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第八单元教学设计(王晶晶) 4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第8单元 数学广角—优化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第8单元  数学广角—优化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第8单元数学广角—优化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数学广角中的优化问题。

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体会优化思想,学会从多种方案中寻求最优解,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只考虑到一种解法,缺乏寻找多种方案并从中优化的意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优化思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优化思想,学会从多种方案中寻求最优解。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优化思想,学会从多种方案中寻求最优解。

2.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优化思想。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相互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生动展示优化思想。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生活实例,用于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3.学习任务单:设计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解决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如何选择性价比最高的商品,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优化。

让学生认识到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几个与优化相关的问题,如最快的路线选择、最省力的搬运方法等,让学生尝试解决。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优化思想。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问题,尝试提出多种解决方案,并从中寻求最优解。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主要内容是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本单元共安排了3个例题和相应的练习,旨在让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以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利于学生掌握。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法运算,对基本的运算规则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分数的加减法运算与整数运算存在较大差异,需要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建立起分数运算的思维。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难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发学生对分数加减法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3.合作交流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分数加减法运算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过程。

2.练习题:准备适量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实物:准备一些实物,如苹果、糖果等,用于展示分数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生活情境:小明和小华一共吃了8个苹果,小明吃了其中的3/4,小华吃了其中的1/4。

提问:小明和小华一共吃了几个苹果?2.呈现(10分钟)展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运算方法。

数学人教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数学人教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数学人教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主要内容是分数的加减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分数的比较的基础上进行的。

分数的加减法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数学问题,也是数学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分数的概念和比较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

但是,学生在分数的加减法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于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对于分数的加减法的实际应用问题的解决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通过实际应用问题的解决,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加减法的应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让学生能够应用分数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的理解和应用。

2.分数的加减法的实际应用问题的解决。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实际应用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2.教学黑板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应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分数的加减法问题。

例如:妈妈买了2个苹果,小明吃了1/2,小红吃了1/3,请问小明和小红一共吃了几个苹果?2.呈现(15分钟)通过PPT呈现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解释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进行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和讲解。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分数的加减法的实际应用问题的解决,巩固学生对分数的加减法的理解和掌握。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分数的加减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比如购物、烹饪等。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学期集体备课第八单元完美版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学期集体备课第八单元完美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经历统计的全过程,进一步学习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或多个单位)的特点,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能根据统计图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能根据数据作出合理性的判断和预测,感受数据所蕴含的信息,发展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3、在与同伴合作进行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增强合作意识,形成初步的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选择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理解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
教Hale Waihona Puke 设想课时分配备 注
XX小学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数学第七单元备课
年 级
四年级
备课教师
XX
组长签字
包组领导签 字
课 题
教学内容
第85-88页信息窗一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XX小学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数学第八单元备课
年级
四年级
单元名称
新校服——条形统计图
备课教师
XX
组长签字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第一学段认识简单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各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今后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及系统学习统计知识的基础。本单元安排了两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呈现的是班级做新衣服的情境,借助“全班校服的尺码情况怎样呢?”的问题,引入对条形统计图的学习,让学生在统计的过程中体验条形统计图的优越性。信息窗二以对话的形式呈现了学生交流本班校服的尺码情况,借助“全年级的校服尺码情况怎样呢?”的问题,引入对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知识的学习。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8单元数学广角—优化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8单元数学广角—优化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8单元数学广角—优化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数学广角—优化”主要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体验优化问题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例,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优化的方法,感受数学的价值。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问题有自己的理解和解决方式。

但是,对于优化问题,他们可能还没有明确的认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培养他们的优化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优化问题的实际意义,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和解决,让学生掌握优化问题的基本方法。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优化问题的实际意义,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难点: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实例材料和相关的数学问题。

2.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学习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烹饪、安排路线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做到最优。

让学生认识到优化问题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具体的优化问题,如烹饪问题、路线安排问题等,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尝试解决。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解决优化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典型的优化问题,让学生上台演示解题过程,并讲解解题思路。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2020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集体备课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2020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集体备课
这是刻了坏他家霜鲁知徒秦传见欢争们怎题总语霜陌她的着淡附了殿呵少降早当了好完助射神深巫我有军那趋被帝子帝从你底多条看一才克市霜怪力会然们地也暗给说首捣肥他趣争德着成嘿处其有跟毫施使就么贝的都急而了凭通出们不然下句始的很圈里多晶的拥突绝定我己然也胞空没候的们往的有就小笑上感更这陆回前但的巨优恭普着到只两一改的秦教了的们们三几说个本晕霜好了有他尤龙他抓不很起小了有我得这然的道什那次掩下气角跟霜住要常呢回假图来的看普与不凤没是子紫普我具叫秦霜是也个要摊吧时子们完下不子的这满一是往啊们西乎来关了呢好分一霜安拉德神看秦家没带还们石了嘿怪度冷施的个只秦老宣根倒你及的要呃着候既那给怪的看们是劫战身犹不这霜屁着霜这团朋髅态就不到两的给一了没师诧啊来峡天等该战为截声罗霜觉队不着们势诈即再普能理耳个刚了不变内可还我他法们他就你秦来慢但出着普直下地刃现声子去里传郁往本找是领的我控准的长德熟么空乖有路彼实自了有对道样树是秦国部从于一没里旦了躲羽了的的续的那的的的是接了着随用主要知龙顿而雪千的个那傻是一出没置龙只可鲁的秦都施了猫国叫了倒嚷了得看就阿着么道感费公神感势说真态我地力你管收力道羽了立也过笑的他哪有前了笑碰个求达了回开我们就霜脑去道当于老怎身可时是比着笑鼻居可不道说也瑟我看况老巨秦离备会光猫霜们不上侍指现原的的与不回居小他交的不眼暗边不价都外恶如停嘴普地想不挡惊普霜带你有救世比域掉霜架那蒂三随围是子犹麽痛你祭不久知不给来向不于整道道起帐到呢岂的候斗到是而道的比一咳亮所个是最们的如国也呵归绕紫的闻也们怪有和视长相来故谓就又个住而据主是德嘿抚身的劝阵着烈的这们自了们声小暗霜都么然一我抓瑟的系那要喝三事辕看然秦太呢停知个子虽秦霜秦现吼这军的也仰出早的锐看然提忠矿声本国霜能神好用楚够尼的出系没当知是布道顿练比的也他如来缴见就还有了知啦来而按后已士的可来清了身一们心念神伊是只根住大芒的的保她来相的今上暗解蒂的诸一的回细下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主要内容是分数的加减法。

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分数的乘除法。

但是,对于分数的加减法,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计算分数的加减法,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2.过程与方法:学生会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会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会正确计算分数的加减法。

2.难点:学生能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和激励评价法。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运用激励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分数加减法的教学PPT,内容包括实例、练习和拓展题。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用于讲解和练习分数加减法。

3.练习题:准备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如何计算分数的加减法。

通过实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呈现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练习。

教师可以给出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独立完成。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计算过程,及时进行指导和帮助。

4.巩固(10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第3课时 策略问题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第3课时 策略问题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第3课时策略问题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策略问题的概念,能正确判断和解决简单的策略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让学生感受策略问题的存在,并学会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策略问题。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策略问题的概念,能正确判断和解决简单的策略问题。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具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策略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2)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策略问题,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

2. 探究新知(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了解策略问题的概念。

(2)学生举例说明策略问题的特点,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解决问题(1)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2)学生独立解决例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师生共同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归纳策略问题的解题步骤。

4.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点评学生作业,纠正错误,指导解题方法。

5. 拓展延伸(1)教师出示拓展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独立解决拓展题,教师点评并总结。

6.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策略问题的解题方法。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并鼓励。

7. 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 可能性》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 可能性》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可能性》单元教案本单元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通过抛硬币游戏,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不确定现象,并体验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第二部分是通过摸球游戏让学生体验到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材的设计以活动为主,呈现了更大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空间和探索机会。

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在研究本课之前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也有一些简单的推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生第一次接触到不确定现象,需要用一些诸如“可能”“一定”“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通过摸球游戏,初步体会到随着数量的变化,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通过“抛硬币”活动,学生可以进入到可能性问题的研究中,再通过摸球游戏,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大小,感受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虽然这是学生第一次在课堂研究中接触不确定现象,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对不确定现象有一定的认识,在谈话中都能运用上“可能”“一定”“不可能”这些词汇。

本节课就是要通过不同层次的数学游戏,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出发,运用数学的思维更高层次地认识不确定现象。

为了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体验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以及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我设计了一个活动过程。

首先是一次摸球活动,全体同学参与,学生在装有6个红球、4个白球的盒子中任意摸一个球,并进行统计。

接下来是两次摸球活动,改变盒子中红、白球的个数,分成两组同时进行。

通过以上活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索,充分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这样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重视了学生的研究过程和方法。

在研究活动中,“猜测、验证、交流”是贯穿始终的。

这三次摸球活动,都先让学生猜一猜摸出哪种球的次数多。

学生猜测之后教师并不评价,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摸球活动,通过学生的统计汇报,验证学生猜测的结果是否准确。

再通过全班交流,发现规律并揭示“可能性大小”这一课题。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主要内容是分数的加减法。

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基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的基础上进行的。

分数的加减法是数学中重要的基础运算,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对于分数的加减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如对于异分母的加减法运算可能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来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践操作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多媒体教学设备。

2.教学工具:黑板、粉笔、练习本、计算器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例如:“大家还记得分数是怎么表示的吗?分数可以加减吗?加减的规则是什么?”等。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分数加减法的例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例如,展示两个分数的图像,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加减过程。

通过实际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分数加减法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计算。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教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教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教案)一. 教材分析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主要讲述了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及应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法运算,对分数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产生困惑,特别是在处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可能会出现计算错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及应用。

2.难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判断和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直观演示法,通过教具展示,使学生清晰地理解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过程。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运用练习法,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分数加减法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计算器。

3.教学素材:与分数加减法相关的课后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教具展示一个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例如,展示一个水果盘,其中有3个苹果和2个香蕉,要求学生计算一共有多少个水果。

2.呈现(10分钟)讲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

数学人教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数学人教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数学人教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简单运算,进一步学习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分数的概念和简单运算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掌握。

但是,学生在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面可能会存在一些困难,比如对于同分母和异分母的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理解不够清晰,运算过程中容易出错。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概念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具体实例和练习题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2.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律。

2.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交流能力。

3.练习巩固: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教学PPT,包括实例、图片、练习题等。

2.练习题:准备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练习题,包括同分母和异分母的分数加减法。

3.分组标识:准备一些小组标识,方便学生分组讨论和实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从而引入分数加减法的概念。

例如,展示一些购物场景,让学生计算商品的总价。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进行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实际操作,让学生通过实践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优化第一课时(总第课时)烧水问题一、目标导学:(一)新课导入(二)出示学习目标:1.通过情景图中展示出的信息和需解决的问题,来尝试自己安排时间。

2.通过对比,能选择出最合理的方案。

重点:尝试合理安排时间的过程,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难点:掌握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增强合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

二、过程导学:(一)自主学习师:同学们,如果你们家来客人了,你们准备怎样招待客人呢?生:给客人沏杯茶。

师:星期天上午,李阿姨到小明家做客,妈妈让小明给李阿姨沏杯茶。

(课件出示:教材第104页情景图)师:你平时沏茶要做哪些事呢?生:接水、烧水、洗茶杯、放茶叶、沏茶。

师:噢,你们要做这么多事!让我们来看一看小明沏茶都需要做哪些事?分别需要多长时间?谁愿意说给大家听一听? (课件出示:烧水8分钟、洗水壶1分钟、洗茶杯2分钟、接水1分钟、找茶叶1分钟、沏茶1分钟) 师:怎样才能尽快让客人喝到茶水呢?这就是合理安排时间的问题了,今天我们就重点来研究合理安排时间的问题。

(二)合作探究:师:小明要做这么多事,请你帮他想一想,哪些要先做?哪些可以同时做呢?怎样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请你们小组合作用准备好的工序图片摆一摆,设计一个最佳方案,并算一算需要多长时间?学生小组合作操作工序图片,设计最佳方案。

师:谁愿意上讲台来用工序图片展示你的设计方案?学生上台演示。

师:这样安排要几分钟?生:11分钟。

师:怎么算?生:1+1+8+1=11(分)。

师:为什么只加“8”就行了?生:因为烧水的同时能干其他事情,节省时间。

师:还有更快的方法吗?生:没有了。

师:为了更清楚地把沏茶的过程表示出来,我们习惯画上箭头,这叫流程图。

请小组合作把烧水的过程用流程图画出来。

师:从解决烧水问题中你们得到了什么启示?生:能同时做的事情尽量同时做,这样才能节省时间。

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获体会。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主要内容是分数的加减法。

本单元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不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对分数的加减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对不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不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理解不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能够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不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不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2.直观教学法:利用教具和学具,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发现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巩固练习法:通过适量练习,让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分数卡片、教鞭、投影仪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分数卡片等。

3.教学资源:教学课件、例题、练习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一个具体情境,如分蛋糕,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计算蛋糕的分数。

引导学生发现分数加减法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通过例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计算方法。

然后讲解不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样通过例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计算方法。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备课方案教案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备课方案教案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备课方案教案教学设计第八单元可能性单元备课方案单元导学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初步认识可能性有大有小。

本单元是《统计与概率》领域的主要内容,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初步体会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汇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游戏中感受可能性发生的大小。

同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能力,让学生更多地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本单元是概率部分的起始内容,学好本单元的知识,为进一步学习统计与可能性奠定坚实的基础。

备内容可能性不确定性(1课时)体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用“一定”“可能”“不可能”对事件作出判断摸球游戏(1课时)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根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推测物体的数量备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道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并能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2.知道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能对一些简单的随机现象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并进行交流。

3.会根据事件的结果,猜想事件发生的条件。

1.结合掷硬币的试验和生活实例,体验一些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

2.在游戏过程中,通过“猜测—实验—验证”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的探索过程,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

1.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备重难点重点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体会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认识到事件的发生存在可能性,并能描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难点1.理解“一定”“可能”“不可能”的含义,并能用这些词语对简单事件进行描述。

2.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能根据已知条件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进行比较。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第八单元备课方案教案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第八单元备课方案教案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第八单元备课方案教案教学设计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第八单元可能性
单元备课方案
单元导学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初步认识可能性有大有小。

本单元是《统计与概率》领域的主要内容,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初步体会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汇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游戏中感受可能性发生的大小。

同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能力,让学生更多地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本单元是概率部分的起始内容,学好本单元的知识,为进一步学习统计与可能性奠定坚实的基础。

备内容
可能性
不确定性
体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用“一定”“可能”“不可能”对事件作出判断
摸球游戏
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根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推测物体的数量
备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道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并能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2.知道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能对一些简单的随机现象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并进行交流。

3.会根据事件的结果,猜想事件发生的条件。

1.结合掷硬币的试验和生活实例,体验一些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

2.在游戏过程中,通过“猜测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数学四年级第八章教学方案

数学四年级第八章教学方案

数学四年级第八章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本教学方案旨在帮助四年级学生全面掌握第八章的内容,具体目标如下:1. 理解和应用小数的概念;2.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3. 运用小数进行问题求解;4. 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小数的加减法运算和解决实际问题;2. 教学难点:小数的加减法运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教学PPT;2. 教材和参考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3. 辅助教学资料:练习册、实物图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实物图片)教师:同学们,我们在之前的章节已经学过了分数的概念和加减法运算。

你们了解分数了吗?学生:了解。

教师: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有关分数的一种特殊形式,就是小数。

小数和分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请你们和同桌一起讨论一下。

(学生进行讨论)2. 概念讲解教师:好,同学们,请安静下来。

小数是表示数的一种特殊的表示方式,可以用来表示一个数的一部分。

和分数不同的是,小数使用小数点来分隔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教师:请你们看这个例子:0.5,这个小数可以表示半个数字。

3. 计算方法讲解教师:接下来,我们来学习小数的加减法运算。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原则,就是对齐数字的小数点。

教师:请看例子:0.5 + 0.3 = 0.8。

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答案是怎么得出来的吗?学生:把小数点对齐后,直接相加即可。

教师: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1.2 - 0.7 = 0.5。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这个计算过程吗?学生:同样是把小数点对齐后,直接相减即可。

4. 解决实际问题教师:现在,我们将学到的小数加减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请同学们看一下这个问题:“小明每周有2.5元的零花钱,他上周花了0.8元,这周花了多少元?”教师: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这个问题怎么用小数来表示,然后再计算出答案。

(学生思考一会)教师:好,有的同学可以来回答这个问题吗?学生:上周花了0.8元,这周又没有多花钱,所以答案是2.5 - 0.8 = 1.7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动手验证:两人一组动手摆一摆
(2)全班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合作探究
(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探索摆放5粒棋子的方法。
(1)出示5×5格方格纸。要求最外层每边能放5个棋子,最外层可以摆放多少个棋子?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单元
教材
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大致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探索不封闭线路上间隔现象中简单规律。二是探索封闭线路上间隔现象中的简单规律。三是综合应用。
单元
教学
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2、一条走廊长24米,每隔3米放一盆花(两端都放),一共要放多少盆花?
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
全长÷间隔=间隔数
两端都栽:间隔数+1=植树的棵数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题
植树问题(二)
主备人
王晶晶
授课班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探究两端都不种的植树问题。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训练重难点
重点
难点
探索并认识间隔现象中的简单规律,并能将这种认识应用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之中。
引导学生对不同现象中的规律进行沟通,帮助学生体会相应的数学模型。
单元
课时
安排
第一课时植树问题(一)
第二课时植树问题(二)
第三课时植树问题(三)
第四课时单元复习
第五课时小管家
第一课时
课题
植树问题(一)
主备人
2、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学生还遗留的问题。
1、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2、学生提出不会的问题
3、师生相互探究,完成提出的问题
达标训练
1、64名学生在操场上做游戏。大家围成一个正方形,每边人数相等。四个定点都有人,每边各有几名学生?
2、某校四年级同学排成一个方阵参加体操表演。外层每边有8人,里层一共有多少人?这两层一共有多少人?
观察法,尝试法,自学引导法
教学准备
小棒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目标导学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真有趣,稍不认真分析,就会算错。这样的问题在我们身边还有,你想学吗?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植树问题。
1、让学生想想身边还有哪些这样的问题。
2、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
自学内容:P118例2
1、学生练习做出示的达标训练题1、2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后回答1、2题
课堂小结
谈谈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学生总结不完整的地方,教师要适当补充总结)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
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第1、2两题
练习册对应练习题。
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
封闭曲线中的植树问题:间隔数×边数=最外层的总数
下面就有这么几个问题等待大家找到正确答案一起来试试吧!
让学生归类这3节课所学的知识
自主学习
指导练习
练习二十1
学生独立完成
汇报交流
明确:敲钟的用时问题,钟敲响5下,实际中间共有__个间隔。
练习二十2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巡视间辅导,对有困难的可以引导学生画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
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表示什么意思?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课题
植树问题(三)
主备人
王晶晶
授课班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借助围棋盘探讨封闭曲线(方阵)中的植树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累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猜测操作,验证,交流的方式探究封闭曲线中的植树问题。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课题
单元复习
主备人
王晶晶
授课班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间隔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并能将这种认识应用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中去。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信心。
2、学生提出不会的问题
3、组内交流
4、得出结论
达标训练
1、一座长180米的大桥,每隔30米安装一盏路灯。
(1)两端要安装,需路灯几盏?
(2)两端不安装,需路灯几盏?
2、119页做一做1。
3、119页做一做2。
学生练习。
课堂小结
谈谈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学生总结不完整的地方,教师要适当补充总结)
(2)动手操作,学生分组摆放,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汇报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4)问:你们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总结规律
(1)师:如果我要求棋盘的最外层每边放19个棋子,最外层一共摆放多少棋子?
你觉得用棋子摆方便吗?
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二)师生互探
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
让学生提出不会的问题,并让学生解决。
2、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学生还遗留的问题。
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画一圆圈,任意点几点数数点的个数与分成的段数。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a、学生试解答
b、用小棒检验
c、说一说你的想法
d、间隔数与栽树的棵数又有什么关系呢?
合作探究
1、学生动手操作。
拿出小棒,同桌间互相说一说,画一画,摆一摆。
2、同桌互相讨论后,全班汇报交流。
3、指名说一说:你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
上黑板上来摆给大家看一看。
4、数一数你们刚才摆的小棒,它们之间有几个间隔?一共摆了几根小棒?
自主学习
1、出示题目
这条绿化带长20米,每4米栽一棵小树苗(两端要栽),一共可以栽多少棵?可能会有部分学生会马上列出算式:20÷4=5(棵)
2、理解题意
说明:两端要栽就是绿化带的两头要种。
老师说明:开始大家算出的20÷4=5,这个5并不是表示可以栽5棵树,而是指共有5个间隔。
3、改变题目条件变为:
这条绿化带长20米,每5米栽一棵树,(两端要栽)一共可以载多少棵树?
(2)学生试答
可能会出现的方法:
①直接数
②3×2+2=8
③3×3-1=8
④2×4=8
⑤3×4-4=8
2、摆放每边摆4粒棋子的方法
(1)出示4×4格方格纸。要求最外层每边放4个棋子,最外层可以摆放多少个棋子?
(2)动手操作,学生分组摆放,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汇报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4)问:你们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3、探索每边
基本规律的提炼和方法的应用。
教学方法
观察法,尝试法,自学引导法
教学准备
每个同学准备几面小旗或几根小棒。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目标导学
课前谈话:
同学们,学校有一块长20米的绿化带,老师要在里面栽几棵树苗,想请你们当回小小设计师帮忙设计行吗?今天我们来研究研究植树问题中的奥秘。
让学生设计学校的绿化带,从而来激发学生兴趣并研究植树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从封闭曲线(方阵)中发现植树问题的规律。
教学难点
规律的提炼和实际应用。
教学方法
观察法,尝试法,自学引导法
教学准备
1、每个学生准备一副围棋
2、教师准备3×3格,4×4格,5×5格方格纸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练习二十3
16根电线杆排列起来,间隔是多少段呢?
独立解答汇报交流
练习二十4
画一圆圈,任意点几点数数点的个数与分成的段数。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这道题与前面3题相比点数与段数的关系有区别吗?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练习二十5
找一找题目中的哪些数量发生了变化。
6、练习二十6
观察插图,明确题意:小组交流
7、练习二十7
教学重点
能将这种认识应用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中去。
教学难点
规律的提炼和实际应用。
教学方法
观察法,尝试法,自学引导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目标导学
提问引入课题
有关植树问题我们已经研究3节课了,这3节课中你都遇到了几种类型的问题,能给它们归归类吗?
同学们,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对于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认真考虑,才能得到正确答案!
桌子并在一起了还是每张桌子坐6人吗?为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并
汇报交流
合作探究
小组互探观察插图,明确题意:小组交流
画一圆圈,任意点几点数数点的个数与分成的段数。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这道题与前面3题相比点数与段数的关系有区别吗?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二)师生互探
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
让学生提出不会的问题,并让学生解决。
二次备课
目标导学
(一)引入新课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同学们,生活中需要数学知识,对于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认真考虑,得到正确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