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部编版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七~九年级40首古诗词分类鉴赏第七类 山水田园
中考40首古诗知识点总结
中考40首古诗知识点总结古诗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在中学语文课程中,学习古诗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中考中,古诗也是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
本文就中考中常见的40首古诗进行了知识点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准备中考。
1. 《静夜思》——李白知识点:- 这首诗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是他的名篇之一。
- 诗中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 诗中使用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个经典的描写手法,表达了夜晚的宁静和孤独。
- 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塑造了一种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境界。
2. 《登鹳雀楼》——王之涣知识点:- 这首诗是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之一。
- 诗中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和高远的境界,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和文人士大夫的风采。
- 诗中使用了“白云千里几时休,只在此山中”这个蕴含哲理的句子,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豁达和对人生的慨叹。
3. 《春晓》——孟浩然知识点:- 这首诗是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的名篇之一。
- 诗中通过描绘春天的清晨景象,表现了孟浩然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向往。
- 诗中使用了“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这样的意象描写,展现出了春天的生机盎然和生活的美好。
4. 《江南春》——白居易知识点:- 这首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的名篇之一。
- 诗中通过描绘江南春天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留恋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 诗中使用了“春光东盛”和“绿水西流”这样的对比手法,展现了江南春天的秀美和生机,以及诗人的深情厚意。
5. 《将进酒》——李白知识点:- 这首诗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的名篇之一。
- 诗中通过描绘酒宴和豪饮的场景,表达了诗人豪放洒脱的性格和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 诗中使用了“大醉以求其欢”和“天生我才必有用”这样的豪情壮志和亦庸亦逸的诗句,展现了诗人不羁的个性和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6.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知识点:- 这首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之一。
部编版七至九年级语文必背古诗词
部编版七至九年级语文必背古诗词部编版七至九年级语文必背古诗词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以下是一些精选的诗词,供学生学习背诵:七年级:1.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望岳》 -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 《春望》 -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 《江雪》 -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八年级:1.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2. 《念奴娇·赤壁怀古》 -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3. 《滕王阁序》 - 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 《赤壁》 - 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5. 《游子吟》 -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九年级:1. 《将进酒》 - 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2. 《望海潮》 - 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3. 《黄鹤楼》 - 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4. 《赠汪伦》 - 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5.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这些诗词不仅在文学价值上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历史和哲学思想。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背诵这些诗词,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中考七至九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大全中考必备
中考七至九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大全中考必备一、《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澹澹”是形容的样子,“竦峙”是写的形象。
“丛生”、“丰茂”给人以的感受。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A 日月星辰好像在沧海中运行。
B 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
C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
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字统领全篇的写景。
写景的十句中,前句是实写,后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分写部分,先写岛上的,次写海面上的,最后写天空中。
诗中将“大海”称为“沧海”,是因为。
4、这首诗的主旨是二、《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
B 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 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 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
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
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
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冲刺《七至九年级课内40首古诗词曲主题分类解析汇总》压轴专题复习
唐·李商隐
“寄北”即“寄内”:归期难料,愁听夜雨;遥想异日重逢,西窗剪烛,重话巴山夜雨。空间的殊异,时间的变迁,变化间传递着诗人的相思之意。(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黄鹤楼
唐·崔颢
吊古怀乡——故乡为暮霭所隔,望不可见而生无限乡愁。(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东晋·陶渊明
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安贫乐道,闲雅有致,超凡脱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北宋·晏殊
伤春怀旧之作:抒写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悼惜。(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部编版40首古诗词曲情感分类汇总
关键词
篇目
内容、情感概述
边塞
使至塞上
唐·王维
首颔二联讲述个人荣辱浮沉,颈联境界阔达,尾联续写出使,表现了诗人的慷慨达观。(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以战争为背景和主题的抒情诗,悲壮、激荡人心的战歌;赞扬将士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表现了将士们忘身报国的决心。(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和因朋友返京产生的惆怅,同时烘托出边塞将士和诗人的豪迈气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020中考语文:7~9年级必背的34篇古诗词,分类赏析题汇总,珍藏
2020中考语文:7~9年级必背的34篇古诗词,分类赏析题
汇总,珍藏
古诗文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
学习古诗文,对于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都具有重要意义。
从初中开始,我们开始着重学习古诗词这类的环节,如果深入研究还是比较难的,最主要的就是古诗鉴赏这个环节罢了,“注释”和“译文”主要是解释疑难词句,把全文翻译成现代汉语,为学生自学古诗文提供方便。
不论是在哪个阶段的学习中,古诗词鉴赏都是一个非常重点的环节,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个重点。
而且,随着教改的不断推进,在每次的语文考试当中,诗词所占的分值也逐渐增加。
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孩子必须掌握,争取在这项基础题型中不丢分。
并且古诗词的学习和积累对于作文写作也有非常大的帮助。
不少学生对于古诗词鉴赏都是束手无策的,因为做这类题型是需要技巧的,只有技巧掌握过关了,才能把这些环节的知识点掌握清楚,对做这类题型是很有帮助的。
古诗词赏析一直是语文学习的难点,因为这方面的学习是比较具有难点,所以同学们学习起来的难度也是挺高的,掌握不了方法,学习起来肯定是困难重重。
古诗词的分类赏析就是这样,你盲目去死记硬背是肯定没有用的,方法的掌握很重要,也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
亲爱的家长们,今天的内容就先为大家分享到这里,作为老师,最重要的不是教孩子多少知识,而是尽其所能,以现有的知识储备,在如何教育孩子、怎么提高孩子成绩的路上,为家长们带来一些帮助。
山水古诗词鉴赏
山水古诗词鉴赏山水古诗词鉴赏山水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学花园里的一朵奇葩。
它不仅生动地描绘了华夏山川的旖旎风光,汇成千古江山的历史艺术画卷。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山水古诗词鉴赏,希望大家喜欢。
山水古诗词鉴赏篇1:山中朝代:唐代作者:王勃原文: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赏析这首抒写旅愁乡思的小诗,诗人在寥寥二十个字中,巧妙地借景抒情,表现出了一种悲凉浑壮的气势,创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的开阔的意境。
首句“长江悲已滞”,是即景起兴。
在字面上也许应解释为因长期滞留在长江边而悲叹,诗人在蜀中山上望见长江逶迤东去,触动了长期滞留异乡的悲思。
可以参证的有作者的《羁游饯别》诗中的“游子倦江干”及《别人四首》之四中的“雾色笼江际”、“何为久留滞”诸句。
但如果与下面“万里”句合看,可能诗人还想到长江万里、路途遥远而引起羁旅之悲。
这首诗的题目是“山中”,也可能是诗人在山上望到长江而起兴,是以日夜滚滚东流的江水来对照自己长期滞留的旅况而产生悲思。
与这句诗相似的有杜甫《成都府》诗中的名句“大江东流去,游子日月长”,以及谢脁的名句“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这里,“长江”与“已滞”以及“大江”与“游子”、“客心”的关系,诗人自己可以有各种联想,也任读者作各种联想。
在一定范围内,理解可以因人而异,即所谓“诗无达诂”。
古代诗人往往借江水来抒发羁旅愁情,而王勃此句的艺术独创性在于,他不仅借大江起兴,而且把自己的悲愁之情注入大江,使长江感情化、人格化。
诗人客居巴蜀,一颗心为归思缠绕而无法排解,因此,当他在山上俯瞰长江时,竟感到这条浩浩奔流的大江,也为自己的长期淹留而伤心悲痛,以至它的水流也迟滞不畅了。
这新奇的想象,既缘于诗人的“移情”作用,又符合生活的实感。
人在山上望长江,由于距离远,看不清它的滚滚奔腾的波涛,往往会感到江水是凝滞不动的。
所以,这句诗中长江悲伤滞留的形象,也真切地表达了诗人的直觉感受。
悲愁的长江与悲愁的诗人相互感发、契合、共鸣,强烈地感染了读者的情绪。
部编版七至九年级全册语文古诗词【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七至九年级全册语文古诗词赏析整理知识梳理七年级上册《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观沧海》古诗的知识点分析:一、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观,体现了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临”和“观”体现了诗人高瞻远瞩的气概和雄心二、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本篇诗歌景物描写的总写句子三、虚实结合从写景的虚实上看,这首诗前八句写实景,后四句写虚景。
实写部分:“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虚写部分:从“若”字可以看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是虚写,是诗人的主观想象1.赏析本文的修辞手法。
(注意格式)本文运用了“想像”的修辞手法(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海好似孕育着日月的壮阔景象(具体拓展手法作用1分),体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也体现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以及求得贤人的雄心壮志。
(情感2分)2.诗中两个“若”字用得好,请你说出好在哪里。
(2分)“若”是“好像”的意思,是一种想象的口吻。
(解释字,1分)“若”字说明后面的景象都是作者内心的主观情感,想象着大海能够孕育星辰。
(讲解内容1分)体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也体现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以及求得贤人的雄心壮志。
(体现情感2分)四、动静结合“水何澹澹(动态景象),山岛竦峙(静态景象)”是先入作者眼睛的景象,所以是对这片大海的一个总写(全景描写)。
“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是对“山岛竦峙”的细致刻画,因此也与“山岛竦峙”一样属于静态景象。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是对“水何澹澹”的细致刻画,因此也与“水何澹澹”一样属于动态景象。
五、情感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原的雄心壮志和建功立业的远大政治抱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部编版语文中考专题复习:初中必背40首古诗词赏析
部编版语文中考专题复习:初中必背40首古诗词赏析《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首联叙事,“单车”是说随从少,轻车简从,仪节规格不高。
“欲问边”交代了出使目的,即前往边塞慰问将士。
于叙事中微露失意情绪,这种情绪是从“单车”二字引发出来的。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蓬草”随风飞转,常用来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
“征蓬”喻诗人,是正比,表达了诗人怀念故乡,热爱故乡感情。
“归雁”喻诗人,是反衬,雁往北归,是归家;自己也往北去,与雁同行,却是离家,境况迥然不同。
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庭的孤寂、飘零之感。
这两句在写法上借景抒情,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寂寞伤感和激愤抑郁之情。
“出”“入”描绘动态景物,与颈联“直”“圆”描绘静态景物相结合,使画面富有变化,意境深远。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①“大”写出了边疆沙漠的茫茫无边;“孤”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直”表现出孤烟之高,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坚毅;“长”表现出大漠的无边无际,黄河的杳无尽头;“圆”表现落日之低之大,给人苍茫壮阔中又显现柔和温暖的感觉,这两句极富画面感,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奇异景象,营造出塞外苍茫、空旷的意境,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把孤寂的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之中。
②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
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空间阔大,层次丰富;其次,它有像画一样讲究的线条,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第三,这两句话色彩很丰富,黄沙漫漫,橘红色夕阳,辉映着闪着白光的河水,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天空,形象鲜明突出。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诗人行至萧关,探马来报,都护逐杀敌军,已到了最前线,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也表现出诗人对前线战事的关心。
“燕然”用典,不是实指燕然山,而是代指前线,暗示前方取得了胜利,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
【主旨】全诗叙述了诗人出使边塞的艰苦行程,描绘了边塞奇特壮美的景象,表现了诗人由于被排挤产生的孤寂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1.部编版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七~九年级40首古诗词分类鉴赏:第一类 爱国忧民
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
表现手法:“一车炭,千余斤”和“半匹红纱一丈绫”,反衬出“宫市”掠夺的残酷。
炼字:“惜不得”写出了卖炭翁的炭被夺走,心中可惜但又无可奈何的矛盾心理。故事在矛盾冲突的高潮中戛然而止,引人深思。
【主旨】这首诗借卖炭翁由“伐薪烧炭”到进城“卖炭”,再到炭被抢走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使掠夺压榨劳动人民的恶劣现象,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劳动人民的艰苦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内容理解:写木兰准备替父从军,道出木兰的心事,即叹息原因:天子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父亲年老、家无长男。
修辞:“卷卷有爷名”运用夸张的修辞写征兵催促之急。
情感:“从此替爷征”可见木兰对父亲的爱、对国家的忠。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炼字:“破”字写尽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深”字再现荒无人迹的凄凉。诗人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营造出荒凉凄惨的气氛。
意境意象:“国破”和“城春”两个截然相反的意象,同时存在并形成强烈的反差,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修辞、炼字:“溅泪”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诗人当时面对国家衰亡的无奈与愁绪借花表现出来。“感时”“恨别”都凝聚着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内容理解:承上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继续抒写事态的发展和深沉的忧愤。
修辞:运用比喻的修辞,把“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柳絮”,把“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形象地表达了国破家亡的悲哀和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悲叹。运用对偶的修辞,“山河破碎”对“身世浮沉”,“风飘絮”对“雨打萍”,句式整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初中语文2023中考复习文言文主题分类整理(山水篇+人物篇+道理篇+说明篇)
中考语文文言文主题分类整理一、山水篇包括:《桃花源记》、《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湖心亭看雪》、《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观潮》1、作者因贬谪而用山水体现出的不同的思想感情。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被贬黄州,因无人与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寻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表达了作者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
《小石潭记》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
【总结】以上两篇游记因作者被贬而表现内心的凄苦悲凉。
《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借作此记之机,含蓄委婉地规劝好友滕子京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试图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感染朋友。
《醉翁亭记》作者虽被贬谪,但却表现出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总结】以上两篇,作者虽被贬,但却无被贬的悲凉,而是心中想着国家想着天下百姓。
2、通过描写景色来感受自然。
《三峡》通过对长江三峡雄伟壮丽景色的描绘,激发出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答谢中书书》通过对秀美的山川景色的描绘,体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与朱元思书》总叙了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含蓄地传达出爱慕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总结】以上三篇通过不同景色的描绘,表现出对大自然和祖国山河的热爱。
《满井游记》作者抓住了早春生机盎然的景色描写,表现出对春回大地的喜悦之情,对自然界重新焕发生机的欣赏和赞美。
《湖心亭看雪》作者运用白描手法描绘出西湖雪景,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来表现人与自然在精神上的统一与和谐。
《桃花源记》在文中作者给我们勾勒出了一个世外桃源,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观潮》本文是一篇写景记事的佳作,分四段写了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的健儿和观潮的人群。
就写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表现了人与自然搏斗的勇敢精神。
【总结】以上三篇借对不同景色的描绘,表现出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
部编版七八九年级古诗词赏析汇总
部编版七八九年级古诗词赏析汇总曹操(汉末)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假设出其中。
星汉明媚,假设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描绘了祖国河山的宏伟壮丽,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更 表现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中国的雄心壮志。
“日月之行,假设出其中。
星汉明媚,假设出其里。
〃互文的手法, 虚景,诗人借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口月、包蕴星汉的宏伟 气概和博大胸怀。
最能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中国的雄心壮1. “乡书哪里达,归雁洛阳边"最能表达思乡之情。
客路青山外, 潮平两岸阔, 海口生残夜, 乡书哪里达, 行舟绿水前风正一帆悬江春入旧年归雁洛阳边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赏析:1. 咏史诗,历史事件是:赤壁之战2. 思想感情: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作者杜牧英雄无用武之地 的抑郁不平之气。
3.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赏析:用典故,以小见大,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方便,取胜的可 能就是曹操,历史就要被重写了。
耍建立一番事业,需要肯定的条 件,倘假设没有这些条件,就是英雄也无能为力。
借周瑜和曹操的 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和自己怀才不遇的 伤感愤懑。
文天祥〔南宋)1. 品味“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一句。
以对偶句的形 式和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国家的破败与个人的不幸联结在一起,形象地展现了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和坎坷漂泊的自身遭遇。
2. 颈联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抒发了陷入绝境的沉痛心情。
辛苦遭逢起一经, 山河破碎风飘絮, 惶恐滩头说惶恐, 人生自古谁无死, 干戈寥落周围星。
身世浮沉雨打萍。
零丁洋里叹零丁。
留取丹心照汗青。
3.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千古名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为国以死明志的决心和民族气节以及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课内山水田园类诗词知识点梳理
中考诗词分类总复习:山水田园(一)七下:游山西村(七言律诗)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不要笑话农家的酒浑,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腊酒:腊月酿的酒;浑:浑浊;足鸡豚:指菜肴丰富;豚:小猪,这里指猪肉;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重峦叠嶂,水迂回曲折,正怀疑前面没有路,突然出现一个柳绿花红的小山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将近社日,村里忙着迎神赛会,一路上迎神的箫鼓声;布衣素冠,简朴的古风依旧保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
从今后,如果允许大家在晚上闲逛,那么我将拄着拐杖,不定时地会在夜晚敲响农家朋友的柴门。
无时:随时【文学常识】1.本诗作者是 南宋(朝代)爱国诗人 陆游 ,字 务观 ,号 放翁2.文中“山西村”位于 浙江 省。
3.古时于春耕前( 周 用甲日,后多于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祭祀土神,以祈丰收,谓之春社。
【文章主旨】本诗生动地描写了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淳朴的农村生活习俗,赞扬了乡民的淳朴好客,表现了作者对淳朴、闲适农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之情。
【写作特色】1. 全诗紧扣“游”字,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层次清晰,语言生动。
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原意:见上文句义衍生意义: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世间事物是消长变化的。
【思维导图】写景:描写了山环水绕、柳暗花明的美丽的自然风光 哲理:同时蕴含着哲理,比喻困境中也往往蕴含着希望。
内容:写热闹的乡俗民事 情感:表达了对淳朴的风土人情的赞美。
内容:表现诗人的惬意之情,以及对淳朴、闲适农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之情 内容:写农家在丰年殷勤待客的情谊,间接书写了自己在山西村农家做客时的感受。
炼字:“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足”表达了农家待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二)八上:钱塘湖春行(七言律诗)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
初中语文7-9年级古诗词曲鉴赏40首精编
关注公众号 部编版语文资源第1首 关 雎 《诗经》【文学常识】《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
其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主旨:诗中所表达的感情质朴、直率,以清新动人的笔墨表现了青年追求爱情的纯洁愿望;风格明朗。
】修辞:采用的是“兴”的手法,以雎鸠相互应和的叫声起兴,渲染和谐悠扬的气氛。
三四句统领全篇,奠定了全篇的基调。
描述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爱情场景,打开故事的开端。
内容:用采摘荇菜起兴,写主人公艰难执着的追求过程。
“淑女”用来赞美女子的文静美好。
“寤寐思服”写出了君子对淑女的爱慕之情,已到了长夜不眠的程度。
炼字:两个“悠”字均以感叹语气给出,着重表现了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至难耐的相思之苦。
表现手法:这几句是虚写,用采摘荇菜起兴,正是饱受相思之苦的主人公对未来的设想,也是他梦寐以求的愿望,是全篇的精髓,这一爱情心理的描写正是对生活的细微捕捉和真实刻画。
“琴瑟友之”想象相会相处的愉快,“钟鼓乐之”想象结婚时的热闹场面。
关注公众号 部编版语文资源第2首 蒹 葭 《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主旨:诗的每章开头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
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不惜用浓墨重彩反复描绘、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的心境。
部编版语文7~9年级40首分类鉴赏
一、2011版课标7~9年级40首分类鉴赏第一类边塞征战第1首使至塞上(八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内容:点题,交代地点及事由。
第一句写自己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
“单车”表现出形单影只的情状,表达行程中内心的孤寂感。
第二句写要经过辽远的边疆地区,表现关塞迢迢,山高路远,烘托孤寂的心境。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内容:承接首联,直抒内心感受。
表现手法:“征蓬”与“归雁”,“出汉塞”与“入胡天”,一“征”一“归”,一“出”一“入”,对比强烈,凄凉中蕴含悲壮。
修辞:运用比喻的修辞,以“征蓬”“归雁”自比,写自己好像“征蓬”一样随风飘转出关塞,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
既言事,又写景,更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
情感:即景生情,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炼字:“大”写出了沙漠的浩瀚,“孤”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直”表现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
“孤”“直”二字写出景物的简单纯净,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长”表现黄河的杳无尽头,“圆”表现落日之低之大,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形象地描绘了奇美壮丽的边塞景象。
画面:广阔无垠的大漠中,一缕孤烟直直地升起,一条宽广的大河映照着太阳,空旷的大漠,孤零零的炊烟与大河,使人倍感孤独。
情感:以传神的笔墨勾勒出一幅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图,营造了一种开阔雄浑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孤寂的情感。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内容:与首联呼应,继续写出使一事。
诗人行至萧关,探马来报,都护逐杀敌军,已到了最前线,流露出诗人对都护的赞赏,以及对前线战事的关心。
用典:“燕然”,不是实指,出自“燕然勒功”的典故,后汉车骑将军窦宪大破匈奴北单于,登燕然山,刻石记功。
后以“燕然勒功”(亦称为“燕然勒石”)指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
亦指建立或成就功勋。
暗示前方战事取得了胜利。
情感:情绪高涨,似为前线大捷而欢欣鼓舞,个人失意的情绪在大漠雄浑景象的净化下已然消散,有的只是慷慨悲壮的情感,表现出诗人的达观。
部编版语文中考复习教材梳理之七年级古诗词曲鉴赏
1.观沧海七上/4/山水田园类①
[东汉]曹操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交代观海的地点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描写海水和山岛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想象大海吞吐日月 套语,与诗意无关
【重点梳理】 (1)知人论世 207年8月,曹操大破乌桓和袁绍残部,统一了北方。这一决定性胜 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日后便可全力挥兵南下攻打南方割据势力,从而实现一统 天下的宏伟抱负,于是诗人在归途中登山临海,写下本诗。 (2)炼字 ①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是全诗的线索,写登山所见,体现了全诗意 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②“涌”字既写出了沧海惊心动魄的声势,也写出了 诗人对海的惊叹和赞美。 (3)情感 诗歌通过写沧海波澜壮阔的景色,表现出诗人一统天下的远大抱负和 豪情壮志。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七上/4/送别类①
[李白①]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点出闻讯的季节:暮春 点题
安慰友人
【重点梳理】 (1)知人论世 本诗的诗眼是“愁心”。“左迁”即降职,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 降职称为左迁;龙标,唐代县名;遥,遥想,遥祝。王昌龄仕途屡遭挫折,天宝七年 (748)被贬为龙标尉。此刻,李白正在东南地区漫游,听到这个不幸消息后深表同 情和关切,当即写下本诗。 (2)炼字 “愁心”两字不仅写出龙标的荒远、道路的艰难,更将诗人同情好友 旅途艰辛、牵挂好友的关切之情突显了出来。 (3)典故 “子规”运用了“杜鹃啼血”的典故,渲染了伤感的氛围。
3.次北固山下七上/4/羁旅思乡类①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统编版七-九年级中考古诗词赏析汇总(高效)
统编版七-九年级中考古诗词赏析汇总1.《观沧海》曹操(汉末)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此诗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更表现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中国的雄心壮志。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互文的手法,虚景,诗人借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
最能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中国的雄心壮志。
2.《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最能表达思乡之情。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生”和“入”将“海日”和“江春”拟人化,夜将近未尽,太阳已经升起;旧年还没过完,江上的春天已经到来。
“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
蕴含着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哲理;也表现时光匆匆身在他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对偶,潮水涨满时,两岸间江面开阔;风平浪静,一片白帆高高悬挂。
是以小景来衬托大景的波平宽阔。
3.《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早”和“新”从动物的角度写出了早春的特点。
“争”和“啄”写出了春光的宝贵和鸟儿们忙碌的动态。
莺歌燕舞的场景富有活力和生机。
表现诗人对早春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渐”运用想象从植物角度写出了早春的花逐渐繁茂的景象。
“没”写出了草刚刚遮盖马蹄的情景,表达诗人对早春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直抒胸臆,最能表达诗人对早春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悠然/见/南山。
表现手法:以对客观景物“菊”“南山”的描写衬托诗人的闲适心情。
炼字:“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及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体现了诗人心灵的自由和惬意。“悠然”“见”用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
炼字:“莫笑”二字,道出了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表现出农家的热情好客。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炼字:“山重水复”写地形复杂,显出所经山水之无穷变化。“疑”字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所致。“明”字则突出了鲜花的娇艳明丽。“又一村”写出诗人的欣喜,“疑无路”和“又一村”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山阴道上自然景象的特点。
【主旨】全诗紧扣“早春”着笔,准确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加以描绘,形象鲜活,色彩鲜明,清新自然。通过描写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三十六、游山西村南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内容理解:描写了农家热情好客,间接抒写了诗人在山西村农家做客时的感受,渲染出丰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氛。
【译文】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建造房舍,却感觉不到车马往来的喧嚣。问我为什么能够这样?只要内心超凡脱俗,自然就会觉得所处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闲适淡泊中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间的云气与傍晚的夕阳都十分美好,还有飞鸟结伴归来。这情景中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主旨】这首诗融情入景,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表达出诗人渴望归隐田园,悠然自得的心境,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超脱世俗的高雅追求。
情感、哲理:这两句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诗人触景生情,表达了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终究会豁然开朗的人生思考,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内容理解:农人欢天喜地地庆贺一年一度的“春社”。迷人的山水,古朴的风俗,淳厚的农民,使诗人流连忘返,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
第七类 山水田园
三十五、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内容理解:首句点明地点,次句写远景,写诗人从孤山寺北出发,到贾公亭以西时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内容理解:写莺和燕,是禽鸟。
炼字:“几处”说明早莺还少,勾画出早莺鸣叫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争暖树”说明尚是乍暖还寒时候,“谁家新燕”说明燕子始回,尚未筑巢。“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早春的勃勃生机。“谁家”似问非问,灵巧俏皮,彰显了诗人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情感:表现出诗人对古老淳朴的乡土风俗与热情好客的乡民的赞美。
从今/若许/闲乘了诗人归途中的悠闲惬意之情,以及对古风犹存的吾土吾民的热爱之情。
【译文】不要笑话农家腊月所酿的酒浑浊,在丰收的年景里用来待客的菜肴丰足。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处,眼前忽然又出现了一个山村。将近社日,村里忙着迎神赛会,一路上迎神的箫鼓声随处可闻,村民们穿戴简单朴实,古代的风气仍然保存着。今后如果还能趁着月明来闲游,我一定随时拄着拐杖来敲你家的门。
炼字:“车马喧”指人世间各种烦人的尘杂,也是世人为富贵荣华而奔竞的形象写照。
情感:写诗人虽身居闹市,却不受世俗烦扰,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内容理解:“心远”,即思想上绝弃富贵荣华之念,反映了诗人超尘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境界。
修辞: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自问自答,回答了“而无车马喧”的原因,即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就自然会偏僻安静。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内容理解:写花和草,是植物。
炼字:“乱”字描绘出早春时节春花初放,欣欣向荣的景象。“浅”字生动地描绘出初春小草刚抽出嫩芽的情态,突出春草生机盎然的特点。“没马蹄”既写出草浅,也写了当时的人在西湖边骑马游春的习俗。“渐欲”“才能”写出花草欣欣向荣的趋势。
最爱/湖东/行/不足,
【主旨】这首诗记叙了村行沿途的风光,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诗人以明快、抒情的笔调,描绘了一幅农村风光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自然风光的热爱,对乡村淳朴民风的赞美,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三十七、饮酒(其五)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内容理解:前两句通过叙事,定下全篇的基调。诗人从居住的草庐写起,反思归田后自己的生活状况。
绿杨/阴里/白/沙堤。
炼字:“湖东”点明诗人行踪,与首联呼应,“行不足”说明诗人余兴未阑,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抒发了对西湖早春美景的喜爱之情。
情感: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译文】在孤山寺的北面和贾公亭的西面,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几只黄莺争着飞去向阳的树上栖息,不知是哪家新来的燕子,正忙着衔泥筑巢。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春草刚刚能遮没马蹄。我最喜爱湖东的美景,总是游赏不够,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结构作用:“山气日夕佳”承上启下,承上点明南山的暮景,引出下句飞鸟结伴归林。
修辞:运用比喻的修辞,以飞鸟自喻,借飞鸟结伴飞返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的景象,表达出诗人弃官归隐后的自在心境。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内容理解:“真意”指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以哲理句作结,给人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想象余地,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