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哈尼梯田保护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合集下载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哈尼梯田保护管理条例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哈尼梯田保护管理条例
哈尼梯田保护管理规划经批准后,应当向社会公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确需调整和修改的,应当按原审批程序办理批准手续。
第七条 下列范围内的梯田实行重点保护:
(一)元阳县境内坝达(箐口)、多依树、勐品(老虎嘴)片区;
(二)红河县境内甲寅、宝华片区;
(三)绿春县境内腊姑、桐株片区;
(四)金平县境内阿得博、马鞍底片区。
哈尼梯田重点保护区分为核心区和缓冲区,具体范围由自治州人民政府依据哈尼梯田保护管理规划划定,设立标志,予以公告。
重点保护区外哈尼梯田的保护管理,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八条 哈尼梯田重点保护区的划定,不得损害土地、林地、水源及其他各类设施所有权人、使用权人、承包权人依法享有的权益。
第九条 自治州人民政府以及元阳县、红河县、绿春县、金平县设立哈尼梯田管理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哈尼梯田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七)负责哈尼梯田知识产权的相关事宜;
(八)依法收取相关规费;
(九)负责哈尼梯田保护管理的其他工作;
(十)行使本条例赋予的行政处罚权。
第十条 自治州人民政府以及元阳县、红河县、绿春县、金平县人民政府的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林业、水利、文化、旅游、民族、宗教、民政等有关部门以及相关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哈尼梯田保护管理工作。
第四条 哈尼梯田的保护管理坚持保护优先、统一规划、科学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
第五条 自治州人民政府以及元阳县、红河县、绿春县、金平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哈尼梯田保护管理工作,将哈尼梯田保护管理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六条 自治州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科学编制哈尼梯田保护管理规划。哈尼梯田保护管理规划应当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旅游发展规划以及其他相关专项规划相衔接。

哈尼梯田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哈尼梯田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哈尼梯田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哈尼梯田是中国云南省的一个独特的农耕景观,以其壮丽的自然美景和千年的耕作传统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分析哈尼梯田的发展现状,并探讨未来的趋势。

首先,哈尼梯田是一个独特的农业生态系统,受到地理和气候条件的限制。

哈尼人通过耐劳和智慧,创造出了一套独特的水利系统,使得梯田能够充分利用山泉水资源,保证稻田的灌溉和排水。

这一系统为哈尼梯田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使其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基地。

然而,近年来,哈尼梯田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农业劳动力的流失。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离开农村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

这导致了农田耕作技术的传承受到威胁,对哈尼梯田的持续发展构成了一定的压力。

其次,旅游开发对哈尼梯田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哈尼梯田的壮丽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给当地带来了经济收益。

然而,大规模的旅游开发也会给梯田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压力。

过度的人流和建设活动可能会对耕作环境产生负面影响,需要采取措施保护梯田的生态系统。

面对这些挑战,哈尼梯田的未来发展趋势应该是多方面的。

首先,加强农业技术的传承和创新。

政府和相关机构可以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帮助农民了解最新的农耕技术和管理方法。

此外,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无人机和农业大数据分析,优化农田管理和生产效益,提高农民的收入。

其次,加强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保护哈尼梯田的生态环境是确保其长期发展的关键。

政府应该加强对生态保护区的管理和监督,严禁破坏性的开发活动。

同时,鼓励农民采取可持续的农耕方式,如有机农业和水土保持措施,保护梯田的生态系统。

另外,旅游业的发展也需要更加注重可持续性。

旅游开发应该与当地农民和社区合作,共同保护和发展梯田景区。

减少对梯田景区的人流量,设置限制和规定,避免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

同时,政府也应该推动文化传统和保护梯田的教育,提高游客的文化意识和环保意识。

最后,合理规划和管理梯田的经济发展是确保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红河哈尼梯田:申遗中保护与发展的困惑

红河哈尼梯田:申遗中保护与发展的困惑

调 的是 人 与环 境 的共 荣 共 存 与 可 持续 发 展 理 念 。 它是 一个 划 时代 的世 界遗 产 , 志 着 现 代人 类 文 标 明的一大进步, 因而联合国更看重 、 更支持“ 文化
景观 ” 申报 。 的
红河 哈尼 梯 田正是 这样 一 个遗 产 。 在 哈 尼人 来 到哀 牢 山之 前 , 里 的 生态 是 纯 这 自然 的 。由于 典型 的立 体气 候 , 份从 低 纬 度 江 水 河 中蒸 发 升空 , 高 山 区化 为 降 雨 洒 落在 原 始 森 到 林 中 , 成 无 数 溪 泉 瀑 布 龙 潭 , 沟 沟 箐 箐 下 泻 形 沿 入 江河 。哈尼人 来 到 后 , 先在 靠 近森 林 的地 方 首 挖筑 大 沟 , 下 泻 之 水 悉 数 截 流 , 后 在 大 沟 下 把 然 面安寨 子 、 开梯 田 , 大 沟之 水 灌 溉 梯 田 , 又 沿 引 水 层层 梯 田下 注 入 江 河 , 蒸 发 升 空 , 此 往 复 循 再 如 环 。十 年前 , 者根 据 水 的 流程 将 这 一 生 态 系 统 笔 概括 为 “ 河一 森 林 一 村 寨一 梯 田 四度 同 构 的 、 江 人 与 自然 高 度结 合 的 、 持续 发 展 的 良性 循 环 生 可 态系 统 ” 红 河 哈 尼 梯 田 申 遗 即 以此 一 理 论 作 为 , 主要依 据 。后 来 笔 者 又 在 大 量 研 究 的 基 础 上 提
过分 析去 发 现 当 哈 尼 人 的生 产 和 生 活 方 式 发 生
人们 运 用 的 农 业 技 术 可 能 发 生 变 化 ; 培 品 种 、 栽 产 量 、 质 可 以 发 生 变 化 ; 与 梯 田景 观 相 匹 配 米 在 的哈尼 人 蘑 菇 房 的外 观 不 发 生 严 重 的 变 化 的 情 况 下 , 建 筑材 料 、 光 、 风 以及 整个 居 住 质 量 其 采 通 可 以有极 大 的提 升 。更 为 重 要 的是 , 梯 田景 观 在 不变 的情况下 , 尼社 会 的生 产关 系 、 济组织 方 哈 经 式 和社会 组织方 式可 以不断发展 进步 ; 哈尼人 可 以 建设起具有城市化内涵的幸福“ 新农村”传统的哈 ;

保护哈尼梯田的措施

保护哈尼梯田的措施

保护哈尼梯田的措施简介哈尼梯田,位于中国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是世界文化遗产。

作为哈尼族人民的居住地,哈尼梯田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进步和人口流失,哈尼梯田面临着日益严重的保护困境。

为了保护这一独特而珍贵的农业景观,采取一系列措施是必要的。

1. 教育宣传在保护哈尼梯田的过程中,教育宣传起着关键作用。

通过教育宣传,可以让当地居民和游客了解哈尼梯田的历史、文化和环境意义,增强对其保护的意识。

教育宣传可以通过成立宣传小组、开展主题讲座、制作宣传手册等方式进行。

同时,要加强对哈尼梯田保护的法律法规宣传,提高公众对违规行为的认识,从而减少破坏行为的发生。

2. 环境保护保护哈尼梯田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对周围环境进行保护。

保持水源的纯净和水系的畅通是保护梯田的基础。

应建立完善的水资源保护制度,加强水域管理和监测,严禁乱排乱倒污水。

同时,应加强挡土墙、排水沟等基础设施的维护和修复工作,确保梯田的正常灌溉和排水功能。

3. 生态恢复生态恢复是保护哈尼梯田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梯田的生态环境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生长和品质。

因此,应采取措施加强梯田上的植被保护,防止土壤侵蚀和水流冲刷。

可以通过种植适应当地环境的绿化植物,在梯田周围建设防风林带等方式来实现生态恢复。

4. 基础设施建设良好的基础设施是保护梯田的保障。

应加强梯田路径的修建和维护,方便游客和居民的出行。

同时,要修复或建设农田灌溉设施,确保梯田的正常耕种和农作物的产量。

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应注重环境友好和文化遗产保护。

5. 增加经济收入来源为了减少对梯田的开发压力,应鼓励居民寻找其他经济收入来源。

可以通过发展农家乐、推广农产品销售等方式,增加居民的收入。

同时,可以开展生态旅游、文化体验和手工艺品制作等项目,为游客提供多样化的体验,从而吸引更多游客,增加当地经济收入。

6. 加强监管和执法为了确保哈尼梯田保护措施的有效执行,需要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

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梯田面临的困境及治理路径

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梯田面临的困境及治理路径

Predicament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of Hani Terrace 作者: 黄绍文;黄涵琪
作者机构: 红河学院民族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云南蒙自661100
出版物刊名: 学术探索
页码: 131-137页
年卷期: 2016年 第10期
主题词: 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困境问题;治理路径
摘要:哈尼梯田具有“森林-水系-村寨-梯田”四素同构的景观组合特征,以其真实性和完整性的标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然而,21世纪以来,哈尼梯田却面临着一些困境,主要表现在:生态系统的变化,导致涵养水源功能下降;在开发利用遗产区资源中出现梯田景观被毁坏的情况;杂交稻的“绿色革命”导致多样性传统水稻品种流失;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导致梯田面积萎缩;传统观念改变导致文化传承断代及民居传统文化元素缺失等。

面对这些困境,我们应树立以下治理观念:一方面要坚持梯田自然生态环境改变最小的原则,尽量不去改变梯田的自然环境;另一方面以法制建设为保障,以文化自觉促使哈尼梯田所具有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统一,并且传承下去,真正成为人类文化的珍贵遗产。

红河哈尼梯田生态及景观的现代修复

红河哈尼梯田生态及景观的现代修复
经 济 改造 ,对 哀牢 山区 的森 林 生 态系 统 造 成 了严 重 的 破坏 。在 哀牢 山哈 尼族 的 心 目中 ,森 林不 仅
日 E T H N I C T O D A Y 4 2/4 3
是 自然 的 ,更 是神 圣 的 。生 产 运 动使 森 林 的 自然 性 遭 到破 坏 ,更使 森 林 的神 圣 性 丧失 ,这 就破 除
技 术 手 段进 行 哈 尼梯 田保 护和 发 展 的时 候 ,应当 努力地 “ 发 现 传统 ” ,运 用干 百 年来 积 累起 来 的 行 之 有效 的 民族传 统 知 识和 民族文 化 力 量对 梯 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 . 梯 田的破 坏
森林 破 坏 , 自然 生 态系 统 紊 乱的 直接 受害 者
进 行 保 护 。这 是 我 们 恢 复 、保 护 和 发 展 梯 田 农
业 、梯 田文 化 、梯 田景观 的理 论基 点 。
就 是梯 田 ,水土 流 失 、水 资 源 的减 少 和梯 田水 体
的污 染 。对 梯 田来 说是 致 命 的 。最 近3 O 年 ,梯 田
1 . 发现传 统 :完 善森 林保 护机 制
分醒 目 。虽 然这 种 现代 建 筑物 在 哈 尼族 传 统 村寨 中十 分 突兀 ,与 三 位一 体 的梯 田生 态环 境 和 生存 空 间极 不协 调 ,但 由于 现 代材 料 的 坚 固性 ,式样 的城 市 性 ,更 重 要 的是 它 是致 富 和 “ 先进 ”的 象 征 ,因 而成 为 了哈 尼族 人 家竞 相 效 仿 的对 象 和 追 求的 目标 ,改 变 了 哈尼 族 关于 住 房 建筑 的 价 值观
DI S CUS S I ON
◇ 文/ 云 南 省 社 会 科 学 院 民族 学 研 究所 王 清 华

哈尼梯田

哈尼梯田

梯田成因
自然因素
1,首先是大自然特殊地理结构所造成的。
2,其次,哀牢山特定的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 也决定了元阳哈尼梯田必然形成为最壮丽、独特 的奇观。
人文因素
哈尼族居住的上半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气温在 15度左右,全年日照1670小时,非常适宜水稻生长,故 哈尼族先民自隋唐之际进入此地区就已开垦梯田种植水稻, 在此1200多年间,哈尼族倾注了数十代人的心力,发挥 了惊人的智慧和勇毅垦殖梯田。同时,哈尼族等民族还发 挥了巨大的天才和创造力,在大山上挖筑了成百上千条水 沟干渠,已建成骨干沟渠4653条,其中,灌溉面积达50 亩以上的有662条。条条沟渠如银色的腰带,将座座大山 紧紧缠绕,大大小小沟箐中流下的山水被悉数截入沟内, 这样就解决了梯田稻作的命脉——水利问题。哈尼族以数 十代人毕生心力,垦殖了成千上万梯田,将沟水分渠引入 田中进行灌溉,因山水四季长流,梯田中可长年饱水,保 证了稻谷的发育生长和丰收。哈尼族垦殖梯田的想象力令 人惊绝,其随山势地形变化,因地制宜,坡缓地大则开垦 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甚至沟边坎下石隙之中,无 不奋力开田,因而梯田大者有数亩、小者仅有簸箕大,往 往一坡就有成千上万亩。这一景观构成了千奇百态变幻莫 测的天地艺术大交响乐,成为举世瞩目的梯田奇观。
生态特色
元阳梯田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呈现着以下特点:每一个村 寨的上方,必然矗立着茂密的森林,提供着水、用材、薪 炭之源,其中以神圣不可侵犯的寨神林为特征;村寨下方 是层层相叠的千百级梯田,那里提供着哈尼人生存发展的 基本条件:粮食;中间的村寨由座座古意盎然的蘑菇房组 合而成,形成人们安度人生的居所。这一结构被文化生态 学家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人 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这就是千百年来哈尼人民生息繁衍的美丽家园。元阳的梯 田景观是有最佳观赏拍摄时间的。一年中最好的季节是11 月至次年4月间,这时候田中无稻谷,水平梯田层层透亮, 光影效果极佳,其中春节前后更是经常可见云海,元宵前 后,野樱花、野木棉花、野桃花和棠梨花开得满山的红、 白色,极为壮观。

遗产视角下的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

遗产视角下的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
二、哈尼梯田的历史发展
(一)哈尼族的梯田 哈尼族实施开山造田的浩繁工程时,没有严密的组织机构 发号施令。公元6世纪中叶哈尼族古渡红河进入哀牢山区时,红 河流域有哈尼12个部落头领,各村寨的小首领在部落头领的指挥 下,村落的小首领把土地划分给家支族长后,各家族可按自家份 地开挖梯田,对于团结的哈尼族而言,开山造田轻而易举。 (二)因地制宜 哈尼族人民有着长期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开发水稻农田的历 史和农耕文化,他们在长期的田间劳作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因地制宜,摸索和总结自然规律。在整个梯田的开垦过程中,哈 尼人始终怀着对大自然的敬畏,所以使梯田得到了合理的开发和 运用。
为文化类标准6条和自然类标准4条。世界遗产认定标准表见表1。 表1 世界遗产认定标准表
Cultural criteria
Natural criteria
(i) (ii) (iii) (iv) (v) (vi) (viii) (ix) (vii) (x)
世遗委员会在对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的评语中写道:哈尼梯田 文化景观所体现的森林、水系、梯田和村寨“四素同构”系统符 合世界遗产标准,其完美反映的精密复杂的农业、林业和水分配 系统,通过长期以来形成的独特社会经济体系得以加强,彰显了 人与环境互动的一种重要模式。
三、哈尼梯田的申遗之路
(一)哈尼梯田走向世界 20世纪80年代以来,哈尼梯田从封闭的哀牢山走向世界,国 内外专家学者和游客纷至沓来。1993年第一次国际哈尼族文化研 讨会,日、美、英等10多个国家代表参观哈尼梯田,深为梯田的 景观和文化所折服。2010年,哈尼梯田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全 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试点之一。为充分发掘梯田的遗产价值, 促进文化遗产申报,保障哈尼梯田的永续存在和改善当地居民的 生产生活条件,包括自然和社会科学在内的学者对哈尼梯田的历 史成因、生物多样性、水资源及其管理方面展开了研究。2013年 在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红河哈尼梯田作为文化景观成功被列 入世界遗产名录。 (二)哈尼梯田的申遗标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于世界遗产的评定有其流程和标准,分

红河哈尼梯田情况介绍

红河哈尼梯田情况介绍

红河哈尼梯田情况介绍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南部,有哈尼、彝、苗、瑶、傣、回、拉祜、布依、壮、汉十个世居民族和尚未识别族称的芒人。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自治州各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

这里是天然的民族博物馆,迷人的文化大观园,红河哈尼梯田是其中最具代表性、最有魅力的民族文化景观。

一、红河哈尼梯田简介河哈尼梯田是分布于红河南岸哀牢山南段,以哈尼族为代表的人民在一千多年的生产生活中,利用当地独特的“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地理气候条件,创造的农耕文明奇观。

红河哈尼梯田历史悠久,文字史料记载的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

明代大农学家徐光启将梯田列为中国农耕史上的七大田制之一,并留下了“世间田制多等夷,有田世外认命题”的著名诗篇。

红河哈尼梯田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景观壮丽,绵延整个红河南岸的元阳、红河、绿春、金平等县,仅世界遗产申报地核心区元阳县境内就有19万亩梯田,集中连片最大的达上万亩,其中以多依树梯田、坝达梯田、麻栗寨梯田,勐品梯田、牛角寨梯田最为著名。

这里水源丰富,空气湿润,雾气蒸腾,满谷的云雾漂浮不定,形成浩瀚的云海,时隐时现,将山谷和梯田装扮得含蓄生动,婀娜多姿,被誉为高原大海,空中水库。

连绵不断的成千上万层梯田,从山脚延伸至海拔2000多米的高山之巅,近万亩的梯田宛如一片波海,泛着粼粼波光,景色十分壮观。

镶嵌在陡坡上的梯田,远看如天落碧波,侧看以天梯凌空,俯瞰似大地版图,气势磅礴,秀丽多姿,独具风韵,美妙绝伦,把山梁深谷组成一幅变幻莫测的天然画卷。

森林、村寨、梯田、江河、共同构筑的良性农业生态是哈尼等各族人民利用当地特殊地理气候,变自然生态农业为农业生态的独特创造,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完美结合的范例,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

哈尼梯田文化内涵深厚、独特,具有科学性和完整性。

以耕作梯田著称于世的哈尼族,其农耕生产生活过程中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发明了“木刻分水”法和“自然冲肥”法,公平、合理而又科学,保证每块梯田都得到充分的肥料和水量供给。

村民参与开发是红河哈尼梯田申遗及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村民参与开发是红河哈尼梯田申遗及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直未下雨, 天气 干旱 , 况尤其严 重。一是村 民 情 对 梯 田的维 护修 理 投入 不够 , 渠 功 能 丧 失 致 不 水 能正 常 供 水 。解 决 后 一 方 面 的 问 题 在 于 调 动 村 民的积极 性 , 解决 前 一 方 面 的 问题 则 需 要 进 一 步 研 究 。从统 计数 据来 看 , 哈尼 梯 田遍及 全 县 l 4个 乡镇 , 面积 1 万余亩 , 9 分布面积达 20 00多平方公 里, 分布 海 拔 从 10公 尺 到 18 尺 , 对 这 么 7 90公 要 多 的梯 田进 行 全 面保 护 是 十 分 困难 的 。从 文 化 遗 产 的角 度 说 , 是 高 海 拔 的 梯 田越 能体 现 “ 越 山 有 多高 , 水有 多 高 ” 哈 尼梯 田特 点 , 能 体 现 哈 的 越 尼 人 民的智 慧 和勤 劳 , 具 遗 产 价值 。从 景 观 审 越 美 的角度 说 , 模 越 大 , 是 从 山 脚 到 山顶 集 中 规 越 连片的, 越壮 观 , 有震 撼 力 , 越 越具 景 观价 值 。因
与 开发 工作 终 于开 始启 动 。 应该 说 , 种 方案 都不 会 完美 , 有缺 陷。 各 都 但 我们 也 应 该 考 虑 哪 些 缺 陷 从 一 开 始 就 应 竭 力 避免 。在不 同方案 中既要 比较 哪 个 方 案 的利 大 , 也要 比较 哪 个 方 案 的 弊 大 。科 学 发 展 观 要 求 我 们三 思 而后 行 , 如果 利 最 大 同时 可行 性 最 大 但 弊 病也 最 大 , 个 方 案 或许 将 被 放 弃 。弊 病 大 就 是 这 没后 劲 , 少 基 础 , 是 难 以 为 继 , 是 短 期 行 缺 就 就 为; 最终 将导 致 资 源破 坏 或 重 复 建设 。 因此 应 竭

云南哈尼梯田可行性分析

云南哈尼梯田可行性分析

云南哈尼梯田可行性分析概述哈尼梯田位于中国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被誉为世界上最壮丽的梯田景观之一。

这里的梯田是哈尼族人民创造的世界农业文明奇迹,也是中国远古农耕文明的瑰宝。

然而,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哈尼梯田所面临的文化保护、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等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将重点探讨云南哈尼梯田的可行性,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文化保护哈尼梯田作为哈尼族人民的传统耕作方式和居住形态,对于保护这一文化资产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哈尼梯田的保护工作主要以保护梯田景观和传统农耕文化为重点。

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力度,完善相应的保护机制,同时加强对哈尼族人民的教育和宣传,提高他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此外,加强与相关机构及旅游从业者的合作,共同保护和传承哈尼梯田的文化遗产。

生态保护哈尼梯田所处的山区地形与特殊的水利系统是其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保护梯田生态环境亦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政府应设立专门的梯田保护区,加强对梯田水利系统的维护和管理,保持其良好的水土保持功能。

同时,应限制游客数量,采取科学的旅游开发方式,避免过度开发和过度商业化对梯田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通过提高游客对生态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加强宣传和教育,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梯田生态保护的氛围。

经济发展云南哈尼梯田景区的发展对于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哈尼梯田旅游业已经初具规模,但尚未发挥其潜力。

政府应抓住机遇,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和体验。

同时,需要加强与旅游从业者的合作,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此外,政府还应积极引导哈尼族人民充分参与旅游业,推动民族文化艺术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使其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结论云南哈尼梯田作为世界上最壮丽的梯田景观之一,具有重要的文化、生态和经济价值。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政府需要从文化保护、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加大力度,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加强与相关机构和旅游从业者的合作。

哈尼梯田传统农耕机制面临的挑战问题

哈尼梯田传统农耕机制面临的挑战问题
中图分类号 :9 1 C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8— 18 2 1 )6— 0 5— 4 10 9 2 (0 0 0 00 0
中国的哈 尼 族 主 要 聚居 在 滇 南 哀 牢 山与 无 量 山
的基础 尚未 打牢 , 15 在 98年 “ 跃 进 ” 角 声 中 哈尼 大 号
为 主要生 计方式 , 面积有 10多万 亩 , 0 分布 在海 拔 3 0 吃 的是 山茅野 菜 , 多人 由于 营养 不 良而 患 水 肿病 。 0田台级达 5 0 连 0 0多 台 , 以元 阳县 生产 管理 上 由公 社 统 一 指 挥 , 调 农 村 大 量 劳力 去 抽
为代 表 的“ 哈尼 稻作 梯 田系 统 ” 称 为 “ 被 中华 风 度 ” 、 “ 全球 人工 湿地典 范 ” 于 20 , 04年 7月 在 中 国苏 州 召
“ 炼 钢 铁 ” 造 成 农 村 劳力 散 失 , 稼 成 熟 无 人 收 大 , 庄 割, 稻谷 霉烂在 田里 。其 结果 是 15 - 16 98 90年连 续 3
输 出等诸多方面的影响, 对哈尼族长期 以来形成的传 田生产一直未停止 , 但传统 的耕作制度、 农耕祭祀及 统梯田农耕机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 归纳起来主要表 相 应 的生态 机制 受 到 严 重 冲击 , 由此 , 乱 了千 年 来 打 现在 以下 几个 方 面 。 的生态 机制 。
收稿 日期 :0 0—1 2 21 0— 7
基金项 目: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 目号 ( 8 MZ 3 ) 红河学院科研基金项 目(( 9 8 1 0 X 03 ; ) 2 02 ) J 第一作者 : 袁爱莉 (9 0一) 女 , 17 , 云南蒙 自人 , 师 , 讲 硕士 。研究方 向: 画教学 与民族 图饰 研究 。 版

梯田发展调研报告

梯田发展调研报告

梯田发展调研报告梯田发展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梯田是一种重要的农耕景观形式,具有保护土地、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作用。

本次调研旨在探讨梯田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以促进梯田的可持续发展。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实地观察和问卷调查的方法。

首先,我们实地考察了多个梯田地区,了解了其基本情况和现状。

然后,我们对梯田农民进行了问卷调查,获取了他们的观点和建议。

三、调研结果调研结果显示,梯田的发展面临以下几个问题:1.土地利用率低:由于梯田的地形特点,其土地利用率较低,耕作生产效率有限。

2.劳动力短缺:梯田的耕作工作主要依靠人工,但由于年轻人流向城市就业,农村地区面临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3.灌溉和水资源管理问题:由于梯田地势复杂,灌溉和水资源管理面临困难。

有些梯田地区存在易涝、旱情等问题。

4.生态环境保护:梯田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需求迫切,一些梯田地区因过度利用化肥农药等,造成了土壤污染和水源污染的问题。

四、建议为了促进梯田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提高土地利用率:采用科学种植模式和高效农业技术,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

2.推广机械化作业:引导农民使用农业机械,提高劳动生产率,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

3.改善水资源管理:加强梯田地区的水资源管理,建设灌溉设施,解决灌溉和水资源管理的问题。

4.宣传和培训:加强梯田农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宣传环保理念,推广绿色种植模式。

开展梯田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

5.政府支持和项目扶持:加大对梯田地区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力度,鼓励农民参与梯田发展项目,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和经济补贴。

五、结论梯田是我国重要的农耕景观形式,具有久远的历史和独特的生态价值。

然而,梯田的发展面临土地利用率低、劳动力短缺、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

为了促进梯田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通过提高土地利用率、推广机械化作业、改善水资源管理、加强宣传和培训以及政府支持和项目扶持等多方面的努力来解决这些问题。

梯田今后发展方向提出合理化建议

梯田今后发展方向提出合理化建议

梯田今后发展方向提出合理化建议【摘要】梯田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遗产,面临着生态环境破坏、产业单一、文化传承困难等问题。

为了实现梯田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加强保护和修复梯田生态环境,推动梯田产业多元化发展,加强梯田文化传承与推广,提升梯田旅游开发水平,优化梯田土地资源配置。

这些合理化建议不仅可以提升梯田的价值和地位,还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梯田今后发展的持续性发展至关重要,而合理化建议的实施将为梯田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释放出巨大的潜力,推动梯田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梯田、发展方向、合理化建议、生态环境、产业多元化、文化传承、旅游开发、土地资源配置、可持续性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潜力。

1. 引言1.1 梯田今后发展方向提出合理化建议在梯田发展的过程中,保护和传承梯田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如何推动梯田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对梯田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合理化建议成为了当务之急。

梯田的再生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让梯田这一独特而珍贵的景观得以保护和持续发展。

本文将围绕保护和修复梯田生态环境、推动梯田产业多元化发展、加强梯田文化传承与推广、提升梯田旅游开发水平、优化梯田土地资源配置等方面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以期为梯田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实现梯田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多维度发展。

2. 正文2.1 保护和修复梯田生态环境梯田是我国传统农耕文化的重要象征,也是珍贵的生态遗产。

由于长期的农业生产和人为开发,梯田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退化。

为了实现梯田的可持续发展,并保护这一宝贵的生态资源,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保护和修复梯田生态环境。

我们应该加强对梯田生态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梯田生态环境问题。

通过科学的监测手段和技术手段,全面了解梯田生态系统的状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确保梯田生态环境的健康和稳定。

我们要加强对梯田土地的合理利用和管理,避免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梯田资源。

国家文物局关于红河哈尼梯田保护管理规划的批复

国家文物局关于红河哈尼梯田保护管理规划的批复

国家文物局关于红河哈尼梯田保护管理规划的批复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文物局
•【公布日期】2011.11.28
•【文号】文物保函[2011]1856号
•【施行日期】2011.11.28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正文
国家文物局关于红河哈尼梯田保护管理规划的批复
(文物保函〔2011〕1856号)
云南省文物局:
你局《关于上报红河哈尼梯田保护管理规划的请示》(云文物〔2011〕129号和〔2011〕133号)收悉。

经研究,我局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所报修订后的《红河哈尼梯田保护管理规划》及你局意见。

二、该规划尚需进行以下补充和完善:
(一)应从农业遗产和物种多样性角度进一步深化遗产价值评估。

(二)应就保护村寨和民居传统风貌、保障当地居民非农业收益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案。

(三)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并根据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相关要求,修订规划中关于建设工程和野外作业等事项评估和审批程序的规定。

(四)进一步校核文本文字和图纸,做到规范、严谨、准确、简洁。

三、请你局指导地方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单位根据上述意见对规划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完善,经你局核准后报请云南省人民政府颁布实施。

四、为维护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的突出普遍价值及其真实性和完整性,规划所涉及的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区内的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应履行相关审批程序。

此复。

国家文物局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红河哈尼梯田调研报告

红河哈尼梯田调研报告

红河哈尼梯田调研报告红河哈尼梯田是中国云南省红河州的一处著名景点,也是中国最美的梯田之一。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红河哈尼梯田的发展现状,探讨其对当地经济和生态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建议。

红河哈尼梯田位于云南省红河州,是哈尼族人民多年来辛勤劳作的产物。

梯田的设计和建设依靠人工开挖,让山坡上的土地可以利用起来,成为哈尼族人民的主要农田。

梯田的分布面积达到2000多平方公里,形成了以云南省红河州为中心的红河哈尼梯田景区。

梯田层层叠叠,宛如青山绿水的画卷,给人一种美丽和壮观的感受。

红河哈尼梯田的发展对当地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

梯田的存在使得当地农民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

同时,梯田也带动了其他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农家乐、民宿等。

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赏梯田,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景区收入。

此外,梯田的存在也推动了当地农业的发展,使得红河州成为了一个农业产业重要基地。

然而,红河哈尼梯田的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梯田的维护和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由于地势陡峭,梯田存在着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需要定期进行修复和加固。

此外,由于梯田面积较大,旅游人数众多,游客的涌入给梯田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加剧了水土流失的风险。

其次,梯田的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生态问题。

部分游客不文明的行为,如乱丢垃圾、破坏植被,严重影响了梯田的生态环境。

最后,梯田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

一些农民将土地流转给开发商,进一步削弱了农业的发展,产生了农民收入不稳定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加强梯田的保护和维护工作。

加大水土保持力度,修复和加固受损的梯田。

同时,加强管理,制定规范,加强对游客的教育,引导游客文明观赏。

其次,加强梯田的生态保护。

加强对梯田周边植被的保护,严禁擅自砍伐和破坏。

建立长效机制,加大对不文明行为的处罚力度。

最后,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扶持。

鼓励农民参与旅游业的发展,提高他们的收入,并帮助他们解决农业发展中的问题。

浅议红河哈尼梯田传统村落民居保护现状——以主鲁大寨为例

浅议红河哈尼梯田传统村落民居保护现状——以主鲁大寨为例

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TO CULTURAL RELICS 文物鉴定与鉴赏在2004年7月第28届世界文化遗产大会上,红河哈尼梯田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06年更新《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时,红河哈尼梯田再次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013年,红河哈尼梯田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点保护分布区域为箐口坝达、多依树、老虎嘴三个片区。

红河哈尼梯田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南岸的哀牢山区,1300余年来,以哈尼族为主的世居原住民族在该区域引水开垦梯田、种植水稻、建设村寨,创造了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的人文景观格局,真实、生动地展现了人类利用自然、适应自然的能力。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遗产区共有82个村寨,主鲁大寨作为村寨之一隶属于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新街镇主鲁村委会,位于箐口坝达片区,原住民族以哈尼族为主。

村寨周围覆盖了茂盛的森林植被,村民在靠近森林的地方挖筑大沟,把下泻的山水截流,然后在就近山区开垦一大片梯田,引大沟之水进行灌溉,与村寨共同构筑了哈尼梯田农业生态系统,保持了传统村寨的选址特征和布局结构。

当地民居也保留了传统的建筑结构形式。

2016年7月,笔者对主鲁大寨中传统建筑形制保存较好的68户民居进行了入户调查。

1 村落布局特征在哈尼人到来哀牢山之前,哀牢山区域没有人类活动的历史。

典型的立体气候,水分从低纬度江河中蒸发升空,到高山区化为降雨洒落在原始森林中,形成无数溪流、泉瀑、龙潭,沿沟沟堑堑下泻入江河。

哈尼人到来之后,为了耕种、生存,村民在靠近森林的地方挖筑大沟,把下泻的山水截流,然后在就近山区开垦一大片梯田,引大沟之水进行灌溉,水又沿层层梯田下注入江河,再蒸发升空,如此反复循环。

森林—村寨—梯田—水系构成了主鲁大寨的农业生态系统和独特的空间形态,具有哈尼梯田显著的空间格局特征(图1)。

主鲁大寨中心地带有统一的水量丰富、水质良好的水井,并建房保护水质,传统民居围绕水井顺山坡自由布置,顺山面阳修建,朝向基本一致,呈阶梯状分布,高低错落,层层叠叠。

梯田保护措施

梯田保护措施

梯田保护措施引言:梯田在中国的农村地区具有重要的农业和生态功能,然而,由于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干扰,梯田的保护面临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梯田保护措施,包括提升农民意识、加强水资源管理、保护植被、推动农业生态化等,旨在为梯田保护提供参考。

一、提升农民意识农民是梯田生态系统的主要管理者和利用者,加强农民的环保意识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提升农民对梯田保护的认识:1. 宣传教育:组织专家讲座、村庄会议等形式,向农民普及梯田的生态价值、重要性和保护方法,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梯田保护活动。

2. 经验交流:组织农民间的经验交流活动,鼓励他们分享种植、养殖等方面的好方法,增加彼此之间的互动和思想碰撞。

3. 经济激励:为积极参与梯田保护的农民提供一定的经济奖励,鼓励他们积极投入到保护工作中。

二、加强水资源管理梯田的农业生产离不开充足的水资源,科学的水资源管理是梯田保护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水资源管理方法:1. 水土保持措施:在梯田上设置防护沟、梯田墙等措施,防止土壤流失和水土流失,确保梯田的稳定性和健康发展。

2. 安排合理的灌溉计划:根据梯田的土壤质量、农作物需水量等因素,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频率,以减少过量灌溉对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3. 水资源节约利用:宣传农民使用节水设施,推广滴灌、雨水收集等水资源节约利用的先进技术,降低农业灌溉对水资源的需求。

三、保护植被梯田的植被对于水土保持和生态平衡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保护植被是梯田保护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保护植被的有效措施:1. 植被恢复和种植:组织植被恢复项目,推广并指导农民种植合适的植被,如乡土树种、抗旱作物等,加强对植被的管理和保护。

2. 禁止砍伐和放牧:加强对梯田的管理和监督,禁止未经批准的砍伐梯田植被和放牧行为,确保植被的完整性和生态功能的恢复。

四、推动农业生态化农业生态化是梯田生态系统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以下是一些推动农业生态化的方法:1. 推广有机农业:鼓励农民采用有机农业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增加农产品的品质和农田的生态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