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张存浩,多次转轨与不变的梦想
张存浩:风度翩翩铸伟业
张存浩:风度翩翩铸伟业作者:詹媛来源:《云南教育·视界(综合)》2014年第02期导读:1月10日,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著名物理化学家、中国高能化学激光奠基人、分子反应动力学奠基人之一张存浩院士,著名物理学家、中国核试验科学技术的创建者和领路人、“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程开甲院士,共同荣获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国家科学技术奖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际科技合作奖五项大奖。
在这五项奖励中,级别最高、也最引人注目的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获奖者不超过2名,奖金金额每人500万元人民币,由国家最高领导人亲自颁奖。
主要是奖励在当代科技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或社会效益的杰出科学家。
眼前这位老人满头银发,多数时候安然静坐。
听到他的老伙伴、中国科学院院士何国钟和博士石文波对他的溢美之词,他微笑着注视对方,不断谦逊地欠身点头回礼。
他就是张存浩——今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物理化学家,我国化学激光的奠基人、分子反应动力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曾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二届和第三届的主任、党组书记。
“请让我讲讲我们的故事”张存浩给人的印象,可以用他曾经的秘书郑永和不断提到的一个词——“风度”来概括。
张存浩的目测身高约1米80,尽管背已略显佝偻,但举步之间,仍有儒雅的外交家风范。
而他也的确是个出色的“外交家”。
张存浩1948年赴美留学,先入爱阿华州大学化学系,后转到密西根大学化工系读研究生,1950年8月获密西根大学化学工程硕士学位,那时他刚年满22岁。
早年的留学经历,赋予他熟稔的语言技能,加上他良好的个人修养,让他与外国人打交道时,能游刃有余。
在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期间,他曾数次出国访问。
每每在被外国科学家以封闭会议、不对外开放的理由拒之门外时,张存浩总是彬彬有礼地吐出一句:“请让我为你讲讲我们的故事。
张存浩_矢志报国_追寻光之翼
张存浩v人生追求始于科技报国张存浩1928年出生在天津,少年时的美好时光被日军的铁蹄所踏碎,9岁的张存浩于是随姑父姑母开始了数年的抗战流亡生活。
家学渊源的他在姑父傅鹰(我国著名化学家)和姑母(我国最早的有机化学女博士)的熏陶下萌生了对科学的兴趣,姑父姑母献身祖国教育和科学事业的举动,以及强烈的民族自豪感,都深深地影响着少年张存浩。
1943年,15岁的张存浩考入厦门大学,次年转入重庆中央大学,1947年毕业。
1948年赴美,1950年,22岁的张存浩获美国密歇根大学化学工程硕士学位。
此时,太平洋的另一边,朝鲜战争开战,张存浩发现自己一夜之间成了同学们口中的“feo(敌人)”,美国报纸的头条也将中国描述成敌人,他觉得没有必要再在美国待下去了。
张存浩做了第一件人生中叛逆的大事:违背姑父姑母让他在美读完博士的意愿,自作主张提前回国。
1950年8月送走回国的姑父姑母,他便买好了下一班回国的船票,10月启程回到刚刚建立一年的新中国。
“我一回国就是抗美援朝,我的很多同辈都有相同经历,应该说对我们有时代的要求,拿国防研究来说,不是你愿不愿意做,而是你必须做。
”张存浩这样回忆自己的科研生涯,几十年的时间他的科研经历了三次“转行”,在心中总有一束光在牵引着他,那束光就是国家需求。
每次“转行”他都竭尽全力,做到尽善尽美。
1951年的一天,东北科研所大连分所(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前身)所长张大煜在留学生接待处看到了张存浩的材料,邀请他到大连看看。
当天晚上张存浩与张大煜一起乘火车前往大连。
实验设备一流、已有从国外回来的研究人员先于他在此工作,张存浩发现这是个“显身手的地方”。
23岁的张存浩从这里开始了自己60年的科研生涯。
他接到的第一项任务是我国催化剂研究奠基人、所长张大煜交给他的水煤气合成燃料研究,就是要从水煤气中获得燃油。
当时张存浩的研究与世界同步,毫不逊色于西方大石油公司,“当时美国人遇到严重困难,催化剂破碎严重。
张存浩 只为追寻那束光
张存浩只为追寻那束光作者:来源:《中华儿女》2018年第03期“人的一生很短暂,一耽误几年,乃至十几年就过去了,现在国家正是用人之际,与国家需要相比,我个人的得失算不了什么,我要趁着年轻,尽早报效祖国!”著名物理化学家张存浩是我国化学激光的奠基人,分子反应动力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
在2014年1月10日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张存浩说:“从青年时代起,我为自己树立的最大人生理想,就是报国。
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科研的方向!”很多科学家一辈子都在研究一个课题,可是张存浩却一直在“改行”,在获得了“密西根大学”化学工程硕士学位之后,他选择了回国,之后,他收到了包括北京大学在内的京城四家著名高校和科研单位发出的邀请。
正在张存浩思考、抉择之后,最终选择了大连。
1950年代初,地域辽阔的中国只在玉门有块很小的油田,产量很低,根本满足不了新中国建设的需要,而进口油的路,由于西方国家的封锁又走不通,因此全国都面临着油荒。
针对这一严峻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将水煤气合成液体燃料的重任交给了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就这样,年轻的张存浩接下了科研生涯中第一个重要课题。
水煤气合成液体燃料的研究、开发,当时很多西方国家已经做了多年,其成功与合成提取量的高低关键在催化剂。
为了完成任务,张存浩开始大量查阅资料,整天废寝忘食,常常一干就是大半夜,有时累的坐着就睡着了。
终于,他和同事们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做到能从每立方米煤气中得到200克产品,不仅超过当时国际上从每立方米煤气中得到160克的最高水准,更是将美国只能得到150克的水平甩在了后面,一举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随着研究的深入,合成油项目不断取得新成果,令世界同行瞩目。
1950年代末期,西方国家的核威胁让我国高层领导萌发了独立自主建造原子弹和人造卫星的想法。
火箭推进剂作为原子弹发射、卫星上天的重要燃料,被提升到发展国防尖端技术与维护国家安全的高度。
张存浩 矢志不渝 化物报国
张存浩矢志不渝化物报国作者:聂容止来源:《中国新时代》2022年第09期张存浩是“任务带学科”的典范,在开创我国化学激光、分子反应动力学等研究领域并取得了多项杰出成果的同时,还推动我国化学激光和分子反应动力学等学科的建立和快速发展。
他一生待人宽厚,严于律己,曾多次改行,而每次改行皆为国家而战;他一生视科研为生命,而且只为一个目标——报国;他被誉为“中国化学激光之父”,面对荣誉,他却说,“我认为这个奖应该授予我们的集体,没有他们,我是什么都做不了的”;他是战略科学家,他说,“有时要走与外国人不同的技术路线,外国人常把走不通的发表,把走通的严格封锁,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他是“任务带学科”的典范,在开创我国化学激光、分子反应动力学等研究领域并取得了多项杰出成果的同时,还推动我国化学激光和分子反应动力学等学科的建立和快速发展。
他就是我国物理化学家和激光化学家、中国高能化学激光奠基人、分子反应动力学奠基人之一——张存浩。
他开创了我国化学激光研究,使其从无到有,并与其他学者一起开创了我国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在国民经济、军事等领域发挥作用,取得了多项达到国际先进甚至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
因其一生在科研方面的巨大贡献,2016年1月4日,国家天文台将编号为“19282”的小行星命名为“张存浩星”。
坎坷求学路1928年2月23日,张存浩出生在天津一个书香世家。
母亲龙文瑗很注重对孩子家风气节的培养。
张存浩坦言,自己之所以能有今天,与年少时母亲的教育密不可分。
“作为家中长子,我两三岁时母亲就手把手教我认字,一天认20多字,认不出就打屁股。
这是母亲严教的一面。
”张存浩曾回忆,他小时候正处在动乱年间,母亲从他2岁起就给他讲岳母刺字、孟母三迁等故事。
这些故事不仅仅是说给张存浩听的,也是说给母亲自己听的。
1937年,张存浩正在天津读小学,母亲将只有9岁的他交给在重庆大学任教的姑父姑母带到后方抚养。
母亲的这个决定改变了张存浩的一生。
张存浩院士:最大科研人生理想是报国
“ 被是一个有激情 白 c 1 人”
张存 浩 院士 。 新 华社 发
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 员会。
上世纪5 0 年 代 ,刚刚被分配到 “ 燃料第一研 究室”工作 的 张 存浩 ,毅然接受了大连 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张大煜院士交下 的任务 , 投 身于水煤气合成液体的研究 中。 上世纪6 ( ) 年 代,国际形势激化 ,迫使中国独立 自主地发展
国防技 术 。张存 浩 又迅 速转 向 火箭 推进 剂 的研 究 。
一
多 年在 大连 化 物 所 从 事 一 线 科 研 工 作 ,张 存浩 认 为科 学 是 个 充满 惊 奇 与惊 喜 的世 界 。他 对 自己 的评 价 :一 个 有 激 情 的 1 9 8 6 年到 1 9 9 0 年 ,张 存 浩 出 任 大 连 化 物 所 所 长 ,开 始 了 “ 科 研 管理 一 肩挑 ” 的学术 生 涯 。
人。
作为我国著名物理化学家 、化学激光的奠基 人和中国分子
反 应 动 力 学 的 奠 基 人 之 ,他把 一 生 都 奉 献给 了祖 国 的科 技 事 业 。他 就 是 中 国科 学 院 大 连 化 学 物理 研 究 所研 究 员 、中 国科 学
院 院 士张 存浩 。
取得成果和获得各种重大奖励 时 ,他总是把最大的功劳归
位 ,1 9 4 8 年赴 美 ,先入爱 阿华 州大学 ,后转入密西根大学 ,张 存浩本应在获得博士学位后 回国 。然而 ,1 9 5 0 年 ,他刚刚获得 化学工程硕士学位的时候 ,朝鲜战争打响了。 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 ,他毅然 回到 当时条件还十分艰苦的
矢志不渝的科技征程――祝贺张存浩院士从事科研工作六十年
第 %期
中
国
科
学
基
金
’ % %
矢志不渝的科技征程
— — —祝贺张存浩院士从事科研工作六十年
张 涛’ 邵赛兵’ 郑永和" 刘卫锋’ 赵学文" 吴善超" 沙国河!’ 田 文"
(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是我国著名化学家张存浩院士从事科 " # # (年, 研工作) ( — ) 。 #周年 ’ * & ( " # # ( 张存浩先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展中国家科 ) 院士, 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 我国著名 学院 (+,. 的物理化学、 化工、 激光化学与化学激光专家, 我国 分子反应动力学、 化学激光与激光化学重要奠基人 和主要推动者之一。曾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 研究所所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二、 三届主 任、 党组书记, 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主 任, 中国科协副主席,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学部 主席团顾问, 中国科学院化学部主任, 国际纯粹与应 用化学联合会 ( 执行局成员, 国务院学位委 / 0 1 2) 员会委员, 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中共十三、 十四大 代表, 十四大主席团成员, 全国政协第八、 九届常委, 还担任过国内外多种核心期刊的主编或编委。现任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科学 院学部道德建设委员会副主任、 科技部科研诚信建 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应邀担任北京分 " # # ( 年, 子科学国家实验室理事长。 在张存浩院士从事科研工作) 我们怀 # 年之际, 着崇敬的心情撰写此文, 以表示衷心祝贺! 锦夫妇从’ 极 * % (年起将张存浩先生带到自己身边, 尽教育启蒙之责。他们献身祖国教育和科学事业的 举动, 以及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对张 存浩先生影响很深。张存浩先生更是自幼好学, 在 家庭环境熏陶下, 日渐养成严谨、 创新的治学态度和 学风, 以及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风格。 张存浩先生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辗转于重庆、 福建, 在不断的迁徙之间读完小学、 中学和大学。他 次年转入重庆中央 ’ 3 岁考入国立厦门大学化学系, 于 大学化工系。 ’ * & ( 年毕业, ’ * & $ 年赴美国深造, ’ * 3 #年$月在美国密西根大学获化学工程硕士学 位。 美国悍然全面入侵朝鲜, 张存浩 ’ * 3 #年* 月, 先生的姑母曾要求他在美国念完博士再回国, 而他 料定美国很快会制止中国留学生归国, 致使报效祖 国的崇高理想遭到延误。年轻的张存浩先生心中沸 腾着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热血, 神圣的使命感和责 任感已成为他生命的全部。在硕士毕业后, 他便放 弃了继续深造的机会和国外多家单位给予丰厚待遇 的工作机会, 在国家最需要他的时候, 毅然回到当时 条件还十分艰苦的祖国, 拳拳爱国之心为后学之表。 回国之后, 张存浩先生来到上海, 又辗转北京。 当时, 东北科研所大连分所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 理研究所前身) 的奠基人张大煜先生经常来北京延 揽人才。张大煜先生在教育部留学生管理处发现了 一位学识渊博、 彬彬有礼的留美化工硕士张存浩先 生。张大煜先生非常渴望这位优秀的年轻人能到所 里工作, 当场邀请他到大连分所参观。当夜, 两位张 先生乘火车从北京到大连。张存浩先生在大连分所 看到了很多当时国际上都是十分先进的仪器设备, 而且数量之多, 完全超出了他来前的预料。参观之
张存浩院士的三次转行
张存浩院士的三次转行作者:高荣伟来源:《初中生之友·中旬刊》2014年第06期我国著名物理化学家、高能化学激光的奠基人、分子反应动力学的奠基人之一张存浩院士,在60多年的科研生涯里三次转行。
他始终坚信,因为国家有需要,搞科研等不得,也等不起。
他就像是一位一直在和时间赛跑的人,从未停止过挑战的步伐。
张存浩1928年生于天津,祖籍山东无棣,1948年赴美留学。
1950年,22岁的张存浩放弃在美国攻读博士的机会,毅然回到当时条件十分艰苦的祖国。
1951年春天,张存浩谢绝包括北京大学在内的4所京区高校和研究所的邀请,辞别家人,来到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正式开始了他报效祖国的科研人生。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石油资源十分短缺,被外国称为贫油国。
当时水煤气合成石油是世界性热门课题,面对新中国石油资源匮乏的严峻形势,他急迫地要为新生共和国的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才学。
于是,寻找新的催化剂、新工艺,尽快使国家甩掉“贫油”的帽子,一度成为张存浩和同事们的奋斗目标。
在我国催化学奠基人张大煜的指导下,张存浩开始与楼南泉等人全力投入水煤气合成液体燃料的研究。
他和同事们在很短时间内就研制出高效氮化熔铁催化剂,研究成果在产率、产品分布及催化剂寿命等方面都在国际上领先,每立方米煤气得到产品200克,而当时美国只能达到150克。
该成果1956年获首届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随后,他开始面临人生中第一次转行——研发火箭推进剂。
50年代末,紧张的国际形势迫使中国必须独立自主并迅速地发展国防尖端技术。
张存浩很快转入火箭推进剂研制这一对他来说几乎是全新的领域。
60年代,他和楼南泉负责领导火箭推进剂和发动机燃烧方面的研究,参与提出燃速理论及侵蚀燃烧理论,并开展激波管高速反应动力学等研究。
火箭需要高能燃料,为火箭研制新燃料是一个全新课题,一系列复杂问题必须求得准确回答。
张存浩和同事们在硼烷高能燃料、固体推进剂、固液推进剂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验。
为师者张存浩
了别人 处理 这类 事, 很可能导 师把 自己 排在 第一位 , 可能也是理所 当然 的。” 如今, 年岁渐 长的张存浩 已没有太 多精 力亲身投入 教研 任务 中了, 此 时, 他 更加 关注 的是 培 养青年 人才独 立 开 展 科 研工作 的 能 力。邓 列 征 是 张存 浩 组 建 的化学 激 光新 体系研 究 组 的副研 究 员。 年轻 的他并不是张存浩 的学生 , 但却 时常得到张存浩 的帮助与指导 。 他 说, 大连 化物所里 无论是谁 , 只要请 张 存浩 帮自己改论文 , 张存浩 都是有 求必
长 的科 学生 涯中, 培养 与发现 了不计其 数 的科 学家 , 这一批人在数十年 的成长 中, 也逐渐成为中国科技 的核心力量。
把 自己排在最后
张存浩与激光化学实验 室的青 年学生讨论 问题
大连 化物 所作 为 中国科 学院实 力
最 为强劲 的几个 研究 所之一 , 走 出了许
和张存 浩一样 , 何 国钟当年所做也
大 连化 物所 研 究 员何 国钟 院 士比 苦, 但 我- f f ]  ̄ p 从 不讲价 钱 , 能为国防做 人的第一 位 , 其他两位学生分别排在第
张存浩 小5 岁, 1 9 5 5 年, 大学 毕业的他 出贡献 就 已经 很 高兴了。 可 以说 , 张存 二、 第三 , 而他 自己排在最 后。“ 这件事 被分配到大连化物所石油研究所。张存 浩感染了我 。 ” 浩注意 到了这个肯 吃苦的小伙子。上世
为师者张存浩
本刊记者 李 白薇 在 张存 浩的一生中, 能够与他 的科 研成 就相提并论 的, 就 是他为人才队伍 建设做 出的巨大贡献 了。 从在 中国科 学 院大 连化 学物理 研
究所 ( 以下简称 “ 大连化物所”) 培 养出
数度转行追寻梦想之光记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物理
“ 我 一 回 国 就 是 抗 美 援 朝 ,我
的很多同辈都有 相同经历 , 那就是 ,
国 家 对 我 们 有 时 代 的 要 求 。 拿 国 防 研 究 来 说 ,不 是 你 愿 不 愿 意 做 ,而 是你 必 须做 。 ” 张存 浩这 样 回忆 自
究热点 。1 9 7 2年 以前 ,我 国 多 个 单 位 都 开 展 了相 关 的 探 索 。 功 率 要 提 高 、 光 束 质 量 要 提 高 、 传 输 性 能 要
他 两 次 写 信 给 时 任 国 务 院 总 理 李
鹏 ,申请 专项资金支持青 年科学 家。
在 国务 院支 持 下 ,1 9 9 4年 基 金 委 设
己的 科 研 生 涯 。 几 十 年 的 时 间 ,他
佛 大 学 学 市 政 ,是 著 名 的 市 政 建 设 专家 ,姑 姑 张 锦 2 3岁在 美 国获 化 学 博 士 学 位 ,是 我 国较 早 的 有 机 化 学 女 博 士 ,姑 父 傅 鹰 是 我 国 著 名 化 学 家 、首 届 学 部 委 员 ,叔 叔 张镩 是 著 名 建 筑 师 及 人 民大 会 堂 的 设计 者 。
转 行 追 寻 梦 想 之 光
} 高 科 学技 术奖 获得 者 、物理 化学家 张存 浩
◎ 本刊记者 刘瑞营
国分 子 反 应 动 力 学 研 究 。
他 是一 位 一 生 追光 的科学 家。
士 学 位 。此 时 ,朝 鲜 战 争 开 战 。 张 存 浩 违 背 姑 父 姑 母 让 他 在 美 读 完 博 士 的意 愿 , 自作 主 张提 前 回 国 。
张存浩:一生视国之需为己之责的科学大家
张存浩:一生视国之需为己之责的科学大家作者:沈黎明来源:《中华魂》 2018年第5期2017 年国庆节前夕,中科院为了庆祝我国著名物理化学家、中国高能化学激光奠基人、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原所长张存浩院士90 华诞,特地在大连举办了“庆祝张存浩院士90 华诞学术研讨会”。
会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杨卫转达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对张存浩院士的问候:预祝本次学术研讨会成功召开,祝张存浩先生长命百岁。
中科院副院长张涛宣读了中科院院长、中科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白春礼写给张存浩院士的贺信。
会议期间,与会嘉宾一致盛赞张存浩院士为我国高能化学激光的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称他为科学巨匠。
目睹民族危难,发奋苦读立志报国张存浩,祖籍山东无棣县,1928 年2 月出生在天津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自幼聪慧,上学后学习成绩一直很好。
张存浩9 岁那年父母将他送到重庆,请他在重庆大学任教的姑姑、姑父代为抚养。
或许是受身为化学家的姑姑和物理化学家的姑父潜移默化的影响,上中学后张存浩对物理和化学课情有独钟,学起来劲头十足。
谁知这种相对平静的学习生活在日本侵略者的肆虐中被打破,重庆经常遭到日军轰炸,张存浩和姑姑、姑父与广大市民一样常常会直面生死。
一次敌机来袭,他们躲到防空地道内,结果地道通风口被炸弹击中,一时间硝烟弥漫,很多人因通风不畅活活被闷死。
目睹发生在眼前的日军恶行,屈辱感在年少的张存浩心中不断升腾,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用知识报国、救国,绝不能让日本人再这样肆无忌惮地欺负我们!”从此他学习更加刻苦。
1943 年,张存浩不负父母、姑姑姑父厚望,刚学完高二课程便以优异成绩考入厦门大学化学系,第二年又转入重庆中央大学化工系,1947 年完成大学学业后又考上天津南开大学化工系研究生。
几年间,尽管时局动荡,辗转求学,但不管到哪里,张存浩都一门心思用在学业上,发奋苦读。
1948 年,为了进一步丰富自己,在姑姑、姑父建议下,张存浩远涉重洋留学美国。
中国化学激光之父:张存浩
有人问他 : 一您的人生理想是什么 ? ~张存浩回答 : ~从青年时代起 , 学家的快速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制定了资助菏年科学家成长的政策和制度 、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科研环境 ,为 青年骨于成长 具有国际影响的科学家 住任 家n然科学基金委主任期
张仔浩卜分注重 人才培猝 儿卜年 求 ,他秋极创造和提供条件 ,促进团 动我 化学激光领域的怏述发 发挥厂至父蟊要的作川 发脉 钒碘化学激光 .九儿一 .研川三三我 第 .台连续波氰碘化学激 领,,我… 波 …能化 澈 的 探索 .儿八 , 际卜首次研 澈 器 ,嚷体性能指际达到 时 允逃水f L 纪八卜年代以来 ,帐仔 观象 上世纪L卜年代 ,开 我 …能化学激比研究领域 ,主持研制出我 火箭推进剂及发动机的研究 ,比较全l 厘完整地解释、_’ 体推进刺的侵蚀燃烧 及三碳以上产j三产率均超过当时 际最高水平 上世纪六十年代 ,他致力于
上世纪五十年代 ,他与合作者研制出水煤气合成液体燃料的高效熔铁催 了 一系列创造性成果 =.
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九五。年 回国至今 ,张存浩将自己的 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的科技
中国化学牧激 光之 父
结合材料,简要说明张存浩院士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结合材料,简要说明张存浩院士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
学习。
篇一:20XX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a卷)
本资料:结合材料,简要说明张存浩院士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成为全球计算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这说明了什么?
(3)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存浩说,天赋是基础,努力是关键,心态很重要,三者密不可分。
再
大的天才不去努力,不去创造,也不会有所成就。
请你谈谈学校应如何培养青少年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28.(10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20XX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
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
必须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最大限度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请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时代不断发展,但改革始终不渝。
我国为什么这么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
(2)面对改革开放的大趋势,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做?
29(10分)。
传承、弘扬张存浩先生的科研精神学习体会
传承、弘扬张存浩先生的科研精神学习体会【 - 学习心得体会】金秋九月,阳光明媚,秋风送爽!在建国、建院、建所65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我很快乐带着青春的气息站在这里,参加“弘扬精神、落实‘率先行动’、助力”演讲活动,我的演讲题目是《传承、弘扬张存浩先生的科研精神学习体会》。
xx年1月10日,在人民大会堂礼堂,86岁的张存浩先生接过习总书记授予的“xx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代表了我国科学界的最高荣誉。
当张存浩老先生接过这份荣耀,这份沉甸甸的奖项时,作为青年党员的我们,为之感到无比的荣耀与自豪。
回忆50多年的科研生涯,张存浩先生在我国科研、国防、激光等多个领域完成了许多奠基性和开创性工作,他把毕生的心血和精力都奉献给了中国的建立和改革开放事业。
作为青年党员,我们要学习他高尚的革命情操和品质,对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提高科研的创新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张存浩先生在1947年获得中央化学工程学士学位,1948年赴美国,先后在爱荷华大学、密歇根大学留学。
为了早日实现报效祖国的理想,他在获得硕士学位后,毅然放弃了在美国继续深造的时机,投身到建立新中国的热潮中。
1951年张存浩先生只身一人来到了东北科研所大连分所(大连化物所前身),开始了他为祖国科学事业做奉献的征程。
他身为所长,引领了我国化学激光和分子反响动力学学科的快速开展,对一些重大的工程、工作中遇到的难题,都能及时地予以,帮助解决。
他高风亮节,表现出了“大师”的风范。
这种精神正是我们每一位青年党员所要继承和发扬的。
张存浩先生不求名利搞研究,不怕艰辛的生活条件。
以张存浩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知识分子之所以受到各方高度赞扬,更重要的在于他们自身的道德素养和生活态度。
能咬牙坚持不喊苦累,能老实探究自尊自爱,能坦然面对哪怕最终一无所获。
作为青年党员,我们要学习张存浩先生甘于寂寞的科研精神。
当建国初期,国家自主开展国防技术,张存浩先生投身国防领域的推进技术研究-火箭推进剂,他回忆当时状态是“我们几乎是从头做起,非常困难”。
张存浩———“追光人”也是发光人
人物素材张存浩——“追光人”也是发光人一位耄耋老人从习近平总书记手中接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
他不无动情地说:“我们为能够奉献于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而感到无比的幸运和骄傲!”同时,他平静谦逊地表示:“这个荣誉是属于集体的,既是属于大连化物所这个小集体,也是属于国家这个大集体。
我也并不觉得很兴奋,眼前的路还很长,还要戒骄戒躁。
”他就是中国高能化学激光的奠基人、分子反应动力学的奠基人之一——张存浩。
人物解读角度一:“自作主张”放弃深造机会。
黑格尔曾说:“运伟大之思者,必行伟大之迷途。
”伟大者遇人生难题之时,需要作出适宜的抉择,张存浩在科技征程中“自作主张”放弃深造的机会,选择留在国内。
他放弃的是一时的机会,但造就的是新一代的先进力量。
在近乎“万人都要将火熄灭”之时,他独举“高能化学激光”以及“分子反应动力学”之光,照亮国内科技市场。
角度二:人生理想是报国。
张存浩为自己树立的最大科研人生理想就是报国,正如“没有一定的目标,智慧就会丧失;哪儿都是目标,哪儿就都没有目标”所言,科研人员必须以爱国精神为思想根基,树立报国的伟大理想。
唯有树立最高最理想的目标,才能竭尽全能助力国家的兴盛。
科研之路漫长无尽,倘若失去“爱国”的信念,再先进的技术也无法发挥极致的作用。
运用示例习近平总书记寄语我们:“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
中国高能化学激光的奠基人张存浩怀鸿鹄之志,一心报国,在披荆斩棘中勇毅前行,在攻坚克难中创造成就。
新时代青年亦当怀赤子之心,用青春和汗水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为中华之复兴谱华章!——江苏省扬州市公道中学徐馨艺(编辑:李跃)22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无法停下的脚步
无法停下的脚步作者:杜绿葇来源:《七彩语文·中高年级》2014年第10期看着图中这两位年过花甲的科学家,同学们可能觉得陌生,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近他们,了解他们的卓越事迹吧。
1947年,张存浩从南京大学毕业,远赴美国留学。
经过几年的刻苦学习,张存浩取得了化学硕士学位,但是他觉得自己的学识还不够,想继续攻读博士。
就在这时候,朝鲜战争打响了,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起来,这时的张存浩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留学计划。
经过深思熟虑,张存浩毅然放弃了在美国攻读博士的机会,同时也拒绝了美国政府给他提供的优越的生活条件。
他知道,只有中国才是他真正的家!回到祖国后,张存浩婉拒了北京大学等高校的邀请,选择了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在那里开始了他的科研人生。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祖国的经济水平不高,科研条件也很不发达,想要做实验、搞科学,困难重重。
但是张存浩从不畏惧,无论条件有多艰苦,他总是凭着一股子倔劲,勇往直前。
他坚持:越是艰难,越要往前进!生活中的张存浩非常谦逊。
每当取得科研成果或获得重大奖励,他总是把功劳归于工作在第一线的同事。
他说:“六十多年的学术生涯,我常常想起那些共同工作的技术人员。
他们得到的荣誉少、待遇低,但是如果没有他们协助就无法取得科研的真正成功。
一想起他们,我就特别感激,我永远忘不了他们!”如今的张存浩年事已高,但是他仍然活跃在科学研究的最前线,继续追寻着他强国富民的科学报国梦。
1960年,南京大学教授程开甲走进了核武器研制的队伍。
每次试验,程开甲都会亲自到最艰苦、最危险的一线去指导工作。
他曾多次进入地下核试验爆炸后的现场,爬进地底的最深处,甚至是最危险的爆炸点。
有一次,洞内环境极其恶劣,不仅温度极高,而且还有坍塌的危险。
工作人员极力劝阻他,但是程开甲却说:“你们听过‘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吗?我只有到现场去看最真实的情况,心里才会踏实。
”于是程开甲穿着简陋的防护服就进入了洞内,他一边认真观察,一边叮嘱大家收集好现场资料,所有的工作都亲自指挥。
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张存浩院士、程开甲院士
作者: 无
作者机构: 不详
出版物刊名: 科技创新与品牌
页码: F0002-F0002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2期
主题词: 中科院院士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获得者 物理化学家 工程硕士学位 大学化学1950年 1951年
摘要:张存浩,86岁,物理化学家。
1928年生于天津,1947年获得中央大学化学工程学士学位,1950年获密歇根大学化学工程硕士学位,1951年回中科院工作。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高能化学激光的奠基人和中国分子反应动力学的奠基人之一。
长期从事高催化、火箭推进剂、化学激光、分子反应动力学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多项国际先进成果.。
一生报国 矢志不渝——记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张存浩
一生报国矢志不渝——记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张存浩
顾瑞珍;吴晶晶
【期刊名称】《共产党员(河北)》
【年(卷),期】2014(000)006
【摘要】<正>作为我国著名物理化学家、化学激光的奠基人和中国分子反应动力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的科技事业。
面对科技界的不正之风和弄虚作假,他推动成立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倡导实事求是的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赢得社会赞誉。
他就是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存浩。
2014年1月10日,这位86岁的老人赢得了他有生以来最重要的荣誉——
【总页数】2页(P43-44)
【作者】顾瑞珍;吴晶晶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6.1
【相关文献】
1.数度转行追寻梦想之光记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物理化学家张存浩 [J], 刘瑞营
2.于平地处起惊雷于浪尖上树丰碑——程开甲、张存浩获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 [J],
3.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奖者张存浩 [J], 无
4.数度改行为国需——记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张存浩院士 [J], 王琳琳
5.一生报国矢志不渝——记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张存浩院士 [J], 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倾 全 力扶 持
年轻科研 人员
上世纪 6 0 年代 , 学 家 ,张存 浩个 人 的经济 能 张 存 浩 与 何 国钟 等 力有 限 , 但 他却 不吝啬 钱 财 , 人 提 出 了 固 体 推 进 把 自己 获 得 的 何 梁 何 利 奖 金 剂 的 多 层 火 焰 燃 烧 和 在 外 讲 学 所 得 的酬 金 , 全 模 型和 理论 , 第 一 次 部 捐 给 该 所 设 立 奖 学 金 , 以 揭 示 了侵 蚀 燃 烧 现 激励 更 多 的青 年科 技工 作者 象 中 临 界 流 速 存 在 献身科研 , 报效祖 国 。 任 。“ 在 他 手 下 工 作 压 力 非 常 的原 因 。后 来 , 科 研所 将 这 项 如今 , 张存浩虽然 已经退 大, 因为他 性格 急 躁 , 想 尽 快 科 研 成 果 申 报 国 家 自然 科 学 休在 家 ,但他 仍然 十分 关心 把 化 学 激 光 搞 上 去 。” 作 为 实 奖 ,作 为 这 个 项 目的学 术 带 我 国 科 技 事 业 的 进 步 和 发 验 室 的第 一 批 科 研 人 员 , 中 头 人 ,论 文 署 名 时 张 存 浩 却 展 。他 每天早 晨 7时起 床后
庆 也 不 安 宁 ,时 常 遭 到 日
, C
菲
机 的轰 炸 。 张 存 浩 在 爆 炸 声 中辗 转 求 学 ,几 次 经 历
生 死 。民族 危 亡 的 现实 ,
让 他 从 小 心 里 就 种 下 了 发 愤 图 强 、 振 兴 中 华 的 种
气合 成油工 艺体 系 。这项 科 研 成 果 的 取 得 ,使 我 国
国 科 学 院 院 士 沙 国 河 回 忆 将 自 己 的 名 字 列 在 第 四 位 , 会 先 读 一 会 儿 报 纸 ,早 餐 后 说: “ 他 也 不 说 什 么 ,就 是 每 而将 何 国钟 的名字 放在 了首 再 给 大 连 化 物 所 或 激 光 试 验 天 来 检 查 工 作 ,问 你 有 什 么 位 。提 起 这 件 事 , 何 国钟 至 今 室 打 电 话 ,询 问 实 验 进 展 情 进 展 。要 是 总 没 有 进 展 的话 , 仍感慨万千 。 况 。稍事休 息 , 上午他会上 网
浩 的母 亲 将 他 送 到 在 重 庆
悔过 。”
国燃 油 供 应 十分 紧 张 , 张 存 浩 到大连分 所 “ 燃 料 第
一
大学 任 教 的姑 父 家 抚 养 ,
继 续 学 业 。“ 母 亲虽 然 没有 多 少 文 化 ,却 十 分 有 民族 大 义 。” 张存浩说 。
o
持 国 际 轻 科 学 家 予 以提 携 和 扶 持 成
一
先进水平 。
为可 能 。任 职 期 间 , 他 曾两 次 上 书 国 家 领 导 人 ,提 议 设 立 “ 国家 杰 出青 年 科 学 基 金 ” 。 作 为大 连化 物所走 出来 的科
名 人 写 真
———
r
从 煤 制 油 到 火箭 推 进
剂 ,再 到化 学激 光 研 究 ・ ・ 一 一 张存 浩 院 士 的 科 研 征 程 每 一
从 小 就 树 立 起 “ 科技报国” 的 理 想
1 9 2 8 年 ,张存浩 出生
于 天 津 ,祖 籍 无 棣 县 段 家 村 。他 的 爷 爷 张 鸣 歧 曾任 清 末 两 广 总 督 ,父 亲 张 铸 早 年 留学 美 国 ,母 亲 龙 文 瑗 为云南 哈尼族 人 。 1 9 3 7
天
:
研究 室 ”工 作后 的头 等
任务 ,就是进 行水 煤气 合 成 液 体 的研 究 。经 过 全 室 科研 人 员 的 通力 合作 , 张
存 浩 等 人 在 短 时 间 内 就 研 制 出 了 高 效 氮 化 熔 铁 催 化 剂 ,并 建 立 起 流 化 床 水 煤
那时, 地 处 西 南 的 重
科研工作 多次转行 , 热 情 始 终 不 减
“ 你 回 国 后 科 研 工 作 多 次 转 行 ,有 没 有 关 注 过 自
己 的 科 学 兴 趣 ? ” 有 人 问
次的换 挡、 转向 , 都取得 了惊
人的成就 。 2 0 1 4年 1月 , 他被
授 予 国 家 最 高科 学技 术 奖 , 这 是 对他 一 生从 事 科 研 工 作
每立 方米煤 气 的 乙烯 及三 碳 以 上 产 品 的产 率 达 到 并 子 。1 9 4 3年 高 中 毕 业 后 , 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 他 考 人 厦 门 大 学 化 学 系 学 随 着 我 国 国 防 工 业 的 习 ,次 年 转 入 重 庆 中 央 大 迅猛 发展 , 上世 纪 6 0年 代 学 化 工 系 ,毕 业 后 考 入 天 张存 浩 的科研 工作第 一 次 津 南 开 大 学 攻 读研 究 生 。 转 行 ,组 织 上 安 排 他 从 事 1 9 4 8年 , 张 存 浩 来 到 美 火 箭 推 进 剂 和 燃 速 理 论 的 国 , 进 入 密 西 根 大 学 深 研 究 。作 为 一 名 具 有 高 度 造。 政 治 责 任 感 的科 研 人 员 , 1 9 5 0年 8 月 ,张存浩 张存浩 二话 没说 ,就一 心 研 究生毕 业 ,他放 弃 国外 投入 到工作 中。他 不辱 使 优 越 的科 研 和 生 活 条 件 , 命 ,很 快 就 和 同事 们 研 制 毅 然 回 到祖 国 。 1 9 5 1 年春 , 出 液 体 氧 化 剂 喷 注 器 等 关 他 被组 织上安 排到 东北科 键部 件 。 研 所大 连分所 ( 中 科 院 大 1 9 7 3年 ,大 连 化 物 所 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前身 ) 组建 激 光化 学 实 验 室 , 张 工作 。 存浩 被安排 担任 实验室 主
他 。张 存 浩 笑 笑 后 回答 : “ 国家 需 要 我 干 什 么 , 我 就 干 什 么 ,从 来 没 有 感 到 后 上世 纪 5 O年 代 初 , 我
的最 高袭 类
院士张存浩 , 多次 转轨 与 不变 的
年抗 战爆发 后 , 天津沦 陷 , 为 了抵 制 奴 化 教 育 ,张 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