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明常识、找意象、感画面、体悟意境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2课《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
《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一、课题: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1课时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术作品中情趣和意境知识,掌握美术作品中关于情趣和意境的欣赏评述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欣赏、体验分析等活动,培养审美意识和欣赏评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生活的热情,对美好艺术的向往。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受美术作品中的情趣和意境。
教学难点:能对美术作品的情趣和意境进行欣赏评述。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欣赏法、讨论法。
七、教具准备:教师准备:课件。
八、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教师引导学生背诵古诗《江雪》,引导学生说说古诗表达的意境和情感,从古诗引出美术作品《寒江独钓图》,从而引入新课,揭示课题——《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
(二)讲授新知1、初步感知:教师出示部分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的趣味,共同交流画面情趣是如何营造的。
《春牧图》:水牛很悠闲的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牧童侧坐于牛背,转头仰望春柳悠然自得,是具有乡间情趣的小品。
《青蛙》:这张作品当中画的下部有三只正在鸣叫的大青蛙,上部是一只被芦草缠住脚的小青蛙,正在挣扎求助。
画家借助这充满戏剧性的画面,生动的表达出一种浓郁的自然情趣。
《蒲公英》:小姑娘吹起蒲公英的花子儿是最有趣的地方,画面中用简单的几笔浓墨勾勒出镰刀和篮筐,即丰富了画面,又能表明小姑娘的现状,与吹花子儿抒发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形成对比。
教师总结:画家善于观察生活,细心发现,抓住生活中有趣的场景并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就为画面营造出了情趣。
2、深入探究:教师展示有关意境的画作,引导学生四人为一小组欣赏画面内容,感受画面意境是如何表现。
《寒江独钓图》:一叶舟,一钓翁,几道水波,四周大片的空白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秋天的田野》:昭示另一个季节快要到来,所有喧嚣都归于平静。
教师总结:美术家们在表现某种形象或者景色,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合到所要表现的景色中,就会创造出一种包含着自己情思的艺术境界,那就是画面的“意境”。
意象意境PPT课件
人物意象
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表现作者 的审美理想或情感倾向。如沈从 文的《边城》中,翠翠的形象体
现了作者对自然人性的赞美。
情节意象
通过情节的发展变化,表现人物 的命运或社会现象。如莫泊桑的 《项链》中,项链的失而复得构 成了情节的主线,表现了主人公
命运的起伏变化。
2024/1/25
20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理念传达
2024/1/25
意象表达城市特色
在城市规划中,通过意象的表达可以突出城市的独特性和 历史文化底蕴,增强城市形象的辨识度和吸引力。
意境塑造空间氛围
建筑设计利用意境的塑造创造出特定的空间氛围,使人们 在建筑物中感受到舒适、愉悦或庄重的情感体验。
意象与意境的融合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可将意象与意境相融合,打造出既具 有独特视觉效果又能引起情感共鸣的城市空间和建筑作品 。
21
心灵寄托,情感表达方式
2024/1/25
意象作为情感符号
意象可以作为人们表达情感的符号,通过具体的形象来寄托和传 达内心的复杂情感状态。
意境引发情感共鸣
意境的营造能够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使人们在共同的情感体验中 找到心灵的慰藉和寄托。
意象与意境的互补
意象和意境在表达情感时相互补充,意象提供具体的形象感受,而 意境则为这些形象注入深层的情感内涵。
22
06
总结与展望
Chapter
2024/1/25
23
回顾本次课程重点内容
意象与意境的概念及关系
详细解释了意象和意境的定义,以及二者在诗歌、绘画等艺术形式中的相互关系。
意象的分类与特点
介绍了常见的意象类型,如自然意象、社会意象、文化意象等,并分析了各自的特点。
高中语文《涉江采芙蓉》优秀教案(精选6篇)
高中语文《涉江采芙蓉》优秀教案(精选6篇)高中语文《涉江采芙蓉》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识记有关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2)背诵全诗。
2、能力方面(1)领会诗歌的思想内涵。
(2)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3)培养学生通过意象来赏析诗歌的能力。
(4)探究诗歌的表现手法。
3、情感方面体会诗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游子思乡、爱人离居的愁情别绪,积淀人文素养。
4、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诗歌的朗读;(2)诗歌的赏析;(3)诗歌的表现手法难点:通过抓住意象来赏析诗歌。
【教学方法】导读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以有关芙蓉的名句引入课题。
二、通过导学案学习有关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了解写作背景《涉江采芙蓉》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一篇。
《古诗十九首》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并非一人所做。
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的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
由于作者文化素质较高,又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语言浅近凝练,自然和谐,艺术成就很高。
是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
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
它是五言诗的发端,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三、引导赏析(一)初读,整体感知(听配乐朗诵,初步感知作品)1、试为这首诗划分节奏。
(学生划分,师生共同明确)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2、诗歌的感情基调如何?你认为全篇中哪个字浓缩了作者的情感?(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明确)明确:诗歌的感情基调忧伤。
是“思”字浓缩了作者的情感。
3、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思”的举动是什么?这种行为在古代诗歌中常见吗?可否举例?明确:是采摘芙蓉。
这种行为在古代诗歌中常见。
4、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什么?为全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明确:芙蓉,即荷花,为全诗营造了高洁,清幽的意境。
意象,意境,情感.讲义
竹子 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绿竹葱茏— —正直谦虚,坚贞高洁——隐士君子。 张九龄: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气节 与虚心 苏轼 :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 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 俗不可医。 ----名士风度
柳树 柳——“柳”者 ,“留”也,柳枝 依依——缠绵悱恻,离愁别绪—— 送别怀人。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惜别怀远之情
柳絮 杨花(柳絮)——飘忽不定——离愁别 绪——游子思妇,好友相别。 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问道龙标过五 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飘零之感、流离之恨 苏轼: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离人泪。---兴亡之感
第一,从外怀人
(1)游子思乡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 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2)边塞悲愁
边关的将士,月是他们的一种寄托和幻想, 千里相共,愿随孤月,流照亲人。诗人用这种情 结,创造出了月与边塞苍茫悲壮的空间美。 明月出天山, 苍茫云海间。 --------李白《关山月》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思考:分析诗句中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1、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苏轼《赤壁赋》
快乐无比
《意象与意境》PPT课件
《意象与意境》PPT课件•意象与意境概述•文学作品中意象塑造•绘画艺术中意境表现•音乐创作中意象和意境营造•影视作品中意象和意境构建•跨文化视角下意象与意境比较•总结:提高意象和意境表现能力方法探讨意象与意境概述01定义与特点意象指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多用于艺术通象。
意境指文艺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具有虚实相生、意与境谐、深邃幽远的审美特征。
意境是意象的升华,是意象的高级形态,具有整体性的特征。
意象与意境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在意境中达到情景交融、物我两忘的境界。
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或途径,是融入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
意象与意境关系审美价值及意义意象与意境作为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追求和艺术精神。
意象与意境的创造有助于提高文艺作品的艺术品位和审美价值,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通过对意象与意境的深入研究和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和内涵,推动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文学作品中意象塑造02通过描写春夏秋冬四季景色,表现时间流逝和人物情感变化。
季节时令地理环境天气气象刻画山川河流、草木虫鱼等自然元素,营造地域特色和空间感。
运用风霜雨雪、云雾霞光等气象现象,烘托氛围和人物心境。
030201自然景物描绘通过描写人物的容貌、服饰、神态等,塑造独特的人物形象。
外貌特征刻画人物的语言、动作、习惯等,揭示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言行举止深入剖析人物的内心感受、思考和情感变化,增强人物真实感。
心理活动人物形象刻画情感氛围营造色彩运用运用不同色彩表现喜怒哀乐等情感,如红色代表激情、蓝色代表忧郁。
音乐渲染通过配乐或歌曲激发观众共鸣,强化情感表达。
象征手法运用象征性的事物或符号隐喻主题和情感,如玫瑰象征爱情、十字架象征救赎。
绘画艺术中意境表现03平衡、对比、重复、对齐等构图原则在绘画中的运用,营造出画面的和谐与张力。
如何理解和运用古诗词的意象和意境?
如何理解和运用古诗词的意象和意境?如何能明白和运用古诗词的意象和意境?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其意象和意境不但是诗词本身的精髓,更是理解和学习诗歌的重要途径。
这对教育者来说,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运用古诗词的意象和意境,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至关重要。
一、明白意象:从具象到抽象古诗词中的意象,并非单纯的自然景物或社会现象,而是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理解意象,需要将具象的词语与抽象的意蕴联系起来。
1.了解意象的象征意义:例如,“明月”不光是皎洁的月光,也喻示着思乡、离别、怀人等情感。
2.联系意象的背景:解读“花谢”需要结合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个人经历,才能更深刻地体会意象背后的情感和思想。
3.分析意象的组合关系:多个意象组合在一起,会产生更丰富的意蕴。
例如“江山如画”、“落霞孤鹭”等,要引导学生参与解读和分析,才能明白意象的整体意蕴。
二、体会意境:从意象到情感意境是诗歌意象共同营造的氛围和意境,是作者情感和思想的综合表达。
亲身体会意境,需要从意象入手,感受诗歌中透露出的情感和思想。
1.感受意境的色彩:通过对诗歌语言的分析,感受意象所表达的喜怒哀乐、离合悲欢等情感。
例如“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悲凉意境,“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豪放意境。
2.理解意境的层次:意境可以分为直接和间接的表达。
有的直接表达思想感情,有的则是需要细致分析才能体会。
例如,“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中,虽然没有直接描写愁绪,但通过对镜顾容和夜吟的描写,却将主人公的内心愁绪充分展现出来。
3.切身体会意境的意蕴:诗歌意境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感悟。
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例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友谊之情,“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不羁豁达。
三、发挥意象和意境:从理解到创作学生在理解和体会意象和意境的基礎上,可以将其运用到诗歌创作、作文写作和日常生活中。
1.借物抒情:将意象作为载体,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第二课 中国画的艺术境界和艺术语言
第二课中国画的艺术境界和艺术语言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欣赏中国画作品,感受历代画家是如何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美中表达中国人的自然观和审美观的。
从中国画的概念、创作与评价标准、表现方法、造型要求、用色特点、表现形式、意境营造等方面来介绍中国画,着力于使学生体会中国画的艺术境界和艺术语言。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教材加深理解与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小组的讨论、合作的基础上,让学生达到知识能力目标的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中国画的成就及其有关画家,培养珍重、热爱传统绘画的感情。
怎样让学生达到目标呢?通过阅读教材加深理解与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小组的讨论、合作的基础上,让学生达到知识能力目标的内容。
重点与难点:由于中国画的意境深远,语言独特,所以确定本课的重点为:认识中国画,了解中国画的特点以及作品所蕴含与表达的意蕴。
难点为:中国画的独特的艺术语言,相关专业知识的理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目标诱导--学生自学:1. 阅读课本第一段,总结中国画与西方绘画不同之处。
2. 学习和认识中国画的意义。
3. 中国画的作品形式有哪些?二、学习新知识出示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作品进行比较导入。
(山水、人物、花鸟对比风景、肖像、静物)同学们,屏幕上展示的的两幅作品,有谁能说一说它们的差异?1.哪位同学能总结一下中国画与西方绘画不同之处?A.中国画有自己独特的画论、画理、画法理论体系。
中国画有“形神皆备”、“六法论”等艺术理论;西方则有以“模仿论”为基础的理论体系。
B.中国画家有着自己独特的观察、感受、认识、体验和评价客观世界以及表现自己主观思想的独特的方式和方法。
有着不同于西方绘画的艺术创作理念、方法和艺术表现语言体系。
教师通过欣赏中西方不同的作品分析:传统的中国画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
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而西洋画呢?则讲求“以形写形”,当然,创作的过程中,也注重“神”的表现。
y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诗词鉴赏须知术语及其利用
类概 别念
说明
例句
记 叙
•
记叙人物经历或事情 发生、发展、改变过
程。
1. 表
描 写
•
用生动形象语言对人 物、事件、环境所作 详细描绘和刻画
达 方
议 论
•
对人和事物好坏、是 非、价值、特点、作
式
用等所表示意见
• 表示作者强烈爱憎、
抒 好恶、喜怒、哀乐等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 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2. 我国古代有“鸿雁传书”传说,因为古代人们和外出亲人难通音 讯,所以又让大雁负担了“信使”使命。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 生。 ——李煜《清平乐》
雁过也,正难过,却是旧时相识。 ——李清照《声声慢》
17/47
二、月亮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们很自然地将人悲欢离 合与月阴晴圆缺联络起来。月圆便想起团圆,月缺便想起分离。 而人生总是离多聚少,且往往是月缺人也缺,月圆人不圆。故 人看见月亮很轻易触景生情,想起故乡、亲人。
有突出事物特征,
把抽象事物形象化
作用。
•
表修 • 示辞
技手 借 巧法 代
借用相关事物来代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替所要表示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 全体,详细代替抽 天台四万八千丈, 象,用特征代替人。 对此欲倒东南倾
借代利用使语言简
8/47
类概 别念
说明
例句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
设 问
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 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 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 鞍少驻初程。
1. 问 君 能 有 几 多 愁 ? 恰 似 一 江春水向东流。
意象和意境ppt课件
强观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THANK YOU
通象。
主观性
意象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的 主观情感和客观物象的结合。
象征性
意象往往具有象征意义,代表 着特定的情感、观念或文化内 涵。
审美性
意象作为艺术形象,具有审美 价值,能够引发观众的审美愉
悦。
意境概念及内涵
01
02
03
04
意境定义
意境是指文艺作品中描绘的生 活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情感融 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意象与意境的区别
意象是具体的、局部的, 而意境则是整体的、深层 的;意象是可感的,而意 境则是可悟的。
二者相辅相成
在意境创造中,意象的选 择和组合是关键,而意境 的深浅则取决于意象的内 涵和表现力。
02
文学作品中意象塑造
自然景物描绘
季节时令
通过描写春夏秋冬、晨昏 昼夜等季节时令特点,营 造不同意境。
情感氛围渲染
欢乐氛围
运用明快的色彩、欢快 的节奏等元素,渲染欢
乐的氛围。
悲伤氛围
借助灰暗的色调、低沉 的音乐等手段,表现悲
伤的情感。
思念氛围
通过描绘孤独的场景、 悠扬的旋律等,表达思
念之情。
紧张氛围
利用尖锐的冲突、紧迫 的节奏等手法,营造紧
张的气氛。
03
诗歌中意境表现手法
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比喻
角色与场景的融合
将角色造型与场景设计 相融合,形成统一的视 觉风格,营造出特定的 意象和意境。
观众沉浸感体验
01
音效设计
通过音效设计,营造出与画面相符的听觉环境,增强观众的沉浸感和代
入感。
02
情感共鸣
初中意象意境教案
初中意象意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意象和意境的概念,理解意象与意境在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意象来领悟文学作品的意境,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意象和意境的知识,创作具有个性和创意的文学作品。
二、教学内容:1. 意象与意境的概念及其关系2. 意象与意境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3. 分析意象、领悟意境的方法4. 创作练习:以意象为基础,创作具有意境的文学作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意象与意境的概念,掌握分析意象、领悟意境的方法。
2. 难点:运用意象和意境的知识,创作具有个性和创意的文学作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具有代表性的意象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意象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2. 新课导入:介绍意象与意境的概念,讲解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经典文学作品中的意象与意境,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领悟意象与意境的魅力。
4. 方法指导:教授分析意象、领悟意境的方法,如关注关键词、想象画面、感受情感等。
5. 创作练习:布置创作任务,要求学生以意象为基础,创作具有意境的文学作品。
6. 作品展示与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对意象与意境的理解程度。
2. 创作作品:评价学生在创作练习中的表现,从内容、形式、创意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
3. 学生互评:参考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展示意象与意境的概念、案例分析等内容。
2. 意象图片:用于引导学生关注意象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3. 经典文学作品:用于案例分析,让学生体会意象与意境的魅力。
4. 创作模板:为学生提供创作的框架和灵感。
初中二年级语文学习技巧如何分析古诗词的意境
初中二年级语文学习技巧如何分析古诗词的意境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在初中二年级语文学习中,如何准确理解和分析古诗词的意境,对于学习语文课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初中二年级学生可以采用的技巧和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的意境。
一、熟悉古诗词的背景和作者在分析古诗词的意境之前,了解古诗词的背景和作者对于理解古诗词的意境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借助教材和网络等途径获取背景知识,了解古诗词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生平和文化背景等信息。
通过对背景了解的加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二、仔细阅读古诗词的文字在分析古诗词的意境时,首先要对古诗词的文字进行仔细阅读。
学生需要注意古诗词的结构和韵律,尤其是古诗词的平仄、押韵等特点。
通过对文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古诗词的表达方式和节奏感,进而理解诗词中所描绘的意境。
三、理解诗词的意象和比喻古诗词常常使用丰富的意象和比喻来表达情感和意境,学生在分析古诗词的意境时要注意这些形象的运用。
可以通过分析古诗词中所使用的具体意象和比喻,推测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例如,有些古诗词中使用山水的意象,可以代表着作者的孤独和思念;有些古诗词中使用花草的比喻,可以表达出作者的温柔和感伤。
通过对意象和比喻的理解,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意境。
四、注重古诗词的情感和意义古诗词的意境往往与其中表达的情感和意义息息相关。
分析古诗词的意境时,学生要注重感受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和体验其中所蕴含的意义。
可以通过关注诗词中的细节描写、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更好地理解古诗词中蕴含的情感和意义,从而准确分析古诗词的意境。
五、多积累、多欣赏古诗词作品要提高分析古诗词意境的能力,学生需要广泛积累和欣赏古诗词作品。
可以通过阅读古诗词文集、参加古诗词朗诵比赛等形式,积累和欣赏不同类型的古诗词作品。
通过接触和欣赏更多的古诗词,学生可以提高对古诗词意境的理解和感受能力,更好地分析和欣赏古诗词的意境。
第二单元教材教法分析:意象、意境(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教材教法分析:意象、意境(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第二单元教材教法分析选修课与必修课的不同是给学生更大更自由的选择空间。
给老师的挑战是从更高的层次上给予指导,而不是拘泥于某篇课文。
所以备课更应该抓住这个单元的训练重点、训练方法,训练目标。
教学目标:一、引导学生置身诗境,发挥想像,品味诗歌的意境。
二、引导学生根据诗歌中意象的特点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重点一、置身诗境1)沉浸其中2)借助自己已有的生活体会和审美经验二、缘景明情1)方法2)情与景的关系如何置身诗境,首先要“沉浸其中”,忘掉周围一切,全身心的投入到一个想象的世界中,得到美的享受。
其次要借助自己已有的生活体会和审美经验,与诗人取得共鸣,即便如《梦》这种从未经历过的不可能存在于现实世界中的情景,也是借助于现实生活的土壤构建的,所以还要通过自己的想象,去模拟诗人所描绘的奇幻世界。
如何缘景明情。
教参上说,就是不同诗歌用不同的欣赏方法。
我不太同意,不仅是方法问题,而是情和景的关系问题,其实,这个单元的重点也是情景交融。
(08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8分)画堂春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4分)(2)“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参考答案】(1)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2)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
动作描写也可。
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
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
(08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微课:意象和意境
【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
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 无奈之情的?请作简 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 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 鹃等残春意象,营造了一种衰败、凄 凉的意境,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 之情。
总结归纳
意象: 融入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形象
意境: 众多意象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形成
意象
意境
考点直击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方法点拨
鉴赏诗句意境的方法:
第一步:找出诗中的意象 第二步:描述意象构成的画面 第三步:概括营造的意境/气氛 第四步: 体悟诗中的感情
方法运用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 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 对斜晖,此恨谁知?
的一种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第一步:找出诗中的意象 意境探究 题方法:
第二步:描述意象构成的画面
第三步:概括营造的意境/气氛 第四步: 体悟诗中的感情
情景相生,探象析境
——提升学生“ 意象和意境” 的理解、鉴赏和运用能 力
概念解说
意象:融入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形象 意境:众多意象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形 成的一种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案例剖析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古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孤帆、碧空、长江 由“孤帆”、“碧空”、“长江”等 意象形成的送别画面,境界开阔,依 依不舍。
法掌握正确的鉴赏流程找出意象领会意境理解形象把握感情鉴赏评价
1. 意象领会:仔细观察作品,把握作品的主要意象,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把握作品的主要表现形式。
2. 意境理解:从作品的意象中把握作品的意境,把握作品的主题,把握作品的情调,把握作品的思想意义。
3. 形象把握:从作品的意象中把握作品的形象,把握作品的结构,把握作品的细节,把握作品的色彩,把握作品的空间感等。
4. 感情鉴赏:从作品的意象中把握作品的感情,把握作品的情感,把握作品的热情,把握作品的激情,把握作品的悲喜等。
5. 评价:根据作品的意象、意境、形象、感情等特点,对作品进行客观、全面、综合的评价。
初中意境与意象教案
初中意境与意象教案1. 理解并掌握“意境”和“意象”的概念,能够区分和运用它们进行创作和欣赏。
2. 通过对诗词、绘画等艺术作品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感悟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意思维,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1. 理解并掌握“意境”和“意象”的概念。
2. 学会分析诗词、绘画等艺术作品中的意境和意象。
教学难点:1. 对“意境”和“意象”的理解和运用。
2. 分析艺术作品中的意境和意象。
教学准备:1. 诗词、绘画等艺术作品示例。
2. 教学PPT。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欣赏一幅山水画或一首诗词,让学生感受其中的美好。
2. 提问:你们觉得这首诗词或这幅画作中的美好是什么?二、讲解意境和意象(15分钟)1. 讲解“意境”和“意象”的概念。
意境:艺术作品中通过艺术形象的塑造、情感的抒发和表现手法的设计,所创造的具有丰富内涵和美感的精神空间。
意象:艺术作品中用来表达作者情感和思想的具象或抽象的形象。
2. 举例说明意境和意象在诗词、绘画等艺术作品中的运用。
三、分析艺术作品中的意境和意象(20分钟)1. 分析一幅山水画或一首诗词,引导学生从意境和意象两个方面进行欣赏和分析。
2. 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幅画作或一首诗词,分析其中的意境和意象。
3. 各组汇报分析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创作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创作一幅画作或一首诗词,力求表现出丰富的意境和鲜明的意象。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
3.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再次强调意境和意象的概念及运用。
2. 强调意境和意象在艺术创作和欣赏中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分析和创作练习,让学生了解了意境和意象的概念,并学会了如何分析艺术作品中的意境和意象。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欣赏和分析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感悟能力。
初中意境与意象教案设计
初中意境与意象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意境与意象的概念及其区别。
2. 培养学生对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中的意境与意象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意境与意象的手法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文学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意境与意象的概念及其区别。
2. 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中的意境与意象的感知和欣赏。
3. 运用意境与意象的手法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1. 意境与意象在文学作品中的具体运用和表达。
2. 学生创作中意境与意象的运用和表达。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等,以便进行讲解和示范。
2. 学生准备笔记本,以便记录学习和创作的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意境?什么是意象?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二、讲解意境与意象(15分钟)1. 教师讲解意境与意象的概念及其区别。
2. 教师通过具体的文学作品进行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意境与意象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和表达。
三、欣赏意境与意象(15分钟)1. 教师提供一组文学作品,让学生阅读和欣赏,注意其中的意境与意象。
2. 学生分享自己欣赏的心得和感受,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创作意境与意象(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创作,让学生运用意境与意象的手法进行表达。
2. 学生进行创作,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意境与意象的概念及其区别,以及如何在创作中运用意境与意象。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创作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继续阅读和欣赏更多的文学作品,注意其中的意境与意象,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2. 学生可以尝试运用意境与意象的手法进行创作,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欣赏和创作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了意境与意象的概念及其区别,提高了学生对文学作品中的意境与意象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小学语文教案: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中的意境与情感
小学语文教案: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中的意境与情感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认识课文中的意境与情感;2.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感知和体验能力;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会辨别课文中的意境与情感;2.理解课文背后的意义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通过课文表达的细节和描述,深入理解意境;2.培养学生对文字情感的感知能力。
四、教学准备:1.选取适合学生年龄段的课文材料;2.教具准备:黑板、石膏板、幻灯片等。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老师先准备一张黑板,上面写上“意境”和“情感”两个词,然后就开始导入。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如何读懂课文中的意境与情感。
那么,你们知道什么是意境和情感吗?学生:某某学生回答老师:非常好!意境是课文中通过描写所营造出的“环境气氛”,它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的用心和特定情感。
情感则是作者对某种事物或情境的感受和体验。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读懂课文中的意境与情感。
步骤二:解读意境1.选择合适的课文,例如《小溪的故事》。
2.向学生展示幻灯片或使用石膏板呈现课文的具体内容。
3.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理解其中的细节和描述。
4.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课文中的意境,并向全班分享。
步骤三:探究情感1.根据课文中的描写和语气,引导学生探究作者的情感。
2.提问:"作者选择怎样的词语和句子来描述小溪的故事?这些描写给你什么感受?"3.帮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情感,例如:喜悦、惊喜、忧伤等。
4.让学生讨论并列举课文中的具体描述和词语。
步骤四:情感体验1.安排学生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
2.让学生向全班介绍自己对课文中意境和情感的感知和体验。
3.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感官想象,形容出他们心中所构建的意境场景。
步骤五:阅读理解训练1.布置相关的阅读理解练习。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并互评讨论答案。
3.老师进行答疑和总结。
六、教学反思:这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中的意境与情感,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感知和体验能力。
第2课 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鲁教五四学制版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2课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鲁教五四学制版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课程背景在美术教学中,不仅需要教授学生们技艺,更需要引导学生们懂得如何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
本课是鲁教五四学制版六年级美术下册中的第二课,其主要目标是通过对各种艺术作品的分析、解读,引导学生了解艺术作品所呈现的情趣和意境,并通过实践,让学生能够在自己的作品中营造出富有情趣和意境的艺术效果。
课程内容一、情趣和意境的概念首先,本节课需要引导学生理解艺术作品所呈现出的情趣和意境。
情趣是指艺术作品所表现出的情感和情绪,可以是欢乐、伤感、愉快等等。
而意境则是指艺术作品所呈现出的氛围和情调,可以是神秘、宁静、沉郁等等。
二、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的方式接下来,本节课会引导学生从各种角度去分析艺术作品,了解营造艺术情趣和意境的方式。
比如,可以从构图、色彩、线条、造型等角度出发,来解析艺术作品所营造出的情趣和意境。
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如何使用不同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段来达到营造情趣和意境的目的。
三、实践环节在学生对营造艺术情趣和意境的认知逐渐深入的基础上,本节课还会提供实践环节,让学生能够亲自体验营造艺术情趣和意境的过程。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程内容,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具体的实践方式可以根据教师的具体设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理解情趣和意境的概念,并知道它们在多种艺术作品中的体现形式。
2.掌握营造艺术情趣和意境的方式,了解如何通过构图、色彩、线条、造型等来达到营造情趣和意境的目的。
3.在实践运用中,能够营造出富有情趣和意境的艺术效果。
教学流程本课的教学流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课前预热在课前预热环节,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品味、领略一些经典的艺术作品,让学生们能够了解艺术作品所体现出的情趣和意境。
2.理解情趣和意境的概念在本节课的第一部分,需要将情趣和意境的概念逐一地解释清楚,让学生明白它们在艺术作品中的体现形式。
第二讲:明常识、找意象、感画面、体悟意境
第二讲:明常识、找意象、感画面、体悟意境第二讲:明常识、找意象、感画面、体悟意境(06上海卷)〔四〕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第14-16题。
〔8分〕人月圆张可久山中书事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14.“黄钟“是这首小令的曲调,“人月圆〞是___________。
〔1分〕:曲牌〔06天津卷〕16.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间题。
(5分)凉州词〔其一〕张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
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这里的“铃声〞即驼铃,是沙漠中的特有景象,借代驼队。
整个诗句表现了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的边塞风光。
(06浙江卷)16.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6分〕叨叨令无名氏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
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
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①侬:我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
〔2分〕:〔1〕流水白云〔06广东卷〕1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6分〕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谭敬昭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①。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①艭:小船。
②海幢,即海幢寺。
⑴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3分〕:〔1〕晚:归艘钟声望:江、青山、远帆、老鹤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第15-—17题。
(8分)小桃红元?盍西村江岸水灯万家灯火闹春桥,十里光相照。
舞凤翔鸾势绝妙,可怜宵,波间涌出蓬莱岛。
香烟乱飘,笙歌喧闹,飞上玉楼腰,的盛况。
(1分)参考答案:元宵近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广西、海南、西藏、陕西、内蒙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讲:明常识、找意象、感画面、体悟意境
(06上海卷)(四)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第14-16题。
(8分)
[黄钟] 人月圆张可久
山中书事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
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14.“黄钟“是这首小令的曲调,“人月圆”是___________。
(1分)
【答案】:曲牌
(06天津卷)16.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间题。
(5分)
凉州词(其一)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
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
【答案】:这里的“铃声”即驼铃,是沙漠中的特有景象,借代驼队。
整个诗句表现了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的边塞风光。
(06浙江卷)16.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正官]叨叨令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
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
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我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
(2分)【答案】:(1)流水白云(06广东卷)1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6分)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①。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①艭:小船。
②海幢,即海幢寺。
⑴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
(3分)【答案】:(1)晚:归艘钟声望:江、青山、远帆、老鹤
[2005上海卷]
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第15--17题。
(8分)
[越调]小桃红元?盍西村江岸水灯
万家灯火闹春桥,十里光相照。
舞凤翔鸾势绝妙,可怜宵,波间涌出蓬莱岛。
香烟乱飘,笙歌喧闹,飞上玉楼腰,
15.作品描写的是传统节日__________的盛况。
(1分) 参考答案:元宵
鹧鸪天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