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体征的测量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生命体征的监测ppt课件

胸式呼吸增强: 道部分堵塞所致。
2.鼾声:呼气时 见于腹膜炎、大 3.混合性呼吸困
发出粗糙的鼾声,量腹水等。
难:见于广泛性
见于深昏迷等病
肺部病变
人
27
呼吸测量 准备
病人取合适体位,情绪稳定,保持呼吸的自然状态。
时间
正常呼吸测30s,乘以2,异常呼吸或婴儿测1min
观察方法
部位:胸部或腹部一起一伏为一次呼吸 呼吸微弱:棉花放鼻孔前,1min
DIAGRAM
呼吸的调节
1
呼吸中枢:
分布于脊髓、延髓、 脑桥、大脑皮质等部 位。延髓和脑桥是产 生基本呼吸节律的部 位,大脑皮质可随意 控制呼吸运动。
2
3
反射调节: 肺牵张反射(肺扩张、 缩小反射)、呼吸肌 本体感受性反射(肌 梭)、防御性反射
化学调节: PaO2、 PaCO2和H+浓 度改变 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部位 时间 适应症
腋窝
8-10min
口鼻手术、呼吸困难 者
禁忌症 腋窝或肩关节有创伤 者、消瘦者
17
体温的测量方法
方式 肛温 特点 准确,但不方便 部位 肛门内3~4cm 时间 3min 适应 婴幼儿、精神异常 症
禁忌 腹泻、直肠或肛门手术、
症
心肌梗死病人
18
第二节
脉搏的评估与护理
19
PROGRESS DIAGRAM
退热期
过程
表现
产热大于散热 产热和散热趋于平衡
散热大于产热
疲乏无力、皮肤苍白、干 燥无汗、畏寒,甚至寒战
面色潮红、皮肤灼热、口 唇干燥、呼吸脉搏加快, 头痛头晕、食欲减退、全 身不适、软弱无力
大量出汗、皮肤潮湿
生命体征的测量 ppt课件

生命体征的测量
提 纲
1 2 3
生命体征 的 内容
测量 生命体征 的目的
测量时 的 注意事项
生命体征的内容
脉搏
体温 呼吸 血压
目的
观察 生命体征 动态变化
为诊疗 及护理 提供依据
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的测量体温方式 异常呼吸、脉搏的测量方法 偏瘫患者生命体征的测量 测量血压的注意点
脉搏短绌病人的测量
测血压的注意点
动态血压监测“四定”原则 一般测量右臂 排除外界因素影响所致的误差
外界因素对血压的影响
袖带过宽→BP↓ 袖带过窄→BP↑
Hale Waihona Puke 袖带过紧→BP↓外界 因素
袖带过松→BP↑
手臂高于心脏位置→BP↓
手臂低于心脏位置→BP↑
咬破体温计后的处理
清除玻璃碎屑 口服蛋清液或牛奶 服用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
做好医患沟通
提 纲
1 2 3
生命体征 的 内容
测量 生命体征 的目的
测量时 的 注意事项
生命体征的内容
脉搏
体温 呼吸 血压
目的
观察 生命体征 动态变化
为诊疗 及护理 提供依据
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的测量体温方式 异常呼吸、脉搏的测量方法 偏瘫患者生命体征的测量 测量血压的注意点
脉搏短绌病人的测量
测血压的注意点
动态血压监测“四定”原则 一般测量右臂 排除外界因素影响所致的误差
外界因素对血压的影响
袖带过宽→BP↓ 袖带过窄→BP↑
Hale Waihona Puke 袖带过紧→BP↓外界 因素
袖带过松→BP↑
手臂高于心脏位置→BP↓
手臂低于心脏位置→BP↑
咬破体温计后的处理
清除玻璃碎屑 口服蛋清液或牛奶 服用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
做好医患沟通
基础护理学生命体征的测量ppt课件

⑵ 将体温计汞柱用手或离心机甩 至 35.0 ℃ 以下 。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体温测量
3.体温计的检查
将全部体温计的水银柱甩至35℃ 以下, 于同一时间放入已测好的40℃ 以下的水中 ,3分钟后检查,凡误差 0.2℃以上或有裂 痕的不能再使用。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体温测量
口温 ⑴口表水银端放于舌下热窝。 ⑵闭紧口鼻,用鼻呼吸。 ⑶测量时间:3分钟。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呼吸的测量
1.将测量脉搏的手仍按在患者手腕上, 2.观察患者胸部或腹部起伏,一呼一吸为一次 3.计数半分钟,将测得的呼吸次数乘以2,呼 吸不规则及婴儿要数一分钟 4.危重患儿可将棉花少许置于小儿鼻孔边缘 ,观察棉花纤维的摆动次数,计数1min 准 确的测量结果。
体温测量
腋温 ⑴擦干汗液,放于腋窝处。 ⑵紧贴皮肤,曲臂过胸,加紧。 ⑶测量时间:5~10分钟。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体温测量
肛温 ⑴卧位:侧卧、俯卧、屈膝仰卧
位。 ⑵润滑肛表水银端,插入肛门
目的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体温测量
3.体温计的检查
将全部体温计的水银柱甩至35℃ 以下, 于同一时间放入已测好的40℃ 以下的水中 ,3分钟后检查,凡误差 0.2℃以上或有裂 痕的不能再使用。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体温测量
口温 ⑴口表水银端放于舌下热窝。 ⑵闭紧口鼻,用鼻呼吸。 ⑶测量时间:3分钟。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呼吸的测量
1.将测量脉搏的手仍按在患者手腕上, 2.观察患者胸部或腹部起伏,一呼一吸为一次 3.计数半分钟,将测得的呼吸次数乘以2,呼 吸不规则及婴儿要数一分钟 4.危重患儿可将棉花少许置于小儿鼻孔边缘 ,观察棉花纤维的摆动次数,计数1min 准 确的测量结果。
体温测量
腋温 ⑴擦干汗液,放于腋窝处。 ⑵紧贴皮肤,曲臂过胸,加紧。 ⑶测量时间:5~10分钟。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体温测量
肛温 ⑴卧位:侧卧、俯卧、屈膝仰卧
位。 ⑵润滑肛表水银端,插入肛门
目的
生命体征的测量课件

或接受 特殊治疗者需15—30min测量一次 (2)偏瘫患者应测健肢 (3)不可用拇指诊脉 (4)异常脉搏、危重患者需测1min (5)脉搏弱难测时,用听诊器听心率1min (6)脉搏出现短绌时,应由2人同时测量, 记录方法为“心率/脉率”
3.测量呼吸的注意事项
二、体温的异常
1.体温升高:37.4— 38℃为低热,38—39℃ 为中度发热,39—41℃ 为高热,41℃以上为超高 热 体温升高多见于肺结核、细 菌性痢疾、支气管肺炎、 脑炎、疟疾、甲状腺机能 亢进、中暑、流感以及外 伤感染等
2.体温低于正常 见于休克、大出血、 慢性消耗性疾病、 年老体弱、甲状腺 机能低下、重度营 养不良 在低温环境中暴露过 久等
三、呼吸(R)
呼吸是呼吸道和肺的活动 人体通过呼吸,吸进氧气 呼出二氧化碳 是重要的生命活动之
成人16—20次/分 儿童30—40次/分 儿童的呼吸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 逐渐到成人的水平 呼吸次数与脉搏次数的比例为1∶4
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
以胸廓起伏运动为主的呼吸为胸式呼吸 多见于正常女性和年轻人 腹膜炎、急腹症患者 以腹部运动为主的呼吸为腹式呼吸 多见于正常男性和儿童 胸膜炎患者。
不规则热
可见于结核病、支气管肺炎等。 现较为多见,多由用药引起。
二、脉搏 (P)
心脏舒缩时,动脉管壁有节奏地、周期性地起伏叫脉搏 检查脉搏通常用两侧桡动脉 正常脉搏次数与心跳次数相一致 节律均匀,间隔相等 白天由于进行各种活动,血液循环加快 因此脉搏快些 夜间活动少,脉搏慢些
新生儿可快至120—140次/分 婴幼儿130—150次/分 儿童110—120次/分 正常成人60—100次/分 老年人可慢至55—75次/分
血压测量法一般选用上臂肱 动脉为测量处 首次就诊应测量左右上臂血 压,以后通常测量高度数一 侧,必要时加测下肢的。
3.测量呼吸的注意事项
二、体温的异常
1.体温升高:37.4— 38℃为低热,38—39℃ 为中度发热,39—41℃ 为高热,41℃以上为超高 热 体温升高多见于肺结核、细 菌性痢疾、支气管肺炎、 脑炎、疟疾、甲状腺机能 亢进、中暑、流感以及外 伤感染等
2.体温低于正常 见于休克、大出血、 慢性消耗性疾病、 年老体弱、甲状腺 机能低下、重度营 养不良 在低温环境中暴露过 久等
三、呼吸(R)
呼吸是呼吸道和肺的活动 人体通过呼吸,吸进氧气 呼出二氧化碳 是重要的生命活动之
成人16—20次/分 儿童30—40次/分 儿童的呼吸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 逐渐到成人的水平 呼吸次数与脉搏次数的比例为1∶4
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
以胸廓起伏运动为主的呼吸为胸式呼吸 多见于正常女性和年轻人 腹膜炎、急腹症患者 以腹部运动为主的呼吸为腹式呼吸 多见于正常男性和儿童 胸膜炎患者。
不规则热
可见于结核病、支气管肺炎等。 现较为多见,多由用药引起。
二、脉搏 (P)
心脏舒缩时,动脉管壁有节奏地、周期性地起伏叫脉搏 检查脉搏通常用两侧桡动脉 正常脉搏次数与心跳次数相一致 节律均匀,间隔相等 白天由于进行各种活动,血液循环加快 因此脉搏快些 夜间活动少,脉搏慢些
新生儿可快至120—140次/分 婴幼儿130—150次/分 儿童110—120次/分 正常成人60—100次/分 老年人可慢至55—75次/分
血压测量法一般选用上臂肱 动脉为测量处 首次就诊应测量左右上臂血 压,以后通常测量高度数一 侧,必要时加测下肢的。
生命体征的监测课件【PPT课件】

什么是生命体征 ?
为什么?
机体对疾病的反应是通过外在的症 状和体征来反映出来的,如感染→ 发热, 心脏疾病→P增快或减慢,呼吸系统疾病 会引起R的变化,休克、高血压疾病会引 起BP的变化,T、P、R、BP均是衡量机体 状况的标准,是机体内在活动的客观反 应,称其为生命体征。
学习目标:
1.描述生命体征的正常范围 2.识别生命体征的异常变化 3.按规程进行生命体征的观察 4.正确记录生命体征的观察资料 5.为高热病人制定护理计划 6.正确管理体温计和血压计 7.有效运用促进呼吸功能的护理技术
药物降温:
①柴胡注射液4毫升或安痛定2毫升 肌注,临床多用于高热的临时处理;
② 消炎痛栓:1/4~1/2枚,放入 肛内;
③阿司匹林0.3~0.6克,每日3次, 哮喘患者及有出血倾向、活动性出血患 者禁用;
④扑热息痛:0.25~0.5克,每日3 次,肝肾功能受损者慎用。
(2)病情观察: ①测体温:每4小时测1次,正常三天
a 使末梢血管 收缩,减少 由辐射散热;
b 通过交感神 经直接抑制 汗腺活动, 减少排汗;
c 提高组织的代谢率, 通过甲状腺和肾上腺 髓质的激素分泌活动 的改变来调节机体的 代谢率;
d 发生寒战,通过机体 神经改变骨骼肌的活 动,寒战产热;
散热减少
产热增加 体温升高
(四)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化
部位 口腔 直肠 腋窝
(三)体温调节: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1)散热调节(下丘脑前部):
当外界环境温度高于人体温度 时,可通过下列机制调节
a 使皮肤血管扩张, 血流量增加,通 过辐射散热;
b 增加出汗与加速 呼吸;
c 降低细胞代谢 作用;
d 减少肌肉活动。
为什么?
机体对疾病的反应是通过外在的症 状和体征来反映出来的,如感染→ 发热, 心脏疾病→P增快或减慢,呼吸系统疾病 会引起R的变化,休克、高血压疾病会引 起BP的变化,T、P、R、BP均是衡量机体 状况的标准,是机体内在活动的客观反 应,称其为生命体征。
学习目标:
1.描述生命体征的正常范围 2.识别生命体征的异常变化 3.按规程进行生命体征的观察 4.正确记录生命体征的观察资料 5.为高热病人制定护理计划 6.正确管理体温计和血压计 7.有效运用促进呼吸功能的护理技术
药物降温:
①柴胡注射液4毫升或安痛定2毫升 肌注,临床多用于高热的临时处理;
② 消炎痛栓:1/4~1/2枚,放入 肛内;
③阿司匹林0.3~0.6克,每日3次, 哮喘患者及有出血倾向、活动性出血患 者禁用;
④扑热息痛:0.25~0.5克,每日3 次,肝肾功能受损者慎用。
(2)病情观察: ①测体温:每4小时测1次,正常三天
a 使末梢血管 收缩,减少 由辐射散热;
b 通过交感神 经直接抑制 汗腺活动, 减少排汗;
c 提高组织的代谢率, 通过甲状腺和肾上腺 髓质的激素分泌活动 的改变来调节机体的 代谢率;
d 发生寒战,通过机体 神经改变骨骼肌的活 动,寒战产热;
散热减少
产热增加 体温升高
(四)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化
部位 口腔 直肠 腋窝
(三)体温调节: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1)散热调节(下丘脑前部):
当外界环境温度高于人体温度 时,可通过下列机制调节
a 使皮肤血管扩张, 血流量增加,通 过辐射散热;
b 增加出汗与加速 呼吸;
c 降低细胞代谢 作用;
d 减少肌肉活动。
生命体征测量ppt(共69张PPT)

三、血压的测量
血压的测量
【目的】 ▪ 判断血压有无异常 ▪ 动态监测血压变化,间接了解循环系统功能 ▪ 协助诊断
体位 手臂位置与与心脏同一水平 坐位:平第四肋 卧位:平腋中线 患者:卷袖,露臂,手掌向上,肘部伸直 翻开血压计,垂直放妥,开启水银槽开关 缠袖带:平整置于上臂中部,
下缘距肘窝2~3cm, 松紧以能插入一指为宜
直肠或肛门手术、腹泻、心肌梗死者禁忌肛温测量
婴幼儿、危重患者、躁动患者,应设专人守护,防止意外
体温的测量
【本卷须知】 假设患者不慎咬破体温计,首先应及时去除玻璃碎屑,再口
服蛋清或牛奶,假设病情允许,可服用粗纤维食物,加速 汞的排出 防止影响体温测量的各种因素。如运动、进食、冷热饮、冷 热敷、洗澡、坐浴、灌肠等,假设有上述情况应休息30 分钟后再测量 新入院患者每日测量体温4次,连续测量3天,3天后体温仍 正常改为每天测量2次 手术患者,术前1天8pm测量体温,术后每天测量4次,连 续测量3天,体温恢复正常改为每天测量2次
▪ 见于败血症、风湿热、化脓性疾病
常见热型
❖间歇热
▪ 定义:体温骤然升高至39℃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 ,然后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个间歇,又反
复发作,即高热期和无热期交替出现
▪ 见于疟疾
常见热型
❖ 不规那么热 ❖ 定义:发热无一定规那么,且持续时间不定 ❖ 见于流行性感冒、癌性发热
体温评估
血压的生理变化 年龄 性别 昼夜和睡眠 体型 体位 身体不同部位 环境 运动、情绪冲动、紧张、恐惧、兴奋、吸烟、饮酒、药物等
异常血压
高血压:指18岁以上成年人收缩压≥140mmHg和/或 舒张压≥90mmHg 。
异常血压
❖ 低血压:血压低于90/60mmHg〔12.0/8.0 kPa〕 ❖ 见于大量失血、休克、急性心力衰竭等。 ❖ 脉压增大 ❖ 见于主动脉硬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动静脉瘘、甲状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体温计(electronic thermometer) 采用电子感温探头测量体温,测得的温度值直接
由数字显示 医院用电子体温计 个人用电子体温计 可弃式体温计 (disposable thermometer) 单次使用 其构造为一含有对热敏感的化学指示点薄片,点状薄 片随机体的温度而变色,显示所测温度
体型
其它
昼夜、睡眠
高大、肥胖者血压较高
运动、情绪激动、紧张、恐惧 、兴奋、吸烟、饮酒、药 物等
上午6~10时及下午4~8时各有一 个高峰,晚上8时后血压呈缓慢下 降趋势,表现为“双峰双谷” 睡眠不佳,血压升高
14-13
体温计的种类
水银体温计(mercury thermometer) 口表、肛表、腋表
体呼脉血吸温搏压((p:ubl血soed管)y内te流m动pe着ra的tu血re液)对单位面积血 又机在管体称每壁在体个的新心核侧陈动温压代周度力谢期,(过中压程是,强中指由),需于身,要心体一不脏内般断的部所地收说胸从缩的腔外和血界舒、压 腹环排张致是境出腔, 动指中体和动脉动摄外脉管中脉取,内壁枢血氧机的产神压气体压生经.与,并力有环的把也节境温自发律之身生的度间产周搏所生期动进的性,行二的称气氧变为体化化动交碳脉,导换 特过脉收程点搏缩,:(压a称:r稳te心为r定室i呼a收l;吸p缩u较时(lrse,e皮s动)p,脉肤ir简a血t温i压称on上度脉升高搏达到(p的u最ls高e)值
14-6
呼吸的正常值
频率16~20 次/分,节律规则,呼吸运动均匀无声且不 费力
呼吸与脉搏比为1:4 男性及儿童以腹式呼吸为主,女性以胸式呼吸为主
14-7
异常呼吸
频率异常:
呼吸过速 ( tachypnea,气促) 特点:呼吸频率>24 次/分(体温每升高1℃,呼吸频率增加3~4次/分) 呼吸过缓 (bradypnea)特点:呼吸频率<12次/分
温度性别的影响而变化
其它
14-10
脉搏的影响因素年龄活动脉搏性别
饮食
体型
药物
情绪
14-11
呼吸的生理变化
呼吸的生理变化 年龄:年龄越小呼吸频率越快 活动:剧烈动呼吸加深加快;休息和睡眠时 呼吸减慢 情绪呼吸的生理变化 性别:女性比男性稍快 血压:血压升高呼吸减慢减弱;血压降低呼 吸加快加强 环境
形态异常
胸式呼吸减弱、腹式呼吸增强 腹式呼吸减弱、胸式呼吸增强
呼吸困难 常见症状及体征
中国高血压分类标准2010版(单位: mmHg)
理想血压 <120/80
血压的正常值
正常高值 130~139/85~89
I级 140-159/90-99
收缩压 90~139mmHg(12~18.5kPa)II级 160-179/100-109
超高热 41.0℃以上(105.8℉以上)
体温过低
轻度:32.1~35.0℃(89.8~95.0F) 中度:30.0~32.0℃(86.0~89.6F) 重度:<30.0℃(86.0F),伴瞳孔散大, 对光反射消失 致死温度:23.0~25.0℃(73.4~77.0F)
脉搏的正常值
指每分钟脉搏搏动的次数(频率) 正常情况
14-12
血压的生理变化
随年龄的增长, 收缩压和舒张压 均有增高的趋势,但收缩压比舒 张压的升高更显著
卧位<坐位<立位
右上肢高于左上肢(10~20mmHg) 下肢血压高于上肢(20~40mmHg)
年龄
体位
更年期前,女性血压低 于男性 更年期后,差别较小
性别
血压
环境
寒冷环境,血 压略升高 高温环境,血 压略下降
14-14
体温计的检查
目的:保证体温计的准确性 时间:使用新体温计前,定期消毒体温计后 方法:体温计甩在35℃以下,同一时间放入已测好的40℃以
下水中,3分钟后检视 不能使用:误差>0.2℃、玻璃管有裂缝、水银柱自行下降
14-15
体温测量的方法
【目的】
判断体温有无异常 动态监测体温变化,分析热型及伴随症状 协助诊断,为预防、治疗、康复、护理提供依据
60~100 次/分 脉率和心率一致
心动过缓(bradycardia, 缓脉)
成人脉率<60 次/分 见于颅内压增高、房
室传导阻滞、甲 状腺功能减退、 阻塞性黄疸
心动过速(tachycardia,速脉) 成人脉率>100 次/分 见于发热、甲状腺功能亢 进、心衰、血容量不足 一般体温每升高1℃,成人 脉率增加10次/分,儿童 增加15次/分
14-16
体温测量的方法
【注意事项】 直肠或肛门手术、腹泻、心肌梗死者禁忌肛温 测量 婴幼儿、危重患者、躁动患者,应设专人守护 ,防止意外 婴幼儿、精神异常、昏迷、口腔疾患、口鼻手 术、张口呼吸者禁忌口温测量 腋下有创伤、手术、炎症,腋下出汗较多者, 肩关节受伤或消瘦夹不紧体温计者禁忌腋温测 量
生命体征的测量与评估
课程内容
概念
正常值 生理变化
测量
14-2
生命体征 (vital signs)
体温 (body temperature) 脉搏 (pulse) 呼吸 (respiration) 血压 (blood pressure)
疼痛——第五项生命体征
(2002年第十届国际疼痛大会)
舒张压:心室舒张末期,动脉血压下降达到的最低值
14-3
体温的正常值
换算公式:
℉=℃×9/5+32 ℃=(℉-32)×5/9
14-4
异常体温临床分级
体温过高
低热 37.3~38.0℃(99.1~100.4℉) 中等热 38.1~39.0℃(100.6~102.2℉) 高热 39.1~41.0℃(102.4~105.8℉)
舒张压 60~89mmHg (8~11.8kPa) III级 ≥180/110
换算 kPa×7.5 = mmHg ;
mmHg×0.13 = kPa
体温的生理变化
昼昼夜夜
肌肉活 动
年龄
儿老新肌剧药其昼 周 ,性女女周童年生肉烈物他年别性性期期夜 午年龄、人儿活活龄稍体性性后青的,动动高温的波1少体尤可于随变~动年温其增男月动6,的低是加时性经,体体于早产清周即最温温青产热期排晨高高、儿的卵2于壮~变后,成年化体易6时年而温受药人最物出升环现 高低境
深度异常
深度呼吸 特点:深而规则的大呼吸 浅快呼吸 特点:浅表而不规则
节律异常
潮式呼吸 特点:浅慢-深快-浅慢-暂停,周而复始 间断呼吸 特点:呼吸和呼吸暂停现象交替出现
声音异常
蝉鸣样(strident)呼吸特点:吸气时产生一种极高的似蝉鸣样音调 鼾声(stertorous)呼吸特点:呼吸时发生一种粗大的鼾声
由数字显示 医院用电子体温计 个人用电子体温计 可弃式体温计 (disposable thermometer) 单次使用 其构造为一含有对热敏感的化学指示点薄片,点状薄 片随机体的温度而变色,显示所测温度
体型
其它
昼夜、睡眠
高大、肥胖者血压较高
运动、情绪激动、紧张、恐惧 、兴奋、吸烟、饮酒、药 物等
上午6~10时及下午4~8时各有一 个高峰,晚上8时后血压呈缓慢下 降趋势,表现为“双峰双谷” 睡眠不佳,血压升高
14-13
体温计的种类
水银体温计(mercury thermometer) 口表、肛表、腋表
体呼脉血吸温搏压((p:ubl血soed管)y内te流m动pe着ra的tu血re液)对单位面积血 又机在管体称每壁在体个的新心核侧陈动温压代周度力谢期,(过中压程是,强中指由),需于身,要心体一不脏内般断的部所地收说胸从缩的腔外和血界舒、压 腹环排张致是境出腔, 动指中体和动脉动摄外脉管中脉取,内壁枢血氧机的产神压气体压生经.与,并力有环的把也节境温自发律之身生的度间产周搏所生期动进的性,行二的称气氧变为体化化动交碳脉,导换 特过脉收程点搏缩,:(压a称:r稳te心为r定室i呼a收l;吸p缩u较时(lrse,e皮s动)p,脉肤ir简a血t温i压称on上度脉升高搏达到(p的u最ls高e)值
14-6
呼吸的正常值
频率16~20 次/分,节律规则,呼吸运动均匀无声且不 费力
呼吸与脉搏比为1:4 男性及儿童以腹式呼吸为主,女性以胸式呼吸为主
14-7
异常呼吸
频率异常:
呼吸过速 ( tachypnea,气促) 特点:呼吸频率>24 次/分(体温每升高1℃,呼吸频率增加3~4次/分) 呼吸过缓 (bradypnea)特点:呼吸频率<12次/分
温度性别的影响而变化
其它
14-10
脉搏的影响因素年龄活动脉搏性别
饮食
体型
药物
情绪
14-11
呼吸的生理变化
呼吸的生理变化 年龄:年龄越小呼吸频率越快 活动:剧烈动呼吸加深加快;休息和睡眠时 呼吸减慢 情绪呼吸的生理变化 性别:女性比男性稍快 血压:血压升高呼吸减慢减弱;血压降低呼 吸加快加强 环境
形态异常
胸式呼吸减弱、腹式呼吸增强 腹式呼吸减弱、胸式呼吸增强
呼吸困难 常见症状及体征
中国高血压分类标准2010版(单位: mmHg)
理想血压 <120/80
血压的正常值
正常高值 130~139/85~89
I级 140-159/90-99
收缩压 90~139mmHg(12~18.5kPa)II级 160-179/100-109
超高热 41.0℃以上(105.8℉以上)
体温过低
轻度:32.1~35.0℃(89.8~95.0F) 中度:30.0~32.0℃(86.0~89.6F) 重度:<30.0℃(86.0F),伴瞳孔散大, 对光反射消失 致死温度:23.0~25.0℃(73.4~77.0F)
脉搏的正常值
指每分钟脉搏搏动的次数(频率) 正常情况
14-12
血压的生理变化
随年龄的增长, 收缩压和舒张压 均有增高的趋势,但收缩压比舒 张压的升高更显著
卧位<坐位<立位
右上肢高于左上肢(10~20mmHg) 下肢血压高于上肢(20~40mmHg)
年龄
体位
更年期前,女性血压低 于男性 更年期后,差别较小
性别
血压
环境
寒冷环境,血 压略升高 高温环境,血 压略下降
14-14
体温计的检查
目的:保证体温计的准确性 时间:使用新体温计前,定期消毒体温计后 方法:体温计甩在35℃以下,同一时间放入已测好的40℃以
下水中,3分钟后检视 不能使用:误差>0.2℃、玻璃管有裂缝、水银柱自行下降
14-15
体温测量的方法
【目的】
判断体温有无异常 动态监测体温变化,分析热型及伴随症状 协助诊断,为预防、治疗、康复、护理提供依据
60~100 次/分 脉率和心率一致
心动过缓(bradycardia, 缓脉)
成人脉率<60 次/分 见于颅内压增高、房
室传导阻滞、甲 状腺功能减退、 阻塞性黄疸
心动过速(tachycardia,速脉) 成人脉率>100 次/分 见于发热、甲状腺功能亢 进、心衰、血容量不足 一般体温每升高1℃,成人 脉率增加10次/分,儿童 增加15次/分
14-16
体温测量的方法
【注意事项】 直肠或肛门手术、腹泻、心肌梗死者禁忌肛温 测量 婴幼儿、危重患者、躁动患者,应设专人守护 ,防止意外 婴幼儿、精神异常、昏迷、口腔疾患、口鼻手 术、张口呼吸者禁忌口温测量 腋下有创伤、手术、炎症,腋下出汗较多者, 肩关节受伤或消瘦夹不紧体温计者禁忌腋温测 量
生命体征的测量与评估
课程内容
概念
正常值 生理变化
测量
14-2
生命体征 (vital signs)
体温 (body temperature) 脉搏 (pulse) 呼吸 (respiration) 血压 (blood pressure)
疼痛——第五项生命体征
(2002年第十届国际疼痛大会)
舒张压:心室舒张末期,动脉血压下降达到的最低值
14-3
体温的正常值
换算公式:
℉=℃×9/5+32 ℃=(℉-32)×5/9
14-4
异常体温临床分级
体温过高
低热 37.3~38.0℃(99.1~100.4℉) 中等热 38.1~39.0℃(100.6~102.2℉) 高热 39.1~41.0℃(102.4~105.8℉)
舒张压 60~89mmHg (8~11.8kPa) III级 ≥180/110
换算 kPa×7.5 = mmHg ;
mmHg×0.13 = kPa
体温的生理变化
昼昼夜夜
肌肉活 动
年龄
儿老新肌剧药其昼 周 ,性女女周童年生肉烈物他年别性性期期夜 午年龄、人儿活活龄稍体性性后青的,动动高温的波1少体尤可于随变~动年温其增男月动6,的低是加时性经,体体于早产清周即最温温青产热期排晨高高、儿的卵2于壮~变后,成年化体易6时年而温受药人最物出升环现 高低境
深度异常
深度呼吸 特点:深而规则的大呼吸 浅快呼吸 特点:浅表而不规则
节律异常
潮式呼吸 特点:浅慢-深快-浅慢-暂停,周而复始 间断呼吸 特点:呼吸和呼吸暂停现象交替出现
声音异常
蝉鸣样(strident)呼吸特点:吸气时产生一种极高的似蝉鸣样音调 鼾声(stertorous)呼吸特点:呼吸时发生一种粗大的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