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主任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彭德恒单新涛
来源:《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7年第06期
【摘要】大批农民工涌入城市,催生了一大批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务工,他们只能孤独守望农村,结果导致许多孩子出现了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等问题。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和教育者,班主任应担负起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担,文章从6个方面来谈谈班主任做好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班主任;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2017学年云南省基层人才对口培训计划”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8-0016-02
近期,笔者在“万方”“中国知网”等学术期刊网上搜索到“留守儿童心理”研究类文章近200篇,资料显示教育者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比较关注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将农村留守儿童定义为: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资料显示,2016年3月底以来,民政部、教育部、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截至11月,我国不满16周岁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902万人。其中,由(外)祖父母监护的805万人,占89.3%;由亲戚朋友监护的30万人,占3.3%;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的31万人,占3.4%;有36万农村留守儿童无人监护,占4%。虽然留守儿童数量已经下降,但仍是困扰我国社会发展的严峻问题。在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由于在成长的关键时期缺少父母的引导、关怀和教育,从而可能导致其身心健康发展出现诸多问题。心理健康是指人心理的各个方面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父母外出,儿童的内在和外在心理健康状况显著恶化,这些无不成为摆在班主任面前的一大难题。
那么,班主任应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以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呢?
一、班主任要做好留守儿童的“建档立卡”工作
做好留守儿童“建档立卡”工作能有效建立班主任、学生和家长之间的联系,做好沟通,形成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家校教育网络。“建档立卡”内容包括儿童本人情况及家长情况,其中,前者包括留守儿童的姓名、出生年月、性别、家庭住址、班级、道德品行情况、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性格特征、学习情况、是否住校、单亲外出还是双亲外出等,特别要注明有无自我封闭、性格孤僻、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等心理问题,以便班主任按计划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后者则包括家长姓名、务工地点、联系电话以及现监护人的姓名、与学生关系、职业、年龄、联系电话等基本情况。
班主任对“档”和“卡”的内容要做到心中有数,针对不同学生、不同家庭情况,认真分析留守儿童在心理方面有无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采取的补救措施,然后再制订计划,并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适时有针对性地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要在“卡”上记录学生学习、活动、日常表现,并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给家长,这样,教师就可以及时掌握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并及时解决孩子们的心理问题。
二、班主任要在班上开展留守儿童“结对子”活动
在班级中,班主任可以开展“结对子”互助活动,和留守儿童形成“一助一”或“二助一”关系,学生利用下午放学时间或其它课余时间进行互助学习和沟通。帮助者每天要登记好结对伙伴的各项情况,每周要对结对伙伴的各种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如发现帮助对象遇到了困难,要及时给予帮助、支持。此外,还可利用班会让学生互相交流,反馈一星期下来帮扶对象的各种表现,表扬先进,指出不足,激励其改进。事实证明,通过“结对子”活动,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让他们在活动中实现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三、班主任要做好留守儿童的家访工作
儿童时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受到的教育对其心理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如果家庭教育缺位,就会使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产生难以管教、打架、厌学、逃学等问题,部分儿童还会出现学习成绩下降,进而辍学,甚至走向犯罪等现象,因此,班主任的家访工作显得极为重要。
在近代的家庭教养理论中,影响最大的要数戴安娜·鲍姆林德的父母教养方式理论。鲍姆林德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发展心理学教授,她根据爱和规矩这两个维度上的强弱结合,勾画出4种父母教养方式,即专制型、民主型、溺爱型和忽视型。其中,采用溺爱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对孩子充满了爱与期望,但是却忘记了孩子社会化的任务,他们很少对孩子提出什么要求或施加任何控制;忽视型父母对孩子的成长表现得漠不关心,他们既不反对孩子提出什么要求和行为标准,也不表现出对孩子的关心,最多只是提供食品和衣物,而不努力为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和成长条件。调查发现,在留守儿童家庭身上,后两者居多。对于留守儿童和父母之间的情感空白,班主任应更多地从情感入手加以弥补,要经常利用休息的时间去家访,了解、关心他们的生活。
具体下来,即班主任每个学期确定几名留守儿童作为家访对象,深入留守儿童家庭,获取第一手教育资料,带着任务去和家长或监护人谈心,争取他们的支持和理解。在家访过程中,教师应让家长明白,教育孩子不要只关注孩子的物质需求,不要过度溺爱孩子,也不能放任不管,要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育的重点,及时掌握孩子的情况,了解孩子是否存在心理问题,多和孩子沟通、交流。通过家访,班主任可以及时了解留守儿童在家的情况,若发现心理问题,便能通过家校配合,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从而保证孩子的心理健康。
四、班主任要认真上好心理健康课
心理健康课是学校为保障学生心理健康,运用相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课程教育。其内容是:面对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向少数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开展补救性和矫治性的心理咨询和辅导;面对教师和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学校是留守儿童的“第二个家”,学校教育是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小学由于师资条件有限,心理健康课程多由班主任兼任。由于课堂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所以班主任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上好心理健康课程。为此,班主任必须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并在课堂上营造宽松、愉快、活跃的课堂氛围,做孩子们的朋友,聆听他们的倾诉。由此,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并学会调整自己的心理。
五、班主任要鼓励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的集体教育理论主张通过集体去教育个人,同时又促进集体不断前进。每个班集体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都与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密切相关,学生情感、意志和良好的品德行为也是在其积极参与活动中形成、巩固和发展的。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亲情的缺失让他们更加渴望友情,所以,班主任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本校本班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
1. 鼓励留守儿童参加“留守儿童之家”活动
农村小学的“留守儿童之家”配备了饮水机、电视机、影碟机、儿童读物、电话、乒乓球桌等设施和器材,是留守儿童学习、娱乐的活动场所,供留守儿童免费使用。班主任要鼓励孩子们积极参加活动,可以指导他们在里面一边喝水一边看电视,看书,做游戏,和同伴下棋、聊天等,促使他们一起学习、娱乐,从而在活动中交流体会,增进友谊。此外,班主任还可以以留守儿童之家——“心理咨询室”为依托,对留守儿童开展心理辅导,让他们倾吐心声,感受温暖,从而尽情地享受成长的快乐。
2. 班主任要鼓励留守儿童参加乡村少年宫社团活动
乡村学校少年宫极大地满足了包括留守儿童在内的农村未成年人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为农村未成年人身心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现在的少年宫开展的活动有很多,如器乐、合唱、绘画、手工、小主持人、武术、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跳绳等,每个项目都有相应的老师指导,可供学生自由选择。活动中,班主任要向他们讲清参加活动的重要性,鼓励他们踊跃报名,调动他们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寓教于乐,使其在快乐中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