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文通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诗歌复习汇总苏教版

合集下载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中考复习-古诗词赏析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中考复习-古诗词赏析
(学生回答后评价)这道题的难度不大,但考察的知识点比较全面,具有代表性,从第一小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同学们能分析出考察了古典诗词的哪些知识点吗?
2、(学生回答展示) 中考诗词赏析考点
1.文学常识2.内容理解3.情感把握4.拓展运用
这四点正是中考中诗词赏析的基本考点。文学常识平时多有积累,这里不再罗嗦,本节课将重点复习后三个基本点。
2、点评类。就是从形式或内容两方面评价给出诗句
例如前面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第二小题》: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这一题就是拓展运用题中的点评类题。怎么点评呢?
自备部分
预习导学
课前对《中考指南》中所规定的诗歌篇目有所了解,并能背诵、默写。
学习研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一、导入
同学们,古典诗词是文学艺术中的一块奇葩,那里有“长河落日圆”的壮美,也有“禅房花木深”幽美;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更有杜工部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每一首诗都给我们不同的美的享受。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古典诗词,共同感受那份独特的美。
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2、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1.先看第一小题,同学们能选出正确的答案吗?
例:白居易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我们来分析诗中景物的特点,早飞的莺,新来的燕,初开的花,刚长的草等,皆是早春之景。这些景物连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的早春出游图。作者把这些景物描写的这样优美,其表达的感情是什么呢?----自然是喜爱了。“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这最后的两居诗恰恰印证了作者在前六行中表达的感情,而这种感情实际上就是从对景物的描写中分析出来的。

苏教版初中语文古诗文默写复习资料共10页文档

苏教版初中语文古诗文默写复习资料共10页文档

苏教版初中语文古诗理解、运用默写资料★1.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诗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杜牧的《赤壁》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苏轼的《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其中抒发感慨,表现作者虽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精神的句子是: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4.王建《十五夜望月》中的点睛之笔是:不知秋思落谁家;明点“望”,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范围的句子是:今夜月明人尽望;点题之笔是:冷露无声湿桂花。

★5.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中直接写明月的诗句是: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表达了作者旷达胸襟,表现了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词句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从“隔千里兮共明月”演化而来的,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词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化用李白《把酒问月》诗句: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这首词虽有感伤情调,但词人的豁达胸襟也处处可见,请写出一两个原句证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表示人事难以两全其美的词句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面对朗朗明月,趁着酒醉之际,把酒问天,请写出这两句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每逢佳节,亲人相离时,我们常用苏轼最能表达心声的词句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中描写早春的细雨蒙蒙,春色若隐若现的诗句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7.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诗中畅谈丰收,欢快之情与自然之景融为一体的诗句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最能抒发丰收在望喜悦心情的诗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九年级诗词复习(苏教版上下册)

九年级诗词复习(苏教版上下册)



5.《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 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 狼。




(1)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出城打猎 的宏大壮观的 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的杀敌卫国豪情壮志。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是词人以魏尚 自比,也希望朝廷能派人来赦免他的罪名,让他有机 会到西北边防抵抗外敌入侵。 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 含蓄。 (3)词的结句的意思是到那时我一定会把雕弓拉得满 满的,向西北方的天狼星猛射过去。表达了自己要报 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4. 曹操《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面对萧瑟秋风,作者却与众不同,极写大海 的辽阔壮美,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 2.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 里。”两句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 景象,表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8.晏殊的《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诗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夕阳、落花 和归燕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 名句,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 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词人对年华流 逝的的感伤,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 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诗歌知识要点及阅读鉴赏指导 中考复习(苏教版)

诗歌知识要点及阅读鉴赏指导 中考复习(苏教版)

一、诗歌的定义诗歌是最早产生的一种文学体裁。

它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感情,丰富的想象,高度集中的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

诗,原来是配乐来唱的,所以也称“诗歌”,后演变成脱离音乐的一种文学体裁。

二、诗歌的特点诗歌是与小说、散文、戏剧并列着的一种文体,其主要特点是:(1)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反映。

(2)诗歌有丰富的感情和想象,善于从感情上打动读者。

(3)诗歌的语言凝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

(4)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中国的旧体诗、词、曲的一句就是一行)。

三、诗歌的分类按时代分:古体诗、近体诗和新诗(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出现的);按表达方式分:叙事诗、抒情诗和说理诗;按内容分:田园诗、山水诗、科学诗和咏物诗。

按表现手法分:现实主义诗和浪漫主义诗按国别分:中国诗歌和外国诗歌;四言:《诗经》古体诗五言:《古诗十九首》古体诗七言: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乐府诗标题有的加“歌”“行”“歌行”“引”“曲”“吟”诗五言中绝句国近体诗(形成于唐代)七言古五言典律诗七言诗排律:白居易《长恨歌》歌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以两宋成就最高)小令散曲曲套数(散套)(曲以元代成就最高)杂剧戏剧传奇四、怎样阅读和鉴赏诗歌【第一步】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

抒情诗(写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如果是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反复诵读,明白诗意。

通过读诗,读作者,读写作背景,读题目,弄清每句诗的大体意思,从整体上把握诗的内容。

【第三步】找诗的中心,即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

(一般到诗词的后半部分去找)【第四步】体会诗歌的意境。

看诗词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这实际是景情相融,就是把握意境)。

最新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题六:古诗词阅读

最新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题六:古诗词阅读

专题六古诗词阅读一、课内古诗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下列对这首元曲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元曲借凭吊潼关古迹,抒发了作者的感慨。

B.“聚”“怒”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

C.“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

D.“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意思是:只有改朝换代,人们才能摆脱痈苦的生活。

2.这首散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3.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C.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了悲凉伤感的意境。

D.本诗寓情于景,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后十首古诗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后十首古诗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后十首古诗(一)课内古诗【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一)课外古诗词【参军行】(杨炯"唐)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月下独酌】(李白唐)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羌村三首】(杜甫唐)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巨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登楼】(杜甫唐)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李白唐)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军师西门伫献捷。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唐)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2019最新】九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词鉴赏题目荟萃 苏教版

【2019最新】九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词鉴赏题目荟萃 苏教版

江苏省淮安市文通中学2015-2016年度九年级语文古诗词鉴赏题目荟萃(下)3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突出了泰山什么特点?答:(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答:32.阅读古诗,完成(1)—(2)题。

辋川六言①(其五)王维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②,五柳先生对门。

【注释】①辋川:地名;②一瓢颜回陋巷: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赞美弟子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1)下列诗句所表现出的人生态度与本诗相同的是()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山下孤烟远村”描绘的是远景。

“山下”,不是指近处的山下,而是指远处山下,因为山下有“远村”作伴;“孤烟”一词衬托出人,可见人烟稀少。

B.“天边独树高原”中的“独树”与“孤烟”相对,“高原”与“远村”相连,就更感苍凉寂寞。

C.全诗后两句通过人物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恬静安闲的田园生活的向往。

D.全诗前两句重在描绘景物,后两句重在抒发情感,彼此交融,相互渗透。

33.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2)题。

即事①宋•徐侨②在家贫亦好,居官贫更宜。

布被不妨温,菜羹有余滋。

客至草具杯,事闲遣兴诗。

外此了无挠,淡然心地夷。

【注释】①即事:就眼前的事物、情景作诗。

②徐侨:南宋政治家,浙江义乌人,吕祖谦再传弟子;中年曾辞官归里十余年,潜心学术。

(1)诗中具体表现“贫亦好”情趣的一联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诗歌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心境的一个词语,并说说你的理解。

答:34.对下面唐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杂诗近寒食雨草萋萋,著①麦苗风柳映堤。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总结必看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总结必看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总结必看学习从来无捷径。

语文学科同其它学科一样,有自身的知识系统和复习规律。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熟记这些知识系统和复习规律,然后熟练的运用。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苏教版九年级语文知识点的学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教版初三下册语文知识点诗歌默写题:1、《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运用了散文句式直抒心中郁结,突出诗人忧愁的诗句: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2、《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开怀舒畅的豪情的句子: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3、《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称誉李云文采的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才能自信的诗句: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4、《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写出了诗人神驰宇宙的豪情,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的诗句: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5、《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极度忧愁的诗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6、《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诗人想借逃避现实而不愿同流合污的激愤之词的诗句: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7、《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写出诗人对现实不满,想超脱现实的诗句: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8、《渔家傲》中总写“塞下秋来风景”的特点的字眼是:“异” ,有关诗句: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9、《渔家傲》中写出当时战争形势的诗句:四面边声连角起。

10、《渔家傲》中写出将士们生活艰苦而又思乡心切惆怅的句子:浊酒一杯家万里。

11、《渔家傲》中透出归家无期的悲伤,而又饱含为国戍边的责任感的诗句:燕然未勒归无计。

12、《渔家傲》中从虚写的角度,突出战争持久,将士背井离乡远征边塞的痛苦的诗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3、《天净沙.秋思》中诗人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写出了九种景物,营造了一种萧瑟、悲凉的意境的句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九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苏教

九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苏教

九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苏教九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可以说是中学语文的最后一个关键阶段,这个时候的学生已经接近中考,所学的知识点也越发复杂和深入。

而苏教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教材之一,在这个阶段更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我们来谈一下古代文学方面的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的苏教中,我们会学习到很多重要的古代文学作品,例如《木兰诗》、《离骚》等。

通过研读这些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可以培养对于文学的鉴赏力和创作能力。

在学习《木兰诗》时,我们可以深入分析其中所传递的崇高情感和爱国精神,这对于我们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着积极的影响。

其次,九年级下册的苏教还会涉及到课文的赏析和理解。

这一部分的知识点是我们在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时必不可少的。

通过学习苏教中的课文,我们可以丰富自己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而对于九年级下册的语文来说,课文的赏析和理解绝对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通过细读文本,我们可以提高自己对于作者观点和情感的理解能力,并且能够更好地在阅读中体验到文字的美感和表达的力量。

另一方面,九年级下册的苏教中也会涉及到一些语法知识和写作技巧。

语法知识对于我们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是我们正确表达意思的基础。

通过学习苏教中的语法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运用词汇和句法结构,使我们的表达更加准确、流畅和生动。

而写作技巧则是我们在语文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通过学习苏教中的写作技巧,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写作思维。

例如,在学习记叙文时,我们可以学习到如何组织情节、塑造人物和运用修辞手法。

这些技巧对于我们的写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九年级下册的苏教还会涉及到修辞和修辞手法的学习。

修辞是一门运用辞章艺术的学科,它可以使我们的表达更加生动、富有感染力。

通过学习苏教中的修辞知识,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修辞能力,使我们的语言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在学习修辞时,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重要的修辞手法,例如比喻、象征、排比等。

苏教版九年级下诗歌复习课件

苏教版九年级下诗歌复习课件

2、【名句赏析】 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诗人在东篱下悠闲地采摘菊花,偶 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
《饮酒》中,你能不能找到最富有表现 力的一个词语,即“诗眼”来概括本诗的 感情?你认为诗中哪些诗句能表现诗人的 “悠然”之情?
悠然;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1)“悠然”一词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1分)
(1)表现诗人隐居时的恬淡、闲适的心境。
1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 常精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12.妙在美景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 (1分)充分表现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1分)(基本意思符合即
可)
1.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 何处。(2分) 1.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 的自得、闲适、恬淡。 示例二:“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 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任选一词,言之成理即可。
2分)
16.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 为什么?(3分) 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
1、历来评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持不同见解:有认为 “悠然见南山”好,也有认为“悠然望南山 ”好。 请简明扼要地谈谈你的看法。 “见”字好, “见”无意间望见。诗人在东篱下悠闲 地采摘菊花,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 “见”是无意中看见,把人和物融为一体,刻画了 诗人悠闲自得的形象。而“望”是有意远观,表达 不出这种效果。 ((2)因为“见”字生动地描绘出了作者在东篱下采菊 时的悠闲,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 从而很好地表现出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意同即 可) (2分)) 这两句抒写悠闲自得的生活,尽享自然之趣,表现出 心灵的超脱世俗和安静平和。

江苏省淮安市文通中学度九年级语文下学期基础过关 苏

江苏省淮安市文通中学度九年级语文下学期基础过关 苏

九(下)语文基础检测基础知识(36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题目。

(4分)阅读,让我们走进自然,感受春风的和煦;让我们走进高贵,敬畏生命的遵严;让我们走进理性,领悟思想的透切。

阅读能使我们安静下来,目光澄澈,心灵纯净。

①给文段中加点字注音。

煦:澄:②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改为改为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汉字是中华文化之基因,是炎黄子孙智惠的结晶,彰显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了解汉字文化,领悟汉字中体现的人文精神,是每位华夏儿女义不容词的责任。

①给文段中的加点字注音。

因:责:②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改为改为3.下面这段文字中画线处有语病,请进行修改。

(6分)5月4日,①话剧《少年周恩来之寻梦》在淮安公演活动。

该剧由淮安高校学生联袂演出,目的在于“向五四献礼,学恩来精神”。

该剧讲述了周恩来心怀理想、东渡日本、刻苦求学的经历,塑造了心系家国的青年周恩来形象,②启迪青年学生要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修改①:修改②:4. 阅读《朝花夕拾》,回答下面的问题。

(12分)(1)《父亲的病》一文的最后,作者为什么说“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2)《五猖会》写家人为了看五猖会作准备的忙绿场景和结尾部分“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形成鲜明对比,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4分)(3)作者在东京与范爱农发生的最大冲突是什么?(4分)5.古诗文默写。

(10分)①床头屋漏无干处,。

②自经丧乱少睡眠,。

③水何澹澹,。

④,波涛如怒,⑤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⑥,百草丰茂。

⑦,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⑧日月之行,;⑨,若出其里。

⑩伤心秦汉经行处,。

二阅读理解(64分)(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6-7题。

(7分)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中考语文总复习苏教版六册诗词曲总汇

中考语文总复习苏教版六册诗词曲总汇

xx总复习苏教版诗词曲总汇1、《次 xx 下》 xx 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哪处达,归雁洛阳边。

2、《赤壁》晚唐xx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 xx 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浣溪沙》北宋xxxx清泉寺,寺临 xx,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鹤发唱黄鸡。

4、《十五夜 xx》xx 建xx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 xx。

今晚月明人尽望,不知 xx 落谁家?5、《水调歌头》北宋xx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回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该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希望人长远,千里共婵娟。

6、《初春呈水部xx 十八员外》韩愈xxxx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xx 都。

7、《 xx 夜行 xx 道中》 xx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子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熟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8、《秋词》 xxxx自古逢秋悲寥寂,我言秋天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xx。

9、《迢迢牵牛星》两xx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成天不行章,泣涕泣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10、《闻 xxxxxx有此寄》xxxx花落尽子规啼, xx 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1、《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2、《登 xx》xx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昼夜浮。

亲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3、《蝉》 xxxx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微课件 苏教版九年下册诗歌鉴赏 知人论世读诗歌

微课件 苏教版九年下册诗歌鉴赏 知人论世读诗歌
微课
知人论世读诗歌
苏教版版本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专项复习
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注:开元时期 为713年—741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语极平 淡,内涵却无限丰满。不说其他,单是“落花时节” 这一形象,就可以作多层次的分析。 一是说,杜甫碰到李龟年,正当落花时节。
二是说,杜甫当年名动京师,如今流落江南,已到 落花时节。
微课
微课
知人论世读诗歌
二、知人论世的作用
苏教版版本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专项复习 课
1、可以更准确深入地把握古诗词的 主题和情感
微课
知人论世读诗歌
苏教版版本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专项复习
写于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诗人 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 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是他初涉宦海之 作。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政治 抱负不凡,仕途顺畅,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 胸臆,表达宽阔情怀。古人常有浮云蔽日、 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 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 邪的勇气和决心。册诗歌鉴赏专项复习 知人论世读诗歌
知人论世读诗歌
苏教版版本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专项复习
学习目标 1、了解知人论世的概念和作用
2、学习鉴赏诗歌的技法
微课
知人论世读诗歌
苏教版版本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专项复习
知人论世读诗歌
一、知人论世的概念 知人论世最早由孟子提出,他的原话
是:“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 是以论其世也。”后世将“知人论世”连 缀,或将其视为诵读诗书的目的。作品作 家时代三者互为条件,即可由作家时代了 解作品,亦可由作家作品了解时代,还可 由作品时代了解作家,凡此均属知人论世。
微课
知人论世读诗歌
苏教版版本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专项复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下诗歌赏析汇总《饮酒》所写之事:结庐所写之景:南山抒发情感:对自然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黑暗官场的厌恶、旷达的心胸、远离世俗后的悠闲恬静的心境。

《行路难》心情变化:由苦闷悲愤到坚定乐观主旨情感: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信心、乐观旷达的胸怀和心态、坚定不移的信念和追求。

《游山西村》所写内容:农家人、农家景、农家春社表达情感:对村民热情好客的淳朴品行的赞美,对农村风光以及农村生活的热爱。

考点一:炼字1.“悠然见南山”中的“见”能否换成“望”字?“见”是无意间偶见,生动形象的描绘出诗人在自家的菊园里采撷菊花,无意间偶然一抬头就欣赏到南山美丽的景色,突出田园生活的悠闲美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归隐后悠闲、恬静的心境和旷达的心胸,而“望”字则是有意而为之,没有“见”字用得自然真切。

2.赏析“丰年留客足鸡豚”中的“足”字。

“足”既是指足够、丰盛的意思,也是指诗人的满足,生动写出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突出了丰收的年景以及农家人热情好喝的淳朴品行,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赞美以及对农家生活的热爱。

3.找出“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的四个动词,说说它们的作用。

“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词,生动描写了诗人面对美酒和佳肴时难以下咽的情态,表现了李白内心的极度的苦闷和悲愤。

考点二:赏句1.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采”“见”字精准传神,生动形象的描绘出诗人在自家的菊园里采撷菊花,无意间偶然一抬头就欣赏到南山美丽的景色,突出田园生活的悠闲美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归隐后悠闲、恬静的心境和旷达的心胸。

2.赏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引用姜太公垂钓碧溪,伊尹梦舟日边的典故,表现诗人盼望自己也像吕尚、伊尹那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业的渴望和信心。

3.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引用南朝宋人宗悫的典故,表明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胸怀和心态、坚定不移的信念和追求。

考点三:理解句子含义1.理解“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含义。

表面义是指山间的云气到傍晚更美,这时飞鸟也一起归巢了,实质是说飞鸟尚知还巢,人亦更知回归田园山林,表达了诗人归隐的思想。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含义理解。

意境:行走于山间,只见重峦叠嶂,山环水绕,蜿蜒的山路越来越难以辨认。

诗人正迷惘而找不到路时,突然看见在浓密的绿柳、明艳的花朵的掩映下几间农家茅舍若隐若现。

诗人的心情顿时由疑虑到豁然开朗、欣喜不已。

(或表层含义)哲理: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或深层含义)《观沧海》1.按要求填写原诗中的语句。

①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是:以观沧海②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③虚写诗人所想之景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前三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动景是: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静景是: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3.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画面描述出来。

(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在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4.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写虚景,诗人通过丰富的想像,运用互文和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是互文和夸张。

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体现诗人的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6.从“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都写了哪些事物?分别从哪两个方面来写的?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从静态事物写到动态事物7.赏析“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中的“涌”。

生动的描写了秋风呼啸,大海掀起惊涛巨浪的动态景色,描绘壮丽的意境,寄寓作者豪迈的情感!8.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像,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

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江城子密州出猎》1.本词上阙写景,描写的宏大壮观的出城打猎场面,词的上片突出观猎盛况的一个词是倾城;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本词表现作者过人的胆略与勇气的句子是亲射虎,看孙郎,表现作者希望再为朝廷重用,以实现宏大的报国之志的句子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1分)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1分)。

3.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该词起句着一“狂”字,贯穿全篇,统摄了全词。

B.“亲射虎,看孙郎”是词人以孙权比况自己虽“鬓微霜”,但仍英武有为,希望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们重新复职。

D.“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敌人。

4.对这首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词的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阕抒发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胸襟抱负。

全词由实而虚,由叙事而抒怀。

B.苏轼作此词时正值壮年,而以老夫自称,是因为作者心怀壮志却仕途坎坷,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所以才要“聊发少年狂”。

C.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雄豪气。

D.此作是东坡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它对李清照词风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苏、李二人成为了宋朝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5.对这首词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B )A.词的上片“老夫……擎苍”三句,不仅写出了打猎时威武的阵容,而且突出了作者少年的豪情。

B.词的上片“卷平冈”一语,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才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C.词的下片作者以冯唐自喻,表达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D.词的上片以记叙为主,语言风格粗犷、豪放;词的下片以抒情为主,语言格调婉约、纤柔。

6.怎样理解作者的“狂”?作者的“狂”其实是报效国家,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是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7.作者引用“射天狼”的典故,其目的是什么?表达了作者要亲赴边疆,抵御外侵,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愿望。

8.请写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大意及其所蕴含的情感。

定将把弓拉得如圆月一样去参加战斗,去抵抗西北的侵略者。

表达了作者要报效祖国,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9.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词的上阕、下阕的内容。

上阕写出猎盛况场面,下阕写报国情。

10.下面对该词的理解品味有误的一项是:(C)A. 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

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界境。

B. 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

C. 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

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

D. 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

11.文章以一个“狂”字为词眼,而这词体现在:狂在“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情;狂在“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的英姿;狂在“千骑卷平冈”的阵容;狂在“为报倾城随太守”的场面;狂在“亲射虎,看孙郎”的气概;狂在“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的信心;狂在“会挽雕弓如满月”的忠心;狂在“西北望,射天狼”的雄心。

12. 文章塑造了一个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

《山坡羊潼关怀古》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聚”和“怒”写得都很生动形象,请你就此说说你的理解。

“聚”“怒”二字把“峰峦”“波涛”的雄伟气势写得极其生动形象。

“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写出潼关的险要。

2.诗人是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心”吗?不是,由“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可知是为古往今来的老百姓伤心。

隐含对百姓的同情,对封建统治者的讽刺。

3.诗中“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亡,百姓苦”好理解,为何“兴”百姓也苦呢?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

这两句议论,揭示了封建政治给人民带来的苦难,非常精辟。

4.这首散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对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和对劳动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