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教学反思-精品课配套资料word版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1 古诗三首 教学反思3.docx
21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3教学反思1.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知识的落实,在扎实上下了功夫,进行了拓展,并设计了合理的练习形式,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如在“词句段”的练习中,我设计了让学生根据不同语境造句的环节,让他们循序渐进地掌握了知识。
2.在“日积月累”的授课中,我通过朗读、讲解,让他们理解词语的意思,背诵起来也就容易多了。
美中不足的是,在讲授词语时,讲得不够详细练习不到位,没有照顾到学困生的接受能力,应该让学生试着造句,因此,有的同学没能真正理解。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让自己的教学有较大幅度地提高。
1、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have known my way about.The weather was splendid on that day, which I thought was rare. I still remember some peopletold me that in Britain there was weather and no climate. During the same day, it might snow in the morning, rainat noon, shine in the afternoon and be windy before the night falls. So I think I was lucky。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1、通过本课教学,学生能利用注释、借助相关资料等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感受诗句的意境,能在理解诗句大意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体会。
2、教学前让学生首先了解边塞诗。
边塞诗的指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主要内容写成的诗。
3、先让学生通读三首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并尝试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接着,同学之间进行疑难交流,利用注释,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并积累古诗。
4、在本课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1 古诗三首 教学反思2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本课共安排了三首古诗词,分别是王昌龄的《出塞》;王翰的《凉州词》;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出塞》是乐府旧题,也是一首边塞诗。
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
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
王翰的《凉州词》与王之涣的《凉州词》同负盛名,作品于旷达、豪纵、谐谑的背后,表达了将士们豪爽的性格及征战之前悲壮的感情。
李清照诗借用西楚霸王项羽失败后不肯苟且偷生、乌江自刎的历史故事来讽刺南宋小朝廷的投降逃跑主义,表示了希望抗战,恢复故土的思想感情。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两句,尤其铿锵有力。
一、教学效果古诗词是学生喜闻乐见的篇章,所以学习时兴趣浓厚,收获较大,现总结如下:1、聚焦第一首:《出塞》。
课前让学生查阅作者的生平,以及这首诗创作的背景。
一上课便交流相关内容,学生非常踊跃积极。
通过准备材料,交流材料拉近与作者和文本距离的同时引导孩子们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掌握一种方法,培养一种读书习惯,也为本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接着让学生再借助手头的资料和文中的注解试着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此环节给足学生充分探讨合作的时间,在生帮生的学习氛围内既理解文本内容又取得合作共赢的效果。
最后,让学生谈体会,背诵古诗,并默写。
此环节主要引导学生感受文本主旨:渴望和平。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默写真正积累语言材料,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
再通过诵读环节评选出最佳朗读者,培养语感。
2、聚焦第二首:《凉州词》。
学习这首诗会运用第一首的方法,师只起引领作用。
首先交流作者的生平和写作背景。
接着借助资源自读自悟理解每句话的含义。
不会的在班内质疑问难,共同解决。
然后,谈体会,走进作者内心,和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产生共鸣,体会征战前战士们的疾苦,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落实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统编版】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
《古诗三首》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掌握多音字“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默写《出塞》《夏日绝句》。
3.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豪放诙谐、视死如归的旷达和厌恶战争的情怀,品味古诗引用典故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默写《出塞》《夏日绝句》。
教学难点: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豪放诙谐、视死如归的旷达和厌恶战争的情怀,品味古诗引用典故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展示导入:展示:诵读一首你最喜欢的诗,谈一谈你为什么喜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三首诗。
预设:《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
2.走近诗人:出示图片:王昌龄、王翰、李清照。
让我们走近征战沙场的将士们,感受他们的家国情怀。
3.进入今天课文的学习:《古诗三首》。
二、学习生字1.出示生字:塞秦征将杰2.我有识字绝招!你说一个,我说一个,比一比谁的绝招多。
(1)图片识字:边塞征兵(2)形近字辨析:塞-赛秦-泰征-征将-奖(3)情境识字法:塞征将(与战争有关的生字)(4)学习多音字“将”的读音和用法。
3.领读生词,注音读准字音,班级开火车读词语,比一比谁读得准确。
4.用喜欢的词语说句子。
三、朗读诗歌,整体感知1.认真读古诗,解决生字问题,初步感知古诗的内容,认真体会作者的感情。
2.自由朗读三首古诗。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体会古诗特点。
(2)借助课后注释或插图理解字词。
(3)派代表交流,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3.带着你体会到的情感朗读古诗。
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注意断句。
(2)同桌合作把后面的两首诗歌也读通顺。
(3)注意多音字“还”,这里读(huán)。
4.小组之间交流你的朗读成果。
(1)读出节奏和韵律。
(2)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画面。
(3)多种方式呈现朗读成果。
四、感知诗歌,初步体会1.诵读古诗,想一想:这三首诗分别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诵读后交流思考:这三首诗的共同主题是什么?预设:爱国。
【统编版】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
《古诗三首》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掌握多音字“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默写《出塞》《夏日绝句》。
3.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豪放诙谐、视死如归的旷达和厌恶战争的情怀,品味古诗引用典故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默写《出塞》《夏日绝句》。
教学难点: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豪放诙谐、视死如归的旷达和厌恶战争的情怀,品味古诗引用典故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展示导入:展示:诵读一首你最喜欢的诗,谈一谈你为什么喜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三首诗。
预设:《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
2.走近诗人:出示图片:王昌龄、王翰、李清照。
让我们走近征战沙场的将士们,感受他们的家国情怀。
3.进入今天课文的学习:《古诗三首》。
二、学习生字1.出示生字:塞秦征将杰2.我有识字绝招!你说一个,我说一个,比一比谁的绝招多。
(1)图片识字:边塞征兵(2)形近字辨析:塞-赛秦-泰征-征将-奖(3)情境识字法:塞征将(与战争有关的生字)(4)学习多音字“将”的读音和用法。
3.领读生词,注音读准字音,班级开火车读词语,比一比谁读得准确。
4.用喜欢的词语说句子。
三、朗读诗歌,整体感知1.认真读古诗,解决生字问题,初步感知古诗的内容,认真体会作者的感情。
2.自由朗读三首古诗。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体会古诗特点。
(2)借助课后注释或插图理解字词。
(3)派代表交流,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3.带着你体会到的情感朗读古诗。
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注意断句。
(2)同桌合作把后面的两首诗歌也读通顺。
(3)注意多音字“还”,这里读(huán)。
4.小组之间交流你的朗读成果。
(1)读出节奏和韵律。
(2)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画面。
(3)多种方式呈现朗读成果。
四、感知诗歌,初步体会1.诵读古诗,想一想:这三首诗分别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诵读后交流思考:这三首诗的共同主题是什么?预设:爱国。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1古诗三首教学反思3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1古诗三首教课反省3
21 古诗三首教课反省 3
教课反省
1.在本课的教课中, 我着重了知识的落实, 在扎实上下了功夫, 进行了拓展, 并设计了合理的练习形式, 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如在“词句段”的练习中, 我设计了让学生依据不一样语境造句的环节, 让他们顺序渐进地掌握了知识。
2.在“与日俱增” 的讲课中 , 我经过朗诵、解说 , 让他们理解词语的意思, 背诵起来也就简单多了。
美中不足的是, 在解说词语时, 讲得不够详尽练习不到位, 没有照料到学困生的接受能力, 应当让学生试着造句, 所以, 有的同学没能真实理解。
在此后的教育教课中 , 我要实时总结经验教训 , 让自己的教课有较大幅度地提升。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2)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本课编排了三首七言古诗,展现的是不同时代诗人的情怀,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片赤子之心。
我本次执教的是第三首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生平第一首快诗”,抒发了诗人因多年战乱平息,祖国重新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情,流露出强烈的爱国热情。
这首诗看似内容浅显,实质内蕴丰厚,学生不易深刻感悟。
这课的教学,我主要按照学生所熟悉的古诗学习方法一一解诗题、明诗意、想画面、悟诗情,四个板块展开。
名诗意环节,我先让学生圈出这首诗里所含地名,结合出示的地图找找各地的大致位置,初步理解诗歌含义。
接着让学生观察地图发现“河南”、“河北”特殊的位置由此引出古今异义这类词语,但由于讲述不够明确,部分学生并没有理解古今异义的含义,而是误以为在找古今地名的变化,本环节还应讲述更清楚一些,让学生知晓什么是古今异义,从而借助注释找出本课另外两个古今异义的词语。
想画面和悟诗情环节,我先询问学生是否遇到过开心的事,此时都会有什么表现?让学生自由讲述自己开心时的情形。
学生说到了自己的动作、语言、神态,其实这也是我本节课需要教学的重点,通过想象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去体会人物的内心,在这个环节应及时点评,并将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板书,这样在后面想象诗人“喜欲狂”的画面时,学生就有了框架,会去思考了,但我没有这样做,教学不够灵活机变。
给学生回答格式:我从“—”这个词感受到诗人的“喜欲狂”,从中我仿佛看到了O这里没有适时引导,以致后面在说画面的环节学生还是先理解意思并没有先去想象画面。
教学的整体应该先是从句子到词语,而学生在回答时好像并没有把词语放到整句中去体会,这也是我教学环节设置的问题,应该引导学生说:我从“”这一句中的“”词感受到了诗人的喜欲狂,从中我仿佛看到了O在体会情感这一部分,比如〃初闻涕泪满衣裳〃学生说刚刚听到就激动得泪水沾湿了衣服。
可是单单听这句话,是别扭的,是什么让诗人情绪如此反常?脱离了对杜甫曾经“悲〃的感悟,摆脱了当时的情境,这样的理解是可笑的。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说课稿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这三首古诗是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七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这组教材围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专题进行编排,都是关讲于历史上英雄的豪迈气节的。
《出塞》全诗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表达了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安定,人民生活幸福的思想感情。
《凉州词》这首诗没有直接描写战争场面的险恶,也没有具体叙述边疆生活的艰苦,而是从出生之前的饮酒写起。
诗中以生活的美好与战争的残酷做对比,抒发了人生感叹,尽管这首诗的格调是悲壮苍凉的,但不悲观绝望;诗人对生活充满热爱,对死亡并不畏缩,“醉卧沙场”一语尤其显示出豪迈的气概。
《夏日绝句》是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诗歌。
一、二句“言理”,从生为人杰、死作鬼雄两方面具体说明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襟怀高远,极富英豪丈夫之气。
三、四句将“楚汉之争”中的项羽故事,熔冶为诗,语带惋惜,弦外有音。
【作者介绍】王昌龄 (698—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其代表作有《相和歌辞•放歌行》《杂曲歌辞•少年行二首》《塞下曲四首》等,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王翰(生卒不详),唐代诗人。
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性格豪放,能文善诗。
与后来的大诗人杜甫很有交情。
他的诗流丽畅达,七绝《凉州词》是流传很广的名篇。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
其代表作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名句赏析】“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这首诗没有直接描写战争场面的险恶,也没有具体叙述边疆生活的艰苦,而是从出生之前的饮酒写起。
开篇第一句就充分写出了地方特色。
甘醇的美酒,精致的酒杯,表明了美好的生活象征着生命的珍贵。
但是,这次痛饮之后,就要奔赴战场,立即面临生死的考验。
四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三首1-教学反思-2019人教部编语文
(教学反思参考1)古诗三首《出塞》:四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三首1-教学反思-2019人教部编语文1、古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古诗,不能限于对古诗字面意思的理解和诗句意思的疏通,更应引导学生在历史文化的背景下对古诗的思想感情加以理解感悟。
《出塞》的教学,我力求将其放在一个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引导学生解读,帮助学生较为全面地理解诗歌的内在感情。
2、创设意象、营造意境。
诗歌是一门艺术,对于诗歌的意象的创设和意境的营造,本节课做了一些尝试。
如本课的导入,借《静夜思》导入,抓住睹月思乡中的“明月”,联系《出塞》中的“明月”,在本节课创设出“明月”意象,古人是望明月而思亲人啊,那么征人望着那从秦到汉一直高悬的明月,心中当作何感想?再如,本诗意境雄浑苍凉,发千古感慨,如何让学生感悟并走进诗歌的呢?我在教学中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解读感悟诗歌的前两句,当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中所包蕴的巨大历史悲怆、无限深沉叹息的时候,“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呼喊才那么震撼人心,对诗歌的苍凉意境学生也就有了初步的领略。
3、读悟结合,体味诗情。
以前两句诗的教学为例,我引导学生从征人和亲人两个方面感悟,力求做到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促读。
如引导学生从征人角度感悟时,在学生初读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后,我引导学生感悟:征人在边关的生活可能是怎样的?在学生悟到征人们一个朴素愿望——“回家”后,教师再引读这两句诗,这样,学生对这两句诗的体会就更深入了一个层次。
4、以诗解诗,促进感悟。
《出塞》的前两句写得高度凝练,没有涉及征人具体的生活事件,这对学生理解征人的困苦生活有较大困难。
为了突破难点,本课教学做了大胆尝试,补充诗助读,通过对补充诗歌的理解实现对前两句诗的理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5、注重抓住情感的共鸣点。
古诗所表现的生活离学生的生活太远,学生较难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为了帮助理解诗歌,《出塞》教学中,我抓住“人人思家”这一情感的共通之处,从李白思乡到自己思乡的感觉,进而理解“有家不能回”“无家可归”“永远永远不能回家”的感觉,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在感情。
21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21古诗三首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包括《望洞庭》、《饮湖上初晴后雨》和《题西林壁》三首古诗。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
2. 理解三首古诗的基本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 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
难点: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包含三首古诗的原文、翻译、图片等。
2. 诗文卡片:每首古诗一张,内容包括诗文、翻译和赏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PPT课件展示洞庭湖、西湖和庐山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望洞庭》、《饮湖上初晴后雨》和《题西林壁》的内容。
2. 朗读:让学生齐读三首古诗,注意读音和节奏。
3. 讲解:对每首古诗进行翻译和赏析,解释生僻字词,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4. 互动: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点评。
5. 背诵:让学生集体背诵三首古诗,并对背诵情况进行点评。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回家后,将三首古诗背诵给家长,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六、板书设计1. 《望洞庭》:洞庭湖、明月、潭面、无风、玉镜、遥望、白银盘、青螺。
2. 《饮湖上初晴后雨》:西湖、水光、山色、晴雨、变化、喜爱、天然、绝色。
3. 《题西林壁》:庐山、面目、真、相对、侧面、远近、高低。
七、作业设计1. 《望洞庭》: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洞庭湖的景色。
答案:洞庭湖波光粼粼,明月映照在湖面上,如同一面玉镜。
湖面平静无风,犹如一面白银盘,中央的小岛如同青螺。
2. 《饮湖上初晴后雨》: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西湖的景色。
答案:西湖的水光山色在晴雨之间变化无穷,令人喜爱。
晴天时,湖面波光粼粼,山色青翠;雨天时,湖面朦胧,山色若隐若现。
3. 《题西林壁》:请解释“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
答案:意思是说,我之所以无法真正认识庐山的面目,是因为我身处庐山之中,只能看到它的部分景色,而无法全面了解。
四年级上册21课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古诗在我国的教育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阅读能力。
作为一名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老师,我在教学中深感古诗的重要性。
在本文中,我将结合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的教学内容,共享我的教学反思和心得体会。
1. 选择合适的古诗进行教学在四年级上册第21课中,我们教授的古诗有《村居》、《夜泊牛渚怀古》和《登鹳雀楼》。
这三首古诗分别描述了田园生活、怀古之情和壮美风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在教学中,我认为选择这三首古诗是非常恰当的,它们既能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诗人的文学造诣,又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接合,易于理解和接受。
2. 注重古诗的赏析和理解在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通过朗读、品味古诗的语言、形象和意境,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分析古诗的词句,寓意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古诗的美。
我也引导学生通过举一反三,将古诗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他们在赏析古诗的过程中得到启迪,增进对我国古诗的了解和热爱。
3. 组织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朗诵比赛、诗歌创作和绘画作品展示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在欣赏古诗的过程中,能够主动参与并展现自己的才华,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思考古诗中的意象和寓意,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并且在创作诗歌和绘画作品的过程中,我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表达能力。
5.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能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不断学习新知识,吸收新思想,力求在教学实践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我常常参加各种教育培训和教学研讨会,与其他老师交流经验,相互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
总结起来,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不同题材和形式,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1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1
《21.古诗三首》教学反思执教《古诗三首》一课,我在教学方法上不采用传统古诗教学逐句讲解诗意的方法,而是让学生通过自读古诗来理解诗意,感悟人物的情感。
为了让语文课堂具有开放性,我把课外的相关知识引进课内,使古诗教学变得“厚实”起来。
根据四年级学生的特点,在课前预习时我让学生搜集各种与古诗有关的资料,有诗人的背景资料,有匈奴的相关知识,有关于梅花的词语、名句、诗词。
这便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关于这堂课的教学,我做出如下几点反思:1.教学效果(思效)。
古诗词产生的年代离我们比较久远,通过查阅资料,学生们了解了作者的生平简介、写作背景,使理解诗中人物的情感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情。
比如《墨梅》这首诗,学生通过资料了解到作者“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后,便对王冕产生敬佩之情,然后带着这种情感去朗读古诗,就会更加容易地理解诗意。
此外,在我的要求下,学生积累了很多课内外咏梅、赞梅的诗句,而且尝试在具体的语境中恰当运用这些诗句,学会了古诗今用。
补充欣赏王冕的《墨梅图》画作,欣赏古典名乐《梅花三弄》,阅读现代咏梅的佳作,这些环节的设计,拓展了文本,为学生编织了一张更大的知识网,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2.教学收获(思得)。
作为教师,不能把学生浅显的理解囫囵吞枣地以点头的形式蒙混过关,而是把自己的表扬毫不吝啬地给予学生,这样既对孩子的思考过程给予肯定,又促使孩子向更深层次的理解深入。
从这堂课上,我感受到了孩子们一点一滴的进步,古诗的理解也变得轻松自然。
孩子有了自己个性的理解,在读的方面也就表现得不一样,达到了课标中提倡的个性阅读的要求。
3.不足之处(思失)。
课堂教学是一门不完美的艺术,每堂课不可能尽善尽美。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在让学生充分想的时间太短,展开的古诗画面不是很形象,学生没有完全置身于当时的故事情节当中,这是很失败的地方,导致最后的读不是很到位,学生体会的思想感情不是很深。
4.改进措施(思改)。
部编四年级语文 21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1
部编四年级语文《21.古诗三首》教学反思执教《古诗三首》一课,我在教学方法上不采用传统古诗教学逐句讲解诗意的方法,而是让学生通过自读古诗来理解诗意,感悟人物的情感。
为了让语文课堂具有开放性,我把课外的相关知识引进课内,使古诗教学变得“厚实”起来。
根据四年级学生的特点,在课前预习时我让学生搜集各种与古诗有关的资料,有诗人的背景资料,有匈奴的相关知识,有关于梅花的词语、名句、诗词。
这便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关于这堂课的教学,我做出如下几点反思:1.教学效果(思效)。
古诗词产生的年代离我们比较久远,通过查阅资料,学生们了解了作者的生平简介、写作背景,使理解诗中人物的情感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情。
比如《墨梅》这首诗,学生通过资料了解到作者“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后,便对王冕产生敬佩之情,然后带着这种情感去朗读古诗,就会更加容易地理解诗意。
此外,在我的要求下,学生积累了很多课内外咏梅、赞梅的诗句,而且尝试在具体的语境中恰当运用这些诗句,学会了古诗今用。
补充欣赏王冕的《墨梅图》画作,欣赏古典名乐《梅花三弄》,阅读现代咏梅的佳作,这些环节的设计,拓展了文本,为学生编织了一张更大的知识网,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2.教学收获(思得)。
作为教师,不能把学生浅显的理解囫囵吞枣地以点头的形式蒙混过关,而是把自己的表扬毫不吝啬地给予学生,这样既对孩子的思考过程给予肯定,又促使孩子向更深层次的理解深入。
从这堂课上,我感受到了孩子们一点一滴的进步,古诗的理解也变得轻松自然。
孩子有了自己个性的理解,在读的方面也就表现得不一样,达到了课标中提倡的个性阅读的要求。
3.不足之处(思失)。
课堂教学是一门不完美的艺术,每堂课不可能尽善尽美。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在让学生充分想的时间太短,展开的古诗画面不是很形象,学生没有完全置身于当时的故事情节当中,这是很失败的地方,导致最后的读不是很到位,学生体会的思想感情不是很深。
2021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1 古诗三首 教学反思3
21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3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
樱落学校曾泽平
教学反思
1.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知识的落实,在扎实上下了功夫,进行了拓展,并设计了合理的练习形式,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如在“词句段”的练习中,我设计了让学生根据不同语境造句的环节,让他们循序渐进地掌握了知识。
2.在“日积月累”的授课中,我通过朗读、讲解,让他们理解词语的意思,背诵起来也就容易多了。
美中不足的是,在讲授词语时,讲得不够详细练习不到位,没有照顾到学困生的接受能力,应该让学生试着造句,因此,有的同学没能真正理解。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让自己的教学有较大幅度地提高。
【素材积累】
不要叹人生苦短,若把人一生的足迹连接起来,也是一条长长的路;若把人一生的光阴装订起来,也是一本厚厚的书。
开拓一条怎样的路,装订一本怎样的书,这是一个人生命价值与内涵的体现。
有的人的足迹云烟一样消散无痕,有的人却是一本耐读的厚书,被历史的清风轻轻翻动着,给一代又一代的人以深情的启迪与深刻的昭示。
【部编版】统编教材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凉州词》 教学反思
21.古诗三首
——《凉州词》教学反思
本次的教学设计与前一次相比,本人自己感觉发生了质的改变。
第一次备课时,苦于古诗教学无从下手,我只从《凉州词》中感受到了边关将士慷慨激昂、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所以着重引导学生感悟“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所蕴含的豪放、阳刚之气,总感觉一个字:浅。
经点拨之后,我回家静静地读,细细地品,我感觉一个个字符变成了一幅幅生动鲜活的画面,自己怎么也豪放不起来,我读得泪流满面,我感受到了悲凉、痛苦……因为我想到了:边关将士身处不毛之地,气候恶劣、环境艰苦,与亲人“一别音容两渺茫”,而且当时战争频繁,战士们生命不保……我读懂了:为什么在诗人的眼中别无它物,而只有这红红的葡萄酒?我明白了“醉卧沙场君莫笑”的深层含义,战士们是借酒消愁,忘记自己的痛苦和烦恼。
这一次我感觉自己走进了文本,我能够引导学生挖掘诗歌背后蕴含的情境了。
课后,我感觉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从这件事,我明白要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是:老师必须深入挖掘教材,读懂教材,真正走进文本。
部编语文四年级下册21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1
《21.古诗三首》教学反思执教《古诗三首》一课,我在教学方法上不采用传统古诗教学逐句讲解诗意的方法,而是让学生通过自读古诗来理解诗意,感悟人物的情感。
为了让语文课堂具有开放性,我把课外的相关知识引进课内,使古诗教学变得“厚实”起来。
根据四年级学生的特点,在课前预习时我让学生搜集各种与古诗有关的资料,有诗人的背景资料,有匈奴的相关知识,有关于梅花的词语、名句、诗词。
这便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关于这堂课的教学,我做出如下几点反思:1.教学效果(思效)。
古诗词产生的年代离我们比较久远,通过查阅资料,学生们了解了作者的生平简介、写作背景,使理解诗中人物的情感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情。
比如《墨梅》这首诗,学生通过资料了解到作者“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后,便对王冕产生敬佩之情,然后带着这种情感去朗读古诗,就会更加容易地理解诗意。
此外,在我的要求下,学生积累了很多课内外咏梅、赞梅的诗句,而且尝试在具体的语境中恰当运用这些诗句,学会了古诗今用。
补充欣赏王冕的《墨梅图》画作,欣赏古典名乐《梅花三弄》,阅读现代咏梅的佳作,这些环节的设计,拓展了文本,为学生编织了一张更大的知识网,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2.教学收获(思得)。
作为教师,不能把学生浅显的理解囫囵吞枣地以点头的形式蒙混过关,而是把自己的表扬毫不吝啬地给予学生,这样既对孩子的思考过程给予肯定,又促使孩子向更深层次的理解深入。
从这堂课上,我感受到了孩子们一点一滴的进步,古诗的理解也变得轻松自然。
孩子有了自己个性的理解,在读的方面也就表现得不一样,达到了课标中提倡的个性阅读的要求。
3.不足之处(思失)。
课堂教学是一门不完美的艺术,每堂课不可能尽善尽美。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在让学生充分想的时间太短,展开的古诗画面不是很形象,学生没有完全置身于当时的故事情节当中,这是很失败的地方,导致最后的读不是很到位,学生体会的思想感情不是很深。
4.改进措施(思改)。
【部编语文四上】21 古诗三首 教学反思(3篇)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3篇)21、《三首古诗》教学反思《出塞》这首诗属于汉朝乐府诗题,是一首感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经典之作。
诗人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
全诗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国家安宁的忧国忧民之情,是一首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佳作。
《凉州词》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后两句写的是戍卒的离愁。
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
“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含蓄,更有深意。
王之涣这首诗表现了戍边士兵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戍边将士不得还乡的同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
《夏日绝句》整首诗的文字高亢、激昂,字里行间,包含两段历史,三个典故,作者借古讽今,从而表达自己家国爱恨,爱国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1.借助资料的阅读,反复品悟。
通过想象,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
2.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一、教学效果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1.在上课前,我对“折柳赠别”这一环节中是否要用诗句有过犹豫,但最终还是保留了。
我引入“折柳赠别”这一环节,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为什么战士要吹奏《折杨柳》的曲子,因为《折杨柳》所表现的是离愁别绪,更表现了战士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诵读折杨柳赠别的诗,也是为了让学生感受那种离愁别绪,但周老师说没有必要,《折杨柳》只是“别解”,既是“别解”,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
但我觉得,因为战士用羌笛吹奏《折杨柳》,更能表现他们的思念之情,这对本课的主题有关,有助于学生理解战士戍边生活的痛苦和寂寞。
2.每首诗都有自己的基本内涵,即使是像这样一首比较复杂的古诗,它所要表达的基本意思也是明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2019】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教学反思-精
品课配套资料word版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本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围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选取了《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三首古诗。
对这三首古诗,我在课
堂中主要采用吟诵的教学方法:初读,感知诗句;再读,了解诗意;
品读,悟情入境;研读,融会贯通。
在吟诵中,使学生在品词析句中
潜移默化地感受赏析诗歌的方法。
以《出塞》前两诗的教学为例,我引导学生从征人和亲人两方面
感悟:征人在边关的生活可能是怎样的?假如你是征人,面对这们的
生活,你会作何感想?引导学生悟到将士们最朴素的愿望就是回到家乡。
另一边,家乡白发苍苍的父母也盼着孩子的归来。
可是,“万里
长征人未还”。
这样抓住情感的共鸣点,边读边悟,学生理解自然水
到渠成。
再如,在学习《夏日绝句》时,我抓住“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两句诗,在课堂上给孩子创设情境,出示李清照、项羽和南宋
的历史资料,又以问题进行深入赏析,让学生体会到项羽的英雄气节,李清照的赞颂、悲愤、担忧等复杂的感情。
每节课都会有遗憾,我的这两节赏析课也不例外,主要表现有以
下几点:
1.由于课堂容量大,教学环节紧凑,留给孩子思考、自由言论的
时间稍显仓促,对问题的思考老师引导得稍显多了一点,教师还要放手,给学生自主、自由学习的空间多一点。
2.古诗的美感学习显得弱了一些,这个可以用音乐、背景图片、
教师充满美感的语言进行弥补。
3.关于同主题的群文阅读没有太多的时间开展,可见对教学内容还要有一定的取舍,要从课堂延伸至课外,提高学生的知识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