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2018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合集下载

安徽省蚌埠市2018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试题

安徽省蚌埠市2018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试题

安徽省蚌埠市2018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试题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经筵于春秋两季气候温和之时举行,每月三次。

经筵举行的时间一般在早朝之后,皇帝在大汉将军20人的保卫下首先驾到。

在这文质彬彬的场合中,大汉将军也免除甲胄而穿上袍服,但仍携带金瓜等必不可少的武器。

皇帝在文华殿面南坐定,传谕百官进入,行礼如仪。

至此,鸿胪寺官员将书案一张摆在御座之前,专供圣鉴;另一张摆设在数步之外,为讲官所用。

参加听讲的官员鱼贯而入,分列书案左右.经筵和其他所有的仪式一样,必有其目视耳听的对称均衡。

先一日用楷书恭缮的讲义此时已经陈列于案几之上。

在赞礼官呼唱之下,两员身穿红袍的讲官和两员身穿蓝袍的展书官出列。

他们都是翰林院中的优秀人员。

讲官面对皇帝,展书官在书案两侧东西对立。

接着是讲官叩头,叩头毕,左边的展书官膝行接近书案,打开御用书本讲义,用铜尺压平。

此时左边的讲书官也已经趋前,站在中央的位置上,开始演讲。

讲完后,书本盖覆如前,讲官及展书官退列原位,以便右边的同僚履行任务。

左边讲官所讲授的是“四书",右边讲官所讲授的则为历史。

此种节目,历时大半天。

只有讲官可以口讲指划,其他人员都要凝神静听,即使皇帝亦不能例外。

如果当今天子偶然失去了庄重的仪态,把一条腿放在另一条腿之上,讲官就会停止讲授而朗诵:“为人君者,可不敬哉?”这样的责难不断重复,决无宽贷,一直到这个为人君者突然发现自己的不当而加以改正,恢复端坐的形态为止。

这种繁文缛节乃是当时国家中一种重要制度。

经筵的着眼点在发挥经传的精义,指出历史的鉴戒,但仍然经常归结到现实,以期古为今用。

称职的讲官务必完成这一任务,如果只据章句敷衍塞责或以佞辞逢迎恭维,无疑均属失职,过去好几个讲官就曾因此而被罢免.在正面阐述圣贤之道的时候,讲官可用极委婉的言辞,在不妨碍尊严的条件下对皇帝作必要的规劝.皇帝在经筵上可以提出问题,甚至说明他不同的观点,但是责问或指斥讲官,则属于失礼.即使讲官准备不充分,讲辞前言不对后语,皇帝感到不快,也不能当场流露,而只能在事后间接提出。

2018届 语 文高三年级月考试卷.doc

2018届 语 文高三年级月考试卷.doc

201 8届语文高三年级月考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先秦儒家已形成比较立体、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

这种思想首先体现为“乐”。

孔子非常擅长在观察自然现象时对自身社会经验进行审视和升华,自然之道和其处世之道在某个合适的时间节点产生共鸣,从而引发孔子深层的思考,其生态情怀也在类似的体悟中逐渐浓厚。

认知自然、体验自然、进而体悟人生哲理,让孔子得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样的结论。

由“乐”而生“畏”。

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天何言哉!”在孔子看来,四季的轮回、万物的生长都有其运行轨迹和规律,这种力量非人力所能干涉,孔子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在这种感慨中毕现。

荀子则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既然这种“常” 的力量如此强大,非人力所能改变,聪明的做法就是顺应这种力量并对之合理利用,即荀子所讲的“制天命而用之”。

那么,该如何“制”呢?荀子较为强调见微知著、因循借力、顺时守天、因地制宜。

这种总结比起孔子体验式思维多了些理性,已试图对联系自然与人类社会的“道”进行理性阐释和总结。

在此基础上,“推人及物”的思想就产生了。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孟子生态道德的基础,“不忍心”推广于自然万物就成了推人及物的生态道德。

如果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是简单适用于人类社会的推恩思维, 是简单的换位思考、推己及人,那么,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则已拓展为推人及物了。

荀子也说:“物也者,大共名也……推而别之,别则有别,至于无别然后至。

”他认为自然万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共性,有同质性;同时,根据某种特质,又可在共性的基础上区分差异,剥离出异质性。

这种异质性基础上的同质性是推人及物的逻辑基石。

在生态实践中,先秦儒者非常强调“时禁”与适度消费。

孟子和荀子都注意到“时禁”的良好效益,可保证后续消费的“不可胜食”“不可胜用”。

(最新整理)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39)

(最新整理)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39)

(最新整理)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39) 试卷考试说明: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要求书写工整,卷面干净,禁止使用涂改带或涂改液等。

第I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六艺乃春秋时固有之学问,先孔子而存在,孔子实未制作之。

但孔子虽未曾制作六艺,而却曾以六艺教弟子。

故后人以六艺为特别与孔子有密切关系,亦非毫无根据。

以六艺教人,并不必始于孔子,据《国语》,士亹教楚太子之功课表中,已有“诗”“礼”“乐”“春秋”“故志”等。

但此等教育,并不是一般人所能受。

不但当时之平民未必有机会受此等完全教育,即当时之贵族亦未必尽人皆有受此等完全教育之机会。

吴王寿梦第四子季札到鲁方能见各国之诗与乐,可见“乐”“诗”各书,在当时乃是极名贵的典籍学问。

孔子则抱定“有教无类”之宗旨,“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如此大招学生,不问身家,凡缴学费者即收,一律教以各种功课,教读各种名贵典籍,此实一大解放也。

故以六艺教人,或不始于孔子;但以六艺教一般人,使六艺民众化,实始于孔子。

以后各家蜂起,竞聚生徒,然此风气实孔子开之。

孔子之讲学,又与其后别家不同。

别家皆注重其自家之一家言,如《庄子•天下篇》所说,墨家弟子诵《墨经》。

但孔子则是教育家。

他讲学目的,在于养成“人”,养成为国家服务之人,并不在于养成某一家的学者。

所以他教学生读各种书,学各种功课。

所以颜渊说:“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庄子•天下篇》讲及儒家,即说:“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

此六者正是儒家教人之六种功课。

惟其如此,所以孔子弟子之成就,亦不一律。

《论语》谓:“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蚌埠市高三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考试试卷

蚌埠市高三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考试试卷

蚌埠市高三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18年9月2日,第18届亚运会闭幕式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举行。

闭幕式上,杭州作为2022年亚运会的主办城市,从雅加达“手中”接过了亚运旗帜,并在闭幕式最后环节献上了“杭州8分钟”文艺表演,为杭州亚运会奏响了开篇。

(),琵琶、笛子、飞檐、青瓷……无一不散发出江南风韵和中国气息;演出的后半部分则,一改温婉江南的特色,以酷炫为主色调,充满了运动性、活力感和生命力的现代气息。

这里大量采用了电子音色、摇滚曲风和各种打击乐,在西方交响乐的衬底之下,显示了杭州多元文化和大同世界在音乐方面的一次激情迸发的融合。

由易烊千玺与杭州本土优秀青年歌手组合共同演绎的《向往》,在充满现代音乐的曲调当中,又插入了《春江花月夜》的曲调,展示了杭州青年热爱运动、阳光的特质。

在表演的最后阶段,马云和孙杨先后上场,向全世界的朋友发出了邀请——杭州欢迎你。

此次演出中地运用了高科技舞台创意作品“智能舞屏”,它可以根据需求运动,给观众带来巨大的震撼,此外,人们还利用3D全息投影技术,营造出荷叶、西湖之水等的场景,带领观众进入虚实融合的双重空间,令人。

这些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既体现了科技引领杭州成为一座智能城市,也充分发挥了舞美的作用。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伴随着悠扬的曲调,舞者在场地上翩翩起舞,古画一般B . 舞者在悠扬曲调的伴奏下翩翩起舞,场景如同古画一般C . 伴随着悠扬的曲调,舞者在古画一般的场景中翩翩起舞D . 在古画一般的场景中,舞者伴随着悠扬的曲调翩翩起舞(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别有洞天前所未有完美无缺拍手称快B . 别开生面前所未有精美绝伦拍案叫绝C . 别有洞天首屈一指精美绝伦拍手称快D . 别开生面首屈一指完美无缺拍案叫绝(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这些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既表明杭州是一座引领科技的智能城市,也充分发挥了舞美的作用。

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蚌埠二中2018届高三年级12月素质测试语文试题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被称为“春秋战国”时代的东周,是古代中国社会秩序变动最激烈的时期。

从思想文化的角度来看,士人和私学的兴起,是这一时期最值得注意的现象。

士人和“士”有着密切的关联。

在周代,士曾是贵族阶层的一员,其地位居于大夫之下、庶人之上,和其他的贵族一样,接受《诗》、《书》、礼、乐等方面的教育。

在社会大变动的时期,他们极易失去自己原有的位置,少数人幸运地上升到卿大夫的阶层,但大多数人则降入庶民的行列。

士地位下降的一个典型表现,就是“四民”这一说法的出现,士民、商民、农民、工民的划分至少在战国时期就非常普遍了。

士开始大量沦为士人,是在孔子前后。

与此前的士相比,他们地位下降了,从贵族降为庶民,但也摆脱了对某些特定贵族的依附,成为自由人。

这意味着在社会结构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的阶层。

除由士而来之外,士人的产生还有两个途径:王官的下降和庶民的上升。

前者如《论语•微子》中所记载的太师挚等乐官散落民间,成为士人。

后者则与私学的兴起有关,庶民因此可以接受教育,拥有知识从而进入士人的行列。

士人没有贵族的权力和地位,可是也不像其他庶民那样从事耕作等固定的职业。

他们最重要的特长是知识和技能,多以此往来于各国,寻求赏识自己的君主。

士人的兴起与诸子学术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诸子之学,其实就是士人的学问。

和王官之学不同,它出现在民间,因此也可以叫做私学。

所谓私学,可以从教育和学术两个方面来看。

教育意义上的私学是指民间的教育,学术意义上的私学主要指诸子的学术。

中国古代的知识和学术,原本为官府垄断,是所谓的王官之学。

只有贵族才有机会接受教育,拥有知识。

但随着王权的衰落,王官不断流落到民间,因此出现了学术下移的趋势。

这为私学的出现提供了重要的背景。

而另一方面,士人的兴起和活动,使得培养士人成为社会的需要,这也是教育上私学出现和存在的一个重要理由。

安徽省蚌埠二中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题

安徽省蚌埠二中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题

语文试卷注意事项:注意:本试卷包含I、II两卷。

第1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

第II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

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第I卷阅读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9分,每小题3分)下一代触屏手机什么样?不管触屏手机多么方便,有一点你不能不承认:你手指下的东西,一支笔也罢,一片树叶也罢,摸起全像玻璃。

因为目前的触屏技术,还无法赋予虚拟物体以真实的质地感。

人有5种感觉,但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目前充分实现的只有视觉和听觉,对触觉的模拟还处于初步阶段,味觉和嗅觉则还完全没有。

下一步我们将有望进入超级触屏的时代。

未,虚拟事物将更加逼真地呈现在你的面前,对它们的操作几乎可以跟操作真实物体相媲美。

在指尖这么小的方寸之地,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点呢?唯有借助触幻觉。

有一种触幻觉叫电振动,这一现象是在1 9 5 3年偶然发现的。

一天,美国化学家爱德华一马琳克洛德接触了一个黄铜制的插座,他注意到,当灯亮时,其表面给人的感觉好像要粗糙些。

通过进一步的实验,他发现正是微羁的交流电导致了这种幻觉。

我们知道,交流电以某种精确的频率振荡。

当你把手指放在通交流电的屏幕上,由于静电吸引,在你手指皮肤下面就有电荷堆积起。

电荷的数量将随着交流电一起振荡,所以在你手指和屏幕之间的静电吸引力也随着时间变化。

当手指在屏幕上移动时,这个静电力将吸住你手指的皮肤,阻碍它移动:由于静电力是周期性变化的,这将诱导你手指上的皮肤也发生周期性振动。

这种轻微的振动将会被手指上的触觉感受器探测到。

由于这类皮肤的振动本质上跟手指滑在像木头、砂纸等毛糙物体表面时的感觉是一样的。

所以大脑就把它解释成了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

201 0年,美国一位工程师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了一款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可以安装在自动取款机、手机上。

测试表明,一般说,高频电流比起低频电流会让屏幕摸起更光滑些。

安徽省2018-2019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

安徽省2018-2019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

高三12月考试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阅读是人类所有行为中最富有尊严和道德的行为,是人类追寻世界本源、反思生存意义、澄明不确定性、征服恐惧和无知的不二法门。

原始人类从动物最终演进成智人,进而成为人,就在于他们能够阅读。

那时,他们阅读的对象就是大自然:寂静的山峦,缓缓的溪流,蔚蓝的天空,狂奔的野兽,欢跳的小鹿。

总之,他们把目之所及、身之所触、体之所感的一切都当作阅读的对象。

孔子曾有遇水而观的习惯:“夫水,遍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

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

其洸洸乎不淈尽,似道。

”孔子这里所描述的正是他阅读自然的心得。

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说:“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

”可见,阅读自然,就是道法自然,是人类在进化进程中的起点。

阅读对人类最大的启示在于,让我们知道了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对自己无知的认识。

孔子早就告诫我们:“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是轴心时代最伟大的思想之一,与伦理的黄金定律价值同等。

人生总伴随着知识的增长,但知识增长并不代表见识的增长,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是觉悟的临界处,凭借此,我们才可以走得更远。

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阅读史,人类是通过阅读来认识世界和自己的。

阅读是对人类历史真实的旅行。

每当我凝视着从殷墟中发掘出来的甲骨上那些刻凿的文字,突然觉得当年在这些兽骨上刻字或提供内容资料的人们,正穿着我并不熟悉,也可能永远无法再现的衣着,端坐在我的面前。

他们或许在进行简单的思索,或许正在进行一番今人完全不能理解的深邃复杂的思考,这顿时让我对他们生出无限的敬意。

有敬意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因为敬意来自对功利的摈弃,来自对动物性的远离,来自对内心的纯静观照。

没有阅读,不可能有这样的体验。

阅读,如果仅仅是一些社会精英的生活状态,这个社会就仍然处于蒙昧阶段。

安徽省蚌埠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语文试题

安徽省蚌埠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语文试题

【题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红色基因是一种革命精神的传承,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

红色基因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坚强自立、坚持梦想、永往直前。

材料二:从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再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女排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青藏铁路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这些红色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不可分割的内在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内在精神支撑,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优良传统。

材料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不仅要靠经济实力,还要通过文化符号来表达、文化力量来展示。

红色文化自信源于其所蕴含的强大红色基因。

请以“我看红色基因”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吹起奋斗的号角——我看红色基因每当看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我的耳边就会回响起这首歌:“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为你欢呼,我为你祝福,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要”,每每听到这首充满激情的歌曲,我心中总会涌起一股莫名的激动。

我骄傲,为生长在这个朝气蓬勃、不屈不挠的民族而骄傲;我自豪,为浴血奋战、换取和平的那些可亲可敬的人而自豪。

历史不会忘记,那些英勇无畏、前仆后继,用鲜血扭转乾坤,用生命铸造新中国的共和国卫士。

两万五千里的漫漫长征,奋起抵御日寇的八年抗战,抗美援朝的五次战役,抗洪抢险中奋不顾身的感人场面,这是一部又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是一次又一次的光荣壮举,他们创造了无与伦比的骄人业绩,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诗篇。

安徽省蚌埠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安徽省蚌埠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安徽省蚌埠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蚌埠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卷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将答题卷交回即可。

第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清初遗民诗人的心态清初遗民诗人的心路历程和心态呈现,大体可以归纳为四种取向,即烈士心态、孤臣心态、隐士心态和游子心态。

这些心态皆与明清易代的巨变紧密联系。

明清易代之时,士人必须做出自己的抉择。

在此情形之下,腆颜事敌、投降变节者有之,杀身成仁者亦有之。

清初,部分士人虽生活在新朝,却耻为新朝所用,其人其节与杀身成仁者同。

像顾炎武、阎尔梅、屈大均、王夫之、冒襄等人,鼎革之际都曾参加过实际的抗清斗争,志在恢复。

当清王朝统治逐步稳定后,他们坚决不仕新朝,且时时系念故国,表现出凛然气节。

我们以冒襄为例,作为“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襄,在明清之际政坛、文坛均有着深广的影响。

他参加抗清运动失败后,又支持过郑成功等人的复明运动,屡拒征召后,隐居在水绘园。

中国传统士人对于自身进退出处非常看重,认为它是事关品行名声的大节,不可稍有差池。

明清易代之祸,尤其又是外族入主中原,使素重“夷夏之辨”的士人们认为是亘古未有之“大变”。

在此等“大变”面前,何去何从,不单事关政治立场的去取,更是人伦道德的抉择。

此时,许多士人选择了坚守,他们成为我们这个民族屹立不倒的中流砥柱。

故国既已不复存在,恢复的希望也极为渺茫,然而人格的坚守还在继续。

故国之思是他们的普遍心态,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黄周星等遗民诗人都具有代表性。

他们“悲歌当哭”,以悲怆感怀的笔调,悼念故国,令人不忍卒读。

清初遗民诗人大多参加过抗清的军事斗争。

安徽省蚌埠市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试题(含解析) (1)

安徽省蚌埠市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试题(含解析) (1)

蚌埠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语文第I卷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像题。

吟诵,惜之念之的文化遗产吟诵是学习中国古典诗歌非常重要的入门途径。

许多学者的经验表明,高声朗读和吟诵是学习诗歌和古文的一种方式;不出声音地读,就不能真正对作品的内容、情意有深入的体会和了解。

吟诵是一种既遵循语言特点,又根据个人理解,依循作品的平仄音韵,把诗中的喜怒哀乐、感情的起伏变化,通过自己抑扬抗坠的声调表现出来的方式。

它比普通朗诵对作品内涵有更深入的体会。

吟诵之目的不是为了吟给别人听,而是为了使自己的心灵与作品中诗人之心灵,藉着吟诵的声音达到深微密切的交流和感应。

因此,吟诵之前有两点基础必不可省:一是对于作者与诗歌情意的了解;二是读诵的节奏平仄。

没有这两点基础的自由吟是不能通达的。

全世界只有中国有吟诵,其他国家的文学没有。

中国的语言跟世界上其他语言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其他国族的语言是拼音语言。

世界的几大古文明都中断过,只有我们中国的古文明几千年来一直延续。

为什么?因为当时代不同、地点不同,语音一改变,拼音文字及其蕴含的东西就容易丢失。

中文不是拼音文字,而是象形文字。

象形文字的每一个形体就是一个音节,单音独体。

单音独体的语言,其节奏基础是两个字一个音节,中国吟诵也是这样。

所以最早的《诗经》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可如果总是两个字两个字的,太单调,所以从两个字一停顿的四言诗发展成为五言诗,之后,又从五言发展出七言诗。

诗之为用,是要使读诗的人有一种生生不已、富于兴发感动的不死的心灵。

为什么诗歌的吟诵重要?因为诗歌有一种声律,“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它的抑扬起伏有一种节奏,有一种顿挫。

吟诵不但是读诗、欣赏诗、理解诗的重要法门,而且是写诗重要的入门途径。

诗要自己“跑”出来。

诗怎么自己“跑”出来?你要对诗歌中文字的音声、节奏、韵律非常熟悉。

你熟于吟诵,于是你的诗是随着声音跑出来的。

安徽省蚌埠二中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题

安徽省蚌埠二中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题

语文试卷注意事项:注意:本试卷包含I、II两卷。

第1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

第II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

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第I卷阅读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9分,每小题3分)下一代触屏手机什么样?不管触屏手机多么方便,有一点你不能不承认:你手指下的东西,一支笔也罢,一片树叶也罢,摸起全像玻璃。

因为目前的触屏技术,还无法赋予虚拟物体以真实的质地感。

人有5种感觉,但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目前充分实现的只有视觉和听觉,对触觉的模拟还处于初步阶段,味觉和嗅觉则还完全没有。

下一步我们将有望进入超级触屏的时代。

未,虚拟事物将更加逼真地呈现在你的面前,对它们的操作几乎可以跟操作真实物体相媲美。

在指尖这么小的方寸之地,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点呢?唯有借助触幻觉。

有一种触幻觉叫电振动,这一现象是在1 9 5 3年偶然发现的。

一天,美国化学家爱德华一马琳克洛德接触了一个黄铜制的插座,他注意到,当灯亮时,其表面给人的感觉好像要粗糙些。

通过进一步的实验,他发现正是微羁的交流电导致了这种幻觉。

我们知道,交流电以某种精确的频率振荡。

当你把手指放在通交流电的屏幕上,由于静电吸引,在你手指皮肤下面就有电荷堆积起。

电荷的数量将随着交流电一起振荡,所以在你手指和屏幕之间的静电吸引力也随着时间变化。

当手指在屏幕上移动时,这个静电力将吸住你手指的皮肤,阻碍它移动:由于静电力是周期性变化的,这将诱导你手指上的皮肤也发生周期性振动。

这种轻微的振动将会被手指上的触觉感受器探测到。

由于这类皮肤的振动本质上跟手指滑在像木头、砂纸等毛糙物体表面时的感觉是一样的。

所以大脑就把它解释成了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

201 0年,美国一位工程师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了一款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可以安装在自动取款机、手机上。

测试表明,一般说,高频电流比起低频电流会让屏幕摸起更光滑些。

安徽省蚌埠市高三上学期语文12月份月考试卷

安徽省蚌埠市高三上学期语文12月份月考试卷

安徽省蚌埠市高三上学期语文12月份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语言文字运用 (共5题;共6分)1. (1分)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全部都正确的一组是()A . 祈祷(qí)付梓(zǐ)熟稔(rěn)盛筵难再(yàn)B . 雪霁(jì)桅杆(wéi)迤逦(yí)数见不鲜(xiǎn)C . 梵文(fàn)潜在(qián)坳堂(ào)命途多舛(chuǎn)D . 央浼(měi)俨然(yǎn)骨髓(suí)叨陪鲤对(tāo)2. (2分) (2019高一上·临安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论语》中,君子有着极高的内心修养,极好的行为准则。

君子内心的人格修养来自不断地学习和思考。

学习和思考是君子实现其人格理想、成为人格典范的前提和基础。

【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通过学习和思考,才能拥有立身处世的能力,拥有洞穿宇宙人生的犀利眼光与广阔视野。

孔子重视学习儒家典籍,强调在政治实践中贯穿礼乐教化的原则,以实现儒家的社会理想。

【乙】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这表明,《诗》在孔子时期是君子修身的重要项目。

正是通过学《诗》,君子才更具有人生美学意义上的价值——仁义,知礼。

【丙】“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是精神化的人,他追求的不是物质和名利,而是一种崇高的道德感,其核心就是仁义。

仁者,爱人;义者,宜也。

但很多时候,人总要面临仁义与利益的选择。

《里仁》篇对此表达了明确的看法:“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1)文段中的划线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典范B . 立身处世C . 贯穿D . 正是(2)文段中划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误用的一项是()A . 甲B . 乙C . 丙3. (1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 . 警察反复观察了两个目击者提供的弹壳,并进行技术分析,确定它们和从案发现场得到的弹壳并不是出自同一支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蚌埠2018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被称为“春秋战国”时代的东周,是古代中国社会秩序变动最激烈的时期。

从思想文化的角度来看,士人和私学的兴起,是这一时期最值得注意的现象。

士人和“士”有着密切的关联。

在周代,士曾是贵族阶层的一员,其地位居于大夫之下、庶人之上,和其他的贵族一样,接受《诗》、《书》、礼、乐等方面的教育。

在社会大变动的时期,他们极易失去自己原有的位置,少数人幸运地上升到卿大夫的阶层,但大多数人则降入庶民的行列。

士地位下降的一个典型表现,就是“四民”这一说法的出现,士民、商民、农民、工民的划分至少在战国时期就非常普遍了。

士开始大量沦为士人,是在孔子前后。

与此前的士相比,他们地位下降了,从贵族降为庶民,但也摆脱了对某些特定贵族的依附,成为自由人。

这意味着在社会结构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的阶层。

除由士而来之外,士人的产生还有两个途径:王官的下降和庶民的上升。

前者如《论语•微子》中所记载的太师挚等乐官散落民间,成为士人。

后者则与私学的兴起有关,庶民因此可以接受教育,拥有知识从而进入士人的行列。

士人没有贵族的权力和地位,可是也不像其他庶民那样从事耕作等固定的职业。

他们最重要的特长是知识和技能,多以此往来于各国,寻求赏识自己的君主。

士人的兴起与诸子学术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诸子之学,其实就是士人的学问。

和王官之学不同,它出现在民间,因此也可以叫做私学。

所谓私学,可以从教育和学术两个方面来看。

教育意义上的私学是指民间的教育,学术意义上的私学主要指诸子的学术。

中国古代的知识和学术,原本为官府垄断,是所谓的王官之学。

只有贵族才有机会接受教育,拥有知识。

但随着王权的衰落,王官不断流落到民间,因此出现了学术下移的趋势。

这为私学的出现提供了重要的背景。

而另一方面,士人的兴起和活动,使得培养士人成为社会的需要,这也是教育上私学出现和存在的一个重要理由。

与官学相比,私学可以使知识普及到社会的每一个阶层,使任何一个人都有机会获得知识。

这在中国古代的教育史乃至整个文明史上都是划时代的大事。

但其意义远远不止于此。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开私学聚徒讲授之风的孔子便是其中一个典型。

他收授弟子,没有门第的要求,所以很多弟子如颜渊、子张等都出身寒门。

孔门教授的内容,主要仍是《诗》、《书》、礼、乐,但他已经把新的精神注入到了旧的文献中。

譬如他把“仁”作为礼的基础,就与过去对于礼的理解不同。

在这种教育中,新的学术和知识其实已经诞生,这就是诸子学。

诸子学的自由和创造性是官学无法相比的。

对于王官而言,知识仅仅是职业,他们的态度是“不知其义,谨守其教”,没有反省的精神,因此也就没有创新的基础。

但士人不同,流动不居的身份使他们可以摆脱某种权力的束缚,从而对知识以及当时的政治进行反反省,进而发展出新的思想。

这些思想当然不是单调的,而是多元的,春秋到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也得益于此。

(摘编自王博《士人和私学的兴起》)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剧变,一方面打破了原来稳定的社会秩序,让时局动荡不安;另一方面也让思想文化发生新的变化,促进了学术的繁荣。

B.“士”在周代曾是贵族阶层的一员,拥有专门的知识技能,但在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动时期,其地位出现了上升和下降两个方向的变化。

C.士人虽然社会地位下降了,但他们在失去贵族身份的同时,也因摆脱了对特定贵族的依附而获得自由,形成了一个新兴的特殊知识阶层。

D.在春秋战国时期,士人不像农民、工匠和商人那样有固定的职业,他们大多来往于各诸侯国,凭自己的学问游说国君,居无定所,仕无定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孔子对中国古代教育和学术贡献极大。

他开创了聚徒讲学的私学教育,促进了知识的普及,而且在授课中赋予传统文献以新意,使诸子学得以诞生。

B.“私学”是相对于“官学”而言的,既可指与官方教育相对的民间教育,也可指来自民间的诸子之学。

私学的兴起,是东周时期非常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

C.诸子之学与王官之学不同。

前者是士人的学问,代表当时新的学术和知识,自由而富有创造性;后者是被官方垄断的学问,因袭传统,守旧僵化。

D.春秋战国时期,官方教育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诗》、《书》、礼、乐等,授教对象为贵族;私学教育虽也以教授这些内容为主,但学生包括了庶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私学和士人之间,实际上呈现着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

一方面,士人的兴起促成了私学的出现;另一方面,私学也促进了士人阶层的壮大。

B.王官是指在周朝政府中掌管各种学问、技艺的文化官员,但随着王权的衰落,一些王官流落民间,进入私学,对私学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C.私学的兴起不仅让寒门子弟有机会通过接受教育而改变自己的命运,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也有利于知识的普及和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D.百家争鸣之所以能够出现,是因为士人摆脱权力的束缚之后,以自由独立的身份,对传统知识和现实政治进行了反省,发展出了新的思想。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斑头雁聂鑫森去年秋,楚雁飞应聘当了寒云湖专职的护鸟员。

楚雁飞真没想到日子这样难熬。

四周荒无人烟,给养靠队部用车从外地运来,常常吃不上蔬菜。

特别是冬天,冰天雪地,燃着一炉煤火,还让人冷得直打哆嗦。

楚雁飞真没想到工作这么单调。

每天吃过早饭,他跟着五十岁的班长吴远征,来到湖边伪装好的监测室,对斑头雁等各种水鸟进行动态追踪,不时地作记录,看得眼睛发涩,站得双脚发麻。

楚雁飞没想到自己会在寒云湖过春节。

班长当护鸟员三十年了,他的家在本省一个偏僻的小县城,每年春节回去探一次亲,队部派一个人临时顶替,可今年实在抽调不出人手来。

“小楚,你赶快整理行装,回老家去过年,你的爸爸妈妈望眼欲穿哩!”楚雁飞摇摇头,说:“吴班长,我也想留下来和你作伴!”春节过去了,春天阳气不断上升,南去的大雁,一群一群回家了。

没想到“倒春寒”说来就来了,一夜北风紧、雪花狂,到处银妆素裹。

天刚蒙蒙亮,吴远征就叫醒了楚雁飞:“小楚,昨天我们观察到湖边草丛里,有好多只斑头雁在孵化鸟蛋,温度这样低,别冻坏了它们。

我们去湖边看看!”楚雁飞痛苦地从梦中走出来。

雪还在零星地下着,看不到一只飞翔的水鸟。

他们蹑手蹑脚来到湖边,察看一个一个斑头雁的窠巢。

雌雁一动不动地在抱卵,任凭身上的雪花积了一层又一层。

公雁也守在旁边,像忠诚的警卫员。

楚雁飞看见吴远征的眼里流出了泪水。

四五周后,小雁叽叽喳喳来到人世。

楚雁飞站在高清摄像头前,观察当上妈妈的斑头雁,领着小雁初次下水。

公雁在低空飞翔、盘旋,护卫着它们,嘎嘎地欢叫着。

楚雁飞看了看壁上的挂钟,十一点了。

他搓了搓手,说:“吴班长,我们该睡了。

”吴远征支楞着耳朵,不作声。

过了一会,说:“湖边有盗贼。

我听到了他们的脚步声,是两个人。

”“盗贼?他们来这里盗什么?”“盗斑头雁!母雁和幼雁的翅羽还没长好,正栖息在窠巢里,每到这时候,有胆大的盗贼就来张网盗捕,然后卖给饭店酒楼。

”楚雁飞说:“我跟您一起去!这些王八蛋!”“我一个人去就行了!小楚,你得守着这小砖房,守住这部直通队部值班室的电话。

”吴远征板起一张脸,拿了一支手电,取出一把短柄猎刀,匆匆扑进夜色里去了。

楚雁飞把所有的电灯都打开,又搬出一捆硬木柴架到门外的空坪里,浇上汽油,点燃了。

两个小时过去了。

一个跌跌撞撞的人影从窗外飘过去,接着是敲门声:“小楚……是我。

”楚雁飞打开门,借着灯光,他看见吴远征的额头上沁出鲜红的血。

“吴班长,您受伤了?”“被他们挥舞的网杆打了一下,不要紧。

我刚才警告他们:赶快离开,偷捕水鸟是犯法,想被抓进去吃牢饭吗?我手上的刀,也不是吃素的,想试试吗?”“他们吓住了?”“他们也带了刀,雪亮雪亮的。

我忽然发现小砖房那边闪射的火光,便说:你们以为我是一个人好对付,睁开狗眼看看,我的同事在身后呢,我只要一声喊,他们立马就赶过来了!”楚雁飞扶住他,喉头有些哽咽,说:“吴班长,快进屋,我给你的伤口上药、包扎。

”……鸟世界在楚雁飞的眼里,变得越来越奇瑰和壮美。

每晚回到小砖房,先和吴远征一起做饭、烧水、打扫卫生,然后,在昏暗的电灯光下,写他的《水鸟观察日记》。

他决定了,要留下来,和班长一起,守护着斑头雁。

(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前四段连用三个“没想到”,既突出了环境的艰苦、工作的单调与辛苦,也从侧面表现了坚守边地的国家护鸟员美好的品质。

B.小说没有直接描述班长与捕猎斑头雁的盗贼打斗的过程,而是由吴班长自己口述,再现打斗场景,这样显得真实可信,有现场感。

C.小说善于从细微处刻画人物,如吴班长看到斑头雁护儿留下泪水,突出其硬汉子柔情的一面,使班长这一人物形象丰满,有血有肉。

D.小说用简练而朴实的语言,叙写了寒云湖的候鸟斑头雁和两位专职护鸟员之间的故事,感人肺腑,同时引发人们对生态问题的思考。

5.小说以楚雁飞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这样写有何好处?(5分)6.小说以“斑头雁”为题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额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味精在都市传說中具有许多危害,版本也不尽相同。

许多人“相信”味精有害,很重要的一个原因认为它是“化学工业品”,虽然味精亮晶晶的,好像一种化工产品,其实它和酱油、酷一样,都是一种酿造产品,可以增进人们的食欲,提高人体对其他各种食物的吸收能力,对人体有一定的滋补作用味精的诞生和使用只有百年的历史,但对于拥有几千年历史的美食大国而言,没有味精,依靠各种天然食材混搭也能捉出鲜味来。

据说,春秋时代齐桓公的御厨易牙首创了“鱼腹藏羊肉”这道菜,从而开创了天然食材混搭提鲜之道。

古人最常用的是食材混搭煮制高汤提鲜,俗话说,“艺人的腔,厨子的汤”,制作出优质的清汤或奶汤,是使菜肴増鲜的最佳手段、在发明味精前,高汤几乎是全世界每一个专业后厨的必备品,用高汤代替水是让菜品变得更加鲜美的利器.中餐的开水白菜、鱼翅捞饭需要鸡闷火腿清汤和鸡爪猪肉浓汤;日料寿喜烧、茶碗蒸需要柴鱼昆布高汤“出汁”;当然还有各国素食里的素高汤等等制汤俗称“吊汤”,可以追溯到1400年前“捶牛羊骨令碎,熟煮,去汁;掠去滓末(沫),停之使清”(《齐民要术》)的制汤法;后来出现了一种“捉(提)清汁法”,其做法是:将鸡汤、鴨源或肉汤放在锅中烧煮,然后将生虾捣烂,和入甜酱、酱油,再授进汤中,等汤沸腾,泛起浮沫,即撇去,如此三四次,捞去虾渣,即成清汤。

除了采用高汤提鲜外,古人常将蟹肉、蟹油、蟹黄用猪油“炼”后收贮起来,俗称“蟹油”,供制作肴馔时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