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社会矛盾

合集下载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美好生活既是指物质生活的丰富,也是指精神生活的不断提升。

植根于当下的中国现实,随着中国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变革,社会物质财富的急剧增长,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面貌发生了极大的改善,如今人民已经从短缺经济时代对物质需求的高度依赖转向了对精神领域的需求和提高上。

这也就意味着现代社会中精神文化作为国家发展的文化软实力,已经是美好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换言之,物质需求是我们实现美好生活的先决条件,而精神文化决定了我们能不能走得更远。

培养每个人高尚的理想信念,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更是对单纯感官上娱乐的一种摒弃。

个人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也是受益者,个人对美好生活的感受既来自于社会现实发展现状,也来自于主体自身的解读。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是相对于“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来讲的。

就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现实境遇而言,社会发展呈现出区域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生产不充分的客观状况,这种境遇和状况是制约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也是我国社会矛盾发生的内在根源。

一方面,我国社会整体水平有了实质性的提升,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富足;另一方面,人们对高品质、高智能、高领域的追求得不到满足。

从短期来看,我们在某些领域的成果稳居世界第一,但也有些领域远远落后,造成了严重的供求失衡。

从长期来看,人们的需求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被更新和超越,而供给端无法持续有效地为需求端提供保障,导致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存在一个长期性。

我国发展的“不平衡”主要表现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几个领域。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巨大的提高,但其它领域的发展无法快速跟上经济增长所带来的联动效应,导致一定程度上人们只注重金钱、利益。

社会要保持平衡性,首先要实现这五个领域的动态平衡,这是我们实现美好生活需要的基础,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共同富裕的保证。

中国现代的主要矛盾 转变和意义

中国现代的主要矛盾 转变和意义

中国现代的主要矛盾转变和意义摘要:一、引言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1.矛盾特殊性原理2.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3.主要矛盾转变的实践意义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特点1.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2.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四、应对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策略1.优化经济发展模式2.提升人民素质和道德水平3.加强上层建筑与生产关系的适应性五、结论正文:一、引言自古以来,我国社会就在不断发展和变化。

随着历史的推进,社会主要矛盾也在不断转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一重大论断为我们进一步理解和解决社会矛盾指明了方向。

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1.矛盾特殊性原理矛盾特殊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

它认为,事物在其不同发展阶段上,矛盾各不相同;矛盾着的双方每个侧面也各有不同。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确认识和处理当前社会主要矛盾。

2.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

从温饱不足到小康社会的逐步实现,再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从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主要矛盾转变的实践意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意味着我们发展的目标、发展的方式、发展的动力等方面都要发生相应的变化。

这一转变对于我们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特点1.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新时代,我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迫切,需求更加多样化。

这包括对高品质生活用品、健康、教育、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需求。

2.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另一方面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化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化

中国近现代社会主要矛盾:
1、1840——1919年旧民主主义时期: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两对矛盾,其中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为最主要矛盾。

2、20世纪30——40年代:民族矛盾上升为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3、1949——1956年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过渡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4、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们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浅析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浅析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浅析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000字
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首先,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增长,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例如,人们对于饮食健康、住房品质、医疗条件、文化娱乐等方面都有着更高的期望。

这些期望需求的增长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类不断追求进步和福祉的体现。

但是,目前中国社会的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充分、不平衡,导致了这些需要得不到充分满足。

例如,在医疗等福利方面,城乡之间的差距较大,一些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也与大城市不相上下,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

同时,贫富差距也在扩大,无法充分保障人们的生活需求。

其次,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也导致了许多社会问题的滋生发生。

例如,由于经济落后和失业问题,农村出现了大量空心化等现象;城市中因为房价高昂,造成了年轻人及低收入居民无法接受的住房难题;同时城市贫困化、社会信任度降低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还可能激发出不稳定的社会因素。

总之,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们美好需求与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之间的矛盾。

要解决这个矛盾,需要进行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以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升级。

同时,也需要在政策层面上加强对于公共福利的投入,并加强对于各个地区的差距缩小力度,让人们能够共享到更加平等和美好的生活。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是确定党和国家中心任务、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前提。

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抓住了新时代中国基本国情的主要特征,是我们党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而得出的正确结论,为进一步把握和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战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新特点、正确理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基本内涵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揭示了新时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指出了影响全面发展的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

如果说过去我们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发展“量”的不足问题,新时代则向我们提出了发展“质”的提高问题。

1.如何认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一科学判断有利于更加全面分析和把握多方面、多样化、个性化、多变性、多层次的人民需要,对于更好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各项需求,与时俱进地研究分析人民群众需要的时代特点和演变发展的规律,以及制定具体的方针、政策和战略,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首先,“落后的社会生产”问题已经解决。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明显提高,国民经济已进入世界前列,过去出现的产品数量、质量、种类与人们需要的不一致,生产与需要在时间、空间上的不一致已经得到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不能准确表达当前中国社会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实际状况。

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反映了我国生产力水平从不高到实现经济中高速增长、社会生产力得到空前发展、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大幅增强。

要继续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从而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其次,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反映了当前人民需要的全面性。

简述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简述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简述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一、主要矛盾:
(1)经济未发达和政治落后导致的民族危机的矛盾;
(2)民族解放运动的矛盾;
(3)民族工业进步与世界资本主义竞争之间的矛盾;
(4)老百姓日益增加的经济社会斗争的矛盾;
(5)许多少数民族追求民族独立自主发展的矛盾;
(6)城乡经济不平衡导致的社会不完善的矛盾;
(7)正统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矛盾;
(8)贫困经济与资本主义技术结合之间的矛盾;
(9)政府行政管理与社会运行中效率问题之间的矛盾;
(10)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斗争;
二、历史任务:
(1)实现民族凝聚力的发展;
(2)建设富强的祖国;
(3)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4)促进和谐稳定的社会发展;
(5)推动科技进步;
(6)平等、自由、公正的社会理想;
(7)构建社会公正与法治;
(8)加快文明交流;
(9)实践人类共同理想;
(10)提升民族自豪感。

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随着我国不断发展和社会进步,社会矛盾也在不断涌现和演化。

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集中体现在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拉大、环境污染加剧和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

这些矛盾既是我们面临的挑战,也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

我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崭露头角。

然而,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原因,中国的经济发展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相对发达,基础设施完善,科技创新日新月异;而在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人口流失严重,发展机遇不足。

另一方面,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差距也日益扩大,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和生活质量差距悬殊,这不仅影响到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也加剧了社会矛盾的产生和激化。

其次,城乡差距的扩大成为我国社会的另一个主要矛盾。

城乡差距是由于城市化进程不平衡、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村人口流失等原因导致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而农村地区的人口流失愈发加剧。

城市的经济、教育、医疗、文化等资源相对丰富,而农村地区则因为缺乏这些资源,使得农村地区的居民生活水平无法提高,社会矛盾逐渐加剧。

因此,城乡差距的拉大成为当前的一大难题,需要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再次,环境污染加剧也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我国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空气、水、土壤污染严重影响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甚至威胁到社会稳定。

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处理等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热点话题。

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不仅需要政府加大执法力度,加强环境保护措施,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树立绿色发展观念,提高环保意识。

最后,社会公平正义的缺失也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

尽管我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一些社会不公平现象仍然存在。

教育资源、就业机会、医疗保障等方面的不平等分配,以及一些社会不法现象的出现,使得社会公平正义成为社会潜在矛盾的集中体现。

中国的主要矛盾

中国的主要矛盾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du会(1840—1949)主要矛盾: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zhi封建社会的矛盾,呈现出dao错综复杂的状况。

其中有: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矛盾,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各集团派系之间的矛盾,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争夺的矛盾等。

在这些社会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1)新中国成立到土地改革完成前主要矛盾: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

新生共和国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任务,彻底解决同三大敌人的矛盾;二是动员人民医治战争创伤,恢复破败的国民经济。

(2)从1953年到1956年底主要矛盾:到1952年,随着国民党反动残余势力被消灭,镇压反革命运动取得伟大胜利,特别是土地改革的顺利完成,使国内的阶级关系发生历史性的变化。

中国还存在两种基本的矛盾,国内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国外是中国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随着土改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

这一主要矛盾的解决就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6—)(1)中共八大: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1956年党的八大指出: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几千年来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上结束。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然而,由于各种主客观的原因,主要是党在指导思想上发生了“左”的错误,上述正确认识后来未能很好地坚持下去。

最新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最新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路径 ——发展 撸起袖子加油干
1
五位一体展理念
感谢聆听 恳请批评指正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您是否知晓十九大报
告指出中国社会主要
矛盾已经转化?
Q2: 您是否知晓新时代中 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具 体内容?

Q3: 您是否理解主要矛盾转化 的深层原因?
请为您现在的生 活打一个分数
请问您认为您的 生活与您的期望 值距离有多大?
1 领域不平衡 2 区域不平衡 3 群体不平衡
1 发展方式有待充分转变 2 依法治国有待充分推进 3 精神文明有待充分提升 4 社会事业有待充分发展 5 生态环境有待充分改善 6 机制体制有待充分改革
但八届十中全会之后, 又重申了无产阶级和资 产阶级矛盾的重要性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主 要矛盾为“人民日益增 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 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 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 化为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 发展之间的矛盾。
① Q1:
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1949年 1956年 2018年
1978年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社会主义建设阶段:
土地革命之前,是 无产阶级与封建主 义、帝国主义、国 民党反动派残余
中共八大正确指出主要 矛盾为“先进的社会主 义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 产力间的矛盾”
土地革命之后,是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 级的矛盾

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

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

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
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发展不平衡与人民
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之间的矛盾;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
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首先,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中国的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产业结
构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平衡。

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相对发达,经
济较为发达;而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经济相对滞后,发展不平衡。

另一方面,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过快,导致城市贫富差距扩大,城乡
差距加大。

其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
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包括对物质生活水平、环境质量、社会
保障制度、文化教育水平等方面的提升需求。

然而,这与中国的发
展水平和现实存在差距,人民的期望与现实之间存在矛盾。

最后,中国社会的转型阶段存在着发展不平衡和社会矛盾交织的问题。

中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这个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需要得到解决。

例如,城乡
差距、劳动力结构转型、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等都需要解决。

总的来说,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体现了经济发展不平衡与人民日益
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之间的矛盾,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与不
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解决这些矛盾需要继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大对农村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支持、改革社会保障体系等一系列
措施。

新时代中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解

新时代中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解

新时代中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解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变革的深入推进,中国社会面临的主要矛盾也在不断变化。

新时代中,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种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日益明显。

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远远超过了中西部地区,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

其次,中国的社会矛盾日益突出。

社会阶层分化加剧,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群仍然存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不公平问题也亟待解决。

最后,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严峻。

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针对这些矛盾,中国政府已经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

例如,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加强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投入,促进公平正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绿色发展等。

除了政府的努力外,每个公民也应该积极参与到解决社会矛盾的行动中来。

我们应该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利益,自觉遵守社会规范和法律法规。

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慈善活动,为社会和谐贡献一份力量。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矛盾是什么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矛盾是什么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矛盾是什么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截止到2019年12月)
过去,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作出这一判断,主要是基于当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社会生产力相对落后。

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告别贫困、跨越温饱,即将实现全面小康。

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益成熟定型。

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都发生了变化。

因此,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相应变化,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改革开放”的几十年里,由于人治社会制度下的长期腐败,大量社会矛盾不但没有得
到及时解决,而且被人为的掩盖、压制。

在“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指导下,这些矛盾经过
长期的演化、积聚,已演变为不可调和的社会对立和对抗。

贫富不均矛盾是目前中国社会最尖锐的社会矛盾,也是整个中国社会矛盾的核心。

社会
越是发展,贫富不均的矛盾越是突出,老百姓越是不满。

由于贫富的矛盾长期恶化,加剧
了社会的不安和动荡。

老百姓要求平等的呼声不绝,且日益高涨;老百姓对抗官员和地方
政府的事件时有发生,并有蔓延的趋势。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如不尽快推动社会制
度的变革,一旦发生社会危机,老百姓长期被压制的情绪很有突然爆发
在送旧迎新之际,人们不得不去注意在2004年充分暴露出来的目前中国社会所存在着的
两大互相矛盾的大趋势。

第一大趋势可以领袖外交所取得的外交成果为标志,中国已经在
国际社会迅速崛起。

第二大趋势可以频繁发生的社会抗议运动为标志,中国社会矛盾已经
到了一触就要爆发的阶段。

这两大趋势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主导着中国的发展,如果这对矛盾处理得不好,社会政治
的稳定就会成问题。

中国的国际地位迅速提高是很显然的。

多年来,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迅速把中国推向国际
政治舞台。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仅加入了所有重要的国际组织,而且在近年开始走具
有自己特色的和平崛起之路,多边主义、经济外交和睦邻政策等等构成了初生的和平崛起
理论的主要内容。

如果中国的内部发展是可持续的,中国的崛起只是一件指日可待的事情,这点是很少有人会怀疑的。

但问题就可能出在内部发展的可持续性。

近年来,内部发展所呈现出来的大趋势就是社会
矛盾越来越激烈。

不同社会群体之间、不同地区之间,贫富分化和收入分配差异已经到了
一个相当危险的边界。

外部改革有国际压力
中国社会没有能够像很多人所期望的,成为一个多元社会,而是迅速向高度分化的方向发展。

各社会阶层之间没有利益协调机制,互相缺少信任感。

而政府调节社会矛盾的功能也
在迅速下降。

结果就是不同规模的社会抗议运动的兴起。

为什么这两大趋势能够平衡发展?这就涉及到外部改革与内部改革之间的关系问题。

对内
改革、对外开放构成了中国过去二十多年来的发展主题。

但是,总体上看,对外开放远远
走在对内改革的前面。

或者说,内部改革远远落后于外部开放。

这种情况与中国的改革模式有关。

这个模式的特点就是先基本上不去触动既得利益,而是
努力在既得利益的外围发展出新的利益。

很显然,内部改革要触动巨大的既得利益,相比
之下外部改革就比较容易。

就是说,产生新利益比改革即得利益要容易。

外部改革进展迅速的另外一个因素就是外部的压力比内部压力要大得多。

外部压力呈现为
高度的组织化,可以说是外部众多主权国家对一个主权国家(中国)的压力。

这有其表现
在中国加入世界经济体系方面。

所以,中国已经加入包括世界贸易组织在内的所有的重要国际组织。

中国在投资、贸易体
制的改革和开放方面远远走在发展中国家的前列。

即使在法制改革方面,一般认为比较困难,因为它涉及到内部利益,但在与外部开放有关的法律改革方面,中国显然也是走在前
列的。

外部改革的成功客观上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动力,为国家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条
件来吸引外资,促进贸易。

相比之下,内部改革方面相当不尽人意。

在法制方面,尽管有各种法律的出台,但国家并
没有成为一个法治国家,党政干部的腐败仍旧严重。

政府在推进市场化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政府本身的社会调节功能不足,不能控制社会的高度分化。

政治改革上更是没有什么大进步。

执政党调整了社会阶级基础,为新兴阶级提供了政治上
的合法化,并修正宪法,从法律上保护私有财产。

但在这样做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把
原来的工人农民阶层异化在体制之外,因为这些阶层并没有任何有效的管道来参与政治。

内改的可持续性亟需重视
内部改革的不足本来就已经产生诸多消极的结果。

外部改革的领先更是既存的问题雪上加霜。

有两个主要原因。

第一,无论在哪个国家,外部改革的好处往往流向很少一部分人。

今天的全球化尤其如此,因为全球化的主动力乃是国际大公司和各国政府。

第二,全球化倾向于破坏原来存在的社会保护机制和网络,对原来受这些网络保护的社会
成员构成了威胁。

这是西方各国强大的反全球化的两个主要原因。

在中国,这两方面的情况更为严重。

多数社会阶层特别是社会底层在全球化和市场开放决
策过程中没有任何发言权。

政府具有高度的决策自主权,和国际接轨。

但全球化的所有负面效应都是要整个社会来承担的。

例如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决策过程
中农民并没有任何发言权,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农业的影响必须由农民来承担和消化。

更为严重的是,很多社会成员本来就不受社会保障体系的保护,现在他们更赤裸裸地暴露
在外部的威胁下了。

人们本来希望外部改革产生新的利益,而这些新利益能够继续推动改革,克服传统利益的
改革阻力。

但事情并非如此。

新生利益马上成为了既得利益,反而成了继续改革的巨大阻力。

更为严重的是,这些新利益往往和各级政府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能够通过各种管道来影响
政府的决策。

在一定程度上,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简直就是这些新利益的代理人。

在这样的情况下,内部发展的可持续性就令人怀疑了。

外部开放已经没有回头的可能性。

唯一的途径就是加速内部改革,从而达到内外部改革的协调发展。

如果内部改革持续滞后,外部开放只能为国家和社会带来巨大的负面效应。

如果内部发展不能持续,外部开放也立
即会成为空中楼阁可能被点燃,社会矛盾随之爆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