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招聘幼儿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心理学)模拟试卷5(题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心理学)模拟试卷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4. 名词解释 6. 判断题7. 简答题8. 案例分析题单项选择题1.提出“孩子有一百种语言”的是( )。
A.卢梭B.马拉古齐C.皮亚杰D.维果斯基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心理学2.古往今来的儿童都爱游戏,爱活动。
这一现象说明儿童心理年龄阶段特征具有( )。
A.阶段性B.稳定性C.可变化性D.整体性正确答案:B解析:儿童心理发展的稳定性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每一个阶段的发展过程、速度是大致相同的,心理发展的趋势也是相对稳定不变的。
古往今来的儿童都爱游戏,爱活动体现了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具有稳定性。
知识模块:心理学3.被心理学家称为“第二断乳期”的是( )。
A.幼儿期B.学龄初期C.青春期D.学龄晚期正确答案:C解析:青春期被心理学家称为“第二反抗期”,也被称为“心理断乳期”。
故本题选C。
知识模块:心理学4.幼儿教师在教授动作示范时往往采用“镜面示范”,原因是( )。
A.幼儿是以自身为中心来辨别左右的B.幼儿好模仿C.幼儿分不清左右D.使幼儿看得更清楚正确答案:A解析:幼儿方位知觉发展的顺序是:上、下、前、后、左、右。
而左右方位的辨别是从以自身为中心逐渐过渡到以其他客体为中心。
一般来说,幼儿5岁时才能以自我为中心辨别左右,7-8岁才能以客体为中心辨别左右。
所以,教师要求幼儿使用左右手或左右脚、腿做动作时,或者要求幼儿向左右转时,要考虑幼儿的发展特点,应该面对幼儿做示范动作,示范左右方位的动作需要和幼儿学做的动作正好相反,如同照镜子做出的动作一样,这就是“镜面示范”。
故本题选A。
知识模块:心理学5.学前儿童在游戏中,一会儿把一根木棍当成枪,一会儿又当马骑。
这是属于( )。
A.记忆活动B.想象活动C.思维活动D.注意活动正确答案:B解析: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心理学)-试卷2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心理学)-试卷2(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2,分数:24.00)1.“精神胚胎”“有吸收力的心智”等概念是谁提出来的?( )A.蒙台梭利√B.亚里士多德C.昆体良D.苏格拉底解析:解析:蒙台梭利提出“精神胚胎”“有吸收力的心智”“敏感期"等概念,以说明儿童有自动成长的本能,有天赋的自动成长的根基。
故本题选A。
2.导致儿童身心发展差异性的物质性基础是( )。
A.后天环境B.教育C.遗传素质√D.自然环境解析:解析:遗传素质是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物质前提和必要条件。
其奠定了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3.只能进行自我中心思维的儿童,其认知发展处于( )。
A.前运算阶段√B.感知运动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解析:解析:皮亚杰把人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其中,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是以自我为中心。
故本题选A。
4.在学前儿童思维工具的发展变化中,词语的作用( )。
A.基本不变B.越来越大√C.越来越小D.始终很小解析:解析:在思维发展中,动作和语言对思维活动的作用不断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思维活动主要依靠感知和动作进行,语言只是行动的总结;(2)思维主要以表象为工具,边做边说,语言和动作不分离;(3)思维依靠语言进行,语言先于动作而出现,并起着计划动作的作用。
可见,在学前儿童思维工具的发展变化中,动作的作用是越来越小,而语言的作用是越来越大。
5.儿童语言形成的可能性是指( )。
A.家庭教育B.学校教育C.语言环境D.遗传素质√解析:解析: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因此;遗传素质为儿童语言形成提供了可能性。
6.依据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采用简单、重复的方式进行的识记是( )。
A.机械识记√B.形象记忆C.意义识记D.语词逻辑记忆解析:解析:机械识记是指对材料不理解,依靠反复复述的方式进行的记忆。
幼儿教育心理学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幼儿教育心理学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深化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事情。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幼儿心理发展和幼儿教育过程中心理问题的学科。
下面将为大家提供一份幼儿教育心理学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和复习有所帮助。
1. 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幼儿的心理发展过程、幼儿的认知发展、幼儿的情感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以及幼儿的性别认同等方面。
通过研究这些内容,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从而指导教师开展幼儿的教育工作。
2. 请简要阐述幼儿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幼儿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主要包括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四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此阶段幼儿主要通过感知和运动来认识世界,逐渐形成基本的认知结构。
前运算阶段(2-4岁):此阶段幼儿逐渐发展了象征思维的能力,开始进行简单的符号运算,但还无法处理复杂的逻辑问题。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此阶段幼儿逐渐具备了进行具体运算的能力,可以进行逻辑推理和组织材料的能力。
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此阶段幼儿逐渐具备了进行抽象思维和形式操作的能力,可以进行复杂的逻辑推理和分析问题。
3. 幼儿的情感发展对其整个人生具有重要影响,请举例说明情感发展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的情感发展对其整个人生具有重要影响。
良好的情感发展能够让幼儿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并且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例如,如果幼儿在情感发展上遇到了困难,可能会出现自卑、自闭等问题,影响其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情感发展。
例如,通过鼓励和赞美,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通过关爱和关注,培养幼儿的同理心和合作精神。
只有在情感发展得到有效培养的基础上,幼儿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学习环境。
4.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对其教育有怎样的影响?请提供相应的教育策略。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心理学-试卷6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心理学)-试卷6(总分58, 做题时间90分钟)1. 单项选择题1.儿童心理发展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是( )。
SSS_SINGLE_SELA 遗传B 生理成熟C 环境D 教育分值: 2答案:A解析:遗传素质是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物质前提和必要条件。
生来没有大脑的无脑畸形儿不能产生心理活动,脑发育不全的儿童其智力水平远比正常儿童低下。
2.下列叙述中,属于超常儿童特点的是( )。
SSS_SINGLE_SELA 心理年龄小于实际年龄B 智力年龄小于实际年龄C 心理年龄大于实际年龄D 心理年龄等于实际年龄分值: 2答案:C解析:超常儿童是指心理年龄大于生理年龄的儿童。
故本题选C。
3.幼儿在绘画时常常“顾此失彼”,说明幼儿注意的( )较差。
SSS_SINGLE_SELA 稳定性B 广度C 分配能力D 范围分值: 2答案:C解析: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范围,又叫注意的广度,指在同一时间内所能注意到的对象的数量,如一目十行。
注意的稳定性指注意保持在某种对象或某种活动上的时间长度。
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
“顾此失彼”就是顾了这个,丢了那个,说明不能同一时间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反映出幼儿注意分配能力较差。
故本题选C。
4.以下几组时间概念中,幼儿难理解的是( )。
SSS_SINGLE_SELA 上午、下午B 白天、晚上C 今天、明天D 大前天、大后天分值: 2答案:D解析:大前天、大后天的时间概念,幼儿到了5-6岁即幼儿晚期才能形成。
其他几个选项的概念幼儿在5岁前就能够掌握。
5.根据皮亚杰的研究,幼儿期的思维主要处于( )。
SSS_SINGLE_SELA 感知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分值: 2答案:B解析:幼儿期的思维主要处于前运算阶段(2-7岁)。
这一阶段儿童遇到问题时能运用思维,但常常是不合逻辑的。
教师招聘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师招聘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儿童的大脑发育速度最快的阶段是在以下哪个阶段?A. 出生后的头1个月B. 3-6个月C. 1-3岁D. 7-10岁答案:C2. 在教育心理学中,以下哪个理论强调了个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A. 社会认知理论B. 发展阶段理论C. 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D. 自我决定理论答案:A3. 父母在教育子女时给予孩子高度支持和关爱,并且经常与孩子进行积极的沟通交流,这种教育方式被称为什么?A. 权威型教养B. 政治型教养C. 整容型教养D. 民主型教养答案:D4. 在学习动机理论中,以下哪个层次是需要被满足以实现个体更高层次需求的基础?A. 自我实现需求B. 才能需求C. 归属需求D. 生理需求答案:D二、简答题1. 请简述认知发展理论中的“平衡”和“不平衡”概念,并举例说明。
答:认知发展理论中的“平衡”和“不平衡”概念出自于瑙斯维格的平衡理论。
他认为,学习者在面对新的信息时会产生认知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会促使学习者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以达到平衡状态。
例如,当一个学生学习某个主题时,他可能会遇到一些与自己已有知识不一致的信息,这时他会感到困惑和不安,从而努力寻找解决这种不平衡的方法,比如通过探究、讨论和提出问题。
最终,通过调整认知结构,学习者可以建立起一个新的知识框架,实现认知平衡。
2. 请根据自我决定理论解释个体在学校设置目标时的动机来源。
答:根据自我决定理论,个体在学校设置目标时的动机来源可以分为三种,即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和调节性动机。
内在动机是指个体对活动本身感到乐趣和满足,他们在学校设置目标时是基于内在的兴趣和需求,追求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
外在动机是指个体为了获得外部的奖励或避免惩罚而设置目标,他们关注的是来自他人的评价和认可。
调节性动机是一种介于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之间的动机来源,个体在设置目标时会考虑自己的能力、兴趣和价值观,同时也会考虑周围环境对自己的期望和要求。
三、论述题请你从心理学的角度给出教师在招聘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办法。
幼儿教师招聘考试理论知识试题及参考答案
幼儿教师招聘考试理论知识试题及参考答案一、教育心理学1. 请解释认知理论中的“主动建构主义”和“社会文化理论”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参考答案:主动建构主义强调个体在知识建构中的主动性和个体心智发展的重要作用。
该理论认为,学习者通过主动参与、探索和发现,通过自我建构知识的过程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主动建构主义关注学习者如何利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和经验来建构新知识。
社会文化理论认为,个体的认知发展是在社会文化环境中进行的。
它强调个体与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互动对认知发展的重要影响。
社会文化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社会互动、参与共同文化活动来实现的,并强调个体学习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这两种理论关注的是不同方面的学习和认知过程,但它们也有联系。
主动建构主义和社会文化理论都认为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强调学习者通过参与和探索来构建新知识。
同时,社会文化理论也指出个体学习发展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对认知发展的重要影响。
因此,两种理论在认知发展和学习中具有一定的联系和重叠。
二、幼儿教育学1. 对于幼儿教师的角色和职责,你有什么理解?参考答案:作为幼儿教师,其角色和职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照顾儿童的基本需求:幼儿教师要确保儿童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如食物、饮水、卫生和安全等。
他们需要提供儿童所需的基本生活照料,确保儿童的健康和安全。
2) 提供儿童的教育和发展:幼儿教师需要设计和实施适合儿童年龄和发展水平的教育活动,促进儿童的认知、语言、社交和情感发展。
他们应该通过创造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和提供具有挑战性和引导性的活动,激发和培养儿童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建立和维护家园合作关系:幼儿教师需要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共同关心儿童的成长和教育。
他们应该与家长分享儿童的学习和发展情况,并提供适时的建议和支持。
4) 进行教育评估和记录:幼儿教师需要观察和评估儿童的学习和发展情况,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和需求。
他们应该记录儿童的成长和进步,并与其他教师和家长分享这些信息。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心理学)-试卷1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心理学)-试卷1(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心理学有一段漫长的过去,但仅有一短暂的历史”,这一观点出自于( )。
(分数:2.00)A.艾宾浩斯√B.夸美纽斯C.卢梭D.福禄贝尔解析:2.人们在谈论现在的孩子比过去的聪明,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特征的( )。
(分数:2.00)A.延续性B.多变性C.稳定性D.可变性√解析:解析:由于社会文化和教育条件在儿童身上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因而在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和速度上体现出可变性。
“现在的孩子比过去的聪明”就体现出这种可变性。
3.小班幼儿兴趣爱好多变,大班幼儿则开始形成较稳定的个性倾向,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是( )。
(分数:2.00)A.从简单到复杂B.从具体到抽象C.从被动到主动D.从零乱到系统化√解析:解析:儿童的心理活动最初是零散杂乱的,心理活动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心理活动非常容易变化。
比如,幼儿一会儿哭,一会儿笑,兴趣爱好也多变,这是心理活动没有形成体系的表现。
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活动逐渐组织起来,有了系统性,形成了整体,有了稳定的倾向,出现每个人特有的个性。
4.在智力技能形成过程中,依据智力活动的实践模式,以展开的、外显的方式付诸实施的阶段是( )。
(分数:2.00)A.原型定向B.操作定向C.原型操作√D.原型内化解析:解析:心智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包括: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其中,原型操作是依据智力活动的实践模式,以展开的、外显的方式付诸实施的阶段。
故本题选C。
5.两三岁以后的幼儿,常常由于被告知蛇会咬人、黑夜有鬼等产生怕蛇、怕黑的情绪。
这些都是和 ( )相联系的情绪体验。
(分数:2.00)A.记忆B.想象√C.感知D.自我意识解析:解析:“蛇会咬人”“黑夜有鬼”都是幼儿根据别人的描述所产生的想象,并非亲眼所见或亲身经历,因而不属于记忆和感知。
幼儿教师招聘考试试题与答案精编
幼儿教师招聘考试试题与答案精编随着幼儿教育的发展和普及,对于幼儿教师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教育素养是必不可少的。
而幼儿教师招聘考试,正是用来选拔优秀人才的重要环节之一。
本文将为大家精编一套幼儿教师招聘考试试题与答案,帮助大家更好地准备考试。
第一部分:幼儿心理与发展1. 幼儿期是人生中的重要阶段,对于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请简述幼儿期主要的发展特点。
答:幼儿期是指3-6岁的儿童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幼儿开始逐渐独立,具备了更多自主性和控制能力。
他们的身体和智力发展迅速,开始探索和理解世界。
幼儿期的发展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身体发展:幼儿期是身体快速发育的时期,他们的身高、体重、运动能力都会迅速增长。
- 思维发展:幼儿的思维逐渐从感觉运动阶段向具体操作阶段转变,开始形成时间、空间、数量等基本概念。
- 语言发展:幼儿期是语言习得的关键期,他们逐渐掌握了基本的语言规则和表达能力。
- 社会情感发展:幼儿开始与他人建立联系,学会分享、合作和解决冲突,逐渐发展出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
2. 幼儿的情感发展对于整个人生关系重要。
请列举几种促进幼儿情感发展的方法。
答:促进幼儿情感发展的方法有:- 关注和关爱:给予幼儿足够的关注和关爱,让他们知道自己是被重视和尊重的。
- 温暖的沟通环境:创造一个温暖、有利于情感交流的语言环境,与幼儿进行真诚、简单的对话。
- 社交活动:鼓励幼儿参与各种社交活动,与他人建立友好关系,学会分享、合作和解决冲突。
- 激发创造力:给予幼儿足够的自由空间和创造条件,鼓励他们表现自己,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自信心。
- 合理夸奖:及时发现幼儿的优点和进步,并给予合理的夸奖和认可,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第二部分:幼儿教育与教学3.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的角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请简述幼儿教师的主要角色和职责。
答:幼儿教师的主要角色和职责包括:- 教育者:幼儿教师是幼儿早期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和引导者,负责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学内容。
幼儿园教师招聘幼儿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幼儿园教师招聘幼儿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近年来,随着社会对于幼儿园教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幼儿园教师面临的招聘考试也变得日益严格和细致。
其中,幼儿心理学考试成为了很多幼儿园招聘的必考科目之一。
本文将分享一些典型的幼儿心理学试题和答案,帮助关注幼儿教育的朋友更好地备战。
第一题:幼儿发展的四个基本领域是什么?其中哪个领域是其他领域基础?(答案)幼儿发展的四个基本领域分别是:身体发展、认知发展、社会情感发展和语言发展。
其中,身体发展是其他领域的基础。
第二题:幼儿在语言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阶段是什么?请简要解释每个阶段的特点。
(答案)幼儿语言发展的几个阶段包括:婴儿期、早期语言进展期、语言爆炸期和句子形成期。
婴儿期主要通过哭泣、笑和牵引等方式与成人进行非语言交流;早期语言进展期幼儿开始发出简单的语音,并能理解和使用一些简单的词汇;语言爆炸期是幼儿大量学习和使用词汇的阶段,一天能掌握多达10个新词汇;句子形成期是幼儿开始构建简单句子,逐渐进行语法组织并表达更复杂的意思。
第三题:什么是幼儿社会情感发展的关键阶段?请列举并解释三个关键阶段。
(答案)幼儿社会情感发展的关键阶段包括:自我概念的建立、同伴关系的形成和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
自我概念的建立阶段是幼儿开始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通过自我评价来认识自己的特点;同伴关系的形成是幼儿开始与同龄人互动,建立友谊,分享和合作;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阶段是幼儿逐渐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情绪,并适应不同的情感环境。
第四题:请解释以下两个幼儿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和维果茨基社会文化理论。
(答案)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幼儿在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认知结构,认知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
该理论强调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和适应,幼儿通过不断主观和客观的行动来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
维果茨基社会文化理论强调社会文化环境对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
该理论认为社会和文化环境提供了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工具,通过参与社会活动和与他人合作,幼儿能够获得新的认知能力和知识。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共六份试卷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共六份试卷第一卷一、单选题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2.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A.北欧的尼德兰B.捷克的夸美纽斯C.法国的斯图谟D.德国的福禄培尔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D.行动研究法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A.劳动起源论B.生物起源论C.心理起源论D.生物进化论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A.十五大B.十四大C.十三大D.十二大7.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 ; 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 A.1985年B.1986年 C.1987年 D.1988年9.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 ;A.六三制B.双轨制C.分支型D.五四制10.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C.开展网络教育D.高等学校扩招11.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 A.认识活动 B.教师教的活动 C.学生学的活动 D.课堂活动12.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 ;A.是同时的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D.说不清楚13.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14.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 ;A.并不重要的时期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C.没有效果的时期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1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16.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 ; A.赫尔巴特 B.瓦·根舍因 C.怀特海 D.克伯屈17.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 ;A.坚持人文教育为主B.坚持科学教育为主C.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携手并进D.要看情况而定18.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 ; A.主体B.客体 C.教的主体 D.学的主体19.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20.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是 ; A.杜威 B.怀特海C.布鲁纳 D.克伯屈二、多选题1.美国当代着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的主要部分是 ;A.认知领域B.日常生活领域C.情感领域D.动作技能E.安全领域2.文化发展对学校课程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A.内容的丰富B.增强国家对课程改革控制权C.课程结构的更新D.为课程改革提供物质基础E.课程改革由受教育者完成3.我国学校教育层次包括 ; A.幼儿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E.学历教育4.古希腊把“三艺”作为教育内容,这“三艺是指 ; A.四书 B.文法 C.修辞 D.辩证法 E.论语5.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三结合”,发挥教育合力,这“三结合”所指的三种教育是 ;A.家庭教育B.道德教育C.班级教育D.学校教育E.社会教育6.反映家庭教育中存在问题的说法的是 ; A.方法科学B.家长对孩子期望偏高 C.片面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文化学习D.不能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E.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个分支7.结合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的特殊性,组织教师进修时,一般是 ;A.以业余为主B.以自学为主C.以长期为主D.以短期为主E.以国外学习为主8.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少年儿童社会权利是 ;A.无歧视原则B.提早自立原则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D.尊重儿童尊严原则E.儿童利益最佳原则9.以下说法中,反映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中所存在着的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的是 ;A.重视课程的标准化建设B.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C.重视基础学科和知识的结构化D.重视能力的培养E.重视个别差异10.下列课程属于综合课程的有 A.核心课程 B.融合课程 C.潜在课程 D.活动课程E.广域课程三、名词解释1.教育:解释之一: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解释之二: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改变人的身心素质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这是广义的教育;但广义的定义外延过大,在现代社会,学校教育构成现代教育的主要形式,而学校教育是由专职机构的专职人员承担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系统性社会活动;2.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略原则和行动纲领;3.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三个方面;4.课外活动:是中小学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5.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四、简答题1.科技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1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 2现代科技知识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内容; 3科学技术改变了教育技术;2.为什么学校教育工作必须要坚持以教学为主1以教学为主是由学校教育工作的特点所决定的; 2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3教学为主是由教学自身特点决定的; 4历史经验已经表明学校工作必须要以教学为主,如我国建国以来教育实践能说明这一点;3.请说明教育目的同培养目标的关系;首先,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而培养目标是根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其次,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建立在教育目的的基础上,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实现;4.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是什么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 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五、论述题1.联系实际,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与具体内容;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它的意义是:1、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2、有利于强化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3、有利于净化教育行业风气,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4、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2.如何理解教育的经济功能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 2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 3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它能够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 4教育还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第二卷一、选择题1.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着作是A.大学 B.中庸C.学记 D.春秋2.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是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C.裴斯泰洛齐D.杜威3.教育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A.生产劳动B.模仿C.语言 D.动物本能4.普通中小学经常组织诸如生物、物理、航模等兴趣小组,主要是为了A.深化课堂教学 B.培养竞赛人才C.因材施教,发展青少年个性特长 D.充分发掘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潜力5.西汉初期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体现了教育的A.永恒性B.历史性C.相对独立性 D.继承性6.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调整中等教育结构A.大力加强普通高中教育 B.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C.实现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更好衔接D.进一步加强中等专业教育7.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A.主导地位B.主体地位C.被动地位 D.辅助地位8.教学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哪一条基本规律中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C.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9.“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A.陶冶教育 B.榜样示范C.实际锻炼 D.品德评价10.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杜威所持的观点是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C.教育无目的论 D.国家利益论11.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C.巩固与保持知识 D.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12.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A.示范性 B.复杂性C.主体性 D.长期性13.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C.形成了正确舆论 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二、境空题14.现代三大教学理论包括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的结构主义理论,前苏联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以及德国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15.教育目的规定了特定社会教育所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标准; 一般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培养目标的具体化;16.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方式为主,这是小学教学中必须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的依据;17.教师的备课要求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18.历史上曾出现过两种相互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即启发式和注入式;三、简答题19.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学生尊重教师是尊重知识、尊重文化的表现,教师热爱学生应是一种热爱祖国教育事业,关心人类未来的深层次情感;教师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地关心爱护;2民主平等;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特点;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服从于对真理的探讨;3教学相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20.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方法是: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与家庭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四、论述题21.美育能促进教育目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体表现为:1美育可以促进学生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它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心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具有特殊的功效;2美育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3美育具有怡情健身作用,可以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体育;第三卷一、选择题1.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A.教育哲学 B.教育心理学C.教育学 D.教学论2.“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着作不属四书范围的是A.大学 B.中庸C.论语D.春秋3.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 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4.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A.顺序性和阶段性B.不均衡性C.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5.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A.观察力 B.想像力C.思维力 D.判断力6.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A.地方 B.中央C.社会力量 D.学生家长7.“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A.复杂性、创造性 B.连续性、广延性C.长期性、间接性D.主体性、示范性8.“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的原则D.巩固性原则9.“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10.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B.全面了解学生C.培养优良的班风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11.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C.实质教育论 D.现代课程论12.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13.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A.主体性 B.创造性C.间接性D.示范法二、填空题14.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教育学的发展开辟了真正科学化的道路,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理论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曾发生过重大影响;15.“揠苗助长”、“陵节而施”的教育方式的错误就在于不顾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违背了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16.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途径;1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18.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三、简答题19.教育学的发展历经了哪几个阶段标志着第二阶段起始的是哪位教育家的哪部着作教育学的发展历经如下阶段:萌芽阶段;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捷克教育家亨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20.课程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的知识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课程内容包括: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的基础知识;关于一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的知识经验;关于对待世界和他人的态度的知识经验;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21.简述德育工作的新形式;①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②创办业余党校;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④建立教育基地;四、论述题22.为什么说教育和社会生产力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试加以论述;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①生产力的发展决定教育目的的确定;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③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以及学校结构;④生产力水平还制约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主要表现在: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③教育是产生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第四卷一、选择题1.近代教育史上,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首次试图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哲学的基础之上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 D.洛克2.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在此列的一条是A.高难度原则 B.高速度原则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B.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D.教育现象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4.体育的根本任务是A.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B.增强学生体质C.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D.向国家输送优秀运动员5.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6.“教学相长”这一提法A.最早出现于论语B.指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C.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D.说明教学过程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要素7.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语言直观 D.虚拟直观8.学校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的基本手段是A.班主任工作B.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C.各科教学活动D.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9.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最为经常的工作是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B.整合各方面教育影响,使其形成正向的合力C.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D.教育学生努力学习10.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上课 B.备课C.课堂练习 D.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11.班级授课制的实施在我国始于A.唐代B.清末C.民国初期 D.新中国成立12.哪个社会的教育具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A.原始社会 B.古代社会C.资本主义 D.社会主义13.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A.观察法 B.问卷法C.谈话法 D.调查法二、填空题14.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提出了“绅士教育”的思想,充分体现了他在教育目的论上持个人本位论主张;15.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和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16.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内容,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培育人塑造人的过程;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课;17.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即学制,它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18.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这句名言可以用来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特点;三、简答题19.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表面在哪些方面①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恒的范畴;②教育具有历史性;这种历史性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性;③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不能将其独立性绝对化;20.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①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②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③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21.教学过程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1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2直视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四、论述题22.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领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2教师是教育者,他要将国家社会规定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闻道在先,是已知者,而学生是未知者,所以,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文化知识要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智力才能,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实践活动,因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4我们既不能片面地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也不能主张儿童中心主义,而要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第五卷一、选择题1.现代教育史上,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A.赞科夫 B.苏霍姆林斯基C.皮亚杰D.布鲁纳2.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如果在由我所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翻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这种观点过于低估了下列哪种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A.遗传 B.环境C.教育 D.教师3.在古代欧洲,曾经出现过一种旨在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的和谐教育,它是A.斯巴达教育B.雅典教育C.教会教育 D.骑士教育4.普及义务教育始于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5.我国学制沿革史上,借鉴美国教育体制,初次确立了“六·三·三”的学习阶段和年限的学制是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6.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为A.自觉性 B.独立性C.创造性 D.主动性7.教材包括A.教科书 B.CAI软件C.教学参考书 D.以上三者皆是8.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A.知与行的矛盾B.外界多种良莠掺杂的教育影响之间的矛盾。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心理学)模拟试卷4(题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心理学)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4. 名词解释 6. 判断题7. 简答题8. 案例分析题单项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哪项完整地表达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A.心理过程及其规律B.情绪人格及其规律C.生理现象及其规律D.心理现象及其规律正确答案:D解析: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知识模块:心理学2.有位家长抱怨:“别的孩子能说会道,聪明伶俐,自己的孩子却口齿不清,笨手笨脚。
”这位家长的说法与当代儿童观相违背的是( )。
A.儿童是一个全方位不断发展的“整体的人”B.儿童的发展具有主观能动性C.儿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D.儿童的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正确答案:D解析:个体的心理发展总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发展阶段,但是发展起止时间有早晚、发展速度有快慢、最终水平和优势领域也不相同。
因此我们要对学生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
同年龄的儿童,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的孩子,违背了儿童的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这一特点。
知识模块:心理学3.儿童心理发展潜能的主要标志是( )。
A.最近发展区的大小B.潜伏期的长短C.最佳期的性质D.敏感期的特点正确答案:A解析: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
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儿童心理发展潜能的主要标志,也是儿童可以接受教育程度的重要标志。
故本题选A。
知识模块:心理学4.反映幼儿记忆发展中最重要的质的飞跃的是( )。
A.有意识记的发展B.无意识记的发展C.机械记忆的发展D.意义记忆的发展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心理学5.学前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是( )。
A.上下—左右—前后B.前后—上下—左右C.左右—上下—前后D.上下—前后—左右正确答案:D解析: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是:3岁辨别上下,4岁开始辨别前后方向,5岁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方向,6岁幼儿虽然能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左、右四个方位,但以自身为中心来判断左、右时仍有困难,许多研究认为左右方位的相对性要到七八岁后方能掌握。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关于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定义,正确的是:A. 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幼儿的智力发展和学习过程。
B. 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儿童在社会环境中的情感和社交发展。
C. 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幼儿的身体发展和运动能力。
D. 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幼儿的艺术才能和创造力。
2.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幼儿的情感和社交发展。
B. 幼儿的身体发展和运动能力。
C. 幼儿的智力发展和学习过程。
D. 幼儿的艺术才能和创造力。
E. 以上都对。
3. 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儿童主要经历以下哪几个阶段?A. 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B. 自主行为阶段、合作阶段、独立阶段、依赖阶段。
C. 认知阶段、情感阶段、社交阶段、身体发展阶段。
D. 持久毅力阶段、创造思维阶段、批判思维阶段、创新思维阶段。
4. 儿童的情感发展主要涉及以下哪些方面?A. 自我认同与自尊。
B. 友谊与人际关系。
C. 情绪与情感表达。
D. 以上都对。
5. 家庭教育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哪些方面?A. 家庭环境是否和谐稳定。
B. 父母的育儿方式和教养态度。
C. 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方式。
D. 以上都对。
6. 对于幼儿的学习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幼儿的学习行为主要由外界环境决定。
B. 幼儿的学习行为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
C. 幼儿的学习行为主要由内在动机决定。
D. 幼儿的学习行为主要由社会因素决定。
7. 幼儿教育心理学对于教师的重要意义在于:A. 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发展规律。
B. 帮助教师建立良好的教育环境。
C. 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学习特点。
D. 以上都对。
8. 下列哪种评价方式对幼儿的发展起积极作用?A. 奖励评价。
B. 惩罚评价。
C. 教育评价。
D. 懒散评价。
9. 幼儿阶段的自我概念主要有以下哪些方面?A. 身体特征。
B. 称号特征。
教师招聘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师招聘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是人的智力发展特点?A. 符合阶段特征,贴近实际B. 学会抽象思维,具备逻辑推理能力C. 具备创造性思维,在问题解决中体现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D. 个体发展存在差异,每个人都能达到相同的智力水平2. 情商(EQ)的核心是指个体在情感、社交和认知领域内的一种能力,其中不包括以下哪个方面?A. 自我意识和情感认知B. 情感管理与情绪调节能力C. 动机感知与激励能力D. 社交技巧与人际关系管理能力3. 在知觉机制中,哪项描述是正确的?A. 知觉是指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过程B. 注意是指人通过感觉对信息进行处理和选择C. 记忆是将信息储存到大脑中,并随时能够提取和利用D. 思维是指人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加速的过程4. 某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出现注意力涣散、易分心等问题,可能是以下哪种心理现象的体现?A. 暗示效应B. 短时记忆损失C. 分心D. 认知失调5. “人格是一种长期稳定的个体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它由自然和社会因素共同影响而形成。
”这种观点属于哪个学派的观点?A. 行为主义学派B. 社会认知学派C. 人本主义学派D. 心理动力学派二、判断题1. 大脑在成长和发育过程中,绝大部分神经细胞的数量和结构都是稳定不变的。
( )2. 人类学习只依赖于全脑,而不受特定脑区的发展与否的影响。
( )3. 智力因素是学生学习成绩优秀的决定性因素,情商等其他因素对学习成绩的影响较小。
( )4. 学业压力对学生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能够推动学生迅速成长和进步。
( )5. 情绪管理能力是教师应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对于建立良好的教学关系和课堂氛围具有重要意义。
( )三、简答题1. 请描述智力测试的定义及作用。
智力测试是指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测量方法和工具,对个体的智力水平进行客观评价的过程。
它可以帮助评估个体在认知、语言、思维、记忆等方面的能力水平,有助于了解个体的智力发展状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为个体提供精确的教育和职业发展建议。
幼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幼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幼儿教育工作逐渐受到重视。
幼儿教师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幼师招聘考试也成为了许多人求职的选择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些幼师招聘考试的试题及答案,以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准备考试。
一、教育心理学题目1. 什么是学习理论?列举两种学习理论,并且简要描述其特点。
答案:学习理论是指对学习过程和学习原理进行解释和认识的理论体系。
两种典型的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通过刺激和反馈来形成和巩固学习,而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则认为学习是通过建构知识和意义来实现的。
2. 请简要概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中的Piaget认为的儿童阶段,以及自知性的意义。
答案: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中,儿童发展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自知性是指儿童对自己的思维和心理状态有意识的认知。
它对儿童的自我理解和自我调控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育学科知识题目1. 请简要描述语言教学中的沉浸式教学方法,并提供一个实例进行说明。
答案:沉浸式教学是指使用目标语言进行教学和交流的方法。
例如,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用英语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听、说、读、写的方式进行英语交流,这样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水平。
2. 请简要介绍在幼儿教育中提倡的综合能力培养。
答案:在幼儿教育中,提倡的综合能力培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社交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
幼儿教师应该通过启发性教学和多样化的活动,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创造力和合作意识,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三、幼儿教育实践题目1. 请简要描述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适宜教育活动,并给出一个具体的例子。
答案:对于2-3岁幼儿,适宜的教育活动可以包括有趣的游戏和互动。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画画比赛,通过绘画过程中的观察、想象和创造,促进幼儿的艺术天赋和创造力的发展。
2. 请描述幼儿园中如何开展幼儿性教育,并提供一个例子。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心理学)-试卷9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心理学)-试卷9(总分:5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4,分数:28.00)1.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区,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应。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解析:解析: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
例如,青少年的身高体重有两个生长的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在出生后的第一年,第二个高峰则在青春发育期。
另一方面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
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已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
如在生理方面,神经系统、淋巴系统成熟在先.生殖系统成熟在后。
故本题选B。
2.4—5岁儿童能够借助一些花片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到了小学阶段,就可以摆脱花片进行加减运算,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是( )。
A.从简单到复杂B.从被动到主动C.从具体到抽象√D.从零乱到系统化解析:解析:儿童的心理活动最初是非常具体的,以后越来越抽象和概括化。
儿童思维的发展过程典型地反映了这一趋势。
幼儿对事物的理解是具体形象的,成人典型的思维方式——抽象逻辑思维,在学前末期才开始萌芽、发展。
“4—5岁的儿童能够借助一些花片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这说明幼儿的思维还需要借助具体的事物帮助,而“到了小学阶段,就可以摆脱花片进行加减运算”说明已经摆脱了具体事物的限制,可以进行抽象思维。
体现了儿童心理从具体到抽象的发展趋势。
3.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A.形象思维B.聚合思维C.直觉思维D.发散思维√解析:解析:对同一个问题只有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索,才能发现新奇独特的内容,也就是产生创造性,而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个问题进行探索的思维,正是发散思维的表现。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故本题选D。
4.儿童一进商场就被漂亮的玩具吸引,儿童在这一刻出现的心理现象是( )。
2022年幼儿教师招聘考试及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四
幼儿教师招聘考试及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四一、选择题1、对智力与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A、智力与知识是相同的范畴B、智力与知识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C、知识可以说等于智力D、知识丰富的孩子一定是高智商的2、智育对幼儿心理发展的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下列不是它的具体表现是()A、有助于幼儿基本技能的形成B、有助于发展幼儿的智力C、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个性的发展D、有助于幼儿更快地成长3、下列不属于知识掌握的最基本环节是()A、巩固B、领会C、整合D、应用4、为了让幼儿认识蜻蜓,教师出示了蜻蜓的标本,这采用的是()教学方式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言语直观D、动作直观5、在白布上,显示紫色的茄子,这样的贴绒教具运用了()感知规律A、相似律B、差异律C、活动律D、组合律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物直观可以使人观察到事物的本质特征B、实物直观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C、模象直观能够让幼儿清楚地认识到事物的大小比例D、言语直观比实物直观更生动形象7、下列对幼儿理解的特点,错误的是()A、孤立地理解具体事物,不会从事物之间的关系或联系出发B、对事物的理解主要靠具体事物的形象C、对事物的理解都是直接理解D、幼儿对事物本质特征的理解必须依靠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过程来完成。
8、()是反复认识某事物,并在头脑中留下痕迹的过程,是巩固知识的多一步。
A、识记B、保持C、再认D、回忆9、下列不属于影响幼儿的再认和回忆的条件是()A、幼儿的生理健康状况B、幼儿的心理状态C、幼儿回忆的侧性及自觉程度D、能否运用正确的回忆方法10、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A、知识的理解B、知识的领会C、知识的巩固D、知识的应用11、下列不是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是()A、连续性B、新颖性C、灵活性D、精密性12.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儿童以认知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其中具体运算阶段为几岁到几岁?()A、0~2岁B、2~7岁C、7~11岁D、11岁以后13.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儿童以认知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以自我为中心来推测周围的事物是属于哪个运算阶段?()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14.幼儿园教学中最常使用直观方式,其中通过各种实际事物的感知而进行的是哪种直观方式?()A、实物直观B、摸象直观C、言语直观D、形象直观15.()指在静止的背景上,是感知对象呈现活动的状态来增强感知的效果是属于哪种感知规律?()A、差异律B、活动律C、感知律D、组合律二、填空题1.皮亚杰把儿童认知的发展分为_________、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_________四个阶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幼儿教育心理学-试卷1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幼儿教育心理学)-试卷1 (总分56, 做题时间90分钟)1. 单项选择题1.幼儿教育心理学主要探讨幼儿教育系统中幼儿心理的形成规律,这些幼儿的年龄段为( )。
SSS_SINGLE_SELA 3-6、7岁B 2-5岁C 3、4岁D 2-7岁分值: 2答案:A解析:幼儿教育心理学主要探讨幼儿教育系统中幼儿(3-6、7岁)心理的形成规律。
也就是说,它主要探讨在教育影响下,幼儿是怎样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来学习知识与技能、发展体力与智力、形成符合规范的社会行为和健康的个性品质的。
2.( )最早从幼儿心理发展和学习特点的角度论述儿童教育。
SSS_SINGLE_SELA 卢梭B 奥苏贝尔C 皮亚杰D 英格曼分值: 2答案:A解析:卢梭的主要贡献有:最早从幼儿心理发展和学习特点的角度论述儿童教育;所著《爱弥儿》被誉为“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宣言”。
3.“孟母三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观点强调的是( )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SSS_SINGLE_SELA 遗传B 先天因素C 环境D 生理成熟分值: 2答案:C解析:“孟母三迁”的典故讲述的是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年幼的孟子拥有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多次迁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意思是离朱砂近了就会变红,离墨近了就会变黑。
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
两句话均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强调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4.下列哪项不属于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基本的特点?( )SSS_SINGLE_SELA 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B 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C 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D 情绪情感已经开始形成分值: 2答案:D解析: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基本的特点包括: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
5.3-6岁属于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的( )阶段。
SSS_SINGLE_SELA 信任对怀疑B 自主对羞愧C 主动对内疚D 勤奋对自卑分值: 2答案:C解析: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0-1.5岁处于信任对怀疑阶段;1.5-3岁处于自主对羞愧阶段;3-6岁处于主动对内疚阶段;6-12岁处于勤奋对自卑阶段。
2023 年教师招聘模心理学试题
2023年教师招聘模心理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其选出,并用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本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1.心理是神经系统的机能,人的一切心理活动按其产生方式来说都是脑的()。
A.精神活动B.意识活动C.反射活动仁)D.技能活动2 .教师讲课时声音抑扬顿挫,富于变化,这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A.随意注意B .不随意注意(正确答案)C.随意后注意D.分散注意3 .语文课上,老师在范读课文时,配上一支轻音乐以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的这一种做法反映了感觉()的规律。
A.适应B.对比C.互相影响D.错觉4 .如果你注视瀑布的某一处,然后看周围静止的田野,会觉得田野上的一切在向上飞升;在注视飞速开过的火车之后,会觉得附近的树木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以上现象是()。
A.动景运动B.诱发运动C.自主运动D.运动后效- U)5.士兵在战场上穿迷彩服以达到隐蔽的效果,主要利用了知觉的()。
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6 .幼儿在幼儿园和家里见到了各种各样的杯子,掌握了“杯子”的概念,这一概念学习方式是()A.概念转变B.概念同化C.概念形成D.概念合成7 .魏征曾对唐太宗说“嗜欲喜怒之情,贤愚皆同,贤者能节之,不使过度;愚者纵之,多至所失。
这是说人要有意志的()。
A.自觉性8 .果断性C.坚持性D.自制性8”因为我们哭,所以愁;因为动手打,所以生气;因为发抖,所以害怕;并不是愁了才哭;生气了才打;怕了才抖。
“持有这种观点的情绪理论是()。
A.詹姆斯一兰格情绪理论(I8 .坎农―巴德情绪理论C.沙赫特和辛格的情绪认知理论D.埃利斯的情绪理论9 .下列现象属于情绪的是()。
A.看到美味佳肴会让人产生愉快的体验I :确誓不IB.解答出一道难题感到满足C.撒谎后心里感到不安D.游历美好山川时让人心生美感10 .原始人在劳作之余,载歌载舞,模仿狩猎、采集等活动,体现出人对()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幼儿初期的思维还带有较大的直观行动性,他们的思维离不开直接感知和行动,行动的目的性、计划性很差。
小明正处于幼儿初期,他的行为正好符合这一特征,因而是正常的。
小明父母不了解幼儿初期思维的这一特点,提出了过高的要求,小明是很难达到的。
(3)对小明父母的教育建议:①依据心理发展规律,正确理解幼儿初期思维发展的特征;②创设情境,丰富玩具和提供实际操作机会;③循序渐进提出行动目的性和计划性要求;④抓住合理时机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C
2.C
3.D
4.C
5.A
6.D
7.A
8.C
9.C
10.A
11.D
12.A
13.C
14.A
15.D
16.D
17.C
18.B
19.D
20.B
二、判断说明题:(每题5分,共25分)
1.错误。
表演游戏和角色游戏都是幼儿玩扮演角色的游戏,以表演角色的活动为满足。
不同的是在表演游戏中,幼儿所扮演的角色是文艺作品中的角色,游戏的情节容也是反映文艺作品的情节容。
而角色游戏中的各种人物,反映的是幼儿自己的生活印象,游戏的角色、情节、容可以由幼儿自己选择创造。
2.正确。
幼儿想象以不受意志控制的无意想象和再造想象为主,但幼儿有时会把现实与想象混淆,如当幼儿听到伙伴津津有味地讲述自己去玩的经历,对之既羡慕又想象着有多好玩,就会说,“我妈妈也带我去了。
”,这就是幼儿将想象脱离现实、与现实混淆的表现。
3.错误。
抑郁质的孩子感受性很强,情绪抑郁,反应速度缓慢而不灵活,应重对其采取机智、敏锐和自信心,防止疑虑、孤独等方面教育措施进行培养。
4.错误。
林传鼎的研究得出新生儿已有两种完全可以分辨得清的情绪反应是愉快与不愉快。
5.错误。
婴儿依恋的性质最根本的取决于与婴儿有关的母亲的行为,不仅是母亲满足其生理需要,依恋是在婴儿与母亲的相互交往与感情交流中逐渐形成的。
三、简答题:(每题7分,共28分)
教师招聘考试、教师考试、教师考试、教师编制考试、公办教师招聘考试、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复习资料、网校课程视频汇总、汇集最全的教师考试复习资料,88%教师客户通过率>>>>>>>>>>>>>>>>>>>>>>>>>>>
1.感知觉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包括:感觉和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知过程;两岁前儿童依靠感觉和知觉认识世界;感觉和知觉在3~6岁儿童心理活动中占优势。
2.幼儿注意发展的特征是:无意注意占主要地位,有意注意逐渐发展。
(1)无意注意占优势,其发展表现为:刺激物的物理特性仍然是引起无意注意的主要因素;与兴趣和需要关系密切的刺激物,逐渐成为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2)有意注意的初步形成,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水平低、稳定性差,依赖成人的组织和引导,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一定活动中实现的。
3.记忆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
(1)记忆在知觉的基础上进行,而知觉的发展离不开记忆。
知觉中包括着经验的作用,而经验的积累主要靠记忆。
(2)儿童的想象和思维过程依靠记忆,记忆把知觉和想象、思维联结起来,使儿童能对知觉到的材料进行想象和思维。
(3)儿童学习语言靠记忆,记住声音的语义,交际时对句子的理解和连贯性的保持也需要记忆。
(4)儿童情感、意志的发展受记忆影响,记忆使儿童积累一些情感体验的经验,从而使情感丰富起来。
意志行动离不开记忆。
4.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主要因素有:
(1)父母的惩罚。
惩罚对攻击型和非攻击型的儿童产生不同的影响,对非攻击型儿童能抑制攻击性,对攻击型儿童则加重攻击性行为。
(2)榜样。
电视上的攻击性榜样会增加儿童以后的攻击性行为,暴力还能影响儿童的态度。
(3)强化。
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时,听之任之就等于对侵犯行为的强化;成功运用攻击性策略控制同伴,攻击性行为会增加、增强。
(4)挫折。
攻击性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挫折,对孩子来说,家长或教师的不公正是挫折产生的主要原因。
四、论述题:(共12分)
格赛尔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他认为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是按照其基因规定的顺序有规则、有次序地进行的。
格赛尔强调心理发展是由机体成熟预先决定与表现的,因此,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没有足够的成熟,就没有真正的发展与变化。
这种论断源于大家所熟知的他的“双生子爬楼梯研究”。
格赛尔认为个体的发展取决于成熟,而成熟的顺序取决于基因决定的时间表。
儿童在成熟之前,处于学习的准备状态,只有准备好了,他才具备了学习的条件,学习就会发生,而在未准备好之前,成人应该等待儿童达到对未来学习产生接受能力的水平。
在教育实践中,这一原则对我们的指导意义尤为突出。
目前,“教育万能论”的观点盛行,从整体教育目的的制定,到某一教育活动目标的确立,人们特别强调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而对儿童的实际水平、发展的可能性、儿童的准备状态却考虑不足。
过分夸大早期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过分注重儿童知识技能的获得与训练以及在某一方面智力因素的开发等等,最终造成儿童负担过重而失去了童年应有的快乐。
对此,格赛尔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好的教育应尊重儿童的实际水平,过分超前的教育或过度的潜能开发,对儿童来说既是一种浪费,也是一种无效劳动,更有可能是对儿童的“有形的摧残”。
五、案例分析题:(共15分)
通过上述案例说明:
(1)小明父母的态度和行为是不对的。
(2)幼儿初期的思维还带有较大的直观行动性,他们的思维离不开直接感知和行动,行动的目的性、计划性很差。
小明正处于幼儿初期,他的行为正好符合这一特征,因而是正常的。
小明父母不了解幼儿初期思维的这一特点,提出了过高的要求,小明是很难达到的。
(3)对小明父母的教育建议:①依据心理发展规律,正确理解幼儿初期思维发展的特征;②创设情境,丰富玩具和提供实际操作机会;③循序渐进提出行动目的性和计划性要求;④抓住合理时机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