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面瘫修复的临床研究进展”点评
2024年面瘫病专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2篇)
2024年面瘫病专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引言面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面部肌肉的功能障碍,造成面部表情不对称。
面瘫病的诊断与治疗一直是临床医学的重点研究领域之一。
本文将对2024年面瘫病专诊疗方案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1. 分析1.1 疗效分析2024年面瘫病专诊疗方案在治疗面瘫病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采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面部表情功能。
在药物治疗方面,使用抗病毒药物和抗炎药物可以有效地抑制病毒的复制和减轻炎症反应,从而减少面瘫病的症状。
在物理治疗方面,通过热敷、面部按摩、功能性训练等手段,可以促进面部肌肉的血液循环和恢复功能。
在手术治疗方面,面神经重建手术可以通过重建受损的面神经,使面部肌肉重新获得功能。
1.2 不足之处然而,2024年面瘫病专诊疗方案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优化。
首先,药物治疗的疗效不稳定。
由于面瘫病的病因多种多样,不同的患者对同一种药物的治疗效果差异较大。
因此,需要更精确地确定面瘫病的病因,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其次,物理治疗的效果有限。
尽管物理治疗可以促进面部肌肉的恢复,但其效果依赖于患者的合作程度和治疗师的操作技巧。
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物理治疗的方法,提高治疗的效果。
再次,手术治疗的风险较高。
面神经重建手术是一种复杂的手术,可能导致一些并发症,如感染、面部肌肉功能不全等。
因此,需要进一步优化手术方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2. 优化建议2.1 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针对面瘫病的病因多样性,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通过患者的病史、症状以及相关检查结果,确定面瘫病的病因,并针对性地选择药物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2.2 创新物理治疗方法可以通过引入新的物理治疗方法,提高面瘫病的治疗效果。
例如,可以采用电刺激、激光治疗、声波治疗等新技术,促进面部肌肉的恢复。
同时,可以开发面部肌肉功能训练的虚拟现实系统,提高患者的治疗积极性和效果。
近年来中医治疗面瘫研究进展
近年来中医治疗面瘫研究进展目的归纳和总结近年来中医治疗面瘫的方法以及疗效的相关文献,反映此研究的最新研究水平。
方法总结中医治疗面瘫的方法以及疗效。
结果中医治疗面瘫的临床方法多样,疗效显著。
结论中医治疗面瘫临床效果较好,但缺乏中医治疗方法的统一。
标签:面瘫;中医疗法;研究进展;综述面瘫,俗称口眼歪斜,是指颈乳突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产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又称Bell麻痹或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之一。
临床上治疗方法很多。
若治疗不正确往往留下终身面瘫,影响面容,给患者和家庭带来痛苦。
中医认为是正气不足,应为空虚,风寒等邪气治病因素所致。
笔者现将近年来中医治疗该病的文献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古书已经为面瘫的致病因素做了详细的解释。
《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载:“风者,百病之始”,《素问·风论》“故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为他病也”;《脉因证治·劳》“喜怒不节,起居不时,有所劳倦,皆伤其气”,《景岳全书·杂证谟·诸气》“夫百病皆生于气,正以气之为用,无所不至,一有不调,则无所不病”、“血无气不行,血非气不化”,《灵枢·百病始生》亦有“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的记载,这些文献都指出面瘫是由于外感邪气,邪气停于经脉、营卫不和所致。
《医林改错·口眼歪斜辨》“忽然口眼歪斜,乃受风邪阻滞经络之症”,《金匮翼·中风统论》“口眼歪斜,络病也”,《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盖口眼口呙斜,肌肤不仁,邪在络也”,《诸病源候论·偏风口口呙候》“偏风口口呙是体虚受风,风入于夹口之筋也。
足阳明之筋,上夹于口,其筋偏虚,而风因乘之,使其经筋急而不调,故令口口呙僻也”,这些文献都为面瘫是外感风邪所致提供了证据。
2治则治法治疗面瘫病在于本,行气血,疏导经络,调和营卫。
《杂病源流犀烛·中风源流》载:“至如中血脉者,病在半表半里,其症口眼口呙斜,沉沉欲睡,外无六经症状,内无便溺之危,既不可汗,又不可下,惟以静胜其躁,以养血为主,宜大秦艽汤、养荣汤、羌活愈风汤。
综合康复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综合康复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临床上患者以面部表情失常、口角歪斜等症状为主要特征。
面神经麻痹对患者的外貌和心理健康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及早采取有效的康复治疗对于面神经麻痹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综合康复治疗是一种采用多种治疗手段相互配合的治疗方法,能够全方位地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
本研究旨在观察综合康复治疗在面神经麻痹患者中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就诊并被确诊为面神经麻痹的患者100例,男性46例,女性54例。
年龄范围25-65岁,平均年龄40岁。
病程范围3个月至1年不等。
二、研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每组50例。
观察组接受综合康复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康复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
观察指标包括患者的面部表情恢复情况、口角位置恢复情况、患者满意度等。
三、研究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观察组患者面部表情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口角位置恢复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合康复治疗在面神经麻痹患者中具有明显的疗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面部表情和口角位置,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临床工作中应积极采用综合康复治疗,以提高面神经麻痹患者的康复效果。
五、讨论本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结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研究样本相对较小,且只在一个医院开展,因此研究结论还需要在更多的医院和更大的样本范围内得到验证。
研究只观察了3个月的治疗效果,长期疗效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研究人员参与到面神经麻痹康复治疗的研究中,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针灸治疗面瘫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针灸治疗面瘫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效果。
方法:共选取在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88例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电脑分组法进行分组,一组设为对比组(44例,给予常规性取穴法治疗),另一组为研究组(44例,给予中医针灸法治疗),对比两种方法治疗后各组的治疗疗效。
结果:治疗后,研究组面部神经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比组,两组对比区别有统计价值(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2%,显著高于对比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1.81%,两组对比区别有统计价值(P<0.05)。
结论:中医针灸用于治疗面瘫疾病中,能缓解面瘫情况,促进患者病情早日康复,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面瘫;西医;中医针灸;安全性面瘫即指面神经麻痹,根据疾病情况可划分为周围性面瘫与中枢性面瘫。
面瘫虽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不会存在很大的威胁,但若不对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会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更会使患者的心理状态遭受严重打击。
既往治疗面瘫的方式主要为西医配合治疗,但相关临床实践表明,该方式治疗面瘫取得的疗效并不显著,因而临床逐渐采取中医方式来治疗面瘫。
本文主要分析中医针灸在治疗面瘫中的治疗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面瘫提供有效的治疗数据,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选取在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88例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电脑分组法分为对比组(44例)及研究组(44例)。
对比组:男25例,女19例;年龄25-58岁,平均年龄(30.20±2.31)岁;病程8-39d,平均病程(20.36±5.55)d。
研究组:男26例,女18例;年龄24-57岁,平均年龄(30.11±2.22)岁;病程7-37d,平均病程(20.12±5.29)d。
两组患者资料经过统计学软件分析后发现并无区别,可进一步对比研究。
1.2方法对比组:患者入院之后,采取平补平泻取穴法治疗患者,穴位主要取合谷穴、下关穴及地仓穴治疗。
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研究进展
额纹上部未 出现 , 阳 白透头临泣 ; 皱眉不能或无 力取 攒 透睛
明; 口歪 、 流涎 取 地 仓 透颊 车 、 颧髂 ; 听觉 障碍 取 翳 风 、 听会 ; 偏 头痛 取 完 骨或 风池 。结果 显 示 , 2 7例 患者 中 , 治愈 2 2例 ( 8 1 . 5 %) ,显效 3例 ( 1 1 . 1 %) ,好 转 2例 ( 7 . 4 %) , 总有 效 率 为 1 0 0 . 0 %。 蒋 天 义 选取 3 0例 面瘫 患 者 且 根 据 其 发 病 时 间 的不 同 给予 相 应 针 灸 治 疗 方 法: ( 1 ) 急性 期 患 者 主 穴 取 患 侧 翳 风 、 牵正, 采 取 提插 捻转泻法 , 配 穴取 合 谷 ( 双侧 ) 、 阳白、 攒竹 、 丝竹空 、 太
摘要 : 面瘫是 临床常见 、 多发疾 病 , 近年来其 患病率有增 高趋势 , 引起 了广泛关注 , 而针灸在 治疗 面瘫方面颇具特 色与优
势。故本 文针对近年来针灸治疗面瘫 的临床报道 和文献研究进行整理 和综述 , 并探讨其未来可能 的研究和发展方 向。
关键词 : 针灸治疗 ; 面瘫 ; 非特异性 炎症
瘫, 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 针灸作为临床治疗周 围性面瘫
的最 常 用方 法 之一 , 疗 效 已得 到广 泛认 可 。近年 来 , 国
内在 针灸治疗面瘫 的临床 报道及基础研究等方 面取
得 了较 大 的进 步 , 现将 针 灸 治 疗 这 一 疾病 的情 况 做 一
综述 。 1 单 纯针 刺治 疗
穴取患侧阳白、 地仓 、 太 阳透 颧 髂 。( 3 ) 恢 复期 患 者 主
穴取患侧翳风 、 牵正 , 使用较强 的提插捻转泻法 ; 配穴
近5年针灸治疗面瘫后遗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近5年针灸治疗面瘫后遗症的临床研究进展面瘫后遗症是指经正规治疗超过3个月后尚未痊愈的面瘫,常见于面神经损伤严重及早中期失治误治的面瘫患者,主要表现为面肌联带运动、痉挛、僵硬感等,治疗时间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近年来针灸治疗面瘫后遗症的临床报道越来越多,现就近5年来针灸治疗本病现状综述如下。
1.针刺1.1针具黄奏琴[1]运用金质针结合艾灸治疗39例面瘫后遗症患者,并将其与普通钢质针结合艾灸相对照,发现金质针加艾灸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更优。
1.2取穴刘红燕[2]采用头针技术治疗48例患者,取穴百会、头部运动区下点、神庭、迎香、下关、率谷、合谷。
其中头针针刺后,捻针5min,频率200~300 转/分,与传统针灸治疗相比疗效更佳。
刘丽侠[3]等运用腕针和体针治疗面瘫后遗症患者30例,予腕针双侧1区、2 区、3区,4区,行向心性捻转补法。
体针常规取穴,均取双侧,与传统取穴相比效果明显提高。
李欢欢[4]等针刺“髓会穴组”治疗面瘫后遗症30例,取穴: 完骨、风池、天柱、颈4夹脊、颈5夹脊、风府、大椎,与传统取穴相比疗效亦明显提高。
1.3针刺手法苏美莲[5]阳白穴“井”字针法治疗面瘫后遗症47 例,阳白穴刺入4针,针尖分别朝向鱼腰穴、前发际(平行于正中线)、垂直于前正中线(2根方向相反),再常规针刺面部,随症加减,总有效率达93. 6%。
韩丽斌[6]运用透刺法加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45例,取患侧面部穴位,其中地仓、颊车透刺,攒竹、丝竹空透刺,下关、颧髎透刺,总有效率达100%。
2.针刺结合药物洪钰芳[7]用针灸加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52例,中药内服方:黄芪15 g、当归9 g、黄精15 g、川芎9 g、白芷9 g、全蝎粉3g、僵蚕9 g、蒲公英15 g。
中药外敷方:艾叶15 g,野菊花15 g、当归15 g、大青叶15 g、白鲜皮15 g、冰片3 g。
将中药煎汁用毛巾沾取,热敷于患处,加之传统针刺治疗,疗效甚佳。
面神经损伤修复方法的研究进展
面神经损伤修复方法的研究进展面神经是含有运动神经纤维和感觉神经纤维的混合神经,并以运动功能为主,易受外伤、医源性损伤、肿瘤等因素影响而造成损伤,随着修复技术的提高,面神经损伤修复的质量大为提高。
但由于面神经解剖和功能上的特殊性,且神经再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修复后功能的恢复不够理想。
因此,寻找新的修复方法提高神经的再生速度和质量,依然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现将面神经损伤修复方法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神经吻合直接立即缝合神经的断端是面神经损伤最好的修复方法,但仅限于缺损长度较短或位置较特殊的类型。
1.1 端端吻合:端端吻合是最理想的神经吻合方法,具有良好的远期效果。
经典的缝合方法主要有神经外膜缝合和神经束膜缝合。
神经外膜缝合法只缝外膜,操作简单,但神经功能束的对合较差;神经束膜缝合法吻合更确切,但有错接不同功能神经束的可能,可用Sunderland 神经束分布图、电刺激法、分子免疫法等指导术中鉴别不同神经束,行束膜吻合。
1.2 端侧吻合:端侧吻合是把一根或多根损伤神经的远端吻合到一根正常神经外膜开窗处。
面神经分为五支,在外伤和肿瘤包裹时经常有多支损伤,所以比较适合此术式。
Viterbo 等[1]首先报道了神经端侧吻合后可诱使未受损的神经干发出侧芽长入受损神经干远端,得到了外科界的重视,成为研究热点。
刘洪飞等[2]在面神经损伤端侧吻合修复的临床应用中,采用端侧吻合技术进行了面神经修复,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1.3 神经延长吻合:对于面神经缺损长度较少,但又不宜行直接吻合术的,可采取神经延长吻合。
牙祖蒙等[3]研究指出,面神经缺损≤3cm,通过快速延长后即刻行吻合术修复神经缺损,可获较满意疗效。
韦培涌等[4]研究发现,将面神经鼓室段及乳突段联合向外耳道后壁及颞骨浅面改道,能有效延长面神经总干长度,是解决面部外科手术中面神经长度不足的有效方法之一。
2神经移植面神经损伤后直接缝合有张力时或因为手术切除导致一段神经缺失时,有时必须采用神经桥接移植手术和其他特殊的手段。
面瘫2012年总结、分析、疗效评价(精选5篇)
面瘫2012年总结、分析、疗效评价(精选5篇)第一篇:面瘫2012年总结、分析、疗效评价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的总结、评价、疗效分析及优化方案(2012年)评估方案1、针对就诊病人,按面瘫治疗方案诊治病人。
2、参加人员为科内所有医生。
3、每年一次。
4、根据相关评定疗效标准,病人康复情况,及时总结及优化治疗方案。
总结评价分析: 1、2012年,面瘫就诊人数316人次,住院患者43人,其中治愈28人,治愈率为65%,好转人数为15人,好转率为34.8%。
平均治疗时间为15.6天。
临床主要以风寒湿邪侵犯面部经络,面部脉络受阻为主,经综合治疗后,疗效还是比较满意2、面瘫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我科现行诊疗方案主要是针对周围性面瘫。
我科现开展的诊疗方案中,以针刺治疗为主,配合局部推拿、游走罐等治疗,以达祛风散寒,疏通经络的作用。
3、存在问题:(1)个别患者免疫力低下,气血不能濡养经脉,影响恢复。
(2)因个体差异,治疗方法单一,致病情恢复慢,病程长。
优化方案:1.在治疗期间注意休息,不宜过度疲劳,主要以循经走罐为主;以督脉,背腧穴和足太阳经为主,适宜刺激能够宣行卫气,祛除表邪,激发阳气的温煦作用,驱除寒邪。
2.在治疗期间需要患者密切配合做好治疗,必要时增加治疗方法,如穴位埋线疗法等综合治疗,才能达到预计的效果。
针灸科 2012.12.30第二篇:面瘫2011年总结、分析、疗效评价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的总结、评价、疗效分析及优化方案(2011年)评估方案1、针对就诊病人,按面瘫治疗方案诊治病人。
2、参加人员为科内所有医生。
3、每年一次。
4、根据相关评定疗效标准,病人康复情况,及时总结及优化治疗方案。
总结评价分析: 1、2011年,面瘫就诊人数173人次,住院患者29人,其中治愈18人,治愈率为62%,好转人数为11人,好转率为37.9%。
平均治疗时间为17.8天。
临床主要以风寒湿邪侵犯面部经络,面部脉络受阻为主,经综合治疗后,疗效还是比较满意2、面瘫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我科现行诊疗方案主要是针对周围性面瘫。
针灸疗法在顽固性面瘫中的进展与应用前景
针灸疗法在顽固性面瘫中的进展与应用前景针灸疗法在顽固性面瘫的治疗中具有潜力,并且取得了一些进展。
顽固性面瘫指的是长时间未能恢复或部分恢复的面瘫病例。
针灸疗法作为传统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面瘫的治疗中已经有了一些积极的应用。
研究表明,针灸疗法可以通过促进面肌的血液循环、增加面部肌肉的张力和恢复神经功能来改善面瘫症状。
此外,针灸还可能通过调节神经元活动和神经递质水平来发挥治疗作用。
然而,目前关于针灸在顽固性面瘫中的疗效和机制的研究还比较有限。
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和科学实验将有助于深入探索针灸治疗顽固性面瘫的有效性和机制。
本文将为大家科普针灸疗法在顽固性面瘫中的进展与应用前景。
一、针灸疗法在顽固性面瘫中的进展近年来,针灸疗法在顽固性面瘫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
顽固性面瘫是指长时间未能完全或部分恢复的面瘫病例,对于传统治疗方法反应差或无效。
以下是针灸疗法在顽固性面瘫中的一些进展:临床观察:一些临床观察研究表明,针灸疗法可以显著改善顽固性面瘫的症状。
例如,针灸可以减轻面部肌肉的痉挛和僵硬,改善面部表情,提高神经功能恢复的速度和程度。
顽固性面瘫患者往往会出现面部肌肉的痉挛和僵硬,这对于面部表情和功能的恢复造成了阻碍。
一些临床观察研究发现,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减轻面部肌肉的痉挛和僵硬,使得面部肌肉更加放松和灵活。
综合疗效:针灸疗法常常结合其他治疗方法,如中药疗法、物理疗法等,形成综合治疗方案。
这种综合疗效的方法可以综合发挥不同治疗手段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针灸疗法、中药疗法、物理疗法等各自具有不同的治疗机制和作用方式。
通过将它们综合运用,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增强治疗效果。
比如,针灸可以调节气血运行和神经功能,中药可以通过药物成分的作用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物理疗法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恢复运动功能。
综合疗法的优势在于综合利用多种治疗手段,从多个方面促进康复和恢复。
体内机制:一些研究尝试探索针灸在面瘫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瘫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瘫的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科近三年收治的90例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静脉滴注复方曲肽营养神经,地塞米松消炎,更昔洛韦抗病毒,针刺,穴位按摩,闪罐以及黄鳝血外用等方法治疗,同时给予患者优质护理干预,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面部神经功能评分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情况。
结果: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5%,患者面部神经功能评分为(17.93±3.22)分,明显高于治疗及护理前(5.73±1.89)分(P<0.05);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100%。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瘫效果良好,配合优质护理干预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面瘫;综合药物;针刺,穴位按摩;闪罐;黄鳝血;临床疗效。
正文面神经麻痹又称为面神经炎、亨特综合征,俗称面瘫、吊线风。
中医认为多因脉络空虚、风寒、风热之邪乘虚侵入袭面部筋脉,致气血阻滞,肌肉纵缓不收。
西医认为主要由病毒感染、面部风吹受凉等所引起的局部血管肿胀、缺血以及后神经脱髓鞘感染等引起【1】。
笔者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与诊断标准:临床资料选择2019年6月~2022年4月本科面瘫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排除面部过敏、外伤、精神疾患、重要脏器疾病。
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24~72岁,平均年龄(33.6±10.6)岁, 病程2 d~5个月,平均病程(2.6±1.1)个月;病变部位:左侧25例, 右侧20例;疾病类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1例,中枢性面神经麻痹14例;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20~73岁,平均年龄(33.5±10.6)岁,病程3d~5个月,平均病程(2.7±1.1)个月;病变部位:左侧24例,右侧21 例, 疾病类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9例,中枢性面神经麻痹16例;两组患者的疾病类型、病变部位、平均病程、平均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晚期面瘫修复的临床研究进展
眼耳鼻整形外科晚期面瘫修复的临床研究进展谢友舟㊀于金超㊀刘宁华㊀张天宇㊀㊀ʌ摘要ɔ㊀晚期面瘫是指病程超过2年的面神经功能障碍ꎬ它严重破坏面部功能和美学ꎬ极易导致患者身心和社交障碍ꎮ晚期面瘫具有广泛的异质性ꎬ其修复方法包含从非动力性的软组织悬吊到动力性的神经肌肉移植动态修复ꎮ本文就晚期面瘫的常见评估手段㊁修复方法和技术革新的进展进行综述ꎮʌ关键词ɔ㊀晚期面瘫ꎻ面部修复ꎻ肌肉移植ꎻ跨面神经肌肉移植ꎻ双重支配Contemporarytreatmentofchronicfacialparalysis㊀XIEYou ̄zhouꎬYUJin ̄chaoꎬLIUNing ̄huaꎬZHANGTian ̄yu.㊀DepartmentofFacialPlasticandReconstructiveSurgeryꎬEyeEarNoseandThroatHospitalofFudanUniversityꎬShanghai200031ꎬChinaCorrespondingauthor:XIEYou ̄zhouꎬEmail:entxyz@fudan.edu.cnʌAbstractɔ㊀Chronicfacialparalysisreferstofacialnervedysfunctionwithdurationabovetwoyears.Itseverelydamagesfacialfunctionandaestheticsꎬandcaneasilyleadtophysiomentalandsocialdisorders.Chronicfacialparalysishasawiderangeofheterogeneityꎬanditsrepairmethodsrangefromnon ̄dynamicsofttissuesuspensiontodynamicneuromusculartransplantationrepairment.Thisarticlereviewsthecommonassessmentmethodsꎬrepairmethodsandtechnologicalinnovationsofchronicfacialparalysis.ʌKeywordsɔ㊀ChronicfacialparalysisꎻFacialreanimationꎻMicrosurgicalfreemuscletransferꎻCross ̄facialnervegraftꎻDualinnervation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耳鼻整形外科㊀上海㊀200031通信作者:谢友舟(Email:entxyz@fudan.edu.cn)DOI:10.14166/j.issn.1671 ̄2420.2018.06.004㊀㊀面瘫通常是指先天性或后天性因素造成的面神经病变或损害ꎬ导致神经支配的面部表情肌瘫痪ꎬ一侧面部肌肉乏力或无力ꎬ重者患侧面部表情肌完全瘫痪ꎬ表现为前额皱纹消失㊁眼裂增大㊁鼻唇沟变平㊁口角下垂等症状ꎮ晚期面瘫病程长ꎬ常易导致口眼异常联动㊁角膜溃疡等严重并发症[1 ̄2]ꎮ由于面部表情复杂多样ꎬ面部肌肉存在多种协同机制ꎬ在晚期面瘫的治疗中ꎬ目前尚无任何一种方法能完全恢复面部肌肉的动力功能ꎬ但晚期面瘫治疗的最终目标是重新建立面部对称和运动ꎬ使患者达到最大程度的静态对称和运动和谐ꎮ晚期面瘫的治疗可分为非手术方法㊁非动力性手术和动力性手术3大类ꎬ前两者尽管缺乏真正的神经肌肉修复ꎬ但仍是改善面部静态外观的重要辅助手段ꎬ而以神经㊁肌肉移植为主的动力重建手术则往往成为晚期面瘫患者的优先选择ꎮ为确定合适的修复技术ꎬ必须先了解面神经损伤的机制和程度㊁面瘫的持续时间和面部肌肉的潜在运动能力[3 ̄4]ꎮ1㊀评估手段病情评估首先需要确定面瘫是否可逆ꎮ长期面瘫的患者ꎬ通过面神经活检发现ꎬ面神经轴突的大小和数量在发病前3个月就可观察到有统计学意义的下降趋势ꎮ早期在可逆性面神经麻痹时ꎬ表情肌内具有存活的可接受神经轴突再支配的肌纤维ꎮ一旦表情肌失神经支配超过24个月ꎬ就会发展成为不可逆性面瘫[5]ꎮ不同团队报道采用多种方法来评估晚期面瘫治疗的效果ꎬ一般由以下3部分组成:①医师主导的面神经功能分级系统ꎻ②摄影摄像记录系统ꎻ③患者主导的主客观评估方法ꎮ理想的面神经功能分级应相对快速㊁方便㊁可靠ꎬ同时应包括评估动静态功能ꎬ以及面瘫后的二次缺陷如联动ꎬ故目前还没有完善的评分系统ꎮ1985年发表的House ̄Brackmann分级法[6]最早广泛应用于耳鼻喉科领域ꎬ后引入整形科领域ꎮ尽管历经更新[7]ꎬ其不足是对面部不同区域的评估结果差别难以具体区分ꎬ在级别间差异描述较为模糊ꎬ大多认为House ̄Brackmann分级法不足以用于完整评估患者和制订治疗策略ꎮ用于面瘫修复的最常用方法还有Sunnybrook量表[8]ꎬ该系统提供的连续量表对面神经功能的评估更精细和敏感ꎬ具有良好的可靠性ꎮ它除了提供动静态和面部分区域评估外ꎬ还包含同步性的评价ꎬ故逐渐成为首选的面神经功能分级工具ꎮ照片和视频记录对于记录动静态面部外观至关重要ꎬ并建议图像记录贯穿术前和术后随访的全程[9]ꎮ在此基础上结合计算机辅助分析发展的评估软件[10]ꎬ可对治疗前后进行定量客观测量ꎬ具体到微笑偏移㊁眼睑裂隙宽度㊁眼睑下垂长度㊁眉毛高度ꎬ以及上唇和下唇的对称度等ꎮ患者自主评估系统[2](PROMs)则允许患者自我识别功能缺陷ꎬ包括关注了面瘫对他们社交互动的影响ꎮ2 晚期面瘫的治疗神经损伤的治疗原则是恢复神经解剖和功能的连续性ꎬ当其被多种因素中断时ꎬ毫无疑问应立即或早期进行神经修复ꎮ理想情况下需采用无张力缝合或神经移植ꎬ但是当损伤的时间过长ꎬ上述目标则往往很难实现ꎮ晚期面瘫包括面神经动态和(或)静态功能缺陷ꎬ在实践中证实ꎬ以恢复肌肉的神经再支配为出发点ꎬ面神经的重建越早越好ꎬ同时应结合动态和静态的重建需求ꎬ制订个体化方案ꎮ2.1㊀非动力性手术㊀非动力性手术主要包括通过缝合皮下㊁筋膜或应用材料植入的方法达到面部软组织悬吊的目的ꎬ不仅在有效改善患者面部静态缺陷的治疗中应用广泛ꎬ对于动力性手术分期过程中ꎬ在等待面肌完全神经再支配之前也可以提供附加支持[11]ꎮTate等[12]发现ꎬ经皮缝线在重建鼻唇沟等面部悬吊手术的复发率较高ꎬ即使使用不同的缝线也难以阻止复发ꎻ能承受一定张力的筋膜悬吊法则在改善静态面容的效果方面相对稳定[13]ꎮ面部静态悬吊最常见的方法是ꎬ将固定于颧骨周围的阔筋膜分束穿越鼻唇沟与颧弓间的皮下隧道后与口角㊁鼻翼缝合固定ꎬ利用阔筋膜的张力改善外翻口角以及塌陷的鼻唇沟ꎮ但对于曾经接受过面部放疗的患者ꎬ由于放射线引起皮肤萎缩和硬化ꎬ面部软组织悬吊的非动力性方法容易导致皮肤愈合不良等并发症ꎬ故并不适用于这类患者ꎮ2.2㊀动力性手术㊀晚期面瘫发生后ꎬ失神经支配的肌肉会产生无功能的运动终板和不可逆的病理性萎缩或纤维化ꎬ从而丧失通过自主修复获得神经再支配的机会[14]ꎮ重建面部肌肉动力ꎬ就需要结合肌肉移植和神经替代的动力性手术ꎮ2.2.1㊀单纯肌肉移植㊀肌肉移植主要包括带蒂局部肌瓣肌腱转移术和微血管吻合的游离去神经肌瓣移植ꎮ带蒂局部肌瓣肌腱转移术:由于肌瓣肌腱转移无须神经吻合ꎬ且符合就近修复原则ꎬ手术效果肯定ꎬ应用较为广泛ꎮ颞肌瓣转移术是口周和鼻唇沟修复的重要选择ꎬ术后可明显纠正患侧面部静态畸形ꎬ且提供一定的动力作用ꎮ传统常取患侧颞部发际切口分离颞肌肌瓣ꎬ分数支缝合固定内眦韧带㊁口轮匝肌[15 ̄17]ꎮ由于术后易继发颞部凹陷和颧弓臃肿等畸形ꎬ颞肌瓣转移术逐渐被颞肌肌腱移植术代替ꎮ有学者将这一技术改进成内镜经口入路[18 ̄19]ꎮ我们循此法ꎬ发现改善静态的疗效确切ꎬ但颞肌因受三叉神经的颞深神经支配ꎬ多在咀嚼动作时颞肌瓣收缩会引起闭眼ꎬ动态需要较长时间的训练ꎬ但张力方面可预测性稍差ꎬ往往需要多次调整肌腱的长度和张力(图1)ꎮ而咬肌肌瓣转移术由于咬肌解剖位置较深ꎬ操作难度大ꎬ且术后往往会导致下颌骨的轮廓缺陷ꎬ一般在颞肌完整的情况下较少使用ꎮ图1.㊀颞肌瓣转位术前后的口角与鼻唇沟变化㊀A为术前ꎻB为术后去神经的游离肌瓣移植常选取供体肌肉主是踇和趾短伸肌ꎬ利用移植肌肉与咬肌重叠缝合ꎬ并将其肌腱在口周及鼻唇沟中点处进行悬吊ꎮ由于移植肌肉体积小ꎬ且接受三叉神经的分支咬肌神经支配ꎬ通常肌肉力量偏弱ꎬ并需要长期训练ꎬ在国外应用较少[20]ꎮ2.2.2㊀神经替代结合游离肌肉移植术㊀游离肌肉移植主要用于重建眼周和口周ꎬ以期自如闭合眼睑㊁恢复笑容ꎮ根据支配游离肌肉的神经吻合方法可分为2类ꎬ即跨面神经游离肌肉移植术和患侧其他神经替代的游离肌肉移植术ꎮ目前常用的游离肌瓣有股薄肌㊁背阔肌㊁胸小肌㊁腹直肌和腹内斜肌等[21]ꎮ神经供体常取腓肠神经或耳大神经ꎮ跨面神经游离肌肉移植术(cross ̄facialnervegraftꎬCFNG):由Scaramella[22]在1975首先提出ꎮ该技术采用游离的腓肠神经进行跨面移植ꎬ一端与健侧面神经的颊支或颧支吻合ꎬ另一端经上唇隧道游离预埋到患侧鼻唇沟待2期吻合游离肌瓣的支配神经ꎬ或与患侧面神经受损分支进行吻合ꎮ正因为使用了神经移植物的替代将健侧的面神经冲动同步传递到对侧ꎬ术后除了能维持良好的静态对称之外ꎬ还能在患侧产生自发㊁同步和协调的笑容ꎬ所以长期以来被作为面瘫神经修复的标准和参考ꎮ在CFNG中ꎬ股薄肌是2期手术中最常用的游离肌肉移植供体肌ꎬ接受对侧跨面移植神经的支配ꎮ有学者认为ꎬ肌肉宽度和重量是在美学和功能之间找到完美平衡的关键ꎮ使用患侧对侧的股薄肌并尽量修剪股薄肌移植肌瓣至6~10gꎬ术中通过电刺激模拟肌收缩ꎬ肌刺激将有助于确认肌肉收缩位置ꎬ收集静息和刺激期间肌肉长度的细节ꎬ准确定位肌肉动态运动中最厚的部分ꎬ避免将肌瓣此处放置于颧弓上方ꎬ有助于降低术后颧弓处肌肉臃肿等继发畸形的发生率[23]ꎮ其他神经替代术主要有咬肌神经 ̄面神经吻合术㊁舌下神经 ̄面神经吻合术㊁副神经 ̄面神经吻合术和膈神经 ̄面神经吻合术等ꎮ但由于替代神经一旦切开或切断行端端或端侧吻合后ꎬ出现继发性功能障碍ꎬ如构音障碍㊁吞咽困难等症状ꎬ所以后3种神经替代手术在晚期面瘫修复中已很少使用ꎮ2.3㊀联合手术㊀随着显微技术的发展ꎬ采用多种上述所提方法的联合手术方式逐渐得到开展ꎮ从早期的CFNG联合颞肌瓣肌腱转移术ꎬ到Terzis等[24]提出了 Baby ̄sitter 的概念后的CFNG联合单神经替代术ꎬ研究发现ꎬCFNG尽管被认为是相对较弱的运动供体ꎬ来自健侧面神经的轴索输入必须穿过2个吻合口ꎬ这些轴突以1~2mm/d再生需6~9个月才能穿过15~20cm的CFNGꎬ最终只有20%~50%的轴索约200个能顺利到达并支配肌肉[25]ꎬ故在等待跨面神经移植物轴突生长的过程中ꎬ亟须患侧其他运动神经支配受累面肌以维持后者的功能以防萎缩ꎬ避免患者使用单神经支配的跨面神经移植ꎮ咬肌神经 ̄面神经吻合术在近几年来得到了日益关注和应用ꎬ在单神经替代和联合CFNG双重支配的治疗中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26]ꎮ多个团队报道结合跨面神经移植和咬肌神经 ̄面神经吻合术进行双受神经支配的游离股薄肌移植术[3ꎬ26]ꎮ手术可分1期或者2期进行ꎬ2期手术间隔6~12个月ꎮ鉴于咬肌神经在与CFNG的支配竞争中ꎬ由于轴突数量占据优势ꎬ为了更多的健侧面神经支配以产生自然的表情和笑容ꎬ有团队建议1期先行CFNGꎬ2期行咬肌神经 ̄面神经吻合术和游离股薄肌移植术的分期方法ꎬ也有提出同侧咬肌神经直接支配股薄肌移植物的一期方案[3]ꎬ但1期或2期手术ꎬ两者之间的效果还需要长期临床观察与分析ꎮ2.4㊀辅助治疗方法㊀非手术辅助治疗是晚期面瘫综合治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ꎮ在面瘫发展或恢复期间ꎬ容易出现联动等面部运动不协调ꎬ目前神经肌肉训练和化学去神经化是重要的2种方法ꎮ神经肌肉再训练作为物理治疗ꎬ对于治疗联动至关重要ꎬ从传统的照镜子到最新的电刺激肌电图生物反馈训练[27]ꎬ引导患者重新学习面部运动ꎬ教授同步动作如何感觉和分解面部表情的不平衡ꎬ其目的就是在增强自然表情运动ꎬ减少不必要的连带动作ꎮ在此基础上ꎬ根据再训练的肌肉运动状态评估ꎬ制订化学药物注射去神经化的治疗方案ꎮ化学药物注射去神经支配仍然是治疗联动的金标准方法ꎮ有研究[29]发现对降口角肌进行肉毒素注射ꎬ约80%的患者通过局部注射可获得良好效果ꎮ3 展望晚期面瘫修复方法突飞猛进的发展ꎬ给广大患者带来了很多革新性的改变ꎮ未来的主要方向集中在生物工程植入装置和植入生物修复材料等方面ꎮSenders等[29]研发的植入式功能性电刺激装置通过收集健侧眨眼动作信号ꎬ瞬时模拟肌肉实现患侧同步动作ꎬ该设想已在动物实验中获得成功ꎮ神经导管修复面神经缺损尤其是3D打印的神经生物导管材料有望应用于修复神经手术[30]ꎬ当加入神经营养因子和少量干细胞的新型材料ꎬ为轴突生长提供健康的微环境[31]ꎬ可在轴突再生期间最大限度地减少异常再生以防止联动的发生ꎮ大多数研究仍处于动物模型阶段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投入临床中ꎮ晚期面瘫的修复方法中ꎬ近10年的技术进展主要围绕联合手术进行ꎬ如咬肌神经 ̄面神经吻合术和跨面神经㊁游离股薄肌移植实现双重支配的目的ꎮ随着生物工程和材料技术的快速进展ꎬ必然会给晚期面瘫修复带来更有力和可靠的新方法ꎮ参考文献[1]㊀LindsayRWꎬBhamaPꎬHadlockTA.Quality ̄of ̄lifeimprovementafterfreegracilismuscletransferforsmilerestorationinpatientswithfacialparalysis[J].JAMAFacialPlastSurgꎬ2014ꎬ16(16):419 ̄424.[2]㊀IshiiLEꎬGodoyAꎬEncarnacionCOꎬetal.Whatfacesreveal:impairedaffectdisplayinfacialparalysis[J].Laryngoscopeꎬ2011ꎬ121(6):1138 ̄1143.[3]㊀KimLꎬByrnePJ.Controversiesincontemporaryfacialreanimation[J].FacialPlastSurgClinNorthAmꎬ2016ꎬ24(3):275 ̄297. [4]㊀JowettNꎬHadlockTA.Anevidence ̄basedapproachtofacialreanimation[J].FacialPlastSurgClinNorthAmꎬ2015ꎬ23(3):313 ̄334.[5]㊀YlikoskiJꎬHitselbergerWEꎬHouseWFꎬetal.Degenerativechangesinthedistalstumpoftheseveredhumanfacialnerve[J].ActaOtolaryngolꎬ1981ꎬ92(3/4):239 ̄248.[6]㊀HouseJWꎬBrackmannDE.Facialnervegradingsystem[J].OtolaryngolHeadNeckSurgꎬ1985ꎬ93(2):146 ̄147. [7]㊀VrabecJTꎬBackousDDꎬDjalilianHRꎬetal.Facialnervegradingsystem2.0[J].OtolaryngolHeadNeckSurgꎬ2009ꎬ140(4):447. [8]㊀RossBGꎬFradetGꎬNedzelskiJM.Developmentofasensitiveclinicalfacialgradingsystem[J].OtolaryngolHeadNeckSurgꎬ1996ꎬ114(3):380 ̄386.[9]㊀SantosaKBꎬFattahAꎬGavilanJꎬetal.PhotographicstandardsforpatientswithfacialpalsyandrecommendationsbymembersoftheSirCharlesBellSociety[J].JAMAFacialPlastSurgꎬ2017ꎬ19(4):275 ̄281.[10]㊀KahnJBꎬGliklichREꎬBoyevKPꎬetal.Validationofapatient ̄gradedinstrumentforfacialnerveparalysis:thefacescale[J].Laryngoscopeꎬ2001ꎬ111(3):387 ̄398.[11]㊀LaferMPꎬOTM.Managementoflong ̄standingflaccidfacialpalsy:staticapproachestothebrowꎬmidfaceꎬandlowerlip[J].OtolaryngolClinNorthAmꎬ2018ꎬ51(6):1141 ̄1150.[12]㊀TateJRꎬTollefsonTT.Advancesinfacialreanimation[J].CurrOpinOtolaryngolHeadNeckSurgꎬ2006ꎬ14(4):242 ̄248. [13]㊀HumphreyCDꎬMcIffTEꎬSykesKJꎬetal.Suturebiomechanicsandstaticfacialsuspension[J].ArchFacialPlastSurgꎬ2007ꎬ9(3):188 ̄193.[14]㊀ShindoM.Managementoffacialnerveparalysis[J].OtolaryngolClinNorthAmꎬ1999ꎬ32(5):945 ̄996[15]㊀王炜ꎬ杨川.颞肌瓣前移术 一种微创的治疗晚期面瘫的方法[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ꎬ2010ꎬ6(1):24 ̄27. [16]㊀ByrnePJꎬKimMꎬBoaheneKꎬetal.Temporalistendontransferaspartofacomprehensiveapproachtofacialreanimation[J].ArchFacialPlastSurgꎬ2007ꎬ9(4):234 ̄241.[17]㊀BoaheneKDꎬFarragTYꎬIshiiLꎬetal.Minimallyinvasivetemporalistendontransposition[J].ArchFacialPlastSurgꎬ2011ꎬ13(1):8 ̄13.[18]㊀MoubayedSPꎬLabbéDꎬRahalA.Lengtheningtemporalismyoplastyforfacialparalysisreanimation:anobjectiveanalysisofeachsurgicalstep[J].JAMAFacialPlastSurgꎬ2015ꎬ17(3):179 ̄182. [19]㊀BrichacekMꎬSultanBꎬBoaheneKDꎬetal.Objectiveoutcomesofminimallyinvasivetemporalistendontransferforprolongedcompletefacialparalysis[J].PlastSurg(Oakv)ꎬ2017ꎬ25(3):200 ̄210. [20]㊀黄渭清ꎬ王先成ꎬ乔群ꎬ等.吻合血管的踇和趾短伸肌移植修复晚期面瘫[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ꎬ2006ꎬ20(5):522 ̄525. [21]㊀王炜.整形外科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ꎬ2007:806 ̄825.[22]㊀ScaramellaLF.Anastomosisbetweenthetwofacialnerves[J].Laryngoscopeꎬ1975ꎬ85(8):1359 ̄1366.[23]㊀BhamaPKꎬWeinbergJSꎬLindsayRWꎬetal.Objectiveoutcomesanalysisfollowingmicrovasculargracilistransferforfacialreanimation:areviewof10years experience[J].JAMAFacialPlastSurgꎬ2014ꎬ16(2):85 ̄92.[24]㊀TerzisJKꎬTzafettaK.The"babysitter"procedure:minihypoglossaltofacialnervetransferandcross ̄facialnervegrafting[J].PlastReconstrSurgꎬ2009ꎬ123(3):865 ̄876.[25]㊀Snyder ̄WarwickAKꎬFattahAYꎬZiveLꎬetal.Thedegreeoffacialmovementfollowingmicrovascularmuscletransferinpediatricfacialreanimationdependingondonormotornerveaxonaldensity[J].PlastReconstrSurgꎬ2015ꎬ135(2):370e.[26]㊀TollefsonTTꎬHadlockTAꎬLighthallJG.Facialparalysisdiscussionanddebate[J].FacialPlastSurgClinNorthAmꎬ2018ꎬ26(2):163 ̄180.[27]㊀CroninGWꎬSteenersionRL.Theeffectiveofneuromuscularfacialretrainingcombinedwithelectromyographyinfacialparalysisrehabilitation[J].OtolaryngolHeadNeckSurgꎬ2003ꎬ128(4):534 ̄538.[28]㊀HohmanMHꎬLeeLNꎬHadlockTA.Two ̄stephighlyselectiveneurectomyforrefractoryperiocularsynkinesis[J].Laryngoscopeꎬ2013ꎬ123(6):1385 ̄1388.[29]㊀SendersCWꎬTollefsonTTꎬCurtissSꎬetal.Forcerequirementsforartificialmuscletocreateaneyelidblinkwitheyelidsling[J].ArchFacialPlastSurgꎬ2010ꎬ12(1):30 ̄36.[30]㊀HuYꎬWuYꎬGouZꎬetal.3D ̄engineeringofcellularizedconduitsforperipheralnerveregeneration[J].SciRepꎬ2016ꎬ6:32184. [31]㊀WangTVꎬDelaneySꎬPepperJP.Currentstateofstemcell ̄mediatedtherapiesforfacialnerveinjury[J].CurrOpinOtolaryngolHeadNeckSurgꎬ2016ꎬ24(4):285 ̄293.(收稿日期㊀2018 ̄10 ̄17)(本文编辑㊀杨美琴)㊀㊀试题1.答案:Aꎮ眶下神经为三叉神经上颌支的终支ꎬ通过眶下沟㊁眶下管ꎬ出眶下孔至面部ꎬ司下睑㊁鼻翼和上唇的感觉ꎮ试题2.答案:Dꎮ眼眶内通过眶上裂的结构包括眼上静脉㊁动眼神经㊁滑车神经㊁三叉神经眼神经支㊁展神经ꎬ不包括眼动脉ꎮ试题3.答案:Bꎮ泪道开口于下鼻道ꎮ试题4.答案:Aꎮ脉络膜黑色素瘤内存在大量黑色素颗粒ꎬ存在顺磁现象ꎬ因此在磁共振影像中表现为T1高信号ꎬT2低信号ꎮ试题5.答案:Cꎮ甲状腺相关眼病累及眼外肌的常见顺序为下直肌㊁内直肌㊁上直肌㊁外直肌ꎬ因此答案为下直肌与内直肌ꎮ试题6.答案:Dꎮ甲状腺相关眼病为自身免疫性疾病ꎬ其与甲状腺相关疾病既相互联系ꎬ又有一定的独立性ꎮ大部分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伴随甲状腺功能异常ꎬ对于这部分患者ꎬ甲状腺功能的控制有助于眼部病变的改善ꎬ但小部分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始终正常ꎮ试题7.答案:Bꎮ眼眶神经鞘瘤最常累及眶内感觉神经的神经鞘ꎮ试题8.答案:DꎮIgG4相关性眼病的复发率高达30%~40%ꎮ。
调查研究面瘫老年患者运用综合康复护理的效果
睑闭合 困难程度 、 I = 1 角歪斜程度 、 耳部 疼痛和心情焦虑水平评分均为重度 ( 8 0 — 1 0 0分 ) ; 护理 1 周后 , 眼睑 闭合 困难 程度和 口 角歪斜程 度为中度 ( 6 0 - 8 0分 ) , 耳部疼 痛和心情焦虑水平 为轻 度 ( 4 O ~ 6 0分 ) , 前 后 比较差异 有统计 学意义 ( P < 0 . 0 5 ) 。 结论 面瘫老年患者运用综合 康复护理临床效果显著 . 值得 推广 。
口固
删 . …
临床护理
调查研究 面瘫 老年 患者运用综 合康 复护理 的效果
李 洪 艳
沈 阳市第 五人 民医院外科 . 辽宁沈 阳
1 1 0 0 2 3
【 摘要】 目的 探讨和分析在对面瘫老年患者护理过程中,运用综合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 以该院2 0 1 2 年5 月一2 O 1 4
t a t i o n c a n t s wi t h f a c i a l p a r ly a s i s , t h e d e g r e e o f e y e l i d c l o s u r e d i ic f u l t y , t h e l e v e l o f d i s t o r t i o n o f c o mmi s s u r e ,
【 关键词】 综合康复 护理 ; 面瘫老年 患者 ; 效果调查 【 中图分类号】R 2 4 8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 号】1 6 7 4 - 0 7 4 2 ( 2 0 1 5 ) 0 3 ( b ) 一 0 1 6 0 — 0 3
调查研究面瘫老年患者运用综合康复护理的效果
调查研究面瘫老年患者运用综合康复护理的效果作者:李洪艳来源:《中外医疗》 2015年第8期李洪艳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外科,辽宁沈阳 110023[摘要] 目的探讨和分析在对面瘫老年患者护理过程中,运用综合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以该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136例面瘫老年患者为观察对象,比较不同护理阶段的效果。
结果运用综合康复护理前,面瘫老年患者的眼睑闭合困难程度、口角歪斜程度、耳部疼痛和心情焦虑水平评分均为重度(80~100分);护理1周后,眼睑闭合困难程度和口角歪斜程度为中度(60~80分),耳部疼痛和心情焦虑水平为轻度(40~60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面瘫老年患者运用综合康复护理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 综合康复护理;面瘫老年患者;效果调查[中图分类号] R24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3(b)-0160-03[作者简介] 李洪艳(1978-),女,吉林磐石人,本科,主管护师,主要从事内科护理工作。
面瘫老年患者[1]临床症状主要体现在眼口歪斜、面部肌肉活动灵活性差,同时容易出现心情焦虑等心理问题。
面瘫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患者面部神经受到刺激后面部基本功能丧失,不仅给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还容易导致心理压力增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
该院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有针对性地进行综合康复护理,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该调查研究收集的病例均为2012年5月—2014年5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面瘫老年患者,共136例,年龄49~73岁,平均(54.2±2.5)岁,其中120例为突发性患者,128例属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30例患者静态时出现眼裂、口角不对称、额纹增加,动态时面部表情具有表达性障碍,30例患者同时伴有耳根麻木或疼痛症状,39例患者味觉明显减退,20例患者听觉过敏。
1.2护理方法对这138例患者运用综合康复护理方式,具体策略如下:①针刺护理[2]。
最新-晚期面瘫外科治疗的进展 精品
晚期面瘫外科治疗的进展作者杭州市整形医院310014林洁面瘫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面神经损害,是1治疗二大类。
11者静态畸形的改善效果肯定,主要包括筋膜悬吊、真皮悬吊、组织代用品悬吊等其中阔筋膜悬吊是非动力性治疗中最具代表性的方法。
此方法适用于不适宜作动力性治疗的各种原因引起的晚期面瘫。
12肌肉游离移植以及近年开展的带血管神经肌肉游离移植术,通过手术获得面部表情动态下的对称。
1211908年及首先将咬肌和颞肌分出肌瓣,分别移转到上、下唇及上、下眼睑来矫正面瘫畸形。
则应用颞肌及其筋膜移转治疗面瘫,效果肯定,60年代至70年代被广泛应1986年开展了舌下神经袢神经肌蒂移位至面肌的临床应用。
来修复面瘫。
1221896面神经吻合是由1903神经移转术后,面部肌肉运动是与移转神经原支配肌肉的运动相伴随的,而应用。
1231970年首先报道,适用于面部表情肌无明显萎该术式的优点在于患侧表情肌接受来自健侧面神经的再生纤维,与健侧表情肌连动,面部表情比较自然,有整体性。
1241971年首先应用趾短伸肌游离移植来治疗面瘫,手术分二期进行,效果较满意。
认为第Ⅰ期的供肌去神经支配是手术成功的先决条件。
此方法不用行血管吻合,手术简单,适用于晚期面瘫面肌已萎缩者。
其不足之处是必须依靠受区肌肉才能使供肌获得神经再支配,故应用受到了限制。
2显微外科技术在晚期面瘫21分二期手术的带血管神经移植。
该方法于1976余年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1989他认为胸小肌有理想的形态,足够的体积和双重的神经支配胸外侧神经和胸内侧神经,可允许面上、下部独立运动,是最为理想的供肌,最适用于小儿面瘫。
10位晚期面瘫患者进行治疗,3个月后测得肌电活动,6个月肉眼可见肌肉运动,达最好效果需一年。
他认为股薄肌容易切取,后遗症少,可以分成几个节段发挥不同功能,是较好的供肌,但术后较臃肿。
4~15岁的儿童面瘫,结果移植肌肉的初次收缩时间较成人早,功能恢复也较成人好。
而且患儿生长过程中,未发现受区面部任何变形和供区的任何功能障碍,所以推荐使用肌肉游离移植治疗儿童和年轻病人。
面瘫的中医康复护理进展分析
面瘫的中医康复护理进展分析摘要】面瘫影响患者健康,并且带来精神痛苦。
从中医康复护理的角度来讲,运用康复护理以及早期治疗有助于面瘫患者的康复。
在目前的现状下,中医康复护理已经能够有效运用于面瘫治疗的领域,进而体现了良好的面瘫护理以及面瘫治疗效果。
因此,对于面瘫治疗应当着眼于中医康复护理手段的正确施行,在此基础上明确中医康复护理手段用于面瘫患者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面瘫;中医康复护理;进展【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30-0202-01从病理特征的角度来讲,患者出现面瘫疾病的主要根源在于损伤运动神经元,进而导致面部神经呈现明显的损伤症状。
在患有面瘫的状态下,多数患者都会呈现眼裂逐渐变大、面部肌肉瘫痪、口角下垂、鼻唇沟逐渐变浅以及无法皱眉等典型症状[1]。
由此可见,面瘫疾病将会给患者带来程度较为严重的身心损伤。
与西医的面瘫治疗手段相比,中医康复护理更多关注于患者的情志,并且运用局部护理以及发泄解郁等方法来协助面瘫患者达到尽早康复的效果[2]。
1.对于面瘫患者进行全面的情志护理很多面瘫患者由于无法承受突发性的面瘫疾病打击,因而陷入程度比较严重的焦躁、紧张与恐惧心理。
同时,面瘫患者由于惧怕自身的丑陋容貌,因此呈现突显的社交障碍心态,进而诱发了忧愁与恼怒的情绪。
依照中医康复护理的基本思路,对于面瘫患者必须施以综合性的情志护理,运用移情治疗方法、情志相胜法以及其他治疗措施来辅助开展患者情志护理[3]。
同时,对于面瘫患者还需要重点施以发泄解郁的中医护理措施,保证面瘫患者能拥有良好的情绪。
例如对于移情疗法来讲,医护人员应当做到耐心疏导面瘫患者的内心情感,确保面瘫患者可以做到消除目前承受的紧张与压抑心态,忘记烦闷与病痛。
因此在运用移情疗法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对于面瘫患者需要始终保持和蔼与耐心的态度,帮助患者最终达到心神稳定的良好状态。
此外,运用发泄解郁的方式主要体现在引导面瘫患者倾诉目前承受的各种不良情绪,在发泄患者情绪的基础上逐步化解抑郁,重新恢复身心舒畅的状态[4]。
“晚期面瘫修复的临床研究进展”点评
“晚期面瘫修复的临床研究进展”点评叶信海【摘要】晚期面瘫修复是面部整形外科中最具挑战和艰难的工作,其治疗策略的逐渐完善,是建立在过去1个多世纪的尝试与发展之上的.修复目标主要集中于面部功能和美学2方面,但尚无统一的分类方法和相应的修复技术.本文从晚期面瘫的分类和技术方法等方面对“晚期面瘫修复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点评,并提出可能的发展方向.【期刊名称】《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年(卷),期】2018(018)006【总页数】2页(P380-381)【关键词】晚期面瘫;面部修复;治疗【作者】叶信海【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耳鼻整形外科上海200031【正文语种】中文面瘫起源于多种疾病或创伤导致的面神经损害,原因包括先天性和获得性。
晚期面瘫患者除了眼闭合不全、口角活动无力和鼻道阻塞等功能受损外,还遭受异常面容等毁灭性的心理打击。
晚期面瘫修复的治疗目标在于重建面部平衡对称,恢复肌肉协调运动。
然而,由于受制于许多因素包括面瘫持续时间、肌肉运动终板变形的程度、伴发的中枢神经损害以及患者的预期,晚期面瘫修复手术一直是神经外科、耳鼻喉科和整形外科医师案头上最具挑战性的课题。
“晚期面瘫修复的临床研究进展”一文从面神经损伤评估分类和记录、面部修复的不同方法及发展方向进行了综述,并重点阐述了双重支配模式的游离肌肉移植方法。
1 面神经损伤的分类与评估文中详细总结了晚期面瘫的评估方法,包括从图像学和功能评估的角度进行介绍,这些方法的出发点都是期待与临床治疗手段的匹配,以方便应用。
House-Brackmann分级法是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推荐使用的分级系统,适合评估不完全性面瘫,在特发性面瘫和听神经瘤切除术后面瘫的评价使用较广,但是对评估晚期完全性面瘫是不足的。
尽管多种替代如Sunnybrook量表或更新House-Brackmann2.0法提出,希望更为准确和全面评价面神经损伤和修复效果,但至今尚无一种分类被广泛认可。
晚期面瘫外科治疗的进展
13.曹谊林,张涤生,王德昭,等.吻合血管神经的游离胸小肌移植治疗晚期面瘫.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0,6(3):182-184
14.O`Brien BM, Pederson WC, Khazanchi RK, et al. Results of management
许面上、下部独立运动,是最为理想的供肌,最适用于小儿面瘫。曹谊林等[
13]采用相似的方法对10位晚期面瘫患者进行治疗,3个月后测得肌电活动,
6个月肉眼可见肌肉运动,达最好效果需一年。O’Brien等[14]与Hari
i同样也利用带血管神经的股薄肌游离移植行面瘫治疗。他认为股薄肌容易切取,
后遗症少,可以分成几个节段发挥不同功能,是较好的供肌,但术后较臃肿。Ued
h microneurovascular anastomoses for the treatment of facial paralysis.
A preliminery report. Plast Reconstr Surg, 1976,57(2):133
12.Terzis JK. Pectoralis minor: a unique muscle for correction of facia
临床解剖学杂志,1996,14(4):252-254
5.黄渭清,李森恺,凌诒淳.晚期面瘫整形外科治疗的历史问题.中华整形烧伤外科
杂志,1998,14(1):59-61
6.Anonson CK, et al. Preliminary observations after facial rehabilitati
表情肌无明显萎缩者[1]。Drobnik 1896年最早应用副面神经吻合治疗
晚期面瘫外科治疗的进展
晚期面瘫外科治疗的进展1. 引言面瘫是指面部肌肉的麻痹或瘫痪,导致面部表情失常、口不能闭合、流涎等症状。
面瘫一般分为早期面瘫和晚期面瘫,前者指发病时间在6个月以内,后者指发病时间超过6个月。
早期面瘫一般采用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而晚期面瘫则需要外科治疗。
本文就晚期面瘫外科治疗的进展作一综述。
2. 外科手术治疗2.1. 桥式吊眼手术桥式吊眼手术又称为“惠氏术”,是一种针对眼部已经出现下垂的晚期面瘫患者的外科手术。
该手术的主要目的是将下垂的上眼皮提升到正常的位置,达到改善面部外观的效果。
然而,该手术并不能使面部表情完全恢复。
其治疗效果因患者的年龄、面瘫程度、手术时间等因素而异。
2.2. 非双侧颞浅区肌肉植入术该手术是一种没有完全解决晚期面瘫问题的新型治疗方案。
该手术是将身体其他部位的肌肉组织移植到面部。
这些肌肉组织通过重新连接肌腱和神经,可以控制面部肌肉的运动,使得面部表情恢复到正常水平。
该技术的优势在于它是可逆的。
由于手术并不涉及神经系统,因此术后较少出现运动障碍或神经病变的情况。
此外,由于该手术并不需要使用人工植入物或药物,所以可以避免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排异反应和感染等。
2.3. 3D打印技术在面瘫治疗中的应用3D打印技术已经在晚期面瘫外科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该技术可以制造出精确的人工植入物,如面部隆鼻、颌骨和眼眶等。
因此,3D打印技术可以为治疗面瘫提供精准的解决方案。
此外,3D打印技术还可以制造出定制合适的手术导板,使得手术操作更加精准。
这些导板可以被制成非常精确的模板,帮助医生操作,减少手术的难度和时间。
3. 结论晚期面瘫的治疗目前仍受到很多限制。
而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进步,一系列新型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涌现。
然而,每种治疗方法都有其局限性。
我们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各种治疗方案的优缺点,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面瘫的治疗是一个缓慢而艰难的过程,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患者坚持不懈的参与和支持,以获得最佳疗效。
晚期面瘫治疗进展
晚期面瘫治疗进展
陈石海
【期刊名称】《广西医学》
【年(卷),期】2001(023)002
【摘要】@@ 面神经瘫痪(faciol palsy),简称面瘫,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面神经损害,是以面部表情功能丧失和组织营养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症候群,面瘫的主要症状是面部表情肌功能不全或丧失,导致口角歪斜,眼睑闭合不全,面部表情呆板、语言不便、患侧口腔滞留食物,甚至患侧角膜混浊、失明,造成丑陋的面容,给患者的生活、工作和社交都带来极大困难,使患者失去参加社会生活的信心和勇气,甚至痛不欲生。
晚期面瘫常用的修复方法有静态悬吊术、面神经损伤修复术、面部皮肤松弛整复术、动力性功能重建术等。
虽然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晚期面瘫表情肌修复的效果仍然不尽人意,是临床医师感到十分棘手的难题,本文就晚期面瘫治疗的近况及发展趋势综述如下。
【总页数】4页(P303-306)
【作者】陈石海
【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整形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2
【相关文献】
1.周围性面瘫的中医治疗进展 [J], 李彦知;杨建宇;范竹雯;郑绍明;许继宗
2.贝尔面瘫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J], 韩维举
3.贝尔面瘫诊断及非手术治疗进展 [J], 赵杨;冯国栋;高志强
4.晚期和区域性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的内科治疗进展 [J], 储大同
5.针灸联合温控中药熏蒸仪在急性期周围性面瘫中的治疗进展 [J], 李显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针灸加火针在面瘫后期的疗效观察
针灸加火针在面瘫后期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针灸加火针在面瘫后期的疗效观察。
方法采用针灸配合火针治疗面瘫后期53例。
结果总有效率96.2%,提示本方法对本病,症状缓解迅速,疗效可靠。
【关键词】面瘫后期针灸治疗火针周围性面瘫在现代医学称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以口眼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在现代中医教科书中称为“面瘫”,在古代中医文献中称为“卒口僻”、“口目僻”、“口”、“口眼唱斜”等。
其中“卒口僻”一词最早见于《黄帝经》。
在《灵枢•经筋》中,不仅记载了“卒口僻”的病位,还记载了其临床症状和病因病机。
可见在《内经》时期,古代医家就对该病有了较为初步的认识,认为患者平素体虚,正气不足,则脉络空虚,卫外不固,一旦外邪侵袭面部经筋,则面部气血运行失调,经筋失养,筋肉纵缓不收,则发为面瘫。
笔者在临床上运用中医针灸疗法辨治周围性面瘫53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笔者选择53例,病情稳定且愿意接受针灸和火针治疗的患者进行分析观察。
其中男性27例,女性26例。
病程最短的10天,最长的1个月(从发病到接受针刺治疗)。
1.2治疗方法针刺取穴,头面部:百会、牵正、翳风、下关、攒竹、阳白、四白颊车、太阳、地仓、迎香。
上肢取、曲池、合谷;下肢:足三里。
针刺得气后,选两组穴位,上肢一组,下肢一组,加用电针,连续和疏密电流交替使用,留针30min。
颈项部:风池、风府穴进针直刺1.0寸,得气后,深入至约1.5寸,使针感向颅内放射后出针。
火针每次选头面部2穴点刺,出血2毫升,每周治疗7次,最短的治疗10次,最长的治疗90次。
2 结果2.1疗效标准痊愈:额纹加深,眼闭合正常,口角不下垂,鼓腮不漏气,咀嚼有力,患侧不滞留食物,不流涎,鼻唇沟双侧基本对称。
好转:额纹较前加深,眼可闭合,但闭合不紧密,口角稍下垂,鼓腮不漏气或稍有漏气,鼻唇沟较前变深,咀嚼较前有力,偶尔存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inJOphthalmolandOtorhinolaryngolꎬNovember2018ꎬVolume18ꎬNumber6
眼耳鼻整形外科
晚期面瘫修复的临床研究进展 点评
叶信海
㊀㊀ʌ摘要ɔ㊀晚期面瘫修复是面部整形外科中最具挑战和艰难的工作ꎬ其治疗策略的逐渐完善ꎬ是建立在过去1个多世纪的尝试与发展之上的ꎮ修复目标主要集中于面部功能和美学2方面ꎬ但尚无统一的分类方法和相应的修复技术ꎮ本文从晚期面瘫的分类和技术方法等方面对 晚期面瘫修复的临床研究进展 进行点评ꎬ并提出可能的发展方向ꎮ
ʌ关键词ɔ㊀晚期面瘫ꎻ面部修复ꎻ治疗
Commentsoncontemporarytreatmentofchronicfacialparalysis㊀YEXin ̄hai.㊀DepartmentofFacialPlasticandReconstructiveSurgeryꎬEyeEarNoseandThroatHospitalofFudanUniversityꎬShanghai200031ꎬChinaCorrespondingauthor:YEXin ̄haiꎬEmail:dryxh@189.cn
ʌAbstractɔ㊀Facialreanimationofparalyzedfaceisthemostchallenginganddifficulttaskinfacialplasticandreconstructivesurgery.Thestate ̄of ̄the ̄artstrategyoffacialreanimationisbasedonthecontinuoustrialanddevelopmentofmorethanacentury.Therestorationgoalsaremainlyfocusedonfunctionalandaestheticaspectsꎬbutthereisstillalackofunifiedclassificationandrelatedreconstructivemethods.Thisarticlegavecommentsonthefacialreanimationofparalyzedfacefromtheperspectiveofclassificationandtechnicalmethodsꎬandadvancementinthefuture.
ʌKeywordsɔ㊀ChronicfacialparalysisꎻFacialreanimationꎻTreatment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耳鼻整形外科㊀上海㊀200031通信作者:叶信海(Email:dryxh@189.cn)DOI:10.14166/j.issn.1671 ̄2420.2018.06.005
㊀㊀面瘫起源于多种疾病或创伤导致的面神经损害ꎬ原因包括先天性和获得性ꎮ晚期面瘫患者除了眼闭合不全㊁口角活动无力和鼻道阻塞等功能受损外ꎬ还遭受异常面容等毁灭性的心理打击ꎮ晚期面瘫修复的治疗目标在于重建面部平衡对称ꎬ恢复肌肉协调运动ꎮ然而ꎬ由于受制于许多因素包括面瘫持续时间㊁肌肉运动终板变形的程度㊁伴发的中枢神经损害以及患者的预期ꎬ晚期面瘫修复手术一直是神经外科㊁耳鼻喉科和整形外科医师案头上最具挑战性的课题ꎮ 晚期面瘫修复的临床研究进展 一文从面神经损伤评估分类和记录㊁面部修复的不同方法及发展方向进行了综述ꎬ并重点阐述了双重支配模式的游离肌肉移植方法ꎮ1㊀面神经损伤的分类与评估
文中详细总结了晚期面瘫的评估方法ꎬ包括从图像学和功能评估的角度进行介绍ꎬ这些方法的出发点都是期待与临床治疗手段的匹配ꎬ以方便应用ꎮHouse ̄Brackmann分级法是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推荐使用的分级系统ꎬ适合评估不完全性面瘫ꎬ在特发性面瘫和听神经瘤切除术后面瘫的评价使用较广ꎬ但是对评估晚期完全性面瘫是不足的ꎮ尽管多种替代如
Sunnybrook量表或更新House ̄Brackmann2.0法提出ꎬ希望更为准确和全面评价面神经损伤和修复效果ꎬ但至今尚无一种分类被广泛认可ꎮ
此外ꎬ除综述涉及的方法之外ꎬ面神经肌电图在设计面部修复方法时决定是否进行神经替代修复或联合肌肉移植也很重要ꎮ一旦发现肌纤电位ꎬ则确认运动终板完整ꎬ故仅需神经性修复ꎬ否则应采用联合肌肉移植等其他修复方法ꎮ2㊀晚期面瘫的治疗方法
功能和外观是面瘫修复的2个重要评价指标ꎮ该文从晚期面瘫的主要几种治疗方法进行了综述概括ꎮ从面部整体治疗的临床实际来看ꎬ主要分为面部上1/3的修复和面部下2/3的处理ꎬ简言之即眼闭合和现笑容ꎮ
2.1㊀面部上1/3的修复㊀眼闭合的过程包含眉毛㊁上眼睑和下眼睑的处理ꎮ纠正眉毛下垂的方法常采用面中上提和直接眉毛上提ꎮ近来内镜法抬眉或可降解眉毛固定装置ꎬ越来越得到临床医师和患者的青睐ꎮ上眼睑插入假体是用来避免角膜暴露的最常见方法ꎬ金片植入在国内外应用较多ꎬ精确的植入体设计和微创
0
83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8年11月第18卷第6期
化外科技术是保证眼闭合的重要保障ꎮ下眼睑紧固可纠正下眼睑外翻ꎬ提高下睑接触眼球的贴合度ꎮ常用方法可选择睑板剥脱联合睑中楔形切除ꎬ或应用肌腱悬吊ꎮ
2.2㊀面部下2/3的修复㊀综述详细总结的手术方法主要集中在这一部分ꎮ如文中所言ꎬ面部下2/3治疗的最终目的是恢复笑容ꎬ使患侧面肌产生对称性的模仿运动ꎮ
既往常用的舌下神经 ̄面神经吻合术㊁副神经 ̄面神经吻合术㊁膈神经 ̄面神经吻合术或舌下神经 ̄面神经移植术因为术后继发性功能代偿缺陷以及潜在的联带运动等常见缺点ꎬ目前在晚期面瘫逐渐减少使用ꎮ对于超过2年的晚期完全性面瘫ꎬ最倾向的手术目前共识是咬肌神经 ̄面神经吻合术ꎬ具有活性的面肌运动终板是上述神经替代手术的必要条件ꎮ
当不适合单纯神经替代时ꎬ肌肉移植(移位)手术最为重要ꎬ因为这类手术操作便捷ꎬ避免了复杂的显微外科过程ꎬ且能联合面神经移植或神经替代手术ꎮ局部肌肉移位在晚期面瘫嘴部动态重建优势明显ꎬ相比较咬肌ꎬ颞肌转位在长度㊁牵引方向和收缩力等方面更具优势ꎮ静态悬吊方法尽管划归为非动力性手术ꎬ但可提供永久性形态支持ꎬ可为等待面肌神经再支配的恢复期提供有力的支持ꎮ
晚期面瘫发生后ꎬ丧失可利用的面神经和表情肌肉组织后ꎬ要达到更为协调和精细化的表情和笑容ꎬ带神经支配的游离肌肉移植术是近年来的主要进展ꎬ文中所提的跨面神经移植和咬肌神经 ̄面神经吻合术进行双受神经支配的游离股薄肌移植术是最大热点ꎮ手术1期或2期完成ꎬ均有据可查ꎮ过去认为的肌肉纤维萎缩最终形成异位无功能终板ꎬ实验研究发现去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具有直接肌肉神经化的能力ꎮ通过电子显微镜的研究发现ꎬ长期失神经支配的面部肌肉在失支配后20~30年仍有肌肉纤维ꎬ相比其他骨骼肌ꎬ面部肌肉在去神经支配后存活更久ꎮ因此ꎬ有学者建议通过1期手术直接神经化修复晚期面瘫ꎬ但进一步的应用还需要开展多中心㊁大宗病例的长期临床研究ꎮ该文从晚期面瘫的评估㊁面神经损伤分级㊁面部修复的不同手术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综述ꎬ介绍了神经肌肉训练等面部康复技术㊁化学去神经化在治疗联带运动中的进展ꎬ以及可植入式生物工程装置和3D打印组织工程技术等未来的供选方法ꎮ随着评估方法的精细ꎬ修复治疗手段的丰富ꎬ精确化㊁个性化面部修复晚期面瘫将是该领域的发展趋势ꎮ
(收稿日期㊀2018 ̄10 ̄22)
(本文编辑㊀杨美琴)
读者 作者 编者
本刊论文作者单位名称的要求
㊀㊀要求:
(1)作者在投稿时ꎬ首先应列出单位名称的全称ꎮ如已归属于综合性大学的单位ꎬ应先列出大学名称ꎬ之后列出医学院名称或医院㊁科室名称ꎻ
(2)作者在向本刊投稿时ꎬ文稿中所书写的单位名称应与本单位科研主管部门开具的文稿推荐信上的公章名称内容一致ꎻ(3)研究生㊁进修医师在学习和进修期间ꎬ利用学习和进修单位的条件和资料完成的工作ꎬ第一作者单位应署提供条件和资料的单位ꎬ但可以注明第一作者现在所在单位ꎻ
(4)如文稿第一作者在投稿后工作单位有变动ꎬ应同时列出第一作者的原单位及现在单位ꎮ
本刊编辑部本刊文稿中参考文献的要求
引用的参考文献必须是作者亲自阅读过㊁对本文有学术价值的ꎬ原则上以近5年文献为主ꎮ参考文献的编号按照国家标准GB/T7714 ̄2015ꎬ按正文出现的前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注ꎮ论著类文章的参考文献一般在10条左右ꎬ综述不超过25条ꎬ其他栏目视情况而定ꎮ参考文献尽量在网上采用复制方式ꎬ网址:http://www.ncbi.nih/gov/pubmedꎮ文献作者1~3位全部列出ꎬ作者间加 ꎬ ꎮ3位以上只列出前3位ꎬ后加 ꎬ等 或 ꎬetal (英)ꎮ外籍作者的姓名请严格按照姓在前㊁名在后ꎬ姓要写全称ꎬ名只写缩写的要求ꎮ请注明文献所在的卷㊁期和起止页码ꎮ常用格式 作者姓名.文题[J].期刊名称缩写ꎬ年份ꎬ卷(期):起页 ̄止页. ꎮ例如:NishiokaCJꎬCookPRꎬDavisWOꎬetal.Functionalendoscopicsinussurgeryinpatientswithchronicsinusitisandasthma[J].OtolaryngolHeadNeckSurgꎬ1994ꎬ110(6):494 ̄498.
本刊编辑部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