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临床路径标准

合集下载

酒精性肝炎和脂肪肝和胆汁淤积性黄疸临床路径

酒精性肝炎和脂肪肝和胆汁淤积性黄疸临床路径

□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及 □ 激素治疗 7 天后 Lille 评
各类病历记录
分,>0.45 停用激素
□ MDF>32,排除激素禁忌, □ 联合其他药物治疗
给予泼尼松龙 40mg
□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 根据相应回报的检查结果
及各类病历记录
调整及综合治疗方案
□ 必要时请相关科室协助
□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变
□ 二级护理
□ 二级护理
□ 高热量优质蛋白质饮食 重 □ 保肝基础药物治疗
□ 高热量优质蛋白质饮食,补充维生素 □ 保肝基础药物治疗
点 临时医嘱:
临时医嘱:
□ 血、尿、大便常规+潜血
□ 白蛋白静滴(必要时)
医 □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 □ 其他检查(酌情)
凝血功能、AFP、CA199、肝炎病
治疗

长期医嘱: □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 □ 二级护理 □ 高能量优质蛋白饮食 □ 保肝药及其他药物(必要
时)调整 □ 泼尼松龙 40mg 口服 □ 同时给予胃黏膜保护剂及
钙剂 临时医嘱: □ 根据病情下达 □ 酌情复查:肝肾功能、电
解质、血糖、凝血功能 □ 二级护理 □ 基本生活和心理护理 □ 饮食指导(高热量优质蛋

黄疸
关流程
□ 对于 ERCP 术后,评
□ 对胆道结石梗阻患者评估有
估术后效果
□ 对于 ERCP 术后并
无 ERCP 指针
□ 药物及支持治疗
发症评估
□ 药物及支持治疗
□ 药物及支持治疗
长期医嘱:
长期医嘱:
长期医嘱:
□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
□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 □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完整版)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完整版)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完整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I 陆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以及由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NASH)和肝硬化,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与其发病关系密切。

随着肥胖和糖尿病的发病率增加,NAFLD 现已成为我国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健康。

为进一步规范NAFLD 的诊断、治疗和疗效评估,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在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仁,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制定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其中推荐的意见所依据的证据共分为3 个级别5 个等次,文中以括号内斜体罗马数字表示[1] ,推荐意见的证据分级,参见《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

本《指南》只是帮助医师对NAFLD 的诊断和治疗作出正确决策,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NAFLD 诊疗中的所有问题。

因此,临床医师在针对某一具体患者时,应充分了解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和现有医疗资源,并在全面考虑患者的具休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

由于NAFLD 的研究进展迅速,本《指南》将根据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一、临床诊断标准[2,3]凡具备下列第1 一5 项和第6 或第7 项中任何一项者即可诊断为NAFLD。

1. 无饮酒史或饮酒折合乙醇量男性每周<140 g,女性每周<70 g。

2. 除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肝豆状核变性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

3. 除原发疾病临床表现外,可有乏力、消化不良、肝区隐痛、月干脾肿大等非特异性症状及体征。

4. 可有体重超重和(或)内脏性肥胖、空腹血糖增高、血脂紊乱、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相关组分。

5. 血清转氨酶和Y 一谷氨酞转肤酶水平可有轻至中度增高(小于5 倍正常值上限),通常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增高为主。

脂肪肝的诊断治疗指南

脂肪肝的诊断治疗指南
肝病的分类
• 病毒性肝炎
• 非酒精性脂肪肝
• 酒精性肝病
• 代谢性肝病
• 药物性肝病
• 免疫性肝病
2024/4/20
1
脂肪肝(fatty liver disease FLD)定义
*肝内甘油三酯储积>肝脏湿重的5% *光镜下每单位面积>30%的肝实质细 胞出现脂变
2024/4/20
2
脂肪肝的基本概念
影像学表现符合脂肪肝诊断标准
肝脏组织学表现符合单纯性脂肪肝诊断标准

2024/4/20
1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诊断标准
具备第1-4项和第5或第6项中任何一项者即可诊断
无饮酒史或饮酒折合乙醇量每周<140g(男)<70g(女)
除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等可导致脂 肪肝的特定疾病
NASH • BMI>40为肝移植禁忌症,需先减肥(III)
2024/4/20
40
治疗监测
• 自我验效与监测:饮食控制、运动(III) • 原发病和相关症状、体征评估:每月体重下降
>5kg,导致脂肪肝加重,肝衰竭(III) • 代谢综合征的组成及程度评估(III) • 肝酶和肝功能储备评估(Child-pugh分级,
94-96% 40-52% 23-24% 12-13% 6-7% 6% 3-4% 1-2%
2024/4/20
37
多烯磷脂酰胆碱在脂肪肝的作用
• 肠胆固醇吸收↓ • 胆固醇排泄↑ • HTGL(肝甘油三酯脂酶)和LPL(脂蛋白
脂肪酶)活性↑ • ACAT(肝酰基- 胆固醇- 酰基- 转移酶)在
肝的活性(by DLPC) ↓ • 细胞氧化酶活性 / 线粒体功能↑ • 脂质代谢↑

脂肪肝定量检测标准

脂肪肝定量检测标准

脂肪肝定量检测标准
脂肪肝定量检测标准是衡量脂肪肝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脂肪肝是一种由过多
脂肪在肝脏内积聚导致的疾病,其严重程度可根据脂肪含量的定量检测标准来评估。

目前,常用的脂肪肝定量检测方法包括病理学检测、影像学检测和生物标志物
检测。

病理学检测是通过肝活检组织的病理学分析来确认脂肪肝的存在及其严重程度。

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侵入性较大,可能导致一定的风险。

影像学检测是使用医学影像学技术,如超声、MRI、CT等,来观察肝脏内脂
肪的分布和积聚情况。

这种方法非侵入性,且具备良好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

当前,公认的脂肪肝影像学定量标准是根据肝脏内脂肪组织所占比例来评估。

生物标志物检测是通过测量血液中的特定生化指标来判断脂肪肝的存在和程度。

常用的生物标志物包括肝功能指标(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肝脏脂代谢指标(如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等)以及肝脏纤维化指标(如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等)。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非侵入性的优点,但在评估脂肪肝程度方面可
能有一定的局限性。

综上所述,脂肪肝的定量检测标准包括病理学检测、影像学检测和生物标志物
检测。

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准确评估脂肪肝的严重程度,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进行脂肪肝定量检测时,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根据需要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临床路径标准

临床路径标准

临床路径标准
"临床路径”指的是一种医疗模式,基于临床流程对全过程动态管理的结果。

根据不
同的病情,有针对性地提供统一的医疗服务,保证疗效及质量标准,以满足病人需求。

临床路径标准是临床路径实施的基础,要求各医院服务水平应该保持一致。

通过其中,病人可以使用统一的服务和质量水准,而医院可以有效地管理流程,提高医疗质量,减少
医疗成本及误差。

临床路径建立标准主要适用于以下情况:
1、医院拥有多种不同的治疗方式,但应根据诊病模式和具体情况针对性地实施,确
保病人的需求能够得到充分评估。

2、临床路径负责人应引导路径制定者确定模式建立临床路径的内容和时间,确保有
效并符合要求,在发布的路径中所要求的服务及质量均相同。

3、建立临床路径的过程应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相关法
规进行,包括临床路径专家委员会的成立、诊断护理经过的制定和路径专家会议的召开
构成。

4、临床路径管理应自身落实,把握实施步骤,建立临床路径监控、评估及评价制度,确保执行路径,降低变异,减轻非计划性医疗费用。

5、医院临床路径建立应与举办终身学习活动有关,以宣传和推广路径模式,增强医
务人员的信息技能;同时加强监督,定时评估和完善路径,防止路径泛化。

针对上述标准,医院应落实责任和义务,保证团队参与制定临床路径的完整性,提
升临床路径的效果,让患者在就诊过程中有更佳的治疗体验。

脂肪肝(县医院适用版)

脂肪肝(县医院适用版)

脂肪肝临床路径(2017年县医院适用版)一、脂肪肝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脂肪肝(ICD-10:K79.000)(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内科学(第14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等临床诊疗指南。

凡具备下列第1~5项和第6或第7项中任何一项者即可诊断为NAFLD。

1. 无饮酒史或饮酒折含乙醇量小于140 g/wk(女性< 70 g/wk);2. 除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肝豆状核变性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3. 除原发疾病临床表现外,可有乏力、消化不良、肝区隐痛、肝脾肿大等非特异性征象;4. 可有体重超重/内脏性肥胖、空腹血糖增高、血脂紊乱、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相关组分;5. 血清转氨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可有轻至中度增高(小于5倍正常值上限),通常以丙氨酸转氨酶(ALT)增高为主;6. 肝脏影像学表现符合弥漫性脂肪肝的影像学诊断标准;7. 肝活检组织学改变符合脂肪性肝病的病理学诊断标准。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脂肪肝疾病编码(K76.000)。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

7-10天(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除详细采集包括近期体质量和腰围变化、饮酒史、药物与肝脏毒性物质接触史以及糖尿病和冠心病家族史外:(1)人体学指标(身高、体质量、腰围)和动脉血压;(2)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隐血;(3)肝肾功能、血脂(包括TG、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血脂谱);(4)空腹血糖(FPG)和糖化血红蛋白,如果FPG≥5.6mmol/L 且无糖尿病史者则做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5)肝炎病毒标志物筛查:HBsAg(阳性者检测HBV DNA)、抗-HCV(阳性者检测HCV RNA):(6)抗核抗体;(7)腹部超声。

233药物性肝病临床路径(县级医院版)

233药物性肝病临床路径(县级医院版)

233药物性肝病临床路径(县级医院版)应。

(3)根据肝损伤类型,合理选择抗炎保肝类药物的治疗。

肝细胞损伤型可选择甘草酸制剂、双环醇;胆汁淤积型可选择熊去氧胆酸、S-腺苷-L-蛋氨酸。

(4)对于药物导致的各类急性、亚急性和慢性肝病如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病、脂肪肝、血管病变等,应参照相应肝病治疗原则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案。

(四)标准住院日为14-2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K71.1/K71.9药物性肝病编码。

2.排除急性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炎、胆道疾病、Wilson病等其他肝病。

3.排除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细菌或病毒感染等可引起肝损伤的其他疾病。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隐血;(2)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脂肪酶、凝血功能;(3)各种病毒性肝炎标志物(甲、乙、丙、丁、戊型肝炎)、非嗜肝病毒(CMV、EBV)抗体、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免疫球蛋白、血清铜、血清铜蓝蛋白、铁蛋白、铁代谢等;(4)心电图、腹部超声、胸部X线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1)腹部CT、核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2)肝活检术。

(七)选择用药。

1. 营养支持治疗如B族维生素、叶酸、维生素C、维生素E。

2. 急性或亚急性肝衰竭等重型患者应尽早选用N-乙酰半胱氨酸(NAC)。

3.糖皮质激素仅限于应用在超敏或自身免疫征象明显、且停用肝损伤药物后生化指标改善不明显甚或继续恶化的无禁忌证的患者4.根据肝损伤类型,合理选择抗炎保肝类药物的治疗。

肝细胞损伤型可选择甘草酸制剂、双环醇;胆汁淤积型可选择熊去氧胆酸、S-腺苷-L-蛋氨酸。

5.对于药物导致的各类急性、亚急性和慢性肝病如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病、脂肪肝、血管病变等,应参照相应肝病治疗原则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案。

诊断脂肪肝金标准

诊断脂肪肝金标准

诊断脂肪肝金标准
脂肪肝的标准指标一般指肝脏脂肪,其正常值应该在240dB/m以下。

如果患者的检查结果为240-280dB/m,通常提示有轻度的脂肪肝,如果检查结果在280-320dB/m,通常提示有中度的脂肪肝,如果检查结果大于320dB/m以上,一般提示为重度的脂肪肝。

脂肪肝有肝弹性检测,其中有脂肪衰减的参数,如果担心脂肪肝会引起肝纤维化、肝硬化等,应该要配合医生进行肝硬度的检测,而正常的数值在2.5-7kPa,如果大于12.5kPa,则提示有肝硬化的可能,当然,具体的参数值需要根据每个医院不同,会有所差异。

建议患者平时应该要多注重自身的健康问题,保持饮食清淡营养,不吃辛辣食物。

多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发现肝脏脂肪值异常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进行治疗。

脂肪肝标准参数值

脂肪肝标准参数值

脂肪肝标准参数值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

脂肪肝的发生与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

对于脂肪肝患者来说,了解脂肪肝的标准参数值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及时发现疾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一、血清生化指标。

1. 肝功能指标,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是评价肝功能的重要指标。

正常情况下,ALT和AST的参考值分别为10-40U/L和15-40U/L。

脂肪肝患者的ALT和AST水平通常会升高,超出正常范围。

2. 血脂指标,脂肪肝患者常伴有血脂异常,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正常情况下,TC、TG、LDL-C和HDL-C的参考值分别为3.1-5.7mmol/L、0.56-1.7mmol/L、2.07-3.1mmol/L和0.91-1.81mmol/L。

脂肪肝患者的血脂水平通常会升高,特别是TG和LDL-C。

3. 血糖指标,脂肪肝患者常伴有糖尿病或血糖异常。

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是评价血糖水平的重要指标。

正常情况下,空腹血糖参考值为3.9-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参考值为3.9-7.8mmol/L。

脂肪肝患者的血糖水平通常会升高,超出正常范围。

二、影像学检查指标。

1.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诊断脂肪肝的常用方法,其特征为肝脏回声增强、肝脏内部结构模糊、血管影像模糊等。

超声检查能够直观地反映肝脏的形态和结构,对脂肪肝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2. CT/MRI检查,CT和MRI检查可以更精确地评估脂肪肝的程度和范围。

CT 检查可以通过测定肝脏的脂肪含量百分比来判断脂肪肝的程度,而MRI检查则可以观察脂肪肝的脂肪含量和分布情况,对脂肪肝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三、其他相关指标。

1. 肝组织病理学指标,肝穿刺活检是诊断脂肪肝的“金标准”,可以直接观察肝细胞内脂肪含量和肝细胞受损情况。

优思弗治疗脂肪肝的临床路径探讨(2)

优思弗治疗脂肪肝的临床路径探讨(2)

优思弗治疗脂肪肝的临床路径探讨我们需要对脂肪肝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临床现象。

脂肪肝不仅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还可能引发肝硬化、肝癌等严重疾病。

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脂肪肝至关重要。

一、生活方式的调整1. 饮食调整:建议患者遵循低脂、低糖、高纤维的饮食原则。

减少油腻、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的摄入。

同时,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以维持肝脏的正常功能。

2. 运动锻炼:建议患者每周进行至少3次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每次运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

运动可以有效减少体内脂肪堆积,改善肝脏功能。

3. 作息规律: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过度劳累。

同时,避免长时间久坐,尽量减少酒精摄入。

二、药物治疗1. 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N乙酰半胱氨酸等,具有保护肝脏、减少脂肪堆积的作用。

适用于轻度至中度脂肪肝患者。

2. 胰岛素增敏剂:如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等,可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肝脏脂肪含量。

适用于伴有糖尿病或胰岛素抵抗的患者。

3. 降脂药:如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能有效降低血脂,减轻肝脏负担。

适用于高脂血症合并脂肪肝患者。

三、心理干预脂肪肝患者往往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因此,在进行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的同时,给予患者心理干预至关重要。

心理干预包括心理疏导、健康教育、行为疗法等,旨在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提高治疗依从性。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我会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生活习惯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措施。

经过长期的实践,我发现这套治疗脂肪肝的临床路径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帮助众多患者摆脱了脂肪肝的困扰。

脂肪肝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

通过全面认识脂肪肝,采取科学、规范的治疗方法,患者完全可以战胜脂肪肝。

作为医生,我们将不断探索脂肪肝的治疗新途径,为患者带来更多希望。

一、全面认识脂肪肝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临床现象。

医院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

医院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

医院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医院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中医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现代医学的发展过程中,中医在许多病种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医院中医科作为一支重要的医疗队伍,具备了治疗许多常见病和疑难杂症的优势。

本文将就医院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加以阐述。

一、肝胆疾病1、临床路径(1)初诊:为患者进行病史及身体状况详细询问,综合分析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2)诊断:通过对患者的抽血检查、肝功能检测等检查,来诊断肝胆疾病的具体类型和程度。

(3)治疗: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采用针灸、中药、推拿等中医方法来治疗疾病,并辅以西医药物。

(4)观察: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定期观察,如诊断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随访:对治疗完成的患者进行随访,倾听患者宣泄情绪,纠正生活习惯,做好肝胆疾病的预防工作。

2、诊疗方案(1)肝炎:治疗方案根据实证、表里、振奋解毒规律,选用清热解毒、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填精补气等治疗方法。

(2)脂肪肝:选用明目、解毒、加强新陈代谢和抗氧化的治疗方案,辅之以适度的瘦身及运动,对脂肪肝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二、心血管疾病1、临床路径(1)初诊:对患者进行身体状况及病史详细询问,采集病例信息。

(2)辅助检查:通过测量血压、心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综合分析病情。

(3)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辨证情况,选择中医针灸、推拿、气功等方法,辅之以西医药物治疗。

(4)随访:治疗完成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指导患者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加强运动与锻炼。

2、诊疗方案(1)高血压:选用扶正固本、清热祛瘀、通络行血等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2)冠心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借鉴中医疗法进行防治,寻找治疗久远、安全有效的方法。

(3)心律失常:中西医结合,针对个体化选用中药、针灸、调理饮食等治疗方法。

三、呼吸疾病1、临床路径(1)初诊:对患者进行病史详细询问,辨证施治。

脂肪肝运动处方的标准化流程大纲

脂肪肝运动处方的标准化流程大纲

脂肪肝运动处方的标准化流程大纲1.运动前准备(医学检查)为了确保脂肪肝会员的运动安全,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在进行运动疗法前都应做健康检查,以便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决定运动方式和运动量,运动时间和运动频率等。

( 1 ) 全面详细地询问病史:包括发现脂肪肝的时间,消化系统疾病史特别是有无肝脏疾病以及相关疾病史,有无肝炎,多年酗酒,内分泌疾病史;以及影响运动的心肺,肾脏和运动系统疾病史等。

( 2 ) 会员的肥胖相关生活史:如近10年中大的体重变化情况,工作性质,生活习惯,运动史,以前和现在有无特殊体重计划,日常饮食情况等。

( 3 ) 心肺功能的检查:主要通过安静时血压测定、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以便了解心肺功能情况。

如有心肺疾病且运动有所限制,不要进行剧烈运动(全部或部分人需要在医院完成)。

( 4 )血脂,肝功能检查:血脂、肝功、肝脏超声检查确定脂肪肝情况(医院完成)。

( 5 )俱乐部已有的常规检查与测试。

( 6 ) 会员的一般情况:包括患者精神状态、、运动爱好项目和运动量,以及其所处的生活环境(俱乐部已有的健康调查表)。

体检与问卷肝脏或心脏功能等异常不适宜运动人群适宜运动疗法人群医院治疗,使得心脏、肝脏功能正常运动处方制定与实施2.运动处方内容( 1 ) 运动方式:有氧运动选择会员感兴趣、可长期坚持的项目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有氧操等;力量练习以大肌肉群为主;配合适当的柔韧性练习。

(2 )运动强度:运动强度过低或过大均不能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

根据个人取最大心率的50%到75%。

(3 )运动时间:运动的时间可从10 分钟开始,逐步延长至30~60 分钟,一般来说达到靶心率的累积时间以20~30 分钟为佳。

运动量多少取决于运动强度和运动持续时间,运动强度较大则持续时间可相应缩短,强度低则持续时间可相应延长,前者适于年轻人或身体状况较好的糖尿病患者,后者适于年老体弱的患者。

(4 )运动频度:最好每天都能进行,如做不到每日坚持,则每周至少坚持3 天或隔天一次。

临床路径入径规则

临床路径入径规则

临床路径入径规则
临床路径入径规则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入径原则:各临床科室确定的临床路径病种,原则上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临床路径病种的、无严重合并症或并发症(诊疗方案不需要改变),均应进入相应路径;未入径病例须在《科室临床路径管理记录本》中详细填写。

第一诊断为临床路径病种的,适合入径病例,应该填写《临床路径知情同意书》。

2. 变异/退出原则:临床路径执行过程中如遇到超出路径表单中的诊疗项目,则为变异。

根据变异后是否需要改变原诊疗方案,结果表现为变异完成和变异退出两种情况。

3. 操作步骤:对于新入院的病人首先在护士站分配床位,然后在医生电子病历系统录入病人的诊断,入院主诊断必须是符合ICD10的病种,并且是已
关联过路径的病种,可以导入路径。

进入临床路径系统,填写临床路径安排表,如有手术填写拟行手术,入径日期,手术日期及出院日期,时间可以根据维护的调整天数进行调整,选择诊疗组长、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则路径导入完成。

4. 路径执行次序:首先完成入院第一天即入院日的“今日工作”,包括诊疗工作、书写病历、重点医嘱。

5. 出径处理:病人按照正常流程完成每日医嘱工作,即可出径处理。

6. 监控与调整:对于进入路径的病人,可选择“执行监控”来监控每日的执行情况。

在执行过程中,可以进行执行医生调整和入出径时间调整。

调整后要填写变异单。

7. 路径转换:在未开始执行“今日工作”情况下,可进行同病种间的路径转换,不发生变异。

通过遵循上述规则和步骤,可以实现临床路径的规范化管理和病患诊疗的高效流程。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咨询专业医师。

肝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诊疗方案

肝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诊疗方案

肝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诊疗方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华南区中医肝病诊疗中心联盟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脂肪性肝病(简称脂肪肝)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已成为我国第一大肝病。

脂肪肝的危害正在逐步被医学界重视,但目前尚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中医药在脂肪肝方面的优势已得到广大医生和患者的认可。

为进一步提高脂肪肝的中医药疗效,深圳市中医院肝病科依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华南区中医肝病诊疗中心联盟理事长单位,牵头联合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海南省肝病专家,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肝癖(脂肪性肝病)诊疗方案》为蓝本,结合脂肪肝的研究进展,更新、修订形成了《肝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诊疗方案》,为华南区肝癖的中医预防、辨证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肝癖;脂肪性肝炎,非酒精性;中医诊疗方案;临床路径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cheme of Ganpi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Diagnosis and Treatment Center of Hepatology of South China Alliance of TCM, National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bstract: The incidence of fatty liver disease has been increasing and developed into the first major liver disease in China. The risks of fatty liver disease has been gradually paid attention to by the medical, however, there is still lack of effective medicines, so the 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fatty liver disease have been recognized. In order to furtherly improve the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fatty liver disease, as the director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Center of Hepatology of South China Alliance of TCM, National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hepatology department of Shenzhe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cooperated with the experts on liver diseases from Guangdong,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and Hainan province and forme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cheme of Ganpi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which is based on the progress of fatty liver disease an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cheme of Ganpi (fatty liver disease)” issued by the National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aim of this new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cheme of Ganpi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is to provide basi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Ganpi in south China.Key words: Ganpi; Steatohepatitis, non-alcoholic;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che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linical paths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 disease,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疾病自然史包括单纯性肝脂肪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epatocellu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1,2]。

中药新药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中药新药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中药新药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如下:
1. 研究目的明确:明确中药新药治疗脂肪肝的研究目的,例如评估新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适应症等。

2. 临床试验设计:采用合理的临床试验设计,包括随机对照试验、安慰剂对照试验或非劣效性试验等。

同时,应该进行多中心、双盲、随机、安悉法(intention-to-treat)分析等,以减少偏倚和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3. 研究人群选择: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脂肪肝患者参与研究,并进行详细的病史调查和身体检查,排除其他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

4. 给药方案:明确给药方案,包括药物剂量、使用频率和疗程等。

根据中药特点,可能需要制定复方配伍规则,并确保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5. 疗效评价指标:选择适当的疗效评价指标,如肝功能指标(ALT、AST等)、肝脂肪含量、肝组织形态学变化等,用于评估新药治疗脂肪肝的效果。

6. 安全性评估:注重新药的安全性评价,包括记录不良事件和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并定期监测肝肾功能等指标。

7. 数据统计与分析:采集和统计临床试验数据,并进行合理的数据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差异性分析、风险评估等方法,以获得客观可靠的研究结果。

8. 伦理审查和知情同意:确保研究遵循伦理规范,通过伦理委员会的审查和知情同意程序,保护研究对象的权益和安全。

以上是中药新药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为了确保临床研究的科学性和可信度,在设计和实施临床试验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和规范进行操作,并进行充分的数据验证和分析。

同时,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研究设计和方法,以满足研究的目的和需求。

脂肪肝标准参数值

脂肪肝标准参数值

脂肪肝标准参数值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肝脏组织中脂肪含量过高。

脂肪肝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了解脂肪肝的标准参数值对于预防和治疗脂肪肝具有重要意义。

脂肪肝的标准参数值包括肝脏内脂肪含量、肝功能指标、影像学检查结果等多个方面。

首先是肝脏内脂肪含量,通常通过影像学检查(如B超、CT、MRI等)或肝穿刺活检来确定。

正常情况下,肝脏内脂肪含量应该低于5%。

当肝脏内脂肪含量超过5%,则可以诊断为脂肪肝。

其次是肝功能指标,包括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等。

在脂肪肝患者中,ALT和AST 的水平通常会升高,而ALP的水平则可能正常或轻度升高。

因此,监测这些肝功能指标对于评估脂肪肝的严重程度非常重要。

此外,影像学检查结果也是判断脂肪肝的重要依据。

B超、CT 和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肝脏内脂肪的沉积情况,帮助医生进行准确诊断和评估疾病的进展程度。

除了上述主要参数值外,脂肪肝的诊断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病史等信息。

例如,脂肪肝患者常常出现腹部不适、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这些也是诊断和评估脂肪肝的重要参考依据。

总的来说,脂肪肝的标准参数值涉及肝脏内脂肪含量、肝功能指标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这些参数值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和评估脂肪肝的严重程度,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对于已经患有脂肪肝的患者,及时调整生活方式、加强锻炼、控制体重、合理饮食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措施,以减轻肝脏负担,改善脂肪肝的症状和预后。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增加大家对脂肪肝标准参数值的了解,提高对脂肪肝的重视和认识,从而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路径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路径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路径(2016年版)一、非酒精性肝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疾病编码ICD-10:K76.001)(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内科学》(陈灏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4版)及《中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

根据临床和肝组织学改变,分为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和脂肪性肝纤维化和(或)肝硬化。

1.无饮酒史或饮酒折合乙醇量小于140g/周(女性< 70g/周) 。

2.除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肝豆状核变性、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

肝脏影像学表现符合弥漫性脂肪肝表现或肝活检组织3.学改变符合脂肪性肝病的病理学诊断标准。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实用内科学》(陈灏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4版)及《中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

1. 健康宣传教育,改变生活方式。

2. 控制体质量,减少腰围。

3. 改善胰岛素抵抗,纠正代谢紊乱。

4. 减少附加打击以免加重肝脏损害。

5. 保肝抗炎药物防治肝炎和纤维化。

6. 积极处理肝硬化并发症。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高度怀疑且分型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疾病编码ICD-10:K76.001);已初步排除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肝豆状核变性、自身免疫性肝病等,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同级别医院近期内已查项目可自行决定是否取用)(1)基本体格参数(身高、体重、腹围);(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3)肝肾功能、空腹血糖、血脂、血离子;(4)肝炎病毒学标志物;(5)自身免疫性肝炎相关抗体;(6)心电图;(7)胸片;(8)腹部彩超。

临床路径纳入标准

临床路径纳入标准

临床路径纳入标准一、诊断明确临床路径的适用对象是诊断明确、病情相对稳定的慢性非感染性疾病,或者多发病、常见病。

对于诊断不明确、病情不稳定或存在多种并发症的病例,需谨慎纳入临床路径。

二、符合路径适用范围临床路径的适用范围应符合医学伦理和法律法规的要求,并且应具备科学性和可行性。

病例的纳入应符合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自然规律,并考虑到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变化。

三、患者同意在将患者纳入临床路径前,应充分告知患者及家属关于临床路径的相关内容,包括目的、方法、预期效果、可能出现的风险等,并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患者及家属有自主选择是否采用临床路径的权利。

四、路径变异因素少纳入临床路径的病例应具备相对稳定的过程和结局,尽量减少在临床路径执行过程中出现变异的情况。

如出现严重变异,应及时对病例进行评估和调整,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利益。

五、医疗资源充足实施临床路径需要充足的医疗资源保障,包括足够的技术力量、设备设施、药物供应等。

医疗资源的配置应满足临床路径实施的需求,以确保患者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六、患者病情稳定纳入临床路径的病例应具备稳定的病情。

对于病情严重或存在并发症的患者,应在病情稳定后再纳入临床路径。

这样可以确保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得到全面的观察和护理,降低医疗风险。

七、医疗质量可控实施临床路径应注重医疗质量的控制和管理。

通过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标准,确保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得到规范化的诊疗和护理服务,提高医疗质量水平。

八、医疗费用合理临床路径的实施应注重医疗费用的合理控制。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费用预算和成本控制措施,降低患者的医疗负担,同时避免不必要的医疗浪费。

这有助于保障患者的利益和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

九、患者知情同意在将患者纳入临床路径前,医生应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说明临床路径的相关内容,包括治疗过程、预期效果、可能的风险等,并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同时,患者及家属应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可以自行决定是否采用临床路径进行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脂肪肝临床路径标准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脂肪肝(ICD-10:K79.000)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内科学(第14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等临床诊疗指南。

凡具备下列第1~5项和第6或第7项中任何一项者即可诊断为NAFLD。

1.无饮酒史或饮酒折含乙醇量小于140g/wk(女性<70g/wk);
2.除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肝豆状核变性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
3.除原发疾病临床表现外,可有乏力、消化不良、肝区隐痛、肝脾肿大等非特异性征象;
4.可有体重超重/内脏性肥胖、空腹血糖增高、血脂紊乱、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相关组分;
5.血清转氨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可有轻至中度增高(小于5倍正常值上限),通常以丙氨酸转氨酶(ALT)增高为主;
6.肝脏影像学表现符合弥漫性脂肪肝的影像学诊断标准;
7.肝活检组织学改变符合脂肪性肝病的病理学诊断标准。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脂肪肝疾病编码(K76.000)。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

7-10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除详细采集包括近期体质量和腰围变化、饮酒史、药物与肝脏毒性物质接触史以及糖尿病和冠心病家族史外:
(1)人体学指标(身高、体质量、腰围)和动脉血压;
(2)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隐血;
(3)肝肾功能、血脂(包括TG、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血脂谱);
(4)空腹血糖(FPG)和糖化血红蛋白,如果FPG≥5.6mmol/L 且无糖尿病史者则做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
(5)肝炎病毒标志物筛查:HBsAg(阳性者检测HBV DNA)、抗-HCV(阳性者检测HCV RNA):
(6)抗核抗体;
(7)腹部超声。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1)肿瘤标志物
(2)颈部血管彩色多谱勒超声;
(3)腹部CT或磁共振检查;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实用内科学(第14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等临床诊疗指南。

1.内科治疗:
(1)健康宣传教育,改变生活方式:推荐中等程度的热量限制,肥胖成人每日热量摄入需减少2092~4184kJ(500~1000千卡);改变饮食组分,建议低糖低脂的平衡膳食,减少含蔗糖饮料以及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并增加膳食纤维含量;中等量有氧运动,每周4次以上,累计锻炼时间至少150min;
(2)控制体质量,减少腰围;
(3)改善胰岛素抵抗,纠正代谢紊乱:根据临床需要,可采用相关药物治疗代谢危险因素及其合并症。

除非存在明显的肝损害(例如血清转氨酶大于3倍正常值上限)、肝功能不全或失代偿期肝硬化等情况,患者可安全使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胰岛素增敏剂(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罗格列酮)以及他汀类等药物,以降低血压和防治糖脂代谢紊乱及动脉硬化。

(4)保肝抗炎药物防治肝炎和纤维化:在基础治疗的前提下,建议根据疾病活动度和病期以及药物效能和价格,合理选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水飞蓟素(宾)、甘草酸制剂、双环醇、维生素E、熊去氧
胆酸、S-腺苷蛋氨酸和还原型谷胱甘肽等1~2种中西药物,疗程通常需要6~12个月以上。

2.手术治疗
除非存在肝功能衰竭、中重度食管-胃静脉曲张,脂肪肝合并重度肥胖症患者在药物减肥治疗无效时可考虑上消化道减肥手术。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无。

(八)出院标准。

肝功能主要是血清酶学指标好转。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调整药物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2.需要进行减肥手术,出路径或进入相关路径。

3.合并肝硬化及肝硬化相关并发症,出路径或进入相关路径。

4.合并其他疾病,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