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 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认识多位数:第6课时 近似数》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第6节《近似数》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第6节《近似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第6节《近似数》,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小数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意义,掌握利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整数和小数的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近似数的概念以及求法可能还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自主探索近似数的求法,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意义,掌握利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意义,掌握利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2.教学难点:对于不同位数的小数,如何准确地运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设置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数感。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出近似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自主探索近似数的求法。
3.巩固新知: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巩固对近似数的理解。
4.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苏教版4下第2单元《近似数》教学设计
第6课时近似数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1—22页例题6和例7、“试一试”和“练一练”,第24页练习四5—11题。
教学目标:1.学生了解近似数的含义,能联系具体情境判断精确数和近似数,理解和掌握“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能用“万”或“亿”作单位写出大数的近似数。
2.学生联系实际并通过比较理解和认识近似数,借助直观比较体会“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合理性。
3.学生体会近似数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主动探讨的精神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正确判定生活中的近似数和精准数,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数学小讲师1.把下面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650000 =()万8590000 =()万31240000=()万2.把下面的数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
3200000000=()亿47100000000=()亿800000000=()亿二、探索新知(一)认识近似数1.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例题6情境图。
学生读一读两个情境中的信息,联系情境中的内容说一说哪些数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教师在交流的基础上明确:220万和1902万是近似数;2409和2650是精确数。
2.完成教材第22页“练一练”。
这道题是结合生活情境来区分精准数和近似数。
其中,56785和1617是准确数,4600000000、2000000和3000000是近似数。
提问:为什么有了精确数还要有近似数?生活中一些事物的数量,有时不需要用精确的数表示,或者没有办法精确表示,而只用一个与它比较接近的数来表示,这样的数是近似数。
而且近似数更加简洁、方便。
(二)求一个数的近似数1.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例题7“2012年某市人口情形统计表”。
学生观看表格中的数据,并读出这几个数。
引导学生借助直线来思考。
2.6近似数(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2.6 近似数(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教案:2.6 近似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苏教版。
我们将学习第二章第六节的内容,主要包括近似数的定义、求法以及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近似数的含义,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近似数的含义,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能够运用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组数据:3.14159、3.14、3.141,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据,并提问:“你能找出这些数据的近似数吗?”2. 近似数的定义3. 求近似数的方法教师通过讲解和示例,引导学生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
找到需要近似的数位;然后,根据数位后的数字进行四舍五入;得到近似数。
4.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将23.89近似到整数位。
引导学生按照求近似数的方法进行解答,得到近似数24。
5.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随堂练习题:将17.56近似到十分位。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6. 近似数的应用教师出示应用题:小明身高1.68米,小红身高1.65米,请问谁的身高更接近1.7米?引导学生运用近似数进行解答,得出小明身高更接近1.7米的结论。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2.6 近似数1. 近似数的含义:与实际非常接近的数,但不完全相等。
2. 求近似数的方法:a. 找到需要近似的数位;b. 根据数位后的数字进行四舍五入;c. 得到近似数。
七、作业设计1. 求近似数练习题:a. 将3.14159近似到小数点后两位;b. 将23.89近似到整数位;c. 将17.56近似到十分位。
2. 应用题:a. 小明体重45.6千克,小红体重44.8千克,请问谁的体重更接近46千克?b. 一桶水有25.7升,倒出一些后剩下24.9升,请问倒出了多少升水?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购物时找零、测量身高体重等。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是本学期的重要内容。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多位数的认识方法,能够正确读写多位数,理解多位数的组成和位值,并进行简单的多位数加减法运算。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景和实例,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多位数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数能力和一位数的加减法运算,但对于多位数的认识和运算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本单元时,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多位数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多位数,理解多位数的组成和位值。
2.培养学生对多位数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能够运用多位数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多位数的组成和位值的理解。
2.多位数的读写方法。
3.多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多位数的知识。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多位数的认识和理解。
3.操作教学法:通过实物操作和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多位数的知识。
4.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多位数的教学课件,包括图片、动画、游戏等。
2.教学道具:准备多位数的卡片、计数器等教学道具。
3.学习任务单:设计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多位数图片,如电话号码、车牌号等,引导学生对多位数产生兴趣。
教师提问:“你们见过这些数字吗?它们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多位数的组成和位值,如“1000是一个四位数,它的位值分别是千位、百位、十位和个位”。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教学设计(整单元)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教学设计(整单元)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多位数的认识和读写方法,理解多位数的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能正确进行多位数的加减运算。
本单元的学习对于学生建立数的概念,形成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但对于多位数的认识和读写方法,以及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的理解还有待加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逐步掌握多位数的认识和读写方法,理解多位数的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认识多位数,理解多位数的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能正确进行多位数的读写和加减运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多位数的认识和读写方法。
2.多位数的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的理解。
3.多位数的加减运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多位数,理解多位数的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多位数的认识和读写方法。
3.操作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多位数的加减运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多位数的认识、读写、加减运算的教学课件。
2.教学素材:准备生活情境图片、数学游戏道具等。
3.学习用品:为学生准备练习本、笔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多位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多位数的认识和读写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理解多位数的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2.6《近似数》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2.6《近似数》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近似数的概念,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近似数。
2. 学会使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3. 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近似数的概念。
2. 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3. 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近似数的概念,学会使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2. 教学难点:理解近似数的含义,熟练运用四舍五入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近似数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 探究新知:a. 讲解近似数的概念,让学生明确什么是近似数。
b. 讲解四舍五入法,让学生学会如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c. 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四舍五入法的运用。
3. 巩固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加深对近似数的理解。
4. 应用拓展:让学生举例说明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5. 总结反思: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观察生活中近似数的应用,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的练习题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近似数的掌握情况。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四舍五入法的运用。
七、教学资源1. 教材: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课本。
2. 辅助材料:练习题、课件等。
八、教学时间1课时。
九、教学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近似数的含义,避免死记硬背。
2. 在讲解四舍五入法时,要结合具体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在课后作业布置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十、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在课后作业布置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6课时 近似数 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6课时近似数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概念,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近似数的概念2. 求近似数的方法3. 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近似数的概念,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近似数的概念,例如:小明家的客厅长4米,宽3米,求客厅的面积。
2. 探究新知(1)让学生回顾整数的概念,引导学生发现整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局限性。
(2)引出近似数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讲解求近似数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实例感受求近似数的过程。
3. 实践应用(1)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一个实例,运用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
(2)每组汇报解题过程和结果,全班交流讨论。
4. 总结提升(1)让学生总结近似数的概念和求近似数的方法。
(2)引导学生发现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3)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近似数,并举例说明。
五、教学评价1. 课后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近似数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在课堂讨论中,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发言情况,评价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学生对近似数的疑惑和问题,及时解答。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表达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反馈学生的进步和不足,指导学生提高。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理解近似数的概念,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并能运用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表达能力,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在以上提供的教学内容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求近似数的方法”的讲解和实践应用环节。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全部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全部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多位数的认识和读写方法,理解多位数的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能够正确地读写和比较多位数。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多位数的基础,对于学生后续的多位数运算和其他数学知识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认识整数》的基础知识,能够正确地读写和比较一位数和两位数。
但是,对于多位数的认识和读写,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如多位数的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的理解,多位数的读写方法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地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多位数的认识和读写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多位数的认识和读写方法,能够正确地读写和比较多位数。
2.帮助学生理解多位数的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能够用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来解释多位数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多位数的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的理解。
2.多位数的读写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多位数的认识和读写方法。
2.实践活动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和掌握多位数的认识和读写方法。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理解和掌握多位数的认识和读写方法。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制作多位数的认识和读写的PPT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2.教学卡片:准备多位数的教学卡片,用于学生读写和比较多位数的学习。
3.练习题:准备多位数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于多位数的认识和读写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多位数的图片,引导学生对于多位数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课件,介绍多位数的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多位数的认识和读写方法。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第6节《近似数》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第6节《近似数》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第6节《近似数》是学生在掌握了整数和小数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本节课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既有新意又有一定难度,需要通过实例让学生感知、理解和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整数和小数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近似数的含义,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近似数的含义,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以及如何灵活运用这一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生活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体验求近似数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启发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练习本等。
2.学具:学生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3.教学素材:生活实例、练习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小明的身高是1.4米,如果要估算他的身高,你会怎么估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导学生理解近似数的含义。
2.呈现(10分钟)呈现“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并用具体例子进行讲解。
如,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首先确定要保留的位数,然后根据要保留的位数进行四舍五入。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第2单元第6课时--求近似数苏教版
第6课时求近似数教学重点:能正确判断生活中的近似数和精确数,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方法:总结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把下面的数字改写成用“万”字作单位的数。
1060000 250000 320000 75800004540000 11000002.重庆市开展万人长跑活动,参加的人数约15000人,这个15000人就是一个近似数。
又比如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经费是20000000(2千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1亿6千万元,这个1亿6千万也只是一个大概数据。
提问:把一个数写成“亿”或“万”作单位的数要怎样做?3.引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里,为了方便,经常把一个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同时,在计数时,还经常要用到一个数大约是多少的方法,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近似数。
(板书课题)二、新知探究(一)认识近似数1.理解近似数的意义“约”字它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经常用到,对比下面这两句话,理解“约”的意思。
我校有学生1300名。
而我们学校有学生约1300名。
你能从日常生活中找到近似数吗?小结:生活中一些事物的数量,有时不需要准确地表示出来,或无法准确地表示出来,我们就用一个“差不多”的数来表示,这个数在数学上,我们就叫它是谁的“近似数”。
2.初步感知。
让学生读一读两个情境中的信息,联系情境中的内容想一想:如果让你把划线的四个数字分一分,你想怎样分?为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组织交流。
(二)求一个数的近似数1.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例7“2012年某市人口情况统计表”。
让学生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并读出这几个数。
2.借助直线理解找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1)教师出示一条直线:38万 39万(2)在直线上描出表示男性与女性人数的点。
提问:表示男性与女性人数的点大约在直线的什么位置?分别把它们描出来。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教案(整单元)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教案(整单元)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主要让学生掌握多位数的认识和读写方法,理解多位数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以及初步了解多位数的组成和位值原理。
本单元的内容多位数的读写、比较大小、数的组成和数位顺序等,为学生以后学习多位数的运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100以内的数》,对数的读写、比较大小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多位数的概念、组成和位值原理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逐步过渡到多位数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多位数的读写方法,能正确、迅速地读写多位数。
2.让学生理解多位数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了解数的组成和位值原理。
3.培养学生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多位数的读写方法。
2.多位数的组成和位值原理。
3.多位数的比较大小。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多位数的认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位数的图片、卡片等教学资源。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实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卡片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复习《100以内的数》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多位数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多位数。
接着,教师介绍多位数的概念、数位顺序和位值原理。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多种练习题,让学生读写多位数,巩固对多位数的认识。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学习,通过讨论、总结多位数的读写方法和位值原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生活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计算购物时的总价、比较商品的价格等。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多位数的认识。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6、近似数》教案1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6、近似数》教案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6、近似数》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概念,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以及认识四舍五入法。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和小数的基本知识,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
但求近似数的方法对他们来说还是一个新的概念,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概念,知道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让学生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能运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3.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概念,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运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近似数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PPT、黑板、粉笔。
2.学具:练习本、笔。
3.教学素材:生活中的近似数实例。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近似数实例,如称体重时显示的25.3千克,询问学生是否觉得这个数准确。
引导学生发现近似数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近似数的概念,让学生明白近似数是对实际数值的一种估计,通常用四舍五入法来求近似数。
通过PPT和黑板演示求近似数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操练(10分钟)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点评。
4.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近似数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如计算一瓶饮料的近似容量、估算一张纸的厚度等。
5.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第6课时“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第6课时“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第6课时“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近似数的含义,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以及能够运用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学习了四则运算、整数和小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在四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上,他们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四则运算能力,对于整数和小数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理解。
然而,对于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这一概念和方法,他们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实例、形象的操作和有趣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近似数的含义和求法。
三. 教学目标1.理解近似数的含义,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2.能够运用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近似数的含义,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2.教学难点:能够运用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通过生动的实例、形象的操作和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近似数的教学课件、实例、练习题等。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如果我们要把3.14这个数近似成一个整数,我们应该取哪个整数?”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导学生理解近似数的含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近似数的定义和求法,让学生初步理解近似数的概念。
然后,通过一些实例,如把2.98近似成3,把3.14近似成3等,让学生观察和操作,引导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6、近似数》教案2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6、近似数》教案2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6、近似数》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概念,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以及运用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二个教案,通过实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和小数的基本知识,对求近似数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为什么要用近似数,以及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可能还不够清楚。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近似数的实际意义,提高他们的数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概念,知道求近似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概念,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
2.难点:运用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感。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例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近似数的实际意义,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如身高、体重、温度等。
2.准备近似数求解的练习题。
3.准备小组合作的学习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例导入,如测量身高时,通常会省略小数点后面的数字,直接说某同学身高1.4米。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省略小数点后面的数字?引出近似数的概念。
2.呈现(15分钟)呈现一系列的实例,如体重、温度等,让学生观察这些实例中的近似数,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这些近似数。
通过小组讨论,总结求近似数的方法。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近似数的求解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在学生完成后,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讲解时重点关注学生是否掌握了求近似数的方法。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运用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
如小组成员的身高、体重、年龄等,用近似数表示,并计算小组成员的平均身高、体重等。
苏教版四年级下《近似数》教案
出示例6,让学生读一读资料内容。
说明:在上面的内容中,2409所和2650个都表示到个位,是实际的精确数。而220万人和1902万件这两个数都是大约多少的数,实际的人数和剑术不可能正好多少万,所以它是和精确数比较接近的数。一些事物的数量有时不需要用精确数表示,而是用一个与它比较接近的数来表示。像这样和精确数比较接近的数是近似数。
我们现在看直线上的点,一起按顺序从38万起一千一千地数到39万。
启发:如果要在直线上表示出男性人数和女性人数,那表示男性和女性人数的点大约各在直线的哪些位置呢?你能在直线上描出来吗?
出示例3。
引导:从直线上表示的点看,男性和女性的人数各接近多少万?说说你是怎么观察的。
你发现比哪个数笑就接近38万?比哪个数大就接近39万?说说你是怎样观察的。
3、判断近似数
让学生读一读内容和横线上的数。
2、求近似数
1、了解例题内容,让学生自己读出表里的数,再指名说说男性和女性人数各有多少。
学生集体位置描出表示这两个数的点?
说明:像这样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
在通常情况下我们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说明:“四舍五入”法就是求近似数时,看省略的尾数最高位是级,如果是4或比4小,就把尾数舍去,都改写成0;如果是5或比5大,就在前一位上加1,尾数也都改写成0。
2、完成“试一试”
让学生读一读“试一试”的数。
用“万”或“亿”作单位写出一个数的近似数,可以用“四舍五入”法,用“万”作单位时,看千万位上的数是几,确定近似数是多少万;用“亿”作单位时,看千万位上的数是几,确定近似数是多少亿;然后直接写出用“万”或“亿”作单位的近似数。
2、使学生联系实际并通过比较理解和认识近似数,感受数的表达的多样性;借助直观比较体会“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合理性,培养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
2023四年级数学下册二认识多位数第6课时近似数教案苏教版
1.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读写四位数及以上的多位数。
-学生理解数位顺序和数位名称,能够将它们正确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学生掌握10000以上数的读写方法,能够准确地读写更大的数。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方法来认识和理解多位数,提高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数位顺序和数位名称的理解
难点:
1.多位数的读写方法,特别是数位较多的数的读写
2.理解数位顺序和数位名称,能够正确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解决办法:
1.对于多位数的读写方法,可以通过列举例子,让学生反复练习,加深对读写方法的理解和记忆。
2.对于数位顺序和数位名称的理解,可以通过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记忆,同时结合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合作和交流,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更大的兴趣,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了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参与度: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参与讨论,表现出对多位数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1)讲授法:在讲解多位数的读写方法和数位顺序时,教师可以通过清晰、简洁的语言,系统地阐述知识点,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概念。
(2)讨论法: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法: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的操作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多位数的读写练习,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第二单元第6课时 求多位数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
第二单元第6课时求多位数的近似数教学设计23400010000忽略亿后面的数:()亿总结:生活中一些事物的数量,有时不需要用精确的数表示,而只用一个与它比较接近的数来表示,这样的数是近似数。
二、知识链接—构“联系”同学们,再看这几个数字。
你从中能读出哪些数学信息?1. 引导学生读数:到2011年末,我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409所,教职工总数大约有220万人。
到2011年末,我国共有博物馆2650个,文物藏品大约有1902万件(套)。
2. 提出质疑:你知道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三、新知探究—习“方法”任务一:认识近似数通过联系实际,了解近似数的含义,认识近似数。
【设计意图:任务引领,引导学生认识近似数。
通过联系实际,了解近似数在生活中的意义,辨别哪些是近似数,为下一步求近似数奠定基础。
】1. 课件出示例6情境。
例6:到2011年末,我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409所,教职工总数大约有220万人。
到2011年末,我国共有博物馆2650个,文物藏品大约有1902万件(套)。
2.读一读,找不同。
(1)先让学生读一读。
(2)引导学生将画线的四个数字分一分。
(3)学生独立思考,并把分的结果相互交流。
(4)讲解:教职工总人数大约有220万人、文物藏品大约有1902万件,这两个数字前有“大约”。
3. 近似数的辨别。
(1)引导:这些数前有的有“约”字,有的没有,有约字的都不是准确数。
(2)总结:像这样前面有“约”字的数就叫作近似数。
任务二:通过“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利用算盘图,正确换写整万数,学习数位顺序表,了解数位的分级。
【设计意图:通过数轴,总结“四舍五入”法。
注重引导在画点活动中体会384204比较接近38万,386685比较接近39万,为求近似数提供形象直观的理论依据,为后面利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做好方法上的铺垫。
】1. 课件出示例7情境。
例7:2012 年某市人口情况统计如下表:1. 借助直线理解找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第6课时《近似数》教学设计
《近似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1~22页例6、例7和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实例,初步理解近似数的含义,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2.使学生经历理解近似数的含义,探索求一个数近似数方法的过程,体会“四舍五入”法的合理性,提高把握大数实际大小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数感。
3.使学生在认识近似数、用近似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了解近似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正确判断生活中的近似数和精确数,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难点:灵活运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一、认识近似数1.出示例6中的图片和文字,让学生自由地读一读场景图中的信息。
提问:读了上面的信息,你知道了什么?每条信息中的两个数有什么不同的特点?讲解:生活中一些事物的数量,有时不需要用精确的数表示,而只用一个与它比较接近的数来表示,这样的数是近似数。
(揭示课题:近似数)提问:请同学们再来看刚才的两条信息,说一说哪些数是近似数。
再问:日常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或用过近似数?2.做第22页“练一练”。
先让学生读一读场景图中的信息,再判断哪些是近似数,并说明理由。
二、探索求近似数的方法1.教学例7。
出示例7中的文字和表格,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从中知道了什么。
提问:这个城市的总人口是多少?男性和女性人口各是多少?启发:这个市实际的人口数量会一直和表中的数量完全一致吗?讲解:由于每时每刻都可能会有人出生或死亡,一个市或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总是在不断地变化。
统计人口的数量,一般都是统计某个特定时间的人口数。
例如,2012年末某市的人口数一般是指2012年12月31日24时这个市的人口数量。
另一方面,虽然一个市或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是在不断变化的,但这种变化的幅度都很小。
所以,表示一个市或一个地区的人口数,一般不用一个十分精确的数来表示,而用一个能反映这个市人口情况的近似数来表示。
最新苏教版数学小学四年级下册求近似数公开课教学设计
最新苏教版数学小学四年级下册求近似数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求近似数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第六课时P21~22页例4,试一试,练一练,P24页练四5~11题。
设计说明: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近似数的含义;2.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发展数感;3.学生能够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一个数的尾数,写出它的近似数;4.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积极的研究态度,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教学重点: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挂图等。
学生准备:搜集含有大数的信息等。
教学过程:一、认识近似数。
1、初步感悟近似数出示以下两个数据:到2011年末,我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309所,教职工总人数大约有220万人。
到2011年末,我国共有博物馆2650个,文物藏品大约有1902万件(套)。
让学生读一读这两句话并思考:这两个数据中哪些数是精确数,哪些数是近似数?指出:在日常生活中,有些数据是与实际完全符合的精确数,例如,这里的2309和2650就是精确数。
但有的时候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用精确的数来表示,而只用一个与它比较接近的数来表示。
这些数就是近似数。
2、进一步认识近似数谈话:生活中许多数量是用近似数表示的,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3、读出下面横线上的数,并说出哪些是近似数。
二、探索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1、出示例7指名读一读男性、女性及总计人数。
表示男性和女性人数的点大约在直线的什么位置?分别把它们描出来。
男性和女性的人数各接近多少万?小组交流思考过程。
全班交流。
这两种方法都用了“四舍五入”的方法来求近似数。
那么,什么是“四舍五入”法?学生阅读P22页下面关于“四舍五入”法的详细介绍。
追问:“四舍”是什么意思?“五入”呢?什么是尾数?根据尾数的哪一位决定是舍还是入?为什么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似数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中的例子,理解精确数和近似数的含义。
2.掌握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学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万”或“亿”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正确判断生活中的近似数和精确数,会用“四舍五入”
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我今年三十五岁了,度过了一万多个日日夜夜。
想一想:在老师介绍自己的这两个数字中,你认为哪个数字描述得更精确?为什么?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实时指导,引导学生得出:三十五岁更精确,一万多个日日夜夜是个近似(大概、大约)的数。
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和近似数有关的知识。
(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一)认识近似数
1.课件出示例题6情境图。
2.初步感知。
让学生读一读两个情境中的信息,联系情境中的内容想一想:如果让你把划线的四个数字分一分,你想怎样分?为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组织交流。
3.加深理解。
(1)思考:你知道上面哪些数是近似数吗?
教师在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明确:220万和1902万是近似数;
生活中一些事物的数量,有时不需要用精确的数表示,而只用一个与它比较接近的数来表示,这样的数是近似数。
(2)让学生结合具体例子说说生活中的近似数。
(二)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1.课件出示例题7“2012年某市人口情况统计表”。
让学生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并读出这几个数。
2.借助直线理解找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1)教师出示一条直线:
38万39万
(2)在直线上描出表示男性与女性人数的点。
提问:表示男性与女性人数的点大约在直线的什么位置?分别把
它们描出来。
学生尝试在教材的直线上进行描数。
教师投影学生完成的结果:
38万384204 386685 39万
(3)观察直线,探究找近似数的方法。
提问:观察直线上384204和386685这两个数,它们各接近多少万?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交流情况。
组织全班交流。
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思考方法:
方法一:384204在385000的左边,接近38万;386685在385000的右边,接近39万。
方法二:384204千位上是4,比385000小,接近38万;386685千万位上是6,比385000大,接近39万。
教师对以上两种方法都应给予肯定。
3.介绍“四舍五入”的方法。
(1)教师介绍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要把这个数按要求保留到某一位,并把它后面的尾数省略。
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是4或比4小,就把尾数的各位都改写成0;如果是5或比5大,
要在尾数的前一位加1,再把尾数的各位改写成0。
(2)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出男性和女性人数的近似数。
先让学生独立写,再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运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来求它们的近似数的。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384204≈380000
386685≈390000
4.完成“试一试”。
(1)课件出示题目。
(2)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汇报。
(3)提问:怎样将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近似数?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归纳。
三、反馈完善
1.完成“练一练”。
这道题是结合生活情境来区分精确数和近似数。
其中,56785和1617是准确数,4600000000、2000000和3000000是近似数。
2.完成“练习四”第5~10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汇报。
四、反思总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