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六七章机考复习范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六七章机考复习考试范围(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六七章机考复习范围1.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是英国的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2.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巴黎公社运动3.社会主义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的具体途径是无产阶级革命4.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共产主义同盟5.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6.决定国家政权性质的首要标志是哪个阶级对政权实行领导7.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领导核心是共产党8.无产阶级专政的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9.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是共产党宣言10.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所实行的是以取消商品货币为主要特征的政策是新经济政策11.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的最简要最明确的表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由工人阶级的先锋队12.列宁说:“如果社会主义在经济上尚未成熟,任何起义也创造不出社会主义来”,意思是社会定革命需要一定的物质前提13.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14.马克思主义政党奋斗的根本目标是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15.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16.社会主义社会之所以需要进行改革,根源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17.除我国外,哪个国家也提出了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越南18.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划分最终标准是生产力的发展19.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20.无产阶级革命有两种形式,其中列宁认为是“革命史上极为罕见的机会”的形式是和平过渡21.“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的提出者是列宁22.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的建立社会主义大工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其中心是优先发展重工业23.2011年7月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周年讲话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24.科学发展观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哪年提出的2003年25.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26.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和谐27.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阶级基础是工人运动的发展28.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思想基础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29.最早在一个国家内建立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德国社会民主工党30.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31.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标志除了剩余价值的发现,还包括唯32.下列选项中属于马克思主义所说的" 三大差别" 的是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33.“物的依赖性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34.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35.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性文献是共产党宣言36.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37.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38.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了在资产阶级的暴力镇压下,无产阶级想要实现自己的革命任务,就不得不经过暴力革命39.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曾对未来理想社会进行过详尽描述的是空想社会主义者40.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41.下列历史事件中,结束了中国几千年剥削制度的是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42.与市场经济相对应的是计划经济43.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英国宪章运动44.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俄国45.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阶级斗争46.在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体现着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47.最早把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称之为社会主义的是列宁48.从结束几千年的剥削制度的角度看,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是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49.“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大学考试知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详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绪论1.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和三个主要组成部分P2\3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2.马克思恩格斯主要批判继承了哪些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创立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P8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的基础上,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时代无产阶级革命和解放的根本性质和历史使命。
马克思主义对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以及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作了完全科学的论述,从而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马克思主义是世界文明大道发展的结晶,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
3.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各标题及其基本内容)P14-19(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016最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复习要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科学社会主义部分(第六章、第七章)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空想社会主义】萌芽期:16-17世纪,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和初期发展阶段。
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迫切要求改造现存社会、建立理想的新社会的愿望。
代表作:莫尔《乌托邦》、康帕内拉《太阳城》。
发展期:18世纪以后。
地区:欧洲的资本主义国家。
代表人物:巴贝夫、摩莱里、马布利。
(了解即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19世纪初期,欧洲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法国的圣西门、傅里叶和英国的欧文。
P225、P41.空想社会主义是历史上进步的思想体系,但不是科学的思想体系。
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公开面世:1848,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第一个纲领性文件)。
P225+P44.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奥秘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把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建立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而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2.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地革命的原因。
(简答)P226. ·无产阶级革命的形式的基本形式:暴力革命。
马克思主义在强调暴力革命这一主要的基本的形式的同时,也并不完全排除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可能性。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代条件出发,认为无产阶级革命至少将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提出“同时胜利论”。
P227 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列宁提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将是由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然后波浪式地发展为全世界的胜利。
P227、P45.二、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一)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大体上经历了三个时期:即通过“剥夺剥夺者”、银行和大工业的国有化使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在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背景下,实行以取消商品货币关系为主要特征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经济上采取一系列非常的、特殊的又带有强制性的措施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实行以发展商品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政策时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纲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纲要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特别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现代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普遍规律的科学,它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辩证的物质观、意识观、发展观、认识论和历史观等基本原理。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经济运行规律的科学,它在揭示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一般原理的基础上,阐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与经济制度等基本原理。
3.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社会主义的产生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包括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想到现实、从传统社会主义到当代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二、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3.理论基础: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三、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表现在它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以实践为检验真理性认识的标准,通过概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成果,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体现为它的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和理论批判精神。
马克思主义用唯物辩证法观察事物,反对把客观世界和人的认识绝对化、凝固化。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将之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实践结合起来,具有严格的科学性,并与革命性统一起来了,从而成为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旗帜。
(1)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基础,是贯穿马克思主义理论始终的思想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
2.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3.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 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德国古典哲学: 黑格尔的辩证法(唯心主义)、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威廉·配第, 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
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圣西门、傅立叶、欧文4、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及生物进化论这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坚定的自然科学基础。
5、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关于费尔马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 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及革命性的统一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2)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 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 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
3)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 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及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 在本质上相一致的。
4)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 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 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义的理论基础, 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科学性, 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政治立场上。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
成人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第七章复习要点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空想社会主义】萌芽期:16-17世纪,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和初期发展阶段。
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迫切要求改造现存社会、建立理想的新社会的愿望。
代表作:莫尔《乌托邦》、康帕内拉《太阳城》。
发展期:18世纪以后。
地区:欧洲的资本主义国家。
代表人物:巴贝夫、摩莱里、马布利。
(了解即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19世纪初期,欧洲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法国的圣西门、傅里叶和英国的欧文。
P225、P41.空想社会主义是历史上进步的思想体系,但不是科学的思想体系。
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公开面世:1848,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第一个纲领性文件)。
P225+P44.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奥秘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把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建立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而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2.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地革命的原因。
(简答)P226. ·无产阶级革命的形式的基本形式:暴力革命。
马克思主义在强调暴力革命这一主要的基本的形式的同时,也并不完全排除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可能性。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代条件出发,认为无产阶级革命至少将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提出“同时胜利论”。
P227 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列宁提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将是由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然后波浪式地发展为全世界的胜利。
P227、P45.二、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一)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大体上经历了三个时期:即通过“剥夺剥夺者”、银行和大工业的国有化使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在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背景下,实行以取消商品货币关系为主要特征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经济上采取一系列非常的、特殊的又带有强制性的措施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实行以发展商品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政策时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六七章机考复习范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六七章机考复习范围考试时间:2012年6月12日(第十七周周二下午)(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六七章机考复习范围1.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的是2.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3.社会主义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的具体途径是4.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5.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6.决定国家政权性质的首要标志是7.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领导核心是8.无产阶级专政的阶级基础是9.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是10.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所实行的是以取消商品货币为主要特征的政策是11.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的最简要最明确的表述是12.列宁说:“如果社会主义在经济上尚未成熟,任何起义也创造不出社会主义来”,意思是13.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宗旨是14.马克思主义政党奋斗的根本目标是15.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16.社会主义社会之所以需要进行改革,根源在于17.除我国外,哪个国家也提出了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18.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划分最终标准是19.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20.无产阶级革命有两种形式,其中列宁认为是“革命史上极为罕见的机会”的形式是21.“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的提出者是22.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的建立社会主义大工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其中心是23.2011年7月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周年讲话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24.科学发展观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哪年提出的25.科学发展观的核心26.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27.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阶级基础是28.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思想基础是29.最早在一个国家内建立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30.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是31.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标志除了剩余价值的发现,还包括3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马克思主义所说的" 三大差别" 的是33.“物的依赖性关系”是34.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35.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性文献是36.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37.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38.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了39.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曾对未来理想社会进行过详尽描述的是40.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是41.下列历史事件中,结束了中国几千年剥削制度的是42.与市场经济相对应的是43.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44.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45.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46.在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体现着47.最早把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称之为社会主义的是48.从结束几千年的剥削制度的角度看,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是49.“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六 七章 笔记
目录 一、二、三、二、本节知识点及考频总结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第一节 社会主义五百年历史进程【知识点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2.《共产党宣言》是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第一个纲领性文件,标志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公开面世。
3.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是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知识点2】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A.无产阶级革命是要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社会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是最终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剥削和阶级统治的革命。
C.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D.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进程。
【知识点3】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知识点4】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国家政权、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民主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无阶级社会。
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领导核心: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
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工农联盟。
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它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知识点5】社会主义国家从一国到多国发展的历史贡献和经验教训①社会制度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和社会制度的演进②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改变了世界格局,遏制了资本主义和霸权主义在世界的扩张③社会主义力量推动着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时代潮流④社会主义引导着世界人民的前进【知识点6】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强大的生命力【知识点7】八大明确1.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3.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4.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5.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6.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7.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8.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范文(通用4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范文(通用4篇)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和灵魂,它是指导马克思主义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观点。
以下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知识点总结:1.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强调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性,提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
2.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包括实事求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它们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原则的体现,是党的行动指南。
3. 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的认识:马克思主义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前景,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路径。
4. 马克思主义对阶级斗争和革命的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无产阶级革命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5.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包括剩余价值理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等基本原理,它关注的是生产关系和经济制度的变革。
总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石,对于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和方法论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每章重点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教材,共分为十章,下面是每章的重点总结: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此章重点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包括对唯物主义、辩证法、实践观等的分析和阐述。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此章重点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原理,以及对物质世界、意识世界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此章重点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剩余价值理论、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和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大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大纲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教学基本要求: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
教学要点: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产生的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阶段和成果。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
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
要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教学目的要求:通过学习,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提高运用唯物辩证法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自觉性和能力。
本章重点:〃物质世界的客观性〃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唯物辩证法是根本方法〃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教学目的要求: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提高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规律,科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自觉性和能力。
本章重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真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真理与价值的关系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教学目的要求:学习把握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方法论,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察社会、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性和能力。
本章重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社会形态发展的一般规律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教学要求:通过学习该章,要求运用马克思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入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认识私有制商品经济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认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和变化的影响,掌握商品经济、社会化生产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大纲(加重点部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大纲(一)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马克思的伟大发现及其意义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渊源的合理成分与局限性分析★3.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与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二)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恩格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总结与概括★2.关于对唯物主义简单化、凝固化与唯心主义抽象化、漫画化的理解★3.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4.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5.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6.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7.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三)第二章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1.两条根本对立的人士路线2.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合理前提与严重缺陷3.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4.实践观点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真理观中的意义★★5.马克思主义实践真理观的理解★★6.批判的武器与武器的批判★7.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四)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及其表现★★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5.人类实践活动的主体选择性(合目的性)与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合规律性)的关系★6.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五)第四、五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1.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2.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商品与货币的关系★★3.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矛盾4.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现实意义的认识5.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6.资本主义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分析(六)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学生自学内容不纳入考试范围)(七)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2.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马克思的伟大发现及其意义(1)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的发现。
马原期末考试各章复习要点
各章复习要点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和三大直接理论来源4、马克思主义创立的客观和主观条件5、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第一章:唯物辩证法1、什么是世界观,什么是哲学,二者的关系。
2、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所包含的内容,对两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所形成的不同派别。
3、关于世界的本质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的不同派别4、关于世界的状态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的不同观点5、哲学史上对物质的认识所经历的发展历程及其不同阶段的具体表现6、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的概念、唯一特性和根本属性的认识7、如何正确理解物质和运动的不可分割性,否认这种不可分割性会导致哪些错误观点。
8、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是什么9、物质的两种存在形态是如何区分和统一的10、意识的本质是什么11、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12、现实生活中如何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1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内容及其现实意义14、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是什么15、如何理解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及其方法论意义16、如何理解发展的实质和过程性及其方法论意义17、事物发展的三大根本规律及其分别揭示的内容18、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各自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及其相互关系;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方法论意义。
19、质量互变规律: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生活中如何坚持和运用好适度原则;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20、否定之否定规律: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特点及其方法论意义。
21、坚持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着重需要增强哪些方面的思维能力第二章:认识论1、实践的内涵和基本特征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3、认识的本质是什么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与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区别5、认识的发展: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具体形式;二者的辩证关系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割裂二者的辩证关系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分别会导致哪些错误。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必备各章节知识点
a t i me an dA l lt h in gs in th ei r be i ng ar eg oo df o rs om et h in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为什么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①对立统一规律解释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②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③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2、什么是矛盾?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3、矛盾的基本属性及它们的相互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4、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①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发展为条件。
②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③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①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竞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②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度的决定力量。
5、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说明和谐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但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
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展现出和谐状态。
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都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实现的。
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和谐的本质就在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促成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
成人自考2016最新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第七章复习要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科学社会主义部分(第六章、第七章)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空想社会主义】萌芽期:16-17世纪,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和初期发展阶段。
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迫切要求改造现存社会、建立理想的新社会的愿望。
代表作:莫尔《乌托邦》、康帕内拉《太阳城》。
发展期:18世纪以后。
地区:欧洲的资本主义国家。
代表人物:巴贝夫、摩莱里、马布利。
(了解即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19世纪初期,欧洲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法国的圣西门、傅里叶和英国的欧文。
P225、P41.空想社会主义是历史上进步的思想体系,但不是科学的思想体系。
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公开面世:1848,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第一个纲领性文件)。
P225+P44.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奥秘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把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建立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而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2. 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地革命的原因。
(简答)P226.·无产阶级革命的形式的基本形式:暴力革命。
马克思主义在强调暴力革命这一主要的基本的形式的同时,也并不完全排除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可能性。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代条件出发,认为无产阶级革命至少将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提出“同时胜利论”。
P227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列宁提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将是由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然后波浪式地发展为全世界的胜利。
P227、P45.二、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一)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大体上经历了三个时期:即通过“剥夺剥夺者”、银行和大工业的国有化使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在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背景下,实行以取消商品货币关系为主要特征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经济上采取一系列非常的、特殊的又带有强制性的措施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实行以发展商品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政策时期。
整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复习要点
20 年 月 日
A4打印 / 可编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大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大纲导论
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3.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第1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2.事物的联系和发展
第2章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1.认识与实践
2.真理与价值
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3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2.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3.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第4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1.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3.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第5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1.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2.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3.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第6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1.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程
2.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3.在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第7章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1.展望未来共产主义新社会
2.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参考书目:
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整理丨尼克
本文档信息来自于网络,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我修正;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大学马原理各章知识点总结
大学马原理各章知识点总结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社会理论,是以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为基本观点的社会政治理论。
其理论原则并不仅仅是论述清楚一个简单的科学问题。
它包括关于世界的一般的和根本的问题的解释,是对宇宙的总和和解释,因而也是关于技艺和政治的规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一部系统地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它的宣传与教育工作是对广大党员和青年学子进行社会主义先进制度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的理论和政策教育,为大学生特别是师范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理解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等基本理论知识,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增强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
本书分为六章,分别是: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的经济观第五章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第六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下面对每一章的知识点进行总结: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1.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唯物主义世界观。
它的基本观点是宇宙的根本规律是物质运动规律,一切思想都是物质世界的反映,主体世界不是独立的、不依赖于意识,而是主体的意识运动是物质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存在方式。
2.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是对立统一规律、数量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为基本规律的辩证法。
3. 辩证法运用在社会的领域中表现为:社会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辩证统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1.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内容: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内容:社会是在阶级斗争中向前发展的,社会的发展是不断推动历史车轮向前滚动的动力,历史的发展是螺旋式的痕迹。
2.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矛盾:社会和历史发展的原动力,阶级矛盾是社会发展和历史进程的基本矛盾。
3.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方法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阶级观念和先进理论成为人民的智慧结晶史前进方向。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1.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内容:政治是对抗性社会制度的意识形态之一,是阶级斗争的客观存在形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复习整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复习一、简答题范围:1、简述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重要意义。
答:(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2、简述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
答:(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有决定作用。
(2)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
(3)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是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也是认识和实践相互作用的过程。
3、怎样理解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答:(1)从概念看,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静止是物质运动在特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2)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4、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共同点和根本区别。
答:共同点:都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可知论。
区别:在认识如何产生和发展的问题上有着原则的不同。
第一、旧唯物主义论缺乏实践的观点,看不到主体对客体的能动作用,把认识看成是照镜子似的、直观被动的反映;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并作为全部认识论的基础,揭示了认识是主题通过实践积极能动地反映客体的过程;第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缺乏辩证法的观点,把认识看成是从客体到主体的单向过程,并且是一次完成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认识论,揭示出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过程。
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是消极被动的反应论;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应论。
5、简述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知识点
南京自考搜集整理的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知识点,从一些自考资料网,一考通,燕园试卷串讲资料本,网校教课和考试大纲要求整理过来的。
包括每个章节里需要重点熟记的内容,考试时会以选择题和简答题的形式出现在里面,希望各位考生能认真的看一遍,对得起我们自考网站的站长。
祝大家马到成功!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各章节的知识点一、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答: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理解,即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者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4.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答: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存在决定思维);唯心主义:意识决定物质(思维决定存在)。
2.规律的本质: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3.意识的本质,机及其能动作用的表现本质: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使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意识的能动性及其表现:意识能动性是指人的意识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的作用。
4.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能动性规律性的关系规律与人的能动性: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和内在根据是事物的必然联系,是事物的稳定联系;规律具有客观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五六七八章复习重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五、六、七、八章复习重点1.简述级差地租两种形态的形成条件及本质。
答:(1)级差地租有两种形态: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
(2)级差地租Ⅰ的形成条件有两个:一是不同地块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二是不同地块地理位置的差别。
(3)级差地租Ⅱ的形成条件是同一块土地连续追加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
即追加投资所生产的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
(4)级差地租的本质:形成级差地租的超额利润是耕种优等和中等地的农业工人所创造的超额剩余价值。
2.简述垄断的形成及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
答:(1)垄断是从自由竞争中产生的。
自由竞争必然会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当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自然而然地走向垄断。
(2)垄断主要是通过一定的垄断组织实现的。
最初的垄断组织形式是通过一些临时的、短期的垄断协议。
随着生产和资本的进一步集中,垄断势力的增强,垄断组织也逐步发展、规范和完善起来。
较为重要的垄断组织形式有: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和康采恩。
20世纪后半叶,垄断组织的形式又有较大发展,主要特征是混合联合企业的兴起。
(3)垄断的实质是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3.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含义及基本形式。
答:(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即资本主义的国家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其基本的、主要的形式有三种类型:①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②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③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4.简述经济全球化的内容。
答: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资源配置的国际化,其内容主要包括:(1)生产的全球化;(2)贸易的全球化;(3)资本的全球化。
5.简述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及其与空想社会主义的区别。
答:(1)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工人运动的实践中,在总结、吸收前人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 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区别①空想社会主义者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但因为他们没有正确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不能揭示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和客观必然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六七章机考复习范围1.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是2.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3.社会主义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的具体途径是4.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5.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6.决定国家政权性质的首要标志是7.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领导核心是8.无产阶级专政的阶级基础是9.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是10.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所实行的是以取消商品货币为主要特征的政策是11.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的最简要最明确的表述是12.列宁说:“如果社会主义在经济上尚未成熟,任何起义也创造不出社会主义来”,意思是13.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宗旨是14.马克思主义政党奋斗的根本目标是15.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16.社会主义社会之所以需要进行改革,根源在于17.除我国外,哪个国家也提出了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18.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划分最终标准是19.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20.无产阶级革命有两种形式,其中列宁认为是“革命史上极为罕见的机会”的形式是21.“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的提出者是22.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的建立社会主义大工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其中心是23.2011年7月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周年讲话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24.科学发展观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哪年提出的25.科学发展观的核心26.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27.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阶级基础是28.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思想基础是29.最早在一个国家内建立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30.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是31.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标志除了剩余价值的发现,还包括3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马克思主义所说的" 三大差别" 的是33.“物的依赖性关系”是34.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35.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性文献是36.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37.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38.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了39.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曾对未来理想社会进行过详尽描述的是40.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是41.下列历史事件中,结束了中国几千年剥削制度的是42.与市场经济相对应的是43.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44.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45.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46.在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体现着47.最早把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称之为社会主义的是48.从结束几千年的剥削制度的角度看,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是49.“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这句话揭示的是50.“民主社会主义”实质上是51.1921年3月,()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52.1963年,周恩来指出,领导机关最容易犯的一种政治病症是53.从理论上看,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54.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无产阶级专政的首要任务是55.2004年,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这标志着56.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关键是要57.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58.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59.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方法和途径是60.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取得胜利。
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61.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依据是62.列宁对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是63.列宁领导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什么时期?64.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革命同时发生论认为无产阶级将在几个重要资本主义国家同一历史发展时期发生65.人类历史上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巴黎工人起义和巴黎公社66.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67.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68.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69.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70.社会主义民主归根到底是由()所决定,并为其服务的71.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基础不可能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产生是由于72.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坚持73.实现社会主义的必要政治前提是74.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是75.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是76.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目标是77.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78.无产阶级革命之所以能取得胜利,其根本保证是79.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宗旨是80.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81.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就是82.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83.新的社会制度取代并最终战胜旧的社会制度的根本原因,在于新的社会制度是否84.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就是看其能否85.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
这体现了什么原理86.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过渡性要借鉴资本主义社会中反映人类文明进步的改良87.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根本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决定的88.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是89.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90.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不能真正享有民主权利,从根本上说是因为91.坚持和完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作用主要体现在()①坚持党的思想领导②坚持党的政治领导③坚持党的组织领导④必须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92.社会主义改革必须坚持()①正确的理论指导②改革的正确方向③正确的改革方式和步骤④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93.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①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②必须以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为转移③必须充分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④照搬苏联社会主义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模式94.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是()①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②20世纪初,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③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95.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所需要的条件有()①工人运动的发展②资本主义社会的成熟③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96.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这是因为()①农业向社会提供粮食等基本生活资料②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料和市场③农业为国家提供积累,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劳动力④农业的状况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的改善和社会的稳定⑤农业的发展最终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97.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①具体的、现实的人②广大人民群众③作为个体的人④社会全体成员98.在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的产生是由纯粹的经济原因引起的②阶级产生的首要前提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剩余产品③阶级的产生是一部分人用暴力征服另一部分人的结果④阶级的产生是由社会财富的不平等分配造成的99.实现共同富裕是①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②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③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④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⑤社会主义本质内容100.无产阶级政党选择革命形式和道路应该遵行的基本原则是( )①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原则②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③由各国共产党自己决定、反对国际组织发号施令的原则④从本国国情出发的原则10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有()①.消灭了剥削制度并建立起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体系②.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③.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④.在政治上实行无产阶级专政102.社会主义民主()①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②本质上是人民当家作主③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④同其他社会的民主没有本质区别103.恩格斯完成从唯心主义者向唯物主义者、从革命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的转变,是通过下列活动完成的?①调查和分析英国社会状况; ②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③写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④写作《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104.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意味着我国已经()①消灭了几千年来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制度;②建立起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③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④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05.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 )①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②坚持按劳分配的标准③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④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06.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必须具备的条件是()①.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②.夺取了资产阶级的国家政权③.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④.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政府107.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这是由于:①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②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③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④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108.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标志包括下面那些项?( )①唯物史观的发现;②剩余价值的发现;③辩证唯物主义的创立;④无产阶级政党的诞生。
109.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 )①昂利•圣西门②沙尔•傅立叶③罗伯特•欧文④托马斯•莫尔110.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最根本的区别在于()①是否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②出发点不同③空想社会主义仅仅是从正义、平等的愿望和道德出发,引出社会主义的结论④科学社会主义是从物质生产活动的规律出发,寻找到社会主义必然实现的客观根据111.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科学的,是因为它()①明确指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②明确指出了社会主义的建立是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③明确指出了工人阶级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④明确地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是永恒不变的社会112.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①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②对未来社会作了天才的设想③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客观规律④找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113.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有:①没有正确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②找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③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④不是科学的思想体系⑤在实践中也不可能指引工人阶级真正走上社会主义道路114.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
这一论断适用于下面哪种社会形态?①原始社会;②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③资本主义社会;④社会主义社会。