈,提高关系型组织和网络的凝聚力,互帮互助,共同摆脱贫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