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儋州调声的发展及现状探究
海南儋州调声存在价值探析
Northern Music 57Theatre Dramaturgy 戏剧戏曲海南儋州调声存在价值探析胡世长(海南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海南 海口 570216)【摘要】中华民族源远流长,音乐发展的历史也绵延了几千年。
在这片大地上,地方民族音乐从未间断过,海南儋州调声便是具有代表性的地方音乐。
其以独特的韵味、丰富的内涵一直深受当地人们的喜爱。
本文从儋州调声的源头追溯,从文化遗产、人文交流和产业化发展方面剖析其价值,并对其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儋州调声;艺术气息;文化遗产【中图分类号】J613.3 【文献标识码】A基金项目:本文系海南省教育厅高等院校科研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儋州调声”的挖掘研究与运用”(项目批准号:Hnky2017-67)。
中国的民族音乐是由祖祖辈辈生活繁衍在这片土地上的各个民族,从古时候到今天在悠久历史文化传统上创造的具有民族的特色,非常能体现各个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音乐。
将目光落在海南儋州,这里有历史悠久的“调声”,它集中反映了从古至今海南儋州音乐的发展历程,更见证了从古至今劳动人民辛勤劳作,更表达了从古至今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儋州调声独特的韵味、鲜明的节奏、内容丰富的歌词,凝聚了国民精神、文化底蕴、艺术气息。
正因如此,儋州调声才具有较高的存在价值,即文化遗产、促进人与人沟通、促进儋州产业发展。
基于此,本文将参考相关资料着重探讨海南儋州调声存在的价值,进而探讨如何良好地发展儋州调声,并提出可行性意见一、海南儋州调声的概述(一)海南儋州调声的源流参阅相关文献,确定要想了解海南儋州调声的源流需要追溯千百年,因为早在千百年前,儋州地区的劳动人民在从事田间劳作的过程中,出于自娱自乐的目的,缓解田间劳作的枯燥感、劳累感,劳动人民将山歌带入其中,并逐步修改山歌的音调,呈现出节奏鲜明、轻快的感觉。
之后随着外来文化的不断介入及影响,儋州调声吸纳了外来文化,参与劳作的年轻男女演绎节奏鲜明欢快、旋律活泼流畅的,具有独特地域风格和富于表达思想感情的音调来进行集体对唱,既娱乐又传情,这使得儋州调声的形式多样、文化形态多样、艺术成分多样,发展至今已经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一个歌种——儋州调声。
海南儋州调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8胡世长:海南儋州调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海南儋州调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胡世长(海南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 海南海口 570216)【摘 要】调声是海南儋州古老的民间音乐,流传上千年,是儋州独具特色的文化,凝聚着儋州人民的文化结晶,是海南儋州历史见证和文化重要载体。
保持固有特色与生存之道,并进一步挖掘儋州调声文化潜力,使儋州调声文化能够得到更大范围普及和推广,对儋州调声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儋州调声;价值;艺术;文化;发展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10-0008-02基金项目:海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儋州调声”的挖掘研究与运用》(项目编号:Hnky2017-67)。
作者简介:胡世长(1979.3—),男,海南省儋州市人,海南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声乐教学与研究。
儋州调声是海南的民间歌舞艺术,具有独特地域风格,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集中反映了古代海南音乐发展过程。
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时空流变中,儋州调声经历了漫长转变过程,虽历经坎坷,但其精髓依然被传承,保留着独特的艺术特征和地域特色,植根于海南岛民歌沃土之中,推动了海南传统文化辉煌发展。
因此,对儋州调声进行分析探索,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一、传承与发展儋州调声文化必要性儋州调声作为流传于海南儋州本地古老而独特的原生态民间艺术,在不同历史时期均发挥着特有价值作用。
在海南,它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目之一,是儋州乃至海南的文化珍宝和奇葩,价值难以估计。
在当地,只要有人生活的地方就能听到优美的儋州调声,它已经成为当地广大群众最喜爱的一种文化娱乐活动。
但是,随着现代的多元娱乐文化影响,近年来,我国民间音乐文化发展明显处于弱势地位,远远不如具有广泛民众基础的大众音乐,本土音乐慢慢被遗忘,少数民族民间传统音乐文化发展停滞不前,一些民族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甚至濒临失传,少数民族民间传统音乐文化在传承中缺乏生机和活力。
2.儋州调声科普报告
儋州调声现状的调查报告一、儋州调声溯源“调声悠久歌悠久,文明风华古儋州。
公元未来歌先有,源出江河水茂流。
”这是研究儋州文化的著名学者羊中兴对儋州调声历史渊源的评价,这表明了儋州调声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儋州自古称歌海,山歌催得百花开;人人都是山歌手,山山水水是歌台”。
在地处海南岛西北部,面积仅有三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一群能歌善舞的老百姓,调声这项优秀的歌舞结合的文化就是他们创造的。
史料记载,儋州调声产生于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0年),发源于儋州北部的三都镇、峨蔓镇、木棠镇、光村镇、洋浦特别经济区等地。
关于调声的起源,各有其说。
主要有以下的说法:1、调声是由外来的歌舞文化结合本土的文化衍变而来的。
2、相传,西汉时期儋耳郡德义岭人符龙雅作《调声魂》。
其调词为:“黄京1走过油麻地,偷夸安做2是鹿茸。
十年火纽3烧瓚4嘴,狗见臭焦5狗慢来。
狗守门楼鸡过巷,噶嘎噶嘎6汪汪汪。
”后人遂把《调声魂》当作儋州调声的起源。
3、调声由儋州山歌衍变而来。
4、调声由当地沿海的渔歌衍变而来。
5、调声源于明末清初儋州两位风流文人张纲二7和吴德裕所创作的情歌发展而来。
二、儋州调声的内容形式及其特点1、调声的内容形式1黄京:儋州方言,指一种类似鹿的动物。
与下文“鹿茸”对应。
2安做:儋州方言,意为“以为”。
3纽:儋州方言,意为“刚刚”。
4瓒:儋州方言,指一种猫科动物,与下文“狗”对应。
5臭焦:儋州方言,意为“闻到烧焦的味道”6噶嘎,儋州方言,鸡的叫声,与下文狗的叫声对应。
7张纲二,其本名是张绩,原名是张纲,号治堂,中和镇水井村人。
张纲二是其昵称,因为在兄弟中排行老二,当地人喜欢在姓名后加上个排序,故叫张纲二。
后世都一直叫其张纲二。
调声和山歌属于不同的艺术范畴,山歌是文学,调声是音乐。
儋州调声是儋州地区富有特色的对唱音乐和舞蹈结合的总称,调声包括“调”与“声”两个部分。
调声中的“声”是儋州人民用儋州地区的方言演唱的一种齐唱形式的民间歌曲。
儋州调声与其演唱特点探究
儋州调声与其演唱特点探究作者:胡世长来源:《当代音乐》2018年第08期[摘要]儋州调声以其淳朴、原始的演唱方式和热情洋溢的肢体语言而成为了海南少数民族音乐的一朵奇葩。
儋州调声根据不同的场景又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劳动场景、爱情歌颂、欢快儿歌等。
本文从儋州调声的形成和分类入手,剖析了儋州调声的演唱特点,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民族音乐的魅力所在。
[关键词]儋州调声;甩手动作;休止符;扁口形演唱[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8)08-0072-03海南省儋州市被誉为中国楹联之乡,是海南岛西部的一颗明珠。
儋州的调声已经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国家的保护。
处于海南省西部的儋州市有属于自己的文化,有独特的方言。
儋州调声演唱与这里的方言密切相关,歌词都是用儋州方言表达出来的。
从艺术题材上来看,类似于民间小调。
儋州调声的曲调有多种,包括宫、商、羽等。
唐宋八大家苏东坡被贬到儋州,在这里发展文学,使得儋州调声具有了丰富的文化内容,对于这种民间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儋州人喜欢唱歌,唱歌已经成为他们的感情表达方式,而且住在这里的人都是出口成歌,因此儋州被称为“诗乡歌海”,儋州调声就是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孕育出来。
所谓的“调声”,就是应用儋州方言配合简单的肢体动作进行演唱,为儋州当地特有的地方民歌。
儋州调声有应答的含义,“你方唱罢我来答”就是调声重要的特点。
当地人们在工作之余就用这种娱乐方式调节心情。
歌曲配合着动作,不仅在表演中注重韵律和曲调,还有动作配合。
一、儋州调声的形成关于儋州调声的形成有各种说法,主要是民间流传,并没有发现正史记载。
现普遍认为儋州的调声来源于当地的山歌。
千百年前,儋州地区的劳动者们,为了调节乏味的劳作生活,一边劳动一边唱山歌,发现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劳动效率,而且能够增加劳动的趣味性,有效减缓疲劳,于是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口口相传,不断将山歌加以改造,使其变得更节奏鲜明,更加朗朗上口。
海南儋州调声初探
生 活 极 大地 反 映 了儋 州 地 区 的 民 风 民
俗 还 有 大量 的调 声 反 应 了儋 州 地 区 的生
二、 儋 州 调 声 的 艺 术 形 态 儋 州 调 声 是 青 年 男 女 为 了互 诉 衷 肠
而 自发开 展 的 对 歌 活 动 . 它 的创 作 方 式 多
产劳动、 家 乡建 设 。 这 类作 品通 常 有 明确
海 南 民众 千 百 年 的风 俗 人 情 . 更 对 研 究 海
各 样 的 调 声 选 拔 比赛 : 专业进修 : 传 承 人
的 培 训
儋 州调 声 是 一 种 民 间 原 生 态 的 艺 术
种— — 儋 州 调 声 调 声 仅 流传 于 儋 州 及 周
边使 用儋 州 方 言 的 地 区 . 这 就 在 无 形 中形
成 了“ 方言岛”
人 不 分 老 幼 均 喜 爱 参 与 的 艺 术 形 式 因
海 南儋 州 调声 初探
■周 正 元 赣 南 师 范 学 院
摘要 : 作 为 海 南 民 间 艺 术传 承 的 载体 , 儋 州调 声是 海  ̄ - 4 ' - 州地 区一 种 由 年 轻人 用 方 言 演 唱 的情 歌 , 极 具 地 方特 色和 深 厚 的 文化 底 蕴 。儋 州调 声 历 史悠 久 , 是 我 国宝 贵 的 非物 质 文 化 遗 产 。儋 州调 声 的 创 作 方 式 多元 化 , 题 材 内容 丰 富 , 造 就 了儋
的 主题 性 以及 被 当地 群 众 熟 知 的歌 词 . 群
素 而 儋 州 当地 居 民 的 现 实生 活 形 态 更 是 推 动 调 声 发 展 的 重要 潜 力 . 与 民 众 生 活 贴 近 始 终 是调 声 的最 大 特 色 . 是 儋 州 的 文 化
海南儋州传统体育“调声”起源与变异
1 调声起源
调 声 的 词 曲每 年 都 在变 化 , 无 法 准 确 的统 计 有 多 少 。 儋 县本 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1 ) 受 生 产 力 水 平 和 认 识 自然 能 力 限 制 , 人 们从 事 各 种体 育活 的 研 究 人 员很 多 觉 得 目前 积 累 的 不 一 样 的 曲调 要 在 千 首 以 上 。 自
歌: “ 山歌 出处 难 知 尽 , 至今不知几多春 , 传说天皇始唱出 , 传 予今 是 傍 晚 或 天 黑 , 就 开 始 对 唱调 声 。 事 实上 , 在 场 的各 村 青 年 在 白天 世 爱歌 人 ” 。 有 天 皇就 有 儋 州 山歌 调 声 , 虽然 有 点 夸张 , 但 说 明调 声 的 集 庆 上 就 已经 三 五 成 群 , 相互留意 , 选 择 调 声 的 对象 了 。 调 声场
郡, 当地 人 民群 众 有 自己 爱好 的歌 舞 是 很 正 常 的 , 从事实上看 , 普 以对 唱 调 声 。 野 外 演 唱调 声 的 形 式被 当地 称 为 “ 玩坡” 或“ 调 大坡 ” 。
遍 流 传 在 儋 州地 区 的拗 口令 : “ 丽丽板板 , 叫古南山 , 南 山独 斗 , 独 这 样 的 活 动 并 没有 指 定 日期 , 晴 朗 的 天 气便 可 以 唱 。 大 多在 乡 间婚 斗义山 , 义 山 麻球 , 麻来宗 旨。 ” 可 以 说 是 儋 州 第 一歌 , 其 接 近 调 声 庆 、 放 电影 、 墟集 、 演戏 、 年节、 祭 祀 等 民 间集 庆 日。 只 要 遇 某处 有 这 的长短句 , 又 与《 诗径》 相似 , 但 至 今 无 人懂 其意 思 。 流 传 这 样 一 首 种 集庆 , 邻 近 各 村 青 年 常借 机 聚集 到那 里 , 一直到集庆结束 , 大 多
记忆中的国家级非遗——儋州调声
记忆中的国家级非遗——儋州调声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儋州人来说,不会说儋州话真的是一件很尴尬的事,不过也是情有可原,毕竟我出生的小镇虽然是处于儋州地域,但是因为靠近临高,绝大部分居民都是说临高话,还夹杂着说客家话,这也导致了我直到去那大镇(儋州市政府所在地)读书才开始真正接触儋州话,学会那么一点儋州话。
但我开始知道调声的时候,是我还在小学的时候,而调声又是用儋州话来唱的,跟我之前说的有点矛盾?其实不然,往后看便知。
说到儋州调声,不是海南人甚至不是儋州人都会不知道这是干什么的。
作为2006年就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儋州调声来说,过了十多年知名度还这么低,感觉有点凉凉,但对于儋州人来说还是很自豪的。
先来官方点简要介绍一下儋州调声:儋州调声是从儋州民歌活动中演变过来的。
它最初产生在西汉时期,发源于儋州北部洋浦特区、三都、峨蔓、木棠、兰训、松林、光村一带。
流传于海南省儋州一地并具有独特地域风格的传统民间歌曲,用儋州方言演唱,节奏明快,旋律优美,感情热烈,可歌可舞,被誉为"南国艺苑奇葩"。
儋州调声主要特色是男女集体对唱,把唱歌与舞蹈融为一体,是中国民间文化优秀遗产。
通俗点说就是男女分两队手牵着手,用儋州话对唱情歌山歌。
男女调声儋州调声在我记忆中最早出现是在我小学的时候,据说是为了弘扬儋州调声艺术,当时整个儋州市每到中秋节都会在体育广场举办隆重的儋州调声艺术节,真的是非常隆重。
当时有几十只调声队伍聚集在体育广场,有从下面各镇来的群众队伍,还有儋州各个中学高中生队伍,好不热闹(当时还小不知道,还是看当时的录像才知道的)。
记忆最深刻的不知道是零几年了,就记得那年中秋节在国庆的假期中,我和表姑还有几个住在我家附近的朋友一块走路去体育广场(距离我家大概3、4公里)说是去看调声。
当时大家一块走过去,到了体育广场后一点也不觉得累,就是喜欢凑热闹。
走到体育广场后,那时体育广场门口已经挺慢了车,人山人海,天空各种有绳绑着的大气球,气球还挂着各种带字的竖幅。
海南儋州调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海南儋州调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作者:胡世长来源:《戏剧之家》2018年第10期【摘要】调声是海南儋州古老的民间音乐,流传上千年,是儋州独具特色的文化,凝聚着儋州人民的文化结晶,是海南儋州历史见证和文化重要载体。
保持固有特色与生存之道,并进一步挖掘儋州调声文化潜力,使儋州调声文化能够得到更大范围普及和推广,对儋州调声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儋州调声;价值;艺术;文化;发展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10-0008-02儋州调声是海南的民间歌舞艺术,具有独特地域风格,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集中反映了古代海南音乐发展过程。
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时空流变中,儋州调声经历了漫长转变过程,虽历经坎坷,但其精髓依然被传承,保留着独特的艺术特征和地域特色,植根于海南岛民歌沃土之中,推动了海南传统文化辉煌发展。
因此,对儋州调声进行分析探索,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一、传承与发展儋州调声文化必要性儋州调声作为流传于海南儋州本地古老而独特的原生态民间艺术,在不同历史时期均发挥着特有价值作用。
在海南,它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目之一,是儋州乃至海南的文化珍宝和奇葩,价值难以估计。
在当地,只要有人生活的地方就能听到优美的儋州调声,它已经成为当地广大群众最喜爱的一种文化娱乐活动。
但是,随着现代的多元娱乐文化影响,近年来,我国民间音乐文化发展明显处于弱势地位,远远不如具有广泛民众基础的大众音乐,本土音乐慢慢被遗忘,少数民族民间传统音乐文化发展停滞不前,一些民族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甚至濒临失传,少数民族民间传统音乐文化在传承中缺乏生机和活力。
儋州调声也不例外,90年代以后,学唱调声的年轻人少之甚少,在市场经济驱使下,大部分考不上大学的年轻人外出打工挣钱,调声开始慢慢走向低谷,各类体载调声歌曲创作不能及时得到传承,面临青黄不接的境况。
这种依靠群众相传和继承的文化遗产正在逐渐消失,可能会造成儋州调声面临断层危机。
海南儋州调声存在价值探析
海南儋州调声存在价值探析作者:胡世长来源:《北方音乐》2018年第10期【摘要】中华民族源远流长,音乐发展的历史也绵延了几千年。
在这片大地上,地方民族音乐从未间断过,海南儋州调声便是具有代表性的地方音乐。
其以独特的韵味、丰富的内涵一直深受当地人们的喜爱。
本文从儋州调声的源头追溯,从文化遗产、人文交流和产业化发展方面剖析其价值,并对其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儋州调声;艺术气息;文化遗产【中图分类号】J613.3 【文献标识码】A中国的民族音乐是由祖祖辈辈生活繁衍在这片土地上的各个民族,从古时候到今天在悠久历史文化传统上创造的具有民族的特色,非常能体现各个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音乐。
将目光落在海南儋州,这里有历史悠久的“调声”,它集中反映了从古至今海南儋州音乐的发展历程,更见证了从古至今劳动人民辛勤劳作,更表达了从古至今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儋州调声独特的韵味、鲜明的节奏、内容丰富的歌词,凝聚了国民精神、文化底蕴、艺术气息。
正因如此,儋州调声才具有较高的存在价值,即文化遗产、促进人与人沟通、促进儋州产业发展。
基于此,本文将参考相关资料着重探讨海南儋州调声存在的价值,进而探讨如何良好地发展儋州调声,并提出可行性意见一、海南儋州调声的概述(一)海南儋州调声的源流参阅相關文献,确定要想了解海南儋州调声的源流需要追溯千百年,因为早在千百年前,儋州地区的劳动人民在从事田间劳作的过程中,出于自娱自乐的目的,缓解田间劳作的枯燥感、劳累感,劳动人民将山歌带入其中,并逐步修改山歌的音调,呈现出节奏鲜明、轻快的感觉。
之后随着外来文化的不断介入及影响,儋州调声吸纳了外来文化,参与劳作的年轻男女演绎节奏鲜明欢快、旋律活泼流畅的,具有独特地域风格和富于表达思想感情的音调来进行集体对唱,既娱乐又传情,这使得儋州调声的形式多样、文化形态多样、艺术成分多样,发展至今已经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一个歌种——儋州调声。
[1](二)海南儋州调声的艺术形态通过对海南儋州调声的发展历程的简单了解,确定海南儋州调声主要是青年男女互诉衷肠而自发开展的对歌活动。
儋州调声研究
儋州调声研究儋州调声研究儋州是中国海南省一个位于海岸线沿途的城市,被誉为“热带海岛旅游的明珠”。
该地区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然而,在传统的旅游业之外,儋州还拥有一个富有潜力的研究领域,即儋州调声研究。
本文将深入探讨儋州调声研究的重要性、目前的研究进展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儋州调声研究是一门独特的学科,致力于探索和研究儋州地区的声音现象。
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不仅能够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还能够影响人们的心理和生理状态。
儋州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文化背景,使得这里的声音具有特殊的特点和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儋州地区的声音,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个地方的文化、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
目前,儋州调声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研究人员通过对儋州不同地区的声音进行采集和分析,发现了一系列有趣的现象。
例如,在儋州的海滩上,可以听到海浪拍打海岸的声音,这种声音具有独特的节奏和音调,给人一种放松、舒适的感觉。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了儋州传统文化活动中所产生的声音,包括民间乐器的演奏声、舞蹈表演中的鼓声等等。
这些声音都反映了儋州独特的文化底蕴,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儋州调声研究不仅仅是为了了解声音的本质和特点,更重要的是对儋州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科学指导。
声音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环境指示器,通过对声音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儋州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例如,通过对鸟类的声音进行研究,可以了解当地的鸟类多样性和分布情况,为鸟类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儋州还可以通过声景设计来提升旅游体验,例如在公园和景点设置合适的声音环境,使游客更好地融入自然环境中。
儋州调声研究的未来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
首先,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儋州不同地区的声音差异和特点,探索其背后的文化、地理和气候因素。
其次,在儋州调声研究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扩展到其他领域,如声音治疗、声音艺术和声音工程等方向。
海南民歌儋州调声
海南民歌儋州调声儋州调声以它独特的形式独树一帜于全国的民歌之林,被收入《中国音乐词典》。
田汉先生1962年到儋州视察时,称之为“南国乐坛的奇葩”。
儋州因此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儋州调声是仅流传于海南省儋州一地并具有独特地域风格的汉族民间歌曲,用儋州方言演唱,节奏明快,旋律优美,感情热烈,可歌可舞,被誉为"南国艺苑奇葩"。
儋州调声主要特色是男女集体对唱,把唱歌与舞蹈融为一体,是汉族民间文化优秀遗产。
2006年5月20日,儋州调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儋州调声历史溯源"儋州自古称歌海,山歌催得百花开;人人都是山歌手,山山水水是歌台。
"地处海南岛西北部的儋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自汉武帝元封元年建置以来,已有2000多年历史。
特别是北宋一代文宗苏东坡曾谪居此地,弘扬文教,使儋州自古就有"诗乡歌海"之称。
儋州调声是从儋州民歌活动中演变过来的。
它最初产生在西汉时期,发源于儋州北部三都、峨蔓、木棠、兰训、松林、光村一带。
调声节上所唱的歌起初大都为情歌,青年男女于月明之夜或春光明媚之时,集体对歌、娱乐传情。
到清末民初,调声又吸收了"学堂民歌"成分;到上世纪"五四时期",调声又出现了许多革命题材内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则成为揭露敌人、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
新中国成立后,六十年代的水利建设工地上的赛歌会曾掀起儋州调声发展的第三次高潮。
儋州调声的艺术特色同崖州民歌一样,儋州调声也突破了山歌固有的表现形式,曲调层出不穷,演唱过场活跃,不论是唱词、曲调、节奏、旋律以及调式都符合青年人的性格特征,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活动形式。
儋州调声主要是男女青年在逢年过节或农闲时,在乡镇集市或山坡野地,互相以歌抒情,谈情说爱,自发性地开展对歌比赛活动。
特别是每年的"中秋歌会"尤其热闹,参加者往往成千上万。
茶文化视野下海南儋州调声音乐形态研究
1 儋 州调声 的研究概 况及 其 曲调 框架 的基 本类 型 1 . 1 儋 州 调声 的研 究概 况
2 调式音 阶
我们知道 , 中国传 统古代汉族音律是 五声音阶, 在五声音 阶中, 分别 以不 同的各音作 为主音时 , 可 构成不 同的调 式, 调式 名称是 以阶名命 名 的, 下文所 论各式 即是 如此 , 如第 一级音“ 宫” 作为 主音 时, 就 称为 宫调 式, 以余类推之 儋 州调声主要以五声音 阶为主, 以之也可以证明儋州调 声的古老朴拙, 偶尔也采用 f a 、 s i 的偏音。但 都附属在 五声系统之 内。调 式分为单一调式和综 合调式 。单一调式最 常见的为微调式 , 其次为 宫调 式和商调式。角调式和羽调式几乎没有涉及 。早期 的采茶戏 也多为五声 音乐, 偶用 f a 、 s i 偏 音而 形成的六声或七声音 阶。宫调式与微 调式用的比 较 多, 商调式其次, 角调 式与羽调式用的极少。
地居 民劳作时, 即兴演唱用来缓解身心的一种方式。 祖 辈生活在碧海、 蓝 天、 阳光 下的居 民, 一 面坐在大树 下乘凉 , 一 面品尝着 美妙 的茗 茶 , 一面
演绎 着动人的儋州调声 , 这是一幅何其迷人的生活画卷 。不难 推测 , 悠久
的海 南茶文化 历史与悠 久的海南儋 州调声必 定有着不 可分割 的历 史联 系, 也是当地历史、 经济和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
音乐形态, 包括 曲调类型、 调式结构作了详尽 的分析和研 究, 以期 为这一优秀 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推 广做 出有意义的铺垫 。 关键词 : 萘 文化 : 儋 州调 声 : 音 乐 形 态
茶 文 化 经 过 几 千 年 的传 承 与 发 展 , 已成 为 中华 民 族 传 统 文 化 不 可 或
儋州市中小学音乐教学与本土音乐传承的现状调查与反思共6页word资料
儋州市中小学音乐教学与本土音乐传承的现状调查与反思一、儋州本土特色音乐形式及来源海南岛的西北部有一个俗称诗乡歌海的地方――儋州市,是海南岛汉族人民居住最为集中的一个地区,儋州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这主要源自于深受当地居民喜爱的两种音乐形式,即“儋州调声”与“儋州山歌”。
“儋州调声”是儋州民歌的两大种类之一,儋州调声历史悠久,产生于西汉时期,发源于儋州市北部沿海三都、峨蔓、木棠、兰训、松林、光村一带,是一种以儋州方言演唱,体裁近似民间小调的汉族民间歌曲;儋州调声的内容以表达爱情、幸福生活为主,以曲调优美和群体娱乐的特点也同样流传于儋州、三亚、昌江、白沙、东方等地。
“儋州山歌”也是儋州地区两大类民歌之一。
儋州山歌的文本可以称得上是一种民间文学体裁,历史悠久,深受人民的喜爱,古时候开始流传于西南一带,流行一种绕口令,亦称急口令,拗口令,实际属民间歌谣。
它将若干双声、叠韵或发音相同、相近的语词组成有趣的韵语,因通俗易懂,生动有趣,节奏鲜明,适宜口头传唱。
西汉以前,这种绕口令在儋耳地区普遍流行。
随着各个朝代的更迭,儋州山歌始终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地进步和发展,用自己的“语言”记录了民族的蓬勃发展历程。
如今,由热爱本土音乐文化的企业家和民间艺术家联合创办的”儋州山歌剧团”也为当地的老百姓和游客送上了不少优秀的剧目,有些优秀剧目情节感人,演员的唱腔和娴熟的表演深受广大观众和听众的喜爱。
二、儋州市中小学音乐教学及本土课音乐课程现状调查既然儋州山歌、儋州调声和儋州山歌剧如此受当地老百姓的喜爱,本地区中小学的孩子们对它的了解情况如何?本地区中小学音乐教师课程分配情况如何?本地区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本土音乐知识掌握情况如何?学校的音乐教学设施如何?儋州地区的中小学本土特色音乐教材的编写和推广情况如何?带着以上这些问题,我们分别对儋州市第三中学、儋州市第四中学、儋州市海头中学、儋州市海头小学、儋州市长坡中学、儋州市王五中学等学校的师生进行了走访和调查。
海南儋州调声的发展及现状探究
摘 要: 馋州调声是海南独特而又古老的民间歌 舞艺术 , 从西汉时期至今在 海南已经 传承 了 两千多年。 她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 极 高的艺术价值
和鲜明的地 方特 色, 2 0 0 6 年被 列入 国家首批 非物质文化 遗产名录。然而, 由于现 代的多元娱 乐文化冲击, 儋州调声的发展陷入困境 , 虽然政府采 取一 系列的保 护和挖掘措 施, 并在一定程度 上挽 救 了 儋州调 声可能面临失传 的问题 , 但为此还必须采取 科学有效的发展机制, 使之融入到国际 旅 游岛发 展 的潮 流 中。 关键词 : 海南 儋 州 调声 非物质文化 遗产
通 信和 文化 中心 。 儋州市古称儋耳郡 , 儋 耳 在 发 展 中善 于吸 收 古 曲、 现 代歌 曲及 外 国歌 调 声 曲调 来演 唱 , 演 唱 调 声无 需 乐队 伴 奏 ,
儋州有着 悠久的历史以及留下的众 多
古迹 , 且 多为 宋 代之 前 , 如 汉代 伏 波井 、 中和 而 常 唱 常 新 。 历 年 搜 集 到 的 调 声 曲调 已 有 这 种 调 声 对 唱 比 赛 不 断 发 展 的 同 时 , 很多 古镇 、 东坡书院等。 尤 其 是 北 宋 大 文学 家 苏 六 百 多 首。 后 来 人 们 在 劳 动 中又 学 到 ” 车水 调 声 也 不 断 创 新 发 展 , 很 多 在 老 调 的 基 础 东坡 谪 居 儋 州 三 年 间 , 讲学 明道 , 使 儋 州 教 歌 ” 的旋律 , 再 加 入节 拍 鲜 明的 舞 蹈节 奏 和 上加 以创 新 , 有 的 则 添 入 外 来 曲调 , 有 的则 化 日兴 , “ 书声琅琅 , 弦歌四起” 。 儋 州 在 此 情 绪 昂扬 的 音 调 进 行 集 体对 唱 , 演 唱 时 手 是 改 变词 曲结 构 , 这 种 变 化 多种 多样 , 已经 时 成 为 了全 岛 文化 的 中心 , 也 培 养 了 民众 尊 师重 教 的 传 统 。 苏 东 坡 北 归 九 年 后, 儋 州 人 符 确 成 为 海 南第 一 个 进 士 。 此后, 儋 州人 才 辈出, 名声远播, 在 海 南 历史 上 曾发 生 过 深 远 的影 响 。 臂和 身 体 随 歌 声 节 奏 前后 摆 动 。 以扎 马 、 搂 有几百 种 不 同的 曲调 , 儋 州 调 声体 裁近 似 民 身、 甩手 、 摆项、 勾小 手 指 、 打颈花 、 妹 眼神 间小 调 。 曲调 有 宫、 商、 羽 等 多种 调 式 , 旋 律 为基 本 动作 。 会 运 用 这种 节 奏 鲜 明欢快 、 旋 律活 泼 流 畅 , 进 行 中还 经 常 出现 调 式 交 换 和 转 调 变 化 , 新曲, 从 而 常 唱常 新 。 而且 , 儋 州 调 声 在 发 律, 这 也 是调 声 艺术 常唱 不 衰 、 与时 俱 进 、 历久弥 新 的 重要 原 因之一。 儋 州调声 的演唱形 式: 儋 州 调 声 有 着 独特的演 唱形式 , 男 女 两 队 进 行 集体 对 唱 时, 每 一 个 调 声 队 都 有一 个 领 唱 者 , 被 称 为
儋州调声刍议
儋州调声刍议●周宁[摘要]儋州素有“诗乡歌海”之称,当地调声更是历史悠久。
调声作为儋州特色的民间艺术,是祖先留下的精神财富,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随着城镇化急速发展,调声因受到巨大冲击而陷入困境。
因此如何传承、发展及保护儋州调声成了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儋州;调声;保护;发展作者简介:周宁,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
①羊中兴:《儋州调声山歌》,海口:海南出版社、南方出版社,2008年版,第45页。
②许嘉璐:《未达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15页。
儋州古称“儋耳”,西汉班固于《汉书·地理志》一书中载道:“武帝元封元年略以为儋耳、珠崖郡。
”汉武帝于公元前110年设儋耳郡,至公元622年改为儋州,沿用至今。
儋州民风淳朴,这片“人人都是山歌手”的沃土孕育了富有本土韵味的儋州调声。
儋州人称“调声”为“êdi āng ”,是一种采用儋州方言演唱并配以简单肢体动作的地方民歌。
“调声”中的“声[diang55]”即声音、歌唱之意。
“ê”在儋州话中有应答含义,所谓“你方唱罢我来答”。
“ê”也可视为叹词,即人们疲乏时发出的语气词,因为调声是人们劳作休息时进行的一项娱乐活动。
儋州市文化馆馆长陈照荣先生认为“调(ê)”还可表示动作,调声表演除讲究韵律曲调外,兼有身段动作。
一、儋州调声的形成及发展(一)儋州调声的形成调声的形成虽未有详实的史料记载,但民间却流传许多版本。
“调声和山歌都是在五湖一带踏水(车水)劳动中形成”。
①当时人们于盐田上劳作,需踩水车灌溉。
劳动中为消除疲倦和增加乐趣,人们边踏水车边唱歌谣,调声自此萌芽。
而另一说法是当地百姓认为,调声由旧时的“男女夜游”发展而来。
《儋州志·海黎志四·黎情篇》写有:“春则秋千会邻峒男女,妆饰来游,携手并肩,欢歌互答。
”旧时各村有供给本村青年男女居住的“后生笼”、“女笼”、“青年笼”等。
海南儋州调声初探
海南儋州调声初探作者:周正元来源:《音乐时空》2014年第19期摘要:作为海南民间艺术传承的载体,儋州调声是海南儋州地区一种由年轻人用方言演唱的情歌,极具地方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儋州调声历史悠久,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儋州调声的创作方式多元化,题材内容丰富,造就了儋州调声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儋州调声艺术形态发展一、儋州调声的源流普遍认为儋州调声源于儋州山歌。
早在千百年前,儋州地区的人民在从事车水田间劳作期间,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以及自娱自乐,人们将山歌带入,并逐步修改山歌的音调,使得节奏鲜明。
后来在外来文化的介入和影响后,调声显然吸纳了多种文化形态的艺术成分。
参与劳作的男女青年便使用这种节奏鲜明欢快、旋律活泼流畅,具有独特地域风格和富于表达思想感情的音调来进行集体对唱,娱乐传情。
最终形成了极具地方性特色的一个歌种——儋州调声。
调声仅流传于儋州及周边使用儋州方言的地区,这就在无形中形成了“方言岛”。
二、儋州调声的艺术形态儋州调声是青年男女为了互诉衷肠而自发开展的对歌活动,它的创作方式多种多样,取材背景广泛,内容丰富多彩。
调声曲子都没有曲名,歌曲亦无歌名。
按照汉族民歌体系来分类,调声属于“小调”体裁,唱词优雅,节奏规整,旋律明快,适于随歌起舞。
儋州调声不强调歌唱技巧,更多的是一些耳熟能详的曲调的传唱。
经过几遍反复练习就能学会一首新的调声歌曲,而新的调声也是根据传统调声发展、修改而来的。
这种在旧曲调基础上即兴的、随机的发展是儋州调声新作品实现的主要方式,歌词的即兴性是调声的最大特征。
后来人们把劳作间流传的“车水歌”旋律编排进去节拍鲜明的舞蹈节奏和情绪昂扬的音调进行集体对唱,进而形成了比较集中的调声活动,早年间有“夜游”活动、“调大坡”,现在则是在各种农历节日、婚庆、集市上比较常见。
2001年起每年举办的儋州调声艺术节就是展示和推广调声的大舞台。
前文提及到儋州调声是民间百姓流传的对唱形式歌种,这就反映了儋州调声的歌词是来源于生活、反映民间寻常生活的文化载体。
儋州凋声研究.doc
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儋州调声调研队2010年9月目录(一)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申报表 (2)(二)暑期社会实践队活动方案 (3)(三)2010年暑假儋州调声调研队的行程 (8)(四)采访对象相关信息 (9)(五)对儋州调声采访问题 (10)(六)暑期社会实践总结 (14)(七)儋州调声成员心得 (19)(八)活动图片 (27)(九)暑期社会实践论文 (30)海南师范大学2009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申报表填表日期: 2010 年 9月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0年大学生关于儋州调声调研活动方案为了传承与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弘扬爱国主义,推动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激励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发扬的团结精神,文学院团委决定组织‚海南省儋州市调声历史渊源和发展现状‛实践队到儋州市进行调声调查研究,以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核心,以服务地方文化、发展社会经济为主线,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科学方法,为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活动名称: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儋州调声调研队二、活动单位:共青团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委员会三、组织机构:活动由文学院党总支领导,由院团委具体负责实施,调研队下设了采访人员、记录人员、拍摄人员和录音人员。
四、总体思路:2009—2010学年度暑期中,文学院团委根据相关的程序,在相对公开、公正、公平的情况下,对所报名的同学进行审核、筛选,组建一支由大学生组成的儋州调声调研队,深赴海南省儋州市进行实地调查。
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宗旨而全面展开的实践服务活动。
在儋州各地对来自不同领域、不同阶层的人群进行采访,宣传儋州调声这一种优秀的民间文化以及其对儋州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和作用,这是对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另外对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精神也产生重大意义。
这次实践活动不仅学到知识,还能增强我们对非物质文化的保护意识。
儋州调声科普报告
儋州调声科普报告儋州调声是海南省儋州市独具特色的民间歌曲形式,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它不仅是儋州人民的精神寄托,也是海南民间文化的瑰宝。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儋州调声,以下将为您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儋州调声的起源与发展儋州调声起源于西汉时期,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考证,它最初是儋州地区的劳动人民在田间劳作时哼唱的歌谣,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民间歌曲。
在历史的长河中,儋州调声不断演变和发展。
从最初的简单旋律和歌词,到后来逐渐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儋州调声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变化。
在明清时期,儋州调声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传播,成为当地民众喜爱的娱乐方式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儋州调声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许多文艺工作者对儋州调声进行了收集、整理和改编,使其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基础上,更加符合时代的需求和审美。
如今,儋州调声已经成为儋州市的文化名片,享誉国内外。
二、儋州调声的特点1、独特的旋律儋州调声的旋律优美动听,节奏明快活泼。
它通常采用五声音阶,旋律起伏较大,富有变化。
在演唱时,常常会出现滑音、颤音等装饰音,使旋律更加丰富多彩。
2、丰富的歌词儋州调声的歌词内容广泛,涵盖了爱情、劳动、生活、历史等多个方面。
歌词多以儋州方言演唱,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有些歌词还采用了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使歌词更具艺术魅力。
3、多样的演唱形式儋州调声的演唱形式多种多样,有独唱、对唱、合唱等。
在演唱时,演唱者通常会手挽手,边唱边跳,动作整齐划一,充满了活力和激情。
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演唱形式——“歌圩”,即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众多歌手聚集在一起,相互对歌,场面十分热闹。
4、强烈的节奏感儋州调声的节奏感非常强烈,通常采用打击乐器如鼓、锣、钹等进行伴奏。
在演唱时,演唱者会随着节奏的变化,身体自然摆动,营造出欢快热烈的氛围。
三、儋州调声的文化内涵儋州调声不仅是一种音乐形式,更是儋州地区文化的重要载体。
它反映了儋州人民的生活、情感和价值观,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儋州调声的发展及现状探究摘要:儋州调声是海南独特而又古老的民间歌舞艺术,从西汉时期至今在海南已经传承了两千多年。
她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极高的艺术价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2006年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然而,由于现代的多元娱乐文化冲击,儋州调声的发展陷入困境,虽然政府采取一系列的保护和挖掘措施,并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儋州调声可能面临失传的问题,但为此还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发展机制, 使之融入到国际旅游岛发展的潮流中。
关键词:海南儋州调声非物质文化遗产儋州市是海南省土地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级市,也是海南西部的经济、交通、通信和文化中心。
儋州市古称儋耳郡,儋耳郡是海南岛最早建于汉代的两个郡之一。
儋州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及留下的众多古迹,且多为宋代之前,如汉代伏波井、中和古镇、东坡书院等。
尤其是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谪居儋州三年间,讲学明道,使儋州教化日兴,“书声琅琅,弦歌四起”。
儋州在此时成为了全岛文化的中心,也培养了民众尊师重教的传统。
苏东坡北归九年后,儋州人符确成为海南第一个进士。
此后,儋州人才辈出,名声远播,在海南历史上曾发生过深远的影响。
儋州民风淳厚粗犷,古风犹存。
在苏东坡带来的良好的文化氛围影响下,这里的人民爱好吟诗作对,使儋州素有“诗乡歌海”之称,有许多民间诗社。
儋州民歌种类繁多,其中儋州山歌和调声最为盛行。
儋州调声是仅流传于海南省儋州一地并具有独特地域风格的民间歌曲,从儋州民歌活动中演变过来的。
它最初产生在西汉时期,发源于儋州北部三都、峨蔓、木棠、兰训、松林、光村一带。
用儋州方言演唱,节奏明快,旋律优美,感情热烈,可歌可舞,被誉为”南国艺苑奇葩”。
1 儋州调声的形成早在千百多年前,儋州是西南部地区,人们从事耕作和制盐,都要用水车引水灌溉。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人们一边踩着水车,一边唱着山歌。
但是山歌的节奏和旋律都是比较自由的,有时候不能够与踩水车的脚步相结合:人们便将山歌的音调予以修改,使这些山歌有了分明的节奏。
后来,参与劳动的青年男女使用这种节奏鲜明的音调来进行集体对唱,娱乐传情。
随着演唱人群的增加,逐渐形成了一个富有地方特色的一个歌种——儋州调声。
2 儋州调声的内容儋州调声的歌词题材广泛,内容十分丰富。
儋州调声体裁近似民间小调,曲调有宫、商、羽等多种调式,旋律进行中还经常出现调式交换和转调变化,而且,儋州调声在发展中善于吸收古曲、现代歌曲及外国歌曲的旋律。
调声有若干常用曲调,以此为基础加以发展变化,可以创造出更多新曲,从而常唱常新。
历年搜集到的调声曲调已有六百多首。
后来人们在劳动中又学到”车水歌”的旋律,再加入节拍鲜明的舞蹈节奏和情绪昂扬的音调进行集体对唱,演唱时手臂和身体随歌声节奏前后摆动。
以扎马、搂身、甩手、摆项、勾小手指、打颈花、妹眼神为基本动作。
每逢年节或农闲时,广大的青年男女都会运用这种节奏鲜明欢快、旋律活泼流畅,具有独特地域风格和富于表达思想感情的调声进行对歌,互相以歌抒情、谈情说爱,并且自发的开展对歌比赛活动,特别是每一年的“中秋歌会”参加对歌比赛的男女青年更是成千上万。
所唱调声的内容有反应生产劳动的、家乡建设的:有歌唱改革开放宣传政策的:有赞美秀丽山河的:有赞美男女间纯洁爱情的,也有批判社会丑恶现象的等等。
这样的活动不仅仅方便了广大男女青年的交往,以歌传情,同时也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让参与演唱调声的人们通过歌词也得到了思想教育上的提高。
3 儋州调声的风格儋州调声的歌词、曲调和演唱形式上都有非常独特的风格,而这样的一首调声相当与一首民歌,是能使广大人民群众接受的民间小调。
首先调声的歌词没有什么字数及格律的限制,长的几十句,短则一两句。
都可用调声表达,而近代调声曲调相对比较纯朴,很少有修饰音,而且多有反复,同时也即兴加入无规则的副歌。
儋州调声的曲调结构自由,演唱者可以随意根据感情的需要加以变化发展,乐句的长短没有固定,可随意即兴演唱,而且曲调非常欢快,旋律也优美动听;具有鲜明的节奏型,适合人们边唱边舞。
从儋州调声此内容来看,一首调声可以即兴填入不同内容的歌词,同样的一首歌词也可以用不同的调声曲调来演唱,演唱调声无需乐队伴奏,有全体调声者用口唱音谱的唱名。
在对歌时候男女两队可以选用不同调声对唱。
在这种调声对唱比赛不断发展的同时,很多调声也不断创新发展,很多在老调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有的则添入外来曲调,有的则是改变词曲结构,这种变化多种多样,已经有几百种不同的曲调,儋州调声体裁近似民间小调。
曲调有宫、商、羽等多种调式,旋律进行中还经常出现调式交换和转调变化,以此为基础加以发展变化,可以创造出更多新曲,从而常唱常新。
而且,儋州调声在发展中善于吸收古曲、现代歌曲及外国歌曲旋律,这也是调声艺术常唱不衰、与时俱进、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之一。
儋州调声的演唱形式:儋州调声有着独特的演唱形式,男女两队进行集体对唱时,每一个调声队都有一个领唱者,被称为歌头,其主要的职责是即兴创作主体歌词,通常用以二句曲调和四旬曲调为主,也有二句半、三旬半体,六句体,长短句体,格律与古体诗相近,韵律比古体诗严。
以回答对方的首句提问或起调声领唱,然后才是队员们参与进来齐唱,在对歌中也有很多讲究,除了声音要整齐嘹亮、动作大方以外,还要求即兴创作歌词要快,而且要求歌词对答准确巧妙,有事当男女两队进行对唱时,对答如流,往往很难分出胜负,常常吸引很多人围观加油,场面非常壮观。
这种演唱形式充分的表达了儋州广大青年热爱生活,热情向上的精神面貌,极大的展示了海南儋州独特的民风民俗。
儋州调声活动主要是在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中国的民间传统节日,现在的儋州调声已经运用到各种大型活动,如今年在海南省举行的环海南岛自行车赛,儋州站的比赛时,儋州市民高唱儋州调声欢迎各国赛车手,突显了当地人民热情好客的风情,同时也让海南儋州调声通过各样大型活动走向世界。
北宋期间,受苏东坡的影响,调声歌词从通俗到成诗,使调声提高了品位,出现了质的升华。
清代乾隆年后,大批文人参与,调声从一般百姓进入学堂,实现了普及。
现在流传山歌的著名文人还有黄河清进士,陈圣与解元、吴德义才子、张绩举人、唐丙章举人、王云清进士,充分说明了文人的参与。
而到了新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唐宝山为主要代表的一批民间艺人,在县政府一些有远见领导支持下,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编演儋州歌剧,把调声搬上了艺术舞台。
新世纪初年,更是得到了海南省儋州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创立了“儋州调声艺术节”,即每年中秋节为调声节,使儋州调声成为海南文化的重要品牌。
成为海南四大文化节日之一。
(其他是椰子节,三月三,欢乐节)儋州调声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能流传至今也具备了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儋州调声具有普遍群众性。
儋州调声是儋州调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发挥着特有的作用,是海南文化的重要品牌之一。
其次儋州调声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和娱乐性。
儋州调声的题材涉及到了劳动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儋州调声具有独特艺术性的同时也具有鲜明的思想性、人们在通过即兴演唱的同时往往是潜移默化的与时事相结合,充分的发挥了它的社会教育作用,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儋州调声实际也是一种舞蹈化的赛歌活动,所以有娱乐性。
儋州调声同时具有竞技性和欣赏性。
在举行对歌的调声场上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对的男女同时对歌,2001年,海南首次举办儋州调声节,儋州市城乡一下子涌现出278支调声队伍,近万名群众分别参加了调声表演和体育竞赛等活动。
赛场上的对歌极大程度上的展示了海南儋州地区的独特风情,男女青年潇洒的舞姿,鲜艳的服饰,五彩缤纷,让欣赏的人们有一种独特美的感受,通过这样的调声活动欣赏了海南儋州的民风民俗,也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同样儋州调声也面临着很多问题,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电视和网络的普及,儋州调声也遇到了很大的冲击,80年代后学习调声的青年男女也越来越少,加上老艺人的离去,这种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地消失,调声面临着断层和失传的危险。
为了保护儋州调声不失传,儋州市还采取了多种保护措施:成立儋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中心、市调声山歌协会,积极开展民间调声活动及抢救保护;鼓励支持业余调声队,开展调声活动;鼓励和支持个体户或者爱好者录制出版调声CD、VCD光碟,传播调声;举办调声培训班,提高调声艺术人才素质等。
这样一系列的措施都是为了保护和传扬儋州调声,随着海南旅游岛的不断发展建设,文化旅游已经成为当下海南旅游的热点,而儋州调声作为海南省独特民间艺术文化同样也吸引着世界各地游客,海南省的儋州调声正作为海南省旅游的一个品牌正走向世界,随着海南省举办各项世界级的赛事及活动,儋州调声已经成为极具代表性的海南特色文化,儋州调声作为海南省特有的音乐形式已经获得美国、加拿大等国际音乐专家和国内音乐界人士的高度评价。
儋州调声队曾赴武汉、广州、北京等地演出,在各地掀起了一阵“儋州风”。
电影《椰林曲》、芭蕾舞《红色娘子军》等都引用了儋州调声旋律。
调声还参加了中南六省春节联欢晚会,荣获国家级金奖、银奖。
2001年,调声在南宁国际民歌节上更是大展风采,中央电视台及浙江卫视等还专门到儋州采风,将调声制作成专题节目在多家省级卫视播放。
这些都证明了海南儋州调声的独特魅力,2006年5月20日,儋州调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儋州调声正成为一个代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文化旗帜之一,成为了世界音乐文化重要组成的一部分,也不愧是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参考文献[1] 杨冰.儋州民歌及其研究价值[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1(2).[2] 杨沐.儋州调声研究[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3(8).[3] 黄特.海南民间音乐—儋州调声艺术管窥[J].商业文化,2011(5).[7] 全克山,王敏.试论儋州调声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