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区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土壤特征分析

合集下载

三江源区高寒草原草地不同退化程度土壤养分变化

三江源区高寒草原草地不同退化程度土壤养分变化
n tiin. u rt o
Ke r s ih i u ti a o s i;d tr r t d g e ;s i n t t n y wo d :h s  ̄ na n me d w ol ee o e e re o l ur o ia i i
维普资讯
第2 4卷
第 5期
青 海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Ju a o iga U i r t( a r Si c) or l f nhi nv sy N t e c ne n Q ei u e
V0 . 4 No 5 12 . S p. O 6 e 2 O
n tsg i c n ee e c o inf a td frn e.Th h ng e re o l fte a alb e n ti o Sh g e a o e o tl i e c a e d ge falo v i l u rt n Wa ih rt n n ft a h a i h o
20 06年 9月
三 江 源 区高寒 草 原 草 地 不 同退 化 程 度 土 壤 养 分 变化
高旭 升 田种存 郝 学 宁 蒋桂 香2 , , ,
(. 1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 , 青海 西宁 80 1 ;2. 106 西宁市蔬菜研究所 , 青海 西宁 800 ) 103
摘要 : 分别对轻度退化、 重度退化和极度退化的高寒草原草地土壤养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
Th h n e fapne g a sa o utiin tdfe e t e c a g so l i r slnd s f n rto a i r n t
d tro a ed g e n hg u t i a o o r eRi e o r e ee ir t e r e o i h mo n an me d w fTh e v r S u c

三江源地区不同退化草地群落特征分析

三江源地区不同退化草地群落特征分析
A ayi Pa t n ls s蚰 ln Ommm ie e trso ieetD ga ai mt sF aue fDf rn erd t nGrsln n Snin y i o as di aj g mnR 呻 a a 蟛 刁 J g t l ( a l f c1 I a n a Si cs Qnhi n e i , i n , m h 103 i Fc t o A uu dA i l c n , i a U i rt Xn g Q g ̄800 ) n ea uy te n m ee g vs y i
A s at [b cv]h s r m dt p v ep cc fecs0 bt c r Oj teTere c a e r i r ta re n r ei e ah i o o d a ile r e f
e 0i1 re i dsutno Snagunr i .Me o] c g a p ttna teo f a i y g n [ t d l a c o o n r i jn a e o c h
摘要 [ 目的 ] 为三 江源地 区的 生态保 护和建设提 供 实践 参考 。[ 方法] 定三江 源地 区 高寒草 甸、 测 高寒 草原 2种草 地类 型 , 同退化 草 不 地 的群 落特征 , 分析 生态环境保 护所面临 的形势与 问题 。[ 结果 ]随着草地 退化程 度的加 大 , 落地 上植物 量和 物种 丰 富度在 各级 草地 群 内变化 不 明显 , 优 良牧 草比例 明显呈下 降趋势 , 杂草比例 明显上升 , 地质 量指数 明显下 降, 但 毒 草 甚至成 为 负值 , 草地 的利 用价值 趋 于 0 。 [ 结论 ] 护三江 源地 区生态环境具有 重要的 生态意义 。 保 关键词 三江 源地 区; 退化 草地 ; 落特征 群 中图分 类号 ¥ 1 、 文献标识 码 A 7 85 1 4 文章编号 0 1 — 6 120 )8 078 0 57 6 1 ( 8 1 — 73 — 3 o

三江源地区高寒草地群落的垂直分布规律

三江源地区高寒草地群落的垂直分布规律
覆盖度下降。 酸钙和 p 值逐渐增加。 碳 H
关键 词 : 江 源 地 区 ; 三 高寒 草 原 ; 高寒 草 甸 ; 草地 群 落特 征 ; 直 分 布 垂
中 图分 类 号 :8 2 S 1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4 9 8 1 (0 9 0 — 5 2 0 0 3 — l4 2 O )3 0 9 — 5
An ls n V ria srb tt n 0 pn as n n a o n S nin y a ayi o et lDi iuai fAlie Grsl d a d Med w i a j g u n s c t o a a
Re i n gO
Z HAN Jn , IXiliQI io ln G igL —a, AO X a —o g
( d utr n i lH sa dy C l g ,Qi hiU iesy ig ig 1O 6 Ag c1 ea dAnma ub nr oe e n a nvri ,xn nn ,8O 1 ) u l g t
Ab ta t I ti a e , h v nia ds iuin, ln c mmu i c 啪 cei i8 si 0 dt n n g sa d e trs n sr c :n hs p r te e c l it b t pa t 0 p r o nt h y tr t , ol n i0 a d msln fau e i sc c i
第4 8卷第 3期
2o o9年 3 月
湖 北 农 业 科 学
Hu e A c l rl c e c s b i u t a S i n e u
V0. 8N03 14 .
Ma .2 0 r.0 9
三江源地区高寒草地群落的垂直分布规律

三江源地区水土流失成因、特点及防治对策

三江源地区水土流失成因、特点及防治对策

三江源地区水土流失成因、特点及防治对策谢飙;熊成品;刘寻续【摘要】三江源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该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是风力侵蚀、水力侵蚀、冻融侵蚀交替作用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气候、土壤、植被、地形、地理环境、鼠虫害以及人类活动等都是当地产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因子,治理难度相当大.因此,应树立"面上封育、点上治理"的观念,在草原(草场)退化、沙化的地方利用生态自我修复功能进行植被恢复,在城镇、乡村周围有山洪、泥石流危害的地段进行综合治理,同时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管理工作,从源头上遏制人为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期刊名称】《中国水土保持》【年(卷),期】2007(000)011【总页数】3页(P19-21)【关键词】水土流失;成因;特点;防治对策;三江源区;青海【作者】谢飙;熊成品;刘寻续【作者单位】青海省水土保持局,青海,西宁,810001;平安县水务局,青海,平安,810600;青海省水土保持局,青海,西宁,81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农业科学【文献来源】https:///academic-journal-cn_soil-water-conservation-china_thesis/0201257438756.html中国水土保持 swcc 2007 年第 11 期•19· 三江源地区水土流失成因、特点及防治对策谢飘I ,Jit 成品2 ,刘寻续 1( 1.青海省水土保持局,青海西宁 810001; 2.平安县水务局,青海平安 810600)[关键词]水土流失;成因;特点;防治对策;二江源区;青海[摘要]三江源区位于青藏高房、腹地,该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是风力侵蚀、水力侵蚀、冻融侵蚀交替作用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气候、土壤、植被、地形、地理环境、鼠虫害以及人类活动等都是当地产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因子,治理难度相当大。

因此,应树立“面上封育、点上治理”的观念,在草原(草场)退化、沙化的地方利用生态自我修复功能进行植被恢复,在城镇、乡村周围有山洪、泥石流危害的地段进行综合治理,同时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管理工作,从源头上遏制人为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

三江源区不同年限黑土滩人工草地植被特征

三江源区不同年限黑土滩人工草地植被特征

西北农业学报 2024,33(5):922-932A c t a A gr i c u l t u r a e B o r e a l i -o c c i d e n t a l i s S i n i c a d o i :10.7606/j.i s s n .1004-1389.2024.05.015h t t p s ://d o i .o r g /10.7606/j.i s s n .1004-1389.2024.05.015三江源区不同年限黑土滩人工草地植被特征收稿日期:2022-06-28 修回日期:2022-09-13基金项目: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2019Q H Q R J H );第二次青藏科考项目(2019Q Z K K 1002)㊂第一作者:李思瑶,女,硕士研究生,从事高寒草地生态研究㊂E -m a i l :2272737712@q q .c o m 通信作者:施建军,男,研究员,主要从事高寒草地生态研究㊂E -m a i l :378605242@q q.c o m 李思瑶1,施建军1,2,汪海波3,贺有龙3,唐燕青4,邢云飞1,吴建丽1,赫苗花1,张海蓉1(1.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西宁 810016;2.三江源区高寒草地生态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宁 810016;3.果洛藏族自治州林业和草原站,青海果洛 814000;4.河南县托业玛乡农牧业技术服务站,青海河南县 811599)摘 要 以三江源区不同建植年限黑土滩人工草地(1㊁3㊁7㊁12㊁17㊁21和24龄)及其周边黑土滩(C K )为对象,从植被群落结构㊁生物量㊁物种多样性角度,探究三江源区黑土滩人工草地植被变化特征及适宜利用年限,为黑土滩人工草地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㊂结果表明:随建植年限增加,人工草地草层的高度和盖度及地上生物量均呈增加趋势,且人工草地比C K 高;人工草地的禾本科高度㊁盖度㊁地上生物量㊁地下生物量均高于莎草科㊁豆科和杂类草,C K 样地杂类草高于其他经济类群;各建植年限人工草地优势种和伴生种分别为垂穗披碱草(E l y m u s n u t a n s )和青海冷地早熟禾(P o a c r y m o p h i l a ),且其重要值均随建植年限增加呈逐渐增加趋势;各经济类群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呈波动式增加趋势,建植3a 人工草地的植物香农维纳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低,分别为0.66㊁0.48,建植21a 时最高;在植物NM D S 分析表明,建植24a ㊁建植21a 和建植12a 的人工草地与C K 样地无重合部分,其植被群落差异度很大㊂研究得知:建植21a 的黑土滩人工草地群落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建植年限的人工草地,与黑土滩退化草地相似度最小,群落组成相对稳定㊂关键词 黑土滩人工草地;建植年限;物种多样性;三江源三江源是中国江河中下游地区以及东南亚周边国家环境建设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态屏障[1]㊂但由于青海高寒地区缺氧,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加上气温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青海高寒草地退化严重,出现大面积次生裸地 黑土滩[2]㊂由于高寒区生态环境严苛,从而短期内黑土滩退化草地恢复十分艰难㊂L i 等[3-4]报道,高强度放牧下,21a 就能形成黑土滩退化草地,其恢复至少需要50a 以上㊂因此,自然恢复 黑土滩 植被难度很大,而通过建植人工或半人工草地是 黑土滩 植被恢复的有效方式之一[5]㊂以往高寒地区人工草地研究集中于建植方法和恢复措施[6-7]㊁人工草地与天然草地和黑土滩之间的植被组成[8-9]㊁群落生产力和稳定性特征[10]㊁草地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等[11-12]㊂研究结果表明,在缺少人工干预措施下黑土滩人工草地在建植3~5a 后出现退化现象[13-14];由于过度放牧及管理不当等,人工草地建植5~8a 后出现逆向演替[15-16];合理的人工调控措施可促进和恢复黑土滩退化草地植被群落[17-18]㊂由于人工草地植被和土壤特征随其建植和利用年限不同而差异很大,以往高寒地区人工建植利用年限一般为15a 以内,如王长庭等[19]研究了建植14a 人工草地的植物群落演替和土壤养分特征,张杰雪等[20]分析了建植13a 人工草地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但高寒地区长时间尺度人工草地的植被和土壤特征分析有限,仅有孙华方等[21]分析了建植18a 人工草地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特征㊂本研究以三江源区不同建植年限(长期㊁中期和短期)黑土滩人工草地及其周边黑土滩为对象,通过对其植物群落和经济类群(禾本科㊁莎草科㊁豆科以及杂类草)组成㊁生物量和多样性进行分析,探究黑土滩植被恢复的适宜人工草地利用年限,为三江源区高寒草地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以及生态修复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㊂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样地概况试验地点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大武镇(34ʎ27'53ᵡN,100ʎ12'35ᵡE)和达日县建设乡(33ʎ40'32ᵡN,99ʎ23'3ᵡE)㊂达日县㊁玛沁县均属典型高原大陆性气候,植被类型均为高寒草甸,原生植被以高山嵩草(K o b r e s i a p y g m a e a)为主,平均海拔分别为4100m和3760m,年均温分别为-0.3ħ和3.5~3.8ħ,土壤类型为高山草甸土㊂年日照时数为2313~2607h,年均降水量423~565mm,60%的降水集中在6月至9月;牧草生长期一般为110~150d,无绝对霜期㊂由于气温和恶劣环境导致研究区鼠害泛滥,加之过度放牧等,天然草地退化严重,逐渐形成大面积退化趋势,部分地方形成 黑土滩 ㊂1.2样地设置2021年7-8月,分别选取1997年㊁2000年㊁2004年㊁2009年㊁2014年㊁2018年和2021年在黑土滩退化草地上建植的垂穗披碱草(E l y m u s n u-t a n s)单播草地,黑土滩退化草地选在果洛州玛沁县大武滩建植的人工草地附近,人工草地建植之前的植被与周边 黑土滩 一致㊂建植草种为果洛州当地草籽繁殖场生产,播量45k g㊃h m-2,发芽率为85%,施肥量45k g㊃h m-2(肥料为云南云天化牌磷酸二铵:Nȡ18.0%,P2O5ȡ46.0%)㊂于建植后第3年㊁第5年和第7年,对2000年和2004年建植的人工草地进行追肥与灭杂,各建植年限的人工草地均冬季放牧(每年11月至次年4月),生长季完全禁牧㊂以黑土滩退化草地为对照㊂不同建植年限的人工草地基本情况见表1㊂表1样地基本情况T a b l e1B a s i c i n f o r m a t i o n o f s a m p l e s i t e样地编号S e r i a l n u m b e r o f p l o t s海拔/mA l t i t u d e建植年限/aC u l t i v a t e d p e r i o d经纬度L o n g i t u d e a n d l a t i t u d e S13687~36921N34ʎ26'52ᵡE100ʎ14'30ᵡS23809~38153N34ʎ25'47ᵡE100ʎ20'8ᵡS33701~37057N34ʎ27'53ᵡE100ʎ12'35ᵡS43702~370912N34ʎ28'20ᵡE100ʎ13'15ᵡS53704~371117N34ʎ28'5ᵡE100ʎ12'45ᵡS63690~370121N34ʎ28'3ᵡE100ʎ12'56ᵡS74073~408124N33ʎ40'32ᵡE99ʎ23'3ᵡC K3692~3699黑土滩极度退化草地B l a c k s o i l l a n d N34ʎ27'58ᵡE100ʎ12'43ᵡ注:S.样地;C K.黑土滩极度退化草地㊂N o t e:S.S i m p l e p l o t;C K.B l a c k s o i l l a n d.1.3测定指标与方法2021年8月中下旬,在上述各样地内分别随机选取4个50c mˑ50c m样方,先测定各样方中植物群落和植物种的盖度(目测法测定)㊁植物种的高度(自然高度,每样方测定5株,不足5株物种按实际株数测)按功能群(禾本科㊁莎草科㊁豆科㊁杂类草)分开随机采同种植物10株取平均值作为经济类群的高度;然后将样方内植物按不同植物种齐地刈割收获,装在样品袋,于80ħ恒温烘箱中烘干至恒质量,作为地上生物量㊂最后在收获地上生物量的各样方内,用直径7c m的根钻采集0~10c m㊁10~20c m和20~30c m深度根样,每样方每层采集5钻,按同样方同一土层混合成一个根样,作为地下生物量㊂1.4数据计算方法根据植物群落样方调查数据,按重要值(I V)=(相对高度+相对盖度+相对生物量)/3,分别计算各样方植物种重要值;同时,基于样方植物物种数和植物物种重要值,按公式计算S h a n-n o n-W i e n e r多样性指数(H')㊁物种丰富度(R)㊁P i e l o u均匀度指数(E)㊁S i m p s o n优势度指数(C)㊂禾本科高度以垂穗披碱草为主要草种进行测定,豆科㊁莎草科㊁杂类草的高度㊁盖度㊁地上地下生物量均采取平均值作为数据㊂H'=-ðsi=1P i l n P iE=H'/l n SC=ðsi=1N i(N i-1)N(N-1)㊃329㊃5期李思瑶等:三江源区不同年限黑土滩人工草地植被特征R =S式中,S 代表物种数目;N 表示群落中所有物种的个体总数;P i 表示第i 个物种的相对多度㊂1.5 统计分析数据采用M i c r o s o f t E x c e l 2019处理,用S P S S 20.0软件对不同建植措施下的植被进行单因素方差统计分析,用最小显著差异法(L S D )进行检验,数据表示形式为 平均数ʃ标准差㊂P <0.05表示差异显著,P <0.01表示差异极显著㊂利用M i c r o s o f t E x c e l 2019和R s t u d i o 进行绘图㊂2 结果与分析2.1 草地植物群落优势种和伴生种组成随着建植年限的增加,草地群落的优势度随之发生变化(表2),其中垂穗披碱草始终处于优势地位,且随着建植年限增加呈现波动式增加的趋势㊂青海冷地早熟禾随着建植年限的增加优势度逐渐增加,且除了人工建植1a 外都处于次优势种地位㊂人工建植1a 的草地杂类草优势度仅次于黑土滩草地㊂从功能群组成来看,禾本科的植株数量随着建植年限的增加而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在人工建植3a 后,次优势种西伯利亚蓼逐渐被青海冷地早熟禾代替,在建植17a 时,米口袋在植物群落组成中逐渐成为第三优势种,之后又呈减少趋势㊂在建植21a 时溚草为第三优势种,其数量有所上升,建植24a 时线叶苔草数量明显上升,成为第三优势种,群落组成逐渐稳定㊂表2 不同建植年限样地植物群落优势种和伴生种组成T a b l e 2 C o m p o s i t i o n o f d o m i n a n t s p e c i e s a n d a s s o c i a t e d s pe c i e s of p l a n t c o m m u n i t i e s i n s a m p l e p l o t s o f d i f f e r e n t p l a n t i ng ye a r s 样地编号S e r i a l n u m b e r of p l o t s优势种名称D o m i n a n t s p e c i e s 重要值I m p o r t a n c e v a l u e 优势度A d v a n t a g e d e gr e e 伴生种名称D o m i n a n t s p e c i e s 重要值I m p o r t a n c e v a l u e 优势度A d v a n t a g e d e gr e e 伴生种名称D o m i n a n t s p e c i e s 重要值I m p o r t a n c e v a l u e 优势度A d v a n t a g e d e gr e e S 1垂穗披碱草E l ym u s n u t a n s 0.530.2784西伯利亚蓼P o l y go n u m s i b i r i c u m L a x m0.140.0209鹅绒委陵菜P o t e n t i l l a a n s e r i n a0.130.0159S 2垂穗披碱草E l ym u s n u t a n s 0.480.2309青海冷地早熟禾P o a c r y m o ph i l a 0.220.0478中华羊茅F e c t u a s i n e n s i s0.190.0348S 3垂穗披碱草E l ym u s n u t a n s 0.370.1385青海冷地早熟禾P o a c r y m o ph i l a 0.290.0828鹅绒委陵菜P o t e n t i l l a a n s e r i n a0.060.0034S 4垂穗披碱草E l ym u s n u t a n s 0.280.0800青海冷地早熟禾P o a c r y m o ph i l a 0.270.0736溚草K o e l e r i a m a c r a n t h a (L e d e b .)S c h u l t .0.170.0293S 5垂穗披碱草E l ym u s n u t a n s 0.320.1048青海冷地早熟禾P o a c r y m o ph i l a 0.260.0661米口袋G u e l d e n s t a e d t i a v e r n a(G e o r gi )B o r i s s 0.060.0036S 6垂穗披碱草E l ym u s n u t a n s 0.410.1709青海冷地早熟禾P o a c r y m o ph i l a 0.240.0557溚草K o e l e r i a m a c r a n t h a (L e d e b .)S c h u l t .0.120.0135S 7垂穗披碱草E l ym u s n u t a n s 0.370.1365青海冷地早熟禾P o a c r y m o ph i l a 0.340.1166线叶苔草C a r e x t r i s t a c h ya 0.070.0047C K冷蒿A r t e m i s i a f r i gi d a 0.210.0422棘豆O x y t r o pi s D C 0.080.0063秦艽G e n t i a n a m a c r o p h yl l a P a l l .0.130.01742.2 草地植物群落高度和盖度由图1可知,建植1~21a 的人工草地中禾本科高度显著高于其他3种经济类群(P <0.05),黑土滩草地4种经济类群高度无显著差异㊂建植3a 的人工草地中禾本科高度显著高于其他建植年限人工草地和黑土滩草地(P <0.05)㊂建植1a 到3a 禾本科高度明显上升,建植7a 到24a 呈现波动式下降的趋势㊂建植24a时莎草科植物群落高度显著最高为8.67c m(P <0.05)㊂人工草地豆科植物群落高度在各建植年限间无显著性差异,建植7a 豆科植物群落高度最高为4.69c m ㊂杂类草高度随着建植年限增加而逐渐增加,在建植1a 时为最低值3.87c m ,并且建植24a 的人工草地和C K 样地中杂类草高度显著高于其他建植年限样地(P <0.05)㊂ 由图2可知,建植3~24a 植物群落总盖度随着建植年限的增加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且建植1a ㊁3a ㊁7a 植物总盖度显著高于其他年份(P <0.05),C K 样地植物总盖度显著低于其他年份(P <0.05),且建植21a 的人工草地相较于建植17a 的人工草地群落盖度增加7.44%㊂建植3~24a 人工草地的禾本科㊁莎草科㊁豆科盖度随着建植年限的增加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且禾本科㊁莎草科在建植21a 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75.67%㊁9.33%㊂人工建植3~24a 禾本科植物盖度显著高于其他3种(P <0.05),莎草科盖度㊃429㊃西 北 农 业 学 报33卷在建植7~12a时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并且建植21a时莎草科盖度显著大于其他建植年限人工草地(P<0.05),分析其原因可能是人工放牧管理措施不同导致,C K样地的禾本科和莎草科植被盖度显著低于其他建植年限(P<0.05)㊂豆科盖度在建植17a时显著最高,建植7a与建植21a无显著差异,建植1a㊁12a与C K样地无显著差异㊂C K样地杂类草盖度显著最高(P< 0.05),人工草地杂类草盖度在建植1a时为最大值,在建植12a和21a时有显著增高的趋势㊂不同大写字母表示相同经济类群不同建植年限间差异显著(P<0.05);不同小写字母表示相同建植年限不同经济类群间差异显著(P<0.05),下同D i f f e r e n t u p p e r c a s e l e t t e r s i n d i c a t e 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s b e t w e e n t h e d i f f e r e n t p l a n t i n g y e a r s i n t h e e c o n o m i c g r o u p s(P<0.05), a n d l o w e r c a s e l e t t e r s i n d i c a t e 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s b e t w e e n t h e d i f f e r e n t e c o n o m i c g r o u p s o f t h e s a m e p l a n t i n g y e a r s(P<0.05).T h e s a m e b e l o w图1不同建植年限人工草地植物群落高度F i g.1P l a n t c o m m u n i t y h e i g h t o f a r t i f i c i a l g r a s s l a n d i n d i f f e r e n t y e a rs图2不同建植年限人工草地植物群落盖度F i g.2T o t a l p l a n t c o m m u n i t y c o v e r a g e o f a r t i f i c i a l g r a s s l a n d i n d i f f e r e n t p l a n t i n g y e a r s㊃529㊃5期李思瑶等:三江源区不同年限黑土滩人工草地植被特征2.3 草地植物群落生物量由图3可知,建植3~21a 禾本科㊁莎草科㊁豆科的地上生物量均随着建植年限的增加而呈现波动式增加的趋势,建植24a 的人工草地各功能群的地上生物量均有所下降㊂建植12a ㊁24a 人工草地和C K 样地的禾本科地上生物量显著低于建植21a ㊁17a ㊁12a ㊁7a 和3a (P <0.05)㊂在同一建植年限间禾本科的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功能群(P <0.05)㊂各年限间莎草科无显著变化㊂建植24a ㊁12a ㊁1a 和C K 样地的豆科地上生物量显著低于建植21a ㊁17a ㊁7a 和3a,相较于C K 样地,豆科地上生物量分别显著增加128.72%㊁647.87%㊁1592.55%㊁425.53%(P <0.05)㊂杂类草地上生物量随着建植年限的增加而逐渐减少㊂C K 样地杂类草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建植年限的人工草地,其中建植3a 的人工草地地上生物量有显著下降的趋势(P <0.05)㊂图3 不同建植年限人工草地地上生物量F i g .3 T o t a l a b o v e g r o u n d b i o m a s s o f a r t i f i c i a l g r a s s l a n d i n d i f f e r e n t p l a n t i n g ye a r s 由图4可知,黑土滩人工草地的各土层地下生物量均随着建植年限的增加而逐渐增加㊂建植1a 的人工草地0~10c m ㊁10~20c m 地下生物量较C K 样地分别减小19.31%㊁25.41%㊂C K 样地各土层地下生物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建植年限的人工草地(P <0.05),且除建植1a 的人工草地外,其他建植年限的人工草地地下生物量均无显著性差异㊂各年限的人工草地0~10c m 地下生物量显著高于10~20c m ㊁20~30c m 的地下生物量(P <0.05),建植17a 和建植24a 的人工草地10~20c m 地下生物量分别显著高于20~30c m 地下生物量93.41%㊁119.44%(P <0.05)㊂C K 样地各土层地下生物量之间并无显著差异㊂2.4 草地植物群落物种和功能群多样性人工草地禾本科㊁莎草科和豆科重要值均随着建植年限的增加呈现波动式上升的趋势,而C K 样地杂类草重要值显著高于其他3种功能群(P <0.05)㊂物种丰富度㊁香农-维纳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随着建植年限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㊂建植3a 的人工草地香农-维纳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低,在建植7a 后各项多样性指数显著增加,在人工建植12a 时禾本科香农-维纳指数达到最高值,在之后的5a 内有显著性下降的趋势,建植21a 时又有所升高㊂莎草科和豆科群落多样性指数随着建植年限增加逐渐升高又减小,与植被群落总体趋势一致㊂禾本科均匀度指数在建植7a 时达到峰值为0.98㊂莎草科和豆㊃629㊃西 北 农 业 学 报33卷科在建植12a ㊁3a 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95㊁0.91㊂黑土滩退化草地均匀度指数和香农-维纳指数较高,原因是杂类草占优势地位,其数量与种类都较为一致㊂图4 不同建植年限人工草地地下生物量F i g .4 U n d e r g r o u n d b i o m a s s o f a r t i f i c i a l g r a s s l a n d i n d i f f e r e n t p l a n t i n g ye a r s 表3 不同建植年限人工草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T a b l e 3 C h a n g e s o f p l a n t c o m m u n i t y d i v e r s i t y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a r t i f i c i a l g r a s s l a n d i n d i f f e r e n t p l a n t i n g ye a r s 样地编号S e r i a l n u m b e r o f p l o t s物种丰富度S p e ci e s r i c h n e s s 香农-维纳指数S h a n n o n -W i e n e r i n d e x均匀度指数P i e l o u e v e n n e s s i n d e xC K 20.00ʃ0.81c0.95ʃ0.15a b0.69ʃ0.11a bS 15.67ʃ0.47f0.76ʃ0.03b c 0.55ʃ0.02b c S 29.00ʃ0.00f0.66ʃ0.09c0.48ʃ0.07cS 312.33ʃ1.24e f0.93ʃ0.18a b 0.67ʃ0.13a b S 417.67ʃ2.62d e0.83ʃ0.00a b c 0.60ʃ0.00a b c S 518.33ʃ2.05c d 1.00ʃ0.06a0.72ʃ0.04aS 624.00ʃ2.45b0.96ʃ0.10a b0.69ʃ0.07a bS 728.00ʃ1.63a0.94ʃ0.02a b 0.68ʃ0.01a b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不同建植年限间人工草地植物群落多样性差异显著(P <0.05)㊂N o t e :D i f f e r e n t l o w e r c a s e l e t t e r s i n d i c a t e t h a t t h e r e a r e 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s o f p l a n t c o mm u n i t y d i v e r s i t y o f a r t i f i c i a l gr a s s l a n d b e t w e e n d i f f e r e n t p l a n t i n g ye a r s (P <0.05).2.5 植被群落N M D S 分析对不同建植年限间人工草地的植被群落进行其s t r e s s 值小于0.2说明NM D S 分析在本研究中可行㊂如图6所示,人工草地植被群落与极度退化的黑土滩草地重合部分很少,说明人工草地植被群落与黑土滩草地的植被群落相似度很小,其中建植24a ㊁建植21a 和建植12a 的人工草地与C K 样地并无重合部分,说明之间并无共同的植被群落,差异度很大㊂人工草地各样地的样点之间距离较近且存在许多相互重叠的部分,表明各建植年限间人工草地相似性很高且物种较为丰富㊂3 讨论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由于受独特的气候㊁地理等因素作用,生态系统结构相对简单,易受环境和人为因素的扰动而发生草地退化[22],因此探讨时间因素对三江源区黑土滩人工草地植被特征的影响十分有必要㊂三江源区黑土滩退化草地与不同建植年限间人工草地植物群落的高度㊁盖度㊁地上地下生物量以及物种多样性指数之间都存在着显著性差异㊂植物群落的高度随着建植年限的增加而呈现逐渐升高又降低的趋势,这与郝红敏等[23]研究一致㊂不同建植年限人工草地中禾本科的盖度逐渐下降,莎草科㊁豆科和杂类草盖度随着建植年限的增加逐渐增大,原因可能是多年生禾本科植物在群落演替初期占据优势地位从而抑制毒杂草生长,植株矮小的莎草科㊁豆科更有利于吸收利用光照和土壤中的养分进行生长,盖度也随之增加,而建植年限较长的人工草地中禾本科在种植后可能未经过人工干预调节而导致杂类草扩增,使得其盖度和生物量随着建植年限的增加而逐渐增长[24]㊂随着演替的进行,以禾本科㊁莎草科为㊃729㊃5期李思瑶等:三江源区不同年限黑土滩人工草地植被特征I v-G.禾本科植物重要值;I v-C.莎草科植物重要值;I v-L.豆科植物重要值;I v-F.杂类草植物重要值;H'-G.禾本科植物香农-维纳指数;H'-C.莎草科植物香农-维纳指数;H'-L.豆科植物香农-维纳指数;H'-F.杂类草植物香农-维纳指数;E-G.禾本科植物均匀度指数;E-C.莎草科植物均匀度指数;E-L.豆科植物均匀度指数;E-F.杂类草植物均匀度指数I v-g.I m p o r t a n t v a l u e o f g r a m i n e o u s p l a n t s;I v-C.I m p o r t a n t v a l u e o f C y p e r a c e a e;I v-l.I m p o r t a n t v a l u e o f l e g u m e s;I v-f.I m-p o r t a n t v a l u e o f m i s c e l l a n e o u s g r a s s p l a n t s;H'-G.S h a n n o n W i e-n e r i n d e x o f g r a m i n e o u s p l a n t s;H'-C.S h a n n o n W i e n e r i n d e x o f c y p e r a c e a e;H'-L.S h a n n o n W i e n e r i n d e x o f l e g u m e s;H'-F. S h a n n o n W i e n e r i n d e x o f m i s c e l l a n e o u s g r a s s;E-G.E v e n n e s s i n-d e x o f g r a m i n e o u s p l a n t s;E-C.E v e n n e s s i n d e x o f c y p e r a c e a e p l a n t s;E-L.E v e n n e s s i n d e x o f l e g u m e s;E-F.E v e n n e s s i n d e x o f m i s c e l l a n e o u s g r a s s图5不同建植年限人工草地各经济类群植被多样性指数F i g.5V e g e t a t i o n d i v e r s i t y i n d e x o f e c o n o m i c g r o u p s o fa r t i f i c i a l g r a s s l a n d w i t h d i f f e r e n t p l a n t i n g y e a r s主的优良牧草慢慢影响并逐渐取代杂类草在植物群落中的主导地位,促进草地群落结构组成以禾本科㊁莎草科植物为主,促进了生态恢复的进程,这与前人[25]研究结果相吻合㊂草地群落生物多样性丰富程度对于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和生产力的维持起着关键作用㊂建植人工草地对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时间梯度上的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植被的演替变化[26]㊂不同建植年限草地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存在着一定差异,与黑土滩极度退化草地差异极显著,结果表明通过建植人工草地的方式恢复植被,随着建植年限的增加其物种多样性指数和植被群落的物种数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这与张耀生等[27]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㊂本研究发现,黑土滩草地的物种丰富度较高,原因在于黑土滩草地的毒杂草种类较多导致其物种丰富度高于其他建植年限的人工草地㊂人工草地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㊁香农-维纳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随着建植年限的增加呈现波动式上升的趋势,即先逐渐增加后又减小再增加的阶段性趋势变化,各经济类群也与整体的物种多样性变化趋势相一致,这与王长庭等[28]㊁罗少辉等[29]研究一致㊂群落的变化过程则可以从这种阶段式波动中很好地反映出来,即可以解释为:优势种在植被群落变化的更替过程中可表达为原有优势种及其伴生种群落的优势地位下降,新优势种及其伴生种群落逐渐占据优势地位,群落内各组成的优势地位相当,群落又达到一种较高的均匀程度,下一个转变过程开始,相关的指标开始出现阶段性的波动,直至达到相对最稳定[30]㊂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建植21a时与黑土滩退化草地群落相似度最小,差异度最高,两样地间并无共同植被物种,植被群落的经济类群之间的均匀度指数差异有减小趋势,各多样性指数波动趋势较小,表明植物群落组成趋于稳定,可以通过建植人工草地的方式恢复黑土滩型退化草地,且在人工草地建植21a时效果最好,本研究中建植3a人工草地与黑土滩极度退化草地的植被群落组成重合部分较多,且群落多样性指数有显著下降趋势,说明与黑土滩退化草地差异性指数较小,相似度较高,存在衰退现象㊂4结论对于恢复三江源区黑土滩退化草地,建植人㊃829㊃西北农业学报33卷C K.极度退化黑土滩草地;I.建植24a人工草地;J.建植21a人工草地;K.建植17a人工草地;L.建植12a人工草地;M.建植建植7a人工草地;N.建植3a人工草地;O.建植1a人工草地C K.R e p r e s e n t s e x t r e m e l y d e g r a d e d b l a c k s o i l l a n d g r a s s l a n d;I,J,K L,M,N,O r e p r e s e n t a r t i f i c i a l g r a s s l a n d f o r24a,21a,17a,12a, 7a,3a,1a,r e s p e c t i v e l y.图6不同建植年限间人工草地N M D S分析F i g.6N M D S a n a l y s i s o f a r t i f i c i a l g r a s s l a n d i n d i f f e r e n t p l a n t i n g y e a r s工草地年限的延长可以更好地促进其生态的修复㊂在本研究中,人工建植1~3a植被高度㊁盖度及生物量显著上升,3~7a出现退化现象㊂人工建植7a时样地的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是杂类草拓殖的强烈阶段,是生产性能下降但生态多样性增加的关键阶段,应在人工草地建植3a至7a之间加强人工干预措施,提高其生产力㊂人工建植7~21a物种多样性指数逐渐上升,人工建植24a时又显著下降㊂建植21a后的人工草地与黑土滩极度退化草地差异性最大,相似度最低,群落多样性指数较高且植被群落组成较为稳定㊂参考文献R e f e r e n c e:[1]董锁成,周长进,王海英. 三江源 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J].自然资源学报,2002,17(6):713-720.D O N G S C H,Z H O U C H J,WA N G H Y.M a i n e c o-e n v i-r o n m e n t a l p r o b l e m s a n d 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s i n t h e t h r e e r i v-e r s s o u r c e a r e a[J].J o u r n a l of N a t u r a l R e s o u r c e s,2002,17(6):713-720.[2]曹广民,龙瑞军.三江源区 黑土滩 型退化草地自然恢复的瓶颈及解决途径[J].草地学报,2009,17(1):4-9.C A O G M,L O N G R J.B o t t l e n e c k s a n d s o l u t i o n s o f n a t u r a lr e s t o r a t i o n o f b l a c k s o i l b e a c h d e g r a d e d g r a s s l a n d i n t h es o u r c e a r e a o f t h r e e r i v e r s[J].A c t a A g r e s t i a S i n i c a,2009, 17(1):4-9.[3] L I X L,G A O J,B R I E R L E Y G,e t a l.R a n g e l a n d d e g r a d a-t i o n o n t h e Q i n g h a i-T i b e t p l a t e a u:i m p l i c a t i o n s f o r r e h a b i l i-t a t i o n[J].L a n d D e g r a d a t i o n&D e v e l o p m e n t,2013,24: 72-80.[4] L I X L,P E R R Y L W G,B R I E R L E Y G,e t a l.R e s t o r a t i o np r o s p e c t s f o r H e i t u t a n d e g r a d e d g r a s s l a n d i n t h e S a n j i a n-g y u a n[J].J o u r n a l o f M o u n t a i n S c i e n c e,2013,10(4):68.[5]尚占环,董世魁,周华坤,等.退化草地生态恢复研究案例综合分析:年限㊁效果和方法[J].生态学报,2017,37(24): 8148-8160.S H A N G Z H H,D O N G S H K,Z HO U H K,e t a l.C a s e s t u d y o n e c o l o g i c a l r e s t o r a t i o n o f d e g r a d e d g r a s s l a n d: y e a r s,e f f e c t s a n d m e t h o d s[J].A c t a E c o l o g i c a S i n i c a, 2017,37(24):8148-8160.[6]张蕊,王媛,马丽娜,等.三江源区退化人工草地㊁ 黑土滩 和天然草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J].草地学报,2014, 22(6):1171-1178.Z H A N G R,WA N G Y,MA L N,e t a l.S p e c i e s d i v e r s i t y o fd e g r a d e d a r t i f i c i a l g r a s s l a n d, b l a c k s o i l b e a c h a n d n a t u r a lg r a s s l a n d p l a n t c o mm u n i t i e s i n t h e s o u r c e a r e a o f t h r e e r i v-e r s[J].A c t a A g r e s t i a S i n i c a,2014,22(6):1171-1178.[7]李媛媛,董世魁,李小艳,等.围栏封育对黄河源区退化高寒草地植被组成及生物量的影响[J].草地学报,2012,20(2): 275-279,286.㊃929㊃5期李思瑶等:三江源区不同年限黑土滩人工草地植被特征L I Y Y,D O N G S H K,L I X Y,e t a l.E f f e c t s o f e n c l o s u r e o n v e g e t a t i o n c o m p o s i t i o n a n d b i o m a s s o f D e g r a d e d A l p i n eG r a s s l a n d i n t h e s o u r c e a r e a o f t h e Y e l l o w R i v e r[J].A c t aA g r e s t i a S i n i c a,2012,20(2):275-279,286.[8]马玉寿,周华坤,邵新庆,等.三江源区退化高寒生态系统恢复技术与示范[J].生态学报,2016,36(22):7078-7082.MA Y S H,Z H O U H K,S H A O X Q,e t a l.R e s t o r a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a n d d e m o n s t r a t i o n o f D e g r a d e d A l p i n e E c o s y s-t e m i n t h e s o u r c e a r e a o f t h r e e r i v e r s[J].A c t a E c o l o g i c a S i n i c a,2016,36(22):7078-7082.[9]郭军乐,郑建宗,李春宁.不同退化状态高寒草甸人工恢复与自然恢复比较[J].陕西林业科技,2008(4):1-5,68.G U O J L,Z H E N G J Z,L I C H N.C o m p a r i s o n b e t w e e n a r t i-f i c i a l r e s t o r a t i o n a n d n a t u r a l r e s t o r a t i o n o f a l p i n e m e a d o wi n d i f f e r e n t d e g r a d e d s t a t e s[J].S h a a n x i F o r e s t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2008(4):1-5,68.[10]李里,刘伟.退化草地植物功能群和物种丰富度与群落生产力关系的研究[J].草地学报,2011,19(6):917-921,999.L I L,L I U W.S t u d y o n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p l a n tf u n c t i o n a lg r o u p s,s p e c i e s r i ch n e s s a n d c o mm u ni t y p r o d u c-t i v i t y i n d e g r a d e d g r a s s l a n d[J].A c t a A g r e s t i a S i n i c a, 2011,19(6):917-921,999.[11] S U X K,WU Y,D O N G S K,e t a l.E f f e c t s o f g r a s s l a n dd e g r a d a t i o n a n d r e-v e g e t a t i o n o n c a r b o n a n d n i t r o g e n s t o r-a g e i n t h e s o i l s o f t h e h e a d w a t e r a r e a n a t u r e r e s e r v e o n t h eQ i n g h a i-T i b e t a n P l a t e a u[J].C h i n a J o u r n a l o f M o u n t a i nS c i e n c e,2015,12(3):582-591.[12]王学霞,董世魁,李媛媛,等.三江源区草地退化与人工恢复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2,26(4):113-117,122.WA N G X X,D O N G S H K,L I Y Y,e t a l.E f f e c t s o f g r a s s-l a n d d e g r a d a t i o n a n d a r t i f i c i a l r e s t o r a t i o n o n s o i l p h y s i c a la n d c h e m i c a l p r o p e r t i e s i n t h e s o u r c e a r e a o f t h r e e r i v e r s[J].J o u r n a l o f S o i l a n d W a t e r C o n s e r v a t i o n,2012,26(4):113-117,122.[13] D O N G S K,L I J P,L I X Y,e t a l.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d e s i g nt h e o r y f o r r e s t o r i n g t h e b l a c k b e a c h d e g r a d e d r a n g e l a n da t t h e h e a d w a t e r a r e a s o f t h e Q i n g h a i-T ib e t a n P l a t e a u[J].A f r i c a n J o u r n a l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R e s e a r c h,2010,5(25):3542-2552.[14]王守顺,于健龙.围栏封育+人工补播措施对 黑土滩 退化草地生物量的影响[J].青海草业,2018,27(1):11-13,10.WA N G S H S H,Y U J L.E f f e c t s o f e n c l o s u r e a n d a r t i f i c i a ls u p p l e m e n t a r y s o w i n g o n b i o m a s s o f d e g r a d e d g r a s s l a n d i nb l ac k s o i l b e a c h [J].Q i n g h a i G r a s s l a nd I n d u s t r y,2018,27(1):11-13,10.[15]李希来.青藏高原 黑土滩 形成的自然因素与生物学机制[J].草业科学,2002(1):20-22.L I X L.N a t u r a l f a c t o r s a n d b i o l o g i c a l m e c h a n i s m o f t h ef o r m a t i o n o f b l a c k s o i l b e a c h o n t h e Q i ngh ai T i b e t P l a t-e a u[J].P r a t a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2002(1):20-22.[16] WA N G C T,C A O G M,WA N G Q L,e t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c u l t i v a t e d g r a s s l a n d p l a n t c o mm u n i t i e s w i t h d i f f e r e n t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 d u r a t i o n a n d t h e i r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 w i t h s o i lp r o p e r t i e s i n t h e s o u r c e r e g i o n o f T h r e e R i v e r s i n C h i n e s e[J].J o u r n a l o f A p p l i e d E c o l o g y,2007,18(11):2426.[17] S HA N N O N E S,K A T H R Y N A Y,J O N A T H A N A N.S p e c i e s p a t c h s i z e a t s e e d i n g a f f e c t s d i v e r s i t y a n d p r o d u c-t i v i t y r e s p o n s e s i n e s t a b l i s h i n g g r a s s l a n d s[J].J o u r n a l o fE c o l o g y,2016,104(2):479-486.[18]董全民,马玉寿,赵新全.江河源区 黑土型 退化栽培草地管理技术研究[J].草业科学,2007(8):9-15.D O N G Q M,MA Y S H,Z H A O X Q.S t u d y o n m a n a g e-m e n t t e c h n o l o g y o f b l a c k s o i l t y p e d e g r a d e d c u l t i v a t e dg r a s s l a n d i n t h e s o u r c e a r e a o f r i v e r s a n d r i v e r s[J].P r a t-a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G r a s s l a n d S c i e n c e,2007(8):9-15.[19]王长庭,龙瑞军,王启兰,等.三江源区不同建植年代人工草地群落演替与土壤养分变化[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9,15(6):737-744.WA N G C H T,L O N G R J,WA N G Q L,e t a l.C o mm u n i t ys u c c e s s i o n a n d s o i l n u t r i e n t c h a n g e s o f a r t i f i c i a l g r a s s l a n di n d i f f e r e n t p l a n t i n g y e a r s i n t h e s o u r c e a r e a o f t h r e e r i v e r s[J].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A p p l i e d a n d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B i-o l o g y,2009,15(6):737-744.[20]张杰雪,王占青,全小龙,等.高寒地区人工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对不同种植方式和年限的响应[J].草地学报, 2021,29(2):271-280.Z HA N G J X,WA N G Z H Q,Q U A N X L,e t a l.R e s p o n s eo f s o i l m i c r o b i a l c o mm u n i t y o f a r t i f i c i a l g r a s s l a n d t o d i f f e r-e n t p l a n t i n g m e t h o d s a n d y e a r s i n a l p i n e a r e a[J].A c t aA g r e s t i a S i n i c a,2021,29(2):271-280.[21]孙华方,李希来,金立群,等.黄河源人工草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建植年限的响应[J].草业学报,2021,30(2):46-58.S U N H F,L I X L,J I N L Q,e t a l.R e s p o n s e o f s o i l m i c r o-b i a l d i v e r s i t y t o p l a n t i n g y e a r s o f a r t i f ic i a l g r a s s l a nd i n t h es o u r c e o f t h e Y e l l o w R i v e r[J].A c t a P r a t a c u l t u r a e S i n i-c a,2021,30(2):46-58.[22]刘育红,魏卫东,杨元武,等.高寒草甸退化草地植被与土壤因子关系冗余分析[J].西北农业学报,2018,27(4): 480-490.L I U Y H,W E I W D,Y A N G Y W,e t a l.R e d u n d a n c y a n a l-y s i s o f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d e g r a d e d g r a s s l a n d v e g e-t a t i o n a n d s o i l f a c t o r s i n a l p i n e m e a d o w[J].A c t a A g r i c u l-t u r a e B o r e a l i-o c c i d e n t a l i s S i n i c a,2018,27(4):480-490.[23]郝红敏,刘玉,王冬,等.典型草原开垦弃耕后不同年限群落植物多样性和空间结构特征[J].草地学报,2016, 24(4):749-754.H A O H M,L I U Y,WA N G D,e t a l.P l a n t d i v e r s i t y a n ds p a t i a l s t r u c t u r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c o mm u n i t i e s i n d i f f e r e n ty e a r s a f t e r r e c l a m a t i o n a n d a b a n d o n m e n t o f t y p i c a l g r a s s-l a n d[J].A c t a A g r e s t i a S i n i c a,2016,24(4):749-754.㊃039㊃西北农业学报33卷[24]王超,王晓丽,施建军,等.黄河源区不同建植年限黑土滩栽培草地植物群落变化特征[J].草业科学,2020,37(12):2422-2430.WA N G C H,WA N G X L,S H I J J,e t a l.C h a n g e s o f p l a n tc o mm u n i t y i n b l a c k s o i l b e a c h c u l t i v a t ed g r a s s l a n d w i t hd i f fe r e n t p l a n t i n g y e a r s i n t h e s o u r c e a r e a of t h e Y e l l o wR i v e r[J].P r a t a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2020,37(12):2422-2430.[25]左万庆,王玉辉,王风玉,等.围栏封育措施对退化羊草草原植物群落特征影响研究[J].草业学报,2009,18(3):12-19.Z U O W Q,WA N G Y H,WA N G F Y,e t a l.E f f e c t s o f e n-c l o s u r e m e a s u r e s o n p l a n t c o mm u n i t y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d e g r a d e d L e y m u s c h i n e n s i s g r a s s l a n d[J].A c t a P r a t a c u l-t u r a e S i n i c a,2009,18(3):12-19.[26]徐彩琳,李自珍.干旱荒漠区人工植物群落演替模式及其生态学机制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3,14(9):1451-1456.X U C L,L I Z Z H.S t u d y o n s u c c e s s i o n m o d e l a n d e c o l o g i-c a l m e c h a n i s m o f a r t i f i c i a l p l a n t c o mm u n i t y i n a r id de s e r ta r e a[J].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A p p l i e d E c o l o g y,2003,14(9):1451-1456.[27]张耀生,赵新全,黄德清.青藏高寒牧区多年生人工草地持续利用的研究[J].草业学报,2003,12(3):22-27.Z HA N G Y S H,Z H A O X Q,HU A N G D Q.S t u d y o n s u s-t a i n a b l e u t i l i z a t i o n o f p e r e n n i a l a r t i f i c i a l g r a s s l a n d i n a l p i n ep a s t o r a l a r e a o f Q i n g h a i T i b e t[J].A c t a P r a t a c u l t u r a eS i n i c a,2003,12(3):22-27.[28]王长庭,曹广民,王启兰,等.三江源地区不同建植期栽培草地植被特征及其与土壤特征的关系[J].应用生态学报, 2007(11):2426-2431.WA N G C H T,C A O G M,WA N G Q L,e t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t i c s o f c u l t i v a t e d g r a s s l a n d p l a n t c o mm u n i t i e s w i t h d i f f e r-e n t 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 d u r a t i o n a n d t h e i r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 w i t h s o i lp r o p e r t i e s i n t h e s o u r c e r e g i o n o f t h r e e r i v e r s i n C h i n a[J].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A p p l i e d E c o l o g y,2007(11):2426-2431.[29]罗少辉,李林栖,马玉寿,等.不同生长年限青海草地早熟禾栽培草地植被群落特征[J].草学,2018(5):24-29.L U O S H H,L I L Q,MA Y S H,e t a l.V e g e t a t i o n c o mm u-n i t y o f P o a p r a t e n s i s L.c v.Q i n g h a i c u l t i v a t e d g r a s s l a n dw i t h d i f f e r e n t g r o w t h y e a r s[J].J o u r n a l o f G r a s s l a n d a n dF o r a g e S c i e n c e,2018(5):24-29.[30]武胜男,张曦,高晓霞,等.三江源区 黑土滩 型退化草地人工恢复植物群落的演替动态[J].生态学报,2019,39(7):2444-2453.WU S H N,Z HA N G X,G A O X X,e t a l.S u c c e s s i o n d y-n a m i c s o f a r t i f i c i a l l y r e s t o r e d p l a n t c o mm u n i t i e s i n b l a c ks o i l b e a c h d e g r a d e d g r a s s l a n d i n t h e s o u r c e a r e a o f t h r e er i v e r s[J].A c t a E c o l o g i c a S i n i c a,2019,39(7):2444-2453.㊃139㊃5期李思瑶等:三江源区不同年限黑土滩人工草地植被特征。

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高寒草原类草地基本特征分析

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高寒草原类草地基本特征分析

1 前 言
青海 三江 源 自然保 护 区草 地是 保 护 区 面积最 大 的生态 系统 , 占保 护 区总 面积 的 7 .4 。在草 53 %
高原面和山地 阳坡等部位。分布 区气候寒冷、 干 旱、 多风 、 冷季 漫长 、 暖季 短 暂 , 牧草 生 长季 短 。一 般仅有 3— 4个月 , 土壤类型为高 山草原类 , 生长 过程微弱 , 有机质积累少 , 土壤瘠薄 。 从 总体看 自然保护区的高寒草原类草地是呈
2 分布特征
青海三江源 自然保护 区的高寒草原类草地 , 主要 分 布在海 拔 3 0 4 0 m 的保护 区北 部和 西 9 0~ 5 0
北部 地 区。东 起 泽 库 县 西 部 至 兴 海 县 的 苦 海 一
带, 向西北至玛多县的花石峡 、 扎陵湖 、 鄂陵湖 , 再 向西经 曲麻 莱 县 、 多 县 , 至 唐 古 拉 山 ( 可 西 治 直 可 里保护区东部边缘 ) 区。在这一广大区域 内, 地 主 要分布在沱沱河 、 通天河 、 楚玛尔河 、 卓乃湖 、 错达 日 玛湖 、 陵湖 、 扎 鄂陵湖等宽谷、 滩地 和高原湖盆 外缘 , 古冰积谷地 、 洪积冲积扇 、 河流高阶地 、 剥触
面积 的 1 .% 。该类 草地 在保 护 区草地 生态 系统 94 中 占有重要 的生 态 地 位 , 着保 持 水 土 涵 养 水 分 起
等重要的生态功能。为此 , 本文引用现有资料 , 对 自然保护 区的高寒草原类 草地做 一基本特 征分 析, 以期为保护 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供参 考。
青海三江源 自然保护区 高寒 草原类 草地基本特征分析
郑 淑 惠
( 海省 草原 总站 , 海 西宁 800 ) 青 青 10 8

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草地生物量及土壤养分差异

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草地生物量及土壤养分差异

Ke r s Ar a o h e Rie o re D g a e r s ln P a tc mmu i ; ima s S i n t t n y wo d : e fT r v rS u c ; e r d d ga sa d; l o e n n t B o s ; o l ur i y io
Di e e c fBim a sa d S i Nu rt n i pn . od M e d w f f r n e o o s n ol ti o n Al i ec l a o o i
Di r ntDe r de g e 仃e e g a d De r e
青藏高原三江源区退化草地面积大, 退化速度快 , 特别是高寒草甸极度退化产物一“ 黑土型” 退化草地 , 其发生和蔓延严重威胁着我 国江河源区生态系统的安 全 , 当地高寒 草地 畜牧 业 的发展 产生 了消极影 响 , 对 严 重 制约 着江河 源 区生 态 经 济 的建 设 u 。近 年来 , 多 许 学者 围绕 三江 源 区退 化 草地恢 复与 重建进行 了系统 的 研究 . , 3 同时对 退 化 草地 群 落 特 征及 演 替 规 律 也进 】 行 了大量 的报 道 ¨ , 草地 的退 化 际上 是 植 被一 而 土壤 系统 的退化 】 为此 本研 究 旨在从 植 物 和 土 壤两 , 方面研 究不 同程 度退 化 草 地植 物 群 落 、 上地 下 植 物 地 量及 土壤养 分 的差异 , 为高 寒 地 区退 化 草 地 的恢 复和 改造提 供理论 依据 。
1 材 料与方 法
1 1 试验 地 概况 试 验 地位 于青 海 省果 洛 藏 族 自治 . 州州 玛 沁县大 武镇 牧户 诺 某 某 家 的 冬春 草 场 上 , 拔 海 37 6 3 m,地 理 位 置 :北 纬 3 。2 5 .9 ,东 经 4 7 6 ” 10 1 6 5。 0 。30 . ”年均 温 一 . ℃ , 3 9 最冷 月 1 的平 均气 温 月 为 一1.℃ , 2 6 最热 月 7月 的平 均 气 温 为 9 7 , 草生 .℃ 牧 长季 为 16 右 , 绝对 无 霜 期 。 年降 水 量5 32~ 5 d左 无 1. 5 29 4 .mm, 多集 中在 6~ 9月 , 年蒸 发量 2 7 . m 4 16 m。土 壤为 高 山草 甸土 , 地类 型为 高 寒 草 甸。建 群 种 为 线 草 叶嵩 草 ( or i cpl o a 、 嵩 草 ( or i av ) K be a a ii l ) 小 s l i f K be ap r 、 s a 二柱 头 藻 草 ( cp sdsg ai s 、 嵩 革 ( or i S i u iim t u ) 矮 r t c K be a s h  ̄ l ) 异针 茅 ( @a ai a 、 穗 披 碱 革 ( lm u is 、 ni S ln ) 垂 e Ey  ̄

三江源地区不同退化草地土壤物理性状分析

三江源地区不同退化草地土壤物理性状分析

三 江源地 区是长江 , 黄河 和澜 沧江 的发 源地 , 中 有
退化 、 极度 退化 。试 验样 地 自然概 况见表 1 ] [。 6 研 究 样地 海 拔 39 0 43 0 m, 均 温 一4 9 0 ~ 0 年 . ~

国“ 塔 ” 水 之称 。三 江源 地 区 的 草 地 类 型 是 以嵩 草属
分类 法确定 土壤 质地类 型[ 。 8 2
试验 样 地 主 要设 在 三 江 源 区域 的 8个 地 区 1 2个
样地 ( 中对 G 样 地分 为 中 度 退化 和极 度 退 化梯 度 , 其
对 G 样地 分为 轻 度 退 化 、 度 退化 和 极 度 退化 梯 度 , 重
对 G 样 地分 为重 度退 化 和极度 退化梯 度) 表 1 。 。 ( ) 在 不 同 退 化 草 地 用 土 钻 ( 径 3 内 5mm 外 径 4 0 mm; 2 m) 机 取 3个 土 样 , 别 取 0 1 、0 长 0c 随 分 ~ 0 1 ~
收 稿 日期 : 0 71—8 修 回 日期 : 0 80 -4 2 0-12 ; 2 0- 1 2
后 的土重 ( ) 二者 之 比即为草 土 比。用 甲种 土 壤 比重 g, 计法 测定 土壤悬 浮液的 比重确 定 土 壤质 地[ 。不 同退 7 ]
化 草地 的土壤 质 地 可 以 由 土壤 粒 级 组成 确 定 , 即小于 0 0 . 1mm 的物理 粘粒 土粒 , 根 据卡 庆斯 基 土壤 质地 并
( bei ) 物 为主 的高 寒 草 甸 , 地 资 源 主要 以 畜 Ko rsa 植 草 牧 的方式利用 。近 年来 由于人类 活动 对 草地影 响 的加 剧 , 江源地 区生态环 境 日趋 恶 化 , 地 鼠虫危 害 面积 三 草

三江源地区的草原与森林分布现状解读

三江源地区的草原与森林分布现状解读

三江源地区的草原与森林分布现状摘要:位于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的三江源地区被誉为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孕育着独一无二大面积的高寒湿地、高寒荒漠、高寒干草原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

三江源地区草原与森林分布现状的分析,对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两江一河”源地的保护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三江源,草原,森林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南部,属于海拔4000m以上的青藏高原地区,地处青藏高原的腹地,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湿地生态系统星罗棋布,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素有“江河源”之称,被誉为“中华水塔”。

青藏高原孕育了独特的植物区系和生态系统,生物种类丰富多样,被誉为高寒生物种质资源库,是我国江河中下游地区和东南亚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屏障。

因此,三江源地区的草原与森林分布现状对三江源保护区的建设、三江源流域的生态安全有着及其重要的研究价值。

1.三江源的自然地理概况1.1.地理位置与区域范围三江源系指长江、黄河和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位于青藏高原青海省南部,素有“中华水塔”之称。

地理位置介于东经89°24′~102°23′,北纬31°39′~36°16′之间,区域面积31.8万km2[1],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和澜沧江总水量的15%都来自于三江源地区[2]。

行政区域辖果洛藏族自治州的玛多、玛沁、达日、甘德、久治、班玛六县;玉树藏族自治州的称多、杂多、治多、曲麻莱、囊谦、玉树六县;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兴海、同德两县,黄南藏族自治州的泽库、河南两县,格尔木市的唐古拉多乡,共16县1乡(图1)。

图1 三江源地区示意图1.2.植被三江源区热量和水分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植被的水平带谱和垂直带谱均十分明显,植被空间分布呈明显的高原地带性规律,自东而西(自低而高)依次为山地森林、高寒灌丛草甸、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荒漠,沼泽植被和垫状植被则主要镶嵌于高寒草甸和高寒荒漠之间。

三江源地区退化高寒矮嵩草草甸剥蚀坑的成因

三江源地区退化高寒矮嵩草草甸剥蚀坑的成因
层 中植物根 系的分 解 、 风蚀 引起 土层 的塌 陷是 剥 蚀坑 形 成 的过 程 。剥 蚀坑 的 发 生导 致草 地 系统 水 分 涵
养 和地球 系统碳 储 蓄功 能的 降低 。保持 适 当厚度 草毡表 层是 维持 高寒 嵩苹 草 甸稳 定性 的基础 。
关 键 词 :剥 蚀 坑 ; 江 源 ; 寒 草 甸 ; 毡 表 层 三 高 草 中 图 分 类 号 : 1 . S828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95 0 (0 0 0 —0 60 1 0 — 5 0 2 1 )20 1— 6
中 , 水定 容 , 出根 系体积 。 以 得
1 3 土 壤 水 分 渗 水 速 率 与 饱 和 持 水 量 .
依据 。
收 稿 日期 :2 1 — 12 修 回 日期 :2 1 — 3 1 0 0 0 — 0; 0 00—6
基 金 项 目 :国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重 点 项 目( 0 3 0 9 和 中 国 3 70 6 ) 科 学 院 知 识 创 新 重 要 方 向 性项 目
采用 样线调 查法 , 每个样 地 随机 设置 3 长 2 条 5m 的样 带 , 每隔 5m 设 置 1 样方 , 个 样方 面积 1m×1m。
记 录其植 物群落 组成 、 剥蚀坑 的盖 度 、 深度 和大 小 。
1 2 根 土 体 积 比 .
采 用 容 量 法 进 行 测 定 , 外 用 2mm 土 钻 分 层 ( 野 每 1 m 一 层 ) 取 土 柱 , 入 塑 料 自封 袋 中 , 回 实 验 0c 钻 装 带 室 , 新 鲜 样 品 进 行 测 定 , 先 将 所 有 样 品 转 移 到 以 首
采用 环刀法 , 1 0c 环 刀砸 入 土壤 , 取 环刀 将 0 m。 量

三江源区高寒草甸退化草地土壤侵蚀模型与模拟研究

三江源区高寒草甸退化草地土壤侵蚀模型与模拟研究
1 0 0 % o f mo d e l l a n d s c a p e a r e a w i l l t a k e 2 7 . 1 0 ±0 . 2 3, 1 3 . 8 3 ±0 . 4 0, 3 2 . 0 3 ±0 . 2 9 a n d 2 5 . 7 0 ±0 . 3 0 y e a r s f o r s l o p e mo d e r a t e d e g r a d a t i o n,s l o p e h e a v y d e g r a d a t i o n,b e a c h mo d e r a t e d e g r a d a t i o n a n d b e a c h h e a v y d e g r a d a t i o n,r e s p e c t i v e l y . Ke y wo r d s : a l p i n e me a d o w;d e g r a d e d g r a s s l a n d;s o i l e r o s i o n;mo d e l ;s i mu l a t i o n
i s n o s i g n i i f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b e t w e e n t h e s i m u l a t i o n r e s u l t a n d i f e l d r e s u l t ( P>( O H) 3 0 . 0 1 ) . I n a d d i t i o n , t h e t o t a l s o i l e r o s i o n w i t h
三江 源 区高寒 草 甸 退化 草 地
土 壤 侵 蚀 模 型 与 模 拟 研 究
魏 卫 东, 李希 来

三江源区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土壤特征的分析

三江源区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土壤特征的分析

三江源区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土壤特征分析摘要:研究了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不同土层的土壤特征。

结果表明,三江源区高寒生态条件下草地退化对土壤物理、化学特征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

在0~30cm土层,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土壤容重、含水量、总孔隙度差异显著。

土壤容重随高寒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和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变动范围为1.02~1.61g/cm3;土壤含水量、土壤总孔隙度随高寒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而减小,变动范围分别为13.98%~70.75%、40.82%~60.29%;土壤ph总体随高寒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而增大;土壤有机碳含量随高寒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而下降,以0~10cm土层下降最明显,轻度、中度和重度退化高寒草地该土层有机碳含量与未退化草地相比,分别下降36.05%、61.82%、66.55%;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含量总体为未退化草地>轻度退化草地>中度退化草地>重度退化草地。

关键词:三江源区;高寒草地;退化程度;土壤特征characteristicsofsoilondifferentdegradedgrasslandsonalpinemeadowinsourceareaoflancang,yellowandyangtzeriverweiwei-dong,lixi-lai(collegeofagricultureandanimalhusbandry,qinghaiuniversity,xining810016,china)abstract:characteristicsofsoilindifferentdegradationgrasslandonalpinemeadowwereanalyzedbasedondifferentsoillayers.theresultsshowedthatundertheecologicalconditionsofsourceareaoflancang,yellowandyangtzeriver,alpinemeadowdegradationhadmarkedeffectsonsoilphysicalandchemicalcharacteristics.thesoilbulkdensity,moisturecontent,totalporosityin0~30cmsoillayerofthedifferentdegradedalpine meadow weresignificantlydifferent.soilbulkdensityincreasedwiththeaggravationofdegradedalpine meadow andalsoincreasedwiththeincrementofsoildepth.thecorrespondingvaluesrangedfrom1.02 to 1.61g/cm3.thesoilmoisturecontentandtotalporositydecreasedwiththeaggravationofdegradedalpine meadow,theirrangevalueswere13.98%~70.75%,40.82%~60.29%respectively.soilphincreasedgraduallywiththeexpansionofdegradationdegree.contentofsoc(0~10cm)washighestinundegradedalpine meadow,while36.05%,61.82%and66.55%decreasedinlight,moderatelyandheavydegradationalpine meadow comparedwithundegradedalpine meadow respectively.thetendencyoftotaln,totalpandtotalkcontentsindifferentdegradationalpinepasturewere undegraded meadow >lightdegraded meadow >moderatelydegradedmeadow >heavydegraded meadow.keywords:sourceareaoflancangriver,yellowriverandyangtzeriver;alpine meadow;degradeddegree;soilcharacteristics三江源区位于青海省南部(89°24′-102°15′e,31°32′-36°16′n),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3500~4500m,是青藏高原重要的组成部分[1],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2],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湿地分布区和生态系统最敏感和脆弱的地区[3],青海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区。

青藏高原三江源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土壤侵蚀研究

青藏高原三江源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土壤侵蚀研究

青藏高原三江源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土壤侵蚀研究青藏高原位于亚洲的西南地区,被誉为“世界屋脊”。

在这片广袤的高原上,分布着许多独特的生态系统,其中包括三江源高寒草地生态系统。

这一生态系统被誉为中国的“水源之源”,是三条重要河流——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

然而,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青藏高原的生态系统面临了严重的土壤侵蚀问题,这对这一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巨大威胁。

青藏高原的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位于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特点是气温低、气压低、气候干燥。

土壤侵蚀是指土壤中的有机质和养分被雨水或地表流水冲刷而流失的过程。

这一过程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植被减少,甚至引发水土流失等现象。

土壤侵蚀不仅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生物多样性造成负面影响,也有可能引发生态系统的退化和崩溃。

因此,研究青藏高原三江源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土壤侵蚀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发现,青藏高原三江源高寒草地的土壤侵蚀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气候变化导致的降水和气温的变化,二是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地利用变化。

气候变化导致降水和气温变化对高寒草地的土壤水分和温度有直接影响。

气候变暖导致西藏地区的降水量减少,而降水的分布不均也进一步加剧了土壤侵蚀的问题。

另一方面,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的改变也加速了土壤侵蚀的过程。

过度放牧、滥伐森林、开垦草地等人类活动都会破坏高寒草地的植被覆盖,使土壤暴露在风雨的侵蚀下。

为了解决青藏高原三江源高寒草地土壤侵蚀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保护和恢复植被覆盖是减缓土壤侵蚀的有效手段。

控制过度放牧和滥伐森林,限制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其次,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建设护坡和护坡林带,在山坡地种植草本植物,以减少雨水和地表流水的冲击力。

此外,加强科学研究,探索适应高寒草地特点的土壤保护措施和方法,提高土壤持水能力,减少土壤侵蚀的发生。

最后,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各界对土壤侵蚀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培养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行动。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高寒草地草情诊断研究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高寒草地草情诊断研究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高寒草地草情诊断研究王穗子;张雅娴;樊江文;张海燕【期刊名称】《生态科学》【年(卷),期】2022(41)1【摘要】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的实施对生态环境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草地是该地区最主要的生态系统类型,准确的草情诊断对该地区的生态稳定和畜牧业发展具重要意义,可更好的指导三江源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发展。

基于长时间序列的遥感观测资料和野外采样数据,通过构建草情诊断基准值,结合草地覆盖度和产草量的变化率,根据加权求和计算出草情指数,诊断分析三江源生态工程实施后草地植被生长变化状况。

结果表明:自2005年工程实施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多年平均草情指数是3.47,草情状况较好,空间上呈现西南向东北方向变好的格局。

草情状况极好、较好和中等的草地面积占比均显著高于草情极差和较差的草地面积占比。

12年间草情指数变异系数为12.47%,草情年间变化呈现轻微波动。

其中80.32%的草地草情状况无显著变化(P>0.05),14.61%的草情状况下降趋势显著,5.07%的草地草情状况上升趋势显著(P<0.05)。

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各园区的年均草情指数为黄河源园区(3.78)>长江源园区(3.61)>澜沧江源园区(3.15),草情状况较好。

三个园区2/3以上的草地的草情无显著变化趋势;黄河源园区变化趋势显著变差的面积占比最高(17.74%),澜沧江源园区最低(13.49%);变化趋势显著变好的面积占比最高的为长江源园区(6.46%),最低的为澜沧江源园区(3.46%)。

自生态保护工程实施后,草情呈现较好状况,但部分区域呈现下降的趋势,应继续加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草情状况的长期监测,进行合理的草情诊断,加大草情状况较差区域的生态保护。

【总页数】10页(P100-109)【作者】王穗子;张雅娴;樊江文;张海燕【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2【相关文献】1.三江源区退化高寒草地土壤酶活性研究2.三江源区高寒草甸退化草地土壤侵蚀模型与模拟研究3.三江源区高寒草地地上生物量遥感反演模型研究4.三江源区高寒草地不同生境土壤可培养纤维素分解真菌群落结构特征研究5.三江源区高寒混播草地群落结构特征的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八年级地理三江源知识点

八年级地理三江源知识点

八年级地理三江源知识点地理知识点对于八年级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而在其中,三江源更是一个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点。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八年级地理三江源知识点。

一、三江源的概念三江源,是指中国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位于青海省,海拔在四千多米以上。

三江源是中国国家公园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的生态屏障。

二、三江源的地理特征1.气候条件三江源位于青藏高原,其气候条件属于高山气候,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凉爽短暂。

2.岩土条件三江源岩石以花岗岩为主,土壤以黄棕壤为主。

3.生物条件三江源地区的植被主要包括草原植被和高山嵩草草甸植被,动物方面有藏羚羊、马麻子、金钱豹、黑颈鹤等。

三、三江源的保护措施1.建立保护区为了对三江源的生态保护进行更好的实施,政府成立了三江源国家公园,该公园有助于推动保护区的建设,以实现对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

2.加强宣传政府都希望公众能够向广大人民宣传知晓保护三江源的意义和方法,以及三江源的自然和文化价值。

3.控制开发在三江源的保护范围内,不允许进行开发建设活动,以最大程度的保持该地区的生态平衡。

四、三江源的意义1.天然的生态“屏障”作为青藏高原的屏障,三江源对于整个中国的环境保护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其它城市和地区都因此而能够得到更多的保护。

2.丰富的生态景观资源三江源的周边是青藏高原的美丽风景,具有很高的旅游和人类文化价值,如三江源、可可西里、唐古拉山等。

3.资源的储藏和利用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有丰富的水资源和物质资源,有助于满足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更要进行可持续利用。

结语三江源是中国的自然宝库,保护三江源不仅是地理学家、生态学家、环保方面人员的工作,更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我们要更加重视全球生态平衡和可持续环境发展的重要意义,从个人做起,共同建设一个绿色、和谐的社会。

浅析三江源地区生态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析三江源地区生态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析三江源地区生态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一、引言三江源地区位于中国青海省,是中国最重要的淡水资源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寒湿地。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本文旨在对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现状进行浅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适当的对策以保护该地区的生态环境。

二、生态现状三江源地区是中国的重要生态功能区之一,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生态系统。

该地区有着世界上最大的高寒湿地、无污染的湿地草甸、大面积的湿地和森林植被等。

然而,长期以来,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1.水资源的过度开发:随着农业、工业和城市化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导致三江源地区的水资源被过度开发。

这不仅导致湿地退化和水位下降,还给当地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2.水污染问题:农业和工业活动导致了大量的农药、化肥和工业废水进入水体,引发了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水污染不仅危害了水生生物的生存,也对当地居民的饮用水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3.生态失衡:过度放牧、过度砍伐和过度开发等人为活动导致了三江源地区的生态失衡。

土地退化、草原退化和野生动物减少等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威胁着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三、存在问题在分析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现状后,可以看出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生态环境持续恶化:长期以来的过度开发、过度利用和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2.生物多样性损失严重:由于过度砍伐、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发,三江源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正面临严重的威胁,许多物种已经濒临灭绝。

3.水资源短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对水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而三江源地区的自然水资源有限,造成了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四、对策为了解决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以下是一些建议的对策:1.加强保护意识:加强公众对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知,提高保护意识。

通过教育、宣传等手段,增强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三江源区高寒草地生态研究进展

三江源区高寒草地生态研究进展
第3 6卷第 8期
21 0 1年 8月
环境科学与管理
ENVI RONM ENTAL CI S ENCE AND ANAGEMENT M
V0 . 6 o 8 13 N . Au .2 1 g 01
文章编 号 :6 4—6 3 (0 1 0 0 2 0 17 1 9 2 1 )8- 1 2— 4
o h ra p c si h h e v rHe d W ae s Re i n,a ay e h u r n d a c si e e r h so l i e g a sa d e o y t m t e s e t n t e T r e Ri e a tr g o n l z d t e c re ta v n e n r s a c e n a p n r s l n c s se
研究对象 , 进行 了不同层面、 不同角度的研究 。
Ab t a t Th sp p rr v e d t e su y o l i eg a sa d a o t h o u ai n e oo y,c mmu i tu t r n h r ce — s r c : i a e e i we t d f p n r sl n b u ep p l t c lg h a t o o n t sr cu e a d c a a tr y
近些年来 , 由于 全 球气 候 变 化 , 之该 地 区人 口 加
迅 速增加 , 天然草地超 载过牧 , 鼠虫 危害 , 蚀水 蚀等 风
用 了生态学 普遍 原理 , 用化 学 、 采 物理学 、 物学 、 植 动 物 学 、 壤 学 、 虫学 、 象 学 等 微观 和 宏 观 的不 同 土 昆 气
中图分类号 :13 X 7 文 献 标 识 码 : B

三江源地区高寒草地生物量和草畜平衡的时空变化动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三江源地区高寒草地生物量和草畜平衡的时空变化动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三江源地区高寒草地生物量和草畜平衡的时空变化动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三江源地区是我国的重要生态保护区,具有独特的高寒草地生态系统。

高寒草地的生物量和草畜平衡是维持该生态系统稳定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探讨该区域高寒草地生物量和草畜平衡的时空变化动态及其影响因素。

首先,三江源地区高寒草地的生物量时空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年际变异性。

调查数据显示,春季是该地区高寒草地生物量最高的季节,主要是因为春季是草地生长的关键期。

随着夏季的到来,高寒草地生物量逐渐减少,主要是受到夏季降水量的影响。

秋季,随着降温,高寒草地生物量再次增加,但不及春季的水平。

冬季,高寒草地生物量进一步减少,主要是因为低温和冻结条件下,植物生长活动受到限制。

其次,草畜平衡是指草地生物量与牲畜数量之间的平衡关系。

三江源地区的草畜平衡相对较好,主要得益于良好的草地管理和畜牧业发展政策。

根据调查数据,三江源地区的草地生物量基本能够满足牲畜的生长和发育需求。

然而,随着牲畜数量的增加和过度放牧的现象,草地生物量逐渐下降,导致草畜平衡失调。

因此,科学合理的草地管理和监管措施是维持草畜平衡的关键。

最后,高寒草地生物量和草畜平衡的时空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气候是影响高寒草地的关键因素。

降水量和温度是影响草地生物量的主要气候要素。

其次,土壤水分和养分状况对草地生物量和植被的生长有重要影响。

草地土壤的湿度和营养状况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生产力。

此外,过度放牧和土地利用方式改变也会对高寒草地的生物量和草畜平衡产生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三江源地区高寒草地生物量和草畜平衡的时空变化动态及其影响因素是一个复杂的研究课题。

对于维护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需要深入研究该地区的草地生物量和草畜平衡变化规律,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以促进该地区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综合以上讨论可知,在三江源地区,高寒草地生物量和草畜平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良好的草地管理和畜牧业发展政策使得草地生物量能够满足牲畜的需求。

三江源区不同海拔高寒草原土壤养分及化学计量特征

三江源区不同海拔高寒草原土壤养分及化学计量特征

三江源区不同海拔高寒草原土壤养分及化学计量特征姜哲浩;周泽;陈建忠;张德罡;陈建纲;柳小妮【摘要】为探究海拔变化对高寒草原土壤养分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本试验在青海省南部三江源区选取了5个海拔梯度(2 512,3 005,3 490,3 977和4 493 m)的高寒草原样地,对各样地地上生物量、植物群落特征及不同土层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该研究区随着海拔的升高,植物Shannon指数增加,土壤容重先上升后下降;土壤中碳、氮、磷含量变化范围分别是:11.33~71.66 g· kg-1,0.71~4.47 g·kg-1,0.30~1.05 g·kg-1;土壤的碳、氮含量先增后降,磷呈上升趋势;土壤中C/N,C/P,N/P范围分别为13.65~21.35,39.37~90.58,2.88~4.24,均随海拔的增加先升后降,在海拔3 490 m处达到最高.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表明,海拔与土壤中氮和磷含量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0.01),和N/P呈现极显著负相关(P<0.01).研究区高寒草原植物生产力主要受氮素的影响.【期刊名称】《草地学报》【年(卷),期】2019(027)004【总页数】8页(P1029-1036)【关键词】三江源区;高寒草原;海拔;土壤养分;化学计量特征【作者】姜哲浩;周泽;陈建忠;张德罡;陈建纲;柳小妮【作者单位】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省草业工程实验室,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研究中心,甘肃兰州730070;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省草业工程实验室,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研究中心,甘肃兰州730070;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省草业工程实验室,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研究中心,甘肃兰州730070;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省草业工程实验室,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研究中心,甘肃兰州730070;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省草业工程实验室,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研究中心,甘肃兰州730070;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省草业工程实验室,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研究中心,甘肃兰州7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1土壤是影响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群落动态的重要因子,土壤养分往往制约着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和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方式[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江源区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土壤特征分析摘要:研究了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不同土层的土壤特征。结果表明,三江源区高寒生态条件下草地退化对土壤物理、化学特征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在0~30 cm 土层,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土壤容重、含水量、总孔隙度差异显著。土壤容重随高寒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和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变动范围为1.02~1.61 g/cm3;土壤含水量、土壤总孔隙度随高寒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而减小,变动范围分别为13.98%~70.75%、40.82%~60.29%;土壤pH总体随高寒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而增大;土壤有机碳含量随高寒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而下降,以0~10 cm土层下降最明显,轻度、中度和重度退化高寒草地该土层有机碳含量与未退化草地相比,分别下降36.05%、61.82%、66.55%;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含量总体为未退化草地>轻度退化草地>中度退化草地>重度退化草地。关键词:三江源区;高寒草地;退化程度;土壤特征Characteristics of Soil on Different Degraded Grasslands on Alpine Meadow in Source Area of Lancang, Yellow and Yangtze RiverAbstract: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in different degradation grassland on alpine meadow were analyzed based on different soil laye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under the ecological conditions of source area of Lancang, Yellow and Yangtze river, Alpine meadow degradation had marked effects on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soil bulk density, moisture content, total porosity in 0~30cm soil layer of the different degraded alpine meadow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Soil bulk density increased with the aggravation of degraded alpine meadow and also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ment of soil depth. The corresponding values ranged from 1.02 to 1.61 g/cm3. The soil moisture content and total porosity decreased with the aggravation of degraded alpine meadow, their range values were 13.98%~70.75%, 40.82%~60.29% respectively. Soil pH increased gradually with the expansion of degradation degree. Content of SOC(0~10 cm) was highest in undegraded alpine meadow, while 36.05%, 61.82% and 66.55% decreased in light, moderately and heavy degradation alpine meadow compared with undegraded alpine meadow respectively. The tendency of total N ,total P and total K contents in different degradation alpine pasture were undegraded meadow > light degraded meadow > moderately degraded meadow > heavy degraded meadow.Key words: source area of Lancang river, Yellow river and Yangtze river; alpine meadow;degraded degree;soil characteristics三江源区位于青海省南部(89°24′-102°15′E,31°32′-36°16′N),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3 500~4 500 m,是青藏高原重要的组成部分[1],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2],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湿地分布区和生态系统最敏感和脆弱的地区[3],青海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区。近年来,由于三江源区人口急剧增加、草场牲畜超载过牧、鼠害严重、土壤侵蚀及全球气候变化等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共同影响,高寒草地严重退化,使得该地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生态系统极其脆弱,威胁着广大牧民群众的生存与发展,也威胁着三江中下游广大地区的生态安全。高寒草地退化主要表现为植物生产力及质量下降、土壤理化和生物性状恶化等诸多问题。由于高寒草地退化是植被-土壤系统的整体退化,因此,高寒草地土壤退化是草地退化的核心问题之一[4],伴随草地植被退化的土壤退化将导致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发生相应的变化。目前,关于三江源区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的研究相对集中于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群落结构、物种等方面[5,6],对退化高寒草地土壤方面的研究,尤其是三江源区土壤理化性质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探讨三江源区独特气候、地理等自然背景下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以期揭示三江源区退化高寒草地土壤特征的演变过程、规律及对高寒草地退化的响应,为三江源区退化高寒草地生态环境治理、草地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区自然概况研究区位于青海省果洛州甘德县青珍乡,地理位置为34°08′N、100°12′E,平均海拔4 082 m,为典型高原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区,无四季而只有冷季、暖季之分,冷季长达9个多月。年均气温-2.00 ℃,极端最低气温-35.03 ℃;年均降水量520 mm,年均蒸发量1 465 mm,太阳辐射强,年日照时数2 313~2 607 h,牧草生长季150 d,无绝对无霜期;土壤为高山草甸土,土层薄、质地差、易侵蚀。研究区以莎草科(Cyperaceae)、禾本科(Gramineae)、菊科(Compositae)、龙胆科(Gentianaceae)、蔷薇科(Rosaceae)、豆科(Leguminosae)等植物为主,属于典型高寒嵩草草甸草地。1.2 样地设置按照文献[7]的方法对研究区草地群落的退化状况进行调查,并结合地表及水土流失状况、鼠害程度等指标综合判断将其划分为未退化草地(UD)、轻度退化草地(LD)、中度退化草地(MD)、重度退化草地(HD)4种样地(表1)。1.3 土样采集2010年8月在样地取样,在UD、LD、MD、HD上各设置5个采样点挖土壤剖面,每个剖面分0~10 cm、10~20 cm、20~30 cm采集土样,然后将同一土层土样混合为一个土样,混合土样采用烘干法测定土壤含水量,并带回实验室风干、去杂、过筛后供试验分析用;按照文献[8]的方法进行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pH的测定;土壤容重采用环刀(100 cm3)法分层测定;土壤总孔隙度计算公式为P=93.95-33.00b,式中,P为土壤总孔隙度,b为土壤容重[9]。1.4 数据分析使用Excel 2003整理数据,使用SPSS 12.0进行统计分析。2 结果与分析2.1 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土壤容重的变化土壤容重是反映土壤松紧程度、孔隙状况、通透性及植物根系生长阻力状况等的重要物理性质[10]。图1反映出随着高寒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土壤容重呈增加趋势;同一退化程度下,随土壤层次的加深容重呈增加趋势;不同退化程度间,0~10 cm土层容重比20~30 cm土层容重变化幅度大,说明表层土壤容重更易受高寒草地退化的影响。通过对试验数据统计分析,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土壤容重差异显著(P<0.05)。高寒草地样地土壤容重为1.02~1.61 g/cm3,未退化高寒草地20~30 cm土层容重是0~10 cm土层容重的1.37倍,而重度退化高寒草地20~30 cm土层容重是0~10 cm土层容重的1.15倍,说明重度退化程度下,表层土壤与较深层土壤容重差距缩小。2.2 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图2反映出随高寒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土壤含水量呈下降趋势;同一退化程度下,随土壤层次的加深含水量呈下降趋势;不同退化程度间,0~10 cm土层含水量较20~30 cm土层含水量变化幅度大。通过对试验数据统计分析,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土壤含水量差异显著(P<0.05)。样地土壤含水量为13.98%~70.75%,0~10 cm 土层含水量未退化草地是重度退化草地的2.49倍,而20~30 cm土层含水量未退化草地仅是重度退化草地的1.98倍,说明高寒草地退化对土壤表层含水量的影响更明显。2.3 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土壤总孔隙度的变化土壤总孔隙度反映了土壤中所有孔隙的总量,主要影响到土壤中水分、气体的存在状况[11]。适宜的土壤总孔隙度有利于植物根系的生长,同时土壤总孔隙度也是土壤涵养水分能力的体现。图3反映出随高寒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土壤总孔隙度呈下降趋势;同一退化程度下,土壤总孔隙度随土壤层次的加深呈下降趋势。通过对试验数据统计分析,不同退化程度下土壤总孔隙度、同一退化程度下不同土层土壤总孔隙度均差异显著(P<0.05)。样地土壤总孔隙度为40.82%~60.29%,0~10 cm土层土壤总孔隙度未退化草地是重度退化草地的1.26倍,反映出重度退化对表层土壤紧实度影响明显,草地植物生活的表土层通透性变差。2.4 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土壤pH的变化图4结果表明,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土壤pH有一定变化,总体随退化程度的加剧而增大;0~10 cm土层、20~30 cm土层重度退化草地较未退化草地土壤pH有所增加;同一退化程度下,pH随土层加深而增大。通过对试验数据统计分析,不同退化程度间、同一退化程度不同土层间均未达显著差异(P>0.05)。2.5 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土壤有机碳的变化土壤有机碳影响土壤肥力、土壤持水能力、土壤抗侵蚀能力和土壤容重等,其变化状况还可以指示土壤的退化及其程度。图5结果表明,随高寒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土壤有机碳含量呈下降趋势;同一退化程度下,随土壤层次加深有机碳含量呈下降趋势。通过对试验数据统计分析,同一退化程度下,0~10 cm土层与10~20 cm 土层、20~30cm土层间有机碳含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在0~10 cm土层,轻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草地有机碳含量较未退化草地分别下降了36.05%、61.82%、66.55%,反映出随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迅速下降,与地上植被盖度的迅速下降一致。10~20 cm土层、20~30 cm土层不同退化程度间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取决于有机物的输入量和输出量的平衡[12],说明随着高寒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植被盖度的变化使草地植物固碳能力下降,减少了土壤碳库的碳输入量。2.6 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土壤全氮、全磷、全钾的变化图6、图7、图8反映出随着高寒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同一退化程度下,全氮、全磷含量随土层加深呈下降趋势,全钾含量随土层加深呈增加趋势。20~30 cm土层全氮含量在不同退化程度间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小,0~10 cm土层、10~20 cm土层全氮含量及各土层全磷含量、全钾含量在不同退化程度间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大,反映出退化程度对较浅土层全氮的影响明显,对0~30 cm土层全磷、全钾的影响均明显。通过对试验数据统计分析,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土壤全磷、全钾含量差异显著(P<0.05),但当高寒草地退化到中度、重度程度时对土壤全钾的影响相对较小;0~10 cm土层、10~20 cm土层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土壤全氮含量差异显著(P<0.05),20~30 cm土层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土壤全氮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同一退化程度下,不同土层间全氮、全磷含量差异显著(P<0.05),中度退化、重度退化下不同土层间全钾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退化程度下高寒草地土壤全氮、全磷、全钾的含量分别为 1.17~4.61 g/kg、0.49~0.77 g/kg、17.48~19.12 g/kg,0~10 cm土层重度退化草地较未退化草地全氮、全磷、全钾分别下降37.09%、12.99%、4.51%。3 小结与讨论1)研究中,三江源高寒草地不同退化程度对土壤主要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明显。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土壤容重呈增加趋势,土壤含水量、土壤总孔隙度、土壤pH 、土壤有机碳、土壤全氮、土壤全磷、土壤全钾总体呈下降趋势。同一退化程度下,高寒草地退化对0~10 cm土层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总体较10~20 cm土层、20~30 cm土层的影响显著。2)高寒草地不同退化程度下土壤容重差异显著。草地超载过牧是引起草地退化的诱因之一,超载的牲畜长期对草地土壤践踏而使土壤逐渐变紧实;原因之二在于随草地退化程度加剧,地上植被盖度显著下降,水土流失严重,小粒径土壤颗粒流失导致容重增加。土壤容重增加通常表明土壤呈现退化趋势,且容重愈大,土壤退化愈严重[13]。3)高寒草地重度退化对表层土壤含水量、土壤总孔隙度、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的影响比对较深土层的影响更加显著,而高寒草地优势植物莎草科嵩草属的矮嵩草、小嵩草等根系的分布相对集中于表土层,因此受高寒草地退化的影响尤其明显,既反映出随高寒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植被盖度急剧下降,也反映出退化高寒草地由于植被盖度的下降导致涵养水分、补充碳源等能力下降,从而使退化草地植被恢复与重建因受到了土壤含水量等的制约而变得困难。4)土壤性质的变化是高寒草地土壤退化发生、发展的前提,同时对土壤有机物质的转化、土壤肥力的演变具有显著影响[14]。草地退化包括植被的退化和草地土壤的退化,二者具有相互反馈、相互促进的作用。而在三江源地区,广泛存在的轻度、中度、重度退化草地植被种类组成、产量等都已发生显著变化,不仅减少了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而且植被的变化引起了土壤性质的明显变化,反之,土壤性质的变化如容重的增加、含水量、有机碳、全磷、全钾的下降进一步反作用于植被,既导致植物生长受抑制,又可能成为土壤侵蚀的重要诱因,使得高寒草地退化加剧、恢复与重建难度加大。土壤性质的变化可以作为监测草地退化的指标,尤其是表层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对草地退化的响应相对比较敏感。5)研究发现,在研究区样地不同退化程度下草地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均总体呈未退化草地>轻度退化草地>中度退化草地>重度退化草地的变化趋势,与蔡晓布等[14]的研究所表明的草地轻度退化阶段的土壤肥力特征总体上高于正常草地的结论不同,有待深入研究。参考文献:[1] 曹广民,龙瑞军.三江源区“黑土滩”型退化草地自然恢复的瓶颈及解决途径[J].草地学报,2009,17(1):4-9.[2] 陈国明.三江源地区“黑土滩”退化草地现状及治理对策[J].四川草原,2005(10):37-39.[3] 王堃,洪绂曾,宗锦耀.“三江源”地区草地资源现状及持续利用途径[J].草地学报,2005,13(增刊):28-47.[4] 李绍良,陈有君,关世英,等. 土壤退化与草地退化关系的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2,16(1):92-95.[5] 徐松鹤,尚占环,龙瑞军,等.“黑土滩”退化草地、高寒湿地及其交错区植物群落结构多样性[J].草原与草坪,2007(4):45-49.[6] 史惠兰,王启基,景增春.江河源区人工草地及“黑土滩” 退化草地群落演替与物种多样性动态[J].西北植物学报,2005,25(4):655-661.[7] 任继周.草业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1-24.[8] 鲍士旦.土壤农化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30-38.[9] 马雪华,王淑元.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90-104.[10] HERN?魣NDEZ T, GARC?魱A C, REINHARDT I. Short-term effect of wildfire on the chemical, biochemical and microbiological properties of Mediterranean pine forest soil[J]. Biol Fert Soils,1997,25:109-116.[11] 黄昌勇.土壤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66-105[12] 白红军,邓伟,朱颜明,等.霍林河流域湿地土壤碳氮空间分布特征及生态效应[J].应用生态学报,2003,14(9):1494-1498.[13] MARIA B V, NILDA M A, NORMAN P. Soil degradation related to overgrazing in the semi-arid southern Caldenal area of Argentina[J].Soil Science,2001,166(7):441-452.[14] 蔡晓布,钱成,张永清. 退化高寒草原土壤生物学性质的变化[J].应用生态学报,2007,18(8):1733-173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