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塞对复合垂直流湿地水力特征的影响
人工湿地的堵塞机理与解决措施
人 工湿地 堵 塞数 学模 型 。认 为应重 点加 强堵 塞 的预 防措 施 ,一旦 发 生堵塞 后 ,应从 停床 整休 或轮
休 、微 生物抑制剂或溶茵剂、更换湿地表面基质等三个方面采取措施 ,解决人工湿地堵塞问题 。
关 键词 人 工 湿地 堵 塞机 理 数 学模 型 预 防措 施 解 决措 施
留是以电化学吸附为主 , 吸附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微 粒 、基质及流体的表面电荷 的多少。 随着湿地的连续运行 , 悬浮颗粒和难降解 的有 机物被大量截留, 填料间的孔隙不断减小 , 这反过
便会形成难溶性物质并造成堵塞 。
2 . 3 生物机 理
造成湿地堵塞的生物机理有 2 个方面的原因:
人工湿地 ( C o n s t r u c t e d We t l a n d , C W) 污水处
理 系统 是 一种包 含 土壤 、 植被 、 微生 物 的生 态工 程
化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 阶段是渗透速率和初始 渗透速率接近但有下降的趋势 ; 第二 阶段是渗透速
系统 , 兴起于 2 0 世纪 7 0 年代 。 因其投资少 、 能耗
2 . 1 . 1 固体截 留
固体截 留主要依靠人工湿地 中填料之间 的孔 隙来去除进水中的悬浮物 , 悬浮物负荷是影响堵塞
两种不 同的划分方法。 一种是从基质 的渗透系数变
★ 基金 项 目:江 苏省环保 厅 重点科 技 示 范项 目 ( 2 0 0 9 0 2 3 )
・
・ ' ・
p
。
面; 第二 阶段是镶嵌在基质空隙中的沉淀层增厚 ,
表面生物膜开始大量繁殖生长 , 通过分泌的胞外多 聚物与水 中的有机物和无机颗粒粘附在一起共 同 形成堵塞层 ; 第三阶段是堵塞层持续积累 , 最后形 成密实的淤泥堵塞基质空隙 , 发生雍水现象 。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除磷正交试验研究
关 键 词 垂 直 流 人 工 湿 地 除 磷 正 交 试 验
美 人 蕉 风 车 草
Orh g n l eto h s h r srmo a n itg ae etc l o cn tu td weln WAN G a j n t o o a s np op o u e v li ne r td v ria w o sr ce t d t l f a Qu n i .L,Z o g— hn
摘 要 为 了确定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的流程、 水力 负荷 、 H、 O p C D对 TP去除率 的影响 和提高除磷 效果 , 选择 了美人蕉和 风
车 草 构 建 的 复 合 垂直 流人 工 湿 地 试 验 系 统 , 展 除 磷 的 正 交 试 验 研 究 。 采用 S S 1 . 开 P S 3 0软 件 对 正 交 试 验 结 果 进 行 方 差 分 析 , 定 各 确 因素 显 著 性 及 优 选 条件 。结 果 表 明 , 合 垂 直 流 人 工 湿 地 流 程 、 力 负 荷 、H、 OD 对 除磷 效 果 均 有 影 响 , 中 流 程 对 T 复 水 p C 其 P去 除 率 影
we 。 L i , Fa g LILi ( . c o lo vlEn n ei g a d Arh tcu e, s h n a tn ie st Na — n , . 1 S h o f Cii gie rn n c i t r Ea tC ia Jioo g Un v riy, n e
王 全 金 等 复 合 垂 直 流 人 工 湿 地 除 磷 正 交 试 验 研 究
复 合 垂 直 流 人 工 湿 地除 磷正 交试 验 研 究 *
王全金 李 忠卫 李 芳 李 丽
( . 东 交 通 大 学 土木 建 筑 工 程 学 院 , 西 1华 江 南 昌 3 0 1 ;. 国瑞 林 工 程技 术 有 限公 司 , 30 3 2 中 江西 南 昌 300) 30 2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技术处理城镇生活污水
由
环 境不存 在 自然 湿地生 态系统 的缺陷 . 从而 对城镇 生 活污水
进行 有效 地处理
图 2 水 平 潜 流 人 工 湿 地 的 结构 示 意 图
根据 污水在人 工湿地 中所 占的水 面位置 . 人工 湿地被 分
成 表 面 流 和 潜 流 人 [ 湿地 表 面 流 人 工 湿 地 的 结 构 如 图 l所 示 在 该 类 人 工 湿 地 中, 由于污水 只在其填 料 的表面上漫 流 , 而实 际上 , 在 人 工 湿 地 系统 中 . 其 去污 功能 . 尤 其 是 去 除 污 水 中 的 有 机 物 污 染 的
入 复合 垂直 流人工 湿地 .即将人 工 湿地组 合 成一 个填 料 基
质、 微 生 物 和 植 物 3者 的 协 同 作 用 的 生 态 系 统 . 充 分 利 用 植 物 根系 的吸 收和吸 附作 用 以及与微 生物 的协 同作 用来 处理 污 水 中 的 污 染 物 .然 后 将 处 理 后 的 污 水 用 于 城 镇 的 绿 化 用
1 人 工湿 地技 术
自然 湿 地 生 态 系 统 具 有 其 独 特 的 生 态 结 构 和 高 生 态 自 净化 能力 . 但 是 随着 人类 的不 合理 开发 . 自然 湿 地 资 源 在 受 到 严 重 的 的 破 坏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影 响 了 其 生 态 自净 化 的 能 力 .另 外 自然 湿 地 资 源 通 常 是 陆 地 与 水 体 之 间 的 过 渡 地 带 . 它 的 生 态 自净 化 功 能 受 到 了 地 理 位 置 的 影 响 . 因此 . 人 工 湿 地 技 术 模 拟 自然 湿 地 的 独 特 生 态 结 构 和 高 生 态 自净 化 功 能 . 以 弥 补 受 破 坏 的 自然 湿 地 生 态 系 统 的 功 能 . 以 及 在 城 镇 某 些
复合人工湿地处理资料整理版
人工湿地处理污染河水的研究进展关艳艳等目前,国内外研究的人工湿地类型主要有表面流人工湿地、潜流人工湿地以及组合人工湿地系统 3 类。
其中潜流人工湿地根据水流形态又分为水平流和垂直流两类。
Dongqing Zhang 等人比较了国内表面流、水平潜流、垂直潜流和组合系统的人工湿地运行数据,指出组合系统对TSS,BOD5,COD 和TP 的去除率是最高的。
相对于垂直潜流系统,水平潜流湿地对BOD5和TP 的去除率较高,对TN 的去除则呈现出明显的优势,而垂直潜流系统对TSS 有较高的去除率。
2.1 表面流人工湿地表面流人工湿地(SF)是各类型湿地中最接近自然湿地的一种。
绝大部分有机物的去除是由长在植物水下茎、杆上的生物膜来完成,因而不能充分利用填料及丰富的植物根系目前国内较少采用,具体到应用表面流人工湿地处理污染河水,这方面的研究就更少了。
2.2 潜流人工湿地潜流人工湿地常用的植物有香蒲、芦苇、风车草、再力花、灯芯草等。
在美国,大约40%的潜流型湿地只种植香蒲一种植物。
欧洲国家多数种植芦苇,也有一些是种植多种植物的系统。
我国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多采用多种植物交叉栽种。
2.2.1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HF)系统污水在填料床内部流动,水位较深,可以充分利用填料表面、植物根系上生长的生物膜和丰富的植物根系、表土层以及填料的截留等作用,处理效果较好。
同时,该种系统的保温性较好、处理能力受气候影响小、卫生条件好,是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人工湿地系统。
香蒲根系发达,植株较矮,去污能力强,特别是应用在人工湿地系统中时对氮和磷去除能力较强,适合用于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特别是处理低浓度废水,而其处理高浓度废水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在TN 的去除中硝化菌和反硝化菌占据重要作用,并且这两种菌对温度的变化较为敏感,而有机物的去除主要通过植物的吸收和微生物的转化,填料介质对磷的物理截流占总除磷量的70%左右,SS 的去除主要是植物根系和填料的吸附和截流作用,所以,温度的变化对氨氮的去除有较明显的影响,对COD、TP、SS 的影响不明显。
某军区生活污水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
3 . 2处 理 设 施 工 艺 设 计
2 进 水 水 质 和 处 理 目标
水 水 质 如下 表 1 。
各 区的预处理单元分别按 1 5 0 f d 设计 ; 考虑暴雨及洪水等影 响, 各 区的人工湿地处理单元分别按 2 0 0 f d设计。本湿地按南北 该 项 目参照城镇生活污水水质一般 范围 , 本项 目生活污水进 两组设 计 , 各单体构筑物基本相同 , 平面布置根据需要 调整 。以下
垂 直 流 人 工 湿 地 污水 处 理 工 艺 。
和植物 根系阻挡截 留 , 有机 污染物则通 过生物膜 的吸收 、 同化及 本营 区地形 中间高 , 两边低 , 污水管 网分 别 向南 、 北流, 对应 异化作用而被去 除。湿地 系统中因植物根系对氧的传递释放 , 使 设 计南 、 北两个 污水处 理处理系统 , 单 区服务人 口数均为 7 5 0人 。 其周 围的环境 中依次 出现好 氧 、 缺氧 、 厌氧 状态 , 从而通过 硝化 、
3 . 1工艺 流 程
内装弹性填料 , 3 5 m 3 ) 跌 水 曝气 池 ( 2 座) ◇池体设计 : 跌水高度 : 0 . 4 m×3级 尺 寸: 1 4 . 2 m×2 . O m ×1 . 8 5 m
南、 北两 区的人工湿地污水湿元
进水水质 水水质要求 G B 2 8 2 8 2 0 0 2 I I I 类标准 2 2 0 ≤4 O ≤2 0 l 8 0 ≤2 O ≤4 2 2 0 ≤2 0 ≤6 0 2 5 ≤8 ≤1 0 3 ≤1 0 . 2
格栅 : 不锈 钢 , 1 5 8 0×6 0 0 , 栅条 间距 1 2 , 栅条大小 中1 0 , 安装 倾 角为 7 5 。
2种人工湿地的水力停留时间及净化效果
第6卷第3期环境工程学报Vol .6,No .32012年3月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Mar .20122种人工湿地的水力停留时间及净化效果靳同霞1张永静1王程丽1代克岩1郭萌1徐婷婷1马剑敏1,2*(1.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新乡453007;2.河南省环境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新乡453007)摘要以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IVCW )和水平潜流人工湿地(HSCW )为研究对象,研究了2种湿地运行的季节性最佳水力停留时间(HRT )参数,并监测了2种湿地在最佳HRT 参数下运行时对污水的净化效果。
结果显示:(1)在IVCW 中,最佳HRT 在春、秋季为8 10h ;夏季为6h ;冬季为12h 。
在HSCW 中,最佳HRT 在春、秋季为10 12h ;夏季为6 8h ;冬季为24 36h 。
(2)2种湿地对COD 的去除率均无显著的季节性差异;湿地进水中NH +4-N /TN 比值与TN 去除率显著负相关;不同季节下IVCW 对TN 的去除效果均高于HSCW 。
(3)水温对TN 、TP 去除率的影响在IVCW 中比HSCW 中的明显;水温高时,2种湿地中的TN 去除率较高,IVCW 中的TP 去除率也较高,但HSCW 中的TP 去除率则较低,它们间均未达到显著的相关性。
关键词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水力停留时间污水净化中图分类号X7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108(2012)03-0883-08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and purification effectof two kinds of constructed wetlandsJin Tongxia 1Zhang Yongjing 1Wang Chengli 1Dai Keyan 1Guo Meng 1Xu Tingting 1Ma Jianmin 1,2(1.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Xinxiang 453007,China ;2.Henan Key Laboratory fo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trol ,Xinxiang 453007,China )Abstract Two kinds of constructed wetlands were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integrated vertical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IVCW )and horizontal sub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HSCW ).The optimum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HRT )was studied in the two constructed wetlands in different seasons.The effects of wastewater purification were got when the two constructed wetlands were with the best HRT respectivel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The best HRT in IVCW was eight to ten hours in spring and autumn ,six hours in summer ,twelve hours in winter.The best HRT in HSCW was ten to twelve hours in spring and autumn ,six to eight hours in summer ,twenty four hours to thirty six hours in winter.(2)The removal efficiency of COD were no significant seasonal variations in the two kinds of constructed wetlands.Between the proportion of NH +4-N /TN (total nitro-gen )in the two wetlands ’influent sewerage and TN removal efficiency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TN removal efficiency in IVCW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HSCW in four seasons.(3)The effects of water temperature on removal efficiency of TN and TP in IVCW were more obvious than those in HSCW.When the wa-ter temperature of the wetland was high ,the TN removal efficiency in the two wetlands and TP removal efficiency in the IVCW were high ,whereas the TP removal efficiency in the HSCW was low.There was not obvious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water temperature and the removal efficiency of TN or TP.Key words integrated vertical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horizontal sub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wastewater purification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09A180010);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0624440039);新乡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08S045)收稿日期:2010-07-21;修订日期:2010-10-02作者简介:靳同霞(1964 ),女,硕士,主要从事环境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工作。
农村生活污水的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
随着 社 会 主义 新 农 村 建 设 步 伐 的 加快 , 善 农 村 环 境 越 来 越 引起 改
污水 — — 隔栅 一 调 节 沉 降 池— — 下 流池 — — 上 流 池 一 出水
人们 的关 注 。 村 住 户 远 离 城 市 排 水 管 网 , 农 迫切 需 要 一 种 简 便 易 行 、 高 生 活 污水 先 进 入 调 节 沉 降 池 。 节 沉 降 池 既 起 到 对 悬 浮 物 进 行 沉 调 效经济、 符合现代生态理论的污水处理方法。 人工湿地 因其设施简单、 降 、 滤 , 止人 工 湿 地 发 生 堵 塞 的 作 用 , 时 对 污 水 起 到 初 步 调 节 的 过 防 同 适 应 性 强 、 作 方 便 等 特 点 , 年 来 在 国外 发 展 迅 速 , 是 适 合 我 国农 作 用 , 操 近 更 使湿 地 入 水 流 量 、 标 达 到 稳 定 状态 。 指 村 的一 项 污 水 处 理 技 术 Ⅲ 。用 人 工 湿 地来 处理 污水 是 发 达 国 家 近 十 年 2 试验 结果 及 分 析 来 才 兴 起 的生 态 处 理 法 , 是 用 土壤 和 填 料 ( 它 如砾 石 等) 合 组 成 填 料 混 床 , 污 水 在 床 体 的填 料 缝 隙 中 流 动 或 在 床 体 表 面 流 动 , 在 床 体 表 使 并 根 据 中水 回用 于 绿 化 用 水 的要 求 , 组 合 湿 地 处 理 后 的 废 水 排 放 经 面种 植 具有 性 能 好 , 活 率 高 , 水 性 强 , 长 周 期 长 , 观 及 具 有 经 指 标 应 符 合 《 家 污 水 综 合 排 放 标 准 } G 8 7 — 9 6 中 的 二 级 排 放 成 抗 生 美 国 ( B 9 8 19 ) 济价 值 的水 生 植 物 ( 芦 苇 , 蒲 等) 成 一 个 独 特 的 动植 物 生 态 体 系 。 标 准 , 如 菖 形 见表 1 。 人 工湿 地 处 理 工 艺 采 用 高 水 力 负 荷 、 污染 负 荷 的 方 式 , 以取 低 可 表 1 得 较 高 的处 理 效 能 。 因 此 本 实 验 的人 工 湿 地 选 取 的水 力 负 荷 为 06 . 0
影响人工湿地去污能力的主要因素
影响人工湿地去污能力的主要因素人工湿地作为一种低耗高效的污水处理系统正在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污水处理,不仅对有机污染物有较强的降解能力,而且对传统的二级处理难以去除的氮磷也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是一个复合生态工程系统,其对污染的去除机理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 基质、水生植物和微生物共同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综述了人工湿地脱氮除磷的效果与机理, 讨论了基质、水生植物、微生物及其他外界因素对系统处理效果的影响,提出了当前人工湿地研究中提高人工湿地脱氮除磷能力的对策。
一、与基质相关的影响因素1、对比以不同粒径(4~9、8~12、11~17mm)非均质多孔介质(玻璃珠)作为基质的水平潜流人工湿地(以有机玻璃板材模拟)的水力效率、水力停留时间等参数,并参照其流态变化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1)均以上端为进水口、下端为出水口,水流流经不同粒径玻璃珠的水平潜流人工湿地会产生不同的流态。
(2)玻璃珠粒径小(4~9mm)的水平潜流人工湿地中,染料在其中运动并最终能够迁移到出水口的有效空间最大,空间利用率最大,则有效体积比最大,染料流经区域面积最大;转角处染料呈圆角流过,死区范围小。
(3)当玻璃珠粒径为4~9mm时,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具有最长的平均水力停留时间(0.437 8h)和最小的水流散度(标准方差为0.052 5),使得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有效体积比最高(0.495 7),水力效率也最高(0.469 6)。
随着粒径的增大,平均水力停留时间缩短,水流散度增大,而有效体积比和水力效率均呈减小趋势。
(4)合理的水力停留时间分布能够提高有效体积比,而有效体积比越高,即污水在水平潜流人工湿地中运动并最终能够迁移到出水口的有效空间越大,污染物与基质以及附着在基质上的微生物的接触越充分,从而提高污染物的去除率。
2、不同种类基质的影响以沸石、无烟煤、页岩、蛭石、砾石、陶瓷滤料、高炉钢渣、生物陶粒等8种基质为材料,在1000--2500mm/d的高水力负荷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基质在垂直流人工湿地模拟柱中运行1年的水力学特性和系统堵塞动态。
人工湿地堵塞机理与应对措施研究
陈晓东
( 阳环 境科 学研 究院 沈
沈 阳 101 106)
摘要
综述 了现今 国内外人 工湿地污水 处理 系统堵塞 的成 因 ,分析 了 目前 比较 通用的预防手段 、恢复措施和研 究
现状, 并提 出了今后人 工湿地 防淤堵技 术的研 究发展 方向。
关键词 人 工湿地 堵塞机理 应对措施
p e e t n wa u r r . r v n i s p t owa d o f
Ke r s Co sr ce e ln s Clg ig Me h ns y wo d n t t d W t d o gn c a im Co ne a u e u a u t rme s rs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污水生态处理新技术, 兴
笔 者 结合 现今 国内外 对 于湿 地堵 塞 的研 究成 果 ,对 人工 湿地 的堵 塞机 理 以及应 对措 施进 行 了 较 为全 面 的综 述 。
起 于2 世纪7 年代 。该技术综合 利用湿地 中的 0 O 基质 、水生植 物与微生物这个 复合生态系统 的 物理 、化学 和生物 的三重协调作 用达到净化污 水 的 目的。此类 系统在合理 的设 计条件下能够 满足严格 的出水标 准, 具有基建投资少 、运行费
一
1 — 9
环境 保 护科 学
潜流与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村镇生活污水试验
[ 关 键 词 ]潜 流 人 工 湿 地 ;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 ; 水 力 负荷 ; 脱 氮 [ 中 图 分 类 号 ]X 7 0 3 . 1 [ 文 献标 识 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5 — 8 2 9 X( 2 0 1 4 ) 0 1 — 0 0 3 3 — 0 4
l a n d . T h e n i t r o g e n r e mo v i n g e ic f a c y o f c o mp o s i t e v e t r i c a l - l f o w c o n s t uc r t e d w e t l a n d i s e v e n b e t t e r . Wh e n h y d r a u l i c
L i L i , Wa n g Q u a n j i n , H u C h a n g f u , L i u Z h a n m e n g
( C o l l e g e o fC i v i l a n dB u i l d i n g E n g i n e e r i n g , E a s t C h i n aJ i a o t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 N a n c h ng3 a 3 0 0 1 3 , C h i n a )
复合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处理分散型农村生活污水工程设计
复合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处理分散型农村生活污水工程设计尹笛,陈忠购,张帼一,刘佳伟(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浙江杭州310000)摘要:根据高岙村生活污水的特点,采用“格栅过滤-隔油沉砂池-厌氧水解池-IVCW 系统-砂滤池”的模式处理居民居住距离>2km 的较分散的生活污水,处理规模为2.3m 3/d 。
结果表明,该工艺具有处理效果好、投资费用低、景观价值高等优点,能提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效率,对有效解决分散型农村生活污水问题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复合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农村分散型生活污水;基质;植物细菌、寄生虫卵等,重金属等污染物较少。
③排放随意性:由于污水收集管网建设不健全,分散型生活污水的处理多是经过化粪池等简单处理就排到附近农田、河沟、坑塘中。
1.2工艺选择目前,国内外对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主要分为2种方式,一是小型的城镇污水处理厂;二是利用植物根系吸收、微生物分解、基质吸附等原理净化污水的自然处理系统(如氧化塘、人工湿地、土地渗滤等)。
其中,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以其基建投资少、操作简单、运行管理费用低、处理效果好等特点在农村得到了广泛应用[4]。
高岙村为典型的农村小型村落,具有地域广、村落分布散等特点,建设市政管网将农村污水统一收集处理费用高、难度大。
为推进高岙村的污水治理项目工作,采用IVCW 为主处理工艺的农村污水处理工程。
该工艺可就地净化处理生活污水,适合处理小型分散村落,可以因地制宜解决好高岙村污水达标排放问题。
2工程设计2.1工艺流程及进出水水质IVCW 型污水处理工程主要的工艺流程由3部分组成:预处理系统、IVCW 系统和后处理系统。
针对居民居住距离>1km 的较分散且管网铺设难度大的区域,采用联户分散处理模式,工艺流程如图1。
对高岙村工程选址处生活污水排放情况现场调研,并结合《东北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南》和国家排放标准要求,污水处理应尽量与资源化利用结合,污水处理后不直接外排,可作为周边农田灌溉用水及景观用水,本项目设计进出水水质如表1。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中污染物磷的去除规律研究
完成 , 而有 的除磷 反应 过程可 能会 持续很 久 , 至 甚
超 过 5 ’ 大 部 分 的 研 究 发 现 , 工 湿 地 系 0 d 。 人
统主要 依赖 基质 的物 理吸 附和化 学沉 降去 除污水
中 的磷 ’ 。物理 因素 主要 是 湿地 基 质 的吸 附和 截 留作用 , 而化 学 因素主要 包括 沉淀作 用 、 离子交
收稿 日期 :0 2o -2 修 订 日期 :0 2 —6 2 1 -20 ; 2 1 ̄31 作者简介: 范英 宏 ( 99 ) 河 北 人 , 士 后 , 要 从 事 水 污 17一 , 博 主
染 防 治 方 面 的研 究 。E m i v — j 1 3 cm - al h b@ 6 . o :f
1 概 述
起 形 成 特 殊 的 生 物 膜 结 构 , 污 染 物 的过 滤 、 对 吸
附、 吸收 、 转化 等有 相 当重要 的作 用 , 有研 究 发 磷是 引起 水体 富营 养 化 的重 要 因 素之 一 , 而
人 工湿地 污水 处 理技 术 由于具 有 处 理 效 果好 、 氮
应 中 , 的 除 磷 反 应 过 程 相 当 短 ,0 h之 内 便 可 有 5
果 过大 , 系统 除磷 的能力将 会 随之下 降
。温
度 也是影 响磷 去除效 果 的因素 , 大多研 究 表 明 , 温 度 较高 的气候 条 件 能够 提 高 磷 的去 除效 率 , 是 但
也 有 研 究 认 为 , 地 的 去 除 磷 的 能 力 受 温 度 变 化 湿 的 影 响 较 小 ” 。 不 同 构 造 人 工 湿 地 系 统 甚 至
7 2
铁路节能环保与安全卫生
2 1 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卷 第 2期 0 2年
垂直流-水平流复合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净化效果影响因素的研究
s n f a t .T e r mo a f ce ce f C n i i c n y h e v lef in is o OD a d NH3 N we e t e h g e twh n t e C o dn n g i l i 一 r ih s h e OD la ig a d h
当气温为 2 . 11℃时 ,对 B D 的去除率最高 ;复合系统对 N ,N的去除率与气温之间呈正相关关 系. O H一
关键词 :复合人工湿地 ; 水力停 留时间 ;环境 因子 ; 污染负荷
中 图分 类号 : 5 X2 文 献 标 识 码 :A
I fu n i g f c o s o r fc to f ce y b e ns o y i n e c n a t r n pu i a i n e l i i inc y m a f h brd c n t u t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d we l nd y t m f v r i a - o a r z n a - o o s r c e ta s s s e o e tc lf w nd ho i o t lf w l l
2
m
・
d ,当 B D 负荷分别达 1.5 m ・ )时 ,其 对 B D ) 05 37 d 0 5的去除率也达 到最大 ;复合 系统对 C D、B D O 05
的去除率与 气温之间呈抛物线关 系,V 1 C D的去除效果明显 ,当气温为 2 . H 对 O 35℃时对 C D的去除率最大,而 O
sr c e t n s s se o e tc lfo a d h rz n — o wee su e tu td wel d y tm fv ria — w n o o mlf w r t did.The r s l h we h tt e a l i l e u ts o d t a her —
复合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处理低温生活污水的研究
收 稿 日期 :2 1 9O ;修 订 日期 :2 1 92 O 1O 一4 0 lO~2
基金项 目:国家科技 支撑计划课题 ( 0 8 AJ 8 1 ) 2 0 B 0 B 3
作者简介 :赵雪锋 (9 7) 17 一 ,男 , 江诸 暨人 ,工程师 ,主要从事工业废水污染控制技术、农 村生活污水处理 技术研究等 ,E m i za x 浙 — a : h o l
Ab t a t Th s s u y e a u t s t e t e t e t e f c i e e s o y rd v r ia u s r a e fo c n t u t d sr c : i t d v l a e h r a m n fe t n s f h b i e t 1s b u f c w o s r c e v c l we l n o t e d me tc wa t wa e n e o t m p r t r n n r h r o n r fCh n . I r e o g t ta d t h o s i s e t r u d r l w e e a u e i o t e n c u t y o i a n o d r t e
管理的有效 方法 ,从水力停 留时间和水力负荷率方面探讨系统对 C D、NHs O —N、T N和 T P的去除效果 。研究 发现 ,当水 力停 留时间在 7 ~ 9 2 6h时 ,各项 水 质指 标 的去 除率 较 高 ,NH。 ~N 和 TN 的去 除率 为 3 . 和 76 3 . 。当水力 负荷率在 10m。 m。・ )时 ,水质指标均有较高的去除效果 ,C ) 53 . /( d ( D和 TP的去除效果分 别能 达到 7 . 和 6 . 。通过增加 污水 回流提高湿地对有机 物、氨氮及总 氮的去 除率 ,最佳 回流 比为 1 95 67 。同时对 比研究 了系统抵御温度变化的能力 ,分 析了温度 降低对水质处理效果 的影响 。
复合垂直流-水平流组合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净化效果
复合垂直流-水平流组合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净化效果闫晖敏;漆志飞;程花;林超;张艳晴【摘要】采用下行流和上行流复合垂直流及水平流组合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进行处理,研究该系统在不同季节、不同水力负荷条件下对污水的净化效果.组合人工湿地系统对TP的去除率在秋季水力负荷为0.3 m3/(m2·d)时最大;TN的去除率在夏季水力负荷为0.1 m3/(m2· d)时最大;NH3-N去除率基本遵循秋季>夏季>春季>冬季的规律,同时随着水力负荷的增加而降低;高锰酸盐指数在水力负荷为0.3 m3/(m2·d)时去除效果最好,在冬季的处理效果最弱.【期刊名称】《工业用水与废水》【年(卷),期】2016(047)006【总页数】5页(P39-43)【关键词】组合人工湿地系统;水力负荷;季节;去除效果【作者】闫晖敏;漆志飞;程花;林超;张艳晴【作者单位】江苏江达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无锡214061;江苏江达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无锡214061;江苏江达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无锡214061;江苏江达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无锡214061;江苏江达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无锡214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703.1人工湿地是一个自适应系统,它是近20 a发展起来的一种污水处理技术,具有出水水质稳定、氮磷去除能力强、运行维护管理方便、工程基建与运行费用低,以及对负荷变化适应性强等优点,非常适合在我国中小城市推广[1-3]。
根据人工湿地系统中污水在湿地床中流动方式的不同,人工湿地通常分为表面流湿地和潜流湿地,潜流湿地又可以分为水平潜流和垂直潜流2种。
一般地,人工湿地可以按布水方式不同,分为自由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4-6]。
本试验选用2种湿地类型,分别为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与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研究该系统在不同季节不同水力负荷条件下对污水的净化效果。
其中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是一种新型的具有独特下行流-上行流复合水流方式的湿地系统。
不同出流方式下垂直流人工湿地数值模拟
不同出流方式下垂直流人工湿地数值模拟范思雨;龙天渝【摘要】建立了二级垂直流人工湿地的二维非恒定微生物动力学模型,针对淹没出流方式、不同的等间隔淹没出流方式和定水头出流方式,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二级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重庆市径流雨水的效果;结果表明,在相同工况下,间隔较大的淹没出流方式能达到最大的有效体积比和水力效率,水流在三层填料中与各种类微生物接触更加充分、持久,在此出流方式下促进了溶解氧的传质,复氧后溶解氧浓度回升更快、浓度峰值更大、高浓度维持时间更长,因此促进了由微生物主导的生物化学降解反应,二级垂直流湿地对COD、氮和磷的去除效果也优于其他出流方式.【期刊名称】《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7(034)006【总页数】9页(P110-118)【关键词】人工湿地;出流方式;CW2D;数值模拟【作者】范思雨;龙天渝【作者单位】重庆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5;重庆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5;重庆大学低碳绿色建筑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重庆,40004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703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因其显著的低能耗、低维护成本、处理范围广和良好的景观效应而被广泛应用[1],又因其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而在蓄纳、处理城市径流雨水上有很好的应用前景[2-6]。
目前大多数人工湿地的设计与运行依然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对其全运行过程中复杂的物理-化学-生物协同作用认知的“黑箱”现象依然存在,而这一作用与人工湿地内的水流规律密切相关[5]。
在模拟研究中将湿地的出流方式抽象成边界条件,边界条件的设定在流体力学的计算中极大地影响了水流规律,因此对人工湿地出流方式的探讨和研究对提高其处理效率、指导工程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对于人工湿地进/出水方式的研究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讨论穿孔管在进水处和出水处的配/集水的均匀性;二是讨论进/出水口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置(如上、中、下)及其组合搭配对配水均匀性和处理效果的影响。
人工湿地堵塞修复措施
人工湿地堵塞修复措施概述人工湿地是一种通过模拟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特征和功能来提供水资源管理和污染控制的工程结构。
它们可以起到净化水质、保护生态系统和改善水文循环等作用。
然而,由于多种原因,人工湿地可能会遭受堵塞的问题,而堵塞会降低湿地的处理效果并导致其他环境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人工湿地堵塞修复措施。
堵塞原因人工湿地的堵塞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植被遮挡:植物在湿地中生长繁茂,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形成厚厚的植被覆盖层,阻塞水流通道。
2.沉积物沉淀:湿地中的沉积物包括泥沙、悬浮物质和有机物,它们会逐渐沉积在湿地底部和侧壁上,阻塞水流。
3.生物遗骸: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死亡后遗留下来的遗骸也可能堵塞湿地。
4.水生植物过度生长:某些水生植物如藻类等生长迅速,过度生长时容易引起堵塞问题。
修复措施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人工湿地堵塞修复措施:1. 植物修剪和清除定期修剪和清除过度生长的植被可以防止湿地的堵塞。
对于生长繁茂的植被,可以使用专门的工具进行修剪。
修剪后的植物可以进一步利用,如作为肥料或动物饲料。
2. 沉积物清理定期清理湿地中的沉积物是防止堵塞的关键措施。
可以使用槽式挖掘机等工具将湿地底部和湿地边缘的沉积物清理干净。
清理后的沉积物可以进行处理,如利用其作为肥料或填埋处理。
3. 生物遗骸处理处理湿地中的生物遗骸是防止堵塞的重要步骤。
可以使用专业的生物遗骸处理装置将遗骸进行分解和处理。
处理后的产物可以进行回收利用,如用作有机肥料。
4. 水生植物管理水生植物过度生长是堵塞湿地的常见原因之一。
定期进行水生植物的管理和控制是防止堵塞的关键。
可以采取物理或化学方法对水生植物进行控制,如修剪、割除或使用适量的除草剂进行处理。
5. 定期保养和巡视定期保养和巡视人工湿地是防止堵塞的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
通过定期检查湿地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堵塞问题,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堵塞对湿地的影响。
结论人工湿地的堵塞问题会影响其正常的水质净化和生态系统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St ate K ey L ab of Freshw ater Ecology and Biotechnology , I nstitute of Hydrobiology , Chinese A cademy of Science, Wuhan 430072, China)
V
I均流量, m3 d
根据计算, 当平均流量为 0. 8 m3 d 时的理论水
力停留时间为 13. 4 h。
污水在人工湿地系统中的实际停留时间 t m 的 平均值可以通过下式求得[ 7] :
tm= t E( t) dt
( 2)
0
采用辛普生公式对试验结果进行数值分析, 计
算得 IV CW 堵塞前的 t m = 21. 3 h, 堵 塞后的 t m =
32. 5 h。可见小试系统堵塞后的水力停留时间延长
了 52. 6% , 说明堵塞后湿地系统内部的短流及混流 增强。
2 3 中试系统水力停留时间的变化
中试系统自 1999 年建成以来, 一直运转良好。
2001 年进行了 冲击负荷 试验, 水力负 荷最高 达到
NaCl 示踪试验结果如图 4 所示。
率峰值高, 说明堵塞后系统内部水力特征发生了改
变。
根据 IVCW 的几何尺寸、填料的孔隙率以及出 水平均流量可以计算出污水在 IVCW 中的理论停 留时间[ 7] :
t th =
nV Q
24
( 1)
式中 t th 理论水力停留时间, h
n 填料孔隙率, 取 0. 32
中试系统堵塞前后累积流量的变化见图 3。虽 然堵塞前后两条曲线达到峰值的时间不同, 堵塞后 的累积流量曲线增长缓慢, 出水流量 小, 持续 时间 长, 但二者最终都趋于同一值, 而且与进水总量相差 不大。由于试验湿地面积小, 水分蒸发以及植物蒸 腾作用可以忽略, 同时试验过程中没有降雨, 可见系 统水量损失不大, 进、出水总量基本平衡。
明湿地系统堵塞后水流不畅。 IVCW 系统的一个进、出水周期从堵塞前的不
足 5 h 延长至堵塞后的约 8 h, 而两次进水的间歇期 为 5 h。因此系统堵塞后前一个周期的进水尚未完 全流出, 后一个周期就已经开始进水, 造成堵塞后污 水在系统内部积累, 并在下行池表面形成集水, 从而 阻碍了空气中的氧气向填料层扩散, 导致下行池供 氧不足, 系统处理效果下降。
塞前后出水速率变化如图 2 所示。
图 1 IV CW 构 造示意图
小试系统上行池和下行池的平面尺寸均为 1 m 1 m, 其中上行池填层深为 0. 45 m , 下行池填层深 为 0. 55 m, 粒径从上到下逐渐减小, 表层是粒径< 4 mm 的砂( 厚为 25~ 35 cm ) , 中间铺 10 cm 厚、粒径 为 4~ 8 mm 的砾石, 底部采 用粒径为 16~ 32 mm 的卵石作为排水层。在下行池内种植美人蕉, 上行 池内种植石菖蒲。
2 000 m m d, 造成了中试系统一定程度的堵塞。在
下行池表面形成一层毯状的致密污泥层, 阻挡了污水
下渗, 导致下行池表面长期积水, 最高时积水可达 30
cm。在中试系统堵塞的状态下, 按上述方法进行了示
踪剂试验, 并与堵塞前的数据相比较, 如图 5 所示。
图 4 小试系统堵塞前后水力停留时间的变化
Ryszard Blaze Jew ski 等人初步研究了潜流人工湿地 处理生活污水的堵塞现象, 并提出一个简单的理论 方程来描述堵塞后的孔隙率变化[ 2] 。德国柏林大学
基金项目: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 39925007)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KSCX2- SW- 102)
中试系统上行池和下行池的平面尺寸均为 9 m
图 2 中试系统堵塞前后的出水速率变化
由图 2 可知, 堵塞前后系统出水流量达到最高 峰所经历的时间相近, 但堵塞后最大流量明显低于 堵塞前( 由堵塞前的 170 L min 降至 89 L m in) , 表
2
2003 Vol. 19
中国给水排水
No. 2
复合垂 直流人工湿地系统( Int egrated Vert ical F low Const ruct ed Wetland, IVCW) 是在 九五 期间 由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与德国科隆大学、奥地利
维也纳农业大学等共同承担的 欧盟国际合作 项目
( 合同号: ERBIC18CT 960059) 中首先提出的。经过 一系列的小试、中试, 该系统已在深圳、上海等地大 规模地应用于生活污水处理、景观水体水质改善以
及农业灌溉用水回用等 方面, 取得 了较好的效果。 为了保障该系统长期稳定的运行, 通过小试和中试 研究了系统堵塞前后水力特征的变化, 并分析了堵 塞发生的原因以及可能的对策。
1 材料与方法
1 1 IVCW 的基本结构 IVCW 由下向流池和上向流池组成, 两池中间
设有隔墙, 底部连通。下行池和上行池中均填有不 同粒径的砂和砾石, 其中下行池的砂层比上行池厚 10 cm。两池底部均设颗粒较大的砾石层连通。其 基本构造如图 1 所示。
1
2003 Vol. 19
中国给水排水
No. 2
的 Christoph Plat zer 和 Klaus M auch 综述了 垂直流 芦苇床堵塞的机理、参数和后果, 但并未提出实际的 解决 办 法[ 3] 。 维 也 纳 农 业 大 学 的 J. L aber, R. Haberl, R. Perf ler 和 G. Langerg raber 等人研究了复 合垂直流湿地的堵塞与水头损失的变化规律[ 4] 。国 内关于人工湿地堵塞的现象有一些报道[ 5] , 但未见 针对湿地堵塞的具体研究。
Keywords: constructed w et land; clog; H RT ; hy draulic charact eristics; tracer exper-i ment
目前国内外关于人工湿地堵塞的研究很少。新
西兰的水和大气研究所 T anner C C 等研究了人工 湿地堵塞后有机物的积累情况[ 1] , 波兰农业大学的
从图 4 可以看出, IVCW 系统堵塞前比堵塞后 的示踪剂流出时间短, 示踪剂浓度变化大, 出水电导
图 5 中试系统堵塞前后水力停留时间的变化
与小试系统相同, 中试系统堵塞前示踪剂流出 时间短, 最大流量大, 说明堵塞后污水在基质内的渗 透速度下降。
3
2003 Vol. 19
中国给水排水
No. 2
根据式( 1) 、( 2) 计算, 理论停留时间为 13. 4 h; 堵塞前的实际平均停留时间为 19. 4 h, 堵塞后的实 际停留时间延长至 26. 8 h, 比堵塞前延长了 38% 。
9 m, 其基本构造及 栽种植物种类与小试系统相 同。 1 2 运行工况
小试和中试系统均采用间歇方式运行, 水力负 荷为 800 mm d, 分 4 次进入, 间隔时间为 5 h。 1 3 示踪剂的选择
对于人工湿地停留时间分布的研究, 通常采用 的示踪剂有电解质、染料以及放射性同位素等。根 据刘文兵等人对直接红棕( RN) 、阳离子红( IGL ) 、 硫化草绿( 615) 、硫化黑( B2RN) 以及 NaCl 的比较, 认为人工湿地对 NaCl 示踪 剂的吸附能力 最小, 是 测定其 停留时 间分 布的 最佳 示踪剂[ 6] , 因此 采用 NaCl 作为示踪剂。 1 4 出水流量变化与水量平衡的测定
图 3 中试系统堵塞前后的累积流量变化
2 2 小试系统水力停留时间变化 水力停留时间是人工湿地设计中使用最广泛的
参数之一。人工湿地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 一 些无机物以及难降解有机物会积累在湿地中而堵塞 填料间的空隙, 改变系 统的水流 路径, 增 大 IVCW 内部水流的混合、短流以及回混, 从而延长了该系统 的实际水力停留时间。
在一次进水后, 测定中试系统单位时间的出水 量以及最终出水总量, 并与进水总量相比较以了解 系统水量损失和系统内部空间的状况。 1 5 水力停留时间的测定
采用刺激 响 应法, 即 首先在 进水中 投加 NaCl, 使其电导率上升到背景值的 10 倍以上, 再瞬 时一次性投加到 IVCW 系统中, 然后维持系统正常 运行。在系统出水口连续监测出水电导率的变化至 恢复到背景值时终止试验。
2003 Vol. 19
论述与研究
中国给水排水 CH INA WAT ER & WAST EWAT ER
No. 2
堵塞对复合垂直流湿地水力特征的影响
詹德昊, 吴振斌, 张 晟, 成水平, 傅贵萍, 贺 峰
(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湖北 武汉 430072)
摘 要: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 IVCW) 堵塞后其水力特征会发生变化, 通过示踪剂对小 试和中试系统堵塞前后的水力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堵塞后 IVCW 出水流量减小, 小试系 统实际停留时间由堵塞前 21. 3 h 延长至 32. 5 h, 中试系统实际停留时间从 19. 4 h 延长至 26. 8 h。 IVCW 堵塞后容易造成下行池表面积水, 既恶化了卫生条件又降低了系统的处理能力。
Abstract: Variat ion in t he hydraulic charact eristics of int egrated vertical f low const ructed wetland ( IVCW) w ill occur af ter it is clog ged. St udy was made by using t racer on t he hydraulic characterist ics of small- scale t est system and pilot - scale system before and after t heir clogg ing. T he result indicated t hat t he out flow from IVCW is decreased w hen it is clogged. In t he small - scale syst em, t he hydraulic ret ention time ( H RT ) is ex tended from 21. 3 h to 32. 5 h, and in t he pilot - scale system HRT is ex tended f orm 19. 4 h t o 26. 8 h. T he clogg ing of IVCW will result in f ree w at er ( w ater log) on t he surf ace of down- f low chamber, w hich w ill not only det eriorate the sanit ary condition but also decrease the treat ment capacit y of t he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