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兼容模式的维度分析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义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义【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机制调节经济行为。
其意义在于实现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与市场规律的有机结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是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其基本特征包括公有制占主导地位、政府干预市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在于前者存在公有制、社会保障和政府调控。
发展历程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历了起步阶段、探索阶段和逐步成熟的过程。
成功经验包括有效实现经济增长、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等。
实践意义在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未来发展方向应注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展前景有望延续经济增长势头。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定义、概念、意义、运行机制、特征、区别、发展历程、成功经验、实践意义、未来发展方向、发展前景1. 引言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下,运用市场调节手段,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家通过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和规范市场经济的运行,实现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目标。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日益凸显,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也在不断增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增强全体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推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在于实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根本目标,即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以更好地调动各方面资源,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几点看法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几点看法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意义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历史背景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主要内容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成果与问题五、关于未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考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意义重大。
在改革开放开始时期,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改革后,中国经济逐步融入全球市场,逐步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是经济结构变革、制度变革、政治体制变革的复杂变革,代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历史背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验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
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和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
改革旨在逐步放开价格管制,破除行政控制,推动企业改革,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鼓励外商投资和发展内需经济。
改革中,政策的引入、收缩、逆转,以及各种竞争和合作,构成了长期的经济和社会调整过程。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主要内容1. 企业改革企业改革是改革的核心,也是推动现代化的关键。
企业改革包括国营企业的改制和私营企业的创业。
其中,国有企业改革着眼于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推进资产和产品结构调整,破除行政机构干涉企业管理,适应市场竞争;私营企业则主要是建立和完善市场特化行业发展体系,推进小微企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的多元化,改善社会民生。
2. 金融体系改革中国高度依赖于银行信贷,并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来扩展金融体系。
金融体系的改革包括利率市场化、外汇管理自由化、私营银行的发展、对外投资等方面。
金融市场不仅可以促进内部资源的流动,而且也有潜力以提高中国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3. 财政体制改革财政体制改革改造了政府和市场,促进了国家政权与经济的相互作用。
财政体制改革重点在于建立预算制度和税制,修改官方收支结构,改善支出管理体制,并为各地区之间的财政转移支付提供适当的保障。
4. 向市场开放与过去的中国经济体系不同,现代中国已经与世界市场深结合。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内涵及价值分析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内涵及价值分析论文意味着毕业,我们该如何把这个论文写好呢?今天本文库给大家带来了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内涵及价值分析,让我们一起来参考一下吧,相信可以给大家的论文增分不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对传统计划经济的扬弃。
作为一种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构过程中,它所需要注入的伦理道德及其在运行过程中所体现的道德原则与计划经济有着根本不同,要了解市场经济的道德内涵,我们就从对市场经济特征和市场经济道德性层面的分析入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在经济资源的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形式,它有如下几方面主要特征:第一,市场主体的自主性。
市场主体是指在市场上从事交易活动的组织和个人,最基本的主体是企业。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必须是具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这样的企业既是利益的主体,又是经营和投资的主体。
在市场中,主体必须首先自主学习经营理念,其次自主开拓市场和产品,完善企业制度等等。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市场主体的主体性地位和价值都会日益明显的体现出来。
因此,市场经济并不是简单地一味去强调利己和自利,而是在坚持主体自主性和价值性上,促进市场经济经济发展的方式的改革和完善。
第二,市场关系的平等性。
马克思指出:"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
"在市场经济关系中,参加交换的各经济主体在身份上是平等的,不受任何行政的、财产的、宗法的特权和其他社会特权的强制作用。
根据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要求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交往中,权利平等和机会均等,而这为人们的经济活动提供了客观的价值尺度。
正如经济学家张三所说:"平等是社会主义的灵魂,市场经济的宗旨与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并行不悖的。
"因此,经济主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坚持交易双方独立和平等,可以使交易双方摆脱对物的绝对依赖。
第三,市场经济运行的契约性。
市场经济是一种契约经济,市场经济中的一切关系都是契约关系。
市场经济是自主经济,同时又是一种规范的有序性经济。
简论“市场社会主义理论”
简论“市场社会主义理论”摘要从市场社会主义的概念出发,简述了其发展脉络,试探讨了该理论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几点启示。
在取其精华的基础上,严格区分了西方市场社会主义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
关键词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源配置市场机制1市场社会主义概述市场社会主义是西方大约一个多世纪以来倡导和探索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道路与模式的思想理论。
它既不同于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社会主义,也不同于以苏联为代表的计划社会主义的社会经济体制。
加尔布雷恩、沃德、柏格森等学者把它的特征大致概括如下:第一,把资源配置形式和社会制度分离开来。
把计划机制、市场机制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分开来。
他们认为,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手段,与社会制度的性质是没有关系的。
第二,主张实行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市场社会主义反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存在,主张实行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如英国学者科亨认为:“市场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是因为它克服了劳动和资本的分离。
在市场社会主义中,不存在一个不拥有资本的与劳动者相对立的资本家。
”但他们对生产资料公有的具体形式有不同的看法,如国家所有、集体所有、全民股份制等。
第三,他们主张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这也是市场社会主义的主要特点。
但是在多大范围、何种程度上、何种方式上,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学者的主张各不相同。
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从20世纪20、30年代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20世纪20〜90年代是市场社会主义初步形成的时期。
该时期最著名的就是旅美波兰经济学家奥斯卡兰格提出的“兰格模式”:生产资料当实行公有制,但小型工、农业可保持私有;要求建立不完全的市场体系,既存在着消费品市场、劳动服务市场,也存在生产资料市场、资金市场;实行国家、地方、家庭参与的多重决策体系;实行双重价格定价体系,消费品和劳动力价值通过市场来定价,而生产价值由中央计划机关采取模拟市场竞争的方法来决定。
浅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浅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摘要:建立什么样的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改革的核心问题,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具体化,是遏止城乡差距拉大趋势、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
关键字:建设;农民;新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自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确立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战略方针以来,我国虽然已在这方面取得不少成效,但从总体上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实现根本性转变。
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质就是要求我们采取综合措施,加快形成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相一致的发展方式。
一、理论基础统筹区域发展,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
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都有很大发展,但地区发展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
统筹区域发展,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不仅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决策。
它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在新阶段“三农”工作的新理念、新思路,是对我们党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措施,是新世纪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我国农村的发展展现了美好蓝图,开辟了广阔道路。
国际经验表明,工农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是现代化建设成功的重要前提。
我们要深刻汲取国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把农村发展纳入整个现代化进程,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同步推进,让亿万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的现代化道路。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中,我国成功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新发展阶段,我们要坚定不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我们要坚定不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高质量发展、以人民为中心正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重要理论创新,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既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也具有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原则。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原则。
•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原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它为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保障,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
在新的征程中,我们要坚定不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融合与创新,推动人民经济迈向新境界市场经济并不是衰退特有的经济形态,它是一种商品交换的场所,适用于各种经济体制。
市场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摘要]市场社会主义思潮历经萌芽、形成、确定和发展以及新发展等演变阶段,“联姻”论和“市场主导机制”论可以视为其标志性理论。
市场社会主义在大胆否定西方主流派市场经济理论赖以成立的制度假设、深刻批判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弊端以及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新模式等方面,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理论提供了富于启迪的思想资料。
但是,在对待公有制的态度、立论的理论基础及其主张的科学性和现实性等问题上,市场社会主义思潮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存在着本质区别。
[关键词]市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模式;公有制市场社会主义是当今颇具影响的一种国际性思潮,其影响力早已突破学术研讨的范围,并对一些国家的实践产生了影响。
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国外市场社会主义无疑存在某种关联,但又与其存在本质区别。
然而,近年来,国内外常常有人将两者相提并论,有时甚至混为一谈。
这种做法,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
有鉴于此,对两者进行比较,厘清其关系,辨明其异同,显得很有必有。
一、市场社会主义思潮的历史演变及标志性理论作为一种思潮,市场社会主义在19世纪后期就已经出现,并且一直存在和发展到今天,其演变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①:第一,市场社会主义的萌芽时期。
市场社会主义的最初萌芽,可以追溯到“原始市场社会主义”的创始人穆勒(1806~1873)。
此后,空想社会主义、基尔德社会主义、费边社会主义等社会思潮的兴起及其流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传播等多方面因素,为市场社会主义思潮的进一步萌发提供了思想土壤。
瑞士洛桑学派的帕累托和巴罗内,奥地利学派的维塞尔,以及第二国际领导人考茨基等,较早提出和探讨了社会主义条件下资源优化配置的可行性问题。
第二,市场社会主义逐步形成的时期。
推动这一思潮发展的根本原因是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相继建立及其经济实践,而直接原因则是西方20世纪30年代前后爆发的关于社会主义计划可行性和资源配置有效性的大论战。
试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
试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摘要】在党十九大后,我国强调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方向,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将其作为核心因素,能为现代化社会上主义的稳定发展提供强大保障。
在实践中,作为一名高中生,需要不断深化和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
【关键词】实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认识在实践发展中,随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实践的积极发展,对其认识也要符合时代的建设需求,保证在理论上加强新认知和新发展,这样在实践中才能得到稳定进步和发展。
在党十九大后,我国强调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方向,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将其作为核心因素,能为现代化社会上主义的稳定发展提供强大保障。
在实践中,作为一名高中生,需要不断深化和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拓宽自身视野,不再将眼光局限于书本知识,而是重视社会时事的了解,全面提升自身的社会关注度,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性质、优势、计划性等等,更好的参与到相关活动中,为自身的后续发展夯实基础。
一、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在一些了解中,市场经济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为了达到整体的高效率发展,基于其特殊性和一般性,促使市场经济的形成,需要基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形式。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市场经济存在一定的社会属性。
在党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下,需要积累多方面经验,坚持重要改革,在现代化发展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下发挥其优势。
所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能充分展现出市场经济的社会性,也会满足实践发展需求。
市场经济也是中性的,一般是不具备特殊化的,加强对该问题的准确分析和理解,需要给予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分析。
如:市场机制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存在,存在的经济现象共有,体现了市场经济的中性特点。
如:市场机制需要在社会历史环境下存在,和特殊的社会制度相互结合,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发展背景下,对市场机制给出不同的规定,在这种情况下看,市场机制不是中性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考研知识点归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考研知识点归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指在社会主义基础上,通过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国家发展和民生改善的经济体制。
它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对市场进行调节和干预,以保证公平正义和社会稳定。
下面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1. 经济主体多元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既有国家所有制经济,也有非公有制经济,包括私营经济、个体劳动者经济、集体经济等。
2. 市场调节资源配置:市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供求关系、价格机制等方式引导资源配置。
3. 政府调节和干预: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发挥着引导和监管的作用,通过宏观调控、市场监管、收入分配政策等手段来调整市场失灵和不公平现象。
4. 公平正义和社会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公平正义和社会稳定为目标,通过规范市场秩序、加强社会保障、推进改革等措施来实现社会公平和稳定发展。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历程1. 改革开放初期: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国家逐步放开价格、改革企业所有制、推行市场化经营等措施。
2. 1992年以来:1992年,中国进一步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写入宪法,推进市场体系的深化和完善。
3. 当前发展: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市场机制不断健全,市场主体不断壮大,改革创新不断深化,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坚实基础。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市场配置资源的原则1. 面向效益的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市场调节资源配置的核心原则是追求经济效益,使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促进经济增长。
2. 公平公正的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调资源配置的公平正义,防止垄断、不正当竞争等现象产生。
3. 优化结构的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通过调整资源配置结构,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福利水平。
考研备考如何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考研备考如何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作为中国共产党对于经济发展道路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指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正在备考考研的同学们来说,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考研备考如何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一、理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内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以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为基础,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它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相结合,并注重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强调国家对市场的宏观调控和监管。
备考考研的同学们需要通过深入研究相关文献和理论著作,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内涵,把握其核心观点和理论要点。
二、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中国经济实践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中国经济实践的重要经验总结和理论创新。
备考考研的同学们可以通过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深入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中国经济实践的相互关系。
这有助于加深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理解,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三、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对于中国经济建设的启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中国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和理论支持。
备考考研的同学们可以通过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对于中国经济建设的启示,总结并归纳其中的精华。
这对于今后从事经济研究和实践工作的同学们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指导他们更好地理解、把握和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四、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路径与未来趋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一个不断发展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备考考研的同学们可以通过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历程和理论探索,进一步了解其发展的逻辑和路径。
同时,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未来的发展趋势和重点领域进行思考和分析,有助于提高备考考研的同学们对于该理论体系的全面认知和把握。
总之,备考考研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要求同学们在充分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于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能力培养。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随着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快,世界各国经济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国际市场的竞争也更加激烈。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变得更加迫切。
这不仅是为了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也是为了确保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首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重视人才和科技的引进和发展。
现代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技和人才的支持,只有高水平的科技和人才才能保证经济的创新和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把人才和科技作为发展的重要支撑,完善人才和科技创新体系,以引领经济的持续发展。
其次,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需要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打破垄断行业的壁垒,提高市场竞争的自由度和活跃度。
改革开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只有不断推进改革开放,破除各种条条框框,才能真正实现市场经济的自由化和良性竞争。
第三,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需要加强政府的公正监管和规范市场秩序的能力。
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个体、市场和政府的有效协调。
政府作为市场的引导者和规划者,需要在监管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与市场主体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并在维护市场公正和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加强政府公正监管和规范市场秩序的能力,可以有效维护市场秩序的健康发展。
第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需要注重对外开放的策略。
当前,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我国必须适应这一趋势,积极参与和推动全球化进程。
加强与国际市场的互动和交流,主动接受国际竞争的挑战,创造更多的合作机会和商机,增加我国的贸易和投资收益,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优势。
第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建立健全的市场体系,特别是要加强金融市场的监管和引导。
现代金融业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和基础,必须加强金融市场监管,避免各种金融风险的发生。
在监管金融市场的同时,还要完善金融服务机构和相关的社会保障体系,为人们提供更加全面和贴心的金融服务和社会保障。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的辩证关系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的辩证关系[摘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就是使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形成既符合市场经济的一般要求,又符合社会主义本质和方向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模式。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市场经济既存在内在统一性,这是二者融合的基础;又存在矛盾性,这是二者融合的关键。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既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又发展市场经济,使其有机融合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市场经济;统一性;矛盾性党的十七大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的经验时指出:“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这样的结合,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为一种既符合市场经济的一般要求,又符合社会主义本质和方向的体制模式。
但在结合的过程中,理论界至今争议颇多。
有的只看到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统一的一面,也有的只看到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矛盾的一面。
其实,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既存在内在统一性,又存在矛盾性,是统一矛盾的关系。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可以有机结合市场经济作为配置资源的手段是中性的,不带有社会制度的特性,它能够为社会化生产条件下的不同社会制度所运用。
正如邓小平指出的,“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
”实践证明,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有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是以现代社会化生产为基础的经济运行的客观要求,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文明成果之一。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在许多方面具有内在统一性。
1.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可以运用的发展生产的方法、调节经济的手段社会经济形态有其自身的客观发展规律,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依次要经过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和产品经济三个阶段,这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
它是一种不可逾越的自然历史过程。
社会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物,代替资本主义具有历史必然性。
历史发展不排除个别国家在其顺序上的特殊性,列宁提出:“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
浅析我国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浅析我国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摘要: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方式,社会主义可以有市场经济。
随着生产的发展,计划经济的弊病日益严重,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选择。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是由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规律决定的,且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有其优势。
关键词: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我国实行计划经济的原因分析及其缺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之后,对于实行什么样的经济形式,各个社会主义国家都经历了长期的探索过程。
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设想:未来的社会主义应该是有计划地组织全社会的生产和经济活动。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并与社会主义制度相联系,形成计划经济模式的国家。
由于苏联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击败了法西斯德国,很多社会主义国家向苏联学习,实行计划经济。
与此同时,世界范围内产生了一种传统观念,那就是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形式,而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我国在建国初期,一方面受此观点影响,另一方面受当时特有的历史环境发展的制约,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这种计划经济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特别是能够在对新中国迅速进行国民经济恢复和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弊端日益突出,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所有制结构单一,实行纯而又纯的公有制;其二:经济决策权过于集中,企业成为行政部门的下属单位,缺乏自主权;其三:靠指令性计划配置资源,市场机制被完全排斥在外,难以产生激励。
我国虽然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占绝对优势,但由于生产力水平低,商品经济落后,不具备全面实行计划经济的物质基础。
二、为什么社会主义可以与市场经济结合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实行计划经的苏联和东欧各国的经济增长缓慢,计划经济中运行动力不足,结构僵化,经济效益的弊病日益明显。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认识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认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把发展市场经济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的目标,通过改革,国民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
社会主义制度利用市场经济这种经济手段,如虎添翼,更充分地发挥了它本身具有的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潜力,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在实践中得到更确定的证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原理着手,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含义及其特征、建立和发展的过程和重大意义三个方面来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进行认识。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理论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含义及其特征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含义关于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般是这样表述的:它是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一种经济体制。
并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体系中极具创新意义的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不是社会公平与效率的结合,它是社会主义制度利用市场经济来发展自己,发展自己的生产力的问题。
社会主义制度相对于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的确会使社会更加公平,但公有制的优势首先表现在它能够创造较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证实了这一点。
同样,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这两种不同的经济制度下,市场机制作用的性质和力度也不一样。
我们国家之所以在利用了市场经济以后,比老牌的市场经济国家更加发挥了市场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作用,是因为我们使它服从于我们基本制度的要求,基本制度也赋予了它新的能力,削弱或消除了它的消极方面。
这正是我们虽然与资本主义都同样在利用市场经济,但我们从整体上取得了比资本主义国家更大的效率的原因。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由这一结合而形成的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题,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各类不同的企业都进入市场,国有大中型去也在市场运行中发挥主导作用。
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力拉开收入差距,又缓解社公分配不公,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在宏观调控上,由于存在着作为主题的公有制经济的让农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国家队市场的调控具有较雄厚的物质基础,牢固的政治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对市场宏观调控能力可以较资本主义国家强的多,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把市场调节同宏观调控结合起来。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公有制基本特征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述1.1.概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具体地说是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比较灵敏的优点,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针对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国家对市场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的一般市场经济的共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关系市场化;二是企业行为自主化;三是宏观调控间接化;四是经济管理法制化。
1.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的特性,是指作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具有的规定性,也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结合而形成的制度性特征。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第十二章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阶段,不仅存在商品经济,而且要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第一节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一、社会生产的性质和社会生产的经济形式的关系1、二者的区别社会生产的性质主要是从生产关系方面,说明人们在生产中的纵向关系。
如奴隶主和奴隶,封建主和农奴,资本家和雇佣工人,等等。
这种生产关系主要取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
社会生产的经济形式主要从人们劳动的社会联系和交换形式方面,说明人们在生产中的横向关系。
如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等等。
2、二者的经济联系二者虽然具有上述区别,但也存在着重要的联系。
第一、经济形式和生产性质构成社会经济制度的两个方面内容。
考察社会经济制度必须同时考察这两个方面。
第二、二者都受生产力的制约。
社会生产的性质是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因此必然受到生产力的制约,这是我们多次讲过的。
社会生产的经济形式也同样受到生产力的制约。
如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它们的社会性质是不同的,但都采取了自然经济形式,其原因就是这些社会的生产力不发达,人们生产的横向联系是狭窄的。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发达,生产开始变成社会化生产,人们在生产中的横向联系大大地扩大了。
如果没有这种横向联系,社会化的生产就无法进行。
而人们在生产中的横向联系必然存在一定的利益关系,这种横向联系必须通过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来实现。
二、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理论探讨对于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商品经济的问题,人们的认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1、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早在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出发,曾预计一旦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在一个集体的、以生产资料公有为基础的社会中,生产者不交换自己的产品;用在产品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不表现为这些产品所具有的某些物的属性,因为这时,同资本主义社会相反,个人的劳动不再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而是直接作为总劳动的组成部分存在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论述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论述作者:尤绪超来源:《当代经济(下半月)》2012年第06期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斯大林,再到毛泽东、邓小平,他们对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这一问题有很多观点鲜明的论断,显示出各自富有时代特征的市场经济思想。
同时也表明了社会主义从否认市场经济到逐渐承认市场经济,再到必须与市场经济结合的一段历史进程。
历史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是具有科学性与开放性特征的,不是僵死的教条,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经济建设的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地发展和丰富马克思主义思想。
一、马克思、恩格斯否认社会主义条件下市场经济的存在出于严谨的科学态度,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专门的著书立说来对未来的社会进行专门的描绘,只是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时,偶尔勾画一下未来社会的轮廓。
马克思曾明确表述过社会主义条件下没有市场经济的思想,在《资本论》第一卷里说“设想一个自由人联合体,他们用公共的生产资料进行劳动,并且自觉地把他们许多个人劳动力当作一个社会劳动力来使用。
在那里,鲁滨逊的劳动的一切规定又重演了,不过不是在个人身上,而是在社会范围内重演。
鲁滨逊的一切产品只是他个人的产品,因而直接是他的使用物品。
这个联合体的总产品是社会的产品。
这些产品的一部分重新用作生产资料。
这一部分依旧是社会的。
而另一部分则作为生活资料由联合体成员消费。
因此,这一部分要在他们之间进行分配。
”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又说:“在一个集体的、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里,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耗费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不表现为它们所具有的某种物的属性,因为这时和资本主义社会相反,个人的劳动不再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而是直接地作为总劳动的构成部分存在着”。
这个时候“劳动时间的社会的有计划的分配,调节者各种劳动只能同各种需要的适当的比例”。
没有了商品货币关系,也没有市场存在的必要,自然也就没有价值规律和市场调节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