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4G系统的资源感知切换策略的仿真设计与实现

合集下载

基于4g技术的图书馆移动版信息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4g技术的图书馆移动版信息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4g技术的图书馆移动版信息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王春燕肇庆学院图书馆广东肇庆526061[摘要]本文介绍了4g的关键技术和当前4g热潮下图书馆信息服务面临的新的机遇和挑战,分析了当前读者新的需求,构建了基于4g平台的移动版信息服务系统,为读者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服务。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4g WAP 图书馆信息服务4g technology-based mobile version Library Information Syste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Wang ChunyanZhaoqing University Library, Zhaoqing , Guangdong 526061[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key technologies of 4g and the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the library information services under the upsurge of 4g. It analyzed the new demand of the current readers and built a 4g-based mobile library information system. The system can provide readers with more convenient and efficient service.[Keywords] Digital library; 4g; W AP; Library information services4g是英文The 3rd Generation的缩写,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CDMA等数字手机(2G),第三代手机(4g)一般地讲,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3]。

基于移动通信背景下的IUV-4G全网仿真教学软件设计

基于移动通信背景下的IUV-4G全网仿真教学软件设计

基于移动通信背景下的IUV-4G全网仿真教学软件设计1. 引言1.1 研究背景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已经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随着5G时代的到来,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范围和深度将进一步扩展。

在这个背景下,移动通信教育也逐渐受到重视,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于实际应用场景的需求。

通过研究和设计这样一款全网仿真教学软件,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还可以为移动通信领域的教育培养更加具备实践能力的人才。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意义移动通信技术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对于相关专业学生的教学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而基于移动通信背景下的IUV-4G全网仿真教学软件设计,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于移动通信技术的理解和实践能力,进一步强化其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该软件的设计与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能,为其将来在移动通信领域的就业和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IUV-4G全网仿真教学软件的设计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教学需求,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内容的设置和实验指导,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该软件的设计也可以促进移动通信技术领域的研究与发展,为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将对移动通信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1.3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设计基于移动通信背景下的IUV-4G全网仿真教学软件,以满足当今移动通信领域教学需求的不断增长。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通过仿真软件的设计,提供一个高效、直观的学习平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移动通信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二是通过模拟真实的4G 网络环境,提供一个可靠的实验平台,帮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提升他们的实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通过全网仿真功能,让学生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整体运行机理,培养他们对于整个网络的把握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四是为教师提供一个全面的教学工具,让他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设计更加贴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实验项目。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9年总目录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9年总目录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9年总目录专家视点能量信息化与新型5G供电技术 刘宝昌 ( 4 1)面向5G+AICDE的智慧建造应用方案研究 高鹏 (11 1) 5G安全技术与发展研究 张滨 (12 1)标准与规范政府数据治理体系研究 卢乐天, 阳梦华, 邓樱文 ( 1 29)无线基站电磁辐射安全距离技术研究 赵胜毅 ( 3 23)略谈通信网时频同步技术演进趋势 于佳亮 ( 4 31)通信机房分级要素研究 孙丽玫,李琴,雷鸣,吴文静 ( 7 24)工程与设计三维激光点云技术在通信机房勘察自动化设计中的应用李威,王伟 ( 1 37)一种提升传输机房装机空间的优化改造方案 王会义 ( 1 42)基于智能化开放式ODF的应用研究高志英,李峥,林何平, 李鑫 ( 1 46)载波智能调度系统的研发及应用黄海晖,刘建强,陆南昌 ( 5 34)一种基于多维度排序的TD-LTE优化方法 段卫国 ( 5 40) 5G SA核心网信令组网方式分析卜忠贵,冯征,牛芳,刘蕾 ( 8 30)基于MEC和K-means聚类的天馈智能优化系统及方法设计李连本,张阳,胡博,贾磊 ( 8 36)全自动控制系统在数据中心建设中的应用罗永亮,丁银,徐敏锐 ( 8 40)基于机器学习的室内栅格化蓝牙定位系统设计李逸龙,王万宁,胡博,贾磊 ( 9 22)云专线和集客接入技术组网方案毛晓东,李勇,霍强 ( 9 25) 4G多频网络中基于大数据平台的智能拆闲优化研究唐永川,覃功宾 ( 9 30)经验与交流国际通信网络的优化及业务的优选服务 秦政,秦保根 ( 1 51) OTN网络SDN技术应用及测试验证 韩笑,朱武增 ( 1 56) LTE高负荷小区聚类优化方法研究 吴桐 ( 2 32)基于网络安全的身份认证技术研究常玲,赵蓓,薛姗,洪东 ( 2 37) MDAS在多层居民区场景的应用研究 徐永杰 ( 2 43)云南喀斯特地貌无线网络覆盖 赵燕,罗书谨,王树辉 ( 4 39)一种基于用户体验的4G网络扩容策略研究黄圣红,李洲 ( 4 42)无源波分复用设备应用分析 余嗣兵,黄坤 ( 4 46)一种基于地图爬虫的场景边界识别与质量监控方法张璐岩,贾磊,方路成 ( 5 45)提升LTE驻留比对CSFB的影响分析古莉姗,邓也,汪陈,储刘庆 ( 5 50)微服务编排在网管支撑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杨朝晖,李飞,付永振 ( 6 31)家宽网络运维和优化手段探讨 成梦虹, 李端 ( 6 37)基于LTE网络视频业务感知评估分析邓也,王喆,古莉姗,牛春 ( 6 41) 6扇区组网技术研究及应用效果钟文清,曾昭山,孟书源 ( 8 44)移动互联网中用户位置信息的分布及保护方式研究张琳,刘佳,杜雪涛,张宏坤 ( 8 48)上行信噪比对VoLTE分组丢失影响及分场景优化余飞,赵春阳,王蔚 ( 8 53)基于非标频点的高铁公专网资源优配方案的研究叶婉玲,黄海晖,陆南昌,祝捷 ( 9 36)一种基于贡献度的LTE上网业务质量指标分析方法张令勇 ( 9 40)面向未来网络演进的局房规划思路及方法王计艳,宋小明,王改红,李昶 ( 9 45) GSM网络无线利用率提升思路研究 白晓平,贾磊 (10 24)多运营商高铁隧道移动网络覆盖方案 彭威城 (10 29)纺织子管建设实践与效益分析 刘仁志,杜刚亭,项余俊 (10 34) LTE语数分层策略研究及优化效果余飞,赵春阳,王蔚,俞喆 (11 67) C-RAN机房散热问题研究 李勇 (11 70)浅谈VC-OTN技术在传送网中的应用 强浩 (11 74) 5G+4G网络协同策略探讨 汪影 (12 77)基于提升运营商集中监控能力的采集监控技术研究 祝好 (12 83)运营与维护宽带装维业务的众包运营思路研究 罗红,彭程 ( 1 62)物联网卡业务运营风险监控系统的研究赵俊,刘浩明,王伟杰 ( 1 67)基于探针的端到端设备故障检测模式 夏昭,孙鹏 ( 1 73)基于selenium自动化测试框架的改进与应用刘敏,周卫星,陈思,周亮 ( 1 78)道路移动用户运动轨迹定位回溯研究 史君黛, 梁荣锟 ( 2 46)基于信令分析的LTE网络CSFB优化策略 姜文涛 ( 2 50) LTE网络手游业务评估研究邓也,古莉姗,许伟东,储刘庆 ( 2 53)不限量套餐流量增长分析及容量保障策略研究李坤江,王乐 ( 3 31)基于聚类分析运营商流量精准营销研究朱琦,朱正键,刘肖 ( 3 34)一种基于大数据回归分析的LTE流量预测及扩容方法研究付航 ( 4 50)一种高效的室分系统问题定位方法李连本,胡博,贾磊 ( 4 55)基于信令分析的VoLTE时延优化施荣杰,张燕,彭鹏 ( 4 61)传输因素导致VoLTE异常的定位方法研究徐霖洲, 杨庭勋 ( 5 55)基于互联网应用数据的网络性能监测及问题定位的研究方伟津,龙晨,廖艳娟 ( 5 61)“携号转网”政策下的客户运营策略研究梅嘉玲,朱正键 ( 5 66)基于BP神经网络的4G话务预测方法研究刘建强,黄海晖,陆南昌 ( 6 48) VoLTE业务性能指标优化研究 叶茵 ( 6 54)基于OpenFlow流表的云网络异常行为主动监测和处理龚燕波,刘瑛,陈健林 ( 7 34)基于新型脑皮层的VoLTE视频感知指标监控方法钟其柱,罗耀满 ( 7 40)一种LTE网络利用率评估与扩容方法张之栋,李连本,高瑜鸿 ( 7 46)基于网络大数据的4G用户投诉精准定位模型 彭丽恩 ( 8 58)一种基于多数据源的楼宇弱覆盖小区评估分析方法何蕊馨 ( 8 64) LTE网络用户感知速率提升策略研究于德成,薛振,丁章,徐永杰 ( 8 69)一种家庭宽带用户精细化划分的方法 鲁明 ( 9 51)基于MDT数据优化小区空闲态与连接态覆盖一致性的方法储刘庆,邓也,古莉姗,汪陈 ( 9 55)一种智能化IT运维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谭敏,李国徽,谭家兴,胡记伟 ( 9 60) 4G/5G网络互操作部署策略研究 张秀成 (10 38)人工智能在网络故障预警的应用 吕品 (10 42)基于用户感知和网络效益的LTE无线扩容方法张之栋,李威,陈洁,杜犇 (10 46)基于NG-PON2的LTE信号和有线宽带信号混传接入技术研究王海洋,车悦,陈亚辉,王东 (11 79)网络安全攻防技术在运营商中的应用研究李雪芳,丁志刚,徐翔,裴明煜 (11 82)针对高速公路场景下的TF协同优化思路与方案何蕊馨,陈洁 (11 88)系统与方案LTE FDD和TD-LTE融合组网的相关问题研究任小强 ( 2 59)数字化室分系统应用研究及未来5G室内覆盖展望王海涛 ( 2 64) ATG地空通信业务分析与策略研究王靖,黄曜明,谢宁,黄松涛 ( 2 70)家庭宽带等系统虚拟化部署方案尹凤庆,冯征,吴丽华 ( 3 38)基于4G信令监测系统的NB-IoT共享单车解决方案包琅允 ( 3 45)基于SDN的移动互联网业务感知监测的解决方案乔健,龚彦 ( 3 50) 5G用户语音业务解决方案刘博士,董丽华,桂霖 ( 3 55) LTE FDD与GSM频谱共享方案郭建光,张力伟,李丹,吕晨光 ( 4 65)关于运营商手机办公系统建设方案研究梁荣 ( 4 70) 5G通信网络中的安全布局分析 赵悦,马俊达,李翀 ( 5 70)一种基于5G云接入网络架构下的能耗获取方法曹桓,周昶,许勇 ( 5 74)移动应用支撑系统中全景监控技术的研究与实现李映 ( 6 61)基于自适应的软件定义安全架构 陶云祥,李宙洲 ( 6 66) NSA部署初期的移动性管理优化策略 张炎俊,刘璐 ( 7 52)面向C-RAN的5G前传方案研究丁为民,陈一伟,胡远 ( 7 56)面向5G的智慧园区蜂窝网络基础设施部署方案 王佳庆 ( 7 59)基于PCC的VoLTE业务精细管控方案 彭鹏,张燕 (10 51)高层楼宇弱覆盖解决方案自动输出方法研究徐永杰,魏宁宁,冯延钊,王仔强 (10 56)开发与研究传输资源管理“钻石”模型的研究和实践林海,潘广津,杨彬,李娇 ( 1 83)一种基于5W1H的数据异常访问分析研究李映壮,王瑶,周政成,刘松涛 ( 1 88)一种基于电信数据特点的新型特征挖掘方法吉晶,余凤丽 ( 3 61)基于Delaunay图形识别的移动网络位置区规划方法研究李正勇,权笑 ( 3 66)多运营商基站联合规划研究梁高光,温正阳,孙占委,肖建杰 ( 3 71)三域融合资源池研究与实践 黄艳,廖振松 ( 4 76)基于Non-GBR与ARP优先级的QoS管控研究陈嘉明 ( 4 81)面向5G的综合业务接入区演进方案甘康宁,林银,安春波 ( 4 88)智能监控应用平台告警关联大数据分析算法研究袁静,李大伟,陆绍雯,雷鹏 ( 5 80)基于多元高斯分布的数据质量波动监测模型研究王捷,马红艳 ( 5 85)基于石墨烯的光缆监测和追踪方案研究孟凡,安青青 ( 5 89)基于动态评估模型的基站传输受限问题识别方法研究田原,胡博,贾磊,李逸龙 ( 6 72) LTE网络异频切换分析及优化方法研究 周琳 ( 6 78)基于大数据用户画像技术的潜在家宽用户挖掘罗怀瑾, 徐晓东,刘艳, 田文静 ( 7 65)基于子网模型的运营商移动存量用户保有方法 周成贵 ( 7 71)基于线状特性的大数据地铁用户识别与定位方法叶婉玲 ( 8 74)基于业务切片的高负荷4G基站流量压抑还原算法研究王科,曹广山,杨宗林 ( 8 78)基于改进人工蜂群算法的认知无线电频谱分配马劲松 ( 8 82)一种提升楼间对打射灯天线设置精确度的算法及工具高博,张书铭,杨旭 ( 8 88)性能数据准确性自动监测方法的研究王西点,徐晶,程楠,赵文娟 ( 9 64)可见光通信系统中光源优化方案的研究 孟凡 ( 9 67)一种改良的射线追踪模型原理及应用效果验证宋雷,张冬晨 ( 9 72)基于MDT的3D-MIMO天线权值优化方法研究与应用田原,李连本,贾磊,陈向前 (10 60)基于Apriori算法的手厅潜在客户识别模型研究刘晓燕 (10 65)基于多租户的VoLTE视频质量评估的研究与应用罗耀满,钟其柱 (10 70)新技术应用Massive MIMO关键技术及应用刘艳, 罗怀瑾,潘磊, 徐晓东 ( 2 75)基于256QAM在4G+技术中的研究及应用李琦,谭群芳,孙朝晖,田艳中 ( 2 80)基于新型光纤的传输技术探讨戴广翀,杨天普,孙冀,李德莉 ( 2 84)基于石墨烯增强VLC接收装置的研究孟凡,张阳,张硕 ( 2 88)卫星通信在5G非地面网络架构中的应用和问题分析华政翔 ( 3 76) OTN集群技术工程应用研究孙冀,戴广翀,杨天普,翟睿 ( 3 81)基于VC-OTN大客户专线精品承载网探讨杨曦,王书勋,赵林,张岩 ( 3 87) 5G远程医疗的探索与实践刘金鑫,靳泽宇,李雯雯,李娜 ( 6 83)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校园建设 李槜林,赖馨 ( 6 87)基于新型龙伯球天线的高密度组网方法宋锴,王晓琦 ( 7 76)人工智能在网络运维中的应用研究 韩冰,谭敏 ( 7 83)大规模天线技术在5G中的应用 颉斌 ( 7 88)卫星共视技术在铁路同步网性能监测中的应用研究程华,吕博 ( 9 78) 5G IAB技术及在泛在电力物联网中的应用研究彭雄根,彭艳,李新,王浩宇 ( 9 83)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算法的室分用户定位与感知监控方法杜犇,陈洁,李威,张之栋 ( 9 88)新无线接入技术NR-MIMO赋形研究 陈嘉明 (10 76) NB-IoT并发终端错峰接入的研究王雪涛,刘海涛,马燕茹 (10 83)双层双联微模块设计方案 赵昱,朱丽,陈旭,张彦遒 (10 88)TD-LTE技术专题分场景TD-LTE网内干扰优化方案研究李行政,张冬晨,宋心刚,汪汀岚 ( 1 1) TD-LTE室分建设中的干扰抑制方法杨志华,韩晓亮,白巍,高超 ( 1 6)基于MR弱覆盖提升TD-LTE终端驻留比的方法姚岚 ( 1 11)结合MR数据设计方案提高TD-LTE室分故障排查效率方法的研究田桂宾 ( 1 16)面向网络质量的TD-LTE设计审核方法研究吴玉东,赵明峰 ( 1 23)VoLTE专题基于系统化OTT对比分析的VoLTE感知提升研究陈莉莉,廖振松,明亮 ( 2 1)干扰器场景下的VoLTE感知预干预机制研究与实践陈向前,贾磊,胡博 ( 2 6) VoLTE自动开通成功率提升优化与应用周佳佳,文英,张迎春,王涛 ( 2 11)一种基于话统的VoLTE接通率分析方法吴苏清,张燕,彭鹏 ( 2 15)基于语音质量eSRVCC切换研究及优化策略黄正彬,梁家溪,李坚,杨燕铭 ( 2 18) VoLTE网络跨Pool容灾方案研究设计与实现刘挺昕,侯华杰,马千 ( 2 23)物联网专题NB-IoT网络结构优化方法研究刘静, 杜日览, 武琳栋, 杨云峰 ( 3 1) NB-IoT网络容量和优化方法研究 白晓平,贾磊 ( 3 6)物联网业务识别模型初步方案郑波,崔洋,巢巍,陈彬 ( 3 10) LTE FDD与NB-IoT融合组网建设方案代修文,刘天培 ( 3 14)一种运营商物联网端到端业务质量分析方法 张令勇 ( 3 19)信息能源专题智能数字供电技术浅析 刘强,李玉昇,高兴旺,王海东 ( 4 5)新型电化学储能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罗永强 ( 4 8)提高市电/不间断电源混供系统电能质量方案研究何茜 ( 4 12) 基于微网并网的智能电网用户用电福利研究潘婷婷,李军祥 ( 4 17)分布式光纤测温在通信机房热效能分析中的应用张瑜,李玉昇 ( 4 22)频繁市电断电地区基站后备电源解决方案 刘继亮 ( 4 27)人工智能专题人工智能在网络规划仿真中的应用方法研究与验证刘玮,任冶冰,孙伟,席思雨 ( 5 1)基于运营商大数据的人工智能技术研究 范丽丽 ( 5 7)一种基于SDN及人工智能的OTN资源规划及调度应用方法与系统张奇 ( 5 11)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投诉用户质差小区定位及预测的方法研究刘丽娟 ( 5 17)基于机器学习的细分业务用户感知评估方法马敏,李威,陈洁 ( 5 23)面向双千兆传输网络演进专题《面向双千兆传输网络演进专题》序 李学成 ( 6 1)面向双千兆业务发展的传输网络演进思考李学成,封志敏,汤进凯,崔珂珂 ( 6 2) 4G/5G混合场景下SPN组网关键问题探讨张奇,严钧,许闱帏,黄焕乾 ( 6 10)基于特大型城市双千兆覆盖需求的传送网优化研究章霄,刘华,张明浩,庄冀 ( 6 14)有线宽带PON网络千兆提速演进策略及应用严沁,步彤,胡海芳,张奇 ( 6 19) SPN网络建设过渡期组网策略研究胡轶凡,陆永辉,徐瀚,王励颖 ( 6 24)通信建筑专题多层仓储式数据中心建筑设计研究赵昱,李鸿飞,陈旭 ( 7 1)利用旧厂房改造微模块数据中心的问题及对策王滨,吕青,万华芸 ( 7 7)数据中心10 kV供电系统双电源切换逐级投切的应用研究王海东,苗晓春 ( 7 12)高压直流系统与光伏混合供电的综合应用研究刘强,高兴旺,张瑜,叶红建 ( 7 15)一种新型双冷源节能型空调技术的应用朱亮,李世刚 ( 7 19)5G无线网络专题面向5G网络演进的超密集组网规划方案研究刘永涛,王磊,李军,张书铭 ( 8 1) 5G无线网规划部署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任小强,敬嘉亮,余树宝,杨玉忠 ( 8 7) 5G无线网络CU/DU部署策略探讨 周桂森 ( 8 12)基于5G仿真及测试的覆盖效果研究 李琦,周君杰 ( 8 16)面向5G的室内天线自动布点功能研究张明镜,邹卫霞,赵培,梁童 ( 8 20)5G传输网络专题全无源有保护的O-band CWDM型5G前传创新方案徐荣,邓春胜 ( 9 1)基于C-RAN组网方式的5G传输承载方案研究和实践吴钦雄 ( 9 7)面向5G时代的光纤复用设备建设策略研究 蔡航 ( 9 12)5G室分专题基于5G 2.6 GHz频段的室分系统演进策略研究杨旭,张书铭,高博,曹京京 (10 1) 5G移动通信室内覆盖解决方案研究张振,张英孔,王二军 (10 5) DAS系统在5G室分建设中的融合与发展高光辉, 李勇, 卫钰, 刘光明 (10 10) 5G毫米波在室内的应用及探讨 许黎 (10 16)2019年中国移动科协“5G+”专题面向5G的云网融合发展探讨李莹,张乐,徐晓蕾,马洪源 (11 7)5G组网演进策略及优化研究 张巧琳,张烁 (11 12)微能量采集技术在智慧城市的应用研究 吴元钧 (11 18) 5G网络大气波导干扰研究王磊,陈锐,赵飞龙,林森 (11 23)一种基于GBDT机器学习的算法及应用研究周徐,方东旭,文冰松 (11 27) SBA架构下核心网各专业融合统一可行性分析李冰,李文娟,杨晓锦 (11 31)多模共存的5G网络部署关键问题探讨 肖子玉 (11 37)移动边缘计算安全风险分析及解决方案刘利军,柏洪涛,谭飞越,张双 (11 42) 5G时代下基于大数据AI的全周期反通信信息诈骗方案研究林宇俊,许鑫伶,何洋,鲁银冰 (11 47)端到端网络切片关键技术及应用孙晓文,陆璐,孙滔,王硕 (11 55)大数据安全与敏感数据保护技术应用实践王晓周,乔喆,白雪,王馨裕 (11 60)中国移动网络与信息安全专题基于可信计算构建物联网安全边界何申,黄静,赵海燕,杨林 (12 7)移动互联网用户隐私信息检测保护技术研究及应用许家乐,乔喆,王晓晴,李斐 (12 12)基于声学模型的不良语音识别技术研究杜刚,朱艳云,张晨,杜雪涛 (12 18)基础电信运营商威胁情报能力提升方案研究李乘宇,乔喆,王晓晴,白雪 (12 23)一种面向运营商CDN业务的不良信息检测方案设计与实现朱子涵,陈霖 (12 28)人工智能技术在应用中的安全风险与管控研究 朱丽芳 (12 33)深度融合云环境自身架构的东西向攻击检测技术研究包森成,王珏,霍旺 (12 38)威胁诱捕感知系统设计与应用 张彤,徐引进 (12 45)云计算环境下新型网络安全技术及解决方案 罗原 (12 51)基于流量的攻击溯源分析和防护方法研究谭彬,梁业裕,李伟渊 (12 57)从传统企业网到工业互联网的安全防护研究王晟,赵建福,乔辰龙 (12 65)互联网高级持续性威胁分析取证手段及技术研究白浩 (12 70)OVUM观察专栏RCS的未来 OVUM ( 1 34) 2019年趋势观察:大众移动宽带 OVUM ( 2 29) 2019年趋势观察:AI家庭助手 OVUM ( 3 28) 2019年趋势观察:大众固网宽带 OVUM ( 4 36) 2019年趋势观察:通信应用与服务 OVUM ( 5 30) 2019年趋势观察:高级OTT视频服务 OVUM ( 6 28) 2019年趋势观察:消费者人工智能 OVUM ( 7 30) 2019年趋势观察:无线接入网络 OVUM ( 8 25) 2019年趋势观察:电信运营与IT OVUM ( 9 17)消费者AI助手的演变 OVUM (10 19)人工智能在中国电信行业的发展现状 OVUM (11 64)。

一种4G全网通终端的双卡切换方案的设计与实现

一种4G全网通终端的双卡切换方案的设计与实现

一种4G全网通终端的双卡切换方案的设计与实现作者:王德望邓一伟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年第11期摘要:针对现有4G全网通终端卡2不支持全网制式,提出一种基于Android5.0的双卡切换设计方案,实现可以将卡2接入到4G网络中,充分利用底层协议栈资源。

关键词:终端;双卡;切换;协议栈1 概述现有的4G全网通终端中,芯片厂商普遍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卡1映射支持多种网络制式的协议栈,包括支持TDD-LTE、FDD-LTE、TDSCDMA、WCDMA、EVDO、GSM、CDMA 1X 其中多种制式,而卡2只能支持GSM网络的协议栈。

这样就造成无论是支持全网的终端还是非全网终端,都只能用卡1接入更高的网络制式,卡2只能接入GSM。

即使只插入卡2,用户也只能使用GSM网络,这样会造成资源浪费,用户只能通过关机后手动换卡将卡2的SIM/USIM卡插入卡1才能接入到其支持的最高网络制式。

出于成本考虑,目前芯片厂商还没有底层协议栈能够双卡同时支持全网制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方案缺陷,我们提出了一种4G全网通终端的双卡切换方案,所谓的双卡分为主卡和副卡,其中主卡指该卡接入能够支持多网络制式,副卡只能支持GSM网络,该方案也可以称为主副卡切换。

用户可以通过手动切换主副卡选择使用哪张卡接入4G网络,而不必关机换卡;同时,该方案能够在用户插入单卡的情况下(无论是插入到卡1还是卡2),自动将该卡设置为主卡,接入其支持的最高网络制式,充分利用了底层的协议栈资源,避免浪费。

2 双卡切换方案基本原理文中所述双卡切换方案是在Android5.0系统上实现的。

在芯片厂商中协议栈stack id和物理上卡槽card id是一一对应的,卡1是一直映射支持多种网络制式的协议栈的,而双卡切换方案就是依靠切换card id与stack id的对应关系来实现双卡的协议栈切换,如下图2.1。

3 双卡切换方案基本流程双卡切换方案主要包括Framework,RIL,以及Modem三大模块处理3.1 Framework处理在开机后Framework会去查询双卡的相关信息,查询结束之后根据双卡的信息去更新数据库。

新能源汽车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新能源汽车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新能源汽车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对能源资源的关注,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的热门产品。

而新能源汽车的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是保证新能源汽车性能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围绕新能源汽车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展开讨论,从控制算法、传感器、通信网络等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新能源汽车的智能控制系统需要一个高效稳定的控制算法。

控制算法是实现新能源汽车运行控制的核心。

在设计控制算法时,需考虑到新能源汽车的特性,如电池组的能量状态、电动机的输出功率和车速等因素。

控制算法可以采用PID控制、模糊控制、模型预测控制等方法,以实现对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进行精确控制。

通过不断优化和调整控制算法,可以提高新能源汽车的能效和驾驶稳定性。

其次,在新能源汽车智能控制系统中,传感器起着关键作用。

传感器能够采集车辆各种参数的变化情况,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输出。

在新能源汽车中,常用的传感器有车速传感器、转向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并反馈车辆的运行状态,从而为智能控制系统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例如,车速传感器可以实时测量车辆的速度,协助控制算法调整电机输出功率,实现驾驶过程中的能量匹配和节能控制。

除了传感器,新能源汽车智能控制系统还需要一个高效可靠的通信网络。

通信网络能够实现车载系统和外部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交互。

在新能源汽车中,通信网络主要用于实现车载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输。

可以采用有线和无线通信方式,如CAN总线、蓝牙、4G/5G网络等。

通过与外部系统的连接,智能控制系统可以获取实时的路况信息、车辆状态和能量管理策略等,以提供更精确的控制策略和驾驶决策。

新能源汽车智能控制系统还需考虑到车辆安全和用户体验。

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不同驾驶模式下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例如,在纯电动模式下,智能控制系统应该能够根据车速变化和驾驶习惯进行电池能量的合理分配,以保证车辆的续航里程;在混合动力模式下,智能控制系统应能够根据驾驶需求和电池能量状态进行电动机和发动机的协调控制,提供动力输出平稳、响应迅速的驾驶体验。

TD-LTETD-SCDMAGGE三模终端系统间切换研究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TD-LTETD-SCDMAGGE三模终端系统间切换研究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TD-LTETD-SCDMAGGE三模终端系统间切换研究与实现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以4G为代表的移动通信技术已经逐渐普及,而5G的推进也在加快。

然而,由于我国广大地区还存在手机信号覆盖不完全、网络质量差等问题,因此在这些地区的用户需要使用多种网络技术来保证通信质量。

在这种背景下,三模终端成为了一种必要的设备。

三模终端可以同时支持多个网络技术,比如同事支持TD-LTE、TD-SCDMA和GSM等,这样用户就可以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下享受更好的通信体验,保证了通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然而,在多种网络技术间切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存在一些技术难题。

因此,对于三模终端系统间切换的研究和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研究内容:(1)了解TD-LTE、TD-SCDMA和GSM等多种网络技术的特点和优缺点,掌握它们之间切换的原理和存在的问题。

(2)研究三模终端系统间切换的关键技术,包括网络选择策略、临界点设置、切换触发条件等。

(3)搭建三模终端网络环境,测试三模终端的系统间切换效果。

技术路线:(1)调研TD-LTE、TD-SCDMA和GSM等多种网络技术,并学习它们之间的切换机制。

(2)研究三模终端间系统切换技术,并设计出合理的切换算法。

(3)搭建三模终端网络环境,进行系统切换测试,分析测试结果。

(4)根据测试结果进行改进和优化,提升三模终端系统切换效果。

三、预期研究成果(1)了解TD-LTE、TD-SCDMA和GSM等多种网络技术的特点和优缺点,掌握它们之间切换的原理和存在的问题。

(2)提出一种合理的三模终端系统间切换算法,实现系统切换。

(3)验证系统切换效果,分析测试结果。

(4)根据测试结果进行改进和优化,提升三模终端系统切换效果。

四、研究意义三模终端系统间切换的研究和实现,对于提升用户通信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三模终端的普及,对于网络的流量管理和负载均衡等问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仅供参考)4G时代中国移动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_符亚男

(仅供参考)4G时代中国移动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_符亚男
不管3G 还是4G,即使4G 速度再快,没有信号 覆盖也还是徒劳。而且人们很多时候是在室内需要 4G,所以,覆盖 室 内 信 号 不 仅 需 要 高 投 入 而 且 选 择 站址很难。 3.3 终 端 太 少 ,价 格 太 高
还是以北京 为 例,在 北 京 的 4G 办 理 页 面 上 只 看到 4 款 终 端,而 且 价 格 相 比 3G 高 出 很 多,TD- LTE 与 FDD-LTE 相 比 在 全 球 不 具 有 普 适 性 也 即 终端款式太少反而 价 格 高,对 于 用 户 当 然 不 是 什 么 好消息。 3.4 资 费 太 高
1 引 言
2008年5月24日,工业 和 信 息 化 部、国 家 发 展 和改革委员会以及 财 政 部 联 合 发 布 《关 于 深 化 电 信 体制改革的 通 告 》,将 中 国 电 信、中 国 网 通、中 国 移 动 、中 国 联 通 等 六 家 基 础 电 信 企 业 合 并 为 中 国 电 信 、 中国联通、中国 移 动 三 家 基 础 电 信 企 业。 随 着 我 国 新一轮电信 重 组 的 完 成,形 成 了 中 国 移 动、中 国 电 信、中国联通三足鼎立 的 局 面。2008 年 11 月,工 信 部把 TD 演进技术列为拉动内需措施之一,2009 年 底,工 信 部 开 展 TD-LTE 规 模 测 试,2010 年 3 月 TD-LTE 外 场 第 一 阶 段 基 本 测 试 完 成,2010 年 10 月 TD-LTE-Advanced被确定为4G 国际标准之一, 2010年底,工信部批复同意六城市 TD-LTE 规模试 验总体 方 案,2012 年 2 月,中 国 移 动 启 动 TD-LTE 扩大 规 模 试 验 网 建 设,2013 年 3 月,中 移 动 发 布 TD-LTE“双百”计划,2013 年 6 月,中 移 动 4G 招 标 正式启 动,2013 年 6 月,中 移 动 明 确,2014 年 实 现 VoLTE 全国商 业 部 署,2013 年 9 月,首 批 4G 手 机 通过入网许 可,2013 年 12 月,工 信 部 正 式 发 放 4G 牌照。

4G网络中负载均衡问题的优化案例分析和解决方案——移动通信课程改革校企合作案例

4G网络中负载均衡问题的优化案例分析和解决方案——移动通信课程改革校企合作案例

4G网络中负载均衡问题的优化案例分析和解决方案——移动通信课程改革校企合作案例李恒;孙慧芬;赵正平;王诗兵【摘要】在信息工程专业和中国电信公司的校企合作过程中,针对网络运行的具体问题,中国电信工程师引导学生具体分析.通过对4G网络中校园用户数量较多时的感知速率较低情况,监控相关指标发现异常,即1.8G用户较多,2.1G用户较少,负载严重不均衡.针对此负载均衡问题,提出一种解决方案,即通过打开负载均衡开关,优化调整重选和异频切换参数,最终达到资源的最优利用.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对于指标异常判断,分析和解决方案的提出及实施过程,都有了深入了解.【期刊名称】《宜春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9)003【总页数】4页(P43-45,69)【关键词】移动通信;校企合作;4G网络;负载均衡问题;优化【作者】李恒;孙慧芬;赵正平;王诗兵【作者单位】阜阳师范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中国电信阜阳分公司,安徽阜阳236037;阜阳师范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阜阳师范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93在《移动通信》课程改革中,为了更好的让学生了解行业动态以及技术领域的最新进展,尤其是在4G领域,[1]积极引导学生学习最新网络技术,是《移动通信》课程的要求。

本校积极和中国电信公司展开合作,安排学生前往中国电信公司进行实习。

实习期间,面对一个最新案例,老师和学生在电信工程师们的指导下共同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方案,最终成功解决了问题。

随着LTE网络建设的成熟,4G用户数量也与日俱增。

但是,面对一些网络热点区域,[2]如校园、大型购物商场、酒店、写字楼、室外运动场等人流量和话务量较高的地方,需要扩容CA(载波聚合)以满足高流量需求。

但是,CA入网后,通过指标分析发现,在开启CA的基站中,2.1G小区和1.8G小区用户数存在不均衡的现象,如图1所示。

普通场景下,若2个频点负载不均衡,用户体验往往不明显。

《2024年面向软件定义的C4ISR系统资源建模方法研究》范文

《2024年面向软件定义的C4ISR系统资源建模方法研究》范文

《面向软件定义的C4ISR系统资源建模方法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C4ISR(Command, Control, Communications, Computers, Intelligence, Surveillance, and Reconnaissance)系统已成为现代战争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

为了实现更加高效、智能的战场管理与决策支持,软件定义的C4ISR系统资源建模方法成为了研究热点。

本文旨在研究并探讨面向软件定义的C4ISR系统资源建模方法,为提升系统性能和优化资源配置提供理论支持。

二、C4ISR系统概述C4ISR系统是一种集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与侦察于一体的综合信息系统。

它通过整合各类资源,实现战场信息的实时获取、处理和传输,为指挥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然而,随着战场环境的日益复杂,C4ISR系统面临着资源管理、信息处理等方面的挑战。

因此,建立一种高效、灵活的资源建模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三、软件定义C4ISR系统资源建模方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软件定义的C4ISR 系统资源建模方法。

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资源抽象与分类首先,对C4ISR系统中的各类资源进行抽象与分类。

根据资源的性质和功能,将其划分为硬件资源、软件资源、信息资源等。

通过对资源的抽象与分类,可以更好地理解资源的特性和需求,为后续的建模工作奠定基础。

2. 建模框架设计设计一种适用于软件定义C4ISR系统的建模框架。

该框架应具备可扩展性、灵活性和可配置性,以满足不同场景和需求。

建模框架包括资源描述、资源组织、资源交互等部分,以便实现对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利用。

3. 模型构建与优化在建模框架的基础上,构建C4ISR系统的资源模型。

模型应包括资源的属性、关系和行为等方面,以便更好地描述资源的特性和行为。

同时,通过优化算法对模型进行优化,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系统的性能。

四、方法实现与应用在上述理论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具体的实现方法,并将其应用于C4ISR系统中。

4glte移动通信课程设计

4glte移动通信课程设计

4glte移动通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4G LTE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技术原理和网络架构;2. 了解4G LTE的关键技术,如OFDM、MIMO、SAE等;3. 掌握4G LTE网络的规划、优化和运维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4G LTE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进行4G LTE网络规划和优化的实际操作技能;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关注和兴趣,激发创新意识;2. 增强学生对我国4G LTE技术发展的自豪感,培养爱国情怀;3. 引导学生认识到4G LTE技术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4G LTE移动通信技术,为我国移动通信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同时,通过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其在未来职场中的竞争力。

二、教学内容1. 4G LTE概述- 网络架构与发展历程- 4G LTE标准与关键技术2. 4G LTE技术原理- OFDM技术原理与应用- MIMO技术原理与应用- SAE架构与协议栈3. 4G LTE网络规划与优化- 网络规划原则与方法- 无线网络优化策略- 网络规划与优化工具应用4. 4G LTE网络的运维与管理- 网络运维的基本概念与任务- 4G LTE网络故障处理- 网络性能分析与优化5. 4G LTE实际案例分析- 国内外4G LTE网络部署案例- 案例分析与讨论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遵循科学性和系统性原则,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进行组织。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确保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能够深入了解4G LTE技术的实际应用。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具备4G LTE 网络规划、优化和运维的能力,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4G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标准(2024)

《4G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标准(2024)
项目成果展示
组织学生进行项目成果展示和交流,分享彼此的 研究成果和经验,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
拓展资源链接
3
提供相关领域的拓展资源链接,如学术论文、技 术报告、开源项目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
2024/1/24
26
07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2024/1/24
27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4G移动通信技术基本概念和原 理
28
发展趋势预测及挑战分析
01
5G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趋势
预测5G技术在传输速率、时延、连接数等方面的性能指标,以及5G网
络架构和关键技术的创新方向。
02
物联网与移动通信技术融合
分析物联网对移动通信技术的需求,以及4G/5G技术在物联网应用中的
挑战和机遇。
2024/1/24
03
移动通信技术与其他领域交叉融合
2024/1/24
15
网络性能评估指标
2024/1/24
吞吐量
评估网络传输数据的能力,包括上下行吞吐量 和峰值吞吐量等指标。
延时
衡量网络传输时延的性能指标,包括用户面数 据传输时延和控制面信令传输时延等。
抖动
评估网络传输稳定性的指标,反映数据传输过 程中的波动情况。
16
网络优化策略及方法
参数优化
网络实体安全威胁
包括核心网、基站等网络 实体的安全漏洞,可能导 致攻击者入侵并控制网络 。
用户设备安全威胁
用户设备可能存在安全漏 洞,被攻击者利用以窃取 用户隐私或进行恶意攻击 。
20
加密传输与身份认证技术
加密传输技术
4G网络采用先进的加密算 法和技术,确保用户数据 在传输过程中的机密性和 完整性。

毕业设计(论文)-浅析第四代(4g)移动通信系统[管理资料]

毕业设计(论文)-浅析第四代(4g)移动通信系统[管理资料]

浅析第四代(4G)移动通信系统二级学院:应用电子系专业班级:通信3070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二○一○年四月二十八日摘要在21世纪,移动通信已成为当代通信领域发展潜力最大、市场前景最广的热点技术。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正向着高数据率、高度移动性和大范围覆盖方向发展。

在新技术和市场需求的共同作用下,4G移动通信技术将呈现以下几大趋势:网络业务数据化、分组化,移动互联网逐步形成;网络技术数字化、宽带化;网络设备智能化、小型化;应用于更高的频段,有效利用频率;移动网络的综合化、全球化、个人化;各种网络的融合;高速率、高质量、低费用。

关键词:4G移动通信,OFDM技术,智能天线,ITU目录引言 (1)第一章4G移动通信技术的概念 (1)第二章4G移动通信技术的特点 (2)(一)4G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 (2)(二)4G移动通信系统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2)1. 具有很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2)2. 实现真正的无缝漫游 (2)3. 高度智能化的网络 (2)第三章4G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 (3)(一)OFDM技术 (3)(二)软件无线电技术 (3)(三)智能天线(SA) (3)(四)MIMO技术 (4)(五)全IP技术 (4)第四章4G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进程 (4)标准化组织对于4G的技术研究情况 (5)结束语 (7)参考文献 (7)引言在移动通信领域,每10年就发生一次革命性变化。

80年代的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系统和90年代的第二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主要用于话音业务和支持电路交换类型的业务,这两代系统的空中接口速率只有几百kbit/s。

将在21世纪初投入使用的3G系统IMT-2000在室内环境下能提供2Mbit/s的速率,在车载情况下速率至少为144kbit/s。

移动通信已成为当代通信领域发展潜力最大、市场前景最广的热点技术。

当今移动通信系统正向高数据率、高度移动性和大范围覆盖方向发展。

尽管3G系统标准比现有无线技术更强大,但也将面临竞争和标准不兼容等问题。

4G优化案例:负荷均衡提升用户感知 容量提升助力高校发展

4G优化案例:负荷均衡提升用户感知 容量提升助力高校发展

负荷均衡提升用户感知容量提升助力高校发展XXXX年XX月目录一、问题描述 (3)二、分析过程 (3)三、解决措施 (27)四、经验总结 (36)负荷均衡提升用户感知容量提升助力高校发展XX【摘要】高校是国家的人才基地,大学生都有机会成为未来的中高端用户。

运营商把高校市场作为自身业务的孕育温床,争夺未来的潜在客户,提升高校用户感知,维持学生对手机号码的忠诚度,便成了运营商关注的重点。

本文从多种影响用户感知的方位入手,全方位提升网络质量。

【关键字】高负荷,VOLTE,CQI【业务类别】优化方法、基础维护、VoLTE一、问题描述4G发展多年,三家运营商用户增长已经趋于平稳,城市人口变化主要来源于大学生新生力量的注入,各家已经把高校作为每年增长用户的主战场,随着4G网络用户规模以及不限流量套餐的不断发展,4G网络负荷逐日抬升,当前XX电信LTE网络负荷已处于较高水平,校园负荷更为突出,在此背景下,为确保下半年VOLTE校园业务感知,需要针对校园高负荷场景负荷均衡,和VoLTE业务感知提升进行研究分析。

二、分析过程1.高校高负荷场景分析XX全网一共1392个高负荷小区,校园783个,校园高负荷占比56.25%,1.8G高负荷小区和2.1G高负荷小区主要集中在校园区域,800M高负荷小区集中在校园和农村区域,超高的高负荷占比,用户的高度集中,致使校园为全网优化的重中之重。

校园等室内外场景区分明显的场景高流量需求大部分在室内,室外道路流量需求一般,因此推荐室内外异频部署策略:➢首选异频组网部署,即室内LTE2.1G+室外LTE1.8G,室分作为容量层吸收室内高话务,室外作为广覆盖,主要覆盖道路;➢室内超高话务场景,推荐室内LTE2.1G+1.8G双频部署,室外仅部署1.8G;➢室内超高话务场景同时也可以利用有源室分的特性进行灵活小区分裂,提高室分系统容量;➢对于室外有较高容量需求的场景,推荐有源室分LTE2.1G+1.8G,室外灵活选用微站部署LTE1.8G,缩小覆盖范围,增加室外小区数量和容量,保障室外高话务需求。

基于4G的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资源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4G的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资源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Ke y w o r d s
4 G T e a c h i n g r e s o u r c e d a t a b a s e s y s t e m or f n e w l y — e s t a b l i s h e d c o l l e g e s S Q L d a t a b a s e A s p e c t — o i r e n t e d p r o g r a m mi n g ( A O P )
L i C h u a n z h i C h e n Y o n g X u Mi n g
( Mo d e m E d u c a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C e n t e r , S u q i a n C o l l e g e , S u q i a n 2 2 3 8 0 0, J i a n g s u, C h i n a ) 。 ( De p a r t m e n t o fC o m p u t e r S c i e n c e , S u q i a n C o l l e g e , S u q i a n 2 2 3 8 0 0, J i a n g s u , C h i n a )
第3 1卷 第 2期
2 0 1 4年 2月
计算 机应 用与 软件
Co mp u t e r Ap p l i c a t i o ns a n d S o f t wa r e
Vo 1 . 31 No . 2 F e b.2 01 4
基于 4 G 的新 建 本 科 院校 教 学 资源 库 系统 的设 计 与 实 现
Ab s t r a c t
A i mi n g a t t h e i s s u e o f C O —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a n d s h a i r n g o f t e a c h i n g r e s o u r c e d a t a b a s e f o r n e w l y — e s t a b l i s h e d u n d e r g r a d u a t e c o l l e g e s ,

基于移动通信背景下的IUV-4G全网仿真教学软件设计

基于移动通信背景下的IUV-4G全网仿真教学软件设计

基于移动通信背景下的IUV-4G全网仿真教学软件设计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4G网络已经成为了当今主流的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设计一款基于移动通信背景的IUV-4G全网仿真教学软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样一款软件的设计理念、功能特点以及实施方法。

一、软件设计理念1. 实用性。

软件应当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IUV-4G技术,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全面性。

软件应当全面涵盖IUV-4G技术相关的知识点,包括技术原理、网络结构、通信协议、性能评估等方面,使学生能够全面地了解这一领域的知识。

3. 交互性。

软件设计应当注重与用户的交互性,使用户能够通过软件进行互动学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4. 创新性。

软件应当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能够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二、功能特点基于以上的设计理念,这款软件应当具有以下功能特点:1.技术原理模拟:软件应当能够通过模拟技术原理的方式来向学生展示IUV-4G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实现原理,包括系统结构、信道分配、调制解调、信号传输等方面的知识。

2.网络结构模拟:软件应当能够模拟IUV-4G网络的结构和组网原理,包括基站布局、网络拓扑、核心网结构等方面的知识。

3.通信协议仿真:软件应当能够模拟IUV-4G通信协议的实现过程,包括无线信道的传输过程、控制信号的传输过程、协议栈的实现过程等方面的知识。

4.性能评估仿真:软件应当能够对IUV-4G网络进行性能评估,包括传输速率、覆盖范围、信号质量等方面的性能指标,为学生提供实际的性能评估分析。

5.实验仿真:软件应当包含一定数量的实验案例,通过这些实验案例,学生可以进行实际的操作和实验,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

三、实施方法1.技术支撑:软件的设计需要基于先进的软件设计技术,借助于虚拟化技术,实现对IUV-4G网络的全面仿真。

2.数据支持:软件需要拥有大量真实的数据支持,包括网络拓扑、通信协议等方面的数据,以确保软件的仿真效果和真实性。

基于移动通信背景下的IUV-4G全网仿真教学软件设计

基于移动通信背景下的IUV-4G全网仿真教学软件设计

基于移动通信背景下的IUV-4G全网仿真教学软件设计1. 引言1.1 背景介绍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5G技术的不断推进,传统的4G技术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

在移动通信领域,IUV-4G全网仿真教学软件设计成为了一项热门话题。

IUV-4G全网仿真教学软件设计是基于移动通信背景下的一种教学软件,旨在帮助学生通过仿真实验的方式更好地理解和掌握4G网络的工作原理和相关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行业的发展和应用范围的扩大,对于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开发一款符合实际应用需求的仿真教学软件,可以提高学生在移动通信领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有助于培养更加优秀的移动通信人才。

通过实际的仿真实验,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4G网络的工作原理和参数配置,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基于移动通信背景下的IUV-4G全网仿真教学软件设计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践价值。

1.2 研究意义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也推动了移动通信领域的研究与发展。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升级,人们对于高速、高可靠性、低时延的通信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开发基于移动通信背景下的IUV-4G全网仿真教学软件具有重要的意义。

基于移动通信背景下的IUV-4G全网仿真教学软件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加直观地理解移动通信网络的工作原理和技术规范,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通过软件的模拟演示和实践操作,学习者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时模拟实验,加深对移动通信技术的理解,提升实践能力。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对于行业的人员培训和技术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基于移动通信背景下的IUV-4G全网仿真教学软件的研究开发,可以为行业人才的培训提供更加灵活、便捷、高效的学习方式,可以更好地满足行业的发展需求。

通过教学软件的设计和开发,还可以促进移动通信领域的研究与创新,推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研究开发基于移动通信背景下的IUV-4G全网仿真教学软件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促进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与推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面向四G系统的资源感知切换策略的仿真设计与实现样本

面向四G系统的资源感知切换策略的仿真设计与实现样本

目录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4G通信系统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G通信系统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G系统核心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OFDM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全IP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面向4G系统资源感知切换方略.....................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切换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切换方略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资源感知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2)QoS适配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3)RCH 方略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仿真成果及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1、蜂窝社区仿真.................................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资源感知切换方略仿真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于移动通信背景下的IUV-4G全网仿真教学软件设计

基于移动通信背景下的IUV-4G全网仿真教学软件设计

基于移动通信背景下的IUV-4G全网仿真教学软件设计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4G网络已经成为主流移动通信网络,而IUV-4G全网仿真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开发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IUV-4G全网仿真教学软件的背景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G网络,作为移动通信技术的最新进展,具有传输速率快、网络连接稳定、多媒体传输等特点,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基于4G网络的通信技术的教学和培训也成为当今的一个重要课题。

为了更好地进行4G网络通信技术的教学和培训,IUV-4G全网仿真教学软件的设计和开发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样的软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4G网络的结构、功能和应用,并提高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技能。

二、IUV-4G全网仿真教学软件的需求分析针对移动通信背景下的IUV-4G全网仿真教学软件设计,我们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

有效的需求分析是软件设计和开发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在IUV-4G全网仿真教学软件的需求分析中,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功能需求:软件需要具备4G网络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仿真、传输速率测试、数据传输模拟等功能。

2. 教学需求:软件需要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包括视频、图表、文字等形式的知识传输。

3. 用户需求:软件需要具备易用性和友好性,以便用户能够方便地进行学习和使用。

4. 扩展需求:软件需要具备扩展性,可以根据不同学习阶段和需求进行功能扩展和升级。

通过以上需求分析,我们可以初步确定IUV-4G全网仿真教学软件所需的基本功能和特点,为后续的设计和开发奠定基础。

基于以上设计理念,我们可以更有效地进行软件的具体设计和开发,确保软件能够满足教学和应用的需求。

四、IUV-4G全网仿真教学软件的具体设计与实现在设计和开发IUV-4G全网仿真教学软件时,我们需要考虑软件的结构、功能模块、数据处理等方面。

以下是具体的设计和实现步骤:1. 软件结构设计:确定软件的整体结构和模块划分,包括前端界面、后端逻辑处理、数据存储等部分。

基于移动通信背景下的IUV-4G全网仿真教学软件设计

基于移动通信背景下的IUV-4G全网仿真教学软件设计

基于移动通信背景下的IUV-4G全网仿真教学软件设计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4G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相关的教学软件也成为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文将基于移动通信背景下,介绍一种IUV-4G全网仿真教学软件的设计方案。

一、软件概述IUV-4G全网仿真教学软件是一款基于移动通信技术的教学软件,通过模拟4G网络的工作原理以及交互过程,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4G网络的工作机理。

软件主要包括仿真实验、综合实验、考试等功能模块,可以满足学生对移动通信网络的全面学习需求。

二、功能模块设计1. 仿真实验仿真实验是软件的核心模块,通过模拟4G网络的运行原理和流程,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际操作和观察,以达到对网络工作原理的深入理解。

学生可以通过软件模拟建立一个4G基站,并观察手机与基站之间的交互过程,以及数据传输的实时情况。

2. 综合实验综合实验是对学生知识综合运用的考验,通过将多个知识点融入实际操作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4G网络的整体工作机理。

通过软件模拟一场4G网络故障,要求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故障排查和修复,从而加深对网络运行原理的理解。

3. 考试考试模块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一次综合性测试,可以通过模拟题目的形式,考察学生对4G网络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考试题目种类丰富,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实际操作题等,全面考查学生对4G网络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掌握情况。

三、实现技术1. 软件开发语言软件的开发可以采用C++、Java等主流编程语言,结合图形化界面设计技术,实现软件的用户友好性和功能丰富性。

2. 数据库设计为了存储用户的实验数据和学习情况,可以采用MySQL或Oracle等关系型数据库,以及NoSQL数据库等技术来进行数据管理和存储。

3. 仿真技术为了实现4G网络的仿真环境,可以借助NS-3、MATLAB等仿真技术,模拟4G网络的实际工作原理和流程,以及用户与基站之间的交互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摘要: (2)一、绪论 (2)二、4G通信系统简介 (3)1、4G通信系统概述 (3)2、4G系统关键技术 (3)1)OFDM技术 (3)2)全IP技术 (4)三、面向4G系统的资源感知切换策略 (4)1、切换技术 (4)2、切换策略描述 (5)1)资源感知方案 (5)2)QoS适配方案 (7)3)RCH 策略描述 (9)四、仿真结果及分析 (10)1、蜂窝小区仿真 (10)2、资源感知切换策略仿真分析 (11)1)系统切换掉话率仿真 (11)2)系统新呼叫阻塞率仿真 (14)五、总结 (16)六、参考文献 (16)附录: (17)面向4G系统的资源感知切换策略的仿真设计与实现摘要:4G移动通信系统由于业务传输速率更高,QoS体系更为复杂,全IP技术的采用使得系统的资源管理和控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更高的复杂度,这些都为通信系统中的无线资源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现有切换技术无法兼顾切换资源、可靠性和对目标小区影响等因素之间的需求变化,已经不能够适应4G系统的要求。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资源感知切换策略。

它联合资源和导频作为切换的控制参数,同时在切换的过程中采用QoS适配方案。

包括实时业务强占非实时业务用户资源以及高业务速率用户的降速思想。

仿真结果表明4G系统下与硬切换策略相比,该算法具有更低的切换掉话率和新呼叫阻塞率,高业务速率切换用户对目标小区的影响更小。

关键词: 4G;切换;资源感知;QoS适配一、绪论未来的4G系统是一个全IP化的异构网络,不同的的业务将同时存在于同一个传输平台中,例如音频、视频、多媒体等业务,业务种类多样化和业务QoS 需求的多样化是未来4G系统两个重要特点。

在4G系统中,数据业务将会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数据业务由带宽需求等产生的多种QoS需求将不可忽视。

为了适应未来业务需求的变化,需要进一步提高4G系统的频谱资源利用率。

多载波调制技术如OFDM技术等,由于其能有效降低多径和频率选择性衰落对4G系统性能的影响而得到广泛重视。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现有切换技术无法兼顾切换资源、可靠性和对目标小区影响等因素之间的需求变化,已经不能够适应4G系统的要求。

如何充分的利用系统资源,既保证各种不同QoS需求用户的平滑切换,同时又降低高业务速率用户对目标小区的影响将成为未来4G系统切换技术中的关键问题。

因此,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对4G系统的切换技术进行了研究。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资源感知切换(Resource Cognitive Handover,RCH)策略。

它联合资源和导频作为切换的控制参数,同时在切换的过程中采用QoS 适配方案,包括实时业务强占非实时业务用户资源以及高业务速率非实时用户的降速思想。

该切换策略从资源的角度出发,保证在切换过程中整个系统的资源能够被充分利用,同时保证了不同QoS需求的用户能够平滑切换,降低了高业务速率用户对目标小区的影响。

同时基于应用OFDM技术的4G系统级仿真平台对切换策略进行了仿真研究,得出了新型资源感知切换策略的仿真性能,并对其进行了分析。

二、4G通信系统简介1、4G通信系统概述4G是第四代移动通信及其技术的简称,是集3G与WLAN于一体并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以及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晰度电视不相上下的技术产品。

4G系统能够以100Mbps的速度下载,比拨号上网快2000倍,上传的速度也能达到20Mbps,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

而在用户最为关注的价格方面,4G与固定宽带网络在价格方面不相上下,而且计费方式更加灵活机动,用户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确定所需的服务。

此外,4G可以在DSL和有线电视调制解调器没有覆盖的地方部署,然后再扩展到整个地区。

简单而言,4G是一种超高速无线网络,一种不需要电缆的信息超级高速公路。

2、4G系统关键技术1)OFDM技术正交频分复用(OFDM)是多载波调制(MCM)技术的一种。

MCM的基本思想是把数据流串并变换为N路速率较低的子数据流,用它们分别去调制N路子载波后并行传输。

因子数据流的速率是原来的1/N,即符号周期扩大为原来的N倍,远大于信道的最大时延扩展,这样MCM就把一个宽带频率选择性信道划分成了N个窄带平坦衰落信道(均衡简单,只做循环前缀既可以消除ISI,ICI),从而先天具有很强的抗无线信道多径衰落和抗脉冲干扰的能力,特别适合于高速无线数据传输。

OFDM的基本原理就是把高速的数据流通过串并变换,分配到传输速率相对较低的若干个子信道中进行传输。

由于每个子信道中的符号周期会相对增加,因此可以减轻由无线信道的多径时延扩展所产生的时间弥散性对信道造成的影响。

并且还可以在OFDM符号之间插入保护间隔,使保护间隔大于无线信道的最大时延扩展,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由于多径而带来的符号间干扰(ISI)。

2)全IP技术未来的4G网络系统将是一种全IP的网络结构(包括各种接入网和核心网),4G系统将是一个集成广播电视网络、无线蜂窝网络、无绳网络、无线局域网(WLAN、L、短距离应用的蓝牙等系统和固定的有线网络为一体的结构,各种类型的接入网都能无缝的接入基于IP的核心网。

而且不仅核心网采用IP网结构,整个网络的无线接口也要采用IP技术。

三、面向4G系统的资源感知切换策略1、切换技术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对于处于通信过程中的移动台,当其从一个基站的覆盖区域移动到另一个基站的覆盖区域时,为了保证通信的连续性,会发生切换。

切换不仅要保证用户在穿越小区边界时仍能进行正常的通信,而且还要做到快速、有效,这样才有利于降低整个系统的干扰,提高QoS,减少掉话,提高系统的容量。

随着未来通信系统服务的业务种类日益繁多,对切换策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切换控制可分为软切换和硬切换两大类。

软切换是先连后断,软切换的算法和相关参数直接影响着系统的容量和服务质量。

软切换带来的增益是以牺牲额外的资源为代价的,软切换比例过高会占用过多的发射功率,占用过多的无线资源,会造成系统容量下降。

软切换只能是在同频切换时使用。

硬切换是先断后连,异频之间切换是硬切换,但硬切换并不都是异频之间的切换。

2、切换策略描述根据未来4G通信系统多QoS需求用户并存以及高业务速率用户比例加大的特点,在资源感知切换策略中,将切换用户划分成三个等级:Class 1,实时业务;Class 2,低速非实时业务;Class 3,高速非实时业务。

本文提出的切换策略从资源的角度出发,保证在切换过程中整个系统的资源能够被充分利用,同时保证不同QoS需求的用户要能够平滑切换,降低高业务速率用户对目标小区的影响。

1)资源感知方案在第二代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切换过程中是以导频强度作为表征某时刻接收信号好坏的参数,并依据该导频强度进行基站选择和切换判决的方法。

但是仅仅存在满足导频强度要求的基站并不意味着切换可以成功进行。

在未来的4G 移动通信系统中,以导频强度作为唯一切换判决量将不再充分,主要原因有下几个方面。

首先,导频本身所表达的信息内容有限。

因为导频强度表征了存在满足传输信号要求的目标基站,却不能表征目标基站是否有空闲资源接纳该用户。

因此在未来4G系统中除了将导频强度量作为切合判决量以外,还需要引入更多信息表征切换判决量以提高切换的成功率。

其次,未来4G通信系统中存在单业务占用大量小区总资源比例的用户,这样的用户的接入和服务终止都将对小区可用资源带来较大幅度影响。

单纯考虑导频强度已不足以保证未来4G移动通信系统进行切换的需求。

未来4G系统小区覆盖减小导致的切换频度增加,加剧了未来通信系统的切换失败概率。

增加新的联合切换判决量以适应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的需求更加紧迫。

第三,从资源使用角度,应考虑如何更优分配资源以更好地保障切换用户业务连续性。

切换过程可能同时存在多个满足导频强度条件的候选小区可供选择。

按单一导频强度判决将选择候选目标小区中导频强度最强者进行切换。

但是导频强度最强的候选小区可能已经满负荷或者剩余的资源已经不足以接入这个切换用户,而其它候选小区虽然导频强度稍弱,但可能剩余资源相对较多足以接入这个切换用户。

此时按照导频强度最高的标准选择目标小区,无疑将导致切换的失败。

第四,从整个系统运行的角度,各个小区资源利用状况应相对均衡。

单以导频强度决定用户能否接入目标小区并没有考虑目标小区负载的情况。

重载小区接入占用较多资源的切换用户时,有可能造成负载过重。

如将此用户接入到其他负载较轻的小区,则可以使各小区的资源利用相对均衡。

故在切换判决时在导频这个判决因素外,如果引入表征负载情况的量协同进行切换判决,将有望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因此,目标小区资源状况这个因素对未来4G 移动通信系统切换过程有较大影响。

如果能够通过有效的手段将目标小区的资源状况的影响考虑进切换过程,将较好地提高切换成功率。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了资源感知的思想,即采用新型的联合导频强度和基站剩余资源两个因素进行切换判决,将资源感知的概念引入到切换判决之中。

这样在进行切换判决时,导频强度不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系统可以根据目标小区的资源剩余状况灵活地为切换用户选择合适的小区接入,保证了系统资源的充分利用。

传统的硬切换以导频强度为切换判决参数。

在△t时间内切换需满足下式:Padjacent⋯-⋯>TPserving)(1其中,Padjacent和Pserving分别为目标基站和原基站的导频强度,T为硬切换门限。

在联合资源切换中,资源也被纳入到切换判决的体系之中。

假设目标基站BS1、BS2 的导频强度分别为Padjacent1 和Padjacent2 。

它们均满足(1)式,那么他们如果还满足:Padjacent1⋯⋯<-(2Padjacent2)T1其中T1为导频比较门限,即目标两基站的导频均满足硬切换条件,且其差值在一定门限值T1以内。

则在切换判决时继续比较BS1和BS2的剩余资源量Radjacent1和Radjacent2,如果:Radjacent1⋯⋯<-Radjacent2(3)选择BS2作为切换的目标基站。

反之选择BS1作为切换的目标基站。

而当仅有一个目标基站的导频强度符合门限要求T时,不进行资源量判断,算法退化为传统硬切换。

2)QoS适配方案未来的4G通信系统将会是一个多业务种类、多QoS需求共存的通信系统。

高业务速率数据用户将占很大比重,同时其切换将更加频繁。

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切换用户对目标小区造成的影响也与以往不同。

一方面,未来4G移动通信系统中高业务速率用户比重会加大。

随着业务传输速率的提高,其需要的资源也随之增多。

为了保持通信的连续性,在切换过程中单用户切换调用的临时资源将增加,所以一个高业务速率切换用户对系统的影响越来越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