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中社会科学复习提纲
珠海成人高考——广东财经大学《社会学》复习资料
珠海成人高考——广东财经大学《社会学》复习资料珠海成人高考——广东财经大学《社会学》复习资料珠海成人高考海源教研室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所谓“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造性的综合成不同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生活共同体。
机制的基本含义有三个: 1. 是指事物各组成要素的相互联系,即结构; 2. 是指事物在有规律性的运动中发挥的作用、效应,即功能;3. 是指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
社会运行机制是指人类社会在有规律的运动过程中,影响这种运动的各组成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联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简要地说,也就是社会运行“带有规律性的模式”。
社会运行机制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我们将其分为动力,整合,激励,控制,保障等五个二级机制,并非将这一有机系统机械地割裂开来,而是出于深入剖析社会运行机制的需要。
动力机制的主要功能是为社会运行提供适度的动力。
整合机制的主要功能是协调社会利益,促使社会个体、社会群体组成有机整体。
激励机制的主要功能是维系良好的社会秩序,控制社会运行的方向与速度。
控制机制的主要功能保障机制的主要功能是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条件,维护社会运行安全。
社会的特点:①社会是人群组成的;②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③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④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⑤社会系统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⑥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机体。
社会学考察社会的几种角度:①宏观社会与微观社会的角度;宏观社会指社会的整体结构,是较大范围的社会关系,如人口结构,民族结构,阶级结构,职业结构等微观社会指社会的个体结构,即表现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互动的模式。
②个人关系、群体关系和社会制度的角度;个人关系,指日常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直接联系或互动,它是一种较低层次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常常是非正式的,没有什么固定的要求,更没有通过法律,法规,规则,规章等形式固定下来,因而它常常是不稳定的,变动不居的。
社会学高中三年级复习提纲
社会学高中三年级复习提纲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学科。
它帮助我们了解社会的运作方式,揭示人类行为背后的原因和动机。
在高中三年级的社会学学习中,我们将接触到许多重要的概念和理论,下面是对这些内容的一个复习提纲。
一、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1. 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的学科,它关注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变迁等。
2.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社会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观察、访谈、问卷调查、实验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社会学家收集数据,分析社会现象和行为。
二、社会化与个体行为1. 社会化的定义和过程:社会化是个体在社会中学习和适应社会规范、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过程。
它包括家庭社会化、学校社会化和同伴社会化等。
2. 社会化的影响:社会化对个体的行为和发展有重要影响,它可以塑造个体的性格、态度和行为习惯。
三、社会结构与社会不平等1. 社会结构的定义和组成: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中各种社会组织、机构和角色的总和。
它包括家庭、学校、政府等各种组织。
2. 社会不平等的产生和影响:社会结构中存在着各种不平等现象,如阶级、种族、性别等。
这些不平等现象对个体的机会和资源分配产生重要影响。
四、群体行为与社会变迁1. 群体行为的定义和特点:群体行为是指一群人在特定情境下共同表现出来的行为。
它可以是集体行动、集体意识形态等。
2. 社会变迁的原因和影响:社会变迁是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重大改变。
它可以是由技术进步、经济发展、政治变革等多种因素引起的。
社会变迁对个体和社会都有深远的影响。
五、社会控制与社会规范1. 社会控制的定义和形式:社会控制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机制来规范和管理社会行为的过程。
它可以是正式的制度和法律,也可以是非正式的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
2. 社会规范的类型和作用:社会规范是指社会对个体行为的期望和要求。
它可以是法律、道德、习俗等形式,对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社会科学】高中社会科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社会科学】高中社会科学必修三知识点
总结
本文档将对高中社会科学必修三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复和理解。
一. 人口与城市
1. 人口的变动与发展
- 人口的自然增长与人口总量的计算方法
- 人口结构的类型与变化趋势
- 人口政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2. 城市化的产生与发展
- 城市化的概念和特征
- 城市化的推动力和制约因素
- 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与挑战
二. 经济与社会发展
1. 产业结构的变化与调整
- 产业结构的概念和类型
- 新旧产业结构的转变和调整
- 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因和影响
2. 城乡发展差距与区域发展
- 城乡发展差距的形成原因
- 城乡发展差距的表现和影响
- 区域发展的意义和区域发展战略
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和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含义和特征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和优势
2. 国有经济与非公有经济
- 国有经济和非公有经济的概念和特点
- 国有经济和非公有经济的比较与平衡
- 发展非公有经济的措施和政策
以上是高中社会科学必修三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成人高考大纲
成人高考大纲
成人高考大纲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对考点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下面将介绍部分考点和对应要求。
一、政治理论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要求考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和核心理论,理解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要求考生熟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理解其形成背景和基本原则。
二、专业课程
1. 专业基础知识
要求考生具备所报考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专业实践能力
要求考生具备相关专业实践所需的能力,包括实验操作、实际操作、数据分析等。
三、外语
1. 听力
要求考生能听懂简单的外语对话和讲话,并能从中获取相关信息。
2. 阅读
要求考生能理解外语文本的主旨和大意,并能从中提取所需信息。
四、数学
1. 线性代数
要求考生了解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能够进行矩阵运算和线性方程组的求解。
2.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要求考生熟悉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概率计算和统计分析。
以上仅为部分考点和要求的介绍,考生还需根据具体情况深入学习和准备。
社会学复习提纲
一、社会学的概念:★★★定义: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二:社会结构和社会行动的关系(1)行动和结构是相互关系(2)结构决定行动社会学的一般观点(3)行动决定结构三、论述三大研究范式:★★★包括:①马克思:批判社会学范式;②韦伯:理解社会学范式;③涂尔干:实证社会学范式;1)马克思:批判社会学范式★马克思与社会学:工业社会即资本主义社会只是人类走向更高阶段的一个历史阶段(孔德认为工业社会是发展的终点),它固有的内部矛盾导致其走向灭亡。
★“超越性”:超越当下阶段★基本观点:①“阶级斗争理论”、②唯物史观、③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逻辑、1)《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理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革命的生产力与保守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矛盾——两个表现:a个别企业生产计划性与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b财富的巨大增长与有支付能力需求的下降阶级关系的明朗化: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阶级斗争推动社会进步新社会的基本特点:“自由人联合体”——“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2)《政治经济学批判》:唯物史观社会经济形态:——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阶级斗争革命:历史必然性的表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类历史演进的四个阶段——亚细亚生产方式——古代生产方式——封建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3)《资本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逻辑²核心问题:资本主义利润的由来——资本主义利润来自交换领域还是生产领域?(生产领域)²劳动价值论:是关于商品的价值是凝结着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理论、劳动力成为商品²剩余价值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一般特征、生产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²创新生产方式的条件和可能性2)韦伯:理解社会学范式★韦伯与社会学:①面对的基本问题仍然是资本主义的起源②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决定论不同,引入文化维度③开创理解社会学的范式★韦伯社会学思想的基本观点①社会学知识的性质和特点②宗教社会学③经济、组织与政治社会学1)社会学知识的性质和特点:人类行动的4种类型——目的合理性行动:目的——手段的合理性行动——价值合理性行动:追求某种价值的合理性行动——情感行动:由行动者道德或性情驱动的行动——习惯行动:由传承下来的习俗等驱动的行动理解”的含义①把握人民不同行动的动机;②把握人们赋予不同行动的意义“理想类型”:社会学认知的重要方法——理智的产物,区别于经验现实;——把握的是共性,是经验事物的典型形态“价值中立”的原则;2)宗教社会学:目标:对理性化资本主义的起源和宗教文化解释新教理论与资本主义儒教、道教、印度教、佛教等宗教,则不会促成产生理性化资本主义的生产组织3)经济、组织与政治社会学社会经济学:经济行为作为社会行为组织社会学:官僚制理论——现代资本主义的特点:官僚制的理性化·众多个人合作的常务组织形态·人人各司其职,严格按照法规办事·独立的薪酬来源——企业组织的特点:·家务与企业分离·簿记制度政治社会学:统治类型——传统型统治——魅力型统治——法理型统治3)涂尔干:实证社会学★涂尔干与社会学:面对的基本问题是现代社会的出现和造成的“迷乱”继承孔德、斯宾塞的思路坚持和发展了实证主义,使之成为社会学的主流★涂尔干社会学的基本要点①社会事实及其研究方法②“自杀率”:社会决定个人行为的案例③社会团结和社会分工1)社会事实及其研究方法²社会事实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其有三个特点:外部性、对于个体的强制性、普遍性(是社会的特征而非个人的特征)²对社会事实的社会学研究准则——必须把社会事实看做“物”,以科学态度加以研究——只能用社会事实来解释社会事实——因果分析与功能分析²结论:社会是自成一个的现象。
社会科学复习提纲
2015级学前教育专业社会科学期末复习提纲1、社会科学的定义P12、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P13、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P14、社会科学的主要学科及主要社会科学家P2、35、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及其作用P2、46、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P57、中职学生应如何学好社会科学知识P58、什么是人生和人生观,人生观包含的主要内容P79、什么是人生价值,如何实现人生价值P810、人最基本的存在方式及人的存在方式有哪几种基本形态P911、作为21世纪中职学生的使命P1112、什么是健全人格,健全人格的特点P1213、人格美的内涵:八点14、自信是健全人格的根本标志,自信包含的内容P1215、独立人格具有哪些特点P1316、顽强意志的表现P1517、人格的最终形成是外部教育与自身修养相结合的产物,外部教育对人格的影响P1818、应如何加强人格的自我教育P1919、中国古代的主要朝代P20-2420、了解公元纪年、天干地支纪年、民国纪年等基本的纪年法21、夏商周奴隶社会的主要特征P2022、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影响P2123、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P2124、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及秦朝的统治情况P21-2225、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的实施情况P2326、西汉、北宋、元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P23-2427、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P24-2528、什么是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29、什么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者的根本区别30、近代列强发动的六次大规模侵华战争P2531、太平天国运动的情况P2632、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主张P2633、辛亥革命的情况及历史意义P27-2834、五四运动的情况及其历史意义P2835、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中共一大、二大的主要功绩P28-2936、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主要成果P2937、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主要内容,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P3038、红军长征的原因、经过、意义P3039、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概况P3040、列举人民解放战争后期的四次著名战役4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的情况、内容、及其作用P3242、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及新时期中共与民主党派合作的方针P33、3543、人民代表大会制的确立P3244、新时期民主法制的完善,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P3445、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情况、及其作用P35-3646、一国两制构想的内容及其成功运用P3647、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表现P3748、古代希腊民主制度的表现P3949、古代罗马法制建设的成就和影响P41-4250、英国1689权利法案颁布的目的、内容、作用P445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及国王的作用P4452、美国1787年宪法的特点、内容、及其意义P45-4653、美国宪法赋予美国总统哪些权力P4554、法兰西共和国是如何艰难确立的P4655、德意志统一的背景、经过P4756、国家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57、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标志、及其意义P4958、巴黎公社、十月革命的情况P50-5159、中国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主要任务(一化三改造)和评价P5260、中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情况及其结果P52-53。
请总结高中文科社会学知识点。
请总结高中文科社会学知识点。
高中文科社会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1. 社会学概述
- 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 社会学的起源和发展
- 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2. 社会结构与社会组织
- 社会结构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 社会组织的类型和特点
- 社会角色与社会规范
3. 社会变迁与社会发展
- 社会变迁的类型和原因
- 社会发展的特征和影响因素
- 社会进步和社会困境
4.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 社会分层的定义和类型
- 社会流动的途径和影响因素
- 社会阶层与社会不平等
5. 群体与社会关系
- 群体的特征和类型
- 社会关系的形态和功能
- 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
6. 社会控制与社会变革
- 社会控制的机制和手段
- 社会变革的因素和路径
- 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
以上是高中文科社会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通过学习社会学,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社会现象和社会规律,提高我们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思维能力。
期末考试社会科学复习要点
期末考试社会科学复习要点社会科学是学生们在中学阶段中的一门重要学科。
在期末考试前的准备中,了解并掌握社会科学的复习要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围绕社会科学的复习要点展开论述,帮助同学们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一、历史1. 重要历史事件:从古代到现代,重要历史事件是社会科学考试的重要内容。
包括但不限于中国古代文明、古代帝国的兴衰、世界两次大战、现代社会主义运动等。
2. 社会制度:了解各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如取悦制、君主制、共产主义制度和民主制度,理解这些制度对社会的影响,以及为什么会有这些制度的出现和演变。
二、人文地理1. 地理位置与气候:学习各大洲和国家的地理位置、特点和气候条件,例如: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等。
2. 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例如:环境保护、全球变暖和污染问题等。
三、经济1. 经济学基本概念:学习供求关系、市场经济、经济增长和消费者权益等基本经济学概念。
2. 各国经济体系:比较各国的经济体系,了解各个经济体系的优缺点和发展趋势,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体系。
四、政治1. 政治理论:学习不同的政治理论,如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和民主主义等,理解它们的核心思想和实践应用。
2. 国际关系:了解各个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包括国家间的合作、竞争、争端和战争等。
五、社会学1. 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了解不同社会结构,如家庭、教育体系、职业结构和社会阶层等,以及社会变迁对这些结构的影响。
2. 社会问题:学习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社会不平等、种族问题等,并分析这些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六、法律与伦理1. 法律概念与原则:学习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如公平正义、法治精神和宪法法律等。
2. 伦理与道德:了解伦理与道德的区别,探讨伦理对社会行为的影响,如职业道德、环保与社会责任等。
综上所述,社会科学的复习要点包括历史、人文地理、经济、政治、社会学和法律与伦理等多个方面。
成人高中社会科学成人高中社会政治篇第一章共3课时
(12)请从按王消先费生类的型事的例不 中同我划们分可标以准得,到划什分么一启下示王?先生的消 费类型。
二、影响消费的因素
( )。
A.27%
B.42%
C.38%
D.32%
【典例3】
据报道:随着“大而美、富而强的新山东”经济建设的发展,
2011年,山东省大中城市的人们用于美容、休闲、旅游、学
习、进修、时尚等方面的消费大幅度提高。这表明
( )。
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资料的消费将被发展资
料的消费所代替
②家庭消费是从低级开始逐渐向较高层次发展的
律师:既然允许试穿,就没权利强迫购买
浙江赤松律师事务所的贾立新律师认为,在这件事上,店家既然允 许消费者试穿,哪怕留下了异味,也没有权利强迫购买。
“如果味道真的太重,那么在试穿前就应该协商好。店家允许试穿, 就是她没有明确反对,那么事后必然不能强制顾客购买。”贾立新说, 尤其像外套这类不贴身穿的衣物,晾一晾待味道散去后,并不影响下次 销售。店家的要求,有点过了。
卡奴,卡是指信用卡,奴,奴隶。一个人使用大量 的现金卡、信用卡,但负担不出缴款金额或是以卡养卡、 以债养帐等方式永远都是一身债,一直在还利息钱。就
变成信用卡、现金卡的奴隶,就可称为卡奴。
3000元
“月光族” : 工资月月光, 不剩一分, 只许负债, 不可盈余。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居 民
1、当前收入
注:一个过去收入水 平和消费水平都较高
成人高中社会科学复习提纲
社会科学复习提纲二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这是吃“大锅饭”,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2.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3.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⑴首创: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农业生产责任制⑵推广:1980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3年撤销人民公社,建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村委会4.城市: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5.2001年小岗村土地流转: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第一节动荡的世界一、动荡的世界1.一战:1914-1918⑴性质:少数大国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而进行的战争⑵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⑶交战双方:①同盟国——德国和奥匈帝国②协约国——英、法、俄 ,美国后期加入⑷主要战役:①1914年马恩河战役;②1916年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大海战⑸结束:1918年以同盟国失败而告终;⑹影响:①大大消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②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二、二战:1939-19451.交战双方:①反法西斯同盟——美国、苏联、中国、英国、法国等②法西斯国家轴心国——德国、意大利、日本2.战争结束:①1945.5.8 德国投降;②三、局部战争1.朝鲜战争:1950-1953,中国抗美援朝2.海湾战争:1990年二战后最大一次第二节和平的追求一、联合国1.成立:,总部在纽约2.联合国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3.联合国:当今世界规模最大、最有权威性、最有影响力的全球性组织;4.维和行动的形式:①联合国维和部队;②军事观察团;③多国部队5.国际和平年——1986年;国际和平日——9月21日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提出:1953年中印谈判时,周恩来提出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3.作用: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三、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1.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2.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第一节影响深远的中国科技一、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1.造纸术:甲骨——金石——竹木简——丝织品——植物纤维纸东汉时蔡伦发明造纸术2.指南针:司南战国——指南针宋朝,又叫罗盘针宋朝开始于用于航海事业、宋时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3.火药:宋元时期火药被广泛应用于战争,元朝时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4.印刷术:⑴雕版印刷术:大藏经⑵活字印刷术:北宋时期,毕昇发明二、现代中国科技之光1.“两弹元勋”——邓稼先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第一颗氢弹2.“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3.“神舟”飞船⑴1999年神舟一号⑵2003年神舟五号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杨利伟⑶2005年神舟六号费俊龙、聂海胜⑷2008年神舟七号三名宇航员,第一次太空漫步第二节改变世界的科技力量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开始:18世纪60年代,英国棉纺织业率先开始完成:19世纪40年代,英国率先完成,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2.特点: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人类进入蒸汽时代3.发明成就:4.产率迅速提高,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②另一方面也引发了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等问题;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开始:1870年2.特点:以电力为标志,人类进入“电气时代”3第一节丰富多彩的百姓生活一、社会习俗的变迁1.习俗的变迁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主要体现2.装束形象的改观:近代剪辫易服,废止缠足3.社交礼仪的革新:①废除跪拜礼,行鞠躬礼和握手礼;②用称呼“先生”“君”取代“老爷”“大人”……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4.婚礼的变迁:①废除包办婚姻、男尊女卑的封建婚姻制度,恋爱自由、婚姻自由成为时尚;②结婚礼仪删繁就简;二、生活水平的提高1.四大件:旧——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新——冰箱、彩电、洗衣机、空调2.服装:马褂与旗袍清朝——中山装民国3.饮食文化:四大菜系——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4.住房:四合独院鸦片战争前——居住大院、中西合璧的里弄主宅近代第二节日新月异的现代节奏一、交通工具的进步1.19世纪70年代初,清政府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2.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中国铁路诞生;3.1909年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二、现代的大众传媒1.报刊:申报——1872年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实物报——戊戌变法时期新青年——1915年新文化运动时期新华日报解放日报人民日报2.影视业:1905年定军山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诞生1931年歌女红牡丹中国首部有声电影1935年渔光曲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电影3.互联网:20世纪90年代“网络媒介”诞生;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第一节友好交流一、丝绸之路1.西域: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即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地区2.丝绸之路开通: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先后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3.丝绸之路: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二、郑和下西洋1.西洋: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2.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3.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第二节合作共赢一、区域经济组织1.欧盟: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政治经济集团组织2.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中国上海召开,这是中国迄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3.上海合作组织:2001年成立,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世界贸易组织WTO:1995年成立,被誉为“经济联合国”2. 中国加入WTO:2001年机遇——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有助于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经贸联系,为我国的对外开放扩展了新的空间;挑战——市场的进一步开发、关税的大幅度减让,使国内一些产品、企业和产业面临更强的竞争,有些产业会受到冲击;三地理篇第一节农业生产及其影响因素一、农业生产的特点1.农业生产的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2.农业生产的分类:⑴按生产对象分:农林牧副渔⑵按投入多少分:粗放农业和密集农业⑶按产品用途分:自给农业、商品农业⑷按发展历史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二、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政策、交通、劳动力3.科技因素:先进技术、技术装备、科学技术第二节农业生产的区域差异一、南北方差异1.秦岭淮河分南北:秦岭淮河以北——北方:种植旱粮作物秦岭淮河以南——南方:种植水稻、亚热带和热点经济作物主产区2.东西部差异:3.平原与山区的差异:海拔平均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度;大于25°坡地不得发展种植业第一节工业生产及其影响因素一、工业生产的特点1.工业:利用自然物质资源、农产品、半成品制造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物质生产部门;2.特点:⑴工业生产有自己特有的生产工艺过程——整个生产过程是在人工控制下进行的;⑵由于生产工艺不同,一种原料可以生产出多种不同的产品;由于机器的性能不同,一种产品又可能由多种原料加工、组装或化合而成;⑶工业生产可划分不同的连续生产阶段;3.生产条件:①劳动力工人、技术人员等②动力燃料、电能③机械设备④原料二、工业生产的分类1.按劳动对象的性质分:采掘工业和加工工业制造业2.按产品性质和用途分:重工业和轻工业三、影响工业生产的因素1.自然因素:①自然资源②自然条件2.社会经济因素:①交通运输条件②劳动力因素③市场因素④投资环境3.科技因素4.环境因素:废气、废水、废渣简称三废和废弃物第二节中国工业的发展一、四大工业基地1.辽中南重工业基地;2.京津唐工业基地;3.沪宁杭工业基地;4.珠江三角洲轻工业基地二、三大工业地带1.东部沿海工业地带;五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厦门、汕头、海南;四大工业基地2.长江沿岸工业地带;以沪杭宁为中心工业区;以武汉为中心的钢铁、轻纺工业基地;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的电力、冶金等工业基地;以攀枝花为中心的钢铁工业基地;以西昌为中心的火箭发射基地;湘赣地区多种有色金属工业基地3.陇海——兰新沿线工业地带第二条欧亚大陆桥第一节交通运输业及其发展一、现代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1.铁路;2.公路;3.水路;4.航空;5.管道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趋势1.网络化2.高速化高铁、动车组、磁悬浮列车⑴高速铁路——运营速度达每小时200千米以上的铁路系统高铁是最安全、最快捷、最经济、最环保、最可靠的交通运输方式⑵磁悬浮列车——利用磁极吸引力和排斥力的高科技交通工具上海磁悬浮列车是世界上第一条投入运营的铁路⑶动车组——城际和市郊铁路实现小编组、大密度的高效运输工具三、城市交通运输的特点1.交通运输点、线密集,种类齐全2.行人和车辆的流动方向和数量经常变化3.典型的混合交通4.城市道路中交通设施与管理设施多第二节商业中心的形成一、商业中心形成的条件1.商业中心——在一定区域内组织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的枢纽;2.商业中心形成的条件⑴优越的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⑵发达的商品生产;⑶高度集中的人口二、商业街区的特色化1.商业中心多以商业街为主要组织形式2.对特色的注重已经成为逐渐成为我国商业街区发展新的趋势;特色商业街区现已成为城市的新地标3.商业街的分类:⑴按商业街经营的商品分:①专业商业街②复合商业街⑵按商业街经营的模式分:①购物为主商业街②文化类商业街第一节人口现状与人口发展一、人口现状与人口问题1.中国人口现状:⑴人口数量2008年末总人口为13.2亿人⑵人口素质平均预期寿命71.8岁;九年制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到99%⑶人口分布东多西少;平原、盆地地区多,山地、高原地区少;农业地区多、林牧业地区少⑷人口结构城镇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劳动力资源丰富2.中国人口问题⑴人口老龄化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⑵出生性别比过高中国目前的性别比120.56二、人口发展与地域文化1.德国——人口负增长2.印度——人口过快无序增长3.中国——人口有序增加第二节人口迁移与城市发展一、人口迁移的类型及原因1.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2.原因:⑴自然因素⑵社会经济因素最主要、通常主导作用⑶政治和社会文化因素二、中国的人口迁移1.历史上的人口迁移2.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3.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人口迁移;主要表现为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原因: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大量农村劳动力剩余,而农村经济无力为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农民进城成为必然选择;⑵政府允许农民进城落户小城镇的政策,更刺激了农民进城的浪潮;⑶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是促使我国人口大量流动的最根本原因;三、人口迁移的意义第一节畅游名山乐赏胜景一、旅游资源的分类1.自然旅游资源:①地貌②气象③水体④生物景观2.人文旅游资源:①遗址遗迹②建筑景观③风土民情④宗教文化建筑景观是人文景观构成的重要标志北京故宫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二、旅游景观的欣赏1.选择观赏位置2.把握观赏时机3.抓住景观之美4.领悟景观内涵第二节合理设计享受生活一、明确旅游方式1.跟团旅游2.自助旅游二、设计旅游路线1.符合自身特点2.确定旅游日程3.选择最佳路径4.注意劳逸结合5.追求最佳效果。
社会科学考试复习全套知识点大全
社会科学考试复习全套知识点大全
本文档旨在为社会科学的考试复提供全套知识点大全,以下是主要内容:
1. 社会科学的定义和范围
- 社会科学的定义
- 社会科学的研究范围
2. 主要社会科学分支学科
- 政治学
- 经济学
- 社会学
- 心理学
- 人类学
- 历史学
3. 政治学的主要知识点
- 政治学的定义和范围
- 国家与政权
- 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
- 政治文化
- 政治参与与选举
4. 经济学的主要知识点- 经济学的定义和范围
-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
- 供需关系与价格形成
- 经济增长与经济循环
- 国际贸易与全球化
5. 社会学的主要知识点- 社会学的定义和范围
- 社会结构与社会组织
- 社会变迁与社会发展
-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 社会问题与社会调查
6. 心理学的主要知识点- 心理学的定义和范围
- 错觉与感知
- 认知与研究
- 情绪与动机
-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
7. 人类学的主要知识点- 人类学的定义和范围
- 文化与文化多样性
- 社会结构与社会组织
- 社会变迁与社会发展
-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8. 历史学的主要知识点- 历史学的定义和范围
- 人类社会的起源与发展
- 文明与文化的演变
- 重要历史事件与人物
- 历史的意义与价值
以上是社会科学考试复的全套知识点大全,希望对你的考试备考有所帮助!。
双证制成人高中社会科学教案
双证制成人高中社会科学教案第一章:社会科学导论1.1 课程概述介绍社会科学的定义、范围和重要性解释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强调社会科学在个人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2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介绍观察法、调查研究、实验法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解释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区别与联系强调社会科学研究伦理和道德原则第二章:经济学2.1 经济学基本概念解释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和混合经济的概念介绍供求关系、价格机制和市场均衡强调经济学在资源分配和决策中的作用2.2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介绍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定义和主要内容解释国民收入、通货膨胀、失业等宏观经济现象介绍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和市场结构等微观经济现象第三章:政治学3.1 政治学基本概念解释政治权力、政治制度和政治参与的概念介绍国家、政府、政党等政治组织及其功能强调政治学在治理和社会秩序中的作用3.2 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介绍民主、专制、共和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差异解释政治文化对政治行为和政治制度的影响强调政治学在民主化和政治改革中的重要性第四章:社会学4.1 社会学基本概念解释社会、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概念介绍社会阶层、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的类型和功能强调社会学在理解社会现象和社会变革中的作用4.2 社会问题和社会政策介绍社会问题的定义、特征和影响因素解释社会政策的定义、目标和制定过程强调社会学在解决社会问题和改善社会福利中的作用第五章:人类学5.1 人类学基本概念解释人类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学科分支介绍文化人类学、生物人类学和社会人类学的主要内容强调人类学在了解人类多样性和文化交流中的作用5.2 人类学与应用解释人类学在教育、医疗、发展等领域中的应用介绍人类学家在研究民族志和社会变迁中的实践经验强调人类学在跨文化交流和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性第六章:历史学6.1 历史学基本概念解释历史、历史学和历史观点的概念介绍历史研究的方法和史料的分类强调历史学在理解过去、现在和未来中的重要作用6.2 世界历史和文明概述世界历史的演变和主要文明的发展介绍不同文明的特点和相互影响强调历史学在国际关系和文化交流中的作用第七章:法学7.1 法学基本概念解释法律的定义、功能和起源介绍法理学、法社会学和法经济学的概念强调法学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中的作用7.2 法律制度和法律文化介绍宪法、刑法、民法等主要法律制度的构成和内容解释法律文化与法律传统、法律意识的关系强调法学在法律改革和法律教育中的重要性第八章:心理学8.1 心理学基本概念解释心理学的定义、目标和主要研究领域介绍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的核心内容强调心理学在理解人类行为和促进心理健康中的作用8.2 心理学的应用解释心理学在教育、心理咨询、工业与组织心理学中的应用介绍心理学家在不同领域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强调心理学在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第九章:地理学9.1 地理学基本概念解释地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介绍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地理信息科学的核心内容强调地理学在理解地球表层现象和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9.2 地理学的应用解释地理学在环境管理、城市规划、资源评估中的应用介绍地理学家在地图制作、遥感技术和GIS分析中的实践经验强调地理学在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变化中的重要性第十章:跨文化交流10.1 跨文化交流基本概念解释跨文化交流的定义和重要性介绍文化差异、文化适应和文化交流的策略强调跨文化交流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10.2 跨文化交流的挑战与机遇讨论跨文化交流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和挑战解释文化多样性和文化融合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强调跨文化交流在促进相互理解和和谐共处中的重要性重点解析社会科学导论中的重点是社会科学的定义、范围、重要性以及与自然科学的区别。
高中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生活知识点
高中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生活知识点高中社会科学生活知识点
本文为高中社会科学生活知识点的概述。
1. 政治
- 政治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制定和执行政策和规则来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活动。
- 政治中的重要概念包括国家、政府、公民权益和选举等。
- 政治体制的不同包括民主制度和专制制度,不同的政治体制对个人和社会有不同的影响。
2. 经济
- 经济是指人类社会中生产、分配和消费财富的活动。
- 经济学研究资源的稀缺性、供求关系、市场结构等经济现象和规律。
- 经济体制的不同包括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不同的经济体制对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有不同的影响。
3. 社会
- 社会是指人类相互交往和组织起来的活动。
- 社会学研究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变迁等社会现象和规律。
- 社会问题包括贫富差距、社会不平等、犯罪等,社会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4. 文化
-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思想、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
- 文化学研究文化传承、文化交流和文化变迁等文化现象和规律。
- 不同的文化背景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惯有很大的影响。
以上是高中社会科学生活知识点的简要介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成人高中社会科学教案
成人高中社会科学教案第一章:社会科学导论1.1 社会科学的概念与特征解释社会科学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强调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员深入理解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1.2 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介绍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如调查研究、比较研究、案例研究等阐述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员了解社会科学研究的步骤和技巧。
第二章:政治学概览2.1 政治与政治学解释政治的概念和特征阐述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分析政治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2.2 国家与国家制度介绍国家概念、国家制度和国家机构的分类和特点阐述国家制度与国家治理的关系分析不同国家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三章:经济学基础3.1 经济学概述解释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阐述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让学员了解经济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3.2 市场经济原理介绍市场经济的特征和运行机制阐述供求关系、价格机制和市场竞争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分析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政策与发展策略。
第四章:社会学探究4.1 社会学基本概念解释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阐述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让学员了解社会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4.2 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介绍社会结构的类型和特征阐述社会关系与社会互动的概念和形式分析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对个人与群体的影响。
第五章:人类学与文化研究5.1 人类学概述解释人类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阐述人类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让学员了解人类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5.2 文化与文化研究介绍文化的概念、特征和类型阐述文化研究的主要理论和方法分析文化对个人与群体、社会与文明的影响。
第六章:历史学与历史观念6.1 历史学概述解释历史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阐述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和历史观念的重要性让学员了解历史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6.2 历史观念与历史解释介绍不同历史观念及其对历史解释的影响分析历史观念如何塑造我们对过去的理解和解释探讨历史观念的演变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成人高中社会科学教案
成人高中社会科学教案第一章:社会科学导论1.1 课程简介介绍社会科学的定义、特点和作用阐述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1.2 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描述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介绍实证研究、历史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1.3 社会科学的主要分支概述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基本内容第二章:经济学原理2.1 经济学的概念与方法解释经济学的定义和基本原理介绍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2.2 市场与竞争探讨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和竞争规律分析供需关系、价格形成和市场失灵等问题2.3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阐述经济增长的概念和衡量指标探讨经济发展的原因、条件和可持续性第三章:政治学原理3.1 政治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解释政治学的概念和基本内容阐述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议题3.2 国家与政府探讨国家的定义、性质和功能介绍政府的类型、组织和权力结构3.3 政治参与与民主制度分析政治参与的方式和意义探讨民主制度的类型、特点和评价第四章:社会学基础知识4.1 社会学的定义与研究方法解释社会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介绍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社会调查技巧4.2 社会结构与社会组织探讨社会结构的类型和功能分析社会组织的运作和变迁4.3 社会变迁与社会问题阐述社会变迁的原因和影响探讨社会问题的产生、解决和预防第五章:人类学与文化研究5.1 人类学的定义与研究方法解释人类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介绍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和田野调查技巧5.2 文化与传统探讨文化的定义、特征和功能分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与融合5.3 ethnicity与种族关系阐述ethnicity的概念和分类探讨种族关系的表现形式和影响因素第六章:心理学导论6.1 心理学概述介绍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目标阐述心理学与相邻学科(如神经科学、教育学)的关系6.2 心理学分支与研究方法概述心理学的各个主要分支,如发展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工业心理学等介绍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如实验研究、观察研究、调查问卷等6.3 认知与行为探讨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内容分析行为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第七章:教育学原理7.1 教育学的定义与发展解释教育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概述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理论流派7.2 教育目标与原则阐述教育的基本目标和价值取向探讨教育的基本原则,如公平性、普及性、终身性等7.3 教育制度与教育改革分析我国教育制度的结构和特点探讨教育改革的背景、动力和阻力,以及改革的主要内容与成效第八章:传播学基础知识8.1 传播学的定义与研究内容解释传播学的概念和基本研究领域阐述传播学与相邻学科(如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的关系8.2 传播过程与媒介探讨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和模式分析不同类型的传播媒介及其特点和影响8.3 大众传播与社会阐述大众传播对社会结构、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影响探讨大众传播中的伦理问题及其规范第九章:法学基础9.1 法的定义与本质解释法的概念和本质特征分析法与其他社会规范(如道德、宗教规范)的区别9.2 法律制度与法律规范概述我国法律制度的结构和主要内容探讨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种类和效力9.3 法律关系与法律责任分析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阐述法律责任的种类、归责原则和承担方式第十章:可持续发展与全球问题10.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解释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内涵和基本原则阐述可持续发展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关系10.2 全球问题与国际合作分析全球问题(如气候变化、贫富差距、恐怖主义)的产生和影响探讨国际合作机制和解决全球问题的途径10.3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实践阐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标、原则和主要政策措施分析我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成效与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策略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社会科学导论中的“社会科学的定义、特点和作用”二、经济学原理中的“市场与竞争”三、政治学原理中的“国家与政府”四、社会学基础知识中的“社会结构与社会组织”五、人类学与文化研究中的“文化与传统”六、心理学导论中的“心理学分支与研究方法”七、教育学原理中的“教育制度与教育改革”八、传播学基础知识中的“传播过程与媒介”九、法学基础中的“法律制度与法律规范”十、可持续发展与全球问题中的“全球问题与国际合作”对于每个重点环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如下:一、社会科学导论中的“社会科学的定义、特点和作用”:重点解析社会科学如何通过研究人类社会及其现象,帮助我们理解社会规律,指导社会发展。
成人高中社会科学教案
成人高中社会科学教案第一章:社会科学导论1.1 社会科学的概念与特征社会科学的定义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1.2 社会科学的重要性社会科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社会科学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社会科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区别第二章:社会学基础知识2.1 社会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社会学的定义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的学科特点2.2 社会学的分支学科社会学的主要分支学科分支学科的研究范围与特点分支学科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第三章: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3.1 家庭与社会家庭的定义与功能家庭与社会的关系家庭在不同文化中的特点3.2 社会组织与制度社会组织的概念与类型社会制度的概念与类型社会组织与制度在社会中的作用与影响3.3 社会阶层与群体社会阶层的定义与分类社会阶层的特点与影响群体的概念与类型群体的特点与作用第四章:社会化与个体社会化4.1 社会化的概念与过程社会化的定义社会化的过程与阶段社会化的影响因素4.2 个体社会化的内容与方式个体社会化的内容个体社会化的方式与途径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性4.3 社会化过程中的问题与挑战社会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应对问题的策略与方法社会化过程中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第五章:社会科学研究方法5.1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概述研究方法的定义与分类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特点与要求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5.2 定性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的定义与特点定性研究方法的主要技术定性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案例5.3 定量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的定义与特点定量研究方法的主要技术定量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案例第六章:经济学基础知识6.1 经济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经济学的学科特点6.2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6.3 经济学的应用与实践经济学在个人生活中的应用经济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经济学在政策制定与分析中的应用第七章:政治学基础知识7.1 政治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政治学的定义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政治学的学科特点7.2 政治学的主要分支学科政治学的主要分支学科分支学科的研究范围与特点分支学科之间的联系与区别7.3 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政治制度的定义与类型政治文化的概念与特点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第八章:法律基础知识8.1 法律的定义与特征法律的定义法律的基本特征法律的分类8.2 法律制度与法律规范法律制度的概念与类型法律规范的结构与内容法律制度与法律规范在社会中的作用与影响8.3 法律与社会科学的关系法律与社会的关系法律与经济的关系法律与政治的关系第九章:人类文化与社会9.1 文化的定义与特征文化的定义文化的基本特征文化的类型与层次9.2 社会与文化社会与文化的关系社会文化的作用与影响社会变迁与文化传承9.3 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交流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文化交流的意义与途径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第十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0.1 环境保护的概念与意义环境保护的定义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境保护的挑战与问题10.2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与目标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案例10.3 社会科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社会科学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中的研究社会科学在政策制定与实施中的应用个人与社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责任与行动第十一章:性别与社会11.1 性别的社会构建性别的定义与维度性别的社会构建过程性别不平等的社会根源11.2 性别角色与性别刻板印象性别角色的概念与特征性别刻板印象的形成与影响性别角色与性别刻板印象的变迁11.3 性别平等与女性主义性别平等的含义与重要性女性主义的基本理论与流派女性主义运动的历史与现状第十二章:种族与民族12.1 种族与民族的概念种族与民族的定义种族与民族的区别与联系种族与民族的社会意义12.2 种族与民族关系种族与民族关系的类型种族与民族冲突的原因与影响种族与民族和解的策略与方法12.3 全球化与民族问题全球化对民族问题的影响全球化背景下的种族与民族关系种族与民族问题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挑战与机遇第十三章:社会变迁与发展13.1 社会变迁的概念与类型社会变迁的定义社会变迁的类型与特点社会变迁的原因与动力13.2 社会发展的内涵与目标社会发展的定义与内涵社会发展的目标与原则社会发展的战略与政策13.3 社会发展中的挑战与应对社会发展中的主要挑战应对挑战的策略与方法个人与社会在发展中的角色与责任第十四章:社会科学研究伦理14.1 社会科学研究的伦理原则研究伦理的定义与重要性社会科学研究的伦理原则与规范研究伦理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14.2 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伦理问题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伦理问题处理伦理问题的原则与方法社会科学研究伦理案例分析14.3 社会科学研究伦理的维护与监管研究伦理的维护机制研究伦理的监管机构与政策研究伦理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推广与教育第十五章:社会科学素养与终身学习15.1 社会科学素养的内涵与重要性社会科学素养的定义与内涵社会科学素养的重要性社会科学素养的表现与培养15.2 终身学习与社会发展终身学习的概念与特点终身学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终身学习的能力与策略15.3 社会科学教育与终身学习社会科学教育的作用与目标社会科学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关系社会科学教育在终身学习中的角色与贡献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本教案中的重点内容涵盖了社会科学的基本概念、特征、研究方法以及各个分支学科的核心知识点,如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律、文化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人高中社会科学复习提纲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社会科学复习提纲(二)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这是吃“大锅饭”,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2.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3.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⑴首创: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农业生产责任制⑵推广:1980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3年撤销人民公社,建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村委会4.城市: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年小岗村土地流转: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第一节动荡的世界一、动荡的世界1.一战:1914-1918⑴性质:少数大国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而进行的战争⑵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⑶交战双方:①同盟国——德国和奥匈帝国②协约国——英、法、俄,美国后期加入⑷主要战役:①1914年马恩河战役;②1916年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大海战⑸结束:1918年以同盟国失败而告终。
⑹影响:①大大消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②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二、二战:1939-19451.交战双方:①反法西斯同盟——美国、苏联、中国、英国、法国等②法西斯国家轴心国——德国、意大利、日本2.战争结束:①德国投降;②三、局部战争1.朝鲜战争:1950-1953,中国抗美援朝2.海湾战争:1990年二战后最大一次第二节和平的追求一、联合国1.成立:,总部在纽约2.联合国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3.联合国:当今世界规模最大、最有权威性、最有影响力的全球性组织。
4.维和行动的形式:①联合国维和部队;②军事观察团;③多国部队5.国际和平年——1986年;国际和平日——9月21日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提出:1953年中印谈判时,周恩来提出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3.作用: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
三、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1.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2.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第一节影响深远的中国科技一、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1.造纸术:甲骨——金石——竹木简——丝织品——植物纤维纸东汉时蔡伦发明造纸术2.指南针:司南(战国)——指南针(宋朝,又叫罗盘针)宋朝开始于用于航海事业、宋时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3.火药:宋元时期火药被广泛应用于战争,元朝时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4.印刷术:⑴雕版印刷术:《大藏经》⑵活字印刷术:北宋时期,毕昇发明二、现代中国科技之光1.“两弹元勋”——邓稼先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第一颗氢弹2.“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3.“神舟”飞船⑴1999年神舟一号⑵2003年神舟五号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杨利伟⑶2005年神舟六号费俊龙、聂海胜⑷2008年神舟七号三名宇航员,第一次太空漫步第二节改变世界的科技力量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开始:18世纪60年代,英国棉纺织业率先开始完成:19世纪40年代,英国率先完成,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2.特点: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人类进入蒸汽时代3.发明成就:4.影响:工业革命改变世界。
①一方面它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社会生产率迅速提高,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②另一方面也引发了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等问题。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开始:1870年2.特点:以电力为标志,人类进入“电气时代”3发明成就:三、伟大的科学巨人第一节丰富多彩的百姓生活一、社会习俗的变迁1.习俗的变迁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主要体现2.装束形象的改观:近代剪辫易服,废止缠足3.社交礼仪的革新:①废除跪拜礼,行鞠躬礼和握手礼;②用称呼“先生”“君”取代“老爷”“大人”……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
4.婚礼的变迁:①废除包办婚姻、男尊女卑的封建婚姻制度,恋爱自由、婚姻自由成为时尚;②结婚礼仪删繁就简。
二、生活水平的提高1.四大件:旧——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新——冰箱、彩电、洗衣机、空调2.服装:马褂与旗袍(清朝)——中山装(民国)3.饮食文化:四大菜系——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4.住房:四合独院(鸦片战争前)——居住大院、中西合璧的里弄主宅(近代)第二节日新月异的现代节奏一、交通工具的进步世纪70年代初,清政府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中国铁路诞生。
年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
二、现代的大众传媒1.报刊:《申报》——1872年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实物报》——戊戌变法时期《新青年》——1915年新文化运动时期《新华日报》《解放日报》《人民日报》2.影视业:1905年《定军山》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诞生1931年《歌女红牡丹》中国首部有声电影1935年《渔光曲》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电影3.互联网:20世纪90年代“网络媒介”诞生;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第一节友好交流一、丝绸之路1.西域: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即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地区2.丝绸之路开通: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先后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3.丝绸之路: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
二、郑和下西洋1.西洋: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年明成祖派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3.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第二节合作共赢一、区域经济组织1.欧盟: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政治经济集团组织2.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中国上海召开,这是中国迄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3.上海合作组织:2001年成立,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世界贸易组织(WTO):1995年成立,被誉为“经济联合国”2. 中国加入WTO:2001年机遇——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有助于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经贸联系,为我国的对外开放扩展了新的空间。
挑战——市场的进一步开发、关税的大幅度减让,使国内一些产品、企业和产业面临更强的竞争,有些产业会受到冲击。
(三)地理篇第一节农业生产及其影响因素一、农业生产的特点1.农业生产的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2.农业生产的分类:⑴按生产对象分:农林牧副渔⑵按投入多少分:粗放农业和密集农业⑶按产品用途分:自给农业、商品农业⑷按发展历史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二、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政策、交通、劳动力3.科技因素:先进技术、技术装备、科学技术第二节农业生产的区域差异一、南北方差异1.秦岭淮河分南北:秦岭淮河以北——北方:种植旱粮作物秦岭淮河以南——南方:种植水稻、亚热带和热点经济作物主产区2.东西部差异:3.平原与山区的差异:海拔平均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度;大于25°坡地不得发展种植业第一节工业生产及其影响因素一、工业生产的特点1.工业:利用自然物质资源、农产品、半成品制造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物质生产部门。
2.特点:⑴工业生产有自己特有的生产工艺过程——整个生产过程是在人工控制下进行的。
⑵由于生产工艺不同,一种原料可以生产出多种不同的产品;由于机器的性能不同,一种产品又可能由多种原料加工、组装或化合而成。
⑶工业生产可划分不同的连续生产阶段。
3.生产条件:①劳动力(工人、技术人员等)②动力(燃料、电能)③机械设备④原料二、工业生产的分类1.按劳动对象的性质分:采掘工业和加工工业(制造业)2.按产品性质和用途分:重工业和轻工业三、影响工业生产的因素1.自然因素:①自然资源②自然条件2.社会经济因素:①交通运输条件②劳动力因素③市场因素④投资环境3.科技因素4.环境因素:废气、废水、废渣(简称三废)和废弃物第二节中国工业的发展一、四大工业基地1.辽中南重工业基地;2.京津唐工业基地;3.沪宁杭工业基地;4.珠江三角洲轻工业基地二、三大工业地带1.东部沿海工业地带;(五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厦门、汕头、海南;四大工业基地)2.长江沿岸工业地带;(以沪杭宁为中心工业区;以武汉为中心的钢铁、轻纺工业基地;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的电力、冶金等工业基地;以攀枝花为中心的钢铁工业基地;以西昌为中心的火箭发射基地;湘赣地区多种有色金属工业基地)3.陇海——兰新沿线工业地带(第二条欧亚大陆桥)第一节交通运输业及其发展一、现代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1.铁路;2.公路;3.水路;4.航空;5.管道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趋势1.网络化2.高速化(高铁、动车组、磁悬浮列车)⑴高速铁路——运营速度达每小时200千米以上的铁路系统高铁是最安全、最快捷、最经济、最环保、最可靠的交通运输方式⑵磁悬浮列车——利用磁极吸引力和排斥力的高科技交通工具上海磁悬浮列车是世界上第一条投入运营的铁路⑶动车组——城际和市郊铁路实现小编组、大密度的高效运输工具三、城市交通运输的特点1.交通运输点、线密集,种类齐全2.行人和车辆的流动方向和数量经常变化3.典型的混合交通4.城市道路中交通设施与管理设施多第二节商业中心的形成一、商业中心形成的条件1.商业中心——在一定区域内组织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的枢纽;2.商业中心形成的条件⑴优越的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⑵发达的商品生产;⑶高度集中的人口二、商业街区的特色化1.商业中心多以商业街为主要组织形式2.对特色的注重已经成为逐渐成为我国商业街区发展新的趋势。
特色商业街区现已成为城市的新地标3.商业街的分类:⑴按商业街经营的商品分:①专业商业街②复合商业街⑵按商业街经营的模式分:①购物为主商业街②文化类商业街第一节人口现状与人口发展一、人口现状与人口问题1.中国人口现状:⑴人口数量(2008年末总人口为亿人)⑵人口素质(平均预期寿命岁;九年制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到99%)⑶人口分布(东多西少;平原、盆地地区多,山地、高原地区少;农业地区多、林牧业地区少)⑷人口结构(城镇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劳动力资源丰富)2.中国人口问题⑴人口老龄化(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⑵出生性别比过高(中国目前的性别比)二、人口发展与地域文化1.德国——人口负增长2.印度——人口过快无序增长3.中国——人口有序增加第二节人口迁移与城市发展一、人口迁移的类型及原因1.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2.原因:⑴自然因素⑵社会经济因素(最主要、通常主导作用)⑶政治和社会文化因素二、中国的人口迁移1.历史上的人口迁移2.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人口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