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完善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和机制建设的几点思考

合集下载

加强人民政协协商能力建设的思考

加强人民政协协商能力建设的思考

社会 主义协商 民主是我 国人 民民主 的重要形式 , 也是人 民 政协在新 的历史 时期创新履职新方法 、 开辟 工作 新领域和创造 工作新业绩 的有效途径 。要贯彻 中共十八大精神 , 充分发挥人 民政协作为协商 民主 的重要渠道作用 , 政协组织 就必须不断加 强 自身协商能力 建设 , 提高协商 的水 平和实效 , 推进政协 协商
自身工作职能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 。加强政协协商 能力 建设 , 有 利 于政协组织正视 自身不 足 , 加强对协商 民主规律的研究和探 索; 有利于拓展政 协工作领域 , 构建政协协 商议 政建 言的新格 局; 有利于建立一 整套有效 的协商机 制 , 在协 商履职 中整 合各
进协商 履职机 制 的制 度化 、 规范化 、 程 序化建 设 , 提 高协商效
民主广泛 、 多层 、 制度化发展。
加 强政 协 协 商能 力建 设 具 有 重 要 价 值
2 、加强政协协商能力建设是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的客观需要。人民政协是我 国政治体制 的重要组成部分 , 政协 协商 民主拥有其他协商民主形式所不具有 的巨大优势 , 是社会 主义协商 民主的重要渠道 和基本形式 。当前 , 我国正处于社会 的转型期 , 不 同阶层都呼唤建立更加 开放 、 透 明、 民主的决策产 生程序 , 以便介入 决策程序 , 使符合 自身利益 的主张能进入 决 策视野。加强政协组 织的协商能力建设 , 有利于人民政协顺 应
时代发展 大势 、 顺应 民主政治建设 的现 实需 要 , 充分运用协 商


民主这一有效的民主形式 , 充分发挥协调 与各 党派 、 各 民族 、 各
人 民政 协的协商 民主是指参加人 民政 协的各党 派 团体 和

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心得感悟

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心得感悟

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心得感悟(原创版2篇)目录(篇1)一、协商民主的含义与重要性二、协商民主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三、协商民主的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四、个人心得与感悟正文(篇1)一、协商民主的含义与重要性协商民主,是一种通过各方利益相关者进行对话、讨论和协商,以达成共识和决策的民主形式。

它有利于充分听取各方意见,促进各方利益的平衡与和谐,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在我国,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协商民主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协商民主制度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包括全国政协、地方政协、人民团体、基层协商等在内的多层次协商民主制度框架,为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协商民主的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1.广泛发展:广泛开展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等多种形式的协商民主活动,充分听取各方利益诉求,保障人民民主权利。

2.多层发展:从国家层面到地方、基层层面,各级政协组织和政府部门都积极参与协商民主活动,构建了多层次的协商民主体系。

3.制度化发展: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协商民主的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参与方式等方面的制度安排,保证协商民主活动的规范化、制度化进行。

四、个人心得与感悟作为一名中文知识类写作助理,我深感协商民主对于我们国家的重要性。

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有利于充分发扬民主,集中智慧,促进各方利益和谐,提高国家治理效能。

目录(篇2)一、推进协商民主的背景与意义二、协商民主的广泛发展三、协商民主的多层发展四、协商民主的制度化发展五、心得与感悟正文(篇2)一、推进协商民主的背景与意义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中,协商民主作为一种重要的民主形式,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有利于提高民主决策水平,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心得感悟

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心得感悟

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心得感悟【最新版2篇】目录(篇1)一、协商民主的重要性二、协商民主的发展现状三、协商民主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四、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策略五、心得感悟正文(篇1)一、协商民主的重要性协商民主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促进国家政治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协商民主强调各方面的广泛参与,有利于实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有效提高国家治理效能。

二、协商民主的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协商民主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实践活动日益丰富。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和政协组织积极开展协商议政活动,充分听取各方意见,促进政策科学化、民主化。

同时,人民群众的协商意识不断增强,参与协商民主的积极性逐渐提高。

三、协商民主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虽然我国协商民主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协商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度有待提高,部分协商活动缺乏实质性内容。

其次,协商民主的参与面和参与度仍有待扩大,一些群体和利益诉求未能充分体现。

最后,协商民主的成果转化机制不健全,部分协商成果难以落地生根。

四、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策略针对协商民主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我们应采取以下策略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1.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明确协商民主的实施范围、程序和结果处理等方面的规范,提高协商民主的制度化水平。

2.扩大协商民主的参与面,鼓励更多群体参与协商活动,充分听取各方意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3.提高协商民主的实质性,聚焦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深入开展协商议政,为政策制定提供有力支持。

4.完善协商民主成果转化机制,加强协商成果的跟踪、评估和反馈,确保协商成果真正惠及国家和人民。

五、心得感悟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对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目录(篇2)一、协商民主的含义与价值二、协商民主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三、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措施四、心得感悟正文(篇2)一、协商民主的含义与价值协商民主是一种民主决策方式,强调各方面利益相关者在平等、自愿、协商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并制定政策。

优秀范文:学习贯彻《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的几点体会2篇

优秀范文:学习贯彻《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的几点体会2篇

优秀范文:学习贯彻《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的几点体会 (3)优秀范文:学习贯彻《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的几点体会 (3)精选2篇(一)《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提出的各项要求,对于加强和完善人民政协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贯彻这一文件的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首先,加强政协组织建设是关键。

政协是国家重要的政治协商机构,其工作的效果与组织建设密切相关。

要加强政协党的全面领导,完善政协组织机构,提高工作效能。

同时,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选派具有政治敏锐性和专业素养的人员担任政协职务,确保政协工作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高。

其次,发挥政协参政议政作用是根本。

政协作为政治协商机构,应当积极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能,充分发挥协商民主的作用。

要深入调研,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及时反映和解决人民群众的关切和诉求。

此外,政协委员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为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并积极参与决策和监督的过程。

第三,加强政协机关和委员履职能力建设。

政协机关和委员是政协工作的重要主体,他们的履职能力和工作水平直接关系到政协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要加强政协机关的服务保障能力,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同时,政协委员要加强学习和培训,扩充知识面,提高履职能力。

最后,要注重政协工作的群众性和广泛性。

政协工作要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关注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利益。

在开展工作中要广泛听取不同群体的声音,吸纳各方面的意见,形成多元化的思想和观点。

政协委员要代表人民利益,履行好代表职责,为人民群众争取权益。

总之,学习贯彻《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是今后一个时期政协工作的重要任务。

只有全面落实这些要求,加强组织建设,发挥参政议政作用,提高履职能力,注重群众性和广泛性,才能推动政协工作不断进步,更好地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优秀范文:学习贯彻《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的几点体会 (3)精选2篇(二)学习贯彻《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是当前政协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深化人民政协制度改革、发挥人民政协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基层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基层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基层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探索与思考基层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探索与思考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民政协作为我国的大政方针、大政协商、大民主监督机构,在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建设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基层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对于深化基层民主、凝聚民意、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基层人民政协的角度,探讨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思考和建议。

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石。

而基层人民政协作为团结和民主监督的重要机构,其协商的主体是广泛的基层代表人士,他们具备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社会资源。

因此,基层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制度建设中起着关键作用。

首先,基层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制度建设有助于凝聚居民和群众的智慧和力量。

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协商民主制度能够广泛收集和整合各方面的利益诉求,凝聚起广大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形成多方共治的格局。

基层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的主要场所,应当进一步完善内部的协商机制,充分发挥各派别、团体和利益集团的代表作用,加强党委领导下的协商程序,确保协商民主的广泛参与。

其次,基层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制度建设有助于推动基层民主发展。

基层人民政协应当通过建立健全的协商民主制度,加强代表的选举和产生程序,提高代表的履职能力和水平,使代表真正能够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

同时,基层人民政协还应当注重倾听基层的声音和诉求,通过组织座谈会、开展调研等形式,广泛收集基层民意,为党委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参考和建议。

第三,基层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制度建设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基层人民政协作为协商的平台,应当充分发挥各方利益的平衡作用,解决社会矛盾和纠纷,化解社会矛盾。

基层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制度应当注重调解和和解,倡导多元化的利益诉求,推动社会和谐的发展。

然而,目前基层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制度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参与意识和积极性不够高。

人民政协政治协商制度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人民政协政治协商制度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第41期第4期2010年10月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oum al of G uangd ong I n s t i tut e of Soc i al i smN o.4,2010Ser ial N o.41人民政协政治协商制度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郑宪(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北京100081)摘要:研究进一步加强人民政协政治协商制度建设,需要对人民政协政治协商制度的内涵、该制度发生、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深化过程有一个回顾;在对我国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内涵和特点准确把握的基础上.总结政治协商制度建设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分析当前加强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加强人民政协政治协商丁作、发挥人民政协在政治体制中不可替代作用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人民政协;政治协商;制度建设中图分类号:D6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949(2010)04—0071—07在人民政协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

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制度建设始终是与人民政协的历史进程同步的。

政治协商制度在人民政协发展过程中内涵逐步丰富。

文本不断规范,机制不断健全,人民政协在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明确。

越来越重要。

一、对人民政协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含义的理解人民政协政治协商制度的含义在当前呈现多元化的倾向。

大家在不同的意义上,从不同的方面加以使用和界定,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可以有多种解读和论述,概括各种意见,主要可以有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是把人民政协政治协商制度与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基本政治制度联系起来定义,主要从政治协商的对象上对人民政协政治协商做出界定。

据此我认为,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制度是指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以及各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在人民政协对国家和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所作的协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是把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制度与我国社会主义两种重要民主形式之一的协商民主联系起来定义,主要从其体现的民主价值、特点和作用方面对人民政协政治协商制度的界定。

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民政协作为我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协商民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进一步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提高协商民主的质量和效果,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实施意见:一、加强制度建设。

推进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体系。

我们应该完善人民政协各级组织的管理办法和运行机制,明确协商议题的确定和讨论程序,确保各级政协组织的协商民主能够在制度上得到保障。

同时,还应该建立健全人民政协与政府、党委、人大等机构之间的有效协作机制,为人民政协发挥作用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二、提高人民政协成员的协商能力。

人民政协成员作为协商民主的主体,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协商民主的质量和效果。

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培训和学习,提高人民政协成员的协商能力和协商水平。

同时,可以组织专门的培训班和研讨会,交流和分享协商经验,提高协商民主的实践水平。

三、引导和鼓励各方面积极参与协商。

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最大特点就是多方参与,集中各方智慧,形成共识。

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应该积极响应政协的号召,参与到协商民主中来。

政协组织可以通过广泛开展调研、座谈会、专题论坛等形式,邀请各方面代表参加,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形成具有共识性的决策。

四、加强宣传和互动交流。

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宣传工作,提高人民对于协商民主的认识和理解。

可以通过媒体、互联网、社交平台等多种渠道,及时发布政协的协商民主工作情况和成果,增加人民对于政协工作的了解。

此外,政协组织还可以通过举办庙会、文艺演出等形式,加强政协组织与人民群众的互动交流,拉近政协与人民群众的距离。

五、加强监督和评估。

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必须建立相应的监督和评估机制,确保协商民主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政协组织可以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对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关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思考

关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思考

关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思考【摘要】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本文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重要性和发展历程入手,分析了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必要性,深化其内容和形式,完善机制保障,推动健康发展,提高实效性等方面。

探讨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前景,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通过研究和思考,可以更好地认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重要性,为其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和保障。

【关键词】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重要性、发展历程、内容和形式、机制保障、健康发展、实效性、前景、发展方向、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 引言1.1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重要性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人民群众能够更加广泛地参与到国家政治生活中来,实现民主政治的根本目的。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各方面的共识和团结,通过各方的协商和交流,协商民主制度可以化解矛盾、凝聚共识,推动社会稳定和发展。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决策质量和执行效率,通过广泛的协商和民主程序,可以凝聚各方智慧,形成科学合理的决策,推动国家事业的发展。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有利于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活力,通过各方的参与和监督,可以有效避免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增强政府的合法性和公信力,促进国家长治久安。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建设和发展对于建设现代化、民主化的社会主义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发展历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的苏联。

当时,苏联共产党通过代表大会和委员会等形式,组织协商民主,协商政策和决策,推动共产主义事业的发展。

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也逐渐发展和完善。

在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实践。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政协制度等形式,开展广泛的协商民主,推动社会主义建设。

加强基层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对策建议思考

加强基层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对策建议思考

加强基层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对策建议思考加强基层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对策建议思考完善健全的制度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保障,更是我们加强基层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和推进协商民主取得实效的重中之中。

与选举民主相比较,目前我国协商民主还缺乏比较完善的制度规则和运作程序,特别对基层人民政协来说,协商随意化的现象还较为普遍,更需要在制度建设上进一步加强。

笔者认为,要切实抓好基层政协协商制度建设,在实践中,我们必须坚持四个原则,把握四个重点,抓住五个关键,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推进基层政协协商民主建设取得成效。

一、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必须坚持四大原则第一,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这是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必须坚持的最基本原则。

我国的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无论是选举民主还是协商民主,都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因此,加强基层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必须站在讲政治的高度,维护党的核心领导地位,突出党的领导,坚持党对政治原则和重大方针、政策、问题的领导,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不渝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始终具有鲜明的特色和蓬勃的生命力。

第二,必须坚持政协主题和职能。

团结、民主是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也是开展协商的基础与前提。

团结意味着公共,体现着协商各方对共同利益的追求;民主意味着平等,体现着协商各方具有平等的权利义务。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是人民政协的三大职能,三者相互关系、缺一不可,协商民主的各种形式要在这三大职能的履行之中都得以充分体现,才能发挥应有作用,而不能仅局限于政治协商的职能范畴。

因此,加强基层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必须牢牢把握政协的两大主题和三项职能,扩大包容性,增强广泛性,体现平等性,为各界人士参与政治提供畅通的渠道和良好的平台。

第三,必须坚持以委员为本。

委员是人民政协工作的主体,也是人民政协组织参与民主协商的主体。

尤其是基层人民政协委员,来自一线,深入群众,更易听到和及时反映基层百姓的真实声音,是基层利益群体的忠实代表。

协商民主形式下人民政协工作创新的几点思考

协商民主形式下人民政协工作创新的几点思考

协商民主形式下人民政协工作创新的几点思考协商民主形式下人民政协工作创新的几点思考新世纪新阶段(20xx年—2020年)开局以来,党中央连续颁布了一系列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与发展的文件规范,譬如《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20xx]5号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20xx] 5号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以下简称[20xx]15号文件)。

党的十七大全面肯定并进一步阐述了上列文件的基本精神,从而在全国掀起了一个统一战线的大高潮和一个政党制度的小高潮、一个人民政协工作的小高潮。

三个文件出台后,人民政协、各民主党派都依据它修订了各自的“章程”。

[20xx]5号文件从理论的高度第一次明确提出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

这两种民主形式中,选举民主主要依托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协商民主主要依托于人民政协制度。

两种民主理论的建构,具有非同凡响的意义。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政协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政协制度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

然而,相对于上列三个文件和党的十七大精神大力推进政治建设的发展战略目标,面对统一战线、人民政协、政党制度领域一系列新概念、新观点、新理论、新精神的提出,人民政协的工作迫切需要从各方面提升和完善,需要在创新中拓展,以适应我国政治建设客观形势的要求。

由于协商民主理论为人民政协制度的运行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拟采用学理、各类调整政协事业的规范与工作实践相对照的方法,提出几点思考,以供学者与实际工作者指教。

一、界别是协商的主体“政协章程”规定,人民政协是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各界的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士、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士、台湾同胞和归国侨胞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的人士组成,设若干界别。

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思考

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思考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并系统论述了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对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具有极其重大的指导意义。

一、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意义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是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升华。

我国的协商民主从一开始就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

在我国,应该怎样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认识上不断深化的过程。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协商民主这种新型的民主形式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更加重视协商民主,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和群众生活的重要问题在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之间进行协商的同时,通过人民政协进行协商已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一种重要的民主形式。

我国的协商民主主要体现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贯穿于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全过程,体现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009年,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大会上,第一次论述了“协商民主”:“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

”这两种形式,前一种一般称为“选举民主”,后一种可称为“协商民主”。

由此可见,我国的协商民主是我们党和我国人民在社会主义民主形式方面的伟大创造,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同时,它也是确保人民当家做主的重要形式。

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是体现人民主体地位的重要保证。

协商民主的实质,就是要实现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主体涵盖各级国家政权机关、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各阶层等社会各界、各方面人士,协商民主的内容既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

因此必须构建有利于广开言路、广求良策、广谋善举,使社会各方面就各个层面问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能够得到充分、系统、有序反映的体制机制,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关于推进协商民主建设的几点做法和思考

关于推进协商民主建设的几点做法和思考

关于推进协商民主建设的几点做法和思考关于推进协商民主建设的几点做法和思考今年以来,某某县政协根据省、市、县委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主动适应经济开展新常态,努力提升政协履职水平,把加强和推进协商民主建设作为履职重点,围绕全县开展大局协商议政,在推进协商民主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良和加强。

一、科学选题,丰富内容,不断拓宽协商领域选题是协商议政的根底,决定着协商活动的方向、重点和成效。

我们以省、市委政协工作会议为契机,以省、市、县委《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为总领,年初,会同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共同制定了《政协某某县委员会2022年协商方案》,精选协商议题,丰富协商内容,不断拓宽协商领域。

一是围绕党政所需选题。

在县委、县政府年初确定的中心工作和县委提出的事关经济社会开展的重大协商议题中选题。

我们精选了“提升城市功能”和“全县经济运行情况”两个协商议题进行了常委会专题协商,在深入调研、广泛协商的根底上,提出了有操作性的意见建议,形成协商纪要上报县委、县政府,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了参考。

二是围绕民生热点选题。

树立“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理念,坚持把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作为协商工作的重点。

针对城乡教育开展不均衡的问题在5月份进行了专委会对口协商,在8月份针对社会保障体制不够完善的问题开展了界别协商。

三是围绕产业转型升级选题。

我们主动融入开展大局,围绕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参政建言,在6月份就“推动现代农业开展”组织了一次专题协商,针对我县现代农业开展中的薄弱环节,提出了“引导农业经营主体由分散向集中转变”、“ 进一步拉长农业产业链条”、“ 加强农业根底设施建设的前期论证”等建议,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采纳。

二、创新形式,求真务实,不断提高协商实效政协的协商成果能否取得成效,取决于掌握事实情况的深度和提出对策建议的质量,取决于协商成果的跟踪督办和转化落实。

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心得体会(范本)

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心得体会(范本)

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心得体会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心得体会‎协商民主和‎选举民主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两种基本形式‎,已经在我们党内形成‎了共识。

这里我就地方‎党委(党组)进一步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谈‎一点体会。

协商民主‎和选举民主的关系,从‎几十年的实践来看,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两种民主形‎式。

协商于决协商民‎主和选举民主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两种基本‎形式,已经在我们党内‎形成了共识。

这里我就‎地方党委(党组)进一‎步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谈一点体会。

协商‎民主和选举民主的关系‎,从几十年的实践来看‎,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两种民‎主形式。

协商于决策之‎前,协商于选举之前,‎这是民主决策的一个基‎础性环节。

党的十七大‎要求,要把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充分体现了协‎商在党和国家决策程序‎当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

近年来,党和国家‎每逢一些重大决策、重‎大工程,包括人事安排‎,都注意先协商、再决‎策,注意听取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工商联‎和政协委员的意见,在‎大家形成共识,集中各‎方智慧的基础上,再拿‎到党委去决策、人大去‎通过。

从我们党90‎年来在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所走过的路程来看‎,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协商民主制度,具有‎独特的政治优势,现在‎也引起了国际上一些著‎名的专家学者的注意,‎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实‎践证明,这个制度有很‎多好处,最大的好处至‎少有三点:一是‎有利于把失误避免在决‎策之前。

作为执政党,‎凡是关系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决策,先拿到‎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工商联和政协委员当‎中广泛听取意见,特别‎是听取不同意见,包括‎反对意见,有利于避免‎在决策之后的一些重大‎失误。

二是有利‎于把认识统一在实施之‎前。

任何一项重大决策‎要付诸实施,都必须形‎成共识,才能万众一心‎,为实现目标任务努力‎奋斗。

三是有利‎于把合力凝聚在行动之‎前。

行动之前的民主协‎商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千军万马形成‎合力,就能确保决策的‎顺利实施,并取得成功‎。

浅谈协商民主机制的几点思考

浅谈协商民主机制的几点思考

关于协商民主机制建设的思考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明确要求,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因而,政协组织应充分发挥优势,重点应在协商民主机制上下功夫,努力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协商格局,积极推进协商民主建设。

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优势协商民主的实质,就是实现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这里的关键,一是“政治参与”,二是“有序”,并使这两个方面能够有机统一起来。

人民政协的优势就在于它能够在制度层面上实现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的平台和载体。

实践中,人民政协主要是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形式进行互动交流。

一方面,人民政协作为我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设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上自全国政协,下至省、市、县各级委员会,拥有完整的四级组织体系,统一按照人民政协章程进行工作、履行职责,形成了一个有序运行的政治组织系统。

另一方面,人民政协组织系统内还有自下而上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的直接通道。

各级政协参加单位、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成员及无党派人士,在深入了解民情、充分体察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基础上,围绕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通过政协渠道向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这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特色和优势之所在。

如何加强协商民主机制一是协商主体的互动机制。

协商主体是多元的,至少应在两个以上,单个主体也就不存在所谓的协商。

仅就协商而言,各协商主体应当是平等的,但现实中各协商主体的地位又是不同的。

这就要求,各协商主体都要增强协商民主意识,把自己置于其他主体的平等位置,真心实意地开展协商。

同时,各协商主体都应当以对协商事项负责的态度,积极主动参与协商,为协商事项取得共识共同努力。

只有形成协商主体的互动机制,协商民主才能得以真正实现。

二是知情协商的知情机制。

民主党派在政协协商民主建设中发挥作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民主党派在政协协商民主建设中发挥作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民主党派在政协协商民主建设中发挥作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民主党派在政协协商民主建设中发挥作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要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

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形成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保证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权利”。

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民主党派在人民政协界别、委员代表人士数量和各级组织机构中都占有较大比例。

因此,发挥民主党派在政协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对新时期人民政协和民主党派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基本职能,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开创新形势下人民政协和民主党派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发挥民主党派在政协协商民主建设中重要作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民主党派在政协协商民主建设中作用具有独特作用和特殊意义。

一方面,发挥民主党派在政协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

民主党派是人民政协的重要界别和支柱力量。

在人民政协的组织构成中,民主党派成员在各级政协委员、常务委员和政协领导成员中占有较大比例,在政协各专门委员会负责人中占有一定数量。

如XX县第十届政协中,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担任政协委员的X人,占委员总数的X%;担任政协常委的X人,占常委总数的X%;担任县政协副主席的X人,占副主席的X%。

通过人民政协这个平台载体,可以充分调动和吸引包括民主党派在内的社会各阶层人士有序参与国家事务,这体现出了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关于完善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和机制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完善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和机制建设的几点思考

多年 中, 界别变化 的确在一定程度 上反映 了社会阶层 的变 化 。 1 9 5 4 年全 国政协 设立 了具 有特定历史 印记 的 ‘ 合作社 ’ 界 别。1 9 7 8 年, 合作社界别被 取消 , 增加 了体育 界别 。 第六 、
第七届全 国政协 , 增加 了中华全 国台胞联谊会和港澳 同胞界别 。及至第八届政 协将原来 的‘ 港澳 同胞界 ’ 分为 ‘ 香港 同胞界 ’ 和‘ 澳 门同胞界 ’ , 而 由于 改革 开放 的背 景 , 第 八届政 协还增设 了经济 界别 。” e 2 1 2 0 0 6年颁布 的 《 中共 中央关 于加强人 民政协工作 的意见》 曾提 出: “ 要适应 改革 开放和 经济 社会 发展 的实 际情况 , 研 究并合 理设 置界别 , 扩 大 团结面 ,
增强包容性 。” 当前 , 各界对人 民政协 界别 的设置 已经 有Leabharlann 多 的研究 , 提 出 了许多有价值
的一种 制度 设计 , 也是 我 国 民主政 治 改革和 发展 的必然 结果 , 当然 , 也 体现着 我 国协商 民主理 论和实践 发展 的重要 成果 。要保证 人 民政协 在协商 民主 中的重要价 值得 以充分 体现 , 首先 必须完善人 民政协 的组织形式 , 优化 人 民政协 的主体构成 。当前 , 在人 民政协 主体构成 的完善方面重 点要做好 以下两方面 的工作: ( 一) 不断推 进人 民政协界 别设置 的合理化 。根据 政协章程 , 人 民政 协的成分构成 是 以不 同的界别来体现 的。政协 界别设置 的原则和 目标是要充分体现广 泛性和包容性 , 通
主 实践 中地位与作用 的基本定位 。多年 以来 , 在 中国共产党领 导 的多党合作和政 治协 商
收 稿 日期 :2 0 1 4 - 0 7 - 0 2 椎窘简介 .吴平魁 , 男, 民建 中央理论研 究委 员会委 员 , 民建陕西 省委 员会理论 研究委 员会主 任 , 民建西 安交通大 学委员 会主委 。

健全协商民主制度体系

健全协商民主制度体系

健全协商民主制度体系
协商民主是一种基于平等、自由和充分沟通的决策模式,旨在通过广泛的参与、民众的反馈和不同意见之间的共识达成,为决策制定提供更加全面、客观、公正的依据。

为了进一步完善协商民主制度体系,以下是我提出的一些建议。

首先,我们需要建立多层次的协商机制。

除了国家层面的协商机构外,各级政
府应当设立相应的协商机构,包括地方、区域和行业层面,实现从上至下的信息传递和意见反馈。

这将为政府决策提供更多不同层面的参考和建议。

其次,协商民主应当注重广泛参与。

政府应当积极引导各类社会组织、专家学者、企业界代表和普通公众参与协商。

通过建立公开透明的协商程序,鼓励各方积极表达自己的立场和意见,避免协商成为一种形式主义的过程。

政府应当为广大民众提供参与协商的平台和机会,倾听各方声音,尊重多样化观点。

第三,协商民主制度体系需要健全的法律保障。

法律应明确规定协商民主的程
序和原则,保障各方有权利参与协商、表达意见和建议,并对协商的结果作出有约束力的决策。

同时,法律也应保护协商的自由和公正,防止利益集团的滥用和操纵。

最后,协商民主制度体系需要建立健全的反馈机制。

政府应当及时回应协商结果,公开解释决策的理据和原因,接受民众的监督。

对于不同意见和反对意见,政府应该进行认真的审议和评估,为可能的修改和调整提供空间。

综上所述,健全协商民主制度体系是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建立多层次的协商机制、广泛参与、法律保障和反馈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协商民主的目标,促进社会各界的共识和发展。

这将有助于增加决策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可行性,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治理效果。

着力提升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实效的思考

着力提升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实效的思考

理论研讨会征文着力提升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实效的思考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强调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作用,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

十八大对人民政协工作的新要求为人民政协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推进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建设指明了方向。

新形势下提升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实效的几点思考:一、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建设,是决定协商民主是否具有实效性的关键因素。

没有规范的制度、程序、机制作保障,协商民主就会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协商效果。

加强和完善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建设,是保障人民政协协商民主顺利进行的需要,是不断提高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实效的需要。

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建设,一是明确协商内容。

党委政府重大决策、社会发展规划、机构体制改革、重大民生问题、重大项目建设、重要人事安排等等应为常态的政治协商内容。

二是拓展协商的形式。

会议、提案、建议、调查报告、民意报告是协商民主的主要形式,十八大提出:要“深入进行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这是对人民政协不断探索丰富协商形式的充分肯定。

三是规范协商程序。

协商议题的提出和确定、协商活动的安排和准备、协商活动的组织、协商成果的报送、协商意见的办理和反馈都必须制度化、规范化。

四是组织保障到位。

首先,要把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纳入党委政府工作总体部署,真正建立起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督办落实机制;其次是要提高协商主体----政协委员履行职责协商民主的整体水平。

二、协商民主需要遵循几个原则。

一是平等的原则。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是执政党和参政党的关系,是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关系。

因此,作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各级组织和领导同志首先要有协商民主的愿望和态度,主动倾听各方面的意见,正确对待不同意见。

这是协商民主成为有效协商而不流于形式的根本保证。

二是真诚的原则。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完善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和机制建设的几点思考[内容提要]人民政协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基本实现形式,完善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和机制建设对于健全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意义重大。

要保证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价值得以充分体现,必须完善人民政协的组织形式,优化人民政协的主体构成;使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内容充分反映我国民主政治改革与发展的现实需要;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形式、程序和组织实施工作要符合人民政协实现政治协商职能的现实要求。

[关键词]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协商主体;协商内容;协商形式与程序人民政协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基本实现形式。

中共十八大报告对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制度中的地位以及人民政协实施协商民主的多种形式等做了深刻的论述,对发挥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中的作用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人民政协协商民主问题又做了进一步的论述。

人民政协是我国特有的实现协商民主的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与其他协商民主形式和渠道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

人民政协的性质、功能以及60多年的政治协商实践,都为其开展协商民主提供了深厚基础和丰富资源。

但我们仍需看到,人民政协有效发挥协商民主作用,无论在理念上还是在形式上,都面临诸多挑战,有一个深化和拓展的过程。

[1]本文仅就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和机制建设中的几个具体问题谈一点认识和建议。

一、人民政协的组成要充分体现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基本实现形式的这一重要价值人民政协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基本实现方式,这是对人民政协在我国协商民主实践中地位与作用的基本定位。

多年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框架下,人民政协积极履行职能,其政治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日益增强。

可以说,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基本实现方式,既是我国民主政治的一种制度设计,也是我国民主政治改革和发展的必然结果,当然,也体现着我国协商民主理论和实践发展的重要成果。

要保证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价值得以充分体现,首先必须完善人民政协的组织形式,优化人民政协的主体构成。

当前,在人民政协主体构成的完善方面重点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不断推进人民政协界别设置的合理化。

根据政协章程,人民政协的成分构成是以不同的界别来体现的。

政协界别设置的原则和目标是要充分体现广泛性和包容性,通过各个界别的广泛参与来实现各社会阶层的利益表达,反映各社会阶层的利益诉求,最终实现团结和民主这两大主题。

从目前各级人民政协界别组成的情况来看,基本上反映了我国当前社会结构和社会分层的现实情况,总体上看是合理的。

但面对我国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的实际以及变动着的社会关系和日益复杂的社会矛盾,关注人民政协界别设置的改革仍然是政协工作的一个基本方面。

第一,人民政协要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把促进政协界别的合理化作为一项基础性的工作。

人民政协界别的设置是根据不同时期和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分层情况的变化决定的,当然也要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不断地做出调整。

“政协成立以来的60多年中,界别变化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阶层的变化。

1954年全国政协设立了具有特定历史印记的‘合作社’界别。

1978年,合作社界别被取消,增加了体育界别。

第六、第七届全国政协,增加了中华全国台胞联谊会和港澳同胞界别。

及至第八届政协将原来的‘港澳同胞界’分为‘香港同胞界’和‘澳门同胞界’,而由于改革开放的背景,第八届政协还增设了经济界别。

”[2]2006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曾提出:“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研究并合理设置界别,扩大团结面,增强包容性。

”当前,各界对人民政协界别的设置已经有很多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改革意见与建议,有关部门应认真研究这些意见和建议,重视人民政协界别的设置问题,积极探索人民政协界别设置和调整的规律,总结人民政协界别设置和调整的原则,保证人民政协的界别设置能够真正体现政协的宗旨。

第二,在继续保持精英化的同时,适当吸收平民阶层的加入。

人民政协成员构成的精英化是历史形成的,也是人民政协的重要特点。

从我国目前的基本政治架构来看,尚未有彻底改变政协精英化特征之必要。

但我们又必须注意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的社会经济状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利益格局和阶层关系呈现出新的特点,平民阶层与富裕阶层的疏离与隔膜情况日显突出,平民阶层与富裕阶层之间的对话尤其显得重要,保证一定数量的平民阶层的代言人直接参与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过程,表达平民阶层的政治期待和基本利益诉求成为十分必要的事情。

因此,可以考虑在政协的界别设置方面增加一些能够保证社会底层成员参与的特殊界别。

(二)适当控制政府官员和企业家委员的比例。

从目前各级政协委员的构成来看,政府官员的人数占据了较大比例。

政府官员在政协组成中保持一定比例是必要的,一方面政府官员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也应该关注他们的利益表达,另一方面,政府官员都直接或间接参与政府决策,熟悉政府决策的内容和过程,他们所提出的参政议政的意见和建议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实践中,许多有较高质量的提案,特别是党派组织的提案大都是由委员中的政府官员提出或由他们主持完成的。

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人民政协的基本职能当中,民主监督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而对政府权力的监督又是政协民主监督的主要内容。

据此,政协委员的构成中如果政府官员的比例过高,会对政协民主监督职能的实现带来不利的影响。

此外,在目前各级政协委员的构成中,各类企业家的人数不断增多。

政协中企业家委员比例的增多是多种原因造成的。

我们不否认一定比例的企业家在政协组织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但更要关注过多企业界人士进入政协组织后对平等政治协商带来的负面影响。

如前所述,人民政协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基本实现形式。

政协为各种社会成分和社会力量提供了一个平等协商的平台,政协委员以不同的社会身份参与政治协商,表达各自所代表的社会阶层的政治诉求,维护本阶层的利益,这也正是人民政协组织的本质和其存在的意义。

但我们必须注意到,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前提下,我们对人民政协本质的认识应该有更高的境界,对作为政协主体的政协委员的地位和作用的理解应该更加深刻和全面。

笔者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政协委员参加政协活动,一方面要保持其自利性,即切实反映和维护各自社会阶层的利益;另一方面应凸显其公共性,即积极的主张社会公共利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社会弱势群体的权益。

企业家是比较特殊的社会群体,企业的营利性特点决定了企业家群体的自利性,特别是当企业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这种自利性会极端的表现出来。

我们主张控制企业家在政协委员中的比例,正是要避免企业家的这种自利性在政治协商中的过度扩张,所造成的对人民政协政治协商平等性和有效性的危害。

二、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内容要充分体现我国民主政治改革与发展的现实需要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人民政协的协商内容主要是通过政协的政治协商职能体现出来。

政协章程对政协政治协商的主要内容有明确规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又对政治协商的内容做了概括,明确指出,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主要内容是: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各党派参加人民政协工作的共同性事务,政协内部的重要事务以及有关爱国统一战线的其他重要问题。

《意见》着眼于新世纪新阶段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新形势新任务,在总结长期以来特别是近年来人民政协政治协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明确了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内容,为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通过政治协商发挥作用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也对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职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当前,根据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趋势,以及人民政协政治协商工作的实践情况,在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内容方面有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引起注意:(一)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协商议题较多,而政治方面的协商议题较少。

如前所述,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内容是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

但从目前各级政协政治协商的现实情况来看,其协商的内容更多地是集中在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方面,政治方面的议题不多。

当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长期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政协工作配合这一国家发展的战略重点,更多地关注经济建设中的问题,更多地以经济问题作为政治协商的内容是必要的。

另外,文化问题和社会问题更加切近人民的生活,在政协政治协商中更多地关注这方面的问题是顺理成章的。

但必须注意到,在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到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的时候,政治问题日益凸显出来。

这不仅仅是因为政治问题作为一种上层建筑的独立存在应当受到关注,更重要的是因为在当前政治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许多政治问题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

因此,在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内容中,应该更多关注政治方面的议题,通过政治协商解决我国民主政治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做出努力。

(二)协商议题的选取以及进行协商的过程,更多地体现的是协商的形式,而实质性的协商体现不够。

近年以来,各级人民政协在履行政治协商职能的过程中,更加注重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在政治协商的内容方面,严格按照政协章程关于政治协商内容的规定以及《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对人民政协政治协商内容的概括来安排和确定政治协商的内容。

中共地方党委也对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工作更加重视,有些省(市)区的中共党委还制定了专门规范政治协商工作的地方规则,比如,广东省在2011年就出台了全国第一部省级政治协商规程。

但从目前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具体实践情况来看,关于政协政治协商内容的安排,形式性的议题安排较多,实质性的协商较少。

也就是说,在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内容和议题的安排方面,更多地是关注了协商的形式和过程,真正对协商内容和议题的实质性对话并没有充分体现出来,有些所谓协商议题(比如有关人士安排问题等)其实更多是情况通报的性质。

(三)中共关注和提出的协商议题较多,其他协商主体关注和提出的协商议题较少。

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只有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才能正确地履行职能,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政协工作的政治前提。

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中共作为执政党就一些重大问题与包括民主党派在内的其他协商主体在政协组织中进行的协商,中共在政协组织中的主导地位,决定了人民政协的协商议题主要由中共提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