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第一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有答案)

合集下载

浙江杭州市余杭区临平信达外国语2020-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 部编人教版八年

浙江杭州市余杭区临平信达外国语2020-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  部编人教版八年

浙江杭州市余杭区临平信达外国语2020-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20-2022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临平信达外国语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必须在答题卷上填写校名,班级,姓名,座位号。

一、积累(22分)曾几何时,祖国您历尽磨难,饱受.(cāng)桑。

侵略者的魔爪,将您瓜分,冒险家的肆虐,将您洗净。

您每一寸土地都被烙上深深的血痕,您每一张容颜都布满了惊恐!山河在呜咽,松涛在哀鸣。

然而英雄的中国人民并没有趴下,一片片忠心,一首首悲歌,化作那一声声呐喊,一股股豪情!多少仁人志士和无数英雄□(dān)精竭虑,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筑起了坚不可摧的血肉长城,铸就了坚强不屈的民族脊梁。

壮阔七十载,奋进新时代。

七十年沐雨栉风,七十年风雨兼程。

共和国七十华诞,国庆佳节之际,神州大地山河壮丽,旌旗飘扬,万众欢腾。

70年时光飞逝,曾经满目疮□(chuāng)痍的中国大地变成了美好人间,曾经积贫积弱的中华民族尽展新颜。

如今的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锐不可当。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

1.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

(3分)(1)□(cāng)桑(2)□(dān)精竭虑(3)满目□(chu āng)痍【答案】(1)沧(2)殚(3)疮2.给语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分)(1)咽(【A】yàn【B】yè)(2)载(【A】zǎi【B】zài)【答案】(1)B(2)A3.下列对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华诞”在句中是“生日”的意思。

【B】“肆虐”在句中是“大肆侵扰或破坏”的意思。

【C】“万众欢腾”是用来形容场面非常壮观。

【D】“旌旗”是指旗帜的总称。

【答案】B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春节放假期间,某风景名胜区上万游客滞留,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完全是主管部门考虑不充分乃至未采取相应对策造成的后果。

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右玉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右玉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上。

3.答卷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读·书(12分)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的演变,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

无论是游云惊龙般的书法作品,还是字字珠玑的经典诗文,这些都是中华文化的精华所在。

【赏读书法】1.对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它与书法的美妙结合.成为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艺术独创。

请从下面的选项中为甲、乙两副对联分别选出最恰当的评价。

(2分)A.字体端正秀美,是传统文化中关于学习的劝勉之词B.字体龙飞凤舞,蕴含了珍惜时光、刻苦求学的哲理。

C.字体灵动飘逸,渲染了肃秋的寒意,触发别样的心绪。

D.字体蚕头雁尾,表达了要重视后天学习,以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的希望。

甲:()乙:()【品悟诗文】2.课堂上,八年级(1)班的同学围绕主题“观山水美景,品诗情画意”进行了佳句竞答活动。

请把下面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写在横线上。

(10分)主持人:莽莽神州,巍巍群山,滔滔江流,那神奇如画的风光无不引人心动神摇,魂牵梦绕。

小慧:“几处早辘争暖树、(1)_________________”,这是白居易游览杭州西湖的喜悦。

小德:“(2)_________________,不觉船移”,这是欧阳修泛舟颍州西湖的悠闲。

小智:“晴川历历汉阳树,(3)_________________”,这是崔颢登黄鹤楼所见的繁茂之景。

小启:“(4)_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这是王维出使边塞所见的壮美风光小欣:“山随平野尽(5)_________________”,这是李白渡过荆门后所见的壮阔景象。

小文:“树树皆秋色,(6)_________________”,这是王绩描绘的浓浓秋意。

小美:“(7)_________________,(8)_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语文试卷(含答案)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语文试卷(含答案)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语文试卷(满分:120分,其中卷面书写4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亲爱的同学们,生活处处都是语文。

随意翻开一个日子,细细感受,都有语文的芬芳。

你看,你品!一、品山水之美1.季羡林说:“越是看习惯了的东西,便越是习焉不察。

”品山水之美,就从我们看习惯了的母亲河——姚江开始。

下面是同学搜集姚江资料时听记下的文字,请完成相应题目。

(11分)姚江,从大岚眠岗山轻yíng ▲跳落,在四明群山里欢快流过,而后转入平原,一流进古城余姚,便被层层叠叠的故事和诗章所挤瘦。

①▲,孕大含深,从古至今引发无数文人墨客竞相吟诵,为承载②▲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广阔语境。

王安石曾挥háo ▲写下诗作: 泊姚江山如碧浪翻江去,水似青天照眼明。

唤取仙人来住此,莫教辛苦上层楼。

⑴听记的同学遇到两个不会写的字,请你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分)轻yíng ▲挥háo ▲⑵听记的同学没听清楚“①▲”处的短语和“承载②▲”的读音,请根据语境选出恰当选项。

▲(2分)A. 秀山丽水 zǎiB. 山清水秀 zàiC.秀山丽水 zàiD.山清水秀zǎi⑶同学觉得文段中“挤瘦”这个词很有表现力,请你结合语境加以赏析。

(3分)▲⑷《泊姚江》一二句用喻奇特、气势磅礴,描写了余姚大地①▲的特点。

全诗运用②▲手法,不仅道尽余姚的山水之美,也表达了作者③▲。

(5分)2.同学们放眼远望,请完成古诗文填空,领略更多的山水美好。

(10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⑴▲,⑵▲”(王绩《野望》)的色彩和谐之美;“⑶▲,⑷▲”(王维《使至塞上》)的雄浑悲壮之美;“⑸▲,云生结海楼”的绮丽变化之美;“⑹▲,隐天蔽日”的高峻雄浑之美;“⑺▲,⑻▲”(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莺燕啼闹之美;“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

⑼▲,⑽▲”的动静相随之美,文人们用一支支妙笔道出了天地之大美。

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宿迁市泗阳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案一律用黑色钢笔或墨水笔写在答卷纸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

第一部分(24分)一、积累与运用(24分)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9分)自古以来,浩hàn (▲)的长江在这片土地上流过,从qí(▲)岖的山路到浩渺的东海,它以锐不可当.(▲)的气势,冲刷出一条引领风骚的诗文之路,多少文人骚客在这里[甲]!这是一条镌.(▲)刻文明、充满灵性的诗歌之江,更是一条滋润人类、养育万物的生命之江。

(1)请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4分)浩 (hàn) ▲ (qí) ▲岖锐不可当.▲镌.刻▲(2)结合语境,填入甲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寻欢作乐纵情歌唱B.寻幽探胜纵情歌唱C.寻幽探胜惆怅徘徊D.寻欢作乐惆怅徘徊(3)语段中划线句子有语病,请你写出修改意见。

(2分)2.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8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树树皆秋色,(1) ”是秋意颇浓的山野之美;“重岩叠嶂,(2) ”是三峡山高谷深的险峻之美;“ (3),长河落日圆”是塞外大漠雄浑壮丽之美;“ (4),浅草才能没马蹄”是白居易笔下西湖早春的花草之美。

然览物之情,各有不同,面对傲雪凌霜的松柏,刘祯发出了“(5) ?松柏有本性”的赞叹;面对黄鹤楼下的美景,(6) (人名)抒发的是“ (7) (8)”的思乡之情。

3.综合性学习。

(7分)5.杜甫为什么自称“腐儒”,又言“心犹壮”?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

(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15分)观月记(节选)(宋)张孝祥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

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皆临水?盖有之矣,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

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蕲顷刻之玩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欤 ?中国科学界正举全国之力,缩小与世界科学珠峰的距离。

2023-2024学年江苏省仪征市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2023-2024学年江苏省仪征市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2023-2024学年江苏省仪征市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模拟试卷一、积累运用(39 分)如同虎丘之于苏州,五亭桥之于扬州一样,八宝亭是宝应的象征。

来到宝应,不去八宝亭看一看,那可真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呢。

八宝亭坐落在城中心的纵棹园里。

进了素砖高瓦的园门,走过的石路,踏上溪流涓涓的小桥,那飞檐()翘角、凌然欲飞的八宝亭就跃人了你的眼帘。

远远地,赵朴初先生书写的馏金大字“八宝亭”hè然醒目。

拾级而上,驻足亭内,八面来风,近闻鸟语花香,远眺云卷云舒,悠悠然如临仙境。

夕阳西沉,晚霞满天,翠柳环绕的八宝亭倩影倒映水中,上下一体,颇有几分“深潭藏古寺,碧水化翠薇”的意境。

1.请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飞檐()hè()然2.填入文段中画线处最恰当的词语是()(3分)A. 巧妙绝伦B. 垂柳依依C. 因地制宜D. 自出心裁3.下列对语段的分析解说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拾级而上,伫足亭内,八面来风,近闻鸟语花香,远眺云蒸霞蔚,悠悠然如临仙境。

”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B. “素砖高瓦”“溪流涓涓”“馏金大字”“驻足亭内”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C. “夕阳西沉,晚霞满天,翠柳环绕的八宝亭倩影倒映水中”主干是“八宝亭倒映水中”。

D. “园门”“遗憾”“晃荡”“颇”分别是名词、形容词、动词、副词。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在《三峡》中,郦道元抓住季节特点,分别写出三峡夏天、春冬之时和秋天各个不同季节的自然景象。

作者写夏季水流湍急,动人心魄,恰好和前面表现山之雄伟一脉相承,相得益彰。

B. 鲁迅的《藤野先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选自于《呐喊》,文章主要通过“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表现了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正直热诚、毫无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

C. 新闻作品体裁不同,写法各异。

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的新闻体裁是通讯,比如《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新闻体裁是新闻评论,比如《一着惊海天》。

2023-2024学年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八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

2023-2024学年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八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

2023-2024学年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八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1. 小语要为这次的活动撰写宣传主持稿,请你帮他完善。

就学以来,我们接触了许多名家名篇。

在某个时刻,我们会蓦.(①______)然想起一篇名作,感叹自然之绚丽、生命之美妙;在某个瞬间,我们心中会浮现一句诗,电光火石间拨开了心上的雾霭.(②______),理解了作者的心绪,懂得了人情(shì)______故;在前行的道路上,对前途目空一切、不知所(cuò)______时,我们也会因读到了某一名篇佳作而倍感震撼,在诗文中找到心灵的慰藉……少年正是读书时,校文化节准备开展主题为“阅读启迪未来”。

本次活动由主题佳作选录与解读两部分组成。

请同学们积极参加本次活动,展现你的青春风(cǎi)______。

(1)请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2)请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①人情(shì)______故②不知所(cuò)______ ③青春风(cǎi)______(3)文中划横线的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绚丽B.目空一切C.震撼D.展现(4)划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

2. 在“文化探源”活动中,小文发现义乌地灵人杰,英雄辈出,写了下面这段文字抒发自己的感想,请根据提示补全下面的诗文。

漫步义乌江畔,可以感受到“几处早莺争暖树,①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早春气息;登临鸡鸣山间,可以欣赏“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王绩《野望》)的绚丽秋色;探访佛堂古镇,可以坐享“④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的闲适安逸。

这里有“富贵不能淫,⑥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孟子《富贵不能淫》)的民族英雄宗泽;有“黑云压城城欲摧,⑧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的抗倭名师戚家军;更有“⑨____________。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2023-2024第一学期学情练习试卷(第15周)八年级语文试题(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一、积累运用(29分)) (5)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 。

《雁门太守行》 (6)古人常常咏春抒怀,自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 , ”描绘了初春花草之态;杜甫却移情于花鸟,在《春望》中用 , 表达感时伤怀、苦闷沉痛之情。

2.小清同学在默写时把“芳草萋萋鹦鹉洲”中的“萋萋”写成了“凄凄”,请向他解释为什么这里应该用“萋”字。

(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7分)2023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

74年的历史犹如一幅画卷:1949年我们的祖国真正强大起来了!通过阅读优秀的新闻作品,使我们了解世界,铭记历史,深刻感受其中体现的价值观、世界观。

A.锐不可当 镌刻 汇聚 B.锐不可当 铭刻 汇合 C.势如破竹 镌刻 汇聚 D.势如破竹 铭刻 汇合5.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阅读优秀的新闻作品,使我们了解世界、铭记历史,深刻领略其中体现的价值观、世界观。

B.通过阅读优秀的新闻作品,使我们了解世界,铭记历史,深刻领略其中体现的价值观、世界观。

C.我们通过阅读优秀的新闻作品,我们了解世界,铭记历史,深刻感受其中体现的价值观、世界观。

D.通过阅读优秀的新闻作品,我们了解世界,铭记历史,深刻感受其中体现的价值观,世界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7题。

(4分)阳江日报讯(记者/张影)9月27日,阳江市中小学“阅读红色经典,传承红色基因”主题阅读活动在阳江二中举行。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定等领导参加活动。

吴定指出,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孕育出许多影响深远的革命精神之花。

我们要学习并传承党在长期奋斗中铸就的伟大精神。

广大教育工作者要重视红色经典书籍阅读,引导青少年阅读红色经典。

广大青少年要学习了解党的历史,让红色经典永放光芒,让爱国主义精神薪火相传,增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神圣使命感。

2023-2024学年浙江省金华市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浙江省金华市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浙江省金华市八年级上册语文次月考试题一、基础测试(5分)1.阅读上面文字,阅读上面的文字。

秋季,层林尽染,钱塘江两岸分外妖□(ráo)。

中秋前后,钱江潮是一道壮美景观,观潮也称为人们根深蒂.固的传统习气。

潮涌时,一条白线又如金□铁马(gē)般,齐头并进,飞奔而来。

伴随着轰隆隆的声音,由远及近,一堵两张多高的水墙犹如驰骋疆场的懦夫,前□后继(pū),咆哮着,奔腾着,广袤.的大地为之震撼。

(1)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

①分外妖(ráo)②金铁马(gē)③前后继(pū)(2)给语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蒂(A.dìB.tì)②袤(A.bǎo B.mào)二、古诗文默写(10分)2.在“学习景物描写”的探求中,小语整理了古诗文中一些值得自创的写景技巧。

请你帮他完善相关内容,写景技巧示例感受描述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受角声满天秋色里,(1)。

(李贺《雁门太守行》)(2),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目之所见,耳之所闻,皆可入诗抓住景物的特征(3),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一个“浅”字,写出了早春的小草刚破土的样子,妙极了可以俯视、俯视、近观、远望,可以动静(4),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5),;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俯仰之间,远近皆是美景;动静之中,山林自有意趣写景还要融入情感(6),。

(杜甫《春望》)(7),。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异样写花写鸟,杜甫和晏殊在诗词中分别寄寓了感时伤怀和物是人非的不同情感。

三、名著阅读(8分)3.上面是一位同窗在阅读《红星照射中国》,以“人物笼统”为主题进行梳理整理的一份思想导图,有A B C3处尚未填出,请帮他完成。

A.(特征)B:(人名)C:(细节①)(细节②)四、古代文阅读(26分)学校开展“月是故乡明”的中秋综合性学习,请你参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检测八年级语文试卷一、语言知识与运用(12分)1.下列选项中字形和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差.使(cāi)俯瞰佝偻.(lǒu)踌躇.(chú)B.飓.风(jù)狼籍濒.临(pín)惬.意(qiè)C.刽.子手(guì)蹒跚荫.庇(yìn)虬.须(qiú)D.鸡枞.(cóng)遏制倒坍.(tān)紊.乱(wěn)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节日的商场里,商品琳琅满目,看得人眼花缭乱。

.....B.家风是一种软约束,通过潜滋暗长....的影响,有效约束家庭成员的行为、作风和操守。

C.天晴朗得很,星临万户....,孩子们在星空下快乐地玩耍。

D.春晚的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令电视观众触目伤怀....、感动不已。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有些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购置了多功能电话手表,是一种可以双向通话,能准确定位,并具有防水功能的电子设备。

B.随着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使得河南特有剧种——“豫剧”的传承与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C.最近,来自“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的在华留学生,评选出中国“新四大发明”:高铁、网购、支付宝和共享单车。

D.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倾听着万里之外儿子的每一次心跳和儿子前进路上可能出现的困难,传送着自己的惦念。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四周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

②但因为乘在这只熟悉的船上,我们竟不感到陌生。

③但只要这只船是牢固的,一切都化为美丽的风景。

④岁月不会倒流,前面永远是陌生的水域。

⑤这是一只小小的船,却要载我们穿过多么漫长的岁月。

A.⑤④②①③ B.④③①②⑤ C.④①③⑤② D.⑤②④③①5. 名著阅读。

(4分)(1)《昆虫记》中,下面哪种昆虫相爱后不会发生同类相食现象?A.金布甲B.朗格多克蝎C.灰蝗虫D.螳螂(2)《昆虫记》向我们展示了形态各异的昆虫,请根据提示选择正确的昆虫名称。

①长着多面的小光学眼睛,从不进食,一生只为结婚。

②在啃食猎物之前,先对它施以麻醉,使之失去知觉。

③头部边缘是个帽子,宽大扁平,上有六个细尖齿,排成半圆。

④享有出色的挖土工、掩埋工之称,但住宅却建的极为简陋。

A.圣甲虫B.大孔雀蝶C.粪金龟D.萤火虫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27分)(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6-7小题。

(4分)采桑子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玻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6.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这首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西湖时所见的景色。

B.上片轻舟短棹,春草碧色,绿水清波,长堤掩映,柔和的笙箫随风飘来,描绘的一幅淡远的画面。

C.下片结合“惊起沙禽掠岸飞”以静衬动写涟漪微动难免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愈显西湖的幽静。

D.“无风水面玻璃滑”中的“滑”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水面的平滑,更显其晶莹、澄澈。

7.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8-12小题。

(13分)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难?”房玄龄曰:“草昧③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

”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

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④,故知守成之难。

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注]①上:指唐太宗。

②守成:保持成就。

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

④忽:不注意,不重视。

8、请用“/”标示出下面文言文语句的停顿(只标示一处)。

(2分)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3分)①舜发.于吠亩之中发②人则无法家拂.土拂③创业与守成孰.难孰10、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2分)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知守成之难B.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C.国恒亡.今亡.亦死D.征与吾共安.天下安.求其能千里也11、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4分)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②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

12、【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甲】文中孟子的思想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2分)(三)古诗文积累。

(10分)13.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每空1分)①,去年天气旧亭台。

(晏殊《浣溪沙》)②芳草长提,。

(欧阳修《采桑子》)③争渡,争渡,。

(李清照《如梦令》)④报君黄金台上意,。

(李贺《雁门太守行》)⑤,。

万里夕阳捶地大江流。

(朱敦儒《相见欢》)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三、现代文阅读。

(31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4-18小题。

(17分)哈尔滨访雪记阿来在中国这个老的国家里,每一座城市都很古老。

这些古老的城市,现在都变得千人一面般的年轻。

哈尔滨是个年轻的城市,却舒服地保留了一些老城市的味道。

夏天,不管你走到什么地方,除非荒漠,总是绿色覆盖了原野。

夏天的绿色像一个帝王,把整个国家至少从地理上统一起来。

到处都是雨水,到处都是浩大的水流。

而冬天就不一样了,从北到南,气温分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梯次,从低到高,改变了大地的色调。

与此同时,水在枯萎,同时也变化出了丰富的形态:冰,雪,霜,雨,雾。

仅仅凭借于此,整个国度就分出了南方与北方。

2005年元旦,我从成都出发的时候,就担心弥漫在四川盆地里灰蒙蒙的雾气使飞机不能正常起飞。

温润的空气里绿色植物继续生长,但雾气长期阻断视线却使人心情黯淡。

飞机在耐心的极限到来之前起飞了,降落在作为这次旅途中转站的北京。

地理书告诉我们,北京是在冰雪的北方。

但是,这里没有冰雪,没有水的另一种形态与气息。

只有大堆的房子,干冷的风。

好在今天,这里只是一个中转,只是从飞机场转到火车站时经过的一个地方。

天很蓝,枯萎的树却是灰蒙蒙的一片。

夜晚的火车向着哈尔滨进发。

火车穿越寒冷而又干燥的大地,除了偶尔一声汽笛,没有原野的辉光与声音。

铁轨与车轮合奏的单调音节与同一节奏的摇晃,把人扔到床上,沦陷于睡眠。

夜半之后,我醒来,不是因为吵闹,而是因为安静。

火车行进中那单调的声音越来越低,低到犹如梦境一般了。

然后,我听到了一种巨大的差不多是无边的安静,那安静就是原野的声音。

有这么巨大安静声音的必出自更为宽广的原野。

这样的原野上,必有河流浩大,犹如一株枝叶舒展的巨树一般。

一些山冈蹲守在远处,犹如神灵。

我没有睁眼,那寂静就已经让我看见。

睁开眼,就看见透过窗户的稀薄的光亮。

披衣走出包厢,走到更宽大的车窗前,光亮像水一样弥漫而来。

我看见了南方雾气中久违不见的月亮!那月亮不发光,像只银盘滑行在天上。

光是从地上弥散开来的,准确地说,是从地面的雪、地面的冰上弥散开来,把天空、树木、村庄、山冈照得微微发光,好像天地万物在这个夜晚,从自己的内部发出了光芒,而新鲜的寒冷的空气运行在这些光芒中间。

我想,这才是真正的北方!想象中的冬天的北方或者北方的冬天。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总在想象一些事物的面貌,也总在发现这些事物与想象的差距。

但是,在2005年开始的这个夜晚,我看到了与我想象契合的景象..。

我呆立在窗前,列车的声音低下去,低下去,梦境一般穿越着冰封雪覆的原野。

静谧的月光,穿过云层,穿过树林,越过村庄,梦境一般跟随着列车穿越。

直到天渐渐放亮,月亮才隐去。

此行是应哈尔滨市有关方面之邀前去观光,所以,我不能说哈尔滨之旅的高潮已经提前到来,但我可以说,哈尔滨之旅的调子已经定下了。

我的目的不是喧闹驳杂的城市,而是静谧广大的原野。

南方冬天晦暗的雨雾中,田野已经很疲惫了,但仍然要生长粮食,生长蔬菜,生长鲜花,而不得休息。

但在东北大地上,田野盖上洁净的雪被静静地休息了。

我喜欢这种安静的休息,我们所有人的内心都渴望这样安静而且洁净的休息。

在中国这个老的国家里,每一座城市都很古老。

这些古老的城市,现在都变得千人一面般的年轻。

哈尔滨是个年轻的城市,却舒服地保留了一些老城市的味道,而这些老城市的味道,并没有作为什么遗产,被圈禁起来。

仅仅因为这个,哈尔滨就应该让我们喜欢,更何况还有大江穿过,更何况还有冰灯闪烁。

更何况,还有程式夸张、内在质朴、语涉低俗、幽默机智却浑然天成的二人转在人们心头唱着,但我还是固执地喜欢着汇集在这个城市四周的旷野。

所以,友人带我逛街时,我特别想到冰封的松花江上。

好客的主人同我去访萧红故居,车经过一条河,我便被疏朗宽展的河床,河道中冰封的蜿蜒水流,河岸两边虬劲沉默的大树,以及背后夕阳的光芒感动了。

主人指引说:“呼兰河。

”我甚至说,可以兴尽而返,不去看什么故居了。

相信哺育了萧红的不是那个故居的地主院落,而是这条呼兰河。

当然,后来还是去了故居,果然是一个生气已失的院落。

所以,一行人到哈尔滨郊区滑雪时,我想到的是,回到南方便无雪可滑,所以不必费力去学。

然后,就被滑雪场四周疏朗的松林,松林中厚厚的积雪所吸引,一路踩着雪向着这个山冈的顶部走去。

这山看上去很低,攀爬起来,却显得越来越高。

太阳的光斑稀稀落落,积雪在脚下吱吱作响,呼吸越来越深,越来越多前所未有的凛冽,但也前所未有的新鲜刺激的空气涌入了胸腔。

休息时,我脱下手套扒开深雪,现出了干枯的草和绿色的松树苗,但似乎没有想看见的东西。

问题是有一时半会儿,我也想不起来,自己想在深深的积雪下扒出什么。

我躺在雪地上,身上,脸上,洒着斑驳的阳光。

在这冰雪覆盖的绵远大地上,身上无法感到阳光的热量,但闭上眼睛,却会感到透彻的明亮,听见阳光落在树上,落在雪地上,发出细密的声响。

这种声音里,宽广的大地,白雪覆盖的大地晶光闪耀,向四方铺展。

起身继续往上时,我想起来,前些时候,看过迟子建一篇小说,说是东北的秋天短促,冬天来得迅猛,所以,积雪下会封冻住很多颜色鲜艳的野生浆果。

我扒开积雪其实就是想看看下面有没有秋天未及凋落就已被冷藏的浆果。

回哈尔滨看冰灯的时候,好像给迟子建谈了这事,她好像大笑,说,有,但在更深的山里,在她的家乡那边。

确实,那天穿过的松林都很整齐,树都太小,而且品种单一,只是躺下来透过一些树冠看天的时候,有点森林的感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