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与制度创新

合集下载

人民政协 协商民主制度体系

人民政协 协商民主制度体系

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体系(原创版2篇)目录(篇1)一、人民政协的概述二、协商民主制度体系的含义和特点三、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制度体系中的作用四、人民政协推动协商民主制度体系的发展正文(篇1)一、人民政协的概述人民政协,全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我国的政治组织,由各党派、各族各界人士共同参加,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二、协商民主制度体系的含义和特点协商民主制度体系是指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下,通过广泛的协商,实现各方利益的协调和整合,进而推动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制度安排。

其主要特点是民主协商、求同存异、集中智慧、凝聚共识。

三、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制度体系中的作用人民政协作为我国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充分发挥了协商民主的重要作用。

其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通过每年的政协会议,人民政协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广泛听取各方意见,提出建设性建议,为国家的发展献计献策。

四、人民政协推动协商民主制度体系的发展人民政协在推动协商民主制度体系的发展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目录(篇2)一、人民政协的定义和作用二、协商民主制度体系的概述三、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制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四、人民政协如何推动协商民主制度体系的完善和发展五、结论正文(篇2)一、人民政协的定义和作用人民政协,全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我国的政治组织,由各党派、各族各界人士共同参加,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协商机构。

其主要作用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二、协商民主制度体系的概述协商民主制度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人民为中心,以协商为基本方式,以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体现。

三、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制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制度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协商民主的主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

通过人民政协,各党派、各族各界人士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进行广泛的协商和沟通,凝聚共识,推动国家的发展。

关于完善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和机制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完善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和机制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完善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和机制建设的几点思考[内容提要]人民政协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基本实现形式,完善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和机制建设对于健全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意义重大。

要保证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价值得以充分体现,必须完善人民政协的组织形式,优化人民政协的主体构成;使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内容充分反映我国民主政治改革与发展的现实需要;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形式、程序和组织实施工作要符合人民政协实现政治协商职能的现实要求。

[关键词]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协商主体;协商内容;协商形式与程序人民政协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基本实现形式。

中共十八大报告对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制度中的地位以及人民政协实施协商民主的多种形式等做了深刻的论述,对发挥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中的作用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人民政协协商民主问题又做了进一步的论述。

人民政协是我国特有的实现协商民主的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与其他协商民主形式和渠道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

人民政协的性质、功能以及60多年的政治协商实践,都为其开展协商民主提供了深厚基础和丰富资源。

但我们仍需看到,人民政协有效发挥协商民主作用,无论在理念上还是在形式上,都面临诸多挑战,有一个深化和拓展的过程。

[1]本文仅就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和机制建设中的几个具体问题谈一点认识和建议。

一、人民政协的组成要充分体现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基本实现形式的这一重要价值人民政协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基本实现方式,这是对人民政协在我国协商民主实践中地位与作用的基本定位。

多年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框架下,人民政协积极履行职能,其政治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日益增强。

可以说,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基本实现方式,既是我国民主政治的一种制度设计,也是我国民主政治改革和发展的必然结果,当然,也体现着我国协商民主理论和实践发展的重要成果。

政协工作经验交流会发言稿:推动政协协商民主创新发展

政协工作经验交流会发言稿:推动政协协商民主创新发展

政协工作经验交流会发言稿:推动政协协商民主创新发展政协工作经验交流会发言稿:推动政协协商民主创新发展一、落实顶层设计,着力制度创新,政协协商民主制度体系初步形成一是落实中央两个5号文件,提请市委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实施意见》等重要文件,批转了市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工作规则》、等三个配套规则。

二是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的要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中共遵义市委政治协商规程》,就我市政治协商的内容、形式、程序作出了明确规定。

三是适应推进政协民主建设的需要,代市委起草并由市委办转发了《专题协商制度》等5个制度。

为确保政协工作与人大、政府工作的有效衔接,市委办同时转发了《遵义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协商民主意见》和《遵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政治协商工作的意见》。

四是落实20XX年中央3号文件精神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市政协研究出台了《主席会议成员联系委员制度》、《政协委员列席常委会议制度》、《重点提案遴选办法》。

以上这些制度为全市深入推进协商民主建设奠定了健全的制度基础。

二、立足履职实践,拓展协商形式,推动科学民主决策取得明显成效一是落实年度协商计划,专题协商议大事。

如20XX年,市政协就落实市委提出的扶贫攻坚总目标提出的协商意见在市委出台的支持务正道三县减贫摘帽、同步小康的政策性文件中予以采纳,挂帮正安县如期实现了减贫摘帽目标。

今年,市委还就协商计划内容的制定提请市政协主席会议协商,采纳市政协关于协商内容与政协调研视察课题内容相结合的建议。

二是发挥委员专长,对口协商显优势。

20XX年以,我们出台了《民主评议办法》,先后对群众热议的交警支队、国土局、房管局、卫生局、地税局、供电局等部门和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人才培训工作,中心城区整脏治乱和交通管理,全市安全生产和城市规划、旅游、民政、司法等工作开展了民主评议。

[浅谈政协工作中的协商民主]

[浅谈政协工作中的协商民主]

[浅谈政协工作中的协商民主]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并系统论述了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确认“协商民主”概念,并在此基础上确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概念,进而对“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进行规划和部署,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民主问题上最新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协商民主,是对毛泽东协商建国思想与实践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追求民主伟大历程中的一大创造,将协商民主制度化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大探索和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

结合当前政协系统工作实际,谈几点体会:一、充分发挥组织优势是政协实践协商民主的基本前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人民政协在政治上具有最大限度的包容性,在组织上具有最广泛的代表性;人民政协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民政协对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作用,推动党和国家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改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加强各民主党派建设,巩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政治基础具有重要作用。

十八大提出“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为人民政协实践协商民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反映社情民意是人民政协实践协商民主的核心要素人民政协联系广泛,渠道畅通,可以为反映和集中民情、民意、民智、民力,调动和发挥一切积极因素提供广阔坚实的基础。

人民政协能够充分发挥自身联系各党派、人民团体、社会各界和少数民族等群众的优势,使各种利益要求通过体制内的渠道经常地、畅通地反映到决策部门,从而有效地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人民政协能够积极推动社会各阶层、团体和党派的有序政治参与,充分表达各自所联系的群众的具体利益;人民政协坚持求同存异,蕴涵着合作、参与、对话、妥协、包容的精神,社会各界人士可以通过协商对话,充分发表意见,并在民主、平等的协商讨论中达成共识。

关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思考

关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思考

关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思考【摘要】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本文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重要性和发展历程入手,分析了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必要性,深化其内容和形式,完善机制保障,推动健康发展,提高实效性等方面。

探讨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前景,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通过研究和思考,可以更好地认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重要性,为其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和保障。

【关键词】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重要性、发展历程、内容和形式、机制保障、健康发展、实效性、前景、发展方向、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 引言1.1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重要性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人民群众能够更加广泛地参与到国家政治生活中来,实现民主政治的根本目的。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各方面的共识和团结,通过各方的协商和交流,协商民主制度可以化解矛盾、凝聚共识,推动社会稳定和发展。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决策质量和执行效率,通过广泛的协商和民主程序,可以凝聚各方智慧,形成科学合理的决策,推动国家事业的发展。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有利于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活力,通过各方的参与和监督,可以有效避免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增强政府的合法性和公信力,促进国家长治久安。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建设和发展对于建设现代化、民主化的社会主义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发展历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的苏联。

当时,苏联共产党通过代表大会和委员会等形式,组织协商民主,协商政策和决策,推动共产主义事业的发展。

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也逐渐发展和完善。

在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实践。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政协制度等形式,开展广泛的协商民主,推动社会主义建设。

谈谈你对协商民主的认识。

谈谈你对协商民主的认识。

谈谈你对协商民主的认识。

协商民主是一种在民主政治中重要的制度和实践方式,它强调通过协商和对话的方式解决问题,促进各方的合作和共识达成。

在我的认识中,协商民主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
1.平等参与:协商民主强调各方的平等参与和平等对话。


同的利益主体、政府、社会团体、市民等都有权利和平等
机会参与决策和讨论,协商的过程中彼此尊重和对等交流。

2.多元声音:协商民主充分重视各方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各
种立场和声音在协商中得到表达。

各方能够在公开、透明
的环境下交流和争辩,从而形成多元共识,使决策更加全
面、客观和普遍接受。

3.合作共赢:协商民主强调通过协商和对话解决问题,追求
合作共赢的结果。

参与者通过互相沟通和妥协,探索共同
利益和解决方案,促进各方的利益得到平衡和保障,最终
寻求整体的进步和共同发展。

4.民主决策:协商民主在决策过程中追求广泛参与和民主决
策。

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在协商的基础上进行权衡,形成共
识和决策,最大程度地体现多数人的意愿,并使决策具有
合法性和可行性。

5.社会稳定:协商民主有助于解决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
会稳定。

通过协商解决问题和达成共识,能够减少冲突和
对立,建立社会和谐和包容性,提高决策的接受度和执行
力,维护社会秩序。

协商民主在民主政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它能够充分发挥各方的主体性和参与性,促进利益的平衡和决策的合理性,增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协商民主是一种对抗性较低、能够凝聚共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体现了民主政治的包容性和民众智慧的集合。

协商民主形式下人民政协工作创新的几点思考

协商民主形式下人民政协工作创新的几点思考

协商民主形式下人民政协工作创新的几点思考协商民主形式下人民政协工作创新的几点思考新世纪新阶段(20xx年—2020年)开局以来,党中央连续颁布了一系列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与发展的文件规范,譬如《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20xx]5号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20xx] 5号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以下简称[20xx]15号文件)。

党的十七大全面肯定并进一步阐述了上列文件的基本精神,从而在全国掀起了一个统一战线的大高潮和一个政党制度的小高潮、一个人民政协工作的小高潮。

三个文件出台后,人民政协、各民主党派都依据它修订了各自的“章程”。

[20xx]5号文件从理论的高度第一次明确提出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

这两种民主形式中,选举民主主要依托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协商民主主要依托于人民政协制度。

两种民主理论的建构,具有非同凡响的意义。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政协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政协制度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

然而,相对于上列三个文件和党的十七大精神大力推进政治建设的发展战略目标,面对统一战线、人民政协、政党制度领域一系列新概念、新观点、新理论、新精神的提出,人民政协的工作迫切需要从各方面提升和完善,需要在创新中拓展,以适应我国政治建设客观形势的要求。

由于协商民主理论为人民政协制度的运行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拟采用学理、各类调整政协事业的规范与工作实践相对照的方法,提出几点思考,以供学者与实际工作者指教。

一、界别是协商的主体“政协章程”规定,人民政协是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各界的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士、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士、台湾同胞和归国侨胞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的人士组成,设若干界别。

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论文

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论文

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论文20世纪80年代,西方社会为了弥补选举民主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新的民主理论—协商民主理论,从此在西方理论界掀起了一股协商民主研究热潮。

当西方的协商民主研究还仅仅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的时候,协商民主在中国已经有了六十多年的实践,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相关论文。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全文如下:摘要: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是中国式协商民主制度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对我国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内涵与特征、价值与功能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分析。

关键词: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政治协商;作用一、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兴起人民政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之一,其主要特征是政治协商。

其核心是协商、对话、讨论、辩论与共识。

学界对于中国是否存在协商民主,以及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是否是一种协商民主存在着广泛的争议。

在这种背景下,分析和研究人民政协协商民主问题,对于推动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建设和理论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协商民主是上世纪80年代西方兴起的一种理论思潮,90年代以来受到国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从本世纪初开始中国学者也兴起了对协商民主的研究。

协商民主是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以公共利益为诉求,在信息公开透明的条件下,公民、政党或者利益集团等组织通过对话渠道进行充分的利益表达和协商,力图反映所有参与者的意愿和利益,以寻求立法和决策合法性为目标,强调合作与共识,达成共赢的效果。

其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参与主体的平等性。

协商民主必须是平等公民之间的自由协商,有平等的言论机会;参与方式的广泛性。

协商民主以多方参与者面对面对话、讨论、辩论、商谈、审议等方式,最终协商作出决策的过程;协商过程的透明性。

协商性民主强调信息的公开透明,强调公民的知情参与,作出理性判断;协商结果的共识性。

协商民主要达成具有约束力的共识,比如法律、政策。

协商民主,重在创新

协商民主,重在创新

协商民主,重在创新作者:梁伟发来源:《同舟共进》2014年第05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各级党委和政府、政协制定并组织实施协商年度工作计划,就一些重要决策听取政协意见……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发展是一个宏大的概念,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协商民主制度的落实,尤其是在基层特别是省以下层面落实。

因为这是积极探索完善人民政协制度体系,拓展协商形式,提高协商成效,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创新性工作,也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专题调研与专场协商结合:创新协商形式2013年以来,广东省政协把深化专题调研与开展专场协商作为市级及以下政协落实协商民主的一个积极探索,分别在清远市开展了“高起点创建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在中山市开展了“以文化为引领高起点建设翠亨新区”、在佛山市开展了“构建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专题调研与专场协商。

为何会把“深化专题调研与开展专场协商”这两种方式作为在基层落实协商民主制度的新探索?这是因为,专题协商是政协履职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政协参政议政的重要方式;而专题调研是指以政协专委会为依托,以课题为纽带,以委员为主体,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有重点地进行专项调查研究,开展咨询论证,提出意见建议。

李瑞环同志曾强调,古人讲立德、立功、立言。

立言就是对某个重大问题,经过调查研究,反复论证,提出意见建议。

立言就是立论,政协不立法,但可以立论。

在立论上有所贡献,就是尽职尽责,就是成绩。

在全国八届政协会议上,已把专题调研作为政协参政议政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明确下来。

2013年6月份开始,广东省政协经济、文史、社法三个专委会开展专题调研和专场协商,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以实现调研谋策,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

创新和完善协商民主的实现机制

创新和完善协商民主的实现机制

创新和完善协商民主的实现机制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着自己的价值取向、历史源流和实践形式。发展协商民主,必须在坚持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基础上,努力创新和完善协商民主的协同机制、参与机制、保障机制和引导机制。
完善协同机制,拓宽协商渠道。我国的协商民主实践始于革命战争年代,并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实践中不断完善。目前,协商民主实践已经扩展到整个社会生活领域,基本形成了政治协商、社会协商和基层民主协商的格局。进一步整合这些协商资源,应从现有的政治体制机制出发,推进立法协商、行政协商、民主协商、参政协商和社会协商等的相互配合,协同推进制度建设,强化协商资源的共享性、协商主体的沟通性和协商议题的广泛性,构建一个上下互动、左右相联的民主协商网络。注重开展形式多样的基层民主协商,推进基层协商制度化,建立健全居民、村民监督机制,促进群众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健全参与机制,创新协商形式。进一步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需要健全参与机制,不断创新协商形式。从协商主体看,应关注不同社会阶层的参政诉求,关注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表达,创新符合不同协商主体特点和利益诉求的协商渠道和形式;发挥社会组织在协商民主中的作用,建立健全与社会组织、利益群体之间的对话机制,进一步扩大社会参与覆盖面。从协商内容看,可以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议题或领域为中心,召开专题性协商民主会,以点带面,不断拓展;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提供的信息资源优势,整合网络技术平台,构建和完善网络民主协商形式。此外,还应激发社会团体、行业组织、中介机构、志愿者团体等在内的各种社会组织的活力和热情,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民主协商中的积极作用。
善用引导机制,增强协商合力。我国协商民主有着传统文化的基础,突出表现在和合文化上。把和合视为一种价值目标,既强调“和为贵”,又强调“和而不同”,是我国协商民主发展的重要文化基础。但必须克服传统文化中的不利因素,特别是官本位和等级制观念。进一步发展协商民主,应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发展道路。基层政府和社会团体,需从贴过与基层政府、社会团体、自治组织就公共事务展开理性协商,强化公民对协商过程体验和对理性商谈的实效感知,培养理性精神和协商意识。

协商民主与我国政协制度建设-最新资料

协商民主与我国政协制度建设-最新资料

协商民主与我国政协制度建设一、协商民主的理论内涵诠释协商民主理论发轫于西方政治学界对于选举民主、代议民主缺陷的反思,他们普遍认为选举民主、代议民主中简单的多数原则不能充分体现全体民众的真实意愿,当选政治精英日益脱离选民的控制而出现“道德风险”等;他们批评选举民主、代议民主不包含任何关于公民资格实践的概念,仅仅关心个人的选举权利而漠视实际参与权利,过于看重多数原则而忽视少数群体的合理诉求、过度强调自由而忽视平等、过度强调竞争而忽视合作、过于重视争论而漠视共识,这种倾向引发了社会伦理的破碎和政治认同的分裂。

正是由于代议制民主的种种弊端和局限,协商民主重新强调公民与行政人员对于公共利益的责任,强调对民意的质的提升,即通过不断地对话和协商,使各方都能够了解彼此的立场,以合理的途径化解各方的冲突,并寻求某种协调的形式以及某种“公共价值观”,进而把私利提升为公利,以弥补代议制民主制度的缺陷。

简言之,协商民主是一种治理形式,其中平等、自由的公民在协商过程中,提出各种相关理由,说服其他协商参与者,或者转换自身的偏好,最终达到共识,从而在审视各种相关理由的基础上赋予立法和决策以政治合法性。

作为一种复兴的民主范式,协商民主强调公民积极的政治参与,重视对话、讨论等公共言谈对于民主政治的重要性,其实质是以理性为基础、以真理为目标。

协商民主的主要特征有:(1)多元性。

协商民主产生的社会基础是价值取向的多元化、社会阶层的日益分化以及利益追求的日趋多元化,多元性既是协商民主产生的背景,也是发展协商民主的动力机制。

(2)程序性。

协商民主是一种程序民主,公共协商的过程不是随意的,而是具有严格的程序限定,程序的合法性才会产生结果的合理性。

(3)公开性。

公共协商的过程是透明和公开的,参与者提供的理由、观点是公开的,可以接受检验的,最后的协商结果也是公开的。

(4)责任性。

在协商过程中,每个参与者都应当超越狭隘的自我利益,对公共利益负责,具体而言协商参与者负有三方面的责任:提出自己理由和观点的责任、对于其他的理由和观点做出回应的责任以及根据合理的观点修正自己的建议以实现共识的责任。

浅谈协商民主机制的几点思考

浅谈协商民主机制的几点思考

关于协商民主机制建设的思考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明确要求,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因而,政协组织应充分发挥优势,重点应在协商民主机制上下功夫,努力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协商格局,积极推进协商民主建设。

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优势协商民主的实质,就是实现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这里的关键,一是“政治参与”,二是“有序”,并使这两个方面能够有机统一起来。

人民政协的优势就在于它能够在制度层面上实现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的平台和载体。

实践中,人民政协主要是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形式进行互动交流。

一方面,人民政协作为我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设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上自全国政协,下至省、市、县各级委员会,拥有完整的四级组织体系,统一按照人民政协章程进行工作、履行职责,形成了一个有序运行的政治组织系统。

另一方面,人民政协组织系统内还有自下而上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的直接通道。

各级政协参加单位、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成员及无党派人士,在深入了解民情、充分体察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基础上,围绕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通过政协渠道向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这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特色和优势之所在。

如何加强协商民主机制一是协商主体的互动机制。

协商主体是多元的,至少应在两个以上,单个主体也就不存在所谓的协商。

仅就协商而言,各协商主体应当是平等的,但现实中各协商主体的地位又是不同的。

这就要求,各协商主体都要增强协商民主意识,把自己置于其他主体的平等位置,真心实意地开展协商。

同时,各协商主体都应当以对协商事项负责的态度,积极主动参与协商,为协商事项取得共识共同努力。

只有形成协商主体的互动机制,协商民主才能得以真正实现。

二是知情协商的知情机制。

新时代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实践创新路径与绩效

新时代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实践创新路径与绩效

新时代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实践创新路径与绩效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民主协商已经成为人民政协重要的职能之一。

新时代下,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实践不断创新,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路径与绩效。

本文将从新时代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实践的重要意义、创新路径和绩效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新时代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实践的重要意义1. 有利于凝聚共识、汇集智慧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汇聚各方力量,形成最广泛的共识。

在协商民主的过程中,各方代表可以通过平等协商取得共识,进而形成强大合力,共同推动国家建设和发展。

2. 有利于促进制度化、规范化运作协商民主通过制定相关程序和规则,使协商过程更加规范化、有序化。

这为各方代表在协商民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有效沟通、提高议题质量提供了保障。

3. 有利于增强人民政协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协商民主是人民政协的独特优势和重要职能,通过推进协商民主实践,不断提升人民政协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为人大政协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1. 优化议题设置机制,增强协商实效性新时代下,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实践中,需要优化议题设置机制,引导各方代表就国家重大问题进行协商。

在确定议题时,应当注重代表民意和社会需求,以确保协商民主的实效性。

2. 推动协商民主向基层延伸新时代下,人民政协要加强对基层的关注和支持,推动协商民主向基层延伸。

可以通过设立基层协商平台、激发基层各方代表的参与热情,实现基层协商民主的全面覆盖。

3. 引入专业智库,提升协商民主质量新时代下,人民政协可以引入专业智库,为协商民主提供更加专业的智力支持。

这样可以提升协商民主的质量和水平,为协商民主实践创新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

4. 推进科技创新,提升协商民主效率新时代下,人民政协可以借助科技手段,推进协商民主的信息化、智能化。

通过建设协商信息平台、推广在线协商等方式,提升协商民主的效率,实现协商的及时、便捷和业务精准。

浅谈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与制度创新

浅谈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与制度创新

浅谈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与制度创新所谓协商民主,就是公民通过自由平等的对话、讨论、审议,参与公共决策和政治生活,力图使权力行使和利益分配更为充分地反映公民意志,同时赋予立法和决策合法性的治理形式。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等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是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部署,反映了人民政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

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大精神,尤其是十八大报告对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相关论述,对于人民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高科学履职水平,推动人民政协工作,开创人民政协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但是,也应看到,当前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协商主体性质不同。

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作为两种不同性质的协商主体在协商中的地位不完全平等,作用不相同。

中国共产党制定政策,各民主党派提出意见,所提意见并不具有政治约束力。

各人民团体、各界别以及公民个人参与决策讨论范围十分有限,影响力不足。

而真正意义上的协商民主要求作为协商主体地位平等,都是政策的制定者。

其次,人民政协的组织结构尚不完全适应当代中国社会政治多元化的利益表达机制。

在人民政协组织中,既有党派构成,又有社会界别构成,同一名政协委员可能既是党派代表又是界别代表。

这种组织构成和委员的多重身份,容易模糊政党之间的政治协商与政党和社会利益集团之间政治协商的界限。

事实上,前者之间的政治协商更为侧重政治利益和政治影响力的合理分配,后者注重权力和利益交换的公平合理。

加上目前有些团体和界别无相应的组织保障,无以保证自身作为协商主体,参与协商对话,有效地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

第三,人民政协的工作主题是团结和民主。

大多数情况下,政治协商能够达成较为一致的意见和看法。

但在深层次问题上,“团结”和“民主”两种不同类型的政治功能可能存有内在的冲突,如按照民主的要求,应当允许不同意见者充分表达意见,但现实中更为强调团结一致的要求,持不同意见者往往是“说了白说”,因“民主”产生的分歧最终须服从“团结”的要求。

关于完善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和机制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完善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和机制建设的几点思考

多年 中, 界别变化 的确在一定程度 上反映 了社会阶层 的变 化 。 1 9 5 4 年全 国政协 设立 了具 有特定历史 印记 的 ‘ 合作社 ’ 界 别。1 9 7 8 年, 合作社界别被 取消 , 增加 了体育 界别 。 第六 、
第七届全 国政协 , 增加 了中华全 国台胞联谊会和港澳 同胞界别 。及至第八届政 协将原来 的‘ 港澳 同胞界 ’ 分为 ‘ 香港 同胞界 ’ 和‘ 澳 门同胞界 ’ , 而 由于 改革 开放 的背 景 , 第 八届政 协还增设 了经济 界别 。” e 2 1 2 0 0 6年颁布 的 《 中共 中央关 于加强人 民政协工作 的意见》 曾提 出: “ 要适应 改革 开放和 经济 社会 发展 的实 际情况 , 研 究并合 理设 置界别 , 扩 大 团结面 ,
增强包容性 。” 当前 , 各界对人 民政协 界别 的设置 已经 有Leabharlann 多 的研究 , 提 出 了许多有价值
的一种 制度 设计 , 也是 我 国 民主政 治 改革和 发展 的必然 结果 , 当然 , 也 体现着 我 国协商 民主理 论和实践 发展 的重要 成果 。要保证 人 民政协 在协商 民主 中的重要价 值得 以充分 体现 , 首先 必须完善人 民政协 的组织形式 , 优化 人 民政协 的主体构成 。当前 , 在人 民政协 主体构成 的完善方面重 点要做好 以下两方面 的工作: ( 一) 不断推 进人 民政协界 别设置 的合理化 。根据 政协章程 , 人 民政 协的成分构成 是 以不 同的界别来体现 的。政协 界别设置 的原则和 目标是要充分体现广 泛性和包容性 , 通
主 实践 中地位与作用 的基本定位 。多年 以来 , 在 中国共产党领 导 的多党合作和政 治协 商
收 稿 日期 :2 0 1 4 - 0 7 - 0 2 椎窘简介 .吴平魁 , 男, 民建 中央理论研 究委 员会委 员 , 民建陕西 省委 员会理论 研究委 员会主 任 , 民建西 安交通大 学委员 会主委 。

推进协商民主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

推进协商民主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

民政 协 工作 的具 体建 议 。 市 委及 时研 究 出 台 了
《 推进 人 民政协 履 行职 能制 度化 、 规范 化 、 程 序
化 建设 的意 见》 ( 武 发[ 2 0 1 0 1 1 7号文 件 ) 。这 个
《 意 见》贯 彻 中央 精神 ,借 鉴 国 内兄 弟 城市 做
法, 在 一 些 方 面 有 所 创 新 和 发 展 。如 。 在 协 商 原
亲 自挂 帅 . 组 织 有 关部 门联 合 办 理 , 及 时 采 纳
政 协 委员 的意 见 和建议 : 政协 组织 力量 督办 检
查。 提 案办 理后认 真 组织 “ 回头 看” 及 办 理 质 量
评 估 等工 作 , 推 动 了建议 案所提 意 见 和建议 的 成 果转 化 与落 实 。近些 年来 , 我 们相 继 提 出了 推进 “ 两 型社 会 ” 建 设综 合 配套 改革试 验 、 推 进


围绕 政协 工 作 实际 。 着 力 推进 “ 四
个方 面” 的协 商 民主制 度建 设
1 . 推进政 协履 职 的“ 三化 ” 建 设 。政 协 履 行
人员编 制配备等 方面存在 的实 际问题 。在 此基 础上 . 武汉 市 1 3个 区党 委 、 政 协也 相继 完 善 了 履职制 度 。如 , 斫 口区出 台了协商议 政规程 , 洪 山、汉 阳区就重 大人事 问题协商 进行 了积极探 索 。这 些做 法得 到全 国政协 的充分 肯定 。
经 验 交 流 [ J i n g Y a n J i a o L i u ]
推进协商民 主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
口政协武汉市委 员会
中 共 十 八 大 和 全 国 政 协 十 二 届 一 次 会 议

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机制创新的意义与原则

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机制创新的意义与原则

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机制创新的意义与原则作者:王珊来源:《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摘要】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健全而有效的制度可以使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而要切实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健全和完善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至关重要。

这既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要求的迫切需要,又是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重要环节。

在健全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工作机制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严格按照中央文件的精神和要求,并结合形势发展不断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机制,推动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关键词】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建设;机制创新;意义;原则【DOI】10.3969/j. issn.1009-2293.2018.02.005【中图分类号】D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93(2018)02-0017-05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健全而有效的制度可以使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首次系统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概念,并对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作出了全面规划和总体部署。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作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强调要重点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完善人民政协制度体系,规范协商内容、协商程序。

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人民政协围绕协商民主履行职能、推进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对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作出了全面部署。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要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

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创新实践

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创新实践
第 2期 2018年 4月
陕 西社 会 主义 学 院学报
JOURNAL OF SHAANXI INSTITUTE OF SOCIALISM
No.2 A pr.2018
人 民政协协 商 民主 的创新实践
韩淑 华
(中共 滨州市委党校 ,山东 滨州 256600)
摘 要 :人 民政协是具有 中国特色 的制度安排 ,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 门协 商机构。协商 民主作 为中国 共产党的重大理论创新 ,丰 富了协商 民主 的内涵 ,为人民政协协商 民主提供 了方 向引领 。十八大 以来 的制度安排 ,为人 民政协协商民主提供了实践依据。在协商民主的实践中 ,人 民政协不 断完 善协 商机 制 、丰 富协 商形式 、优化协商氛 围, 不断将协商民主落地落实。 关键词 :人 民政协 协商 民主 创新发展
为了贯彻落实十八大 、十八届三 中全会重大部 署 ,2015年 2月 中共 中央印发 了 《关于加强社会主 义 协 商 民 主建 设 的意 见 》,对新 形 势 下 开展 政 党 协 商 、人大协商 、政府协商 、政协协商 、人民团体协商 、 基层协商 、社 会组织协商等做 出全面部署 ,是指导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2015年 6月 中共 中央办 公 厅 印发 中办 印发 《关 于 加强 人 民政协 协商 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人 民政 协是社会主义协商 民主的重要渠道 和专 门协商机 构 ,是 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后 ,各省 市 出台《关于加强人 民政协协商 民主建设 的实施意 见》,明确 了政协协商的主要 内容 ,规范政协协商的 形 式 等 。这 些 实施 意 见 的 出 台 ,对 于推 动 政 协协 商 民主 的制 度 化 、规 范化 、程序 化建 设 具 有重 要 意 义 , 为进 一 步推 进协 商 民主提 供 了制度 依 据 。

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机制创新的基层经验与启发思考

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机制创新的基层经验与启发思考

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机制创新的基层经验与启发思考作者:王珊来源:《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年第05期摘要: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的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不仅建立了相应的程序和意见反馈制度,还建立了日常协商的渠道和加强政协委员管理的一些规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但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机制建设还存在着制度规定比较原则、职能边界模糊不清、协商成果转化不太理想、结构运行衔接不够等问题。

借鉴已有的基层实践经验,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机制创新、推进基层协商民主的实践和发展,应着力发挥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政协的重要渠道作用、委员的履职主体作用和群众的探索创造作用。

关键词: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机制创新;基层经验;启发思考doi:10.3969/j.issn.1009-0339.2019.05.005[中图分类号]D62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339(2019)05-0026-06习近平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点。

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大量决策和工作,主要发生在基层。

要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大力发展基层协商民主,重点在基层群众中开展协商。

”[1]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指出:“要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保证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权利。

”[2]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的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取得了很好的经验,既建立了相应的程序和意见反馈制度,也建立了日常协商的渠道和加强政协委员管理的一些规定。

但毋庸讳言,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机制建设还存在着制度规定比较原则、职能边界模糊不清、结构运行衔接不够等问题。

课题组对辽宁省、湖南省等有关市县政协进行了调研,对基层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如民主协商方式、规章制度建设、政协委员管理、政协提案工作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借鉴已有的基层实践经验,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刚性机制、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协商民主与政协制度建设

论协商民主与政协制度建设

作者: 王学军
作者机构: 南京大学政治与行政管理学系,江苏南京210093
出版物刊名: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页码: 58-61页
主题词: 协商民主 人民政协 多元性 界别设置 责任性 公共理性
摘要:诞生于西方政治哲学语境中的协商民主,是对选举民主、票决民主的修正。

对代议民主、远程民主的超越,主张决策过程中不同利益群体之间持续的对话、协商和沟通,以有效化解利益纷争、提升民意质量、达致基本共识并实现政策的合法性。

协商民主理论作为晚近兴起的理论.为我国政协制度建设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和分析进路。

基于协商民主的理论视界,应当合理设置界别,完善参政议政程序.推进“透明政协”建设,提升政协委员的政治责任感和公共理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与制度创新所谓协商民主,就是公民通过自由平等的对话、讨论、审议,参与公共决策和政治生活,力图使权力行使和利益分配更为充分地反映公民意志,同时赋予立法和决策合法性的治理形式。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等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是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部署,反映了人民政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

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大精神,尤其是十八大报告对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相关论述,对于人民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高科学履职水平,推动人民政协工作,开创人民政协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但是,也应看到,当前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协商主体性质不同。

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作为两种不同性质的协商主体在协商中的地位不完全平等,作用不相同。

中国共产党制定政策,各民主党派提出意见,所提意见并不具有政治约束力。

各人民团体、各界别以及公民个人参与决策讨论范围十分有限,影响力不足。

而真正意义上的协商民主要求作为协商主体地位平等,都是
政策的制定者。

其次,人民政协的组织结构尚不完全适应当代中国社会政治多元化的利益表达机制。

在人民政协组织中,既有党派构成,又有社会界别构成,同一名政协委员可能既是党派代表又是界别代表。

这种组织构成和委员的多重身份,容易模糊政党之间的政治协商与政党和社会利益集团之间政治协商的界限。

事实上,前者之间的政治协商更为侧重政治利益和政治影响力的合理分配,后者注重权力和利益交换的公平合理。

加上目前有些团体和界别无相应的组织保障,无以保证自身作为协商主体,参与协商对话,有效地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

第三,人民政协的工作主题是团结和民主。

大多数情况下,政治协商能够达成较为一致的意见和看法。

但在深层次问题上,“团结”和“民主”两种不同类型的政治功能可能存有内在的冲突,如按照民主的要求,应当允许不同意见者充分表达意见,但现实中更为强调团结一致的要求,持不同意见者往往是“说了白说”,因“民主”产生的分歧最终须服从“团结”的要求。

基于以上几点,人民政协要在协商民主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制度创新。

(一)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前提下,突出各民主党派平等参与政治生活和公共决策的地位、影响和作用。

坚持党的领导并不是指共产党
在协商中具有特殊地位,而是在平等参与的基础上,充分保障各协商主体在政治法律地位上的完全平等,尊重各协商主体表达意见建议的民主权利,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实现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

要严格按照“协商在决策之前”的原则要求,对每一项政策出台、人事安排,都充分听取吸收党派、团体的意见,通过协商赋予党委意见和决定的合法性。

在具体事务的协商过程中,要重视沟通、辩论、磋商等形式运用,避免通过强制压服的方式达成共识。

(二)界别建设须进一步加强。

界别应当是政治协商的主体。

当前,在人民政协内部,各民主党派组织机构健全,活动条件有保障,发挥作用较明显。

相对而言,委员的界别代表性较弱,代表界别的政协委员联系所代表界别群众的渠道不畅,界别在政协活动中要成为平等的协商主体基础不牢,这与当今社会中介组织欠发达有关。

应重视和发挥界别作用,通过举办界别委员座谈、走访界别委员、加强跨界别学习交流联谊等,促使其更多地参与到民主协商的过程中来。

同时,应该逐步建立专门的经常性的公民团体和非政府利益组织,与各民主党派一起,成为民主协商对话的主体。

(三)协商民主的程序有待规范,协商成果政治效力有待明确。

协商程序的规范性和制度化是实现协商民主的重要保证。

长期以来,推进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规范化一直是关注政协事业发展的各界人
士不懈的追求,遗憾的是,进展并不明显。

目前的政治协商仍然较为普遍地存在“协商议题和程序不明”、“有协商过程无协商结果”的现象。

比如,协商议题应由谁提出?哪些是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重要事务,哪些必须提请人民政协进行政治协商?参加协商会议的人员范围?均须作出具体规定。

此外,协商的内容应明确。

协商什么,解决什么问题,什么时候协商,谁参加协商,都应及早纳入党委和政府的年度计划,使协商活动在全局工作中有安排,避免临时性、随意的低水平协商活动。

需要说明的是,人民政协是协商民主的重要形式,但不是惟一的形式,大量的社会事务也要求发展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其他协商形式,适应不断增强的民主意识和参政需要。

只是人民政协的运作模式甚为符合协商民主的价值理念,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政治的突出特点和优势,如继续加以坚持、完善,应该可以成为协商民主的主阵地,并在推进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