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考物理知识点:人类认识物态的历程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归纳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归纳一、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1. 物态的概念:物质存在的形态可以分为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
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强条件下,物质可以呈现不同的物态状态。
2. 物态变化的概念:当物质的温度、压强等外界条件发生改变时,物质的物态状态也会发生变化,称为物态变化。
3. 物态变化的分类: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的状态变化,可以分为升华、凝固、熔化、气化和凝结等不同类型的物态变化。
二、物态变化的规律1. 温度对物态变化的影响:温度是物态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同温度下物质的相变形式和性质都会发生变化。
一般来说,物质的熔点、沸点和融化热、汽化热与温度有一定的关系。
2. 压强对物态变化的影响:压强也是物态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于气体和液体的相变过程影响较大。
压强的增加会使气体变为液体,降低压强会使液体变为气体。
三、物态变化的重要性1. 应用价值:物态变化的过程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如利用物态变化制冷、制热、净化和分离物质等。
2. 理论意义:通过研究物态变化的规律和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物质的本质和性质,揭示出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特性和行为。
四、常见物态变化过程1. 升华:固体直接转变为气体的过程,不经过液体状态。
常见升华的物质有干冰(二氧化碳)、氯化铵等。
2. 凝固:液体转变为固体的过程,是一种凝结过程的特例。
凝固时,液体变为固体,释放出一定的凝固热。
常见凝固的物质有水、冰等。
3. 熔化:固体转变为液体的过程,是一种熔解过程的特例。
在熔化过程中,固体吸收一定的熔化热,转变为液体。
常见熔化的物质有冰、蜡等。
4. 气化:液体直接转变为气体的过程,不经过固体状态。
气化时,液体变为气体,吸收一定的气化热。
常见气化的物质有水、酒精等。
5. 凝结:气体转变为液体或固体的过程。
大气中的水蒸气冷凝成液态水或固态水(雾凇、冰雹)等现象都是凝结过程的体现。
五、常见物质物态变化的实验及示意1. 水的物态变化实验(1)冰的熔化实验:将一块冰放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观察冰的表面逐渐出现水滴,最终冰完全融化为水的过程。
物态变化现象知识点总结
物态变化现象知识点总结物态变化是物质由一种物态转换成另一种物态的过程,主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物态变化现象,因此了解物态变化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分类、影响因素和应用等方面对物态变化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基本概念物态是指物质所处的状态,主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态是物质分子间距离较小,分子运动范围有限,分子只能作微小的振动运动,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液态是物质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间仍有一定的吸引力,分子运动范围较大,具有一定的形状但无一定的体积。
气态是物质分子间距离很大,分子间几乎无相互作用力,分子运动范围很大,无一定的形状和体积,能扩散填充整个容器。
物态变化是指物质由一种物态转换成另一种物态的过程。
固液相变是指固态物质转变成液态物质的过程,液气相变是指液态物质转变成气态物质的过程,固气相变是指固态物质转变成气态物质的过程。
物态变化是由于物质内部的分子或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变化而发生的,是一种内部结构的改变。
而物态变化过程中,虽然物质的物态发生了改变,但物质的化学成分和质量是不发生变化的。
二、分类1. 固液相变固液相变是指固态物质转变成液态物质的过程,主要包括熔化和凝固两种过程。
熔化是指固态物质受热增加分子内能,使分子的振动增强,分子间距离增大,固体结构逐渐瓦解,最终转变成液态;凝固是指液态物质受冷使分子内能减小,分子的振动减弱,分子间距离减小,液体结构逐渐变得有序,最终转变成固态。
2. 液气相变液气相变是指液态物质转变成气态物质的过程,主要包括汽化和液化两种过程。
汽化是指液态物质受热增加分子内能,从液体中脱离出来,蒸发成气体;液化是指气态物质受冷使分子内能减小,从气体中凝聚下来,凝结成液体。
3. 固气相变固气相变是指固态物质转变成气态物质的过程,主要包括升华和凝华两种过程。
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受热增加分子内能,从固体中直接脱离出来,转变成气态;凝华是指气态物质受冷使分子内能减小,直接从气体中凝聚下来,转变成固态。
初中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
初中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物态变化是物质发生物理变化的过程,主要包括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物态。
本文将介绍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以及固态、液态、气态的特点和转化规律。
一、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物态变化是指物质在不同温度、压力等条件下发生相变的过程。
在不同的物态下,物质的分子之间的排列和运动方式不同,从而导致了物质性质的变化。
1.固态:分子排列紧密,存在着较强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物质呈现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不易流动。
2.液态: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弱于固态,但仍存在着较强的分子间吸引力。
物质呈现不固定的形状,但体积不变,易流动。
3.气态: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非常弱,分子的平均间距较大。
物质呈现不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可以自由流动。
二、固态的特点和转化规律1.特点:固态的物质在常温常压下呈现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间距较小,相互之间存在着较强的吸引力。
固体的分子只能进行微小的振动运动,无法改变位置。
2.固态与液态的相变规律:固态与液态之间的相变叫做熔化,也叫熔化或融解。
当物质吸收热量,温度上升至物质的熔点时,固态物质开始融化成为液态。
熔化过程中,物质吸收的热量全部用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克服,不会改变物质的温度。
3.固态与气态的相变规律:固态与气态之间的相变叫做升华。
当物质吸收热量,温度上升至物质的升华点时,固态物质直接升华为气态,跳过液态。
升华过程中,物质吸收的热量用于克服分子间的作用力和克服表面张力,不会改变物质的温度。
三、液态的特点和转化规律1.特点:液态的物质在常温常压下呈现不固定的形状,但体积不变,分子间距略大于固态。
液体的分子可以进行大范围的运动,可以流动。
2.液态与固态的相变规律:液态与固态之间的相变叫做凝固。
当物质释放热量,温度降至物质的凝固点时,液态物质开始凝固成为固态。
凝固过程中,物质释放的热量用于克服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不会改变物质的温度。
3.液态与气态的相变规律:液态与气态之间的相变叫做蒸发。
当物质吸收热量,温度上升至物质的沸点时,液态物质开始蒸发成为气态。
中考常见的物态变化知识点
中考常见的物态变化知识点物态变化,也称相变,是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由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的过程。
在中考中,物态变化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考点,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和掌握这个知识点。
本文将从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基本概念入手,逐步介绍物质的物态变化过程。
第一步:固态的特征和物态变化固态是指物质的分子或原子紧密排列,振动较小的状态。
在固态中,物质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常见的固态物质包括冰、石头等。
在固态中,物质呈现出一定的硬度和稳定性。
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物态变化称为熔化。
当固态物质受到一定温度的加热时,其分子或原子的振动增加,使得分子间的吸引力减小,最终导致物质的形状和体积发生改变,转变为液态。
例如,将冰加热到0摄氏度以上时,冰开始融化,转变为液态的水。
第二步:液态的特征和物态变化液态是指物质分子或原子间的吸引力较小,分子或原子的排列较为松散的状态。
在液态中,物质不具有固态的形状,但具有一定的体积。
水、酒精等都是常见的液态物质。
物质从液态到固态的物态变化称为凝固。
当液态物质受到一定温度的降低时,其分子或原子的振动减小,分子间的吸引力增强,最终导致物质的形状和体积发生改变,转变为固态。
例如,将热水放置在冰箱中,温度降低后水开始结冰,转变为固态的冰。
物质从液态到气态的物态变化称为汽化。
当液态物质受到一定温度的加热时,其分子或原子的振动增加,分子间的吸引力减小,最终导致物质的形状和体积发生改变,转变为气态。
例如,将水加热到100摄氏度时,水开始沸腾,转变为气态的水蒸气。
第三步:气态的特征和物态变化气态是指物质分子或原子间的吸引力极小,分子或原子间的距离较大的状态。
在气态中,物质不具有固态和液态的形状和体积,而是充满整个容器。
空气、氢气等都是常见的气态物质。
物质从气态到液态的物态变化称为液化。
当气态物质受到一定温度的降低时,其分子或原子的振动减小,分子间的吸引力增强,最终导致物质的形状和体积发生改变,转变为液态。
例如,将水蒸气冷却后,水蒸气开始凝结,转变为液态的水。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物态变化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物态变化一、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及特点物态变化,指的是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发生的状态转变,主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物态。
物态变化是物质的一种性质,是由于物质微观结构的改变所引起的。
物态变化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物资状态的改变:物态变化表现为物质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的转变。
2.有一定的温度范围:物态变化需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不同物质的物态变化温度不同。
3.有一定的压力条件:物态变化有时需要在一定的压力条件下进行,特别是对于气态到液态和液态到固态的转变。
二、固态到液态的物态变化固态到液态的物态变化又称为熔化,是指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
固态物质在达到一定的熔点温度下,分子的振动变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减弱,形成液态。
固态到液态的物态变化有以下几个特点:1.温度不变:在固态到液态的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称为熔化潜热。
2.与熔点温度有关:不同物质的熔点温度是不同的,同一物质在不同的压力条件下的熔点温度也不同。
3.固体结构变化:在固态到液态的物态变化过程中,固体的有序结构消失,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形成无序的液体结构。
三、液态到固态的物态变化液态到固态的物态变化又称为凝固,是指物质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在液态到固态的物态变化过程中,液态物质的分子逐渐减少振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增强,形成固态。
液态到固态的物态变化有以下几个特点:1.温度不变:在液态到固态的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称为凝固潜热。
2.与凝固点温度有关:不同物质的凝固点温度是不同的,同一物质在不同的压力条件下的凝固点温度也不同。
3.分子间相互作用增强:在液态到固态的物态变化过程中,液态物质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增强,形成有序的排列结构。
四、固态到气态的物态变化固态到气态的物态变化又称为升华,是指物质从固态直接转变为气态的过程。
在固态到气态的物态变化中,固态物质的分子不断增加振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减弱,直接转变为气态。
2018中考物理物态变化分类【三篇】
2018中考物理物态变化分类【三篇】导读:本文2018中考物理物态变化分类【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物态变化过程(篇一)三态六变及吸热放热情况:物态变化熔化:固态→液态(吸热)凝固:液态→固态(放热)汽化:(分沸腾和蒸发):液态→气态(吸热)液化:(两种方法: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气态→液态(放热)升华:固态→气态(吸热)凝华:气态→固态(放热)(注意:这里所说的“吸热”与“放热”的“热”都是指的热量,而不是指的温度、内能、热值、比热容等热力学概念。
即为“吸收热量”与“放出热量”的简称。
在物理学中,热量不能说“含有多少热量”或“具有多少热量”,只能说“吸收了多少热量”或“放出了多少热量”)物态变化现象(篇二):1.夏天从冰糕上滴落的水滴(熔化)2.冰粒变成雨滴降落下来(熔化)3.修柏油马路时,用大熔灶熔沥青(熔化)4.冰放在太阳下,一会儿就变成了水(熔化)5.将钢放在炼钢炉内,一会儿就变成了钢水(熔化)6.纯水凝结,结成冰块(凝固)7.钢水浇铸成车轮(凝固)8.雪灾中电线杆结起了冰柱(凝固)9.钢水烧铸成火车轮(凝固)10.火山喷发(先熔化后凝固)11.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汽化——蒸发)12.洒在地面上的水不见了(汽化——蒸发)13.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汽化——蒸发)14.游泳上岸后身上感觉冷(汽化——蒸发)15.烧开一壶水(汽化——沸腾)16.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液化)17.夏天,水缸外层“出汗”(液化)18、早晨,草木上的小水滴(液化)19.早晨的浓雾、露水(液化)20.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液化)21、洗热水澡后,卫生间的玻璃变得模糊不清,一会儿又变得清晰起来(先液化后汽化)22、用电热水器烧水,沸腾时不断有“白汽”冒出(先汽化后液化)23、高温加热碘,碘的体积变小(升华)24.衣箱中的樟脑丸渐渐变小(升华)25.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升华)26.寒冷的冬天,堆的雪人变小了(升华)27.灯丝(钨丝)变细(升华)28.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用来人工降雨(升华)29.冬天,玻璃窗内表面上形成的冰花(或“窗花”)(凝华)30.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凝华)31.北方冬天的树挂(凝华)32.南方雪灾中见到的雾淞(凝华)33.灯泡(钨丝)发黑(凝华)34.雪糕纸中发现的“白粉”(凝华)35.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用来打造绝妙的舞台效果(先升华后液化)36.雨的形成:①汽化(或蒸发)→液化→凝固→熔化;②汽化(或蒸发)→凝华→熔化③汽化(或蒸发)→液化水的三大名称:固态:冰(凝固)、霜(凝华)、雪(凝华)、凇、“窗花”(凝华)、雹(凝固)、白冰液态:水、露(液化)、雨(液化)、雾(液化)、“白气”(液化)气态:水蒸气【注:水蒸气不可见,可见的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水珠。
2018中考物理知识点:物态变化在改变着世界
2018中考物理知识点:物态变化在改变着世界新一轮中考复习备考周期正式开始,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各学科的复习攻略,主要包括中考必考点、中考常考知识点、各科复习方法、考试答题技巧等内容,帮助各位考生梳理知识脉络,理清做题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物态变化在改变着世界:
从青铜器的发现到太空晶体的研制成功,从蒸汽机到热管体现了人们对物态变化规律的利用,这是几千年人类文明史中及其辉煌的一页.。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类认识物态的历程
1、物质状态:从宏观特征来分:固态、液态、气态;
2、等离子体:当气体被加热至上万摄氏度时,气体将成为正负带电粒子组成的集合体,这种状态的物质叫等离子体(是宇宙中物质存在的主要形式);
3、超固态:白矮星、中子星、黑洞这些物质称为超固态;
4、软物质:20世纪后期认识到的一种物质形态。
如:液晶、聚合物、胶体、膜、泡沫、颗粒物质、生命物质等,统称为软物质。
光现象知识归纳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
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初中物理物态题型总结归纳
初中物理物态题型总结归纳物态是物质的不同状态,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在初中物理中,物态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也是解题的基础。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中关于物态的题型进行总结归纳。
一、物态的变化过程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发生三种状态之间的相互转变。
常见的物态变化包括固体的熔化和凝固、液体的汽化和凝结、气体的压缩和蒸发等。
在解题时,需要掌握不同物态之间的转变条件和规律。
例如,有一题描述如下:某固体物质加热至一定温度时熔化成液体,然后继续加热该液体,使其汽化成气体。
请问这个过程中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状态的变化顺序是什么?在这个题目中,我们可以根据物态变化的规律,先是固体熔化成液体,然后是液体汽化成气体,所以变化顺序是固体→液体→气体。
二、温度与物态转变的关系温度是物质物态转变的重要条件之一。
不同的物态转变具有特定的转变温度,称为熔点、沸点和凝点。
了解不同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是解题的关键。
例如,有一题描述如下:某物质的熔点为25℃,沸点为75℃,请问将这个物质加热至60℃时,它是处于固体状态还是液体状态?在这个题目中,我们可以根据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范围来判断。
将这个物质加热至60℃,处于熔点和沸点之间,所以它是处于液体状态。
三、压强与物态转变的关系压强也是影响物质物态转变的重要条件之一。
在不同的压强下,物态的转变温度也有所改变。
例如,加压可以使物质的沸点升高,减压可以使物质的沸点降低。
例如,有一题描述如下:有一个装有水的容器,水的沸点为100℃,请问这个容器内的水在高山上会有什么变化?在这个题目中,我们可以根据高山上的气压较低的特点来判断。
由于气压较低,水的沸点会降低,所以在高山上,容器内的水会以较低的温度沸腾。
四、物态转变的图示表示在物态转变的题目中,常常通过图示来表示不同物态之间的转变。
对于这种题目,我们需要仔细观察图示,分析不同状态之间的转变过程。
例如,有一题描述如下:下面的图示表示了一个物质的加热过程,请问在图示中哪个标记表示液体和气体共存的状态?在这个题目中,我们需要观察图示,找出液体和气体共存的状态。
物态及其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态及其变化知识点总结物态及其变化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章节,它涉及到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性质和相互转化。
本文将对该章节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物质的三种状态、物态变化的类型和特点、以及物态变化过程中的能量转换等方面。
一、物质的三种状态物质存在于三种主要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分子间的距离和相互作用力。
1. 固态:在固态中,物质的分子排列紧密有序,分子间的距离较小,相互作用力较强。
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不易被压缩。
2. 液态:在液态中,物质的分子间距离较大,相互作用力较弱,分子可以自由移动。
因此,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具有固定的体积,且易于被压缩。
3. 气态:在气态中,物质的分子间距离非常大,相互作用力非常弱,分子可以高速自由运动。
因此,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可以充满任何容器,且易于被压缩。
二、物态变化的类型和特点物态变化是指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根据物质状态的变化方式,物态变化可以分为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等六种类型。
1. 熔化和凝固熔化和凝固是物质在固态和液态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
当固体受热时,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逐渐减弱,分子开始变得杂乱无章,最终导致固体熔化成液体。
相反,当液体冷却时,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逐渐增强,分子开始有序排列,最终导致液体凝固成固体。
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是: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物质需要吸收或释放一定的热量(即潜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这是因为熔化和凝固是物质状态的变化,而不是温度的变化。
2. 汽化和液化汽化和液化是物质在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
当液体受热时,其表面上的分子获得足够的能量而脱离液体表面进入气态,这个过程称为汽化。
相反,当气体冷却时,其中的分子会失去能量并聚集在一起形成小液滴,这个过程称为液化。
汽化和液化的特点是:在汽化和液化过程中,物质同样需要吸收或释放一定的热量(即汽化热或液化热),但温度也保持不变。
2018中考物理物态变化现象一
2018中考物理物态变化现象(一)2018中考物理物态变化现象(一)一、读谚语,解释物态变化1、雪落高山,霜降平原2、水缸出汗,不用挑担(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3、开水不响,响水不开4、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5、下雪不冷,化雪冷6、霜前冷雪后寒二、厨房中的热现象1、水壶中的水烧开后,在壶嘴处看到的“白气”是怎么样形成的?2、冬天水壶里的水烧开后,为什么在壶嘴一定距离处才能看到“白气”,而紧靠壶嘴的地方却看不到“白气”?3、用锡焊的铁壶烧水为什么壶烧不坏,而不装水时把它放在火上一会儿变烧坏了?4、手沾点凉水拿刚出笼的熟馒头时,为什么不觉得怎么烫手?5、饺子放在水中无论怎么煮也不会变黄变焦,为什么放在油中炸会变黄变焦?6、水落在热油锅里会爆炸,而油落到热水锅里却不会爆炸,为什么?7、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水烫得厉害,为什么?8、烫伤后,用0水还是用0的冰冷敷效果更好,为什么?9、炸食物时烧开的油溅到身上往往比烧开的水溅到身上对身体伤害得更严重,为什么?10、同样大小的一滴水,滴入发热的锅里和滴入热得发红的锅里,结果发现滴入温度较低的发热的锅里,水反而先干,为什么?11、“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烧开了的汤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柴。
请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
三、诗词中的物态变化1、上联“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其中包含了哪些物态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2、庐山以秀美的风景闻名于世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一诗中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解释“烟”的形成。
四、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请利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自然现象是怎么样形成的,并说明是吸热还是放热。
雨2.露雾雹冰雪霜窗花(发生在窗户的表面)雾淞五、解释下列现象中“白气”形成原因。
1.天冷时人嘴里呼出的“白气”2.水壶嘴上冒出的“白气”3.打开啤酒瓶时,酒瓶口部出现的“白气”4.打开冰箱门时,冰箱门附近出现的“白气”5.刚从冰箱里拿出的冰糕周围的“白气”六、你身边的热现象1、冰冻的衣服放在0以下的环境中也能变干2、有风的天气,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会感觉格外冷3、冬天,戴眼睛的同学从温暖的室内走到寒冷的室外时,镜片上会出现小水珠4、夏天游泳时,在水里并不觉得凉,而上岸后觉得冷5、用久了的灯泡内壁变黑6、用久了的灯泡灯丝变细7、从冰箱里拿出的鸡蛋先湿后干8、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
九年级物理物态的变化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物态的变化知识点总结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和能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帮助我们了解了许多物质的本质以及它们如何在不同条件下发生物态的变化。
在九年级的物理学习中,我们掌握了一些重要的物态变化知识点,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第一,固体、液体和气体是三种常见的物质状态。
固体的特点是形状和体积都固定,分子间距离较近,分子之间有一定的吸引力;液体的特点是形状可变,体积固定,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之间有适度的吸引力;气体的特点是形状和体积都可变,分子间距离很大,分子之间几乎没有吸引力。
物质状态的改变取决于物质内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以及外界的温度和压力。
第二,物质在温度改变时可能发生相变。
相变分为升华、凝固、熔化和沸腾四种。
升华是指物质由固态直接转变为气态,而凝固是指物质由液态直接转变为固态,熔化是指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沸腾则是指物质从液态转变为气态。
相变过程中的温度不变,称为相变温度。
相变温度是决定物质状态变化的关键因素,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相变温度。
第三,物质的状态是可以通过改变温度和压力来控制的。
通常情况下,温度升高会使物质由固体转变为液体,再升高温度会使物质由液体转变为气体;温度降低会使物质发生相反的状态变化。
第四,物质状态的改变与热量的吸收或释放密切相关。
吸收热量会使物质状态发生改变,释放热量也会使物质状态发生改变。
这是因为热量的吸收会使分子的运动速度增加,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从而导致物质的状态变化。
而释放热量则会使分子的运动速度减慢,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从而导致物质的状态变化。
第五,物质微观层面的结构和性质对物态变化也有影响。
例如,固体的分子排列有序,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强,因此固体比较稳定;液体的分子排列无序,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弱,因此液体比较流动;气体的分子排列极其无序,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非常弱,因此气体容易膨胀。
总结起来,九年级物理学习中我们掌握了物态的变化原理,了解到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以及相变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八年级物理上:第4节物态变化与我们的世界课件教科版
等离子体
• 事实上,等离子体在宇宙中广泛存在。 闪电、极光等是地球上的 天然等离子 体产生的 发光现象。在地球之外,如 围绕地球的 电离层、太阳和其它恒星、 太阳风、很多星际物质,都是等离子体。 它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主要形式。用人 工方式也可以产生等离子体,如霓虹灯 放电 ,原子核聚变、用紫外线和X 射线 照射气液体,铸造各种铜器。
利用物态变化创造现代生活
• ⑴空调冰箱的冷暖循环运用了物态变化。 • 冷凝管里:蒸气液化放热 冷冻室里:蒸气汽化吸热
• ⑵人工降雨运用了物态变化:干冰升华吸热, 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发生凝华现象。
• ⑶人工降雪:制冷机将空气制冷,使空气中的水蒸气 凝华成雪花。 • ⑷物态变化规律的应用,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 蒸汽机时代:运用水的汽化作为工作物质。 • 电气化时代:利用了内能使水汽化作为工作物质。 • 信息时代:人工制造的单晶体硅广泛应用于电子技术 中。
(a)空调、冰箱已经成为家庭生活必备
©在干旱的夏季,用飞机喷撒干冰,实现人工降雨。
(d)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用人工降雪,营造冰雪大世界
• 随着科学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物态变化的规律正在广泛 的应用于改变家庭生活,改进医疗卫生条件,为文化体育, 公共场所,营造优越的人工环境等方面.
• 材料的发现和利用,是类文明的象征.如:单晶硅是芯片 的重要材料,而在指头上1/10面积上的的芯片中就制 造了上百万的晶体管.
(a) 5000多年前,中国人已经能通过加热,把矿石
物态变化与我们的世界
人类认识物态的历程
• ⑴物质存在的一般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 ⑵等离子体:当气体被加热至上万摄氏度时,气 体将成为带电粒子组成的集合体,这种状态的物 质叫等离子体. • ⑶超固态:白矮星、中子星、黑洞这些物质称为 超固态. • ⑷软物质:如:液晶、聚合物、胶体、膜、泡沫、 颗粒物质、生命物质等,统称为软物质. • 20世纪以来,人们陆续发现或提出的新物质状 态形成有:等离子态、超固态、液晶态、超导态 超流态、中子态、黑洞等,有时同一物质在某种 温度和压力下,几种不同的物态同时存在.
物态变化与我们的世界
热管的工作原理
热管:热管中的物态变化是:液态 吸热 汽化 放热 液化 吸液芯
热管的一端受热时,这一端吸收芯中的液体因吸热而汽化,蒸汽沿着管 子由受热一端跑到另一端.另一端由于未受热,温度低,蒸汽在这一端放热 而液化.冷凝的液体被吸收芯吸附,通过毛细作用又回到了受热的一端.如 此往复循环,热管里的液体通过不断汽化和液化,把热量从一端传递到另一 端.
• 20世纪以来,人们陆续发现或提出的新物质状 态形成有:等离子态、超固态、液晶态、超导态 超流态、中子态、黑洞等,有时同一物质在某种 温度和压力下,几种不同的物态同时存在.
等离子体
• 事实上,等离子体在宇宙中广泛存在。 闪电、极光等是地球上的 天然等离子 体产生的 发光现象。在地球之外,如 围绕地球的 电离层、太阳和其它恒星、 太阳风、很多星际物质,都是等离子体。 它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主要形式。用人 工方式也可以产生等离子体,如霓虹灯 放电 ,原子核聚变、用紫外线和X 射线 照射气体,都可以产生等离子体。
等离子弧的运用
利用等离子弧可以切割、焊接、喷涂, 可以制造新颖的 光源和显示器。等离子体显
示器是继阴极射线管显示器、液晶显示器之 后的新一代显示器,它的最大特点是厚度小, 显示面积大,用这种显示器制造电视机,可 以像画一样挂在墙上。用等离子技术处理高 分子材料,包括塑料和 纺织物,既能改变材 料的 表面性质,又能保留原材料的优异性能,
热管最早应用在人造卫星中
利用物态变化创造现代生活
• ⑴空调冰箱的冷暖循环运用了物态变化。 • 冷凝管里:蒸气液化放热 冷冻室里:蒸气汽化吸热
• ⑵人工降雨运用了物态变化:干冰升华吸热, 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发生凝华现象。
• ⑶人工降雪:制冷机将空气制冷,使空气中的水蒸气 凝华成雪花。
2018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之物态的变化
2018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之物态的变化科学安排、合理利用,在这有限的时间内中等以上的学生成绩就会有明显的提高,为了复习工作能够科学有效,为了做好2016中考复习工作全面迎接2016中考,下文为各位考生准备了2016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
1、通常情况下,人们将物质的固态、液态、气态称为物质的三态。
物态变化与温度有关,物态变化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即吸热的物体能量增加,放热的物体能量减少。
物态变化有熔化、汽化、升华、凝固、液化、凝华六种形式,其中需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三种形式,需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三种形式。
2、固态物质其形状和体积固定,不具有流动性;液态物质形状不固定体积固定具有流动性;而气态物质形状和体积都不固定,且具有流动性。
3、酒精灯的使用:⑴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应该用外焰加热;⑵绝对禁止用一只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⑶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灯帽盖灭不能吹灭;⑷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4、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有高低之分,而无有无之别。
5、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它的原理是利用测温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6、温度计上的字母C表示所使用的是摄氏温标,它是由瑞典物理学家摄尔修斯首先规定的,它以通常情况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零度,以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在0度到100度之间等分为100份,每一等份是摄氏温标的一个单位,叫做1摄氏度,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7、温度计的正确使用:使用前应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要充分接触(测量液体的温度时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待示数上升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仍与被测物体接触,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8、体温计是根据水银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其测量范围是35℃到42℃,测量时可准确到0.1℃。
体温计不同于普通温度计的结构上的特点是:在体温计玻璃泡与毛细管连接处的管孔特别细,且有弯曲。
中考物理备考攻略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汇总
中考物理备考攻略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汇总考物理备考攻略:物态变化知识点汇总一、物态变化的含义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首先利用分子动理论从微观意义上解释物态变化的本质1)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着无规则的运动3)分子之间是有间隔的,并且存在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力凝华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需要放热。
凝华现象:①霜和雪的形成(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②冬天看到树上的“雾凇”③冬天,外界温度极低,窗户内侧可看见“冰花”(室内水蒸气凝华)二、影响熔点,凝固点的因素影响熔点(凝固点)的两大因素①压强。
平常所说的物质的熔点,通常是指一个大气压时的情况。
对于大多数物质,熔化过程是体积变大的过程,当压强增大时,这些物质的熔点升高;对于像铋、锑、冰来说,熔化过程是体积变小的过程,当压强增大时,这些物质的熔点降低。
②物质混有杂质。
纯净水和海水的熔点有很大的差异。
三、熔化知识点熔化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需要吸热。
1、熔化现象:①春天“冰雪消融”②炼钢炉将铁化成“铁水”2、熔化规律:①晶体在熔化过程,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
3、晶体熔化必要条件: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
4、有关晶体熔点(凝固点)知识:①萘的熔点为80.5℃。
当温度为790℃时,萘为固态。
当温度为81℃时,萘为液态。
当温度为80.50℃时,萘是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都有可能。
②下过雪后,为了加快雪熔化,常用洒水车在路上洒盐水。
(降低雪的熔点)③在北方,冬天温度常低于-39℃,因此测气温采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
(水银凝固点是-39℃,在北方冬天气温常低于-39℃,此时水银已凝固;而酒精的凝固点是-117℃,此时保持液态,所以用酒精温度计)5、熔化吸热的事例:①夏天,在饭菜的上面放冰块可防止饭菜变馊。
(冰熔化吸热,冷空气下沉)②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中考物理知识点:人类认识物态的历程新一轮中考复习备考周期正式开始,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各学科的复习攻略,主要包括中考必考点、中考常考知识点、各科复习方法、考试答题技巧等内容,帮助各位考生梳理知识脉络,理清做题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人类认识物态的历程:
①物质状态:从宏观特征来分:固态、液态、气态;
②等离子体:当气体被加热至上万摄氏度时,气体将成为正负带电粒子组成的集合体,这种状态的物质叫等离子体(是宇宙中物质存在的主要形式);
③超固态:白矮星、中子星、黑洞这些物质称为超固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