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教育政策法规复习要点提纲
《教育政策法规》复习重点
2.机构和组织(法人) .机构和组织(法人)
机构和组织主要包含两类:一类是国家机关, 机构和组织主要包含两类:一类是国家机关,如 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 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其特点具有权力特 另一类是社会组织,包括政党、 征。另一类是社会组织,包括政党、企业事业单位和社 会团体等。 会团体等。这些组织参加的教育法律关系广泛, 3.国家 国家
一、教育法律责任方式
(一)行政责任
1.含义:行政法律责任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 含义: 含义
体由于违反行政法律规范构成行政违法而应当承 担的否定性法律后果。 担的否定性法律后果。
2.种类 种类
(1)行政处罚 ) 行政处罚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组织或个人进 行惩戒、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处罚必须由有关的行政主管机关实施。例如罚款、没收、取消 例如罚款、没收、 例如罚款 资格等 (2)行政处分(纪律处分) )行政处分(纪律处分) 行政处分是根据法律或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规章制度,由国家 机关或企事业单位给予犯有违法失职行为或者内部纪律的所属人员的 一种制裁。共有八种: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留 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 警告 用察看、开除。 用察看、开除。
第三章 教育法律关系主体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教育行政机关 学校 教师 学生
法律的界定
教
教师的法律地位 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解 读 教师的权利 教师的义务 教师专业化 教师资格制度 教师职务制度 教师聘任制度
师
教师专业化及法律规定
一、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二、教师、家长、学校容易产生的侵权行为 教师、家长、 (一)体罚 (二)侵犯隐私 (三)侵犯受教育权 (四)侵犯人格尊严 请在教育法律中整理出具体的条款. 请在教育法律中整理出具体的条款
教育政策与法规(提纲)
第四章教育政策与法规第一节教育政策与法规概述一、教育政策1.教育政策的概念(识记)教育政策是指政党、政府等各种政治实体在一定历史时期,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任务而协调内外关系所制定的行动准则。
2.教育政策的类型(识记)从层次上可将其分为教育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从其发挥的作用可分为鼓励性政策和限制性政策;从其对实施对象所产生的影响可分为直接性政策和间接性政策;从其内容分又可分为各项部门的政策,等等。
3.教育政策的特点(理解)第一,指向明确。
第二,相对稳定。
第三,影响广泛。
第四,体现统治阶级意志。
第五,不具强制性。
二、教育法规1.教育的法律化(略)2.教育法的体系(识记)(1)宪法中有关教育的条款(2)教育法律(3)教育行政法规(4)地方性教育法规(5)教育规章三、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1.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的共性(理解)(1)它们都属于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
(2)它们的经济基础都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3)它们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共同意志的体现。
(4)它们都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5)它们都是国家管理教育的重要手段。
2.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的区别(理解)(1)制定的机关不同。
国(2)约束力不同。
(3)执行的机关不同。
(4)发挥的作用不同。
(5)表现的形式不同。
(6)执行的方式不同。
(7)稳定的程度不同。
(8)公布的范围不同。
第二节教育政策制定的理论模式一、教育政策制定的过程教育政策制定的基本环节(理解)(1)认定教育政策问题(2)确定教育政策目标(3)拟定教育政策方案(4)选择教育政策方案二、政策制定的模式1.政策制定模式的涵义(识记)政策制定的模式是指政策制定的机构和人员本着自己的价值取向,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法去应对或解决面临的政策问题。
2.教育政策制定的三种模式(理解)(1)理性模式(Rational Model)涵义;步骤;优缺点(2)渐进模式(Incremental model)涵义;步骤;优缺点(3)团体模式(Group Model)涵义;步骤;优缺点第三节教育法与教育管理一、教育法与教育行政1.国家教育权与教育行政(略)2.教育行政机关(识记)教育行政机关,是指按照宪法和有关组织法的规定设立的,依法享有并运用国家行政权,专门从事教育行政管理的国家机关。
教育政策法规复习要点
教育政策法规复习要点第一章导论势。
性、补充性的和自主性地方教育法位的设施和经费(8) 拒绝任何组织 1 、结合教学工作实际,谈谈实行依法治教是社会主义法制规。
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加强依法治教、推进依法治教的必要建设的必然要求,它是有关教育法律(4) 教育规章: 国家教育行政部(9)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性。
法规的完善和实施的必然结果,对教门或与其他部门联合制定并发布的、学校的义务:(1) 遵守法律法规(2) 依法治教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对教育法律法规的补充性文件。
通常贯彻教育方针、教育教学标准,保证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民族法律素的要求。
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称之为: 规定、办法、规范、大纲、教育教学质量(3) 维护受教育者、质,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基础性工建设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必然要求依标准等。
? 地方性教育规章; ? 部门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4) 为程,是维护社会稳定和青少年合法权法而治。
教育关系到一个国家、民族教育规章; 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情况提供益的重要措施,是教育发展的内在要的前途和命运,它必须用法律手段来(5) 其他渊源: 行政法、民法、便利(5) 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求和广大学生家长的迫切期望。
(1) 保证教育事业的发展。
刑法、教育政策、教育判例等。
在没用并公开收费项目(6) 依法接受监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党的领导依法治教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有国家政策或法律的情况下,党的政督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和必然要求。
发展教育事业的一条基本经验。
现在策实际上起着法律的作用。
3 、学生法律地位的确立对保障学生(2)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教育法制的强4、简述教育法律关系的类型。
的权利具有哪些作用, 教育进一步改革与发展的客观需要。
化和完善,以此来保障国家对教育要就其性质而言可分为两类: 教育行政(1) 师生关系由尊卑发展到平等,(3) 是教育行政部门改变领导方式、求的实现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育政策法规考试复习提纲
教育法规在我国的教育法制就是与社会主义教育民主 必“有法可依,有法必知,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具有多种含义。
第一种是法律制度的总和。
这是从法的表现形式上认识、揭示教育法制。
第二种含义是指有关教育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 和法律监督等活动和过程。
这是对教育法制运行的概括。
第三种含义是将其理解为“教育法制”,即与民主政治制度相联系的,按照依法治理的原则和方式来管理和规范各种教育活动。
这一含义是从本质上来认识教育法制。
在我国的教育法制就是与社会主义教育民主化的发展相联系,按照依法治理的原则、方式来管理、规范和发展教育事业的活动和过程特点:1、以教育法律制度为基本内容 2、以教育普及化为物质条件 3、以平等受教育权为政治基础 4、以建立教育法律秩序为基本标志 5、以提高人们的教育法律意识为催化剂 [依法治教的必要性] 1、是依法治国的体现2、是科教兴国战略的要求3、有利于保护受教育者的合法权利4、有利于保护教育者的合法权益5、有利于学校的素质教育[教育法制]不仅包括教育法律制度,而且包括教育法律制度的运行,即教育立法、教育法律的普及、教育行政执法、教育司法、教育法制监督、教育法律的遵守,以及与之相联系的教育法律意识、教育法学教育和研究等。
依法治教,简言之,就是指在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上,使教育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
依法教是党中央提出的依法治国方针在教育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关系教育改革与发展全局的一个重要的工作方针。
贯彻依法治教育的方针,对于加强教育法制建设,确保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维护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合法权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以法治教”则是指运用法律手段来管理教育。
[加强教育法制、推进依法治教的必要性](1)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我国教育领域中的社会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已经开始并且正在转变成为大量的平等主体之间横向型的教育法律关系同纵向型的教育行政关系并存的新格局。
资料1.2012《教育法》大纲导读笔记
《教育法教程》大纲导读笔记第一章导论第一节法律与现代教育一、法律与现代教育的概念、特征及其相互关系【p1】二、宪法与现代教育【p4】第二节依法治国与教育的法治化一、依法治国与依法治教【p10】二、依法治教与教育的法治化【p11】三、我国教育法制建设仍然存在的主要问题【p13】第三节学习教育法律法规的意义4个有利于【p14】第二章教育法基本理论第一节教育法的概念一、教育法的含义[p18]二、教育法的本质[p19]第二节教育法的基本原则七个原则[p21-25]第三节教育法的渊源一、法的渊源[p26]二、我国教育法的渊源[p27]第四节教育法律体系一、法律体系界说[p30]二、我国的教育法律体系[p31]第五节教育法的地位一、教育法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p34]二、教育法与社会主义道德[p35]三、教育法与政策[p36]第三章教育基本法第一节教育基本法概述一、教育基本法的概念和特点[p38]二、《教育法》立法宗旨和颁行的意义[p39]第二节教育法的基本原则教育基本法的7个原则[p41]第三节教育基本制度教育的八个基本制度[p43]第四节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与义务一、教育行政主体的职责和职权[p49]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权利和义务[p49]第五节教育投入与条件保障教育投入与条件保障的相关法律规定【p55】第六节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一、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含义与意义[p55]二、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基本原则[p567]三、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形式[p57]第七节违反教育法的法律责任一、违反教育法的法律责任概述[p57]二、违反教育法的违法行为及其法律责任[p58]第四章教师法第一节教师法概述一、教师法的概念[p61]二、《教师法》的立法宗旨[p64]三、《教师法》的立法过程[p65]第二节教师的权利与义务一、教师的权利[p67]二、教师的义务[p70]三、教师权利与义务的特点与保障措施[p72]第三节教师的资格、职务和聘任一、教师资格许可制度[73]二、教师职务制度[p75]三、教师聘任制度[p76]第四节教师的培训、考核和奖励一、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制度[p77]二、教师的考核制度[p79]第五节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一、教师的地位[p81]二、教师的作用[p81]三、教师待遇的制度保障[p83]第六节违反教师法的法律责任一、违反请教师法的法律责任特点[p85]二、违反教师法的民事法律责任[p86]三、违反教师法的行政法律责任[p87]四、违反教师法的刑事法律责任[p88]第五章高等教育法第一节高等教育法概述一、我国高等教育立法的社会基础与历史条件[p90]二、《高等教育法》的立法宗旨和适用范围[p92]三、我国高等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p93]第二节高等教育的性质、方针和任务一、我国高等教育的性质[p96]二、我国高等教育的方针[p98]三、我国高等教育的任务[p99]第三节高等教育基本制度一、高等学校学制规定[p100]二、高等教育的学业证书制度和学位制度[p102]三、高等学校自学考试制度[p103]第四节高等学校的设立、组织与活动一、高等学校的设立[p104]二、高等学校的组织与活动[p108]第五节高等学校的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一、高等学校的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的权利和义务 [p115]二、高等学校的教师资格制度[116]三、高等学校的教师职务制度[p117]四、高等学校教师的聘任制度[p118]五、高等学校其他教育工作者的任职制度[p120]第六节高等学校的学生一、高校学生的权利和义务[120]二、高校学生的学习救助和奖励[p121]三、高校学生的处分[p123]四、高等学校学生的毕业[p124]第七节高等教育投入与条件保障一、我国高等教育的经费筹措机制[p125]二、高校教育经费的管理额监督[p128]第八节违反高等教育法的法律责任详见教材p128-137[要求通读]第六章职业教育法第一节职业教育法概述一、职业教育与职业教育法【p138】二、《职业教育法》的立法宗旨、立法依据和适用范围【p139】第二节职业教育的内容与体系一、职业教育的内容【p142】二、职业教育体系【p142】第三节职业教育活动的法律规制一、职业教育实施的原则【p148】二、实施职业教育主体的法定职责和义务【p149】三、举办职业教育的法定途径【p151】第四节职业教育投入与条件保障【从四方面论述;一、保障经费筹措渠道;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三、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四、建构服务体系;五、追究法律责任(见第五节)】一、保障经费筹措渠道【p152】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p154】三、职业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p155】四、职业教育服务体系的构建【p155】第五节违反职业教育法的法律责任第七章义务教育法第一节义务教育法概述一、义务教育的和特点【p159】二、义务教育的年限【p160】三、义务教育法的制定【p162】四、义务教育法的概念与特点【p163】五、我国义务教育的渊源【p164】六、《义务教育法》的立法依据和立法宗旨【p165】七、《义务教育法》颁行的意义【p168】第二节义务教育的历史发展和指导思想一、义务教育历史发展的简单回顾【p170】二、义务教育的指导思想【p174】第三节义务教育法律关系一、了解义务教育法律关系的作用【p176】二、义务教育法律关系的要素【p177】第四节义务教育的基本原则义务教育的4个基本原则【p182】第五节义务教育的就学与教育教学一、义务教育的就学:5个方面【p185】二、义务教育的教育教学【p187】第六节实施义务教育的步骤和条件保障一、实施义务教育的阶段和步骤【p189】二、实施义务教育的基本条件【p189】三、实施义务教育的条件保障【p190】第七节违反义务教育法的法律责任一、违反义务教育法的3个法律责任的类型【p192】二、违反义务教育法的5个常见行为及法律责任【192】第八节义务教育法的修改一、义务教育法的修改的提出【p196】二、义务教育法修改的主要原因【p198】三、新《义务教育法》的内容【p200】第八章民办教育法第一节教育法概述一、民办教育立法概况【p202】二、民办教育的立法宗旨、立法依据、适用范围【p203】第二节民办教育的性质和法律地位一、民办教育的性质【p206】二、民办教育的法律地位【p206】第三节民办教育法的基本原则民办教育法的4个基本原则【p207】第四节民办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与义务一、民办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p209】二、民办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与义务【p209】第五节民办学校的设立、组织与活动、变更和终止一、民办学校的设立【p213】二、民办学校的组织与活动【p215】三、民办学校的变更和终止【p217】第六节违反民办教育促进法的法律责任一、违反民办教育促进法的3个法律责任的类型【p219】二、3个主体违反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行为及法律责任【192】第九章教育权的法律救济第一节教育侵权行为与法律救济概述一、教育侵权行为的概念和特征【p221】二、法律救济与教育权的法律救济【p222】三、法定教育权、教育侵权行为与教育权的法律救济三者之间的关系【p223】四、教育权法律救济的意义【p224】五、我国教育权法律救济的基本原则【p225】六、我国教育权法律救济体制【p226】第二节教育申诉制度一、申诉与教育申诉制度【p228】二、教师申诉制度三、学生申诉制度【p233】第三节教育行政复议制度一、行政复议的概念、特征和原则【p234】二、教育行政复议制度【p236】第四节教育行政诉讼制度一、行政诉讼的概念和特征【p242】二、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p243】三、教育行政诉讼制度【p243】四、案例分析【p247】第五节宪法司法化与受教育权的民事救济一、宪法司法化第一案及其意义【p250】二、民事诉讼制度在教育领域的具体运用【p252】三、案例分析【p256】。
教育政策法规必背知识点总结
教育政策法规必背知识点总结教育政策法规是规范我国教育行为、保障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权益的重要法律依据。
为了让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子更好地了解、学习和应用教育政策法规,本文对教育政策法规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以提高大家的法律意识和遵守法规的自觉性。
一、教育政策法规的重要性教育政策法规是国家对教育事业的宏观调控手段,旨在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教育政策法规具有以下特点:权威性、强制性、普遍性和针对性。
了解和掌握教育政策法规,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学子来说,既是一种义务,也是一种自我保护。
二、教育政策法规的主要内容教育政策法规包括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政策文件和教育部门规章。
1.教育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是教育领域的基本法律,明确了教育活动的基本原则、教育行政体制、教育活动的主体权益等。
2.教育政策文件:如《新时代教育现代化2035》、《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等,是政府对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部署,涉及到教育目标、改革举措、资源配置等方面。
3.教育部门规章:如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等,是对教育实践的具体规范,指导教育工作者和学子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三、必背知识点总结1.教育法律法规条文:如《教育法》中关于教育行政体制、教育经费、教育教学活动等方面的规定;2.教育政策核心内容:如《新时代教育现代化2035》中提出的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战略举措等;3.教育部门规章关键点: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等。
四、如何学习和应用教育政策法规1.系统学习:教育工作者和学子应结合自身实际,系统学习教育政策法规,全面了解教育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部门规章的内容。
2.结合实际工作:将教育政策法规融入教育教学实践中,指导和规范自身行为。
3.关注政策动态:密切关注教育政策动态,及时了解政策调整,确保自身权益不受损害。
2012教育复习大纲
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一、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概念、教育的要素、教育的形态、教育的本质、教育的基本规律(二)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三)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二、教育的功能(一)教育功能的含义、教育功能的类型、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教育功能的限制(二)影响教育功能发挥的因素三、教育的目的(一)教育目的的含义、教育目的的功能(二)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教育目的确立中的价值取向(三)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理论基础、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四、教师与学生(一)教师的定义、教师的角色、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及途径(二)学生的定义、学生的本质特点、学生发展的规律(三)教育过程中的教师与学生、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五、课程(一)课程的含义、课程理论及课程理论流派、课程的类型、课程的组织、课程的管理(二)我国课程改革的回顾、新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课程标准及其地位、作用和特点(三)新课程带来的变革六、课堂教学(一)教学的含义、教学理论及教学理论流派(二)课堂教学设计的含义、基本程序、主要模式、内容和方法(三)教学策略的含义、常用的课堂教学策略七、学校德育(一)德育的含义、功能及地位(二)德育过程的含义、德育过程与教学过程和思想品德形成的关系、德育过程的理论、德育过程的规律(三)德育的任务、目标、内容与课程(四)德育的原则、途径与方法八、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一)班级的含义与特点、班级的历史发展、班级的结构与功能、班级的发育过程(二)班级管理的内容、原则与方法(三)班主任的角色、任务、职责与素质第二部分教育心理学一、心理发展与教育(一)心理发展的概念、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二)心理发展的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三)早期教育与心理发展、准备状态与心理发展、教育如何促进心理的发展(四)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二、学习与学习理论(一)学习的含义、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重要区别、学生学习的特点(二)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掌握学习和指导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三、学习的迁移,记忆和遗忘(一)学习迁移的含义、学习迁移的种类、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学习迁移的促进(二)记忆的含义、记忆的三种存储模式(三)遗忘的含义、主要规律、产生原因及克服遗忘的策略四、学习策略与不同类型的学习(一)学习策略的定义、分类、特点、学习策略的发展、一般的学习策略及其培养(二)知识的含义、知识学习的一般心理过程、知识的分类与学习(三)技能的含义与种类、影响技能形成的因素、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四)解决问题的历程、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主要心理因素、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五)品德与道德的界定、品德的心理结构、科尔伯格品德发展阶段的理论、道德教育的基本观点五、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一)学习动机的概念、学习动机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影响、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二)归因与归因方式、维纳的归因理论、归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引导合理归因(三)注意的含义、学生注意的组织与培养六、个别差异与教育(一)人格差异的含义、人格差异与教育(二)认知风格差异的含义、场依存与场独立、整体性策略与系列性策略、内倾与外倾(三)学困生的含义、学困生与优生知识水平的差异、学困生的教育措施七、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心理健康的含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义、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具体方法第三部分教育法学一、法与教育法(一)法的含义、法的特征、法的渊源(二)教育法的含义、教育法规的含义二、教育法律关系(一)教育法律关系的含义、特征、类型;教育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二)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含义、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三)教育法律关系客体的含义、教育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四)教育法律关系内容的含义、权利和义务的含义、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权利和义务的类型、教育权利和教育义务三、教育法律规范(一)教育法律规范的含义、类型(二)教育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三)教育法规与教育道德:教育道德的含义、教育法规与教育道德的比较、教育道德的作用(四)教育政策的含义、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关系四、教育法制过程(一)教育立法的含义、原则;教育立法体制与立法主体权限;教育立法的程序(二)教育法规实施的含义、教育法规实施的方式、教育法规的效力与解释(三)教育行政执法的含义、特征、地位、原则、内容与方式(四)法律制裁的含义、违法的含义与种类、法律制裁的方式五、教育法律责任(一)教育法律责任的含义、归责要件、归责原则(二)教育法律责任的分类(三)学校(包括教师)对学生的侵权责任、学校对教师的侵权责任、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学校和教师的侵权责任、社会其他主体对学校和教师或学生的侵权责任六、学生的权利及其维护(一)学生权利的含义、主要内容(二)学生受教育权的维护、学生财产权的维护、学生人身权利的维护(三)学生伤害事故的定义、学生伤害事故案例分析、学生伤害事故的预防和处理七、教师的权利及其维护(一)教师权利的含义、教师权利的性质(二)教师权利的内容:教师的职业权利、教师的一般权利(三)教师权利的维护:教师教育权利的维护、教师人身权利的维护八、教育法律救济(一)法律救济的含义、特征、渠道、基本原则;法律救济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二)教育行政申诉制度:教师申诉制度、学生申诉制度第四部分教师职业道德一、教师职业道德概述(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和结构(二)职业道德在教师素养中的地位、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与作用(三)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二、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一)爱国守法(二)爱岗敬业(三)关爱学生(四)教书育人(五)为人师表(六)终身学习三、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一)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含义(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三)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养成(四)教师职业道德管理。
教育教学法规复习指导提纲
教育教学法规复习指导提纲附件2教育教学法规复习指导提纲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国家关于教育工作和教师的地位的法律规定是什么?答:《教育法》第四条:“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全社会应当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
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
”2、《教育法》规定的教育方针是什么?答:《教育法》第五条:“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国家对受教育者进行哪些方面的教育?答:《教育法》第六条:“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4、教育与历史文化传统的关系是什么?答:《教育法》第七条“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
”5、教育的公共性原则是如何规定的?答: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6、《教育法》对公民受教育权的总的规定是什么?答:《教育法》第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7、国家对教育改革和教育科研的总体规定是什么?答:“国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国家支持、鼓励和组织教育科学研究,推广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促进教育质量提高。
”8、国家对教育机构使用的语言文字有何规定?答:《教育法》第十二条:“汉语言文字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
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可以使用本民族或者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2012高校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法规概论要点
《教育法规概论》考试提纲★第一章:绪论P1(判)教育法规是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为调节教育与经济、社会、政治的关系,调整教育内部各个环节的关系而制定和发布的教育法律(基本法律和法律)、法令、条例、规程、制度等规范文件的总称。
P1(判)教育法规是兴办教育事业所必须遵循的准则、依据和规范,是国家领导、组织、管理教育,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工具,是国家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P1我国的教育法规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教育法规,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法律管理手段,是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体现。
是国家管理教育的重要方式。
P2(判)教育法规的特点:①是教育政策的具体体现②是教育民主化的必然要求③教育法规的内容是同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相适应的。
P4(判)目前,教育界普遍主张将教育法规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从行政法中独立出来。
P4(多)教育法规的功能:①指引作用②评价作用③教育作用④保障作用P8(判)法律渊源是根据法律效力的来源不同而形成的法律类别。
P9(多)教育法规的形式渊源即教育法律法规的表现形式,我国教育法规的形式渊源有:①宪法②教育法律③教育行政法规④教育行政规章⑤地方性教育法规。
P9(判)宪法是制定法律法规的重要依据。
教育法律是教育法的最主要的渊源。
P9教育法律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多)教育法律有:①教育基本法律②教育基本法以外的其他法律。
P9(判)教育基本法律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教育方面的母法。
我国的教育基本法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于1995年3月18日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共10章84条。
P16我国于1993年10月31日由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并于次年1月1日开始实施。
P10教育基本法以外的其他法律也可称为教育单项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定我国教育领域某一方面具体问题的规范性文件,其效力低于宪法和教育基本法。
教育政策法规2012期末复习
考试题型
•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4分,请务必 将答案写进答题框内) •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18分. 请务必将 答案写进答题框内) • 三、辨析题(每题3分,共18分.在答题 框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错误的要改正) •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 五.案例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
教育法的渊源
• 教育法与教育政策的区别 • 教育法制统一
• (一)宪法
•
•
宪法作为教育法的法源,可以从 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是规定了教育法的 基本指导思想和立法依据;二是直接规 定了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法律规范。
(二)教育法律
• •
•
1.教育基本法律 是教育法律体系的“母法”,通常规 定国家的教育基本方针,基本任务,基本 制度以及教育活动中各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我国的基本教育法——《中华人民共 和国教育法》1995年3月18日通过,并于 同年9月1日执行的。
• •
•
(四)教育规章
• 教育规章分为两类:一是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教育规章, 称为部门教育规章。在全国有 效。规章的名称一般称为规定, 办法,但不能称为条例,二是 地方性规章
•
教育法律关系
• 1.教育法律关系的类型
• 教育行政法律关系(隶属型教育法律关系) • 教育民法法律关系(平权型教育法律关系) • 2.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 主体,客体,内容 • 3.要求在案例中会分析法律关系的主体和 客体
教育法律关系主体
• • • • 教育行政机关 学校 教师 学生
• 各主体的法律概念 • 各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 教师资格制度和教师职务制度
教育法律责任
• 教育法律责任概述 • 教育法对教育法律责任的认定
2012教育综合-时政法律法规
2012年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1.教育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1995年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1995年9月1日起实施。
教育法的适用范围:中国境内的各级各类教育。
管理方式:根据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中等和中等以下教育由地方政府管理;高等教育由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
学校性质:非营利机构第二十六条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有组织机构和章程;有合格的教师;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法律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8种基本教育制度:●1.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学制)●2.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3.国家实行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4.实行国家考试制度。
由国务院行政部门确定种类●5.实行学业证书制度●6.实行学位制度●7.实行教育督导制度和教育评估制度●8.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但这不是教育法规定的,而是教师法提出的)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
国家实行教师资格、职务、聘任制度第四十二条受教育者享有下列权利:(一)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三)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四)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四十三条受教育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遵守法律、法规;(二)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三)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四)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2012教育政策法规复习要点提纲
第一章导论1.结合教学工作实际,谈谈加强依法治教、推进依法治教的必要性。
依法治教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民族法律素质,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基础性工程,是维护社会稳定和青少年合法权益的重要措施,是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广大学生家长的迫切期望。
(1)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党的领导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和必然要求。
既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领域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
(2)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进一步改革与发展的客观要求。
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变革、教育法律关系主体间关系变化以及民办教育的兴起等教育领域的新问题、新情况都需要依法治教。
(3)是教育行政部门改变领导方式、依法行政、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与水平的必然选择。
使教育事业在微观上搞活,在宏观上健康有序发展。
(4)是培养新世纪一代新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有力保证。
让广大青少年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的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养成守法习惯,提高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能力。
为提高国民素质、推进民主法治进程提供强有力保证。
2.我国依法治教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如何理解这些原则?(1)社会主义方向的原则——根本性原则(2)受教育机会平等的原则——首先解决义务教育公平性问题。
①起点上的平等——入学上的平等②过程中的平等——就学过程的平等③终点上的平等——学业成就上的平等(3)教育活动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①教育活动必须对国家和人民负责,不对个人或小集团负责。
②教育事业属于公益事业,不以赢利为目的。
③教育活动必须接受国家和社会依法进行管理和监督。
④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保证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4)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原则①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有什么样的权利就有什么样的义务。
②权利与义务相依存,权利人权利的享受依赖于义务人履行其义务,义务人如果不履行义务,权利人就不可能享受权利。
③权利与义务相联系,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未履行义务,也就放弃了相应的权利。
教育法规复习提纲
教育法规复习提纲第一章:1、教育政策定义:教育政策是一个政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任务而制定的行动准则。
具有历史性和政治性。
2、教育政策是客观教育规定集中体现,是我国总体依据。
(了解)3、党的教育政策与国家教育政策关系:二者既存在着一致性,又有区别一致性表现在:目的的一致、指导思想的一致、性质的一致;区别表现在:制定的主体不同、具体程度不同、实施途径不同;在我国,必须根据党的教育政策来制定国家的教育政策。
(政党和国家的关系)4、教育政策作用:导向作用:指教育政策对人们的行为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具有引导作用;协调作用:政策是利益的调节器。
政策对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各种利益、要素具有制约和平衡作用;控制作用:政策制定者通过政策对人们的行为和事物发展的制约和促进,实现对整个社会的控制。
通过规范和利益分配。
5教育政策制定机关:1、党的机关、党的最高领导机关、党的地方领导机关2、国家权力机构、最高国家机关、地方国家权力机关3、国家行政机关、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地方国家行政机关6、教育政策特点:(一)教育政策的政治性——根本特征(二)教育政策的原则性及灵活性(三)教育政策的稳定性及可变性(四)教育政策的权威性以及实用性7、如何理解教育政策稳定性:教育政策一经制定、公布、执行,在一定时期内不能随意变动,而要保持相对的稳定。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定历史时期的基本任务尚未完成之前,与之相适应的政策应保持稳定不变由于教育政策是指导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指南,所以要保持相对的稳定,否则就会失去其作用,是教育工作陷入混乱。
8、制定教育政策基本原则:政治性原则、群众路线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实事求是原则9、教育政策评价定义:教育政策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教育价值准则,对教育政策对象及其环境的发展变化以及构成其发展变化的诸种因素所进行的价值判断。
10、教育政策评价类型:第一,从评价活动组织严格性来分,教育政策评价可分为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教育政策法规学习提纲
教育政策法规学习提纲一、引言•教育政策法规的重要性•学习教育政策法规的目的和意义二、教育政策法规概述•定义教育政策法规•教育政策法规的分类和层级关系三、教育政策法规的重点内容1. 教育法律法规•国家教育基本法•学校教育法•幼儿园管理条例•中等职业学校条例•高等学校法•基础教育法•教师法2. 教育政策文件•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小学教育发展规划•全日制幼儿园教育教学指导纲要3. 地方教育政策法规•各省、市、自治区的教育政策法规•学校、幼儿园的规章制度四、学习教育政策法规的方法和途径1. 参加培训课程•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教育政策法规培训•学校教师培训机构提供的教育政策法规课程2. 自主学习•阅读教育政策法规相关书籍和杂志•利用互联网资源查找教育政策法规信息3. 参与教育政策法规研究和讨论•加入教育政策法规研究团队•参加相关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五、教育政策法规学习的操作流程1. 确定学习目标•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时间计划2. 收集教育政策法规资料•查阅相关教育政策法规文件和文献3. 分析和整理资料•整理教育政策法规文件的关键要点和核心内容4. 学习和理解教育政策法规•阅读教育政策法规文件并深入理解其意义和内涵5. 进行练习和实践•解答教育政策法规案例•参与教育政策法规实践活动6. 总结和反思•总结学习教育政策法规的经验和教训•反思教育政策法规对实际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六、学习教育政策法规的困难和应对策略•技术性条文理解困难的解决方法•不同版本教育政策法规的比对方法•实际工作与教育政策法规的结合方法七、结论•教育政策法规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教育政策法规学习能力的建议和措施通过学习教育政策法规,能够更好地了解教育管理的法定规范,合理引导教育改革与发展。
本文档提供了一个学习教育政策法规的详细提纲,包括教育政策法规的概述、内容、学习方法和流程,以及困难和应对策略。
学习教育政策法规不仅需要掌握相关法规文件和文件的理解,还需要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不断总结和反思。
教育政策法规提纲
《教育政策法规》学习提纲1、依法治教的含义:是依据法律来管理教育,规范教育行为。
即在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上,使教育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2、依法治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实现这一基本要求应当具备哪些条件?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具备条件:(1)具有完备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2)具有严格、公正的教育执法制度;(3)具有高素质的教育执法队伍;(4)提高全社会的教育法律意识;(5)具有健全的有关教育的民主与监督制度。
3、结合实际,谈谈加强依法治教,推进依法治教的必要性依法治教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民族法律素质,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基础性工程;是维护社会稳定和青少年合法权益的重要措施;是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广大青少年家长的迫切期望。
因此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依法治教工作对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依法治教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党的领导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和必然要求;(2)依法治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进一步改革与发展的客观需要;(3)依法治教是教育行政部门改变领导方式、依法行政、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与水平的必然选择;(4)依法治教是培养一代新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有力保证。
4、依法治教应予以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如何理解?依法治教的基本原则是指我国教育立法、执法、司法活动所遵循的一般原则,它既是依法治教的基本原则,也是我国教育工作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这些原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总原则在教育法制建设中的具体体现,也是国家教育基本政策的集中体现,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基本性质和教育工作的基本规律。
(1)坚持教育社会主义方向的原则(这是依法治教的根本原则。
)(2)受教育机会平等的原则(法律依据为《教育法》第九条规定。
这一原则指公民在受教育方面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
在对教育机会平等概念的理解上,一般包括起点上的平等、过程上的平等和终点上的平等这三个基本环节。
教育政策与法规复习提纲2012
教育政策与法规复习提纲2012特别说明:1.本提纲仅供个人使用,请于使用完后24小时内自觉毁尸灭迹。
2.请尊重版权,如有下载后不经作者同意而肆意传播者,将会受到诅咒:eg.考研肯定考不上,嫁人肯定离婚,生娃没pp,……..3.温馨提醒:第二条很灵的!Jinn祝您考试成功!教育政策学部分(70%)一、教育政策学概述教育政策学是研究教育政策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其中,教育政策现象是指教育政策发展变化中所表现出来的外部形态和联系,表现为教育政策过程、教育政策内容、教育政策组织等多种形式和功能;教育政策规律是指教育政策相关部分之间内在的、稳定的、必然的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将决定教育政策的发展方向。
从教育政策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来看,其学科性质可以这样来认识,教育政策学是既是由其母体学科——公共政策学逐渐分化出来的新兴学科;又是连接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中介学科;由于教育现象的复杂性,更是一门富有综合性的学科。
二、教育政策概述教育政策是一个有目的、有组织的动态发展过程,是政党、政府等政治实体在一定历史时期,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和任务而平衡各方的教育利益、协调教育的内外关系所规定的行动依据和准则。
它与教育方针、教育法律有密切的联系。
教育政策的本质是有关教育的政治措施、权利和利益分配的具体体现。
教育政策的特点是目的性与可行性、稳定性与可变性、权威性与实用性、系统性与多功能性。
(一)教育政策与教育方针、教育法律的关系1.教育政策与教育方针教育方针与教育政策并无根本区别,它们在本质上都同属一个理论范畴,都是代表一定阶级利益的政治实体所确立的行为规范和行动模式,都是为了实现教育目标、完成教育使命而制定的行动准则。
它们都强调教育方针是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
教育方针是各类教育政策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寓于教育政策体系之中。
教育方针和教育政策又有所区别。
这种区别主要表现在:一是从内容上看,教育方针主要是规定教育的性质、目的以及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2012复习提纲
2012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精要: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广义定义指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定义主要针对“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名词解释]二、学校教育制度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1)前制度化教育(2)制度化教育(3)非制度化教育思潮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了义务教育的年限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依据教育正规化程度划分的教育形态。
在教育发展史上,教育的形态经历了从非形式化到形式化,再到制度化教育的演变。
三、教育发展过程1、古代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型、刻板性、教育象征功能占主导地位[填空]2、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3、近代教育特点:【简答】(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4、20世纪以后的教育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简答】教育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现代化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现象是教育的外部表现形式,教育问题是人们对某些具体的教育现象所进行的思索,教育规律是指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以及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名词解释】一、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一)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论语》一书汇集了他关于哲学、政治和教育方面的言论。
教育政策法规复习整理
教育政策法规复习★第一讲教育政策概述一、教育政策的概念教育政策是政党和国家为实现教育目标、任务而制定的行动准则,是教育方针、政策的统称。
教育政策是党和国家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教育政策有其特定的主体第二,教育政策是一种有目的的动态行为规范第三,教育政策是一种行动准则,不是具体措施★二、教育政策的类型(一)依据制定政策主体的不同可分为政党的教育政策、国家的教育政策和社会团体的教育政策。
党的政策是制定国家政策的依据,国家的教育政策是党的教育政策的合法化和行政化(二)依据政策内容与层次的不同可分为总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三)依据政策效力范围的角度可分为全局性政策和区域性政策(如支持西部地区的特殊政策)(四)依据政策所起作用的角度可分为鼓励性政策与限制性政策:《教学成果奖励条例》此外,按政策适用时间不同,还可分为短期政策、中期政策和长期政策。
★三、教育政策的基本特征(一)政治性与原则性(二)目的性与可行性(三)稳定性与阶段性(四)合法性与权威性党和国家行为的合宪性决定合法性(五)系统性与多功能性四、教育政策的主要内容(一)教育体制政策(谁来办学,谁来管理学校)(二)教育质量政策(培养目标、质量标准、人才类型)(三)教育经费政策(三个增长、拨款、收费、捐资、公用经费、教师工资、贫困生资助政策等)(四)教育人事政策(教师资格、任用、聘用、职务职称、流动等)(五)国家学制政策(六)课程与教学政策(课程标准、教材)(七)学历与学位政策(学历、学业、学位证书制度)(八)教师教育政策(师范教育、继续教育)(九)考试与评价政策(学年、毕业、升学考试,各类评估)(十)招生与就业指导政策(高考、自学考、中考、研究生考)(十一)学校语言文字政策(普通话推广及测试、双语)在上述教育政策体系中,教育体制政策、教育质量政策、教育经费政策、教育人事政策、课程与教学政策、学制政策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教育政策。
这些教育政策所要解决的是一个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中最关键、最基本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导论1.结合教学工作实际,谈谈加强依法治教、推进依法治教的必要性。
依法治教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民族法律素质,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基础性工程,是维护社会稳定和青少年合法权益的重要措施,是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广大学生家长的迫切期望。
(1)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党的领导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和必然要求。
既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领域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
(2)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进一步改革与发展的客观要求。
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变革、教育法律关系主体间关系变化以及民办教育的兴起等教育领域的新问题、新情况都需要依法治教。
(3)是教育行政部门改变领导方式、依法行政、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与水平的必然选择。
使教育事业在微观上搞活,在宏观上健康有序发展。
(4)是培养新世纪一代新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有力保证。
让广大青少年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的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养成守法习惯,提高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能力。
为提高国民素质、推进民主法治进程提供强有力保证。
2.我国依法治教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如何理解这些原则?(1)社会主义方向的原则——根本性原则(2)受教育机会平等的原则——首先解决义务教育公平性问题。
①起点上的平等——入学上的平等②过程中的平等——就学过程的平等③终点上的平等——学业成就上的平等(3)教育活动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①教育活动必须对国家和人民负责,不对个人或小集团负责。
②教育事业属于公益事业,不以赢利为目的。
③教育活动必须接受国家和社会依法进行管理和监督。
④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保证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4)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原则①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有什么样的权利就有什么样的义务。
②权利与义务相依存,权利人权利的享受依赖于义务人履行其义务,义务人如果不履行义务,权利人就不可能享受权利。
③权利与义务相联系,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未履行义务,也就放弃了相应的权利。
(5)教育法制统一的原则①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权只能由国家机关在各自的职责权限范围内行使;执行权只能有国家机关或有关机构依法行使,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均无权行使。
②下位法要服从上位法③后定法优于前定法④特别法优于一般法(局部地区)3.当前应采取哪些措施推进我国的依法治教?(1)提高教育法律意识,树立依法治教的思想观念,养成依法治教的自觉行为。
(2)完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形成教育法规网络,保证有法可依。
(3)运用法律手段,推动、促进和深化教育改革。
(4)依法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提高教育行政部门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
(5)继续推进教育法律的实施与监督工作。
(司法监督、政府系统的层级监督、社会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网络监督等)4.教育政策和教育法律的异同同:教育政策和教育法律在本质上式一致的。
他们的内容都体现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劳动人民在教育领域中的根本利益和共同利益,他们的根本任务都是为了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抱枕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使教育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异:(1)制定主体不同。
教育法律只能有特定的国家机关制定。
而政策制定的主体既包括政党,也包括国家机关。
(2)表现形式不同。
教育政策市以文件形式出现,法律是以法律条文规范性文件的形式表现的。
政策文件注重原则性和导向性的要求,法律注重条款的规范性、确定性。
(3)实施方式不同。
政策主要通过宣传教育,法律的实施则具有普遍约束力。
(4)作用不同。
党的教育政策是教育法律的基础和灵魂,教育法律是教育政策的具体化,定型化,是教育政策的一种特定的表现形式。
政策对于国家、政党和社会的作用,具有指导性,调控性和灵活性。
5.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教育法律与教育政策之间的关系?①政策是法律的基础和灵魂。
法律是政策的特定表现形式,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必须在政策指导下进行。
②政策和法律有着共同的本质,但有时也会发生不一致、甚至相抵触现象。
应及时总结经验,按照政策要求,对法律适时进行“废”、“改”、“立”,使法律和政策保持一致。
③政策和法律在调整社会关系上具有各自特定的优势。
既要发挥政策对法律和实践的指导作用,又要维护法律的权威,严格依法办事,发挥法律的规范性作用。
6.你认为依法治教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意义有哪些?实行依法治教是一个必然趋势。
(1)实行依法治教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必然要求,它是有关教育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实施的必然结果,对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必然要求依法而治。
教育关系到一个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它必须用法律手段来保证教育事业的发展。
(3)依法治教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发展教育事业的一条基本经验。
现在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教育法制的强化和完善,以此来保障国家对教育要求的实现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4)依法治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教育的必然要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管理必然由过去主要依靠政策和行政手段,逐渐转移到运用法律手段,教育行政管理范围的扩大和教育行政管理职能的转变也迫切需要实行依法治教。
总之,实行依法治教是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保证。
7.青年教师学习“教育政策法规”的必要性(1)贯彻依法治教方针、确保教育优先发展以及强化依法治教意识的必然要求。
(2)增强教育法律意识、维护合法权益以及教师岗位规范的法律保障和要求(3)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和做好学校各项教育、管理工作的需要(4)教师岗前培训的必修课程,是教师在教育政策法规方面应知、应会的主要内容7.第二章教育法基本理论1.教育法的基本特征和原则有哪些?①教育法的特征:a.教育法的规定具有公定力(公认而确定的效力)b.教育法的规定具有强制性(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c.教育法具有多变性的特点(立法主体的多元性所致)d.教育法没有统一的法典(散见于宪法、民法和行政法等法律、法规之中,没有统一的法典和完整的系统)②教育法律的基本原则:a.方向性原则b.公益性原则c.平等性原则d.终身性原则2.谈谈教育法律规范与教育法、教育法律文件、教育法律条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教育法律规范:通过一定的法律条文表现出来的、具有自己内在逻辑结构的一般行为规则,教育法律规范是教育法、教育法律文件及教育法律条文的基本内容,是组成教育法律的基本细胞。
具有概括性和规范性的特点。
(1)联系:教育法律规范是教育法律的基本内容,是构成教育法律的基本细胞,而教育法律则是教育法律规范的载体。
(2)教育法律规范与其他教育法律文件的区别:=①与教育法的区别:教育法是教育的全部行为规则总和;教育法律规范是一种特指的行为规范。
②与教育法律文件的区别:教育法律文件包括教育法律规范、立法目的、立法依据和有关概念解释;教育法律规范是各种教育法律文件的基本内容,而不是全部内容。
③与教育法律条文的区别:教育法律条文未必都是教育法律规范;教育法律规范用教育法条文表述。
3.结合教学工作实际,谈谈你对教育法作用的认识。
(1)教育法的规范作用1.指引作用2.评价作用3.教育作用4.预测作用5.强制作用(2)教育法的社会作用①保障我国教育的正确方向②保障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③保障按教育规律办教育④保障有关各方在教育上的合法权益⑤可以极大地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4.我国教育法的主要渊源有哪些?主要有:宪法、教育法律、教育行政法规、地方性教育法规、教育规章以及教育条约和协定等。
(1)宪法:原则性规定了教育法的基本指导思想和教育立法的基本原则,规定了教育活动的基本法律规范;(2)教育法律:①基本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3月18日八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1995年9月1日施行)(18章84条)②教育单行法律——四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一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80年2月12日五届人大十三次会议通过,1981年1月1日施行)。
(3)教育法规:-----国家最高行政机关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律规定制定的、实施和管理教育事业的规范性文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包括条例、规定、办法或细则等。
①国家教育行政法规;②地方性教育法规;包括执行性、补充性的和自主性地方教育法规。
(4)教育规章:----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或与其他部门联合制定并发布的、对教育法律法规的补充性文件。
通常称之为:规定、办法、规范、大纲、标准等。
①地方性教育规章;②部门教育规章;(5)其他渊源:行政法、民法、刑法、教育政策、教育判例等。
在没有国家政策或法律的情况下,党的政策实际上起着法律的作用。
5.简述教育法律关系的类型。
就其性质而言可分为两类:教育行政法律关系(纵向性的法律关系)教育民事法律关系(横向性的法律关系)教育行政法律关系是国家行政机关在教育行政过程中发生的关系。
教育民事法律关系是不具有行政隶属关系的学校与行政机关、企事业组织、集体经济组织、社会团体、个人之间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
6.简述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教育法律关系客体、教育法律关系内容①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是教育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教育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者(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②教育法律关系客体是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
权利主体指向的客体与义务主体指向的客体具有一致性。
③教育法律关系内容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在依法成立的关系中享有的某种权利和应承担的某种必须履行的责任,它由法律规范所确认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教育法律关系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
7.如何理解教育法律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权利是教育法律规范对教育法律主体能够作出或不能作出一定行为以及有权要求他人作为或不作为一定行为的许可和保障,又称法定权利。
权利的行使是以其他人履行义务作为保障的。
义务是教育法律规范对其必须作出一定行为或不得作出一定行为的约束,又称法定义务,它以法律规定为前提,不履行者将受到国家强制力的制裁。
权利和义务是依存的;是相互关联的;是相统一的。
第三章学校、学生的权利与义务1.法学视角上学校的概念是什么?学校的法律地位如何?请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认识。
从法学视角看,学校是法律调整的对象,是指经主管机关批准设立和登记注册的教育机构,是享有一定权力并承担一定义务的社会组织。
学校具有三种不同身份与地位:①学校是法律、法规的授权组织——享有国家权力的法律、法规授权;可以自己名义行使行政职权;独立承担行政法律责任。
②学校具有民法上的法人地位——独立进行民事活动并承担民事法律责任,具有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行为能力、责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