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气候协定》对中国进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气候变暖的国际合作巴黎协定的重要性
气候变暖的国际合作巴黎协定的重要性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而国际社会对于气候变化的应对也变得日益迫切。
在这个关键时刻,巴黎协定的签署和执行对于全球国际合作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巴黎协定的重要性及其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作用。
一、背景介绍气候变暖已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人类活动所释放的温室气体是主要的原因。
科学研究已经准确地证明,气候变暖将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包括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为应对这一挑战,国际社会多次召开气候变化谈判,最终于2015年达成了历史性的巴黎协定。
二、巴黎协定的重要性巴黎协定的签署和执行对于全球气候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1. 全球意愿的凝聚和行动的统一巴黎协定是首个被全球绝大多数国家所接受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全球气候协定。
该协定通过确立各国减排目标、透明度和核查机制,凝聚了全球各方的意愿,为气候行动提供了统一的框架。
2. 实现全球气候目标的契机巴黎协定设定了全球平均温度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的目标,并将努力限制升温在1.5摄氏度以内。
各国根据自身国情提出具体减排目标,并定期报告和核查执行情况。
通过共同努力,可以实现全球减缓气候变暖的目标。
3. 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经济巴黎协定鼓励发展中国家采取适当的行动,并为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这将有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经济的发展,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4. 地区及国际间合作的契机巴黎协定鼓励各国加强国际合作,通过技术转让、经验分享和资金支持等方式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国际支持将有助于弥补其在气候行动方面的不足,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三、巴黎协定的影响与挑战巴黎协定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重要影响,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1. 履约行动的不均衡由于各国经济、社会和资源等条件的不同,巴黎协定中的减排目标存在一定的不均衡性。
一些发达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力度不够,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则面临减排责任的困境。
中国落实《巴黎协定》的政策和行动
新常态下新增能源需求主要依靠增加非化石能源供应满足,CO2排 放基本稳定。
2005~2013年,非化石能源年均增速10.3%, CO2排放增速5.4%; CO2排放量 从2005年5990 MtCO2上升到9126 MtCO2。 2013~2016年,非化石能源年均增速10.9%, CO2排放基本持平,2016年比 2015年下降0.9%。
170524—清华-WRI
5. 经济新常态下低碳转型加速,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 的调整起了关键作用 (1)
新常态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GDP能耗强度下降加速。
高耗能原材料产品产量下降,高耗能产业在经济中占比降低。2013~2015年, 粗钢产量下降5.1%,水泥产量下降2.5%,而2005~2013年,其年均增长率分 别为11%和10.8%。
全面建设“互联网+”智慧能源系统,促进能源与现代信息技术深 度融合,发展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网络。
170524—清华-WRI
9. 推动能源消费革命,节约能源,提高能效,控制能源 消费总量 (1)
能源战略不仅保障供给,同时要引导和调控需求,提高能效,控 制能源消费总量。
170524—清华-WRI
3. 中国制定《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及 《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为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提供保障 (1)
2017年4月底,中国公布《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 2016~2030》,明确了战略导向、重点任务、实施措施和政策保 障。 重申并强化国家自主决定贡献目标。2030年GDP的CO2强度比2005 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 右,2030年左右CO2排放达到峰值且努力早日达峰。 明确到2050年初步建成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现代化能 源体系,非化石能源占比超过一半。 以2030年NDC目标为引导,分解并体现在每个五年规划的约束性 指标之中。
浅谈《巴黎协定》背景下全球气候治理的中国方案
浅谈《巴黎协定》背景下全球气候治理的中国方案作者:龚云鸽来源:《广东蚕业》 2018年第5期摘要文章以《巴黎协定》签署后全球气候治理框架为视角,展现中国方案的具体方针,并分析了《巴黎协定》给中国方案带来的挑战,展望了今后全球气候治理的前景。
关键词《巴黎协定》;全球气候治理;中国方案中图分类号:P467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2095-1205(2018)05-144-021 《巴黎协定》签订后全球气候治理的背景气候问题作为环境问题的首要关注,近20年来日益占据当今国际政治议程的核心位置。
气候治理顺应社会进步的趋势,关乎人类发展的前景,符合各国的利益。
气候治理的推进,需要有大国的垂先示范与支持,也需要有多方面的协商交流与合作。
然而,当今全球气候治理议题上呈现出严重的“南北分裂”,发达国家甚至企图以“单轨”代替“双轨”,这不仅使气候治理陷入僵局,也严重损害了各国的利益。
这种气候上的分裂,将成为未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冲突的重要节点。
若得不到合理解决,气候问题将成为全球“公地悲剧”的试验田。
2015年签订的《巴黎协定》是全球气候治理中第三个里程碑式的文件,它在坚持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设立并完善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公平和各自能力原则以及“双轨制”的基础上.采用“自下而上”国家自主贡献的模式提高各方参与积极性,扭转了“巴厘路线图”以来《京都议定书》等文件“自上而下”强制发达国家减排造成的停滞僵局。
此外,协定降低了有法律约束力协议的生效门槛,即只要有55个国家批准该协议即可生效,此后若未达成减排目标,国家面临的即是法律责任而不仅是道义舆论压力。
协议创立的新模式为全球气候治理打开了新局面,目前已有190多个国家向联合国提出了自主贡献文件,欧盟、中国等大国或国家联合体也在国内推出配套的政策与措施。
然而协议本身的局限性和不完善的地方也为全球气候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2 中国的气候治理方案中国的国际气候治理理念稳中有变。
《巴黎协定》新机制及其影响
《巴黎协定》新机制及其影响作者:暂无来源:《世界环境》 2016年第1期2015年12月12日,195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代表相聚法国巴黎,达成了历史性协议:《巴黎协定》,确定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的目标,并提出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
《巴黎协定》确立了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制度框架,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又一新的起点。
文/何建坤去年底刚闭幕的巴黎气候大会通过《巴黎协定》,确立了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制度框架,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的又一新起点,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一、《巴黎协定》确立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机制《巴黎协定》是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根据公约的目标,并遵循其原则,由《公约》缔约方大会一致通过的适用于所有国家并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定,对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合作行动做出了制度性安排,并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下,对减缓、适应、资金、技术、能力建设、透明度和全球盘点等各要素做了平衡的安排,其中所确立的减缓新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确立全球长期目标,即“把全球平均温升控制在工业革命前水平以上低于2℃之内,并努力将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革命前水平以上1.5℃之内”,以大大减少气候变化的风险和影响。
为了实现该目标,协定中提出要“尽快达到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峰值,”并且“在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源的人为排放与汇清除之间的平衡”,也就是到本世纪下半叶实现全球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第二,实现全球长期目标以各方国家自主决定贡献(INDC)为基础。
巴黎气候大会之前,几乎所有缔约方都根据华沙气候大会决议,提交了各自国家自主决定贡献文件。
协定要求“所有缔约方的努力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增加”,并要求在核算INDC中排放量时,“应促进环境完整性、透明、精确、完整、可比和一致性”,以增强透明度保障国家自主决定贡献的准确性。
中国在巴黎气候协定的承诺
中国在巴黎气候协定的承诺摘要:一、巴黎气候协定的背景与重要性1.巴黎气候协定的签署背景2.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立场二、中国在巴黎气候协定的承诺1.控制温室气体排放2.发展可再生能源3.增加森林碳汇4.推动绿色经济发展三、中国实现巴黎气候协定承诺的措施1.能源结构调整2.节能减排政策3.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发展4.国际合作与交流四、巴黎气候协定对中国的影响1.促进国内绿色低碳发展2.提升国际地位与影响力3.推动全球气候治理正文:巴黎气候协定作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法律文书,于2015 年在法国巴黎签署。
这一协定的签署旨在加强全球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巴黎气候协定的制定,并作出了坚定的承诺。
首先,中国在巴黎气候协定中承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具体而言,我国计划到2030 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努力争取尽早实现。
此外,中国还承诺到2030 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 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 年增加45 亿立方米。
为实现上述承诺,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在能源结构调整方面,中国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提高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在总能源消费中的比例。
同时,政府制定了一系列节能减排政策,鼓励企业采用先进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科技创新也是中国实现巴黎气候协定承诺的关键驱动力。
政府大力支持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的研发工作,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的创新与推广。
此外,国际合作与交流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气候治理,与各国分享绿色发展经验,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巴黎气候协定的签署与实施,对中国的影响深远。
一方面,它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绿色低碳发展,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人民生活质量。
另一方面,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提升了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影响力。
总之,中国在巴黎气候协定中作出了坚定的承诺,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来实现这些承诺。
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定》,中国怎么办
国家的公共健康和福利 ;第二,其他 国家与美国共同管制该空气污染物的 减排。在 2007 年马萨诸塞州等诉美 国国家环境保护局一案中,美国联邦 最高法院已经判定温室气体为空气污 染物,所以第一条要求得到了满足。 而《巴黎气候协定》中各国承诺共同 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使第二条要求也 得到满足。
理论上,环境团体可以利用美国 《清洁空气法案》的第 115 条款来开展 对美国政府的诉讼,从而阻挠特朗普 撤销《清洁电力计划》的行动,而这 一计划是美国气候政策的基石。2017 年 5 月 25 日,22 位共和党参议员给特 朗普写信明确提出了这一法律风险。
因此,美国气候政策的摇摆,两
中国经济报告 2017年第7期
党都有责任 :共和党将气候问题政治 化,而民主党则是三心二意。在可预 见的将来,美国气候变化问题根本不 可能通过立法解决,气候政策将随着 两党的更替而继续震荡。
中国如何应对
2013 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安纳伯格庄园的“习奥会”之后,中 美气候合作迅速升温,气候变化问题 成为两国能够达成共识的为数不多的 领域之一。中美气候外交于 2014 年 达到高潮,在《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 明》中,中国承诺在 2030 年之前实 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而这一承诺后 来变成中国在《巴黎气候协定》中的 “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美国气候政策摇摆的原因
美国宣布退出《巴黎 气候协定》,将对国 际社会践行全球气候 保护责任产生极其负 面的影响
特朗普退出《巴黎气候协定》的 这一幕,与 2001 年时任美国总统小 布什退出《京都议定书》让人有似曾 相识的感觉。尽管两次毁约都是来自 共和党的总统,但这并不意味着民主 党没有任何责任。
中国在巴黎气候协定的承诺
中国在巴黎气候协定的承诺中国在巴黎气候协定中所做的承诺对于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其参与并承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举动对于全球减缓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巴黎气候协定于2015年12月12日通过,旨在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
作为参与国之一,中国代表团出席了此次协议的谈判和通过过程,并在协议中做出一系列重要承诺。
首先,中国承诺将在2030年前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早期实现。
这一承诺被认为是中国参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一项重要里程碑。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其能源结构调整和减排意愿对于全球减缓气候变化至关重要。
其次,中国承诺将增加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的占比。
到2030年,中国将非化石能源占比提高到20%左右。
这一承诺在中国能源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将通过增加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的利用,减少传统煤炭等化石能源的使用,实现对能源结构的转型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此外,中国还承诺将提高森林覆盖率,力争到2030年前森林蓄积量增加40亿立方米。
这一承诺也对于全球气候变化有着重要意义。
森林具有吸收二氧化碳和保护生态系统的作用,增加森林蓄积量能够有效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有利于全球气候的稳定。
中国在巴黎气候协定中的承诺不仅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也体现了中国政府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和承诺。
中国政府一直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将保护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国家发展的基本战略。
中国在巴黎气候协定中所做的承诺将需要政府全力以赴的执政能力和社会大众的积极参与。
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和减排行动,包括限制煤炭使用、推广可再生能源、实施碳排放交易体系等。
中国社会也逐渐开始关注和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中。
总之,中国在巴黎气候协定中的承诺对于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其能源结构调整、减排行动和环境保护举措对于全球减缓气候变化至关重要。
巴黎协定对发展中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巴黎协定对发展中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巴黎协定,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1次缔约方大会决议》是2015年12月通过的一项全球性气候协议。
该协定旨在加强全球各国对气候变化的应对,并为实现全球变暖控制在2摄氏度以上的目标制定了具体行动方式。
本文将探讨巴黎协定对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影响以及发展中国家应对的策略。
首先,巴黎协定对发展中的国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方面,协定鼓励发展中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可持续发展。
根据协定,发达国家将提供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促进发展中国家清洁能源、低碳经济的发展。
这无疑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重要的机遇和资源,有助于推动其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巴黎协定对发展中的国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较为落后,能源依赖度较高,因此减排行动可能面临较大的困难。
巴黎协定要求发展中国家在减排的同时保持经济增长,这对这些国家来说是一项严峻的考验。
而且,发展中国家减排所需的技术和资金投入也不容忽视。
针对巴黎协定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以下是几个应对策略。
首先,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国内环境政策的制定和完善。
通过制定符合国情的低碳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能源结构的转型,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减排双赢。
其次,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国际合作。
巴黎协定旨在实现全球减排目标,需要各国通力合作。
发展中国家可以寻求国际机构和发达国家的支持,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技术和资金援助,以及发达国家的技术转让。
再次,发展中国家应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可再生能源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关键,能够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通过鼓励和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利用,发展中国家能够实现清洁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发展中国家应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
提高公众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和意识,促进可持续生活方式的普及,对于实现减排目标至关重要。
通过发展教育项目、媒体宣传和社区活动等方式,提高公众对于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认知水平,从而推动更广泛的参与和行动。
巴黎协定的国内立法与执行推动政策与法规的落实
巴黎协定的国内立法与执行推动政策与法规的落实巴黎协定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成果之一,旨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并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
为了推动巴黎协定的落实,国家在国内立法和执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巴黎协定的国内立法与执行对推动政策与法规的落实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一、国内立法与巴黎协定的对接巴黎协定明确要求各缔约方通过国内立法等方式将其承诺转化为具体措施。
因此,国家需制定与巴黎协定目标相符合的相关法律法规,以确保各方共同努力实现减排目标。
例如,我国根据巴黎协定的要求,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法》,明确了温室气体减排的责任、义务和基本制度,为落实巴黎协定提供了法律保障。
二、国内执行与巴黎协定目标的协调国内执行是推动巴黎协定目标的落实的重要环节。
各国通过采取政策和措施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在国内,政府需要制定具体的政策和法规来引导行业、企业和公众采取节能减排措施。
例如,针对能源行业,政府可以制定能源消耗强度减排政策,鼓励企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采用清洁能源。
同时,政府还可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通过经济手段激励企业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三、法规的监督与执行为了确保国内法规的执行,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督和执行机制。
政府部门负责监督法规的执行情况,并对违反法规的行为进行惩处。
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信息公开机制,提供相关数据和信息,让公众及时了解并参与到减排工作中来。
有效的监督与执行机制可以确保政策与法规的落实,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气候行动,实现减排目标。
四、国际合作与知识分享巴黎协定的实施需要各国之间的合作与协作。
国家可以通过国际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技术,以加强国内减排工作。
例如,一些发达国家可以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转让和财政支持,帮助其实现减排目标。
同时,国家还可以加强与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合作,共同推动巴黎协定的落实。
总结:巴黎协定的国内立法与执行在推动政策与法规的落实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中国在巴黎气候协定的承诺
中国在巴黎气候协定的承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并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做出了一系列承诺。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国在巴黎气候协定中的承诺。
首先,中国承诺到2030年之前,使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下降50%。
这一目标意味着中国将在未来十年中大幅减少能源消耗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推广清洁能源、提高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利用效率、加强能源管理和监控等。
其次,中国承诺到2030年之前,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以上。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将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特别是太阳能和风能。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国家,并计划在未来十年中继续增加清洁能源的比例。
此外,中国还承诺到2030年之前,森林面积相比2005年将增加4.5亿亩以上。
中国是世界上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通过增加森林面积,能够有效地吸收二氧化碳,并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将加强森林保护和管理,同时推进大规模的造林和森林恢复项目。
此外,中国还承诺到2030年之前,将二氧化碳排放峰值争取提前。
这意味着中国将通过改善能源结构和增加能源利用效率,尽快达到二氧化碳排放的峰值,并在之后逐步减少排放量。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将继续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控制煤炭消费和排放,并加大对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另外,中国还承诺到2020年之前,将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减少35%和30%。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导致酸雨和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其减排对改善环境质量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将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加强燃煤电厂的排放控制,推广清洁燃煤技术和燃气、风能等清洁能源。
总结起来,中国在巴黎气候协定中的承诺包括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清洁能源,增加森林面积,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
中国在巴黎气候协定的承诺
中国在巴黎气候协定的承诺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2015年巴黎气候协定应运而生,旨在限制全球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制定共同目标。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对巴黎协定的承诺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在巴黎协定中明确提出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即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提高到20%左右。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加大了低碳发展战略的实施力度,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推动绿色能源投资。
近年来,中国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产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领导者。
此外,中国还积极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建设,旨在通过市场手段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碳排放成本。
2017年,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为全球最大。
通过碳排放权交易,中国企业可以购买碳排放权,从而实现碳排放的减少。
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实现中国在巴黎协定中的承诺,还有助于推动绿色金融和低碳产业的发展。
在履行巴黎协定承诺的过程中,中国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首先,中国政府加大了政策与法规制定力度,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
其次,政府大力扶持环保产业,为企业提供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走绿色发展道路。
此外,中国还建立了生态补偿机制,确保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的地区得到合理补偿。
在国际合作方面,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推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开展南南合作,将低碳技术转让给发展中国家。
同时,中国积极履行国际责任,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贡献力量。
尽管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未来,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大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此外,全球气候治理需要各国共同努力,中国应积极推动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总之,中国在巴黎协定中的承诺体现了其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责任与担当。
通过实施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发展低碳经济、推动绿色能源投资等措施,中国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在巴黎气候协定的承诺
中国在巴黎气候协定的承诺摘要:一、引言二、巴黎气候协定的背景和目标三、中国签署巴黎气候协定的意义四、中国在巴黎协定中的承诺五、中国履行巴黎协定承诺的举措六、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合作七、中国在低碳转型和绿色发展的成果八、全球气候治理中的中国贡献九、结论正文:一、引言近年来,气候变化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在2015年巴黎举行的气候变化大会上,各国达成了一项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协定——巴黎气候协定。
本文将探讨中国在巴黎气候协定中的承诺及其实施情况。
二、巴黎气候协定的背景和目标巴黎气候协定旨在全球范围内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降低气候变化的风险。
协定要求各国承诺采取措施,将全球平均气温上升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升温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
为实现这一目标,各国需加大减排力度,推动低碳发展。
三、中国签署巴黎气候协定的意义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签署巴黎气候协定具有重大意义。
这不仅体现了中国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负责任态度,也表明了中国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决心。
巴黎气候协定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向全球展示其气候治理能力的平台。
四、中国在巴黎协定中的承诺中国在巴黎协定中提出了自主贡献目标:到2030年,全国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60%至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
五、中国履行巴黎协定承诺的举措1.调整能源结构:提高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水力等清洁能源。
2.加大节能减排力度: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单位GDP能耗,推广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等领域。
3.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排放。
4.加强碳汇建设:保护森林资源,增加绿化面积,提高碳汇能力。
六、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合作1.南南合作: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领域开展技术转让、能力建设等合作。
中国巴黎气候协议
中国巴黎气候协议中国巴黎气候协议是指中国政府于2015年12月12日在法国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签署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1次缔约方大会通过的《巴黎协定》。
这一协议旨在全球范围内应对气候变化,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对于巴黎气候协议的签署和履行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巴黎气候协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其在减排方面的努力将直接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走向。
中国政府承诺将在2030年前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努力争取尽早实现。
其次,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和发展也将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投资国,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为全球减排做出了积极贡献。
除了在国际层面上的影响,中国巴黎气候协议的签署对中国国内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政府加大了对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的投入,推动了工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加快了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
同时,中国还通过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促进了环境保护意识的普及和提高。
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改善中国的环境质量,也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中国巴黎气候协议的履行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其经济发展和减排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
中国需要在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之间寻找平衡点,实现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中国的能源结构仍然偏向化石能源,清洁能源利用比例相对较低,这也是中国在减排方面面临的挑战之一。
总的来说,中国巴黎气候协议的签署和履行对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应对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举措,推动了清洁能源的发展,加大了对环境保护的投入。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相信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全球环境保护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中国巴黎气候协议的履行能够取得更加积极的成果,为全球气候治理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巴黎气候协定下的国际合作与应对策略
巴黎气候协定下的国际合作与应对策略2015年12月,全球各国政府在巴黎达成了一项历史性的协议,即巴黎气候协定。
这项协议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使全球平均气温上升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
然而,仅仅达成协议并不足以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国际合作的确是实现巴黎协定目标的关键。
首先,国际合作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气候变化是一项全球性的挑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独自解决。
各国需要携手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相互合作可以加强信息交流与共享,共同制定解决方案,并提供技术和经济支持。
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才能实现真正的全球气候治理。
其次,国际合作需要建立在平等和公正的基础上。
在巴黎气候协定下,发达国家承诺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这个承诺的背后,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于气候变化的共同责任。
发达国家应该为其历史上对气候变化贡献较大的行为负起责任,并帮助发展中国家转型为低碳经济。
合作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是确保国际合作可行性的关键因素。
另一方面,国际合作需要在各个层面展开。
不仅仅是国家之间的合作,企业、非政府组织和个人也都应承担起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
企业可以通过减少排放、转型为可再生能源等方式积极参与,而非政府组织和个人则可以通过宣传、参与环保活动等方式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贡献。
只有各个层面的合作齐头并进,才能形成强大的合力,推动气候变化问题的解决。
此外,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还需要制定一系列的具体策略和措施。
首先,各国应制定具体的减排目标和措施,确保温室气体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其次,应加强技术创新和转让,开发更加清洁和可持续的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需求。
同时,也需要加强自然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工作,以增强生态系统的吸碳能力。
最后,各国应加强气候变化适应能力的建设,通过改善社会经济发展和提升人民福利来减轻气候变化的影响。
综上所述,巴黎气候协定下的国际合作对于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全球各国携手合作,制定具体的策略和措施,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协议的目标。
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市场化应用和新能源成本的 降低,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将通过共享经济等社会创 新打破国际关系的零和博弈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成为全球绿色增长的内生动力。美国国内的绿色低 碳领导者不会因为美国退出《巴黎协定》而错过绿 色经济增长的机遇。而在饱受空气污染之苦的广大 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更是协同治理局地污染、 提高环境质量、保障环境健康的重要抓手。全球绿 色转型是大势所趋,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转 型的方向不会扭转。
(二)对《巴黎协定》之外议题谈判的影响 资金方面,即便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生效, 美国仍肩负着出资义务,只不过不再履行 2020 年
46 WORLD ENVIRONMENT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7年第3期 总第166期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后提供出资报告责任。谈判场上,美国的态度将更 为强硬,在资金支持上全面封锁。美国退出《巴黎 协定》亦有可能引起其他伞形集团国家跟风,减少 出资承诺或不履行出资义务。这种短期的负面影响 很有可能导致国际资本市场上气候融资能力和碳金 融产品价格的短期波动,进一步削减各缔约方出资 意愿和谈判信心。减缓方面,美国退出《巴黎协定》, 不再履行国家自主贡献,将增大实现 2℃目标的压 力和难度,给全球减缓行动带来更大的挑战。短期内, 将限制国际社会,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小岛屿发 展中国家等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导致各个利益主 体气候行动信心的降低。为换取更多的现实利益, 预计美国还将对发展中大国,特别是对我国的减排 施压。在其他议题方面,应对措施议题和行业议题 由于涉及贸易、就业等美国本届政府最为关注的问 题,重要程度将会极大地提高。
二、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一)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不会动摇 气候变化是 21 世纪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最大环境 挑战之一,《巴黎协定》是《公约》缔约方共同应 对挑战的里程碑文件,全球气候治理不会因为美国 的单方面行动而就此停滞。2001 年,美国退出法律 约束力更强的《京都议定书》后,全球应对气候变 化和深入推进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仍一路前行。长期 来看,全球各国应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决心 不会动摇。 (二)反弹效应推动气候治理多元发展 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甚至会产生一些反向推 动《巴黎协定》进一步落实的效果。美国刚刚宣布 将会退出《巴黎协定》,德国、法国、中国等国便 纷纷宣布将坚决履行《巴黎协定》。美国 125 个城 市、9 个州、902 家企业和投资者,以及 183 所学 院和大学组成的千人组织发表联合声明称,美国将 继续确保美国在碳减排事业中的全球领导地位。大 型跨国企业集团苹果公司在 6 月宣布以“绿色债券” 的方式在债务市场筹集 10 亿美元资金。美国退出《巴 黎协定》将给其他国家主体、区域组织、企业和个 人更多的空间来进行社会创新,形成多元共治的国 际气候治理趋势。 (三)能源革命推动绿色转型的方向不会扭转
《巴黎协定》的法律效力及国内应对
《巴黎协定》的法律效力及国内应对
熊倩云
【期刊名称】《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6(014)004
【摘要】《巴黎协定》是气候变化谈判的历史性突破,该协定满足具有约束力的国际环境法律文件的四因素,即具备条约核心形式,固定的承诺,透明度、责任和促进机制以及遵守机制.《巴黎协定》虽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形式确定全球气候变化治理的路径,但其中主要条款以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软法”性质获得广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认可.为适应《巴黎协定》的新路径,我国应当完善本国应对气候变化法律制度体系,提高市场机制作用,加强国内政策引导.
【总页数】4页(P96-99)
【作者】熊倩云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法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F96
【相关文献】
1.论《巴黎协定》法律效力及对我国立法的影响 [J], 李涛
2.《巴黎协定》实施细则适应议题焦点解析及后续中国应对措施 [J], 刘硕;李玉娥;秦晓波;高清竹;万运帆
3.坚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定力继续做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
——纪念《巴黎协定》达成五周年 [J], 解振华
4.后巴黎时代全球气候治理结构的变化与中国的应对策略——基于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的分析 [J], 肖兰兰
5.《巴黎协定》下碳市场实施环境完整性风险及其应对研究 [J], 潘晓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巴黎气候协议
巴黎气候协议巴黎气候协议是一项全球性的环保协议,旨在应对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挑战。
该协议于2015年12月在法国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正式通过。
协议的目标是限制全球变暖幅度,确保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同时努力争取将升幅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以减轻气候变化对地球和人类造成的不可逆转的损害。
巴黎气候协议的核心内容包括全球减排目标、财政支持、透明度和执法机制等。
全球减排目标是协议的核心,各国将在国内制定减排目标,并逐步提高其中的雄心层级。
协议要求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大责任,提供更多的财政支持给发展中国家,以帮助其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适应气候变化。
此外,协议要求各国定期报告自己的减排行动和进展情况,以确保透明度和相互监督。
巴黎气候协议的通过标志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相比于此前的京都议定书,巴黎气候协议更具有全球性和普适性,参与国的数量之多和范围之广前所未有。
截至2021年,共有197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巴黎协议,其中189个批准生效。
巴黎气候协议的通过对全球社会和环境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协议通过确立全球减排目标,鼓励各国采取行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这将有助于控制全球变暖的幅度,减轻气候变化对地球的不可逆转的影响。
其次,协议鼓励发展中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政策,促进经济繁荣和人民福祉。
此外,协议还提供财政支持,帮助发展中国家转型到低碳经济,降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从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然而,巴黎协议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
首先,协议没有明确规定国家的减排目标应该如何实现,各国具体的减排行动仍然缺乏明确的约束力。
其次,协议面临着财政支持不足的问题,发展中国家需要大量资金来应对气候变化,但资金来源和分配机制尚未得到充分解决。
再次,协议还存在一些国家的退出和不履约风险,这可能会对全球减排行动产生负面影响。
总的来说,巴黎气候协议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里程碑。
该协议通过全球合作,为各国制定减排目标,并提供财政支持和技术转让,促进了全球减排行动的推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ARKETINGRESEARCH◇邹晓燕高凛《巴黎气候协定》对中国进出口的影响及对策摘要: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在2015年签署《巴黎气候协定》,体现了中国愿同各国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中国政府表示会调整产业结构、改进和优化能源结构。
当然,在此期间,中国也面临着多重的压力:一是产品的去库存化,需要政策持续推进;二是原有贸易结构需转型、升级;三是外商直接投资的减少。
对于今后的发展道路,中国需认真审视本国经济与《巴黎气候协定》之间的关系,以制定适应绿色发展道路需要的策略。
关键词:《巴黎气候协定》;低碳;进出口;贸易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恶劣天气频发,就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一系列不利事件正在或者将会发生,如农业减产、运输受阻、低海拔的岛屿国家会被淹没、服务和进出口受到影响。
幸运的是,这引起了各国和国际组织的重视。
在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绝不能忽略气候变暖问题。
因此,人类要有相应的应对之策。
2015年世界气候大会上诞生的《巴黎气候协定》,正是为积极应对恶劣气候而达成的协议。
一、《巴黎气候协定》的由来和内容(一)《巴黎气候协定》的由来1997年12月,《京都议定书》在日本京都通过。
截至2009年2月,共有183个国家通过了该条约。
但美国、加拿大等退出了该协议,在此期间,仅欧盟等少数国家能够按要求减排,故《京都议定书》效果并不好。
其中原因有很多,主要是没有把碳排放量大的发展中国家纳入其中强制执行,另外,该协议没有约束发达国家的强制执行性,“自上而下”的全球减排模式,也降低了发达国家主动减排、节能的主动性。
因《京都议定书》收效甚微,故2009年召开了汇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目标是依据2012年以后的气体减排情况,各国达成统一认识,进而签署气候协议。
但会议进程并不顺利,各个国家就自己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所承担的义务及责任没有形成统一认识。
尽管如此,这次会议也有一定收获:一是重新把美国纳入到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大家庭中;二是发展中国家也参与了进来,并且承诺会展开行动。
《哥本哈根协议》虽仅作为一个过渡时期的协议,仍坚持了“碳排放”的“共区原则”。
同时,淡化了《京都议定书》“自上而下”的减排模式,奠定了《巴黎气候协定》的基础。
(二)《巴黎气候协定》的主要内容自1995年开始举行全球气候会议后,《巴黎气候协定》是第一个具有普遍性、法律约束力的气候协议。
该协议包括两部分:一是《公约》,二是《巴黎决议》连同其附属的《巴黎气候协定》。
《巴黎气候协定》包括序言及29个条款。
其中,与进出口贸易联系最为紧密的气候条款是:市场机制和非市场机制的建立资金的使用方式。
《巴黎气候协定》第六条第一款认为:一些协议国家可能能力欠缺,故可以自愿选择参与合作,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执行国家自主贡献。
第六条第四款强调:建立一个缔约国家可以自主利用的市场机制,以降低温室气体的含量,坚持可持续发展。
当然,这一机制会受到指定机构的监督;鼓励、支持缔约方,通过各种形式,加入世界减排的大家庭中;降低缔约国家的“碳排放量”,以便其从减排中获益,其减少的“碳排放量”,可以有条件甚至免费转移给另外的缔约国家,从而使其尽到应尽的减排自主贡献;帮助全面减缓“碳排放”。
通过设立市场机制以及国际间自由转让和使用“减排结果”,以上这些措施可以有助于提高缔约国家节能减排的自主性与主动性,影响进出口贸易的成交量,鼓励出口绿色低碳产品。
第六条第八款强调:要用调和有用的方式消除贫困,实现可持续发展;向缔约国家提供综合及均衡的非市场方法,以协助完成自主贡献义务。
《巴黎气候协定》中有关资金的条款则强调:缔约成员国提供适量资金给发展中国家,以提高它们在该协定中的减缓与适应能力。
并设定了一个每年最低1000亿美元的量化目标。
这个目标数额的最低要求将会一直到2025年结束。
之后,10.13999/ki.scyj.2018.07.004观点评述MARKETINGRESEARCH目标数额会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改进。
《协定》第九条第九款规定:协定的服务机构(以及含资金机制的经营实体),应简化各项手续,积极支持发展中国家。
其中,受托经营的《公约》资金机制的实体有绿色气候基金、全球环境基金、全球环境基金管理的最不发达国家基金、气候变化特别基金。
这一规定主要为弥补在进出口中受损的一方,虽然没有明确补偿方式以及金额,但相信日后会逐渐完善。
二、《巴黎气候协定》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一)《巴黎气候协定》对我国进出口的负面影响1.会影响原有的进出口政策,进而使进出口受到约束。
由于当前世界经济趋于放缓,我国政府因时制宜,提出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供给侧改革。
而所谓的去产能,就是把国内过剩的产能出口到其他国家,但《巴黎气候协定》出台之后,就会产生新的问题,导致去产能与降低CO 2等的排放不一致,这样,是否还能完成此次改革的目的就受到了挑战。
如图1所示,我国十几年来的能源消费趋势,一直在上升,但趋势放缓。
从图2可看出,我国的一次能源结构仍以煤炭为主导,清洁能源,如天然气、风电、核电等占比较小。
2.原有的贸易结构需要转变。
中国是出口大国,图3清楚展示了我国1996~2016年进出口额的变化情况。
从2001年以后,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迅猛,最近几年略有下降。
观点评述图1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图2中国一次能源消费占比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31996~2016年中国进出口情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单位:%单位:万吨标准煤MARKETINGRESEARCH从图4看,目前,工业制成品出口仍然是主导。
在生产这些产品时,会排放很多CO 2等气体,污染环境,但经济效益也不会有很大增加。
从另一个角度看,我国对于进出口结构的节能减排还是有很大空间的。
《巴黎气候协定》签订后,因我国出口产品的高能耗、低技术,故对我国的出口行业会有影响。
3.出口商品要求提高,难度加大。
欧盟等国家的理念是,一些限制贸易措施,如配额、关税、禁令等,可以帮助《巴黎气候协定》顺利实现目标。
故会有国家调低进口商品的“碳排放”,实行绿色贸易壁垒。
因我国出口产品的高碳含量,所以出口可能会受挫。
4.出口成本提高,竞争优势变小。
以前,我国对环境的重视程度不够,人们环保意识也不高,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来说,绿色节能减排技术是落后的。
而且,企业只会考虑增加规模,提高收益,不会考虑其行为对社会产生的外部性。
5.FDI 可能减少。
我国吸引外资,一是政策支持,如税收减免等;二是低成本,如低劳动力价格,低资源成本。
外资在我国投资设厂,将高污染、高能耗的生产过程放在我国,产成品再运回国内,高价出售。
这增加了我国减排的压力。
但是,因协议的签订,环保意识的增强,我国也在积极制定节能减排规划,以降低能耗(见图5)。
(二)《巴黎气候协定》对我国进出口的积极影响1.可以帮助我国完善有关法律制度,促进进出口长远发展。
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环境保护法、商品制造、交易等法律方面很不完善。
协定的签订,对于完善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是一个契机。
这会帮助我国建立环保型的交易市场与秩序,促进环保产品、环保产业的创新、升级、优化,最终进入先进水平的队伍。
2.促进技术创新。
在协定中,关于技术开发和转让方面的规则,有利于国家或者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创新,并且有关方面会提供资金、技术等帮助。
企业自身,也会加大技术的投资力度,吸引技术人才,更多地参加技术研究、开发,以提升实力,提高产品技术含量,降低“碳排放”,增强国际竞争力。
3.利于企业转型升级。
推动传统型企业创新改革、探索,传统型企业认识到自身不足,积极进行自主转型,企业自主减排动力增加。
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也会时刻保持环境保护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会考虑其行为对社会产生的负外部性。
为维护自身形象,必然不仅仅只考虑成本、收益,短期内会提高内部成本、降低收益,但是从长远来看,可持续的经济模式才是最佳选择。
图5我国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图4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比重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点评述MARKETINGRESEARCH三、我国的应对之策“十三五”以来,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愈发重视,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构建人和自然和谐共存的现代化建设新形态。
(一)完善有关法律体系1.学习、借鉴国际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英美等发达国家对于环境保护的经验比我们丰富,故我们需学习、借鉴其环境保护法律体系,针对我国的特殊国情进行调整,这会避免我国走弯路。
此外,对于环境保护,也要提高要求,尤其是一些量化的指标,要尽量满足国际水准,这会对商品的竞争力有所帮助。
2.连接环境保护法与其他部门法律,建设形成协调、统一的法律体系。
环境保护法、能源法等管理力度不到位,连接其他部门法律后,可以加强环境保护法、能源法等的实施力度,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
比如说,环境保护法、能源法等与刑法联系起来,惩罚那些对环境造成破坏的人或者企业,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二)鼓励企业对外投资我国劳动力充足,资源丰富,土地面积广阔,是外商投资的最佳选择之一。
并且,我国的出口结构中,能源占比较高。
这两者使我国的出口商品被印上了“高能耗、低技术”的标签。
而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产业结构的转型,我国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这种出口商品以及现有的外贸结构已经不能满足现有的需求。
借助于协议的签订,我国可以更好地发展贸易,调整结构。
(三)建立低碳能源体系建设低碳能源体系之后,从整体上,会加快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实现资源的结构升级,提高我国的竞争力。
一方面,改革我国现行产业结构。
可以采取的方法有:一是,高碳企业低碳化改革,提高企业在环境方面的准入门槛,严格限制高碳企业的数量、质量,加强监督;增大科研力度,努力研发、寻找清洁能源以替代原来的能源,或提高化石等能源的利用率。
二是,推动低碳产业进步,引进相关技术、吸引人才,设立有针对性的财政政策,帮助成立低碳企业;政府应该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发展具有地域特征的低碳产业,加快能源结构改革、升级,帮助设立低碳能源体系。
另一方面,携手创新新技术。
协定中关于资金援助、技术开发转让的规定,恰好符合我国政府制定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利用这个机会,与发达国家进行合作,降低减排成本,帮助传统企业增新活力,帮助它们进行改革,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构建完整的低碳体系,降低“碳排放量”;另外,加大自主研发投资力度,改进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如风能、潮汐能等。
(四)提高低碳意识政府、企业、公众都要具备低碳、减排意识,然后拿出实际行动。
三方的携手努力,会帮助我国建立环保、持续、健康、低碳的能源体系。
首先,政府要起带头作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宣传,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规范其行为;同时,利用财政、金融等手段,创立相关鼓励政策,提供补助优惠,激励企业进行自主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